独树一帜的元朝秘史(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8-09 00:11:23

点击下载

作者:《时刻关注》编委会

出版社:中国铁道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独树一帜的元朝秘史

独树一帜的元朝秘史试读:

版权信息

书名:独树一帜的元朝秘史

作者:《时刻关注》编委会

排版:中国铁道出版社

出版社:中国铁道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6.04

ISBN:978-7-113-21553-8

本书由中国铁道出版社授权北京当当科文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制作与发行。

— ·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 —卷首语

元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独树一帜的朝代。

众所周知,元朝之前,尽管中国也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民族融合是主流,但不可否认,历朝历代都是汉人当家。而元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蒙古族)建立并统治中国全境的封建王朝,也是首次由少数民族征服全中国地区的征服王朝。

元朝又被称作大元,疆域广大是其最显著特征。远的不说,自1279年元世祖忽必烈一统南宋地区后,当时的疆域是:北到西伯利亚南部,越过贝加尔湖;南到南海;西南包括今西藏、云南;西北至今新疆东部;东北至外兴安岭、鄂霍次克海、日本海,包括库页岛。总面积超过1200万平方公里(不包括藩属国)。元武宗时期,元朝和察合台汗国先后攻灭窝阔台汗国,元朝取得窝阔台汗国东部部分领土,领土达1400万平方公里以上。这样一个庞大的疆域,足以傲视汉唐,雄冠中国历朝历代之最。

然而,国土面积空前绝后的大元朝却又是一个短命王朝。从1271年忽必烈改国号为“元”开始,到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明军攻占大都,元顺帝北逃,元朝退出中原为止,元朝竟然没有能够经受住一个世纪的风霜。在游牧民族与农耕民族的文化冲突中,在大自然给予的无情灾害中,在帝国内部不断的争权夺利中,在统治者的腐化堕落中,元朝迅速退出了历史舞台,消失在岁月的长河之中。真可谓“来也匆匆,去也匆匆”。

本书以纵横捭阖的笔法,讲述了元王朝短暂而又充满矛盾与纠结的历史。内容涵盖元朝时期政治、经济、军事、艺术、科技、社会生活等方方面面。全书通俗易懂,雅俗共赏。既没有正史的艰深枯燥,又不似野史的信口开河,而是以生动幽默的文笔叙述严肃的历史故事,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全面详细地剖析历史事件、解读历史人物、研读历史智慧,力图给读者还原一个直观而又贴近生活的元代历史。

衷心感谢您对本书的关注,希望本书能带给您不一样的感受。第一章“一代天骄”雄姿初现“草原雄鹰”降临世上“狂风吹,云低垂,射雕英雄何时归。马蹄催,我心碎,苍狼大地,主沉浮是谁……”每当听到这首苍茫遒劲的名叫《一代天骄》的流行歌曲时,许多人的脑海里都会浮现出一位草原英雄的雄姿……

郭靖接过弓箭,右膝跪地,左手稳稳托住铁弓,更无丝毫颤动,右手运劲,将一张二百来斤的硬弓拉了开来。眼见两头黑雕比翼从左首飞过,左臂微挪,瞄准了黑雕项颈,右手五指松开,正是:弓弯有若满月,箭去恰如流星。黑雕待要闪避,箭杆已从颈对穿而过。这一箭劲力未衰,接着又射进了第二头黑雕腹内,一箭贯着双雕,自空急坠。

这是金庸名作《射雕英雄传》里的一段描写。

这段绘声绘色的描写,不折不扣地勾勒出了一位草原英雄射大雕的精彩场面。当然小说中的人物是虚构的,但射大雕的英雄却是真实存在于历史之中的,只不过他的名字叫孛儿只斤·铁木真——也就是后来的“一代天骄”成吉思汗。

铁木真是蒙古族人,其父是孛儿只斤部酋长也速该。

蒙古族是我国东北主要民族之一。“蒙古”这一名称较早记载于中国《旧唐书》和《契丹国志》,其意为“永恒之火”或“永不熄灭的火”,别称“马背上的民族”,史称“蒙兀室韦”“蒙古”等。

关于蒙古族的起源,说法很多,有出于鞑靼、室韦、匈奴、吐蕃、东胡等不同的看法,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定论。对他们祖先的居地,也有不同的说法,也没有结论。根据中国旧史与蒙古人自己的历史记载,我们可以看到,蒙古人的祖先是由别处渡过腾吉思海,来到斡难(鄂嫩)河源的不儿罕(肯特)山下,生了巴塔赤罕,从此就开始了以后的各代传承。腾吉思海,蒙文的意思是指“大海”,目前还不能确定是指哪里,因此渡过腾吉思海以前的蒙古族,更无法知道了。

从巴塔赤罕以后的蒙古世系,在蒙文记载的历史中,都有详细的交待,这些都是铁木真本族的先世。至于铁木真这一氏族的直系祖先,重要的要从前十一代的朵奔·蔑儿干和阿兰·豁阿开始。

朵奔·蔑儿干在历史上并没有什么建树,然而他的妻子阿兰·豁阿却鼎鼎有名。历史上她被当做“有政治见解的可尊敬的妇女”而写入史册。在《蒙古秘史》第一卷里,共用了六十八节文字简述成吉思汗的祖源二十二代人的历史,关于阿兰·豁阿居然就有十八节的文字记载,她还有蒙古人的“始祖母”之称。

历史上关于阿兰·豁阿的传说很多,其中她用五支箭作比喻,教育其五子要“同一友和”的训言,寓意深刻,教益颇深,千百年来一直流传在蒙古民族当中。

根据史书记载,阿兰·豁阿与朵奔·蔑儿干结婚后,原本生有二子,但丈夫死后,她却莫名其妙地又生了三个儿子。

老大、老二年纪较大,明白事理较多,认为寡母生子一定是“作风”出了问题。因此,二人不但对另外三个兄弟横眉竖目,对母亲也颇有微词。

阿兰·豁阿对此高度重视。一天,她把五个儿子叫到一起,郑重其事地对老大、老二说,三个小儿子是她与梦中的一位金色神人所生。每当夜幕降临,这位神人就会从天而降,来到她的卧榻前,天一亮,就又飞走了。而且,她还明确告诉老大、老二,由于他们的父亲只是一位常人,因此他们的后代也不会有什么大的出息;老三、老四和老五的父亲则不同,是天上的神,因此在他们的后代中将会出现天子(此后,这三个儿子的后代因为是“神的后人”,就被称为“尼而伦”,意思是“纯洁”的。另外的二子之后,就称被为“塔立斤”,意思是“常人”)。

老大、老二是否相信了母亲的话,不得而知,但二人当时都哑然无语。接着,阿兰·豁阿给每个儿子各发一支箭,叫五个儿子折,五人喀嚓喀嚓都折断了。阿兰·豁阿又拿来五枝箭,这次她把五枝箭捆在一起,再让五个儿子折,结果五个儿子谁也没折断。

于是,阿兰·豁阿教导儿子们说,兄弟之间不可相互猜疑,应当团结在一起,才能有所作为。五个儿子从此握手言和。

后来,阿兰·豁阿去世,五子分家。由于老五长得憨厚老实,言语不多,时常呆若木鸡,因此只分得一匹青白马,还被老大逐出家园。

老五倒也有志气,他没有争执,没有怨天尤人,而是化悲痛为力量,结草为庐,驯鹰扑猎,用马尾套鸟,将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图1 阿兰·豁阿与五子雕塑

或许是良心发现,或许还有别的什么原因,不久后老大决定去请回老五。然而“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此时的老五早已不是当时那个任人宰割的小羔羊了。他坦率地告诉老大说,身必有首,衣必有领,回去可以,我得说了算。

正所谓“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此时老五的经济实力最强,老大和其他三个兄弟只得选举他当一把手。

此后,老五带领四个兄长,以武力征服了一批逐水草迁徙而来的牧民,使自己的家族逐渐壮大起来,最终经历数代形成了蒙古的四十八部、七十二姓氏。

这位老五名叫孛端察儿,是史书有确切记载的成吉思汗(铁木真)的十世祖。

不过,那个时期的蒙古人,并没有形成统一的大部族,也没有一个政权中心,有时是整个部族共同生活,有时是其中的三两个氏族一起生活,也有一个氏族甚至一个家族单独生活的。那个年代的北方草原,也是一个弱肉强食的世界,蒙古人没有团结在一个组织或政权之中,常受到外族的欺凌,而他们本族之间,也常彼此争战排斥。直到成吉思汗的六世祖海都横空出世后,才在今贝加尔湖东部,开创了一片基业。海都被当地的一些部族拥立为领袖,这就是蒙古人最早称“汗”的英雄。他打败敌人,收服附近诸部,开始为蒙古的民族统一运动奠下基础。

到了12世纪初的时候,在中国北部的辽阔草原上,以女真人建立的金国势力最强,但金的实际控制之地,北方只能达到今俄罗斯外兴安岭南博罗达河上游一带,西北到河套地区。在今外蒙古草原、戈壁以及贝加尔湖周边的广阔地带,则生活着蒙古等大小不一、强弱不等的部落。在蒙古部落的四周,分布着塔塔儿部落、弘吉剌部落、克烈部落、乃蛮部落、篾儿乞部落、斡亦剌部落、吉利吉思部落和汪古部落等。这些部落内部又分为若干个小部落。

在蒙古部落中有一个小部落叫孛儿只斤,就是铁木真家族所在的部落。在孛儿只斤内部有两个比较强大的分部,一个是乞颜部,一个是泰赤乌部。那时候在各部落之间经常发生争夺地盘、牲畜、人口的战争。

大约在12世纪中叶,铁木真的父亲也速该的叔叔忽图剌当上了乞颜部的首领。忽图剌是继他叔叔俺巴孩之位而当上部落首领的。在俺巴孩当首领时,有一次,乞颜部和塔塔儿部发生了战争,塔塔儿部被打得大败,连首领都被杀死了。从此,这两个部落就结下了深仇大恨。塔塔儿部人无时无刻都在想着报仇雪恨,但又自知其力不支,打不过乞颜部。于是他们就设下了一个圈套,把俺巴孩和他的大侄子,也就是忽图剌的大哥干勤巴儿哈合骗去逮起来送给了金国。

塔塔儿部人为什么将俺巴孩叔侄送给金国呢?原来金国和乞颜部仇恨甚深。早年间,合不勒(也速该的祖父、铁木真的曾祖父)成为斡难河及克鲁伦河一带蒙古人的领袖,他领导蒙古本部(指尼而伦)反抗金人,并且致力于蒙古民族的统一,势力渐强,与金人发生过几次战争。南宋绍兴十七年(1147年),合不勒率领蒙古人大败金国军队,使得金人除承认蒙古在克鲁伦河以北的领导权之外,每年还给予其牛、羊、米、豆、绢等物,合不勒因而被推为“可汗”(又称大汗,或简称为可汗,原意王朝、神灵和上天,为阿尔泰语系民族对首领的尊称),统一了蒙古的本部。

由此,金国人深恨蒙古部落。

这次塔塔儿部人就是想借金兵的手来杀俺巴孩叔侄。结果,果然不出塔塔儿部人所料,金国人一见俺巴孩,分外眼红。这可是一个不费吹灰之力就能报仇的良机。于是将俺巴孩残忍地钉在木驴上,把他活活地折磨致死,同时又把干勤巴儿哈合也杀死了。

俺巴孩死后,忽图剌被推选为可汗,开始了对塔塔儿人的复仇战争。忽图剌共对塔塔儿人进行了十三次复仇性的战争,但成效并不是很大。倒是忽图剌的侄儿——乞颜部的也速该在这场复仇战中崭露头角,他于1162年率领部众击败塔塔儿人,并活捉了一个叫铁木真兀格的塔塔儿勇士。

就在也速该兴高采烈地班师回返的途中,接到妻子诃额仑给他生了一个儿子的喜讯。也速该大喜过望,策马狂奔。到得帐房前,他忙不迭地滚鞍落马,三步并作两步,跑到襁褓中的儿子面前一看——啊!好一个不同寻常的大胖小子。只见他生得头角峥嵘,奇伟异常。双眼初睁就炯炯放光,眉目之间透出一股在寻常小孩脸上很难见到的英武之气。更兼他哭声洪亮,声震云天,远非一般婴儿可比。

这让也速该欣喜无比,于是他按照当时蒙古人取名的习惯,用刚刚擒获的敌将的名字为自己的爱子命名。

就这样,后来纵横天下、所向披靡的“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在东方大地上诞生了。自古英雄多磨难

古人云:“自古英雄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纵观成吉思汗的一生,确实为这句话作了最好的注解……“铁木真”,在蒙古语中有“铁匠”“铁匠炉”的意思,引申为“像铁一样坚强”,“成吉思”一词也有坚强之意,铁木真后来被尊为“成吉思汗”,可能就是由“铁匠”一词演化而来。后来蒙古人还有在春节期间祭祀铁匠的习俗。

虽然铁木真的性格真的是“坚强如铁”,但青少年时期的他还是吃了不少苦头。

当然,一开始,他也像别的孩子一样,生活在父爱与母爱的关怀中,享受着童年的无忧无虑。然而命运很快就被改写。

转折发生在他9岁那年。

按照蒙古当时的习俗,9岁的男孩子就需要物色妻室了。由于蒙古人有族外通婚的传统,于是在一个艳阳高照的日子,父亲也速该带着9岁的铁木真去自己的岳父家,想在那边给他找一个对象。路上,他们遇到了弘吉剌部的一个首领特薛禅。弘吉剌部也位于额尔古纳河流域,也速该的妻子诃额伦家族所在的斡勒忽讷兀惕部实际上是弘吉剌部的一个分支。特薛禅看中了铁木真这个眼睛明亮、面上有光的少年,决定将自己10岁的女儿孛儿帖许配给他。

按照蒙古部落当时的习惯,许婚后,男方要在女方家住一段时间,帮助女方家劳作,以补偿日后女方家嫁人后的损失。也速该就把铁木真留在弘吉剌部,自己回家了。路上,经过塔塔儿人的地段,他看到一帮人在草原上举行宴会,因为口渴,就过去向他们讨水喝。宴会中的塔塔儿人认出了他就是杀死他们无数族人的仇人也速该,就悄悄在给他的饮食里下了毒药。也速该回家后,身体很难受,赶紧让人去弘吉剌部叫铁木真回来。但未等见到铁木真,他就去世了。

父亲一死,铁木真的苦日子从此开始。早先,俺巴孩死后,忽图剌继位,联盟首领位置由泰赤乌部回到乞颜部,泰赤乌部人对此非常不满。忽图剌死后,蒙古部落联盟也就随之解体。也速该的死,又为嫉妒乞颜势力的泰赤乌人提供了一个反目的机会。他们夺走了乞颜人的大部分部众,撇下铁木真母子而去。年轻的寡母诃额伦只得带着自己的几个儿女自谋生路,他们靠捕鱼、打土拨鼠和拾果子、撅草根维持生计。

艰苦贫寒的日子和动乱不安的环境练就了铁木真冷漠、残酷和刚毅果决的性格。当时,他们一共有兄弟六人,四人是诃额伦所生(铁木真是长子),另二人是也速该的别妻所生。有一天,铁木真和同母弟弟合撒尔以及两位异母弟弟别古帖儿、别勒古台一起钓鱼。铁木真钓到了一条,却被力气比他大的两个异母弟弟抢走了。铁木真、合撒尔回家向母亲告状,母亲却叫他们兄弟要和睦相处。

铁木真和合撒尔对母亲的说教不以为然,因为他们认为,别古帖儿恃强凌弱,这已不是偶然为之了,实在是已经成了习惯,不教训教训他是不行的了。原来在不久之前,铁木真和合撒尔射下一只云雀,也被别古帖儿夺了去。所以,铁木真和合撒尔听了母亲的训斥后,心中感到十分委屈,兄弟二人噘着嘴,满肚子不服气,推门而出,向野外跑去。

也许是艰难困苦的生活使这两个年轻人养成了火爆脾气,悲剧很快就发生了。当时,别古帖儿正坐在一座小山上看守全家仅有的九匹马,其中有一匹骟马,银灰色,膘肥体壮,煞是漂亮。铁木真和合撒尔经过一番策划,便立即开始行动。铁木真从后面蹑手蹑脚地接近别古帖儿,合撒尔则从前面接近别古帖儿。两人在茂密的草莽中匍匐前进着,悄悄地接近目标,就像高明的猎人猎取猎物一样。

别古帖儿丝毫没有意识到危险的临近,还一边放着牧一边唱着蒙古人高亢的歌曲。直到铁木真和合撒尔突然从他身前身后站起来弯弓搭箭瞄准他时,他才猛然醒悟过来。

然而一切都迟了……

铁木真和合撒尔的箭准确地射向别古贴儿的胸前胸后,他应声倒地,一命呜呼。

诃额伦很快知道了事情的真相。她冲出蒙古包,扬起皮鞭狠狠地朝铁木真抽去,恨不得将他活活打死!据《蒙古秘史》记载,她一边打一边怒不可遏地骂:“杀人魔鬼!汝等如下山之猛虎焉;如难抑其怒之狮焉;如欲生吞猎物之莽魔焉;如自冲其影之海青焉;如窃吞其他鱼类之狗鱼焉;如食其羔之雄驼焉;如乘风雪而袭之狼焉;如难控其仔而食之狠骼焉;如护其卧巢之豺焉;如捕物不贰之虎焉;如狂奔驰冲之猛兽焉……”

一口气用了十几种禽兽来大骂自己的儿子,可见母亲已经气到极点!

铁木真伤心地哭了,因为他知道自己彻底让最心疼自己的人伤透了心。在众人的劝拦下,诃额伦伤心地扔下了血迹斑斑的皮鞭,头也不回地进了蒙古包。她的心在流血,此时自己多么想不顾一切紧紧抱住儿子的头,母子俩痛痛快快地大哭一场啊!可是她知道此时绝不能这样做。

铁木真趴在地上,任凭泪水混着泥沙伤痛地哭个不休。到了后半夜,他擦干泪痕,仰望夜空,想了很多很多。

此后,铁木真和其他几个同父异母的弟弟们终于重归于好。大家一起放牧,一起打猎,一起嬉戏,日子倒也过得下去。

然而灾难很快又降临……

一晃几年过去了,泰赤乌人又回到了当年遗弃铁木真母子的地方。当他们发现也速该六个儿子活了五个下来并将要长大成人时,害怕将来遭到报复,便以铁木真不顾亲情打死同父异母的弟弟为借口,包围了诃额伦的营帐,要求交出长子铁木真,由他们管教,也许是想将他作为人质。

那时的铁木真大概十四五岁,他的另一个同父异母的弟弟别勒古台不计前嫌,帮助他逃入了一片密林。在那里铁木真隐藏了九天,最后为了寻找食物还是被泰赤乌人发现并抓住,带上了枷具,成为了一名小囚犯。

在被泰赤乌人关押的那段时间,每天晚上都由不同的人看守铁木真。一天夜晚,泰赤乌人举行宴会,看守铁木真的是一个没有经验的年轻人,铁木真瞅准机会用木枷砸晕了他,然后也不问东南西北,没命地飞跑起来……

也不知跑了多长时间,眼前出现了一片小树林,铁木真已精疲力竭,便躲在浓密的树丛里歇息。但他明白不能在这里久留,泰赤乌部人早晚会发现自己逃跑,肯定要追来,自己必须找个安全的藏身之处。可这里除了树林旁有一条不大的河流过以外,没有任何可以藏身的地方。

就在铁木真焦急地想寻觅一个藏身之所时,他听见人声嘈杂,看见远处火把闪烁,知道泰赤乌部的人已经追来。怎么办?情急之下,他跳进河里,仰面藏在水中,只露出鼻子呼吸。

铁木真在水中泡了一天,肚子饿得咕咕叫。第二天天黑后他爬上岸,依稀认出自己刚才藏身的河是斡难河。他猛然记起以前曾经帮过自己的锁儿罕失剌的家就在这条河旁,便悄悄摸进了他家的营帐。

锁儿罕失剌虽是泰赤乌人,但他为人忠厚老实,平日对本部不顾亲族之情背弃铁木真母子的做法看不惯,对铁木真母子的遭遇很是同情,于是收留了铁木真,还帮他取下了脖子上的木枷,并决定帮助他逃走。

再说铁木真逃走以后,泰赤乌人搜捕了两天一无所获,但他们并不死心。“一个带着枷具,没有马匹,十四五岁的孩子能逃多远呢?”他们决定一个营帐一个营帐地搜,并鬼使神差地很快来到了锁儿罕失剌的家中搜查。

泰赤乌人搜遍了锁儿罕失剌家的每一个角落,最后把目光盯在了一辆盛满羊毛的马车上。铁木真确实就躲藏在羊毛堆里。这一刻应该说是铁木真一生中最危险的时刻。幸运的是,机智的锁儿罕失剌用他的愤怒解决了这一危机。

就在泰赤乌人准备用马叉拼命刺击羊毛堆的一刻,锁儿罕失剌瞪圆了眼睛怒吼道:“这样热的天气,什么人能够藏在新剪的羊毛里面而不闷坏呢?你们这样不就弄坏了我的马车吗?是故意跟我过不去吗?”

图2 今日的鄂嫩河(即元朝时的斡难河)

由于平日里锁儿罕失剌待人不错,与那些搜查的人关系也都很好,加之也没有什么证据,于是众人放下马叉,在一片讪笑声中离开了锁儿罕失剌的家。

危险虽然解除,但锁儿罕失剌明白,“恶狼盯上了兔子是不会轻易撒手的”,他送给铁木真一匹雌马,一些煮熟的羊肉,一张弓和几支箭,让他赶快回到母亲和兄弟身边,离开这块是非之地。

就这样,在锁儿罕失剌的帮助下,铁木真死里逃生。他找到母亲和兄弟,恐泰赤乌人再来寻衅,就全家辗转迁到了不儿罕山前的古连勒古山中(肯特山脉外延的部分)。踏上逐鹿草原的征程

虽然铁木真的青少年时期是不幸的,但他并没有屈服于命运的安排。结婚,交友,合作……逐渐地,随着力量的壮大,他开始了逐鹿蒙古草原的征程……

举家迁往古连勒古山中后,铁木真一家一如既往过着渔猎畜牧的生活。当时,他们仍然有九匹马。然而有一天,这九匹马中的八匹被一伙盗马贼偷去了!马是草原人的命根子,没有了马,就失去了基本的生存能力。对于铁木真一家来说,这简直是致命一击!

既绝望又愤怒的铁木真,骑着最后一匹马沿河去追赶被盗走的马群。马过之处都有痕迹,他就顺着这些踪迹寻找,一连走了三天还是没有找到。第四天清早,他来到了一座蒙古包前,见一个少年正忙活着,便上前询问他是否见到过有人赶着八匹马路过。少年回答说:“早晨确实有几个人赶着一群马从这经过。”

图3 博尔术雕塑

说完,他抬起头来看了铁木真一眼,问起了他的姓名。当铁木真告诉他时,他两眼一亮,说他终于见到了最佩服的人。少年告诉铁木真他叫博尔术,他的父亲与铁木真的父亲也速该曾是好朋友,还说他对铁木真只身从泰赤乌人手中逃脱的事情早有耳闻。

二人一见如故,很快成为朋友。博尔术给铁木真换上一匹更健壮的马,自己也骑上一匹,与铁木真一同前去寻找被盗的八匹马。

几天过后,二人终于在一个营地发现了盗贼的踪影。他们仔细观察了周围的地形,待黄昏时分,趁盗贼不注意,悄悄溜进马圈里,将马群赶出来,沿回去的路狂奔不止。虽然盗马贼们发现后也追赶不休,但天色已越来越暗。铁木真二人借着夜色的掩护,终于成功摆脱了盗马贼的纠缠。

回到博尔术家中后,博尔术把铁木真介绍给了父亲,父亲惊喜交加,谈起了他与也速该相交的往事,并且勉励他们互相照顾,祸福同当。

第二天一早,铁木真辞别博尔术父子,回到家里。九匹马总算保住了,不过最让他兴奋的是,他有了平生第一个好朋友!

多个朋友多条路,朋友多了路好走。虽然这些话铁木真未必知道,但有了一个朋友,还是让他在经历几年的风雨漂泊后,结束了“除影子外无伴当”的生活。此后,博尔术与铁木真一生相随,不离左右。他与木华黎、赤老温、博尔忽号称蒙古“四杰”,为成吉思汗东征西讨,立下赫赫战功。当然,此是后话。

光阴荏苒,铁木真一晃就到了结婚的年龄。他想起了先前父亲为他订立的婚约,便带着别勒古台,前往特薛禅家里。

特薛禅见铁木真已长成一个高大强壮的帅小伙,也就不爽前言,将美丽的女儿孛儿帖嫁给了他。不久,孛儿帖的母亲按照蒙古族的习俗亲自将女儿送到了铁木真家,同时带去了一件黑貂皮大衣,作为嫁妆送给了诃额伦。通过这次联姻,铁木真不仅得到了一位聪明坚强的美貌妻子,更重要的是这标志着他的家族又重新建立起了与老盟友弘吉剌部的联系,那个被孤立与抛弃的时代终于结束了。

婚礼刚一结束,铁木真就把注意力转移到了恢复他的家族在蒙古部落中的地位上。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想到了父亲的“生死朋友”——克烈部的首领王罕。他亲自来到克烈部,将孛儿帖的嫁妆——那件黑貂皮大衣作为见面礼送给了王罕。这时的王罕对于铁木真来说,就像一位父亲。铁木真提醒这位克烈部的首领说,作为父亲也速该生前的“安答”(蒙古语,指义兄、义弟),应该兑现他曾答应帮助自己重整族业的承诺。

王罕认为铁木真的请求是合理的,于是同意帮助他招集离散的部众。在王罕的帮助下,也速该死后离散的部众开始回归乞颜部,铁木真的追随者大大增加了。

然而铁木真很快又遇到了麻烦,原来蔑儿乞人在得知他新婚的消息后,袭击了铁木真的营地,抢走了孛儿帖。

那么,蔑儿乞人为什么要跟铁木真过不去呢?

这要从铁木真的母亲诃额伦说起。

原来,诃额伦在嫁给铁木真的父亲也速该之前,本来是一个蔑儿乞人的妻子,其丈夫名叫也客赤列都。一天,也客赤列都兴高采烈地赶着车子往家走,不巧在斡难河畔遇上了正在河上放鹰的也速该。也速该远远看见车上坐的女子十分漂亮,便想抢来做自己的妻子。但他怕自己一个人的力量敌不过也客赤列都,便立刻掉转马头跑回家去,请他的哥哥和弟弟前来帮忙。

兄弟三人骑马直奔也客赤列都夫妻而去。坐在车上的诃额伦一见他们来势汹汹便知来者不善,于是竭力劝丈夫独自逃走。

眼见也速该三兄弟渐渐近了,也客赤列都知道他们是冲着自己的妻子来的,如果两人一起逃走,不但保不住妻子,势必连自己的命也搭上,于是只得含泪舍下如花似玉的妻子,打马逆着斡难河逃走了。

也速该三兄弟连追了也客赤列都七个山冈也没追上,只好返回来将诃额伦掳了回去。诃额伦因为失去了丈夫,不禁嗷嗷大哭,据说哭声把斡难河的水和山川里的树木都震动了。也速该对她说,你丈夫已跑远了,你再哭他也听不见了,他不会回来救你的。

就这样,诃额伦被抢回蒙古部做了也速该的妻子。而且,虽然诃额伦被抢来时曾为失去丈夫悲痛欲绝,但嫁给也速该后却一直忠诚于他。

那么,为什么这个忠烈的女人会心甘情愿地做也速该的妻子,而也速该为何又会娶一个有夫之妇为自己的新娘呢?

原来,当时蒙古草原的各个部落盛行族外婚,青年男子要到很远的其他氏族去求婚,如果找不到妻子,就会用暴力去抢亲。这种抢亲的习俗几百年来一直在草原各部流行。人们对抢亲之事已见怪不怪,也无人指责;而被抢者如果不被抢回,也只好听天由命,另嫁他人了。

正是这种机缘巧合,让诃额伦做了也速该的妻子,并为他生下了儿子铁木真。

当然,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让蔑儿乞人出于报复心,在铁木真新婚时节抢走了他的新娘孛儿帖。

对于铁木真来说,这简直就是奇耻大辱。他向王罕和儿时结交的安答——此时已为札答阑部首领的札木合寻求帮助,都得到了肯定的回答。铁木真经过9个月的准备,于1184年联合乞颜部、克烈部和札答阑部向蔑儿乞人发动了进攻,成功地击败了蔑儿乞人,夺回了孛儿帖。这一胜利后,铁木真掠得大量的财物,并且获得了很大声望,大量的部众开始聚集到他的麾下。

从此,他踏上了逐鹿蒙古草原的征程。两雄难并立

人们常说:“一山难容二虎。”铁木真和札木合就是这样。二人虽曾是一对亲密的好友,然而在利益面前,最终还是分道扬镳并反目成仇了……

击败蔑儿乞人后,铁木真和札木合本打算联合起来开创一番事业,但两个男人都是胸怀大志的人,就像一山不容二虎一样,他们很快就分道扬镳了。

说起来铁木真和札木合也算是沾亲带故,不过没有血缘关系。这就又要提到铁木真的十世祖孛端察儿了。铁木真的这位先祖曾经劫来一位妇人做自己的老婆,可没想到这位妇人在被劫时已经怀上了前夫的孩子。后来孩子生了下来,即是札木合的祖先。因此在重视血缘传承的蒙古民族中,无论札木合领导的札答阑部多么出色,也难以服众。

当时,铁木真所在的乞颜部和札木合所在的札答阑部驻扎在一起。二人白天一起放牧或劳作,夜晚则饮酒同乐,常常喝得酩酊大醉,同床而卧,如此一年多。有一天,札木合与铁木真商议迁居何地。札木合说:“铁木真兄弟,如果依山为营,放马的人有毡房居住;如果与水为临,牧羊的人将饮食无忧。”

铁木真不明所以,就回去问母亲诃额伦,孛儿帖在一旁抢着说道:“素闻札木合喜新厌旧,他一定是要抛弃我们,他刚才所说的,正是讨厌我们的话。我们还是早点离开吧,以免被他算计。”

孛儿帖的话并非是小肚鸡肠使然,而是有的放矢。实际上,铁木真也感觉到了札木合对自己的态度已日渐冷淡。其原因很简单,那就是铁木真与札木合的联合,本是一场争夺权力和实力的游戏,从一开始就缺乏稳定的基础。铁木真与札木合虽然是一对安答,用汉人的话说即“金兰之交”,但在最高权力的诱惑下,他们之间的交情已经无足轻重了。随着铁木真威望的日渐提高和势力的日益壮大,一心想当草原霸王的札木合自然对铁木真急切地收集聚拢部众的行为存有戒心,他总以长者自居,事事都要自己作主。而雄心勃勃的铁木真又不甘心寄人篱下。就这样,曾经信誓旦旦的安答关系,经不住现实利益冲突的考验,二人终于分道扬镳,各奔前程。

离开了札木合,铁木真就像是恢复了自由的鹰隼,可以在草原无垠的天空中任意翱翔了。他率领自己的部众离开札木合的营地,回到昔日的驻地安营驻牧,独立建起了自己的宫帐——“斡尔朵”(蒙古、契丹等北方游牧民族的皇家住所和后宫管理、继承单位),正式打出了自己的旗帜。

随着铁木真的声望日隆,蒙古本部诸族纷纷来归。1189年,铁木真将追随者召集起来,召开了一次“忽里勒台大会”(蒙古帝国建立前及建国初期,推选大汗的大型集会),被推举为“可汗”(首领),同时他表明了想做全蒙古人领袖的愿望。此时为南宋淳熙十六年,铁木真35岁,距其父也速该去世已整整22年,他的母亲诃额伦依然健在。这孤儿寡母的奋斗结果,不仅苦尽甘来,而且如春雷之惊蛰,震撼了整个蒙古草原。

成为可汗后,铁木真立即开始了他的“改革”。他将军旅、后勤、民政等事务分设为十种职务,用他的弟弟和亲信管理这些职务。这样一来,他的军队就更容易指挥作战了。同时为了得到克烈部的支持,在就任可汗位后,铁木真马上派人向王罕报告,取得了王罕的承认。

当时,在札木合统领的札答阑部中,半数的部众是也速该的旧部,而铁木真的追随者又偏偏多是由札木合的属民投奔而来的。因此,铁木真的进一步强大对札木合构成了直接的威胁。这让原本就有点儿“小心眼”的札木合心里很不是滋味。也正在这时,发生了一个意外事件,使铁木真和札木合这两个曾经的安答最终决裂并反目成仇。

事情的起因是,札木合的弟弟秃台察儿因不满铁木真的势力超过哥哥,为了泄愤,便前去抢掠铁木真的马群,不想却被看守马群的人给射死了。恼羞成怒的札木合便借此机会,想趁着铁木真还没有完全壮大而把他消灭掉以除后患。

图4 孛儿帖画像

于是,札木合联合其他部落组成十三翼部队约三万人,前去攻打铁木真。铁木真得到消息后,也将部众分为十三翼,分别应战。两军大战于答兰版朱思之野(今蒙古国温都尔罕境内)。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十三翼”之战。这次战役当然是以铁木真的失败而结束,毕竟此时的铁木真势力仍无法与札木合相比。札木合势力强大,在草原上享誉已久,而铁木真当汗不久,根脚不稳,仓促间集合起来的军队也无法与札木合精心挑选的三万精锐骑兵相抗衡。所以,铁木真几无胜算。

战败后的铁木真无奈率领自己的残兵败将躲进深山里。札木合大获全胜后,一方面大肆庆祝自己的胜利,另一方面为了“杀鸡给猴看”,决定惩罚那些叛变他的人。他下令在营地支起70口大锅,将俘虏来的70多个原本追随自己而后又背叛自己投靠铁木真的部落首领和族人扒光衣服放在大锅内蒸煮。

不过,对于札木合烹煮70余人之事,史书记载各不相同。成书于元朝忽必烈时期的蒙古史著《圣武亲征录》中记载说:“军成,大战于答兰版朱思之野。札木合败走。彼军初越二山,半途为七十二灶,烹狼为食。”而成书于1240年,专门记述蒙古民族形成、发展、壮大之历程的历史典籍《蒙古秘史》则记载说:“……具釜七十,以煮赤那思之王子每”。“赤那思”蒙语意为“狼”,“赤那思之王子”也即“狼子”,这里的“狼子”显然不是自然界中的狼崽。那么,到底札木合烹煮了谁呢?《蒙古秘史》认为,“赤那思”即“努古思”,是泰赤乌部的一个氏族,因背叛札木合投靠了铁木真而遭到札木合的嫉恨。所以当铁木真被札木合打败后,被俘的努古思王子们才受到了如此残酷的惩罚。此外,《蒙古秘史》中还记载有札木合“斫断捏兀歹察合安(努古思的首领)的头,绑在马尾上拖着走了。”由此可见,《蒙古秘史》的记述应是最接近历史真相的。

当然,正所谓物极必反,札木合的这一做法起到了相反的作用,本来一直对他忠心耿耿的族人和部落首领们看到札木合如此残忍,都纷纷带着家人逃进山里投靠铁木真去了。于是这次“十三翼”之战,虽然铁木真在战场上失败,但却反而壮大了自己的势力,虽败犹胜。此后,归附铁木真的人反而多了起来,他的势力更加壮大。在血战中统一蒙古草原

虽然童年时期历尽生活的苦难,中年时期遍尝战争的艰辛,但铁木真还是在52岁那年,成为了“成吉思汗”。由此将中国历史带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1196年,金人传檄草原诸部,要求发兵征讨时常骚扰边境的塔塔儿部。塔塔儿部在今克鲁伦河地区被金兵击溃,余部逃奔至斡里札河。铁木真听到这个消息后,和王罕合兵一处,协助金兵夹击塔塔儿残部,大获全胜。这一举动沉重地打击了塔塔儿人,使其一蹶不振,并为铁木真在蒙古各部中赢得了“为父祖复仇”的声誉。在铁木真地位大大提高的情况下,他乘胜消灭了亲族中其他一些有碍自己壮大的势力,为自己日后登上蒙古大汗的宝座扫清了障碍。

此后三年间,金人对不服从其命令的塔塔儿、合答斤、撒勒只兀惕、弘吉剌等部进行了三次大规模征讨。就在这些部落受到削弱的同时,金人也伤了元气,不得不将防线后移,为铁木真统一蒙古草原提供了极好的客观条件。

1200年,铁木真与王罕的联军先后击溃了泰赤乌、合答斤、撒勒只兀惕以及朵儿边、塔塔儿、弘吉剌等部的盟军。1201年,铁木真在海剌尔河支流帖尼火鲁罕,大破由札木合纠集的散败部落所组成的盟军。第二年的春天,铁木真再次对塔塔儿人用兵。在出兵前,他颁布了一道重要的“札撒”(命令):“战胜时,不许贪财,既定后均分。若军马退却至原排阵处,要再次返回力战,若至原排阵处不返回者——斩!”这条命令的颁布是一个标志,说明旧式的部落联盟式的军事体制将结束,而一支由统一汗权所指挥的武装力量正在开始形成。经过这次打击后,塔塔儿人几乎灭绝。

根据史书记载,在打败塔塔儿人后,铁木真想起少年时几次遭遇塔塔儿人的迫害,心中难平,就下令将无数塔塔儿人投入油锅炸死,其手法之残忍震惊了蒙古诸部族。

1202年的秋天,铁木真和王罕的联军又在阙亦坛的荒野,重创了乃蛮部和札木合诸部组成的联军,自此彻底完成了对蒙古草原东部地区的控制。

随着铁木真的实力越来越强,王罕也开始对这个被他称为“自己的孩儿”的人有了防范和疑惧之心。恰巧这时节,札木合慑于铁木真的势力,也前去投靠王罕。他极力拉拢王罕的儿子桑昆,企图离间克烈部与乞颜部的关系。受札木合怂恿的桑昆,劝乃父与铁木真决裂,优柔寡断的王罕最终被桑昆说服。

桑昆决定效仿项羽,给铁木真也来一个“鸿门宴”。一天,他请铁木真到自己的营帐喝许婚酒,说是要将桑昆的妹妹嫁给铁木真的长子术赤为妻。

就在铁木真犹豫是否赴宴的时候,王罕父子做贼心虚,以为自己的诡计已经泄露,于是索性先发制人,进攻铁木真。双方在今内蒙古东乌珠穆沁旗北境的合兰真展开激战。铁木真仓猝迎战,苦战不支,队伍溃败,结果他只带了两三千人逃脱。他们在班朱尼河(今内蒙古呼伦湖)边安下了营,靠打猎和喝浑水为生。这段时间,是铁木真在统一蒙古过程中最艰苦的日子。他发誓要与一同饮过班朱尼河水的人同甘共苦,成就大业。当他完成统一大业以后,果然兑现了他的诺言,把“同饮班朱尼河水”的人都封为了功臣。

合兰真之战后,铁木真派人向王罕求和,以麻痹对方。骄傲的王罕果然中计,对铁木真放松了警惕。没多久,王罕与投附他的蒙古部落之间发生了分裂,致使一部分人又归顺了铁木真,札木合则投奔了乃蛮。这一年的秋天,铁木真的力量已经恢复,他重新回军斡难河畔,寻找与王罕决战的机会。不久,铁木真的二弟遭到王罕军的袭击,仅其弟一人幸免遇害。铁木真就以二弟名义遣使向王罕表示要赤诚归附,再一次麻痹王罕,同时率军出击,出其不意地包围了王罕的驻地。当时王罕正在驻地欢庆胜利,毫无提防。王罕慌忙应战,在激战三天三夜后,主力被击败,他只得狼狈西逃。在乃蛮境内,王罕被守将当作盗贼给击毙了。他的儿子桑昆听说父亲死了,只好逃奔西夏,却被驱逐了出来,最后在逃到今新疆库车的时候,也被当地首领抓住杀死了。克烈部的残余势力也都投降了。这一战,铁木真取得了统一蒙古草原的决定性胜利。

战后,克烈部的百姓被瓜分一空,王罕的侄女唆鲁禾帖尼被分给了铁木真的幼子拖雷。这位信仰聂思脱里教的克烈女人很不简单,她为拖雷生下了四个儿子:蒙哥、忽必烈、旭烈兀、阿里不哥,后来他们都做了蒙古人的大汗。

图5 今日呼伦湖风光

王罕的覆灭让居住在蒙古草原西部的乃蛮部的首领太阳汗感觉到了一丝凉意,但自大的他并没有真正将铁木真放在眼里。他骄傲地说:“天上只有一个日、月,地上如何有两个主人?如今咱去将那达达(乃蛮部人对蒙古人的称呼)取了。”

他的母亲则轻蔑地说:“那达达人一身戾气,连衣服都又脏又难看,要他们做什么?如果有好一点的女人的话,不妨取来洗浴干净了,为我们挤牛羊乳。”

太阳汗说:“这有何难?我这就去取来!”

骄傲的太阳汗随即在1204年初亲自领兵东征,札木合纠合的一些东部蒙古残部也参加了此次征讨。铁木真在位于克鲁伦河和土拉河二水上游之间的萨里川布设疑兵。这天夜里,他令每人烧火五处。乃蛮前哨误以为蒙古人布满了萨里川的地面,立即报告给太阳汗,太阳汗想回撤军队来诱敌深入,却被鲁莽的儿子讥为妇人之举,太阳汗遂东渡鄂尔浑河驻营。

真是“狗改不了吃屎”的本性,总是在决战前夜抛弃盟友的札木合,又一次故伎重演,再度临阵脱逃。在逃离前,札木合还在太阳汗的面前,将铁木真的勇猛与凶残添油加醋地说了个遍。他的夸张的描述,使得乃蛮军心严重不稳,交战不到两天,乃蛮军队完败。太阳汗死于重伤,铁木真乘胜进至阿尔泰山地区,将乃蛮部众尽行收捕。太阳汗的母亲也被俘虏,铁木真将她纳为诸妻之一。

乃蛮部败亡后,铁木真很快出兵讨平了帮助乃蛮作战的蒙古各部落。走投无路的札木合在逃到唐努山中时,他的五个侍卫背叛了他,将他绑住交给了铁木真。铁木真处死了那五个背叛主人的侍卫,但念及旧情,希望札木合仍旧和他做安答。

札木合在最后时刻,终于表现出了一丝英雄气概,他慷慨激昂地说:“咱们在少年时代做安答,不能消化的食物一起吃过,不能忘记的话语都曾说过,后来因为被人离间,所以分开了。我想起以前说过的话,羞愧得都不敢和你相见。如今你想要留下我做伴,可是该做伴的时候不得做伴,如今你将百姓收服,大位已定,已无需我做伴了。你要不杀我,就好似衣领上有个虱子,被窝里有根刺一般,反而会日夜不安。”

铁木真只好用处死本部贵族的“不出血死”的行刑办法——把受刑人的身体整个地用毡毯裹实,让马匹或人践踏,直到毯子里的人完全死去——处死了这个童年时与他结为兄弟、成年后和他竞争作对了数十年的草原骑士。

1206年春,统一了蒙古大草原的铁木真,召集蒙古诸族,大会于斡难河滨,竖起一面九脚白旄大旗,祭告天地,由诸部落首领和群臣共上尊号曰“成吉思可汗”,人们习惯上将其简称为成吉思汗,这是一项空前未有之尊称。“成吉思”为蒙古语译音,后来治《元史》的人纷纷研究这“成吉思”到底作何解,或谓为“海洋”,或谓为“坚强无敌”……总而言之,它是至高无上万王之王的意思,也就是全蒙古所有可汗之可汗。自建此尊号后,“铁木真”之名便为“成吉思汗”所代替。这一年,他44岁。

铁木真既为成吉思汗,乃论功行赏,大封群臣,署置官属,建立起他的大蒙古帝国。中国历史从此进入一个新的时期。第二章以鞭笞天下为乐趣毫不留情灭西夏

西夏自1038年元昊建国至1227年被蒙古灭亡,经历了大约200年的时间。西夏与蒙古素无恩怨,亦无瓜葛,成吉思汗为什么连续发动6次征伐西夏的战争,必使其国破人亡,才肯善罢甘休呢……

西夏是中国历史上由党项人在中国西部建立的一个政权。唐朝中和元年(881年),拓跋思恭占据夏州(今陕北地区的横山县),封定难节度使、夏国公,世代割据相袭。1038年,李元昊建国时便以夏为国号,称“大夏”。又因其在西方,宋人称之为“西夏”。

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后,之所以要连番攻打西夏,这得从西夏所处的地理位置以及当时的历史环境来分析。西夏位于黄河以西,因此又被人称为“河西”,其国土狭小,方二万公里,其辖境相当于今宁夏、甘肃以及青海、陕西等部分地区,北靠蒙古,西连西辽,东邻金国,南界大漠,居于各大国强权之间,是蒙古、金必争的中间地带,处于极其重要的战略位置。因它东与金接壤,北与蒙只有一漠相隔,助蒙古则蒙古军可居高临下,直抵金国心脏;助金则可使蒙古腹背受敌,受到左右夹攻,无论蒙古还是金国都不敢轻视西夏的重要战略地位。

当时,成吉思汗虽然羽翼渐丰,觊觎金国日久,但金国兵多地广,军力雄厚,不可小视,所以成吉思汗没有草率发兵攻金。在这种势均力敌的情形之下,西夏的地位日益重要起来。而西夏正与金联盟,使蒙古备受威胁。成吉思汗要解除后顾之忧,就必须征服西夏,这是成吉思汗对西夏发动战争的主要原因。而且西夏相对于金国势小力弱,较宜取胜,况且先弱后强、各个击破的方法,正是成吉思汗一贯的作战方针。攻取西夏除了战略决策的需要外,这里还是很好的物资配备和兵源补充地。西夏“地饶五谷,尤宜稻麦”“岁无早涝之虞”,是西部的天然粮仓。除盛产粮食外,西夏的战马亦相当出名,这对以骑兵作战的蒙古人来说无疑具有极大的诱惑力。这里还是素享盛名的西夏“良弓”与“甲胄”。北宋著名科学家沈括在《梦溪笔谈》中对西夏良弓大加赞赏:“(西夏)神臂弓,最为利器”。战马、良弓是蒙古骑兵的最佳配备,西夏的三十万骑兵如果臣属于成吉思汗,则蒙古骑兵的力量会大大增加,以上这些无疑也是成吉思汗征伐西夏的原因。

在准备停当后,1205年,成吉思汗发动了对西夏的第一次征伐战争。但这次只是试探性的进攻,并未深入其地,仅“拔力吉里寨,经落思城,大掠人民及其橐驼以还”(《元史》)。西夏虽国小力弱,但也曾是能抵抗北宋几十万大军的劲旅。因此成吉思汗的第一次征伐仅是一次以追击逃敌为借口的抄掠性战争,其目的是观察一下西夏的反应和其军事实力。这次试探性战争,西夏军队还未来得及反应,蒙古军队已大掠而还了。它造成了西夏朝廷的极度恐慌,甚至导致了一场宫廷政变。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