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的领导艺术:一位国企高管的管理箴言(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8-10 17:45:53

点击下载

作者:白英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国企的领导艺术:一位国企高管的管理箴言

国企的领导艺术:一位国企高管的管理箴言试读:

国企干部要德才兼备

大型国企中的中层干部属于领导干部,领导干部就要有领导干部的标准和要求,就是要“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

下面我针对国企干部在“德”、“才”这两个方面的要求,谈谈自己的看法。一 关于德

什么是德?德的范畴很宽。它具有时代性,不同时代对德的诠释不同,比如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我们现在的社会对德都有不同的解释;它具有文化性,不同文化的群体对德的认识不同,比如东方和西方、中国和外国、一个国家的不同民族之间对德的认识都有差异。用我们现在的观点看,“德”至少包括政治上可靠,为人正直,作风过硬。1.政治上可靠是德之首

首先,德具有政治色彩和时代特色。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坚持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三个代表;这就是政治上靠得住。但是现在是市场经济,也要讲市场经济的道德品质和价值观,讲竞争,讲双赢。从道理上讲,这叫统一思想,统一政令,维护大局,不能政出多门,形成思想上的混乱,行动上的步调不一致,这样才有利于政局的稳定,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一个国家是这样,一个组织、一个企业也是这样。比如我们一个集团公司,如果思想不统一,上层的声音不一致,那也是要出问题的。忠于领导,不是不给领导提意见,不是愚忠,而是一旦确定了的事就要坚决去执行,不能对领导阳奉阴违。

其次,不管哪个时代,不管哪个国家,不管哪个政党执政,也不管政治斗争谁胜谁负,有一条亘古不变的定律,就是忠于祖国,不能做背叛祖国的事,这是具有普遍性的。在政治斗争中倒台了,有可能在后世会被人民平反,或留下一个正确的评价,但是做了背叛祖国的事,就会永世不得翻身,遭千古唾骂。从古至今都是如此,忠臣遭迫害,甚至被无辜杀戮的比比皆是,但是多数在当朝就平了反,至少在下个朝代就会翻案,像商朝的比干,汉朝的晁错,明朝的袁崇焕。而为了个人的富贵,勾结外国势力,做有损于国家和民族的事,就会永远被钉到历史的耻辱柱上。如,唐末五代的石敬瑭,宋朝的张邦昌,近代的汪精卫。

最后,对于一个企业的员工来说,就是忠于企业,不能做背叛企业的事,不能吃里爬外,出卖企业的技术和机密,否则就是不可靠,这是企业的特殊性。即使你不认同这个企业的文化,你可以炒这个企业的鱿鱼,但是“绝交无恶声,去臣无怨辞”,“君子绝交不出恶语”,更不能有恶行。这不仅符合中国的传统文化,也符合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则。2.正直中和是德之基

这是传统文化范畴的内容。不同国家民族,即使意识形态完全相同,在这方面的要求和认同度也不同。司马光讲“正直中和之谓德”,这是儒家对德的理解。中国自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至今两千多年,受儒家文化影响根深蒂固,因此,“正直中和之谓德”在中华民族有广泛的认同基础。

正直就是有正义感,说公道话,做公道事。公平正直是领导干部必须具备的素质,尤其是一个单位的党政一把手,做事不公正最容易造成班子不团结,职工有意见。一起搭班子,尽管是领导,说话做事不一定都对,这时党政一把手不能随声附和,不讲原则,副职也不能谄媚讨好,以非为是,不便说话时宁可不说也不能说违心的话。可以换个场合再讲,可以缓议,但不能违背公平正直的原则。说话应遵循三条底线:①力图说真话;②不能说真话,则保持沉默;③无权保持沉默而不得不说假话时,不应伤害他人。所以孔子说:“君子和而不流,中立而不倚,强哉矫!”意思就是,君子善于与人协调,又决不无原则地迁就别人,真正独立,没有一点偏私,那才是真正的刚强!

中和就是喜怒哀乐感情的表露都合于法度。换句话说就是说话做事都能把握好分寸,恰到好处。子思认为,中和是天下最大的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达到了中和天地就会各得其所(我们现在讲人与自然的和谐就是这个意思),万物就会发育生长(生态平衡),人们就会各尽其能(调动了每个人的积极性)。这个境界就很高了,我们达不到这样的高度,只能从调动人的积极性方面考虑。正直不中和就是偏激,当领导干部说话随便,不讲方式,不是以情动人,以理服人,而是以势压人,靠所谓霸气凌人,即使目的是正直的,但结果也会事与愿违。因为没有一个人挨了骂还会心悦诚服地接受意见,只有中正不偏而又平和的人才能达到正直的目的。这就要讲方式,否则就会不团结。人们常把不讲方式,说话蛮横偏激的人说成是德性不好,可见这是一个关乎德的问题,不是个小问题。

正直是我们绝大多数人都能做到的,中和就有个修养问题,方式方法问题,正直只是一般的品德标准,同时做到中和才能上升到高层次的“德”。3.作风过硬

曾国藩有条选人用人的标准叫做“有操守,无官气,多条理而少大言”,用我们现在的思维仔细分析,就是作风问题。(1)有操守是讲生活作风。要廉洁自律,能把持住自己,不随波逐流,不在金钱美色方面被诱惑,做一个正派的人。现在因为这些出事的人太多了。钱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够自己花就行,不要为了子女攒钱,为了银行账户上多一个零而冒险。到时候是害了自己,也害了家人,适得其反啊!(2)无官气是讲思想作风。要平易近人,虚心待人,和气对人,不要高人一等,官气、傲气、霸气十足,事事以我为中心,这是思想作风问题。我们的干部大都是平民出身,多数还是在农村出生,在改革开放前,我们都有过穿补丁衣服,吃不饱饭的经历,有过上学拿不起学费和伙食费的经历。我们考了大学,当了干部,但是不能忘记我们永远是一个平民,没有任何官的资格,傲的底气,霸的理由,要永远夹着尾巴做人,不能自视高明,居高待人,不能跟人打官腔,否则我们这个企业就会成为一个效率低下,钩心斗角的机关,就没有发展壮大的希望。(3)多条理而少大言是讲工作作风。不同层次的人要解决不同层次的问题。不能自上而下都讲统一思想,加强领导,提高认识。业务部门的领导和人员要钻业务、抓业务、谈业务,不能眼高手低。做事没条理,讲话没条理,讲大话、讲空话,不研究具体工作,下级讲话比上级还原则笼统,上级管事比下级还具体细致,这就违背了分级管理的原则,这是很不正常的。

我们经常讲“执行力”,执行力的好坏至少决定三个方面:一是看制度是否具有执行力,作风漂浮的人往往订出的制度不切实际,不具执行力;二是制度具备执行力,看执行者的能力是否具备,能力差,好制度也落实不好;三是看执行者的作风,细节决定成败,执行力的关键是看执行者是否认真细致做事。三个方面有两个方面是工作作风问题,一个是工作能力问题,可见工作作风至关重要。二 关于才1.有一技之长

在现代化大生产下,专业和行业分工越来越细,一个人上大学或初参加工作总是要选择某一个专业,没有无专业的大学和无专业的工作岗位。只有在一个岗位上干得出色,成为某一个方面的行家,才能被人们发现认可,才能提到更高的岗位上去。就我们的国有集团看,下自科长上至企业领导,都是从技术员、会计员、销售员,一步一步提拔上来的。如果一个人干啥不像啥,干啥不钻啥,很难想象他会成为高级人才。

我们国家自20世纪80年代末期,以江泽民、胡锦涛同志为代表的党和国家领导人,基本都是名校毕业,专业出身,所以外国评论中国进入了一个科技治国的时代。更何况我们是企业,是出产品出效益的地方,不从专业做起,不从基础做起,希望出了校门,进了企业就能成为一个战略家,成为一个高管人员,那是不可能的。2.博学多才“非学无以广才”,“才学”顾名思义,古人是把知识和才几乎画等号的。我们现在的衡量标准是文凭,但文凭并不完全等于才学,文凭只是给人提供了继续学习的能力,知识更新日新月异,如果不注重继续学习深造,拓宽知识面,有文凭的人也要落伍,只有博学多才的人才会综合素质高,适应能力强,干一行胜任一行,举重若轻,这样的人才有发展潜力。曾国藩和毛泽东都是文人带兵,都不是行伍出身,用我们现在的话说,就是不懂那个专业,但都成就了大事业,关键就是博学多才。为什么有的人到一定岗位上就不能再提拔了,可能他的专业造诣很深,问题不在专业上,多数是知识面不宽,综合素质不高,才具不够。“非志无以成学”。知识是一个长期的不断积累的过程,我们处于这样一个竞争激烈的社会,每个人都在拼命地工作,时间十分宝贵,能够利用的空余时间很有限,这给没有学习毅力的人提供了一个非常冠冕堂皇的借口,如果没有毅力,永远找不到学习的时间。另一方面我们又处于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各种信息通过多种渠道,以各种诱惑人的方式,呈现在我们的面前,如果我们没有毅力克制自己的欲望,就会用宝贵的时间学习了一些无用的、甚至是有害的东西。3.观察分析判断决策能力

工作上有没有本事主要体现在这方面。“聪察强毅之谓才”,聪是兼听,察是明辨。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善于广泛听取多方面意见的人,才便于做出正确的判断;同时还要勤于思考,善于思考,“学而不思则罔”,仅仅是有专业有知识,不善于观察分析,就是一个书呆子,理论一大套,是非不明晰,问题吃不准,措施也就不得力,就不会有工作业绩。这类人最多属于有知识,不可称为有智慧,“智慧就是能迅速看出事物的本来面目”。观察、分析、判断、决策能力是智慧的范畴,不属知识的范畴,但是要以知识和经验为基础。如果是知识的范畴,那么博士一毕业就可以当董事长了,实际上是行不通的。知识不等于智慧。实际工作中我们会发现,有些人虽然没有文凭,但善于观察分析问题,大脑的主观能动性强,悟性高,能够从纷繁复杂的具体事务中抓住事物的本质,所以是一个很有执行力的领导。

分析、判断、决策能力也就是魄力。魄力不是拍桌子瞪眼睛的能力。判断问题、决策问题要因时因势而定,天下事往往貌似而实非,所以很难把握。秦王苛政而刘邦入关后只约法三章就保持了稳定,刘璋黯弱诸葛亮入川后采取严厉措施才得到了治理。宽和严没有哪个好哪个坏的区别,“恩所加则知用,威所加则知畏,恩威并用是为知政”,关键要用对时候。单位能否管好,就看能否对症下药。4.毅力“强毅”也是这个意思,有些像现在的“情商”。要有不达目标决不罢休的精神,“有利的情况和主动的恢复产生于再坚持一下的努力之中”,成功与失败的区别就看能否坚持最后五分钟,这些都讲的是毅力。要有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抓某项工作的精神,不能浅尝辄止,虎头蛇尾。比如安全管理、成本管理,需要常抓不懈,一旦松弛,不仅工作没进步,还可能出大事。煤矿上的很多大事故就是松懈麻痹造成的。我们常讲,工作要抓反复,反复抓,其实这话只对了一半。反复抓是对的,一项工作必须反复抓,才能使这项工作一年上一个新台阶。抓反复就不一定对了,不应该等反复了再抓,那样工作永远是前进一步再后退一步,等同于原地踏步走,功夫没少下,工作没提高。一个单位的工作是不是扎实严细,关键是看主要领导抓工作是不是有毅力;一个系统的工作是不是严谨而超前,关键是看分管领导抓工作是不是有毅力;一个人是不是持续发展,关键也是看这个人的毅力,智商高的人并不一定是发展前景好的人。5.方法和技巧

知识分子都会写文章,但做文章和当领导不一样。做文章立论要高远,观点偏激一些也无妨,只要能自圆其说就是好文章。当领导往往不能直抒胸臆,有时需迂回曲折,才能表达自己的意思,办成自己想办的事。正如要想用户买你的产品就需要对产品包装一样,要让上级和下级买你的账也需要语言包装,这就是方法和技巧。为人肯定是越实在越好,但说话就需要语言技巧,否则会坏事。过去山西的雁门关外有这样一个风俗,孩子不到结婚年龄就定了亲,定亲之后,男方要巴结女方,逢年过节男方都要给女方送礼:端午节送粽子、中元节送面鱼、中秋节送月饼,春节前后要送肉和麻叶。有一个男亲家觉得端午送粽子不实在,粽子就是用粽叶包了一点黄米,总共用不了二斤米,不如煮一锅黄米粥送去,女方一看就生气了,这不和喂猪一样?结果惹恼了,婚事吹了。可见只讲实在,不讲包装不行。产品要讲包装,不然影响销售;语言要讲包装,不然要影响效果。但是,产品的包装不等于卖假货,语言的包装不等于说假话。方法和技巧不是权术和骗术。

当然,德和才的范畴非常广泛,不仅仅是这几点,我不过是根据我们的工作实际和我的理解讲了几点,以供大家参考。如何处理同级和上下级之间的关系

领导干部不是靠个人单打独斗就能搞好一个单位的,而是要靠整个班子的团结协作,靠协调各方面的关系,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才能搞好一个单位的工作。这就不仅仅要求每个领导干部“德才兼备”,个人能力很强,还要求每个领导干部要善于与人合作共事,能够妥善地处理好各方面的关系。工作关系处理错综复杂,但重点是以下两个方面。一 党政之间和同级之间的关系

党政之间的问题在中国是个重要的问题,不仅政府有,军队有,企业有,学校也有。但不要一听党政之间的关系处理就抱怨共产党。其实,古今中外都有类似的问题。从一些多党执政的国家看,这一矛盾不是表现在执法、执政或执行上,而是表现在立法上,一些所谓民主国家的议院争吵不休,甚至大打出手,矛盾也很尖锐。封建社会也有督抚之间的矛盾,钦差与地方大员之间的矛盾,监军与统帅之间的矛盾。即使是管理不复杂、人员少的单位实行了党政一肩挑,那同级之间的关系也是不可避免的,当副职时有同级副职,只要你在这个世界上生存,类似的矛盾就不可避免。

第一,党政之间的工作和团结,既要靠制度,又要靠理解。我认为主要靠三个方面。一是按制度办事。公司法和公司章程就是企业运作的根本制度,是企业的宪法。但是,我们是国有企业,要遵守党章、党管干部的原则、国有企业“三重一大”(重大项目、重大决策、重要人事任免、大额度资金调动)集体决策的制度。我们很多领导都在这上面出了问题,闹了笑话,影响了团结。其实,我们国有企业过去就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在这个制度的基础上,加上董事会、股东会、监事会等法定程序,就两方面都兼顾了。如果非要按公司法行使职权,而不顾国有企业的特点,那必然要出问题。二是约定俗成。书记和行政正职不可能把工作划得很清楚,因为两者目标一致,不是两张皮。所以,长期合作最好有个约定俗成,要从对工作负责的角度出发,各有侧重,密切配合。三是拾遗补缺。一般来说,书记应为行政正职拾遗补缺,但这也得相互理解,不然也闹不好。党政同级之间要能很好地实现了这三条,主要还得靠素质、靠修养、靠理解,没有这些就难以维持,难以达成默契。

第二,副职不能孤立地看自己的工作,要联系地看。不同副职之间的关系也是靠修养靠理解来维持,如,生产和经营是一个对立统一体。从对立的角度看,生产认为少花钱会影响生产,经营认为多花钱会影响效益,那就是矛盾。联系地看,生产也是为了挣钱,不挣钱的生产没有意义,所以搞生产的要节约钱;投入是为了产出,没有投入就没有产出,所以搞经营的要肯出钱会出钱。生产和安全也是一个对立统一体,生产必须安全,如果没有安全保障,经常出事故,不仅职工的生命和健康受威胁,也会经常停产整顿,影响生产;安全是为了生产,如果不生产肯定没有安全问题,所以搞安监的要从改进生产管理上管安全,不能就安全管安全。二 正副职和上下级之间的关系

其实正副职也是上下级,但有时副职不是正职提名任命,所以领导起来有差异。正职与副职、上级与下级的矛盾不管是在商界还是政界都非常普遍。虽然政界、商界不可同日而语,但有一点是相通的,即如何妥善处理好正副职和上下级关系,都是高层领导比较关心的一个话题。一般是一只手拍不响,两只手都有过。

第一,从正职和上级角度分析其原因。多数情况下,副手和下级并不想和上级把关系弄僵。如果正职和上级能尊重副职和下级,肯听取副职和下级的意见与建议,让他们真正行使职权,许多矛盾就不会发生。正职最容易犯的毛病就是独裁,什么都自以为是,什么都自己决定,根本不把副职和下级放在眼里,不能充分听取大家的意见,利用众人的智慧,调动每个人的积极性,副职成了摆设,下级成了出气筒,这让人们心里难以平衡,就容易生出事端来。这也是中国长期的封建专制文化的反映。南怀瑾在《老子他说》里讲了“四不领导学”,就是老子讲的“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意思是不固执己见才能明白事理,不自以为是才能业绩彰著,不自我夸耀(自我表扬)才算真正的有功,不矜持傲慢才能不断成长。他认为这四句话应该是我们每个人立身处事的座右铭,我看特别应该是我们每个正职的座右铭。因为大多数的正职,特别是干得年长一点,而且工作有一定成就,在这个单位有一定权威之后,最容易出现的就是“自见、自是、自伐、自矜”。

所以说,做正职做上级的既要有气量,又要有修养,才能胜任。如果正职常常对副职心怀猜忌,副职工作出色一些,认为有压过自己的可能,便处处提防;副职工作平常,又疑心副职在泡自己;副职周围有几个得力的人,就怀疑副职在拉山头;副职事事请示,以为副职没水平;副职如果不事事请示,又以为副职不把自己放在眼里……弄得副职们左也不是右也不是,天长日久,难免不产生矛盾。其实上级需要做的是把握好授权的“度”,不要轻易给下属提供犯错误的机会。如果正职想让自己轻松一点,或抓一些大事,或想将来有大的发展,那就要向做一个导师型领导的方向努力,就要甘于做一个低调的幕后英雄,就必须事先多花点心思,设计管理制度,与副职和下级先小人后君子,约法三章;另外,既然是放权,就要有“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胸怀。现实中能做到如此境界的正职还是为数不少。

第二,从副职的角度分析原因。副职是替正职分管工作的,必须站在正职的角度上,站在全局的角度上考虑问题,副职不是分管部门系统或专业的代言人。副职往往容易出现以下三个问题:一是自行其是,大小事都自己做主,正职什么也不知道,只有出了问题才知道;二是事无巨细,都问正职,活像一个办事员,既无办法又不敢承担责任,这种副职有和无没什么区别;三是有权有利通人情的事自己做主,没有利惹人麻烦的事推给正职,这是最坏的下级表现。这种人正职专权时有意见,心怀不满,正职开明了又不听指挥,什么时候都有借口,工作不操心,热衷于吃请、打牌、说情、通人情,这是领导最不喜欢的副职和下级。

上下级之间的关系也需要自反,需要换位思考。“所恶于上,毋以使下;所恶于下,毋以使上。”就是我憎恶上级以无礼待我,我就不能以无礼对待我的下级;我憎恶下级以不忠诚待我,我就不能以不忠诚对待我的上级。“在上位,不凌下。在下位,不援上。”做上级不会去欺凌下级,做下级也不会巴结上级,重点是端正自己的品行,这样就能达到“不怨天,不尤人”。然而,善于做下级的人也常常善于做上级,不尊重上级的人,也常常不体谅、甚至暴虐其下级。这没有别的原因,主要还是个修养问题,是个胸怀问题。修养高胸怀宽的人能够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所以上下级都能做好,都能处好;修养差胸怀窄的人,不能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做下级则经常抱怨上级,做上级则经常暴虐下级,所以上下级都有意见。

与上级不争权,与下级不争利,跟上级交谈不露谄媚之颜,与下级交谈不变谦恭之态,这就是个性成熟和修养到家的表现。

上级对待下级应该是:尊重(对的就尊重其意见)、督促(工作步骤慢的就督促)、提醒(错的就及时提醒),而不是批评和责备地去对待。下级对待上级应该是:感恩(表扬的要感恩)、建议(不理解的提善意的建议)、执行(一旦决定了不理解也要坚决执行),不能抵制和抱怨地去对待。

个性是每个人不同于他人的特点,是个中性词。“个性强”则是一个人不容于他人的缺点,是个贬义词。希望我们的领导干部不要拿“个性强”来炫耀和显示自己。我们赏识个性,尊重个性,但不提倡“个性强”。“个性强”的人往往是既不尊重上级,也不宽容下级的人。

以上就同级和上级下级之间的关系处理讲了一点我的理解,我们不一定马上全部做得到,但起码得有个遵循的标准,有个努力的目标。《庄子》中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大盗柳下跖的随从问柳下跖:“做强盗也有学问吗?”柳下跖回答:“怎么能够没有学问呢?能够准确判断出人家藏得东西多少,是圣;知道该不该去盗,是智;入室抢劫时冲在前面,是勇;撤退时断后,是义;能够分赃均衡没意见,是仁。”他把做强盗的学问归结为“圣、智、勇、义、仁”,不然只能做一个小偷,成不了大盗。这个故事对我们从事各行各业的人都应该有些借鉴。我们是领导干部,领导干部必须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尚且不能保证不犯错误,如果没有个标准和目标,那正如“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不是很危险吗?

希望我们每个领导都能处理好各方面的关系,做一个合格的有发展潜力的领导干部。国企干部应如何提高修养

我遇到这样的干部,文凭很高,很有思路,工作干了不少,可就是民主评议差,所以有人就得出一个结论:干工作越多民主评议越差。其实绝大部分的情况是工作优秀的领导民主评议好,民主评议差的是工作方法有问题,根源是其个人修养问题,是其言行不符合中国传统文化。《大学》中有这样的话:要想使自己的美德遍布天下,就要先治理国家;要治理好国家,先管理好自己的家;要管好家,先提高自身的品德修养。(“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修身就是提高自身的品德修养。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是儒家“入世”的最高境界,而修身是前提,可见修养的地位是多么重要!传统文化下的修养方面众多,我想重点讲两个字“忍”和“诚”。一 关于忍

忍也是一种控制力。“和为贵,忍为高”,只有相互忍让才有团结和气的局面,忍与和是条件,高与贵是结果,只有相互忍让、和气团结的人才是一个高贵的人。不能平和相处,不能相互忍让的人虽不能说低贱,但起码是被人内心里看不起的人。毛泽东同志让每个共产党员和党的领导干部做一个高尚的人纯粹的人,他说的是革命时期不能那样雅致,那样文质彬彬,那样温良恭俭让,那是指革命时期。建设时期就要讲雅致,讲文质彬彬,讲温良恭俭让。民族文化上的是非颠倒,黑白混淆,会严重影响着现代人的精神风貌,影响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与和谐社会的建设。和我们同宗文化的日本、韩国、新加坡,这方面都比我们好。其尊老爱幼、孝敬长辈、彬彬有礼,我们在电视上都看过。“忍”不是奴隶主义,不是阿Q精神,忍是礼让,是宽恕。恕,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恕是推己及人,是忍让的实质。没有恕的忍让是压抑,那是迟早会暴发的,积累到一定程度会出现破坏性复仇,中国的很多农民起义就带有这种性质。所以,能恕才是真正的忍,不能恕就不是真正的忍。忍与恕是紧密相联的,忍是外表,恕才是实质。

第一,忍让出团结。团结这是个老话题,我们一直在讲团结是金,团结是银,团结出经济效益;团结是钢,团结是铁,团结出强有力的集体;团结是台阶,团结是梯子,团结出领导和人才。“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是句名言。一个单位的班子团结,往上提拔的人就多,提一个下边动一串;反之,一个班子不团结,人们相互告状,工作起来左右为难,员工看不到前途和光明,单位没有凝聚力,人才就流失了。正常情况下,打开水龙头水是向下流,如果水管崩了,水才往上冒。人才从下边流失,水向上冒,这是不正常现象。

第二,忍让出廉洁。面对社会上的各种诱惑能够忍得住,有自控能力,不被金钱和美色所动。面对同僚之间的争权夺利能够忍得住,不争权不争利不争名,就能够保持团结,就不会相互攻讦告状。这样的干部就是一个好干部,一个廉洁自律的干部。

忍的反面是“争”,争的内容主要如下。1.争权利

因为权力和责任、义务是相伴随的,没有因为争责任和义务造成不团结的。权力也是和利益相伴随的,所以归根到底争权也是利。现在我们中层干部的收入都不低:一是年薪收入低的十几万,高的三四十万;二是惯例性收入比如安全奖、不记名的单项奖、年节常例性福利;三是职务消费。这几方面没人争,争得往往都是此外的非正常利益。为非正常的利益闹不团结,造成两败俱伤;为非正常利益可能触犯党纪国法和企业制度,造成自毁名节;最后使自己早下台,多不合算?这么好的待遇多干一年不比啥强?离退休干部中有句话叫钱多不如命长,我看在职的领导干部也应有这样一句话:权力大不如干得年代长。这是狭义上的争。

广义上的争就是与民争利。中纪委有条规定,党政领导干部及其配偶子女不准经商,既然是提拔到这个岗位上了,就应遵守这个纪律。如果看到普通老百姓做生意发财,就忘记了领导干部及其配偶子女经商的限制,让配偶和子女利用自己的职权经商,那就是与民争利。《易经》中有句话“负且乘,致寇至”,负是从事体力劳动的普通老百姓,乘是乘车的在位领导干部。意思是居领导干部之位,当行领导干部之事,在领导干部的位置上而行普通老百姓的事,祸患必至。春秋时,鲁国有个宰相叫公仪休,妻子种菜他把菜拔掉、妻子不听又去织布他就把妻子休掉。他说:“我领着国家的俸禄,怎么可以再和种菜织布的百姓争夺利益呢?”这恐怕是我国历史上最早记载的领导干部不许配偶经商的典型例子。可见在我们中国,领导干部的配偶和子女经商,不仅有制度的限度,也有传统习惯的限制。2.争气

其实有时候不能忍的往往正是为了气。就是为言语不周到,相互尊重不够而生气。人们长期在一起工作哪有句句话恰当,字字是真理的呢?人的一生是和人打交道的,能够搭伴是缘分,为什么与老婆一个人吵嘴的次数,要比和中国13亿人,世界60亿人的次数要多?原因就是朝夕相处。一块搭伴自然会有不同意见,会有说话方式不妥的时候,这时如果一方发火了,另一方走开,看你还和谁发火去?“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夫天下有大勇者,猝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这才叫大智大勇,有风度有气度,为一时之怒,拍桌子瞪眼睛,伤了和气;为一口气,以眼还眼,以牙还牙,失了身份。那是智商低,底气不足,缺乏气量和风度的表现。二 关于诚

就是诚恳实在不欺不瞒,无论做什么,能够有一个诚实的态度,就一定能成功。人们讲话诚实,讲起来就会流畅;做事诚实,做起来就不会困难;行动诚实,行动之后,就不会后悔;制定制度诚实,执行起来就不会有什么行不通的地方。因为内心诚实了就会表现出来,就能感动人,使人发生转变,就可以达到自己的目标,所以说,“至诚如神”。“诚于中而形于外”,诚的外表有点质朴或憨傻的特点。孟德斯鸠有句名言:“一个人要想在这个世界上成功,他必须表现得像个傻瓜,但却很聪明。”就是大智若愚,心她善良、淳朴憨厚,讲求信义,不做违心事,不说违心话。看起来不谙世故,近乎愚笨的忠诚,近乎固执的厚道,实际上是很谙为人处世之道,是真正聪明的人。这是从为人的角度讲。从做事的角度看,性痴则志凝,书痴则文工,艺痴则技良,商痴则业大,情痴则妇美。在我们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在浩如烟海的中国历史长卷中这样的记载比比皆是,西汉的周勃、东汉的邓禹,就是这样的代表。就是在中国的文艺作品中也是极力褒扬和塑造这种类型的人。大家都喜欢金庸的武侠小说:《射雕英雄传》塑造的郭靖这个人物就是个典型。作者出于中国文化情结,不仅给了这样一个人最高的武功,还给他配了一个心灵手巧,美丽聪明的黄蓉做妻子。而且黄蓉还偏偏就爱这样一个憨傻的人。还有《神雕侠侣》中的杨过,《连城诀》中的狄云,《天龙八部》中的段誉、虚竹,虽然有一些差异,大抵都具有憨厚、诚实、近于痴傻的特点。这实际就是作者的审美观,是作者根深蒂固的中华文化情结。他的作品之所以受欢迎,说明作者抓住了华人的审美心理,塑造了大家喜欢的人物。“诚”的反面就是“巧”。巧的一个意思是心思灵敏,技术高明,是指动作上的巧,心灵手巧是褒义的。另一个意思是虚浮不实,这个巧指的是心智上的巧,是诚的反义调,巧言令色,投机取巧就是贬义的。一个表现在动作上,一个表现在心智上。心智上的巧,也分言巧和行巧。1.言巧“巧言令色,鲜为仁矣”。“巧言乱德”。王刚之所以成为和坤的代名词,没有第二个人能演,就是因为塑造了一个典型的巧言令色且虚伪奸诈的贪官形象,这表现了传统文化对巧言令色者的憎恶和否定。

言巧的一个方面是言过其实。中国自战国以后,传统文化中对能言善辩之士都是贬多褒少,认为能言善辩之士品德都不怎样,说得天花乱坠的人干不成事还会坏事。诸葛亮由于忘记了刘备生前的忠告,错用了言过其实的马谡,结果丢失了街亭,无奈只好挥泪斩马谡,上书自降三级。赵王用纸上谈兵的赵括为将,连赵括的母亲都反对,结果葬送了赵国四十万大军,使赵国从此一蹶不振。都是这样的例子。

言巧的另一方面是行非而辩。就是把错的说成对的,颠倒是非,混淆黑白。孔子在鲁国当司寇五天就杀了少正卯,他的学生子贡问道:“少正卯也算是鲁国的名人呢?您上任不几天就杀了他,就不怕人议论吗?”孔子说:“世上有五种人该杀,而盗窃者不包括在内,这五种人就是:心逆而险,行辟而坚,言伪而辩,记丑而博,顺非而泽。”当然这一方面说明古代的法律制度不健全,就因为言语虚伪而善于诡辩,就因为遵行错误主张而又文过饰非就遭杀头之罪,这显然是人治社会。同时期的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就是被雅典法院判死刑的。这里也可以窥见东西方民主和法制差异很大的历史根源。但从另一方面可以看出,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巧言令色、行非而辩的憎恨。我们现在常常会发现这样的现象,工作干错了,承认错误,领导原谅了;工作干错了,没有老老实实承认错误,而替自己辩护了,结果狠狠挨了一顿批评。这就是传统文化中在我们现实工作中的影响。你不懂这个,结果挨了批评,小错误变成了大错误;你懂这个,不仅没有挨批评,小错误变成了没错误。2.行巧

就是行为上投机取巧,做生意缺斤短两,干工程偷工减料,干工作欺上瞒下。现在我们见到听到这样的例子太多了。卖假药出了事的,卖假酒出了事的,假农药、假种子坑农的,假食品坑人的,现在连喝上放心水,吃上放心食品都成了问题。“中国造”成了假冒伪劣的代名词,这和我们老祖宗一向倡导的诚信、诚实背道而驰,是值得我们国人警觉的时候了!我们阳煤集团处理过五矿准备二队打锚索取巧一事,应该打8米多深的锚索只打了4米左右,结果造成巷道冒顶,险些酿成多人死亡事故,从矿长到队长累及技术人员都受了处分,一个干了十几年的掘进队长,为此遭撤职,多么可惜啊!煤炭企业本来是一个安全高危行业,在工程质量上、在通风瓦斯管理上来不得半点马虎,在煤矿井下工作取巧,那无异于故意杀人,所以,我们的领导一定要抓好管好,不能出问题。三 增强修养的几个途径1.学习《大学》中讲:只有彻底了解了事物,才能意念诚实;只有意念诚实,才能心正不邪;只有心正不邪,才能提高自身的品德修养。因此,要想提高自身品德修养的人,先要使他心正不邪;要想使人心正不邪,先要使他意念诚实,要想意念诚实,先要获得一定的知识;而真正获得知识,在于穷究事物的原理。(“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因此,“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所以,修身的根本是获得和积累大量的知识,了解事物的本质,考究事物的原理。可见学习对于提高修养的重要性。

一是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别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既给我们提供了世界观,也给我们提供了方法论。对增强修养有重要作用。用形而上学的观点看,我们看到一个人的缺点往往就是缺点,看到优点往往就是优点,如果我们学了对立统一规律,我们知道这是宇宙的根本规律,看到一个人的缺点就会分析到其相对的优点,知道每个人具有不同的特点,是优点和缺点相伴相随的。对待事物也是这样,这样我们才能正确地对人对事,这是我们修养的基础和根本。

二是学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内容很多,而且含有封建的糟粕,这要与时俱进地看,而不能固定不变地看,比如我们现在看“忠”,就不是忠君爱国,而是忠于党热爱祖国,就是不做叛党叛国、出卖国家机密的事;就是忠于企业,热爱企业,不做出卖企业机密的事;就是忠于职事,信守诺言,不做言而无信的事。用现在市场经济的话说,就是要保持自己良好的个人信誉和形象。比如,仁义礼智信恕等,对建立诚信社会、和谐社会、以德治国都有益。这些都包含在儒家的经典“四书”中,四书就是重点讲修养的。《论语》要求人们做一个有道德、有理想的圣人君子, 希望恢复礼治,以德治国。《大学》重点是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把修身放在首位。《中庸》是希望人们遵行中庸之道,不偏不倚,正直中和,重点讲的是诚。2.慎独

慎独就是要诚实,不自欺欺人,“君子必慎其独也”,意思是有道德修养的人必须在独处无人注意时,也要使自己的行为一丝不苟。“诚于中,形于外”,人的内心实质是什么,必然会在外面表现出来,如果在独处无人时,什么坏事都做得出来,那么在公众场合尽管遮遮掩掩、装模作样,还是能够被人看得出来其虚伪的一面。所以,要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就要时时遵守社会法度,遵守做人的规范,在别人眼睛看不到的地方也处处谨慎小心,在别人耳朵听不到的地方也常怀畏惧心理(“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

慎独是自我控制能力在一个人独处时的表现。一个自律的人在独处时有利于培养修养,有自控能力就可提高修养。在与人交往时,自控能力又具体体现在修养上。“品德是在黑暗中的为人”(穆迪),“衡量一个人的真正品德,是看他在知道没有人会发觉的时候做些什么” (孟德斯鸠)。独处之时见操守,暗昧之处见真情。一个人如果能在独处时,行君子之道遵守社会道德规范,而不被声色犬马所诱惑,那就不失为一个有道德的人;如果在独处时能耐得住寂寞,三更灯火五更鸡,博览群书,而不被打牌喝酒所诱惑,那肯定会成为一个有学问的人。

这几年揭露出的腐败高官,都可以说是不能慎独的例子。公众合冠冕堂皇,背地里严重腐败。所以《名贤集》中有这样的话: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暗室亏心,神目如电。目的是警示人们独处时的行为。3.内省

就是自我批评。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这是讲每天从忠诚、信义、学问三个方面来检查自己。

共产主义者最讲内省。自找批评是我党的重要思想武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作者奥斯特洛夫斯基有这样一句名言——人的一生应当这样活着:当内省的时候,不会因虚度年华而懊悔,也不会因碌碌无为而惭愧。这里讲得也是内省。只有经常进行内省的党员,才是一个合格的共产党员;只有经常内省的人,才是一个高尚的人,有道德的人。

内省的最高境界是自反。就是看到别人好的方面就要想着向人家看齐,看见别人差的方面先审视自己是不是也有类似的问题(“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自内省也”)。自反,用现在的话说,就是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就是换位思考。只要换位思考了,就有了忍让之态、宽恕之心。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出仕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是儒家治学出仕的最高目标,而且修身是前提和根本。但是,《大学》中共有三纲领八条目,修齐治平只是最后的四个条目,而要修身的前提是前四个条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即,只有彻底探究事物的内在实质,才能获得真正的知识,只有知识广博,才能意念真诚;只有意念真诚;才能端正心思;只有心地端正,才能修养高尚的品德;只有修养达到一定程度,才能出仕做官。所以说,按照中国传统的标准看,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然后才能当领导。下面我就结合我们国有企业的实际情况,特别是当前关注的廉政情况,和大家讨论一下如何做好前几个步骤,走上领导岗位。一 格物致知

格物就是研究万事万物的原理,就是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片面而全面,由闭塞而茅塞顿开。人类为探究大自然,探究人生,延伸出无数个学科,发展了无数门学问。但是,人类探究一切的终极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为了人类的幸福。我们每个人有无数个愿望,有无数个理想,而且不停地在为自己的理想而奋斗,但是终极目的也只有一个:那就是自己的幸福。如果把这个人生的道理弄明白了,我们就知道该向何方,就不会迷失方向,甚至坠入深渊。

究竟什么是幸福呢?不是钱越多越幸福,官越大越幸福。比尔·盖茨是世界首富,但是他只给自己的女儿留下1000万美元,其余都捐给了慈善基金,这说明满足其女儿基本生活需求的标准最多也就是1000万美元,此外的全部是多余。而且这个标准是美国的,是美国首富的标准。我们中国普通人满足其基本生活需求的标准,应该比这个标准低得多。“当人们的基本要求得到满足以后,大多数人要获得真正幸福就取决于下面两个因素:他们的工作,以及他们的人际关系。”(罗素)。这是一个在中国生活过的英国思想家在80多年以前说过的话,而当时的英国正处在今天的中国这样一个发展阶段。按罗素的观点,我们的一些干部的真正幸福在于工作和人际关系,而不足金钱。因为我们的国有大型企业中层及以上干部的基本生活要求能够得到满足。

中国古人也认为,在有了一定经济保障之后,“与其有聚敛之臣,宁有盗臣”。意思是,与其有搜刮民财的家臣,不如有偷盗东西的家臣。因为偷盗东西的家臣偷不穷,而搜刮民财的家臣可能激起民变,使整个家族灭亡。如果比之家庭,一个母亲和妻子,与其有一个贪得无厌的做领导的儿子和丈夫,不如有一个做小偷的儿子和丈夫。因为做小偷不过是拘留劳教;一个贪得无厌的领导可能使他的母亲失去了儿子,妻子失去了丈夫,儿子失去了父亲。这正是:凤凰落架不如鸡,领导落马不如贼。因为我们的中层干部和科级干部大都是十年寒窗、高考学成,才参加工作的,是你那个家族,甚至是你那个乡村的佼佼者,身上寄托着家庭、家族、乡党的希望,与其聪明能干而败家亡身,不如平庸本分而在村里当农民。《资治通鉴》在开篇论德和才的时候,有一个观点:与其用小人,不如用庸人。同时举了个著名的例子:智伯瑶从小聪明过人,但却刚愎自用,贪婪凶狠,缺乏宽容,当他接了智氏家族晋国大夫的班以后,他的叔叔就逃亡了。后来不出其叔所料,由于他的狂妄,整个家族灭亡了。中国人自古就认为聪明无德,不如平庸。“德薄而位尊,智小而谋大,力小而任重,鲜不败矣。”

不管意识形态如何,工业和技术发展的进程,“这将决定一个国家(不管这个国家采用的是什么样的分配制度)经济生活的某些主要特征,也将使两个落后的国家,一个是社会主义的,另一个是资本主义的,在许多方面比较一个工业先进国家彼此更为相像。”(罗素)。我们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同时也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所以我们经济生活中的某些特征与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化初期的表现非常相似。人们过多地关心金钱,把金钱的多少看做是成功的标志,每个人都沦为赚钱的工具,甚至不惜以身试法,使金钱带着血腥和肮脏。这就是我们有些很富有的企业家被判刑的原因和社会基础。

过去我们说“无产阶级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最后解放自己”,这是我们每个共产党员的信条和使命,现在主张和平发展,这个时期,我们共产党人应该提倡:“为解放自己而奋斗。”怎样就解放自己了?关键是心灵上的解放。如果我们放不下物欲的羁绊,抵不住金钱的诱惑,理性战胜不了欲望,其人身未进牢笼之前,思想就已进入牢笼。或者用卢梭的话说,那叫动物的自由,而不是人的自由。因为“人是要服从理性的,而动物服从欲望。唯有服从人们自己规定的伦理道德、社会道德,才是真正的自由,才是社会的自由。只有个人的冲动,或一切以我为中心,那是自然的自由,动物的自由”(卢梭)。要想获得人的自由,就要为解放自己而奋斗,就需要推翻欲望、嫉妒和攀比三座大山,还心灵以宁静淡泊。否则,我们的干部就会成为在职期间谋权捞钱,告状声四起,个人身心疲惫;未及退休就被查被抓,落了一个痛苦的晚年。这样的人生轨迹就与我们培养和提拔的目标背道而驰了。从这个角度说,只有解放了自己,才能解放全人类;只有管住自己,才能管住下属;只有自己安全,才能关照好家人和家族。

弄清了人生的实质和我们真正的需求,就知道了我们究竟应该掌握些什么知识。那些投机钻营的,那些权术霸术的,那些寡廉鲜耻的,那些捞钱谋权的知识和本事我们就没有必要掌握,而真正需要掌握的是有利工作的知识,有利于人际关系的知识,有利于生活的知识。对于我们来说,有利于工作的知识就是能够不断发挥我们学校所学的专业知识,能够帮助我们做好当前工作的知识,使自己学有所用,有所建树,能够在组织中发挥重要作用,能够对社会有所裨益。比如,煤矿企业探究瓦斯活动的规律,瓦斯治理的办法,以增加瓦斯治理的知识;探究带压开采的规律,保证带压开采的安全,增加带压开采方面的知识;探究产品升级换代和技术的趋势,紧紧关注这方面的前沿知识;探究资本运营和扩张方面的知识,紧紧关注世界经济走势和现代金融知识等。工作得心应手,工作就愉快。有利于人际关系方面的知识,就是需要我们学会与人为善,学会包容与宽容,与周围的同事和上下级和谐相处,不仅能够自己健康地工作,快乐地工作,而且能够使周围的同事快乐地工作。人际关系还包括与家人和亲戚的关系,不能与同事不错,与家人亲戚都处得很糟,亲情关系处理不当,这样会减少50%以上幸福快乐。有利于生活的知识,不仅是饮食锻炼等,有利于身体健康的知识,也包括个人业余爱好方面的知识,比如音乐、体育、书法、美术、文学等方面,可以娱乐身心,提高素养的知识。这些知识既可有利于快乐地生活,也可有利于轻松地工作。

格物不是行动,不是向实践学习,而是要求深入探讨,不要肤浅地、且尝辄止地学。我们目前存在的问题有以下几个。一是不是不深入学,而是根本不学。只会干实际工作,不去学习文化,就会固执己见,不明事理(“但力行,不学文,任已见,昧理真”)。职工反映强烈的领导,多数都是文化基础差,而又不注重学习的领导。所以,致知不仅是为了考文凭,更重要的是明白做人做事的道理,做一个高贵的人,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二是眉毛胡子一把抓,碰到什么学什么。有的人手不释卷,目不离字,案头上报纸、杂志一大堆,还不停地在电脑里翻资料。但是,知识零乱而不系统,认识浮浅而不深遂。原因是只看时学,不看经典。我举过这样的例子:我们常看《动物世界》,老虎是猫科食肉动物,捕食要花很大力气,但是由于肉的营养丰富,所以,吃一顿可以饿三天。熊猫也是猫科动物,原来也是食肉的,但由于环境的变化,失去食肉的条件,改吃竹子。由于竹子的营养比较差,要维持其生存,熊猫就要每天花十几个小时不停地吃。一只成年大熊猫每天要消耗200多斤竹子。我们学习也是这样,学经典作品就好比吃肉,学报纸杂志就好比吃竹子。所以我们在了解当前的政治经济形势之外,要花些力气去学习经典作品。比如,做经济工作的,仅仅读经济日报和看中央二台是不够的,要学习马克思的,《资本论》和萨缪尔森的《经济学》,至少也得学习《政治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吧。做政治思想工作的,仅仅读人民日报和看中央一台是不够的,要学习马列的、毛邓的、江泽民和胡锦涛同志的原著,还要学习一些国学方面,即儒家、道家、佛家的经典著作。这样才能功底深厚,基础扎实。所以,在格物致知上我们要学习老虎,而不要学习熊猫。二 诚意正心

诚其意,指的是意念真诚,不欺人,也不自欺。言行一致,说话符合自己的行为,行为符合自己说过的话(“言顾行,行顾言”),即使是在独处的时候,也一定要谨慎(“君子必慎其独”)。不能在单位无所不做,在上级面前却百般掩盖,自吹自擂,文过饰非;堵住了个别人的嘴,而被大多数人唾骂。不能在公众面前说得很好,而做得却很差;职工评价的优劣,单位风气的好坏,就是给我们领导干部的打分。

诚其意是要安于自己所处的位置,去做自己应该去做的事,不生非分之想(“素其内而行,不愿乎其外”)。做领导就是做领导,不要插手生意上的事,不要把权力当作赚钱的手段;做正职就要管正职的事,就要按集体决策、分工负责的原则办事,不要一个人说了算,不要插手下级的事;做副职就是要按分工去负责,不要搞技术的插手钱的事,搞经营的插手人的事,搞政工的插手行政的事;弄得相互有意见。我们现在一再强调贯彻“统一领导、集体决策、分工负责、分级管理”的领导原则,就是要每个领导都安于其位,做好本职工作。做到上级不欺负下级,下级不攀援上级(“在上位,不凌下;在下位,不援上”)。上下级和同级之间能够相互配合,相互谅解,不相互苛求,不相互抱怨。

诚其意就是要永远保持忧虑和畏惧的心态,就像踩着老虎尾巴一样,就像蹬着春天将化的冰面一样(“心之忧危,若蹈虎尾,涉于春冰”),时时惟勤惟谨,倍加小心。不能自作聪明,胆大妄为。“暗室亏心,神目如电”,群众的眼光、上级的眼光、纪委监察部门的眼光就是神目。

只有意念真诚,才能够完善自我,完善事物,才能够广博深厚、光明正大、保持长久。弄权术,耍帝王之术(王道);侍强力,逞诸侯之术(霸道),永远不会意念真诚,在群众和领导中的印象肯定不会好,“诚于中,形于外”,不是哪个人想装就能装出来的。

中国人的不诚实是有其长久的历史原因的。自秦以来,为了维护帝国的统一,朝廷自然要统一思想。但是,偌大一个中国,众多的百姓,思想不可能完全一致,而又不愿意和朝廷作对,这样长之以往中国人就养成言行不一、表里不一、自由主义、我行我素的习惯。这是中国人人格塑造的一大难题,也是廉政建设的一大难题,所以我们的廉政建设不仅仅是体制问题,还有更深层次的文化问题。

意念真诚了才能端正自己的心态。记恨他人,有怨愤之情的不能够端正心态;有私心,有喜好,有偏爱之情的不能够端正心态;缺乏正气,怕惹人,怕被人误解的,不能够端正心态;做事瞻前顾后,思考过分,缺乏主心骨的,不能够端正心态。正心就是纠正人们的偏向和癖好。因为人们对自己亲爱的人会有偏爱,对厌恶的人会有偏恨,对敬畏的人会有偏向,对同情的人会有偏心,对轻视的人会有偏见,对喜欢的下属就看不到他的缺点,对不喜欢的下属就看不到他的优点。“孩子是自己家里的好,庄稼是别人地里的好。”

端正了心态,才能以企业整体利益为重,而不是以部门利益为重;才能以集体利益为重,而不是以小团体的利益为重;才能以团结协作为重,而不是以个人的脸面和意气为重。特别是我们各单位的一把手,一个人正派,则全单位风气正;一个人心思歪,则全单位风气坏。一个人遵守规矩,则全单位按章办事;一个人随心所欲,则全单位管理混乱。一个人宽宏大度,则全单位心平气和;一个人心胸狭窄,则全单位相互防范。工作经验不足不要紧,领导艺术不高不要紧,重要的是真心实意,虽然可能达不到最好,但不会相差太远(“心诚求之,虽不中,不远矣”)。

端正了心态,才能有宽广的胸怀,有容人的肚量。别人有德就如自己有德,别人有才就如自己有才,不仅说在嘴上,而且心悦诚服,这就是我们国有企业发展需要的领导。别人有优点他嫉妒,别人有才能他排挤,有权力是自己的,有错误是别人的,这样的领导是有损企业利益和形象的。望大家谨慎之,力行之。三 修身出仕

人生的真谛明确了,意念真诚了,心思端正了,这样才能讲修身。才能提高素养,完善自我,实现理想人格;才能使自己志趣高雅,行为高洁,志向高宏;才能达到用心专一,心无旁骛,不被各种不健康的东西诱惑;才能管好一个单位,奉献企业,奉献社会。这样做领导才能做好、做安全,才能让群众放心,让上级放心,让家人放心,才能不因为做领导败家亡身。

修身除了遵循以上四个步骤以外,还要克服性格上的缺陷,因为性格上的缺陷一旦遇到权力以后,会造成人生的灾难或祸害。

按照罗素的说法,我们平时所遇到的祸害可以分为三类。一是自然祸害。就是因为死亡的威胁、身体的缺陷、机体的疼痛、劳作的辛苦等自然因素引起的。我们的干部没有这样的苦难,所以也就不说了。二是性格祸害。就是人性中的无知、专横、脆弱。三是权力祸害。一个享有绝对权力的人,往往可以通过施加影响和压力,强制他人的行动,包括协助其违法违纪,对他人自由的干涉。自然祸害可以导致性格祸害,一个身体有疾患或缺陷的人容易导致性格孤僻或变态。瞎子怕说灯不明,拐子怕说地不平。常人没事,有缺陷的人容易翻脸。能对自己的缺陷自我调侃的人一定是一个心胸豁达的人。性格祸害可以导致权力祸害,一个无知、专横、脆弱的人,一旦拥有权力很容易走上犯罪的道路。权力祸害也可以导致性格祸害,本来是一个性格平和、洁身自好的人,长期拥有权力,也会导致性格的专横。“身不修不可以齐家”,按德才兼备德为先的原则,身不修就不可以做领导,一个人性格上有明显的,甚至突出的弱点,是不可以提拔的。因为一个人知识不足可以通过学习提高,经验不足可以通过实践增加,性格的严重缺陷不经过长期的、艰苦的修身不可能克服和改变。所以,《大学》引《诗经》的“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形容修身的艰难、持久、耐心、细微。

权力祸害本身就是一个很难克服的事情,一个人一旦有了权力,有了地位,各方面的因都会纷至沓来,剥夺其正义感和良心,削弱其理智和意志力,打开其潜意识中的潘多拉盒子。所以说,一个人是普通员工的时候,是个好人好员工,当了领导后就不一定是个好人好领导。而一个人做普通员工的时候就有明显的性格缺陷,存在着潜在的性格祸害,当了领导更难以保证是一个好领导。因为权力祸害和性格祸害一旦结合,就会生出一个无知胆大、贪欲横生的魔鬼。到时候,人还是那个人,但只是原来的皮囊而已,灵魂已被魔鬼占领,领导和朋友想帮助也成为不可能,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一个人往地狱里坠落。

领导是这祥,普通老百姓也是这样,都应该把修身放在第一位。只有修身到位才能摒弃贪欲、增加修养;才能人高品雅,安贫乐道;才能一有机遇,出人头地。所以说:“自天子以至庶人,壹是以修身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