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花女(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8-13 21:15:07

点击下载

作者:(法)亚历山大·小仲马

出版社:高等教材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茶花女

茶花女试读:

总 序张 炯

高尔基曾有句名言:“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我想,文学书籍自然也不例外。

文学作为人类精神凝结的花朵,作为语言符号的艺术,不独在满足人们审美需要,教育人们认识现实、培植灵智、陶冶情操、提升人们精神境界等方面,历来都起着十分重大的作用;它在帮助青少年提高审美欣赏水平、提高运用语言的作文能力方面也产生着重要的影响。文学艺术不但描绘人类的灵魂,也塑造人类的灵魂。人类超越动物,从野蛮时代进入文明时代,具备优美而丰富的精神世界,如莎士比亚所赞叹:“人类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多么优美的仪表!多么文雅的举动!在行为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这与社会历史的进步分不开,也与文学艺术对人的陶冶和升华的作用分不开。

高等教育出版社策划出版的《语文新课标必读丛书》,是一套值得向广大青少年推荐的高品位的文学艺术方面的读本。被选入教育部制定的“语文课程标准”中的作品,都是国内外受到广泛赞誉的经典文学名著,是对人们的精神世界产生过重大而深远影响的优秀之作。该套丛书作为青少年的课外读物,题材和主题广泛,形式和风格多样,涵盖了人们历史生活和精神追求的方方面面。其中,不但有世界著名的中长篇小说《傲慢与偏见》《巴黎圣母院》《红与黑》《简•爱》《呼啸山庄》《复活》《我的大学》《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爱的教育》《汤姆•索耶历险记》《汤姆叔叔的小屋》《鲁滨孙漂流记》《少年维特之烦恼》《羊脂球》《老人与海》等,也有《契诃夫短篇小说选》《莫泊桑短篇小说选》《马克•吐温短篇小说选》等短篇小说,更有科学幻想小说《八十天环游地球》《海底两万里》和童话小说《木偶奇遇记》等;此外,也选入了戏剧、诗歌、散文方面的《莎士比亚悲剧集》《莎士比亚喜剧集》《泰戈尔诗选》《瓦尔登湖》。中国文学名著部分有《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朝花夕拾• 呐喊》《鲁迅杂文》《朱自清散文》《徐志摩精品集》《繁星•春水》《寄小读者及其他》《小桔灯及其他》以及古代的诗文《论语通译》《孟子选注》《庄子选注》《小学生必背古诗词》《初中生必背古诗文》《高中生必背古诗文》等。可见,这套丛书视野开阔,兼顾古今中外,选取考虑周全而选择标准严格。

青少年是我们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也是实现强国富民、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的接班人和有生力量。他们读的文学作品,会直接影响到他们的精神状态和智力结构、人格塑造,也会影响到他们的语言文字运用。中小学阶段正是孩子接受新事物、培养感受力的最佳阶段。时下,快餐文学泛滥,不仅其拙劣的文笔会严重影响学生的写作水平,其流于浮躁的文化内涵也不利于学生的思想进步。身处纷繁复杂的现代生活中,学生该如何树立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已经成了众多家长和老师头疼的难题。我以为,《语文新课标必读丛书》选编的世界文学史上一流的作品,在帮助解决这个难题方面,是可以起到良好作用的。它们代表着不同历史时期人类进步的思想追求和独特的艺术创造。经典名著中没有严肃的说教,也没有枯燥的讲解,只有生动感人的人物形象、鲜明如画的艺术境界、奇特的想象和幻想、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在轻松的阅读中,使读者拓展知识、感受生活,思考人生的价值,领会语言的丰富和优美,正是名著给予人们的最宝贵的财富。

这套丛书的编选还有如下特点:严格选择权威版本,名家翻译,专家注释,避免知识偏误;全彩足本,装帧精美,图文并茂;还增设了“阅读准备”、“阅读指导”、 “阅读链接”、“阅读训练”诸栏目。这些设计可以为读者在阅读名著之前先进行知识铺垫,了解作者生平、创作背景,掌握作品的主题意蕴和文学特色,有效帮助读者在“准备”阶段打好阅读基础。名师导读中的点评,妙语不断,见解独到,可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精华赏析、延伸思考,点评章节要点,深入探查写作方法和文章意蕴;融合作者、译者与名师智慧的精彩注释,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原文,并获得更多与原文相关的课外知识;提炼出作品中最典型的写作手法,深入分析,指导学生有效地应用于日常写作之中,从而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真正实现读与写的完美结合。总之,该套丛书最大程度上保证了读者深入阅读的兴趣和效果,帮助学生快速洞悉全书结构,抓住重点,提高阅读效率,充分展示了经典的魅力。这种图书编写体例在同类图书中尚属首例。

实际上,这套丛书不仅适合青少年阅读,也适合成年人阅读。在我国文化大发展、文艺大繁荣、教育大普及的时代,出版这套丛书,尤有重大的意义。

我热烈祝贺这套丛书的出版,并向策划和选编这套丛书的编者和译者以及有关工作人员表达自己的敬意!

是为序。2013年6月24日于北京花家地译 序李玉民

书应需而至,是我的一大快事。这次应约翻译《茶花女》,法国友人斯坦麦茨教授得知,就赠给我一种好版本。所谓好版本,就是有名家安德烈•莫洛亚作序,正文后又有注释,还附录了有关作者和人物原型的资料。无独有偶,译完才说要写“译者序”时,我又在书橱里发现一本应需之书,波罗•德尔贝什著的《茶花女与小仲马之谜》(沈大力与董纯合译)。这一发现改变了我写序的方向。

最初想写的序题为《多余的茶花女》,是因为看了一篇批评外国文学名著的重译现象的文章。不料文章刚看过,就有出版社约译《茶花女》,全然不顾已有多种译本的存在。

对我而言,约稿却之不当,受之又有“多余”之嫌,因此就要趁写序之机,找几条辩白的理由。现在想来未免多余了,还是按照经济规律办事,让市场去淘汰多余的吧。多种译本并存不算最坏的局面,以比较优劣,不断提高译文质量,至少还可以满足读者的不同口味。设使某家出版社买了一部外国名著的版权,推出的却是一种拙劣的版本,那情况就更尴尬了:谁想重译都不成,最终倒霉的是读者和作者。

小仲马就不会碰到这种尴尬事了,他的作品已列入人类共有的文化遗产,谁翻译都不受限制。如果小仲马在天之灵有知,他看到自己的作品在中国争相翻译,一定会窃笑和得意非凡:广泛流传是一些作家成功的不可替代的标志。我说小仲马窃笑和得意,因为他在本国还从未受如此礼遇,赢得一致的赞赏。

说来也怪,在世界上,《茶花女》是流传最广的名著之一,而在法国还称不上经典杰作,也就是说进不了学校的课堂。在课堂之外,《茶花女》在舞台上成为久演不衰的保留剧目,还由威尔第作曲改编成歌剧,可以入选世界歌剧十佳;至于搬上银幕的版本就更多了,世界著名影星嘉宝等都扮演过茶花女。可见,从名气上讲,《茶花女》不亚于任何一部经典名著。

就是在法国文学界,也无人不承认,《茶花女》是一举成功的幸运之作。1848年,小说《茶花女》一发表,就成为热点的畅销书。四年后改编成戏剧得以公演,又一炮打响。小仲马春风得意,成为文坛的宠儿。此后小仲马又创作并发表了许多小说和戏剧,有些还轰动一时,总之,到了1870年大仲马去世的时候,小仲马的荣耀已经完全遮蔽了父亲的名声。他拥有广大的读者和观众,在许多人眼里他是那个时代最伟大的作家。1875年,小仲马进入法兰西学院,成为四十位“不朽者”之一,可谓功德圆满。

对于这样一位成功的作家,称颂者自然大有人在,其中不乏乔治•桑、托尔斯泰、莫泊桑等名家,但时至今日,批评之声仍不绝于耳。最新的批评之作,就是摆在我面前的这本《茶花女与小仲马之谜》,写于1981年,作者以尊重史实的态度,披露《茶花女》爱情神话的底细。书中第五页这样一段话特别引起我的注意:“她将在祭坛上为资产者的体面而献身。”小仲马为自己虚构的“纯真爱情”辩白,对父亲说:“我希望一举两得,即同时拯救爱情与伦理。既然也赎了罪,洗涤自身的污秽,任何权威都不可能指责我选择了一个婊子当小说的女主人公。有朝一日,倘若我申请进法兰西文学院,他们也无法说我颂扬过淫荡。”

这段话又让我想起我本不愿理睬的、一种对《茶花女》的最轻蔑的评价,即说这是一部“玫瑰露”小说。写一个名妓的故事则是不争的事实,而这名妓又确有其人,名叫玛丽•杜普莱西,一个沦落风尘的绝色女子。且不说纨绔子弟、风流雅士趋之若骛,大仲马也与之有染;单讲小仲马,1844年二十岁上,就得到比他大半岁的玛丽的青睐,很快成为她的“心上情人”。可是一年之后,两个人就因争吵而分手,小仲马给玛丽写了《绝交书》。

文坛试笔不成,小仲马打起了玛丽的主意,搜集素材,在玛丽患肺病咯血期间,就把她献上祭坛,写成了小说《茶花女》。后又改编成剧本,成功的首演被称为19世纪法国最重大的戏剧盛事。

然而,小仲马的创作命运已定,此后不管他又写出多少作品,也只是绿叶,陪衬他桂冠上的那朵大茶花。《茶花女》是他唯一的,始终是他成功的基点和顶点,也一直是对他评价或毁或誉的起点和终点。

此后小仲马的全部文学创作活动,都旨在逃出《茶花女》这个魔圈,逃出这块骷髅地,另建他的文学王国。他要走下原罪的十字架,坐上真正的文学宝座。

于是,他开创了“命题戏剧”,主张“戏剧必须服务于社会的重大改革,服务于心灵的巨大希望”。他按照这种主张创作的一些剧本,连题目都已命定:《半上流社会》(1855)、《金钱问题》(1857)、《私生子》(1858)、《放荡的父亲》(1859)、《妇女之友》(1864)……

无论法国进入第二帝国时期,还是变成资产者显贵们的共和国,小仲马始终以伦理的权威自居,高举社会道德这杆大旗。

他不失时机地忏悔青春时期的“原罪”:“读者朋友,我怀着对艺术的热爱和尊重,写了所有这些剧本,唯独第一种例外,那是我花一周时间炮制出来的,单凭着青年的胆大妄为和运气,主要是图钱,而不是有了神圣的灵感。”

他所说的“例外”,当然是指《茶花女》,令人深思的是,围绕着给他带来最大名利的这部作品,他总是否定别人肯定的东西。

想当初,小仲马写《茶花女》时,抛却功利的动机不说,他毕竟是写自身的一段感情经历,尤其这是同一个红极一时的名妓不可能长久的恋情,极具看点,即使原本原样写出来,就可以成为畅销读物了,更何况是美化(艺术加工)了呢?

小仲马自然不会简单地叙述同妓女的爱情故事,否则他就真的创作出一部“玫瑰露”小说了。他深感“同时拯救爱情和伦理”的必要,以免落个颂扬淫荡的恶名。因此,他一方面把这段放荡行为美化成“纯真爱情”,另一方面又为了伦理而牺牲掉爱情。

应当指出,小仲马的高明处,就是通过忏悔的口吻来完成这种美化的。他采用忏悔的手法,在一定程度上,固然是模仿普莱服神父的《玛侬•列斯戈》,也是受缪塞的《世纪儿的忏悔》的启发。但是,一般意义的忏悔,总是悔痛自己的所作所为,而小仲马痛悔的却是他在现实中莫须有的、仅仅在作品中才有的思想和行为,这是最大的区别,也是他成功的创新。

在小仲马的笔下,一次放荡行为转化为“纯真爱情”,阿尔芒一片真心追求茶花女,却总误解玛格丽特的真情。故事自始至终,二人都在表述这种心迹。更令人叫绝的是,阿尔芒和茶花女要争取社会和家庭的认同,把他们不为伦理所容的关系纳入伦理的规范,获得合法的名分,为此不惜一切代价,只可惜碰到不可逾越的障碍,从而酿成悲剧。

F•萨尔塞1884年谈到《茶花女》时,有这样一段话:“这个年轻人根本不在乎规则,也不理睬他所不了解的传统习惯。他将这个热辣辣、活生生的故事搬上舞台,再现日常生活的各种细节……他却没有意识到引入生活细节的同时,就更新了戏剧的力量,进行了一场变革……这是舞台上所见到的最真实、最感人的作品之一。”

正是这种“热辣辣、活生生的故事”,给了作品以感人的力量和长久的生命力。但小仲马却认为这是要赎的“罪”,要洗涤的“污秽”。他认定《茶花女》的成功是他忏悔的成功。的确,伪装成纯真爱情的放荡,再加上忏悔的调解,就既能满足那些有产者的欲望,又符合当时社会的道德观念了。

然而,小仲马混淆了,或者根本没有分辨清艺术的成功和社会的成功。他错误地以为社会的成功就是艺术的成功。《茶花女》之后四十年的文学创作,小仲马在社会成功的路上步步攀登,不断地忏悔他的原罪《茶花女》。

四十年社会成功的掌声和喝彩一旦静下来,他的众多作品摆到《茶花女》的旁边一比,就显得多么苍白。

白白忏悔了四十年。

小仲马仿佛要夺回那四十年,就在1895年亡妻之后,他又娶了比他年少四十岁的亨利埃特•雷尼埃。

新婚半年之后,他便去世了。

应小仲马临终的要求,家人没有把他葬到他在故乡维莱科特雷的墓地,而是葬在巴黎蒙马特尔公墓,离“茶花女”玛丽•杜普莱西的香冢仅有百米。

这也许是小仲马的最后忏悔。2009年12月阅读准备作家生平

小仲马(1824-1895),法国小说家、戏剧家,著名作家大仲马的私生子。1848年小说《茶花女》的问世,使小仲马一举成名。根据小说改编的同名话剧于1852年首次演出,获得更大的成功。这部作品兼有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特色,是法国戏剧由浪漫主义向现实主义演变时期的优秀作品。小仲马后来写了20余部剧作,现实主义倾向更为鲜明。其中比较成功的有《半上流社会》(1855)、《金钱问题》(1857)、《私生子》(1858)、《放荡的父亲》(1859)、《欧勃雷夫人的见解》(1867)、《阿尔丰斯先生》(1873)、《福朗西雍》(1887)等。作为法国现实主义戏剧的先驱者之一,其剧作富于现实的生活气息,以真切自然的情理感人,结构比较严谨,语言通俗流畅。小仲马创作背景《茶花女》是小仲马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写成的。

在19世纪40年代,一位名叫阿尔丰西娜•普莱西的贫苦乡下姑娘来到巴黎求生,因其出众的美貌很快顺利地进入了名利场,成为了上流社会的一位社交明星,开始了卖笑生涯,并改名为玛丽•杜普莱西。她爱好文学、音乐等艺术,谈吐不俗。后染上肺病,一次在剧院门口咳血时碰巧被小仲马遇到,小仲马对其一见钟情并为其深感心疼和怜惜,对她表示了深切的关心。玛丽被他的真情实意所打动,两人情投意合,开始了交往。后来小仲马对玛丽不肯结束上流名妓生涯极为愤怒,写了绝交书与其断绝来往。1847年,玛丽病逝于巴黎。小仲马回到巴黎时听说玛丽溘然去世的消息,不禁悲痛万分,愧悔交加,于是在巴黎郊外一家旅馆租了一个房间,历时三个月将自己与玛丽的交往和感情写成小说《茶花女》。这本小说出版后引起巨大轰动,他本人也一举成名,这部作品最后还成为了文学史上的永恒经典。

四年之后,小仲马又将小说改编成话剧,并于1852年首演,盛况空前,万人空巷,小仲马再次取得了巨大成功。当时其父亲大仲马正在布鲁塞尔流亡,小仲马发给他的电报上说:“第一天上演时的盛况,足以令人误以为是您的作品。”大仲马幽默地回复道:“孩子,我最好的作品就是你”。作品速览

玛格丽特原是一名贫苦的乡下姑娘,生活窘迫,为求生计,只身来到巴黎,开始了风尘生涯。由于其美貌出众,很快引起上流人士的注意,由此进入了巴黎灯红酒绿的名利场。因其随身总佩戴一束茶花,人称“茶花女”。玛格丽特平素生活放荡,没有节制,后来不幸染上肺病。

税务局长杜尔瓦先生的儿子阿尔芒•杜尔瓦一次巧遇玛格丽特,对她一见钟情,疯狂地迷恋上了她并想方设法靠近,最终向她表白了自己的爱情。玛格丽特原已不相信爱情,但终被其真心打动,与其展开了交往。阿尔芒真挚的热情点燃了玛格丽特对平凡而甜蜜的爱情生活的向往,她决心摆脱纸醉金迷的声色生活,与阿尔芒一同前往乡下双宿双栖。阿尔芒了解玛格丽特为捉襟见肘的生活卖掉自己的车马首饰所作出的牺牲后,决定将其母亲留给他的一笔遗产转让,以还清玛格丽特所欠下的债务。阿尔芒的父亲杜尔瓦先生得知此事后大为震惊,出于家庭名誉考虑,出面横加阻挠,要求玛格丽特和阿尔芒断绝关系。为了阿尔芒和他的家庭幸福,玛格丽特只好忍痛离开阿尔芒,与其了断情缘。

阿尔芒不明真相,对玛格丽特实施了连续不断的报复行动,最后离开巴黎去往其他地方散心度假。

玛格丽特受到阿尔芒猛烈报复的刺激,病情不断加重。新年临近,玛格丽特的病情雪上加霜,临死前始终没有再见到她心爱的人,最终饮恨而去。当阿尔芒重回巴黎时,邻居受托将玛格丽特的一本日记交给了他。从日记中,阿尔芒才获悉真相,深悟了她为爱情所做出巨大牺牲。文学特色《茶花女》真实生动地描写了一位外表与内心都如白茶花一般纯洁美丽的女子,被世俗社会无情摧残致死的爱情悲剧。作品在艺术表达上独特而新颖。形式上采用小说、书信与日记多体并用;表现手法上,采用追叙、补叙、倒叙,手法多变。一个个悬念的设置,扣人心弦,使人不忍释卷。心理描写极为真实细腻,文笔隽永优美,特别是作品中洋溢的浓烈抒情色彩和悲剧气氛,具有感人至深的艺术魅力。《茶花女》是根据作者的亲身经历写成的,描述了主人公玛格丽特短暂而悲惨的一生,热情地赞美了真诚、纯洁的爱情,充分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对底层妇女的百般蹂躏和摧残,也暴露了资产阶级贵族的荒淫无耻、虚伪冷酷的本质和人性的阴暗丑恶,读来震撼人心,而又回味无穷。主要人物表

玛格丽特——小说的女主人公,阿尔芒的恋人,美丽纯洁,善良无私,文雅端庄。她虽沦落风尘,但仍然保持着一颗纯洁的心灵和独立的人格,向往真正的生活和爱情。

阿尔芒——小说的男主人公,玛格丽特最忠实、最心爱的情人,对玛格丽特忠贞不二,但爱冲动、嫉妒心强。由于不明真相,他对离开了他的玛格丽特百般挖苦、嘲讽,使玛格丽特身心遭到沉重打击。

杜尔瓦尔——阿尔芒的父亲,自私伪善,满腹偏见。他用谎言强迫玛格丽特离开阿尔芒,使玛格丽特的生活理想彻底破灭,是玛格丽特悲剧的直接制造者。

普吕当丝——玛格丽特的朋友,自私贪财,虚情假意。她为玛格丽特每做一件事都要收取酬金,而当玛格丽特奄奄一息时,她便毫不留情地离开了玛格丽特。

纳妮娜——玛格丽特的女仆,善良朴实。她为玛格丽特应酬客人、料理家务,对玛格丽特极为忠诚。

奥兰普——巴黎妓女,阿尔芒后来的情妇,艳冶妖媚,寡廉鲜耻。她多次当面侮辱了玛格丽特。

朱丽——玛格丽特的好朋友,心地善良。玛格丽特临终前,她一直陪伴在她的身边。阅读指导第一章【精读】名师导读“我”基于一次偶然的机遇,在巴黎街头参加了一场死者遗物拍卖会。死者是一位风流名妓,这激起了“我”的好奇心,她到底有怎样的故事呢?

依我看,只有认真学习了一种语言,才可能讲这种语言。同样,只有多多研究了人,才可能创造出人物。

我还没有到能够编造故事情节的年龄,也就只好如实讲述了。

因此,我诚请读者相信本书故事的真实性,书中的所有人物,除了女主人公之外,都还在世。名师点评 反复强调故事的真实性,目的在于吸引人更强的好奇心,继续读下去:这个故事到底是一个怎样的真实故事?

此外,我所收集的有关事实,大多在巴黎都有见证人,他们可以出面证实,假如我的见证还不足以服人的话。再者,多亏了一种特殊的机缘,唯独我能够把这个故事记述下来,因为我是故事最后阶段的唯一知情人,而不了解最后阶段的详情细节,也就不可能写出一个完整的感人故事了。名师点评 再次强调自己作为这一真实故事的亲眼见证人的身份。

这些详情细节,我是这样获知的。

那是1847年3月12日,我在拉菲特街看到一大幅黄颜色的广告,是拍卖家具和珍奇古玩的消息,在物主去世之后举办的拍卖会。广告没有提及那位逝者的姓名,仅仅说明拍卖会将于16日中午到下午五时,在昂坦街九号举行。名师点评 交代背景:时间、地点、事件。

广告还注明,在13日和14日两天,感兴趣者可以去参观那套住房和家具。

我一向喜爱古玩,这次机会我决不错过,即使不买什么,至少也要去开开眼。

次日,我就前往昂坦街九号。

时间还早,不过那套房间已经进人参观了,甚至还有几位女士。她们虽然身穿丝绒衣裙,披着开司米披肩,乘坐的豪华大轿车就在门外等候,可是展现在眼前的豪华陈设,她们看着也不免惊诧,甚至感叹不已。名师点评 此处采用了侧面描写手法,突出死者的生活奢华。

后来我才领会,她们为何那样感叹和惊诧了,因为,我一仔细观察,就不难发现自己进入了一名高级妓女的闺房。那些贵妇,如果说渴望亲眼看看什么的话,渴望看的也正是这类交际花的宅内闺房,而进入参观的恰恰有上流社会的女士。须知此类交际花,每天乘坐马车[1]兜风,将泥水溅到贵妇的马车上,她们还到歌剧院和意大利人剧院,就坐在贵妇隔壁的包厢里,总之,她们肆无忌惮地在巴黎炫耀妖艳的美貌、炫目的珠宝首饰,以及风骚淫荡的生活。名师点评 交际花与贵妇分庭抗礼,甚至风头更胜,这便是贵妇在交际花死后想一睹其闺居真容的原因所在。

女主人既已逝去,我得以置身于这套房中,就连最贞洁的女子也可以长驱直入了。死亡净化了这富丽堂皇之所的污浊空气。况且,真需要解释的话,这些最贞洁的女子也情有可原,说她们是来参加拍卖会,并不知道是谁的住宅,说她们看了广告,就想来瞧瞧广告所列的物品,以便事先选定,这种事再普通不过了。当然,她们在所有这些奇珍异宝之间,也无妨探寻这名交际花的生活痕迹。而此前,她们无疑听人讲过她那无比奇妙的身世。名师点评 死者生前的污浊之气因死亡而淡化、净化,这当然是作者的主观看法,实际上很多人心理上还是嫌弃和排斥的,她们只是来此随便观赏而已,并不见得对死者有一丝一毫尊重。

只可惜,隐私也随女神一同逝去,那些贵妇无论怎样搜索,也仅仅看到逝者身后要拍卖的物品,丝毫也没有发现女房客生前出卖了什么。名师点评 这是对贵妇窥探隐私心理的讽刺。[2]

不少东西自然值得一买。室内家具和陈设十分精美,有布尔制[3][4]作的巴西香木家具、塞夫尔和中国的瓷瓶、萨克森的小雕像,还有各种绸缎、丝绒和花边的衣物,可以说应有尽有。名师点评 可见死者生前生活极为讲究,追求奢华的生活享受,这与其依靠交际花的身份挥金如土的作风极为相符。

我跟随先到的那些好奇的贵妇,在这套住宅里转悠。她们走进一间挂着帷幔的屋子,我刚要跟进去,却见她们笑着退出来,就好像为满足这种新的好奇心而感到羞愧,这反倒更加激发了我进屋瞧瞧的欲望。这是一间梳妆室,还原样摆满极为精美的化妆用品,充分显示这女子生前何等穷奢极欲。[5]

靠墙一张三尺宽、六尺长的大桌子上,欧科克和奥迪奥的珠宝制品闪闪发亮。真是一整套精美的收藏品,数以千计,都是这套居所的女主人不可或缺的,无一不是金银制品。然而,这么多收藏,只能是逐渐聚敛,绝非是一场艳情之功。

我看一名妓女的梳妆室,并不感到愤慨,而是饶有兴味地观赏,不管什么都看个仔细,发现所有这些精雕细琢的物品上,均有各自不同的徽记和姓氏的缩写字母。名师点评 可见这位交际花阅男无数,与多位男人有密切交往并获其贵重礼物相赠,同时这也说明了其多次出卖了其肉体。

所有这些东西,每一件都向我显示这个可怜姑娘的一次卖身,我边看边想道:上帝对她还相当仁慈,没有让她遭受通常的惩罚,而让她在年轻貌美和奢华生活中香消玉殒,须知年老色衰,是交际花的第一次死亡。名师点评 “我”对这位逝去的交际花惋惜,同时也为其感到幸运,因为她是在年轻貌美之时香消玉殒,而尚未到年老色衰惹人生厌的悲惨处境。

事实上,还有什么比放荡生活的晚景,尤其一个放荡女人的晚景,更为惨不忍睹的呢?这种晚景,尊严丧失殆尽,也丝毫引不起别人的关切。她们遗恨终生,但并不是痛悔走错了人生之路,而是悔不该毫无算计、挥霍了手中的金钱,这是让人最不忍卒听的事情。我就认识一个昔日的妓女:过去的风流不再,只留下一个女儿,据她同时代的人说,女儿差不多跟母亲年轻时同样漂亮。母亲将这可怜的孩子养大,如果不是为了命令她养老,就绝不会对她说:“你是我的女儿。”这个可怜的姑娘名叫路易丝,她顺从母意委身于人,并不出于自己的意愿,也毫无激情,毫无乐趣可言,就好像大人要她学会一种职业,她便干了那一行似的。名师点评 “我”对妓女晚景凄凉的感慨和观点。

这个姑娘自小就目睹放荡的生活,始终处于病态的境况中,又过早地堕入这种生活,她身上的善恶意识也就泯灭了,而且,谁也没有想到要去培养上帝也许给了她的善恶辨别力。名师点评 小姑娘见怪不怪,自身的善恶意识也逐渐泯灭。

这个姑娘几乎每天在同一时刻,都到大街上游荡,那情景我终生难忘。当然也总由她母亲陪伴,那么勤谨,恰似一个亲生母亲陪伴自己的亲生女儿。当时我还很年轻,也准备接受我那时代轻薄的道德观念。然而我还记得,目睹在监护下的这种卖娼行为,我也不免心生鄙夷和憎恶。

此外,那种清白无辜的情态、那种忧郁痛苦的表情,在处女的脸上也是绝无仅有的。名师点评 可见小姑娘是痛苦不堪、度日如年的。

简直就是一副“听天由命”的形象。

有一天,这姑娘的脸豁然开朗。这个有了罪孽的姑娘,在母亲一手操办的堕落中,似乎也得到上帝赐予的一点儿幸福。归根结底,上帝把她造就成一个软弱无力的人,为什么就不能给她点儿安慰,好让她能承受住痛苦生活的重负呢?且说有一天,她发觉自己有了身孕,不禁喜悦得发抖,毕竟她心中还存留一点儿贞洁的思想。心灵自有其奇特的隐避所。路易丝高兴极了,跑去把这消息告诉母亲。按说,这种事羞于启齿,然而,我们在这里不是随意杜撰伤风败俗的故事,而是叙述一件真事;况且,我们若不是认为对待这类女人,人们不倾听就严加谴责,不经判断就极力蔑视,因而应当不时揭示她们所受的苦难的话,那么这种事我们最好避而不谈。我们说羞于启齿,但是母亲却回答女儿说,她们母女二人度日就很艰难,再添一个人更难生活了。还说这种孩子要了也白要,怀孕简直就是浪费时间。名师点评 虽沦为妓女,但怀有身孕还是喜上眉梢,因为这意味着她将要成为一名母亲。名师点评 母亲的意见很明了,这个孩子非打掉不可,因为两个人已经食不果腹了,三个人更是活不下去了。因此,流产是必然的选择。

第二天,一个接生婆来瞧路易丝,我们只需指出她是母亲请来的朋友。路易丝卧床数日,下床后比以前脸色更加苍白,身体更加虚弱了。

三个月之后,一个男人对她产生了怜悯之心,力图治愈她的心灵与肉体的创伤,可是,流产这一最后的打击太猛烈,路易丝还是不治身亡。名师点评 在母亲的监护下沦为妓女的小姑娘因为处境穷困而不得不在母亲的要求下流产,而最终落得悲惨死去的下场。

她母亲还在世,怎么过活呢?只有天晓得。

我在观赏那些银器的时候,脑海里又浮现了这个故事,有一阵工夫仿佛陷入沉思,因为房间里只剩下我一个人了,一名看管者在门口监视,以免我偷窃什么物品。名师点评 上文关于小姑娘的故事是插叙。

我看到引起那人极大的不安,便走上前,对那个老实厚道的人说道:“先生,您能不能告诉我,原先住在这里的人叫什么名字吗?”“她叫玛格丽特•戈蒂埃小姐。”名师点评 这便是逝去的妓女的名字,也就是这部小说的女主人公。

我闻其名,也见过面。“怎么!”我又对看管人说,“玛格丽特•戈蒂埃去世了吗?”“对,先生。”“是什么时候的事儿?”“我想是三个星期之前的事儿了。”“为什么让人参观她的住房呢?”“债主们认为,这样安排能提高拍卖的价钱。这些纺织品和家具,人们事先看了就会有印象;您也明白,这样做能鼓励人们购买。”名师点评 玛格丽特债台高筑,债主们希望通过拍卖她的遗产来还债。“这么说,她负了债?”“唔,先生,她负了很多债。”“那么,拍卖的钱也准能抵债啦?”“还会有剩余。”“剩余的钱归谁呢?”“归她家里人。”“她还有家吗?”“大概有吧。”“谢谢,先生。”

看管人明白我的来意,也就放了心,向我施了个礼,我便走了出去。“可怜的姑娘!”我往家走时,心中暗道,“她死的情景一定很凄凉,因为在那种圈子里的人,必须身体健康才会有朋友。”我情不自禁,怜悯起玛格丽特•戈蒂埃的命运来了。

这在许多人看来,未免显得可笑,的确对于沦落为娼妓的女子,我总是无限宽容,甚至不想费心为这种宽容争辩。

有一天,我去警察局办护照,瞧见旁边一条街上,一名妓女被两个宪兵抓走。我不知道她干了什么事,我所能讲的,就是她这一被逮捕,就不得不同才出世几个月的孩子分离,她亲着孩子,热泪滚滚而落。从那天起,我再也不能一见女人就随便鄙视了。名师点评 亲眼所见对人的影响最为深刻。精华赏析本章中,作者大量插叙了自己从前的所见所闻,关于妓女的记忆,引起了他对玛格丽特的悲悯之情。这成为了下文叙述故事的起因,除此之外,也从记忆的点滴中,窥见了玛格丽特的凄凉命运,从而勾起了读者的阅读欲望。名师注解[1]意大利人剧院:原址为舒瓦泽尔一斯坦维尔旅馆,用以接纳意大利演员,故名,后经整修,改名为喜歌剧院。[2]布尔(1642-1732):法国乌木雕刻家,创造出镶嵌铜饰和鳞饰的新型高级家具。[3]塞夫尔:法国小镇名,位于巴黎西南,以生产瓷器著称。[4]萨克森:德国东部地区,以生产瓷器、皮革著称。[5]欧科克和奥迪奥,当时最负盛誉的金银首饰匠。奥迪奥是帝国风格的大首饰匠,制作了法兰西银行的茶炊和拿破仑儿子的摇篮。第二章名师导读这一章主要是介绍“我”对玛格丽特的所见所闻,以及玛格丽特返回巴黎之后三个月,即1842年11月或12月所发生的事情。

拍卖会于16日举行。

参观与拍卖间隔一天,好让挂毯工人摘下帷幔、窗帘等物品。

回到消息灵通的首都,总会有朋友告诉重大新闻,当时我旅行归来,却没有听说玛格丽特之死,这也是自然的,没人把这当做要闻。玛格丽特长得很美,然而这类女人讲究奢华的生活,越是惹人议论纷纷,死的时候就越是无声无息,好似那些每天升落而暗淡无光的星星。假如她们正当青春韶华便逝去,那么她们从前的所有相好就会同时得知消息,只因在巴黎,一位名妓的所有情人,几乎总能亲密相处。大家交换同她相好的一些往事,但是每人还照旧生活,不会受这一事件的干扰,甚至连一滴眼泪也不会掉。名师点评 妓女的情人们只是为了取乐,并无一丝一毫的真挚感情。

如今这年头,人一到二十五岁,就不会轻易落泪了,眼泪变成极为稀罕之物,就不可能为随便一个女子抛洒,顶多哭哭双亲,那也是与他们养育时的付出相等值。名师点评 这是对当时人心冷漠的鞭挞和讽刺。

至于我,尽管玛格丽特哪一件梳妆用品上,都找不见我的名字缩写的字母,但是出于我刚才承认的这种本能的宽容、这种天生的怜悯心,我还是想到她的红颜薄命,也许她并不值得我久难释怀。

还记得在香榭丽舍大街,我能经常遇见玛格丽特。她乘坐由两匹红棕色高头大马拉的蓝色四轮轿车,每天都要经过那里。那时我就注意到她有一种高贵气质,与她那类人不同,而她那绝色的美貌更加突显了她那高贵气质。

那类不幸的女子,出门通常有人陪伴。

然而,同她们有夜宿之情的任何男子,都不肯当众宣示这种关系,她们本人又害怕形单影只,就总携带女伴。女伴的境况自然不大如她们,或是自己没有马车,或是些老来俏,打扮得花枝招展也难再现往日的风骚。若想了解她们所陪伴的女子什么隐私,就不妨去问问她们。名师点评 极力遮掩关系,可见其虚伪本质。

玛格丽特的情况则不同,她总是独自乘车到香榭丽舍大街,尽量避免惹人注目,冬天裹上一条开司米大披巾,夏天就穿着极普通的衣裙。在她喜欢散步的地方,尽管能遇到不少熟人,她偶尔向他们微微一笑,也唯有他们才能见到,那是一位公爵夫人才可能有的微笑。名师点评 玛格丽特具有贵族气质。

她并不像从前和现在的所有同行者那样,在香榭丽舍大街的入口[1]处,绕着圆形广场漫步,而是由两套马车飞速拉到布洛涅树林。她到那里下车走一小时,然后重又登车,飞驰返回住所。

我曾时而目睹的这些情景,重又浮现在我眼前。我不禁叹惜这个姑娘香魂离去,如同叹惜一件艺术杰作的彻底毁掉。

的确,世间再也不可能见到比玛格丽特更迷人的月貌花容了。

她高挑的个头儿,身材未免苗条得过分,但是,她衣着上善于搭配,以高超的技巧稍一调节,就消除了造化的这种疏失。她那条开司米大披巾边角一直垂到地面,两侧飘逸出丝绸衣裙宽宽的花边,还有厚厚的手笼,藏住双手,紧紧贴在胸前,四周围着十分巧妙排列的褶皱,线条那么优美,再挑剔的目光也挑不出毛病。名师点评 对玛格丽特的肖像描写,勾勒出她的美貌。请在下文中找找,还有哪里描写了玛格丽特的外貌。

她那颗头简直妙不可言,正是着意修饰的部位,天生小巧玲珑,[2]大概是缪塞说过,母亲特意给她生一个适于打扮的脑袋。

她那张鸭蛋形的脸蛋,清秀得难以描摹,两道清纯如画的弯眉下,镶嵌着一双黑眼睛,而遮蔽眸子的长长睫毛低垂时,就在粉红的脸颊上投下阴影;那鼻子纤巧挺直,十分灵秀,鼻孔微微向外张,强烈地渴望性感的生活;那张嘴也特别匀称,嘴唇微启,便露出乳白色的牙齿;那肌肤上一层绒毛,宛若未经手触摸过的桃子。这些组合起来,便是她那张柔媚面孔的全貌了。

她那乌黑的秀发赛似煤玉,不知是否天然蜷曲,在额前分成两大绺;再拢到脑后,两侧只露出耳垂,吊着两只亮晶晶的钻石耳环,每只价值四五千法郎。

玛格丽特那种火热的生活,为什么还能给她的脸上留下特有的纯真、甚而稚气的情态呢?这正是我们不能无视,又百思不得其解的方面。[3]

玛格丽特有一幅维达尔给她画的出色肖像,也只有他的画笔,才能再现她的风韵。在她去世之后,那幅画像在我手中保存数日,它同本人惊人地相似,能向我提供许多信息,弥补我记忆中的缺失。

这一章讲述的具体情况,有些是我后来才获悉的,现在就写出来,以免开始叙述这位女子的轶事时,再回过头来追述。

剧院每次首场演出,玛格丽特必去观赏。每天夜晚,她都在剧院或者舞厅度过。每次演出新的剧目,就肯定能看见她到场,而且有三样东西从不离身,放在她在一楼包厢的俯栏上,即她的观剧镜、一袋糖果和一束山茶花。名师点评 玛格丽特的爱好。

她带着的山茶花,每月头二十五天是白色的,随后五天是红色的;而花色的这种变换,始终无人了解其中的奥妙,我也不能解释,仅仅指出这一现象。而这一现象,剧院的常客和她的朋友,也同我一样注意到了。

除了山茶花,从未见过有别的鲜花与玛格丽特相伴。因此,她常去巴尔荣太太花店买花,到头来就得了一个绰号:“茶花女”,而她这一绰号就叫开了。名师点评 交代“茶花女”名号的由来。

此外,我也像生活在巴黎某个社交圈的人那样,知道玛格丽特给一些最时髦的青年当过情妇,对此她并不讳言,而那些公子哥儿也以此炫耀,这表明情夫和情妇彼此都很满意。[4]

然而,据说大约三年前,她从巴涅尔旅行归来之后,就只跟一位外国老公爵一同生活了。那位老公爵极为富有,千方百计要她改变过去的生活,而她似乎也颇乐意听从老公爵的安排。

此事的经过,别人是对我这样讲的。

1842年春天,玛格丽特身体十分虚弱,形容枯槁,她不得不遵医嘱,动身去巴涅尔洗温泉浴。

那里疗养的患者中,就有那位公爵的女儿,她不仅与玛格丽特患了同样的病症,而且容貌长相也十分相似,别人还以为她俩是亲姊妹。只可惜那位公爵的千金肺病已到晚期,在玛格丽特抵达后不几天,她便溘然而逝。名师点评 溘(kè)然:突然。指人忽然死去。

只因巴涅尔的土地埋葬着自己的心肝宝贝,公爵就不忍离去。一天早晨,他在一条林荫路上散步,在拐弯处见到了玛格丽特。

他恍若看见自己女儿的身影走过,便趋上前去,拉起她的双手,一边拥抱她一边潸然泪下,也不问问她是谁,就恳求允许他常去看望她,把她视为死去的女儿活的形象去爱她。

玛格丽特在巴涅尔,只带了一名贴身女仆,况且,她丝毫也不怕名誉受损,便同意了公爵的请求。

然而在巴涅尔,有人认识玛格丽特小姐,他们去拜访公爵,郑重劝告他注意玛格丽特的真实身份。这对老人是一大打击,他即使觉得她不再像自己的女儿,也为时已晚。这年轻女子已成为他感情的一种需要,成为他还活在世上的唯一借口,唯一情由。

公爵丝毫也没有指责她,他也无权那么做。但是他问玛格丽特,是否感到有能力改变生活方式,并且表示他愿意弥补损失,满足她的所有渴望。玛格丽特答应了。

应当指出,在那个时期,天生热情奔放的玛格丽特正患病,她认为过去的生活是一大原因,头脑里再有点儿迷信,希望通过悔痛和改弦更张得到宽恕,上帝会保她美貌和健康。名师点评 玛格丽特对过去的生活并不满意。

她洗温泉浴、散步,身体自然疲倦,睡眠就好,果然到了夏末秋初,她就差不多康复了。

公爵陪伴玛格丽特返回巴黎,他还像在巴涅尔那样,时常来看望她。

这种交往的关系,其缘由和真正的动机,都不为人所知,在巴黎自然就引起极大的轰动,因为公爵以其巨富而著称,现在又要让人了解他挥霍的一面了。

别人都把老公爵和这年轻女子的亲密交往,归因于老富翁常有的生活放荡。大家做出种种推测,独独言不及实际。

然而,这位父亲对玛格丽特的感情,有一种十分圣洁的缘起。因而在他看来,同她除了心灵相通之外,任何别种关系都无异于乱伦。他对玛格丽特所讲的话,没有一句是不堪入女儿之耳的。

我们无意不顾事实,把女主人公写成另一种样子。但是我们要说,她只要还留在巴涅尔,就不难信守对公爵的承诺,而且她也的确信守了。然而一回到巴黎,这个过惯了欢舞宴饮的放荡生活的姑娘,就感到寂寞得要死,只有公爵定期来访才打破一点儿她的孤寂,于是从前生活的灼热气息,开始吹拂她的脑海与心扉。名师点评 习惯的生活方式并不容易彻底改变。

还应补充一句,这趟旅行归来,玛格丽特的容貌越发光艳照人了。她年方二十,正当妙龄,病症暂缓却未根治,又在激发她的狂热欲望,而到头来,这种狂热的欲望几乎总要导致肺病的发作。

公爵的那些朋友始终在监视玛格丽特,他们说公爵同这年轻女子交往损害了自己的声誉,总想抓住她一件丑闻。有一天,他们就来告诉公爵,能够向他证明她一旦确信他不去看望时,就接待别的客人,而且那些拜访往往延续到第二天。公爵听了心痛欲碎。

公爵问起来,玛格丽特便全部承认了,并且坦言相劝,今后不必再照顾她了,因为她深感无力信守许下的诺言,她也不愿意再这么接受一个被她欺骗的人的恩惠了。

公爵整整一周没有露面,他也只能坚持这么久。到了第八天头上,他便去恳求玛格丽特继续接待他,只要能见面,她无论成为什么样子,他都保证接受,还向她发誓说,哪怕自己送掉性命,也决不再指责她一句。

这就是玛格丽特返回巴黎之后三个月,即1842年11月或12月所发生的事情。名师注解[1]布洛涅树林:位于巴黎西郊,是巴黎人驱车游玩的极佳场所。[2]阿尔弗雷德•德•缪塞(1810-1857):法国浪漫派天才诗人、戏剧作家和小说家。[3]万桑•维达尔(1811-1887):法国肖像画家。[4]巴涅尔:法国南方比利牛斯山区的温泉疗养地。第三章名师导读拍卖会上正在竞拍已逝名妓玛格丽特的一本书,这本书对于好奇心极强的“我”而言有着无比巨大的吸引力,因此“我”尽了最大的努力将其竞拍下来。

16日下午一时,我前往昂坦街。

走到通车辆的大门口,就听见了拍卖报价员的高嗓门儿。

房间里拥满了好奇的人。

所有交际花、名妓都到场了。也来了几位贵妇,她们再次以参加拍卖为借口,以便就近观察她们从来没有机会接近的女人,她们偷偷地窥视,或许还暗暗羡慕那些女人轻易得到的欢乐。

德•F公爵夫人同A小姐擦肩而过,这位小姐是当代妓女中最不走运的一员;德•T侯爵夫人要买一件家具,正在犹豫不决时,当世最风流、最有名的荡妇D夫人却出了更高的价钱;还有德•Y公爵,在马德里被人视为他在巴黎破了产,在巴黎又被人认为他在马德里破了产,其实他连自己的收入都花不完。他一面同M夫人闲谈,一面又同德•N夫人眉来眼去。须知M夫人是最有才华的短篇小说家,要常常写下自己讲的话,并且签上自己的姓名;而德•N夫人是一位美妇,几乎总穿着粉红色或蓝色的衣裙,爱在香榭丽舍大街上兜风;给她拉车的那两[1]匹黑色高头大马,还是托尼以一万法郎的价钱卖给她的,她也如数照付了……最后还有R小姐,她仅仅靠自己的才能所挣得的财富,就是那些上流社会贵妇嫁妆的两倍,是那些交际花以色相换取财富的三倍。她不顾天气寒冷,也来买些物品,并不是最不引人注目的一位女士。

如果不是怕读者生厌的话,我们以姓名开头的字母,还可以列举聚在这间客厅的许多人,他们在此聚首都不免感到诧异。

我们只讲一点就够了,所有人都欣喜若狂,到场的女士,有许多认识这住宅里死去的女主人,但是她们都仿佛不记得了。

大家高声谈笑,拍卖员们不得不声嘶力竭地叫喊。抢占了排列在拍卖桌前长凳的商人,都想安安静静地谈生意,力图让人肃静下来也是徒劳。从未见过如此喧闹纷乱的聚会。名师点评 人们对屋主人毫无尊重。

我不声不响,钻进这令人哀伤的嘈杂人群中,心想在那可怜女子咽气不久的房间旁边,就拍卖家具,以便偿还债务。我到场意在观察,倒不是想买东西。我注视那些拍卖商的面孔,每当一件物品的卖价超过报价时,他们就喜形于色。

这些体面的人,早就在这个女人卖娼的生涯中搞投机,在她身上百分之百地捞好处,到她临终之前,还用账单逼她还债,而在她死后,更要前来摘取他们精心盘算的果实,同时收取他们可耻信贷的利息。名师点评 投机商人唯利是图的本质。[2]

古人给商人和窃贼设了同一个神,简直太有道理了。

衣裙、开司米披巾、首饰,售出之快令人难以置信。没有一样对我的心思,我一直等待机会。

忽然,我听见有人嚷道:[3]“一部书,精装本,切口烫金,书名为《玛侬•列斯戈》,扉页上还有题词,十法郎。”“十二法郎。”冷场好一阵,才有人答道。“十五法郎。”我应了一声。

为什么竞拍?我也说不清楚。恐怕是冲着题词吧。“十五法郎。”拍卖员重复一遍。“三十法郎。”头一个竞拍人又说道,他那声调似乎要把别人镇住,不再抬价。“三十五法郎!”我也以同样声调嚷道。“四十。”“五十。”“六十。”“一百。”

应当承认,我若是打算制造效果,就完全成功了。因为,这样高价一抛出,全场就一片寂静,众人的目光都投向我,想了解这个似乎志在必得此书的先生究竟是什么人。

我最后出价的声调,看来折服了我的对手。他愿意放弃这场竞买,这样争下去,也无非使我付十倍的钱买下这本书。看清这一点尽管迟了些,他还是躬了躬身,十分大度地对我说:“我放弃,先生。”

再也没有人提出异议,这本书也就拍卖给我了。

我自知阮囊羞涩,深恐可能受自尊心的怂恿,再次执拗地竞拍什么物品,便登记了自己的姓名,将书单独放起来,下楼离去了。可想而知,目睹这场竞拍的人,一定百思不得其解:这样一本书,无论到什么地方,花上十法郎,顶多十五法郎就能买到,不知我出于什么目的,竟然出了一百法郎的大价钱。名师点评 阮囊:晋代阮孚的钱袋;羞涩:难为情。比喻经济困难。这个成语来源于一个典故,阮籍的儿子阮孚穷困潦倒,持一皂囊,游会稽。客问:“囊中何物?”曰:“但有一钱看囊,恐其羞涩。”

一小时之后,我派人取回我买下的书。

在书的扉页上,赠书人用羽毛管笔写下字体优美的题词。题词只有寥寥数字:玛侬较之玛格丽特,相形见绌。

题词签名为:阿尔芒•杜瓦尔。名师点评 另一个主角出现了。“相形见绌”,这话是什么意思呢?

依这位阿尔芒•杜瓦尔先生之见,在放荡或情感方面,是不是玛侬都要承认,玛格丽特胜她一筹呢?

后一种解释,似乎更为合理。因为前一种放荡之说,直率到了无礼的程度。玛格丽特无论怎样看待自己,也断然不会接受。

我又出门去,直到夜晚上床时,才又拿起这本书。

自不待言,《玛依•列斯戈》是一个感人的故事,书中每个细节我都熟悉,然而我捧起这本书时,出于喜爱仍旧受其吸引。我翻开书,现在是第一百次同普雷沃神父的女主人公打交道了。这位女主人公形象十分逼真,我就有似曾相识之感。在这种新情况下,能拿玛格丽特进行比较,这就给我阅读这本书增添意想不到的情趣;同时,我对本书的原来主人,这个可怜的姑娘的宽容之心,又增添了几分怜悯,几乎带有爱意了。不错,玛侬死在荒野中,但是毕竟在全心爱她的男子怀抱中咽气。在她死后,那男子为她挖了墓穴,祭洒了眼泪,并把自己那颗心也一同埋葬了。玛格丽特同玛侬一样,也是个有罪孽的人,也许像玛侬一样皈依了天主教,如果相信我目睹的情景,她则死在奢华的环境里,死在她过去生活的床上,但是也死在心灵的荒漠中。比起埋葬玛依的荒野,这荒漠更加荒凉,更加空旷,也更加无情。名师点评 将书中女主人公玛侬与玛格丽特悲惨死去的处境进行对比,更突显出了玛格丽特命运的悲凉。

的确,玛格丽特痛苦的临终期长达两个月,却不见一个人到床前给她真正的安慰,我也是从几位知情的朋友那里,了解到她生命最后阶段的情景的。

继而,从玛侬和玛格丽特的遭遇,我又联想到我认识的一些女人身上,看见她们轻歌曼舞,走上几乎一成不变的死亡之路。

可怜的女人啊!如果爱她们是一种过错的话,那么至少总该同情她们。你们同情从未见过阳光的盲人,同情从未聆听到大自然和谐之音的聋子,也同情从来未能表达心声的哑巴;而你们却在廉耻的虚假借口下,不肯同情令不幸的女人发疯的这种心窍的盲、灵魂的聋和意识的哑,须知正是由于这些障碍,她们才处于无奈之中,看不到善,听不见上帝的声音,也讲不出爱与信仰的纯洁话语。[4][5]

雨果塑造出玛丽容•德洛姆,缪塞塑造出贝尔纳蕾特,大仲马[6]塑造出费尔南德,历代的思想家和诗人都向风尘女子奉献了他们的仁慈之心。有时,一位伟大的人物以其爱情,甚至以其姓氏门第为她们恢复名誉。我强调这一点也事出有因,要读这本书的人,也许有不少人已经打算丢掉它,深恐书中所写无非是赞美堕落与卖娼,而作者的年龄,无疑还要助长他们的这种担心。但愿有这种想法的人明白过来,如果仅仅碍于这种担心,那么还是请他们看下去。

我确信这样一条原则,对于没有受过善的教育的女人,上帝几乎总开辟两条小路,引她们进入,即痛苦之路和爱情之路。两条路都很艰难,她们走在上面,双脚要扎出血,双手要划破;但是她们在路旁的荆棘上,同时也留下罪孽的装饰物,赤条条地到达目的地,这样赤条条来到上帝面前,她们自不必羞愧。名师点评 善的教育使人明辨是非,少走弯路。

有些人遇见了这些勇敢的人生旅客,就应该支持她们,告诉大家同她们相遇的情景。因为公诸于众的同时,他们也就指明了道路。

事情绝非简简单单地在人生之路的入口,竖起两块牌子,一块牌子写着:“善之路”,另一块牌子则警示:“恶之路”;也绝非简简单单地对要上路的人说:“自己选择吧。”应当像基督那样,向受到各方面诱惑的人指明,由恶之路通向善之路的各种途径;尤其应当注意,不要让那些途径的开头太苦痛,显得太难以进入。

世间有基督教及其浪子回头的绝妙寓言,可以劝导我们讲求宽容和恕道。耶稣满怀着爱心,对待那些受情欲伤害的人,尽心为她们包扎伤口,并且从情欲中提取能治愈创伤的药膏。因此,耶稣对玛德莱(7)娜说:“你的许多罪过都将赦免,因为你广为爱人。”崇高的宽恕定然唤起一种崇高的信仰。

我们为什么要采取比基督更严厉的态度呢?这个世界是为了显得强大,才换上一副冷酷的面孔,而我们为什么要附和它的见解,遗弃那些涔涔流血的灵魂呢?要知道那些伤口流淌的往往是她们过去的罪孽,如同病体流出的污血,而她们只期望有一只友好的手为其包扎,使其心灵康复。名师点评 呼吁理解和宽容。

我讲这种话,是面向我同时代的人,面向那些认为伏尔泰的理论幸而过时了的人,面向那些同我一样明白十五年来,人类正经历一场突飞猛进的发展的人。善与恶的学说已经完全确立了,信仰重又树立起来,而尊重神圣事物,也重新成为我们的规范。这个世界,如果说还没有变得尽善尽美的话,至少也变好一些了。所有聪明睿智的人,都朝着同一目标努力,一切伟大的意志,也都遵从同一原则:我们要善良,要保持青春,要真诚!恶行只是一种虚荣,我们要有行善的自豪,尤其不能失去希望。我们不要鄙视既非母亲、女儿,又非妻子的女人。我们也不要减少对家庭的敬重、对自私的宽容。既然上天看到一个痛悔的罪人,比看到一百位从不犯罪的义人还要高兴,那么我们就尽量讨上天的喜欢吧。上天会加倍偿还给我们的。我们在行走的路上要把我们的宽恕,施舍给那些被尘世的欲望所毁掉的人。神圣的希望也许能拯救他们,正如好心肠的老妇劝人用她们的药方所讲的:试试看,不见效也没有害处。

当然,我未免显得有点儿狂妄,想从我处理的小题目中引出重大结论;须知我正是相信一切都蕴藏在小中的那类人。孩子虽小,却蕴蓄着成人;头脑虽狭小,却蕴涵着思想;眼睛虽是一个小点,却能望见多少公里的范围。名师点评 呼吁从小事做起,培养善良和宽容的美德。名师注解[1]托尼:当时贩卖名贵马匹的商人。[2]同一个神:是指希腊神话中的赫耳墨斯,他是天神宙斯的儿子,他既掌管商业、交通、畜牧、竞技、演说,又掌管欺诈、盗窃等业。在罗马神话中称墨丘利。[3]《玛侬•列斯戈》:法国作家普雷沃神父(1697-1763)所著的小说,写一个浪荡女子玛侬•列斯戈的故事。[4]玛丽容•德洛姆:雨果于1828年发表的同名剧的女主人公。[5]贝尔纳蕾特:缪塞于1838年发表的短篇小说《弗雷德里克与贝尔纳蕾特》中的女主人公。[6]费尔南德:大仲马于1844年发表的三卷本同名小说中的女主人公。[7]玛德莱娜:即玛丽•玛德莱娜,《福音》书中人物,原是放荡的罪恶女子,后改邪归正,成为女圣徒。第四章名师导读“我”从拍卖会上拍得那本书后,一个神秘男子登门来访,满怀伤心悔恨求取此书,这个人是谁呢?又为何会如此痴迷于此书呢?背后有怎样不为人知的故事?

两天之后,拍卖会结束,拍卖的总货款为十五万法郎。

债主们分掉了三分之二,余下的钱分给家属,即一个姐姐和一个小外甥。

那位姐姐收到代理人的信,得知她继承了五万法郎,惊讶得睁大了眼睛。

这个年轻姑娘,已有六七年未见到她妹妹了。忽然一天妹妹失踪,便杳无音信,妹妹的生活情况,无论妹妹本人还是别人,都没有向家里透露。

且说她匆匆赶到巴黎,而认识玛格丽特的人一见都十分惊讶,死者的唯一女继承人,竟是一个胖乎乎的乡下姑娘,生来还从未离开过她的村庄。

她一下子就发了财,甚至不知道这意外的财富从何而来。

后来我听说她回到乡下,深痛哀悼死去的妹妹。这巨大的哀伤当然也有补偿:她将那笔钱以四厘五的利息存入银行。

在制造社会新闻之都的巴黎,所有这些情况也一时成为传闻,之后又被人遗忘了;甚至我也几乎淡忘了自己为何卷入这一事件中,不料又发生一件事,倒使我了解了玛格丽特的一生经历。我觉得她的经历中有些情节十分感人,就产生了写下来的欲望,于是写下了这个故事。

那套房子搬空了家具,开始招租,三四天之后的一天早晨,忽然有人拉响我的门铃。

我的仆人,确切地说,为我充当仆人的门房去开了门,给我拿进来一张名片,说是送上名片的那人希望同我谈一谈。

我瞥了一眼,看到名片上印着:阿尔芒•杜瓦尔名师点评 主角即将登场。

我搜寻记忆在哪儿见过这个姓名,终于想起那本《玛侬•列斯戈》扉页的题词。

赠书给玛格丽特的人要见我是何来意呢?我吩咐立刻将候见的人请进来。

于是,我看见进来一个金发青年。他高挑的个头儿,脸色苍白,还穿着一身旅行服装,仿佛几天没有换下,到达巴黎也没有顾上刷一刷,还是一副风尘仆仆的样子。名师点评 白描的手法,介绍阿尔芒•杜瓦尔的外形,给人风尘仆仆、憔悴不堪的印象。

杜瓦尔先生情绪十分激动,丝毫也不掩饰这种情绪,眼里噙着泪花,声音颤抖着对我说道:“先生,请您原谅我冒昧来打扰,又穿着这样一套衣服。不过,除了青年之间不必过分拘谨之外,我还特别渴望今天就见到您,甚至顾不上随行李去下榻的旅馆。尽管时间尚早,还是赶到府上,唯恐来访您不在家。”

我请杜瓦尔先生坐到炉火旁边,他坐下来,同时从衣兜里掏出一块手帕,捂住脸呆了一会儿。名师点评 杜瓦尔难掩悲伤。“您大概难以理解,”他凄然地叹了一口气,又说道,“一个不速之客,一身这样的穿戴,还流着眼泪,在这样的时刻来找您,究竟是何用意。”“先生,我来拜访,就是想请您帮一个大忙。”“请讲吧,先生,有什么事尽管吩咐。”“您出席了玛格丽特•戈蒂埃的拍卖会吧?”

这个年轻人本来暂时克制了情绪,一讲这句话,又控制不住了,不得不用手捂住眼睛。“在您看来,我一定显得很可笑,”他又补充说道,“我这样子,还得请您原谅,也请您相信,我永远也不会忘记,您肯如此耐心听我讲。”“先生,”我回答说,“如果我真能帮上忙,稍微减缓一点儿您所感到的悲伤,那就快些告诉我能为您做什么吧。您会看到,我是乐于为您效劳的人。”

杜瓦尔先生这样哀痛,实在令人同情,我就情不自禁地要给他行个方便。

这时,他对我说道:“您在玛格丽特遗物的拍卖会上,买了点儿什么东西吧?”“对,先生,是一本书。”“是《玛侬•列斯戈》吧?”“正是。”“这本书还在您手头吗?”“就放在我的卧室里。”

阿尔芒•杜瓦尔得知这一情况,如释重负,连连向我道谢,好像我保存了这本书,就已经开始帮他的忙了。

我站起身,去卧室取出那本书,交到他手里。“正是这本书,”他边说边看扉页的题词,又翻着书页,“正是这本书。”

两大滴眼泪落到书页上。名师点评 足见杜瓦尔哀痛之深。“那么,先生,”他说着,冲我抬起头来,甚至再也不想对我掩饰他流过泪,并且还要流泪,“您非常珍视这本书吗?”“为什么这样问呢,先生?”“因为我来请求您把它让给我。”“请原谅我的好奇心,”我说道,“这本书,是您送给玛格丽特•戈蒂埃的吗?”“是的。”“这本书是您的,先生,您就拿回去吧,我很高兴它能物归原主。”“不过,”杜瓦尔先生面有难色,又说道:“我至少应该还给您所付的书钱。”“请允许我把它送给您吧。在那样一场拍卖会上,一册书的价钱是无足挂齿的,我也不记得付了多少钱了。”“您付了一百法郎。”“不错,”我也颇为尴尬地说道,“您是怎么知道的?”“这很简单,我原想及时赶到巴黎,参加玛格丽特的遗物拍卖会,可是我今天早晨才到达。我一心想弄到她的一件遗物,便去找拍卖商,请他允许我查一查售出物品与买主的清单。我看到这本书是您买走的,便决定来求您让给我,尽管您出的价钱令我担心,您要拥有这本书,莫非特意留作纪念。”

阿尔芒这样讲,显然是担心我也像他一样,跟玛格丽特非常熟悉。

我赶紧让他放下心来。“我只是见过戈蒂埃小姐,”我对他说道,“她的去世使我产生的感受,正如自己乐于遇到的一位漂亮女子死了,哪个青年都会有同样的感受。我出席拍卖会,想买下点儿什么,结果执意竞买这本书,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大概就想斗斗气儿,要激怒一位跟我争夺、似乎向我挑战的先生。我再向您说一遍,先生,这本书就物归原主了,我再次请您接受,切勿像从拍卖商手中买到那样,您再从我手中买走。但愿它成为我们长久交往,建立密切关系的一种契约。”“很好,先生,”阿尔芒对我说道,他同时伸出手,握住了我的手,“我接受,对您我也终生感谢。”

我很想问问阿尔芒有关玛格丽特的身世,因为书上的题词、这个年轻人专程的旅行,以及他拥有这本书的强烈愿望,都激起我的好奇心。但是我也担心,立刻就询问来客,倒显得我不肯收他的钱,只为了有权插手他的私事。

他仿佛猜出我的渴望,对我说道:“这本书您读过吗?”“整本都读了。”“我写的那两行字,您有什么看法?”“我当即就明白,您赠书的这个可怜的姑娘,在您的心目中出类拔萃。因为这两行文字,我不愿意仅仅看成一般的恭维。”“此话有理,先生。这姑娘是个天使,拿着,”他对我说道,“您看看这封信。”

他递给我一封信,看样子这信已经读过多少遍了。

我展开信纸,内容如下:我亲爱的阿尔芒,您的信收到了,您的心肠一直这么好,我要感谢上帝。对,我的朋友,我病倒了,患了一种不治之症。然而,您还是这么关心我,这就大大地减轻了我的病痛。毫无疑问,我活不到那一天了,没有福气握住写这封美好的信的手。假如世上还有什么能治好我的病的话,我刚刚收到的这封信的话语就会治好我。我不久于人世,又相隔千里,见不到您的面了。可怜的朋友!您的玛格丽特模样大变,今非昔比了。也许还是不见为好,再见面也只能见到这副模样。您问我是否原谅您,噢!诚心诚意地原谅,朋友,因为,您要对我造成的伤害,只能证明您对我的爱。我卧病不起已有一个月,我特别重视您的评价,因此每天都写日记,讲述我的生活,从我们分手之时写起,一直到我无力执笔为止。如果您真的关心我,阿尔芒,您一回来,就立即去找朱丽•杜普拉,她会把这本日记交给您。您在日记中能看到,我们之间发生事情的原因和情由。朱丽对我很好,我们经常谈起您。我收到您的信时,恰巧她也在场,我们读着信都禁不住流了泪。万一我得不到您的音信,她也受托等您回到法国时,将我的日记交给您。您不必为这事感谢我,每天重温我一生仅有的幸福时刻,对我大有裨益;如果说您在我的日记中,能看出往事发生的情由,那么我从中则不断得到安慰。我很想给您留下一件东西,好让您能一直睹物思人,然而我这里的东西全被查封,一样也不属于我了。您理解吗,我的朋友?我快要死了,从卧室就听见客厅里,我的债主们派来的人走动的声响,那看守不让人拿走一件物品,即使我不死,什么也不会给我留下,唯有希望他们等我死后再拍卖。唉!人就是这么冷酷无情!也许还是我错了,应当说上帝是公正而铁面无私的。这样吧,最亲爱的朋友,我的遗物拍卖时您就来吧,买下一样物品,因为,什么我也不能为您单独留着,他们一旦发现,就可能控告您侵吞查封的财物。我要离开的人世有多悲惨啊!但愿上帝大发慈悲,让我死之前再见上您一面!我的朋友,十有八九要永别了;请原谅我不能给您写得再长了,那些声称能给我治好病的人总给我放血,结果我的手不听使唤,无力再写下去了。玛格丽特•戈蒂埃

信的末尾,字迹的确不清了。

我把信还给阿尔芒。我拿信看的时候,他一定在头脑里又读一遍,因为他接过信就对我说:“谁想得到,这是一名妓女写的呀!”

他忆起往事,情绪十分激动,注视了一会儿信上的文字,最后送到唇边吻了吻。“一想到人已死了,”他又说道,“要再见一面都没有做到,我就永远见不到她了;一想到她为我做了连亲姊妹都做不到的事,我就不能原谅自己就让她这样死去。”“死啦!死啦!临死还思念我,还写信,还念叨我的名字,可怜的、亲爱的玛格丽特!”名师点评 杜瓦尔对玛格丽特的深切哀悼和缅怀。这里面还蕴含着杜瓦尔深深的懊悔。

阿尔芒不再控制自己的思绪和眼泪,他把手伸给我,继续说道:“我为这样一个女人痛哭流涕,别人若是看到,就会认为我太天真幼稚了。这也难怪,别人不知道当时我多么残忍,给这个女人造成了多大痛苦,而她又多么善良,多么委曲求全。我原以为是该我原谅她,而如今我却觉得不配得到她对我的宽恕。唉!能跪在她脚下哭一小时,就是少活十年我也愿意。”

不了解一种痛苦,就难以给予安慰;不过,我极为同情这个年轻人,既然他这么坦诚,向我倾诉了心中的哀伤,我就认为我的话未必不起作用,于是对他说道:“您没有亲戚朋友吗?去看看他们,要抱着希望,能从他们那里得到安慰,而我呢,对您只能表示同情。”“说得对,”他说着便站起身,在我的房间大步踱来踱去,“我给您添麻烦了,请原谅。我也没有考虑考虑,我的痛苦跟您没有什么关系,不该来打扰您,讲一件您不可能,也根本不会感兴趣的事情。”“您误会我这话的意思,我一心想为您效劳,但是很遗憾,我无力减轻您的哀痛。如果我的圈子、我朋友们的圈子能为您排忧的话,总之无论什么,如果您需要我做的话,那么我希望您完全明白,我十分乐意满足您的心愿。”“对不起,对不起,”他对我说道,“人一痛苦,总是神经过敏。请让我再留几分钟,容我把眼泪擦干,以免上街让闲人看见一个小伙子哭天抹泪,就该大惊小怪了。刚才您给了我这本书,就让我非常高兴了,这种恩情,我永远也不知道如何报答。”“您的友情给我一点儿,”我对阿尔芒说道,“对我讲讲您哀伤的缘由就行了。伤心的事儿讲出来,就多少是一种安慰。”“此话有理,不过今天,我太需要大哭一场了,对您讲也是断断续续。这段经历,改日我再告诉您,到那时您就会明白,我有理由悼念这个可怜的姑娘。”他最后一次擦了擦眼睛,又照了照镜子,补充说道,“现在,说说看,您是不是觉得我的样子太傻,也请您允许我再来拜访。”名师点评 这为后来故事的深入叙述提供了线索。

这个年轻人的眼神又善良,又温和,我真想拥抱他。

可是他呢,泪水又开始模糊了他的双眼。他见我发觉了这一情况,便把目光从我身上移开了。“瞧您,”我对他说道,“拿出点儿勇气来。”“再见。”他则对我说道。

他极力克制,不让眼泪流下来,匆匆走出我的宅门,简直就像逃走似的。

我撩起窗帘,望见他登上在门外等候他的轻便马车,刚上车就泪如泉涌,赶紧用手帕捂住脸。精华赏析作者引述玛格丽特临死前的书信作为引起故事情节的来源,这不仅增加了故事的可信度,同时也直接交代了这段爱情故事的悲剧结局,形成了全文整体上的倒叙结构。延伸思考文中哪些地方诉说了男主人公杜瓦尔的悲伤之情,请在原文中画出来。第五章名师导读阿尔芒自从那次来到“我”跟前求取玛格丽特的书并哭诉了一场后,消失在了茫茫人海。而“我”则开始四处打听他的下落,同时听到不少关于玛格丽特生前的传闻。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我”去了玛格丽特的墓地,然而所见令人心寒,所听令人震撼。

相当一段时间,我没有听人提起阿尔芒,反之,玛格丽特却往往成为人们谈论的对象。

我不知道您是否注意到这种现象:一个似乎与您素昧平生,至少您不闻不问的人,只要在您面前提起了他的姓名,围绕他的情况就逐渐纷至沓来,您就会听到所有朋友从未对您谈论过的事情。于是您会发现,那个人几乎同您有关,还会发觉他曾多次走进您的生活,但没有引起您的注意。您听了别人讲述的事件,能从中发现和您的某些经历有一种巧合,有一种切切实实的关联。然而,在玛格丽特这件事情上,我看不尽相同,因为我见过她,同她相遇过,认识她的容貌,也了解她的习俗。可是,自从那次拍卖会之后,她的名字在我耳畔回响的频率就很高了。我在前一章所讲述的情况中,这个名字牵连到一个人的极痛深悲,这引起我更大的惊讶,也激发我更大的好奇心。

因此之故,同我的朋友们见面,我以前从未提过玛格丽特,现在就总要问一声:“您认识一位名叫玛格丽特•戈蒂埃的女子吗?”“是茶花女吗?”“正是。”“非常熟悉!”“非常熟悉”这几个字,有时还伴随着微笑,不容人对这话的含义持任何怀疑。“那么,那是个什么样的姑娘呢?”“一个好姑娘。”“没有别的啦?”“我的上帝!有哇,比别的姑娘聪明一点儿,也许心肠也好一点儿。”“有关她的具体情况,您一点儿也不了解吗?”“她使德•G男爵破了产……”“只有这一件事?”“她当过一位老公爵的情妇……”“她真的当了他的情妇吗?”“有人这样讲,不管怎样,老公爵给她很多钱。”

总是同样笼统的情况。

然而,我特别想了解一点儿玛格丽特和阿尔芒的关系。

有一天,我碰见一个同那些名妓交往密切的人,便问他:“您认识玛格丽特•戈蒂埃吗?”

我得到同样的回答:“非常熟悉。”“那个姑娘怎么样?”“是个美丽而善良的姑娘。她去世了,让我非常难过。”“她是不是有个情人,名叫阿尔芒•杜瓦尔?”“一个高个子的金发青年?”“对。”“是有那么一个人。”“那个阿尔芒是个什么样的人呢?”“一个小青年,想必是同她一起,把他的钱财全花光了,就不得不同她分手。据说他为此发了疯。”“那么玛格丽特呢?”“玛格丽特也非常爱他,可以说一直爱他,当然是那种女人所能有的爱了,总不能要求她们付不出的东西。”“阿尔芒后来怎么样了?”“我一无所知。我们对他了解甚微。他同玛格丽特一起生活了五六个月,但是住在乡下。玛格丽特回到巴黎的时候,他已经走了。”“后来您就再也没有见过他吗?”“再也没见到。”

同样,我也再没有见过阿尔芒。我甚至这样想,上次他登门求见的时候,玛格丽特刚刚去世,他未免夸大了他往日的爱情,从而也夸大了他的痛苦;我又想,他再来看我的许诺,连同死去的姑娘,也许他早已置于脑后了。

在另外一个人身上,这种推测很有可能。然而,在阿尔芒的极痛深悲中,声调语气很真挚,因此我就从一个极端走上另一个极端,设想他忧郁成疾,卧床不起,甚至可能一命呜呼,因而我也就失去了他的音信。

我不由自主地关心起这个青年了。这种关心,也许有自私的成分,在这种痛苦中,也许我看出一段动人的感情故事。总之,我渴望了解这个故事,也许在很大程度上,担心阿尔芒这样保持沉默。

既然杜瓦尔先生不来看我,那我就决定去看他。借口不难找,只可惜我不知道他的住址。我问过的人当中,谁也未能告诉我。

我去昂坦街。玛格丽特的门房也许知道阿尔芒住在哪里。换了新门房,他同我一样根本不知道。于是,我又打听戈蒂埃小姐葬在哪块墓地。她葬在蒙马特尔公墓。

又到了四月份,天气晴好,墓园不应像在冬景里那般悲惨凄凉了。总之,天气转暖,在世的人也就想起去世的人,前去看望他们。我前去墓地,边走边想,只要察看一下玛格丽特的坟墓,我就能弄清楚阿尔芒是否还悲痛,也许还能得知他的近况呢。

我走进公墓看守的小屋,询问2月22日那天,是否有一位名叫玛格丽特•戈蒂埃的女子安葬在蒙马特尔公墓。

守墓地的人翻阅一本厚册子,上面编号登记了进入这块最后安息地的人。他回答我说,2月22日中午,确实安葬了一个叫这个名字的女人。

我求他找个人带我去那座坟墓,只因这座死人城同活人城一样,也有许多街道,如无向导就没法儿不迷路。看守叫来一名园丁,必不可少地向他交待几句,而园丁则打断看守的话,接着说道:“我知道,我知道……唔!那座墓很容易辨认。”“为什么呢?”我又问他。“因为献给这座墓的鲜花,跟别的墓上的花就是不一样。”“是您照看这座墓吗?”“是的,先生,一个年轻人把它托付给我了,我真希望所有亲人都像他那样照顾死者。”

拐了几个弯之后,园丁站住,对我说道:“我们到了。”

果然,只见眼前用鲜花摆成了一个方块,如果没有一块刻着死者姓名的白色大理石,就绝不会想到那是一座坟墓。名师点评 这是为什么呢?

这块大理石直立安放着,买下的墓基围了一圈铁栅栏,上面覆盖着白色山茶花。“您看怎么样?”园丁问我。“非常好看。”“只要有一朵山茶花萎蔫了,我就按照吩咐把它换掉。”“是谁吩咐您这么做的?”“是一个年轻人,他第一次来祭墓时哭成了泪人,大概是死者的一个旧情人,因为这一位好像是个粉头。听说她长得非常美。先生认识她吗?”名师点评 侧面描写悲伤之情。“认识。”“跟那一位先生一样。”园丁对我说,脸上还狡黠地微微一笑。“不一样,我从来没有和她说过话。”“您还来这里看她,您这人心真好,要知道来到墓地看这可怜的姑娘的人可不多呀。”“怎么,没人来吗?”“没有,只有那个年轻人来过一次。”“只来过一次?”“对,先生。”“他再也没有来过吗?”“没有,不过他一回来还要来的。”“怎么,他外出啦?”“对。”“那您知道他去哪儿了吗?”“我想,他是去戈蒂埃小姐的姐姐家了。”“他去那儿干什么?”“他去请求人家准许他把死者迁坟,换到另一个地方。”“葬在这里好好的,为什么要迁走呢?”“您也知道,先生,大家对待死者,各人都有各人的想法。我们在这儿干活的人,天天看到这种情景。这块墓地只买了五年使用期,而那个年轻人想买下一块永久墓地,地块要大一些,最好是在新区。”“您说的新区,是指什么?”“就是左边那片正在出售的新墓地。假如公墓当初一开始,就一直像现在这样经营,那么世上就不会有这样一片墓地了。不过,要完全变成那样子,还得做很多事儿。再说了,人又都那么怪。”“您这么讲是什么意思?”“我是想说,有些人到这儿来还摆臭架子。就拿戈蒂埃小姐来说吧,她在生活上看样子有点儿放荡,请原谅我用这种字眼儿。现在呢,这个可怜的小姐人已经死了;但是,还有很多这样的小姐,生前无可指责,也葬在这里,我们每天给她们墓上的花浇水;结果呢,葬在她旁边的死者的家属,一得知她是什么人,就反对把她葬在这里,主张像对待穷人那样,应当把她归类,葬在专门的墓区。这种事,有谁见过吗?我呀,一点儿也不客气,反驳他们一通。他们当中,有些是大息爷儿,靠吃年息生活,他们一年到头也来不了三四回,给死去的亲人扫墓,自己带来花,瞧瞧那是什么花呀!他们考虑为他们所哀悼的人修坟,在墓碑上写他们怎么哀痛,却从来不流眼泪,就他们这种人,还来找葬在旁边的死者的麻烦。您信吗?先生,我不认识这位小姐,也不知道她做过什么事儿,然而我喜欢这个可怜的姑娘,尽量照顾她,给她的山茶花价钱最公道,这是我最爱的死者。先生,我们这些人啊,就只能爱死去的人,因为我们的活儿太忙,差不多没有工夫喜爱别的什么东西。”名师点评 侧面描写,从对待死者的态度上,可以看出人的虚情假意,凸显出真诚、善良的可贵。

我瞧着这个人,而读者们无须我解释也会明白,我听他这么讲时,心里该有多么激动。

他无疑也看出我的反应,因而继续说道:“听说有些人让这个姑娘弄得倾家荡产,她有不少崇拜她的相好,可是我想啊,连一个也不来给她买朵花,这实在让人奇怪,也让人伤心。不过,她也没有什么可抱怨的,总归还有一个葬身之地,假如说只有一个人还记得她,那么这个人所做的事也就代表其他人了。要知道,我们这里还有一些苦命的姑娘,身世相同,年龄也相仿,尸骨全扔进公共墓穴里了,每次听到她们可怜的尸体落地的声响,我的心都要碎了。她们一旦死了,就再也没人管啦!我们干这行的,并不总那么开心,尤其是我们还有一点儿天地良心。有什么办法呢?我也是无能为力。我有一个女儿,是个二十岁的大姑娘了,长得很漂亮。每次拉来与她同龄的姑娘安葬时,我就想到自己的女儿。因此,拉来的不管是大家闺秀还是流浪女,我都忍不住要伤心。“真的,净讲我的事儿了,一定让您听烦了,您来这儿不是要听我的故事。本来是让我领您到戈蒂埃小姐的墓地,这不到了,我还能为您做点儿什么事吗?”“您知道阿尔芒•杜瓦尔先生的住址吗?”我问这个园丁。“知道,他就住在……街,您看到的所有这些鲜花,至少我是去那里取钱的。”“谢谢,我的朋友。”

我最后瞥了一眼这座摆满鲜花的坟墓,不由自主地想探测其深度,瞧瞧泥土把丢在这里的美丽姑娘变成了什么样子。我满腹忧伤地离去。“先生您还想见见杜瓦尔先生吧?”走在我身边的园丁又问道。“对。”“我问这一句,是因为肯定他还没有回来,要不我早就在这儿见到他了。”“看来您确信,他并没有忘记玛格丽特吗?”“我不仅确信,而且还敢打赌,他要给她迁坟,也只是渴望再见她一面。”“怎么会这样呢?”“上次他来到墓地,对我说的头一句话就是‘怎么做才能再见她一面呢?’只有迁坟才可能办到,于是我告诉他,要迁坟都得履行哪些手续。您也知道,要将死者从一座坟墓迁往另一座坟墓,就必须验明正身,这件事首先必须经过家属的同意,还必须由一名警官现场指挥。杜瓦尔先生这趟去找戈蒂埃小姐的姐姐,就是要征得这种许可,而他一返回,肯定先来我们这里。”

我们走到了公墓门口。我再次感谢这名园丁,并把几枚硬币塞进他的手里,然后就按他给我的地址找阿尔芒。

阿尔芒还没有回来。

我给他家里留下一张字条,请他一回到巴黎就来看我,或者派人通知我去哪儿同他会晤。

第二天上午,我收到杜瓦尔的一封信。他在信中告诉我他已返回,请我去他家里,并解释说他疲惫不堪,不可能出门了。延伸思考从园丁的话中,既能看出世人普遍性的冷漠,也能感受到杜瓦尔对玛格丽特的真情。请你说说这两方面有什么关系。第六章【精读】名师导读阿尔芒从玛格丽特姐姐家归来大病一场,“我”随即前往探望,而后与阿尔茫密切交谈,并一起去玛格丽特的墓地为她迁坟。这是一场重头戏,因为阿尔芒将会亲眼见到念念不忘的玛格丽特的遗容,一偿心愿。

我看到阿尔芒正躺在床上。

他一见是我,便向我伸出滚烫的手。“您发烧了。”我对他说道。“不要紧,只不过是累的,路赶得太急了。”“您是从玛格丽特的姐姐家回来的吧?”“对,是谁告诉您的?”“反正我知道,您要办的事儿成了吗?”“谈成了,可是,到底是谁告诉您我这趟旅行和此行的目的呢?”“是公墓的园丁。”“您去看了那座墓?”

我简直不敢正面回答,因为他讲这句话的声调向我表明,他仍然处于初次见面时我目睹的那种冲动中。每当他想到,或者别人的话把他引到这个痛断肝肠的话题,这种冲动还会持续很长时间,他的意志难以控制。

因此,我只是点了点头,就当回答。“他尽心照看了吧?”阿尔芒接着问道。

两大颗泪珠顺着面颊滚下来,他力图掩饰,赶紧扭过头去。我就佯装没看见,并且试着转移话题。“您走了有三个星期了。”我对他说道。

阿尔芒用手擦了擦眼睛,回答我说:“整整三个星期。”“您这次旅行时间够长的。”“唉!我也并不是总在路上,而是病倒了半个月,不然早就回来了。我刚到那里,就发起了高烧,不得不呆在客房里。”“您病还没有治好,就又上路了。”“我在那地方再多呆一星期,就非死在那里不可。”“现在您既然回来了,就应当好好养病,您的朋友们会来看您。如果您允许的话,我会第一个来的。”“再过两小时,我就起来。”“太冒失啦!”“有此必要。”“有什么事这么急着办啊?”“我必须去见警官。”“您会加重病情的,为什么不委托一个人去跑警察局呢?”“只有办这件事,才能把我的病治好。我务必得见到她。我获悉她的死讯之后,尤其见到她的坟墓之后,就再也不能入睡了。我实在想象不出,那么年轻、那么美丽的一个女子,同我分手之后就死了。我必须亲自验证才能相信。我一定得亲眼看看,上帝把我深爱的人变成了什么样子,看了之后产生的恐惧,也许会取代悲痛欲绝的回忆。您会陪我去的,对不对?……如果您不嫌太烦的话。”“她姐姐对您说了什么?”“没说什么。她好像非常惊讶,一个陌生人居然愿意买块墓地,给玛格丽特新修个坟。她当即在许可证上签了名。”“请相信我,您等病好了,再去办迁坟的事吧。”“唉!我会很坚强的,请放心吧。况且,这件事已经成了我的一块心病,如不尽快办好,我就非发疯不可。我向您保证,只有见到玛格丽特,我的心情才能平静下来。这也许是煎熬我的高烧的一种焦渴,我辗转难眠的一种梦想,我的精神妄想的一种后果。哪怕看到她之后,[1]我会像德•朗塞先生那样,成为苦修士,那我也心甘情愿。”“这我理解,”我对阿尔芒说道,“要我做什么尽管吩咐。您见到朱丽•杜普拉了吗?”“见到了。唔!我上次回来当天就见了她。”“玛格丽特放在她那儿的日记,她交给您了吗?”“就在这儿呢。”

阿尔芒从枕头下面抽出一卷纸,随即又放了回去。“这些日记,我都记在心里了。”他对我说道,“这三周来,每天我要看上十遍。您也看一看,但是要晚一点儿,等我的心情更平静一些时,等我能够让您理解这份自白所揭示的全部心声和爱情。”“眼下,我要先请您帮个忙。”“什么事儿?”“您有一辆马车停在下面吧?”“对。”“那好,您拿着我的护照,去邮局的邮件待领处,看看有没有我的信件好吗?我父亲和我妹妹,一定往巴黎给我写信来了,当时我走得十分匆忙,临行没有时间去询问了。等您回来,我们再一道去见警官,安排明天的仪式。”

阿尔芒将护照交给我,我便前往让-雅克-卢梭街。

有两封寄给杜瓦尔的信,我领取了便返回来。

我回到屋里一看,阿尔芒已经穿戴好了,准备出门了。“多谢了,”他接过信时对我说道。“不错,”他看了信的地址,又接着说,“不错,是我父亲和妹妹写来的。没有得到我的音信,他们一定是觉得不可理解。”

他打开信,一目十行,不是看而是猜测,每封信有四页之多,转瞬间又重新折起来。“我们走吧,”他对我说道,“明天我再写回信。”

我们到了警察分局,阿尔芒将玛格丽特姐姐的委托书交给警官。

警官看了委托书,就给他要交给公墓看守的通知;约定次日上午十时开始迁坟,我提前一小时去接他,然后一道去公墓。

我出于好奇心,同样想看看这种场面,我得承认一夜没睡着觉。

连我都思绪万千,可想而知,这一夜对阿尔芒该是多么漫长。

次日上午九时,我去他住处,看见他那张脸一点儿血色也没有,但是表情还挺平静。

他冲我微笑,还向我伸出手来。

他的那些蜡烛全用完了。阿尔芒拿上厚厚一封信,他在写给父亲的信中,肯定倾诉了他这一夜的感受。

马车行驶了半小时,我们就到了蒙马特尔。

警官已经等在那里。

大家朝玛格丽特的坟墓走去。警官走在前头,阿尔芒和我一起隔了几步跟在后面。

我不时感到我同伴的手臂抖动,就好像他的全身猛然一阵颤抖。于是我就瞧瞧他,他明白我的眼神,便冲我微微一笑。不过,我们走出他的家门之后,连一句话也没有讲。名师点评 通过细节描写,表现了杜瓦尔即将见到玛格丽特时的复杂心情。

快要到那座坟墓的时候,阿尔芒站住,擦了擦满头的豆大的汗珠儿。

我也乘机停下喘口气,因为我的心一阵紧似一阵,仿佛被老虎钳子夹住似的。名师点评 以心理描写突出了紧张气氛。

乐于观看这种场景,怎么又有痛苦之感啊!我们走到墓前时,园丁已经撤走了花盆,铁栅栏也拆除了,两个人正在刨土。

阿尔芒倚在一棵树上,两眼定睛看着。

他的双眼似乎凝聚了他的整个生命。

突然,当啷一声,有一把镐刨到了石头。

听到这一声响,阿尔芒好像触了电,身子往后一缩,还狠力抓住我的手,握得我生痛。

一名掘墓人操起一把大铁锹,一点一点将墓穴挖空,等到当中只剩下棺木上的石板盖时,他就一块一块地扔出来。

我注意观察阿尔芒,怕他神经高度紧张,别突然昏倒。不过,他两眼圆睁,一直在定睛凝视,就像处于疯癫的状态,他的面颊和嘴唇微微抽搐,表明他的神经质到了极限,就要剧烈发作了。名师点评 通过神态描写表现人物的精神状态。

至于我,所能讲的只有一件事,就是我悔不该来。

等到棺木完全暴露出来了,警官就对掘墓人说:“开棺。”

掘墓人遵命,就好像这是世间最寻常的事。

棺材是橡木做的,他们拧松棺盖上面的螺丝钉。因泥土潮湿,螺丝钉生了锈,好不容易才掀开棺盖。一股恶臭气味冲出来,尽管周围长满了芳香的花草。“噢!我的上帝!我的上帝!”阿尔芒自言自语,他的脸色更加苍白了。

掘墓人也都往后退。

一块宽幅的裹尸布盖住尸体,显露出几道曲线。裹尸布下端完全腐烂,露出死者的一只脚。

我简直要晕过去了,就在此刻我写这几行文字的工夫,这情景还真真切切,浮现在我眼前。“快点儿干吧。”警官说道。

于是,一个掘墓人伸出手,开始拆线,他抓住裹尸布的一角,突然一掀,暴露出玛格丽特的脸。

看着真是惨不忍睹,现在讲来也要毛骨悚然。

那眼睛只剩下两个洞,嘴唇已经烂掉了,两排白牙齿紧紧咬在一起,干枯的黑色长发贴在太阳穴上,稍微遮掩了塌下去的发绿的脸颊。然而,在这张脸上,我还是辨认出我以前常见的那张有红似白、一团喜气的面孔。名师点评 这一幕委实触目惊心,与玛格丽特生前的花容月貌形成鲜明对比。

阿尔芒愣愣地注视着这张脸,无法移开目光,嘴里咬着送到嘴边的手帕。

我却有一种异样的感觉,我的头被一只铁环紧紧箍住,眼睛也被一条面纱覆盖,耳朵嗡嗡鸣响。我所能做的,也仅仅是打开偶然随身[2]带着的一只小瓶,猛吸着瓶里装的嗅盐。

我处于这种头晕目眩的状态,忽听警官对杜瓦尔先生说道:“您看人对吗?”“对。”年轻人声音低沉地答道。“那就合棺,抬走。”警官吩咐道。

掘墓工放下裹尸布,将死者的脸盖住,又合上棺木,每人抬起一端,向指定的地点走去。

阿尔芒没有动弹,他的眼睛还在凝视那个空空的墓穴,脸色灰白,赛似我们刚见的死尸……他简直就化为一尊雕像。

我明白痛苦因目睹之物移走而减轻,不再支撑他时会出现什么情况。

我走到警官跟前,指着阿尔芒问他:“这位先生还有必要在场吗?”“不必了,”警官回答我,“我甚至还要建议您,赶紧把他带走,看样子他病了。”“走吧。”我说着,就挽起阿尔芒的手臂。“什么?”他看着我说道,好像不认得我了。“完事儿了,”我又补充道,“您也该走了,我的朋友,您的脸色这么苍白,身体也发冷,再这么激动就会送命的。”“您说得对,我们走吧。”他机械地回答,却没有迈动一步。

于是,我就抓起他的胳膊,把他拖走。

他像个小孩子,由着人领走,只是嘴里不时咕哝一句:“您看见那双眼睛了吧。”

他转过身去,仿佛受到那种幻象的呼唤。

他的步伐失去平稳,仿佛往前蹿动,他的牙齿也咯咯打战,两只手冰凉,全身神经质地猛烈颤抖。名师点评 这段神态描写表达了怎样的心情?

我跟他说话,他也不应声。

他所能做的,也只是由着我带走。

走到公墓门口,我们就叫到一辆马车。真是不能再耽误了。

他上车刚坐下,浑身抖得更加厉害,名副其实的神经症发作。不过,他担心吓着我,还是用力握住我的手,低声说道:“没什么,没什么,我只想痛哭一场。”

我听见他的胸脯起伏的声音,看到他的双眼红红的,但是还没有涌出泪水。

我给他嗅嗅刚才我用来救急的小盐瓶。我们到他家时,他只有浑身颤抖还表现得很明显。

我由仆人协助,扶着他上床躺下,在房间生起一炉旺火,然后又跑去请医生,并向医生讲述了刚才发生的情况。

医生赶来了。

阿尔芒脸色发紫,头脑已经糊涂了,结结巴巴说些胡话,唯独玛格丽特的名字还清晰可辨。

等医生诊断完了,我便问道:“怎么样?”“是这样,他患的恰好是脑炎,还真幸运,上帝宽恕我这么讲,因为照我看,他本来会疯癫的,幸好肉体的病痛会消除精神病痛,过一个月,他两种病也许全好了。”精华赏析为玛格丽特迁坟的情节,描写得十分细腻。在迁坟过程中,阿尔芒的表情、动作无不透露着心里的复杂情感。因此,迁坟这一件事,对玛格丽特和阿尔芒之间的爱情,是一个很好的侧面描写。延伸思考为玛格丽特迁坟的过程中,阿尔芒都有哪些复杂的心情呢?请通过文中的描写加以分析。名师注解[1]勒布蒂利埃•德•朗塞(1626-1700):大领主,早年生活放荡,在他的情妇德•蒙巴宗公爵夫人死后,便皈依宗教,创建缄口苦修会。[2]嗅盐:又叫“鹿角酒”,是一种由碳酸铵和香料配置而成的药品,气味对人有刺激作用,特别用来减轻昏迷或头痛。第七章【精读】名师导读在为玛格丽特迁坟之后,阿尔芒的病情渐渐好转,他开始回忆与玛格丽特第一次正式见面的情景。那会是怎样的“第一次”呢?给他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呢?

阿尔芒所患的病症,还有这样一种好处:人不马上毙命,就会很快治愈。

在上述事件发生之后两周,阿尔芒就完全康复了,我们也结下了亲密的友谊。在他患病期间,自始至终,我几乎没有离开过他的房间。

春天已经播撒满目的鲜花、绿叶,播撒满处的鸟儿和歌声。我的朋友把朝向花园的窗户欢快地打开,而花园的清新气息一直飘升到他的面前。

医生已经准许他下床,从中午到下午两点,是阳光最暖和的时刻,我们经常坐在敞开的窗边聊天。

我特别留意,绝口不提玛格丽特,总担心病人的平静是表面的,这个名字会唤醒他的伤心回忆。然而,阿尔芒则相反,似乎乐意谈论她,不再像从前那样,一说就眼泪汪汪,而现在却面带甜甜的微笑,他这样的精神状态让我放下心来。

我早就注意到一个情况,自从上次去了公墓,他见了那场景突然发病之后,他那精神痛苦的容量,似乎全让病痛填满了,他也不再以从前的眼光看待玛格丽特的死了。眼见为实,这反倒产生了一种安慰的效果;而为了驱逐时常浮现在眼前的凄惨形象,他就沉浸到同玛格丽特交往时的幸福回忆中,就仿佛再也不愿意接受别种回忆了。名师点评 阿尔芒见到玛格丽特的遗体后,心理产生了变化。

高烧即使退了,身体也十分虚弱,精神上还受不了强烈的冲动,阿尔芒沐浴在大自然欢欣的春意中,他也就不由自主地想些喜兴儿的景象。

这场险些不治的大病,他执意不肯告诉家里,直到病愈,他父亲还一无所知。

一天傍晚,我们在窗口停留的时间比往常久一些。天朗气清,夕阳沉睡在蔚蓝色金灿灿的霞光中。我们虽然身处巴黎市区,但是周围草木青翠,真有与世隔绝之感,只有隐约传来的马车声,不时打扰我们的谈话。“那年,差不多也是这个季节,也是这样一个傍晚,我认识了玛格丽特。”阿尔芒悠悠说道,他只顾听自己的心声,而不听我对他讲的话。名师点评 故事由此真正开始。

我没有应声。

于是,他转过身来,对我说道:“真的,这段经历,我应该讲给您听听,您也可以把它写成书,别人不相信没关系,不过写起来也许挺有意思。”“过一阵您再讲给我听吧,”我对他说道,“您还没有完全康复呢。”“今天晚上天气挺暖和的,我又吃了鸡胸脯肉,”他对我微笑道,“而且,我也不发烧了,我们无事可干,我就全部告诉您。”“那好,您非讲不可,我就洗耳恭听了。”“这段经历也非常简单,我向您叙述,就按照事情的前后顺序了。您听了之后要写点儿什么,换不换叙述方式就随您的便了。”

下面就是他讲述的内容,而这个感人的故事,我原原本本照录下来,只改动了几个字。

阿尔芒把头仰在扶手椅靠背上,便讲起来:

是的,是的,就像这样一个夜晚!我和一位朋友加斯东•R一起,在乡下呆了一整天,晚上回到巴黎,无事可干,我们就进了杂耍剧院。

在一次幕间休息时,我们离开包厢来到走廊,看见一位身材修长的女子走过,我的朋友还向她问候。“您问候的那位是谁呀?”我问道。“玛格丽特•戈蒂埃。”他回答我说。“我觉得她变化很大,一下子没有认出来。”我说话有点儿激动,等一会儿您就会明白是什么缘故。名师点评 突出了变化之大。“她患了病,可怜的姑娘活不了多久了。”名师点评 为玛格丽特后来病死做了铺垫。

这话我记忆犹新,就好像是昨天才听到的。

要知道,我的朋友,两年来每次相遇,我看到这个姑娘,都产生一种奇异的反应。

也不知是何缘故,我面失血色,心怦怦地剧烈跳动起来。我的一位朋友懂得秘术,称我的感觉是“流体的亲合力”;而我倒认为没那么玄乎,我只是命里注定,要爱上玛格丽特,这一点我有预感。

不管怎么说吧,她使我产生的反应是实实在在的,我的好几位朋友都看出来了,他们认准我这种反应从何而来时,便大笑不止。[1]

我初次见到她,那还是在交易所广场的苏斯商店门口。一辆敞篷四轮马车停在那里,一位身穿白衣裙的女子从车上下来。她一走进商店,便引起人们的啧啧赞叹。而我却愣住了,从她走进商店直到走出来,我就始终呆立在原地,只是隔着橱窗望着她挑选所买的物品。我本来可以进商店,可是畏葸不前。我不认识那位女子,唯恐她看出我进店的用意,会觉得受了冒犯。然而错过这次机会,我认为不可能再见到她了。名师点评 倒叙。名师点评 音wèi xǐ,葸,畏惧。畏葸,畏惧,害怕。

她的衣着打扮十分素雅,身穿一件镶满褶皱花边的细布连衣裙,披一条金线绣花的印度绸方巾,头戴一顶意大利草帽,只有一只手腕上戴着手镯,是当时开始流行的一条粗金链镯。

她又上车离去了。

一名店员站在门口,目送那位光艳照人的女顾客乘车驶离。我走上前去,向店员打听那位女子的姓名。名师点评 暗生情愫。“她是玛格丽特•戈蒂埃小姐。”他回答我说。

我不便冒昧向他打听住址,也就离开了。

我头脑里产生过许多幻象,而这次则不然,那倩影真真切切,我就念念不忘,到处寻找那位身穿白衣裙的绝色女子。名师点评 念念不忘。

过了几天,巴黎喜剧歌剧院举行一场盛大演出。我前去观赏,看到的第一个人就是玛格丽特•戈蒂埃,只见她坐在侧面楼座的包厢里。

与我同去观看演出的那个青年也认出了她,向我道出了她的姓名,说道:“您瞧哇,那位美丽的姑娘!”

这时,玛格丽特的目光也瞥向我们这边,她看见我的朋友,便冲他微微一笑,还示意过去看望她。“我去问候她一声就回来。”我的朋友对我说道。

我却不由自主地对他说:“您可真幸运啊!”“有什么幸运的?”“能去看望那位女士啊。”“怎么,您爱上她啦?”“哪里,”我真不知道这话该怎么接,红着脸说道,“不过,我倒是很希望认识她。”“那就随我来吧,我给您引见。”“您还是先征求她的允许吧。”名师点评 对玛格丽特的尊重。“嘿!何必,跟她用不着拘礼,走吧。”

他这样讲令我心里难受。我惴惴不安,真怕证实玛格丽特不配我对她产生感情。[2]

阿尔封斯•卡尔在一部名为《烟雾》的小说中写道,一个男子遇到一个非常漂亮的女子,一见钟情,觉得她长得太美了,每天晚上他都尾随人家。为能吻着她的手,他感到有做任何事情的力量,有征服一切的意志,也有敢于冒任何危险的勇气。当她怕弄脏而撩起裙摆,露出那迷人的小腿时,他几乎都不敢投上一眼。他正独自胡思乱想,不惜一切要拥有那个女子时,忽然在街角,那女子拦住他,问他是否愿意到她家去。

他却扭头走开,穿过街道,神情沮丧地回到家中。

我想起了这部小说,我本来就情愿为这女子吃些苦头,反倒担心她过于草草地接受我,过于匆忙地给予我打算长期等待,或者准备付出巨大牺牲才能得到的爱情。我们这些男人就是这样,总喜欢让想象把这种诗意留给感官,让肉体的欲望让位于灵魂的梦想。名师点评 矛盾的心理。

总而言之,如果有人对我说:“今天晚上您能得到这个女人,可是明天您就会被人杀死。”这我也肯接受。然而,如果有人对我说:“付十枚路易金币,您就可以当她的情夫。”这我一定拒绝,而且会像孩子一样哭泣,就像孩子夜里梦见城堡,醒来全消失了一样。名师点评 真正的感情不能用金钱来交换。

不过,我还是要同她结识,我若想知道该以什么态度对待她,这就是一种办法,甚至是唯一的办法。

于是,我就对朋友说,务必请她允许把我引见给她。我在走廊里徘徊,想象她马上要见我,而我还不知道在她的目光下应采取什么姿态。名师点评 这里是细腻的心理描写,表现了“我”既充满渴望,又十分紧张。

我要对她讲什么话,也尽量事先想好。

爱情,是多么高尚的幼稚行为!

不大工夫,我的朋友又下楼来。“她等我们去呢。”他对我说道。“她单独一个人吗?”我问道。“还有一个女伴。”“没有男士吗?”“没有。”“我们去吧。”

我的朋友朝剧院门口走去。“哎!不是去那里。”我对他说道。“我们去买糖果,是她向我要的。”

我们走进剧院这条街的一家糖果店。

我恨不得把整个糖果店买下来,我甚至还在看用什么装满一袋子时,却听我的朋友叫道:名师点评 急切的心情,表达了情意之热烈。“一斤糖渍葡萄。”“您知道她爱吃吗?”“她从来不吃别的糖果,这谁都知道。”“唔!”我们走出糖果店,他又接着说道,“您知道我要把您引见给什么样的女人吗?您不要想象是引见给一位公爵夫人,她不过是一个由人供养的女人,完全靠人供养,我亲爱的。因此,您不必拘束,想什么就说什么吧。”“好吧,好吧。”我结结巴巴地答道。我跟随他走去,心想我会打消自己的这种冲动。

我往包厢里走时,听见玛格丽特哈哈大笑。

我倒希望看见她满面愁容。

我的朋友把我介绍给她,玛格丽特冲我微微点了点头,随即问道:“我的糖果呢?”“买来了。”

她一边吃一边注视我,我脸红了,垂下眼睑。

她俯过身去,对着女伴的耳朵悄声讲了几句话,两个人便哈哈大笑起来。

毫无疑问,我是她们发笑的对象,因而,我的窘态倍增。在那段时间,我有一个情妇,是普通市民家的姑娘,人极其温柔,多愁善感,她表达的情感和情调忧伤的书信,总是引我发笑。现在通过亲身感到的痛苦,我明白了当时给她造成了多大伤害。我对她的爱,在足足有五分钟的时间,达到了男人爱一个女人前所未有的程度。

玛格丽特只顾吃糖渍葡萄,不再理睬我了。

我的引见者不愿意让我处于尴尬的境地。“玛格丽特,”他说道,“杜瓦尔先生一句话也没有对您讲,您不必见怪,只因您搞得他神魂颠倒,一句话也想不起来了。”“我倒是认为,这位先生陪您来这儿,因为您一个人来怕感到无聊。”“假如情况是这样,”我也开口说道,“我就不会求埃奈斯特先来请您准许引见我了。”“也许,这只是一种手法,推延逃避不了的时刻罢了。”

只要跟玛格丽特这类姑娘稍微打过交道的人,就知道她们爱胡乱开玩笑,爱戏弄她们初次见面的人,这无疑是一种报复行为,报复她们往往被迫受到每天见面的男人的侮辱。名师点评 表面上的情况不一定是事实。

因此,要回敬她们,就必须掌握她们圈子的某种习惯,而我恰恰没有这种习惯;再说,我对玛格丽特先入为主的看法,就更夸大了她这玩笑话的分量。这个女人的一言一行,我都不会漠然置之。于是我站起身,以我无法完全掩饰的变调的声音,对她说道:“如果您是这样看待我的,夫人,那我也就只能请您原谅我的冒昧,这就告辞,并向您保证不会再有第二次。”

说罢,我施了一礼,便出去了。

我刚关上包厢的门,就听见第三次哈哈大笑声。我真希望这时候能遇到一个人。

我回到自己的座位。

舞台上几声响,演出开始。

埃奈斯特回到我的身边。“您也太沉不住气啦!”他坐下来对我说道,“她们以为您疯了呢。”“我离开之后,玛格丽特说了什么?”“她笑了一阵,还明确对我说,她从未见过您这样的怪人。不过,您也不能认输,但是有一点,对这些姑娘,您不要太当回事儿,那么认真地看待。她们不懂得什么是高雅,什么是礼貌。就像对待狗,给它们洒香水,它们还嫌难闻,跑到水沟里去打滚。”“说到底,这跟我又有什么关系?”我尽量用一种无所谓的声调说道,“我再也不想见这个女人了。如果说在认识她之前我挺喜欢她,那么认识她之后,现在情况就完全变了。”名师点评 言不由衷,这是他性格的矛盾性。“哎!我可不灰心,迟早有一天会看到您坐在她的包厢里,听人说您为她倾家荡产了。当然,您也有道理,她没有教养,不过也值得,那可是个漂亮的情妇。”

幸而幕布拉开,我的朋友才住了口。要我讲讲台上演的是什么,我可说不上来,只记得我不时抬头,望望我那么突然离开的包厢,看见那里随时变换着新面孔。

然而,不想玛格丽特,我远远办不到,整个心又被另外一种情感所占据。我觉得她的侮辱和我的可笑,都应当统统忘掉,心想哪怕花掉我的所有钱财,也要得到这个姑娘,我要理直气壮地占据刚才我那么匆急放弃的位置。

戏还没有散场,玛格丽特和她的女友就离开了包厢。

我不由自主,也离开座位。“您要走了吗?”埃奈斯特问我。“对。”“为什么?”

这时,他发现那间包厢空无一人了。“去吧,去吧,”他说道,“祝您好运,还不如说,祝您运气更好。”

我走出大厅。

我听见楼梯上有衣裙的窸窣声和谈话声,急忙闪避到旁边,看见两个女子由两个青年陪同走过去。

在剧院前面的柱廊下,一名小仆人上前听命。[3]“告诉车夫,去英国咖啡馆门前等候,”玛格丽特吩咐道,“我们步行去那里。”

过了几分钟,我在大马路上游荡,看见玛格丽特在那家饭店一个大雅间的窗前,正倚在栏杆上,一瓣一瓣往下揪手中拿的一束山茶花。名师点评 玛格丽特对山茶花有特殊的情感依赖。

两个青年中的一个正俯向她的肩膀,对她窃窃私语。

我走进黄金屋咖啡馆,上二楼的大厅落座,眼睛始终盯着那扇窗户。

到了凌晨一点钟,玛格丽特同她的三位朋友又上了马车。

我叫了一辆轻便马车,在后面跟随。

前面那辆马车停在昂坦街九号。

玛格丽特下车,独自一人走进家门。

这种情况无疑是偶然的,但是这一偶然情况令我深感欣慰。

从那天起,我就在剧院,在香榭丽舍大街经常遇见玛格丽特。她总是那么欢欢喜喜,我又总是激动不已。

然而,一连过了半个月,我在哪里都没有再见到她。我和加斯东•埃奈斯特在一起的时候,便向他打听消息。“那可怜的姑娘病得很厉害啊。”他回答我说。“她得了什么病?”“本来她就有肺病,而过那种生活又不利于调养,结果现在卧床不起,人快死了。”

人心真是怪得很,听说她病倒了,我倒有几分高兴。名师点评 “我”得知她卧病不起后竟然产生了几分高兴,这是为什么呢?下文就将揭晓原因。

每天我都去探问她的病情,但是既不报姓名,也不留下名片。就这样,我得知她开始康复,动身去巴涅尔疗养了。

这种邂逅,还谈不上回忆,随着时间的流逝,在我的头脑里印象逐渐淡漠了。我又外出旅行,建立许多关系,养成各种习惯,还有工作,这些都取代了当初的念头,再想起那次邂逅,就认为那不过是一时冲动,人年轻时总难免,过后不久便一笑置之了。

再说,要抹掉这段记忆,也不是什么难事,因为自从玛格丽特走后,我就再也没有见到她的踪影,正如我前面讲述的那样,她在杂耍剧院从我身边走过时,我都没有认出她来。

不错,她是戴着面纱。然而,如果在两年前,她无论戴着什么面纱,我不用瞧就能认出是她,猜我也能猜得出来。

尽管如此,我一听说是她,这颗心还是怦怦跳起来。整整两年没有见到她,而这种久违产生的效果,仿佛只要一接触她的衣裙,就烟消云散了。名师点评 此处是心理描写,两年前的情愫再次回归,表现了“我”对玛格丽特难以割舍的爱。延伸思考这一章的描写中,作者充分展现了人物的复杂心理,从而反映出两位主人公的性格特点。请你概括一下,阿尔芒和玛格丽特的性格特点分别是什么?名师注解[1]苏斯商店:19世纪巴黎有名的妇女时装店。[2]阿尔封斯-卡尔(1808-1890):法国作家、文学评论家,尤其是幽默作家,代表作为《在椴树下》(1832)、《周游我家花园》(1845)。他在《胡蜂》杂志发表一系列抨击路易•波拿巴的文章。[3]英国咖啡馆和黄金屋咖啡馆:都是19世纪巴黎最时髦的咖啡馆,位于意大利人大街。英国咖啡馆于1822年开业,有22个单间和雅座,其中最有名的是16号大雅间。第八章名师导读在玛格丽特养病的那段时间里,阿尔芒天天去探询玛格丽特的病情,但却从未留下姓名。他不在意自己的付出,只盼望着自己爱的人快一点好起来。这种只问耕耘不问收获的情感,神圣得足以令任何一颗心灵为之感动。不难看出他对玛格丽特的爱情是发自内心的。他和她即将进行第二次正式见面了,这一次见面还会像两年前的那次一样糟糕吗?他们之间会碰撞出火花吗?阿尔芒对她的爱依然存在吗?

阿尔芒停顿了一下,又接着讲下去。

我当即明白我仍然爱她,然而也感到自己比过去更坚强了。我渴望再同玛格丽特见面,同时也怀着一种意愿,让她看到我变得强过她了。

要达到心愿,必须想出多少办法,必须找出多少理由啊!

因此,我在走廊里不能久留,回到大厅的座位,迅速扫视一眼剧院,看看她在哪个包厢。

她独自一人,坐在楼下舞台侧面的包厢里。我对您讲过,她的样子变了,嘴唇上再也见不到那种满不在乎的微笑了。她经受了痛苦,现在还受着折磨。

虽然已是四月份了,她还像冬季那样,全身穿着丝绒衣裙。

我定睛凝视着她,终于引来了她的目光。

她注意望了我一会儿,又拿起观剧望远镜,好看得更清楚些,大概以为认出我来,但又不能确切说出我是谁。因为,她放下观剧镜时,嘴唇泛起一丝微笑,那是女人作为打招呼的迷人微笑,好似回应她期待于我的致意。然而,我根本没有回礼,就好像自己有权用目光追寻她似的,等她回想起来,我似乎又置于脑后了。

她以为认错了人,便转过头去了。

幕布拉开了。

我多次在剧院里看到玛格丽特,但是从未见她稍微留意舞台上的演出。

至于我,对演出也不大感兴趣,一心在想着她,但又竭尽全力不让她看出来。名师点评 两人各怀心事。

我看见她在同对面包厢里的人交换眼色,于是,我又扭头看那个包厢,认出那是我相当熟悉的一个女人。

那女人从前给人当过姘头,后来想进戏班子而未能如愿,便依靠同巴黎风流女人的关系,从商开了一家时装店。

我在她身上找到再会玛格丽特的途径,并且抓住她朝我这边看的机会,用手势和眼色向她问好。

果然不出我所料,她招呼我去她的包厢。

这个时装店老板娘有个吉祥的名字,叫做普吕当丝•杜韦尔努瓦[1],向她这类四十来岁的胖女人打听事儿,用不着拐弯抹角,想了解什么就照直问,尤其是要了解的事情,就像我要问她的事这样简单。

我抓住她又同玛格丽特打招呼的时机,当即问她:“您这是在注视谁呀?”“玛格丽特•戈蒂埃。”“您认识她吗?”“认识。我是她的时装供货商,而她是我的邻居。”“那么您住在昂坦大街吗?”“住在那条大街七号。她和我的梳妆室窗户正对着。”“听说她是个迷人的姑娘。”“您不认识她吗?”“不认识,我倒很希望认识她。”“我让她到我们包厢里来,您看好不好?”“不好,我还是喜欢您把我引见给她。”“去她家里吗?”“对。”“这就难办了。”“为什么?”“因为,保护她的一位老公爵,嫉妒心特别强。”“‘保护’这个词儿很妙。”“对,保护,”普吕当丝重复道。“可怜的老人家,当她的情夫真够难为他的了。”

于是,普吕当丝向我讲述,玛格丽特在巴涅尔如何认识了公爵。“正因为如此,”我接着问道,“她才一个人来看戏的吗?”“正是这个缘故。”“那么,谁送她回去呢?”“老公爵呀。”“怎么,他来接她?”“过一会儿就来。”“您呢,谁送您回家?”“没人送我。”“我愿意陪您。”“可是,想必您还有个朋友。”“那么我们愿意陪您。”“您的朋友是什么样的人?”“一个可爱的小伙子,人十分风趣,他会非常高兴认识您。”“那就一言为定,这出戏演完,我们四个人就一道走,因为最后一出戏我熟悉。”“好吧,我去告诉我的朋友一声。”“去吧。”“哦!”我正要出去,普吕当丝又对我说道,“那不,公爵走进玛格丽特的包厢了。”

我的目光投过去。

果然,一个七十岁的男人,刚刚在那年轻女子的身后坐下,递给她一袋糖果。她笑吟吟的,立即抓起一把,又把袋子举到包厢前面,向普吕当丝示意,大概是问她:名师点评 从细节上描写老公爵的讨好行为。“您要不要?”“不要。”普吕当丝摇手回答。

玛格丽特收回糖果袋,转过身开始同公爵说话。

讲述所有这些小事,未免有点儿孩子气,但是关系这姑娘的一切,无不鲜明地刻在我的记忆中,今天我都不由自主地想起来。

我下楼来告诉加斯东,我为我们二人做的安排。

他接受了。

我们离开座位,上楼到杜韦尔努瓦太太的包厢。

我们刚打开楼下大厅的门,就不得不站住,让过离场的玛格丽特和公爵。

我情愿用十年的性命,换取这位老先生的位置。名师点评 对玛格丽特的爱比生命还重要,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了痴恋的程度。

公爵带着玛格丽特来到大街上,就扶她登上四轮敞篷马车,他亲自驾车,赶着两匹骏马小跑驶离了。

我们走进普吕当丝的包厢。

这出戏演完了,我们就下楼,到街上叫了一辆普通出租马车,驶到昂坦街七号。普吕当丝在家门口邀请我们上楼进屋,好让我们开开眼,瞧瞧她显然十分得意的货物。您判断得出来,我是多么痛快地接受了她的邀请。

我感到正一步一步接近玛格丽特,我很快就把话题拉到她的身上。“老公爵在您的女邻居家吗?”我问普吕当丝。“不在,家里大概只有她一个人。”“那她不是太寂寞了吗!”加斯东说道。“每天晚上,我们差不多都在一起度过,她即使出门,一回来就叫我过去。不到凌晨两点钟,她从来不上床睡觉,早上床她也睡不着。”“为什么?”“因为她患有肺病,几乎总在发烧。”“她没有情人吗?”我问道。“我每次离开她家时,从来没有见过有人留下来。当然,我也不能担保在我走之后,不会去什么人。晚上我在她家时,倒时常遇见一位德•N伯爵:他以为,要多少就给她寄多少珠宝首饰,夜晚十一点钟去拜访,就能赢得人家的欢心。可是玛格丽特却讨厌见他。其实她不该这样,那个青年非常富有。我时常劝她:‘我亲爱的孩子,这正是您需要的男人!’劝也白劝。一般她还能听进我的话,可是一提这事儿,她就转过身去,回答我说他太笨了。就算他笨吧,这我同意,可是跟了人家,她总归有个身份,而老公爵呢,早晚有一天要死掉,他死了什么也不会给她留下。这样有两条理由:那些老家伙都自私;公爵家里人又总指责他迷恋玛格丽特。有这样两条理由,我这样规劝她,她就回答我说,等公爵死了,再接受伯爵也不晚啊。”“照她那样生活,”普吕当丝继续说道,“也并不总觉得有意思。我就很清楚,我过不了这种生活,很快就会把老人家打发走。那老家伙也实在没趣,管她叫女儿,像对待孩子那样照顾她,还总那么监视她。我敢说就在此刻,他的一名仆人准在街上转悠,好看着有什么人从她家出来,特别是有什么人进去。”名师点评 这里能看出老公爵的什么心理?“唉!这个可怜的玛格丽特!”加斯东感叹一声,便坐在钢琴前,弹起一支华尔兹舞曲。“这情况我还不知道,不过我看得出来,近来她不像从前那么快乐了。”“嘘!”普吕当丝说着,便侧耳倾听。

加斯东也停止弹琴。“我想,她是在叫我。”

我们也屏息倾听。

果然,有个声音在呼唤普吕当丝。“好了,先生们,你们请便吧。”杜韦尔努瓦太太对我们说道。“嘿!您就这样好客的呀!”加斯东笑道,“我们想走自然会走的。”“我们为什么非得走呢?”“我要去玛格丽特那里。”“我们就在这儿等着好了。”“这可不成。”“那我们就随您一道去。”“那更不成了。”“我也认识玛格丽特,”加斯东说道,“我完全可以去拜访她。”“可是,阿尔芒不认识啊。”“由我引见嘛。”“这可不行。”

我们再次听见玛格丽特的声音,她一直在呼唤普吕当丝。

普吕当丝赶紧跑进梳妆室,我和加斯东也跟了进去,她打开窗户。

我们躲藏起来,不让人从外面看到。“我叫您有十分钟了,”玛格丽特声调有点儿专横,从她的窗口传来她的声音。“您叫我做什么?”“我要您马上过来。”“为什么?”“因为德•N伯爵还在这儿,他烦得我要死。”“现在我过不去呀。”“有谁绊住您啦?”“我这儿有两个年轻人,他们不愿意走。”“您就对他们说,您必须出门。”“我对他们说了。”“那好,就让他们呆在您家吧。他们等您出门之后,也就会走了。”“等他们把我这儿搞得乱七八糟之后!”“那他们到底要干什么呀?”“他们要见您啊。”“他们叫什么名字?”“有一个您认识,就是加斯东•R先生。”“唔!对,我认识他;另一位呢?”“是阿尔芒•杜瓦尔先生。您不认识他吧?”“不认识,没关系,您就带他们来吧,我见谁都比见伯爵高兴。我等着您,快点儿来吧。”

玛格丽特又关上窗户,普吕当丝也关上了窗户。

在剧院时,玛格丽特曾有一瞬间想起了我的相貌,但是不记得我的名字了,我宁愿她记得我给她的坏印象。名师点评 阿尔芒不被记得,应该是怎样的心情?“我早就知道,”加斯东说道,“她肯定会很高兴见我们。”“高兴可谈不上,”普吕当丝边说边戴帽子,又搭上披肩。“她接见你们,是为了赶走伯爵。你们要设法比他讨人喜欢,要不然,我可了解玛格丽特的脾气,她会跟我翻脸的。”

我们跟随普吕当丝下楼去。

我不禁浑身发抖,就觉得这次拜访要对我的一生产生极大的影响。

我心情激动的程度,要超过在喜剧歌剧院的包厢把我引见给她的那天晚上。

我走到您熟悉的那套房间门口时,心就怦怦狂跳,简直六神无主了。

钢琴的一段和声传到我们的耳畔。

普吕当丝拉响了门铃。

钢琴戛然止声。

一个女子来给我们开门,她那样子不大像使女,倒像一个女伴。

我们走进客厅,又从客厅进入起居室,那时起居室的陈设同您后来所见一样。名师点评 照应了开头的房间环境描写。

一个年轻人身子倚着壁炉。

玛格丽特坐在钢琴前,手指在琴键上驰骋,弹几段就换一支曲子。名师点评 玛格丽特不仅有美貌,还有才华。

这一场面看来十分沉闷,造成这种局面的,就男的而言是因其平庸而尴尬,就女的而言是对这不速之客的厌烦。

一听到普吕当丝的声音,玛格丽特就站起身,同杜韦尔努瓦太太交换一下感激的眼神儿,便朝我们迎来,对我们说道:“请进,先生们,欢迎你们。”名师注解[1]普吕当丝在法文中有“谨慎”之意,故曰吉祥。第九章【精读】名师导读阿尔芒得以被引荐接近玛格丽特,最后还来到她家与她相见。这是怎样的一场见面会?他们会聊些什么?又会做些什么?在玛格丽特的身上,又会发生一些什么样的事情?“晚上好,我亲爱的加斯东,”玛格丽特对我的同伴说道,“见到您真高兴,在杂耍剧院时,您为什么不来我的包厢呢?”“只怕太冒昧了。”“朋友嘛,”玛格丽特讲这个词时加重了语气,就好像要让在场的人明白,她尽管如此亲热地接待加斯东,但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仅仅把他当做一个朋友,“朋友嘛,什么时候也谈不上冒失。”“那么,您就允许我,把阿尔芒•杜瓦尔先生介绍给您啦!”“我已经答应了普吕当丝。”“何况,夫人,”我鞠了躬,说道,口齿差不多总算清楚了,“我早就荣幸地由人引见过了。”

玛格丽特那迷人的眼神似乎在搜索记忆,但是什么也没有想起来,或者说好像什么也不记得了。“夫人,”我又说道,“我感谢您忘却了那第一次引见,因为那一次我显得非常可笑,在您看来也一定很讨厌。那是两年前的事儿,在喜剧歌剧院,我同埃奈斯特•德在一起……”名师点评 阿尔芒对玛格丽特一见钟情。“噢!我想起来啦!”玛格丽特又微笑着说道,“那并不是您可笑,而是我好戏弄人,现在还有一点儿,但是收敛一些了。您原谅我了吗,先生?”

说着,她就伸出手,我接过来吻了吻。“不错,”她又说道,“您想想看,那时我有个坏习惯,就愿意给初次见面的人一个难堪,这种做法很蠢。我的医生说,这是因为我有神经质,身体总处于不适的状态,请相信我那医生的话吧。”“可是,看样子您身体很好嘛。”“唉!我大病了一场。”“我知道。”“谁告诉您的?”“当时大家都知道,那时我经常来打听您的消息,高兴地得知您已经康复了。”“您的名片,从来没有人给过我。”“我就没有留下过名片。”“是有个年轻人,在我生病期间天天来探问病情,又从不愿意报出姓名,难道就是您吗?”“正是我。”“那么您就不只是宽容,而是宽宏大量了。”她看了我一眼,女人正是用这种目光,补全她们对一个男子的看法,然后转向德•N伯爵说:“这一点,伯爵,您就做不到。”“我认识您才两个月。”伯爵辩解道。“可是这位先生呢,认识我才五分钟,您一张口就讲蠢话。”

女人对待她们不喜欢的人,总是冷酷无情。

伯爵讨了个大红脸,他咬起嘴唇。

我真可怜他,因为他似乎同我一样坠入情网,而玛格丽特的直率毫不留情,肯定伤得他好痛,尤其还有两个陌生人在场。“我们进来的时候,您正在弹琴,”我想改变话题,便说道,“您就不能把我当做老熟人,接着弹下去吗?”“唉!”她说着,一仰身坐到长沙发上,同时示意我们也坐上去,“加斯东清楚,我弹的是什么音乐。我单独和伯爵在一起的时候,弹弹还可以,但是,我不愿意让你们也受这份儿罪。”“您这是对我特别照顾吧?”德•N先生接着说,同时微微一笑,极力显示机敏和讥讽的意味。名师点评 伯爵有苦难言,对玛格丽特的无情打击除了忍受只能哀求。“您就不该指责我,这是唯一的照顾了。”

显而易见,这个可怜的小伙子一句话也不能讲了,他向眼前这位年轻女子投去十足哀求的目光。“说说看,普吕当丝,”玛格丽特接着说道,“我求您办的事儿办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