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班主任的九大问题破解(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8-14 00:59:05

点击下载

作者:卓月琴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青年班主任的九大问题破解

青年班主任的九大问题破解试读:

版权信息书名:青年班主任的九大问题破解作者:卓月琴排版:辛萌哒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出版时间:2018-10-01ISBN:9787567580985本书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授权北京当当科文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制作与发行。— ·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 —序1一本值得点赞和打call的好书

最近琐事繁杂,终日忙碌于事务堆里,很难“偷得浮生半日闲”。但我却被眼前的这本书撩得心花怒放,连续三天利用睡前的两三个小时快速读完了。虽然不是什么大家名篇,却乐意应允,欣然挥毫为其作序。不仅因为作者是上海市青浦区教师进修学院德育研究室的研究员,与我有着“同行同仁”的情结和缘分;更重要的是,这本书叠映出一位普通的班主任工作研究者锐意改革、开拓创新的足迹和成果,凝聚了她在班主任队伍专业化建设道路上不断前行的艰辛和快乐,闪耀着以她为引领的班主任工作研究群体务本求实、甘于奉献、追求卓越的理想光芒。因此,确切地说,这是一本凸显卓老师教育境界、责任信念和专业素养的智慧之书;虽然很普通,但却能给人以感动,启人以理性,催人以奋进。为此,我为她点赞,为这本书打call——

点赞一:整体设计上突出了立意。立意是一本书的灵魂,本书写作的主旨就在于引导班主任有意识地回顾自己的实践,从工作环境和经历中思索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发掘具有规律性的内涵,改进教育实践。由此帮助班主任逐渐走向专业化,在反思中实现自我超越,在实践中改善心智模式,在科研中获得专业成长,在创造性的工作中开启智慧,从而领悟到班主任工作的真谛:获取双重幸福,提升生命价值,实现共同愿景,活出生命意义,让每一位班主任能发自内心地热爱本职工作。

点赞二:内容选择上突出了导向。内容是一本书的生命,本书坚持问题为导向,把问题转换为需求,用问题驱动思考,从“来自实践的问题”出发,引导班主任清晰地思考,即运用自身已有的知识经验,察觉问题的存在,感受问题的真实性,辨识与洞察问题的性质,并能敏锐地厘清问题的特征以及问题产生的根源,由此促使班主任增强研究意识,培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显性知识和默认知识的结合上不断提高专业需求的层次。

点赞三:形式呈现上突出了新颖。形式是让内容能飞得更高更远的双翅,本书的形式具有很高的审美性,为班主任培训寻找到了一个能显现主体本质力量的宜人形式。书中的每个问题,都给出了“一字式”的关键词,即从“动”开始、继之以“思”、“探”字了得、多念“心”经、发乎于“情”、不约而“同”、聚焦于“真”、以“变”为策、“得”其所哉,并对九个字的含义一一进行解读,多角度、多层面地展示了破解问题的大智慧。“九字真经”独树一帜,脉络清晰,让读者一目了然。

点赞四:体例安排上突出了体验。班主任培训从本质上讲是一种成人培训,更应强调可操作性。本书遵循这个特点,聚焦一个“实”字,围绕“现象审视—问题诊断—理论导引—案例研读—实践检验—学材链接”六环节,以情境问题导入、以诊断分析切入,以理论诠释支撑、以案例呈现支持,以实践作业检验、以文献提供补充,从表象说到本质、从实践说到理论、从个案说到规律。这样的体例结构,不仅很能吸引读者,更能提供广而深的体验过程。

点赞五:材料提供上突出了情境。体验需要情境,生动翔实的案例是最适合班主任进行专业体验的情境化了的资源。任何成功或失败的班主任工作个案,都蕴含着丰富的问题性,能从不可复制的“这一个”中悟出普遍性和规律性,正是班主任培训最有价值的要义所在。因此,学习优秀案例,是班主任不断实践、不断积累,取得成功、走向成熟的必经历程。本书所选案例既有相关理论的介绍,又有实用意义的解析,让人读后有身临其境之感。班主任可通过自主思考,拓宽视野,丰富知识,提高专业素养。

当然,值得点赞的还有很多方面,限于篇幅不能一一详述。望着窗外日渐浓郁的春意,突然想起了一首以《春》为题的短诗:“春水初生/春林初盛/春风十里不如你。”是啊!再美的春景都不如你们——一群为着班主任专业发展“做嫁衣”的研究工作者,包括本书的作者卓月琴老师。于是,我也做了一首小诗(写于戊戌年春意正浓之际)以记之:终日昏昏琐事间,喜获好书狂点赞。乐为卓君写序话,欣得浮生半日闲。陈镇虎上海市德育研究协会副会长 上海市德育特级教师2018年4月序2聚焦问题破解:班主任培训课程的研发与实施一、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相继出台了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和在职班主任培训的政策法规。遵照文件精神,健全培训制度,完善培训体系,创新培训机制,是提高班主任队伍建设水平、促进班主任专业化发展的现实需要。其中,培训课程的研究与开发是完善培训体系的首要一环。

班主任工作本身,有其复杂性和多样性,因而没有可以拿来复制的现成经验。纵观各类中小学班主任培训课程的实施状况,不难发现,虽然培训时间长短不一,培训方式多种多样,培训内容多维多元,但其实际效果却较难如愿以偿。班主任们在经历了一段时间、有过新鲜感之后,参与培训的热情与兴趣逐渐减少。现实中,常常可以看到这样一种情形,班主任们在受训时特别有感触、有共鸣,可一旦回到真实的工作场景中,面对身边的实际问题,却往往一筹莫展,这在客观上影响了班主任对培训的认同。当下,内容零敲碎打、拼盘式的培训课程还存在着,而针对“现实问题解决”的课程,则相对比较缺乏。

事实让我们越来越认识到,引导教师思考自己面临的问题、立足问题解决的培训课程,对于班主任来说,更为实际、更具现实意义。有鉴于此,通过实践尝试,探索这类课程开发与实施的新视角、新路径、新方法,力求在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方面有新思考、新作为,以此满足受训者的内在需求,确有必要。本文就上海市青浦区的一项研究来阐述实践所得。二、课程研发理念

培训课程的研发,应面向班主任的工作困惑和成长需要,聚焦班主任所关注的问题,以问题的剖析与解决为中心,建构课程目标,设计课程内容。课程研发的根本取向,是为班主任专业发展量身定制适用的培训内容。课程聚焦有待解决的问题,将专业学习置于复杂的、有挑战性的问题场景中,让每个班主任以主体身份参与培训活动,通过相互之间的合作互动,导向实际问题的最后解决。班主任在此学习进程中,领悟问题解决背后所隐含的相关专业知识,锻炼自主学习能力,并由此形成解决问题的智慧技能。这种课程对于他们来说,无疑具有显现其实际价值的重要意义。

培训课程以问题破解为主线进行研发,借助问题解决的教学理论,通过“问题聚焦—理论学习—案例解读—实践反思—经验重构”这一过程,逐步启迪受训者自我反思,并据此提炼理性认识。“问题解决”是一种促进自主学习的教学理论,以剖解问题为中心的培训课程,为班主任提供了自主学习、有效学习的研修载体。课程旨在引导班主任审视自己在班级工作中面临的问题和存在的困惑,解剖特定情境下发生的事件,由此及彼地反思自己的教育理念与教育行为,进而采取积极行动,自我改善职业生存现状;同时通过总结教训、积淀经验,在反思与交流中形成、分享群体实践智慧,提升专业技能水平和自主发展能力,并在团队互动中不断创生新知识、新理念。三、课程主干的设计

聚焦问题破解的培训课程,目标是促使班主任以先进教育理念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在实践改进中逐步达到观念的真实转变,获得一种内在的批判与审视能力,也就是解决教育问题的能力。

在这一目标统辖下,首先是通过问卷、访谈,搜集班主任专业成长中面临的问题,梳理基本要素,对问题表现及解决方式开展初步思考。在此基础上,对目标进行分解,对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进行聚类,由此架构培训内容。其次,厘清每个问题的性质与难点,确认问题产生的原因和背景,将其分解为若干个具有共性的要素,再结合相关理论,梳理出班主任应掌握的专业知识与技能,据此收集相应的实际素材,在观点与论据之间架起逻辑桥梁,初步形成课程内容。课程主干分为九大问题,每一问题的破解又从“现象审视”起共分为六部分,具体如下:【问题1】班主任应当扮演什么角色——从“动”开始:现象审视——启动;问题诊断——触动;理论导引——牵动;案例研读——感动;实践检验——行动;学材链接——推动。【问题2】班主任怎样摆正教育和教学的关系——继之以“思”:现象审视——凝思;问题诊断——熟思;理论导引——反思;案例研读——沉思;实践检验——构思;学材链接——深思。【问题3】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如何“刚柔相济”——“探”字了得:现象审视——探测;问题诊断——探查;理论导引——探悉;案例研读——探究;实践检验——探索;学材链接——探寻。【问题4】班主任怎样应对学生中的偶发事件——多念“心”经:现象审视——留心;问题诊断——细心;理论导引——悉心;案例研读——精心;实践检验——耐心;学材链接——关心。【问题5】班主任如何教育“问题学生”——发乎于“情”:现象审视——激情;问题诊断——酌情;理论导引——钟情;案例研读——尽情;实践检验——热情;学材链接——寄情。【问题6】班主任怎样提高家庭教育指导能力——不约而“同”:现象审视——同感;问题诊断——同一;理论导引——同步;案例研读——同行;实践检验——同时;学材链接——同化。【问题7】班主任如何与任课教师交往——聚焦于“真”:现象审视——真实;问题诊断——真相;理论导引——真谛;案例研读——真切;实践检验——真知;学材链接——真诚。【问题8】班主任怎样纾解心理压力——以“变”为策:现象审视——突变;问题诊断——改变;理论导引——应变;案例研读——渐变;实践检验——质变;学材链接——促变。【问题9】班主任未来的发展方向在哪里——“得”其所哉:现象审视——悟得;问题诊断——偶得;理论导引——学得;案例研读——得法;实践检验——得益;学材链接——得理。

对上述培训内容,以情境问题导入、以诊断分析切入,以理论诠释支撑、以案例呈现支持,以实践作业检验、以文献提供补充,从表象说到本质、从实践说到理论、从个案说到规律。这样的体例结构,不仅很能吸引受训者,更能提供广而深的体验过程。四、课程的实施“以问题破解”为中心的班主任培训,旨在改变单纯传授知识的传统模式,将培训过程直接与实践性知识的生成相衔接。问题破解的过程,是培训者与班主任结成学习共同体,进行团队学习的过程。此时,团队中的每一个成员都可以基于自己的亲身经历、感受体验,在交流与互动中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而培训者给予的专业支持,常常是浸润式呈现的。这种润物细无声的介入,能促使班主任们以学习的力量改变自我,以团队的行动改善自身的心智模式,进一步提高班主任专业研修的针对性、应用性、实效性,从而使团队成员分享各人经验,凝聚群体智慧。

课程实施中,培训者将针对问题引导班主任,通过讨论、分析,认识其性质或实质,提出各自的对策方案,并在实践中尝试解决,同时交流由此获得的感受、体验与实践性知识。培训者则在此过程中不断完善课程方案,以提高班主任的自主学习能力。具体过程如下:

一是引导班主任针对自身实践,利用已有知识经验,敏锐地察觉问题的存在,辨识问题的真实性,清晰地洞察并表述问题的特征,由此培养发现与综合考察问题的能力。

二是以“来自实践的问题”为出发点,以班主任原有的知识经验为依托,在班主任的团队互动和培训者的指导调控之间建立一种“对话”关系,针对问题性质引导深入探讨,由此提高班主任的问题分析能力。

三是针对班主任解决现实教育问题的弱点或能力不足,围绕问题解决的策略、方法或操作技艺,对班主任进行培训,通过团队学习与实践锻炼,进一步提高班主任的问题解决能力,以突破专业成长瓶颈,形成实践智慧。

课程以“来自实践的问题与解决问题的实践”为主线,以现实问题或教师困惑为切入点,以班主任的原有经验为基础资源,以个人自我反思为讨论前提,以团队合作研讨为基本途径,通过集中讨论与分散自修相结合、专题讲座与交流探索相结合、专业引领与同伴互助相结合、理论学习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推进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三者理性互动与融通,建构培训实施模式。整个过程分为如下五个环节:环 节 操作方法聚焦问题 注重自我反思。针对疏理出来的问题,通过深入思考厘清问题的性质与产生的原因,明确问题的价值意义与可能的解决思路。这个环节可通过事先发放预学单,让受训者提前作好准备的方式推进。学习理论 着重自我研修。班主任对需要解决的问题应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在实践过程中逐步实现思想观念的转变,并生成新的知识。培训者向班主任提供、普及相应的理论知识,可采用微视频报告、讲座等形式,其时间安排不宜过多,也可在正式培训之前完成。解读案例 重视团队学习。一是引导班主任深入案例情境,以产生、感受、诊断、解决为线索,解读案例所涵盖的教育问题,得出揭示问题实质的理性分析和有效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与策略。二是课例观摩,班主任要带着问题去听课,切身感受主讲者处理问题的机智,从中体悟解决问题的范式。三是专题研讨,以问题为中心,让班主任根据自身的经历诠释问题、分析问题,并通过查阅相关资料、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与策略,其形式可以是案例分析、观课议课、问题研讨等。

通过培训模式的革新,改变了培训者以“教师”或“专业人员”自居的角色认知,改变了主讲教师一讲到底的培训格局,建构了参训学员为中心的课堂。培训教师以倾听者和参与者的身份与学员互动,由此让对方认可、认同自己的见解和观念,并在平等对话中共同致力于生成新的经验和智慧。

课程的实施,以班主任自我反思、培训者倾听回应为主线,以小组合作互动为主导,以案例学习与案例研究为主干,以理念转变、行为跟进为主旨,通过深度对话,共同构筑专业发展愿景。培训者与参训者基于课程方案,开展实践尝试,验证相关结论。课程满足了学员的实际需要,保持了课程目标、课程内容与培训实践的一致性,提高了班主任学习与行为改进的有效性。经过几轮实践,基于实施结果形成了培训用书《青年班主任的九大问题破解》,诠释以破解问题为中心的培训理念。卓月琴2018年9月问题1班主任应当扮演什么角色——从“动”开始【导语】

现代教育赋予班主任相当丰富的角色内涵:在课堂上,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面对家长,是家庭教育的指导者;学生出现问题,是一名心理教育工作者;处理班级事务,则是管理者。新课程改革对班主任角色的内涵进行了很好的诠释,班主任不仅是“学科专家”,而且是“组织者”“管理者”“模范公民”“父母代理人”“学生的朋友与知己”“学生人际交往的指导者”“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咨询者”等。所有这些定位,可归结为一点:班主任应是一个有思想的实践者,班主任的一切工作从“动”开始——动脑、动嘴、动手、动腿。扮演好班主任角色,贵在主动:不被问题牵着鼻子走,不绕开矛盾走,针对问题、学习理论,结合学情、寻找根源,有效作为、解困释惑。1.现象审视——启动

班主任工作,怎一个“忙”字了得?因为忙,所以累;更因为累,所以才觉得苦。这些都是现实中不少青年班主任的直观感受。忙,是一种现象。然而,忙什么,为什么忙——现象背后的原因需要我们很好地反思。只有“启动”反思,才能深入理解与明晰班主任的角色功能,知道自己需要做什么,应该怎样去做。

忙,也许是班主任工作的一个普遍现象。在访谈中,一位青年班主任曾发出如下感叹:我为什么总是这么忙

早上七点之前,我已经到了学校。第一件事,就是忙着进教室,监督班级里的学生上早自习、交作业、出缺席记录及检查卫生等例行公事的执行情况。课代表向我报告,还是那几个学生没交作业。听了,心里不大舒服。可还没等我发作,上课铃响了,一天的工作就在这种“不良情绪”中开始了。

之后,在操场“盯”早操。早操结束,学生上课,我着手处理早自习时发生的一些问题(包括不交作业),改作业、备课、上课。

课间,我还得下班级,督导学生:不能互相打闹、不可破坏教室卫生。

中午,我要提醒学生用餐规矩:不要浪费粮食。

午饭后,我先发动学生打扫教室卫生,然后组织学生午自修,并对没交作业的学生严厉地进行了批评教育。之后,辅导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下午,上课,课后找学生谈心。

学生放学了,剩下的时间才属于自己,我要在这段时间内备课,处理个人事务。

一天下来,累得筋疲力尽。每天如此,每月如此,忙于应对各种问题。我觉得自己这么劳累工作,就像一个管家婆,根本谈不上有什么创造性,真没意思。

这还只是班级管理工作,我们还要参与课程教学改革的学习与研讨,上公开课,这几乎把白天的时间全部填满了。

这段话从一个侧面折射出这位班主任对自身角色的认知度。在其位而不知如何谋其政,稀里糊涂、若明若暗地工作,事情做不成,心情肯定也好不了。2.问题诊断——触动

从严格意义上说,“忙”几乎都会导致“乱”。忙乱现象的实质,常常会涉及班主任对自我角色定位的把握问题。班主任需要认清自身问题的症结所在,积极探索正确的角色定位,从而“触动”观念深处的认知障碍。班主任自身角色认知模糊

有的班主任,工作任劳任怨,对学生几乎无时不管、无事不管、无处不管。这样的班主任,被戏称为“保姆”。但学生心里并不领情,也根本不佩服他们,甚至对他们有着很强的逆反心理。有的班主任,在学生面前总是摆出一副“多云转阴”的面孔,用监视的目光看待学生,不允许学生出任何错误。对这样的班主任,学生因害怕而服从,就像老鼠惧怕猫。更有些班主任,和学生谈话总爱居高临下,盛气凌人,用一种教训的口气,一味地在学生身上挑刺儿,“上纲上线”,甚至强词夺理,不容学生申辩解释。学生受到沉重的精神压力,感到委屈和压抑,很容易产生不满情绪和逆反心理,教育效果自然大打折扣,甚至适得其反。而在现实中,很多班主任从来没有认真考虑过自己应该扮演怎样的角色,每天都在繁忙中度过。

其根本原因:一是班主任本人角色认知模糊,不知道自己应担当什么角色,缺少自我期待;二是班主任虽然知道该扮演哪些角色,也能自觉担当,但是对每个角色的内涵理解不准确,或者不知道其内涵因时代不同而发生了变化,仍用过去自己当学生时的眼光看待班主任工作,这就造成自我认知与现实需要之间的落差,模糊了角色功能。

关于班主任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对“您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是什么”这个问题,答案最多的是“严肃认真的管理者”,占48%;其次是“思想道德的教育者”,占27%;而“学习、生活中的合作者”占24%,“知识渊博的学者”占12%,“和蔼可亲的长者”占10%。此外,63%的班主任将“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纪律教育”放在工作的第一位。由此可见,班主任都不约而同地将首要职责聚焦于用各种规章制度去规范或限制学生的言行,俨然扮演着监督学生是否违规的“警察”角色。3.理论导引——牵动

缺乏理论的指导,实践难免是盲目的。班主任教育学生需要德育理论,班级工作需要管理理论。牵一发而动全身,在工作中,班主任用理论“牵动”实践,自身才能在专业成长的路上走得准、走得稳、走得踏实,而站在理论支撑的巨人肩膀上,更能让自己看得远。班主任的角色定位

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中指出,班主任是中小学日常思想道德教育和学生管理工作的主要实施者,是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引领者,班主任要努力成为中小学生的人生导师。

随着时代的发展,多元价值观不断出现,并逐渐得到认同。在一个思想和价值观趋于多样化的时代,学生需要什么样的教师?换句话说,什么样的教师最能吸引学生?教师的魅力来自哪里?如何在宣传主流价值观的同时对学生实施个性化教育?班主任的工作职责决定了他们必须承担的社会角色有哪些?这些问题都是班主任必须明白并予以解答的。

高尔基说过:“爱孩子,这是母鸡也会做的事。可是善于教育他们,这就是国家的一桩大事了,这需要有才能和渊博的生活知识。”孔子则认为:“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传统教育模式下的班主任“权威”角色,已不能适应新时代教育发展的要求。现代教育意义上的班主任,其角色内涵是丰富的。因此,厘清角色,找准支点,是班主任带班育人的必然要求。(1)班主任多重角色的依据

①法律法规的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五条规定: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规定:教师应当履行“对学生进行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的教育和爱国主义、民族团结的教育,法制教育以及思想品德、文化、科学技术教育,组织、带领学生开展有益的社会活动”和“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的义务。

这两个法律明示了教师的角色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引导者。《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第三条“关爱学生”规定: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良师益友。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第五条“为人师表”规定: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衣着得体,语言规范,举止文明。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作风正派,廉洁奉公。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

这两条明确提出教师要成为学生合法权益的保护者,社会道德规范的示范者。《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规定:要完善学校的班主任制度,高度重视班主任工作,选派思想素质好、业务水平高、奉献精神强的优秀教师担任班主任。

这要求班主任是教师队伍中的优秀者。

②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然要求。“处天外遥望地球很小,居体内细察心域极宽。”魏书生老师的这两句诗精彩而富有哲理。一个学生就是一个世界,学生的心灵世界是极为广阔的天地。作为教师,特别是班主任,在学生广阔的心灵世界里耕耘,其责任重大,劳动神圣,社会角色当然重要而光荣。

班主任工作是一种专业性劳动,要胜任这项工作,班主任必须逐渐走向专业化。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是所有教师的职责。班主任作为班级教育的主任教师,不仅要负责组织、管理班级工作,还要承担更多的教育责任。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文化的繁荣,人们对教育的需求不断提高,教师专业化的呼声日益高涨。教师应该是教育的思想者、研究者、实践者和创新者,而教师的专业成长是一个终身学习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提升、不断创新的过程。班主任的专业发展也应是学科性、教育性、学术性与示范性的统一。

③学生成长发展的需求。

学校教育是以班级为单位进行的,其各项工作都跟班主任有关。班主任既要关心学生的学习状况,教育学生明确学习目标,端正学习态度,掌握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增强创新意识和学习能力,又要有效进行班级管理,保证学校各项教育工作的贯彻执行,还要组织学生开展班会、团队会以及各种主题教育活动和文体活动,更要了解每个学生的身体、心理和思想状况,有针对性地进行个别教育,做好每个学生人生道路上的引路人。

学生作为成长中的个体,他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其教育需求是极其丰富的,既有学习求知方面的,又有人际交往范畴的,还有道德提升、心理抚慰、文化娱乐、健身强体等涉及个人成长的领域。认可学生的需求,通过班集体建设创造条件,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需求,是班主任的责任所在,也是其神圣使命。(2)班主任的角色认知

班主任工作的核心是育人,是将学生培养成有远大志向、高尚情操、优良品德、良好习惯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未来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此,班主任本身应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和坚定的职业信念,不断提高教书育人的本领,满怀热情和真诚地教育和引导学生。有鉴于此,班主任必须在以下三个方面明确自己的角色功能。

①班主任是党和国家教育方针政策的直接贯彻者与执行者。

从班主任工作与学校办学的关系看,班主任是学校教育的中坚力量,是党和国家教育方针政策的直接贯彻者与执行者。新时期党的教育方针是,“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也就是说,学校要把学生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这是社会主义制度赋予学校的神圣使命。而要完成这一使命,不仅要依靠广大学科教师,更要依靠班主任。这是因为,班主任是班级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是学校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排头兵”,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政策首先是通过班主任得以贯彻和执行的。班主任不仅要向学生传授文化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还应关心学生思想上的进步、道德品质的提高,以及学生的身心健康。可以这样说,在一定意义上,班主任是党和国家教育方针政策在学校里贯彻落实的首要实施者。

②班主任是学生的重要“精神关怀者”。

从班主任在班级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看,班主任最重要的角色是学生的“精神关怀者”。所谓“精神关怀”,就是关注学生的精神成长,从心灵的充实到人格的完善。从教育学的角度说,就是关心学生德、智、美、心的和谐发展,即道德品质的养成、智慧潜能的开发、审美情趣的培养和健康心理的发展。从心理学的角度说,就是重视学生知、情、意、行的协调一致,即将认知发展、情感陶冶、意志锻炼和行为习惯培养统整起来,也就是陶行知先生所倡导的“知情意”合一的教育。

作为“精神关怀者”,班主任所从事的是以心育心、以德育德、以人格育人格的精神劳动。“精神关怀”是班主任工作的核心内容,它准确反映了班主任教育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深刻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虽然所有教师都有责任关心学生的精神成长,但给学生精神关怀最多的应该是班主任。事实上,班主任比一般任课教师要更多地参与学生的生命活动,参与他们精神世界的建构。因此,班主任要懂得对学生如何从知识关怀转向精神关怀,从知识本位的教育转向以人为本的教育。也就是说,班主任不仅要关心学生的学习成绩、生活状况,更要关心他们的内心世界,关心他们的情感、情绪和精神生活,让学生在学习知识、技能的过程中,得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协调发展。

③班主任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引领者。

从班主任和学生的关系看,班主任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引路人。班集体建设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让学生成长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具有鲜明而独特个性的社会人。在班级授课制下,班级这种教育组织形式对学生的成长有着不可小觑的影响。在班级中,班主任是成人世界派往儿童世界的“全权大使”,他代表成人世界对儿童进行教育和引领。儿童通常都有向师性,由于与班主任朝夕相处,往往会对班主任产生羡慕和崇拜心理,有意无意地将班主任当作自己的学习榜样。因此,班主任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对学生产生或显性或潜在的影响。有人这样说:有什么样的班主任,就会培养出什么样的学生。这句话不无道理,它说明班主任对青少年学生的成长有着很重要的影响。事实也是如此。当一个人回顾学生时代的生活,谈及自己的成长经历时,总是抱着怀恋和崇敬的心情忆及小学的班主任。从这个意义上说:学校无小事,事事皆教育;教师无小节,处处成楷模。在普遍要求全体教师都要努力承担育人责任的今天,班主任的责任更重,对他们的要求也更高。4.案例研读——感动

每一个成功的案例,都是一幅班主任工作酸甜苦辣的全息写真,是对班主任应扮演角色的实践诠释。潜心研读,教师的情绪必然会因此而激动,“感动”于优秀班主任的坚定信念、执着行为,并从中习得经验,谋得方法。案例1:言行塑造师德

于漪老师曾经教过这样一个女学生,她在做操时竟和男生打架,当时场面很失控。于是,于漪老师就对这名女生说:“你又不是‘十三点’咯……”这句话一说出口,她就很后悔。后来几经思考,她向这个女生道了歉。谁知这句话却成了于漪老师的终身遗憾。她说,教师要有宽广的胸怀,对学生要学会包容,不居高临下,走到学生心里头去。每当回忆起这件事,她的眼里都充满了悔意。

今天,我也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你是原始人吗?”我的脑子“嗡”的一声,蹦出了这句话。记忆倒退至那个忙碌的中午,我在教室里监督学生午餐。一年级新生刚入学,各方面都还很稚嫩,有把午餐盒打翻的,有满桌子都是米粒的,还有一边吃饭一边大声讲话的。突然,小男孩涵涵进入了我的视线,只见他右手拿勺子,左手拿鸡翅,吃得津津有味。不一会儿,他已是满嘴酱汁,那张小脸上还点缀着好几粒米饭。我看着涵涵,真是好气又好笑。我刚想说什么,却见他放下鸡翅,用油腻的手把一片片菜叶塞进嘴里。于是,一口、两口,吃起了“手抓饭”。这一切,他是那么习以为常。

我再也忍不住了,不假思索地对他说:“怎么能用手抓菜呢,你是原始人吗?”全班哄堂大笑,他自己也笑了,立刻把手一缩,往裤子上猛擦,似乎要销毁“罪证”。

对于这件事,我似乎已抛之脑后了,可一切并未就此结束。几天后,放学时分,我听到有个男生在叫:“原始人,原始人!”随即迎来另一个孩子的呼应:“哈哈哈,原始人!”我回过神一看,他们正在叫涵涵,而他却在一旁尴尬地笑着。“原始人”这三个字在我的耳边久久回荡,孩子们的嘲笑声,涵涵尴尬而无奈的表情,一直挥之不去。我后悔了。没想到,自己随口而出的一句话,却变成了一个有歧视含义的绰号。不能用“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来搪塞,我的话伤害了涵涵。

有人曾经说过:“老师一走上讲台,就是德育的开始。”为人师表,意味着教师的每一个行为、每一句话,甚至是每一个眼神,都在给孩子作示范。对学生来说,很多行为都是从模仿开始的。他们会模仿教师说话的样子,会很有归属感地对父母说:“我们老师说……”这也意味着,教师要谨言慎行,不能让自己以为无意的一句话损害孩子的自尊,影响他的一生。

想到这儿,我更加自责起来。于是,我当着全班的面,向涵涵道了歉。那一天,正好是雏鹰争章活动小孔雀章的争章启动仪式,借这个机会,我告诉大家:“小朋友们,尊重老师、爱同学是小孔雀章的要求,也是我们每个人都要做到的事,老师要和大家一起努力,改正自己的不足,你们说,好不好?”“好!”大家异口同声地说。也不知是谁带的头,教室里响起一片掌声……我看见坐在前排的涵涵也在奋力鼓掌,眼里闪烁着感动。

教师是人类心灵的工程师,要塑造孩子的心灵,自己首先要有一颗爱学生的心。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要有身正为师的言行。[上海市青浦区实验小学(城中校区)朱丽叶供稿]

解读

这个例子说明,班主任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更应该是文明礼貌的践行者和文明行为的示范者。班主任的文化修养,从治学精神到教学态度,甚至言谈举止、仪表风度,都会影响学生的成长,会在学生的潜意识中成为他们效仿的对象。

有人曾调查过小学生、初中生和高中生对班主任衣着、发型等外在形象的态度,结果发现:小学高年级学生已开始在背后议论班主任的衣着、发型;关注班主任服饰的学生,初中生中有59%,高中生中达到了86%。调查还发现,学生对班主任的喜爱度,不仅取决于班主任的教学能力与知识储备,而且还和班主任的服饰等外在形象明显相关。

美国著名形象设计大师罗伯特·庞德说过:“服装是视觉工具,你能用它达到你的目的,你的整体展示——服装、身体、面目、态度为你打开凯旋、胜利之门,你的出现向世界传递你的权威、可信度、被喜爱度。”

中国有句俗话“人靠衣装马靠鞍”,说的就是服装对人的形象的重要性。尽管不能以貌取人,不应仅仅凭衣着来评判一个人,但有关人的形象的调查表明,很多人依然习惯于从衣着来看人,并由此决定与其交往所采取的态度。当然,对班主任来说,内涵比外貌更重要,但不注意形象打扮或者形象品位不高,也会减损自身对学生的感召力。相反,一身端庄的衣着,以及规范、有亲和力的言行举止,会大大增强班主任的影响力。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的艺术首先是谈话的艺术。”作为一名班主任,语言表达能力是一项基本功,风趣幽默、声情并茂的语言表达,一定能为课堂增色不少。

据报道,北京青少年法律援助与研究中心对近30所中小学校的315名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进行了“班主任语言暴力”的问卷调查。统计发现,51%的小学生、72%的初中生、39%的高中生认为,教师的语言暴力对其造成了心理伤害。

因此,班主任不仅要有丰富的文化知识、深厚的专业基础,而且要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一个说着一口漂亮的普通话,有口才、善于用科学而风趣的语言引导学生的班主任,往往更容易受到学生的爱戴,他所教的学科也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学生心目中,班主任言行的权威性常常胜过家长。学生会在不知不觉中模仿班主任的表达方式与判断方法。在一定意义上说,如果班主任总是刻薄对待学生,那么学生也容易学会对他人尖刻;如果班主任对学生总能有所宽容,那么学生也容易做到对他人谦让。班主任只有时刻牢记自己是文明的传授者,才能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

育人,要善于从小事做起,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去影响学生。所谓“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班主任的道德力量是无穷的。案例2:和学生的心弦对准音调

世上没有任何东西比人的爱更复杂,也更需要智慧。爱,应该是花丛中最美丽,而又最平凡、最质朴和最娇嫩的花朵;这个花丛的名字,叫道德。

班里有个一直很沉默、内向的男孩,在一次随笔中他写了这样一段文字:“老师,以前的我是那样的努力,也一直认为自己的生活充满阳光,在不懈地追寻自己的梦想。但家庭不和睦使我的脾气变得暴躁,暴躁过后就是沉默,不愿与人交流,唯恐同学们的话语触及我内心的伤痛。对学习,我没有了往日的激情,亦无心、无力再去做一个追梦人……”读到这儿,我很感动。因为他信任我,并把我当作能够倾诉的知音。看得出来,他很无奈和彷徨,生活失去了颜色。此刻,我的心里有一个声音:帮助他走出生活的阴霾,那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

于是,我把自己心中的话书写在他的随笔本上,希望能给他带来一丝安慰和面对生活的勇气。我是这样写的:“十三四岁,本来应该是充满理想和幻想的年龄。老师读了你如此悲观的话语,极为震惊。人世间,不如意的事很多。一切都会过去,还是抬起头来朝前看吧,用自己的双手和智慧去开创美好的未来。当你伤心的时候,可以举目看一看蔚蓝的天空、广袤的宇宙,你会觉得心胸开阔许多,往事也会随风而去。老师不开心的时候,也是这样做的。振作起来吧,相信乌云是遮不住太阳的,‘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其实,你并不孤立无援,你的身边有许多人在关心你、爱护你。老师愿意永远做你的朋友,要相信生活本来就充满着七彩阳光。”

第二天下午上课时,我特意走到他跟前,拍拍他的肩,朝他笑了笑,他也微笑了。那是一种发自内心的纯洁的笑,不含一丝杂质。自那以后,这个学生总喜欢跑到办公室,蹭在我身边问这问那。我心里明白,他愿意和我接近,我这个老师在他心里已有一席之地。想到这些,我很感动。作为教师,我只以寥寥两百余字,就赢得了一颗天真无邪、感激涕零的心。这是我想要的“心灵的收获”,做教师的感觉,也是一种付出和接受的交流方式。

在每个学生内心最为隐秘的一角,都有一根独特的琴弦。它一经拨动,就会发出特有的音响。要使学生的心与教师的话产生共鸣,教师应该和学生的心弦对准音调。(上海市毓秀学校佘远娟供稿)

解读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作为一位教师,要热爱孩子,感到跟孩子交往是一种乐趣,相信每个孩子都能够成为一个好人,善于跟他们交朋友,关心孩子的欢乐和悲伤,了解孩子的心灵,时刻都不忘记自己也曾经是个孩子。”《爱的教育》告诉我们,教育不仅是制度、形式与活动,更重要的是情与爱的延续。教育学生,班主任首先要有慈母的温柔、严父的规诫,要爱中有严、严中有爱、“恩威并施”;并通过多种途径,采用多种方法,把爱传递给学生,用爱开启学生心灵的窗户,滋润他们的心田。“关爱一切学生”,作为一种教育理念,代表的是一种立场、一种态度、一种精神、一种追求,也是广大教育工作者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基本准则。班主任应该关爱一切学生,用爱和学生的心弦对准音调。班主任只有把自己当成爱的传递者,才能点燃学生心中爱的种子,从而让爱如星星之火般在教育大地上燎原。案例3:最好的礼物

校门口,总是摆着那些摊位。只是这几天多了很多卖花的,原来是一年一度的教师节马上要到了。

这个星期二,和往常一样,我在学生早自修时在教室外面巡视。忽然发现,班级里少了一个人,田雨怎么没有来?当时,外面下着大雨,我开始担心起来。而这时田雨的爸爸打来了电话。在电话中,他焦急又略带生气地说:“钱老师,我儿子不想来读书了,我怎么劝也劝不好……我要去上班了……”“别打,别打”,电话里好像又传来田雨的声音。我刚想问到底发生了什么事,电话就被挂断了。据此推测,我想应该是田雨不想上学,和父亲起了争执,并抢夺了爸爸的手机,所以田雨爸爸就把电话挂了。经过分析,我决定过一会儿打个电话问个究竟。后来,我了解到原来是田雨模拟考试没考好,爸爸很生气,说都读到初三了,怎么还是考这么一点成绩,怎么能考上高中。而田雨觉得自己又不是不读书的料,爸爸干嘛这么凶。田雨被爸爸批评后,更觉得读书没有意思,就不想来学校了。了解这些情况后,我和田雨爸爸商量,孩子的考试目标不能定得过高,反而会给他带来挫败感,现在的关键问题是让他重拾信心,回到学校。同时,我和田雨爸爸约定,晚上来家访,和田雨当面谈谈心。

其实,各科教师都很关心田雨的学习,几乎每天都会找他来补作业,还找了几个学科成绩好的同学去帮助他。只是其他同学的进步更快,所以他的成绩基本上总在班级的最后几名。学习上的长期受挫,让他的自信心逐渐丧失。父亲的这次批评,只是个爆发点,田雨的心里其实早就有辍学这个想法了。于是,我先从班级教育入手,利用午会课开了一个“一个都不能少”的主题班会,防止田雨这样的消极情绪蔓延。班会结束后,又录制了主题为“奋斗的岁月不能没有你”的小视频,让全班每人说一句希望田雨回校的话。

到了晚上,我如约去了田雨家。“田雨,你好,今天你没来学校,同学们可想你了。”“钱老师——”田雨不知道说什么,叫了一声老师就语塞了。“钱老师,你好,谢谢你,帮我们做小孩的思想工作。”田雨爸爸说。“田雨爸爸,我今天来不仅是和田雨谈心,还想跟你聊聊,我们三方都要好好谈谈。”

……

三方交谈中,田雨反复说读书没什么意思,但情绪已经稳定了。我鼓励他,按他现在的成绩,完全可以进重点中专,将来找工作一样也很“吃香”。如果接下来每天再进步一点,考上高中也不是没有可能。而且,学校里同学在一起,比一个人在家里玩更有意思,边说边拿出白天拍摄的小视频放给田雨看。他爸爸也承认自己对孩子的教育操之过急,并说已理解了孩子的想法,希望他不要任性。临近结束,田雨还是有点倔,没有当场答应返校。田雨的爸爸则和我会心一笑。

第二天,田雨还是来到了学校,只是看上去有点胆怯。

那一天正好是教师节,我当着全班学生的面说,欢迎田雨同学回校,这是我今天收到的最好的教师节礼物。同学们也非常配合地欢迎、鼓掌。田雨不再胆怯,他的眼角含着光。对田雨来说,同伴的热情也是给他的最好礼物。(上海市毓华学校钱磊供稿)

解读

教师常常有这样的经验:学生性格的差异、学习的差异,有时可能会影响自己对他的态度。随着社会发展和社会价值的多元化,影响教师对学生保持公平立场的因素在逐渐增多,如学生家庭的经济状况、学生父母的社会地位、独生子女的人际交往关系以及小干部之间的合作方式等。如何在教育中保持公平立场,对班主任成功履职来说,非常重要。《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二十九条规定: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当平等对待学生,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的充分发展。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人格,不得歧视学生,不得对学生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不得侵犯学生合法权益。《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三章第十八条规定:学校应当尊重未成年学生受教育的权利,关心、爱护学生,对品行有缺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应当耐心教育、帮助,不得歧视,不得违反法律和国家规定开除未成年学生。“天生我材必有用”,每个学生都可以成才,只是成才的目标不同而已。这应该是班主任必须确立的学生观,特别是要正确对待后进生,积极引导和帮助他们挖掘自身潜力。案例4:老师会给你“保密”的

放学铃声响了,我刚放下批改作业的笔,准备去教室带领学生排放学的队,学生小李和两个同学急匆匆地到办公室来找我。“顾老师,我的一支自动铅笔没了。那笔可贵了,要50多块钱。同学告诉我,笔是小程偷的……”

原来,事情是这样的:放学铃声刚响,小李下楼去上厕所,小程来到他的座位上,看到一支精美的自动铅笔,就拿起来玩,这些情形都被小李周围的小朋友看在眼里。小李回来,看到小程坐在自己的座位上,就让他离开。整理文具时,小李发现那支自动铅笔不见了,反复询问同桌后,他把嫌疑目标锁定为小程。

听到这儿,我心里已经信了八九分。前后就那么几分钟,两个孩子都看到小程在玩那支笔,他的嫌疑的确最大。我开始思索对策:以班主任的名义去搜查小程的书包,当场解决问题?那不行,虽然节省时间,可万一真的是小程拿了,以后他在班级里如何自处?叫小程来,和这三个孩子私下沟通?也不太好,毕竟没有直接证据。万一小程死不承认,最后可能无法收场。想来想去,我决定先稳住小李。毕竟不管是不是小程拿的,总不能让小李他们散布小程偷东西的“谣言”,而且其他学生也急着想回家。于是,我对小李说:“你们谁也没有亲眼看到小程拿走了笔,就直接说他‘偷’,让人多难堪,也可能是掉在地上了,你们仔细找过没有?这样,我去跟值日的同学说一下,让他们扫地的时候仔细看看,兴许能找到。”小李一听,觉得我说的有道理,就和两个同学回教室去了。

小程是个小个子男孩,平时比较胆小,成绩也糟糕,但家长对他特别严格,这件事要是叫家长一起来解决,反而会节外生枝。最后,我决定找个借口让他单独留下来。

学生都走了,教室门口只剩下我和小程。我开门见山地说:“小李的笔很好看,对不对?”他一听就急了,矢口否认道:“老师我没拿,不信你翻我书包!”听他这么说,我心想,好小子,原来已经“战略转移”了。可是在什么时候转移的呢?想起他下楼上过厕所,又知道他素来胆小,于是我决定“使诈”,便故作高深地告诉他:“你刚刚下楼,我就在身后。老师都看到了。”他一听这话,一下子无语了,眼神也游离开了,甚至手都抖了起来。看到他害怕的样子,我换了种口气,语重心长地对他说:“孩子,人人都会犯错,只要能意识到错误,积极改正,还是老师喜爱的好孩子!”听到这儿,他如释重负,终于忍不住了,内心的害怕顿时化作泪水流出眼眶:“顾老师,我知道错了,对不起!我知道错了……”“老师会给你‘保密’的。但你能不能也答应老师一个条件?”他点了点头。“一定要改正!”我拿出纸巾,帮他擦去泪水,柔声说道:“现在就去把笔拿来,放在我的办公桌上,放好了你就直接回家,我就当这件事从没有发生过。只要保证以后不犯同样的错误,你还是我心目中的好孩子!好吗?”他擦干了眼泪,点了点头,眼神里满是感激,慢慢地走出我的视线。

我去教室检查了一遍卫生和门窗后,回到了办公室。看到桌上静静地躺着一支精美的自动铅笔,顿时觉得松了一口气。此时,照进窗口的夕阳,似乎较往日更温暖、更美好。拿起笔,迎着夕阳,我心里盘算着明天要给小李的“美丽谎言”。(上海市青浦区实验小学顾叶青供稿)

解读

中小学生是未成年人,是有待发展的人,是需要精神抚慰的人。他们思想单纯、情感脆弱、经验缺乏,需要得到班主任的精心呵护、照顾、引导和保护。一个善于倾听的班主任,能及时察觉学生的喜悦和烦恼、肯定与疑惑。只有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才能触摸到学生洞开的心灵,听到学生发自内心深处的声音。因此,班主任要善于倾听、交谈,做学生心灵的抚慰者。

雨果曾经说过:世界上最广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广阔的是天空,比天空还要广阔的是人的心灵。苏霍姆林斯基告诫班主任,要像对待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小心翼翼地呵护学生的心灵。要成为一个受人尊敬的教师,班主任必须真挚地热爱每一个学生,关注学生的精神生活,关注他们的内心世界,学会俯下身子倾听学生的心声。

班级中,每一个学生都具有独特的个性,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兴趣、特长和发展需要,都有自己的认知方式和学习方式。班主任应仔细研究学生,为每一个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提供广阔的成长空间。班主任对自己在班级学生成长中的多重角色,如果有科学合理的探索与实践,就能有效地创造出具有人文性和情趣性的班集体的生活空间,更好地促进学生的个性化、最优化发展。

总之,班主任在教育中承担的是多重角色,需要不断学习,博览群书,拓宽知识面,努力掌握现代科学技术,跟上时代发展步伐。5.实践检验——行动

班主任专业成长需要读书、学理论。但列宁说过:“理论是灰色的,而生活之树是常青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也是唯一途径。所以,班主任应通过实践,在“行动”中找准自身定位,并切实扮演好自己的角色。(1)那一天,我是如何安排自己的各项工作的?(2)开展一次调查:我心目中的好班主任。(3)对照上述几个案例,思考:今天,我们怎样做班主任?6.学材链接——推动“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青年班主任在破解角色定位这一难题时,不妨从专家学者和有经验教师的视角出发,来审视班主任这一角色。这样不仅可以有力“推动”今后的实践,或许还能为自己打开另一片天地。

[1]冯远村,张炎山.班主任角色的认同与调适[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1993.

[2]梅洪建.做一个不再瞎忙的班主任[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4.

[3]李镇西.我这样做班主任——李镇西30年班级管理精华[M].桂林:漓江出版社,2012.

[4]陈宇.班主任工作十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4.

[5]赵惠玲.班主任角色网络体系初探[J].班主任,2004(11).

[6]张绪忠.班主任权威的确立与发挥[J].教学与管理,2007(3).

[7]王明珠.班主任应该扮演的集中角色[J].黑河教育,2004(2).

[8]朱希荣,等.现代教育意义上的班主任角色认识的研究[J].高教论坛,2004(6).

[9]黄永祥.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的角色[J].中等职业教育,2006(4).

[10]郑秀水.班主任含义与班主任角色的理性思考[J].职业管理,2014(2).

[11]冯泽英.对班主任角色的认识[J].时代教育,2006(12).

[12]张莉.班主任角色浅谈[J].百家杂谈,2006(9).

[13]王志成.班主任角色意识探析[J].教学与管理,2004(9).

[14]黄意清.班主任角色之我见[J].中学课程辅导,2015(9).

[15]雷文伟.试论班主任角色定位及其工作策略[J].教学管理,2014(9).

[16]王东凤.新课程理念下班主任工作的转变[J].教学与管理,2004(11).问题2班主任怎样摆正教育和教学的关系——继之以“思”【导语】

在学校,教育与教学这两项工作的关系,理论上似乎谁都知道,而且谁都会说出一点道道来。但在实际操作中,往往会出现一种“跷跷板”现象:不是这边轻了,就是那边重了;不是这头抓得紧了,就是那头抓得松了。

对于初任班主任的青年教师来说,怎样摆正这两者的关系,更是一个两难问题。兼顾班主任工作和学科教学,使之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对所有班主任来说,都是一个很大的挑战。一面是备课上课、测验考试、教研听课,一面是班集体建设、各项考核评比,常常使众多没有经验的青年班主任顾此失彼,手忙脚乱。究其原因,还是对学科教学和班级教育缺乏深刻体认,将它们视为各自独立、相互疏远的两个世界。

突破这一隔阂的关键,不是一味地迎头而上苦干,而是深入思考后再干。班主任有质量的专业成长,从“动”字开始,须继之一个“思”字:思考、思索、思谋……1.现象审视——凝思

左手为“教育”抓狂,右手被“教学”缠住,两者兼顾不暇、平衡失势、疲于应付、了无头绪之际,班主任千万不可自乱阵脚,须沉心细想解决之道,“凝思”能否有一举两得、两全其美的办法,以避免如下班主任的遭遇。

一位曾经担任过班主任的青年教师在他的随笔中讲了这样一个故事:我只当了一个学期的班主任

刚被分配到一所初中学校,我就担任了预初年级一个班的班主任,并任教语文。像所有新教师一样,我难以协调好学科教学与班级管理这两个方面的工作。一天下来,我发现自己总是很“忙”,又很“迷惑”,甚至“健忘”。应对教学工作,耗费了我大量的时间,让我心烦意乱。常常在临近下课时,我才记起课堂上的某件事还没有处理。可是第二天一开始上新课,我又会忘记昨天就应该做的事。

为了完成好语文教师与班主任工作两大任务,我一边不停地参加学科组的学习与培训,使自己适应新课程教学;一边忙于应付班主任的各项日常事务。工作与学习、学科教学与班级管理,哪个是主业、哪个是副业,两者的矛盾集中出现在我面前。有时遇到个别学生不争气,发生和同学打架等事件,班级被“扣分”,自己心情也被弄得一团糟。

一个学期之后,由于所带班级的情况比预期的差,学校领导就换了班主任。

其实,我是真心想把工作做好的。但是,大量的时间却被花在备课、上课、评课上了。有时,备一节课就要花一个晚上的时间。时间有限,精力有限,根本无暇顾及学生的思想动态,更别提了解学生、研究学生、帮助学生解决问题了。

调查表明,为了上好课,青年班主任要花大量的时间找资料、备课;在课堂上,既要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又要维持课堂纪律;课后,要批改作业、辅导学生,还要参加教研活动,接受学校的教学评价。至于班主任工作,要做好班级日常管理,应对学生中发生的偶然事件,与家长联系,以及处理各种人际关系,还要根据学校要求对学生作出正确、公正的评价。这两方面工作中的问题,常常交织在一起。教育与教学的双重压力,使得他们难以适从,往往忙了这头就抓不住那头,很难找到平衡点,很容易产生个人情绪问题。2.问题诊断——熟思

问题不应成为前进道路上的阻碍,但可作为“穷则思变”的契机。“熟思”就是反复琢磨,分析问题性质,发现疏漏,弄明白是思想观念偏差,还是实践经验不足,这样才能对症下药,寻找对策,迎来柳暗花明的前景。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