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伤康复技术操作手册(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8-11 10:17:12

点击下载

作者:刘波

出版社:四川大学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骨伤康复技术操作手册

骨伤康复技术操作手册试读:

前言

四川省骨科医院康复科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建成的国家级重点专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骨伤康复方向)建设单位,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单位。科室以中医康复理论为指导,利用中医康复方法提高骨伤、运动创伤以及神经损伤康复的临床疗效。近年来,我科深入挖掘整理“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郑氏伤科理论,在“武医结合”思想的指导下,结合现代康复理论和手段,创建骨伤康复运动理论,继承和发扬传统中医康复技术,应用于骨科术后、运动创伤、周围神经损伤、骨与关节退变等疾病的康复治疗。

科室为四川省省本级工伤康复中心,设有针灸研究室、运动防护研究室和生物力学实验室。配置有C-Mill智能步态测试训练系统、BIODEX等速测试仪、MCU颈椎多功能测试仪、表面肌电图仪、Qualisys三维步态分析系统、Imoove三维运动训练系统、BIODEX动/静态平衡系统、GYM80组合力量训练器等,保障了“武医结合”运动疗法的深入实施和研究。

科室积极承担了近年来奥运会、亚运会国家队的运动创伤康复治疗并获得佳绩。同时,积极派出人员前往美国、德国、新加坡等地培训学习。近年来在学科建设中,科室以病人为中心,继承和总结了一批中医特色康复技术。在四川“5·12”汶川地震和“4·20”芦山地震康复工作中,科室作为四川省省本级康复中心之一,利用中医康复技术对汶川和芦山震区伤员进行康复治疗,获得佳绩,被国务院表彰为“全国抗震救灾先进集体”并获得“四川省五一劳动奖章”。

为更好地继承和发扬中医骨伤康复特色技术,在多年的重点专科建设的实践中,我们重点梳理了中医骨伤康复操作技术、常用骨伤康复方案和常见运动创伤康复技术,以造福广大患者和运动员。

本书主要介绍中医骨伤康复中的中医传统康复治疗、物理治疗、手法治疗、传统练功、运动疗法和作业疗法等操作技术。本书是骨伤康复丛书之一,希望我们编写的这套丛书有助于中医骨伤康复工作的开展,能为从事中医骨伤康复工作的基层医师、治疗师以及康复医学学生提供绵薄之力。编者2013年9月第一篇康复评定与治疗技术第一章骨伤康复技术操作总则第一节 骨伤康复门诊、会诊流程以及住院康复治疗流程【骨伤康复门诊流程】(1)骨伤康复门诊医师接受门诊或转诊患者,应询问病史,进行体格检查、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并作出明确诊断,提出康复治疗目标和康复方案,书写中医骨伤康复病历,并填写治疗单,请患者交费后到相关治疗室或住院进行治疗。对应进行手术或手法矫正的患者应及时转至相关科室。(2)骨伤康复门诊也应接受其他临床科医师确诊后需要康复治疗的患者。由其他临床科医师在病历上写明诊断和转诊的要求,经本科医师检查认可后,确定康复治疗目标和康复方案,进行相应的治疗。(3)门诊患者若中途停止治疗1周以上,需经本科医师复查、重新审定或制定康复方案后,才能继续治疗。(4)骨伤康复门诊医师接诊后,如认为患者不适宜进行本科治疗或对诊断持不同意见,应将意见记入病历,及时将患者转诊。(5)治疗师接治疗单后应先做必要的功能评定,提出具体治疗方案,并做相应记录,具体安排治疗时间,进行治疗。【骨伤康复会诊流程】(1)院内其他科室住院患者需要进行康复治疗者,由临床医师填写会诊单。康复科医师接到会诊单后,一般应在24小时内完成会诊工作,并在住院病历上写出意见并签名。急会诊要随叫随到。(2)康复科医师接受会诊后应对患者进行必要的检查,对需要进行本科治疗的患者,排除禁忌证后,通知相关治疗师进行功能评定和治疗。【住院康复治疗流程】(1)患者入院时,其接诊流程同一般临床科室,但要求在患者入院24~48小时内,在主治医师指导下,与负责治疗师一起完成必要的功能评定并制定出康复治疗方案。(2)康复科住院医师工作流程与其他临床科室相同,但需每日了解治疗师对患者的治疗情况。(3)康复科住院医师每天需到治疗室了解患者病情和治疗情况,与主管治疗师商讨治疗计划及具体措施的调整。(4)康复科的治疗工作应在康复医师组织下,会同治疗师、护士,对患者的康复目标、治疗方法、治疗后反应等进行商讨,并研究治疗计划和措施的调整。(5)对本科不能解决的疑难病例,由主治医师开出会诊单,请相关科室医师会诊。相关科室医师来科会诊时,本科医师须在场,以便及时沟通。(6)科主任或主任医师定期组织大查房,重点讨论疑难病例,进行检查并对诊断、功能评定、治疗目标和方案、注意事项等提出意见,解决治疗中出现的难点,并协调和安排相应工作。(刘波 刘辉)第二节 骨伤康复文书书写常规【病历书写】

按规定的病历要求书写。【治疗单书写】(1)治疗单(即医嘱)是医师指导治疗师对患者进行治疗的依据,故书写要规格化,字迹要清楚,项目要齐全,用词要准确,不得涂改。如有修改,须在修改处签名,医嘱书写完毕应签全名。(2)治疗单应列出近期具体评定与治疗方案,并分解成若干步骤和具体实施措施,同时提出治疗量的控制和注意事项,使治疗师清楚了解治疗的要求。(3)医嘱书写顺序:诊断病名,治疗种类、部位(按解剖部位标明)、方法、剂量、时间、频度、次数,医师签名。(4)运动处方应包括基础疾病描述,热身方式,运动形式、次数、组数,自觉疲劳分级(RPE)记录,靶心率等。【治疗记录书写】(1)治疗记录是治疗师每次给患者治疗后的记录。(2)治疗单上要填写患者姓名和病历号。每次治疗后按治疗种类分别记录。(3)记录内容包括治疗次数、日期、部位、方法、剂量、时间,特殊反应 [如烫伤、变态反应(过敏反应)等],操作者签名。(4)实施关节松动、电针、推拿、运动疗法等治疗后应记录患者治疗后的整体感觉。(5)患者出现异常反应时,应及时报告治疗师组长或医师,以利于及时处理。(刘波 刘辉)第三节 骨伤康复管理常规【一般工作常规】(1)严格执行各项诊疗、功能评定和治疗操作常规,杜绝医疗事故。(2)诊室、评定室、治疗室和病房要保持安静、整齐、清洁、通风良好、温度适宜。(3)治疗前仔细核对患者姓名以及治疗种类、方法、部位、剂量,严格执行操作常规。治疗中应经常巡视,了解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4)工作完毕,应切断电源,罩好仪器,检查门窗、水管、电灯、蒸汽、煤气、加热装置等是否关好,锁门后离去。(5)器材、用品分工负责管理,定期检查、领取、更换、维修、报损或报废。【仪器保管、维护与保养常规】(1)康复科使用的仪器,必须是国家指定部门鉴定通过的仪器,有明确的物理特性和参数标示。(2)医疗仪器由治疗师组长指定专人负责保管,定期检查,保证性能良好,每个评定室或治疗室要有仪器登记本。(3)贵重仪器专人负责保管,定期维修,保持仪器清洁、性能良好。(4)康复科所有评定和治疗仪器的使用者必须经专门培训,合格后方可使用。实习和进修人员必须在操作熟练者指导下操作。(5)仪器应配有说明书和操作常规卡片。操作常规卡片上应有仪器面板图,标明各旋钮或按键的名称、用途、操作程序和注意事项,挂在仪器上或放在指定处。(6)电器类仪器必须专线供电,电压不稳的或精密贵重的仪器应配备稳压器。如发现仪器有不正常情况,应立即停止使用,请专业人员检查修理。(7)仪器摆放应固定位置,不宜经常移动,需要移动时应轻拿轻放,避免振动,在使用过程中禁止挪动,以免损坏或触电。(8)所有仪器必须防潮、防晒、防震、防尘和防止过热,应放在干燥、通风、绝缘的地方,夏天需有散热降温设备。(9)每日使用前应检查仪器电源插头、地线导线、电极夹子、电极、电极接线、灯管、灯泡、开关及各附件等是否完好,电流输出是否正常,仪器是否处在正常状态。发现异常及时修理,未正常前不得使用。(10)仪器外壳每日清洁1次,仪器上不得放置物品,不用时必须切断仪器电源,下班前用塑料布或机器套罩好仪器。【安全防护常规】(1)康复科用电电源应设总闸,各仪器应有分闸。仪器设有地线,并须良好接地。每日开始工作前合闸通电,工作结束时拉闸切断电源。(2)所有仪器必须是经过国家指定部门鉴定批准的仪器,性能明确、安全,有说明书、厂家或公司地址。新购的仪器应先检查,保证安全后,方可给患者使用。(3)高压、高频电疗室内,地面、墙壁、治疗床、治疗椅等设备均应绝缘良好,仪器附近的暖气、水管应有木板遮挡。治疗应在木床、木椅上进行。中频电疗仪不得与高频电疗仪放在同一房间、使用同一电源线路。高压、高频电疗仪应接地线。(4)水疗室地面应铺防滑防水砖,室内四周与天花板应用防水材料,电源开关与照明开关必须加防水罩。(5)康复科的建筑设施应符合国家规定的有关要求。(6)仪器设备、导线插头、电极板、附件等连接处应绝缘良好,并定期检查。如发现损坏或连接松动,应停止使用,及时检修。(7)电源插座处不可放置易燃、易爆物品。电源线路上增加使用仪器时,必须由本科负责人提出,经有关部门核定线路容量后组织实施。(8)高频电疗室内的电磁场不得超过国家规定的卫生标准,如超过,必须设屏。高压、高频电疗仪的间距不得少于3米,仪器摆放应尽量远离暖气等金属物品,仪器使用过程中严禁打开仪器后面板,雷雨天气应暂停治疗。(9)从事紫外线、激光、偏振光、超声波、微波的工作人员,必须注意特别防护。如紫外线、激光、偏振光操作时必须戴防护眼镜;微波操作时必须戴铜网防护镜;超声波操作时必须在声头柄上加网状套或戴手套。(10)进行高压、高频电疗时,患者和工作人员均应保持身体和衣服干燥。患者应去除佩戴的一切金属物品,治疗过程不得触摸治疗仪器及周围的人和物品。(11)科内应备有急救物品(如橡皮手套、木棍、抢救药品)。功能训练室,尤其是心肺功能训练室,要备有血压计、心电图机等。(12)只有经过本专业培训并熟悉仪器性能者方可使用仪器。

触电的急救处理:立即切断电源,关闭总电闸或机器专用电闸。用绝缘物(如橡皮手套、木棍)将电源挑开,使触电者尽快脱离电源(切不可用手直接接触触电者)。进行现场急救处理,必要时速请ICU医师协助处理。【消毒隔离常规】(1)康复科门诊、病房不接收传染病患者,如发现传染病患者应及时转科或转院治疗,患者离开后应及时通风、消毒。(2)无菌操作时,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无菌器械、敷料至少每周消毒1次。(3)凡与传染病患者接触过的电极套、衬垫、治疗巾等应严格消毒。各种感染伤口用过的敷料应放到指定处,统一处理。铜绿假单胞菌(绿脓杆菌)、厌氧菌感染的伤口用过的器械、电极、敷料、被服等应严格按要求消毒。(4)各种理疗导子,用后要用75%乙醇(酒精)浸泡至少2小时(或其他消毒液按相应要求时间浸泡),然后用冷开水冲洗。(5)直流电电疗、低频电疗用过的布套、衬垫洗净后煮沸30分钟,晾干备用(直流电衬垫正、负极应分开清洗)。(6)蜡疗用的塑料布每天用热水擦洗,电疗用的塑料布每天洗净、擦干。(刘波 刘辉)第二章骨伤康复功能评定第一节 关节活动范围测定

关节活动范围(range of motion, ROM)是指关节的远端骨朝向或离开近端骨运动的过程中,远端骨所达到的新位置与开始位置之间的夹角,即远端骨所移动的度数。【适应证】(1)骨关节伤病及手术后。(2)肌肉伤病及手术后。(3)神经系统疾病。(4)其他原因导致的关节活动障碍。(5)康复治疗的效果评定。【禁忌证】(1)关节急性炎症期不做被动关节活动范围测量。(2)关节内骨折未做处理时,不进行主动和被动关节活动范围测量。【仪器设备】

量角器。【操作程序】

测量时,将量角器的轴心与所测关节的运动轴心对齐,固定臂与关节近端骨长轴平行,移动臂与关节远端骨长轴平行并随之移动,移动臂所移动的弧度即为该关节的活动范围(各关节活动范围测定见表2-1)。【操作要领及注意事项】1.评定方法(1)明确关节的活动范围;熟悉关节的解剖位(中立位)和关节的运动方向;被评定关节必须充分暴露,先触诊确定骨性标志。(2)评定时检查者与被检查者必须保持正确体位以保证检查结果的可靠性和检查的可重复性。评定者应熟练掌握关节评定仪器的操作。(3)评定者应熟练掌握各关节功能活动测量时固定臂、移动臂、轴心的具体规定。测量时,量角器的轴心与关节的运动轴心相对应,固定臂与关节近端骨长轴平行,移动臂与关节远端骨长轴平行并随之移动。(4)被动运动关节时手法要柔和,速度缓慢、均匀,尤其对伴有疼痛和痉挛的患者不能做快速运动。(5)为了防止被评定关节运动时其他关节参与运动,或是构成关节的远端骨运动时近端骨出现固定不充分的现象,检查者应协助被检查者保持体位的固定。评定者应熟练掌握各关节运动时相应的固定方法。(6)避免在按摩、运动及其他康复治疗后立即测定关节活动度。(7)同一对象应由专人测量,每次测量应取相同位置,采用同一种量角器,便于比较。表2-1 各关节活动范围测定续表2-1续表2-1续表2-12.结果记录(1)如患者存在关节活动受限的情况,先测量主动关节活动范围,后测量被动关节活动范围,并分别加以记录。主动与被动关节活动范围不一致时,提示肌肉或肌腱存在瘫痪、挛缩或粘连等问题,则更应分别予以记录,且以被动活动范围为准。(2)肢体关节活动范围的检查结果应进行健侧和患侧的比较。(3)记录检查结果时,确定关节活动的起点,即“0°”点十分重要。一般除前臂旋转检查以手掌处于矢状面时为“0°”外,其余关节一律以肢体处于解剖位时的角度为“0°”。(刘辉 敬竹子 张鑫 伍萨)第二节 徒手肌力评定

徒手肌力评定(manual muscle testing, MMT)是在特定体位下让患者做标准动作,通过触摸肌腹,观察肌肉克服自身重力或对抗阻力完成动作的能力,从而对患者肌肉主动收缩的能力进行评定。【适应证】(1)失用性肌肉功能障碍:由制动、运动减少或其他原因引起的肌肉失用性改变,导致肌肉功能障碍。(2)肌源性肌肉功能障碍:肌肉病变引起的肌肉萎缩或肌力减弱。(3)神经源性肌肉功能障碍:由神经病变引起的肌肉功能障碍。(4)关节源性肌肉功能障碍:由关节疾病或损伤引起的肌力减弱,肌肉功能障碍。(5)其他:由其他原因引起的肌肉功能障碍等。(6)正常人群体质评定:健康人或运动员的体质评定。【禁忌证】

关节不稳、骨折未愈合又未做内固定、急性渗出性滑膜炎、严重疼痛、关节活动范围极度受限、急性扭伤、骨关节肿瘤等。【操作程序】(1)徒手肌力评定法由Robert Lovett创立,用以评定肌肉力量是否正常及低下程度,一般将肌力分为0~5级,见表2-2。(2)四肢肌肉的手法肌力检查见表2-3。(3)躯干部肌肉的手法肌力检查见表2-4。表2-2 徒手肌力评定法表2-3 四肢肌肉的手法肌力检查续表2-3续表2-3续表2-3续表2-3续表2-3表2-4 躯干部肌肉的手法肌力检查(之一)续表2-4【操作要领及注意事项】(1)选择适合的测试时机,锻炼后、疲劳时或饱餐后不宜做肌力测试。检查前应取得患者的充分理解及积极配合,应向患者说明检查目的、步骤、方法和感受,消除患者的紧张,并做简单的预试活动。(2)采取正确的检查顺序。检查评定时一般应先做3级的检查,能够完成3级的动作再继续做4级和5级的检查;不能达到3级则做2级检查,不能达到再逐级下降检查。不必所有级别均进行检查评定,以减少患者的体力消耗。(3)指导患者采取标准的姿势和体位,以确保正确判断肌力的级别。固定可能产生代偿动作的部位,防止出现错误的肌力评定结果。(4)测试时应注意两侧对比,如单侧肢体病变应先检查健侧后检查患侧。在施加阻力大小、完成运动情况方面也应进行双侧比较。(5)在评定过程中,阻力应施加于肌肉附着的远端部位,阻力的方向应与肌肉牵拉力方向相反,阻力施加的大小应持续而平稳,同时密切观察患者有无不适反应。一旦发生不适反应,应立即中止检查。(6)在消除重力影响方面,可让肌肉或肌群在水平而光滑的表面上活动;或用悬吊带将测试部位吊起悬空,随肌肉活动而同步地做水平运动。(7)评定中如有疼痛、肿胀或痉挛,应在结果记录中注明。(8)尽可能在同一体位完成所需检查,以减少患者因不断变换体位带来的不便。(9)把握禁用、慎用情况。持续的等长收缩可使血压升高,心脏负担加重,故高血压病、心脏病等症状明显的患者应慎用该检查;疼痛、骨折、关节活动严重受损、创伤未愈等患者不适用该检查;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和损伤所致的痉挛性瘫痪患者不宜进行徒手肌力评定。(刘辉 敬竹子 张鑫 伍萨)第三节 感觉评定

感觉分为躯体感觉和内脏感觉两大类,其中躯体感觉是康复评价中最重要的部分。根据感受器对刺激的反应或感受器所在的部位,躯体感觉又分为浅感觉、深感觉和复合感觉。【适应证】(1)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周围神经卡压。(2)关节部位骨折、脱位引起的周围神经损伤,如臂丛神经、坐骨神经损伤等。(3)中枢神经系统病变,如脑血管意外后、脊髓损伤或病变等。(4)外伤,如切割伤、撕裂伤、烧伤等。(5)缺血或营养代谢障碍,如糖尿病、雷诺现象(雷诺病)、多发性神经炎等。【禁忌证】

意识丧失。【仪器设备】

大头针、棉签、试管、音叉、双脚规、各种小物品(如铅笔、小刀、橡皮)等。【操作程序】1.浅感觉检查

脊髓节段性感觉支配及其体表检查部位见表2-5。表2-5 感觉检查部位(1)触觉检查:患者闭目,评定者用棉签或软毛笔轻触患者的皮肤,让患者回答有无一种轻痒的感觉。检查四肢时,刺激的走向应与躯体长轴平行;检查胸腹部时,刺激的走向应与肋骨平行。(2)痛觉检查:患者闭目,评定者用针尖以均匀的力量轻刺患者的皮肤,先刺正常皮肤区域,然后再检查病变区域,并与健侧比较。(3)温度觉检查:患者闭目,评定者用盛有热水(40~45℃)及冷水(5~10℃)的试管交替接触患者的皮肤,让患者回答自己的感受(冷或热)。接触皮肤时间以2~5秒为宜。2.深感觉(本体感觉)检查(1)关节觉:关节觉是指对关节所处的角度和运动方向的感觉。其中包括关节对被动运动的运动觉和位置觉,临床上通常将两者结合起来检查。运动觉与位置觉可采取等速测试仪和平衡测试系统测定,详细内容见相关章节。

1)运动觉:患者闭目,评定者被动活动患者四肢,让患者说出肢体运动的方向。如评定者用示指(食指)和拇指轻持患者的手指或足趾两侧做被动伸或屈的动作(5°左右),让患者闭目回答“向上”或“向下”。感觉不清楚时,可加大活动幅度或再查较大的关节。

2)位置觉:患者闭目,评定者将其肢体放置在某种位置上,让患者说出肢体所处的位置,或让另一侧肢体模仿出相同的位置。(2)振动觉:评定者用128 Hz的音叉柄端置于患者肢体的骨隆起处,询问患者有无振动的感觉,并注意感受振动所需要的时间。正常人有共鸣性振动感。3.复合感觉检查

对皮肤两点辨别觉、图形觉及实体觉等进行检查的方法称为复合感觉检查。(1)两点辨别觉检查:患者闭目,评定者用分开的两脚规刺激皮肤两点,若患者有两点感觉,则逐渐缩小两脚规的距离,直到患者感觉为一点为止,测出此时皮肤两点间的距离(即两点间最小距离)。(2)图形觉检查:患者闭目,评定者用铅笔或火柴棒在其皮肤上写数字或画图形(如圆形、方形、三角形等),询问患者能否辨别。(3)实体觉检查:实体觉检查是测试手对实物的大小、形状、性质的识别能力。检查时患者闭目,评定者将日常生活中熟悉的物品放置于患者手中(如火柴盒、小刀、铅笔、橡皮、手表等),让患者抚摩后,说出该物品的名称、大小及形状等。检查时应先测健侧。【操作要领及注意事项】(1)检查感觉功能时,患者必须意识清醒。(2)患者意识欠佳又必须检查时,则只粗略地观察患者对刺激的反应,如呻吟、面部出现痛苦表情或回缩受刺激的肢体,以估计患者感觉功能的状态。(3)检查前要向患者说明检查目的和检查方法,以充分取得患者合作。(4)检查时注意两侧对称部位进行比较。(刘波)第四节 疼痛评定

骨伤康复临床评定疼痛最常用的方法有目测类比评定方法(VAS)、压力测痛法、疼痛日记评定法。【适应证】(1)需要对疼痛的强度及强度变化(如治疗前后的对比)进行评定的患者,可用目测类比评定方法。(2)需要对疼痛的强度(如痛阈、耐痛阈)进行评定的患者,可用压力测痛法,特别适用于肌肉骨骼系统疼痛的评定。(3)疼痛日记评定法适用于需要连续记录疼痛相关结果(如疼痛严重程度、疼痛发作频率、持续疼痛时间、药物用法和日常活动对疼痛的效应等),了解患者行为与疼痛、疼痛与药物用量之间的关系,尤其是癌性疼痛患者镇痛。【禁忌证】(1)感知直线和准确标定能力差,或对描述词理解力差的老年人不宜使用。(2)有末梢神经炎的糖尿病患者;凝血系统疾病,易产生出血倾向的患者禁用压力测痛法。【仪器设备】

专用游动标尺、压力测痛计。【操作程序】1.目测类比评定方法

正面一端为“无痛”,另一端为“非常痛苦”;背面为标有0至10数字的VAS游动标尺(相应长度的厘米数,可精确到毫米)。患者移动VAS游动标尺至自己认定的疼痛位置时,医生立即在尺的背面看到具体数字(图2-1)。图2-1 VAS游动标尺2.压力测痛法

压力测痛法指使用压力测痛计在患者皮肤痛处逐渐施加压力,并听取患者反应。记录诱发疼痛所需的压力强度,此值为痛阈;继续施加压力至不可耐受时,记录最高疼痛耐受限度所需的压力强度,此值为耐痛阈。3.疼痛日记评定法

疼痛日记评定指由患者或亲属、护士记录每天每时间段(4小时或2小时,或1小时,或0.5小时)内与疼痛有关的活动。活动方式为坐、立、行走、卧。在日记表内注明某时间段内某种活动方式、使用药物名称及剂量。用0~10的数字量级表示疼痛强度。【操作要领及注意事项】(1)医生或检查人员在使用前需要对受检者进行详细的解释工作,让患者理解该方法的概念以及此法测痛与真正疼痛的关系。(2)压力测量记录应从压力测痛计加压开始。(刘波 敬竹子)第五节 平衡功能评定

平衡功能评定指利用量表评定受检者的静态和动态平衡。【适应证】

凡是不能维持身体稳定性者都需要进行平衡功能评定。【禁忌证】

没有绝对禁忌证。不能负重站立者(如下肢骨折未愈合)不适宜评定站立位平衡,不能主动合作者不适宜评定动态平衡。【仪器设备】

评定平衡功能的量表、秒表、小凳子、椅子、皮尺。【操作程序】1.Berg平衡量表

Berg平衡量表既可以评定受检者在静态和动态下的平衡功能,也可以用来预测正常情况下跌倒的可能性。它有14个项目,需要20分钟完成,满分56分,低于40分表明有跌倒的危险。具体评定内容和标准见表2-6。表2-6 Berg平衡量表注:40分以下提示有跌倒危险。①0~20分:平衡能力差,只能坐轮椅;②21~40分:平衡能力可,能辅助步行;③41~56分:平衡能力好,能独立行走。2.Fugl-Meyer平衡功能评定量表

Fugl-Meyer平衡功能评定量表常用于测试上运动神经元损伤的偏瘫患者(表2-7)。表2-7 Fugl-Meyer平衡功能评定量表3.运动损伤平衡测试标准

运动损伤平衡测试标准见表2-8。表2-8 运动损伤平衡测试量表(罗阿尔·贝尔,斯韦内·迈赫伦.运动损伤临床指南 [M].高崇玄,译.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7)【操作要领及注意事项】(1)熟悉所使用的量表和评分标准,严格按照标准评定。评定时注意患者的安全,避免发生意外。(2)同一患者前后测试时,尽量由同一位治疗师进行测评。(刘辉 刘波)第六节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

日常生活活动(ADL)是指一个人为了满足日常生活的需要每天所进行的必要活动。Barthel指数不仅可以用来评定治疗前后的功能状况,而且可以预测治疗效果、住院时间及预后,在骨伤康复中应用较为广泛。【适应证】

四肢及各大关节损伤、骨折及软组织损伤、腰椎间盘突出症、颈椎病、肩关节周围炎等。【禁忌证】

意识障碍、严重痴呆、疾病处于急性期。【仪器设备】

无。【操作程序】

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包括10项内容,根据是否需要帮助及帮助程度分为0、5、10、15四个等级,总分为100分。得分越高,独立性越强,依赖性越小(表2-9)。表2-9 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注:①如患者不能达到项目中规定的标准,给0分。②60分以上提示患者生活基本可以自理;40~60分者生活需要帮助;20~40分者生活需要很大帮助;20分以下者生活完全需要帮助。③40分以上者康复治疗的效益最大。【操作要领及注意事项】(1)评定前应与患者交流,使其明白评定的目的,取得患者的理解与合作。(2)再次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是为了观察疗效,检验治疗方法,为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提供依据以及判断预后。因此,再次评定的时间应该安排在1个疗程结束时以及出院前。出现新的功能障碍时应随时进行评定。(3)注意评定实际能力。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的是患者现有的实际能力,而不是潜在能力或可能达到的程度,故评定时应注意观察患者的实际操作能力,而不是仅依赖其口述或主观推断。患者对动作不理解时评定者可以进行示范。(4)注意安全,避免疲劳。评定中注意加强对患者的保护,避免发生意外。(伍萨)第七节 步态评定

步态评定指通过运动学和生物力学的手段,针对人体步态的特征,判断异常原因、程度及影响因素的一种方法,为制定针对性的康复治疗方案提供依据。【适应证】

下肢骨、关节损伤术后,影响行走功能的神经系统和骨骼运动系统的病变或损伤,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置换术后等。【禁忌证】

站立平衡功能障碍、下肢骨折未愈合、各种原因所致的关节不稳、严重心肺功能障碍。【仪器设备】

行走通道、秒表、皮尺、表面肌电图、电子关节角度仪、高速摄像机、三维步态分析系统。【操作程序】1.目测分析(1)观察受检者的站立姿势、步态的总体状况,识别步行周期的时相与分期及其特点,观察髋关节运动、骨盆运动及身体重心的变化。(2)判定步行周期中支撑相与摆动相的特征。正常步行周期中骨盆及下肢各关节运动时的角度变化参数见表2-10。(3)临床常见异常步态有臀大肌(髋伸肌)步态、臀中肌步态、股四头肌步态、帕金森步态、减痛步态、偏瘫步态、剪刀步态、跨阈步态、短腿步态、小脑共济失调步态和持拐步态等。表2-10 正常步行周期中骨盆和下肢各关节的角度变化2.定量分析

定量分析指借助器械或专门设备来观察行走步态,并可记录和计量。所用的器械或设备可以非常简单,如卷尺、秒表、量角器等测量工具以及能留下足印的相应设备;也可以较为复杂,如利用电子角度计、表面肌电图、高速摄影等,甚至利用三维步态分析系统来进行此项工作。【操作要领及注意事项】(1)嘱受检者尽量放松,以平时正常步行的感觉完成评定。(2)行走时受检者衣着尽量少,充分暴露下肢,以便准确观察步态特征。(3)受检者每一次行走至少要包含6个步行周期,重点测量和观察中间的1或2个步行周期。如受检者步态不稳,行走中要注意监护,防止跌倒。(刘波)第八节 焦虑评定

骨科患者常因骨折、脱位、神经损伤、慢性退变性疾病或担心预后等产生焦虑。焦虑指一种以缺乏明确对象和具体内容,以提心吊胆、紧张不安情绪为主并伴有显著的自主神经(植物神经)症状、肌肉紧张及运动性不安。焦虑评定是通过对焦虑的心理感受的表述和外观行为变化的观察,评定焦虑水平的一种方法。【适应证】

颈肩腰腿痛、慢性骨伤科疾病、骨科术后康复期、恶性骨科疾病等。【禁忌证】(1)全身状态不佳,病情重或体力差,难以耐受检查。(2)意识不清。(3)不配合的患者。(4)服用影响精神活动的药物。【仪器设备】

焦虑自评量表(SAS)、纸张、笔。【操作程序】(1)初步观察,简单交流,做好解释工作。(2)评定方法。采用一问一答的方式或者完全由患者自行填写。焦虑自评量表采用4级评分,主要评定项目所定义的症状出现的频度,其标准为:“1”没有或很少时间,“2”小部分时间,“3”相当多的时间,“4”绝大部分或全部时间。其中,“1”“2”“3”“4”均指计分分数,见表2-11。(3)评分计算。焦虑自评量表的主要统计指标为总分。在自评者评定结束后,将20个项目的各个得分相加即得粗分,再乘以1.25以后取整数部分,就得到标准分。也可以查“粗分标准分换算表”进行相同的转换。标准分越高,提示症状越严重。【操作要领及注意事项】(1)评定环境应选择安静的房间,避免干扰。(2)应在了解患者的背景资料后,根据患者的情况,事先进行评定内容(包括用具)和顺序的准备。(3)评定前应对患者或其家属说明评定目的、要求和主要内容,以取得其同意及充分合作。(4)评定要在融洽的气氛中进行,评定中注意观察患者的状态,是否合作,是否疲劳。(5)评定中不要随意纠正患者的错误反应。表2-11 焦虑自评量表(高梦徽)

附 骨科康复测评中常用的国际公认量表:(1)JOA 肩关节疾病治疗成绩判定标准,UCLA(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Los Angeles)肩关节评分系统;(2)HSS肘关节评分系统,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3)Coney腕关节评分;(4)DASH调查表,上肢周围神经功能评定试用标准;(5)髋关节Harris评分表;(6)西安大略麦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可视化量表(WOMAC);(7)HSS膝关节评分标准(膝关节周围骨折常用);(8)Lysholm膝关节评分标准(韧带半月板损伤常用);(9)JOA半月板损伤治疗后效果判定标准;(10)JOA膝关节韧带损伤治疗后效果判定标准;(11)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12)AOFAS中部足功能评分;(13)AOFAS足趾、跖趾关节、趾间关节功能评分;(14)JOA下腰痛评分表;(15)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DI);(16)ASIA(American Spinal Injury Association)损伤分级;(17)脊髓损伤神经学分类国际标准;(18)截瘫患者ADL能力评定标准(改良的Barthel指数)。

在用评分表测评时,注意根据患者的真实情况进行评分。同一患者的前后测评最好由一个康复治疗师完成。(刘辉)第三章骨伤康复针灸术第一节 骨伤康复针灸疗法

骨伤康复针灸疗法通过针刺或者艾灸等方法刺激经络上相应的腧穴从而疏通经络、调理脏腑,达到治病的目的。【适应证】

各类骨伤疾病急性期、缓解期、康复期。【禁忌证】(1)孕妇禁用合谷、三阴交、肩井、昆仑、至阴、血海、膈俞等具有活血通经作用的穴位以及下腹部的穴位。(2)安装心脏起搏器者,应禁止使用电针。【操作过程】1.消 毒(1)针灸器械采用高压蒸汽灭菌法,消毒过的毫针应用时一针一穴,不能重复使用。(2)操作者严格遵守无菌操作技术,防止感染(操作时先看清已消毒的标示和日期)。(3)治疗室的床单、枕套、毛毯等物品要定期更换、消毒。2.毫针的检查(1)检查针尖:对已消毒的毫针,可用左手指执消毒棉球,裹住针身下段,右手指持针柄,将针尖在棉球中反复捻转提插,如发现有不滑利或退出时针尖上带有棉絮,表示针尖有毛钩。(2)检查针身有无锈痕、歪曲和上下是否匀称。(3)检查针根有无剥蚀损伤。(4)检查针柄的缠丝有无松动。一只手执针柄,另一只手紧握针身,两手稍用力离合拉送,或做相反方向捻转,如有松动即可发觉。

若毫针的针尖有毛钩,针身有锈痕、歪曲或上下不匀称,针根有剥蚀损伤,针柄的缠丝有松动,均应予以剔除。3.患者体位的选择(1)以能够正确取穴,施术方便,患者感到舒适自然,并能够持久留针为原则。(2)为防止晕针,患者尽量采取卧位。(3)体位选定后嘱患者不要随意改变或移动,以免造成弯针、滞针,乃至断针。(4)特殊穴位的体位选择。

1)养老:取穴时采用掌心向胸的姿势。

2)犊鼻、内膝眼:取穴时采用屈膝位90°;若患者取卧位,建议在膝关节下垫小枕头或沙袋使膝关节处于屈曲位。

3)下关:闭口取穴,进针后嘱患者不要说话。

4)听宫、耳门、听会:微张口取穴。4.进针操作(1)根据部位选择针灸针:肌肉菲薄的部位使用短针,肌肉丰厚的部位使用长针。(2)单手进针法:术者以拇指、示指持针,中指端抵住腧穴,指腹紧靠针身下段。当拇指、示指向下用力按压时,中指随之屈曲,将针刺入,直刺至所要求的深度。(3)双手进针法:即左右双手配合,协同进针。根据押手辅助动作,又分为指切进针法、夹持进针法、提捏进针法、舒张进针法四种。根据部位选择合适的进针方式。5.行针操作(1)提插时指力要均匀,幅度一般以3~5分为宜,不可过大。(2)肌肉菲薄的部位,用提插宜慎,一般可用捻转代替。(3)捻转幅度一般掌握在180°以内,最大限度应控制在360°以内。切忌单方向连续转动,否则针身容易缠绕肌纤维,使患者局部疼痛,并造成出针困难。(4)根据病证,采用补法、泻法或者平补平泻的针刺手法。6.出 针(1)出针时若出现滞针,可在腧穴周围进行按摩,以缓解肌肉痉挛,再行出针,切忌强力硬拔。(2)对于头面部、四肢末端等易出血部位,出针时注意及时按压针孔。(3)清点针灸针数,严防把针灸针遗留在患者身上,造成事故和纠纷。(4)取针后,嘱患者休息片刻再离开,特别注意老、弱、幼和残疾患者的安全。【操作要领及注意事项】1.电针仪的使用注意事项(1)使用之前首先检查各部位旋钮是否都处于关闭状态。(2)使用电针应注意避免电流回路经过心脏。(3)调节输出量应缓慢,从小到大,并随时询问患者是否可以承受,切勿突然增大。(4)靠近延髓、脊髓部位使用电针时,电流量宜小,不可过强刺激。(5)对老年患者使用电针,因其反应迟钝和骨质疏松,应适当减小电流以防止灼伤和骨折。(6)孕妇慎用电针。2.红外线照射灯的使用注意事项(1)注意询问患者是否感觉过烫,并观察患者局部皮肤情况。(2)避免直接照射眼部,必要时用纱布遮盖双眼以避免损伤眼睛。(3)恶性肿瘤、活动性肺结核、重度动脉硬化、闭塞性脉管炎、有出血倾向者及高热患者禁用红外线照射。(4)操作人员应注意自身安全,在搬动通电的红外线照射灯(TDP)灯架时,不可两只手各搬动一台红外线照射灯,以防电击伤。(5)红外线照射灯在开启状态下闲置时,尽量避免靠近窗帘、床单等可燃物。3.针刺操作的注意事项(1)特殊腧穴操作。

1)风府、哑门两穴应向下颌方向缓慢刺入0.5~1.0寸,切忌超过1.5寸或向上斜刺。

2)风池穴宜向鼻尖方向缓慢刺入0.5~1.0寸,切忌向内上斜刺。

3)肩井穴深部正当肺尖,不可深刺,一般直刺0.3~0.5寸。

4)胸背部腧穴宜采用斜刺或平刺,建议选取的毫针长度不超过1.5寸,避免刺伤肺组织造成气胸。

5)督脉腧穴注意针刺角度和深度,不宜深刺,以免造成脊髓损伤。(2)针刺时如患者有剧烈的触电样感觉,表明刺中神经,应立即退针,改变角度再刺,避免损伤神经。(3)取穴进针后必须留足针尾,以防断针后进入人体内造成事故。4.针刺异常情况的处理(1)晕针。

1)临床表现:轻者感觉精神疲倦、头晕目眩、恶心欲吐;重者突然出现心慌气短、面色苍白、出冷汗、四肢厥冷,脉细弱或沉浮,甚者有昏迷、猝然扑到、唇甲青紫、大汗淋漓、二便失禁,脉细微欲绝。

2)处理:立即停止针刺,退出全部针灸针。患者平卧,头部放低,注意保暖,饮温开水。上述处理后不能缓解者,指按人中、合谷、内关、涌泉等穴,可艾灸百会、关元、气海等穴,一般都可缓解。若不省人事、呼吸细微,可配合施行人工呼吸、心脏按压、注射强心剂等急救措施。

3)预防:建议采取卧位。对初次接受针灸治疗的患者做好解释工作,缓解其恐惧心理。对饥饿、过度疲劳者,应等其进食、体力恢复后再进行针刺。在针刺过程中思想要集中,密切观察患者的神态变化,询问其感觉,若有不适,尽早发现。(2)针刺引起创伤性气胸。

1)临床表现:患者突感胸闷、胸痛、气短、心悸,严重者呼吸困难、发绀、出冷汗、烦躁、恐惧,甚至血压下降,出现休克等危急现象。有的针刺创伤性轻度气胸者,起针后并不出现症状,而是过了一定时间才慢慢出现胸闷、胸痛、呼吸困难等症状。查体时,肋间隙变宽,叩诊呈鼓音,听诊肺呼吸音减弱或消失,气管可向健侧移位。胸部X线摄影检查可见肺组织被压缩。

2)处理:一旦发生气胸,应立即起针,并让患者采取半卧位休息,要求患者心情平静,切勿因恐惧而反转体位。一般漏气量少者,可自然吸收。医者要密切观察,随时对症处理,如给予镇咳、消炎类药物,以防止肺组织因咳嗽扩大创口,加重漏气和感染。对严重病例需及时组织抢救,如胸腔排气、少量慢速输氧等。

3)预防:胸背部腧穴应采取斜刺或横刺。医者根据患者体形,掌握进针深度,施行提插手法的幅度不宜过大。胸背部腧穴不宜长时间留针,留针过程中嘱患者不要任意变换体位。(3)断针。

1)如果自针根部折断,部分针体仍暴露在皮肤外,可立即用手或镊子起出针。

2)若部分针体断在皮下或肌肉组织中,应令患者放松肢体,不得移动体位。对皮下断针,可用左手拇指、示指垂直下压针孔旁的软组织,使皮下断针的残端退出针孔外,并右手持镊子捏住断针残端,取出断针。

3)若针体折断在较深的部位,则需借助X线定位,手术取针。

4)预防:应注意在针刺前仔细检查针具,对针柄松动、针根部有锈斑、针体曾有硬性弯曲的针,应及时剔弃不用。针刺时,切忌用力过猛。留针期间患者不应随意变动体位,当发生滞针、弯针时应及时正确处理。(4)血肿。

1)出现皮下血肿时,应先持酒精棉球按压在针孔处的血肿上,如血肿不再增大,则不需处理,局部皮肤青紫可逐渐消退。

2)如血肿继续增大,可加大按压力度并冷敷,然后加压包扎,48小时后局部改为热敷,消散瘀血。

3)预防:针刺前应仔细检查针具,针尖有毛钩的不能使用。针刺时一定要注意仔细观察皮下血管走行,避开血管再行针刺。(严攀 陈罗西)第二节 颈椎病针灸疗法

颈椎病是颈椎椎间盘组织退行性改变等累及其周围神经根、脊髓、椎动脉、交感神经等而引起的综合征,中医称为项痹病。颈椎病多由颈椎退行性改变、外伤、慢性劳损、寒冷、潮湿等致正气不足,感受风、寒、湿、热之邪而致病。【适应证】

各型颈椎病急性期、缓解期、康复期。【禁忌证】

颈椎病急性期不宜进行电针强刺激。【操作过程】(1)主穴取穴:颈夹脊、后溪、肩井。(2)辨证取穴。

1)风寒湿痹型:大椎、风池、外关、风门、风府;

2)气滞血瘀型:四关穴(合谷配太冲)、膈俞、血海;

3)痰湿阻络型:丰隆、阴陵泉;

4)肝肾不足型:肝俞、肾俞、阳陵泉、悬钟;

5)气血亏虚型:百会、脾俞、足三里、气海。(3)随症配穴。

1)肩背疼痛:臑俞、天宗;

2)上肢疼痛:肩髃、臂臑、曲池、手三里、外关、合谷、养老、中渚等;

3)心前区不适、恶心欲呕:内关;

4)头晕:百会、风池、风府、脑空、率谷等。(4)针灸操作。

1)电针:穴位皮肤用75%酒精棉球常规消毒,进针至所需深度后均行小幅度(幅度5~7 mm)、较快频率(100~150次/分)的提插捻转,针刺得气。接电针仪,脉冲连续波或疏密波,以能引起肌肉明显收缩而患者能忍受为度,留针20分钟。

2)温针灸:毫针刺入穴位得气后,在留针过程中,取约2 cm长的艾条一段,套在针柄之上,应距皮肤2~3 cm,再从其下端点燃施灸。在燃烧过程中,如患者觉灼烫难忍,可在该穴区置一张硬纸片,以稍减火力。每穴艾条段1或2壮。

3)艾灸:采用温和灸,将艾条燃着的一端对准施灸部位,距2~3 cm进行熏灸,使患者局部产生温热感而无灼痛感。一般灸20~30分钟,至皮肤稍呈红晕为度。【操作要领及注意事项】(1)风府穴应向下颌方向缓慢刺入0.5~1.0寸,切忌超过1.5寸或向上斜刺;风池穴宜向鼻尖方向缓慢刺入0.5~1.0寸,切忌向内上斜刺;肩井穴深部正当肺尖,不可深刺,一般直刺0.3~0.5寸。(2)安装心脏起搏器者,禁止应用电针。(3)使用电针时应注意避免电流回路经过心脏。(4)靠近延髓、脊髓部位使用电针时,电流量宜小,不可过强刺激。(5)施灸时热力应充足,火力宜均匀,并要注意根据患者的耐受情况调整灸火的温度(调整艾条距皮肤的距离或者施灸的艾条数量)。(严攀)第三节 肩部伤病针灸疗法

肩部伤病包括肩关节周围炎,冈上肌腱炎,肩撞击综合征,肱二头肌长头腱腱鞘炎,肩峰下滑囊炎,冈上肌钙化性肌腱炎,肱骨近端骨折,锁骨、肩胛骨骨折,肩袖损伤,创伤性肩关节僵硬等,属中医的肩痹病。【适应证】

骨折、脱位术后,外伤、退行性改变、劳损、制动所致肩关节疼痛及功能障碍。【禁忌证】

肩部挫裂伤、严重水肿、感染、骨折移位严重等。【操作程序】(1)主穴取穴:肩髎、肩前、肩贞、阿是穴、天宗、曲池、合谷、阳陵泉、中平穴(足三里下1寸)。(2)辨证取穴。

1)气滞血瘀型:膈腧、血海;

2)风寒湿痹型:商丘、足三里;

3)肝肾亏虚型:大椎、膏肓、肩井;

4)湿热痹阻型:阴陵泉、丰隆。(3)随症配穴。

1)太阴证:尺泽、阴陵泉;

2)阳明、少阳证:手三里、外关;

3)太阳证:后溪、昆仑;

4)痛在阳明经、太阳经:条口透承山;

5)疼痛顽固者:可用长针从肩峰处、肩髎、肩髃向下沿肱三头肌肌纤维走行方向透刺。(4)针灸操作。

1)电针:穴位皮肤用75%酒精棉球常规消毒,进针至所需深度后均行小幅度(幅度5~7 mm)、较快频率(100~150次/分)的提插捻转,针刺得气。接电针仪,脉冲连续波或疏密波,以能引起肌肉明显收缩而患者能忍受为度,留针20分钟。

2)温针灸:毫针刺入穴位得气后,在留针过程中,取约2 cm长的艾条一段,套在针柄之上,应距皮肤2~3 cm,再从其下端点燃施灸。在燃烧过程中,如患者觉灼烫难忍,可在该穴区置一张硬纸片,以稍减火力。每穴艾条段1或2壮。

3)艾灸:采用温和灸,将艾条燃着的一端对准施灸部位,距2~3 cm进行熏灸,使患者局部产生温热感而无灼痛感。一般灸20~30分钟,至皮肤稍呈红晕为度。【操作要领及注意事项】(1)操作:肩前穴、肩贞穴要把握好针刺角度和方向,切忌向内斜刺、深刺;阳陵泉穴深刺或透向阴陵泉穴;条口透承山穴可用强刺激;肩部针后可加拔火罐并行走罐。凡在远端穴位行针时,均令患者活动肩部。(2)安装心脏起搏器者,禁止应用电针。(3)使用电针时应注意避免电流回路经过心脏。(4)靠近延髓、脊髓部位使用电针时,电流量宜小,不可过强刺激。(5)施灸时热力应充足,火力宜均匀,并要注意根据患者的耐受情况调整灸火的温度(调整艾条距皮肤的距离或者施灸的艾条数量)。(陈罗西)第四节 肘部伤病针灸疗法

肘部疾病包括肱骨外上髁炎、肘管综合征、肘关节创伤性滑膜炎、肘部外伤性骨化性肌炎、肘关节创伤性骨关节炎、创伤性肘关节僵硬等,属中医的肘痹病。【适应证】

外伤、退行性改变、劳损、制动所致肩关节疼痛及功能障碍。【禁忌证】

肘部挫裂伤、严重水肿、感染、骨折移位严重等。【操作程序】(1)主穴取穴:肘髎、手三里、手五里、阿是穴。(2)辨证取穴。

1)气滞血瘀型:三阴交、膈腧、血海;

2)湿热痹阻型:阴陵泉、丰隆;

3)肝肾亏虚型:肾俞、关元、绝骨、太溪;

4)风热阻络型:大椎、曲池。(3)随症配穴。

1)前臂旋前受限:下廉;

2)前臂旋后受限:尺泽;

3)肘内侧疼痛:少海;

4)肘尖疼痛:天井。(4)针灸操作。

1)电针:穴位皮肤用75%酒精棉球常规消毒,进针至所需深度后均行小幅度(幅度5~7 mm)、较快频率(100~150次/分)的提插捻转,针刺得气。接电针仪,脉冲连续波或疏密波,以能引起肌肉明显收缩而患者能忍受为度,留针20分钟。

2)温针灸:毫针刺入穴位得气后,在留针过程中,取约2 cm长的艾条一段,套在针柄之上,应距皮肤2~3 cm,再从其下端点燃施灸。在燃烧过程中,如患者觉灼烫难忍,可在该穴区置一张硬纸片,以稍减火力。每穴艾条段1或2壮。

3)艾灸:采用温和灸,将艾条燃着的一端对准施灸部位,距2~3 cm进行熏灸,使患者局部产生温热感而无灼痛感。一般灸20~30分钟,至皮肤稍呈红晕为度。【操作要领及注意事项】(1)安装心脏起搏器者,禁止应用电针。(2)肘关节伤病急性期瘀血肿胀明显者,忌用艾灸或温针灸。(3)施灸时热力应充足,火力宜均匀,并要注意根据患者的耐受情况调整灸火的温度(调整艾条距皮肤的距离或者施灸的艾条数量)。(陈罗西)第五节 腰痛病针灸疗法

腰痛病包括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退行性骨关节病、腰臀肌筋膜炎、急性腰扭伤、臀上皮神经损伤、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腰椎椎管狭窄症等。【适应证】

外伤、退行性改变、劳损等所致腰部疼痛,或因腰部疾病导致臀、腿部疼痛。【禁忌证】(1)湿热型腰痛病慎用艾灸或温针灸;(2)腰椎间盘突出症急性期禁用电针。【操作过程】(1)主穴取穴:腰夹脊、肾俞、大肠俞、关元俞、委中。(2)辨证取穴。

1)气滞血瘀型:四关穴(合谷配太冲)、膈俞、血海;

2)寒湿痹阻型:大椎、关元、腰阳关;

3)湿热痹阻型:曲池、委中、阴陵泉;

4)肝肾亏虚型:命门、志室、太溪、三阴交。(3)随症配穴。

1)伴骶尾部疼痛:八髎;

2)伴臀部疼痛:秩边、承扶、臀边;

3)下肢外侧疼痛:环跳、阳陵泉、绝骨、风市、丘墟等;

4)下肢后侧疼痛:环跳、委中、承山、秩边、承扶、殷门等;

5)急性腰扭伤:腰痛穴、人中、养老,运动留针法;

6)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第三腰椎处行围刺。(4)针灸操作。

1)电针:穴位皮肤用75%酒精棉球常规消毒,进针至所需深度后均行小幅度(幅度5~7 mm)、较快频率(100~150次/分)的提插捻转,针刺得气。接电针仪,脉冲连续波或疏密波,以能引起肌肉明显收缩而患者能忍受为度,留针20分钟。

2)温针灸:毫针刺入穴位得气后,在留针过程中,取约2 cm长的艾条一段,套在针柄之上,应距皮肤2~3 cm,再从其下端点燃施灸。在燃烧过程中,如患者觉灼烫难忍,可在该穴区置一张硬纸片,以稍减火力。每穴艾条段1或2壮。

3)艾灸:采用温和灸,将艾条燃着的一端对准施灸部位,距2~3 cm进行熏灸,使患者局部产生温热感而无灼痛感。一般灸20~30分钟,至皮肤稍呈红晕为度。

4)围刺:采用0.5~1.5寸毫针,在病灶或穴区边缘皮区刺入,针尖可呈15~45°斜向中心,每针距离宜依据症情相隔0.5~3 cm;进针深度为0.3~1寸,以得气为佳;留针15~30分钟。在围刺的同时,亦可在病灶中心刺入1~3针,进针可略浅,留针时间相同。【操作要领及注意事项】(1)安装心脏起搏器者,禁止应用电针。(2)靠近延髓、脊髓部位使用电针时,电流量宜小,不可过强刺激。(3)湿热痹阻型腰痛病慎用艾灸或温针灸。(4)施灸时热力应充足,火力宜均匀,并要注意根据患者的耐受情况调整灸火的温度(调整艾条距皮肤的距离或者施灸的艾条数量)。(严攀)第六节 膝关节伤病针灸疗法

膝关节伤病包括膝关节侧副韧带损伤、膝关节半月板损伤、膝关节交叉韧带损伤、膝关节滑膜炎、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病、胫骨平台骨折、股骨内外侧髁骨折等。【适应证】

外伤、退行性改变、劳损、制动所致膝关节疼痛及功能障碍。【禁忌证】

膝关节伤病急性期瘀血肿胀明显,忌用艾灸或温针灸。【操作过程】(1)主穴取穴:膝髎(郑氏经验穴,定位:梁丘下1寸)、血海、犊鼻、阳陵泉、足三里、阴陵泉。(2)辨证取穴。

1)气滞血瘀型:血海、委中;

2)痰瘀阻滞型:阴陵泉、丰隆、血海;

3)风寒痹阻型:风市、外关、风池、大椎;

4)湿热下注型:曲池、委中、阴陵泉;

5)肝肾亏虚型:肾俞、肝俞、绝骨、太溪、三阴交。(3)随症配穴。

根据损伤疼痛部位可采取局部围刺。(4)针灸操作。

1)电针:穴位皮肤用75%酒精棉球常规消毒,进针至所需深度后均行小幅度(幅度5~7 mm)、较快频率(100~150次/分)的提插捻转,针刺得气。接电针仪,脉冲连续波或疏密波,以能引起肌肉明显收缩而患者能忍受为度,留针20分钟。

2)温针灸:毫针刺入穴位得气后,在留针过程中,取约2 cm长的艾条一段,套在针柄之上,应距皮肤2~3 cm,再从其下端点燃施灸。在燃烧过程中,如患者觉灼烫难忍,可在该穴区置一张硬纸片,以稍减火力。每穴艾条段1或2壮。

3)艾灸:采用温和灸,将艾条燃着的一端对准施灸部位,距2~3 cm进行熏灸,使患者局部产生温热感而无灼痛感。一般灸20~30分钟,至皮肤稍呈红晕为度。

4)围刺:采用0.5~1.5寸毫针,在病灶或穴区边缘皮区刺入,针尖可呈15~45°斜向中心,每针距离宜依据症情相隔0.5~3 cm;进针深度为0.3~1寸,以得气为佳;留针15~30分钟。在围刺的同时,亦可在病灶中心刺入1~3针,进针可略浅,留针时间相同。【操作要领及注意事项】(1)安装心脏起搏器者,禁止应用电针。(2)膝关节伤病急性期瘀血肿胀明显者,忌用艾灸或温针灸。(3)施灸时热力应充足,火力宜均匀,并要注意根据患者的耐受情况调整灸火的温度(调整艾条距皮肤的距离或者施灸的艾条数量)。(严攀)第七节 足踝伤病针灸疗法

足踝伤病包括踝关节扭伤、跟腱断裂、踝关节韧带损伤、踝关节创伤性关节炎、踝部腱鞘炎、距舟关节创伤性关节炎、跖骨疲劳性骨膜炎、创伤性肩关节僵硬等,属中医的踝痹病。【适应证】

外伤、退行性改变、劳损、制动所致踝关节疼痛及功能障碍。【禁忌证】

足踝部挫裂伤、严重水肿、感染、骨折移位严重等。【操作程序】(1)主穴取穴:解溪、昆仑、申脉、照海、丘墟、阳陵泉、阿是穴。(2)辨证取穴。

1)气滞血瘀型:血海、委中、三阴交;

2)风寒痹阻型:外关、合谷;

3)湿热下注型:阴陵泉、丰隆;

4)肝肾亏虚型:肾俞、绝骨。(3)随症配穴。

1)外侧副韧带损伤:绝骨、丘墟;

2)内侧副韧带损伤:三阴交、商丘。(4)针灸操作。

1)电针:①压痛点、阳陵泉均给予中强度刺激,得气后行捻转泻法。②穴位皮肤用75%酒精棉球常规消毒,进针至所需深度后均行小幅度(幅度5~7 mm)、较快频率(100~150次/分)的提插捻转,针刺得气。接电针仪,脉冲连续波或疏密波,以能引起肌肉明显收缩而患者能忍受为度,留针20分钟。

2)温针灸:毫针刺入穴位得气后,在留针过程中,取约2 cm长的艾条一段,套在针柄之上,应距皮肤2~3 cm,再从其下端点燃施灸。在燃烧过程中,如患者觉灼烫难忍,可在该穴区置一张硬纸片,以稍减火力。每穴艾条段1或2壮。

3)艾灸:采用温和灸,将艾条燃着的一端对准施灸部位,距2~3 cm进行熏灸,使患者局部产生温热感而无灼痛感。一般灸20~30分钟,至皮肤稍呈红晕为度。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