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码电商2.0:无电商,不商业(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8-13 10:28:45

点击下载

作者:柳伟亮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解码电商2.0:无电商,不商业

解码电商2.0:无电商,不商业试读:

自序:未来十年,新独角兽因何崛起?

“想要我的财宝吗?想要的话可以全部给你,去找吧,伟大航路!我把世界上的一切都放在那里。”这是海贼王哥尔.D.罗杰行刑前的一句话,让无数人争先恐后地奔向了大海,由此掀起了“大海贼时代”的序幕。互联网是我们这个时代最大的“财宝”,网络世界里既蕴含着巨大的机会,充满了无限可能,同时又极具挑战甚至暗藏风险。在互联网这个变量的推动下,很多行业正在不断地被颠覆与重构,商业的话语权和社会财富也正在得到重新分配,一波又一波的弄潮儿前赴后继,迎着朝阳,奔向大海。

过去近20年,在互联网的推动下,零售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阿里巴巴、京东等一批电商巨头迅速崛起,占据了竞争的制高点,并逐渐掌握了行业的话语权,不断抢占传统零售商的市场份额。苏宁、国美十年恶战,张近东得尝所愿,登上了中国最大零售商的宝座。然而,从“打天下”的艰辛中走来,还未享受几天“做天下”的安逸,狂飙突进的阿里巴巴、京东就很快取代苏宁成为了新的王者。

今天看似已经逐渐稳定的电商格局也是暗潮涌动。在我看来,目前电子商务可能正在经历一个巨大的拐点:发端于几年前的技术变革以及由此引起的社会趋势、产业结构、消费行为变化已经开始逐渐露出清晰的痕迹,从而开启新一轮的改变。从宏观环境上来讲,由于市场力量和政策取向的共同作用,中国经济将进入L型相对平缓的阶段已经成为越来越多经济学家的共识。著名的互联网分析师Mary Meeker在其2011年发布的《互联网趋势报告》中提到:即便是处在经济衰退时期,突破性通讯技术和服务也可以爆发。调频广播、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智能手机)渗透率增速最快的时间恰恰都发生在美国经济衰退期,经济的不景气倒逼企业去投入更多的资金和精力,采用突破性的技术升级商业模式,从而获得重新出发的资本。今天,在我国经济运行将长期呈现L型走势的情况下,由新技术引发的电商革命也许正在路上。

电子商务的发展一直犹如一条波浪线,在曲折中不断前进,在向前的过程中不断有新的故事、新的变化和新的局面,这是其好玩、精彩和独具魅力的地方,这也是我在发了第一本书《解码电商:新商业,无边界》之后,很快就有冲动写第二本书的原因,行业的发展使我不断感觉有很多东西值得去思考、去记录。电子商务的未知远远大于已知,在本书的开篇,我想去重点梳理一下那些有可能在未来10年驱动电子商务不断升级的变量,回答一个问题:我们凭什么赢在未来10年。用户圈层推动下的社会结构转型

随着微博、微信等社会化工具的快速发展,人与人之间的连接效率得到了极大的提升,连接成本几乎趋近于零。在这种情况下,群体的构建变得极为容易,用户圈层化的现象已经逐渐显露。未来,我们大多数人都将生活在自己的圈层里,每个圈层都有其独特的兴趣爱好、经历认同以及价值观。圈层之中用户的认同感和黏性特别强,而对其他圈层的行为则非常陌生,甚至难以理解。

内容创业的热潮不仅是在流量成本日益走高的情况下对流量分配权的一次争夺,更重要的是其将加速用户圈层化的实现。内容的最大价值在于IP化,IP化后的超级符号犹如一个发光体,拥有在各个平台吸纳用户并组建社群的能力,也就相当于实现了用户的圈层化。

圈层化不仅将成为用户最基本的网络行为特征,也会在不知不觉中影响他们的消费偏好和消费行为,进而改变社会的消费趋势,推动中国从一个大众消费经济进入到一个小众消费经济,这将对电子商务的商业模式产生非常大的影响。消费升级带来的经济结构调整

过去30多年经济快速增长累积起来的财富效应和新技术革命的结合,直接推动了消费升级大趋势的产生。这一涉及全社会经济结构调整的潮流将在未来10年甚至更长时间里发挥越来越大的影响。

在消费升级的大趋势下,消费者将变得日益成熟。相比低价,他们更愿意选择高品质的商品;相比为数不多的选项,他们更希望拥有丰富选择的机会;相比千篇一律的大众消费,他们越来越追求个性化,希望能够在消费中彰显自己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总之,对高品质商品、更丰富选择以及个性化的追求将成为未来消费的“新常态”。

消费升级不仅代表了每个人都希望过上更舒适和更美好生活的愿望,更重要的是用户对消费需求的改变和提升,将倒逼诸多行业产业链全面升级,新的消费品牌、新的消费方式以及新的消费渠道都有可能会不断出现。技术变革带来的新工具应用

电子商务的出现彻底改变了很多人的购物习惯,足不出户就能够触达全球各地的商品。电子商务快速发展,不断抢占传统零售商的市场份额,这是过去近20年零售业发展的主旋律。但是电子商务也面临着其自身固有的问题:首先电子商务无法带给用户在线下逛街那种体验式的购物感觉,用户在线上面对的只是海量的图片和文字;其次电子商务虽然给用户提供了丰富的选择,但也加大了他们的筛选成本,很多用户迷失在了选择之中。VR(虚拟现实技术,VirtualReality)、AR(增强现实技术,AugmentedReality)、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不断突破以及逐渐普及有望改变这一切。

也许是通过一个头盔,或者一个眼镜,还有可能是一个简单的屏幕,用户面临的将不再是线上枯燥的图片和文字,而是身临其境逛店的感觉,让世界名店扑面而来。用户不仅可以使用VR/AR设备获得在线下逛店的感觉,而且可以直接完成购物操作,形成VR/AR购物的闭环。

人工智能的不断成熟将为用户带来“所想即所得”的全新购物体验,充分满足用户个性化和定制化的需求。基于人工智能的操作系统,通过对大量数据的收集、挖掘和机器学习可以充分了解用户的兴趣爱好、行为习惯,从而可以精准地识别和预知用户的需求。比如:基于人工智能的电商平台可以根据季节、天气的变化,再加上用户个人的需求和偏好,为用户精准地推荐最具性价比的商品,这种推荐有时候可能都会让用户都感到惊讶,人工智能变得比他们更了解自己。总之,基于人工智能的电子商务平台将给现有的电商市场带来很多变数。

未来10年,用户圈层推动下的社会结构转型、消费升级带来的经济结构调整、技术变革带来的新工具应用这三大潮流将相互叠加和碰撞,在他们的共同作用下,电商生态将发生巨大的变化。新的独角兽将因为对这些潮流的把握而崛起,而跟不上变化的巨人则可能会倒下。

企业在这个时代面临的生存环境的确非常复杂,不过情况越复杂,我们越要保持内心的平静,思考的方式越要简单化,这样才能直击问题的核心。几百年来,零售的业态在不断地发生变化,消费者面对的商品和渠道也日渐多样化,但是零售的本质却从来都没有过一丝的改变:用最低的成本、最高的效率,不断提供给消费者超出预期的商品和服务始终都是制胜之道。今天如此,今后亦然。不管是沃尔玛、家乐福,还是ALDI、Costco,也包括京东、亚马逊追求的无不都是这样简单得近乎苍白的道理。潮流的改变给我们提供了弯道超车的机会,但是潮流从来都不该是我们思考问题的关键,关注用户,能否提供更好的用户体验才是。

在这个复杂多变的时代,每位企业经营者都应该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到用户身上,在对用户的关注中把握潮流的变化。哥伦布有句名言:“黑暗的大海并不可怕,惊涛骇浪也不可怕,因为我心中有光明的航线,我已经看见了新大陆!”以此与诸君共勉。作者2016年初秋|上篇|格局:唯有变化不变第1章 电商红海,风往哪儿吹

在过去很长时间里,淘宝几乎就是商家眼中电子商务的代名词。在“一台电脑加一根网线就能开张”的年代里,具有先见之明的商家由于享有行业和淘宝发展的双重红利,制造了很多财富神话。今天,我们依然还会听到在淘宝取得成功的故事,但其中80%的商家都已经很难再赚到大钱。

对于大多数试图自立门户的垂直电商而言,过去一段时间的经历可以称得上是悲惨了。裁员、转型、被收购或者倒闭等负面消息时刻盘旋在他们上空,经历过如此糟遇的企业不胜枚举:红孩子、凡客、好乐买、乐淘等。

然而在大多数企业走向失败的同时,少数佼佼者的领先优势却持续扩大。唯品会、京东等企业成功冲出了淘宝的包围圈,并先于阿里巴巴在美国上市,这三者合计已经占据了我国B2C电商市场超过80%的份额,并且在行业中的话语权还在不断增强,持续挤压二三线电商企业的生存空间。

电子商务俨然一片红海,不过看似已经稳固的格局之下却暗潮涌动,这依然是一个不缺乏风口的行业。我们看到诸如生鲜、杂货、生活服务等新的品类,以及农村、海外等新的市场正在被引爆,更为关键的是支撑电子商务发展的流量、物流、支付等底层基础设施正在快速地发生变化。过去,阿里巴巴、京东等企业正是创新性地解决了流量、物流、支付的问题才迎来了快速发展,在市场中站稳了脚跟。今天,新的基础设施带来电商生态的重塑也将是大概率事件。

总之,看似一片红海的电子商务依然十分年轻,还有无限可能。这两年的电商发展有点承前启后的味道,送走了过往的成与败,我们又站在了一个新的起点上。“互联网+”时代的电商新变局

2014年,国内的两大电商巨头京东、阿里巴巴相继在美国挂牌上市,加上之前的聚美优品、唯品会等公司,国内的主流电商企业都已经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找到了自身的位置。这仿佛是行业的一次年中大考,该上市的已经上市了,而那些被抛在身后的企业该倒闭的也倒闭了,还有机会转型的也正在挣扎当中。

经过近20年的发展,电子商务已经从一片“生地”变成了“熟地”。拥有巨大的品牌优势和充沛的现金流,阿里巴巴、京东等一线电商品牌有望继续攻城拔寨,持续挤压第二梯队电商和传统零售商的生存空间,能够突然弯道超车、碾压而过的竞争对手已经越来越少,任何企业要想脱颖而出都要付出数倍于之前的资源和努力。但是从行业发展态势来看,电子商务依然还处在早期阶段,未来的市场空间巨大,而且变数重重,这已经体现在了电子商务的市场和运营之中,并将最终改变电子商务的格局。市场之变:新机会引领大未来

欧美是电子商务发展最为成熟的地区,一直引领着全球电子商务的发展方向,亚马逊则是其中的佼佼者。过去,我们谈电商必称亚马逊,无数企业都曾以“中国亚马逊”来自我标榜。但是经过近20年的成长,我国的电商行业正在呈现出自身独有的特征,经历大浪淘沙留下来的阿里巴巴、京东等巨头也正在走出自己的特点。看未来,虽然亚马逊依然是值得学习的榜样和受人尊敬的对手,但是市场上的一些新机会使得我国的电商企业正走在前无古人的道路上。从大众化走向个性化

在电子商务发展的第一阶段,我们将越来越多的品类搬到了线上,保证消费者都能够在线上买到丰富的商品。在基本走完这一阶段之后,伴随着消费升级的大趋势,如何让每个消费者都能买到适合自己的商品就成为一个更为重要的关注点。电子商务正在从大众化走向个性化,这不是综合电商平台的优势,却是垂直电商和自有品牌发展的机会。

不过不管是渠道类型的垂直电商还是自有品牌都要抛弃“大而全”的经营理念,专注在细分领域,切准细分群体的需求,并通过更为个性化、专业化的产品和运营满足他们,如此才是立身之道。从轻型实物类商品到重型实物类商品

现在,我们已经越来越习惯从网上购买图书、化妆品、手机、电脑、小家电、服饰等商品,这些商品的共同特点是客单价相对较低、标准化程度相对较高,而且方便存储和运输,我们可以将其称为“轻型实物类商品”。过去近20年电子商务规模的高速增长,很大程度上是由这些品类驱动的,但是目前他们的线上渗透率已经很高了,增速正在逐渐放缓。

随着用户网购接受度和信任度的不断提升,尤其是包含仓储、配送等在内的基础设施的完善,“重型实物类商品”将超过“轻型实物类商品”成为电子商务增长更为重要的驱动因素,这将是未来一个很大的变化。所谓“重型实物类商品”可能是因为体积、重量等方面的限制,不便于运输和配送;也可能是因为对仓储、配送条件有严格的要求,所以过去很难线上化;还可能是因为影响购物决策的因素较多,消费者的决策链条较长,很难在线上走完全部甚至部分交易流程。这些品类包括家居家装、大家电、生鲜、杂货、新房、二手房、汽车,等等。从实物电商到服务电商

我们可以将所有能够在线上完成的交易都纳入电子商务的范畴,过去这其中最主要的是实物商品。但是目前服务的电商化正在成为一个新的增长点,这背后也是一个巨大的市场。

相对而言,服务电商化的难度很高,因为它属于标准化程度极低而且地域性非常强的品类,但是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和用户对电商交易的普遍接受,大量的服务通过产品再定义和流程再造变得相对标准了,从而成为可以在线上交易的商品。通过将餐饮、娱乐等本地生活服务标准化,团购率先拉开了服务电商化的序幕,之后租房、家装、家政服务、教育、汽车后市场,甚至医疗服务、法律服务等都开启了电商化的进程。

目前,消费者能够在线上买到的产品与服务越来越多,消费方式更加多元、便捷与灵活。未来,电子商务将进一步组织“人与服务”的连接方式,以前所未有的深度、广度和速度重构我们的生活,这也会让我们每天都感受到身边的变化。从立足国内到在全球配置资源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电子商务正在不断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将全世界的商品与消费者联系在一起,重塑世界流通业的格局。早在几年前,敦煌网、兰亭集势和阿里巴巴旗下的速卖通等外贸电商就开始将中国的商品销往全球,迈出了中国企业影响世界的脚步。近几年,随着国际贸易大环境的变化和国家政策的有力推动,加上由于国内外税制不同和品牌的歧视性定价所导致的境内外商品的巨大价差,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通过互联网选购国外性价比更高的商品,海淘逐渐成为我国电商行业充满活力和想象空间的新领域。在这方面,阿里巴巴早就成立了天猫国际,京东也上线了全球购,此外还有洋码头等一批创业公司也希望能够抓住这一契机复制当年阿里巴巴和京东的传奇。但不管是将中国商品送出国门的外贸电商,还是将国外优质商品引进来的海淘,还大都只是处在商品流通的层面上,不过这却可能是我国企业在全球配置资源的开端。

在国内市场站稳了脚跟之后,阿里巴巴、京东等电商巨头纷纷把战略重点放在了国际化上。早在上市前,阿里巴巴就在美国上线了自己的电商网站11Main,虽然最后因为业绩不佳转让给了纽约电商公司SkyOpen,但这也是国际化路途中必须交纳的学费。此外,阿里巴巴还在国际市场上投资了多家移动互联网和电商企业。京东在上市之后也开始加快国际化的布局。我国的电商企业正在走出去,不仅从商品,更是从供应链、技术、人才、资本等方面打开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的大幕,我们与曾经的学习范本亚马逊、eBay等企业在国际市场上角逐的时代正在开启。

海淘和国际化将成为未来电商发展的两大看点,海淘看我们如何有效地将国外的优质商品引进来,满足国内消费者的需求;国际化则关注我国电商企业的旗帜如何插遍全世界,实现国内和海外商品的双向流通,而这背后是对我国生产制造、物流快递、信息技术等行业的巨大挑战,当然也是它们面临的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从城市到农村

目前,一二线城市的用户对电子商务已经非常熟悉,三四线城市的消费者也越来越多地开始尝试在线购物,但是农村却是一片尚待开发的处女地,是电子商务未来最重要的增量市场之一。阿里巴巴原CEO陆兆禧曾表示:六亿农村用户可以再造一个淘宝,这是对农村电商潜力的极大肯定。农村电商的发展不仅将进一步释放累积的消费需求,同时也将加速促进“农产品进城,工业品下乡”的城乡供应链的双向流通,并进而带动农村消费方式、生产方式、销售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升级。

从2014年开始,各大电商企业针对农村电商的扩军备战正式进入了实质性阶段。在这一市场上,不仅有阿里巴巴、京东、苏宁等企业的短兵相接、暗中较劲,更有很多创业者希望能够从中分一杯羹。农村用户数量庞大,地域分布广泛,而且由于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存在,农村用户在品类喜好、购物习惯等方面与城市用户都有明显的差别,这就需要在选品、渠道规划、网站设计、购物流程、营销策划等方面进行个性化定制,这为创业者提供了施展才华的机会。运营之变:新趋势呼唤新玩法

市场的变化使得未来驱动电商增长的核心因素逐渐发生着改变,五大方向正在成为最具活力的领域。不仅如此,从运营层面来看,电子商务也面临着大调整的迫切需求,零售的三大核心要素人、货、场需要被重新定义。从销售渠道到商业模式升级的整合者

在互联网大潮的冲击下,电子商务对传统企业来讲已经不是“做与不做”的问题,而是“怎么做”的抉择。过去,很多人将电子商务仅仅作为一个销售渠道,这使得他们一开始就没有重视这一新兴事物,失去了最好的发展时机,即便是其中有人做了尝试,也是畏首畏尾,过于局限,没有形成对其他业务的有效支撑,未能抓住最好的发展机遇。

最近两年,传统企业对电子商务的认识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在很多企业内部,电子商务已经升级为最高层面的战略举措,电商部门也不再仅仅被看作带来销售的另一个渠道,而是逐渐在扮演企业产品与营销方式升级、线上线下渠道和供应链体系打通的整合者。电商部门的话语权越来越大,承载的期待越来越高。

电子商务将成为企业的一种基本生存能力,重塑企业原有的设计、生产、销售、服务,以及经营管理等在内的整个商务体系,最终带动中国经济从传统商业模式向新商业模式的跨越。从粗放成长到精耕细作

走过了“蛮荒发展”的近20年,虽然今天行业依然处在早期,众多的品类、地区和人群需要继续拓展,但是精耕细作已经成为电商行业出现得越来越多的一个字眼。在企业不断向前方探索未知领域的同时,如何更好地挖掘老用户的单位价值已经成为同样重要,甚至是更为重要的一个课题了。前方的探索充满很多未知的因素,但是相对而言维护老用户的风险和成本都更低,而且老用户贡献价值的提升也能为前方输送更多的弹药。

拓新需要大量的费用进行市场投放和用户补贴,而提升老用户的价值则更在于精耕细作。而且零售天生就是一个更需要精耕细作的生意,一方面方方面面的细节决定了用户体验的好坏,而用户体验则决定了企业的生死;另一方面,零售业不可避免地伴随着价格竞争,而互联网通过消灭信息不对称性让价格更加透明化,进一步加剧了这种趋势,大多数企业需要在很低的毛利空间中寻求盈利,精耕细作本就应当是一种必然。

精耕细作涉及企业在选品、采购、销售、营销、仓储、配送、客服、技术等方方面面的调整,其中非常核心的在于强化数据在决策中的作用,从以经验驱动为主的管理模式向以数据驱动为主的方向去转变。对数据的有效利用将带来对消费者更为深度的洞察,从而满足他们日益个性化的消费主张。此外,数据还将带来运营效率的提升和运营成本的下降。从品类到人群

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使每个人都可以随时随地与他人建立连接,群体构建和沟通的成本基本上趋近于零,这样每个人都可以不再是孤零零的个体,而是能够非常容易地以群体的方式被重新组织在一起。

过去在电商的发展过程中,我们更关注的是品类,企业创立的出发点和内部结构的设置基本上也都是从品类出发。但当个体更多以群体被重新组织在一起的时候,我们过去这种完全以品类为界限的架构和运营体系就变得越来越不适应行业的发展,越来越难以提供更好的用户体验。目前,市场上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以社群运营为核心的电商模式,例如罗辑思维、小红书等,以及现在火热的网红经济。他们通过专业化的内容和新鲜有趣的玩法吸引了特定用户群体的关注,围绕他们的需求提供了一揽子的电商解决方案。这样用户对企业更有认同感,黏性和商业价值也都比较高。对于其他电商企业来说,为了更好地满足群体的需求,也需要提供更为专业化的从产品到服务的一揽子解决方案,以及更具有针对性的运营和品牌塑造,这就涉及企业从战略定位到组织架构、运营思路等方面的调整。从PC、智能手机为重到全渠道打通

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电子商务在PC端兴起并迅速成长。2010年前后,随着智能手机的逐渐普及,移动端又成为电商企业争夺的主战场,目前,阿里巴巴、京东等主流电商企业移动端的流量、订单量和交易量已经超过PC端,这二者已经成为企业与用户之间的主要触点,而与此同时我们也看到互联网电视、车载智能终端、智能家居,以及智能手表、手环、配饰等可穿戴设备正在与用户发生越来越多的交互。今天,我们在更多地强调企业对智能手机端和PC端的布局,但是以后的购物载体绝非只有智能手机和PC,无处不在、多种多样的其他智能终端也将成为重要的购物渠道,这已经是一个看得见而且会加速到来的未来。

此外,线下门店也正在不断地进行数字化升级,以求突破物理门店在商品展示、覆盖半径、互动交流等方面的限制,与用户进行更多、更适时的交互。传统门店将越来越不是我们曾经习惯的模样,而是通过数字化像PC和手机一样与世界联网了。线下门店有其在体验、服务和与用户沟通上的优势,电商的冲击不会导致传统门店的消亡,只是其存在的形态和价值应该被重新定义。未来,数字化的门店将拥有更多智能化的功能,而且通过联网的方式与全世界互联互通,成为与消费者接触的一个重要终端。

事实上,在传统企业补足线上短板的同时,我们也看到另外一个非常明显的趋势是电商企业在纷纷寻求落地,通过不同形式的体验店、服务店,以及与传统企业合作的方式,电子商务正在加强其对线下终端的占领。

未来,我们将处在一个无所不在、无时不有的网络中,固定终端(电脑、电视等)与移动终端(手机、便携设备等)、线上与线下,将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很难再分清彼此的边界,而企业的竞争力将体现在对各个终端的占领与打通中,从而可以让消费者无缝地穿行在各个渠道之间。这不再是仅仅围绕PC、智能手机的争夺,而是一场关于全渠道零售的战争。格局之变:新变化构筑新格局

市场机会和运营思路的变化将会构筑新的电商格局,一个非常明显的趋势是电子商务正在从“一家独大”走向“大者恒大与百舸争流”的新局面。“大”是我们用于对销售规模的描述,对规模的追求几乎就是电商企业的宿命。因为零售从来都是一个非常讲究规模效应的行业,有了规模才能形成对供应商较强的议价能力,从而才能以更优惠的价格拿到更多优质的货源;有了规模才能在更大程度上摊薄各项运营费用,从而给消费者提供更具性价比的商品和更好的服务;有了规模商业模式也才具有更大的想象空间,金融、云计算等高附加值业务的发展无不依赖于电商的规模。这是一个良性的循环体系,较大的销售规模带来更强的议价能力、更具性价比的产品和服务,以及具有更好盈利前景的业务,这些都将通过用户体验的进一步提升促使销售规模的继续扩大,形成对其他企业强大的挤出效应。可以说规模就是零售和电商企业最坚固持久的护城河之一,这点对综合性电商平台来说尤为如此。

电子商务在过去近20年的发展就是一部不断追求规模的历史,能够做大规模的企业站在了舞台中央,而在这一过程中未能抢到先机的同行出现在用户视野中的机会将会越来越小。淘宝击败eBay奠定了自身在中国电商市场上近乎垄断的地位,其巨大的规模优势成为阻止竞争对手的有利屏障,也成为支付宝、阿里云等高附加值业务发展的重要基础;京东剑走偏锋,从3C出发通过仓配客一体化的物流体系打造了更好的用户体验,先后超越新蛋、亚马逊中国(原卓越网)、当当、苏宁等企业,并同时将众多垂直电商挤出了市场,成为阿里巴巴不用望远镜也能看得见的一个对手。在已经拥有数千亿的体量,盈利只在一线间时,创始人刘强东依然在着重强调增速和规模,远非利润。那是因为只有做大规模,才会有更大的格局。

但是大者恒大并不意味着其他企业已经没有了生存空间,事实恰恰相反,电商行业从来没有像今天一样呈现出“百舸争流、千帆竞发”的勃勃生机。这样讲并不是因为市场上出现了更多企业,单就数目而言,之前可能会更多。不过那时的企业同质化程度非常高,所以即便是经营不同品类,商业模式、管理方式等都有差异的企业,也都不得不重复着同一件事情:融资、烧钱做规模、再融资,如此循环往复。这是电商行业发展中的必然,有其合理的一面,对此我们不能过于苛责,但是这种玩法从开始就注定最后能“烧出”核心竞争力的只会是寥寥几家,在少数企业走向神坛的同时却是大多数公司的落寞。这就是当时电商市场的状况:企业数量众多,但是内核却几乎趋于一致,所以我的成功必然会伴随着你的失败。

我在上一本书《解码电商:新商业,无边界》中提到:丰富度才是进一步检验电商行业成熟度和健康度的更深层次的指标。今天,我们欣喜地看到在巨头们遮天蔽日的覆盖之下,越来越多的企业在新的市场上找到了机会,并通过运营思路的创新在不断被挤压的缝隙中实现了逆生长,假以时日这些巨头们身上原本狭小的裂缝也许会长出来参天大树。

有的企业通过商品精选加上限时特卖的方式,革新了用户的网购体验,刺激了他们的冲动性购买,这一类企业的代表我们已经不陌生,他们是服装领域的唯品会和美妆领域的聚美优品。有的企业聚焦特定群体或者地区,并通过更为迅捷的供应链体系,快速、精准地满足用户的需求,这一类企业的代表有聚焦校园领域的59store、宅米,以及聚焦社区领域的社区001、爱鲜蜂。有的企业巧妙地将金融和电商结合在一起,在实现商品销售的同时也在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中占到了先机,这一类企业的代表有趣分期、分期乐。有的企业原本是一个垂直社区,因为内容聚集了大量的人群,随后开始逐渐尝试电商业务,这一类企业的代表有铁血军品网、宝宝树。有的企业则正在探索很多尚未电商化或者电商化程度不高的新品类,例如汽车领域的汽车之家、易车网、优信拍、车易拍,房产领域的搜房网、新浪乐居、房多多、爱屋吉屋,海淘领域的洋码头,生鲜领域的本来生活、沱沱工社,以及大量试图将教育、家装、汽车后、本地生活等服务电商化的企业。此外还有我们今天看到的正在蓬勃发展的网红经济,一批网红达人们不仅改变了传统电商前端流量获取的方式,也开始反向影响供应链,打造了全新的电商模式。

我们以上的列举并不能涵盖所有的情况,但可以肯定的是这一波兴起的电商企业已经变得越来越聪明,他们不再具有相同的内核,也不再采用相同的打法,而是非常讲究错位竞争:我吃掉了你的一块市场,你还拿我没有办法。这就是今天我国电子商务市场呈现出来的基本格局,综合性电商平台将继续发挥规模优势,在很多品类、很多地区和很多人群中披荆斩棘,演绎大者恒大、强者恒强的故事。而与此同时在很多细分领域,有着不同定位、不同玩法和不同优势的企业将呈现一幅百舸争流、千帆竞发的美丽画面。在这两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电子商务的边界将会被不断拓宽,商者无域、相容共生。值得注意的是,“大者恒大与百舸争流”代表了我对未来电商格局的基本判断,由于零售行业的特性,我相信是一定会有大型企业产生的。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今天的巨头、大企业未来还依然会是如此,新的市场机会、新的运营思路届许会带来电商企业位次的重排。

此外,互联网和信息科技的进步将不断推动电商模式的加速升级,我们今天称之为新模式的电商可能很快就会被冠之以“传统”,任何企业都要非常关注下一代电商的可能。在这之中,我尤其看好社会化电商和智慧型电商。

消费者在购物时非常愿意倾听别人的意见,也非常乐意分享与交流,这些在他们的购物决策和购物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社交关系链的引入可以极大地提高电子商务的交易效率,并同时降低交易成本。从这个层面上说,社会化电商是一种更为先进的电商模式,社会化媒体的发展使之成为一种可能。如何有效地形成社交关系链,并将社交关系链与购物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是个难点,在这方面我期待更多企业的探索。

继互联网和移动通信之后,物联网被视为一次新的信息技术革命。物联网将推动万物的智能化和互联互通,这使得人与人、人与物,以及物与物之间可以无缝连接,并实现信息的共享,通过大数据我们可以更加精准地实现对事物的实时监控与管理。这样一个智慧化网络的形成,不仅将提升电子商务的运营效率,降低运营成本,更重要的是有可能带来电子商务模式的重大变革,使得智慧化的电商完全成为一种可能。通过物联网和背后的大数据我们可以精准地了解用户的需求和商品的实时状态,在用户感知到需求之前就可以满足他们。例如当厨房和食材联网之后,我们就非常容易判断用户什么时间该采购了,从而可以提前通知消费者,也可以轻松实现自动下单。底层裂变,颠覆者亦可能被颠覆

物流、信用和支付曾经被称为压在电子商务上的“三座大山”,信用说的是用户网购习惯养成和对电商信任度的问题,本质上解决的是电子商务企业的流量来源,物流和支付则比较容易理解。国内第一家B2C电商8848失败的最大原因不是模式不具有先进性或者执行力不够,而恰恰是因为“起得太早”倒在了这三座大山之下,阿里巴巴、京东等企业正是在合适的时机创新性地解决了这些问题,才最终在竞争中存活了下来,并且越做越大,不断侵蚀传统零售商的市场份额,成为他们的颠覆者。

不过今天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支撑原有电商企业发展的物流、流量、支付和技术等底层基础正在快速发展变化,我们将面临的是新的物流系统、新的流量体系、新的支付方式和新的技术趋势,等等。淘宝通过对支付方式的创新极大地提升了用户在线交易的信心,成就了今天的地位;其后的京东通过自营加仓配客一体化的供应链体系,提供了用户更好的体验成为市场上的重要一极。物流、信用(流量)和支付等是电子商务快速发展的基础条件,先前的成功者通过更好地解决这些方面的痛点取得了成功。今天,来自于这些底层的裂变无疑将会促进电子商务模式的不断进化。趋势的发展不能保证任何企业可以很好地活在未来,今天的颠覆者明天亦可能会被颠覆。新物流:更快、更精准的配送服务

电子商务的发展历程也是对物流服务不断进行升级的过程。对于消费者来说,所能感受到的是配送时间不断被缩短,从最初一周、二周送达到目前的当日达、隔日达已经逐渐成为了行业的标配。但是当电商企业进一步想去覆盖生鲜、日用百货等品类,以及希望能在本地生活服务市场分一杯羹时,却发现自己之前构建的中心仓辐射若干配送节点的物流体系几乎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因为消费者在这些品类上需要的配送服务是几个小时,甚至是几分钟送达。这背后需要的是一套全新的供应链体系,仓储中心、配送节点,以及服务流程和标准等都必须重新构造。

围绕最后一公里快速送达的新型物流模式之争将会越来越激烈,因为这背后关乎的是对生鲜、日用百货,以及本地生活服务等市场的争夺。从消费者的购物频次上来看,淘宝、京东等电商企业目前所覆盖的3C、家电、图书、服装、个护化妆等属于中频和低频品类,生鲜、日用百货、本地生活服务等则属于高频品类。通常情况下,我们认为高频消费可以带动中频和低频消费,占据用户的高频消费场景自然也就获得了向中频和低频消费延伸的先机,这是新进入者们在电商领域看到的巨大机会,也是淘宝、京东等电商巨头们所感受到的危机。无论如何,由于物流服务之于电商的基础性作用,新物流带来电商生态的重塑将是一个大概率事件。

在所有企业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可以预见的是一张以快速和精准服务为特色的新型物流网络将逐渐渗透到社会的每一根毛细血管,并与当前电商体系下的物流系统一起共同满足消费者不同层次的购物需求。前者将主要服务于用户对生鲜、日百,以及本地生活服务等高频商品的需求,后者则主要集中在3C、家电、图书、服装、个护化妆等中低频商品。在这里,我们之所以将其称为新物流并不仅仅是因为这是一种更为快速和精准的配送服务,更多是因为这种物流模式在基础构造上体现出了很多新的特点,其中最主要的有以下两点。

首先,库存变得社会化了。我们以京东到家为例来说明,京东到家本身并不存货(或者只有少量的头部商品),而是在收到用户订单之后在线下超市、便利店等合作伙伴处完成订单的生产,之后快速送达消费者。外卖也是类似的情况,只不过商品的内容和形式发生了变化。线下实体通过与线上共享库存使得这种快速和精准的物流服务成为一种可能,因为在原有的物流体系下我们可能很难找到经济有效的方式满足用户的这种需求。而对于线下实体店来讲,通过共享库存实现了自身的在线与联网,从而超越了物理地点的限制,极大地拓宽了服务半径。

其次,众包配送使得人人成为快递员。线下实体对库存的共享实现了在线和联网并具备了向周围辐射的可能,但只有快递员才能最终将这一切变为现实。在这种物流模式下,围绕每一个社会化的仓储节点,都需要有足够的快递员来快速和精准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这一人员需求的数量是庞大的,任何企业都难以独立承担,于是众包配送开始成为了越来越多企业的选择。众包配送本质上就是一个快递版的“Uber”,将原来由专业快递员完成的配送工作,外包给大众群体来完成,具体的操作方式是建设一个中央调度系统,在有订单时及时地将订单分发出去,每个人在完成认证后都可以通过抢单或者系统派单的方式成为快递员,完成配送工作并获取相应的报酬。

此外,除了我们上面提到的更快、更精准的配送服务,伴随着海淘的快速发展和电商企业国际化战略的开启,电子商务的物流体系已经不再局限于国内,而是开始放眼全球。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建立一个高效的物流体系将成为国内电商企业下一个十年竞争的重点。新流量:渠道多样化与流量去中心化

随着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席卷全球,智能终端已经越来越被人们所熟知,并逐渐渗透到了日常生活和工作的方方面面。今天对于消费者来说,以智能手机为核心的移动终端已经成为了与PC同样重要的购物渠道,阿里巴巴、京东等企业来自于移动端的流量、订单量和交易额已经超过了PC。

到目前为止,我们提到智能终端主要是指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但是未来的智能终端将会非常多样化,不仅仅是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电视、汽车、家居等都正在被智能化,此外还有无处不见的可穿戴设备。这些智能终端将会有越来越多的机会充当与用户接触的前端接口,不断去抢占用户的时间,切入到他们各种生活与消费的场景之中。未来消费者更习惯哪一种人机交互方式,更愿意怎么去消耗自己的时间都将对他们的购物行为带来极大的影响。不过这是一个很难预测的未来,但可以肯定的是随着智能终端的进一步发展,我们未来的购物渠道将呈现多元化的趋势,除了智能手机、电脑之外,智能车载设备、智能家居、可穿戴设备等都有可能成为用户购物的重要载体。

在PC互联网时代,电子商务的流量是高度中心化的。阿里巴巴、京东等电商企业获得了与用户交易相关的大部分流量,通过他们集中化的入口商品得以触达消费者。这其中尤为典型的是淘宝和天猫,他们本质上就是一个流量批发商,通过将流量有效地分发给商家盈利。不过,不断涌现的新渠道终端将带来流量体系的重大变革,去中心化已经成为大势所趋。

去中心化的原因首先来自于智能终端的不断多样化,用户每天的时间是恒定的,在一种渠道上花费时间的增多必然会导致另一种渠道时间投入的减少。智能终端的多样化意味着可以承担用户购物的载体越来越多,由此将进一步加剧购物渠道碎片化的趋势,用户将拥有越来越多实体店、电脑、智能手机之外的购物选择,一家企业想要通过集中化的入口掌控用户在所有终端上购物行为的可能性越来越低。

去中心化还来自于伴随智能终端兴起的微信、微博等社会化媒体的快速发展,他们实现了对原有流量体系的解构与重塑。过去,商家要实现销售就必须到淘宝、京东等电商平台上购买流量,花钱买到的流量乘以转化率是可以完成的销售额,但是商家在这一过程中并不真正拥有用户,用户仍旧是电商平台的,所以对流量的采买可能也就没有尽头。随着社会化媒体的快速发展,商家拥有了更多、也更有效地触达消费者的方式。通过微信、微博等提供的工具,商家可以将购买用户转化为粉丝,沉淀到自己的体系内,从而降低对原有中心化流量入口的依赖。如果说智能终端多样化推动流量体系去中心化的实现可能还需要较长时间,那么社会化媒体对流量体系的变革已经在加速进行,今天火热的见红经济、自媒体和社群经济就是证明。

总之,在智能终端多样化的时代,流量中心化聚合的态势势必会被打破,这对于很多企业来说都是危与机并存。购物渠道从线下向电脑、智能手机端的迁移,诞生了阿里巴巴、京东等电商巨头,成为无数传统零售商的梦魇。因此,渠道进一步多样化对零售生态带来的改变同样值得期待。新支付:便捷消费撬动大机会

支付是实现交易闭环的一个基础工具。在PC互联网时代,这当然是非常重要的一个产品,但是基本上藏匿在后台,其作为独立互联网产品的战略意义并不那么突出。也正因为如此,很多公司对此并未进行过多投入,比如排名第二的财付通与支付宝之间的竞争激烈程度远弱于今天的微信支付和支付宝。百度在此领域的动作也并未外露;就是天天需要与资金打交道的京东,也没有自己的支付工具,直到2012年才收购了网银在线;即便是支付宝,也仅仅是为了解决网络交易安全而存在的,虽然随着淘宝的快速发展,支付宝逐渐成长为一个庞然大物,占据了第三方支付的大部分市场份额,但是很少有人会把他作为一个独立的互联网产品使用。

不过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支付的形式发生了很大改变,伴随智能手机兴起的移动支付得到了快速发展,这不仅为消费者带来了便捷消费的新体验,也使得支付的其他价值开始凸显。目前,移动支付仍然是移动商务闭环中的重要环节,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底层工具,但是其已经开始走向前台,与线下的百货、超市、餐饮、娱乐、金融等众多行业产生了交集,成为连接商家与消费者的桥梁,这样移动支付就有了入口价值,战略地位开始凸显。这是我们看到腾讯、阿里巴巴、百度、京东,以及银行、运营商都在不遗余力重金发展移动支付的原因。

智能手机的深入渗透加速了全民移动时代的到来,移动互联网使得已经运行了数百年之久的传统商业面临与互联网、移动互联网融合的紧迫命题。与此同时,互联网企业开始谋求向线下渗透,这是一个远比目前互联网更大的市场,也是巨头们布局的焦点。在这波大潮中,谁能与线下结合得更好,谁能更有效率地解决好商家和消费者的连接问题,谁就把握住了线上商业互联网化的先机。在这一过程中,移动支付可以成为一个非常好的连接工具,从切入消费者的交易场景出发,建立商家与消费者的长期、持续、实时的连接关系,在提升线上和线下商业运营效率的同时,建立线上与线下无缝串联的电子商务新生态。此外,移动支付的快速发展将使得我们可能撬动更多的市场,例如生鲜杂货、本地生活服务等,这将进一步扩大交易的生态圈,延展电子商务的便捷,也丰富了市场上的创新模式。新技术:迈向下一轮发展

技术是电子商务快速发展的重要支撑,技术的变革也将推动电商商业模式的不断进化。智能终端、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是目前影响电子商务发展的关键技术。在这些新技术的驱动下,电子商务的商业模式将不断向前进化。

智能终端将带来购物渠道的碎片化,加速电商流量的去中心化趋势,由此对我们目前习惯的中心化电商模式带来致命一击。物联网在互联网的基础上进一步实现了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信息共享与无缝连接,这将构建一个万物互联互通的智慧化网络,推动电子商务智慧化程度的不断提升。云计算通过更加安全、灵活的调度措施实现了对计算机资源的最优化利用,提升了企业对数据资源存储、分析与使用的能力。智能终端多样化和物联网的发展产生了丰富的数据资源,云计算提升了我们对数据存储和分析的能力,大数据技术的发展将可以在这些海量的数据中建立对消费者的更多洞察,精准地找到消费者,并为他们提供最为贴心的服务。

新技术的发展不仅为电商运作效率和用户体验的提升提供了很多可能,更重要的是技术的进步同样为进行电商模式的创新奠定了基础。结束语:新变化带来新生态

互联网无限延展的货架可以摆放无穷无尽的商品,物流、信用和支付等基础条件的创新与突破为电子商务迎来了一个发展的黄金时代。今天,这些支撑电商发展的底层基础正在快速发生裂变,物流体系变得更加快速、精准,购物渠道正在进一步被碎片化,流量的去中心化已经成为大势所趋,更便捷的移动支付逐渐成为主流,新技术仍在快速地发展,这些因素交织在一起将不断实现对传统电商和线下商业的解构与重构,并最终形成一个全新的电商生态。电商之争:从平台到生态

阿里巴巴是国内较早开始探索电子商务的公司之一,在赢得了与eBay关于C2C市场的争夺之后,奠定了其在国内电子商务行业中的重要地位。经过了几年的发展,阿里巴巴构建了一个涵盖B2B、B2C、C2C等模式的电商生态体系,并通过对流量、支付、物流、技术等方面的大力投入不断拓宽护城河。对于大多数电商企业来说,过去10多年基本上还处在以价格战为典型特征的品类和商业模式之争的阶段,垂直电商希望能够在某一品类上占据压倒性的优势,并通过覆盖越来越多的品类成长为综合性电商平台,而失去这样机会的企业则开始考虑通过商业模式的创新来实现突围。正因为如此,马云才骄傲地表示:拿着望远镜也找不到对手。

但是当京东、唯品会等企业从品类和商业模式之争中脱颖而出,成为了一个大型的平台之后,如何围绕核心业务构筑生态便成为迫切之需。生态系统是生物学中的一个概念,指的是在自然界的一定空间内,生物与环境构成的统一整体,在这个统一整体中,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并在一定时期内处于相对稳定的动态平衡状态。生态系统是一个独立运转的开放系统,具备基本的自我调节能力,因此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在这个跨界与颠覆不断的年代里,任何产品、技术等都很难成为阻止竞争对手的壁垒,企业经常会遭遇野蛮人的侵袭,很多时候这个突然闯入的野蛮人做着和你同样的事情,又完全不依靠你的方式生存。面对行业快速变化的态势,我们不能说生态型的企业就可以高枕无忧了,因为生态体系内部或者外部某些变量的改变同样可以使其自有调节能力失效,进而打破生态体系稳定的平衡状态,使其面临崩溃的危险。但是由于其完善的布局和稳定性,生态型公司无疑还是所有商业模式中最为安全的。并且生态型公司往往是游戏规则的制定者,处于产业价值链的最高端,是整个产业格局的掌控者和操盘手,不仅收益颇丰,而且主动权也非常大,这自然会成为很多企业追求的梦想。

电子商务未来发展的看点并不仅仅在于企业之间围绕用户、品类、购物渠道等的争夺,还在于各个企业如何通过不断布局完善自有的生态圈。阿里巴巴、京东、唯品会等主流电商企业在打造生态圈的路上已经越走越远,未来,企业之间的竞争将逐渐由针对某一方面的争夺过渡到生态圈之争。

我们上面提到阿里巴巴早已经构筑了比较完善的生态体系,这一体系的核心是流量,盈利的主要来源是广告,本质上就是对流量的分发。

当京东决定从垂直3C电商转型成为综合性电商平台时,其对生态体系的布局也是不遗余力,在覆盖更多品类、走向更多区域的同时,也在不断加大对支付、金融、智能硬件、O2O、技术等关键领域的投入,上市之后的京东更是已经通过投资的方式将易车、途牛、饿了么、到家美食会、买卖宝、金蝶、永辉超市等企业纳入了其对生态的布局之中。京东生态体系的核心在于供应链,通过更加高效地连接人与商品,减少货物的移动次数。

凭借“精选商品+限时特卖”的模式,唯品会获取了大量的女性用户,成为国内最大的电商特卖平台。之后其不但通过对众多快递企业的投资或者收购,完善最后一公里解决方案,提升用户体验,还通过对乐蜂网、贝贝网、贝联科技等企业的投资加强对美妆、母婴等领域的布局,构建关于女性消费的生态圈,其中的核心在于对女性消费需求更为精准的把握。

对于这些企业希望构建的生态圈,我们可以这么去理解:他们就好比处在一个四面都是汪洋大海的小岛之上,这个小岛就是他们构建的生态圈。小岛四周任何一处堤坝的破损或者缺陷都有可能被海水所冲垮,破坏到小岛现有的生态体系。所以企业必须做的就是在小岛的四周不断加固堤坝,期待足够高、足够坚固的堤坝能够阻挡破坏小岛生态的任何可能。企业可能会主动加入一些有利于生态圈快速发展的变量,但是对于有可能危及到生态边界不期而遇的入侵者都非常小心。2013年开始,微信和阿里巴巴之间的数次相互封杀就是这种情况的真实写照。但是,目前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实现了信息充分自由的流动,企业生态边界上的任何一处缺陷都有可能被撕开一道口子,成为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这也是让很多企业感到不安的原因,于是只能不断地加固堤坝。与企业对外来各种因素的封闭相比,在堤坝的内部,对于生活在小岛内部的各个参与方而言,这个体系则是充分的开放,有一套统一的游戏规则来约束所有参与主体的行为,营造一种自由、公平和公正的环境,并同时非常强调资源的共享和多边共赢。

其实,生态就是这样一个兼具封闭和开放特征的体系,面对外部的绝对封闭和面向内部的充分开放同时并存。对于希望构建生态的企业而言,也需要同时兼顾这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围绕自身的核心业务,在其边界周围建设高高的围墙,阻挡任何有可能破坏生态体系平衡的力量进入;另一方面则要在围墙之内建立自由、公平、公正的游戏规则,实现多边共赢,如此才会是一个稳定且具有生命力的体系。微商:虚火还是代表未来

最近两年,伴随着刷遍了朋友圈的面膜,微商也红遍了大江南北,不过这很快成为一个毁誉参半的行业:批评者认为微商的乱象和存在的种种问题,导致其只是虚火,必定会走向灭亡;赞同者则认为这是移动社交电商的发展方向,代表了未来,而目前的乱象和问题都只是行业发展初期难以避免的。

那么这究竟是虚火还是代表着未来的一种模式呢?什么是微商

目前关于微商还没有权威的定义,但值得明确的是微商并不是朋友圈电商,也不是微信电商所能概括的。他是伴随着微信、微博等社会化媒体的兴起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电商模式,在流量获取上微商不依赖淘宝、京东等集中化的电商入口,也不依赖于百度、新浪等来自于搜索和门户方面的流量,他们通过社交关系链触达用户,影响用户的消费决策,从而完成交易。因为社交关系链是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拥有的,微信、微博等社会化媒体的发展为他们提供了变现的方式,微商也逐渐被冠之以“人人电商”的概念。

微商最初是从微信朋友圈电商开始的,有一些卖家在微信快速发展的阶段,充分抓住了其流量成本低、传播互动性强和社交关系链广等优势,将生意做大,这产生了强大的示范效应,让更多的人和企业看到了一种全新的商业模式。于是这种进入门槛极低,利用碎片时间刷刷朋友圈就可以赚到钱的方式引发了全民疯狂,微商群体也得以迅速扩大。

伴随着微商的发展,目前这一领域有着非常多的玩家。

首先,这一领域的主体当然是庞大的微商群体,预计规模已经在上千万的量级,而且仍然在快速发展。这一群体目前多以个体散户为主,属于散兵游勇似的作战。不过微商的迅猛发展已经引起了传统品牌商和零售商的注意,从2014年底开始,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品牌企业推出了微商战略,这其中包括韩束、云南白药、富士康、携程等,目前这一名单正在急速扩大中。此外,越来越多的散兵游勇也开始团队化运作,最初以C2C模式为主的微商也正在向B2C过渡。

其次,随着微商群体规模的快速扩大,第三方专业的工具平台和服务商开始获得了较快的发展,这其中又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是口袋购物、微盟V店、拍拍小店等面向C端卖家的开店工具,他们极大地降低了用户的开店门槛,可以将开店时间缩短至1分钟,并且可以一键将店铺或者商品分享至社交平台。此外,订单管理和供应链管理概念的引入则更进一步帮助微商简单、科学地管理自己的生意;第二类是面向B端卖家的解决方案提供商,这其中以有赞、点点客、京东微店为代表。

微商的发展让卖家看到了一种更为简单的销售方式,对于工具平台和服务商来讲,这是一条他们可以在淘宝、京东等统治下的电商行业撬开一道裂缝、实现逆袭的机会。乱象丛生,亟待升级

作为一种全新的电商模式,微商充分利用了消费者在移动互联网下时间越来越碎片化的特征,提供了较为便利的网购新选择,但是微商行业目前很乱,乱到甚至遭致了央视的曝光,其他一些主流媒体也是不断抨击,微商一时成为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就目前来看,微商存在四大关键性的问题。

首先,微商起源于微信朋友圈,目前的微商也主要依靠朋友圈获取流量,实现交易。但是这种情况下的盲目加粉和暴力刷屏,已经对用户形成了严重的干扰,现在大多数用户看到有人发此类信息,第一个去做的便是屏蔽或者拉黑此人。“自从做了微商,从此没有朋友”便是这一现象的真实写照。

其次,很多情况下微商产品的质量难以保证,以假乱真、以次充好的现象严重。例如盛极一时的面膜其后被大量媒体曝光多为杂牌,利润高达数十倍,更为重要的是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由此引发的安全事故也多有发生。

然后,大多数微商并没有完善的售后保障机制,这不仅难以提供消费者良好的用户体验,而且在出现产品质量或者服务问题的时候,维权存在相当大的难度。

最后,层层分销机制下很多微商逐渐脱离了商业的本质,他们变得不再依靠商品盈利,而是通过发展下线和向下压货来赚取利润。上级代理并不需要担心货物是否能够到达消费者手中,只要找到了下线就能出货,也就能够赚钱。这有点类似于传销,触碰了法律的红线。当然,关于这种模式的微商是否应该被认定为传销还存在很大的争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