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控力 : 让孩子学会遵守规则(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8-10 22:44:45

点击下载

作者:柯凡

出版社: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自控力 : 让孩子学会遵守规则

自控力 : 让孩子学会遵守规则试读:

前言

什么是自控力?我们可以通俗地将它理解为控制自己的注意力、情绪和欲望的能力。自控力对我们的生活所产生的影响是无可比拟的,有人曾说:“研究自我控制能力,是心理学家对人类贡献最大的方面。”这话听起来虽然有点儿绝对,但也不无几分道理。人一旦拥有了自控力,就会在精神上形成一种机制,从而“超越自我”,引导自身正确行为。

对于孩子来说,自控力也显得非常重要,自控力差的孩子往往表现为过于任性、冲动,做事没有耐力和恒心,意志力薄弱,这会影响人际交往能力和智能的发展,造成性格偏异。

心理学上有这样一个著名的实验:

实验者将一群四岁左右的孩子留在一个房间里,发给他们每人一颗软糖,然后告诉他们:“我有事情要出去一会儿,你们可以马上吃掉软糖,但如果谁能坚持到我回来的时候再吃,就能够得到两块软糖。”有的孩子迫不及待地吃掉软糖;有的孩子一再犹豫,但还是忍不住塞进了嘴里;另外一部分孩子却通过做游戏、讲故事甚至假装睡觉等方法坚持下来。二十分钟以后,实验者回到房间,坚持到最后的孩子又得到了一块软糖。

实验之后,研究者进行了长达十四年的追踪。他们发现,到中学时,这些孩子表现出了明显的差异:那些坚持到最后的孩子在学校里表现出很强的适应能力和进取精神,而没有坚持到最后的孩子则比较固执、孤僻,很难承受挫折与压力。

这个实验充分说明了这样一个道理:那些善于调控自己情绪和行为的孩子,拥有更好的心理健康水平和更大的未来成功的希望。

所以,从现在开始,家长应注意培养孩子的自控力,自控力强的孩子不仅善于调控自己的情绪和行为,而且也具备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所谓管理,就是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把混乱的事情规范化。优秀的孩子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拥有较强的自我管理能力。

本书将从培养孩子的注意力、意志力、规则感、独立性等几个方面讲起,让孩子拥有良好的自控力和自我管理能力。这样,孩子就能把握好自己的学习与生活,为将来成为一个成功人士而奠定基础。第一章自控力强大,孩子才能成为自己的主人

歌德曾经说过:“谁要游戏人生,他就一事无成;谁不能主宰自己,永远是一个奴隶。”对于很多孩子来说,理性地控制自己只是一时的行为,而力不从心或者失控却是经常出现的情况。所以,培养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对于家长来说显得非常重要。自控力强大,孩子才能成为自己的主人。自控力改变孩子一生

所谓自控力,简单来说,就是一种控制和约束自己情绪和行为的能力。自控力是一种很微妙的心理活动,它能防止我们成年人吃光一整袋薯条或者把信用卡刷爆。一项最新研究指出,一个孩子在学龄前所习得的自控力决定了他将来是得到一份好工作还是去坐牢。

世界上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懂得如何主宰自己,孩子也一样。比如:孩子答应了妈妈,明天去幼儿园不哭也不闹,可是第二天送他去幼儿园的时候,他却又大哭大闹起来。再如:孩子答应了爸爸一起去做晨练,但是到了起床的时间,孩子还是战胜不了自己的懒惰。有些父母把孩子的这些行为表现视为“不听话”或“故意与自己作对”,其实并非如此,孩子仅仅是因为缺乏自控力。

缺乏自控力的孩子,他们的行为不受自己思想的指导,而是太容易就被本能和外部环境的诱导所驱使,因而也就丧失了自己和方向。相反,自控力强的孩子,他们在面临各种诱惑和环境变化时,能够坚持自己,让理性的思维指导自己的行动,进而成为自己的主人。

我们来看这样一个小故事。

从前,波兰有个叫玛妮雅的小姑娘,学习非常专心,任凭周围怎么吵闹,都分散不了她的注意力。

一次,玛妮雅在做功课,她的姐姐和同学在她面前唱歌、跳舞、做游戏,玛妮雅就像没看见一样,在一旁专心地看书。

姐姐和同学想试探她一下,就悄悄地在玛妮雅身后搭起几张凳子,只要玛妮雅一动,凳子就会倒下来。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玛妮雅读完了一本书,凳子仍然竖在那儿。从此姐姐和同学再也不逗她了,而且也像玛妮雅一样专心读书,认真学习。

玛妮雅长大以后,成为了一位伟大的科学家,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她就是居里夫人。

别人在玩耍的时候,居里夫人却能够一心一意地做功课,这说明居里夫人是一个自控力非常强的人。自控力强,她就能够心无旁骛地干好一件事。历史上,平庸者成功和聪明人失败一直是一件令人惊奇的事。人们通过仔细分析,发现出现这个现象的原因在于,那些看似愚钝的人有一种顽强的毅力,有一种在任何情况下都坚如磐石的决心,有一种从不受任何诱惑、不偏离自己既定目标的自控力。是的,一个孩子能不能取得成就,不在于他有多大的天分,而在于他的自控力有多强。孩子缺乏自控力的原因

孩子自控力很差,这是为什么呢?对于这个问题,很多家长的认识是模糊的,其实这跟父母的教育是有关的。

小泽六岁了,只要看到小伙伴们有了新的玩具,哪怕自己已经有了类似的,仍然吵着要买。

一天,妈妈带着小泽去逛街,路上,小泽看见街边店里的玩具手枪,要求妈妈给他买。妈妈说:“儿子,这种手枪你不是已经有好几个了吗?每次都是只玩一会儿就扔到一边,这一次无论如何不能买了。”小泽见妈妈拒绝了他的要求,便当街大哭起来,赖在地上不走。妈妈过去耐心地跟他解释原因,说明道理,但他执意要买,甚至还躺在地上撒泼打滚。看这阵势,妈妈真的是要气坏了。

其实,小泽的妈妈知道,这是小泽最喜欢使的一招,他知道妈妈会心软,每次都会依了他。

孩子诸多问题的出现,都与父母的教育态度息息相关。孩子不懂得节制、不懂得珍惜,一定是因为父母有求必应,满足了孩子的一切要求。任何事物来得太容易,孩子自然就不懂珍惜了,而且很难控制自己的欲望。

现代家庭大多是“421”模式,老一辈的教育观念与年轻父母有着很大的差异,妈妈限制孩子吃零食,可是奶奶转过头就把小零食往孩子的嘴里塞。孩子夹在中间,都不知道要听谁的话。

其实,有很重要也很简单的一点一定要注意,那就是对于孩子的教育,全家人最好从头至尾统一意见,坚持一套原则,并且贯彻实施。家庭成员在对孩子的教育理念上首先要通过沟通达成一致,并且在平时教育孩子时,不要通过强制手段订立规矩,而是通过营造良好的氛围,与孩子商量,让孩子自觉、自愿地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孩子自控力差,还有可能是因为家长把所有的事情都帮孩子设计好、做好,而且完全不顾孩子的感受。具体来说就是,家长很容易把对孩子的爱狭隘化,希望自己的孩子出人头地,把自己未曾实现的理想强加于孩子身上,什么都管着孩子。这种剥夺孩子权利和自由的做法,很容易让孩子感觉自己做任何事都是为父母做的,长此以往孩子就会越来越缺乏主动性和自控力。

其实,家长应该把权利和自由还给孩子。许多事情,并不是孩子不会做、不能做,而是父母完全剥夺了孩子成长的机会。

除此以外,还有以下原因会导致孩子缺乏自控力:1.溺爱孩子,视孩子为家庭中心

相信天下没有一个不疼爱孩子的父母,但是溺爱却犯了教育的大忌,众所周知的“李某某”事件便是一个很好的例子。现代家庭由于独生子女的关系,父母往往会把孩子视作家庭的中心,对孩子有求必应,还美其名曰“苦了谁也不能苦孩子”。这就导致了孩子自我中心、目中无人的性格。

由此可见,家长应该学会坚持自己的教育立场,让孩子能克制、懂规矩。2.父母与孩子之间缺乏必要的沟通

孩子自控力的培养要依靠父母在日常生活中的引导与教育,如果父母对于孩子只是采取无所谓的态度,对于孩子不守规则的行为放任自流,或者只是粗暴地对待孩子,对孩子缺乏耐心,缺乏亲子沟通,孩子就很难形成良好的自控力。

因此,无论是年幼还是大一点儿的孩子,父母都要注意多和孩子沟通,及时了解孩子的心理发展和内心需求,以便更好地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对孩子的自控力培养着重于社会道德规范和社会责任心等方面,比如要求孩子在集体中要遵守集体规则和纪律,不可随心所欲地侵犯别人的利益等。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要长期坚持一贯的要求和原则,不迁就、不随意改变,渐渐地孩子便能学会控制、约束自己。3.父母自身脾气暴躁,缺乏自控力

有些父母本身脾气就比较急躁,遇到一点儿事情就爱发火,这种情况下,孩子自然也会受到影响,变得缺乏耐心、浮躁、脾气暴躁。父母的一言一行都会成为孩子学习的范例,如果父母总是因为小事而发牢骚,或者因为孩子做错事就大发脾气、大声斥责,或者家庭气氛紧张,父母经常吵架,孩子长期缺乏安全感,孩子就很难拥有良好的自控力。因此,家长以身作则非常重要。在因为一些小事想发脾气时,告诉自己“忍耐一下”,等平静下来之后再与孩子一起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教孩子学会自我管理

大凡成功人士都具有以下相同的特点:做事很有自控力,较少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遇到挫折、不如意的事,忍耐力较强;做事有计划,并能从按时完成计划中获得成就感;情商高,能了解、控制自己的情绪,能换位思考,了解并体谅他人的情绪变化……成功学家把这些因素统一归为较强的自我管理能力。

自我管理能力,是孩子从依赖走向独立的前提和基础,是他们学会生活的必备能力。它能帮助孩子逐渐摆脱对父母的依赖,成为真正独立的人。但是,在现代家庭中,由于大多数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加上生活水平的提高,父母对孩子的溺爱,致使孩子们缺乏自我管理能力,这样在将来就会很难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

若若是个很漂亮、很聪明的女孩,她四岁学芭蕾,五岁学电子琴,六岁学朗诵,七岁学书法,可是到了后来却是“狗熊掰棒子”,一样也没学到。

在学校,老师也反映若若遇事“三分钟热度”,缺乏耐性,课程稍微难一点儿,她就开始走神。而课堂上任何一点儿新奇的变化,都能吸引住她的注意力。比如,有一次,语文课上,若若举手要求发言,老师应允了,可她的问题竟然是:“老师,您的裙子真漂亮,上面的花朵是真水晶还是假水晶?”

语文老师哭笑不得。

由此看来,作为父母,要注意从小培养孩子自我管理的好习惯,增强孩子行动的独立性、目的性和计划性,这对于孩子今后生活的幸福和事业的成功无疑将有巨大的帮助。

孩子只有学会管理自己,才能成为有教养、懂克制的人,才会更受欢迎,才能拥有更多成功的机会。父母可以通过以下做法培养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1.父母要做优秀的自我管理者

妈妈对笑笑要求很严,笑笑犯错的时候经常会受到严厉的训斥。但是,笑笑却不是一个很懂规矩的孩子,更为奇怪的是,笑笑不擅长自我管理,却很擅长“管理”他人。

在家里,妈妈说话做事稍有不当,笑笑就马上“挑错”。为什么会这样呢?原来,妈妈也是这样的,她对自己要求并不严格,但对笑笑的要求却很多。因此,笑笑心里其实很不服气,他常常反驳妈妈说:“自己都管不好,还来管我?”

由此可见,如果父母本身不是一个优秀的自我管理者,却想培养孩子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实在是无稽之谈。只有具备某种能力的人,才能教别人掌握这种能力,这就好比是手里有糖的人,才有“能力”给别人一颗糖。如果我们自己都不能管好自己,又如何教孩子学会自我管理呢?即使理论讲得再棒,不能给孩子做出好的榜样,孩子心里也不会服气的。因此,教孩子学会自我管理,要从自己做起。2.不要再处处对孩子照顾有加

孩子是父母的“掌上明珠”,父母对孩子可谓处处照顾有加,孩子几乎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殊不知,这样的孩子一旦离开父母,将无法很好地管理自己,也无法独立生活。因此,做父母的应该放手让孩子去实践,在实践中学会积累经验,培养自我管理能力。3.让孩子参与做家务

对于年龄小一些的孩子,父母可以让其帮忙分发碗筷、叠衣服、收拾自己的玩具和图书,并把它们归位还原等;对年龄稍大一点儿的孩子,父母可以让其帮助晾衣服、择菜、到超市购物等。一般认为,做家务只是锻炼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其实并非如此,做家务还可以让孩子体味到父母的辛苦,学会感恩。另外,反复做同样的家务,如擦地板、择菜、晾衣服等,对孩子的忍耐力也是一种很好的锻炼,有助于增强孩子的自控力。4.给孩子创造自我管理和自我成长的机会

孩子缺乏自我管理能力,父母要为孩子创造机会,培养孩子的这种能力,例如:父母可以带孩子出游,并在出游的过程中尽量表现得“低能”一些,遇到难题也要与孩子商议着解决。比如,临行前应准备哪些东西?去一个景点怎么走才最经济?如果迷路了怎么办?这样的讨论会把孩子的做事计划性和生活自理能力一点点挖掘出来。

在这一点上,国外的一些父母做得相当好。比如,韩国人比较喜欢周末全家出游,不管孩子多大,哪怕只有两三岁,父母都会带上他。而且,父母会让孩子自己走路,自己去照顾自己。有时,孩子走不动了,父母们也很少抱起他们,而只是在一边等他们休息一会儿再接着走。这种做法确实会帮助孩子提高自理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第二章集中的注意力,是培养孩子自控力的前提

孩子不能很好地掌控自我,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注意力不够集中。可以说,注意力集中,是培养孩子自控力的前提条件。如果失去了这个前提,那么自控力则是空谈。所谓注意力,就是人的心理活动指向和集中于某种事物的能力。一个人一旦拥有了良好的注意力,就可以很好地控制自我,主动地去做那些看起来很枯燥却有利于成就自我的事情。注意力造就伟大的孩子

从某一方面来说,一个人的注意力能否很好地集中,将决定他未来成就的大小。这绝不是夸大其词。其实,人的智商差异并不是很大,但是注意力的差异却要大得多。为什么一些杰出人物的成就高?就是因为他们把所有的精力都集中在了某一件事情上。

一位奥地利人记录了他曾经在著名雕塑大师罗丹的工作室时的见闻和感受:

在罗丹的工作室——有着大窗户的简朴的屋子,有完成的雕像,有许许多多小塑像:一支胳膊,一只手,有的只是一根手指或者指节,有他已动工而搁下的雕像,还有堆着草图的桌子。这间屋子是他一生追求与劳作的地方。

罗丹罩上粗布工作衫,马上变成了一个工人,他在一个台架前停下。“这是我的近作。”他说,把湿布揭开,现出一座女正身像。“这已完工了。”我想。

他退后一步,仔细看着。但在审视片刻之后,他低语一句:“这肩上的线条还是太粗,对不起……”

他拿起刮刀、木刀片轻轻滑过软和的黏土,给肌肉一种更柔美的光泽。他健壮的手动起来了,他的眼睛闪耀着光芒。“还有那里……还有那里……”他又修改了一下。他把台架转过来,含糊地吐着奇异的喉音。时而,他的眼睛高兴得发亮;时而,他的双眉苦恼地皱紧。他捏好小块的黏土,黏附在女像身上,刮开一些。

这样过了半点钟,一点钟……他没有再和我说过一句话。他忘掉一切,除了他要创造的更崇高的形体塑像。他专注于他的工作,犹如创世之初的上帝。

最后,带着感叹,他扔下刮刀,像一个男子把披肩披到他情人肩上的那种温存,关怀般地用湿布把女正身像蒙上。他转身要走,在他快走之前,他看见了我。他凝视着我,就在那时他才记起,他显然对他的失礼而惊惶:“对不起,先生,我完全把你忘记了,可是你知道……”

我握着他的手,心中充满谢意。也许他已领悟到我所感受到的东西,因为在我们走出屋子时他微笑了,并且用手抚摸我的肩头。

一个人的注意力,不仅与他的智力发育、发展有密切联系,而且也会影响他的学习与工作。所以,为了让孩子在未来有所建树,我们要从他小时候起就加强培养他的注意力。

注意力是学习的窗口,没有它,知识的阳光就照射不进来。在学校里,有不少孩子上课特别容易“走神”,也就是说,注意力不能很好地集中。而注意力不能集中,思维就会跟不上老师所讲的内容,眼睛看似盯在黑板上,思绪却早已飞到“天涯海角”了。

扬扬是一个活泼、聪明的三年级女孩,但就是上课听讲的效果非常不好。老师在上课的时候,经常会发现扬扬的眼睛不是黯然无神,就是盯着窗外或者周围其他的同学,要不就是手里不停地摆弄着铅笔、尺子、书包带等物品。若是教室外发生了什么事情,有了什么声音,扬扬一定是全班第一个被吸引过去的。她回答问题时,常常是“一问三不知”。不用说,她的考试成绩在班里只能排在中下等。

如此不良的听课状况,一旦孩子升入高年级,功课肯定跟不上。为此老师私下找来了扬扬的妈妈。果然,她妈妈也说孩子在家做作业的时候,总是磨磨蹭蹭,边做边玩,不是要喝水,就是要上厕所,还经常发愣,一个小时的作业量,她总要用两到三个小时才能完成,而且正确率也不高。扬扬的妈妈为此非常发愁。

心理学专家为我们分析,孩子上课走神,和他们的年龄和心理特点有关。事实证明,小学阶段的孩子能聚精会神地注意某件事物的时间一般在二十分钟左右,而学习活动是孩子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在整个认知过程中,注意力起着积极的引导作用。根据心理学原理分析,“注意”是人的心理活动对某些事物的指向和集中,是一种定向活动,没有对事物的注意,就不可能有对事物的认识。因此,上课走神也是指孩子没有注意应该注意的事物,而是把注意力分散或转移到其他事物上去了。

注意又可分为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两种。有意注意是指有一定的目的和方向,需要做出特别努力的一种注意形式,比如,孩子第一天上学,妈妈提醒她注意记住学校在家的什么方向,要经过哪些商店等,这些提醒会让孩子知道,第二天上学时应该朝哪个方向走,路过哪些商店后就快到学校了等;无意注意,则是一种不随意的注意,是由事物本身所具备的特点引起的,不需要做出特别努力的一种状态,比如,一个很幽默的老师在课堂上给孩子们讲了一个很可笑的笑话,原本并没有认真听讲的孩子也被这个笑话的内容吸引了过来,从而引起了短时间的情绪激动,这就是无意注意。

由于孩子的年龄和心理特点,他们的无意注意占有所有注意力的很大成分,而有意注意正处于形成、发展和完善之中,因此,家长一定教育孩子培养自己的有意注意力。1.让孩子清理一下自己的桌面

尽量别让孩子在上课时把小刀、尺子、小玩具等东西放在自己的课桌上,可以将它们收起来,放到书包里,以免这些外在的因素影响了孩子的注意力。2.给予孩子信任,相信孩子一定能够注意听讲

不要总是批评孩子注意力不够集中,那看电视、玩游戏的时候孩子为什么能够聚精会神呢?这说明孩子并不是做任何事情都不能集中注意力的,只是没有把这种注意力用在课堂上而已。告诉孩子,假如你愿意,你同样可以在课堂上也聚精会神地听老师讲课。3.教孩子学习预习功课

家长可以每天晚上多花一点儿时间把孩子第二天要学习的内容跟孩子一起预习一遍,让孩子想一想老师在课堂上可能提出哪些问题,又应该怎样回答,以便在第二天上课时积极回答老师的提问,这样思维就会跟着老师的节奏走,不用再担心走神。4.为孩子制定目标

为孩子制定一些近期或长远的目标,小到明天上课要尽量集中自己的注意力,大到这次期末要进步多少个名次等,只要孩子达到了这些目标,就要给予孩子一些必要的奖励等。孩子不能聚心一处的原因

伟大的进化论奠基人达尔文说过:“我比一般人略胜一筹,就在于我能够注意到那些很容易被别人忽略的事物,也就是我能够仔细地观察事物。”这体现了注意力的重要性。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能够有所成就,但是,人才的培养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这其中包含着多种多样的因素,比如,您的孩子在做事时是否有集中的注意力?

小飞今年八岁了,据他的妈妈反映,小飞不论是上课还是写作业,经常走神、发呆,甚至考试的时候他的注意力也不能很好地集中,在考卷上乱写乱画,以至于自己三天两头被老师“请”。

相信这是目前不少家长所共同面临的困扰,一些家长甚至带孩子去看医生,询问孩子是否缺乏某种营养素还是怎么回事儿。

从心理学上来说,注意力是一个人的心理活动或意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注意力能使一个人持久、持续地去做某事,从而取得良好的效果,获得成功。对于孩子来说,注意力不集中,不仅会影响他的学习成绩,还会影响他做事的效率和质量。

一个孩子,如果他的注意力不容易集中,就会表现为易分心,听见任何外界声音都要去探望,做小动作,不听从老师的指令,行为较为急躁冲动,不能像别的孩子一样遵守规则,做事难以持久,等等。对于年龄稍微小一些的孩子来说,这些举动和表现很大程度上都是正常的,是孩子处于特殊年龄段应有的表现。但是,也有不少情况下,孩子确实是缺乏注意力的,不能很好地聚心一处,这是为什么呢?1.生理原因

一般来讲,这个原因是不常见的,但也不完全排除,例如,孩子有脑组织器质性损害,母亲孕期疾病、抽烟、酗酒,分娩过程异常,等等,这些原因都有可能导致孩子中枢神经系统异常。另外,亦有可能是遗传因素所致。2.心理因素

有些孩子由于某些原因而经常受人冷落,尤其是受到他在乎的人的冷落,为了引起注意,他便会有意去做一些破坏性的事,使人关心他。对于这类有意地以行为吸引大人注意的孩子,父母要注意关注孩子的内心,经常给孩子一些呵护和温暖,让孩子体会到被爱的感觉。总之,千万不要因为自己过于繁忙而忽略了孩子,再忙也要抽出时间陪孩子,所谓“优秀的孩子是陪伴出来的”。3.对孩子干涉过多

几乎所有的孩子都是非常顽皮和好动的,这是他们的天性,他们也因此经常做出一些在家长看来非常“出格”的事情,给家长带来无尽的“麻烦”。所以,为了安全(这点当然无可厚非)、省心,谁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一个“乖孩子”(以至于孩子放学回家被问到的第一句话就是“今天乖不乖”之类),这样既不需要不停的训斥,也不增加洗衣服、收拾玩具之类的事务,可以轻松自在,何乐不为?

其实,在孩子活泼好动的天性被压抑的情况下,孩子是不会有良好的注意力的。因此,父母一定要充分了解和理解孩子的天性,不急不躁地接纳孩子的行为,不过分责骂孩子,不过分约束孩子,原谅、容忍孩子看似“错误”的行为,观察他的改变,对他的要求一次不要提太多。4.根本不关心孩子的兴趣所在

现在的家长拼命地给孩子灌输各种知识,以及培养孩子自认为有益的“兴趣”,如书法、弹钢琴等,却从来没有真正去了解过孩子的内心。一味地给孩子灌输各种知识,追求成绩和排名,强迫孩子去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情,可想而知,孩子是无法真正集中注意力的。

因此,家长要学会关注孩子真正的内心需求,给孩子一定的自由时间和空间,让他去做一些自己真正感兴趣的事,这样孩子的注意力自然也就能够集中了。兴趣所在,孩子才会更专注

现代家庭在对待孩子的教育问题上,真可谓煞费苦心。父母都希望能培养出高素质、高层次的子女来,于是,上“兴趣班”几乎成了孩子的必修课。大人不管孩子是否有这方面的潜能,只是一味地向孩子灌输着所谓的高雅艺术。而孩子呢,小小年纪,就要身不由己地学这学那,所得的结果却往往又另大人失望,大人又反过来责怪孩子不懂得体谅父母的苦心,做事不专注。其实,父母又何尝体谅过自己的孩子,孩子做事不专注,是因为那不是他的兴趣所在。

蔓蔓的妈妈曾经给女儿蔓蔓报过一个钢琴班,可蔓蔓没上几节课就说什么都不去了。她说她的手一放在钢琴上就变硬了,根本就没有感觉。妈妈说你看看人家现在的女孩都在学钢琴,不也都是从零开始的吗?可怎么说女儿都不愿意。

后来,蔓蔓的爸爸说:“关于这件事情,还是顺其自然吧!孩子没兴趣,你急也是白急呀!”想想这话也对,于是,蔓蔓的妈妈转变了自己的看法。她分析了女儿学琴失败的原因,认为应该以理性的态度去对待女儿的行为。同时,蔓蔓的妈妈通过阅读有关的家庭教育书籍,调整了自己的教育观念,决定在家庭中营造一种家庭艺术氛围,让孩子在温馨、愉快的气氛中学一些知识,这总好过强迫孩子去养成什么兴趣。

蔓蔓的爸爸爱好书画,有空就忙于临摹、画画。原来蔓蔓的妈妈是不同意让孩子学这个的,她说这个不实用,即使学了将来也无非就像你爸爸那样,没发展。可女儿时常在爸爸身边,久而久之,爸爸所做的事逐渐引起了女儿的注意。终于,蔓蔓七岁那年,主动向爸爸提出:“爸爸,我想学写字,你教我吧!”当时爸爸妈妈虽然很高兴,但也没当一回事,只是抱着试一试的态度让她跟爸爸学,出乎意料的是,女儿学写字却非常成功。一个月后,蔓蔓的隶书便写得很像样了。在习字过程中,蔓蔓的妈妈一直不断地鼓励、表扬女儿,蔓蔓的习字兴趣始终未减,还在九岁和十岁那两年拿了好几个书法奖。

可见,作为家长,一定要善于培养和正确引导孩子的兴趣,使其更加专注,更加用心地去做事,进而获得成功,而不是强行培养孩子本来就不存在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孩子对一件事情是否感兴趣,决定了孩子做这件事情是否有积极性。兴趣是孩子们不断探究他们所生存的这个“未知”世界的动力源泉,是开展各项活动的前提和保障。一个孩子如果在做他感兴趣的事情,他的主观能动性将会得到充分的发挥,即使是十分疲倦和辛苦,也总是心情愉快、兴致勃勃;即使困难重重也决不灰心丧气,而是想方设法去克服它。

家长应该认识到,任何东西都是强求不来的,而“天才”的秘密就在于强烈的兴趣和勤奋的努力。强烈的兴趣会激发出一个人无限的热情,使其奋勇向前、所向披靡。伟大的发明家几乎每天都会在实验室辛苦工作长达十八个小时,并且他丝毫不以此为苦,反而说:“我每天都感到其乐无穷。”事实上,每个对自己的本职工作无限热爱的人,都能成就一番大事业。

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人可以在他不感兴趣的领域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孩子能否早日成材,关键在于父母能否早日发现并正确引导孩子的兴趣,使其稳定地发展。当然,我们仍然强调,尊重孩子自己的意愿,根据他们原有的兴趣及特长,理性地进行选择和培养。如何培养孩子的注意力

注意力,是孩子拥有学习能力的首要因素。学习能力中最重要的因素就是注意力,它是各种智能活动的基础。注意力不能单独活动,但观察、记忆、思维等高级心理活动,都是以注意活动为前提的。世界著名的记忆大师曾经说过:“没有注意力就没有记忆力。”可见,专心注意是学习成功的最佳保障。事实也证明,一个孩子一旦注意力缺失,受影响最大的就是学习能力和认知能力。

注意力不集中是孩子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也是最困扰父母的问题之一。那么,父母应如何培养孩子的注意力呢?1.为孩子营造简洁、安静的环境

瑞典教育家爱伦凯曾经指出,良好的环境是孩子形成正确思想与优秀人格的基础。若想让孩子拥有良好的注意力,成为一个专注的人,环境同样能起到重要的作用。因此,家长一定要为孩子创造一个利于专注的环境,让他的注意力能在环境的熏陶下得到大幅度的提升。

孩子以无意注意为主,特别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和影响,像环境中的色彩、声响、人的走动等,都很容易干扰孩子正在进行的活动。

我们来看看这样的生活片段:

妈妈在家里和朋友打麻将,阵阵麻将声传进房间,儿子在房间做完老师布置的作业后想看看书,可是被吵得怎么也看不进去。于是,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