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智慧的历史故事全集(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8-10 19:58:21

点击下载

作者:问道,宿春君

出版社:华夏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开启智慧的历史故事全集

开启智慧的历史故事全集试读:

前言

古往今来,历史的天空经历了多少风风雨雨。滚滚长江东逝水,淘尽多少风流人物,可历史的车轮依然在不停地向前奔跑着。功名成败,是是非非,留给后人的只有无尽的回味。

培根说过:“读史使人明智。”

历史就像是一片大海,承载着太多的智慧,隐藏着太多的玄机。读懂历史,我们就能学到生存的谋略;以史为鉴,方可做出明智的选择。在浩如烟海的历史智慧中畅游,相信我们会满载而归。

那么,历史对于当今的青少年来说有什么借鉴意义呢?

有的人或许会说:历史不就是过去发生的事情吗?作为一个年轻人,对于过去我只要了解一点就可以了,何必知道那么多呢?我们最关键的是把握现在,放眼未来。其实不然。要知道,无论是漫长的历史,还是如今的现实生活,每一个人都要面对生存的挑战。人生犹如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需要的不仅仅是勇气和力量,更需要的是智慧。特别是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我们从未如此感到一种人生智慧点拨的必要。

历史是丰富多彩的,但千变万变不离其宗。

在每一次历史行为和每一个历史事件中,折射出来的依然是一个不变的法则,并且这法则在历史的舞台上一直重演。为了避免重蹈历史覆辙,我们需要站在一个“旁观者”的角度清晰地看清历史的真面目。只有懂得历史才能对自己的人生有一个基本把握,才能开阔视野,开启心智,才有利于进一步的学习和发展。

从中外历史故事里找一些做人做事的经验,并以其指导青少年的思想和行为,从历史中真正得到益处,正是编辑这本《开启智慧的历史故事全集》的出发点。

本书一共精心选编了100个中外历史故事,从九个视角加以阐述:挑战困境,扬起永不落的风帆;以德服人,做事先做人;志存高远,有梦就能圆;独辟蹊径,打破常规走向成功;巧舌之簧,四两可拨千斤;可方可圆,胸中自有乾坤;生存有道,掌控人生主动;谋事有略,条条大路通罗马;当断必断,把握人生机遇。本书在每一个故事前面都加上了一个智慧引言,叩开青少年读者的心灵之门,并在后面附加经典点评,用平实而富含哲理的话语,点睛历史,升华智慧。

本书选取的故事极具代表性,述说生动,智慧点评精深独到,融趣味性、思想性、知识性于一炉,是开启青少年智慧的经典之作。青少年是历史的开拓者,也是历史的创造者。在崭新的时代里,我们每个人都需要从浩瀚的历史中汲取丰富的营养来补充大脑,以一种继往开来的眼光立足现在,把握未来,创造一个辉煌的成功人生!第1章突围困境,扬起永不落的风帆被流放的车尔尼雪夫斯基——不让苦难消解自己的意志

在人生的道路上,每一个人都会遭遇各种各样的逆境。打击、挫折和苦难,不应成为有志者的绊脚石,应该是一块砥砺锋芒的磨刀石。

车尔尼雪夫斯基自小爱好读书,到16岁的时候,已经通晓7种外语。1846年,他考进圣彼得堡大学文史系学习。他对社会问题很感兴趣,渴望推翻专制的沙皇政府,废除腐朽的农奴制。大学毕业后,他回到家乡,在一所中学教语文。由于他热情宣传革命思想,学校当局严厉指责他破坏校风,散布危险思想。他无法忍受这种屈辱,离开学校,回到了圣彼得堡。

在圣彼得堡,车尔尼雪夫斯基担任了进步杂志《现代人》一个专栏的编辑,从此,他开始写文章抨击沙皇政府。

那时候,俄国国内社会矛盾空前激化,各地农民起义接连不断地爆发。沙皇为了缓解危机,提出了“解放农奴”的政策。车尔尼雪夫斯基一眼就看出这是一个骗局,写了许多文章揭穿它的实质。沙皇政府很快逮捕了他。

在狱中,车尔尼雪夫斯基坚决否认自己有罪,当局只好把案子拖下去。车尔尼雪夫斯基有着惊人的革命毅力,虽然失去了人身自由,但依然顽强地用笔来进行斗争。他用了3个月的时间,写成了一部数十万字的长篇小说——《怎么办》(小说的副标题是“新人的故事”)。这部小说问世后,受到读者的热烈欢迎,等到沙皇政府明白过来准备查禁时,它早已传遍全国。

车尔尼雪夫斯基的案子拖了近两年,直到1864年2月,当局才判处他服苦役7年,终身流放西伯利亚。繁重的苦役并没有使车尔尼雪夫斯基丧失革命意志。他忍受着一切苦难,与一起被流放的革命者和当地群众保持密切联系,继续与沙皇政府做不懈的斗争。

7年苦役期满后,沙皇当局又把他流放到更为荒远的“天然的监狱”——东西伯利亚。后来,东西伯利亚总督诱使他签字请求赦免,但是被他坚定地拒绝了。在服苦役期间,他又写了一部长篇小说《序幕》。这部小说的手稿由他的朋友辗转带到英国,在马克思的帮助下出版成书。

1881年,亚历山大三世即位,成为沙皇政府的新统治者。为了笼络人心,他下令恢复车尔尼雪夫斯基的自由。两年后,车尔尼雪夫斯基结束了流放生涯。经过21年的非人生活,车尔尼雪夫斯基的身体已被折磨得十分虚弱,但是他从来都没有放弃自己的斗争。

1889年10月,这位俄国杰出的革命民主主义者和伟大作家的心脏停止了跳动。历史经验与智慧拉美特利说过:“大海越是布满着暗礁,越是以险恶出名,我越觉得通过重重危难去寻求不朽是一件赏心乐事。”在逆境中,只有懦夫才会一蹶不振,视此为人生的终结。纵观历史,凡在大苦大难中取得成就的人物,都是真正的强者,他们不低头不气馁,勇于进取,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寻找人生的成功。张巡死守睢阳——绝不妥协,誓死抗争

大难将临,仅沉着冷静尚嫌不足;面对艰难,勇往直前才是出路。

公元755年,安禄山发动叛乱,史称“安史之乱”。公元757年,安禄山之子安庆绪派尹子琦率领十三万大军进攻睢阳(今河南商丘睢阳县)。睢阳太守许远向驻守宁陵(今属河南)的唐将张巡求援,张巡随即率领军队从宁陵进入睢阳。张巡的兵力只有三千人,与许远联合起来不足六千八百人。

叛军发动全部兵力进攻睢阳,张巡亲自督战,昼夜苦战,一共打了十六天,杀死叛军士兵两万多,俘虏叛军将领六十多人。

这年三月,尹子琦再次率领大军前来进攻。张巡举着战旗,率领众将领径直冲进叛军军阵,斩杀敌将三十多人,杀死士兵三千多人,叛军溃败而逃。名人链接:●张巡(708-757),河南南阳人。他是唐代“安史之乱”时期的著名英雄。张巡从小聪明好学,博览群书,于唐代开元年间考中进士第三名。为官之后的张巡耿直不阿,尽管政绩卓著,但不肯依附权贵,所以只是一个小小的县令。“安史之乱”爆发后,为了抵御敌人的进攻,张巡誓死留守睢阳城,最终因寡不敌众而壮烈殉国。

七月,尹子琦又征召几万名士兵围攻睢阳。不久,睢阳城里的粮食都吃光了,将士每人每日只能分到很少的粮食,混合着纸和树皮吃。

尹子琦探听到实情后派兵加紧进攻。叛军做了云梯想跳进城里。张巡事先在城墙上凿了三个孔洞,等云梯靠近的时候,从一个洞里伸出一根大木头,顶端安置铁钩,钩住云梯,让它不能退后;又从一个孔洞里伸一根木头,顶住云梯,让它不能前进;剩下一个孔洞中伸出一根木头,顶端安置铁笼,装着燃烧物焚烧云梯,使云梯从中间折断,把上面的士兵全部都烧死,再一次大败叛军。

接着,叛军又在城西北角用土袋和木柴堆成台阶,想以此登城。张巡每天夜里,派人偷偷地把松明与干草投下去。过了十几天,张巡派军队出战,顺着风势纵火焚烧,叛军无法救火,大火烧了二十多天才熄灭。

到最后坚守睢阳的士兵也伤亡惨重,只剩下六百人了。张巡与士兵一起日夜苦战,坚持不下城楼。到了十月,城中粮食已经吃完,树皮也吃尽了,官兵就杀马和捕捉鸟雀为食,后来又挖掘地鼠充饥。城里的军民都被张巡誓死守城的精神所感动,他们明明知道守下去没有希望,但没有一个叛逃出城。

等到尹子琦再率领叛军用云梯爬上城头,这时城头上的守军已饿得无力再战。眼看大势已去,张巡向着西面长安的方向拜倒,并说道:“臣生不能报陛下,死后化为厉鬼也不会放过这些逆贼!”最终,叛军攻陷了城池,张巡与部下将领都被俘虏。

尹子琦问张巡:“听说将军每次作战,都眼角撑裂,牙齿咬碎,为什么?”

张巡说:“我恨不得吞掉叛贼以消我心头之恨,只是力不从心。”

尹子琦用刀撬开张巡的嘴巴一看,嘴里果然只剩下了三四颗牙齿。尹子琦知道张巡不可能投降,便把张巡及其部下三十六人全部杀害了。历史经验与智慧面对恶劣的处境,首先是不要慌乱,一旦心浮气躁,就很难静下心来面对变故。因此,沉着冷静,坦然面对至关重要,要知道眼前的逆境正是考验一个人品性的机会,你所需要的就是欣然接受,勇往直前,别给自己找退路。颜真卿勇闯敌营——不屈不挠,高风亮节

不管你的前途如何黑暗,不管你的处境如何危险,不管你的命运如何起伏,千万别忘记一点:不要屈服。

颜真卿字清臣,出身名门,是著名学者颜师古的五世孙。颜真卿为人耿直,性情义烈,是唐朝的四朝元老。

公元782年,唐朝的五个藩镇叛乱。其中淮西节度使李希烈兵势最强,自称“天下都元帅”。德宗皇帝派威望极高的颜真卿去做说客。

李希烈听到颜真卿来劝降,想给他一个下马威,在见面的时候,他故意让部将和养子一千多人都聚集在厅堂内外。颜真卿刚到厅堂门口,那些部将和养子就冲了上来,个个手持武器,围住颜真卿又是谩骂,又是威胁,摆出一副要杀他的架势。重,亲赴敌营劝降,最终壮烈殉国。名人链接:●颜真卿(709-784),是唐代中期杰出的书法家。在书法史上,颜真卿是继王羲之之后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书法家。他的书法气势磅礴,自成一家,人称“颜体”。流传至今的代表作有《多宝塔碑》《祭侄文稿》等。颜真卿不仅是著名的书法家,更是著名的爱国人士。唐德宗时期由于李希烈叛乱,颜真卿以社稷为

颜真卿面不改色地朝着他们冷笑。这时李希烈才假惺惺地站起来护住颜真卿,命令他们退下,接着又把颜真卿送到驿馆里,企图慢慢软化他。

这时,其他几个藩镇的叛将各自派遣使者到李希烈这里来上表称臣,劝他做皇帝。李希烈召颜真卿来,故意把上表给他看,得意地说:“今日四王派使者来,把推心置腹的话对本元帅讲了。他们的话同我心里的想法一样。太师您看这种情势,难道我被朝廷猜忌,就没有地方可去了吗?”

颜真卿义正辞严说:“这四个人只能说是四凶,怎么叫四王呢?将军自己不保住功业,做唐朝的忠臣,却要与乱臣贼子在一道,想与他们一起灭亡吗?”李希烈听了心中十分不快。

过了一天,李希烈又让颜真卿与叛镇派来的四个使者一同赴宴。四个使者见到颜真卿来了,都向李希烈祝贺说:“早就听说颜太师德高望重,现在元帅将要即位称帝,这不是有了现成的宰相吗?”

颜真卿扬起眉毛,朝着四个使者骂道:“什么宰相不宰相!要杀要剐都不怕,难道会受你们的诱惑,怕你们的威胁吗?”四名使者被颜真卿凛然的神色吓住了,缩着脖子说不出话来。李希烈拿他没办法,只好把颜真卿关起来。

公元784年,李希烈自称“楚帝”,又派部将逼颜真卿投降。士兵们在关禁颜真卿的院子里堆起柴火,并浇上油,威胁颜真卿说:“再不投降,就一把火把你烧死!”颜真卿二话没说,就纵身往柴火堆里跳去,叛将们连忙把他拦住。

李希烈想尽办法,也没能让颜真卿屈服,最后只好派人逼迫颜真卿自缢了。历史经验与智慧在面对人生的紧要关头时,一个人仍能保持自己的高风亮节,不屈不挠,这是很难得的。但也唯有在这种环境中,才能显示出一个人的人格魅力。在别人放弃时,他还坚持;别人后退时,他还在前进;眼前没有希望时,他还继续努力。这种精神,是一切杰出人物最高贵的地方所在。圣女贞德义抗英军——主动出击,抗击暴力

面对生命中的各种挑战,只有主动出击,发起进攻才能在这一场对决中让自己变得更加强大,从而避免被灭亡的命运。

1412年,贞德出生于法国一个偏僻的小村庄,当时正值英法百年战争期间,法国北部已被英国占领。

一天,十三岁的贞德外出归来,发现村庄已被英军占领,她惊恐地躲起来,目睹了英军强奸并杀害她姐姐的全过程。从此,英军的暴行在贞德的心中种下了仇恨的种子。

当时,英国国王和法国国王相继去世后,新登基的英国国王亨利六世还只是一个孩子,法国的王太子查理七世就想趁机向英国要回自己的王位。可是,他要想成为法国国王,就必须在兰斯举行加冕仪式,但这个地方已被英国占领,所以查理七世就想派军队征战夺回自己的领土。贞德听说这事后就来见王太子。

最初,大臣们说什么也不肯让她见查理七世,后来贞德女扮男装,向他们慷慨陈词才打动了他们,于是她面见了查理七世。

查理七世见贞德言辞恳切,便答应了她的要求,给了她一支部队,并委任她以军事指挥权,命她去解救奥尔良城。于是,贞德奉命率6000大军开赴奥尔良,她的军队所过之处,得到许多城市贫民的支持,士气很高。最后,贞德率领军队在奥尔良奇迹般地击败了英军。随后贞德乘胜前进,收复了不少失地,查理七世终于如愿以偿地登上了法国国王的宝座。

查理七世登基后,害怕贞德的力量过于强大会威胁到自己的统治,所以他表面上支持贞德,实际上却不给予任何实质援助,反而处处牵制、削弱贞德的力量。

1430年5月,贞德在康边城与英军作战时因寡不敌众而落败,当时康边城内的法军竟然关闭城门,拉起吊桥断了贞德的退路。最后贞德被勃艮第人捉住并送给了英国人。英国把她判为女巫,视她为妖女。

1431年5月30日,贞德被英军活活烧死。

贞德的牺牲激励了更多的法国人拿起武器,投入到反击英国侵略者的斗争中。到1453年,法国军队基本收复了全部失地,取得了英法百年战争的胜利。

500年后,梵蒂冈教廷为贞德平反,将她册封为圣女。历史经验与智慧作为一个女子,贞德赢得了许多人的尊敬,并不是因为她在征战中所立下的许多功劳,而是她作为一个弱者,面对强敌压境时奋起反抗、主动抗击的战斗精神。是的,人要想不被强大的力量左右,那就得主动让自己变得更加强大,奋起反抗才是出路。戏剧天才的磨难——苦难是人生最大的资本

人生总有迂回曲折,伴随着你的成长过程,这就是人生的现实。在人生的转折关头,应该如何去看待,进而如何去应付,就全看你自己了。

1564年,莎士比亚出生在英国一个小镇上。他家家境富裕,但后来因父亲破产而变得困难。小时候的莎士比亚很顽皮,很喜欢捉弄人,是一个“孩子王”,常常带领着一群小孩子到处游玩。

七八岁的时候,他被送到一家文法学校,学习法文、拉丁文和修辞,也接触过一些古罗马的诗歌和戏剧。他聪明伶俐,对知识的领悟非常快。但是,五年之后,因为家里破产,他只得恋恋不舍地离开了心爱的学校,回家帮父母做一些家务。名人链接:●莎士比亚(1564-1616),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剧作家和诗人,被称为“英国戏剧之父”,代表作有四大悲剧《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和《麦克白》。他的大部分作品被译成多种文字,备受世界各国读者的欢迎。

回家后,他一边帮家里干活,一边继续学习知识。只要有时间,莎士比亚总会阅读和写作,并开始喜欢上了当地剧团表演的戏剧节目。平时,他最看不习惯的就是那些官吏仗势欺人。有一次,他写了一首打油诗讽刺当时的一个国会议员。对方非常恼火,要捉他坐牢。莎士比亚被吓坏了,只能躲到伦敦去。

伦敦是一个繁华的大城市,但它不属于贫困的莎士比亚。莎士比亚到处求人,才在一家戏剧院里谋到一个替绅士牵马的差事。开始时,他对戏剧并不了解,只是在闲暇时透过门缝和小洞窥看舞台上的演出。渐渐地,他对戏剧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慢慢地,他已经成为一个戏迷了。在一个偶然的机会里,他被临时抓差,扮演了一个仆从,他很努力地表演,演得惟妙惟肖,非常出色。从此,他得到了大家的赏识,最后竟然成为了正式的演员。

他演戏很认真,为了把戏演得更好,经常深入到伦敦的下层社会,接触一些下层人民,熟悉他们的语言谈吐,还细心观察那些流浪汉、江湖艺人和乞丐的一言一行,收获很大。

另一方面,莎士比亚深知自己知识浅薄,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他就发愤读书,钻研文学、历史等方面的知识。他还结识了一大批青年大学生,和他们一起学习,交流经验。凭着自己的勤奋努力,他很快就阅读了大量的作品,掌握了相当广博的知识。

于是,莎士比亚开始为剧团润色、修改旧剧本,在演戏、排练、打杂之余,他尝试写作新剧本。莎士比亚受雇于女王剧团,伦敦的世俗生活、剧场的锤炼、为宫廷和庆祝举行的献演差不多已把他打造成“生活通”,在自己的剧本里表现这些社会风物已是游刃有余。

莎士比亚穷困潦倒。他不得不疯狂摇晃着手中的鹅毛笔,渴望写出惊世之作,以此改变贫困的境况。濒临破产的剧院老板每天找他催稿。莎士比亚“疯”了——他疯狂地渴望灵感。

在一次选角考试中,莎士比亚认识了一位富家小姐——薇奥拉!薇奥拉拥有上流社会女子的一切:倾国倾城,冰清玉洁,不菲的嫁妆,大把的追求者。然而薇奥拉却想成为一名演员。莎士比亚疯狂地爱上了她。

不幸的是,薇奥拉的父亲趋炎附势,把薇奥拉许配给一个伯爵,还得到了伊丽莎白一世的亲授,悔婚没有一丝可能。莎士比亚的心碎了。

后来,这个经历成为莎士比亚写作《罗密欧与海盗之女埃塞尔》(即《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素材。在预演中,薇奥拉反串饰演的罗密欧大获成功。从此以后,莎士比亚开始在人生的大舞台上自由地驰骋。历史经验与智慧苦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在人生的旅途中,逆境犹如一年四季中的酷暑和寒冬,没有经过漫漫寒冬和酷暑的煎熬,万物就很难迎来生命的春华和秋实。诺贝尔的一生——终生进取,成就未来

一个人应当一次只要一件东西,并持之以恒,这样便有希望得到它。在追求成功的路上,坚持是达到目标的关键。

1833年10月21日,诺贝尔出生于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父亲是一位建筑工程师,喜欢研究化学,制造炸药。诺贝尔出生不久,家里遭受了一场火灾,损失很大。由于生活困难,父亲只身外出,先到芬兰,不久又到了俄国。在俄国,父亲在机械和炸药方面的一些发明创造受到重视,于是他在那里开办了一个工厂。经济情况好转之后,父亲便把全家搬到俄国圣彼得堡去了。

诺贝尔8岁时,曾进入斯德哥尔摩一所小学读书。他在该小学只上了一年。这一年的小学生活,是诺贝尔一生中接受的唯一一次正规学校教育。据说,学校曾向他家里发出过这样的通知:“你的儿子诺贝尔,身体羸弱,上课时常头晕。除算术与图画两科勉强及格,其余均不及格,且天性乖僻。请自下学期起改送他校就读。”

诺贝尔上过一年小学后,一直在家里自学。到俄国后,由于语言不通,加上身体不好,再没有进学校读书。父亲给他和两个哥哥请了俄国家庭教师,除教授俄语、英语、法语、德语等语言外,还经常讲授一些科学技术方面的知识。诺贝尔对这些知识很感兴趣。

15岁时,父亲让他到自己开办的工厂里做点事。诺贝尔对工厂的日常事务感到厌烦,却非常喜欢帮助父亲研制鱼雷和炸药。

1850年,诺贝尔到巴黎学习化学。一年后,他又被父亲送往美国学习机械,并在埃里克森(铁甲舰“蒙尼陀”号的建造者)的指导下工作。在四年学习和工作期间,他参观了很多工厂,学到了很多自然科学知识。离开美国后,他还游历了德国、丹麦、意大利和法国。这时,他在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方面已经具备坚实的基础了。

1855年,彼得堡大学的两位教授前来诺贝尔工厂拜访,一位是著名的化学家、诺贝尔过去的家庭教师尼古拉·吉宁博士,另一位是药学家尤利·特拉普博士。他们恳请诺贝尔的父亲研制一种威力更大的炸药。很巧的是诺贝尔正在对此进行研究。吉宁博士见自己的学生进步这么快,非常高兴。他从皮箱内取出一个小瓶,里面装有一种油状液体,诺贝尔一看便知道那是硝化甘油。那时候见过这种易燃易爆物质的人并不多。它的发明人索布雷罗先生因实验时发生爆炸身受重伤,这之后就再无人敢继续研究了,但是诺贝尔却不畏艰险,不怕困难,准备继续研究。

父亲答应了吉宁博士的请求。从此诺贝尔便与硝化甘油结下了不解之缘。

由于俄国在克里米亚战争中战败,诺贝尔工厂因接不到军方的生产订单而告破产。1859年,诺贝尔的父亲离开圣彼得堡回到瑞典后,在斯德哥尔摩市郊的海伦涅堡建立了一个小型实验室,准备研究威力更大的炸药。

1863年,诺贝尔应父亲之召回到瑞典,同父亲一道研究新式炸药。但诺贝尔与父亲的思路恰好相反,他把硝化甘油作为爆炸物的主体,把黑色火药仅仅作为引爆的辅助因子。

炸药的研究发明工作是最具危险性的,诺贝尔为此研究付出了不小的代价。1864年9月3日,“轰”的一声巨响,从诺贝尔研究液体硝化甘油的试验室中发出爆炸声。在这次的事故中,诺贝尔的5名助手和他的弟弟当场被炸死,而诺贝尔本人侥幸逃过此劫,但他的一只耳朵也被巨响震聋了。

面对失败,诺贝尔并没有退缩,反而更加坚定了坚持到底的决心。他把试验地点选到了位于郊外的马拉湖上的一艘平底船上,并把所有的设备搬到了那里继续他的研究工作。

诺贝尔按照他的研究,终于发明了装有雷酸汞的雷管,用来引爆炸药。可是实践证明,硝化甘油长时间存放后会分解,受到强烈震动也会引爆。诺贝尔决心研究出更为可靠安全的炸药。

风险与成功并存。终于有一天,“轰”的一声巨响,惊天动地,实验室笼罩于滚滚浓烟中,瓦砾飞扬。

许多人闻声赶来,惊恐地叫道:“诺贝尔完了!诺贝尔完了!”

正当人们惊魂未定时,诺贝尔却从烟雾弥漫的瓦砾堆中爬了出来,只见他满身灰尘,鲜血淋淋。他一跃而起,用血污的手指指着破碎的衣服,高兴得热泪盈眶。

他狂呼:“我成功了!我成功了!”

这就是诺贝尔完成的第一项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发明,即“诺贝尔专利炸药”,又称硝化甘油炸药。这一发明取得了瑞典、丹麦、英国等多个国家的专利证书。

1866年10月,经过上百次的失败后,诺贝尔终于制成了命名为“达纳炸药”的黄色固态炸药。“达纳”一词在希腊语中是“强力”之意。他在柏林东郊进行了黄色炸药的公开试验,并大获成功。随后,诺贝尔以他矢志不渝的精神研制和发明了雷汞炸药、安全炸药、无烟炸药等多种炸药,为人类做出了重大贡献。

诺贝尔一生致力于炸药的研究,共获得技术发明专利355项,并在欧美等五大洲20个国家开设了约100家公司和工厂,积累了巨额财富。

1895年11月27日,诺贝尔立下遗嘱,把他的财产全部捐出来,成立一个基金会,基金会每年的收益用来奖励全世界在物理、化学、文学、生理或医学和维护世界和平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人。这就是诺贝尔奖的来源。

1896年12月7日,诺贝尔在给一位朋友写信时,突然脑溢血发作,倒在了写字台上,经抢救无效,于12月10日离开了人世。历史经验与智慧凡事不要想一步登天或急于求成,只有点点滴滴地努力和坚持不断地前进,才能走向成功。即使是微不足道的努力,只要坚持不懈,就能成为不可忽视的力量,就能成就一番惊人的事业。海伦·凯勒的聋哑世界——绝不向命运低头

受苦是生命的实质,也是性格中闪光的力量所在。因为唯有受苦,才能使我们成为真正的人。

海伦·凯勒于1880年出生于美国亚拉巴马州的一个小镇上。她从小聪明过人,六个月就能够清楚地说出“您好”、“茶、茶、茶”,才几个月大的时候就能像模像样地模仿大人们的动作。

然而不幸的是,当她来到这个世界仅仅十九个月的时候,一场突如其来的高烧夺去了她看、听的能力。从此,小海伦的世界一片黑暗,寂静无比。

小海伦的生活一片混沌,变得愚昧而乖戾,几乎成了无药可救的废物。可是,她的父母和亲人并没有因此而放弃她,反而用更多的爱来给予她生活和学习上的帮助。

1887年,一个最重要的、影响海伦一生的人来到了她的身边,这个人就是家庭教师安妮·莎莉文。她不仅在学习上是海伦的老师,在生活上也是她的好朋友,给了海伦无尽的爱和帮助。她首先带着海伦触摸身边的各种物品,使她对自己所处的世界有了一个抽象的概念。然后,她在海伦的手心里拼写这些物品的单词,使她知道每个事物都有自己的名字。

莎莉文老师是一位教学经验非常丰富的老师。为了让海伦学会写字,莎莉文老师尝试了很多方法。有一次,她拿一个洋娃娃给海伦玩,然后在海伦手上拼着“洋娃娃”这个词。海伦学着莎莉文老师一遍又一遍地画着,觉得十分有趣。还有一次,莎莉文小姐把海伦带到水房,把管中清凉的水滴在她的手上,同时在她的另一只手上拼写“水”字。这使海伦受到了极大的启发,不久以后海伦就掌握了很多生词,她终于可以用文字来表达自己的想法了。

学会了写字,海伦的心中又萌发了一个念头,她想学说话。这在外人看来简直是异想天开。

这时候,莎莉文老师又一次伸出了援助之手。她让海伦把手放在她的嘴上,用感觉来判断她舌头和嘴唇动的情况,然后模仿着发音。这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她经常一练就是好几个小时。失败和疲劳常常使她灰心丧气,但海伦没有放弃,坚持就是胜利!终于,海伦以惊人的毅力学会了用嘴巴“说话”,用手指“听话”,并且以惊人的毅力开始学习英、德、法、拉丁、希腊文字。

16岁时,海伦开始进学校读书了,她克服了种种难以想象的困难学完了中学的课程。1899年6月30日,海伦顺利地通过了哈佛大学拉德克利夫女子学院的入学考试。海伦坚信:“一个人要得到真才实学,就要独自攀登那奇山险峰。既然没有一条到达顶峰的平坦大道,我就得走迂回曲折的道路。”在这条迂回曲折的小路上,海伦跌倒了又爬起来,每前进一步总是让她欢欣鼓舞。

大学二年级时,海伦发表了一部自传体形式的书——《我的人生》,这本书故事真实感人,文笔生动,一发表就在美国引起了极大的轰动。此后六十多年里,海伦一共写了十四部著作,成为世界著名的作家。此外,她还积极为本国和世界聋哑人、盲人谋福利。海伦赢得了美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尊敬。

1968年6月1日下午,88岁的海伦·凯勒在睡梦中去世了,走完了她用奇迹创造的一生。历史经验与智慧困境是检验一个人耐力的试金石,困境铸就人的才能。在困境中学会改变自己,这是人生最大的智慧。苦难或许是上帝设定的门槛,假如幸福是人生的目标,那么苦难就是通向这一人生目标的一座桥梁,唯一的桥梁。鉴真东渡日本——排除万难,终成正果“功到自然成”。在人生旅途中,只有坚韧不拔、百折不挠的人才能取得成功,心浮气躁的人很难成就事业。

鉴真俗姓淳于,是扬州江阳(今江苏省江都)人。从小受父亲影响,14岁出家当了和尚,鉴真是他出家后的法号。

由于他渊博的学识和高尚的品德,在45岁时,已经成为名扬四乡的高僧,由他授戒的门徒达到4万多人。

当时,日本受中国影响,大力提倡佛教,派两位年轻的僧徒到中国学习佛法,并打算聘请中国高僧去日本传授戒律。

日本僧徒听说鉴真是一位德高望重的高僧,就想请鉴真到日本去。唐朝法律规定,未经政府批准,私人不准出国。日本僧徒通过宰相李林甫的哥哥、信奉佛教的李林宗的帮助,办好了鉴真出国的手续。

可是不巧,正当他们要开船出行的时候,浙江一带发生了海盗事件。沿海关防检查十分严格。恰在这时,鉴真的弟子又发生纠纷惊动了官府,被没收了船只,这次东渡没能成行。

以后,鉴真又欲三次东渡日本,都失败了。

公元748年,鉴真做好了第五次东渡的准备,不料途中又遭遇了风暴。他因为南方暑热得了眼病,导致双目失明。

这一系列的打击,并未吓倒鉴真,公元751年春天,鉴真回到扬州,又着手准备第六次东渡。

第二年,日本政府派出了由藤原清河大使率领的第十次遣唐使。他们在返回日本以前,向唐玄宗正式提出聘请鉴真去日本传戒的请求。藤原清河还亲自到扬州拜访鉴真,向他发出邀请。这时候,扬州的僧侣还严密监视着鉴真,不愿让他去日本。在鉴真弟子的帮助下,鉴真和他的随从悄悄上了日本遣唐使的船,开始了第六次东渡。

公元753年,鉴真所乘的船抵达日本的九州岛。到达日本国的这年,鉴真已经66岁了。

公元754年农历二月,鉴真一行到达日本首都奈良,受到热情接待,住进了东大寺。鉴真的到来,轰动了日本各界,日本天皇把全国传授戒律的大权托付给鉴真。

鉴真在日本天皇赐给他的一块宅地上建造了唐招提寺。从此,鉴真就在唐招提寺中讲授戒律。

鉴真精通医学,他带去了许多药方,亲自给人看病,传授中草药知识。他还带去了中国的绣像、雕像、画像、书帖等,对日本的美术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公元763年,76岁的鉴真在奈良病逝。历史经验与智慧运气对每个人来说都是平等的,但由于不同的人所做的准备不一样,有的人就能抓住好运气,有的人则抓不住,就是这个道理:只要排除万难,坚持到底,终成正果。高尔基的童年——把不幸当做人生的学校

即使遭遇困难、不幸,也不可满腹牢骚,要学会从中找到上进的动力。艰难困苦永远是最好的教育。

高尔基,前苏联人,著名作家,被列宁称为“无产阶级艺术最伟大的代表者”。

1868年,高尔基诞生在俄国伏尔加河畔的下诺夫戈罗德城一个木工家庭。高尔基的童年生活很不幸。他还不满5岁,风趣、年轻能干的父亲突然染上了霍乱,丢下高尔基和孩子的妈妈离开了人世。高尔基从此结束了幼年的幸福生活,随之而来的便是贫困、痛苦和屈辱的岁月。他先后当过学徒、搬运工、守夜人、面包师等,曾流浪俄国各地。

父亲死后,母亲只好带着年幼的高尔基来到外祖父家里。不幸的是外祖父家遭受了火灾,日子变得十分艰难。外祖父性格暴躁,两个舅舅也经常胡作非为。不久,小高尔基因受到舅舅的捉弄而被外祖父打得失去了知觉,外祖母和母亲心如刀绞。

后来,母亲改嫁了,婚后随丈夫去莫斯科。母亲走后,小高尔基的处境更加艰难了。暴躁蛮横的外祖父动辄把祖母打得半死,对小高尔基也是倍加虐待。

母亲去莫斯科以后,遭遇也很悲惨。丈夫挥金如土,不久把全部家产赌光。他们只得回原来的地方,过着极窘迫的生活。这时,外祖父又把高尔基送来了。不久,母亲把高尔基送到郊区一所最下等的库那文小学念书。天冷了,高尔基的外套和鞋早已穿破,母亲没钱买新的,只好让孩子穿她的旧鞋和外祖母的上衣改制的外套上学。高尔基常常由此招来同学们的嘲笑和侮辱。

高尔基在这种恶劣的环境中读书,时时感到压抑。在家里,高尔基也时刻感受到人生的苦难,他时常听到母亲痛苦的呻吟和剧烈的咳嗽声,眼看着母亲一天天变成得憔悴。一天,他忽然听见母亲的惨叫声,便立刻冲进母亲的房间。只见母亲跪在地上,继父正用脚凶狠地踢着母亲的胸膛。小高尔基怒不可遏,从桌上抓起一把刀,猛地向继父刺去,结果只擦破了继父的衣服和皮肤。

此后,继父对高尔基更加仇视了。不堪忍受侮辱的小高尔基倔强地夹起行李,又来到破了产的外祖父家里。

外祖父由于贫穷变得更加冷酷和吝啬,他不给外祖母一分钱。早熟的高尔基觉得自己应当帮助外祖母,给她的生活带来快乐。于是,每天上学前,他便跑到各处去拾破烂,卖的钱都交给外祖母。他常常看到可怜的外祖母用手抚弄着他挣来的铜板暗自垂泪。尽管如此,高尔基仍然努力读书,学习成绩非常优异,受到了学校的奖励。但他最后终因贫困而辍学了。

此时,继父因赌钱、酗酒欠债累累而逃跑,高尔基将病危的母亲接到外祖父家。到了秋天,母亲便去世了。

在高尔基不幸的童年生活中,也有幸得到了良好的智力开发和艺术熏陶。慈祥智慧的外祖母常常绘声绘色地给求知欲极强的小外孙讲述有趣的民间故事,高尔基总是听得入迷。民间创作美妙的诗意和深刻的思想极大地丰富了他的精神世界。正像高尔基后来回忆时所说:“为迎接以后艰难困苦的生活积蓄了坚定的力量。”

外祖父家里的情况越来越糟糕,就在这一年的秋天,小高尔基不得不离开学校到一间鞋店当学徒。日子过得很苦。除了要做好店里的工作,还得帮老板干各种家务活:洗衣服、拖地板、带小孩每天都累得腰酸背痛,吃不好,睡不好。有一次做饭时,老板催着快点上菜,高尔基心里一急,拿着汤碗的手也不由得颤抖了起来,一不小心,刚煮沸的菜汤撒了一地,双手被严重烫伤,他被送进了医院。出院后,他被解雇了。

后来,高尔基去亲戚那儿做学徒,每天做杂务和洗碗工的活儿。亲戚只负责供给他一天三顿饭。为了给家里减轻一点负担,高尔基默默地接受了这个事实。他每天都要擦洗铜器、劈柴、生炉子、洗菜、带孩子、跟老板娘上市场当跑腿,逢周六还要擦洗全部房间的地板和两座楼梯。

在这痛苦的现实生活面前,高尔基唯一的乐趣就是读书。但是在亲戚家里,读书被看成是不务正业,被逮到了难免一顿暴打。高尔基总是千方百计地去找书,然后冒着很大的风险,深夜爬到阁楼上,钻进棚子里,借着月光看书。美妙的古典文学让高尔基神魂颠倒,他贪婪地吮吸着知识的甘露。

16岁的时候,高尔基决心要去读大学。他希望通过上大学为自己寻找光明的前途。于是高尔基来到了喀山。但是对一个穷孩子来说,上大学根本就是不切实际的幻想。他每天一早就出去找活儿干,跟流浪汉们一起劈柴、搬运货物,晚上就住在公园里。高尔基不再对上大学抱什么期望了,他清楚地知道,社会就是自己的大学,在这里他将学到许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

后来,高尔基根据自己的经历,写出他的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成为了世界文学史上不朽的经典。历史经验与智慧面对艰难困苦,为什么有的人能够上进,有的人却沦落了?虽然困境不同,但最主要的是每一个人的承受能力不同。艰苦的境遇长期持续,不曾受过这般艰苦的人就会半途而废、举手投降。不懂得摆脱困境的方法这固然是事实,但更重要的还是因为缺乏坚忍不拔的精神。刘秀的崛起——忍人所不能忍,成人所不能成

古今中外,凡成大事者都少不了忍耐的品质。忍耐是强者的一种心态,不达目的誓不罢休。它要求一个人眼光要看得长远,看得透彻,只有这样才能成常人所不能成。

刘秀之兄刘是最早起兵反抗王莽的,威名远扬,深得人心,这便遭到更始皇帝刘玄的猜忌,结果被无端杀害于宛城。名人链接:●刘秀(前6-57),是东汉王朝的建立者。他是西汉高祖刘邦的九世孙,在西汉灭亡之后起兵讨伐王莽篡位,力挽狂澜建立东汉。公元25年正式即位,年号光武,定都洛阳。东汉王朝建立之后,刘秀采用休养生息的政策,大兴教育,开办太学,是难得的贤明君主。

新莽地皇四年(公元23年),起义军各路将领为了树立威信,认为应立一刘氏宗室做皇帝,他们看中了生性懦弱、又无兵权的刘玄,让他即皇帝位,建立“更始”政权。在攻克宛城和昆阳之战中,刘和刘秀都立下了汗马功劳声,威大震。刘虽然没有公开争夺皇帝的宝座,他的部将却都为他没能当上皇帝而愤愤不平。因而在刘玄称帝时,刘稷就气愤地说:“此次起兵图谋复汉大事的,本是刘、刘秀兄弟,可当今皇帝又干了些什么?”

刘玄因此怀恨在心,任刘稷为抗威将军,以示惩戒。刘稷不肯受命,刘玄即下令逮捕他。当要诛杀刘稷时,刘站出来表示强烈反对。一些早就主张除掉刘的大臣,这时趁机劝刘玄杀刘,这正中刘玄下怀。于是,刘与刘稷在同一天惨遭杀害。

当消息传到刘秀耳中时,尽管他内心悲愤异常,但表面上却显得异常镇定。他清楚地知道,此时自己处在一种囚徒困境一样的弱势地位,只要稍有问题,就会招致杀身之祸。于是,他立即主动前去朝见更始帝,向他谢罪。而对于自己在昆阳所立的战功,却从来不向别人提起。他也不为刘服丧,吃喝谈笑一如往常。刘秀的坦然,终于解除了更始帝等人的猜忌,也使得更始帝觉得对不起刘氏兄弟,便拜刘秀为破虏大将军、武信侯,刘秀终于避免了杀身之祸。其实刘秀是将仇恨压在心头,他决心为兄长复仇,发誓取刘玄而代之。

三个月后,刘秀以破虏大将军行大司马事的身份到了河北,镇慰州郡,招降纳叛,招兵买马,开始了统一中国的事业。后来,刘秀通过自己的努力建立了东汉王朝。历史经验与智慧忍耐不同于胆小怕事,它是强者在逆境中对内心真实想法的一种掩饰而不是扼杀,是为了保全自己谋得更大的发展,而不是苟全性命以图富贵。强者的委曲求全只是暂时的,最终是要展翅高飞,成就大事业的。轮椅上的美国总统——挑战人生,走出低谷

不幸是一门学问,奇迹总是在厄运中出现的。

1921年,一场灾难突然打破了罗斯福幸福宁静的生活。

1921年8月10日,罗斯福与家人乘游艇在海上度假,突然发现一座小岛上发生火灾,全家人都投入到扑灭山火的活动中。两小时后,山火被扑灭,又累又热的罗斯福跳进湖水中洗澡。由于湖水太冷,没多久,他被迫爬上岸来。回家后,罗斯福忙着处理文件,没有把湿衣服换下来,结果第二天就病倒了。第三天,病情迅速恶化,他的手脚都不能动弹,经医生诊断竟是小儿麻痹症。这种病在成人身上发病的几率是很小很小的,却偏偏落到了罗斯福的头上。

发病后,罗斯福的双腿瘫痪了,并且还在向上蔓延。这突如其来的打击让罗斯福苦不堪言,但他没有气馁:“我就不相信这种娃娃病能整倒一个堂堂男子汉。”在医生的指导下,罗斯福每天都坚持锻炼,终于依靠固定在腿上的钢架站了起来,而且学会了自己操作轮椅。轮椅从此成了他行走的另外一双“脚”。

自1929年经济危机爆发之后,美国各地的工人不断举行罢工运动,国内阶级矛盾激化。在这种形势下,身为纽约州州长的罗斯福参加美国总统竞选。在总统竞选期间,罗斯福的轮椅几乎走遍美国,他的“新政”措施和“身残志坚”的精神使他赢得了选民手中的选票。1933年,罗斯福如愿以偿,成为美国第32任总统。

入主白宫后,罗斯福向议会要求授予他使用“对紧急状态作战的广泛的行政权力”。他决定对经济活动进行国家干预,以此来消除危机。为了推行新政,罗斯福召集了一大批著名学者作为“智囊团”,专门为自己出谋划策。当时,面对来势凶猛的金融风暴和银行挤兑风潮,罗斯福当即通令全国所有银行自3月6日至6月9日休假,进行整顿;成立联邦储备保证公司,保证存款人的存款安全,恢复银行信誉;稳定民心,使被藏起来的现金回到银行,重新流通。

经过这些改革,美国银行的信誉得到恢复,金融市场重新稳定下来,金融风潮也告平息。议会看到总统大有作为,也按照他的要求从3月9日至6月19日连续召开了99天特别会议,制定和通过了许多重要的法案,为实施新政铺路搭桥、保驾护航。

罗斯福新政取得了巨大成就,得到广大工人和农民的热烈拥护和支持,但却遭到垄断资本家的反对和指责。罗斯福在广大下层民众的支持下,顶住了资本家的压力,继续推行新政改革。在推行新政的同时,罗斯福还每周向全国发表一次电视讲话,介绍自己的政策,鼓励人们积极面对困难,这被人们亲切地称为“炉边谈话”。

罗斯福的“新政”使美国经济走出低谷,开始复苏。

国内形势刚有所好转,国际形势却开始日趋紧张:德、意、日法西斯国家疯狂扩军备战,眼看着一场战争即将席卷全球。罗斯福已经意识到法西斯的扩张野心,开始积极准备。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初期,由于英法的妥协政策,欧洲形势极其严峻。罗斯福与国内保守派进行了反复的斗争,终于促使“中立法”得以修改,美国开始向英法提供大量援助。

1941年12月7日,日军偷袭珍珠港,美国被迫对日宣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随着盟军的节节胜利,美、英、苏三大国之间的猜忌、矛盾越来越大。罗斯福多次建议,三大国就战后一系列问题举行会谈。由于会址在远离美国的雅尔塔,从美国到雅尔塔要先在海上奔波7862千米,再转乘飞机飞行2214千米,往返旅程达两万多千米。这时的罗斯福已经意识到自己虚弱的身体将经受不住这样的折腾,甚至可能直接影响生命安全。但是,他希望能为世界和平贡献一份力量,最终还是前往雅尔塔参加了会议。事后,因过度劳累,罗斯福从雅尔塔回国仅两个月便病逝了。他的这种牺牲自我、顾全大局的精神为人们所传颂。历史经验与智慧生活可以给我们的启示是很多的,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正如列夫·托尔斯泰所说:“请记住,环境越难艰困苦,就越需要坚定的毅力和信心,否则,懈怠的害处就会越大。”面对挫折,无须慨叹,更不应颓唐,而应该学会扼住命运的咽喉,用积极的精神向前奋斗。第2章以德服人,做事先做人赵绰依法办事——敢于坚持己见,不为外力所左右

只要是原则性的问题就要坚持,哪怕掉了脑袋也在所不惜。

隋文帝统一全国后,采取了各种巩固统治的措施。他派人修订刑律,废除了一些残酷的刑罚。但隋文帝本人却不完全按照这个刑律办事,往往一时气愤,不顾刑律规定,随便下令杀人。名人链接:●赵绰(生卒年不详),是隋朝大理寺少卿,素以执法不阿、有错必纠闻名于世。他有幸生在隋文帝时期,在这个开明而有作为的帝王当政的时代,他的许多执法思想都得以实施。他在执法期间,屡次纠正隋文帝违法量刑的错误。他的刚正不阿,实在是难能可贵。

这种情形让大理寺少卿赵绰很为难。赵绰认为维护刑律的严肃性是他的责任,所以常常因为隋文帝屡破刑律而与他产生争执。

有一次,两个犯人按律只应打板子,可隋文帝却坚持要将两个当事人砍头。赵绰就上前劝阻。

隋文帝不耐烦道:“这是我下的命令,不关你的事!”

赵绰说:“陛下叫我当大理寺官员,现在遇到不依刑律杀人的事,我怎么能不管呢?”

隋文帝顿时火了:“你想撼动大树吗?”

赵绰不管隋文帝怎样威吓,还是坚持自己的意见。

隋文帝气得发抖,吩咐左右将赵绰绑了一同问斩。左右侍从遵旨剥下赵绰的官服,摘掉他的帽子准备行刑。这时隋文帝想到杀赵绰太没道理,于是派人问赵绰:“你还有什么想说的吗?”

赵绰跪在地上,挺直了腰说:“臣一心执法,不怕一死。”

隋文帝想赵绰能忠于执法,毕竟是有利于他的统治的,就把赵绰放了。

皇后也很赏识赵绰的正直,命令内侍赐给他一坛美酒。

大理寺官署里有一个官员叫来旷,听说隋文帝对赵绰不满意,想讨隋文帝欢心,就背着赵绰给隋文帝上了一道奏章,认为大理衙门执法太宽。隋文帝看他说得还中肯,就给他提了官职。

来旷野心很大,竟诬告赵绰徇私舞弊。隋文帝有些怀疑,便派人去查,却没有此事,隋文帝大怒,把这个案子交给赵绰,要立刻处死来旷。谁知赵绰却说:“来旷有罪,但不该判斩。”

隋文帝很不高兴,头一扭,回宫去了。

赵绰紧紧跟在后边,再三解释要按律法行事。隋文帝被他说得哑然失笑,同意赦免来旷死罪,改判革职流放。

有赵绰这样的贤臣辅佐,隋文帝更是吸收陈后主亡国的教训,发现官吏有贪污奢侈行为都要严办,连他的儿子也不例外,隋朝从而进入兴盛时期。历史经验与智慧做人有原则,做事有立场。在处理一件事情时,不要过多地去考虑其他主观方面的因素,只要明确是非,对客观事实做出判断就行。坚持做到了这一点,你就守住了自己的立场,不会违背做人的原则。布鲁诺之死——没了原则就成了奴隶

人人都有原则。在我们心目中,原则就是做事的底线,但在实际生活里,多数人却常迫于压力而放弃原则,于是成了精神上的奴隶。

1548年,布鲁诺出生于意大利那不勒斯附近的一个小城镇。

年轻时,一个偶然的机会,布鲁诺接触到了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一些著作,自由思想好像阳光一样照进了他被教会禁锢的心田。也就是在天主教修道院这个禁地,布鲁诺偷偷阅读了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哥白尼的“日心说”有一股无穷的魅力,吸引他去进一步探知与教会所说的完全不同的世界。理性像雨露一样滋润着布鲁诺的心田。“叛逆”的火种在他的心里逐渐燃烧起来,而且越来越旺。他拿起笔,写下了颂扬“日心说”的诗篇《哥白尼的光辉》。

很快,布鲁诺的叛逆行为被教会发觉了。在中世纪,除了教会所宣扬的之外,教士、神父和教徒不得有任何自由的思想。修道院责令他公开认错,从根本上抛弃违反教会的思想。可是布鲁诺坚决不屈服,他义正词严地说:“想叫我从一个为美德服务的自由人变成一个假仁假义、可怜而愚蠢的驴子,我不干!我不能、也不愿放弃我的思想。我没有什么可放弃的东西。”

由于布鲁诺坚持自己的理念,修道院很快就向罗马教廷指控他为异端,罪状达130条。布鲁诺被迫出逃。在长期的流亡生活中,布鲁诺不仅宣传哥白尼的“日心说”,而且进行科学研究,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宇宙理论。他进一步深入地表示:太阳也不是宇宙的中心,宇宙是无限的,太阳只是天空中一颗普通的恒星。他甚至大胆地提出,在别的行星上,也可能有生物存在。

布鲁诺在欧洲的四处演说滋润了人们久经禁锢的心田,动摇了教会统治的思想基础。罗马教廷再也坐不住了,欲除之而后快。于是一个阴谋产生了。

布鲁诺在威尼斯时有一位好朋友名叫麦桑利哥,是一位侯爵。罗马教会知道这一点后,就千方百计拉拢他,让他去引诱布鲁诺回来。迫于教会的压力和诱惑,麦桑利哥屈服了,给布鲁诺写了一封热情洋溢的信,邀请他重返威尼斯讲学。乡愁的困扰和友情的诱惑使布鲁诺回到了威尼斯。然而他刚踏进侯爵的大院,教会的人就把大院包围了。布鲁诺冷静地接受了这一现实。

被捕之后,教会用尽了各种方法想使他就范,然而他们错了。布鲁诺已经做好了最坏的思想准备。面对酷刑,他毫不畏惧。他早做好了赴火刑场的打算,他说:“如果只有火才能唤醒沉睡的欧洲,那么我宁愿自己被烧死,让从我的火刑堆中发出的火光照亮这漫长的黑夜,打开那些紧闭的眼睛,将人们引进光明的真理的殿堂。”

用尽了各种酷刑之后,宗教法庭开始了对他的审判。最后,宗教法庭向世俗政权建议将其烧死。审判结束时,布鲁诺平静而沉着地说了这样一句话:“你们对我宣读判词,比我听到这个判词时还要感到恐惧。”

1600年2月17日凌晨,布鲁诺全身被烈火包围。他拼尽全力喊出最后一句话:“火并不能把我征服,未来的世界会了解我,知道我的价值的!”

果然,1980年,罗马教廷颁布了教皇教谕,承认在1600年烧死布鲁诺是不对的,宣布为其平反昭雪。历史经验与智慧在黑暗的社会环境中,布鲁诺能坚持自己的信念,至死不渝,是真正的精神巨人。正是因为有许许多多这样的巨人,欧洲才最终走出了中世纪的黑暗,迎来了富强昌明的近现代。海瑞冒死上疏——清廉正直,后世楷模

在吏治败坏,贪官污吏遍天下的时代,刚正不阿、特立独行的海瑞显得非常显眼。

海瑞出生于一个并不殷实的官僚家庭,4岁时父亲病逝,他和母亲相依为命,生活异常清苦。母亲勤俭持家,教子有方。在她的亲自督导下,海瑞自幼即诵读《大学》《中庸》等书。良好的家教与文化教育,使海瑞很早就有了报国爱民的思想。

海瑞没有中进士,以举人出身而进入仕途,这使得他的升迁异常艰难。他开始被委任为福建一个县的儒学教授,到嘉靖三十七年(1558)升任浙江淳安知县的时候,他已经45岁了。官职虽小,海瑞仍然勤勤恳恳。此时,他节俭的名声已经远近皆知。

淳安县虽小,却是往来三省的要道。各级官员多从此经过,接待费用往往高得惊人,给人民增加了很多负担。海瑞却不理这一套。

据说有一次是总督胡宗宪的儿子路过淳安,随带大批人员和行李作威作福,并且凌辱驿丞。海瑞立即命令衙役拘捕这位公子押解至衙门,并且没收了他携带的大量钱财。然后发公文呈报总督,声称这个胡公子必是假冒,因为总督大人名望清高,不可能有这样的不肖之子。胡宗宪哭笑不得,也只好不加追究。

嘉靖三十九年(1560),钦差大臣鄢懋卿巡查各地食盐征收专卖情况,离开北京之前,他装模作样下令各地接待不可铺张浪费。当他要进入淳安时,接到海瑞写的一封禀帖,其中写道:淳安县决心按阁下的要求来做,公事公办。鄢懋卿接到禀帖以后,感到无可奈何,绕道而去。

连续触怒上司,使得海瑞的升迁更加渺茫。转机出现在嘉靖四十一年(1562),严嵩倒台,胡宗宪和鄢懋卿也随即遭到免职,敢于和他们作对的海瑞因此声望大增,被提拔到朝廷做官。

嘉靖四十四年(1565),已经升任户部主事的海瑞日益看清了朝廷的腐朽。

嘉靖皇帝深居西苑,吃斋崇道,追求长生不老之术,不理朝政。督抚大臣争相奉上吉祥如意的符兆之物,礼官则专门为此上表祝贺。朝臣中,自从杨最、杨爵上书反对崇道而获罪后,再也没有谁敢评议崇道了。但在1566年,官职不大的海瑞却斗胆上了一个奏本,引起了不小的风波。

他在奏疏中说:“君主是天下百姓和万物的主宰,责任十分重大。而您励精图治不久,就一心一意崇奉道教,耗费天下人力物力,大兴土木,这使国家法纪紊乱得不成样子。现在的天下,官吏贪暴横行,人民无法生活,水灾旱灾经常发生,各地盗贼此起彼伏,如何得了?”

海瑞还在奏疏中提道:“尧、舜、禹、汤、文王和武王都是圣人,但都还是离开了人世,臣下也从没有听说有哪一个道士从汉、唐、宋以来活到现在。现在,朝中大臣因为害怕而不讲实话,我对这种现象十分愤恨,所以冒死上奏,愿为皇上尽点微力,只希望皇上能听进去。”

嘉靖看了海瑞的上疏,十分愤怒,将奏疏丢在地下,对左右的人说:“赶快去逮捕他,不要让他逃走了!”宦官黄锦在旁说:“听说他上疏时,自己知道会触怒皇上被处死,就买了一副棺材,与妻子诀别,在朝中等着皇上降罪。”嘉靖听了无话可说。过了一会儿,嘉靖又将奏疏取来再看,一连看了几遍,说道:“此人可以与商朝的忠臣比干相比,但我却不是纣王。”几个月后他下令将海瑞逮捕起来关在锦衣卫的诏狱中,追究他的指使人。不久又把他交给刑部,刑部拟罪是处死,报给嘉靖,但嘉靖没有批示下来。后来,户部司务官何以尚猜想世宗并不想杀海瑞,于是上疏请将海瑞释放。嘉靖大怒,下令锦衣卫将何以尚打了一百棍,关在监狱中,日夜拷问。两个月后,嘉靖死了,隆庆即位,才将海瑞释放,官复原职。

以后在不长的时期内,他连连升迁,但多为朝廷内的闲职。经过他的一再要求,隆庆三年(1569)夏天,海瑞被任命为南直隶(今江苏一带)巡抚,驻扎苏州。

他还没有到任,就引起了当地的轰动。贪官污吏很多自动离职或请求他调。缙绅人家的家门本来是漆成红色的,赶紧改漆成黑色以求韬光养晦,由此可见海瑞的声威。而海瑞也没有让当地人民失望,他一心一意兴利除害,请求整修吴淞江、白茆河,通流入海,百姓得到了兴修水利的好处。海瑞还组织人清查土地,简化赋税制度,减轻百姓负担。

徐阶是海瑞的老上司,在海瑞下狱时救过海瑞的命。此时,徐阶已经告老还乡,正在海瑞管辖范围之内。他的家产极其庞大,为小户百姓所痛恨。但海瑞不为个人恩怨所左右,命令徐阶依法退田,最低限度要退田一半,徐阶被迫接受。

由于海瑞推行政令气势猛烈,不徇私情,触动了太多人的利益。于是,仅仅上任八个月后,他就在各级官吏不遗余力的指责、中伤中倒下了。隆庆四年(1570),海瑞被迫辞职回乡。

万历十三年(1585),已经年过古稀的海瑞又被重新起用,任南京吏部右侍郎。长年的闲居没有磨去他的锋芒,一上任他就向万历皇帝上疏,指出当今吏治败坏的原因在于处罚太轻,并举出当年明太祖在位时贪污在80贯以上的官员都要处以极刑的例子。接着,海瑞又遭到猛烈攻击,从此被闲置,直到两年后去世。

海瑞死后,人们清点他的遗物只发现了几两碎银和几件衣服,连安葬的费用都是同僚凑钱出的。海瑞的灵柩用船运回家乡时,穿戴白衣白帽的人站满了两岸,祭奠哭拜的人百里不绝。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