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艾,是最好的疗愈(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8-11 12:16:28

点击下载

作者:二妹姐

出版社: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香艾,是最好的疗愈

香艾,是最好的疗愈试读:

版权信息书名:香艾,是最好的疗愈作者:二妹姐排版:Cicy出版社: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时间:2018-01-01ISBN:9787553787268本书由北京汇智博达图书音像有限公司授权北京当当科文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制作与发行。— ·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 —二妹姐是喜马拉雅电台签约的养生栏目主播,她主持的《女人 都爱养生》栏目广受年轻听众的追捧。序

写这本书的初衷很简单,自从我在喜马拉雅电台开通名为《女人都爱养生》的节目以来,广大热心听众的鼓励让我看到了自己所做的事情竟这么有意义,这让我有了把自己这些年来在养生方面的微薄心得分享给大家的想法。考虑到音频有诸多的制约,比如无法准确地传达艾灸取穴的位置、精油的辨别、较为细致的按摩手法等知识,这些如果没有一个形象的参考,听众很难在生活中加以运用,于是才有了这本图文并茂的小书,目的就是让读者对香艾有一种更直观的认识。

在这本书中,我只起到一个媒介的作用,所做的也只是把古老的艾灸和精油疗愈进行一个基础的整合,以期能帮助人们强化自愈和自身免疫能力。

香艾疗愈的宗旨是将艾灸与芳香疗法所蕴藏的治愈能量和关爱的力量传播给更多的人,并帮助更多的人。

艾灸具有温经散寒、行气通络、扶阳固脱等作用,能提高人体的抗病能力,有利于多种疾病的康复;萃取自芳香植物的精油能兼顾人的身体与心灵,可有效改善身心状况。不同种类的精油具有不同作用,如放松、凝神、改善心情、消除疲劳,或是改善淋巴和血液循环,亦可用来制作化妆品、保养肌肤,甚至是用于净化空气等。

香艾疗愈对人的身体健康有如此多的功效,但在使用的过程中人们也会有很多的困惑。这也是本书所要回答的一个问题。

香艾疗愈主张在艾灸之前使用复方精油开穴,有助于疏经活络、畅通血脉、安抚情绪,之后再使用艾灸,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至于具体的操作方法,本书会有详细的介绍。

那么现在,您不妨摒弃纷乱的思绪,放松僵硬的肩膀,抬抬腿、伸伸腰,把沉重的身体丢进软软的沙发里,打开这本书,认真阅读,然后你就能愉快地领略和享受它的美好了。Part 1千金之方,走进艾灸的历史艾灸的渊源

疾不可为也,在肓之上,膏之下,攻之不可,达之不及,药不至焉,不可为也。——《左传·成公十年》

上面所提到的“攻”指的是艾灸,“达”指的是针刺。《左传》中的这段话所记载的是秦国太医在为晋景公诊治时所说的话。由此可见,艾灸疗法在春秋时期就已经是医学上一种常用的治疗方式,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

其实再往前追溯,艾灸的历史更为久远,时间可上溯到石器时代。彼时,古人在身体某一处有病痛时,偶然受到了火的烘烤,遂有舒适之感,疼痛也能稍作缓解。之后,他们便主动用火熏灼身体,以此来治疗更多的病痛。

根据史料记载,艾灸疗法的起源最晚也不会晚于西周,其发展到春秋战国时代已经很是流行。春秋时代的《诗经•采葛》载 ,“彼采艾兮”,西汉毛亨和其侄子毛苌所著《毛诗诂训传》释,“艾所以疗疾”。从远古时代实际临床运用早于文字记载的特点来看,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艾灸疗法的起源应在西周之前。

在我国第一部中医典籍《黄帝内经》中,对艾灸有十分详细的记载。《灵枢•病传》有言:“余(黄帝)受九针于夫子,而私览于诸方,或有导引、行气、乔摩、灸、熨、刺、鴌、饮药之一者,可独守耶,将尽行之乎?”这一段文字,明确了灸法和针灸的针—九针一样,具有同样重要的治疗地位。《素问•异法方宜论》记载:“北方者,天地所闭藏之域也,其地高陵居,风寒冰冽,其民乐野处而乳食,藏寒生满病,其治宜灸鴌,故灸鴌者,亦从北方来。”这里明确讲到了用这种烧灼疗法治疗“藏寒生满病”是颇有疗效的。随着人们对艾灸的重视,其逐渐发展为可以用于治疗全身不同性质的多种疾病的一种治疗方法。

说起来,中国的文字很有意思,灸,灼也,从火,久声。形声且会意,音同“久”,其实也有“久”之意,有长久、久远的含义。艾灸以火治病,需要“久”治,身体健康才能长“久”。

艾灸具体如何操作呢?

艾灸是指用艾草制成的艾绒或者艾条,点燃后对准相应的穴位(或疼痛处),借助燃烧的热力和艾烟的熏烤作用,起到治疗疾病、保健养生以及美容的功效。它是一种古老的中国医术,它的奇特之处在于其神奇的功效,它不仅能治疗各种疾病,改善人体亚健康状态,

还能养生保健。

据《本草纲目》记载,艾以叶入药,有消炎、止痛、活气血、逐湿寒等功效。1973年,在我国湖南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了《足臂十一脉灸经》《阴阳十一脉灸经》两部帛书,这是迄今发现的最早有关经脉论述的专著,也是世界上首次记载灸疗的医学典籍。

到了汉代,著名医学家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一书中,清晰地指出了疾病“可火”与“不可火”的治疗原则,其所言之“火”,便是后人所说的灸法。

大家都知道中医的四诊法是“望闻问切”,而鲜有人知中医的四大医术,即“砭针灸药”。砭指的是刮痧和按摩,针即针刺,灸则是艾灸,药指开方用药。

随着现代生活质量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注意到健康问题和美容问题,人们已由原来只是注重“有病治病”的阶段,发展到了开始重视“无病防病”的阶段。而作为无毒无副作用的艾灸治疗,正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艾灸在古代是一门独立学科

犹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孟子•离娄上》

艾灸历史源远流长,在春秋战国时代,艾灸治病已颇为流行。

由于古人寿命多不长久,若得疾病则加重衰老,而衰老又更易罹患疾病,故古代医家对使用艾灸防病治病、保健延衰十分重视,并积累了许多成功的经验。

在《黄帝内经》中,就记载了用灸法治疗老年性疾病的例证。古代医家在《黄帝内经》养生保健理论的指导下,逐步将灸法用于抗衰防老的治疗。

本节开头部分所引用的内容,足见古人对艾灸治疗慢性病以及延年益寿的研究及重视。

陶弘景所著《本草经集注》记载艾叶捣烂可以治百病。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对艾叶的作用有极高的评价。这些著作为后人研究及应用艾灸提供了重要依据。

到了唐宋时期,用灸法防病治病与保健抗衰已经十分盛行。明代龚居中在《痰火点雪》一书中说:“灸法去病之功,难以枚举,凡虚实寒热,轻重远近,无往不宜。”

从《扁鹊心书》中记载的“黄帝灸法”“扁鹊灸法”“窦材灸法”等论述中可以看出古人对灸法的重视,也足以证明艾灸在抗衰老方面的作用。它通过温补人体阳气、温通经脉、活血化淤,调整或增强人体脏腑的生理功能,以达到祛病延年、强身壮体的目的。

真正把针灸列为一门独立学科是在唐代,据《旧唐书•职官志》记载:“太医令掌医疗之法,丞为之弍;其属有四:曰医师、针师、按摩师、咒禁师,皆有博士以教之。”《新唐书•百官志》记载:“针博士一人,从八品上。”意思是说在唐代时,朝廷就建有医科学校了,并设有针灸科,由针博士教授。唐太宗又命李袭誉等人校订甄权的《明堂人形图》,药王孙思邈也是在这个时期撰写了流传至今的《备急千金要方》,可谓集针灸疗法之大成,这足见唐朝对针灸的重视。

到了宋代,针灸在医疗中的作用更被朝廷重视,地位大大提升,被列为十三科之一,针灸学在这个时期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宋代著名针灸学家王惟一撰集的《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在刊印流传的同时,还刻于石碑上,不但便于抄咏,而且可防刊行之误。其设计制造的铜人模型丙具,外刻经络腧穴,内置脏腑,对穴位的统一起了很大

的作用,这在针灸史上可谓是一个重要成就。

宋代的著名医学家窦材更是把自己喻为扁鹊再生,还写了一部医书,即《扁鹊心书》。书中重点倡导的就是扶阳。在《扁鹊心书•须识扶阳》中有记载道:“人于无病时,常灸关元、气海、命门、中脘,虽未得长生,亦可保百年寿矣。”他认为扶阳有三法,灼艾第一、丹药第二、附子第三。“阳精若壮千年寿,阴气如强必毖伤”,说的就是要保命长寿,扶阳是不二法门。

据《神农本草经》记载,艾草有温阳、暖宫、除湿、通筋活血的功效。灼艾对培固人体阳气的功效到底有多强大,由此,也可见一斑了。

以上,缘何古人对艾灸如此之重视。“药王”孙思邈重视灸法

非灸不精,灸足三里,称为“长寿穴”。——《备急千金要方》

大家都听说过“病入膏肓”这个成语,它源于《左传》中的一段典故。晋景公患了病,太医经过诊断,对景公说:“疾不可为也,在肓之上,膏之下,攻之不可,达之不及,药不至焉,不可为也。”后来景公不治而亡。于是,后人常用“病入膏肓”来指病重难治。

药王孙思邈后来评论说,“时人拙,不能求得此穴,所以宿疾难谴,若能用心方便,求得灸之,无疾不愈矣”。

孙思邈所指的“此穴”就是膏肓穴。

药王孙思邈是一位艾灸养生高手,其寿命达102岁,他在《备急千金要方•杂病论》中说,膏肓穴无所不治。

据唐史记载,这位神医在中年之前并不是很健康,完全可以用体弱多病来形容。“幼遭风冷,屡造医门,汤药之资罄尽家产”是孙思邈的真实经历,一代神医居然也曾因疾病缠绵而倾家荡产。

他为何以多病之身反而能享百岁之寿?据唐史记载,孙思邈在中年之后,经多方研究证实了艾灸的养生祛病功效,开始经常使用艾灸为自己调理身体,最常使用的穴位就是“足三里”。也正是因为长年累月地使用艾灸进行养生,因此到了90多岁,这位神医仍能“视听不衰,神采甚茂”,甚至年过百岁之后还可精力充沛地著书立说。

正是因为艾灸的神奇功效,令他痴迷不已,在其所著的《备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两书中,记载了大量有关艾灸的内容,并在前人的基础上进行了创新和发展。赵匡胤一家都是艾灸的“粉丝”

太宗病,帝往视之,亲为灼艾。——《宋史•太祖本纪》

艾灸这种中医养生疗法,是通过使用艾条或艾炷熏灼穴位,以达到治病养生的目的,能改善失眠、身体乏力、关节疼痛等症状。在清朝以前,上至皇家宫廷,下到普通百姓,都十分喜好艾灸,几乎人人都认可这种既能防病治病,又可养生保健的治疗方法。

据《宋史》记载,太祖赵匡胤的弟弟赵光义生病了,赵匡胤急忙前去探望,并亲自手持艾条替弟弟灸疗。赵光义体有寒湿,热力通过艾灸进入体内,寒热交织产生疼痛。见弟弟饱受疼痛之苦,赵匡胤心有不忍,于是也给自己艾灸,以此来分担弟弟的疼痛。古人赞赏赵匡胤对弟弟的深情厚谊,于是用成语“灼艾分痛”来颂扬他的美德,赞美其兄弟之间的情分。

从这段记载可以得知,艾灸疗法不仅在民间盛行,甚至连皇帝都是艾灸的“粉丝”。赵匡胤亲自为弟弟艾灸,也取艾自灸,可见其对艾灸操作熟练,并且也对艾灸的效果相当信任。

艾草很平凡常见,自古以来许多文人在书、画、诗中都对它屡有提及。北宋大文豪欧阳修的传世墨宝不多,但是在北京故宫博物院却收藏着一份他的《灼艾帖》,其内容是说欧阳修的长子欧阳发曾经接受过艾灸的治疗,欧阳修认为艾灸是一门学问,值得探讨与研究。

南宋著名的画家李唐擅长山水和人物画,在他流传下来的为数不多的作品中就有一幅《灸艾图》,图中描绘的是一位村医坐在小板凳上,为患者灸灼背部。此图是我国最早以医事为题材的绘画之一,现存于中国台湾的“台北故宫博物院”。

由此可见,艾灸在古代“粉丝”之多、应用之广。下至平民百姓,上至达官贵族,无一不将这种神奇的治病养生疗法作为其防病保健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三伏灸和三九灸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黄帝内经·素问》

俗话说,夏养三伏、冬补三九。三伏灸与三九灸相配合,能显著提高人体免疫能力。

人体的阴气与自然界中的阳气(温暖升发之气)一致,都生于春、旺于夏、收于秋、藏于冬。三九严寒,正是大自然阳气最弱、阴气最盛的时候,此时施用灸法,可以利用冬季万物生机潜伏于内、闭藏不泄的生理特点,以达到益气壮阳、祛阴散寒、滋补强身的目的。

同样,三伏暑热,正是大自然阳气最强、阴气最弱的时候,人体皮肤毛孔张开、体内新陈代谢比较旺盛,此时使用艾灸疗法,既有利于药物的快速渗透与吸收,又可借助炎热的气候环境,驱除体内的阴寒之气。

正是由于以上两点,才有了著名的中医养生理论—冬病夏治,

夏病冬防。

不少人都知道冬病夏治,并积极响应三伏灸。每年的三伏天,许多医院的中医科、针灸科常常是门庭若市。而人们对冬季的三九灸则知之甚少,这时候大家往往通过吃补膏、喝补酒来进行食补,但却忘了还有一种最适合冬季使用的进补方式—艾灸。

简单来说,三伏灸和三九灸就是在一年中特定的日期进行的一种艾灸疗法,将有刺激性的药物贴敷在人体的穴位上。不同于艾条和艾炷灸,这种方法不用火,又名冷灸,但效果是一样的。如果不想去医院,也可在家艾灸。

三伏灸是在三伏天时进行天灸治病的方法,是中医学、针灸学与中药外治相结合的一种疗法。三伏灸是我国传统医学中最具特色的伏天养生疗法,与现代预防医学有异曲同工之处。三伏灸与三九灸相配合,能显著提高人体免疫能力。

其具体做法是利用全年中阳气最盛的三伏天(头伏的第一天、中伏的第一天和末伏的第一天),根据所要预防及治疗的疾病,在对应穴位贴上中药,以达到灸治的效果。

三九灸则是在农历的一九、二九、三九的第一天行天灸疗法。冬季的三九天是一年中最冷的时候,此时阳气敛藏,气血不畅,皮肤干燥,毛孔闭塞。在三九天用相应药物贴敷穴位,能温阳益气,健脾补肾益肺,祛风散寒,起到通经活络止痛的功效。

所以说,在三伏天和三九天进行天灸疗法效果最佳。其中又以白天治疗为佳,因为白天人体穴位处于开放状态,有利于药物的吸收,因此可以提高疗效。

三伏灸和三九灸在我国古代就已经相当流行了,体现了古人一直倡导的“天人合一”的理论,但是并不是所有的病症都适合在三伏天和三九天灸疗,一定要根据医生的诊断来灵活处理。

在进行三伏灸和三九灸的时候,要注意午时前后是最佳治疗时间,但是因为大部分医院中午都休息,所以选择上午10点左右也非常不错。

此外,在进行三伏灸或三九灸时,还必须注意适当忌口,饮食上要避免食用寒凉的食物,如冰冻饮料、苦瓜、绿豆、苦瓜、西瓜等;还要戒食牛肉、鹅肉、海鲜、花生及煎炸食物等发物,以免抓破发泡引起感染;不要吃肥甘厚腻、生痰助湿的食物,以免影响治疗效果。

以下是三伏灸和三九灸的具体操作方法:Part 2养护手册,解开芳疗的秘密精油的历史

现代女性在保养时经常会用到精油,那么精油到底是从何来的呢?

精油是从植物的花、叶、茎、根或果实中,通过水蒸气蒸馏法、挤压法、冷浸法或溶剂提取法提炼萃取的挥发性芳香物质。精油分为两类,一类是经稀释的,又称复方精油;一类是未经稀释的,也称单方精油。由于精油的挥发性很强,一旦和空气接触,很快就会挥发,所以其保存的方法和要求比较严格,即必须用可以密封的瓶子储存。在使用精油的过程中,要多加注意的是,开瓶后一定要尽快盖好盖子。

需要说明的是,并不是所有的植物都能产出精油,植物必须含有香脂腺才能产精油。不同植物香脂腺的分布也有很大区别,有的分布在花瓣、叶子或根茎上,有的则分布在树干上。将香囊提炼萃取后,就成为我们所称的“植物精油”了。

精油具有亲脂性,它很容易溶解在油脂中,因为精油的分子链通常比较短,这使得它们极易渗透进皮肤,并且通过皮下脂肪层丰富的毛细血管进入人体内。这也是人们能借助精油进行治疗的一个关键所在。

还有另外一个关键点在于精油是由一些很小的分子所组成,这些高挥发物质,可由鼻腔黏膜组织吸收进入身体,通过刺激大脑的边缘系统,来调节情绪和改善身体的生理功能。所以在芳香疗法中,精油可以强化人体生理和心理的机能。

接下来,我们来简单介绍一下精油治疗的历史。

早在3000多年前,在中国、印度和中东地区等地,人们就开始利用植物的芳香成分治疗疾病和缓解不适。

到了中世纪,阿拉伯的医师阿维森纳发明了从植物中提取精油的水蒸气蒸馏法,精油也开始应用于感染症的治疗。他编著的《医学典范》流传后世,至今仍被使用。

植物疗法盛行于中世纪。在欧洲,医疗工作主要依靠教会或修道院,他们多采用药草园里种植的香草对患者进行治疗。

10世纪末,人们在被称为“医学之都”的意大利城市萨勒诺,创立了医科大学。到了16世纪,诞生了一批“药草医生”,他们承担了很大一部分的医疗工作。其中有尼古拉斯•卡尔培波、约翰•杰拉德等一些著名的植物疗法的专家。

可是到了19世纪,用药的重心转向了化学药品。因此,植物疗法逐渐走向衰退。

到了20世纪,现代医学暴露出很多缺点,于是在欧洲出现了积极引入植物疗法的动向。在英国、德国、法国等国家,没有行医证的“草药医生”也开始被允许行医。普通人对于一些轻微的身体不适大多不去医院就医,而是使用香草进行自我调养。这样的情况在欧洲非常常见。

而在中国,能够使用精油和香草进行治疗,或能够指导患者进行自我调养的医疗机构极为缺乏,大多数人也对这种从植物中提炼出来的精油不甚了解。

但是,作为“辅助疗法”的芳香疗法正在一点点渗透到医疗和护理领域,相信今后会有更大的发展。精油的药用价值

植物药效被认可的记录,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700年的古埃及时代。在古埃及纸莎草制成的书中,记录了近700种药草,由此可见当时已经有了关于药草功效的研究。

1910年,法国化学家罗内•莫里斯•盖特佛塞有一次在实验中因事故不小心烫了手,在惊慌之下,他无意识地从身边的瓶子里倒出薰衣草精油涂在手上,没想到他的手很快就痊愈了,并且没有留下疤痕。此后,他便开始潜心研究精油的治疗效果。

1937年,他创作了《盖特佛塞的芳香疗法》一书,此后该书被译为各种语言,精油的治疗作用被广泛推广。由盖特佛塞创造的“芳香疗法”一词也广泛传播,他也被世人称为“芳香之父”。

从此以后,“芳香疗法”的研究在世界范围内扩展开来。1970年,意大利的保罗•罗维斯提提出柑橘系的精油对治疗抑郁症等精神类疾病有很好的效果。

随着人们对精油的了解,这种从植物中提炼出来的精油在国外越来越受大众欢迎。究其原因,是因为精油大都具有药用、医用价值,它有预防传染病,抗炎、抗病毒,促进细胞新陈代谢及细胞再生等功效。自古以来,许多含挥发油的植物药可直接用来治病,而现在,挥发油经提炼后,如薄荷脑、樟脑、丁香酚、桉叶油等,已成为制药的原料。 以下简要阐述几种精油的药用价值。

薄荷脑精油

薄荷脑精油能选择性地刺激人体皮肤或黏膜的冷觉感觉器,产生冷觉反射和冷感,引起皮肤黏膜血管的收缩,对深部组织的血管也可引起收缩而产生治疗作用。把薄荷脑精油涂在皮肤上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减轻浮肿,还可以缓解局部炎症。

桉精油

桉精油为无色或微黄色澄明液体,有特异的芳香,微似樟脑,味辛、凉,贮存日久,颜色转深。它具有较强的抗菌、消炎作用,还具有祛风止痛、止痒、解暑等功效。

雪松精油

雪松精油具有芳香的木质香味,具有很好的心理治疗作用。精神紧张或焦虑时,可以藉雪松精油的安抚效果获得镇定。同时,雪松精油对咳嗽、痰多、鼻塞流涕等症状也有一定疗效。

葡萄柚精油

葡萄柚精油的作用有很多,其主要的功效有缓解头痛、增强食欲、美白肌肤等。基础油

基础油,也有人称之为媒介油。大多数的精油无法直接抹在皮肤上,它们必须在基础油中稀释后,才可以被广泛地使用。

基础油是取自植物的花朵、坚果或种子的油,很多基础油本身就具有医疗效果。

从生长在世界各地的植物种子里,我们可以制作出各种植物油。有好几百种植物,它们的种子可以生产出油,其中只有少数的几种油用于商业用途。

一些植物油,例如我们熟知的大豆油、花生油、橄榄油,则主要被作为食用油,是很好的营养来源。

芳香疗法使用的基础油是通过冷压萃取(在60摄氏度以下处理)得来,而食用的植物油,如大豆油是通过200摄氏度以上的高温萃取而来。

冷压萃取可以保证植物中的矿物质、维生素、脂肪酸等营养物

质保存良好不流失,使植物油具有优越的滋润、滋养作用。

可作为基础油的植物油,必须是不会挥发且未经过化学物质提炼的植物油,例如甜杏仁油、杏桃仁油、酪梨油、荷荷芭油、小麦胚芽油等,这类油脂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可用其稀释精油,并协助精油迅速被皮肤吸收。

而一般的食用油通常经过高温提炼,已经失去了很多天然养分,不适合当作芳香疗法的基础油。

基础油平时可保存在冰箱里,加入精油后,可保存6个月左右,因此每次调和的量不要太多,最好一次用完,勿存放过久。温馨小贴士哪些油不适合当基础油

不适合当基础油的通常是由石油提炼的矿物油,如婴儿油或分子较大的绵羊油等。

矿物油不但不含养分,还因为渗透力差容易阻塞毛孔,可引起粉刺与脓疮;混合精油做按摩时,更会影响肌肤对精油的吸收,无法发挥精油的疗效。常见的基础油有哪些甜杏仁油

营养成分:

维生素A、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B6、维生素E、蛋白质、不饱和脂肪酸(以油酸和亚油酸为主)。

特质:

淡黄色,味道温和不刺鼻,有润滑性但非常清爽,是中性、不油腻的基础油。

功效:

甜杏仁油属于中性的基础油。其富含多种维生素,具有滋养与保湿的功效,对于干性皮肤或因气候变化而引起的皮肤不适极有益处,可促进细胞生长。

甜杏仁油还富含多不饱和脂肪酸与蛋白质等物质,适用于各种肤质,能有效地改善皮肤红肿、干燥和发炎等症状。小麦胚芽油

营养成分:

蛋白质、维生素A、维生素B1、维生素E,以及不饱和脂肪酸,如亚麻酸、亚油酸等。

特质:

黄棕色,取自小麦种子发芽的部位。

功效:

小麦胚芽油是以小麦芽为原料制取的一种谷物胚芽油,其维生素E的含量为植物油之冠,已被公认为是一种颇具保健作用的功能性油脂,具有抗氧化、延缓衰老、提高人体免疫力、促进血液循环及防癌的作用,还有促进皮肤新陈代谢、减缓色素沉着、保护皮肤水分、减少黑斑及色素斑形成等作用。

亚油酸占小麦胚芽油50%以上,可降低血液中的脂质浓度和胆固醇含量,防止动脉粥样硬化,预防高血压、糖尿病,并可调节人体代谢、增强人体活力等。此外,还能促进组织细胞生长发育,并对心脏病、肥胖症及糖尿病等有一定的辅助疗效。

甘八碳醇具有增强体力、耐力及爆发力,提高肌力,改善肌肉机能、反射性及灵活性等作用。荷荷芭油

营养成分:

维生素A、维生素B、维生素E,钙、镁等矿物质,植物蜡。

特质:

呈黄色,萃取自荷荷芭豆。非常滋润,无任何味道,且油质较轻滑,似皮脂腺分泌的油脂。

功效:

荷荷巴油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钙、镁等矿物质,对肌肤有十分显著的美容功效,可通畅毛孔、调节油性或混合性肌肤的油脂分泌,并改善发炎的皮肤,如湿疹、干癣、面疱等。它对过敏性皮肤有舒缓作用,对于干性发质及干性肌肤有较好的滋润作用,所以是适合各种肤质使用的基础油。葡萄籽油

营养成分:

原花青素,钾、磷、钙、镁等矿物质,蛋白质,以及不饱和脂肪酸,如亚油酸、亚麻油酸等。

特质:

淡黄色或淡绿色,无味,质地清爽不油腻。

功效:

葡萄籽油最为称道的是其含有两种重要的物质,亚麻油酸以及原花青素。

亚麻油酸是人体必需的脂肪酸,有抵抗自由基、抗老化,帮助吸收维生素C和维生素E,降低紫外线对皮肤的伤害,保护肌肤中的胶原蛋白以及预防黑色素沉着等作用。

原花青素有保护血管弹性、滋润皮肤,使肌肤保持应有的弹性及张力,避免皮肤下垂及产生皱纹等作用。

同时,葡萄籽油渗透力强,清爽不油腻,极易被皮肤吸收,任何肤质均适用。橄榄油

营养成分:

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蛋白质,钙、磷、锌等矿物质,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

特质:

呈淡黄色,温和不刺激,但有一些苦味。

功效:

橄榄油称得上是最利于人体健康的一种食用油,在地中海沿岸国家有几千年的食用历史,在西方被誉为“液体黄金”“植物油皇后”“地中海甘露”,原因就在于其极佳的营养功效。

橄榄油中含有比其他植物油都要高的不饱和脂肪酸、丰富的维生素及抗氧化物等多种成分,并且不含胆固醇,因而人体对其的消化吸收率极高。它有减少胃酸分泌、预防胃炎及十二指肠溃疡等疾病的功能;并可促进胆汁分泌,激化胰酶的活力,使油脂降解,被肠黏膜吸收,以减少胆囊炎和胆结石的发生。还有润肠功能,长期食用可以有效缓解便秘。

橄榄油富含与皮肤亲和力极佳的角鲨烯和人体必需脂肪酸,吸收迅速,能保持皮肤的弹性和润泽,能去除面部皱纹,预防肌肤衰老,有防治手足皴裂的功效,是可以“吃”的美容护肤品。

橄榄油能提高机体的新陈代谢功能。这是因为橄榄油中含有80%以上的单不饱和脂肪酸和ω-3脂肪酸,当人体摄入适当比例的脂肪酸时,新陈代谢就更为正常,而发生肥胖、糖尿病的概率就会降低。有特殊作用的治疗用油玫瑰籽油

营养成分:

亚麻油酸、柠檬酸、维生素A、维生素C。

特质:

深黄或淡褐色,有淡淡的苦味,以萃取自智利野蔷薇果实的品质最佳。

功效:

玫瑰籽油的主要成分是Υ-亚麻油酸,主要功能就是维护细胞膜的运作功能、活化细胞组织,促进肌肤再生。除了能减少细胞内水分的流失外,玫瑰籽油还具有调节油脂分泌的功能,可预防发肤发炎。

玫瑰籽油适用于任何肤质,特别适合缺水、成熟、老化的皮肤,以及有斑点和晒伤的皮肤,是一种对女性特别有益的植物油。月见草油

营养成分:

Υ-亚麻油酸、镁、锌、维生素C、维生素E、维生素B6。

特质:

深黄色,有轻微药草味。

功效:

月见草油在改善肤质、治疗湿疹、调节血压、促进血液循环等方面有广泛的医用、药用价值。其富含亚麻油酸成分,能够协助调节激素的分泌,以缓解经前期综合征及围绝经期综合征。此外,月见草油也有抗炎作用,还具有降低血脂、预防血栓形成的作用。Part 3天天有“艾”,健康常在用好身上的“四关穴”

五脏有六腑,六腑有十二原,十二原出于四关,太冲、合谷是也。——《针灸大全》

春季介于寒冷的冬季和炎热的夏季之间,共有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六个节气,此时节寒暑交替、阴消阳长。如果不注意春季的气候特点,则容易患病,诱发宿疾。

中医认为,春季属风、主木,是万物升发的时节。在冬寒未尽、春暖初萌之时,气候常常因冷热气团来回交织,时冷时热,很容易造成体温调节机制的紊乱和免疫功能的下降,进而诱发各种传染病,以及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精神心理方面的疾病。

因此,春季养生保健,应特别重视协调好人与自然环境、人体内部各个脏器以及气血阴阳之间的平衡,预防疾病的发生。

此时,选择人体中的“四关”穴位施灸,可以固守关防、御“敌”于外。所谓的“四关”,实际上并非是一个穴位的具体名称,而是由两手背的合谷穴、两足背的太冲穴所组成的一种穴位配伍组合。

因为人体的“合谷”“太冲”两穴,分别位于手背和足背,如同四个严密固守的关口,时刻捍卫着人体的健康与安全,故而得名“四关”。合谷穴

在中医看来,人体有与生俱来的“自强按钮”,即通过推拿按摩某些穴位,对强身健体有极大帮助。合谷穴内通于胃,是手阳明大肠经的穴位,是一个重要且相当好用的穴位,它之所以叫“合谷穴”,跟其所处的位置有很大关系。

合谷穴位于大拇指与食指之间,从外形来看,两个手指类似两座山,中间的虎口犹如一个山谷,故得名。

明代医学典籍《针灸大全》载,合谷作为手阳明大肠经的“原穴”(脏腑的元气经过和停留的部位),是大肠的原气经过和留止之地,重点保养可防病强身。肺主皮毛,其华在面,面部的各种状况均与肺的病变有一定关系,而大肠与肺又互为表里,所以灸疗合谷穴不

仅能够治疗胃肠不适,而且能够疏解肺气。

此外,中医理论中还有“面口合谷收”的说法,意思就是大凡头面部的不适,都可取合谷穴而解。灸合谷穴时,先点燃艾灸条,以雀啄灸的方法灸10分钟即可。

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牙痛、胃痛、头疼等疼痛难忍的时候,这个时候用手指指腹用力按压合谷穴30次,可缓解疼痛。

除此之外,有黑眼圈、腹泻、肠胃不适等问题时都可以按揉合谷穴。过敏性鼻炎的患者,经常按压合谷穴,也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太冲穴

太冲穴是人体的一个重要穴位。太,也就是大的意思;冲,指冲射之状。

太冲穴位于足背第1、2跖骨结合部之前凹陷处,为人体足厥阴肝经上的重要穴位之一。太冲穴主要关联的脏腑为肝,肝是人体藏血的宝库,所以按揉、灸疗太冲穴能够疏泄肝气,促进血液循环。

无论是外界风邪侵袭,还是体内阴血虚亏,都与肝息息相关。

中医认为,肝为“将军之官”,在志为怒。生气指的就是发火,或郁而不发,或干生闷气。人体在发“怒”时,受到影响的往往是肝经。

太冲是肝经的原穴,从理论上讲,原穴往往调控着该经的气血。人生气之时,肝也会受到影响,太冲这个肝经的原穴便会显现出一些信号,表现为穴位有压痛感,穴位所在之处的皮肤温度或色泽发生变化,甚至是此处的软组织张力发生异常。

临床研究表明,通过艾灸太冲穴,可以疏解负面情绪。胸部在足部的反射区为太冲穴所在的位置,按压此穴同样可缓解心胸的不适感。

在艾灸时,用艾灸条回旋灸太冲穴10分钟,既可补肝血之不足,

又能疏肝气之失调,还能调理气血阴阳之紊乱。

感冒初期,人们会有鼻塞、流鼻涕、头疼、咽痛、周身不适等症状,按揉太冲穴可以缓解感冒带来的头痛等不适,配合热水泡脚,能够加快感冒的痊愈。

合谷穴与太冲穴总称为四关穴,意即人体生命的关口。对于情志失调的人,按摩这两处穴位,肯定会很酸痛。这种酸痛能直接刺激经络系统,对人体产生良性的调节作用,使失调的情志恢复平衡,从而起到协助治疗疾病的作用。特别是工作和生活压力大、精神高度紧张的人群,可以试试这种按摩方法。冬病夏治的艾灸之道

凡灸疟者,必先问其病之所先发者先灸之。从头项发者,于未发前预灸大椎尖头,渐灸过时止;从腰脊发者,灸肾俞百壮;从手臂发者,灸三间。——《备急千金要方》

夏季是阳气最盛的季节,气候炎热而生机旺盛。此时是人体新陈代谢旺盛的时期,阳气外发,伏阴在内,气血运行亦相应地活跃起来。

夏天的特点是炎热,“热”以“清”之,因此,养阴清热是夏季养生的关键。

每年从六月份开始,气温越来越高,进入了在五行中属“火”的夏季;特别是七八月份的“三伏天”,更是阳光四射、酷热逼人。

根据中国传统医学“春夏养阳”的理论,此时正是补益人体阳气的最佳时机,许多在冬季多发、易发的寒症,完全可以利用这种

季节上的温差变化来“冬病夏治”。

中国古代先民多以农耕为作,脸朝黄土背朝天。因此,中医将背部、上身归之于阳,腹部、下身归之于阴。

人体两大阳经—督脉和足太阳膀胱经,就主要走行于背部。大椎穴

大椎穴,古人又称它为百劳穴,顾名思义,就是该穴能解身体各种劳累。

我们的身体尤以上背部近头颈部阳气最盛,为阳中之阳,而大椎穴便是这阳中之阳的重要穴位之一。

同时,大椎还是手足三阳经与督脉的交会穴,所以艾灸大椎穴,就能够贯通手足各条阳经之气。它既可清热解毒,又能通阳解表;既可治疗各种热证、阳证、实证,驱邪外出,又能治疗各种寒证、阴证、虚证,强身壮体。

明代医学家张介宾在其著作《类经图翼》中就曾指出,艾炷灸大椎穴即可治疗瘿气(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在《备急千金要方》中也有关于艾灸大椎穴的记载:“眼暗,灸大椎下,数节第十当脊中,安灸二百壮,惟多为佳,至验……肺胀胁满呕吐上气等病,灸大椎并两乳上第三肋间。”讲的就是艾灸大椎穴治疗不同病症的方法。

一般灸疗时,将艾条点燃,高悬于大椎穴上4厘米处,灸15分钟;或者用手掌心按揉大椎穴10次,以局部有温热感为宜。同样能够达到缓解疲劳的作用。风门穴

风门穴,是足太阳膀胱经的“经穴”,是人体抵御以风邪为首的各种病邪的一道重要屏障。此门一开,病邪长驱直入;此门紧闭,可保身体平安。

魏晋名医皇甫谧在《针灸甲乙经》中就曾说过,头痛、鼻塞、打喷嚏、流鼻涕等症状,艾灸风门穴即可解决。

在中医理论中,经常将侵袭人体、诱发疾病的外在因素,分为风邪、寒邪、暑邪、湿邪、燥邪、火邪六类,称之为“六淫”,其中风邪位居首位。例如感冒,就时常被称之为伤风。此外,风邪还非常喜欢与其他病邪结伴而来,比如风寒、风热、风温、风湿等,诸如此类即是例证。

风邪侵犯人体,五脏中的肺以及肺所主管的皮肤往往首当其冲,所以在现代疾病谱中,各种过敏性疾病日益增多,例如急慢性湿疹、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皮肤瘙痒等,而中医认为这些都与风邪有关。

所以艾灸风门穴,不仅可疏风解表、宣肺透邪、抵御外邪,还能增强和调节人体免疫功能,预防疾病的发生。秋季调理脾胃要防寒

灸三里可使元气不衰,故称长寿之灸。——《针灸真髓》

秋季,指阳历八、九、十月三个月份,包括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六个节气。秋季处在夏火和冬水之间、人与自然阴阳转换之时,故二十四节气中有“秋分”一气,寓意天地之中阴阳各半、夏冬之分。

秋季,暑夏的高温已降低,人们烦躁的情绪也随之平静,且秋风带来秋季宜人的景色,此时切勿因眼前的美景而忽视了养生。许多因素往往在不经意间影响着身体健康,且夏季过多的耗损也应在此时及时补充,所以秋季亦应特别重视养生。

俗话说:“一夏无病三分虚。”立秋过后,气温逐渐由升温转成降温,气候虽然早晚凉爽,但人极易倦怠、乏力。因此,随着夏去秋来、酷暑渐去,人体养生保健的重点,也必须按照“天人相应”的原则,由养阳向养阴过渡,并为以后的冬令进补做好准备。

然而,五行中秋季属金,此时气候干燥、水分缺乏,最易伤肺,是呼吸系统疾病的多发季节,所以此时既不可贸然进补,又要预防各种疾病的发生,关键是要调益肺气,提高和强化人体的免疫功能。

根据五行中“实者泻其子,虚者补其母”的理论,生金须培土,补肺须健脾,通过增强人的饮食、消化与吸收功能,尽可能多地为机体摄取所需要的各种营养物质。一方面可以弥补因夏季高温机体新陈代谢旺盛所造成的营养损耗和缺失,另一方面又为冬季储存好充足的能量。足三里穴

历代医家把足三里作为治疗久病体虚、强身保健的第一要穴。足三里穴是足阳明胃经的主要穴位之一,也是非常重要的长寿穴位,身体虚弱的人,平时可以通过艾灸足三里来进行保健。

中医认为,按摩足三里有扶正祛邪、调理脾胃、补中益气、通经活络等作用。要缓解秋乏可以多按按足三里。

女性平时多艾灸足三里穴,能够有效地缓解痛经,起到补益气血、暖宫调经的作用。

若要健运脾胃,首穴非足三里不可。它能补能泻、可寒可热,不仅能够疏经通络、消积化滞、祛风除湿,而且可以健脾和胃、益气生血、防病保健、强身健体。

可以说,上至呼吸道疾病,中到消化功能紊乱,下至尿路感染、月经不调,足三里穴都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因此,足三里穴是人体诸多经穴中最具有养生保健价值的穴位之一,被誉为养生保健“第一要穴”“长寿穴”。连日本都有“不与不灸足三里者同行”的说法。

若能经常温灸足三里穴,每次15分钟,可促进体内经气的流动,延年益寿。平时也可以每天用食指按压足三里穴20次,以局部有较强的酸胀感为宜,亦可达到不错的效果。丰隆穴

秋季艾灸养生,还可将足三里穴与丰隆穴配合使用。

丰隆穴,具有调和胃气、祛湿化痰、通经活络、补益气血、醒脑安神等功效,是古今医学家公认的治痰之要穴。

丰隆穴位于小腿前外侧,这个穴位较敏感,所以在按摩此穴时可能会有轻微的疼痛感。丰隆穴属于足阳明经的“络穴”,所谓“络穴”就是络脉之穴,主联系各条络脉。

所以,丰隆穴可沟通阳明、太阴两经,手足阳明经属阳,根据走向关联到脏腑中的胃与大肠;手足太阴经属阴,根据走向关联到脏腑中的肺与脾。

两经互为配合,则胃、大肠、肺、脾四者相通,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因而灸治该穴,既能治手太阴肺经的感冒、咳嗽、咯痰、气喘、咽痛等疾病,又可疗足太阴脾经的食欲下降、营养不良、便秘、

泄泻等疾病。

中医认为,秋季主肺、主燥、易伤津化痰,而“脾胃为生痰之源,肺为储痰之器”,故要化肺中痰液,应先运胃中水谷;而丰隆穴就具有此等功效,若要以一词来概括丰隆穴的特长,便是“化痰”。

灸疗时,每次15分钟。除了艾灸疗法之外,还可以用食指指尖点按丰隆穴30次,同样能够起到化痰、止咳等作用。

调理脾胃的精油配方

材料:

姜精油……………1滴

肉桂精油…………1滴

茴香精油…………1滴

薄荷精油…………1滴

基础油……………10毫升

方法:

在基础油中滴入纯精油,制成按摩油。从上往下按摩腹部,手往上时用力需轻,往下时用力稍重。冬季艾灸最驱寒

霍乱吐泻……尤宜灸上脘、中脘、神阙、关元等穴。——《针灸资生经》

民间有谚语:“家有三年艾,郎中不用来。”艾火之力,直接作用于经络和穴位,刺激相应的脏腑,有疏通经络、驱寒疗疾、强身健体之功效。

冬季人体阳气最弱,鼻炎和肠胃不适等旧疾容易复发,正是最适宜艾灸的时节。

在中国传统医学理论中,冬季属阴、五行属水、主收藏,是一年中阴气弥漫、阳气微弱的时候,此时人与自然界均处在收敛封闭、潜藏休养的状态。所以,冬季也就成了最适宜人们进补的时期。

按中国人的习惯,从每年的冬至,到来年的立春或春分,都会适当服用些补品。其实,艾灸也可以进补,而且是一种非常好的进补方法。

冬季艾灸可疏通经络、调理人体的阳气,以达到预防早衰、防治疾病的目的。

中医所说的进补无非就是两件事:补先天之精、益后天之气。然先天之精,由禀赋而定,也就是天生的;后天之气,为水谷所化,说得直白一点,就是指人的生活规律、饮食作息。

因此最重要的是要补益后天脾胃之气,就如宋人张耒所讲“大抵养生求安乐,亦无深远难知之事,不过寝食之间耳”。中脘穴

中脘,又名太仓,是胃之“募穴”。古时“募”与“幕”字相通,是募结的意思,故经络学说中的“募穴”,是指经气结聚的地方。

因此,中脘穴最能反映胃的运化功能。

若胃的受纳出现障碍,就会影响人的消化、吸收和代谢功能,导致机体营养不良、各项生理机能减弱,故中医有“得胃气者生,失胃气者死”的说法。

用温和灸灸疗中脘穴,一般艾灸15分钟,长期坚持下去,即能调胃和中、补虚益气、健脾化湿,改善消化功能,促进各种营养物质的吸收与代谢。

不仅在宋人王执中的著作里提到霍乱止泻、消化不良可艾灸中脘穴,在孙思邈的《千金翼方》中也有“霍乱长鸣、腹痛胀满则艾灸中脘穴”的记录。

平时自己可以每天用食指指腹揉按中脘穴30次,也可达到不错的效果。气海穴

凡天地之中江河湖水最后汇聚之处,才能称之为海;人身之中,诸气诸血相聚部位,方有资格被誉为“气海”或“血海”。

气海穴,乃生气之海,大气所归,是肾气、精元之气汇集的地方。肾中之气乃人之元气,来自于父母的遗传,又经过脾胃后天的滋养,所以存储于此。肾气在经络中运行,前走任脉从而生其阴,后走督脉才能壮其阳。

所以艾灸此穴,能够滋阴壮阳、健脾益肾,让气血生生不息。所以《铜人腧穴针灸图经》记载:“气海者,是男子生气之海也。”

另外,中医认为有形之血难以速生,无形之气可以急补,所以人之虚损,补气为先;补气之穴,气海为先。《黄帝内经》认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正是因为湿邪是万病之源,体内气血充盈,才能抗邪祛湿,所以气海穴对湿邪为患、气机不畅所导致的各种疾病均有疗效。

临床研究表明,温和灸气海穴20分钟左右,每天1次,能起到补益元气、防病保健的效果。

灸后再以并拢的食指和中指按揉气海穴100次,则效果更好。Part 4女人“香艾”,一生温暖现代女性为何需要艾灸养生

凡人年三十以上,若不灸三里,则令人气上眼暗,以三里下气。——《外台秘要》

现代女性承担了越来越多和男性一样的高负荷工作,身体负担增加,再加上不规律的作息、饮食和穿衣习惯,都会引起女性亚健康的问题。

什么是亚健康呢?亚健康就是指人体处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一种状态。在中医理论中,男性属阳,女性属阴,女性多有寒症,再加之不注意保暖,就会出现气血不足、气血淤滞、漏精漏气漏神、经络不畅等问题。虽然说亚健康不是什么大病,但确实是不健康的一种表现。如果积累下去,就会积劳成疾。可以说,亚健康就是疾病的早期阶段,尤其是现代女性,面临工作、家庭的双重压力,导致普遍处于亚健康状态。

这个时候,如果我们懂得艾灸或者了解艾灸疗法的机理,就能对自身进行调养,做到“大病早预防,小病不出门”。

为什么说艾灸疗法适合现代女性呢?

首先,艾灸所用的艾草是纯阳植物,补充人体阳气最好的方法就是艾灸,其对改善女性的寒性体质特别有效,特别是手脚冰凉、宫寒、胃寒等症状。艾灸通过热力把阳气传到体内,把寒湿驱赶出来,使身体阴阳得以平衡。

其次,艾灸是通过疏通经络、调理气机,从内部为我们的身体补充阳气。阳气充足了,抵抗力就会增加,不容易被疾病入侵,身体自然健康。现代女性因为缺乏运动,很多人都有经络不通畅的现象,表现在指端寒冷、身体容易发麻等,通过艾灸可以疏通经络、理气活血。

另外,艾灸还可用于面部和身体的综合调理,有助于美容养颜,使皮肤红润细腻有光泽。

所以说艾灸是非常适合现代女性的养生保健方法,有病则祛病,无病则有益身心。女性常做艾灸可以使精力充沛,改善皮肤状况,并能改善更年期症状,延缓衰老。温馨小贴士事半功倍的“亚健康香艾疗愈法”

艾灸之前先用芳香精油开穴按摩10分钟,再使用艾条在穴位上进行灸疗,两者结合可以起到疏经活络、畅通血脉、安抚情绪、舒缓压力、消除疲劳、促进睡眠等效果。

1.巧用芳香植物

气味相近、植物科属相似或是挥发速度差不多的精油,都可以互相搭配,制成复方精油。使用复方精油的好处在于,功能类似的精油互相调配,可增强功效;功能差异大的精油互相调和,可扩大治疗范围,好比中药也很少用单方。

一次使用两三种不同的精油,对于一些气味较不好闻却具有疗效的精油,也可借由其他芳香精油的香气来调和不好闻的味道,让人在使用的时候更为舒适。

2.复方精油调制法则

精油需要经过基础油稀释调和后才能使用,精油的分子量很小,经过按摩能很快被皮肤吸收渗入体内。取薰衣草精油、柑橘精油、姜精油、保加利亚有机玫瑰精油各1滴,并混合基础油,使之混合成复方精油。

3.涂抹方法

按摩最好的时机就是在刚洗完澡时。按摩时,力道可视需要而有不同,较快较重的按摩如搓揉、拍击,可提振精神;轻柔地抚触、按压,则可帮助睡眠。

4.对缓解亚健康状况有效的芳香精油

薰衣草精油

薰衣草被称为“百草之王”,用其作香氛可安神定志,镇静止痛。《精油全书》中就介绍了薰衣草精油有安抚情绪,舒缓头痛,改善睡眠的作用。

另外,薰衣草精油也对情绪紧张、压力大或烦躁引起的高血压有舒缓作用。薰衣草作为复方精油中的经典成分,还可以协同其他精油发挥效果。

产于普罗旺斯的高品质薰衣草,可提炼出最纯粹、浓郁的薰衣草精油。

薄荷精油《本草新编》记载:薄荷能“入肺与包络二经,亦能入肝、胆”。其亦有良好的提神醒脑功效。《千金•食治》就提及薄荷主辟邪毒,除劳弊。

乳香精油

乳香是一种淡雅清香的树脂,过去常常被用于熏香和医疗。阿曼苏丹国是乳香的古老产地,古时乳香的价值曾经等同于黄金,是统治者权力和财富的象征之一。

在古埃及的象形文字和中国的古代医书中都有关于乳香的记录。考古学家在埃及法老王图坦卡门的陵墓中,发现了一个密封的陶罐,里面装着超过3000年却依旧散发香气的软膏。经过分析,发现其主要成分就是乳香。在避光、隔绝空气、减少震动的情况下,乳香精油永不过期。

乳香精油最大的作用在于其能缓解经前期综合征,并能改善肌肉酸痛、皮肤老化的状况。在泡脚的时候,在热水中滴入几滴乳香精油,可以起到活血通络的作用。

葡萄柚精油

葡萄柚起源于亚洲,它是人工种植的树种。其精油可以抗抑郁,使人恢复精神,是季节性情绪失调的调节剂,有促进淋巴循环的作用。而且葡萄柚精油十分适合油性皮肤,对皮肤具有滋润作用。

马鞭草精油《精油全书》中介绍了马鞭草精油有减压的作用。这种精油有助于舒缓紧张情绪,使人感觉放松,有改善失眠的作用。

罗马人把马鞭草看成是女神给予人类的一种赏赐,因此他们相信马鞭草是一种爱情药,可以重燃已经失去激情并逐渐逝去的爱情。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