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台轨范(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8-13 17:01:00

点击下载

作者:(清)徐灵胎

出版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兰台轨范

兰台轨范试读:

前言

中华医药源远流长,中医药理论博大精深,学说纷呈,流派林立,要想真正理解、弄懂、掌握和运用她,博览、熟读历代经典医籍,深入钻研,精思敏悟是必经之路。古往今来,凡是名医大家,无不是在熟读精研古籍名著,继承前人宝贵经验的基础上,厚积薄发、由博返约而成为一代宗师的。

故此,老一辈中医药专家都在各种场合呼吁“要加强经典学习”;“经典是基础,传承是关键”。国家有关行政部门也非常重视,在《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中就明确将“中医药传承与创新”确立为中医药领域的优先主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启动了“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研修项目”,提出了“读经典,做临床”的口号。我们推出这套《中医经典文库》,也正是为了给广大中医学子阅读中医经典提供一套系统、精良、权威,经得起时代检验的范本,以倡导研读中医经典之风气,引领中医学子读经典、用经典,为提高中医理论和临床水平打牢根基。

本套丛书具有以下特点:①书目权威:丛书书目先由全国中医各学科的学科带头人、一流专家组成的专家指导委员会论证、筛选,然后经专家顾问委员会审核、确定,均为中医各学科学术性强、实用价值高,并被历代医家推崇的代表性著作,具有很强的权威性;②版本精善:在现存版本中精选其中的最善者作为底本,让读者读到最好的版本;③校勘严谨:聘请具有深厚中医药理论功底、熟谙中医古籍文献整理的专家、学者精勘细校,最大限度地还原古籍的真实面貌,确保点校的高质量。

在丛书出版之际,我们由衷地感谢邓铁涛、朱良春、李经纬、余瀛鳌等顾问委员会的著名老中医、老专家,他们不顾年迈,热情指点,让我们真切感受到老一辈中医药工作者对中医药事业的拳拳挚爱之心;我们还要感谢专家指导委员会的各位专家和直接参与点校整理的专家,他们不辞辛苦,兢兢业业,一丝不苟,让我们充分领略到中医专家的学者风范。这些都将激励我们更加努力,不断进取,为中医药事业的发展贡献出更多无愧于时代的好作品。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年1月校注说明

徐灵胎(清·康熙三十二年至乾隆三十六年,1693~1771),江苏吴江人。原名大椿,曾名大业,灵胎为字,乾隆二十五年钦召称字,遂以字灵胎作名,暮居吴山洄溪画眉泉,故晚号洄溪老人。

徐灵胎是清代著名医学家。治医50余年,胸有实学,经验丰富,长于思辨,勤于笔耕,一生颇多建树,在中医学史上是一位有影响的理论家、评论家和临床家。《清史稿》称:“大椿与叶桂,同以医名吴中。”在《洄溪医案》中就记载了与叶天士先后同治一消渴病人的经过,以及教授尤在泾治疗热呃的医案。清·袁枚《徐灵胎先生传》曾概括灵胎一生学为:“先生有异禀,聪强过人。凡星经、地志、九宫、音律,以至舞刀夺槊、勾卒赢越之法,靡不宣究,而尤长于医。”(《小仓山房文集》)《兰台轨范》八卷,梓刻于乾隆二十九年(1764),时年灵胎72岁。鉴于“时医不考病源,不辨病名,不知经方,不明法度”,灵胎以自己的临证经验为基础,上溯《内》、《难》、仲景根源,下沿唐宋支脉,把学思所至的病证和经历有效或理可推阐的方剂联缀一起,以期规范各科临床。做《轨范》者非大家不可为、不敢为也,充分体现了灵胎对自己学识能力的自信。该书与灵胎其他三部医书《神农本草经百种录》、《伤寒类方》、《医学源流论》一同收入《四库全书·子部》,与刘完素同为《四库全书》收入医学著作最多的医家。《四库全书》总纂官纪昀等人撰写的提要说:“是编所录病论,惟取《灵枢》、《素问》、《难经》、《金匮要略》、《伤寒论》、隋·巢元方《病源》、唐·孙思邈《千金方》、王焘《外台秘要》而止。所录诸方亦多取于诸书,而宋以后方则采其义有可推,试多获效者。其去取最为谨严。每方之下多有附注,论配合之旨与施用之宜,于疑似出入之间,辨别尤悉。较诸家方书,但云主治某症,而不言其所以然者,特为精密。”

本书出版于灵胎生前,初刻于乾隆二十九年,由洄溪草堂印行,版样多经徐氏本人及子弟校正,最易窥见本来面目,故作为底本。主校本则选择乾隆间半松斋版《徐氏医书六种》,参校本为同治间出版的《徐氏医书八种》和《徐灵胎十二种全集》。

本书按三类古籍整理要求进行校勘。

1.采用对校、本校、理校、他校的四校合参法。

2.采用国家标准标点符号标点句读,标引书名。

3.凡讹、衍、生僻字词、药物异名等均出注说明。

4.书中《内经》引文有舛处,依人民卫生出版社1963年版通行本改正,并出注。

5.底本与校本文字不符,但文意两通者,依底本,不出注;如校本义胜底本,文字依底本,但注明以备考。

6.因版式从竖排变横排,原书介绍方药制法时“右”一律作“上”;“内诸药”、“内入”的“内”,径改为“纳”;原书药名用字不符合现代规范者,直以规范用字替换。以上均不出注。

7.目录与正文文题对证,改过目录或文题,不出注。

8.原书既列总目又列分目,将二者合一,列于是书之首。

由于校注者水平所限,校注错误在所难免,希高明斧正。刘洋2007年11月于中国中医科学院序

欲治病者,必先识病之名。能识病名,而后求其病之所由生。知其所由生,又当辨其生之因各不同,而病状所由异,然后考其治之之法。一病必有主方,一方必有主药。或病名同而病因异,或病因同而病症异,则又各有主方,各有主药,千变万化之中,实有一定不移之法。即或有加减出入,而纪律井然。先圣后圣,其揆一也。自南阳夫子以后,此道渐微。六朝以降,传书绝少。迨唐人《外台》、《千金》,不过褒集古方,未能原本《内经》,精通病变,然病名尚能确指,药味犹多精切。自宋以还,无非阴阳气血,寒热补泻,诸肤廓笼统之谈,其一病之主方、主药茫然不晓。亦间有分门立类,先述病原,后讲治法。其议论则杂乱无统,其方药则浮泛不经,已如云中望月,雾里看花,仿佛想象而已。至于近世,则惟记通治之方数首,药名数十种,以治万病。全不知病之各有定名,方之各有法度,药之各有专能。中无定见,随心所意,姑且一试,动辄误人。余深悯焉。兹书之所由作也,本《内经》以探其源,次《难经》及《金匮》、《伤寒论》以求其治。其有未备者,则取六朝唐人之方,以广其法。自宋以后诸家及诸单方异诀,择其义有可推,试多获效者附焉。庶几古圣治病之法,尚可复睹,使学者有所持循,不至彷徨无措。至于推求原本,仍当取《内经》、《金匮》等全书,潜心体认。而后世之书,亦当穷其流派,掇其精华,摘其谬误,而后此书之精意,自能融会贯通,而心有实获,则变化在我矣。乾隆二十九年四月洄溪徐灵胎书于吴山之半松书屋凡例

一、每病先叙病原,首《内经》,次《金匮》、《伤寒》,次《病源》、《千金》、《外台》,宋以后亦间有采者。前人已有之论,则后者不录。若一病之中,为病不一,则即详著于总名之下,不复另立病名,方之次第亦然。

二、一病必有一方,专治者名曰主方。而一病又有几种,每种亦各有主方。此先圣相传之法,莫之能易也,俱载本病之下。其有此病之主方,而他病亦可用者,则他病下只载方名并治法,注云见某病门,以便翻阅。

三、专治一病为主方,如一方而所治之病甚多者,则为通治之方,先立通治方一卷,以俟随症拣用。变而通之,全在乎人,服食养生,皆在其中矣。

四、《金匮》诸方非南阳所自造,乃上古圣人相传之方,所谓经方是也。此乃群方之祖,神妙渊微,不可思议。分载于各症之下,学者当精思熟识以为准的。

五、伤寒一科,宜将《伤寒论》诸条字字体认,其一百十三方亦当字字参悟。余已将一百十三方编成《类方》一书矣。此书无病不载,岂可独遗伤寒。故略取六经主病之方,随症分录,其外诸方兼治杂病者,俱分载各症条下。盖《伤寒》诸方,当时本不专治伤寒,南阳取以治伤寒之变证耳。学者当合《金匮》、《伤寒》两书相参并观,乃能深通其义,而所投辄效矣。

六、后世诸方,其精实切病者,皆附于古方之后。其有将古方增减一二味,即另立方名者,殊属僭妄。盖加减之法,稍知医理者皆能之。若易一二味即自名一方,则方名不可胜穷矣,今一概不录。或有杂药奇法,据称得之秘传,而其理不可解,则有效有害皆未可知,一概不录。或方中有难得之药,及无人能识之药,并违禁之药,如胎骨之类。一概不录。其有飞炼禁咒等方,既乏师承,又属渺茫,一概不录。至于大药重剂,药品既多,修治艰巨,此乃服食之大药,非救病之急剂,学者平时查考以广见闻可也,一概不录。学务穷经,志切师古,不尚奇功,只求实效,此书之志如是而已。

七、凡事最忌耳食,孔子所谓道听而途说也。如治浮火者,当引火归元,乃指肾脏虚寒,火不能纳,非治实火及别脏之火也。如类中风用地黄饮子,乃治少阴纯虚之痱证,非治风火痰厥之中风也。如暑天用大顺散,乃治夏日贪冷中寒之证,非治暑热正病也。如大便不通用芦荟丸,乃治广肠坚结,诸药不效之病,非治津枯液燥之病也。虚劳用建中汤,乃治阳虚脉迟之症,非治阴虚火旺之症也。近人耳闻有此数方,并不细审病因,惘然施用,受祸必烈,集中俱为标出。此外不止一端,学者所当痛省。

八、通天地人之谓儒,百家艺术皆士大夫所宜究心,况疾病乃身命所关,岂可轻以诿人。此集溯本穷流,简括明备,人人易晓。病者医者对症寻方,互相考证,则是非立辨,不致以性命轻掷,未始非卫生之一助云。卷一通治方 虽云通治,亦当细切病情,不得笼统施用也。

小建中汤《金匮》 虚劳里急,悸衄,腹中痛,梦失精,四肢酸疼,手足烦热,咽干口燥,此汤主之。

桂枝三两,去皮 甘草三两,炙 大枣十二枚 芍药六两 生姜三两胶饴一升

上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纳胶饴,更上微火消解。温服一升,日三服。此方治阴寒阳衰之虚劳,正与阴虚火旺之病相反。庸医误用,害人甚多。此咽干口燥乃津液少,非有火也。

黄芪建中汤《金匮》 虚劳里急,诸不足者主之。

于小建中汤内,加黄芪一两半,余依前法。

大建中汤 治内虚里急,少气,手足厥冷,小腹挛急。或腹满弦急,不能食,起即微汗,阴缩。或腹中寒痛不堪,口干,精出。或手足乍寒乍热而烦冤酸痛,不能久立。

黄芪 当归 桂心 芍药 人参 甘草各一钱 半夏炮 黑附子炮,各二钱半

上药每服五钱,加姜三片、枣二枚,煎服。此非《金匮》大建中汤。《金匮》方入腹痛门。桂枝去皮即桂心,非近时所用之肉桂心也。此方兼治下焦虚寒之症,不但建立中宫。

炙甘草汤《伤寒论》,一名复脉汤 治虚劳不足,汗出而闷,脉结悸,行动如常,不出百日,危急者十一日死。

甘草四两,炙 桂枝 生姜各三两 麦门冬半斤 麻仁半斤 阿胶人参各二两 大枣三十枚 生地黄一斤

上九味,以酒七升,水八升,先煮八味取三升,去滓,纳胶消尽。温服一升,日三服。此治血脉空竭方,用酒所以和血脉。凡脉见结悸者,虽行动如常,亦不出百日必死。若复危急不能行动,则过十日必死。语极明白,从前解者多误。

八味地黄丸崔氏 虚劳腰痛,少腹拘急,小便不利者主之。又妇人病,饮食如故,烦热不得卧,而反倚息者,此名转胞,不得溺也。以胞系了戾,故致此病,但利小便则愈,此亦主之。

干地黄八两,九蒸为度,捣膏 干山药 山萸肉各四两 丹皮 白茯苓 泽泻各三两 桂枝 附子各一两

上八味为末,炼蜜丸如桐子大,酒下十五丸,日再服。此方亦治脚气,乃驱邪水以益正水之法也。此方专利小便,水去而阴不伤,扶阳而火不升,制方之妙,固非一端,但近人以此一方治天下之病,则又大失此方之义矣。

资生肾气丸 治肺肾虚,头重脚轻,小便不利,或肚腹肿胀,四肢浮肿,或喘急痰盛,已成蛊症。

于前八味丸加车前子、牛膝各一两,余依前法。

六味地黄丸钱氏 治肾阴不足,发热作渴,小便淋闭,气壅痰嗽,头目眩晕,眼花耳聋,咽干舌痛,齿牙不固,腰腿痿软,自汗盗汗,便血诸血,失音,水泛为痰,血虚发热等症。

于前方去肉桂、附子,余依前法。此方钱氏专治小儿。

当归生姜羊肉汤《金匮》 治产后腹中痛,并治腹中寒疝,虚劳不足。

当归三两 生姜五两 羊肉一斤

上以水八升,煮取三升,温服七合,日三服。若寒多者,加生姜成一斤。痛多而呕者,加陈皮二两,白术一两。如加生姜等者,亦加水五升,煮取三升二合服之。精不足者,补之以味,此方是也。

竹叶石膏汤《伤寒论》 治伤寒解后,虚羸少气,气逆欲吐者。

竹叶二把 石膏一斤,碎 半夏半斤,洗 人参三两 甘草二两,炙麦门冬一升,去心 粳米半升

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纳粳米,煮米熟汤成,去米。温服一升,日三服。《集验》载此方,加生姜治呕最良。此治三阳余热未尽。凡大病之后,必有留热,总宜清解。后人俱概用峻补以留其邪,则元气不能骤复,愈补愈虚矣。亦治伤暑发渴脉虚。暑病有虚热者宜之。若吐逆瞀乱之症则大误矣。

脾约丸《金匮》即麻仁丸 治肠胃热燥,大便秘结。

麻仁五两,另研 大黄一斤,蒸焙 厚朴姜炒 枳实麸炒 芍药炒,各五两 杏仁五两半

上为末,蜜丸桐子大,卧睡用白汤送下二十丸。大便利即止。此润肠之主方。

四君子汤 治面色痿白,言语轻微,四肢无力,脉来虚弱者。若内伤虚热,或饮食难化,须加炮姜。

人参 白术 茯苓 甘草各二钱

上加姜、枣,水煎服。此补脾之主方。

五味异功散钱氏 调理脾胃。

于四君子汤加陈皮一钱,为末。每服二钱,白汤调服。

七味白术散 治一切吐泻,烦渴,霍乱,虚损气弱,保养衰老,及治酒积呕哕。

于四君子汤加藿香半两,葛根一两,木香二钱半,为末。每服二钱,白汤调下。

六君子汤 治气虚有痰,脾虚膨胀。

即前方加陈皮、半夏,余依前法。更加藿香、砂仁,为香砂六君子汤。

独参汤 治元气大虚,昏厥,脉微欲绝,及妇人崩产、脱血、血晕。

人参分两随人随症

上一味,须上拣者,浓煎顿服。待元气渐回,随证加减。此一时急救之法,服后即当随症用药。

参附汤 治阴阳血气暴脱证。

人参一两 附子制,五钱

上加姜、枣,水煎服。此亦急救之方。本方去人参加黄芪,名芪附汤。

保元汤

黄芪三钱 人参二钱 甘草一钱 肉桂春夏二三分,秋冬六七分

上四味,水煎服。气血虚寒者用之。纯虚寒之痘症亦用。此乃宋以后之方,故肉桂止用二三分以为气分引药,乃厚桂,非桂枝也。

生脉饮《医录》 治热伤元气,气短倦怠,口渴出汗。

人参五钱 麦门冬 五味子各三钱

上三味,水煎服。此方伤暑之后存其津液,庸医即以之治暑病,误甚。观方下治证,并无一字治暑邪者,此即于复脉汤内取参、麦二味,以止汗,故复加五味子。近人不论何病,每用此方收住邪气,杀人无算。

归脾汤《济生》 治思虑伤脾,或健忘、怔忡、惊悸、盗汗、寤而不寐,或心脾作痛、嗜卧、少食,及妇女月经不调。

人参 龙眼肉 黄芪各二钱半 甘草五分 白术二钱半 茯苓二钱半 木香五分 当归 酸枣仁炒,研 远志各一钱

上加姜三片,水煎服。补脾有二法:一补心,以生脾血;一补肾,以壮脾气。此方乃心脾同治之法。补后天以生血,即所以调经。

补中益气汤东垣 治阴虚内热,头痛口渴,表热,自汗,不任风寒,脉洪大,心烦不安,四肢困倦,懒于言语,无气以动,动则气高而喘。

黄芪炙 人参 云术炒,各一钱五分 甘草炙,一钱 陈皮五分 当归一钱 升麻 柴胡各五分

上八味,加生姜三片,大枣二枚,水煎温服。东垣之方,一概以升提中气为主。如果中气下陷者,最为合度。若气高而喘,则非升、柴所宜。学者不可误用也。

虎潜丸丹溪 治肾阴不足,筋骨痿,不能步履。

龟板 黄柏各四两 知母 熟地各三两 牛膝三两五钱 锁阳 虎骨 当归各一两 芍药一两五钱 陈皮七钱五分 冬月加熟姜五钱

上为末,煮羯羊肉捣为丸,桐子大,淡盐汤下。痿症皆属于热,经有明文,此方最为合度。后人以温补治痿则相反矣。痿症又有属痰湿风寒外邪者,此方又非所宜。

资生丸 治妇人妊娠三月,脾虚呕吐,或胎滑不固。兼丈夫调中养胃,饥能使饱,饱者使饥,神妙难述。

人参三两 茯苓二两 云术三两 山药二两 薏仁一两半 莲肉二两芡实一两半 甘草一两 陈皮 麦糵神曲各二两 砂仁一两半 白豆蔻八钱 桔梗一两 藿香一两 川黄连四钱 白扁豆 山楂各一两半

上十八味为细末,炼蜜丸弹子大。每服二丸,米饮下。此方治怀孕气阻,用兼消兼补之法,意亦可取。今人不论何因,为总治脾胃之药,则失制方之义矣。药味太杂,全无法度,姑存之以备一格。

龟鹿二仙胶 大补精髓,益气养神。

鹿角血者十斤 龟板自败者五斤 以上二味,另熬膏 枸杞子甘州者,三十两 人参十五两

上用铅坛,如法熬胶。初服酒化一钱五分,渐加至三钱,空心下。精不足者,补之以味。而龟鹿又能通督、任,填补之法,此为最稳。

三才封髓丹《宝鉴》 除心火,益肾水,滋阴养血,润补不燥。

天冬 熟地 人参各五钱 黄柏三两 砂仁一两 甘草炙,七钱

上为末,面糊丸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用苁蓉半两,切作片,酒浸一宿,次日煎三四沸,空心食前送下。此补阴气之方,虚人、老人便结者为宜。

七宝美髯丹邵应节 补肾气,为须发,延年益寿。

何首乌赤白雌雄各一斤 牛膝八两,以何首乌先用米泔水浸一日夜,以竹刀刮去粗皮,切作大片,用黑豆铺甑中一层,却铺何首乌一层,每铺豆一层,却铺牛膝一层,重重相间。上铺豆覆之,以豆熟为度。去豆晒干,次日如前用生豆蒸如法。蒸七次,去豆用 破故纸半斤,酒浸,洗净,用黑芝麻同炒,无声为度,去芝麻 当归半斤,去头尾,酒洗 白茯苓半斤,用人乳拌,浸透晒干蒸 赤茯苓半斤,黑牛乳浸,晒干,蒸 菟丝子半斤,酒浸一宿,洗,晒干,蒸晒三次枸杞子半斤,去蒂枯者

上共为末,蜜丸龙眼大。每日空心嚼二三丸,温酒或米汤、白盐汤皆可下。制法不可犯铁器。此补肾血之方。

无比山药丸《千金》 治丈夫久虚百损,五劳七伤,头痛目眩,支厥,或烦热,或脾疼,腰髋不随,饮食不生肌肉,或少食而胀满,体无光泽,阳气衰绝,阴气不行。

熟地酒浸 赤石脂 巴戟去心 茯苓 牛膝酒浸 山茱萸肉 泽泻各三两 干山药二两 五味子六两 肉苁蓉酒浸,四两 菟丝子 杜仲炒,各三两

上药炼蜜丸桐子大。每服二十丸至三十丸,食前温酒或米饮下,服七日后,令人身健体润,面光音响为验。

此药通中入脑,鼻必酸疼,勿怪。此收摄肾气之方,最为稳妥。

还少丹杨氏 大补心肾,脾胃虚寒,饮食少思,发热盗汗,遗精白浊,及真气亏损,肌体羸瘦,肢节倦怠等症。

山药 牛膝 远志 山萸肉 茯苓 五味子 楮实子 巴戟酒浸,去心 肉苁蓉酒浸一宿 石菖蒲 杜仲姜汁、酒同拌炒 茴香各一两枸杞子 熟地各二两

上共为细末,炼蜜同枣肉为丸,梧子大。每服三十丸,温酒或盐汤下,日三服。此交通心肾之方。

羊肾丸 治肾劳虚寒,面肿垢黑,腰脊引痛,屈伸不利,梦寐惊悸,小便不利。

熟地 杜仲 菟丝子另研 石斛 黄芪 续断 肉桂 牛膝磁石煅,醋淬 沉香 五加皮 山药炒,各一两

上为末,雄羊肾两对,以葱椒酒煮烂,入少酒糊杵丸,梧子大。每服七十丸,空心盐汤送下。此降纳肾气之方。

羊肉粥方《养老书》 治老人虚损羸瘦,助阳壮筋骨。

羊肉二斤 黄芪一两,生用 人参二两 白茯苓一两 大枣五枚 粳米三合,加生姜少许尤佳,入核桃去膻气亦可

上先以肉去脂皮,取精膂肉,留四两,细切。余一斤十二两,以水五大盏,并黄芪等煎取汁三盏,去滓,入米煮粥,临熟下切生肉,更煮。入五味调和,空心服之。此古人服食之方也。

三才丸洁古 治脾肺虚咳嗽。

人参 天门冬 地黄各等分

上为末,炼蜜丸,空心服。此方与嗽症非宜,必上下纯虚而不嗽者可用。

天王补心丹《道藏》 治心血不足,神志不宁,津液枯竭,健忘怔忡,大便不利,口舌生疮等症。

人参 白茯苓 元参 桔梗 远志各五钱 当归 五味子麦冬 天冬 丹参 酸枣仁各一两 生地四两 柏子仁一两

上为末,炼蜜丸如椒目大,白汤下,此养心之主方。一方有石菖蒲四钱,无五味子。一方有甘草、川连。

秘方补心丸 治心虚手振。

当归一两五钱 川芎 粉甘草各一两 生地一两半 远志二两半 枣仁炒 柏子仁去油,各三两 人参 胆星 朱砂另研,各五钱 金箔二十片 麝香一钱 琥珀三钱 茯苓七钱 石菖蒲六钱

上为末,饼糊丸绿豆大,朱砂为衣。每服七八十丸,吐津咽下,或姜汤送下。此心神恍惚而有痰者宜之。

黑地黄丸 治阳盛阴衰,脾胃不足,房室虚损,形瘦无力,面多青黄而无常色。此补肾益胃之剂也。

苍术一斤,油浸 熟地一斤 五味子半斤 干姜秋冬一两,夏五钱,春七钱

上为末,枣肉丸梧子大。食前米饮服百丸。治血虚久痔甚妙。按:此治脱血脾寒之圣药。干姜当泡淡炒黑用。

元精丹 北方黑气,入通于肾,开窍于二阴,藏精于肾,味咸其类水,其病在骨,此药主之。

血余余自己发及父子一本者,及小壮男女发。拣去黄白色者,用灰汤洗二三次,以大皂角四两,捶碎煮水,洗净,务期无油气为佳。将发扯断,晒干,每洗发一斤,用川椒四两,拣去梗核,于大锅内发一层,椒一层,和匀,以中锅盖盖,盐泥固济,勿令泄气,桑柴火慢煮三炷香,即退火,待冷取出,约重四两有余,于无风处研为细末 何首乌制法如前七宝美髯丹法。取净末一斤 黑芝麻九蒸九晒,取净末,八两 女真实四两 破故纸炒,取净末,四两 生地酒浸,杵膏入药, 熟地同上制,各八两 旱莲草 桑椹各取净汁熬膏,各四两 胡桃仁二两,研膏 胶枣二两,研膏 槐角子入牛胆内百日,四两

上以药末和诸膏和匀,加炼蜜一斤,入石臼杵千余下,为丸梧子大。每服六十丸,空心用首乌酿酒二三杯送下,日三服。诸品皆色黑之药,专补肾血。此治便后脱血之神方也。

青州白丸《局方》 治一切风及小儿惊风,妇人血风,大人头风。

南星三两 白附子二两 半夏七两 川乌半两,各生用

上为细末,于磁器中日晒夜露,春五夏三秋七冬十日,以糯米粉煮粥,丸,姜汤下。风症温酒下,惊风薄荷汤下。此四味宜水研取浆,澄粉,晒露七日,去水作丸。此治风痰之要药也。

指迷茯苓丸 治中脘留伏痰饮,臂痛难举,手足不得转移。

茯苓二两 半夏一两 枳壳半两,炒 风化硝二钱半

上为末,姜汁和丸桐子大。每服三十丸,姜汤下。按:方极和平而义精效速。方内半夏宜生研澄粉用。

威喜丸《局方》 治饮食积滞,虫痞胀满,久痢久疟,沉冷积塞。

广木香 肉豆蔻各四钱 干姜泡,炒,二钱五分 巴豆二十粒,去皮心及油,炒,研 杏仁四十粒,去皮尖,研 百草霜五钱,加茯苓亦可

上前四味为末,入百草霜同研,后人杏仁、巴豆霜研,黄蜡一两五钱,酒煮一时,去酒,将蜡入麻油七钱溶化,拌药研匀,乘热丸如绿豆大。每服二三十丸。用黄蜡之义最精。凡治积,新病宜急下,久病宜缓下。此方治久患寒积之证,乃缓下法也。

灵砂《局方》 治上盛下虚,痰涎壅盛。最能镇坠,升降阴阳,和五脏,助元气。

水银一斤 硫黄四两

上二味,用新铁铫炒成砂子。或有烟焰,即以醋洒,候研细,入水火鼎,醋调赤石脂封口,铁线扎缚,晒干,盐泥固济,用炭二十斤,煅如鼎子烈,笔蘸赤石脂频抹其处,火尽为度,经宿取出,研为细末,糯米糊为丸,如麻子大。每服三丸,空心枣汤、米饮、井花水、人参汤任下。量病轻重,增至五七丸。此镇坠之药。若用黑锡丹,则此方可不备。

二神丸《本事方》 治腰痛肾虚,全不进食。

破故纸四两,炒 肉豆蔻二两,生

上为末,用大枣四十枚,生姜四两,同煎糜烂,去姜、枣核皮,研膏入药末丸,盐汤下。此治肾家有寒湿之方。本方加五味子、吴茱萸各二两,为四神丸。

导赤散钱氏 治心热口糜舌疮,小便黄赤,茎中作痛,热淋不利。

生地 木通 甘草梢各等分

上三味,水煎服。此泻心火从小肠中出也。

亡血脱血方《千金翼》 治亡血脱血,鼻头白色,唇白,去血无力者。

生地黄十斤

上一味捣,以酒一斗,绞取汁,令极尽,去渣,微火煎,减半,纳白蜜五升,枣膏一升,以搅之勿止,令可丸。酒服如鸡子一丸,日三。久服不已,老而更少,万病除愈。《千金》又以此二味加阿胶、甘草,作煎服,亦可用。

当归补血汤《宝鉴》 治男妇血虚,似白虎证,肌热面赤,烦渴引饮,脉来洪大而虚,重按则微。

当归二钱 黄芪一两

上二味,水煎服。此补表血之方。

益血润肠丸 治津液亡,大肠秘,老人虚人皆可服,并祛风养血。

熟地六两 杏仁炒 麻仁各三两,以上三味俱捣膏 枳壳 当归 橘红净,各二两五钱 阿胶 肉苁蓉各一两半 苏子 荆芥各一两

上为末,以前三味膏同杵千余下,仍加蜜,丸梧子大。每服五六十丸,空心白汤下。此脾约丸之变法。

芎归胶艾汤《金匮》 妇人有漏下者,有半产后因续下血不绝者,有妊娠下血者,假令妊娠腹中痛,为胞阻,胶艾汤主之。

芎 阿胶 甘草各二两 艾叶 当归各三两 芍药四两 干地黄六两

上六味,水五升,清酒三升,合煮取三升,去渣,纳胶令消尽。温服一升,日三服。不瘥更作。

四物汤《局方》 治一切血热、血虚、血燥诸证。

当归 熟地各三钱 川芎一钱五分 白芍二钱,酒炒

上四味,水煎服。此血病之主方。

八珍汤 治心肺虚损,气血两虚。

即四君子汤合四物汤。余依上法。

十全大补汤《局方》 治男子妇人诸虚不足,五劳七伤,不进饮食,久病虚损,时发潮热,气攻骨脊,拘急疼痛,夜梦遗精,面色痿黄,脚膝无力。

即八珍汤加桂心、陈皮。

人参养营汤《局方》 治脾肺俱虚,发热恶寒,肢体瘦倦,食少作泻。

人参 白术 茯苓 甘草 黄芪 陈皮 当归各一钱 熟地七分半 白芍一钱半 桂心一钱 远志五分 五味子七分半

上十二味加姜三片,大枣二枚。此即十全大补汤去川芎,加五味、远志、黄芪,以生心血。

柴胡四物汤《保命》治日久虚劳,微有寒热,脉沉而数。

川芎 当归 白芍 熟地各一钱五分,当用生地 柴胡一钱 人参黄芩 甘草 半夏各三钱

上为末,水煎服。柴胡加入补药俱不相合,独此为宜。柴胡疏通少阳,调和荣卫,非专于散风也。

菟丝子丸《和剂》 治肾气虚损,五劳七伤,脚膝酸痛,面目黧黑,目眩耳鸣,心冲气短,时有盗汗,小便数滑。

菟丝子 鹿茸酥炙,去毛 泽泻 石龙芮去土净,再用水洗 桂枝附子各一两 石斛 熟地 茯苓 牛膝酒浸,焙 山萸肉 续断 防风 杜仲 肉苁蓉酒浸,焙 补骨脂酒炒 荜澄茄 巴戟 沉香茴香炒,各七钱五分 五味子 川芎 桑螵蛸酒浸,炒 覆盆子各五钱

上为细末,酒煮面糊为丸梧子大。每服三十丸,温酒下,或盐汤下。此等方不过阴阳兼补之法,泛而无统。近时补剂尽如此,然能多而不杂,尚属可取。

苁蓉菟丝子丸 此方不寒不热,助阴生子。

肉苁蓉一两三钱 覆盆子 蛇床子 川芎 当归 菟丝子各一两二钱 白芍一两 牡蛎盐泥固,煅 乌鲗鱼骨各八钱 五味子 防风各六钱 艾叶三钱 条芩五钱

上为末,炼蜜丸如梧子大。每服三四十丸,盐汤下,早晚皆可服。此乃妇人温经之主方也。

饵术方《千金翼》

生术削去皮,炭火急炙令熟,空肚饱食之。全无药气,可以当食,不假山粮,得饮水神,秘之勿传。真于术尤佳。此服食之方也。

服牛乳方《千金翼》 能补虚破气。

牛乳三升 荜茇半两,末之绵裹

上二味于铜器中,水三升,和乳合煎。取三升,顿服,日三。七日除一切气。

生地黄煎《外台》 主补虚损,填骨髓,长肌肉,去客热。

生地汁五升 枣膏六合 白蜜七合 酒一升 牛酥四合 生姜汁二合紫苏子一升,以酒一升绞取汁 鹿角胶四两,炙末

上煎地黄等六味汁,三分减一,纳蜜调入胶末,候煎成,以器盛之,酒和服。

阿伽陀药《千金翼》 主诸种病,及将息服法。久服益人神色,无诸病方。此等即所谓海上奇方,如紫金锭之类。其所治之症,皆与《本草》不相合而确有神验,真不可思议也。

紫檀用苏木亦可 小檗一名山石榴 茜草 郁金 胡椒各五两

上为末,水和纳臼中,更捣一万杵,丸好阴干用。

诸咽喉口中热疮,以水煮升麻汤,下桐子大一丸,旦服之。诸面肿心闷,因风起者,煮防风汤服一丸。诸四体酸疼,或寒或热,麻黄汤下一丸,诸下部有疮,吞一丸。又煮艾槐白皮汤,研一丸灌下部。诸卒死,冷水服二丸。诸被压捣,当心带一丸,又水研一丸,三服。诸被蛇及恶兽等毒,以麝香如相思子,研药一丸服,并以紫檀磨汁,和药涂患处。诸被鬼挠乱,失心癫狂,艾汁下,如无青艾,干艾取汁亦可,并随身带一丸。诸传尸,水磨雄黄下。诸消渴,朴硝汤下。诸淋,水服二丸。诸疔肿,元参汤下。诸卒胸膈热,苦竹叶汤下。诸难产,以荪蒋二匕水煮服一丸,姜黄亦得。诸热疮,大黄取汁服,又以大黄和药调涂。诸吐血,若因热吐者,服之并瘥。因冷吐者,菖蒲汁下。诸鼻中血,刺蓟汁下,并研灌鼻。诸噎病,瓜蒌汁下。诸赤白带下,以丹皮、刺蓟根各二分,煮服。后补法:以地榆、桑螵蛸一云桑耳。各二分,水二升,煮取一升,分作二服。取汁一合,研药一二丸服之,诸药毒恶忤,研服。恶疟,恒山汤下。瘟疫时气,元参汤下。诸疳湿及心风、心惊、战悸、多忘、恍惚、呕吐、黄疸、失音、风痫、脐下绞痛、霍乱吐痢、小儿惊啼、产后血结,并宜服之。

玉屏风散《得效》 治风邪久留而不散者,自汗不止者亦宜。

防风 黄芪 白术各等分,或加炒糯米

上为细末,酒调服。此能固表,使风邪不易入,加牡蛎名白术散。

盗汗方《外台》

麻黄根 牡蛎各三钱 黄芪 人参各三两 龙骨 枸杞根白皮各四两 大枣七枚

上以水六升。煮取二升五合,分六服。

止汗红粉

麻黄根 牡蛎煅,各一两 赤石脂 龙骨各五钱

上为末,以绢袋盛贮,如扑粉用之。

当归六黄汤 治阴虚有火,盗汗发热。

当归 生地 熟地 黄芩 黄连 黄柏等分 黄芪加倍

上,水煎服。凡止汗方内俱可加浮麦、大枣。

麦门冬汤《三因》 治漏气。因上焦伤风,开其腠理。上焦之气,慓悍滑疾,遇开即出,经气失道,邪气内著,故有是症。

麦冬 生芦根 竹茹 白术各五钱 甘草炙 茯苓各二两 人参陈皮 葳蕤各三两

上九味,每服四钱,姜五片,陈米一撮,煎热服。不论冬夏,头汗自出,谓之漏风,俗名蒸笼头。

二贤散 治积块,进饮食。

橘红一斤 甘草四两 盐五钱

上以水煮烂,晒干为末,淡盐汤下。有块加姜黄半两,同前药煮。气滞加香附二两。气虚加沉香半两,另入。噤口痢,加莲肉二两。

逍遥散《局方》 治肝家血虚火旺,头痛目眩,颊赤口苦,倦怠烦渴,抑郁不乐,两肋作痛,寒热,小腹重坠,妇人经水不调,脉弦大而虚。

芍药酒炒 当归 白术炒 茯苓 甘草炙 柴胡各二钱

本方加丹皮、栀子,即加味逍遥散。加煨姜三片,薄荷少许,煎服。此疏达肝脾之方。

平胃散东垣 治湿淫于内,脾胃不能克制,有积饮、痞膈、中满者。

苍术五斤,米泔浸七日 陈皮去白 厚朴各三斤,姜汁炒 甘草三十两,炙

上为末,每日服二钱,姜汤下,日三服。或水煎,每服五钱。如小便赤涩,加茯苓、泽泻。米谷不化,饮食伤,多加枳壳。胃中气不快,心下痞气,加枳壳、木香。心下痞闷,腹胀者,加厚朴,甘草减半。遇夏加炒黄芩。遇雨水湿润时,加茯苓、泽泻。如有痰涎,加半夏、陈皮。咳嗽,饮食减少,脉细,加当归、黄芪。脉洪大缓,加黄芩、黄连。大便硬,加大黄三钱、芒硝三钱,先嚼麸炒桃仁烂,以药送下。本方加皂矾,即皂矾平胃丸。消食积、虫痞。

五苓散《金匮》 治瘦人脐下有悸,吐涎沫而癫眩,此水也,此方主之。此乃散方。近人用以作汤,往往鲜效。

泽泻一两一分 猪苓去皮 白术 茯苓各三分 桂二分,去皮

上五味,为末,白饮服方寸匕,日三服,多饮暖水,汗出愈。《伤寒论》以此方治太阳表里未清之症。所谓表里者,经与腑也,故此方为利膀胱水道之主药。

二陈汤《局方》 治肥盛之人,湿痰为患,喘嗽胀满。

半夏制 茯苓各三钱 陈皮二钱,去白 甘草一钱

上四味,加姜三片,水煎服。

枳术丸 治痞积,消食强胃。《金匮》名枳术汤,治心中坚大如盘。

枳实一两 白术二两

上用荷叶裹,烧饭为丸,桐子大。每服五十丸。加木香、砂仁,即香砂枳术丸。方本《金匮》,张洁古变其法,成丸。

泻黄散 治脾胃伏火,口燥唇干,口疮,口臭,烦渴。

藿香七钱 山栀一两 甘草二两 防风四两

上四味,同蜜酒炒为末,每二钱,煎服。其妙在用蜜酒炒。

保和丸丹溪 治食积,酒积。

山楂二两 半夏姜制 橘红 神曲 麦芽 茯苓各一两 连翘莱菔子炒 黄连各半两

上为末,水丸。加白术二两,名大安丸。此治脾胃湿火气阻之方。

加减思食丸 治脾胃俱虚,水谷不化,胸膈痞闷,腹胁时胀,食减嗜卧,口苦无味,虚羸少气,胸中有寒,饮食不下,反胃恶心,及病后心虚,不胜谷气,食不服常,并宜服之。

神曲炒黄 麦芽炒黄,各二两 乌梅四两 干木瓜半两 白茯苓甘草炒,各二钱半

上为末,蜜丸,樱桃大。每服一丸,细嚼白汤送下。如渴时,噙化一丸。此收纳胃气之方,用乌梅、木瓜甚巧。

越鞠汤丸丹溪 治一切湿、痰、食、火、气、血诸郁。

香附 苍术 抚芎各二两 神曲 山栀仁各一两

上以水煎服,或作丸绿豆大,每服百丸,白滚汤下。

四磨饮《济生》 治七情伤感,上气喘急,胸膈不快,妨闷不食。

人参 槟榔 沉香 天台乌药

上四味,各浓磨水,取七分,煎三五沸,空心温服。浓汁使药存留胸中,不即下达,亦古制方之法也。

妙香丸《局方》 治时疾伤寒,解五毒,治潮热积热,及小儿惊痫百病。

巴豆三百十五粒,去壳心膜,炒热研如面 按:巴豆太多,宜酌减。牛黄研 龙脑研 腻粉 麝香研,各三两 辰砂研飞,九两 金箔研,九十片

上合研匀,炼黄蜡六两,入白蜜三分,同炼匀为丸,每两作三十丸。如治潮热、积热、伤寒、结胸、发黄、狂走、躁热、口干、面赤、大小便不通,大黄炙甘草汤下一丸。毒痢下血,黄连汤调腻粉少许。如患酒毒、食毒、茶毒、气毒、风痰、伏痞、吐逆等症,并用腻粉龙脑米饮下。中毒吐血、闷乱烦躁欲死者,用生人血下,立愈。小儿百病,惊痫、急慢惊风、涎潮搐搦,用龙脑腻粉蜜汤下绿豆大二丸。诸积食积,颊赤烦躁,睡卧不宁,惊哭泻痢,并用金银薄荷汤下,更量岁数加减。如男妇因病伤寒时疾,阴阳气交,结伏毒气,胃中喘燥,眼赤潮发,经七八日至半月日未安,医所不明证候,脉息交乱者,可服一丸,或分作三丸亦可,并用龙脑腻粉米饮调下,一服取转,下一切恶毒涎,并药丸泻下。如要药即行,用针刺一孔,冷水浸少时服之,其效更速。凡用蜡丸之药,即不可化开服,则三分一丸之大丸不能下咽,宜作一分一丸之小丸,每服三丸为妥。

藿香正气散《局方》 治外受四时不正之气,内停饮食,头痛寒热,或霍乱吐泄,或作疟疾。

厚朴 陈皮 桔梗 半夏各二两 甘草一两,炙 大腹皮换槟榔亦可 白芷 茯苓 苏叶各三两 藿香三两

上十味,加姜、枣,水煎热服。此方可治时疫。

天水散河间 一名益元散,一名六一散 治夏时中暑,热伤元气,内外俱热,无气以动,烦渴欲饮,肠胃枯涸者。又能催生下乳。积聚、水蓄、里急后重、暑注下迫者宜之。

桂府滑石六两,水飞 甘草一两 辰砂三钱

上为细末,新汲水一碗,调服三钱。滑利清凉,通达水道而不伤阴,所以为佳。

二气丹《局方》 治内虚里寒,胸腹满痛,泄利无度,呕吐自汗,小便不禁,阳气渐微,手足厥冷,及伤寒阴症,霍乱转筋,久下冷痢,少气羸困,一切虚寒痼冷。

肉桂 硫黄细研,各二钱半 干姜炮 朱砂另研为衣,各二钱 黑附子制,五钱

上为末,面糊丸,桐子大。每服三十丸,艾汤或盐汤下。此治下焦无阳,积寒犯肾之症。

泻白散钱乙 治肺热咳嗽。

桑皮炒 地骨皮各一两 甘草五钱

上为末,每服一二钱,入粳米百粒,水煎。此方能治肺中之饮。

三黄汤《本事方》 治三焦实热、一切有余火症,大便秘结者。

黄芩 大黄 黄连各等分

上三味,水煎服。

凉膈散《局方》 治心火上盛,中焦燥实,烦躁,口渴,目赤,头眩,口疮,唇裂,吐血,衄血,大小便秘,诸风瘈疭,发斑,发狂,及小儿惊风,痘疮黑陷。

连翘四两 大黄酒浸 芒硝 甘草各二两 黄芩酒炒 薄荷 栀子各一两

上为末,每服三钱,加竹叶生蜜煎。此泻中上二焦之火,即调胃承气加疏风清火之品也。

四物二连汤《元戎》 治血虚,五心烦热,昼则明了,夜则发热。

当归 白芍炒 生地各一两 川芎七分 黄连炒,五分 胡黄连三分

上六味,水煎服。血中有实热,此方主之。

左金丸 治肝脏火实,左胁作痛。

黄连六两 吴茱萸一两,洗泡

上为末,作丸。吴萸,仲景用以治呕逆、吐涎等症。胁痛亦痰饮为害也,两胁皆属于肝,此方亦不专治左胁。

龙胆泻肝汤《局方》 治胁痛口苦,耳聋耳肿,筋痿阴湿,热痒阴肿,白浊溲血。

龙胆酒炒,三分 黄芩炒 栀子酒炒 泽泻各一钱 木通 车前子各五分 当归三分,炒,酒洗 柴胡一钱 甘草 生地酒炒,各三分

上十味,水煎服。此泻中上焦之火,纯用苦味。

甘露饮《局方》 治丈夫、小儿胃中客热,牙宣齿烂,目垂欲闭,饥不欲食,及目赤肿痛,口疮咽肿,疮疹已发未发。又疗脾胃湿热,醉饱房劳,黄疸腹满,或时身热,并宜服之。

枇杷叶 熟地 天冬 枳壳 茵陈 生地 麦冬 石斛 甘草炙 黄芩各等分

上为末,每二钱,水一盏,煎七分,去滓。食后临卧温服。《本事方》去麦冬加犀角,名加减甘露饮。此乃以散作饮者。

清心莲子饮《局方》 治心虚有热,小便赤涩。

黄芩 麦门冬去心 地骨皮 甘草炙 车前子各半两 石莲肉去心 白茯苓去皮 黄芪蜜炙 人参各七钱半

上锉散,每三钱,另用麦冬十粒,水煎八分,水中沉冷,空心服。发热加柴胡、薄荷。亦以散作饮者。

泻热栀子煎《外台》 治胆腑实热,精神不守。

栀子二十一枚 竹茹一两 香豉六合 大青 橘各二两 赤蜜三合

上六味,以水六升,煮取一升七合,去滓,下蜜,再微煎二三沸,分再服。

大顺散《局方》 治冒暑伏热,引饮过多,脾胃受湿,水谷不分,霍乱呕吐,脏腑不调。

甘草三十斤,锉寸长 干姜 杏仁去皮、尖 肉桂去粗皮,各四斤

上先将甘草用白砂糖炒及八分黄熟,次入干姜同炒令姜裂,次入杏仁又同炒,候不作声为度,筛净,后入肉桂一处捣为散。每服二钱,水煎温服。如烦躁,井花水调下。不拘时,沸汤调亦得。此治暑天内伤冷饮之症,非治暑也。又甘草多于诸药八倍,亦非法。此等病,百不得一,偶用之耳。而制药四十二斤,又止服二钱,其意何居?其方本不足取,而后之庸医竟以此治燥火之暑病,杀人无算,故录此以证其非。

十精丸又名保真丸《元和纪用经》

菟丝子人精,长阴发阳。酒浸一宿,湿捣 甘菊花月精。二味春加一倍五加皮草精,益肌。去皮用 柏子仁木精,明目通气。二味夏加 白术日精,长肌肉 人参药精,镇心疗惊痫。二味秋加 石斛山精,治筋骨。如金钗者,酥炙 鹿茸血精,止腰痛益精。酥炙 肉苁蓉地精,破癥消食。酒浸一宿,蒸用巴戟天精,治精冷益智。紫色者去心,酒浸一宿。四味冬加

上十味等分,随四季各加分两。为末,炼蜜丸梧桐子大。空心温酒或盐汤下二十五粒至三十粒,忌牛肉、生葱。此世所谓丹药也。温平补益。

成炼钟乳粉《千金翼》 主五劳七伤,咳逆上气。治寒嗽,通音声,明目益精,安五脏,通百节,利九窍,下乳汁,益气补虚,疗脚弱冷疼,下焦伤竭,强阴。久服延年益寿,令人有子。

钟乳不拘多少

上取韶州钟孔,颜色明净光泽者,不拘多少。置钟乳于金银器中,即以大铛着水,沉金银器于铛中煮之,常令如鱼眼沸,水减即添,薄乳三日三夜,粗厚管者,七日七夜,候乳色变黄白即熟。如疑生,更煮满十日,最佳。出金银器,中更着清水,更煮经半日许,即出之,水色清不变则止。即于磁钵中,用玉槌着水研之,每日着水搅令匀,勿使着槌钵,勿使纤尘入内,研觉干涩,即更添水,常令如稀米泔状。乳细者,皆浮在上,粗者,沉在下,复绕槌钵四边研之,状若乳汁,研指上如书中白鱼腻即成,澄取曝干。每服秤半两,分为三服,用温酒调下,空腹服。更量病轻重加减服之,亦可和为丸服之。此镇心强肾之圣药,唐人最重之。

玉霜圆《局方》 治真气虚惫,下焦伤竭,脐腹弦急,腰脚疼痛,精神困倦,面色枯槁,或亡血盗汗,遗沥失精,二便滑数,肌消阳痿。久服续骨联筋,秘精坚髓,安魂定魄,轻身壮阳。

白龙骨一斤,细捣罗,研,水飞三次,晒干,用黑豆一斗,蒸一伏时,以夹绢袋盛,晒 干 牡蛎火煅成 粉 紫稍花如无,以木贼代之,各三两 牛膝酒浸炙干,秤 磁石醋淬七次 紫巴戟穿心者 泽泻酒浸一宿,炙 石斛炙朱砂研飞 肉苁蓉去皮,酒浸一宿,炙干,各二两 茴香微炒 肉桂去皮,各一两 菟丝子酒浸一伏时,蒸,杵为末 鹿茸半两,酒浸一伏时,慢火炙脆 韭子微炒,五两 天雄十两,酒浸七日,掘一地坑,以炭烧赤,速去火,令净,以醋二升,沃于坑,候干,乘热便投天雄在内,以盆合土拥之,经宿后取出,去皮脐。

上为细末,炼酒蜜各半,和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晚食前温酒下。按:此药涩精纳气,肾中阳虚者最宜。亦丹药也。

礞石滚痰丸《养生主论》 治实热老痰之峻剂。虚寒者不可用。

黄芩 大黄酒蒸,各八两 礞石一两,焰硝煅过,埋地内七日 沉香五钱,忌火

上四味为细末,水丸川椒大,量人大小用之。用温水一口送过,咽即仰卧,令药徐徐而下,半日不可饮食,勿起身行动言语,待药气自胃口渐下二肠,然后动作饮食。服后喉间稠黏壅滞不快,此药力相攻,故痰气从上也。少顷,药力至而渐逐恶物,入腹下肠,效如响应。下结痰之主方。

黑锡丹《局方》 治脾元久冷,上实下虚,胸中痰饮。或上攻头目,及奔豚上气,两胁膨胀,并阴阳气不升降,五种水气,脚气上攻。或卒暴中风,痰潮上膈等症。

沉香 附子 胡芦巴 肉桂各半两 茴香 破故纸 肉豆蔻金铃子 木香各一两 黑锡 硫黄与黑锡结砂子,各三两

上为末同研,酒煮面糊为丸,梧子大,阴干,以布袋擦令光莹。每服四十丸,姜汤下。此镇纳上越之阳气,为医家必备之要药。按:黑锡成砂最难,加水银少许为妙。

龙脑鸡苏丸《局方》 治上焦热,除烦解劳。去肺热,咳衄、血热、惊悸。脾胃热,口甘、吐血。肝胆热,泣出、口苦。肾热,神志不定。上而酒毒、膈热、消渴。下而血滞、五淋、血崩。

薄荷一斤 生地另为末,六两 黄芩 新蒲黄炒 麦冬 阿胶炒人参俱为末 木通 银柴胡各二两,木通沸汤浸一日夜,绞汁 甘草一两半黄连一两

上为末,好蜜二斤,先煎一二沸,然后下生地末,不住手搅,时加木通、柴胡汁,慢火熬膏,勿令火紧。膏成,然后加药末,和丸豌豆大,每服二十丸,白汤下。此方制法精妙。虚劳、虚烦,栀子汤下。肺热,黄芩汤下。心热、悸动、恍惚,人参汤下。衄血、吐血,麦冬汤下。肝热,防风汤下。肾热,黄柏汤下。以上并食后临卧服。治五淋及妇人漏下,车前汤下。痰嗽者,生姜汤下。茎中痛者,蒲黄、滑石,水一盅调下。气逆,橘皮汤下。室女虚劳,寒热潮作,柴胡人参汤下。按:生地末不若鲜者一斤,同蜜熬成膏尤妙。此方能治血中之热,骨蒸病最宜,惟薄荷太多,宜减十分之九。想制方之人所用薄荷,乃他处之薄荷,非苏州之真龙脑也。真龙脑芳烈透脑,发泄太过,反有所害,故医者不可不知药也。

至宝丹《局方》 治中恶气绝,中风不语,中诸物毒,热疫烦躁,气喘吐逆,难产闷乱,死胎不下,以上并用童便一合,生姜自然汁三五滴,和温化下三丸至五丸,神效。又治心肺积热,呕吐,邪气攻心,大肠风秘,神魂恍惚,头目昏眩,口干不眠,伤寒狂语,并治之。

生乌犀屑 生玳瑁屑 琥珀研 朱砂研飞 雄黄研细,各一两龙脑 麝香研,各一分 牛黄五钱,研 安息香一两半,为末,酒研飞净,一两,熬膏。用水安息尤妙 银箔 金箔各五十片,研细为衣

上将生犀、玳瑁为细末,入余药研匀,将安息香膏重汤煮,凝成后入诸药中,和搜成剂,丸如桐子大。用人参汤化下三丸至五丸。又治小儿诸痫,急惊,心热,卒中,客忤,不得眠,烦躁,风涎,搐搦。每二岁儿服二丸,人参汤下。《本事方》中,多人参、南星、天竺黄。安神定魄必备之方,真神丹也。

苏合香丸《局方》 疗传尸骨蒸,殗殜肺痿,疰忤鬼气,卒心痛,霍乱吐利,时气瘴疟,赤白暴利,瘀血口闭,痃癖丁肿,惊痫,小儿吐乳,大人狐狸等疾。

苏合香油五钱,入安息香内 安息香一两,另为末,用无灰酒半斤熬膏丁香 青木香 白檀香 沉香 荜茇 香附子 诃子煨、取肉乌犀镑 朱砂水飞,各一两 薰陆香 片脑研,各五钱 麝香七钱半

上为细末,入安息香膏,炼蜜和剂,圆如芡实大。每四丸,空心用沸汤化下,温酒下亦得。此辟邪驱秽之圣方。惟冰、麝太多,宜减大半。

琼玉膏申先生方 治虚劳干咳。

生地黄四斤,若取鲜生地汁须用十斤 白茯苓十二两 白蜜二斤 人参六两,有加沉香、血珀粉各一钱五分

上以地黄汁同蜜熬沸,用绢滤过,将参、茯为细末,入前汁和匀,以磁瓶用绵纸十数层加箬叶封瓶口,入砂锅内,于长流水没瓶颈,桑柴火煮三昼夜,取出,换纸扎口,以蜡封固,悬井中,一日取起,仍煮半日。汤调服。此方别本制法各殊,此为血症第一方。按:干淮生地四斤浸透,可取自然汁一斤,若浙地则十斤只取自然汁一斤,须三十斤方可配诸药。故修合之法。当随时随地变通也。

大活络丹《圣济》 治一切中风瘫痪,痿痹痰厥,拘挛疼痛,痈疽流注,跌扑损伤,小儿惊痫,妇人停经。

白花蛇 乌稍蛇 威灵仙 两头尖俱酒浸 草乌 天麻煨 全蝎去毒 首乌黑豆水浸 龟板炙 麻黄 贯仲 炙草 羌活 官桂藿香 乌药 黄连 熟地 大黄蒸 木香 沉香以上各二两 细辛赤芍 没药去油,另研 丁香 乳香去油,另研 僵蚕 天南星姜制青皮 骨碎补 白蔻 安息香酒熬 黑附子制 黄芩蒸 茯苓 香附酒浸,焙 元参 白术以上各一两 防风二两半 葛根 虎胫骨炙 当归各一两半 血竭另研,七钱 地龙炙 犀角 麝香另研 松脂各五钱牛黄另研 片脑另研,各一钱五分 人参三两

上共五十味为末,蜜丸如桂圆核大,金箔为衣。陈酒送下。顽痰恶风,热毒瘀血入于经络,非此方不能透达。凡治肢体大证必备之药也。方书亦有活络丹,只用地龙、乳香等四五味。此乃治藜藿人实邪之方,不堪用也。

紫雪《局方》 疗脚气,口中生疮,狂易叫走,瘴疫毒厉卒死,温疟五尸五注,心腹诸疾痛,及解诸热毒药,邪热卒黄等症,并解蛊毒鬼魅,野道热毒。又治小儿惊痫百病。

黄金一百两 寒水石 磁石 石膏 滑石各三斤 以上并捣碎,用水一斛,煮至四斗,去滓,入下药:羚羊角屑 犀角屑 青木香 沉香各五斤 丁香一两 元参 升麻各一斤 甘草八两,炙 以上入前药汁中,再煮取一斗五升,去渣入下药:朴硝十斤 硝石四斤二味入前药汁中,微火上煎,柳木篦搅不住手,候有七升,投入木盆中,半日欲凝,入下药:麝香当门子一两二钱半 朱砂三两

上药入前药中,搅调令匀,磁器收藏,药成霜雪紫色。水调下。按:二硝太多,当只用十分之一则药力方厚。丁香用二两,余所合者皆然。方中黄金百两,以飞金一万页代之尤妙。邪火、毒火穿经入脏无药可治,此能消解,其效如神。

解毒万病丹一名紫金锭 治一切药毒,菰子、鼠莽、恶菌、疫死牛马、河豚等毒,及时行瘟疫,山岚瘴疟,缠喉风,黄疸,赤眼疮疖,热毒上攻。或自缢溺水,打扑伤损,痈疽发背,鱼脐疮肿,百虫蛇犬所伤,男子妇人癫邪狂走,鬼胎鬼气,并宜服之。

山慈姑去皮洗净,焙,二两 川文蛤一名五桔子,槌破洗刮内桴,二两千金子去壳,用纸包裹,换纸研数十次,去尽油,无油成霜,二两 麝香细研净,三钱 红芽大戟洗,焙,一两

上各研细末,和匀,以糯米粥为剂。每料分作四十粒,于端午、七夕、重阳合。如欲急用,辰日亦得。于木臼中杵数百下,不得令妇人、孝服人、不具手足人及鸡犬之类见之。此秘药中之第一方也。用药之奇不可思议,或加入朱砂、雄黄各五钱尤效。卷二风《灵》《素》《素问·风论》:黄帝问曰:风之伤人也,或为寒热,或为热中,或为寒中,或为疠风,成为偏枯,或为风也。其病各异,其名不同,或内至五脏六腑,不知其解,愿闻其说。岐伯对曰:风气藏于皮肤之间,内不得通,外不得泄。风者善行而数变,腠理开则洒然寒,闭则热而闷。其寒也,则衰食饮。其热也,则消肌肉,故使人怢慄而不能食,名曰寒热。风气与阳明入胃,循脉而上至目内眦,其人肥,则风气不得外泄,则为热中而目黄。人瘦,则外泄而寒,则为寒中而泣出。风气与太阳俱入,行诸脉俞,散于分肉之间,与卫气相干,其道不利,故使肌肉愤而有疡,卫风有所凝而不行,故其肉有不仁也。疠者,有营气热胕,其气不清,故使鼻柱坏而色败,皮肤疡溃,风寒客于脉而不去,名曰疠风,或名寒热。以春甲乙伤于风者为肝风,以夏丙丁伤于风者为心风,以季夏戊己伤于邪者为痹风,以秋庚辛中于邪者为肺风,以冬壬癸中于邪者为肾风。风中五脏六腑之俞,亦为脏腑之风。各入其门户,所中则为偏风。风气循风府而上,则为脑风。风入系头,则为目风眼寒。饮酒中风,则为漏风。入房汗出中风,则为内风。新沐中风,则为首风。久风入中,则为肠风飧泄。外在腠理,则为泄风。故风者,百病之长也,至其变化,乃为他病也。肺风之状,多汗恶风,色皏然白,时咳短气,昼日则差,暮则甚,诊在眉上,其色白。心风之状,多汗恶风,焦绝,善怒吓,赤色,病甚则言不可快,诊在口,其色赤。肝风之状,多汗恶风,善悲,色微苍,嗌干善怒,时憎女子,诊目下,其色青。脾风之状,多汗恶风,身体怠惰,四肢不欲动,色薄微黄,不嗜食,诊在鼻上,其色黄。肾风之状,多汗恶风,面痝然浮肿,脊痛不能正立,其色始,隐曲不利,诊在肌上,其色黑。胃风之状,颈多汗,恶风,食饮不下,膈塞不通,腹善满,失衣则胀,食寒则泄,诊形瘦而腹大。首风之状,头面多汗,恶风,当先风一日,则病甚头痛,不可以出内,至其风日,则病少愈。漏风之状,或多汗,常不可单衣,食则汗出,甚则身汗喘息,恶风,衣常濡,口干善渴,不能劳事。泄风之状,多汗,汗出泄衣上,口中干,上渍其风,不能劳事,身体尽痛则寒。诸风病状各殊,其多汗恶风,同伤风畏风,伤风自汗。凡七情六淫之病,必有现症。能辨症,断不至误治也。《平人气象论》:面肿曰风。

风厥劳风 《评热病论》:岐伯曰:汗出而身热者,风也。汗出而烦满不解者,厥也,病名曰风厥。气逆甚,即名风厥。帝曰:愿卒闻之。岐伯曰:巨阳生气,故先受邪,少阴与其为表里也。得热则上从之,从之则厥也。必少阴之气上乃能厥。帝曰:治之奈何?岐伯曰:表里刺之,饮之服汤。帝曰:劳风为病何如?岐伯曰:劳风法在肺下,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