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迪青少年智勇双全的故事(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8-12 01:52:06

点击下载

作者:竭宝峰

出版社:辽海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启迪青少年智勇双全的故事

启迪青少年智勇双全的故事试读:

前言

智慧是力量,智慧是财富,智慧是人生成功的基础。

每个人都是一个智慧的宝库,每个人都有着巨大的潜能。研究发现:若是一个人能够发挥一半的大脑功能,就可以轻易学会40种语言,背诵整本百科全书,拿12个博士学位……著名的心理学家奥托指出:一个人所发挥出来的能力,只占他全部能力的4%。也就是说,人类还有96%的能力尚未发挥出来。对于处在成长重要阶段青少年,怎样才能开启他们的智慧之窗,激发他们潜藏的巨大能量呢?精彩的哲理故事如一丝丝火苗,点亮心灵睿智之灯;如一把金钥匙,开启智慧宝库之门。早一天领悟,早一天走向成功;早一天领悟,早一天拥有幸福。阅读本书,犹如聆听智者的教诲,智慧如春风化雨滋润心田。相信本书收录的每一个故事,能告诉我们太多的人生哲理。

观今宜见古,无古不成今。从故事中,我们能够熟悉历史,认识人物,懂得道理,明白人生。故事教育我们,我们听着故事成长;故事鞭策我们。我们看着故事奋斗,故事也在提醒我们,我们讲着故事自察。

故事就像一幅画卷,把干瘪的道理加以润色,有时浓墨重彩,有时淡若浮云,有层次、有宽度的展现在我们面前。

聪明的人永远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的,借鉴别人的经验,吸取别人的教训,都能让我们事半功倍。从故事中获得人生的道理和智慧,实在是件再聪明不过的事。

当你在茶余饭后,休憩之时,轻松的阅读,有一份新鲜的感觉、愉悦的享受,不知不觉当中,也为自己点燃了一盏心灵的明灯。《启迪青少年的千万个智慧故事》共分三册:《启迪青少年智勇双全的故事》《启迪青少年出奇制胜的故事》《启迪青少年明察秋毫的故事》。

愿青少年朋友都能从中受益。

本书由竭宝峰任主编,齐放、贾秀娟任副主编,参加编写的有蒋家辛、孙勇、刘琳等同志。

本书编纂出版,得到许多领导同志和前辈的关怀支持。同时,我们在编写过程中还程度不同地参阅吸收了有关方面提供的研究资料、历史资料。在此,谨向所有关心和支持本书出版的领导、同志一并表示谢意。

本书在筛选编写等方面,由于时间短、经验不足,可能有不足和错误,衷心希望各界及读者批评指正。

第一章 三十六计故事

第一计 瞒天过海

【释义】比喻用欺骗的手段暗中行动。【原文】备周则意殆,常见则不疑。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太阳,太阴。【计名探源】故事发生在唐贞观十七年(公元643年),唐太宗李世民率军三十万离开长安,远征辽东。这一天,大部队来到海边,唐太宗举目远望,面对一望无际的大海不禁发愁起来,很担心如何才能渡过大海。

作战总指挥张士贵看到这种情景,就连忙和各位大臣商议对策,有位名叫薛仁贵的部将急中生智,想出了一个主意,说道:“皇上担心大海阻隔,难以征伐辽东,我有一个好的计策,一定能叫大军平安渡过大海,取得东征的胜利。”

数日后,当地一位乡绅请求见驾,声称愿为征辽将士提供军粮,唐太宗听后很高兴,便率百官随其来到海边,进入一间用彩色帷幕包裹起来的屋子,室内陈设富丽堂皇。太宗一时兴起,与众将饮酒进食,好不热闹。

过了一会,风声四起,波浪声巨大,颠簸异常厉害,桌子上的酒菜洒了一地。唐太宗吃惊不小,让身边的大臣掀开帷幔,不看则已,一看更是震惊:满目都是一片苍茫的大海,这哪里是在什么屋里做客啊,分明是在大海之上航行。这时,张士贵赶紧上前请罪:“陛下正随大军航行于大海之上,前往辽东。”

原来,所谓的乡绅,是薛仁贵乔装扮演的,“瞒天过海”之计正是他想出来的。这里所说的“天”,本意是指天子,所谓“瞒天过海”,是指哄瞒着天子,在不担惊受怕的情况下平安地渡过大海。【古代战例】

高颖计陷京口

话说南北朝时期,公元583年,陈叔宝当了陈朝皇帝。他整天吃喝玩乐,不理朝政,奸臣乘机为非作歹,欺压百姓,搞得民不聊生,陈朝危在旦夕。

当时,隋文帝已统一了北方,国力强盛,斗志正旺。他分析局势,深知陈朝国力空虚,已不堪一击,便派兵南下,想一举攻灭陈朝。

可是,隔着一条宽阔的长江天堑,如何进攻才能保证万无一失呢?老臣高颖悄悄向他献了一条妙计。

隋文帝依着高颖的计策,一声令下,几路大军浩浩荡荡一齐进攻,首先切断了长江上游与中下游军队的联络,使他们不能相互照应。与此同时,隋朝大将贺若弼率大队人马向陈朝国都建康(今江苏南京)进军。兵马来到长江北岸驻扎下来。只见帐篷林立,军旗飘扬,人喊马嘶,一派战前景象。

看见这个阵势,江南陈朝将领以为隋军即将渡江攻城,顿时紧张起来,召集全部人马,抖擞精神,准备与隋军决一死战。

哪知剑拔弩张地等了好几天,隋军不但没有渡江攻城,反而撤了回去,渡口只留了一些破旧的小船。陈朝将士以为隋军水上力量不足,不敢轻易进攻,上上下下都松了口气。

可是不久,隋军又集结江北,安营扎寨。陈军慌忙再度备战。这样反复折腾了几次,弄得陈军人困马乏,加上粮食又被隋军间谍烧毁,陈军更是人心惶惶,进退两难。

就这样,双方相持了很长一段时间。一直到第二年春天,贺若弼仔细观察陈军的阵势和情绪,认为时机已经成熟,便一声令下,突然挥师渡江。浩浩长江之上,万船齐发,金鼓震天,由于陈军疏于戒备,猝不及防,哪里还有还击之力?隋军一举攻占了京口,随后又乘胜进军陈国都城建康,最后灭了陈国。

隋文帝笑逐颜开,重奖有功将士。他夸赞高颖道:“好一个瞒天过海之计!若不是如此麻痹敌军,我们怎会不费吹灰之力轻易取胜?

姜,到底还是老的辣嘛!”【古计今用】

假做真时真亦假

以假乱真,瞒天过海,是精明商人惯用的一种手段。美国服装商德鲁比克兄弟二人开了一家服装店,他们的服务十分热情周到。每天哥哥都站在服装店门口向路人推销商品。但是兄弟俩都有点耳背,经常听错话,会错意。

有一次,两兄弟中的哥哥十分热情地把顾客请进店中,反复介绍某衣服如何如何好,一番介绍后,顾客无可奈何地问道:“这衣服多少钱?”

哥哥把手放在耳朵上问道:“你说什么?”

顾客又高声问一遍:“这衣服多少钱?”“噢,价格吗?待我问一下老板,十分抱歉,我的耳朵不好。”他转过身去向那边的弟弟大喊道:“喂!这套全毛衣服卖多少钱?”

弟弟站了起来,看了顾客一眼,又看了看服装,然后回答说:“那套嘛,72元。”“多少?”

哥哥回转身来,微笑着对顾客说:“先生,42元一套。”

顾客一听,赶紧掏钱买下了这套衣服,满心窃喜地走了。

事实上,德鲁比克兄弟谁也不聋,他们是以“聋”来促销的。

这对美国兄弟着实把“瞒天过海”计谋运用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第二计 围魏救赵

【释义】原指战国时齐军用围攻魏国的方法,迫使魏国撤回攻赵部队而使赵国得救。后指袭击敌人后方的据点以迫使进攻之敌撤退的战术。【原文】共敌不如分敌。敌阳不如敌阴。【计名探源】战国时期,伟大的军事家孙膑与庞涓斗智、斗法,其中有段“围魏救赵”的精彩故事。

孙膑曾和庞涓一起学兵法,都是鬼谷子的学生,他们俩感情很好,相约日后发迹要互相提携帮助。但是庞涓是个嫉妒心很强的人,他当了魏惠王的将军后,自知才能不如孙膑,就把孙膑骗到魏国,在魏惠王面前诬陷他,削去了孙膑的膝盖骨,还在孙膑脸上刺字,好叫他永远不能出来做官。幸好,孙膑装疯逃过一死,被救到齐国,齐威王拜他为军师。

公元前354年,魏惠王派庞涓率领八万精兵攻打赵国,赵国都城邯郸(今河北省邯郸市)岌岌可危。赵王答应以中山地方相赠,请齐国出兵救援。

齐威王命令田忌为大将,孙膑为军师,领兵前往救赵。田忌勇猛有余,智谋不足,他上来就要带着这八万兵直奔赵国,后来被孙膑给拦住。

孙膑劝阻道:“且慢,将军先听我打两个比方:凡是要解开杂乱打结的绳索时,切不可心急火燎地使劲去扯,而要冷静地找出它的结头,然后慢慢地解开;假如去排解互相凶狠斗殴的人,千万不可卷进去打成一团,而要避开双方的拳脚,只消找个空挡猛击其中一方空虚无备的腹部,待挨揍的那个对手捧着肚子跪了下来,那么原来互相殴斗的局面就会改变了。”

田忌问:“您的意思说我们现在先不去赵国,是吗?”

孙膑慢条斯理地说:“是的。现在魏国主力正在猛攻赵都邯郸,国内相当空虚。我们只要直捣魏都大梁,占据他们的交通要道,袭击他们防守空虚的地方,那么魏军主力必然会从赵国撤兵,赶回去解救。这样,我们既可解邯郸之围,又能狠狠打击魏军,不是比赶到邯郸去厮杀要便利得多吗?”

田忌觉得有道理,于是就发兵去攻打乡宁。然后在攻打乡宁的路上,他们埋下了伏兵。当庞涓听说齐国大军直奔魏国都城而来的时候,只得丢下邯郸,慌忙回国解大梁之围。在桂陵这个地方,魏军与齐国的军队相遇。疲惫不堪的魏军刚一交手,就被打得溃不成军。这一仗,庞涓损失了两万人马,自己也险些当了孙膑的俘虏。就这样,齐军大胜,既解了赵国之围,又痛击了魏国的军队,这就是著名的“同魏救赵”。【古代战例】

李秀成四两拨千斤

太平天国时期有一个年轻的将领名叫李秀成。他智勇双全,曾经用“围魏救赵”的计策解了太平天国都城天京(今江苏南京)之围。

公元1860年,和春率领数十万清军将太平天国的都城天京层层包围,形势非常危急。

天王洪秀全急忙召集诸王众将,商讨解救天京的对策。李秀成请求洪秀全拨给他两万人马,乘夜突围,偷袭杭州。他分析说:“杭州是敌军屯粮的地方,我们一攻打杭州,敌人一定会分兵救援,然后天王乘此机会突围,我也回兵天京,形成两面夹击,天京的危机就可以解决了。”

翼王石达开也急忙响应,表示带一支人马协同李秀成作战。

洪秀全开始还迟疑不决,但在李秀成声泪俱下的恳请下,洪秀全终于同意依计行动。

当时正值过年,清军仗着人多势众,已把天京团团围住,防守略有松懈。这天半夜时分,李秀成、石达开各率一部人马,乘着黑夜,从敌人封锁薄弱的东南角突围出去了。

李秀成、石达开兵分两路:李秀成奔杭州,石达开奔湖州。李秀成早抵杭州城下,见守备森严,几次攻城都没成功。原来这杭州是清军的重要粮草基地,城内守军也有一万余人。他们只坚守城池,并不出城反攻。

李秀成只能见机行动。城内守军见太平军久攻不下,都很疲惫,恰好此时天又下雨,他们就都躲进城堡休息,由于几天几夜没好好睡觉,所以倒在地上就呼呼入睡了。李秀成趁着雨夜,派一千多名勇士,用云梯偷偷爬上城墙,等守城兵士惊醒,城门已经大开,李秀成率部冲入城内,攻下杭州。为了吸引围困天京的清军,李秀成下令焚烧清军的粮仓。

听到杭州失守、后勤供应中断的消息,和春急令副将张玉良率十万人马,火速回救杭州。洪秀全见清军已分兵解救杭州,马上下令全线出击。

李秀成攻下杭州,放火烧了粮仓之后,火速回兵天京。石达开也率部回撤天京。两路兵马汇合一处,机智地绕道而行,避开了张玉良回救杭州的部队,终于顺利地赶回天京。此时城内城外的太平军对清军形成夹击之势,清兵阵势大乱,死伤六万余人,一败涂地。

就这样,天京之围顺利解除。短时期内,清军已无力再攻天京了。【古计今用】

巧治学生多动症

李书君老师的班里有一个叫王杰的同学,今年六年级了,始终是自由散漫的代表,课上课下就像得了多动症,上课时与同学说话如家常便饭。李老师与他谈过心,叫过家长,但没有什么作用。李老师想了很久之后实施了“围魏救赵”的计策。

一天上午的语文课,布置好作业,李老师故意离开了教室。不出所料,一会就听见班里有了动静,他推门而入,抓了个正着,“罪魁祸首”就是王杰。李老师板着脸把与王杰说话的几个人叫到了办公室,唯独没有叫王杰,对他们进行了严厉的批评教育。他们向李老师做了保证,以后课上一定不再与王杰说话。受到了批评的同学逐渐疏远王杰,王杰开始意识到周围同学因为自己受到了批评,思想上有了认识。一天下午,王杰主动找到了李老师。“老师,我能改正上课说话的缺点,老师,您帮帮我吧!”王杰恳求道。“老师非常愿意帮助你,你想叫老师怎么做?”李老师问。“老师,我现在已经能遵守课堂纪律了,但是身边的同学总躲着我,呜……”王杰伤心地哭了起来。“王杰,只要你坚持下去,朋友会回到你身边的。”李老师鼓励说。“真的?”王杰将信将疑地问。“嗯:”李老师肯定地回答。

奇迹真的出现了,一连几个星期,王杰都表现突出,遵守纪律:李老师抓住时机,在周一的班会上表扬了王杰,把他树立为突出进步的小模范。王杰终于又找回了自己的朋友……

第三计 借刀杀人

【释义】比喻自己不出面,利用别人去害人。【原文】敌已明,友未定,引友杀敌,不自出力。以《损》推演。【计名探源】春秋战国时的史书中常见到此计的故事,而“借刀杀人”一语,则见于明代戏剧《三祝记》:“这所谓借刀杀人,又显恩相以德报怨,此计何如?”这出戏是写范仲淹的政敌企图让他任军队统帅——防守宋朝的边境,去平息西夏人赵昊的入侵,企图借西夏人的刀杀害范仲淹的故事。

本计的主要特点是:通过利用矛盾,借敌人内部的力量,或者是盟友的力量,削弱或消灭敌对势力,而其关键所在,则是善于捕捉和利用敌方的矛盾,包括敌方内部的矛盾以及敌方与盟友的矛盾,想方设法使这些矛盾扩大、激化,直至引起敌方内部争斗,或者引起敌方与盟友的争斗,以达到削弱或消灭敌方实力的目的。因此,在军事上,此计的运用多是与使用间谍相关的。【古代战例】

子贡游说四国

春秋末期,诸侯混战加剧。齐简公派国书为大将,兴兵讨伐鲁国。鲁国实力不如齐国,形势危急。孔子的弟子子贡分析形势,认为只有吴国可与齐国抗衡,可借吴国兵力挫败齐国军队。

于是,子贡游说齐相田常。田常当时蓄谋篡位,急着想除去与自己敌对的人。子贡劝他不要让异己在攻克弱小的鲁国中轻易占据主动,扩大他们的势力,而应该攻打吴国,借强国之手铲除异己。田常心动了,但因齐国已做好了进攻鲁国的部署,转而攻打吴国怕师出无名。子贡说:“这事好办。我马上去劝说吴国救鲁国讨伐齐国,这不是就有了攻吴的理由了吗?”田常高兴地同意了。

子贡赶到吴国,对吴王夫差说:“如果齐国攻下鲁国;势力强大,必将伐吴。大王不如先下手为强,联鲁攻齐,吴国不就可抗衡强晋,成就霸业了吗?”

接着,子贡马不停蹄,又说服赵国派兵随吴伐齐,解决了吴王的后顾之忧。子贡游说三国,达到了预期目标,他又想到吴国战胜齐国之后,一定会要挟鲁国,鲁国不能真正解除危机。于是他偷偷跑到晋国,向晋定公陈述利害关系:吴国消灭鲁国成功,必定转而攻晋,争霸中原。因此他劝晋国加紧备战,以防吴国进犯。

公元前484年,吴王夫差亲自挂帅,率十万精兵及三千越兵攻打齐国,鲁国立即派兵助战。齐军中了吴军诱敌之计,陷于重围,齐师大败,主帅国书及几员大将死于乱军之中。齐国只得请罪求和。夫差大获全胜之后,骄狂自傲,立即移师攻打晋国。晋国因早有准备,最终击退了吴军。

子贡充分利用齐、吴、越、晋四国的矛盾,巧妙周旋,借吴国之“刀”,击败齐国;借晋国之“刀”,灭了吴国的威风。鲁国损失微小,却能从危难中得以解脱。【古计今用】

借名人声誉的阿迪达斯

德国的阿迪达斯是世界最大的体育用品公司之一,它生产的阿迪达斯足球鞋,足球爱好者无人不晓。阿迪达斯足球鞋是如何走向世界的呢?它的契机源自1936年的奥运会。这一年,公司创始人阿迪·达斯勒突发奇想,制作了一双带钉子的短跑运动鞋。但是怎样才能使这种样式特别的鞋卖个好价钱呢?为此阿迪·达斯勒挖空心思琢磨了很长时间。有一天,他听到一个消息:美国短跑名将欧文斯最有希望夺冠,于是他把钉子鞋无偿地送给欧文斯试穿。结果不出所料,欧文斯在那届运动会上四次夺得金牌。当所有的新闻媒体和全世界的观众争睹明星风采时,那双穿在欧文斯脚上造型独特的运动鞋也特别引人注目。奥运会结束后,由阿迪独家经营的一系列命名为“阿迪达斯”的新型运动鞋便开始畅销世界,成为短跑运动员的“制胜法宝”。

以后,每逢有新产品问世,阿迪·达斯勒总要精心挑选试穿的运动员和产品推出的最佳时机。

1954年,世界杯足球赛在瑞士举行,年事已高的阿迪·达斯勒又推出一个新品种——种可以更换鞋底的足球鞋。决赛那天,体育场一片泥泞,匈牙利队员在场上踉踉跄跄,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但是穿阿迪达斯鞋的德国队员却健步如飞,首次登上世界冠军的宝座。阿迪达斯新型运动鞋又一次引起轰动性效应,整个联邦德国乃至全世界的体育盛会,都成为阿迪达斯的商业舞台,产品供不应求。

1970年,墨西哥世界杯足球赛开幕,人们惊奇地发现联邦德国名将乌韦·赛勒尔在绿茵场上驰骋如故。而在此之前,他腿部受伤可能无法参加比赛的消息已经通过媒体传遍世界每个角落,许多人都还为他惋惜。阿迪·达斯勒特意为他赶制了一双球鞋,使他得以重返球场。这双“神奇之鞋”又一次成了赛场的焦点,传遍了整个世界。阿迪达斯又一次身价倍增,成功地和明星的名字“绑”在了一起。

阿迪达斯运动鞋与冠军仿佛产生了某种必然的联系,穿上它就好像意味着成功。其实这种必然联系来源于阿迪多次对成功者的准确预测与选择,以及正确把握产品推出的时机。

第四计 以逸待劳

【释义】指作战的时候采取守势,养精蓄锐,等待来攻的敌人疲劳后再出击。【原文】困敌之势,不以战,损刚益柔。【计名探源】《孙子兵法·军事篇》有这样的记载:“以近待远,以逸待劳,以饱待饥,此治力者也。”还有《虚实篇》也说:“凡先处战地而待敌者佚,后处战地而趋战者劳。故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

意思是,善于用兵的人,必然避开敌人旺盛的士气,当敌人疲于奔命时再出击,这就是从士气上压倒敌人的办法;严整自己的军队,等待敌人发生混乱,用自己的从容冷静,等待敌人的急躁不安,这就是从心理上制伏敌人的办法;用接近阵地的军队迎击远道而来的敌人,用休整好的部队攻击疲惫不堪的敌军,用饱食的士兵来对付饥饿的敌人,这就是在实力上战胜敌人的办法。【古代战例】

王翦养精蓄锐

战国末期,秦国少年将军李信率二十万军队攻打楚国。开始的时候,秦军接连攻克了好几座城市,锐不可当。不久,李信中了楚将项燕的埋伏,丢盔弃甲,狼狈而逃,秦军损失数万大军。

秦国发现“姜还是老的辣”,于是启用了已经告老还乡的老将军王翦,让他领军六十万。很快,王翦率领这支军队扎营在楚国的边境。

士兵问工翦:“将军,我们是否要即刻组织进攻?”

王翦说:“不,传我的令,全军进入阵地后的首要任务是构筑营垒,然后好好休养。”

大军于是就地扎营,高筑营垒,精修工事。

不久,楚国调集了所有的军队前来对阵,一日数次地派兵到秦军营前叫阵挑战。可是,秦军数月高悬免战牌,就是不予理睬。

在秦军营内,士兵们除了例行的操练外,就是吃喝玩乐。王翦还特地让军需部门从后方调运了大批牛羊到军中,宰杀给官兵们享用。不久,秦军士兵便被养得像一头头健壮的公牛了。

王翦闭门不战的消息终于传到京城,于是有人到秦王面前去告王翦胆怯畏敌。“不要瞎猜想,王老将军自有破敌良策。”秦王对王翦充满了信心。

不久,前线的捷报传来了。秦军与楚军交战大获全胜,秦军还杀死了楚国名将项燕。

原来,秦将王翦使用的是以逸待劳之计。秦军闭门休战,养兵休整,士气十分旺盛。而楚军长时间暴露在秦军营垒之外,日子一久,一个个精疲力竭,不用说交战,就是不交战也已坚持不下去了。楚军将领被拖得无可奈何,只得率军撤退,而这又正是王翦所期待的。一见楚军后撤,王翦即令秦军全线进攻。健壮骁勇的秦兵锐不可当,顷刻间便把楚军打得大败。【古计今用】

福特的袖里乾坤

在上世纪20年代初的美国,汽车制造商福特面临巨大打击,汽车销量急剧下降,出现了不景气的现象。

当时,正值美国汽车工业全面起飞的时期,各大公司纷纷推出色彩明快鲜艳的新型汽车,满足不同的消费者喜爱,因而销路大畅。唯独黑色的福特车保持不变,显得严肃而呆板,销路自然大受影响。

但是不管对各地的汽车经销商,还是对公司内部的员工,福特总是坚决地顶回去:“福特车只有黑色的。我看不出黑色有什么不好,至少比其他颜色耐旧些。”

生产逐渐艰难了,福特开始裁减人员,部分设备停工,将夜班调成白班以节省电费,公司内外人心浮动,连福特夫人也大惑不解,沉不住气了。

福特却笑着说:“这是我的袖里乾坤,先不告诉你,等想妥了再说。”

他夫人担心公司员工牢骚太多,使得人心不稳。福特了解夫人的担忧,信心十足地说:“我们公司的待遇高于任何企业,他们不会生异心,同时他们知道我是绝不服输的人,相信我不跟别人生产浅色车,一定另有计划。”

有人建议说,至少我们应该有新车在市面上销售,不至于让人说我们公司快倒闭了。

福特神秘地一笑:“让他们去说吧,谣言越多对我们越有利。”

人们感到很奇怪,问公司是不是正在设计新车?是不是跟别人一样,会有各种颜色的新车?福特回答说:“不是正在设计,是已经定型了!也不是跟别人一样,而是我们自己的,而且我们的新车一定比别人都便宜!”

这就是福特一生中最得意的“杰作”之一——购买废船拆卸后炼钢,从而大大降低了钢铁的成本,为即将推出的A型汽车奠定了胜利的基础。

1927年5月,福特突然宣布生产T型车的工厂全部停工,这是公司成立24年来第一次停止新车的出厂,市面所卖的都是存货。

消息一出,举世震惊,猜测蜂起。除了几位主管人员外,谁也摸不清福特打的是什么算盘。让人奇怪的是,工厂停工后工人并没有解雇,每天仍然上下班。这一情况引起新闻界的极大兴趣。报上也经常刊登有关福特的新闻,更助长了人们的好奇心。

两个月后,福特终于透露,新A型汽车将于同年12月面市,这比宣布工厂停工引起的震动更大。

年底,色彩华丽、典雅轻便而又价格低廉的福特牌A型车终于在人们的长期翘首等待中源源不断上市,果然盛况空前。它形成了福特公司再次腾飞的辉煌局面。

福特公司由于A型车的开发,确定了它在美国汽车工业中的地位。这就是老福特的“锦囊妙计”——以逸待劳。

第五计 趁火打劫

【释义】趁人家失火时去抢人家的东西,比喻趁紧张危急的时候侵犯别人的利益。【原文】敌之害大,就势取利,刚决柔也。【计名探源】“趁火打劫”计名最早见于明代吴承恩的小说《西游记》中。

唐僧离开大唐,前往西天取经。一天晚上,他和大弟子孙悟空来到一座庙中投宿。这座庙有上下房间一共七十多间,僧客二百多人,算是一个很大的庙宇。

庙中老方丈一面叫小和尚倒茶,一面和唐僧闲谈。在问到唐僧有什么宝物可以让他开开眼的时候,悟空就把观音菩萨送给唐僧的锦襕袈裟拿出来炫耀。这件袈裟非常精美,方丈看到后,立刻起了侵吞的念头,假装说自己老眼昏花,看不清楚,要求当天晚上借袈裟到后房仔细观看,就这样骗得了袈裟。

晚上,方丈和手下僧人商议,将禅堂放火烧毁,把睡在里面的唐僧师徒一起烧死,以便将袈裟据为己有。可是晚上悟空并未睡着,方丈的阴谋被他听到了,他便变成一只小蜜蜂飞出禅堂,一个跟头翻进南天门,向广目天王借到“避火罩”,回去罩住了唐僧和白马。

到了半夜,和尚们果然放火烧禅堂,火越烧越旺,把观音院烧得通红,只有唐僧所在的禅堂安然无恙。

观音院正南有一座山,山上有个黑风洞,洞中妖怪被火光惊醒,他与观音院方丈平常很有交情,便腾云驾雾前来帮众僧救火。妖怪在火光中见前后大殿都被烧成断垣残壁,只有方丈房间的桌子上有一个包袱,里面透出道道霞光彩气,打开一看,发现是一件彩色的锦襕袈裟,他知道这可是佛门宝贝啊。妖怪一见这个宝物,救火的想法一下子没有了,他顺手拿起袈裟,驾着黑云,回黑风洞去了。

孙悟空防了方丈却没有提防妖怪,被妖怪趁火打劫了。后来,孙悟空在观音菩萨的帮助下,才取回了袈裟。【古代战例】

管仲不战而屈人之兵

管仲是春秋时期齐国著名的政治家。他把齐国治理得很好,征服了许多割据一方的诸侯国,辅助齐桓公称霸中原。可楚国不听齐国的号令,齐若不征服楚,华夏就不能统一。如何征服楚国呢?

当时,齐国有好几位大将军纷纷向齐桓公请战,要求率重兵去攻打楚国。但担任相国的管仲连连摇头,说:“齐楚交战,旗鼓相当,一时很难攻下。一则我们得把辛辛苦苦积蓄下来的粮草用光,再则齐楚两国万人的生灵将成为尸骨。”

一番话把大将军们说得哑口无言,但他们不知道管仲有何妙计征服楚国。

一天,管仲派一百多名商人到楚国去购鹿。当时的鹿是较稀少的动物,仅楚国才有。但当地人只把鹿作为一般的可食动物,两枚铜币就可买一头。管仲派去的商人在楚国到处扬言:“齐桓公好鹿,不惜重金。”

楚国商人见有利可图,纷纷加紧购鹿,起初三枚铜币一头,过了十几天,又加价为五枚铜币一头。

楚成王和楚国大臣闻知后,颇为兴奋。他们认为繁荣昌盛的齐国即将遭殃,因为十年前卫懿公喜好仙鹤而把国亡了,齐桓公好鹿是蹈其覆辙。他们在宫殿里大吃大喝,等待齐国大伤元气,他们好坐得天下。

管仲却把鹿价又提高到四十枚铜币一头。

楚人见一头鹿的价钱与数千斤粮食相同,于是纷纷放下农具,制作猎具奔往深山去捕鹿;连楚国官兵也停止训练,陆续将兵器换成猎具,偷偷上山了。

一年间,楚地大荒,铜币却堆积成山。

楚人想用铜币去买粮食,却无处买。管仲已发出号令,禁止各诸侯国与楚国通商买卖粮食。

这样一来,楚军人黄马瘦,大丧战斗力。管仲见时机已到,即集合八路诸侯之军,浩浩荡荡,开往楚境,大有席卷之势。楚成王内外交困,无可奈何,忙派大臣求和,同意不再割据一方,欺凌小国,保证接受齐国的号令。

管仲不动一刀,不杀一人,利用购鹿计策让楚国出现饥荒,然后乘虚而入制服了楚国。【古计今用】

亚默尔囤积居奇

菲利普·亚默尔是美国亚默尔肉食加工公司的老板,非常具有经商头脑。1975年初春的一天,他坐在自己的办公室里翻阅报纸,了解当天的新闻。突然,一则几十个字的短讯,使他兴奋得差点跳起来——墨西哥发现疑似瘟疫。

亚默尔十分精明,他马上想到:如果墨西哥真的发生瘟疫,一定会传染到美国西部的加利福尼亚州和得克萨斯州,而这两个州又是美国肉食供应的主要基地,肉类供应肯定会变得紧张,肉价一定会猛涨。

于是,亚默尔立即派助手亨利赶到墨西哥探听情况。几天后,亨利发回电报,证实那里确实发生了瘟疫,而且很严重。亚默尔接到电报后,立即筹集全部资金,大量购买了牛肉和生猪,并及时运到美国东部某仓库,储存起来备售。

不出所料,瘟疫很快蔓延到美国西部的几个州,美国政府下令:严禁一切食品从这几个州外运,当然也包括牲畜在内。于是,美国国内肉类奇缺,价格暴涨,亚默尔趁机将先前购进的牛、猪肉抛出,在短短几个月里,赚了900万美元。

第六计 声东击西

【释义】为了迷惑敌人,表面上宣扬要攻打这一方面,其实是攻打另一方面。【原文】敌志乱萃,不虞,坤下兑上之象。利其不自主而取之。【计名探源】这个计策出自杜佑(735—812年)所著《通典》第153卷《兵六》一章:“声言击东,其实击西。”其实,《孙子兵法》早有“攻其不备”的思想。

本计的特点是:以假相造成人的错觉,采用灵活机动的军事行动,忽东忽西,不攻而攻,攻而不攻,似可为而不为,似不可为而为,伪装攻击方向,出其不意,夺取胜利。【古代战例】

周亚夫神机妙算

公元前154年(汉景帝二年),吴、楚等地诸侯王反叛朝廷,形势万分危急。

汉景帝刘启急忙把汉初名将周勃的儿子周亚夫晋升为太尉,掌握全国大军。

周亚夫受命,统领汉兵,向东进攻吴、楚等七国。

周亚夫风尘仆仆到达淮阳,察明形势后,亲自向汉景帝呈上一份紧急奏章:“吴、楚的军队轻装简从,行动极其神速,无法跟他们正面交战。希望陛下行欲擒故纵之计,暂时放弃保卫梁地,让叛军占领,然后断绝吴、楚的粮道,才能制服这股叛臣贼子。”汉景帝答应了这个要求。

周亚夫率兵云集荥阳,吴国叛军正猛攻梁国。梁国吃紧,屡屡向周亚夫求援。周亚夫置之不理,却偏偏亲率军队向东北驻扎于昌邑城,挖深城池,坚守不出。

梁闰诸侯梁孝王急了,天天派员向周亚夫请求。每次,周亚夫耐心地听完,便“嘿嘿”笑笑,却仍按兵不动。

梁孝王恼了,直接派人将一纸告急文书星夜送到京城,指责周亚夫拒不救援的行为。

汉景帝也有点着急,马上派遣使者令周亚夫发兵救梁。

京城使者到达荥阳军营,宣读汉景帝诏书才毕,周亚夫大声回绝:“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若不能铲除叛贼,周某一人承担罪责!”他仍固守壁垒,不出兵救梁,那宣读诏书的使者只好干瞪眼。

几乎在同时,周亚夫却已派遣精干的轻骑兵,长驱直入,悄悄断绝了吴、楚军队后面的粮道。吴国军中缺粮,只好强忍着饥饿屡屡向汉军挑战,汉军却仍纹丝不动。有一天晚上,汉军内部正为出兵不出兵的事吵闹不停,直至嚷嚷到周亚夫帐下。但是,帐内鼾声正浓,周亚夫还没有起床。

周亚夫旷日持久的不应战,使吴国军队疲于对阵,他们急着要寻找突破口。

吴王刘濞调兵遣将,围住了昌邑城。这天,叛军如蚁群般袭击城的东南角。听完军情汇报,周亚夫笑道:“刘濞,你瞒得了我?你在声东击西。你佯攻东南,实欲攻西北!”

周亚夫调动汉营士兵悄悄加强西北角的防备。不过一袋烟工夫,吴国精锐部队果真猛攻西北角。周亚夫部下有如神兵天降出现在城头,矢石如雨而下,吴军哪里攻得进去?刘濞气得吹胡子瞪眼,手下将士腹内空空饥饿难当,士气一落千丈,大败而退。

周亚夫长剑一挥,早就准备好的一支精锐劲旅呼啸而出,追击吴兵。吴王刘濞见势不妙,马上抛弃大队人马,只率数千壮士仓皇逃窜,他们直逃到丹徒县,建筑工事,以求自保。

一个多月后,吴王被越国人斩下了脑袋。吴国叛军彻底烟消云散。

历经三个月大小战事,吴、楚等七国叛乱终于平定。汉景帝对周亚夫刮目相看,朝廷文武百官更啧啧称赞:“周太尉当初的弃梁不战真是为了保汉平叛大战,确是神机妙算啊!”【古计今用】

娄维川机智压价

山东掖县土山镇的农民娄维川,在引进一套塑料编织袋生产线的谈判中,成功运用了“声东击西”策略,低价引进了日本的塑料编织袋生产线,大长了中阔人的志气。

1984年,日本某纺织株式会社准备向我国出售先进的塑料编织袋生产线。娄维川得到信息后,当即到进口过类似设备的青岛、潍坊等同营大厂实地考察,确认引进的可行性。

1985年春,娄维川以烟台市塑料编织袋厂厂长的身份与日本株式会社东吉村先生达成正式购买生产线的口头协议。4月5日,娄维川与其他同志一道在青岛开始与日方谈判。

谈判进入了实质性阶段,对方主要代表是国际业务部的中国课课长,他带着不容置疑的神气,张口报价就是全套设备240万美元。

娄厂长微微一笑,心想,你吓唬谁呀!以前中国进口的同类设备,贵的180万美元,便宜的才140万美元,真是狮子大开口!“据我们掌握的情报,你们的设备性能与贵国某某会社提供的产品完全一样,我省某某厂购买的该设备,比你开价便宜一半。我提请你重新出示价格。”娄维川一针见血地说。

日方代表听罢,相视而望,首次谈判宣告结束。

一夜之间,日本人把各类设备的价格开出了详细清单,第二天报出总价180万美元。经过激烈的争论,总价压到了130万美元。

到此为止,日方表示价格无法再压。随后在持续长达九天的谈判中,双方共计谈崩了35次,最终拉锯战并没有结果,双方互不妥协让步。

娄厂长苦苦思考后灵机一动,计上心来,采用兵法“声东击西”的策略和另一家西方公司做了洽谈联系。这一小小的动作立即被日商发现,总价立即降至120万美元。

这个价格可以说相当不错了。但娄厂长了解到当时正有几家外商同时在青岛竞销自己的编织袋生产线,这个形势对自己大大有利了,他觉得还会迫使对方做出进一步的让价。

谈判桌上的角逐呈白热化,娄维川等中方代表在日商住地谈了整整一个上午,日方代表震怒地把提包甩在桌上。娄维川也站起:“先生,请记住,中国不再是几十年前的任人摆布的中国了,你们的价格,还有先生的态度,我们都是不能接受的!”说完,娄维川同样气呼呼地把提:包甩在桌上,那提包有意没拉上锁链,经他这一甩,里面那个西方某公司的设备资料与照片撤了一地。

日方代表见状大吃一惊,急忙拉住娄厂长满脸赔笑道:“娄先生,请让我请示之后,再商量商量。”娄维川寸步不让:“请转告贵公司董事长,这样的价格,我们不感兴趣。”说完,抽身便走。

次日,日方毫无动静,有人沉不住气,怕真谈崩了,落个竹篮打水一场空,而娄维川很泰然:“沉住气,明天上午会有信来的。”

果不出所料,次日一清早便传来了信息,日方请中方暂不要和其他厂家谈判,董事长正和生产厂家协商,让几家一起出价。下午,日方宴请中方并宣布了第五次压价,娄维川迅速反应,要求再降价百分之五则可成交。

日方经过再次请示,宣布最后开价再让3%,共110万美元,距离娄维川的要求,只差了三万多美元了。娄维川看到这已经是最后价格,再挤下去不可能了,便慨然与日本代表握手成交。同时,他又提出日方来华安装设备所需费用一概由日方承担,娄维川的这个建议又把那2%的差价挤过去不少。

娄维川的塑料编织袋厂在此后一年多的时间里为国家创汇700多万元,工厂引进生产线的110万美元,仅用不到3年的时间就全部赚了回来。

第七计 无中生有

【释义】凭空捏造,把没有说成有。【原文】诳也,非诳也,实其所诳也。少阴,太阴,太阳。【计名探源】中国古代大思想家老子《道德经》第四十章:“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老子揭示了万物的有与无相互依存、相互变化的规律。我国古代军事家尉缭子把老子的辩证法思想运用到军事上,进一步分析虚无与实有的关系。《尉缭子·战权》主张用无的假相迷惑敌人,乘敌人对“无”习以为常之际,化无为有,化虚为实,出其不意,打击敌人。可见,本计的特点是,制造一种假相,有意让敌人识破,使之失去警惕,然后又化无为有,化假为真,化虚为实;真的攻击敌人了,而敌人却仍然以为是假的,不作防备,从而为我所乘,战而胜之。【古代战例】

张巡力保雍丘城

在唐朝安史之乱的时候,许多地方官员都投靠了叛贼安禄山和史思明,因为那个时候是庸碌无能的杨国忠做宰相,大家都看不到未来的希望。

唐朝的将领张巡依旧忠诚于朝廷,没有投靠安禄山。这个张巡率领两三千人的部队守卫在安禄山前进的路上,那里是一座孤城,名曰雍丘。

安禄山就派了大将令狐潮率领四万人马去围攻雍丘城,天天举着大树桩撞城门,可是总也没有撞开,而且被从城墙上面射下来的乱箭损伤了无数的兵将。

令狐潮这边着急了,而张巡那边也着急,着急的就是箭不够了,箭射出去一支就少一支,全城的铁匠铺都改成造箭铺,这箭也还是不够用。刚开始士兵还能拿着弓在城墙上吓唬敌人,后来敌人发现了也就不怕了。

张巡看的书多,忽然就想起了三国时期诸葛亮草船借箭的故事。于是就命令军中收集枯草,把枯草扎成几千个草人,给草人穿上黑色的衣服,乘着夜幕降临的时候慢慢地从城墙上往下吊。

夜幕之中,令狐潮以为张巡又要乘夜出兵偷袭,急命部队万箭齐发,箭如骤雨般飞向那些稻草人。明明看到箭插到人身上了,可是既没听到人中箭时的叫声,也没见人从城墙上摔下来。令狐潮自知上当,气急败坏,后悔不迭。而张巡把稻草人提上来之后,一看稻草人被插得跟马蜂窝似的,这一下就得到箭数十万支,够顶一阵子用的了。

第二天夜里,张巡又从城上往下吊草人。令狐潮带领官兵看着那些稻草人哈哈大笑道:“你以为我们笨啊,已经上过一次当了,岂能再上你当!”

张巡见敌人已经麻痹大意了,就迅速从城墙上吊下来五百名勇士,敌兵仍然像看戏一样看着人从城墙上下来。五百个勇士在夜幕的掩护之下,悄悄潜入敌人军营,杀得令狐潮的部队措手不及,军营之中大乱。

张巡下令大开城门,率领部队从城内冲了出来,趁势追击,令狐潮已溃不成军无力反击,无奈之下退守到了离雍城几百里之遥的陈留。就这样,张巡巧用无中生有之计保住了雍丘城。【古计今用】

餐厅老板巧借名人牌

在美国肯塔基州的一个小镇上,有一家格调高雅的餐厅运用“无中生有”计策,假借名人到访,生意更加红火了。

该店的店老板察觉到每星期二生意总是格外冷清,门可罗雀。这天,又到了星期二,店里照样是客人寥寥无几。店老板闲来无事,随便翻阅起了当地的电话号簿。他发现当地竟有一名叫约翰·韦恩的人,与美国当时的大明星同名同姓,这个偶然的发现,使他的心为之一动。他立即打电话给这位约翰·韦恩说,他的名字是在电话号码簿中随便抽样选出来的,他可以免费获得该餐厅的双份晚餐,时间是下星期二晚上八点,欢迎他偕夫人一起来。约翰·韦恩欣然应允。

第二天,这家餐厅门口贴出了一幅巨型海报,上面写着“欢迎约翰·韦恩下星期二光临本餐厅”,这张海报引起了当地居民的骚动和瞩目。

到了星期二,来客大增,创下了该餐厅有史以来的最高记录。尤其是那个晚上,六点钟还不到就有人等着被安排座位,七点钟队伍已排到大门外,八点钟店内已挤得水泄不通。大家都想一睹约翰·韦恩这位巨星的风采。

过了一会儿,店里的扩音器广播道:“各位女土、各位先生,约翰·韦恩光临本店,让我们一起欢迎他和他的夫人。”

霎时,餐厅里鸦雀无声,众人的目光一齐投向大门门,谁知那儿竟站着一位典型的肯塔基州老农民,身旁站着一位同他一样不起眼的夫人。原来这位矮小的仁兄就是约翰·韦恩。

店老板非常尴尬、惶恐,后悔这个安排太荒谬、离谱。但就在这时,人们顿时明白了这是怎么回事,于是在寂静片刻之后,突然爆发出掌声和欢笑声,客人们簇拥着约翰夫妇上座,并要求与他们合影留念。

从此以后,店老板又继续从电话号码簿上寻找一些与名人同名的人,请他们星期二来晚餐,并出示海报,广而告之。于是,“猜猜谁来晚餐”、“将是什么人来晚餐”的话题,为生意清淡的星期二带来了高潮。

第八计 暗渡陈仓

【释义】在对方的面前修理烧掉的栈道,暗地里通过另一条道路行进到陈仓。指故意暴露我方的行动,诱使敌人在某地集结固守,然后迂回到敌人的背后发动袭击,攻其不备,出奇制胜。【原文】示之以动,利其静而有主,益动而巽。【简注】故意采取佯攻行动,利用敌人已决定坚意固守的机会,迂回侧击,乘虚偷袭。这就是《易经·益卦》所说的乘虚而入,出奇制胜。【计名探源】本计全称为“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出自司马迁的《史记·淮阴侯列传》。史书说的是秦朝被推翻后,企图独霸天下的项羽知道最难对付的敌手是刘邦,便故意把巴、蜀(主要在今四川一带)和汉中(今陕西西南山区)三个郡分给刘邦,封其为汉王,以汉中的南郑为都城,想把刘邦关进偏僻的山里去。而把关中(古代指函谷关以西地区)划作三部分,分给秦朝的降将章邯、司马欣和董翳,以便阻塞刘邦向东发展的出路。项羽自封为西楚霸王,封地九郡,占领长江中、下游和淮河流域一带广大肥沃的地方,以彭城(今江苏徐州)为都城。

刘邦慑于项羽的威势,不得不暂时领兵西上,开往南郑,并且接受张良的计策,把一路走过的几百里栈道(在险峻的悬崖上用木材架设的通道)全部烧毁。一是为了便于防御,二是为了迷惑项羽,使他以为刘邦真的不打算出来了,以松懈他对刘邦的戒备。

刘邦到了南郑,拜萧何推荐的韩信为大将,请他策划向东发展、夺取天下的军事部署。

韩信拟定了东征的计划后,命令樊哙、周勃等带领大队人马去修栈道,限三个月完工。可是烧毁的栈道接连有三百多里,高低不平,地势险要。修了没几天,就摔死了几十人。修栈道兴师动众,闹得鸡飞狗跳,一下就把东征的情报传到了关中。

守在关中西部地区的雍王章郴,一面派探子去打听修栈道的情况,一面调兵遣将去挡住东边的栈道口。他听说汉王拜的大将原来是曾经钻过人家裤裆的懦夫韩信,汉王的将士们都不服气,修栈道的士兵和民工天天有逃走的,一年也别想修好,就放松了警惕。

忽然有一天,传来急报说:“汉军已经攻入关中,陈仓(今陕西宝鸡县东)被占。”咦!栈道还没修好,汉军难道是插翅飞过来的吗?其实,韩信表面上派兵修复栈道,装作要沿栈道出击的姿态,实际上却和刘邦率领主力部队,暗中抄小路袭击陈仓。汉军随即攻占了雍地、咸阳,章邯兵败,只得自杀。这就是“明修栈道,暗渡陈仓”。

没多久,翟王董翳、塞王司马欣先后投降。不到三个月时间,关中就变成了汉王刘邦的地盘。【古代战例】

陆逊白衣夺荆州

三国时期,吴王孙权想从刘备手中夺回荆州(今湖北、湖南以及河南、贵州、广东、广西等省的部分地区)。于是,他把这个任务交给大将吕蒙。

吕蒙侦查后了解到,荆州关羽在北上讨伐曹操前,并未忘记南线的防守,他派重兵加强了南线的防守,还命人沿江造起了烽火台。

吕蒙大惊,便借口有病,深居不出。孙权听到消息,派陆逊前去探病。陆逊一到,便指出吕蒙是心病,根源是关羽在荆州有戒备。吕蒙佩服陆逊目光敏锐,便请教办法。陆逊说:“必须麻痹关羽,关羽最怕的就是你。你假装生了重病,离开陆口,关羽就放心了。另外,还要对关羽尽量显示自己的谦卑和无能,让他轻视我们,好调出荆州主力去樊城。”

吕蒙说:“这个计谋好极了。”于是吕蒙托辞生病,向孙权提出辞职。孙权听了陆逊的计策,召回吕蒙养病。吕蒙提议陆口守将可由陆逊接任,理由是:“陆逊虽然足智多谋,但知名度不高,而且资历很嫩,必然被关云长所轻视。”孙权便派陆逊去守卫陆口。远在樊城城下的关羽听得东吴陆口将领的调动,大笑道:“孙权怎么不长眼睛,用了陆逊这个乳臭未干的孩子?”忽又听得报告:“陆将军派使者送来名马、锦缎等礼物,还有公函一封。”关羽拆开公函一看,里面尽是卑躬屈膝、企求蜀吴两家永结同心的话,不由得仰天大笑。等使者返回,关羽即调出荆州精兵,帮助攻取樊城。

陆逊探听到关羽果然调出荆州主力,便派人通知孙权。孙权大喜,立即召见吕蒙,命他为大都督,节制江东各路兵马,并率领三万大军前行。吕蒙挑选大船八十余只,让水性好的士兵扮作白衣商人,在船上摇橹,却令精兵全部藏匿在船舱内,昼夜兼行,溯江而上,直抵北岸。

江边烽火台守军盘问,白衣商人答道:“我们是客商,因江中遇风,到此暂避。”并将财物送与守台士兵。守军相信,便让他们泊船于岸边。到了晚上二更天,东吴商船内精兵齐出,将沿江烽火台守军全部活捉,不让一个逃脱。吕蒙驱兵直进,进抵荆州城下,又用重赏诱使被俘的烽火台守军叫开城门。城上守军见是自家人,便打开城门。守台军兵拥入,举火为号,吕蒙大军一拥而入,夺取了荆州。【古计今用】

哈默独占两块租地

美国石油大王哈默很有经商头脑,在他的经营史中最成功的一次是在利比亚,智取了两块油田租地。

在伊德里斯国王统治的年代,利比亚就像得克萨斯州当年最初发现石油时那样,吸引着石油资本家。只要是沙漠的干风没有把黄沙刮得遮天蔽日,那里每天都充满了买进卖出、赢钱和输钱的气氛。的黎波里和班加西这两个互相竞争的大都市看上去像是巨大的集市,到处都在进行掷骰子赌博。

当哈默的西方石油公司来到利比亚的时候,正值利比亚政府准备进行第二轮出让租借地的谈判。出租的地区大部分都是原先一些大公司放弃了的利比亚租借地。根据利比亚法律,石油公司应尽快开发他们租得的租借地,如果开采不到石油,就必须把一部分租借地归还给利比亚政府。

第二轮谈判中就包括已经打出若干孔“干井”的土地,但也有若干块与产油区相邻的沙漠地。来自九个国家的四十多家公司参加了这次投标。哈默尽管曾于1961年受美国总统肯尼迪的委托到过利比亚与伊德里斯国王建立了私人关系,且伊德里斯一世在托布鲁克王宫一次欢迎会上真诚地对哈默说:“真主派您来到了利比亚!”这比别人稍稍有利。但在第二轮租借地的争夺战中,同一批资金雄厚的大公司相比,哈默无异于小巫见大巫,只不过是一名讨价还价的商人而已。

但哈默就是哈默,绝对不会因此而气馁。哈默明白,为能在第二轮租借地的谈判中挫败实力雄厚的竞争对手,只能巧取,不能豪夺,而唯一可行的方案就是暗中向利比亚政府申请:如果西方石油公司能得到租借地,将给予政府诸多好处,也请利比亚政府给予西方石油公司比其他竞争对手更优惠的条件。

哈默在随后的投标上,来了个“明修栈道”——采取了与众不同的方式:他的投标书采用羊皮证件的形式,卷成一卷后用代表利比亚国旗颜色的红、绿、黑三色缎带扎束。在投标书的正文中,哈默加上了一条:西方石油公司愿从尚未扣除税款的毛利中取出百分之五供利比亚发展农业之用。此外,投标书还允诺在库夫拉图附近的沙漠绿洲中寻找水源,而库夫拉图恰巧就是国王和王后的诞生地,国王父亲的陵墓也坐落在那里。挂在招标委员会鼻子前面的还有一根“胡萝卜”:西方石油公司将进行一项可行性研究,一旦在利比亚采出石油,该公司将同利比亚政府联合兴建一座制氨厂。

1966年三月,哈默的“暗渡陈仓”果然成功,同时得到两块租借地,其中一块四周都是产油的油井,有十七人投标竞争这块土地,且多是实力雄厚的知名公司,可结果个个名落孙山,唯有西方石油公司独占鳌头;另一块地也有七个人投标,但最终还是归在了西方石油公司名下。

1967年四月,西方石油公司的黑色金子流到了海边。实力弱小的西方石油公司,之所以能在强手如林的众投标者中独占鳌头,一举夺得两块租借地,关键在于他在明修栈道、引人注目的大动作下,暗中又来了“暗渡陈仓”的小动作,致使利比亚政府在哈默提供的利益允诺的诱惑下,天平倾向于西方石油公司。哈默取得了招商谈判的巨大成功,招商竞标的结果大大出人意料。

第九计 隔岸观火

【释义】隔着河看失火。比喻见人有危难不加援助而采取看热闹的态度。【原文】阳乖序乱,阴以待逆。暴戾恣睢,其势自毙。顺以动豫,豫顺以动。【计名探源】“隔岸红尘忙似火,当轩青嶂冷如冰。”这是唐代僧人乾康的诗,也是本计的最早出处。其思想,则早见于《战国策·燕二》“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故事:蚌张开壳晒太阳时,长嘴鸟去啄它的肉,被蚌夹住了嘴,互相争持不下,结果被渔翁一起捉住了。

此计的特点是:以静观变,随变而动,使敌人内部自相残杀、自相削弱。当两股敌对势力相争时,既不援助,也不鲁莽干涉,观其变化,直到事情发展到有利于自己的地步,才相机行动,及时出击,坐收渔利。【古代战例】

曹操遥斩二袁

三国的曹操堪称一代枭雄,他雄才大略,广揽天下谋士,而郭嘉就是其中一位很有才智的谋士,他帮曹操出谋划策,成功地运用了两次“隔岸观火”的计谋,除掉了袁绍的两个儿子。

话说袁绍在仓亭被曹操打败后,郁郁寡欢,终于得病身亡。袁绍在临死前,立小儿子袁尚为继承人,委任为大司马将军。

此时的曹操意气风发,亲率大军前去讨伐袁氏兄弟,想一举平定河北。曹军势如破竹地攻克黎阳,很快便兵临冀州城下。但袁尚、袁谭、袁熙、高于等带领四路人马死守,曹军攻打受挫。

看到曹操很郁闷,郭嘉就献计说:“袁绍废除长子继承权,立小儿子为头领,兄弟及各死党之间的权力斗争是不可避免的,我们急攻,他们会团结相救;我们缓攻,他们就会相互火并。还不如撤回军队到南面去进攻荆州刘表,等候他们袁氏兄弟之间发生内讧,我们再一举而攻之,不费吹灰之力即可平定河北。这个办法叫做‘隔岸观火’。”

曹操点头称是,便留下贾诩守卫黎阳,曹洪守卫官渡,自己率主力南征刘表去了。

不出所料,曹操撤军不久,长子袁谭不服父亲袁绍的安排,同袁尚为争夺继承人位置而互相残杀。袁谭打不过袁尚,便派人向曹操求救。

看准了机会的曹操再次出兵北进,杀死袁谭,打败袁熙、袁尚,很快占领河北。

袁熙、袁尚被打败,又逃往辽东投奔了公孙康。夏侯敦等人劝曹操乘胜追击,因为辽东太守公孙康长时间不服管教。现在两袁前去,如虎添翼,是个后患。

曹操笑道:“不必麻烦诸位将军了。几天后,公孙康自会送来两袁的头颅。”诸将都不相信。

几天后,曹操的话果然验证了,公孙康献来了两袁的头颅。众人大惊,佩服曹操料事如神。曹操却说:“果然不出郭嘉所料!”

原来,郭嘉前不久病死,死前曾写了封密信交给曹操,信中说:“两袁投奔公孙康,您切不要去进攻。因为公孙康一直忌怕袁家吞并辽东,二袁去投奔,他是心有疑虑的。如果丞相去进攻,公孙康就会借助二袁之力拼力抵抗,急切间攻不下来。如果暂时缓兵不动,公孙康与二袁必会开战,您就可以一举平定了。”

大家见了郭嘉的亲笔信后,纷纷惊赞郭嘉是天下奇才。【古计今用】

牛仔裤诞生

如今,穿上一条牛仔裤,信步走在大街小巷中,是非常普通的事。但你可知道,当初这种牛仔裤的诞生就是“牛仔裤大王”李维·施特劳斯“隔岸观火”的结果。

当时,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因发现金矿掀起了一股淘金热潮。许多先行者一天之间成为百万富翁的消息不胫而走,吸引了众多后继者潮水似的拥来。

随着淘金者日益增多,竞争日趋激烈,除了矿脉成为角逐的对象之外,优良、适用的淘金用具和生活用品也炙手可热。

德国犹太人李维·施特劳斯也来到这个巨大的竞争场,他带来的不是淘金工具以及所需的资金,而是他原来经营的线团之类的缝纫用品和他认为可供淘金者作帐篷用的帆布。

一到目的地,缝纫用品便被一抢而空,这使他熟悉了当地的裁缝,而帆布却无人问津。

莱维静静地等待着,他相信,他面前将会出现他所寻求的机会。

一天,李维和一位疲惫不堪的矿工坐在一起休息,这位井下矿工抱怨说:“唉,我们这样一整天拼命地挖、挖!吃饭、睡觉都怕别人抢在前面,裤子破了也顾不上。在这个鬼地方,裤子破得特别快,一条新裤子穿不了几天就得扔了……”“是吗?如果有一种耐磨经穿的裤子……”李维顺着他的话说到一半就呆住了。帆布不正是最耐磨的布料吗?对!就这样。他一把扯住那个矿工就走。李维把矿工带到熟识的裁缝店里,对裁缝师傅说:“用我的帆布给他做一条方便井下穿的裤子,你看行吗?”“当然可以。最好是低腰、紧身,这样既方便干活,看上去又潇洒利索。”裁缝师傅出主意道。“行,你看着做好了,一定要结实。”

第一条牛仔裤的前身——工装裤就这样诞生了。由于美观、方便、耐穿,深受矿工欢迎。

在此基础上,李维不断地改进和提高工装裤的质量,逐渐演变成一种新时装——牛仔裤,从加利福尼亚矿区推向城市,从美国推向全世界。李维成了世界知名的“牛仔裤大王”。

第十计 笑里藏刀

【释义】以表面上的友好、善良和美丽的言词、举止作为假相,掩盖阴险毒辣的用心和企图。【原文】信而安之,阴以图之;备而后动,勿使有变。刚中柔外也。【计名探源】唐白居易诗《天可度》:“笑中有刀潜杀人”,是白居易对唐高宗宠臣李义府为人的评价。李义府是武则天的爱将,为人非常阴险,他与人交谈的时候总是和颜悦色,但背后却加以陷害。所以当时的人评价他:“义府笑中有刀。”

有一次,有个年轻女子犯了罪被关进牢里。李义府听说这个女子长得很漂亮,就叫监狱长把她放了。监狱长听从了他的话,把这个女子放了。李义府就把这个美丽女子带回了家。

后来,有人向皇上告发了这件事,这个监狱长知道后,非常害怕,因为私放犯人是犯法的。他就向李义府求助。谁知李义府不但否认这件事,而且还叫他别来烦他。这个可怜的监狱长走投无路,就上吊自杀了。

有一个大臣听说了这件事,想向皇上说明真相,被李义府知道了,他就先到皇上面前说这个官员的坏话。皇上听信了他的谗言,就把这个官员发配到很远的地方去了。

后来,人们就用“笑里藏刀”来形容一个人外表和气,内心阴险。

本计特点是,通过政治外交手段,欺骗麻痹对方,以掩盖其突然的重大的军事行动。【古代战例】

危险的联姻

春秋时代,郑武公打算吞并胡国(今安徽省),但他的军事装备有限,所以不敢直接进攻,而是采用笑里藏刀的计策。

为了讨好胡国国君,使胡国不加防备,郑武公把自己漂亮的女儿嫁给胡国国君为妻,这样,郑国也就与胡同结为亲家。这还不够,为进一步使胡国丧失警惕,郑武公又把大臣们召集起来,询问道:“我打算用兵兴国。你们看攻打哪个国家最有利?”

大臣关其思认为攻打胡国最为合适。武公一听愤怒地叫了起来:“啊!你居然建议向与我们结亲的兄弟国家胡国发动战争,这是什么意思?”为此,武公还把关其思杀了。

这个消息传到了胡国国君的耳朵里后,他天真地认为郑国对自己非常亲善友好,就再也不对郑国作什么防范了。

就在这以后不久,郑国对胡国发动了突然进攻,并在没有抵抗的情况下消灭了胡国。很长一段时间里,郑国都是势力强盛的国家,直到公元前375年才为韩国所灭。【古计今用】

袁世凯告密

甲午战争失败以后,清廷签订了《马关条约》割地赔款。1898年(戊戌年),光绪帝在康有为、梁启超等人的影响下,试图通过变法维新挽救大清王朝的危亡局势。但维新变法触犯了守旧官僚的利益,最终慈禧太后发动宫廷政变,重新总揽朝政,光绪帝被幽禁,变法的内容全部废除。在戊戌变法成败之际,袁世凯扮演了一个口蜜腹剑、临阵倒戈的极不光彩的角色。

戊戌年四月二十三日(即1898年6月11日,以下均用旧历)光绪颁布《明定国是》,接着新政如雪片般频频颁发,而守旧派则全力阻挠。新政无法实行,全成空文,两派形同水火,势不两立。

七月三十日,光绪帝颁密诏给杨锐,嘱咐维新派妥善拿出良策,推进变法。他意识到自己处在危险地位,流露出焦急情绪,要维新派筹商对策。

康有为、梁启超、林旭、谭嗣同等维新派的核心人物痛哭失声,誓死搭救皇帝,不得已铤而走险。当时袁世凯统领紫禁城新建陆军,谭嗣同和康有为密谋将倾向变法的袁世凯招入新党,利用他手里的部队,包围颐和园,软禁慈禧,救出光绪。

光绪听信了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的策划,在九月十六日召见了袁世凯,破格提升他为兵部侍郎,专管练兵事务。第二天,又再次召见了他。

袁世凯摆出一副无限感激的样子,对光绪说:“小臣没有一点功劳却受到皇上的破格提携,心中万分惭愧。”

光绪笑着说:“人人都说你练的兵、办的学堂很好。今后你可与荣禄各办各的事了。”

九月十八日深夜,袁世凯正在寓所起草上书。谭嗣同闯进客堂,开门见山地说:“你受破格提拔的皇恩,必须有所报答。皇上正遇到大难,你一定要救皇上。”

袁世凯吃惊地说:“我正想报答皇上,义不容辞。可是不知道皇上有什么大难?”

谭嗣同拿出一篇密文,交给袁世凯看。上面写着荣禄阴谋废弃光绪皇帝,故请袁世凯在阅兵时杀掉荣禄,然后包围颐和园,救出皇上。

袁世凯明知故问道:“包围颐和园做什么呢?”

谭嗣同挥动着拳头坚定地回答:“除掉那个慈禧,否则国家是保不住的。”

袁世凯听说要除慈禧,吓了一跳,为难地说道:“皇太后听政三十多年,深得人心,叫我的部下犯上作乱,怕不可行吧!”

谭嗣同慷慨激昂地说:“我雇有几十名好汉,并在湖南召集了些人,不几天即可来京。除掉这个慈禧,不需要你。只要你办两件事:杀荣禄,包围颐和园。如果你不答应,我就死在你面前!”

袁世凯把脖子一挺,脸一扬,信誓旦旦地说:“你放心好了,杀荣禄像杀一条狗那么容易!”

谭嗣同说:“你要干,可以报皇上的恩典,救皇上的危难,建立奇功大业;你如果贪图荣华富贵,就到慈禧那里去告密。”

袁世凯好像受了莫大委屈,说道:“你以为我袁世凯是什么人?我全家三代受皇上的恩典深重,万万不能丧尽天良,贻误大局。只要对皇上对国家有利,我就是死了也心甘情愿。”

隔了一天,光绪又召见了袁世凯。袁世凯作出无限忠于光绪的样子,说了一大堆支持变法的话,光绪听了大为高兴。

光绪帝哪里想到,袁世凯退朝后,直奔火车站,日落时候赶回天津,迅速向荣禄告了密。当天夜里,荣禄赶回北京把消息告诉了慈禧,八月初六日晨,慈禧临朝训政,囚禁光绪,捕拿维新派,杀了谭嗣同等戊戌六君子,百日维新宣告失败。

第十一计 李代桃僵

【释义】以桃李共患难比喻兄弟之间相互帮助。后来用以概括各种替代受过、受难的现象或做法。【原文】势必有损,损阴以益阳。【计名探源】本计最先出自《乐府诗集·鸡鸣》。诗中说:“桃生露井上,李树生桃旁。虫来啮桃根,李树代桃僵。树木身相代,兄弟还相忘?”此诗的本意是桃树要受罪遭难了,由李树来代替,桃活李死,比喻兄弟休戚与共的情谊。后人借“李代桃僵”的成语,表示为借助某种手段,以一事物的损失、牺牲,来换取另一事物的安全、成功,以局部的牺牲换取全局的转危为安的谋略。【古代战例】

田忌赛马

战国时期,齐国的宫廷贵族们押赌赛马成风。其中,该国大将田忌很喜欢赌马,每次比赛都押下黄金百两的赌注。尽管他在战场上叱咤风云,战功显赫,但是在赌场上他却屡遭失败。

有一天傍晚,田忌家来了位风尘仆仆的客人,此人虽着一身布衣,但气度不凡。他就是著名的军事家孙膑,刚从魏国逃到齐国。酒席上,两人谈起关于两军交战的战略战术。一谈到打仗,田忌就神采飞扬,特别是听了孙膑那睿智的谈吐和惊人的韬略,更使他兴致勃勃。

不觉酒过三巡,田忌不由自主地想起赛马的事,脸上愁云密布。孙膑觉得纳闷,赶忙问道:“将军,有什么烦恼的事?”

田忌沉吟半天,最后不好意思地吐露了一直郁积在心头的苦恼。

孙膑听他说完后,沉思片刻道:“此事并不难,下次你不妨把赌注下大三倍,我保证你能赢!”

田忌半信半疑地问:“先生有何妙计?”

孙膑一副成竹在胸的神情:“到时候你自会明白,将军你就不必多虑啦!”

到了那天,田忌当众押了一千两黄金。齐王和王公贵族们都以为他输急了,有点胡来。他们笑道:“这次他会输得更惨,看着吧!”

当时的赛马方法是:参赛者都要将各自的马分成上、中、下三等,而后依次轮赛,上等对上等,中等对中等,下等对下等。比赛完毕,只要你的马能两次名列前茅,你就算赢了。

话说那天,田忌虽然干脆爽快地押上了赌,但心里仍不免犯嘀咕:“这次要是再输,那可……”

这时,孙膑走近田忌,悄声道:“将军你就别担心了。来吧,先把你的下等马对他们的上等马,再用你的上等马对他们的中等马,你的中等马最后才用,这样,他们只剩下等马了。明白了吗?”“哎呀!”田忌一听,连连拍着大腿,“我怎么从来没想到这一着呢?”

田忌连忙吩咐手下的人,如此这般地作了安排。

比赛结果,不出所料,田忌胜了两场,顿时满面红光,稳稳地从齐王手中拿走了一千两黄金。

不久,田忌把他赛马上取胜的秘密告诉了齐王。齐王忙叫他召来孙膑。从此,孙膑当上了齐国的军师,在战场上屡屡挫败对手,声名显赫,成为中国历史上杰出的军事家之一。【古计今用】

巧留八方客

精明的日本人非常会吸纳别人的智慧,为自己所用。这里就讲一个有意思的“燕子代人受过”的故事。

日本古都奈良是一个世界著名的旅游胜地,位于青山环抱之中。这里既有历史悠久的古迹名胜,又有迎春摇曳的樱花,加之现代化的娱乐设施与周到殷勤的旅店服务,使每年春夏两季的各国游客接踵而至。

四月以后,报春的燕子又争相飞来,纷纷在宾馆饭店筑巢栖息,繁衍后代,它给奈良平添了一种温馨怡人的自然景观。好客的店主人和服务员小姐,很乐意为小燕子提供筑巢的方便。可是,招人喜爱的燕子却有随便排泄的毛病,刚出壳的雏燕更是把粪便溅在明净的玻璃窗上、雅洁的走廊里。旅店的服务员小姐尽管不停地擦洗,但燕子们的我行我素总使旅店留下污渍。这使游客非常扫兴,服务员小姐也开始抱怨了,宾馆饭店的经理们锁紧了眉头。

宾馆负责人知道,要想彻底清除燕子的粪便污渍只有两个办法,一是增添员工,二是赶走燕子。但试过之后都行不通,燕子的粪便污渍有碍观瞻,这成了奈良旅游业发展的一大难题,已经影响到了整个景区的繁盛。

有一天,奈良饭店的经理在接待台湾的一个旅行团时,偶尔听到了一个中国的成语“李代桃僵”。请教之后才知道大意是代人受过,他马上想起了无法对付的燕子的粪便污渍,不由心中一亮,为什么不能让燕子代本店受过呢?于是,他绞尽脑汁,以小燕子的名义拟了一则奇特的启事:女士们、先生们:我们是刚从南方赶到这儿来陪伴你们过春天的小燕子,没有征得主人的同意,就在这儿筑了窝,还要生儿育女。我们的小宝贝年幼无知很不懂事,我们的习惯也很不好,常常弄脏你们的玻璃和走廊,使你们不愉快,我们很过意不去,请女士们、先生们多多原谅。还有一件事恳请女士们和先生们,请你们千万不要埋怨服务员小姐,她们是很辛苦的,只是擦不胜擦。这完全是我们的过错,请你们稍等一会儿,她们就来。你们的朋友小燕子

小燕子这封天真烂漫的道歉信,把寻找欢乐的游客们逗得前仰后合,他们肚子里的那股怨气也在笑声中悄然散去。每当他们再看到窗上、走廊里的点滴粪便污渍,就会自然而然地想起小燕子那亲昵风趣的话语,又会忍不住地笑起来。

奈良饭店经理的妙方,正是抓住了旅游者的心理特征,巧妙地化解了他们的不满情绪,使他们带着美好的回忆,告别了迷人的古都奈良。

第十二计 顺手牵羊

【释义】比喻顺手拿走别人的东西。【原文】微隙在所必乘,微利在所必得。少阴,少阳。【计名探源】本计语出《草庐经略·游失》:“伺敌之隙,乘间取胜。”后人以“顺手牵羊”形象地比喻乘敌人的小间隙,向敌人的薄弱处发展,创造和捕捉战机的一种谋略。【古代战例】

景舍计取赵国疆土

战国时期战火纷飞,公元前354年,魏惠王打算进攻北面的赵国。他派遣了一支由庞涓指挥的精锐部队向赵国杀去。庞涓没费多大力气就杀到了赵国都城邯郸(今河北省邯郸市)城下,并将城包围。赵王无力应战,只好派人向实力雄厚的楚国求救。

是否要答应赵国的要求,楚王有些犹豫不决,于是他召集谋士们商议。楚相昭奚恤反对出兵,他认为应当听凭魏赵交战,两败俱伤,楚国就可以“坐山观虎斗”,坐收渔人之利了。只有景舍反对这样做,他提出了一个以救赵为名来削弱赵魏实力,并顺手牵羊,为楚国谋取利益的计划。

楚王对这一计划十分赞赏,就任命景舍为帅,带领一支人数不多的军队,以救赵为借口,跨过赵、楚之间的国界,进入赵国。赵国大将马上将楚国来救的消息通告了手下守都城的军兵们。但这一切都没能阻止庞涓的进攻。

围城七个月之后,庞涓终于攻克了邯郸。可就在这一时刻,传来了齐国派了一支军队向魏国都城大梁进发的消息。庞涓得知这一消息后,马上从赵国撤兵回国。就在半路上,齐军“以逸待劳”,把庞涓率领的魏军打得大败。

魏国和赵国都在战争中遭受了重创,这对楚国是最好的时机,景舍就是抓住了这一时机,率领小部队占领了赵国南部的一部分疆土。他的“顺手牵羊”之计也就大功告成了。赵国的求援,给了楚国派兵进入赵国的机会,进入赵国之后,楚国又抓住有利时机,不费吹灰之力占领了赵国的部分疆土,这疆土就是被牵之“羊”。【古计今用】

希特勒巧取希腊

意大利法西斯领袖墨索里尼梦想恢复罗马帝国,使地中海成为罗马的内湖。第二次大战爆发以后,他以为有机可乘,但他又清楚地知道,自己无法单独对在地中海占有优势的英国采取坚决的行动,只好把目光转向地中海沿海的弱小国家,选中了亚得里亚海对岸的希腊。

希腊国小兵弱,没有什么战斗力。而且,意大利外交大臣齐亚诺向墨索里尼提供了希腊人的情况,说他已经用重金收买了希腊许多著名活动家,包括一些政府要员,来为意大利服务。此外,在边境地区的希腊军队中也有自己人。墨索里尼对齐亚诺的报告极为欣赏,以为征服希腊已是水到渠成、一挥而就的事。墨索里尼召集武装力量总参谋长和陆军总参谋长,对他们说明现在有占领希腊的政治需要。

将军们对齐亚诺的报告不敢恭维,对意大利军队的现状也不感到乐观,墨索里尼却认为将军们鼠目寸光,没有远见,只有他才高瞻远瞩。他断然地挥挥手说:“意大利的武装力量是战无不胜的,希腊人不会有什么激烈的抵抗,征服希腊是轻而易举的。”他一意孤行,下达了限期进攻希腊的命令。

1940年10月28日,意大利驻希腊大使奉墨索里尼之命,向希腊首相递交了一份照会,要求希腊给意大利守备部队提供常驻的侵略据点,以保持希腊的中立。希腊首相断然拒绝了意大利的强硬照会,并立即进行全国总动员,坚决反击意大利军队的入侵。

墨索里尼偏信外交大臣齐亚诺的保证和前线指挥官对军事形势的乐观判断,立即命令没有准备好的意大利军队进攻希腊。当时,意大利在前线共有八个师,内有一个山地师和一个装备三吨坦克的坦克师。意大利参谋部认为这些军队装备不完善,以这些兵力不足以战胜希腊军队,必须再补充几个师和大量技术装备,才能完成预定的任务。墨索里尼对将军们的判断置之不理,仍计划以一个师作预备队,两个师实施佯攻,以便牵制希腊兵力,以剩下的五个师作为主力,直取雅典。

意大利两个师的佯攻部队首先发动进攻,没过几天就被希腊军队阻击住,意军苦战几天,没有取得任何胜利,而且损失惨重。一个星期后,希腊动员起来的援军赶到战场,意军不得不败退,回到出发的阵地。希腊军队乘胜迂回反击意军,夺取了意军后方要塞。

为了避免被围歼,意军不得不放弃一切,一再撤退。这时死要面子的墨索里尼不得不厚着脸皮向希特勒求援,依靠德军的援助,才保住了意大利的残余军队。而德军援助意大利,却“顺手牵羊”占领了希腊领土,牵走了意大利原本想牵的“羊”。

第十三计 打草惊蛇

【释义】比喻采取机密行动时,由于做法不谨慎,透露了风声,惊动了对方。【原文】疑以叩实,察而后动。复者,阴之媒也。【计名探源】这个计名是借用了一句民间俗语来喻指某种军事谋略。原意是蛇在草丛中,草被搅动,蛇便受惊而走。

也有人认为,“打草惊蛇”一语源出宋代郑文宝《南唐近事》。故事讲的是:南唐时候,当涂县的县令叫王鲁。这个县令贪得无厌,见钱眼开,只要是有钱、有利可图,他就可以不顾是非曲直,颠倒黑白。他在做县令的时候,干了许多贪赃枉法的坏事。

俗话说,上梁不正下梁歪。这王鲁属下的那些大小官吏,见上司贪赃枉法,便也一个个明目张胆干坏事,他们变着法子敲诈勒索、贪污受贿,巧立名目搜刮民财,这样的大小贪官竟占了当涂县官吏的十之八九。因此,当涂县的老百姓真是苦不堪言,一个个从心里恨透了这批狗官,总希望能有个机会好好惩治他们,出出心中怨气。

一次,恰巧遇到朝廷派员下来巡察地方官员情况,当涂县老百姓一看,机会来了。于是大家联名写了状子,控告县衙里的主簿等人营私舞弊、贪污受贿的种种不法行为。

状子首先递送到了县令王鲁手上。王鲁把状子从头到尾只是粗略看了一遍,这一看不打紧,直把他吓得心惊肉跳,直冒冷汗。

原来,老百姓在状子中所列举的种种犯罪事实,全都和王鲁自己曾经干过的坏事相类似,而且其中还有许多坏事都和自己有牵连。状子虽是告主簿几个人的,但王鲁觉得就跟告自己一样。他越想越感到事态严重,越想越觉得害怕,如果老百姓再继续控告下去,马上就会控告到自己头上了,这样一来,朝廷知道了实情,查清了自己在当涂县的胡作非为,自己岂不是要大祸临头!

王鲁越想越慌,惊恐的心怎么也安静不下来,他不由自主地用颤抖的手拿笔在案卷上写下了他此刻内心的真实感受:“汝虽打草,吾已惊蛇。”(意思是你虽然打了草,但我这条躲在草里的蛇也被惊吓了)。写罢,他手一松,瘫坐在椅子上,笔也掉到地上去了。

那些干了坏事的人常常是做贼心虚,当真正的惩罚还未到来之前,哪怕有一点声响,他们也会闻风丧胆。【古代战例】

弦高犒师退秦兵

春秋时期,秦国势力越来越强大,秦穆公就有吞并郑国的野心。

公元前628年,留在郑国的将军送信给秦穆公说:“郑国北门的防守掌握在我们手里,要是秘密派兵来偷袭,保管成功。”

秦穆公召集大臣们商量怎样攻打郑国。两位经验丰富的老臣蹇(jiǎn)叔和百里奚都反对。蹇叔说:“调动大军去偷袭这么远的国家,我们赶得精疲力乏,对方早就有了准备,怎么能够取胜?而且行军路线这样长,还能瞒得了谁?”

秦穆公不听,派百里奚的儿子孟明视为大将,蹇叔的两个儿子西乞术、白乙丙为副将,率领三百辆兵车,偷偷地去打郑国。

第二年二月,秦国的大军进入滑国地界(今河南省)。忽然有人拦住去路,说是郑国派来的使臣,求见秦国主将。

孟明视大吃一惊,亲自接见那个自称使臣的人,并问他前来干什么。

那“使臣”说:“我叫弦高。我们的国君听到三位将军要到郑国来,特地派我送上一份微薄的礼物,慰劳贵军将士,表示我们一点心意。”接着,他献上四张熟牛皮和十二头肥牛。

孟明视原来打算在郑国毫无准备的时候,进行突然袭击。现在郑国使臣老远地跑来犒劳军队,这说明郑国早已有了准备,要偷袭就不可能了。

他收下了弦高送给他们的礼物,对弦高说:“我们并不是到贵国去的,你们何必这么费心。你就回去吧。”

弦高走了以后,孟明视对他手下的将军说:“郑国有了准备,偷袭没有成功的希望。我们还是回国吧。”最终,孟明视率军去灭掉了滑国,就回国了。

其实,孟明视上了弦高的当。弦高是个牛贩子,他赶了牛到洛邑去做买卖,正好碰到秦军。他看出了秦军的来意,要向郑国报告已经来不及。于是他急中生智,冒充郑国使臣骗了孟明视,一面派人连夜赶回郑国向国君报告。

郑国的国君接到弦高的信,急忙叫人到北门去观察秦军的动静。果然发现秦军把刀枪磨擦得雪亮,马匹喂得饱饱的,正在作打仗的准备。他就老实不客气地向秦国的三个将军下了逐客令,说:“各位在郑国住得太久,我们实在供应不起。听说你们要离开,就请便吧。”

三个将军知道已经泄露了机密,眼看待不下去,只好连夜把人马撤走。

当郑国君主要奖赏弦高时,他却婉言谢绝了,他说:“作为商人,忠于国家是理所当然的,如果受奖,岂不是把我当作外人了吗?”

在这个故事里,弦高就采用了“打草惊蛇”的办法,智退秦军。【古计今用】

茅台一摔天下闻

贵州茅台酒产于我国贵州省仁怀县茅台镇,该酒醇厚浓香,回味悠长,是与苏格兰威士忌、法国科涅克白兰地齐名的世界三大名酒之一,已有八百多年的历史。1915年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荣获金奖。建国后,茅台酒又多次获奖,远销世界各地。

但茅台在刚开始的时候,国外的影响远没有国内大。有一次,厂家代表带它去参加在印度新德里举办的世界酒类饮料博览会。该博览会汇集了世界各国著名的饮品,而世界著名的酒类品牌也决不肯放弃这样的好机会。

茅台酒是首次参展,光租展位,就花了很大一笔开销。但厂家认为,只要能够提高知名度,还是值得的。然而,面对法国的香槟等西方传统的酒类饮料,人们对来自中国的茅台酒展台根本不屑一顾,加上茅台酒的包装相对简陋,也不被酒商重视,展览的第一天,茅台酒基本无人问津。

面对这样的尴尬局面,茅台展台工作人员急得团团转,他们决心要扭转这种受冷落的状况,就想起了“打草惊蛇”的营销计策。于是,第二天的展览开始之后,在人流最高峰的时候出现了这样精彩的一幕:茅台酒厂的工作人员拿着一瓶茅台酒走到展厅中央,假装不小心将它“打翻”在地。随着“砰”的一声,茅台酒摔成碎片。顿时,整个大厅里充满了茅台的酒香,香气四溢。

参观展览的人们立即被这从来没有闻到过的香味所吸引,好奇地相互打听这是什么牌子的酒香味。茅台展台人员抓住这一机会,向参观者介绍茅台酒。很快,茅台酒展台就吸引了大批参观者,各国的评酒专家同声称赞:“真是好酒。”

当天茅台酒就引起整个展览会的轰动,新闻媒介也闻风而动,纷纷予以报道。结果,茅台酒在本次展览会上获得金牌。从此,它身价百倍,扬名世界。

第十四计 借尸还魂

【释义】迷信传说人死以后灵魂可以借别人的尸体复活,比喻某种已经消灭或没落的思想、行为、势力等假托别的名义重新出现。【原文】有用者,不可借;不能用者,求借。借不能用者而用之。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计名探源】“借尸还魂”可能源于“八仙”之一的铁拐李得道成仙的传说。

相传铁拐李原名李玄,太上老君把他收为徒弟。一次,李玄要随太上老君到仙界去游玩,但他的肉身却上不了天,临行前,李玄嘱咐他的徒弟看护好自己的肉身,不得有半点马虎。

但李玄的魂魄四处游山玩水,流连忘返,他的徒弟们等待久了,见师父的遗体老是僵在那里,总也活不过来,便误以为他已经死去,便将其火化了。待李玄神游归来时,已不见了自己的躯体,魂魄无所归依。

恰好当时附近路旁有一饿死的乞丐,刚刚断气不久,李玄在慌忙之中,便将自己的灵魂附在了这具乞丐尸体之上。借尸还魂后的李玄已面目全非,蓬头垢面,袒腹露胸,并跛了一条腿。为支撑身体行走,李玄对着原乞丐用的一根竹杖喷了一口仙水,竹杖立即变为铁杖,李玄也因此被称为铁拐李,而原来的名字反被人们忘记了。

铁拐李借尸还魂的故事还见于元代岳伯川所写杂剧《吕洞宾度铁拐李岳》。

借尸还魂这一带有迷信色彩的民间传说,后来被人们喻指某些已经死亡的东西,又借助某种形式得以复活的现象;有时也可以用来喻指某些新的事物或新的力量,借助某种旧的事物或旧的形式求得发展的现象。【古代战例】

陈胜吴广揭竿而起

秦朝末年,在暴政的统治下,民不聊生,活不下去的老百姓都想起来反抗。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七月,有两名秦朝军官押着九百名壮丁到渔阳(今北京市密云县)去驻防。这时正是夏天,常常下雨。队伍来到蕲县大泽乡(今安徽省宿县西南),因为此地靠近淮河的支流浍河,地势低洼,暴雨连续下了几天,把大道都淹没了。队伍只好扎下营来,等天晴了再走。这九百人的队伍中有两个强壮的大汉,被推为屯长。一个叫陈胜,是阳城(今河南省登封县东南)人;一个叫吴广,是阳夏(今河南省太康县)人。这天夜里,他们在帐篷里嘀嘀咕咕地商量着怎样逃跑。原来,按照秦朝的法律,误了日期,就要杀头,而现在再怎么赶路,也不能按期到达渔阳了。“既然误了期,到那儿是死,现在逃走被捉住了也是死,还不如干脆拼死造反呢!”陈胜恨恨地说。“朝廷那么强大,我们怎么造反呢?”吴广有点犹豫。“天下人受秦皇暴政的苦已经很久了。听说二世皇帝是秦始皇的小儿子,按理不该由他来继承皇位,应当做皇帝的是他的大哥公子扶苏。因为扶苏常常劝他老子不要多杀人,就被秦始皇派去守长城了。如今听说二世为了篡位,害死了公子扶苏。老百姓只听说扶苏很英明,但还不知道他的死讯。楚国的大将项燕,曾经立下赫赫战功,对部下又十分爱护,很得人心。有人说他死了,有人说他在楚国灭亡时逃走了,咱们楚国人很怀念他。要是我们现在假借公子扶苏和楚将项燕的名义,号召天下百姓反对秦二世,响应起义的人一定会很多的。”陈胜分析说。

吴广觉得很有道理,就同意和陈胜一起造反。当时的人都很迷信鬼神,两人就决定利用这一点,先要取得九百个壮丁的信任。

于是,他们上街买了块绸子,上面用朱砂写着“陈胜王”三个大字,然后把这块绸子暗暗塞进一条鱼肚里。一个壮丁从街上买回了这条鱼,剖开鱼肚发现了这个字条,这事一下子在壮丁中传开了。

那天晚上,陈胜又叫吴广到营地附近的一座破庙里去,在一个竹笼里点上烛火,然后把它放在草木丛中,远远望去,就像忽明忽暗的“鬼火”一般在闪耀着。吴广还躲在那里模仿着狐狸的声音,叫着:“大楚兴,陈胜王。”大家越发奇怪,认定陈胜是个“真命天子”。

吴广一向爱护别人,壮丁们大多和他很合得来。一天,他趁两个军官喝醉时,故意要军官放他们回家,想用这些话来刺激他们,使他们发火,以激起大家的不平。两个军官哪知是计,果然扬起鞭子,狠狠揍了吴广几下。吴广大骂起来,军官就拔剑要刺,吴广、陈胜见火候已到,就冲上去夺过两个军官的剑,将他们刺死了。

接着,陈胜、吴广号召大家起来造反,九百个壮丁一齐响应,揭竿而起。于是发生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伟大的农民大起义。【古计今用】

巴拿马运河诞生

巴拿马运河是沟通太平洋和大西洋的重要航运要道,被誉为世界七大工程奇迹之一。巴拿马运河的诞生有一段曲折的故事,但在一位年轻工程师的巧妙设计下,最终顺利成功。

1880年,法国一家公司承包了建造一条通过巴拿马的运河水道。谁知,在挖掘中出现了意想不到的困难,他们不得不放弃这一工程。

后来美国也想建造一条运河,横穿美洲大陆,扩大国际贸易。但是,他们把地点选在尼加拉瓜,国会的议员们也准备批准这一工程。

年轻的工程师布诺·瓦列拉认为,停建巴拿马运河,是人类战胜自然的一大损失。他决定改变美国国会的看法,遂想出了一条“借尸还魂”之计。

瓦列拉记得,几年前,尼加拉瓜曾发行过一张印有莫莫通博火山的邮票,此火山正巧坐落在拟议中的运河路线附近,据说这是座死火山,但邮政局为了美化邮票,在火山口画了一些烟环,同真的火山一样。于是他找到了九十张这样的邮票,给每位议员都邮去了一张,并附言:这是官方的见证。议员们看到了这些见证后,认为火山对运河威胁太大,改变了在尼加拉瓜建运河的决定。后来,人们还是在横穿巴拿马地峡建造了这条全长81.3千米,水深13米至15米不等,河宽150米至304米,可以通航76000吨级轮船的运河。

瓦列拉借一张邮票的“尸”还了在巴拿马建运河的“魂”。

第十五计 调虎离山

【释义】比喻为了便于乘机行事,想法子引诱人离开原来的地方。【原文】待天以困之,用人以诱之。往蹇来返。【计名探源】“调虎离山”一语可能源于《管子·形势解》。该篇中有一段这样的话:“虎豹,兽之猛者也,属深林广泽之中则人畏其威而载之。人主,天下之有势者也,深居则人畏其势。故虎豹去其幽而近于人,则人得之而易其威。人主去其门而迫于民,则民轻之而傲其势。故曰:‘虎豹托幽而威可载也。’”

意思是说,虎豹,是兽类中最威猛的,当它们居住在深山大泽之中时,人们就会因惧怕其威风而敬畏它们。君王是天下最有势力的人,如果深居简出,人们便会害怕他的势力。虎豹若是离开它们所居住的深山幽谷而走近人类居住的地方,人们就可以将它捕捉而使之失去原有的威风。做君王的若是离开王宫而与普通的人混在一起,人们就会轻视他而以傲慢的态度看待他。所以说,虎豹只有不离开它们居住的幽谷深山,其威风才使人感到畏怯。这句话虽然尚未使用“调虎离山”一语,但已经包含只有将老虎调离深山,才能将其制伏的意思。后来在民间语言、文学作品中便逐渐出现了“调虎离山计”的说法。【古代战例】

郑庄公出游

春秋时期,郑武公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庄公是个难产儿,他出生时双脚先出来,使其母武姜饱受了痛苦,所以,母亲十分讨厌他。相反,小儿子共叔段却很受母亲的宠爱,母亲想立他为郑武公的继承人,但郑武公不同意,仅给共叔段一个小小的官职。武公死后,庄公做了一国之君。

武姜对心爱的小儿子小小的官位十分不满,就向庄公提出:把制地封给其弟。庄公没答应,因制地地势险要,关系到国家的安全:于是,武姜又为小儿子讨封京地。谋士祭仲对此持反对意见并指出,京地地处要冲,在政治、军事上几乎与国都处在同样重要的地位。另外,共叔段又是武姜最喜爱的儿子,若给了他这块地,终有一日他会成为第二个国王。

可郑庄公为难地回答:“这可是母亲的命令啊!”于是就把京地封给了共叔段。

武姜在儿子共叔段临行之前同他见了一面,要他做好准备,伺机夺取君位。

后来,共叔段又企图让郑国西、北边邑的百姓归附于他,还把这些土地收为自己所用。就这样,他日益强大起来。

这些情况传到了朝中,郑庄公就当没听见。谋士公子吕劝说郑庄公尽早除掉共叔段。郑庄公说:“除掉他实在没有必要,将来他自然会得到报应。”

公子吕说:“在关键时刻踌躇不定,就会变小害为大害,一旦祸害临头,再后悔就来不及了。”

庄公说:“唉,我早想过这事了。共叔段的确是想谋取君位,但他至今没有公开造反。如果我现在就处置他,那母亲就会以此中伤我,别人听了就会认为我是个不讲兄弟情分、不孝敬母亲的人了。我现在要做的,就是装作什么都不知道,让他肆无忌惮。直到有一天,他真的有谋反行动了,那我就会有充分的证据证明他犯罪。”

公子吕说:“虽说你的想法是对的,但共叔段的势力与日俱增,总有一天,他会比你强大。假如我们能尽早给他个机会,引他暴露其造反意图,这样就可以比较顺利地将他除掉了。”

接着,公子吕提出了如下的计策:长久以来,郑庄公因担心其弟耍阴谋而没离开过他的国家。现在,他不妨去朝见一次周天子。他的外出必将诱使其弟前来攻打国都。而公子吕则在京地附近埋伏下军队,一旦其弟带着军队离开京地,他们就攻而占之。只要使其弟失去了根据地,再制伏他也就不困难了。

郑庄公同意了公子吕的计策。他任命祭仲在他出国期间代理政事。庄公的母亲武姜觉得夺权谋国的好时机到了,她派人送了一封密信给共叔段,信中与共叔段约定了攻占国都的时间,以便里应外合。

公子吕捉住并杀掉了这个送信人,信被交到郑庄公手中。公子吕派人扮成武姜的送信人,把一封内容相同的信送到了共叔段那里。共叔段又让这个送信人带了一封回信给武姜,信中定下了发动政变的具体时间。这封信自然也落到了公子吕手中。他伪造了一封内容相同的信,派此人送给武姜。

这时,郑庄公手中有了他希望得到的证据。他告别了母亲,在一支仪仗队陪同下,浩浩荡荡地前去朝拜周天子了。与此同时,公子吕已在京地附近一个隐蔽处布置好了军队,就等着“老虎出山”了。

果然,共叔段集合起了全部人马,借口要在其兄出国期间保卫国都安全,赶奔都城而来。这样京地便空虚了。公子吕事先在城中安插的破坏分子此时就放起火来,趁着城中一片大乱的时候,公子吕率军占据了城池。

共叔段在半路上得知京地失陷,急忙命令部队返回。他在城外扎下营地,准备夺回城池,但军心已经动摇。公子吕又派间谍混进军营,散布共叔段要谋反的消息,结果,共叔段的军队一夜之间逃走了将近一半。

共叔段想带着一部分忠于他的士兵逃往鄢地,但此地也已被郑庄公军队占据了。最后,共叔段只得逃到共国去。但郑庄公的军队也跟踪而至。共国是个小国,无法抵御郑庄公的军队。共叔段见大势已去,只好自杀。【古计今用】

范旭东巧破卜内门

范旭东是位有远见的中国企业家,原本从事盐业生产,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洋碱”输入量在中国大幅度减少,中国的碱市场出现异常稀缺的状况。机会难得,在范旭东先生的极力倡导下,中国第一家制碱企业——永利制碱公司于1918年宣告成立。

永利制碱公司的成立,引起英国卜内门公司的极大不快,该公司一直垄断着中国碱市场,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它又卷土重来,见到中国自己的制碱企业成功了,便恼羞成怒地向永利制碱公司发起猛烈进攻,但是没有成功。卜内门公司不甘心与永利制碱公司共享市场,便又调来一大批纯碱以低于原价的百分之四十在中国市场倾销,企图以此挤垮永利制碱公司。

面对卜内门公司的屡屡侵犯,永利制碱公司老板范旭东决心还击。但永利公司与卜内门公司实力相差悬殊,无法正面与其抗衡。如果永利公司也降价销售产品,用不了多久,实力就会损失殆尽;如果不降价,产品卖不出去,资金无法收回,再生产无法进行,用不了多久,永利公司照样破产。该如何是好呢?

范旭东先生苦思冥想,某日,他在书房踱步,瞧见了自己年轻时因参加“戊戌变法”失败后逃亡日本留学时的相片,触景生情受到启发——现在,为什么就不能暂避卜内门公司的锋芒而去日本发展呢?公司的创立,不就是钻了卜内门公司无暇顾及的空隙吗?

日本是卜内门公司在远东的大市场,战争刚刚结束,百废待兴。卜内门公司产量有限,能运到远东来的数量就不会太多。卜内门公司现在在中国市场倾销这么多碱,那运到日本的数量肯定不多,日本碱市场肯定缺货。“我何不来个‘调虎离山’之计,乘机将碱打入日本市场,等他回顾日本市场时,我公司再猛击他在中国的碱市场,令对手穷于应付,首尾难顾。”

范旭东决定东渡日本,替永利制碱公司谋求生存和发展。永利制碱公司的纯碱,虽然在日本的销量只及卜内门公司的十分之一,但是却如一支从天而降的轻骑兵,向日本的卜内门公司发起突袭。

卜内门公司为了保住日本的大市场,迫不得已停止在中国碱市场进攻永利制碱公司,主动要求谈判求和,并希望永利制碱公司在日本停止挑战行动。

范旭东先生理直气壮地说:“停战可以,但得有个说法,卜内门公司今后在中国市场变动碱价,必须事先征得永利公司的同意。”卜内门公司别无选择,只好同意了。

上例谈判的成功,是范旭东先生巧用“调虎离山”之计的结果。此计,使英国卜内门公司做出让步,范旭东为中国人民争了口气,同时也促进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第十六计 欲擒故纵

【释义】为了要捉住他,故意先放开他,使他放松戒备,比喻为了更好地控制,故意放松一步。【原文】逼则反兵,走则减势。紧随勿迫,累其气力,消其斗志,散而后擒,兵不血刃。需,有孚,光。【计名探源】这个计策的源头可追溯到《老子》第三十六章:“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意思是,要想缩得笼,暂且先要伸张开;要想削弱他,暂且先让他强大;要想废除他,暂且先让他兴旺;要想夺取他,暂且先去给予他。【古代战例】

诸葛亮七擒孟获

三国时期,诸葛亮七擒孟获,就是军事史上一个“欲擒故纵”的绝妙战例。

蜀汉建立之后,定下北伐大计。当时西南夷酋长孟获率十万大军侵犯蜀国。诸葛亮为了解决北伐的后顾之忧,决定亲自率兵先平孟获。蜀军主力到达泸水(今金沙江)附近,诱敌出战,事先在山谷中埋下伏兵,孟获被诱入伏击圈内,兵败被擒。

按说,擒拿敌军主帅的目的已经达到,敌军一时也不会有很强战斗力了,乘胜追击,就可以大破敌军。但是诸葛亮考虑到孟获在西南夷中威望很高,影响很大,如果让他心悦诚服,主动请降,就能使南方真正稳定。不然的话,南夷各个部落仍不会停止侵扰,后方难以安定。诸葛亮决定对孟获采取“攻心”战,断然释放孟获。孟获表示下次定能击败蜀军,诸葛亮笑而不答。孟获回营,拖走所有船只,据守泸水南岸,阻止蜀军渡河。诸葛亮乘敌不备,从敌人不设防的下游偷渡过河,并袭击了孟获的粮仓。孟获暴怒,要严惩将士,激起将士的反抗,于是相约投降,趁孟获不备,将孟获绑赴蜀营。诸葛亮还是把孟获给放了。这次,汉营大将们都有些想不通。他们认为大家长途跋涉,这么轻易地放走敌人简直是像开玩笑一样。诸葛亮却有自己的道理:只有以德服人才能真的让人心服。

孟获再次回到洞中,他的弟弟孟优给他献了个计谋。半夜时分,孟优带人来到汉营诈降,诸葛亮一眼就识破了他,于是下令赏了大量的美酒给他们,使孟优带来的人喝得酩酊大醉。这时孟获按计划前来劫营,却不料自投罗网,被再次擒获。这回孟获却仍是不甘心,诸葛亮便第三次放虎归山。

孟获回到大营,立即着手整顿军队,等待机会出击。一天,突然有探子来报告:诸葛亮正独自在阵前察看地形。孟获听后大喜,立即带了人赶去捉拿诸葛亮。不料这次他又中了诸葛亮的圈套,第四次成了瓮中之鳖。诸葛亮知道他这次肯定还是不会服气,便再次放了他。

孟获带兵回到营中,他营中一员大将带来洞主杨峰,因跟随孟获亦数次被擒数次被放,心里十分感激诸葛亮。为了报恩,他与夫人一起将孟获灌醉后押到汉营。孟获五次被擒仍是不服,大呼是内贼陷害。诸葛亮便第五次放了他,让他再来挑战。

这次,孟获回去后不敢大意,他去投奔了木鹿大王。这木鹿大王的营地极为偏僻,诸葛亮带兵前往,一路历尽艰险,加上蛮兵使用了野兽参与作战,使汉兵败下阵来。这之后汉兵又碰上了几处毒泉,使情况变得更为不妙。幸亏不久,诸葛亮得到伏波将军及孟获兄长孟节指点,他们才安全回到大营。

回营后,诸葛亮造了大于真野兽几倍的假野兽。当他们再次与木鹿大王交战时,木鹿的人马见了假兽十分害怕,不战自退了,孟获又被抓获。这次孟获心里虽仍有不服,但再没理由开口了,诸葛亮看出他的心思,仍旧放了他。

孟获被释后又去投奔了乌戈国。这乌戈国国王兀突骨拥有一支英勇善战的藤甲兵,所装备的藤甲刀枪不入。诸葛亮对此却早有所备,他用火攻大败乌戈国的藤甲兵。孟获第七次被擒,诸葛亮故意要再放了他。孟获忙跪下起誓:以后将决不再谋反。诸葛亮见他已心悦诚服,觉得可以利用,于是便委派他掌管南蛮之地,孟获等听后不禁深受感动。从此,蜀国西南安定,诸葛亮才得以举兵北伐。【古计今用】

贺龙智擒走私犯

贺龙元帅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建者,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元帅之一,他才智过人,行事果断。

1925年的一天傍晚,当时在湖南北部澧州担任镇守使的贺龙,突然接到值勤官的报告:刚才在澧水河上发现一艘英国商船;经检查,满载的货物中夹带着枪支弹药,还有不少鸦片。

贺龙一听,怒喝道:“船、货全部扣下!”

当天晚上,那个英国商人就找到了英国驻湖南的使官。第二天,那使官气势汹汹地来到澧州镇守使办公室,找贺龙算账。他傲气十足地说:“请问贺镇守使,我英国公民漂洋过海来华经商,有什么罪过?”“正当经商,丝毫无过。”“既然无过,你的部下为何扣我船只,拦劫货物?我代表英国政府表示强烈抗议!船和所有货物必须立即如数归还,并且要你严惩拦劫我大英船只之人。不然,我们法庭上见!”

贺龙不慌不忙地说:“使官先生,我哪敢扣押贵国的商船?已经派人去查了。如果真的像你说的那样,我们立即将船、货全部归还。”

英国使官更加神气十足地说:“那么,你现在就把我们的船和货物交出来!否则,我们的一切损失,全部由你承担。”

贺龙平静地说:“船上的货物正在清点,请你先把船上的货物列个清单。如果和我们查的数目相符,就证明是你们的船,货物有一件我们还一件,保证丝毫不差。”

那个英国使官一口气把船上的货物名称、数量写完后,傲慢地把清单推给了贺龙。贺龙一看,清单上一般货物写得清清楚楚,就是没有写上枪支弹药和鸦片。于是问道:“船上的货物全写了吗?”

那英国使官爱理不理地点了一下头。

就在这时,值勤官根据贺龙的事先布置,跨进办公室,对贺龙敬礼后说:“报告镇守使,奉您的命令查看,我们果真查扣了一艘挂着英国国旗的商船,船上货物已经全部清点,在货物中还有一些枪支弹药和鸦片。”

贺龙故作惊讶地大声道:“什么,船上装有枪弹、毒品?”

年轻军人答道:“是!”

贺龙软中带硬地说:“使官先生,既然船上有枪弹和毒品,和您开的清单实不相符,看来此船不是贵国的了。至于我们如何处置,请您不必再来干涉!”

英国使官听了这话,傻眼了,忙讨好地说:“镇守使忠于职守,实在是可佩、可敬!不过船确是我国商人的,带些鸦片是他们自己途中用的,枪支弹药嘛,当然是海上自卫用的。”

贺龙说:“既然船是你们的,为什么你的清单上货物不全写上呢?现在,我请你补写一次,把船上的货物品种、数量都写清楚。如有半点不符,不要怪我贺龙不客气。”

英国使官无可奈何地把枪支弹药和鸦片的数目全部写了出来,贺龙又让他签了名。贺龙看一切手续完备,把清单折叠起来紧紧抓在手里,声色俱厉地说道:“尊敬的使官先生,我们现在正查找危害我国安全的军火、毒品走私犯。既然你们自己送上门来,又证明这船是你们英国的船只,我们只好依法办事了。国际法想必你是知道的,私运军火是要严惩的,走私贩毒更应从严。你们应受到惩罚,这是你们自食其果!”说罢,贺龙对客厅外一挥手,“抬上来!”

话音刚落,那值勤官带着几个战士把装着枪支弹药和毒品的货箱抬进客厅。贺龙面对那使官,一手拿着清单,一手指着货箱上的英文商标,威严他说:“我要把此案向全世界公布,把你们交给国际法庭去审判!”

那英国使官顿时虚汗淋漓,无言以对。贺龙当即命令把走私商人依法逮捕。

第十七计 抛砖引玉

【释义】比喻用粗浅的、不成熟的意见引出别人高明的、成熟的意见。【原文】类以诱之,击蒙也。【计名探源】相传唐代诗人赵嘏写诗很有名气,求诗的人络绎不绝。诗人常建羡慕他的名声,想求得他的诗词,却不得其门而入。赵嘏游苏州时,常建料到他一定会游灵岩寺,便提前在寺壁上题诗两句。赵嘏来到寺中,见墙壁上此诗尚未写完,就补了两句,成为一首绝句。后人因赵嘏补的两句优于常建的前两句,便说常建是“抛砖引玉”。【古代战例】

韦孝宽伪信离间

538年(西魏文帝大统四年),东魏、西魏边境烽烟四起,战争频繁。

西魏派南兖州刺史韦孝宽奔赴边境。在韦孝宽临去之前,东魏将领段深、尧杰占据宜阳(今河南西部、洛河中游),已派阳州刺史牛道恒煽动西魏边境上的百姓闹事。

韦孝宽想:自己兵力不足,段深、尧杰、牛道恒兵强马壮,气焰正嚣张。如果一接手就猛攻,肯定极难取胜。看来只有离间敌人,瓦解对方的力量,各个击破,才能彻底打败敌人。

韦孝宽先派两名间谍,想办法偷来了牛道恒亲笔书写的公文。韦孝宽摊开公文,又连声吩咐:“找营内最善模仿别人字体的邬先生来。”

邬先生进得中军帐,韦孝宽笑着吩咐:“邬先生,请你模仿这份公文的笔迹,练熟了,请你写封假信。大意是讲牛道恒心甘情愿马上归降我。”

信刚写完,墨迹未干。韦孝宽突然取过信,放在火上烧了一下,信纸的一角焦了。邬先生在烛光下迷惑不解地瞅着,韦孝宽笑了:“这么做,更有真实感。段深会怀疑牛道恒写完信后怕走漏风声,曾想把信烧毁。”邬先生恍然大悟。

一切准备就绪,韦孝宽让间谍把这封残信送到段深军营。

段深展开信件,在灯光下细细展读,双眉竖起,破口大骂:“牛道恒竟敢变节投敌,还相信他个屁!”

牛道恒派出使者,献上作战建议,段深都冷笑着置之一旁,不予理睬。

敌人内部发生了分裂,韦孝宽及时捕捉到了这一情报。当夜,他派出骑兵突然发动进攻。段深、牛道恒互不援救,被韦孝宽一一击败。

段深、牛道恒都被活捉,面面相觑。段深心中打个疙瘩:“这牛道恒已投降了韦孝宽,怎么仍然成了阶下囚?唉,可见叛徒没个好下场。”

牛道恒更不明白:“段深为啥不采纳我的建议,宁愿成俘虏?原先我们可是好朋友啊!”

韦孝宽就是用伪造的信作为“砖”引出了段深、牛道恒不和这块“玉”,达到破敌的目的。【古计今用】

保加利亚巧进决赛

许多古代计谋在现代体育的竞技场也有非常精彩的演绎,下面的故事就是一个篮球场上巧用“抛砖引玉”计策的经典胜利。

上世纪八十年代,在一场世界篮球赛决赛权的争夺赛上,当时两支球队是保加利亚对阵捷克斯洛伐克。当比赛还剩下八秒钟的时候,保加利亚队领先对手2分,这意味着什么呢?这意味着保加利亚队将不能取得决赛权,因为要想闯进决赛,保加利亚必须净胜对手5分。八秒钟很快就会过去,在这紧急关头,保加利亚的教练马上叫了暂停,他把队中的两个主力队员叫到身边,贴耳悄悄地告诉他们要如何如何再如何。

比赛重新开始后,捷克斯洛伐克的队员全部退到防守区域,保加利亚的球员在运球,时间一秒一秒过去,眼看比赛就要结束了。

这时令人诧异的事情发生了:只见保加利亚带球队员忽然迅速地跑回自己的半场,在众目睽睽之下,把篮球朝自家篮筐投去,球应声进筐,他制造了类似于足球场上的“乌龙球”,全场一片哗然。这样双方打平,按照规则,需要加时五分钟。

在加时赛的比赛中,保加利亚队向对手发动了一次次凶猛的进攻,逐渐把比分拉开,最后终于赢对手5分,顺利地闯进了决赛圈。这时候观众才恍然大悟,保加利亚教练的计策是多么聪明:如果保加利亚的球员不抛出乌龙球——“砖”,怎么可能引出后面的“玉”——加时赛——赢对手——进决赛。

第十八计 擒贼擒王

【释义】要消灭和瓦解一个组织,攻击的重心是它的首领和核心人物,一旦把他们击倒,组织就会群龙无首。【原文】摧其坚,夺其魁,以解其体。龙战于野,其道穷也。【计名探源】唐代“诗圣”杜甫的五言古诗《前出塞》:“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杀人亦有限,立国自有疆。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是“擒贼擒王”一语最早且影响较大的文字记录。

该诗的意思是,若要挽弓射箭,就应选用力量最大的弓,而不要用那些劣质的弓;选箭要选长箭,不要用短箭;若要射骑在马上的人,不要向着他的侧身射,这样很有可能射不中目标,要瞄准马射,射中了马,骑手就会摔下来;要擒拿一群贼寇的时候,应先擒获他们的首领,群贼失去了首领,一网打尽就容易了。所以,与异族的战争也要限于防御对方的进攻,只要能制止侵略,不必多杀人。【古代战例】

西门豹治邺

战国时期,魏王派西门豹去做邺(今河北省临漳县)县令。西门豹到了邺县,看到那里人烟稀少,满眼荒凉,就找了一些老百姓问是怎么回事。

一位白胡子老大爷说:“都是河伯娶媳妇给闹的。河伯是漳河的神,每年都要娶一个年轻漂亮的姑娘,要不给他送去,漳河就要发大水,把田地、村庄全淹了。”

西门豹问:“这话是谁说的?”

老大爷说:“巫婆说的。地方上的管事人每年借着给河伯办喜事,硬逼着百姓出钱。他们每年都要敛几百万钱,用二三十万办喜事,剩下的就跟巫婆分了。”

西门豹问:“新娘子是哪儿来的?”

老大爷说:“哪家的闺女年轻,长得漂亮,巫婆就带人到哪家去选。有钱的人家花点钱就过去了,没钱的人家就倒霉了。到了河伯娶媳妇的那天,他们在漳河边上放一领苇席,给姑娘打扮一番,让她坐在苇席上,放到河里,顺水漂去。苇席开始还在水上飘着,过了一会就沉下去了。所以,有闺女的人家都跑到外地去了,这里的人口就越来越少,地方也越来越穷。”

西门豹问:“河伯娶了媳妇,是不是漳河就不发大水了?”

老大爷说:“还是发。巫婆说幸亏每年给河伯送媳妇,要不漳河发水还得多。”

西门豹说:“巫婆这么说,河伯还是灵啊!下一回他娶媳妇,告诉我一声,我也去送送新娘。”

到了河伯娶媳妇那天,河边上站满了人。西门豹真的带着卫士来了。巫婆和地方上管事人急忙迎接。那巫婆已经七十多岁了,背后跟着十来个穿着妖艳的女徒弟。

西门豹说:“把新娘领来,让我看看她长得俊不俊。”一会儿,姑娘被领来了。西门豹一看女孩子满脸泪水,回头对巫婆说:“不行,这姑娘不漂亮,麻烦巫婆到河里对河伯说一声,另外选个漂亮的,过几天送去。”说完,叫卫士抱起巫婆,把她投进了漳河。

等了一会儿,西门豹说:“巫婆怎么还不回来?让她徒弟去催一催。”又将她的徒弟投进河里。又等了一会儿,西门豹说:“看来女人办不了这事儿,麻烦地方上的管事去给河伯说说吧!”说着又要叫卫士把管事的扔进漳河。这些地方上的管事人,一个个吓得面色如土,急忙跪地求饶,头都磕破了。西门豹这才说:“看样子是河伯把她们留下了。你们都回去吧!”

这一下老百姓都恍然大悟,原来巫婆和地方的管事人都是害人骗钱的。从此,谁也不敢再提给河伯娶媳妇的事了。

西门豹发动老百姓开凿了十二条大渠,把漳河水引到田里,灌溉庄稼:从此,漳河两岸年年丰收。【古计今用】

削掉日本乒乓之王

乒乓球被誉为我国的国球,这个运动项目之所以长盛不衰,不仅是由于我国运动员有精湛的技艺,而且还因为这个团队有着丰富的集体智慧。这里讲一个中国乒乓球队运用“擒贼先擒王”的计谋战胜日本队的故事。

在1961年北京举行的第26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上,中国男队首次夺得了男子团体冠军称号,击败了自从1954年以来,已五次蝉联世界男子团体冠军的日本队。但是中国的胜利并不能掩盖这样的事实:一些中国的快攻型选手对日本选手的弧圈球技术仍然无计可施。每当碰到擅长弧圈球的日本对手,中国选手都很难取胜。

当时的国家队队员张燮林是直板削球的专家,也是计谋行家。他暗中打定了主意:一定要全力去征服最出色的日本弧圈球选手。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张燮林苦心琢磨、研究,掌握了一套对付日本弧圈球的技术。

1963年,第27届世乒赛在前南斯拉夫首都贝尔格莱德举行,日本队一心想重新夺回世界男子团体冠军的称号,而中国队也是信心十足,力争卫冕团体冠军。

中国队和日本队一路过关斩将,终于在决赛赛场相遇了。这是一场斗智斗勇的比赛,中国队派张燮林去打关键的一场比赛;他对制伏日本人弧圈球早已胸有成竹。比赛刚一开始,日本对手即如坠万里云雾之中,他无法抵挡张燮林变化多端的防守型打法和刁钻的削球,糊里糊涂地输掉了这场比赛。张燮林这一战的胜利,作用非同一般。他打败了最强劲的日本敌手之后,中国队便胜券在握了。

最终,中国队以5∶1的比分击败了劲旅日本队,以辉煌的战绩再度获得了世界男子团体冠军称号。

第十九计 釜底抽薪

【释义】将锅子下面的柴禾抽掉,或者说将柴禾从炉灶中抽出来,使沸腾的水平静下来。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原文】不敌其力,而消其势,兑下乾上之象。【计名探源】“釜底抽薪”计的策略思想渊源,可追溯到战同时代成书的《尉缭子》。该书《战威第四》说,民之所以战者气也:“气实则斗,气虚则走”,“讲武料敌,使敌之气失而师散,虽形全不为之用,此道胜也。”

这些话的意思是:部队所赖以作战的是勇气;士兵勇气旺盛就敢于战斗,勇气丧失就会溃逃。讲究武备,判明敌情,设法促使敌人丧失勇气而军心涣散,使敌军虽然结构形式完整却不能作战,这就是靠的政治谋略取胜。《尉缭子》在这里提出了一个采用谋略以消减、削弱敌方的气势和斗志,然后战而胜之的策略思想。后世提出的“釜底抽薪”计,应当说正是这种策略基础上发展和形成的。【古代战例】

曹操乌巢劫粮草

话说东汉末年,战乱不断,曹操在官渡同袁绍交战,由于袁军势大,曹操只能坚守等待机会。无奈军粮告竭,渐渐支持不住,眼见有失败的危险了。

就在这节骨眼上,袁绍的谋士计攸由于得不到信用,反而遭袁绍辱骂,便借着与曹操是少年时代朋友的关系投奔曹操。曹操喜出望外,竭诚欢迎,并向许攸虚心讨教破袁大计。

许攸告诉曹操:“粮草是军队命脉。与敌对垒,胜负未分,有粮则胜,无粮则败。现在袁绍的军粮辎重,都堆积在乌巢,他派淳于琼守卫,可那家伙是个酒鬼,疏于防备。您可以自选精兵假称袁军将领蒋奇率部到那儿去护粮,趁机烧毁他的粮草辎重,那袁绍军队就会大乱。”

曹操满心欢喜,重重款待了许攸。

第二天,曹操自选马步军五千,准备亲自前去乌巢劫粮。部将张辽劝道:“乌巢是袁绍屯粮之处,难道没有防备?丞相不可轻敌,而且许攸新来,不一定可靠。”

曹操笑道:“不必多疑。许攸来投奔我,这是老天要让袁绍失败。今天我军粮食快完了,难以坚持。如果不采用许攸的计策,那是坐以待毙。再说,如果许攸说的话有假,他还肯留在我们营寨里吗?请你们不要阻挠了。”

张辽说:“也要防备袁绍乘虚来偷袭我军营寨。”

曹操笑道:“我已筹划一切了。”遂传令荀攸、贾诩、曹洪同许攸坚守大寨,派夏侯渊率一支军队埋伏于左边,曹仁、李典率一支军队埋伏于右边,以备不测,又命张辽、许褚在前,徐晃、于禁在后。曹操自己带诸将居中,共五千精兵,打着袁军旗号,士兵人人都带着柴草,衔枚勒马,乘着黄昏向乌巢进发。

经过袁绍几处别寨,寨兵问是何部,曹操派人应对:“蒋奇奉命乌巢护粮。”袁军见是自家旗号,不再盘查,一路无阻。到乌巢时,四更已过。曹操命士兵将柴草堆于粮屯周围放火。当时有一支袁军运粮返回乌巢,见粮屯着火,急来效应。

探子飞报曹操:“袁军在我军背后赶来!”

众将说:“请丞相分兵抵抗。”

曹操大喝道:“大家只管向前进攻,务必将乌巢粮草烧毁。等敌人咬到我们屁股,再回转迎战不迟!”于是,官兵们拼力奋战,大破乌巢,火焰四起,烟迷天空,袁绍粮草全部被烧毁。就这样,袁绍败局已定。【古计今用】

S公司落败出走团队

现代社会,企业之间的竞争非常激烈,许多老牌的企业都是因为自己的骨干团队集体出走,另立门户而被釜底抽薪,大大削弱了自己的实力。

前几年的一天,X省某电力项目招投标的结果让所有参与竞标的电力集成商都大吃一惊,谁都没有想到,这样一个金额巨大、让很多大集成商都垂涎的项目,居然被一家他们以前从未听说过的小公司拿走了。

这究竟是一家什么样的公司?当落败的T公司去探寻究竟时,却另有惊人发现:首先,这是一家成立不过数月的公司;其次,这家公司的背景扑朔迷离,只知道似乎和沿海某省电力公司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T公司当初负责这个项目的副总经过调查了解到,其实这家小公司的大部分成员就是从S公司电力行业事业部出走的那个团队。S公司在电力行业系统集成圈子里颇有名气,出走事件发生在去年年底。

一位知情人士说,S公司做的不仅是电力行业的系统集成,还有电信等行业的系统集成,所以电力行业团队的这次出走风波对公司整体影响不是非常大,在行业内也并未引起很大的反响。但出走的团队另立门户后,却成为S公司在电力系统集成业务上的直接竞争对手,造成S公司在一些项目上连连失利。一个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参与X省那个电力集成项目竞标的就有S公司。

因此,这家其实是从S公司分离出去的小公司,凭借自己的技术优势最终击败了自己的老东家,揽得了这项业务。这就是商战中典型的“釜底抽薪”。

第二十计 混水摸鱼

【释义】比喻趁混乱的时候攫取利益。【原文】乘其阴乱,利其弱而无主。随,以向晦入宴息。【计名探源】“混水摸鱼”一词,起初可能是渔民们从捕鱼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一句经验性俗语,后来逐渐被用于社会生活的其他领域,以至被兵家用来作为表述某种军事谋略的军事术语。原意是,把水弄混浊了,鱼儿会晕头乱窜,此时乘机捕捉,往往易于得手。比喻乘混乱之机,谋取某种意外的利益。在军事上指有意给敌方制造混乱,或乘敌方混乱之机。消灭敌人,夺取胜利。在战场上冒充敌人而蒙混过关是此计常用的方法。【古代战例】

诸葛亮气周瑜

在赤壁大战中,曹操遭遇惨败。为了防止孙权北进,曹操派大将曹仁驻守南郡(今湖北省公安县)。

这时,孙权、刘备都在打南郡的主意。周瑜因赤壁大胜,气势如虹,下令进兵,攻取南郡。刘备也把部队调到油江口驻扎,眼睛死死地盯住南郡。周瑜说:“为了攻打南郡,我东吴花多大的代价,南郡垂手可得。刘备休想做夺取南郡的美梦!”刘备为了稳住周瑜,首先派人到周瑜营中祝贺。周瑜心想,我一定要见见刘备,看他有何打算。第二天,周瑜亲自到刘备营中回谢,在酒席之中,周瑜单刀直入问刘备驻扎油江口是不是要夺取南郡。

刘备说:“听说都督要攻打南郡,特来相助。如果都督不取,那我就去占领。”

周瑜大笑,说:“南郡指日可下,为什么不取?”

刘备说:“都督不可轻敌,曹仁勇不可挡,能不能攻下南郡,话还不敢说。”

周瑜一贯骄傲自负,听刘备这么一说,很不高兴,他脱口而出:“我若攻不下南郡,就听任你去取。”

刘备盼的就是这句话,马上说: “都督说得好,子敬(即鲁肃)、孔明都在场作证。我先让你去取南郡,如果取不下,我就去取。你可千万不能反悔啊!”

周瑜一笑,哪里会把刘备放在心上。周瑜走后,诸葛亮建议按兵不动,让周瑜先去与曹兵厮杀。

周瑜发兵,首先攻下彝陵(今湖北宜昌)。然后乘胜攻打南郡,却中了曹仁诱敌之计,自己中箭而返。曹仁见周瑜中了毒箭受伤,非常高兴,每日派人到周瑜营前叫战。周瑜只是坚守营门,不肯出战。

一天,曹仁亲自带领大军,前来挑战。周瑜带领数百骑兵冲出营门大战曹军。开战不多时,忽听周瑜大叫一声,口吐鲜血,坠于马下,被众将救回营中。原来这是周瑜定下的欺骗敌人的计谋,营中一时传出周瑜箭疮大发而死的消息。周瑜营中奏起哀乐,士兵们都戴了孝,曹仁闻讯,大喜过望,决定趁周瑜刚死,东吴没有准备的时机前去劫营,割下周瑜的首级,到曹操那里去领赏。

当天晚上,曹仁亲率大军去劫营,城中只留下陈矫带少数士兵护城。曹仁大军趁着黑夜冲进周瑜大营,只见营中寂静无声,空无一人。曹仁情知中计,急忙退兵,但是已经来不及了。只听一声炮响,周瑜率兵从四面八方杀出。曹仁好不容易从包围中冲出,退返南郡,又遇东吴伏兵阻截,只得往北逃去。

周瑜大胜曹仁,立即率兵直奔南郡。等周瑜率部赶到南郡,只见南郡城头布满旌旗。原来赵云已奉诸葛亮之命,乘周瑜、曹仁激战正酣之时,轻易地攻取了南郡。诸葛亮利用搜得的兵符,又连夜派人冒充曹仁救援,轻易地诈取了荆州、襄阳。周瑜这才得知上了诸葛亮的大当,气得昏了过去。【古计今用】

简氏兄弟澄清“浑水”

1903年,英美两国烟商合办的英美烟草公司,在上海设立卷烟厂,生产出的“大英”、“老刀”、“三炮台”等洋烟源源不断倾销中国市场。别说上海,就连大江南北各个商行、店铺,都陈设专柜,销售此类洋烟。

英美烟商正踌躇满志时,殊料爱国华侨简照南、简玉阶兄弟创办的南洋兄弟烟草公司异军突起。南洋烟草以它的物美价廉开始一步步击败 “大英”、”老刀”、“三炮台”。

英美烟商恼羞成怒,酝酿出一条毒计:把水搅浑,让南洋兄弟烟草公司产品乖乖地退出市场!他们派人四处活动,暗暗地从市场整箱整箱地套购南洋兄弟烟草公司生产的香烟,然后将这大批香烟堆在仓库的阴暗角落并淋上水。几天后,这批烟草发霉了,散发出阵阵异样的怪味。接着,英美烟商将这一箱箱霉烟抛向市场,他们操纵一些爪牙抢购后,再纷纷上报馆反映。一时,国内舆论哗然,声讨声大有淹没南洋兄弟烟草公司之势。

简氏兄弟针对英美烟商“混水摸鱼”之计,毅然决定:查出“霉烟”,澄清“浑水”。行动在秘密地进行,一些经销霉烟的商人也终于向简氏兄弟暗暗传递消息。

几天后,几家报纸在显著的地位刊出《南洋“霉烟”究竟是哪里来的?》一文,详细地揭露了英美烟商的奸计。差不多同时,在南洋兄弟烟草公司新生产出投放市场的香烟盒上,他们一律印上“振兴国货”的醒目字样,并飞速送往北京国货展览会陈列。南洋烟草质量上乘,展览会上传出一片赞扬声。

英美烟商则气得吹胡子瞪眼,他们企图垄断中国香烟市场的阴谋被粉碎了。

第二十一计 金蝉脱壳

【释义】指在危急关头,设法从某种境地脱身,脱身时,留下种种伪装,制造没走的假相。其实,人早已走了,因为有伪装和假相,他人还以为没有走。【原文】存其形,完其势;友不疑,敌不动。巽而止,蛊。【计名探源】金蝉脱壳原是一种生物现象,指蝉类昆虫在其生命进程中发生的一种蜕变。也就是人们在树林中能经常见到的,秋蝉从本体脱壳而去,却将蝉衣留在枝头。古人便用这种现象来喻指人类社会生活中的某些现象。如《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说:“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jiào)然泥而不滓者也。”至于从何时开始将“金蝉脱壳”一语用来喻指某种军事计谋,目下尚难确证,但至少在元代以前就有了。如元惠施《幽闺记·文武同盟》中写道:“曾记得兵书上有个金蝉脱壳之计。”【古代战例】

毕再遇悬羊击鼓

宋朝名将毕再遇以足智多谋著称。宋朝天禧年间,金兵多次侵犯中原地区,毕再遇与金军对垒,打了几次胜仗。金兵又调集数万精锐骑兵,要与宋军决战。

此时,宋军只有几千人马,如果与金军决战,必败无疑。毕再遇为了保存实力,准备暂时撤退。金军已经兵临城下,如果知道宋军撤退,肯定会追杀。那样,宋军损失一定惨重。毕再遇苦苦思索如何蒙蔽金兵,转移部队。

这时,只听帐外马蹄声响,毕再遇受到启发,计上心来。他暗中作好撤退部署。当天半夜时分,下令兵士擂响战鼓,金军听见鼓响,以为宋军趁夜劫营,急忙集合部队,准备迎战。哪里知道只听见宋营战鼓隆隆,却不见一个宋兵出城。宋军连续不断地击鼓,搅得金兵整夜不得休息。金军的头领似有所悟:原来宋军采用疲兵之计,用战鼓搅得我们不得安宁。好吧,你擂你的鼓,我再也不会上你的当。宋营的鼓声连续响了两天两夜,金兵根本不予理会。

到了第三天,金兵发现,宋营的鼓声逐渐微弱,金军首领断定宋军已经疲惫,就派军分几路包抄,小心翼翼靠近宋营,见宋营毫无反应。金军首领一声令下,金兵蜂拥而上,冲进宋营,这才发现宋军已经全部安全撤离了。

原来,毕再遇使了“金蝉脱壳”之计。他命令兵士将数十只羊的后腿捆好绑在树上,使倒悬的羊前腿拼命蹬踢,又在羊腿下放了几十面鼓,羊腿拼命蹬踢,鼓声隆隆不断。毕再遇用“悬羊击鼓”的计策迷惑了敌军,利用两天的时间安全转移了。【古计今用】

苏军巧开第二战场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1943年秋,苏联红军同德军在第聂伯河地区举行会战。苏联红军最高统帅部命令,沃罗聂什方面军要渡过第聂伯河,并夺取基辅东南约一百四十余公里的布克林登陆场。苏联红军的这一计划获得成功后,德军集结了大批部队,组织起猛烈的反攻。经过两次大规模的交战,苏联红军一度受挫。

面对这种局势,苏联红军最高统帅朱可夫元帅和方面军司令瓦杜丁大将经过商议,决定把主要突击方向转移到德军防御力量较弱的基辅北侧。为此,朱可夫和瓦杜丁下令近卫坦克第三集团军等主力部队,再悄悄地调回到第聂伯河东岸,然后沿着战线往北隐蔽行军,在基辅以北约四十公里处重新渡河,从柳捷日登陆场向德军发起攻击。

但是,这样一支庞大的机械化部队要想从敌人鼻子底下转移走而不被敌人发觉是非常困难的。为了掩盖这一行动,方面军假造了一个暂停进攻、就地转入防御的假命令,然后再从阵地上找回一具尸体,换上苏军大尉的军服,并将假命令放在这位“大尉”的公文包里,一块儿扔到前沿阵地上。接着,突击兵团的前沿部队在敌人发起小反击时,佯装失败撤回第二道战壕,给德军留出机会使其能及时从该“大尉”身上搜出那份假命令。

与此同时,苏联红军还广泛制造全线转入固守,以及准备从布克林重新发起进攻的假相。他们在主力部队夜间撤离之后,仍在原地留下一个指挥所和几部电台如往常一样正常工作,并多次造成大部队集结的假相,并保持集结地域内部队反空袭和进行攻击准备“活跃”等。

德军果然上当了,他们还一直误认为苏联红军主力仍旧据守在布克林没有调动。于是,他们使用航空兵对苏联红军的假阵地连续轰炸了整整一个星期,并继续向布克林方面调集了大量预备队。但是德军万万没想到,苏联红军主力早已金蝉脱壳,已经转到了柳捷日登陆场,并从那里发起攻击。

第二十二计 关门捉贼

【释义】关起门来捉贼;堵住所有的后路,以包围敌人。【原文】小敌困之。剥,不利有攸往。【计名探源】“关门捉贼”是流传已久的民间俗语,其意不言自明。它与一民间俗语“关门打狗”的意思相近。后来人们把日常生活中的这种小智谋移用于战争,便有了不同凡响的意义。在军事实践中,它与军事家和军事指挥员们常用的围歼战、口袋阵等大致是一回事。古今中外战争史上使用此计的,比比皆是。【古代战例】

赵括纸上谈兵

前259年,秦国攻打赵国,双方军队在长平(今山西省高平县长平村)对峙。赵国大将赵奢早已病亡,而宰相蔺相如也身患重病,赵王即委任大将廉颇抵抗秦军,廉颇却多次战败,于是带领赵军驻守长平,从此避免任何战斗,对秦军的反复挑衅也置之不理。

廉颇在长平坚守了三年,这时秦国通过密探散布谣言:“秦最怕已故赵奢将军的儿子赵括掌握军权。”赵王听信谣言,让赵括取代廉颇为将。蔺相如告诫赵王:“赵括只知道读他父亲的兵书,死搬兵书上的条文,不知道随机应变。”赵王没有听他的劝告,仍然坚持对赵括的任命。

赵括从小就研习兵法,讨论战事。他坚信,天下无人能与他相比。一次他和父亲谈论战术,父亲也说不过他。然而父亲还是不承认儿子懂兵法,很替他担忧,认为他不过是纸上谈兵,并且说:“将来赵国不用他为将也就算了,如果用他为将,那一定会使赵军遭受失败。”

就在儿子临去作战之前,赵母写信给赵王,说她儿子无论在战术上还是道义上都远在其父之下,决不能委任他担此重任。然而赵王决心已定。

这样赵括代替了廉颇将军,并立即改变了廉颇的部署,在指挥结构上也做了彻底的人事变动。赵括主张与秦军正面对决。秦将白起故意让赵尝到一点甜头,使赵括的军队取得了几次小胜。赵括果然得意忘形,派人到秦营下战书。

这下正中白起的下怀。他分兵几路,指挥形成对赵军的包围圈。第二天,赵括亲率四十万大军,来与秦兵决战。秦军与赵军几次交战,都输了。赵括志得意满,哪里知道敌人用的是诱敌之计。他率领大军追赶被打败了的秦军,一直追到秦壁(今山西洪桐县境内)。

秦军坚守不出,赵括一连数日也攻克不了,只得退兵。这时突然得到消息:自己的后营已被秦军攻占,粮道也被秦军截断,秦军已把赵军全部包围起来。一连四十六天,赵军绝粮,士兵杀人相食,赵括只得拼命突围。白起已严密部署,多次击退企图突围的赵军,最后,赵括中箭身亡,赵军大乱。四十万大军都被秦军消灭。

这个赵括,只会“纸上谈兵”,在真正的战场上,一下子就中了敌军“关门捉贼”之计,损失四十万大军,使赵国从此一蹶不振。【古计今用】

冷藏车囚敌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