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同仁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护理工作指南(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8-09 21:11:57

点击下载

作者:韩杰,杜晓霞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北京同仁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护理工作指南

北京同仁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护理工作指南试读:

版权页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北京同仁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护理工作指南/韩杰,杜晓霞主编.—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 I

SBN 978-7-117-18668-1 Ⅰ

.①北… Ⅱ.①韩…②杜… Ⅲ.①耳鼻咽喉病-护理-指南②头部-疾病-护理-指南③颈-疾病-护理-指南Ⅳ.①R473.76-62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4)第044961号人卫社官网 www.pmph.com 出版物查询,在线购书人卫医学网 www.ipmph.com 医学考试辅导,医学数据库服务,医学教育资源,大众健康资讯

版权所有,侵权必究!北京同仁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护理工作指南

主  编:韩 杰 杜晓霞出版发行:人民卫生出版社有限公司

     人民卫生电子音像出版社有限公司地  址:北京市朝阳区潘家园南里19号邮  编:100021E - mail:ipmph@pmph.com制作单位:人民卫生电子音像出版社有限公司排  版:人民卫生电子音像出版社有限公司制作时间:2018年1月版 本 号:V1.0格  式:epub标准书号:ISBN 978-7-117-18668-1策划编辑:皮雪花责任编辑:郭帅打击盗版举报电话:010-59787491 E-mail:WQ@pmph.com本电子书不包含增值服务内容,如需阅览,可购买正版纸质图书。主编简介

韩杰,副主任护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护理部主任。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和护理部从事临床护理及护理管理工作三十余年,主要研究方向为护理管理、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护理。在护理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十余篇;主编《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临床护理手册》、《实用眼科护理及技术》、《实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护理及技术》、《名院特色护理丛书》、《眼科临床护理手册》、《眼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特色护理技术》等多部著作;承担了2011年卫生标准制(修)订项目《手术室质量控制》等5项课题。现任北京护理学会眼耳鼻喉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护理学会理事,北京护理学会常务理事,卫生部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办公室专家组成员,首都医科大学临床护理学院院务委员会常务委员;同时担任《中华护理杂志》、《中华现代护理杂志》、《护理研究》、《中国护理管理》、《护理管理杂志》、《中国临床路径》编委等职务。主编简介

杜晓霞,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科护士长。从事临床护理及护理管理工作二十余年。在护理核心期刊发表论文6篇;副主编《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临床护理手册》、《实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护理及技术》、《眼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特色护理技术》等书籍;参编全国医学高等专科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眼耳鼻喉口腔科护理学》,《名院特色护理丛书》,国家执业医师、护士“三基”训练丛书《护理学分册》;《急诊护理学》等教材编写。现任北京护理学会眼耳鼻喉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护理学会第九届组织工作委员会委员、北京护理工作者协会护理专家库专家;担任中华护理杂志审稿专家、《护理研究》杂志编委。序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临床医学参考书籍中,护理方面书籍可谓有限,为此,以专科特点和护理管理为特色的《北京同仁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护理工作指南》经过多年沉淀,在以韩杰为代表的一批护理专家共同努力下即将出版,该书指导并推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临床护理工作向前发展,即将与读者见面。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系国家重点学科,在长期的学科发展和建设中,临床护理工作也日臻完善。为适应临床护理工作需求,本书结合国内外学科发展的新理念、新技术、新学术思想,系统地阐述了专科护理知识和临床护理管理工作,语言简洁、条理清晰,对临床护理工作和护理管理工作具有指导性的作用。

全书共分为5章,从临床教学和实际工作需要出发,系统地讲述了耳科、鼻科、咽喉科、头颈外科技术操作、检查、护理常规、疾病应急预案、护理岗位管理、能级管理与绩效考核等方面内容,该书编写中注重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既可用于临床护理工作中自学、相关专业科室借鉴,也可用于专科护理教学及护理管理岗位人员。

本书内容系统全面,讲解深入透彻,各章节均由临床护理专家执笔,对临床护理重点、难点、关键点及护理管理进行深入地阐述,是一本很有价值的专业护理用书。

我们热切地期望,与我们的护理同道们的合作中,在医疗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的历程中互相学习,吸收更多新的理念,不断优化现代护理流程,在适应全社会不同层次医术服务需求的进步中,为提高我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护理工作的整体水准,为促进首都乃至中国人民健康,做出我们的贡献!中国工程院院士 原北京同仁医院院长中国医师协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分会会长2014年2月前 言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是国家级重点学科,有着悠久的历史。学科发展迅速,病种繁多,科室细化,分为耳、鼻、咽喉、头颈4个亚科,新技术、新业务、新制度较多。为此,特编写《北京同仁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护理工作指南》一书,为护理人员提供工作指导,更好地为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服务。

本书内容分为5章:第一章为专科护理技术,内容涵盖了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各个亚科专科护理操作,其中包括了操作规范、评分标准以及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第二章为专科相关检查,包括16项临床常见专科检查,介绍检查方法、目的等。第三章为专科护理常规,分别介绍耳、鼻、咽喉、头颈4个亚科常见疾病护理常规,包括疾病术前术后评估观察要点、护理要点、术前准备、术前检查以及术前术后宣教指导要点、术后并发症观察与护理等。第四章为专科急危重症护理管理与应急预案,包括危急重症患者管理与制度和护理应急预案,介绍门诊、急诊、病房危重症患者抢救人员的要求、制度、护理常规及常见危重症患者抢救应急预案。第五章为护理管理文件,包括专科护理文件相关内容、护理岗位管理、护理能级管理与绩效考核。本书有两大较为明显特点,其一,本书全面细致地分析并阐述了护理工作各个环节,对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对应病症所需给予的护理措施依据及做法进行了详细阐述,不仅使护理工作开展有章可循、有据可依,而且便于读者在了解疾病及护理常识的基础上,对于临床治疗护理顺利开展有所助益;其二,本书在对于疾病特点、可能发生的护理问题、护理技术操作及规章制度等问题进行有效积累,在总结不同疾病护理经验的同时,加入新技术、新规范、新业务特色及效用,使得疾病护理与医疗技术发展贴合更紧密,日常护理更趋于科学化规范化,内容更加全面、翔实、贴合实际。

通过对本书的阅读,可以明确,该书不仅可以成为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护理人员提高自身临床技能及专业素养的红宝书,还可以成为从事专业临床护理教学和护理研究的工作指南。本书由临床护理专家执笔,涉及内容全面、详细,集我科护理人员多年工作经验总结精华于一体,是团队合作的成果。

谨此,特向为编写本书付出辛勤劳动的各位专家及工作人员致以最诚挚的谢意,由于篇幅及水平有限,术中可能存在疏漏及不足之处,希望广大读者指正。韩杰 杜晓霞2014年2月Table of Contents第一章 专科护理技术 第一节 外耳道滴药法第二节 耳道冲洗第三节 全耳再造术后负压引流冲洗法第四节 鼻腔滴药法第五节 鼻腔冲洗第六节 鼻窦阴压置换疗法第七节 鼻 饲 法第八节 氧气雾化吸入法第九节 气管切开术后换药第十节 清洗消毒气管内套管法第十一节 更换颈部负压引流器第十二节 经气管套管吸痰法第十三节 穴位封闭及穴位注射法第二章 专科相关检查 第一节 耳科相关检查第二节 鼻科相关检查第三节 喉科相关检查第四节 其他相关检查第三章 专科护理常规 第一节 耳科护理常规第二节 鼻科护理常规第三节 咽喉科护理常规第四节 头颈科护理常规第四章 专科急危重症护理管理与应急预案 第一节 危急重症患者管理与制度第二节 护理应急预案第五章 护理管理文件 第一节 专科护理文件相关内容第二节 护理岗位管理第三节 护理能级管理与绩效考核第一章 专科护理技术第一节 外耳道滴药法一、外耳道滴药操作规范1.目的(1)软化耵聍。(2)治疗耳道及中耳疾病。2.操作准备(1)用物准备:

长棉签、无菌小棉球或棉块、滴耳药液、生理盐水或3% HO。22(2)护士准备:

服装整洁,洗净双手,戴口罩。3.实施要点(1)评估和观察要点

1)评估患者年龄、病情。

2)评估患者的自理、合作程度。

3)评估患者耳道局部状况,如耳道有无耵聍、分泌物等。

4)评估操作环境,环境应安静、整洁、舒适。(2)操作要点

1)备齐用物,携至患者床旁,核对患者,做好解释工作,取得患者配合。

2)协助患者取坐位或卧位,头偏向健侧,患耳朝上。

3)用棉签轻拭耳道内分泌物,必要时用生理盐水或3%HO反22复清洗至清洁为止,使耳道保持通畅。

4)轻轻牵拉耳廓,充分暴露外耳道。

5)滴入药液2~3滴,轻压耳屏,使药液流入中耳并充分与耳道黏膜接触。

6)将小棉球或棉块塞入外耳道口,以免药液流出。

7)让患者保持原体位3~5分钟,避免药液流出,使药物充分吸收。

8)协助患者恢复体位,整理床单位,清理用物,洗手,记录。(3)指导要点

1)告知患者外耳道滴药目的、方法、注意事项及配合要点。

2)告知患者药物名称、作用及副作用。

3)告知患者滴药后如出现头痛、头晕等不适,应及时通知医护人员。4.注意事项(1)认真查对药液,检查药液有无沉淀变质,是否在有效期内。(2)药液温度应与正常体温相近,不可过凉或过热,以免刺激内耳引起眩晕,耳鸣等不适;温度较低时,可将药瓶置于掌心握一会儿,亦可放入40℃左右温水中加热。(3)滴药时,应充分暴露外耳道,小儿应将耳廓向下牵拉,成人则向后上牵拉。(4)鼓膜外伤性穿孔患者禁止滴药。(5)注意观察患者有无头痛、头晕等不适主诉。二、外耳道滴药法操作考核评分标准续表第二节 耳道冲洗一、外耳道冲洗法操作规范1.目的

清除耵聍栓塞,清除耳道异物或脓液。2.操作准备(1)用物准备:

治疗巾、注射器、弯盘、消毒长棉签、棉球、温生理盐水500ml。(2)护士准备:

服装整洁,洗净双手,戴口罩。3.实施要点(1)评估和观察要点

1)评估患者年龄、病情。

2)患者的自理、合作程度。

3)评估患者耳道局部状况,如耳道有无异物、脓液、耵聍等。

4)评估操作环境,环境应安静、整洁、舒适。(2)操作要点

1)备齐用物,携至患者床旁,核对患者,做好解释工作,取得患者配合。

2)协助患者取坐位或卧位,头偏向健侧,颈肩部铺清洁治疗巾;将弯盘紧贴于患者患侧耳垂下方。

3)操作者用左手向后轻拉患耳,用右手拿注射器抽吸温生理盐水,沿外耳道后壁,轻轻推入,反复冲洗,直至将耵聍或异物冲净为止。

4)用棉签轻拭耳道,将棉球放入外耳道,并为患者清洁面部。

5)协助患者恢复体位,整理床单位,清理用物,洗手,记录。(3)指导要点

1)告知患者耳道冲洗的目的、方法、注意事项及配合要点。

2)告知患者耳道冲洗后如出现头晕、恶心等不适,应及时通知医护人员。4.注意事项(1)冲洗液温度与正常体温相近,不可过凉或过热,以免刺激内耳引起眩晕、耳鸣等不适。(2)动作轻柔,冲洗时切勿直射鼓膜,避免造成鼓膜损伤。(3)观察患者有无不良反应,注意有无眩晕、恶心、呕吐等内耳刺激症状。二、外耳道冲洗法操作考核评分标准续表第三节 全耳再造术后负压引流冲洗法一、全耳再造术后负压引流冲洗法操作规范1.目的(1)清洁负压引流装置,使引流装置保持清洁、通畅。(2)保持引流装置的有效负压,及时引出渗血、渗液,防止逆行感染;使再造耳皮下呈负压状态,使皮肤与软骨紧贴,保持塑形。2.操作准备(1)用物准备:

无菌换药盘(内备有止血钳、镊子、酒精棉块若干)、污物盘,备生理盐水20ml。(2)护士准备:

服装整洁、洗净双手,戴口罩、手套。3.实施要点(1)评估和观察要点

1)评估患者年龄、病情。

2)患者的自理、合作程度。

3)评估患者耳部负压引流装置的状况,包括是否固定牢固、是否引流通畅等。

4)评估引流液的量、颜色、性质。

5)评估操作环境,环境应安静、整洁、舒适。(2)操作要点

1)备齐用物,携至患者床旁。核对患者,做好解释工作,取得患者的配合。

2)协助患者取侧卧位,术耳向上。

3)洗手,止血钳夹闭引流管,取下注射器(从针乳头或针头处断开),取下针栓的固定针头。

4)将针管内渗血或渗液推出至污物盘内,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注射器,使注射器通畅、清洁。

5)用镊子夹取酒精棉块消毒注射器乳头及引流管连接处,再将注射器与引流管紧密连接。

6)松开止血钳,将针栓拉至15ml刻度,将针头穿过小孔固定针栓,避免针栓向前滑行。

7)观察负压引流是否通畅。

8)将引流装置用胶布妥善固定于患者的头部。

9)协助患者舒适卧位,整理床单位,清理用物,洗手,记录。(3)指导要点

1)告知患者冲洗负压引流装置的目的、操作方法、注意事项及配合要点。

2)告知患者耳部负压引流的重要性,指导患者勿牵拉引流装置,防止脱出;保持导管引流通畅,勿受压、打折、扭曲。4.注意事项(1)操作过程应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避免污染。(2)注意妥善固定引流装置,防止脱出。(3)保持耳部负压引流装置通畅,引流管勿受压、打折、扭曲,若引流管堵塞,及时处理。(4)保持引流装置的密闭性,维持有效负压,如有漏气等异常状况,及时进行处理。(5)观察记录引流液的颜色、性质、量,如有异常应及时通知医生。(6)负压引流装置每日冲洗4次,引流液较多时,随时进行处理。二、全耳再造术后负压引流冲洗操作考核评分标准续表第四节 鼻腔滴药法一、鼻腔滴药法操作规范1.目的

收缩或湿润鼻腔黏膜,改善鼻腔鼻窦黏膜状况,达到促进引流、消除炎症、减轻水肿、改善通气等作用。2.操作准备(1)用物准备:

棉签数根、滴鼻药物、生理盐水。(2)护士准备:

服装整洁,洗净双手,戴口罩。3.实施要点(1)评估和观察要点

1)评估患者年龄、病情。

2)患者的自理、合作程度。

3)评估患者鼻腔局部状况,包括鼻腔黏膜状况、鼻腔分泌物状况、是否通畅等。

4)评估操作环境,环境应安静、整洁、舒适。(2)操作要点

1)备齐用物,携至患者床旁。核对患者,做好解释工作,取得患者的配合。

2)指导患者擤鼻,解开领口,取仰卧头低位,肩下垫枕或头伸出床沿下垂,根据患者病情需要,也可取侧卧头下垂头式,即患者侧卧,头偏向患侧并向肩部下垂。

3)用棉签为患者清洁鼻腔。

4)左手轻推患者鼻尖,充分暴露鼻腔,右手持滴鼻药物,在距患者鼻孔约2cm处,滴入药液2~3滴。

5)轻捏鼻翼两侧,使药液均匀分布于鼻腔和鼻窦黏膜。

6)指导患者保持原位约3~5分钟,使药液能充分吸收。

7)协助患者坐起或患侧舒适卧位,清理用物,洗手,记录。(3)指导要点

1)告知患者鼻腔滴药的目的、操作方法、注意事项及配合要点。

2)告知患者药物的名称、作用及副作用。

3)滴药时,指导患者勿做吞咽动作,以免药液进入咽部引起不适。

4)告知患者滴药后如果出现头痛、头晕等不适时,应及时通知医护人员。4.注意事项(1)认真查对药液,检查药液有无沉淀变质,是否在有效期内。(2)滴药时患者的鼻孔应尽量与身体垂直。(3)滴药时,瓶口勿触及鼻部,以免污染药液。(4)药液温度应与正常体温相近,不可过凉或过热,以免引起不适。温度较低时,可将药瓶置于掌心握一会儿,或放入40℃左右的温水中加热。(5)观察患者鼻腔滴药后是否有头痛、头晕等不良反应。二、鼻腔滴药法操作考核评分标准续表第五节 鼻腔冲洗一、鼻腔冲洗操作规范1.目的(1)清洗过敏原、炎性分泌物,湿润干燥黏膜,防止进一步感染。(2)促进鼻腔黏膜内血液循环,减轻鼻塞。(3)对鼻内镜手术后的患者起到鼻腔清洁的作用,可减少术腔内的结痂,促进鼻腔、鼻窦内分泌物的排出,有利于黏膜水肿的消退,从而可大大缩短术后的治疗时间。2.操作准备(1)用物准备:

可调式鼻腔清洗器、毛巾。(2)护士准备:

服装整洁、洗净双手,戴口罩。3.实施要点(1)评估和观察要点

1)评估患者年龄、病情。

2)患者的自理、合作程度。

3)评估患者鼻腔局部状况,包括鼻腔黏膜状况、鼻腔分泌物状况、鼻腔是否通畅,是否有鼻腔渗血等。

4)评估操作环境,环境应安静、整洁、舒适。(2)操作要点

1)备齐用物,携至患者病房。核对患者,做好解释工作,取得患者的配合。

2)指导患者擤鼻,解开患者衣领;协助患者取坐位或站立位,头部位于盥洗池上方,低头,身体微向前倾。

3)打开鼻腔清洗器,确认鼻塞端口处于关闭位置,拔出清洗器上盖盖塞。

4)协助患者一手握住瓶体凹陷处,并用示指堵住上盖进气孔,旋转鼻塞端口至合适的出水位置(“1”为较小出水量,“2”为较大出水量)。

5)指导患者将鼻腔清洗器的鼻塞端口严密堵住需冲洗的鼻孔,堵住气孔,握住清洗器瓶体的手同时挤压瓶体开始冲洗。冲洗时,指导患者低头前倾30°,张口缓慢平静呼吸,勿说话,勿做吞咽动作。在水流强度变弱时,指导患者将示指离开清洗器上盖进气孔换气,同时将握清洗器的手放松,瓶体依靠弹性重新回复原位后,再继续冲洗。

6)同样方法冲洗对侧鼻腔。

7)清洗器内溶液使用完后,将上盖旋下,将补充液瓶内的溶液注入清洗器内继续使用。

8)鼻腔冲洗完毕,为患者清理面部,协助患者平卧数分钟以利于药物吸收。

9)清理用物,洗手,记录。(3)指导要点

1)告知患者鼻腔冲洗的目的、操作方法、注意事项及配合要点。

2)告知患者鼻腔清洗器的结构及使用方法。

3)冲洗时,指导患者低头前倾30°,张口缓慢平静呼吸,勿说话,以免发生呛咳。

4)指导患者冲洗压力不宜过大,勿做吞咽动作,以免使液体进入咽鼓管,导致中耳炎。

5)冲洗过程中,指导患者正确地给清洗器换气,即在水流强度变弱时,将示指离开清洗器上盖进气孔换气,同时将握清洗器的手放松,瓶体依靠弹性重新回复原位。

6)告知患者在冲洗过程中如出现鼻腔出血、耳闷等不适,应停止冲洗。4.注意事项(1)冲洗前,应仔细检查清洗器的质量,确认清洗器密闭良好无漏液,确认清洗器鼻塞端口倾斜向上;检查药液有无沉淀变质,是否在有效期内。(2)药液温度应与正常体温相近,不可过凉或过热,气温较低时,可将冲洗液瓶放在40℃温水中加热至与正常体温接近。(3)严密观察患者冲洗时的反应,如出现鼻腔出血、耳闷等不良反应时,应停止冲洗。(4)观察患者冲洗后有无头痛、鼻部刺痛、耳闷等不良反应。(5)鼻内镜术后的患者,一般于填塞敷料取出后的次日进行鼻腔冲洗,如行鼻中隔矫正的患者冲洗时间需要延后。(6)脑脊液鼻漏、鼻颅底开放术后、血液病、严重心脑血管疾病、哮喘发作期、重度中耳炎、鼻腔有急性炎症或出血的患者应禁止鼻腔冲洗。二、鼻腔冲洗操作考核评分标准续表三、鼻腔冲洗护理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1.鼓膜刺激及中耳炎

预防:(1)协助患者取坐位或站立位。(2)冲洗时指导患者低头前倾30°,张口缓慢平静呼吸,勿说话。(3)冲洗压力不宜过大,勿做吞咽动作,以免使液体进入咽鼓管,导致中耳炎。

处理:(1)患者出现耳痛、耳闷等不适,应停止冲洗。(2)指导患者保持头低位,深呼吸,轻拍患者的背部,利于水从鼻腔或者口腔中排出。(3)患者如出现中耳炎症状,遵医嘱给予患者用药。2.鼻腔出血

预防:(1)冲洗前,认真评估患者鼻腔状况,注意是否有鼻腔渗血等。(2)冲洗时,指导患者冲洗压力不宜过大,勿直射鼻中隔。(3)行鼻中隔手术的患者冲洗时间不可过早。

处理:(1)立即停止鼻腔冲洗。(2)给予患者局部冷敷,同时手指捏紧两侧鼻翼。(3)如出血量较多时,应立即通知医生,给予患者鼻腔收缩或填塞止血。第六节 鼻窦阴压置换疗法一、鼻窦阴压置换疗法操作规范1.目的(1)用于儿童慢性鼻窦炎及急性鼻窦炎的全身症状消退期,吸引鼻腔内分泌物,促进鼻窦内分泌物引流。(2)利用负压使药液进入鼻窦以达到治疗目的。2.操作准备(1)用物准备:

治疗盘、阴压头、1%麻黄碱、阴压液、负压吸引装置、滴瓶、滴管、棉签、面巾纸。(2)护士准备:

服装整洁、洗净双手,戴口罩。3.实施要点(1)评估和观察要点

1)评估患者病情、年龄。

2)患者的自理、合作程度。

3)评估患者鼻腔局部状况,包括鼻腔黏膜状况、鼻腔分泌物状况、是否有鼻腔渗血等。

4)评估操作环境,环境应安静、整洁、舒适。(2)操作要点

1)备齐用物,携至患者床旁,核对患者,做好解释工作,取得患者的配合。

2)协助患者取仰卧位,肩下垫枕,头尽量后仰;也可取头低垂位,使下颌部与两外耳道口连线与水平线(即床面)垂直。

3)操作者左手轻推鼻尖,右手持滴管,沿两侧前鼻孔壁徐徐滴入1%麻黄碱3~5滴(萎缩性鼻炎禁用),以利于窦口打开。

4)2~3分钟后指导患者擤尽鼻涕,保持卧位同前,每侧鼻腔均滴入2~3ml阴压液,嘱其张口呼吸。

5)连接负压吸引器,检查吸引器的密闭性,调节负压至20~24kPa。

6)将阴压头连接负压吸引器后紧塞一侧鼻孔,1~2秒后急速移开,同时指压另一侧鼻翼以封闭该侧前鼻孔,吸引期间指导患者连续发“开、开、开”音,使软腭上举以关闭咽腔,随即进行间断吸引。

7)重复6~8次,双鼻孔交替进行,将鼻窦内分泌物吸出的同时,药液进入鼻窦,注意观察鼻腔分泌物的颜色、性质和量。

8)吸引结束后,用纸巾将患者口鼻擦拭干净,协助患者休息3~5分钟后起床。

9)整理床单位,清理用物,洗手,记录。(3)指导要点

1)告知患者阴压置换疗法的目的、操作方法、注意事项及配合要点。

2)吸引期间指导患者连续发“开、开、开”音,使软腭上举以关闭咽腔。

3)告知患者操作结束后如有头痛等不适,应及时告知医务人员。4.注意事项(1)幼儿不能合作者,其哭泣时软腭已自动上举,封闭鼻咽部,即使不发“开、开”音,也可达到治疗要求。(2)负压不可过大,抽吸时间不可过长,以免损伤鼻腔黏膜或引起真空性头痛。(3)吸引的过程中,应注意变换阴压头的位置,避免总是接触鼻中隔,而引起出血。(4)吸引过程中患者若出现头痛、耳痛及鼻出血时应立即停止吸引,给予相应处理。(5)吸引结束后密切观察患者有无头痛等不良反应。二、鼻窦阴压置换疗法操作考核评分标准续表第七节 鼻 饲 法一、鼻饲法操作规范1.目的

对不能经口进食的患者,从胃管灌入流质食物,保证患者摄入足够的营养、水分和药物,以利早日康复。2.操作准备(1)用物准备:

胃管、无菌治疗巾、手电、治疗碗、镊子、弯盘、60ml注射器、纱布2块、液状石蜡、压舌板、棉签、小线1根、寸带1根、听诊器,另备适量温开水、鼻饲饮食。(2)护士准备:

服装整洁、洗净双手,戴口罩。3.实施要点(1)评估和观察要点

1)评估患者病情、年龄、意识状态。

2)患者的自理、合作程度。

3)评估患者鼻腔状况,包括鼻腔黏膜有无肿胀、炎症、鼻中隔偏曲、息肉等,评估患者鼻腔有无分泌物阻塞、是否通畅。

4)评估患者有无消化道狭窄或食管静脉曲张、有无插管经历。

5)评估操作环境,环境应安静、整洁、舒适。(2)操作要点

1)备齐用物,携至患者床旁,核对患者,做好解释工作,取得患者的配合。

2)协助患者取坐位或平卧位,颌下铺治疗巾。

3)检查患者鼻腔,用棉签蘸取清水给患者清洁鼻腔。

4)检查胃管是否通畅,准确测量胃管插入的长度(成人45~55cm,儿童14~18cm)测量方法为:①由耳垂到鼻尖再到剑突的距离;②前发际到剑突的距离。

5)用液状石蜡纱布润滑胃管。

6)左手持纱布托住胃管,右手持镊子夹住胃管前端,沿患者一侧鼻孔轻缓插入。插入会厌部(胃管约15cm)时指导患者头前倾,做深呼吸及吞咽动作,同时将胃管送下,插入至测定的长度。插管中,若患者出现恶心,应暂停片刻,指导其做深呼吸或吞咽动作,随后迅速将胃管插入。插入不畅时应检查胃管是否盘在口中;若出现呛咳、呼吸困难、发绀等情况,表示误入气管,应立即拔出,休息片刻后从另一侧鼻孔重新插入。

7)检查胃管是否在胃内,可用以下方法证实:①回抽注射器,有胃液抽出;②将胃管末端放入盛水的碗内,无气体逸出,如有大量气体逸出,表示误入气管;③置听诊器于胃部,用注射器从胃管注入10ml气体,听诊胃部有气过水声。

8)用寸带固定胃管于患者头部,耳后打结,并注明留置时间。

9)鼻饲。以一手反折胃管末端加以固定,另一手用注射器抽吸20ml温开水冲洗胃管,再缓缓注入鼻饲液,注入量不超过200ml,再注入20~50ml温开水冲洗胃管。

10)鼻饲完毕将胃管开口端抬高反折,用纱布固定并用小线系紧。

11)协助患者半卧位,整理床单位,清理用物,洗手,记录。

12)拔管。当患者能经口进食后,遵医嘱给患者拔管,操作步骤为:①核对患者,并向患者解释以取得配合;②弯盘置于患者颌下,胃管末端置于弯盘内,取下固定胃管的寸带,用纱布包裹近鼻孔处的胃管缓慢拔出,拔到咽喉处时反折胃管快速拔出,以免胃管内液体滴入气管;③清洁患者口鼻、面部,协助患者漱口,给予舒适卧位。(3)指导要点

1)告知患者鼻饲的目的、操作方法、注意事项及配合要点。

2)胃管插入会厌部时,指导患者头前倾,做深呼吸及吞咽动作。

3)指导患者在恶心时做深呼吸或吞咽动作。

4)指导患者在带胃管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勿牵拉胃管,避免胃管脱出。4.注意事项(1)插管过程中患者出现呛咳、呼吸困难、发绀等,表示误入气管,应立即拔出,休息片刻后重插。(2)昏迷患者插管时,应先将患者头向后仰,当胃管插入会厌部(约15cm)时,左手托起头部,使下颌靠近胸骨柄,加大咽部通道的弧度,便于胃管顺利通过会厌部。(3)鼻饲前检查胃管的深度及是否在胃内,并检查患者有无胃滞留,胃内容物超过150ml时,应当通知医生减量或暂停鼻饲。(4)每次鼻饲量不超过200ml,间隔时间不少于2小时。(5)鼻饲给药时应先研碎,溶解后注入,鼻饲前后均应用20ml温开水冲洗胃管,防止胃管堵塞。(6)鼻饲混合流食,应当间接加温,以免蛋白质凝固。(7)鼻饲时注重“四度”:即合适的浓度(鼻饲液从低浓度到高浓度),适宜的温度(38~40℃),正确的速度(缓慢推注、速度均匀)及正确的角度(协助患者床头抬高30°~40°)。(8)鼻饲后应观察患者有无恶心、腹胀、腹泻等不适。(9)留置胃管期间,应每日检查寸带的固定、清洁状况;观察鼻部、耳廓等受压部位的皮肤状况,妥善放置胃管,防止胃管脱出。(10)加强患者的口腔护理。(11)对长期鼻饲的患者,定期更换胃管,更换时应从另一侧鼻腔插入。二、鼻饲法操作考核评分标准续表三、鼻饲护理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1.食物反流,误吸导致吸入性肺炎

预防:(1)注射器抽出胃液法。(2)置胃管末端于水中,观察水下气泡。(3)用注射器向胃管内快速注入20~30ml气体,同时用听诊器在胃部可听到气过水声。(4)患者取30°~45°卧位,控制每次鼻饲量,或者采取持续输入。

处理:(1)停止营养液的输入,让患者取右侧卧位吸出口鼻反流物,必要时可使用纤维支气管镜帮助清除误吸物。(2)调整鼻饲的体位使其保持于低半卧位,降低鼻饲速度和每次鼻饲的容量。(3)让鼻饲管头部的侧孔完全进入胃内,减少食物反流。2.鼻饲管堵塞

预防:(1)鼻饲前应检查鼻饲管是否通畅在位。(2)制作营养食时要打烂,过稠时加水稀释,药物要研成细末输入,牛奶不要与果汁同时喂。(3)鼻饲前后应用温开水20~30ml冲洗管道。

处理:(1)遇鼻饲管堵塞,立即用灌注器或针筒抽吸,排除堵塞。(2)报告医师,给予重新置管。(3)立即更换鼻饲管。3.胃管脱出

预防:(1)放置胃管后,嘱患者及照顾者注意胃管勿拔除。(2)妥善固定胃管,在出鼻孔处贴胶布,标记胃管放置的长度。(3)用小棉绳双向反折固定于胃管上,再将小棉绳挂于患者的双耳后,胃管固定牢固。

处理:(1)胃管脱出后,立即报告医师。(2)按医嘱重新置胃管。(3)重新置胃管后,加强看护。第八节 氧气雾化吸入法一、氧气雾化吸入法操作规范1.目的(1)吸入药物,湿化气道,达到消炎、镇咳、祛痰的作用。(2)解除支气管痉挛,使气道通畅,改善通气功能。(3)预防或治疗呼吸道感染。2.操作准备(1)用物准备:

氧气流量表、雾化吸入装置、雾化药物、注射器、治疗巾。(2)护士准备:

服装整洁、洗净双手,戴口罩。3.实施要点(1)评估和观察要点

1)评估患者病情、年龄、意识状态。

2)患者的自理、合作程度。

3)评估患者呼吸道通畅情况,有无呼吸道黏膜水肿、痰液黏稠等。

4)评估操作环境,环境应安静、整洁、舒适。(2)操作要点

1)备齐用物,携至患者床边,核对患者,做好解释工作,取得患者的配合。

2)协助患者取坐位或半坐卧位,颌下铺治疗巾。

3)关闭流量表的流量调节阀,将氧气流量表与供氧接口正确连接,检查氧气装置的密闭性。

4)正确连接雾化装置各配件,并检查雾化装置的密闭性。

5)按逆时针方向旋出喷雾器上半部,遵医嘱正确抽吸雾化药物,注入喷雾器下半部中,注入量须在2~8ml之间(以喷雾器外侧所示“MAX”标志为限)。

6)打开流量调节阀,调节氧气流量至4~5L/min,确认气雾喷出。

7)协助患者将口含嘴放入口中,指导患者用口唇严密包裹口含嘴,使用面罩时需将面罩严密罩住口鼻,指导患者进行深呼吸,并用口吸气,用鼻呼气。

8)治疗完毕后,取下口含嘴或面罩,关闭流量调节阀,并为患者清理面部。

9)协助患者舒适卧位,清理用物,洗手,记录。(3)指导要点

1)告知患者氧气雾化吸入的目的、方法、注意事项及配合要点。

2)指导患者将口唇严密包裹口含嘴,使用面罩时需将面罩严密罩住口鼻。

3)指导患者进行深呼吸,并用口吸气,用鼻呼气。

4)告知患者不要自行摘除雾化装置或调节氧流量。

5)告知患者如有胸闷憋气等不适时,应当及时通知医护人员。

6)告知患者有关用氧安全的知识。4.注意事项(1)雾化吸入前应检查雾化装置连接是否良好,有无漏气。(2)每次雾化吸入治疗时间一般为15~20分钟,如需连续使用,中间须间隔30分钟。(3)气管切开的患者行雾化吸入时,将喷雾口对准气管切开口;注意保持敷料干燥。(4)停止雾化吸入时,先移除雾化装置,再关闭流量表。(5)观察评估雾化的效果,如呼吸道分泌物较多时,应及进行清理。(6)注意用氧安全,操作中严禁接触烟火和易燃品。(7)严密观察患者有无胸闷等不良反应。二、氧气雾化吸入操作考核评分标准续表三、雾化吸入护理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1.无效雾化

预防:(1)正确连接氧气流量表与供氧接口及雾化装置各配件,检查装置的密闭性。(2)注药量正确,须在2~8ml之间(以喷雾器外侧所示“MAX”标志为限)。(3)调节氧气流量正确,确认气雾喷出。(4)正确指导患者进行呼吸,并用口吸气,用鼻呼气。

处理:(1)停止雾化,检查雾化装置是否漏气,重新连接装置。(2)检查氧流量是否正确,氧流量异常时,先移除雾化装置,再调节流量表。(3)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气道通畅。2.呼吸困难

预防:(1)让患者取半卧位,以使膈肌下降,增加肺活量,以利于呼吸。(2)选择合适的雾化吸入器,严重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不宜用超声雾化吸入,可选择射流式雾化器,吸入时间应控制在5~10分钟。(3)对于某些患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患者或哮喘持续状态的患者等湿化量不宜太大,一般氧气流量2~3L/min即可,不宜应用高渗的盐水。

处理:(1)停止雾化,协助患者取半卧位。(2)帮助患者拍背,鼓励其咳嗽,及时吸出湿化的痰液,保持呼吸道通畅。(3)给予患者持续低流量氧气吸入。第九节 气管切开术后换药一、气管切开术后换药1.目的(1)了解患者伤口情况。(2)清除造瘘口周围的分泌物,使创面清洁,减少细菌及分泌物的刺激。(3)预防感染,促进创面愈合,使患者舒适。2.操作准备(1)用物准备:

无菌换药盘(内置弯盘、止血钳、枪状镊、剪口纱布、75%酒精棉块若干,生理盐水棉块2~3块),另备治疗巾,胶布,棉签。(2)护士准备:

服装整洁、洗净双手,戴口罩、手套。3.实施要点(1)评估和观察要点

1)评估患者病情、年龄。

2)患者的自理、合作程度。

3)评估患者造瘘口分泌物的颜色、性质、量。

4)评估负压装置的状况,包括装置的密闭性,负压吸引状况等。

5)评估操作环境,环境应安静、整洁、舒适。(2)操作要点

1)备齐用物,携至患者床边,核对患者,做好解释工作,取得患者的配合。

2)协助患者取坐位或仰卧位,仰卧位时协助患者肩下垫枕,充分暴露颈部伤口,使颈部舒展。

3)为患者吸净套管内痰液,取下喉垫,观察分泌物的颜色、性质,放于污物袋内。

4)洗手,铺治疗巾于患者胸前。

5)用止血钳夹取酒精棉块由外向内依次消毒皮肤,直至套管柄2周围,消毒面积为切口周围15cm。

6)用生理盐水棉块擦净套管柄上的分泌物,将擦拭过的污染棉球放入污物袋内。

7)用枪状镊夹取清洁的剪口纱布垫于套管柄下,动作要轻柔,以免引起呛咳,并用胶布固定。

8)调节套管系带松紧度,以伸进一手指为宜。

9)协助患者舒适卧位,清理用物,洗手,记录。(3)指导要点

1)告知患者换药的目的、操作方法、注意事项及配合要点。

2)告知患者消毒皮肤时,由于酒精有一定的刺激性,可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咳嗽,指导患者深吸气或示意操作人员暂停。4.注意事项(1)操作过程中严格遵循无菌技术,避免跨越无菌区,接触患者的止血钳不可直接进入换药盘内,夹取消毒棉块时应用镊子进行传递,镊子不可触及止血钳。(2)消毒气管套管周围皮肤时,应遵循先高侧、远侧,再近侧、下侧的原则,避免跨越无菌区。(3)消毒皮肤时,每块酒精棉块只使用一次,不可反复使用。(4)套管柄下不可反复擦洗。(5)观察敷料及伤口分泌物颜色、性质,若有异常应及时送检,做分泌物培养及药敏试验。(6)操作时动作轻柔,避免套管过度活动引起咳嗽。(7)操作过程中严密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气道分泌物的状况,如患者出现咳嗽,可指导患者深吸气;若患者出现咳嗽剧烈、憋气、气道分泌物过多时,应暂停操作,及时给患者清理气道分泌物。二、气管切开术后换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续表三、气管切开术后换药护理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1.气道刺激症状

预防:(1)操作前认真评估患者的气道分泌物状况,清理呼吸道分泌物。(2)操作时动作轻柔,避免套管过度活动引起咳嗽。(3)套管柄下不可反复擦洗,以免引起咳嗽。

处理:(1)操作过程中如患者出现咳嗽,可指导患者进行深吸气。(2)若患者出现咳嗽剧烈、憋气、气道分泌物过多时,应暂停操作,及时给患者清理气道分泌物。2.感染

预防:(1)严格遵循无菌技术,接触患者的止血钳不可直接进入换药盘内,夹取消毒棉块时应用镊子进行传递,镊子不可触及止血钳。(2)消毒气管套管周围皮肤时,应遵循先上侧、远侧,再近侧、下侧的原则,避免跨越无菌区。(3)消毒皮肤时,每块酒精棉块只使用一次,不可反复使用。

处理:(1)勤观察敷料及伤口分泌物的颜色、性质,若有异常应及时送检,做分泌物培养及药敏试验。(2)增加气管切开换药的次数,敷料有污染时及时为患者更换。(3)遵医嘱选择适当的抗菌药物治疗。第十节 清洗消毒气管内套管法一、清洗消毒气管套管法操作规范1.目的(1)清除套管内附着的痰液及干痂,保持呼吸道通畅。(2)保持呼吸道清洁,避免痰液积聚,消毒内套管,预防感染。2.操作准备(1)用物准备:

清洁小罐3个(其中1个内盛84消毒液、1个内盛2%戊二醛)、气管刷、生理盐水、负压装置、吸痰管。(2)护士准备:

服装整洁、洗净双手,戴口罩、手套,穿防护服。3.实施要点(1)评估和观察要点

1)评估患者病情、年龄、意识状态。

2)患者的自理、合作程度。

3)评估患者套管内分泌物的颜色、性质、量。

4)评估患者套管的固定情况。

5)评估负压装置的状况,包括装置的密闭性,负压吸引状况等。

6)评估操作环境,环境应安静、整洁、舒适。(2)操作要点

1)备齐用物,将盛有84消毒液的小罐置于护理车下层,携至患者床边,核对患者,做好解释工作,取得患者的配合。

2)协助患者取坐位或仰卧位,为患者吸净气管套管内分泌物。

3)取下内套管,放入盛有84消毒液的小罐内。

4)协助患者恢复体位。

5)推车至清洗室,将套管浸泡10分钟,再用清水及毛刷将套管内外刷洗干净。刷洗完毕后,将套管浸泡在2%戊二醛中,约10~15分钟,之后用生理盐水冲洗套管。

6)消毒完毕后,携至患者床边,再次核对,协助患者取坐位或仰卧位,为患者正确佩戴套管,戴管时套管弧度向下,插入内套管后妥善固定。

7)检查并调节套管系带松紧度,以伸进一指为宜。

8)协助患者恢复体位,清理用物,洗手,记录。(3)指导要点

1)告知患者气管内消毒的目的、操作方法、注意事项及配合要点。

2)告知患者在内套管取出消毒期间勿离开病房。

3)告知患者在内套管取出期间,如有气道分泌物应及时告知护士为其吸痰。4.注意事项(1)取出和放入内套管时要动作轻柔,一手固定外套管,放入套管后要将内套管缺口远离外套管上的固定栓,以免脱出。(2)浸泡套管时,套管应完全没入消毒液中。一般气管切开的患者应用84消毒液的浓度为1000mg/L,如有绿脓感染、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等特殊感染的患者,84消毒液的浓度为2000mg/L。(3)刷子的粗细应与内套管型号相匹配,以利于充分清洁。(4)为患者佩戴套管前应检查套管,套管内不可残留刷毛、异物、过多的盐水等。(5)内套管取出时间不宜超过30分钟,消毒完毕后应及时为患者佩戴,以免外管内分泌物结痂。(6)内套管每天消毒2次,手术当天的患者及儿童患者夜间12点应再消毒一次;堵管的患者每天消毒内套管一次。二、清洗消毒气管内套管操作考核评分标准续表第十一节 更换颈部负压引流器一、更换颈部负压引流操作规范1.目的(1)保持引流通畅,及时引流出颈部伤口的渗血及渗液,预防感染。(2)维持有效负压,促进颈部伤口愈合。(3)利于观察颈部伤口引流液的颜色、性质、量。2.操作准备(1)用物准备:

止血钳2把、一次性负压引流器、别针、换药盘、酒精棉块若干。(2)护士准备:

服装整洁、洗净双手,戴口罩、手套。3.实施要点(1)评估和观察要点

1)评估患者病情、年龄、意识状态。

2)患者的自理、合作程度。

3)评估患者负压引流的状况,如是否固定牢固,是否引流通畅等。

4)评估患者引流液的量、颜色、性质。

5)评估操作环境,环境应安静、整洁、舒适。(2)操作要点

1)备齐用物,携至患者床旁,核对患者,做好解释工作,取得患者的配合。做好解释工作,取得患者的配合。

2)协助患者取半卧位或平卧位,用止血钳将留置于患者颈部的引流管夹闭。

3)取下负压引流器,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质、量。

4)洗手,打开新负压引流器,确认调节器处于关闭状态。

5)用止血钳夹取酒精棉球消毒引流管接头,将负压引流器与引流管连接。

6)松开止血钳,打开调节器,观察引流是否通畅。

7)用别针将引流器妥善固定于患者衣服或床单位,注意引流器的接口要低于患者伤口,以防止逆行感染。

8)协助患者舒适卧位,清理用物,洗手,记录。(3)指导要点

1)告知患者更换负压引流的器目的、操作方法、注意事项及配合要点。

2)告知患者负压引流的重要性,指导患者注意妥善固定引流器,引流器的接口需低于伤口平面;勿牵拉引流管,防止脱出。

3)指导患者保持引流管通畅,勿受压、扭曲、打折。

4)指导患者保持引流器的密闭性,勿拔除引流器上的密封塞,如发现引流器鼓起应及时通知医护人员。4.注意事项(1)更换前,应严格检查新负压引流器有无破损,漏气,是否在有效期内。(2)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避免污染。(3)留置负压引流期间,协助患者抬高床头或取半卧位,以利于颈部负压引流。(4)注意妥善固定引流器,保持引流器的接口低于伤口。(5)保持引流管通畅,勿受压、扭曲、打折,若引流管堵塞,随时处理。(6)保持引流器的密闭性,维持有效负压,如有漏气等异常状况,及时进行处理。(7)注意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质、量,如有异常应及时通知医生。(8)负压吸引器应每24小时更换一次,引流液较多或引流器异常时应随时为患者更换。二、更换颈部负压引流器操作考核评分标准续表三、更换颈部负压引流器护理并发症及处理1.负压引流无效

预防:(1)更换前,应严格检查新负压引流器有无破损,漏气,是否在有效期内。(2)操作时接口连接紧密,保持引流管通畅,勿受压、扭曲、打折。(3)保持引流器的密闭性,维持有效负压,指导患者勿拔除引流器上的密封塞。

处理:(1)若引流管堵塞,可由内向外轻轻挤压引流管,或用无菌生理盐水疏通。(2)如发现引流器漏气,应重新压缩引流器,塞好密封塞;检查连接处是否紧密,引流管有无破损,给予重新连接或用胶布封闭漏气处;对仍有反复漏气的给予更换引流器。(3)怀疑导管留置处漏气的患者,应及时通知医生给予患者缝合或更换引流方式。2.感染

预防:(1)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避免污染。(2)留置负压引流期间,协助患者抬高床头或取半卧位,以利于颈部负压引流,保持引流器的接口低于伤口。(3)更换引流器时,要用止血钳将留置于患者颈部的引流管夹闭,防止逆行感染。

处理:(1)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质、量,如有异常应及时通知医生。(2)负压吸引器每24小时更换一次,引流液较多时应随时更换。(3)遵医嘱选择适当的抗菌药物治疗。3.引流管脱出

预防:(1)操作时动作轻柔,勿拉拽引流管。(2)妥善固定引流管,用别针将引流器固定于患者衣服或床单位,固定牢固。(3)指导患者及其家属勿牵拉引流管,防止脱出。

处理:(1)引流管脱出后,应立即报告医师。(2)遵医嘱给予患者更换引流方式或重新置管。(3)重新置引流管后,加强看护。第十二节 经气管套管吸痰法一、经气管套管吸痰法操作规范1.目的(1)清除套管内分泌物,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保证有效通气。(2)保持患者的清洁、舒适。2.操作准备(1)用物准备:

中心负压装置、吸痰管、生理盐水。(2)护士准备:

服装整洁、洗净双手,戴口罩。3.实施要点(1)评估和观察要点

1)评估患者病情、年龄、意识状态。

2)患者的自理、合作程度。

3)评估患者痰液的性质、颜色和量。

4)评估患者套管的状况,如套管的型号、固定情况等。

5)评估操作环境,环境应安静、整洁、舒适。(2)操作要点

1)备齐用物,携至患者床旁,核对患者,做好解释工作,取得患者的配合。

2)协助患者取舒适卧位,正确安装负压吸引装置,检查装置的密闭性及吸引效果。

3)打开生理盐水,调节负压吸引器压力,一般成人300~400mmHg,小儿250~300mmHg。

4)打开吸痰管,一只手戴无菌手套,将吸痰管抽出并盘绕在手中,根部与负压管相连。

5)将吸痰管试吸生理盐水,检查负压吸引是否通畅,并湿润吸痰管前段。

6)将吸痰管置于套管内适宜深度,边上提边旋转吸痰。

7)用生理盐水冲洗吸痰管及负压吸引管,如需再次吸痰需更换吸痰管。

8)观察患者吸痰的效果及呼吸状况。

9)协助患者舒适卧位,清理用物,洗手,记录。(3)指导要点

1)告知患者吸痰的目的、操作方法、注意事项及配合要点。

2)告知患者吸痰可能产生的不适,如咳嗽、憋气等。

3)吸痰过程中指导患者适当咳嗽。

4)告知患者如出现心慌、憋气等不适应及时通知医护人员。4.注意事项(1)操作时应动作轻柔、准确、快速。(2)吸痰深度要适宜,勿上下抽动,每次吸痰时间不超过15秒,连续吸痰不超过3次。(3)注意吸痰管插入是否顺利,遇到阻力时应分析原因,不可粗暴盲插。(4)吸痰管的最大外径不能超过气管导管内径的1/2,负压不可过大,进吸痰管时不可给予负压,以免损伤患者气道。(5)注意无菌操作原则,注意戴手套持吸痰管的手不被污染。(6)一根吸痰管只使用1次,如需再次吸痰需更换吸痰管。(7)吸痰过程中应严密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如出现缺氧症状如发绀等症状时,应立即停止吸痰,休息后再吸。二、经气管套管吸痰法操作考核评分标准续表三、经气管套管吸痰护理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1.气道黏膜损伤

预防:(1)动作应轻柔,应避免反复插入,防止黏膜损伤出血和咽部充血水肿。(2)吸引负压不得超过6.67kPa。(3)吸痰时注意吸痰管插入是否顺利,遇到阻力时应分析原因,不要盲目插入。

处理:(1)吸痰前,吸痰管必须用生理盐水浸湿润滑。(2)负压勿过高,吸痰停留时间勿长。2.加重缺氧

预防:(1)吸痰时注意吸痰管插入是否顺利,遇到阻力时应分析原因,不要盲目插入。(2)严重缺氧患者慎用口鼻吸痰。(3)操作过程中注意无菌操作,吸痰时间不超过15秒,并持续吸氧。

处理:(1)停止吸痰。(2)给予高浓度吸氧,观察氧饱和度。(3)取侧卧位,床头抬高15°~30°,并将患者头部后仰,口稍向下。第十三节 穴位封闭及穴位注射法一、穴位封闭及穴位注射法操作规范1.目的

将针刺及药物相结合,发挥其综合效应,达到镇静、止痛、改善神经组织营养、活血化瘀等作用。2.操作准备(1)用物准备:

注射药物、注射器、针头、棉签、安尔碘、棉块。(2)护士准备:

服装整洁、洗净双手,戴口罩。3.实施要点(1)评估和观察要点

1)评估患者病情、年龄、意识状态。

2)患者的自理、合作程度。

3)评估患者注射部位的皮肤情况,注意有无炎症、红肿等。

4)评估患者既往有无针灸经历,有无晕针史。

5)评估操作环境,环境应安静、整洁、舒适。(2)操作要点

1)备齐用物,携至患者床旁,核对患者,做好解释工作,取得患者的配合。

2)根据不同的穴位,协助患者取舒适卧位。

3)根据医嘱准确选取相应的穴位。

4)按肌内注射的方法,正确消毒穴位皮肤。

5)用注射器正确抽取药液,根据患者穴位更换针头。

6)对准穴位将针头快速刺入皮下约0.5cm。

7)将针缓慢推进,并提插和旋转针头,如患者所刺部位出现酸、麻、胀、重等“得气”感,回抽无回血,即可推入药液的半量,用同法换对侧(如需注射多个穴位,可将药液均匀分开)。

8)推药完毕后,拔针,用棉块按压3~5分钟。

9)协助患者舒适卧位,清理用物,洗手,记录。(3)指导要点

1)告知患者注射的目的、方法、注意事项及配合要点。

2)告知患者药物的名称、作用及副作用。

3)告知患者注射时体会穴位的感觉变化,出现酸、麻、胀、重等“得气”感时及时告知护士。

4)注射听宮穴时指导患者张口。

5)告知患者注射后如出现不适,应及时通知医护人员。4.注意事项(1)患者处于饥饿、疲劳、精神高度紧张时不宜进行注射。(2)穴位选取要准确,针刺深度适当,保证针刺安全。(3)严格遵循无菌操作技术,一个穴位使用一个针头,避免交叉感染。(4)患者皮肤有感染、溃疡等不宜针刺。(5)操作过程中应严密观察患者的全身状态有无不良反应。

知识拓展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常用穴位

1.用于治疗神经性耳聋、耳鸣等症的穴位。(1)翳风:在耳垂后方,乳突与下颌角之间的凹陷处。(2)听宫:耳屏前,下颌骨髁状突的后方,张口时呈凹陷处。

2.用于治疗咽异物感、慢性咽炎、慢性喉炎、声带麻痹等症的穴位。(1)人迎:甲状软骨大角外上方,在结喉旁开1.5寸,胸锁乳突肌的前缘,颈总动脉搏动处。(2)水突:胸锁乳突肌的前缘,在环状软骨旁开1寸。二、穴位封闭及穴位注射法操作考核评分标准续表(刘永玲 任晓波 刘蕊 宗艺)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