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企业会计实务十通(图解案例版)(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8-13 14:14:27

点击下载

作者:史津 刘文学

出版社:中国铁道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工业企业会计实务十通(图解案例版)

工业企业会计实务十通(图解案例版)试读:

前言

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需要掌握与了解的知识越来越多,会计常识就是其中必不可少的一项。会计可谓无孔不入地进入社会组织和人们的生活。企业需要会计,机关和事业单位需要会计,非盈利组织需要会计。一个企业组织内部,企业财务专业人员,如财务总监、财务经理、财务部主管、财务专员需要懂会计,企业经理人、部门负责人、业务骨干等非财务人员、非管理人员也需要懂会计。甚至家庭和个人居家理财也要学习、了解一些基本的会计常识。一切经济活动和财务管理活动都需要会计。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它贯穿我们每天工作、生活全过程,掌握基本的会计学原理是每个人参与经济生活的必修课。

会计行业已经开始和其他的专业慢慢融合从而产生了很多新职业,所以很多商界成功人士最早都是从事会计工作的。会计领域为从业者提供了不断变化并富有挑战性的工作。这也为以后会计人员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机会。

但是会计工作又是一个非常讲究实际经验和专业技巧的职业,它的入职门槛虽然不高,但是想要得到发展,就必须注意在工作中积累经验,不断提高专业素质和专业技巧,开拓自己的知识面,而且财务工作复杂、琐碎,要想做好这项工作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它需要会计人员具有足够的耐心和全面精通的法规知识、熟练高超的业务技能、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

同时会计学又是一门枯燥的学问。难懂的术语、枯燥的数字、无味的报表,往往令初学者“望而生畏”,难寻入门之道。传统的会计教材对会计实务总是“关心不够”:教科书上的知识与会计实践之间总是存在着错位与断层,注重理论研究,不重实务操作;重视过程推导,不重结论应用;注重方法介绍,不重制度准则;任何一本财务书也不会事无巨细,面面俱到地告诉你如何衔接错位与断层。这些断层往往出现在衔接环节或理论知识与实践的过渡过程中。但这些问题处理不好却又容易酿成重大失误!

本套丛书从读者需求出发,突出从业者较多的主要行业会计实际工作的特点,全面介绍了会计基本理论和方法,层层深入、循循善诱,充分考虑了初学者和刚步入会计行业的会计人员以及部分非专业人士的实际情况,围绕着实用、易学、易操作的理念,采用翔实丰富、与实际相结合的结构体系,让初学者早日了解会计专业实务、初入行人员能够尽快进入会计工作角色。非专业人士也能看懂并参透主要会计管理准则、要点和程序。本套丛书包括:

工业企业会计实务十日通(图解案例版)

房地产企业会计实务十日通(图解案例版)

餐饮企业会计实务十日通(图解案例版)

物流企业会计实务十日通(图解案例版)

酒店企业会计实务十日通(图解案例版)

建筑施工企业会计实务十日通(图解案例版)

商业企业会计实务十日通(图解案例版)

事业单位会计实务十日通(图解案例版)

本套丛书具有如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全面详尽。从多个方面详细讲解了会计的日常工作内容,全面详细,相信读者在阅读完本书之后,一定会对会计工作有更充分的了解和认识,并能在具体的实战操作中游刃有余。

◆实战性强。从会计人员起步阶段的专业技术分门讲述,汇集各行业老会计宝贵经验。对相关内容进行技巧点拨,结合实例仿真操作,使读者在学习时得心应手。工作技能得以快速提高。以帮助读者轻松理解、掌握实质内容。使读者对财务工作的具体内容有一个整体直观的认识;然后针对工作的细节问题分类、分步骤详细介绍。以帮助读者熟悉各行业会计工作中的具体操作。

◆图文并茂。为了使读者能更容易地掌握会计工作的方法和技巧,力求避免单一的文字叙述,尽量将业务流程及法规采用图、表形式呈现。以便读者在阅读时一目了然。同时本书配用了大量的经典案例,使读者能直观了解具体的实战情形。

◆条理清晰。章节导读、内容重点一目了然,栏目与模块清晰流畅,读者能够随查随用,轻松阅读。

◆难易适度,深入浅出。在讲解财务工作实务时,尽量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由表及里,深入浅出,为初学者拨开了财务工作的层层面纱,能快速掌握工作的方法和技巧。

本套丛书是为即将走上工作岗位的学生和刚刚步入会计工作岗位的会计人员和非财务人员提供了简学读本,它是一本通俗易懂、实务性较强的操作指南书籍。同时也适合有一定会计基础的人员进阶和学习。相信通过学习,能够给广大初入会计行业和已经迈入会计行业的读者带去实实在在的帮助。

本套丛书的作者大多是工作在财务战线的业务骨干,具有雄厚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拥有高级会计职称,或拥有注册会计师资格、注册税务师资格。在编撰过程中,得到一批专家学者和同仁的支持和倾情指导。

虽然我们力求完美,但由于时间有限,编书过程中难免存在着一些不足和遗憾,希望广大读者多提宝贵意见。

编者2013年12月第一章会计理论基础【本章导读】 目前,中国制造已经成为世界一张响当当的名片,中国制造还将向更多领域、更高质量、更大品牌的方向发展。随着这些行业的发展,对熟知工业企业财务核算的会计人员需求将越来越多。本章将介绍工业企业会计的基础知识。

通过本章学习,您可以掌握以下要点。

◆工业企业会计概述

◆工业企业会计流程

◆会计基本假设

◆会计要素及确认

◆会计科目及账户

◆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及报表第一节工业会计概述

工业企业是指依法成立的,从事工业商品生产经营活动,经济上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具有法人资格的经济组织。工业企业所生产的产品(或所提供的劳务)都是以商品形式出现的,都需要投入市场,将个别劳动转化为社会必要劳动,取得社会承认,方能实现自己的使用价值和价值。我国工业企业范围情况,如图1-1所示。

图1-1 我国工业企业范围一、工业会计的概念

工业会计是应用于工业企业的专用会计,是工业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对经济业务事项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程序,提供真实、准确、可靠的会计信息,帮助企业利益相关方(如政府管理部门、企业投资者、经营管理者)及时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并据以做出科学合理的经济决策,如图1-2所示。

图1-2 工业会计定义二、工业会计的职能

工业会计的基本职能包括进行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两个方面。会计核算是会计监督的基础,没有核算所提供的信息,监督就失去了依据;而会计监督又是会计核算质量的保障,只有核算,没有监督,难以保证核算所提供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在不同的经济发展水平下及不同管理水平的企业中,会计职能有很大不同。

1.核算职能

会计核算是会计最基本的职能,也称反映职能,它贯穿于经济活动的全过程。核算职能是会计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通过确认、计量、记录、计算、报告等环节,对特定对象的经济活动进行记账、算账、报账,为有关方面提供会计信息的功能。(1)会计核算的内容。

会计核算的内容表现为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各种经济业务,《会计法》第10条规定对会计核算内容的具体规定,如图1-3所示。

图1-3 会计核算的具体内容(2)会计核算的环节。

会计核算包括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四个环节,如图1-4所示。

图1-4 会计核算环节

2.监督职能

监督的核心是干预经济活动,对每项经济活动进行事前、事中和事后监督,以评价经济活动是否真实、正确、合理与合法,是否符合国家的财政方针政策、制度、法令,从而使企业采取措施,达到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会计监督的内容,如图1-5所示。

图1-5 会计监督的主要内容

除了上述两个职能外,会计还具有预测经济前景、参与经济决策和评价经营业绩等功能。三、工业会计的主要内容

工业企业的资金运作方式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或者筹集资金,在生产过程中运营资金,通过产品(商品)销售收回资金,计算经营成果,使部分资金退出企业、部分资金重新进入企业。工业企业资金流程如图1-6所示。工业会计就是对工业企业资金流动的过程进行会计监督。

1.资金筹集

资金筹集是企业资金运动的起点。在这个阶段,工业企业会计主要核算投资者投入的货币资金、实物资产(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从债权人借入的资金以及生产经营中临时占用尚未结算的资金等内容。

2.购进原材料

工业企业以营运中的货币资金为媒介从其他产品制造者手中购进生产所需的原材料,支付各种采购费用,形成工业企业的储备资金。在这个阶段,工业企业会计主要核算外购存货的成本、发出存货的计价、自制存货的成本、委托加工存货的成本以及存货采购费用等内容。

3.产品生产加工

产品生产加工的阶段实际就是储备资金转化为成品资金的过程,如图1-7所示。在这个阶段,工业企业会计要针对不同产品生产的特点,采用不同的成本计算方法,正确核算成本生产成本。

图1-6 工业企业资金运行图

图1-7 储备资金转化为成品资金

4.产品销售

在产品销售阶段,工业企业会计主要核算以不同方式销售产品(商品)取得的销售收入,以及税金、折扣、折让、销售产品成本和销售退回等内容。

5.财务成果计算与分配

工业企业通过缴纳税金、向投资者分配利润等方式使部分资金退出企业,通过提取盈余公积等方式使部分资金投入扩大再生产过程中,形成新的运营资金。在这个阶段,工业企业会计主要核算应交税费、其他业务利润、期间费用、投资收益、营业外收支、应付利润、留存收益等内容。四、会计工作流程

会计工作的基本流程,就是会计人员在会计期间内,按照国家规定的会计制度,运用一定的会计方法,遵循一定的会计步骤对经济数据进行记录、计算、汇总、报告,从编制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到形成会计报表的过程。通常,将这种一次发生、周而复始的以记录为主的会计处理过程称之为会计循环,如图1-8所示。

图1-8 会计工作流程

1.建账

企业根据具体行业要求和将来可能发生的会计业务情况,购置所需要的账簿,然后根据企业日常发生的业务情况和会计处理程序登记账簿。建账环节一般在年初或企业开办时进行,日常一般不再进行。

2.会计事项分析

会计事项分析包括经济业务分析、原始凭证审核等工作。

3.编制记账凭证

对企业发生的经济业务进行确认和计量,并根据其结果,运用复式记账法编制会计分录,填写记账凭证。

4.登记有关账簿

根据会计凭证分别登记有关的日记账、总分类账和明细分类账,并结出发生额和余额。如果企业的规模小,业务量不多,可以不设置明细分类账,直接将逐笔业务登记总账。

5.编制试算平衡表

根据总分类账试算平衡表和明细分类试算平衡表,检查记账有无错误。

6.期末调账和编制工作底稿

期末结账前,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确定本期的应得收入和应负担的费用,并据以对账簿记录的有关账项作出必要调整,编制调账分录和试算平衡表,并结合分类账和日记账的会计数据,据以编制工作底稿,以方便下一步对账和结账工作,并为最后编制报表提供便利。

7.对账和结账

对账是为确保账簿记录的正确,完整真实,在有关经济业务入账以后,进行对账工作,主要有账账核对、账证核对和账实核对。结账即结清账目,在把一定时期所发生的经济业务全部登记入账后,将各种账簿记录的经济业务结算清楚,结出本期发生额合计和期末余额,或将余额结转下期,以便编制会计报表,分清上下期会计记录和分期继续核算。

8.编制和报送财务报告

根据账簿记录编制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等,报告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第二节会计核算基本前提和一般原则

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也称会计假设,它是人们对那些未经确切认识或无法正面论证的经济事物和会计现象,根据客观的正常情况或趋势所作出的合乎事理的推断。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四个方面的内容。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体现了社会化大生产对会计核算的基本要求,是对会计核算基本规律的高度概括和总结。一、会计基本假设

会计基本假设是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前提,是对会计核算所处时间、空间和环境等所作的合理设定。会计基本假设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等四个假设。

1.会计主体

会计主体是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空间范围。一般来说,只要是独立核算的经济组织都可成为会计主体,比如:一个经济上独立核算的车间可以确认为一个会计主体,设置会计核算体系描述属于该空间范围的资金运动。会计主体假设要求企业应当对其本身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反映企业本身从事的各项生产经营活动。明确界定会计主体是开展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工作的重要前提。

2.持续经营

持续经营就是假设企业在可预见的未来不会破产或被清算,即假设企业的经营活动处于一个正常运行状态。企业是否持续经营,在会计原则和会计方法上会有较大差异,只有假定企业在可预期的未来不会破产清算,会计核算才可正常进行,否则将依据破产清算时的特殊规定进行处理。比如,企业购置一台可使用5年的设备,原价为100万元,假定无残值。如果采用直线法折旧,则通常的折旧期限选定的是使用期5年,每年的折旧为20万元(100÷5),而选用正常使用期作为折旧期限也就是在企业预期不会破产的前提下的会计处理。持续经营假设为会计核算的开展提供了正常的业务背景。

3.会计分期

会计分期是将企业持续不断的资金运动人为地分割为若干期间,以分期提供会计信息。为了随时反映企业的资金运动状态,必须人为地将无分界点的资金运动过程分为若干界点,此即会计分期。通常有四种口径:即年度、半年度、季度和月度,按年度口径所编报表为年报,其他期间的报表为中期报告。会计分期假设目的在于分段提供会计信息,以达到实时反映和监督企业资金运动的目的。

4.货币计量

货币计量是指会计主体在财务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时以货币计量,反映会计主体的生产经营活动。在诸多的计量手段中,只有货币标准是具有最大限度的无差别性和统一性的,货币计量单位假设为会计活动的开展选定了主要核算手段。我国规定,企业会计核算以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外商投资企业可以选用外币作为记账本位币进行核算,但应提供以人民币反映的报表,境外企业向国内报送报表时应折算为人民币反映。二、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

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是进行会计核算的指导思想和衡量会计工作成败的标准。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有十三条,可以归纳为三类:一类是衡量会计质量的一般原则,一类是确认和计量的一般原则,一类是起修正作用的一般原则。

1.衡量会计质量的一般原则

衡量会计质量的一般原则包括真实性、相关性、可比性、一贯性、及时性、清晰性。(1)真实性。

真实性原则是指会计核算应当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为依据,如实地反映经济业务、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做到内容真实、数字准确、资料可靠。真实性原则包括真实性、可靠性和可验证性三个方面,是对会计核算工作和会计信息的基本质量要求。真实的会计信息对国家宏观经济管理、投资人决策和企业内部管理都有着重要意义,会计核算的各个阶段都应遵循这个原则。(2)相关性。

相关性原则是指会计信息应当符合国家宏观管理的要求,满足有关各方了解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需要,满足企业加强内部经营管理的需要。会计的主要目标就是向有关各方提供对决策有用的信息,如提供的信息与进行决策无关,不仅对决策者毫无价值,而且有时还会影响他们作出正确决策。所以会计核算提供的信息资料必须对决策者有用才行。(3)可比性。

可比性原则是指会计核算应当按照规定的会计方法进行处理,会计指标应当口径一致,相互可比。只有遵循可比性原则,一个企业才可以同本行业的不同企业进行比较,了解自己在本行业中的地位,存在哪些优势和不足,从而制定出正确的发展战略。(4)一贯性。

一贯性原则是指会计处理方法前后各期应当一致,不得随意变更。这样才便于同一企业的不同会计期间的会计信息进行比较,从而对企业不同期间的经营管理成果有一个直观的了解。一贯性原则并不否定企业在必要时对会计处理方法作适当变更,当企业的经营活动或国家的有关政策规定发生重大变化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变更会计处理方法,但要将变更的情况、变更的原因及其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影响,在财务报表批注中加以说明。(5)及时性。

及时性原则是指会计核算应当及时进行,保证会计信息与所反映的对象在时间上保持一致,以免使会计信息失去时效。凡会计期内发生的经济事项,应当在该期内及时登记入账,不得拖至后期,并要做到按时结账,按期编报会计报表,以利决策者使用。特别是当今信息社会,会计资料若不及时记录,会计信息不及时加工、生成和报送,就会失去时效,变成一堆没用的信息,对决策者也就不会有任何帮助。可见,会计信息的及时性要求,是其有用性的限制因素。(6)清晰性。

清晰性原则是指会计记录和会计报表都应当清晰明了,便于理解和利用,能清楚地反映企业经济活动的来龙去脉及其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根据清晰性原则,会计记录应准确清晰,账户对应关系明确,文字摘要清楚,数字金额准确,手续齐备,程序合理,以便信息使用者准确完整地把握信息的内容,更好地加以利用。

2.确认和计量的一般原则

一般原则包括权责发生制、配比原则、历史成本及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1)权责发生制。

权责发生制原则是指凡是当期已经实现的收入和已经发生或应当负担的费用,不论款项是否收付,都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凡是不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已在当期收付,也不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权责发生制可以正确地将收入与费用相配合,正确计算损益,反映本期的收入和费用比较合理、真实,从而有效地评价企业的经营业绩。(2)配比原则。

收入与费用配比原则是指收入与其相关的成本费用应当配比。这一原则是以会计分期为前提的。当确定某一会计期间已经实现收入之后,就必须确定与该收入有关的已经发生了的费用,这样才能完整地反映特定时期的经营成果,从而有助于正确评价企业的经营业绩。配比原则包括两层含义:一是因果配比,即将收入与对应的成本相配比;二是时间配比,即将一定时期的收入与同时期的费用相配比。(3)历史成本。

历史成本原则,是指企业的各项财产物资应当按取得时的实际成本计价,物价如有变动,除有特殊规定外,不得调整其账面价值。按照此原则,企业的资产应以取得时所花费的实际成本作为入账和计价的基础。历史成本不仅是一切资产据以入账的基础,而且是其以后分摊转为费用的基础。(4)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

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的原则是指在会计核算中合理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如果支出所带来得经济收益只与本会计年度有关,那么该项支出就是收益性支出;如果支出所带来得经济收益不仅与本年度有关,而且同时与几个会计年度有关,那么该项支出就是资本性支出。区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有助于正确确认当期的损益和资产的价值,保持会计信息的客观性。

3.起修正作用的一般原则

起修正作用的一般原则包括谨慎性原则、重要性原则、实质重于形式原则。(1)谨慎性。

谨慎性原则是指在有不确定因素的情况下作出判断时,保持必要的谨慎,不增加资产或收益,也不减少负债或费用。对于可能发生的损失和费用,应当加以合理估计。实施谨慎性原则能对企业经营存在的风险加以合理估计,在风险实际发生之前将之化解,并对防范风险起到预警作用,有利于企业作出正确的经营决策,有利于保护所有者和债权人利益,有利于提高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2)重要性。

重要性原则是指在选择会计方法和程序时,要考虑经济业务本身的性质和规模,根据特定经济业务对经济决策影响的大小,来选择合适的会计方法和程序。重要性原则与会计信息成本效益直接相关。坚持重要性原则就能够保证会计信息的收益大于成本,如对于不重要的项目,也采用严格的会计程序,分别核算,分项反映,就可能会导致会计信息成本高于收益。(3)实质重于形式。

这里所讲的形式是指法律形式,实质是指经济实质。有时,经济业务的外在法律形式并不能真实反映其实质内容,为了真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结果,就不能仅仅根据经济业务的外在表现形式来进行核算,而要反映其经济实质。第三节会计要素和计量

会计要素又叫会计对象要素,是指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特征所作的基本分类,也是指对会计对象按经济性质所作的基本分类,是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具体对象和内容,是构成会计对象具体内容的主要因素,分为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的会计要素和反映企业经营成果的会计要素。我国《企业会计准则》明确规定了企业会计要素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六大基本会计要素,如图1-9所示。

图1-9 会计要素一、资产负债表要素

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三项会计要素是组成资产负债表的会计要素,也称为资产负债表要素,资产是资金的占用形态,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是与资产相对应的取得途径,他们是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的会计要素。

1.资产

资产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事项所形成的、由企业所拥有或控制的、能以货币计量的并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经济资源。(1)资产的确认条件。符合资产的定义,还需要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时,确认为资产。

①与该资源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

②该资源的成本或者价值能够可靠地计量。(2)资产的分类。

资产按照流动性分为流动资产、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

①流动资产,是指可以在一年或者一个营业周期以内变现或耗用的资产,主要包括现金、银行存款、短期投资、应收及预付款项、存货等。

②长期资产,是指除短期投资以外的投资,包括持有时间准备超过一年(不含一年)的各种股权性质的投资、不能变现或不准备变现的债券、其他债权投资和其他长期投资。

③固定资产,是指企业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的,使用年限超过一年,单位价值较高的有形资产,主要包括房屋、建筑物、机器设备、运输工具等。

④无形资产,是指企业为生产商品或者提供劳务、出租给他人或为管理目的而持有的、没有实物形态的非货币性长期资产,主要包括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等。

⑤其他资产,是指除上述资产以外的其他资产,如长期待摊费用。

2.负债

负债是指由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1)负债的确认条件。

符合负债的定义,还需要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时,确认为负债。

①与该义务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出企业。

②未来流出的经济利益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2)负债的分类。负债按其流动性划分为流动负债和长期负债。

①流动负债,是指将在一年(含一年)或者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偿还的债务,包括短期借款、应付票据、应付账款、预售账款、应付职工薪酬、应交税费、其他应付款和一年内到期的长期借款等。

②长期负债,是指偿还期在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以上的债务,包括长期借款、应付债券、长期应付款等。

3.所有者权益

所有者权益是指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股份制公司的所有者权益又称为股东权益。所有者权益的来源包括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等。

所有者权益随投资者的投资行为而产生,其数额的大小取决于投资额及企业经营状况。所有者权益一般不需要由企业归还给投资者,除非发生清算、减资的情况。投资者可以依据其在企业所有者权益中实收资本(股本)部分所占的份额参与企业的利润分配。所有者权益置于债权人权益之后,在企业清算时,企业的剩余财产在清偿所有负债后才返还给投资者。二、利润表要素

收入、费用和利润三项会计要素是组成利润表的会计要素,也称为利润表要素。收入是经济活动中经济利益的总流入,费用是经济活动中经济利益的总流出,收入与费用相配比,即形成经济活动的利润,利润是资金运用的成果,它们反映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果。

1.收入

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经营活动中所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收入只有在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从而导致企业资产增加或者负债减少且经济利益的流入额能够可靠计量时才能予以确认。

企业的收入可以分为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

2.费用

费用是指企业日常经济活动中所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

费用只有在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出从而导致企业资产减少或者负债增加且经济利益的流出额能够可靠计量时才能予以确认。

企业为生产产品、提供劳务等发生的可归属于产品成本、劳务成本等的费用。应当在确认产品销售收入、劳务收入时,将已销售产品、已提供劳务的成本等计入当期损益。企业发生的支出不产生经济利益的,或者即使能够产生经济利益但不符合或者不再符合资产确认条件的,应当在发生时确认为费用,计入当期损益。企业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导致其承担了一项负债而又不确认为一项资产的,应当在发生时确认为费用,计入当期损益。

3.利润

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利润包括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等。

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是指应当计入当期损益、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发生增减变动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或者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利得或者损失。利润金额取决于收入和费用、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金额的计量。三、各要素之间的关系

会计六要素之间的数量关系用公式表示为:

静态: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动态:利润=收入-费用

综合六要素之间的关系如下: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

经济业务的发生虽然会导致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增减变动,但无论怎么变动,都不会破坏资产与权益之间的平衡关系。四、会计计量

会计计量是根据一定的计量标准和计量方法,将符合确认条件的会计要素登记入账并列报于财务报表而确定其金额的过程。企业应当按照规定的会计计量属性进行计量,确定相关金额。计量属性是指所计量物品的某一要素,如桌子的长度、铁矿的重量、楼房的高度等。从会计角度,计量属性反映的是会计要素金额的确定基础,主要包括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和公允价值等,见表1-1。

表1-1 会计计量属性

会计计量属性的应用时,新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在对会计要素进行计量时,一般应当采用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公允价值计量的,应当保证所确定的会计要素金额能够取得并可靠计量。

在选用公允价值计量属性时,新会计准则充分借鉴并考虑了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中公允价值应用的三个级次。

1.资产或负债等存在活跃市场的,活跃市场中的报价应当用于确定其公允价值。

2.不存在活跃市场的,参考自愿交易的各方的交易价格或参照实质上相同或相似的其他资产或负债等的市场价格确定其公允价值。

3.不存在活跃市场,且不满足上述两个条件的,应当采用估值技术等确定公允价值。

我国引入公允价值是适度、谨慎和有条件的。原因是考虑到我国尚属新兴的市场经济国家,如果不加限制地引入公允价值,有可能出现公允价值计量不可靠,甚至出现人为操纵利润的现象。因此,在投资性房地产和生物资产等具体准则中规定,只有存在活跃市场、公允价值能够取得并可靠计量的情况下,才能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第四节会计科目和账户

会计科目与账户,是会计在从事财务工作时,必须记录的两个项目。设置会计科目,是设置账户、账务处理所遵循的规则和依据,而账户的设置,则能够反映会计要素的增减变动及结余情况,因此两者缺一不可。一、会计科目

会计科目简称“科目”,是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的项目。每一个会计科目都应当明确反映一定的经济内容,科目和科目之间在内容上不能相互交叉。会计科目是进行各项会计记录和提供各项会计信息的基础,是复式记账、编制记账凭证、成本核算及财产清查的前提条件,为编制会计报表提供方便,在会计核算中具有重要意义。

1.会计科目分类

按提供核算指标的详细程度对会计科目进行的分类,可分为总分类账户和明细分类账户,如图1-10所示。

图1-10 会计科目分类

总分类科目也叫总账科目或一级科目,是对会计要素具体内容进行总括分类、提供总括信息的会计科目,如“应收账款”、“应付账款”、“原材料”等。根据我国会计准则,总分类科目一般由财政部统一制定。

明细分类科目也称明细科目,它是对总分类科目作进一步分类、提供更详细更具体会计信息的科目,是对总分类科目的具体化和详细说明。按分类不同,又可分为子目和细目。

2.工业企业常用会计总分类账科目

工业企业常用会计总分类账科目,见表1-2。

表1-2 工业企业常用会计科目

续上表

3.科目的设置原则

具体会计科目的设置一般是从会计要素出发,将会计科目分为资产、负债、共同、所有者权益、成本、损益六大类,涵盖了我国所有企业的交易或事项,企业可在不违反《企业会计准则》中确认、计量、报告规定的前提下根据各单位的实际情况自行设置、分析和合并某些科目。

会计科目的设置应符合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及会计核算工作基本要求,以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为此,企业对会计科目的设置应遵循以下原则。(1)合法性原则。为了保证会计信息的可比性,所设置的会计科目应当符合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2)相关性原则。会计科目的设置,应为提供有关各方所需要的会计信息服务,满足对外报告与对内管理的要求。(3)实用性原则。企业的组织形式、所处行业、经营内容及业务种类等不同,在会计科目的设置上亦应有所区别。在合法性的基础上,应根据企业自身特点,设置符合企业需要的会计科目。二、会计账户

账户是根据会计科目设置的,具有一定格式和结构,用于分类反映会计要素增减变动情况及其结果的载体。对于多种经济业务的定量描述,会产生不同种类的数据,必须设置不同的账户来加以分门别类地记录。这样,每一账户都记录一个特定类别的数据;反之,某一特定类别的数据,必然集中在一个特定账户中记录。

1.按照所提供信息的详细程度及统驭关系,账户可分为总分类账户和明细分类账户(1)总分类账户,简称总账。是根据总分类会计科目设置的,是提供总括分类核算资料指标的账户,在总分类账户中只使用货币计量单位反映经济业务,可以提供概括核算资料和指标,是对所属明细分类账户资料的综合。(2)明细分类账户,简称明细账。是根据明细分类科目设置的,提供明细核算资料和指标,是对其总账资料的具体化和补充说明,除了用货币计量外,必要时还需要实物计量或劳动量计量,从数量和时间上进行反映。

总账和明细账的关系。总账和其所属的明细账核算内容相同,只不过反映内容的详细程度不同,总账反映总括情况,明细账反映具体情况。两者相互补充,相互制约,相互核对。总账统驭和控制明细账,是明细账的统驭账户。明细账户从属于总账,是总账的从属账户。

2.账户按其经济内容可以分为资产类账户、负债类账户、所有者权益类账户、成本类账户和损益类账户等5类(1)资产类账户按照反映流动性快慢的不同可以再分为流动资产类账户和非流动资产类账户。流动资产类账户主要有:库存现金、银行存款、短期投资、应收账款、原材料、库存商品等;非流动资产类账户主要有:长期投资、固定资产、累计折旧、无形资产、长期待摊费用等。(2)负债类账户按照反映流动性强弱的不同可以分为流动性负债类账户和长期负债类账户。流动负债类账户主要有:短期借款、应付账款、应付职工薪酬、应交税费、预提费用等;长期负债率账户主要有:长期借款、应付债券、长期应付款等。(3)所有者权益类账户按照来源和构成的不同可以分为投入资本类所有者权益账户和资本积累类所有者权益账户。投入资本类所有者权益账户主要有: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等;资本积累类账户主要有:盈余公积、本年利润、利润分配等。(4)成本类账户按照是否需要分配可以分为直接计入成本类账户和分配计入成本类账户。直接计入成本类账户主要有:生产成本(包括:基本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等;分配计入类成本账户主要有:制造费用等。(5)损益类账户按照性质和内容的不同可以分为营业损益类账户和非营业损益类账户。营业损益类账户主要有: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其他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支出、投资收益等;非营业损益类账户主要有: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所得税等。三、账户与会计科目的联系和区别

会计科目与账户都是对会计对象具体内容的科学分类,两者口径一致,性质相同。会计科目是账户的名称,也是设置账户的依据;账户是会计科目的具体运用。没有会计科目,账户便失去了设置的依据;没有账户,就无法发挥会计科目的作用。两者的区别是:会计科目仅仅是账户的名称,不存在结构;而账户则具有一定的格式和结构。在实际工作中,对会计科目和账户不加严格区分,而是相互通用。第五节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会计报表一、会计凭证

会计凭证是记录经济业务事项发生或完成情况的书面证明,是登记账簿的依据。通过填制或取得会计凭证,可以明确经济责任。任何会计凭证都必须经过有关人员的严格审核,只有经过审核确认无误的会计凭证,才能作为登记账簿的依据。

1.会计凭证的含义(1)会计凭证是表明经济业务已经发生和完成的证据。

每一个企业,每发生一笔经济业务,各有关经办单位或人员,都必须按规定的程序和要求,在会计凭证上载明经济业务的内容。(2)会计凭证是登记账簿的依据。

有关人员必须对会计凭证的真实性、正确性、合法性及手续的完备性进行严格审核,并据以登记账簿,确保登记的账簿真实、正确。(3)会计凭证是明确经济责任,具有法律效力的书面证明。

经办经济业务的有关单位或人员,必须在填制的会计凭证上盖章或签名,以表示对会计凭证的真实性和正确性承担全部责任。

2.会计凭证的意义

合法地取得、正确地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是会计核算的基本方法之一,也是会计核算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在会计核算和经济管理中具有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记录经济业务,提供记账依据。

会计凭证是登记账簿的依据,会计凭证所记录的有关信息是否真实、可靠、及时,对于能否保证会计信息质量,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企业对发生的每一项经济业务都要由经办人员按照规定的程序和要求,及时填制或取得会计凭证,如实写明经济业务的内容及发生或完成的时间,确认应记入的账户名称、方向和金额,使各种经济业务的发生或完成情况通过会计凭证的记录真实地反映出来。因此,通过会计凭证的填制和审核,可以如实反映各项经济业务的具体情况。任何单位都不能凭空记账,登记账簿必须以经过审核无误的会计凭证为依据。(2)明确经济责任,强化内部控制。

任何会计凭证除记录有关经济业务的基本内容外,还必须由有关部门和人员签章,对会计凭证所记录经济业务的真实性、正确性、合法性负责,以防止舞弊行为,强化内部控制。每一项经济业务都要填制或取得会计凭证,并由有关部门和人员签章,从而明确有关部门和人员的责任,这必然增强经办人员以及其他有关人员的责任感,促使其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制度的规定办事,在其职权范围内各负其责,相互控制,同时也有利于今后发现问题时查明责任归属。而且,通过凭证审核还可以及时发现经营管理中的薄弱环节总结经验教训,以便采取措施,改进工作。(3)监督经济活动,控制经济运行。

通过会计凭证的审核,可以查明每一项经济业务是否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制度规定,是否符合计划和预算进度,是否有违法乱纪、铺张浪费等行为,监督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合理性。对于查出的问题,应积极采取措施予以纠正,及时对经济活动进行事中控制,保证经济活动健康运行,从而有效地发挥会计的监督作用。

3.凭证分类

会计凭证按其填制的程序和用途不同,可分为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都是会计凭证,但两者有所不同。(1)原始凭证记录的是经济信息,它是编制记账凭证的依据,是会计核算的基础。原始凭证由经济交易与事项的经办人员填制或取得,其用来作为编制会计分录的依据。原始凭证的内容不同,格式各异,种类繁多,对应关系也不直观,如果直接根据原始凭证记账,容易发生差错,也不便于查账。因此,应先根据原始凭证或汇总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在记账凭证摘要中说明经济业务的内容、确定应借、应贷的账户名称和金额,并将原始凭证作为附件,然后根据记账凭证登记账簿。这样可以减少记账错误,便于核对和查账,保障记账工作的质量。(2)记账凭证记录的是会计信息,它是会计核算的起点。记账凭证由会计人员根据所取得的原始凭证填制,用来登记账户。记账凭证将原始凭证中的一般数据转化为会计语言,是介于原始凭证与账簿之间的中间环节,是登记明细分类账户和总分类账户的依据。二、会计账簿

会计账簿是指由一定格式的账页组成,以会计凭证为依据,全面、系统、连续地记录各项经济业务的簿籍。

企业通过将会计凭证中反映的经济内容过入相应账簿,可以全面反映会计主体在一定时期内所发生的各项资金运动,储存所需要的会计信息;通过账簿的设置和登记,可以将企业不同的信息分门别类地加以反映,提供企业一定时期内经济活动的详细情况,也可以反映企业财务及经营成果状况。另外通过会计账簿的设置,可以建立起账证、账账、账表之间的钩稽关系,可以检查、校正会计信息。

1.账簿的作用

账簿的作用有如下几点。(1)账簿可以为企业经营管理提供系统、完整的会计核算资料。

通过设置和登记账簿,可以把会计凭证提供的大量分散的核算资料,加以归类整理,以全面地、连续地、系统地反映企业的经济活动情况,这对于加强经济核算,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具有重要作用。(2)账簿可以为编制会计报表提供数据资料。

企业定期编制的会计报表的主要依据来自账簿记录,账簿又是进行会计分析和会计检查的必要依据。因此,账簿的记录和设置正确、完整与否,直接影响财务报告的质量。(3)账簿是考核企业经营业绩、加强经济核算、分析经济活动的重要依据。

账簿既提供了总括的核算资料,又提供了明细的核算资料,提供了成本、费用、收入和财务成果的会计信息。结合有关资料,分析企业经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总结经验,以便加强企业管理。

2.账簿的分类

账簿分类如下。(1)账簿按其用途分类:账簿按其用途可以分为序时账簿、分类账簿、联合账簿和备查账簿四类。

①序时账簿。序时账簿,也称日记账,是按照经济业务发生时间的先后顺序,逐日连续登记的账簿。序时账簿按其记录的内容不同又分为普通日记账和特种日记账。

②分类账簿。分类账簿是对各项经济业务按照账户进行分类登记的账簿,简称分类账。按账簿反映内容详细程度不同,分类账簿又分为总分类账(简称总账)和明细分类账(简称明细账)。总分类账是根据一级账户设置的,它是用来核算经济业务的总括内容的。明细分类账是根据二级或明细账户设置的,它是用来核算经济业务的明细内容的。在分类账簿中反映了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费用成本和收入成果等增减变化的情况。总分类账簿的金额与其所属的明细分类账簿的金额之和相等。明细分类账是对总账的补充和具体化,并受总分类账的控制和统驭。

③联合账簿。联合账簿是指把日记账和分类账结合在一起的账簿。日记总账便是典型的联合账簿。

④备查账簿。备查账簿是对某些在日记账簿和分类账簿中未能记载或记载不全的事项进行补充登记的账簿。它可以为某些经济业务的内容提供必要的参考资料。如租入固定资产登记簿等。(2)账簿按外表形式分类。

账簿按其外表形式分类,可以分为订本式账簿、活页式账簿和卡片式账簿。

①订本式账簿。订本式账簿是指把许多账页装订成册的账簿。这种账簿,账页固定,既可避免账页散失,又可防止账页被抽换,比较安全。但订本式账簿也有其缺点,同一本账簿在同一时间内只能有一人登记,不能分工记账。当账页总数和账簿中各账户预留账页数同实际需要量不一致时,会造成账页不足,影响账户连续记录,或账页过多造成浪费。因此,这种账簿,一般适用于重要的、具有统驭性的总分类账、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等。

②活页式账簿。活页式账簿是把分散的账页装在活页夹内,并可以随时取放(增减)账页的账簿。这种账簿,账页可根据需要确定,登记方便,可同时由数人分工记账。但这种账簿的账页容易散失和被抽换。因此,在使用时空白账页需连续编号,并在账页上加盖有关人员名章,以防弊端。会计年度终了,将其装订成册。活页式账簿一般适用于明细分类账。

③卡片式账簿。卡片式账簿是将一定数量的卡片式账页装存于专设的卡片箱中,账页可以根据需要随时增添的账簿。这种账簿的优缺点与活页式账簿相同。在实际使用时,卡片上应连续编号并加盖有关人员名章,卡片箱应由专人负责保管。卡片式账簿一般适用于固定资产等的明细核算。三、会计报表

会计报表是根据日常会计核算资料定期编制的,综合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日期财务状况和某一会计期间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的总结性书面文件。它是企业财务报告的主要部分,是企业向外传递会计信息的主要手段。我国现行制度规定,企业向外提供的会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资产减值准备明细表、利润分配表、股东权益增减变动表、分部报表和其他有关附表。(1)会计报表的作用。

会计报表就像一面镜子,从中可以看到各单位的财务状况和经营全貌,为实施经营管理和进行相关决策提供丰富的会计信息。具体来说,会计报表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便于企业了解自身一定时期的财务状况及其变动情况,及时掌握企业经济活动情况、经营成果和经营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②为投资者、债权人进行正确的投资决策及关心企业的有关各方面提供关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变动的资料。

③便于国家财税部门加强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检查。

④便于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了解企业的偿贷情况。

⑤为上级主管部门和政府管理部门进行宏观调控提供参考,为各单位的投资者和债权人进行投资决策,了解各单位财务状况,提供必要的信息资料。(2)会计报表的分类。

一般来说,会计报表可以按照编制时间、服务对象、报表内容和编制主体等的不同进行分类。

①会计报表按其编报的时间,可以分为月度报表、季度报表和年度报表。月度报表简称为月报,每月编报一次,包括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季度报表简称为季报,每季编报一次,包括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年度报表简称为年报,每年编报一次,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它要求完整、反映地全面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情况。

②会计报表按其服务的对象,可以分为对内报表和对外报表。对内报表是指为企业内部经营管理服务而编制的不对外公开的会计报表,它不要求统一格式,没有统一指标体系,如成本表就属于对内报表;对外报表是指企业为满足国家宏观经济管理部门、投资者、债权人及其他有关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会计信息的需求而编制的对外提供服务的会计报表,它要求有统一的报表格式、指标体系和编制时间等,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等均属于对外报表。

③会计报表按其反映的内容,可以分为动态会计报表和静态会计报表。动态会计报表是反映一定时期内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会计报表。比如,利润表反映了企业一定时期内所实现的经营成果,现金流量表反映了企业一定时期内现金的流入、流出及净增加数,因此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属于动态会计报表;静态会计报表是指反映企业在一定日期资产和权益总额的会计报表,比如:资产负债表反映了企业某一时点上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情况,因此资产负债表属于静态会计报表。

④会计报表按其编制的主体,可以分为单位报表和汇总报表。单位报表是指企业在自身会计核算的基础上,对账簿记录进行加工而编制的会计报表,以反映企业本身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情况。汇总报表是指由总公司或主管部门(系统),根据所属单位报送的会计报表,连同本单位会计报表汇总编制的综合性会计报表,以反映总公司或本部门(系统)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情况。四、凭证、账簿、报表的关系

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会计报表三种会计核算方法并不是彼此孤立的,如何应用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会计报表等方法,与企业所确定的记账程序有着密切的关系,即使是对于同样的经济业务进行账务处理,如果采用的记账程序不同,所采用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会计报表的种类与格式也有所不同。不同种类与格式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与一定的记账程序和记账方法相结合,就形成了在做法上有着一定区别的会计核算组织程序。如图1-11所示。

图1-11 凭证、账簿、报表关系图

从1-11图中可以看出,会计核算程序是以账簿组织为核心,把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会计报表与记账程序和记账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了一个严密的核算体系。因此,企业应当根据实际情况,选用恰当的会计核算程序,以便有效地组织会计核算工作。第二章筹资的账务处理【本章导读】 工业企业通过选择融资方式来筹集生产经营活动中所需要的资

金,才能保障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正常运行和扩大再生产的需要。企业所处的内

外环境各不相同,所选择的融资方式也有相应的差异。本章将主要介绍筹资循环

中的会计处理。

◆筹资的主要活动

◆资本金的会计处理

◆短期借款的会计处理

◆长期借款的会计处理

◆发行债券的会计处理第一节筹资活动的主要业务活动和相关凭证一、筹资活动的主要经济业务

1.确定资金需求量

企业生产、研究开发、投资等部门根据各自业务发展需要提出资金需用量,交财会部门统筹安排、制订筹资计划。

2.选择筹资方式

财会部门根据掌握的信息,研究筹资渠道、筹资可能性、资金成本和财务风险,确定最佳筹资方式。

3.审批授权。

企业通过借款筹集资金需经管理层的审批,其中债券的发行每次均要由董事会授权;企业发行股票必须依据国家有关法规或企业章程的规定,报经企业最高权力机构(如董事会)及国家有关管理部门批准。

4.签订合同或协议。

向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融资须签订借款合同,发行债券须签订债券契约和债券承销或包销合同。

5.取得资金。

企业实际取得银行或金融机构划入的款项或债券、股票的融入资金。

6.计算利息或股利。

企业应按有关合同或协议的规定,及时计算利息或股利。

7.偿还本息或发放股利。

银行借款或发行债券应按有关合同或协议的规定偿还本息,融入的股本根据股东大会的决定发放股利。二、筹资活动的主要凭证与会计记录

1.公司债券

公司依据法定程序发行、约定在一定期限内还本付息的有价证券。

2.股本凭证

公司签发的证明股东所持股份的凭证。

3.债券契约

载明债券持有者与发行人双方享有权利义务的法律性文件,内容包括:债券发行的标准、债券的明确表述、利息或利息率、受托管理人证书、登记和背书、抵用券所担保的财产、违约条款等。

4.股东名册

发行记名股票的公司记载股东的凭证,内容包括股东的姓名或公司名称及住所、股东所持股份数、股东所持股票的编号、股东取得股份的日期。发行不记名股票的公司记载股东的凭证,公司应记载股票数量、编号及发行日期。

5.公司债券存根簿

发行记名公司债券时记载债券持有人的凭证,一般包括债券持有人的姓名或公司名称及住所;债券持有人取得债券的日期及债券的编号;债券总额、债券的票面金额、债券利率、债券还本付息的期限和方式;债券的发行日期。

6.承销或包销协议

公司向社会公开发行股票或债券时,应当由依法设立的证券经营机构承销或包销,签订承销或包销协议。

7.借款合同或协议

公司向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借入款项时与其签订的合同或协议。

8.有关记账凭证

9.有关会计科目的明细账和总账

具体包括短期借款、长期借款、应付债券、长期应付款、实收资本(或股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应付股利和财务费用等账户。第二节资本金的核算一、筹集资本金的相关规定

工业企业筹集资本金时应遵守以下相关规定:

1.企业应当按照法律、法规和合同、章程的规定,及时筹集资本金,可以一次或分期筹集。一次性筹集的,从营业执照签发之日起6个月内筹足。分期筹集的,最后一期出资应当在营业执照签发之日起3年内缴清,其中第一次投资者的出资不得低于15%,并且在营业执照签发之日起3个月内缴清。

2.企业筹集的资本金,必须聘请中国注册会计师进行验资并出具验资报告,由企业据以发给投资者出资证明书。

3.筹集的资本金,在生产经营期间内,投资者除依法转让、按规定经有关部门批准增资或减资之外,不得以任何方式抽走。按照出资比例或者合同、章程的规定,分享企业利润和分担风险及亏损。

4.企业在筹集资本金活动中,可以向投资者筹集超资本金额,包括股份有限公司发行股票的溢价部分及可以接受捐赠的财产,这些都作为资本公积入账。另外,对资产评估确认价值或合同、协议约定价值与原账面净值的差额等,可计入资本公积。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