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美的气质套装(全15册)(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8-14 01:06:43

点击下载

作者:卓文君,李清照,柳如是,吕碧城,林徽因,陆小曼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中国最美的气质套装(全15册)

中国最美的气质套装(全15册)试读:

版权信息书名:中国最美的气质套装(全15册)作者:卓文君,李清照,柳如是,吕碧城,林徽因,陆小曼排版:KingStar出版时间:2017-08-01本书由北京阅览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授权北京当当科文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制作与发行。— ·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 —序

李清照是宋代著名的女词人,工诗善文,更擅长词。李清照词,人称“易安词”、“漱玉词”,以其号与集而得名。她的《漱玉词》男性亦为之惊叹。本书收录了她大量完整的诗词作品,可供读者完全了解她的诗词风格。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汉族,齐州济南人。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李清照出生于书香门第,早期生活优裕,其父李格非藏书甚富,她小时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打下文学基础。出嫁后与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时,流寓南方,境遇孤苦。她不但有高深的文学修养,而且有大胆的创造精神。

她的词虽多是描写寂寞的生活,抒发忧郁的感情,但从中往往可以看到她对大自然的热爱,也坦率地表露出她对美好爱情生活的追求。词集点绛唇

蹴罢秋千,①起来慵整纤纤手。②露浓花瘦,③薄汗沾衣透。见客入来,袜划金钗溜,④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⑤【注释】

①蹴(cù):踩,踏。此指荡(秋千)。

②慵整:懒洋洋地收拾。五代鹿虔扆《思越人》:“玉纤慵整云散。”纤纤手:形容女子柔美的双手。《古诗十九首》:“纤纤出素手。”

③花瘦:形容花枝上花瓣已凋零。秦观《如梦令》:“无奈玉销花瘦。”

④袜划(chàn):即划袜。未穿鞋,只着袜子行走。李煜《菩萨蛮》:“划袜步香阶,手提金缕鞋。”金钗溜:指头戴的金钗滑落。金钗,妇女的一种金首饰。李煜《浣溪沙》:“佳人舞点金钗溜。”

⑤青梅:刚长成的梅子。李白《长干行》:“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青梅”与“竹马”有两小无猜、两情相悦之意。【品评】

此词为词人早年之作。词作尚较稚嫩,且不无模仿前人之句,如下阕就被清贺裳批评为“直用(韩僵)‘见客人来和笑走,手搓梅子映中门’二语演之耳,语虽工,终智在人后”(《皱水轩词筌》)。但词作表现春情萌动少女的心理与情态却惟妙惟肖,大胆真率,生动有趣。

上片貌似写少女嬉戏场景,实是含蓄地抒发暮春时节少女思春、惜春情怀。因为思春,心情不爽,故借荡秋千以排遣,但“蹴罢”仍觉“慵”懒无聊,甚至产生好“花”不再开、时不我待的一丝焦虑。此为铺垫,下片乃拓出柳暗花明之新境。“见客人来”,顿时搅乱了少女的心绪,此“客”当与其终身幸福有关,是她所思的人。其惊喜、羞怯、渴望、等待的复杂情感,如波澜泛起,全在“袜划”、“钗溜”、“羞走”、“回首”嗅梅的系列细节中,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可谓“曲尽情惊”(明钱允治《续选草堂诗馀》卷上),生动如画。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①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②争渡,③争渡,惊起一行鸥鹭。④【注释】

①溪亭:泛指临溪亭台。一说为山东济南城西之泉名与地名,濒临西湖。

②藕花:荷花。唐孟郊《送吴翱习之》:“新秋折藕花,应对吴桥语。”

③争渡:勉力渡水。北周庾信《春赋》:“拥河桥而争渡。”一说为“怎渡”之意。

④鸥鹭:鸥与鹭,皆水鸟名。【品评】

此词作年人们说法不一,但所写为少女时代的一次野游当不会有异议。

开篇“常记”二字道出此词所写野游乃是一种回忆;而词人之所以“常记”不忘,实是因为此次野游富有戏剧性,很刺激,很有趣。词人写自己与女伴出游,于溪亭畅饮,直至“沉醉”得不认回家的路,极写出青春少女无拘无束、任性自由的天性。正因为少女们都“沉醉”了,才发生荡舟回家竟“误人藕花深处”的戏剧性一幕。开始时她们当会为鲜艳的荷花、湖中的鸥鹭而赞叹,但当她们兴尽欲归,发现找不到出路时,酒就全醒了,心也着急了,于是拼命荡舟,四处乱闯。本来正在悠闲浮游的鸥鹭,被不速之客的“回舟”惊扰,呜叫着腾飞起来,顿时出现一天鸥鹭的奇观。这是少女们所未料到的,对此她们一定惊呆了,甚至为之欢呼雀跃起来,又忘了迷路的焦虑。

短短33字的小令,以白描的笔法、浅白的文字,既写出夏日傍晚美丽奇妙的湖景,又表现出少女快乐的生活、天真的情趣,确是一首绝妙好词。浣溪沙·春闺即事

淡荡春光寒食天,①玉炉沉水袅残烟。②梦回山枕隐花钿。③海燕未来人斗草,④江梅已过柳生绵。⑤黄昏疏雨湿秋千。【注释】

①淡荡:形容和煦。唐陈子昂《修竹篇》:“春风正淡荡,白露已清泠。”寒食:节令名。在清明前一天或两天。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去冬节一百五日,即有疾风甚雨,谓之寒食,禁火三日,造饧、大麦粥。”

②玉炉:熏炉的美称。唐胡杲《七老会》:“白头仍爱玉炉熏。”沉水:香料名。唐罗隐《香》:“沉水良材食柏珍,博山烟暖玉楼春。”袅:形容香料烟气缭绕上升。

③梦回:梦醒。南唐李璨《摊破浣溪沙》:“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山枕:中间凹进、两端突起的一种枕头。唐温庭筠《更漏子》:“山枕腻,锦衾寒,觉来更漏残。”花钿(diàn):用珠宝金翠等制成的首饰。唐自居易《长恨歌》:“花钿委地无人收。”

④海燕:即燕子。古人以为燕子春天从海上飞来,故称。斗草:梁宗懔《荆楚岁时记》:“五月五日,四民并踏百草,又以斗百草之戏。”是妇女一种用野草赌输赢的游戏。

⑤江梅:梅的泛称。绵:柳絮。【品评】

此词当为早年之作,或者后来回忆早年“春闺”生活,不类写渡江后的“即事”。全词基本上是写景,但字里行间分明伫立着一个怀春少女的形象。

词首句点出时令正是“寒食天”,暮春之“淡荡春光”,渲染出春日的明丽、春光的和煦。阳春三月的美景显示着生命的勃发,这构成“春女思”的背景。次句由自然界深入到深闺,玉炉烟气袅袅,芳香怡人,构成温馨幽寂的环境,与词中女主人公的身份正相宜。然后写她从春睡中醒来,一边回昧梦境,一边倚于山枕遐思,形象非常美丽。上片层层渲染,皆在推出一个情思萌发的青春少女的形象。下片写少女醒来嘹望室外所见,至此才借景透露其内心春思的淡淡忧愁。过片两句对仗工整,写出少女失落、寂寞的心境。海燕还没有飞来,女伴们则正忙于“斗草”游戏,使自己显得分外孤寂;江梅已经凋零,柳絮已经飘飞,春光渐渐消失,而少女的青春年华亦在慢慢流逝。她一定想到了梦中的憧憬,而那是虚幻的,现实却是至今独守空闺,心中闺怨乃油然而生。歇拍是进一步写法,排遣忧愁的“秋千”,已被疏雨打湿,意味少女的忧愁已无法消除,真是无可奈何,抑郁之至!

此词由于基本是写景,主观春思几乎不加显露,用词亦讲究,“袅”、“隐”、“湿”字皆生动而典雅。故可称是婉约词的典型之作。忆王孙

湖上风来波浩渺。①秋已暮、红稀香少。②水光山色与人亲,③说不尽、无穷好。莲子已成荷叶老。清露洗、蓣花汀草。④眠沙鸥鹭不回头,似也恨、人归早。【注释】

①浩渺:水面辽阔。唐许浑《郑秀才东归凭达家书》:“秋泛楚江吟浩渺。”

②红稀:当指荷花稀少。

③水光山色:据徐培均笺注,水指山东章丘绣江,山指章丘东之长白山。首句之“湖”,当为绣江水面。金元好问词有“长白山前绣江水,展放荷花三十里”(《泛舟大明湖》)之句,则可见绣江水面宽阔似湖。与人亲:《世说新语·言语》:“会心处不必在远,翳然林水,便自有濠濮问想也,觉鸟兽禽鱼自来亲人。”此将山水拟人化。

④汀(tīng):水边平地。【品评】

此词收入《李清照笺注·补遗》,为年少之作。徐培均认为是咏故乡绣江之景。词中所写貌似湖景,实为绣江之景。

上片以疏朗大笔写“湖”暮春全景,烟波浩渺,“红稀香少”,但词人并无伤秋之悲,而是感到山水皆“与人亲”而心旷神怡,只觉“湖”景之壮美。这与词人当时年轻,心境单纯、乐观相关。下片则以细致工笔写湖中小景,是几个“特写镜头”:荷叶虽枯败,但莲子结实,蘋花汀草,十分清新,鸥鹭飞翔,富有情致。

全词之深秋“湖”景充满了生命的活力,这亦与词人正处青春的生命期相吻合。词还妙在收束时把鸥鹭拟人化,为“人归早”而遗憾,旨在反衬“湖”景之值得留恋也。此词与词人后来大量悲秋伤怀之作意趣迥然,别具一格。鹧鸪天·桂

暗淡轻黄体性柔,①情疏迹远只香留。②何须浅碧轻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梅定妒,菊应羞。画阑开处冠中秋。③骚人可煞无情思,④何事当年不见收?⑤【注释】

①体性柔:指桂花本性柔和。

②情疏:性情疏淡。迹远:远离人迹。

③画阑:即画栏,有雕饰的栏杆。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画栏桂树悬秋香。”冠中秋:为中秋时节诸花之冠,亦即“花中第一流”之意。

④骚人:指创作了《离骚》的诗人屈原。可煞:可是,疑问词。

⑤“何事”句:意谓《离骚》为何不提及桂花,小觑桂花。此与宋陈与义《清平乐·咏桂》“楚人未识孤妍,《离骚》遗恨千年”同义。按:《离骚》实有“离申椒与菌桂兮”、“矫菌桂以纫蕙兮”之句,“菌桂”乃桂花之一种。此处作者失察。【品评】

此词属咏物词。清沈祥龙《论词随笔》云:“咏物之作,在借物以寓性情。凡身世之感、君国之忧,隐然蕴于其内,斯寄托遥深,非沾沾焉咏一物矣。”

此词上片咏桂花,即描绘其“暗淡轻黄”之体貌,更凸显其疏淡清远之性情,以赞美其“花中第一流”的品位。下片则以梅、菊之“妒”与“羞”。反衬桂花“冠中秋”的风采,并因骚人“当年不见情”而为之抱不平,进一步夸饰桂花在词人心目中乃众花魁首的地位。其实作者歌咏的不只是桂花,更是寄托其对宛如桂花的稚淡高洁人格的向往之情。浣溪沙

莫许杯深琥珀浓,①未成沉醉意先融。②疏钟已应晚来风。瑞脑香消魂梦断,③辟寒金小髻鬟松。④醒时空对烛花红。⑤【注释】

①莫许:有学者认为当为“莫诉”,因形近而误。诉,辞酒不饮。唐韦庄《菩萨蛮》有“莫诉金杯满”句。琥珀:喻酒色红褐如同琥珀。唐李白《客中作》:“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

②意先融:指心中苦闷已先消融。

③瑞脑:一名龙脑,今称冰片,一种香料。魂梦断:梦醒。

④辟寒金:指饰金头饰簪梳类。晋王嘉《拾遗记》:“昆明国贡嗽金鸟,形如雀而色黄,羽毛柔密,常吐金屑如粟,铸之可以为器。此鸟畏霜雪,乃起小屋处之,名日辟寒台。宫人争以鸟吐之金用饰钗珮,谓之辟寒金。”

⑤“醒时”句:本李煜《玉楼春》:“归时休放烛花红。”【品评】

此词作于词人未婚时,抒写深闺少女青春期的寂寞情怀,反映出词人对爱情的憧憬,真切而含蓄。

上片开篇即点出琥珀色的美酒。此乃全词之中心意象,与词人的心境密切相关。酒乃浇愁之物,而且似也十分有效,果然词人尚未沉醉愁已先消,那晚风送来的钟声似乎也变得动听了。可惜词人的愁绪只是暂时被抑制而已,当“瑞脑香消”,梦断酒醒之后,现实依然如故,美酒并未“融意”,孤单慵懒的少女,面对的是一朵寂寞烛花。酒醒后的苦闷更甚于未醉之时。

词采用先扬后抑的笔法,从而达到表现苦闷倍增的艺术效果。浣溪沙

小院闲窗春色深,重帘未卷影沉沉。①倚楼无语理瑶琴。②远岫出云催薄暮,③细风吹雨弄轻阴。④梨花欲谢恐难禁。⑤【注释】

①重(chóng)帘:多层的帘幕。唐温庭筠《菩萨蛮》:“重帘悄悄无人语。”沉沉:形容光影浓重。

②理:指弹奏。瑶琴:琴的美称。南朝鲍照《拟古》:“明镜尘匣中,瑶琴生网罗。”

③远岫(xiù)出云:语本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云无心以出岫。”岫,山峦。薄暮:黄昏。屈原《天问》:“薄暮雷电,归何忧?”

④轻阴:天色略阴。

⑤禁:阻止。【品评】

此词或作于待嫁汴京之时,反映的是惜春、伤春的心绪,其中则蕴藉少女对青春的留恋,对爱情的担忧。春天是爱情萌发的季节,“春女思”也。但词人却仍待字闺中,心中不能不郁勃着深深的寂寞无奈,淡淡的忧愁。

上片写窗外小院“春色深”,窗内帘影沉,构成寂寞压抑的气氛。虽未写人,但写出词人的感觉,一位少女连“重帘”都懒得卷起,而在帘影下枯坐发呆,实在是百无聊赖。她又起身登上闺楼,姑且弹奏一曲瑶琴,弹罢或许可暂时得以解闷释怀。但下片写她抬头展望时,看到的是薄暮中远山飘出的乌云,天空忽而转阴,细风吹来雨丝;更看到风雨中的梨花在抖动,在飘零,词人的心情顿时又沉重起来。她一定是产生了联想:自己的青春不就是雨中梨花吗?花无百日红,自己还有几多青春呢?未来的命运如何呢?淡语中自有怨情。正如清陈廷焯所评:“中有怨情,意味自永。”(《词则·别调集》卷二)“怨”确实是这首小令的词旨。渔家傲

雪里已知春信至,①寒梅点缀琼枝腻。②香脸半开娇旖旎。③当庭际,玉人浴出新妆洗。④造化可能偏有意,⑤故教明月玲珑地。⑥共赏金樽沉绿蚁。⑦莫辞醉,此花不与群花比。【注释】

①春信:春天到来的信息。唐郑谷《梅》:“江国正寒春信稳,岭头枝上雪飘飘。”

②琼枝:形容负雪蜡梅枝如美玉。屈原《离骚》:“折琼枝以继佩。”腻:蜡梅枝色泽滑润。

③香脸:喻梅花。娇旖旎:娇艳美好。五代魏承班《玉楼春》:“艳色韶颜娇旖旎。”

④玉人浴出:用白居易《长恨歌》杨贵妃“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典,比喻梅花娇媚之态。

⑤造化:指大自然。唐杜甫《望岳》:“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⑥玲珑:晶莹明亮。唐李白《玉阶怨》:“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⑦金樽:金制酒杯。绿蚁:酒上的细泡沫,指代酒。唐自居易《问刘十九》:“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品评】

此词收人《李清照集笺注·补遗》,为早期咏蜡梅之作。词并非泛泛地描写蜡梅,而是专写早春蜡梅,故敏锐地捕捉住其个性特点。此蜡梅于“雪飘飘”之时即绽放,不是唐齐己《早梅》诗所谓的“一枝开”,而是花朵“香脸半开”,更形象地写出这位春天使者报春之“早”,敢为天下先之精神的可贵。

词人不仅凸显蜡梅的内美,还刻画其娇艳的风姿。她枝条滑润,花朵旖旎,宛如光彩照人的出浴美人;特别是在玲珑明月的映照下,更是妍丽绰约,如同仙女。当词人于月下边品酒、边观赏“玉人”之时,怎能不发出“此花不与群花比”的由衷赞叹!

早梅的丰姿与品格,显然是词人心目中所向往的淑女的象征。全词采用拟人手法来写蜡梅的形象,正透露了这一信息。玉楼春

腊前先报东君信,①清似龙涎香得润。②黄轻不肯整齐开,③比着江梅仍更韵。④纤枝瘦绿天生嫩,可惜轻寒摧挫损。⑤刘郎只解误桃花,⑥惆怅今年春又尽。【注释】

①腊:腊月,农历十二月。东君信:春天的信息。东君,春神。

②龙涎:香料名。清吴震方《岭南杂记》:“龙涎于香品中最贵重,出大食国西海之中。”是抹香鲸的分泌物。

③黄轻:指代淡黄色蜡梅。宋晁补之《谢王立之送蜡梅五首》:“且看轻黄傲雪枝。”

④仍更韵:更有韵致、气度。宋陈与义《同家弟赋蜡梅诗得四绝》:“韵胜谁能舍,色在那得亲。”

⑤摧挫:损害。损:副词,极。指损害程度大。

⑥“刘郎”句:唐刘禹锡元和十年(815)在长安玄都观咏桃花,后被贬出京,十四年后被召还再游玄都观,桃花已无存。其《再游玄都观》有“前度刘郎今又来”句。误,迷惑。【品评】

此词收入《李清照集笺注·补遗》,当作于出嫁前,时在汴京,与前词《渔家傲》同时。

此词亦咏蜡梅。蜡梅冬季开,故先点出“腊前先报东君信”的特点。全词于蜡梅外在形态上笔墨较多,如以“龙涎”比喻其清香之味,又写其“黄轻”之花朵,以及“瘦绿”的“纤枝”,可谓面面俱到。但亦不忘赞其韵致、气度胜于“江梅”。可见蜡梅之姿态与韵致皆为词人所欣赏。正因为极喜蜡梅,故惋惜其被“轻寒摧挫”,又埋怨“刘郎”只知“解误桃花”,而不懂欣赏蜡梅,更遗憾蜡梅受损,“今年春又尽”。蜡梅凋损并不意味春尽,此乃夸饰之词,极力表达词人爱春、惜春之情;而词中显然有词人对自己青春年华流逝的惋惜,并寄托于蜡梅身上。减字木兰花

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①泪染轻匀,②犹带彤霞晓露痕。③怕郎猜道,④奴面不如花面好。⑤云鬓斜簪,⑥都要教郎比并看。【注释】

①一枝春:指梅花。南朝陆凯《赠范哗》:“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②泪染:指花上露珠。

③彤霞:红霞。唐曹唐《小游仙》:“红草青林日半斜,闲随小凤出彤霞。”

④郎:郎君,夫婿。

⑤奴:古代女子的谦称。

⑥斜簪(zān):斜插上一朵梅花。簪,原指首饰,此作动词“插”用。⑦徒:只。比并:相比。敦煌词《苏幕遮》:“莫把潘安,才貌比并看。”【品评】

此词作于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1101)词人与赵明诚新婚大喜之后。词的构思是借花写人,以花衬人,以表现新婚少妇艳比梅花的美貌,以及取悦、爱悦郎君的娇憨风情,从而营造出新婚燕尔、伉俪情深的幸福氛围。

上片借助“泪”与“彤霞”的妙喻,极力渲染含苞待放的梅花之娇嫩与红艳,此乃一种铺垫。下片则推出词的主角——欲与梅花“比并看”的女主人公。先写其心理活动,担心夫君欣赏“花面”而不喜“奴面”,这一醋意或妒意反映出女主人公对丈夫的挚爱。后写动作细节,在云鬓上斜插“一枝春”,但不是为了“人面梅花相映红”,而是“教郎”看看到底谁更美丽。这一撒娇的动作与心理,活脱脱刻画出新娘子天真可爱与幸福自信的自我形象。

此词曾被赵万里讥为“词意浅显”、不类李清照他作。“词意浅显”说明此词有民歌风味,词本来就是从民间来的,不足为奇;而且“浅显”本为词之一体,并非每首词都须有微言奥意。若以此而否定此词为李清照之作,实乃大谬。浣溪沙·闺情

绣面芙蓉一笑开,①斜飞宝鸭衬香腮。②眼波才动被人猜。③一面风情深有韵,④半笺娇恨寄幽怀。⑤月移花影约重来。⑥【注释】

①绣面芙蓉:刺绣的荷花。此喻女子俏丽的面容。

②斜飞宝鸭:指香炉升起的袅袅香烟。宝鸭,鸭形香炉。唐孙鲂《夜坐》:“坐久烟销宝鸭香。”香腮:指女子芳香秀美的面颊。唐温庭筠《菩萨蛮》:“鬓云欲度香腮雪。”

③眼波才动:形容目光流动如水波,脉脉传情,恰如《西厢记》所云“临别那秋波一转”。唐韩僵《偶见背面是夕兼梦》:“眼波向我无端艳,心火因君动地燃。”

④一面:满脸。风情:男女相爱之情。南唐李煜《柳枝词》:“风情渐老见春羞,到处芳魂感旧游。”此指女子因爱而表现的娇媚之态。韵:标致。宋周辉《清波杂志》卷六:“盖时以妇人有标致者日韵。”

⑤笺:信纸。此指书信。幽怀:深藏内心的情思。唐皇甫枚《三水小牍·步飞烟》:“兼题短叶,用寄幽怀。”

⑥“月移”句:用唐元稹《莺莺传》诗“待月西厢下,迎风半户开。拂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之意。月移花影,指男女幽会之夜,正皓月东升,花影摇曳。【品评】

此词作于词人新婚之后。词写热恋中的青春女子,对爱情热切的渴望,特别是突出其主动与执着,大胆而真率。

上片不仅写女子的美丽,面如“芙蓉”,“香腮”似雪;而且表现其天性活泼,笑口常开,是“阳光美女”。更令人惊叹的是这位女子,竟然以其摄人神魄的“眼波”,主动向意中人传情放电,期待着一次令她心跳的幽会,至于幽会情景,词留出艺术空白,由读者去想像。故下片乃跳脱至“风情”女子幽会之后的心境。幽会不仅给女子带来了甜蜜的回忆,而且激发了不能朝夕厮守的怨恨,以及与意中人再次幽会的期盼,于是乃有借“半笺”抒写衷情,重约意中人幽会的举动。此词由于写得大胆开放,清末大词人王鹏运认为是他人伪托,以污易安。王氏实不了解李清照乃一风流蕴藉之人也。

全词语言自然本色,毫不雕琢,但并不平淡乏味,“眼波才动被人猜”的白描之笔,颇获众词论家赞誉,“传神阿堵,已无剩美”(清沈谦《填词杂说》)之评,可谓深中肯綮。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①浓睡不消残酒。②试问卷帘人,③却道海棠依旧。④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注释】

①雨疏风骤:雨点稀少而风势猛烈。

②残酒:残留的醉意。

③卷帘人:天亮时卷起窗帘的丫环。

④海棠:春季开花,暮春开始凋落。花蕾呈深红色,开后呈淡红色。⑤绿肥红瘦:绿叶繁茂而红花稀疏。【品评】

此词作于新婚后的宋崇宁元年(1102)。这首脍炙人口的小令,虽然化用了唐韩僵《懒起》“昨夜三更雨,临明一阵寒。海棠花在否?侧卧卷帘看”词意,但意境已是新创。韩诗写得闲适平淡,近乎“无我之境”;而此词则感情与环境冲突,主观色彩鲜明,实为“有我之境”。

词开篇首句写“昨夜雨疏风骤”,为下文“绿肥红瘦”埋下伏笔,亦借以烘托心境的失衡;次句写“浓睡”仍不能消除“残酒”,则意味主人公昨晚曾借酒浇愁。此愁何来,并未明言,但造成悬念。接下以女主人公与“卷帘人”对话的形式展开词意。丫环漫不经心地回答“海棠依旧”,引出女主人的强烈的反驳。“知否?知否?”叠语甚妙,不满情态宛然可见。而终篇“绿肥红瘦”的断语,不仅形象地勾勒出暮春时的自然景象,而且又流露出浓郁的惜春之情。词不仅惜春,亦有女主人公‘自惜之意。盖词人虽是新婚,但亦由海棠之“瘦”而想到自己红颜易老,何况夫婿又身在太学,自己独守空房,难免有虚度光阴之忧。

明李攀龙称云:“语新意隽,更有丰情”(《草堂诗馀集》卷二),良有以也。而有人称其“一片伤心,缠绵凄咽”(陈廷焯《词则·别调》卷二),更是直捣黄龙之评。瑞鹧鸪·双银杏

风韵雍容未甚都,①樽前甘橘可为奴。②谁怜流落江湖上,玉骨冰肌未肯枯。③谁教并蒂连枝摘,醉后明皇倚太真。④居士擘开真有意,⑤要吟风味两家新。⑥【注释】

①“风韵”句:用《史记·司马相如传》“相如之临邛,从车骑,雍容闲雅甚都”典。风韵,指风度、韵致。雍容,形容温良优雅。都,美丽。《诗·郑风·有女同车》:“洵美且都。”

②甘橘可为奴:用《三国志·吴志·孙休传》注引《襄阳记》典:李衡欲治家,其妻不听,乃密派人种甘橘千株。临死对儿子说:“汝母恶吾治家,故穷如是。然吾州里有千头木奴,不责汝衣食,岁上一匹绢.亦可足用耳。”儿子告诉其母,母曰:“此当是种甘橘也……”后橘长成,“岁得绢数千匹,家道殷足”。唐李商隐《陆发荆南始至洛商》:“青辞木奴橘,紫见地仙芝。”

③玉骨冰肌:比喻女子身段苗条,肌肤洁白润滑。宋杨无咎《柳梢青》以“玉骨冰肌”喻梅花。

④“醉后”句:明皇,指唐明皇,即唐玄宗。太真,指杨贵妃,字太真。据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卷下:“明皇与贵妃幸华清宫,因宿酒初醒,凭妃子肩同看木芍药。上亲折一枝,与妃子递嗅其艳。”此句喻银杏“并蒂连枝”,两相依倚。

⑤居士:信奉佛教但未落发出家者。李清照自号易安居士,此自指。擘(bò)开真有意:语本宋苏轼《席上代人赠别》“莲人擘开须见忆”。擘开,指剖开银杏。忆,谐“意”音,剖开银杏分食,当有吉利之意。

⑥新:当谐音“心”。【品评】

此词当为与赵明诚新婚后之作。词借咏双银杏,反映人生理想,表现伉俪之爱。

上片赞颂银杏。先活用司马相如之典赞银杏风韵温雅,好不艳丽。此称银杏品格超俗。又用甘橘奴之典,然后借助比喻写银杏冰肌玉骨,外形清丽。这其中寄托着词人的人生追求。下片则赞“双银杏”之相依为命。先以“并蒂连枝”喻之犹嫌不足,更借唐明皇与杨贵妃之故事相比。最后咏银杏果,以谐音手法,表现“双银杏”之情真意深,两心相依。其中无疑寓有其夫妻恩爱之意。

此词表现手法甚丰富,运用拟人、用事、比喻、谐音等修辞格皆纯熟自如,恰到好处。此词有人疑为是两首绝句,亦有人认为此调本是七言律诗,因唐人歌之,而成为词调,可供参考。但此词为李清照之作已被很多人认可。怨王孙

帝里春晚,①重门深院。②草绿阶前,暮天雁断。③楼上远信谁传?恨绵绵。④多情自是多沾惹,⑤难拼舍。⑥又是寒食也。⑦秋千巷陌人静,⑧皎月初斜,浸梨花。⑨【注释】

①帝里:京城。杜甫《寄彭州高三十五使君适……三十韵》:“无钱居帝里,尽室在边疆。”此指北宋都城汴京(今河南开封)。

②重(chóng)门:多层设门。汉张衡《西京赋》:“重门袭固,奸宄是防。”

③暮天:傍晚时的天空。王昌龄《三路府客亭寄崔凤童》:“山钟摇暮天。”雁断:反用《汉书·苏武传》雁足传书典,意无书信传来。

④恨绵绵:遗憾悠长。唐白居易《长恨歌》:“此恨绵绵无绝期。”

⑤沾惹:招惹。宋柳永《斗百草》:“刚被风流沾惹,与合垂杨双髻。”

⑥拼舍:抛弃。宋周邦彦《凤来朝》:“待起难拼舍。”

⑦寒食:节令名。一般以清明节前一日或两日为寒食节。

⑧巷陌:街巷。唐刘禹锡《题王郎中宣义里新居》:“门前巷陌三条近,墙内池亭万境闲。”

⑨浸梨花:形容月光映照梨花。宋谢逸《南歌子》:“帘外一眉新月,浸梨花。”【品评】

此词作于婚后二年即宋崇宁二年(1103),时词人在汴京,独自居家。夫婿赵明诚寄居太学斋舍,半月才得回家一天,聚少离多。当寒食节来临,词人仍是形影相吊,不禁倍增思夫之情,乃有此作。

此词词眼乃是一个“恨”字,此“恨”并非仇恨,而是一种遗憾,一种幽怨。而“恨”之根源乃在于“多情”,在于词人对丈夫的怀念思恋。上片写傍晚时分词人自闭于“重门深院”内,只见阶前草绿;而登楼则望尽“暮天雁断”,夫婿归来的音讯全无。如此孤寂无聊,而引出“恨绵绵”一语,实乃水到渠成。“绵绵”极写此“恨”之深长,是长时寂寞的形象表现。下片自责“多情”难抛舍,乃是“恨”极之反语。此时为寒食节之夜,四周一片寂静,人们都已回家团圆相聚,惟有天上初斜的皎月陪伴着自己,则更觉孤寂难耐,“恨绵绵”矣!

此词写景真切,写情至深。词上片先写景,后抒情,情是景中情;下片则先抒情,后写景,景是情中景:情景结合得巧妙。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①轻解罗裳,②独上兰舟。③云中谁寄锦书来?④雁字回时,⑤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⑥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⑦【注释】

①红藕:此指红色荷花。五代顾复《醉公子》:“红藕香侵槛。”玉簟(diàn):竹席的美称。此处指船舱里铺的竹席。

②轻解:俞平伯《唐宋词选释》云:“此处有轻挽、轻提义。”罗裳:锦罗制的裙子。

③兰舟:船的美称。梁任昉《述异记》卷下:“木兰川在浔阳江中,多木兰树。昔吴王阖闾植木兰于此,用构宫殿也。七里洲中有鲁班刻木兰为舟,舟至今在洲中。诗家云‘木兰舟’,出于此。”

④锦书:据《晋书·列女传》:窦滔妻苏氏善属文,窦滔“苻坚时为秦州刺史,被徙流沙,苏氏思之,织锦为回文旋图诗以赠滔,宛转循环以读之,词甚悽惋,凡八百四十字”。后称夫妻、情侣间书信为“锦书”或“锦字书”。唐李白《久别离》:“况有锦字书,开缄使人嗟。”

⑤雁字:大雁飞行排成“一”或“人”的队形。此处与《汉书·苏武传》雁足传书典有关。宋晏几道《蝶恋花》:“雁字来时,恰向层楼见。”

⑥“花自”句:化用唐崔涂《春夕》“水流花谢两无情”句。

⑦“此情”三句:化用宋范仲淹《御街行·秋日怀旧》“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句。【品评】

此词与《怨王孙》写于同一年,词旨仍是表现思夫之情。词中“锦书”、“雁字”、“相思”、“闲愁”等皆透露了个中消息。

但此词与《怨王孙》词境颇不相同。从季节看,后者是写暮春,此词是写初秋。从环境看,后者是“重门深院”内,此词是流水兰舟上。从结构看,后者是写景一抒情一写景,此词则是上片写景,下片抒情。从情感内容看,后者是幽恨,此词则是“闲愁”,是“此情无计可消除”的无奈。从情感色彩看,后者比较强烈直白,此词则比较低回宛转。但异曲同工,皆抒尽离别之情,孤“独”寂寞之意。

此词语言精致,如“起七字秀绝”(清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二),写出凄清之意;歇拍三句虽语出范仲淹词,但更加工妙,道尽“相思”之情的执着与“难拼舍”。玉楼春·红梅

红酥肯放琼瑶碎,①探着南枝开遍未?②不知酝藉几多香,③但见包藏无限意。④道人憔悴春窗底,⑤闷损阑干愁不倚。⑥要来小酌便来休,⑦未必明朝风不起。⑧【注释】

①红酥:红润柔腻。此形容红梅色泽与质地。琼瑶:美玉。《诗·卫风·木瓜》:“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瑶。”此喻梅花。碎:形容梅花开放。

②南枝:向阳的梅枝。南枝梅花先开。宋朱翌《猗觉寮杂记》卷上:“南枝向暖北枝寒。”

③酝藉:包含。

④包藏:包涵。

⑤道:知。杜甫《严中丞枉驾见过》:“何人道有少微星?”春窗底:春窗里。

⑥闷损:极度烦闷。损,表示程度深。李商隐《杂纂》:“闷损人请贵不来;恶客不请自来;被醉人缠住不放。”阑干:栏杆。

⑦要:通“邀”。

⑧“未必”句:意谓担心明朝起大风吹落红梅。【品评】

陈祖美断此词作于宋崇宁三年(1104),词旨是借梅花“寄寓词人因党争株连,朝不保夕的身世之叹”。可备一说。其实从此词意境看,基本还是借咏梅而伤春相思之作。

上片所刻画的梅不是《渔家傲》所写“雪里”初绽的“寒梅”,“香脸半开”,十分凄清;而是几乎绽遍南枝而盛开的梅花,艳如红酥,洁如美玉,芳香馥郁,极具情意。此梅宛如丰姿绰约的成熟女子,魅力四射,恰似女词人。下片乃写梅花观察词人,与词人沟通。此构思颇别致。因为梅花已被拟人化,是有“无限意”的朋友,因此它可以反过来与女词人交流。当梅花看到春窗里的女词人面容憔悴,心绪忧愁,乃邀请其来小酌,观赏自己;若再不来,明朝一旦风雨袭来,则自己将零落成尘矣。歇拍固然是说花无百日红,但亦暗寓女子青春易逝之理,尽管词人正当年。此时她独守闺房,心情郁闷,“人憔悴”是必然的结果。

清朱彝尊《静志居诗话》卷十八云“咏物诗最难工,而梅尤不易”,并赞此词末两句“得此花之神”。其实亦得女词人之精神。庆清朝

禁幄低张,①雕栏巧护,②就中独占残春。容华淡伫,③绰约俱见天真。④待得群花过后,一番风露晓妆新。⑤妖娆艳态,⑥妒风笑月,⑦长殢东君。⑧东城边,⑨南陌上,⑩正日烘池馆,竞走香轮。绮筵散日,谁人可继芳尘?更好明光宫里,几枝先向日边匀。金樽倒,拼了画烛,不管黄昏。【注释】

①禁幄(wò):帝王园林中张设的帷帐。

②雕栏:华美的栏杆。南唐李煜《虞美人》:“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③淡伫:淡雅。宋柳永《木兰花》:“天然淡伫好精神,洗尽严妆方见媚。”此指白芍药花色泽素淡的品种“素妆残”。

④绰约:美好貌。《庄子·逍遥游》:“肌肤若冰雪,绰约若处子。”天真:自然纯真。南唐冯延巳《忆江南》其一:“粉消妆薄见天真。”

⑤晓妆新:芍药花的品种名。宋王观《扬州芍药圃》:“晓妆新,白缬子也。如小旋心状,顶上四向,叶端点小,殷红色。每一朵上,或三点,或四点,或五点,象衣中之点缬也。”

⑥妖娆态:指《扬州芍药圃》中的积娇红、醉娇红等品种妩媚多姿的神态。

⑦妒风笑月:指《扬州芍药圃》中的妒娇红、怨春红、合欢等品种。

⑧长殢(tì):纠缠不清。柳永《促拍满路花》:“最是娇痴处,尤殢檀郎,未教拆了秋千。”东君:司春之神。唐王初《立春后作》:“东君珂佩响珊珊,青驭多时下九关。”

⑨东城边:指汴京东郊。

⑩南陌上:指汴京南郊的路上。香轮:车的美称。唐郑谷《曲江春草》:“香轮莫辗青青破,留与愁人一醉眠。”绮筵:华美丰盛的筵席。唐陈子昂《春夜别友人》之一:“金樽对绮筵。”明光宫:汉代宫殿名。三国曹魏佚名《三辅黄图》卷三:“明光宫,武帝太初四年秋起,在长乐宫后,南与长乐宫相连属。”此借指汴京的宫殿。几枝:指芍药。据宋乐史《杨太真外传》上:唐开元中,禁中将木芍药移植于沉香亭前。花开时玄宗召李白制《清平乐》三章,有“一枝红艳露凝香”、“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之句。日边:帝王左右。唐李白《行路难》其一:“忽复乘舟到日边。”金樽:酒器的美称。唐陈子昂《春夜别友人》之一:“金樽对绮筵。”画烛:有画饰的蜡烛,蜡烛的美称。唐李峤《烛》:“龙盘画烛新。”【品评】

此词乃宋崇宁年间作于汴京(今河南开封)。词写春末夏初京城的自然风物与郊游景象。词的中心意象还是芍药花。

上片直接正面写花。但通篇未见“芍药”二字,这是此词的别致处。之所以判定所写的花为芍药,一是点出此花“独占残春”的季节特征。宋陶谷《清异录》云:“唐末文人以芍药为婪尾春者,盖婪尾酒为最后之杯,芍药殿春,故名。”“独占残春”即“殿春”也,“长殢东君”亦是此意。二是多处语句化用芍药花的品种名,只是如盐着水,令人不觉,并写出芍药花的妖娆风姿。下片乃跳出禁苑,转写汴京郊外游人如织,绮宴飞觞、夜以继日的盛景,似与上片缺乏逻辑上的联系,其实其中仍不无芍药花的影子,“香轮”、“芳尘”自可令人联想到陌上芍药的身影,而唐玄宗喜爱芍药、命李白为芍药赋诗之典故的穿插,无异又为芍药花增添了光彩与雅致。不过此词毕竟算不上李清照的佳作,其上下片的关联总使人感觉不是很自然,亦欠紧密。行香子·七夕

草际鸣蛩,①惊落梧桐,正人间、天上愁浓。云阶月地,②关锁千重。纵浮槎来,③浮槎去,不相逢。

星桥鹊驾,④经年才见,⑤想离情、别恨难穷。牵牛织女,⑥莫是离中?⑦甚霎儿晴,⑧霎儿雨,霎儿风。【注释】

①蛩(qióng):蟋蟀。

②云阶月地:以云为阶,以月为地。此指代天宫。语出杜牧《七夕》:“云阶月地一相过,未抵经年别恨多。”

③浮槎(chá):传说中来往于海上与天河之间的木筏。晋张华《博物志》卷三:“旧说云,天河与海通。近世有人居海渚者,年年八月,有浮槎去来不失期。人有奇志,立飞阁于槎上,多粮,乘槎而去……奄至一处,有城郭状,屋舍甚严。遥望宫中,多织妇。见一丈夫,牵牛渚次饮之。牵牛人乃惊问:‘何由此至?’此人具说来意,并问此是何处。答曰:‘君还至蜀郡,访严君平,则知之。’竟不上岸,因还如期。后至蜀,问君平,曰:‘某年月,月客星犯牵牛宿。’计年月,正此人到天河时也。”此词乃反用“浮槎”之典。

④星桥鹊驾:传说农历七夕,有喜鹊在银河上架桥,牛郎织女过银河相会。此桥曰“星桥”。唐李商隐《七夕》:“星桥横过鹊飞回。”驾,通“架”,架设。

⑤经年:经过一年。唐杜牧《七夕》:“未抵经年别恨多。”

⑥牵牛织女:星座名。神话中为夫妇。《文选》曹植《九咏》注:“牵牛为夫,织女为妇。织女、牵牛之星,各处一旁,七月七日得一会同矣。”

⑦莫是:莫非是。离中:处于离别状态。

⑧甚:正。霎(shà)儿:一会儿。【品评】

七夕是传说中牛郎织女相逢之日,是夫妻团圆的大喜日子,所谓“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秦观《鹊桥仙》)。但此词却直写七夕的本质——“离情别恨”,这与词人的心境密切相关。

上片开篇写草丛蟋蟀低鸣,梧桐落叶惊飞,不仅是写秋日的景象,更意在渲染秋气的悲凉,此乃人间、天上“愁浓”的象征意象。但“人间”之愁只是一笔带过,全词表现的是“天上愁浓”,是天宫里发生的悲剧故事:妻子处于“关锁千重”的困境中,不得见郎君;郎君即使浮槎来去,亦寻觅不见娇妻的丽影,这就是“天上愁浓”的具体演绎。下片乃回到“七夕”,想像此日“牵牛织女”历经一年分别,当可借“星桥鹊驾”相逢,但词人却不去想像其相逢之喜悦,而是猜想其心中会充溢着无穷的“离情别恨”。不仅如此,当七夕夜阴晴变化、忽然风雨袭来时,词人甚至怀疑牵牛织女此夕能否相逢,他们可能仍“是离中”。至此已将牵牛、织女的“离情别恨”写到了极致。

词人之所以如此立意,因为写“天上浓愁”是假,抒“人间”“浓愁”是真。现实生活中,词人的“牵牛”常年在外,就是七夕之夜仍在“离中”,其“离情别恨”亦是“难穷”。词乃借神话之酒杯,浇自己离情之块垒。小重山

春到长门春草青,①江梅些子破,②未开匀。碧云笼碾玉成尘。③留晓梦,④惊破一瓯春。⑤花影压重门。疏帘铺淡月,好黄昏。两年三度负东君,⑥归来也,着意过今春。⑦【注释】

①“春到”句:用五代薛昭蕴《小重山》成句:“春到长门春草青,玉阶华露滴,月胧明。”长门,西汉长安宫殿名。司马相如《长门赋》:“孝武皇帝陈皇后,时得幸,颇妒。别在长门宫,愁闷悲思。闻蜀郡成都司马相如天下工为文,奉黄金百斤为相如、文君取酒,因于解悲愁之辞。而相如为文,以悟主上,陈皇后复得亲幸。”可见长门是陈皇后幽居之处,后被指代为冷宫。

②江梅:野生梅树。些子破:梅花初绽,开了一些。

③碧云笼:装茶之器,用箬叶制成,茶色青如碧云,故称。碾玉成尘:比喻将团茶碾碎,以便入汤煮。

④晓梦:他本又作“晚梦”。

⑤一瓯春:他本又作“一瓯云”。春,指茶叶。瓯,指茶水容器。唐郑谷《宜春再访芳公言公幽斋写怀叙事因赋长言》:“顾渚一瓯春有味。”

⑥两年三度:指时间是两整年,但却经遇三次春天。东君:指春天之神。南唐成文干《柳枝词》:“东君爱惜与先春。”

⑦着意:注重,在意。苏轼《中秋月》:“天公自着意,此会那可轻。”【品评】

此词作年说法不一,各有短长,相比而言,邓红梅《李清照新传》断为宋崇宁五年(1106)较为可取。作者之父李格非为元祐党人,与亲家新党的赵挺之属政敌。崇宁二年(1103)李格非被贬至广东韶州象郡,作者向赵挺之求援未成,其与赵家关系深受影响,而夫婿赵明诚又时时游宦在外。作者于京师生活已无所依靠,大概于次年离开汴京赵家回原籍山东章丘暂居。待“二年”后即崇宁五年政治形势变化,宋徽宗大赦元祐占党人,李格非得以重回京师。作者亦从故乡“归来也”,从而油然而生重获新生的喜悦,于是写下此词。有以上背景,此词就不可只视为单纯的思夫闺怨之词。

上阕以“春”开篇,此“春”既是自然之“春”,亦是人命运之“春”,下阕收篇之“春”亦同义。全词以“春”始,又以“春”终,构思巧妙。而陈皇后幽居“长门宫”之典的运用,亦有“美人香草”的政治寄托,不仅是指词人自己的生活遭际而已。但此“春”是乍暖还寒的早春,梅花尚“未开匀”,词人内心还有“晓梦”惊破的馀悸。不过毕竟春已降临,人已团圆,可以弥补“负东君”之憾,也可以“着意”享受“今春”的新生活了。词人对幸福安宁生活的向往溢于字里行间,词旨含蓄蕴藉,委婉曲折。词中连用三个“春”字,而不觉其繁复。多丽·咏白菊

小楼寒,夜长帘幕低垂。恨萧萧、①无情风雨,夜来揉损琼肌。②也不似、贵妃醉脸,③也不似、孙寿愁眉。④韩令偷香,⑤徐娘傅粉,⑥莫将比拟未新奇。⑦细看取,屈平陶令,⑧风韵正相宜。⑨微风起,清芬酝藉,⑩不减酴醿。渐秋阑、雪清玉瘦,向人无限依依。似愁凝、汉皋解佩;似泪洒、纨扇题诗。朗月清风,浓烟暗雨,天教憔悴度芳姿。纵爱惜、不知从此,留得几多时。人情好,何须更忆,泽畔东篱。【注释】

①萧萧:形容风雨声。《诗·郑风·风雨》:“风雨萧萧,鸡鸣胶胶。”

②琼肌:美玉般的肌肤,多用以形容女子皮肤美。宋晏殊《玉楼春》:“红条约束琼肌稳,拍碎香檀催急衮。”此比喻白菊花瓣。

③贵妃醉脸:唐杨贵妃酒后脸色红润。唐李浚《松窗杂录》、宋乐史《太真外传》等皆有杨贵妃饮酒的记载。此用以比喻一种红艳富贵之菊,与白菊相比。

④孙寿愁眉:《后汉书·梁冀传》载:东汉梁冀“妻孙寿,色美而善为妖态,作愁眉、啼妆、堕马髻、折腰步、龋齿笑,以为媚惑”。李贤注引《风俗通》:“愁眉者,细为曲折。”此形容一种妖态媚人的菊花,与白菊相对比。

⑤韩令偷香:《世说新语·惑溺》:“韩寿美姿容,贾充辟以为掾。每聚会,贾女于青琐中看,见寿,悦之,恒怀存想,发于吟咏……寿闻之心动,遂请婢潜修音问,及期往宿。寿捷绝人,逾墙而人,家中莫知。自是充觉女盛自拂拭,悦畅有异于常。后会诸吏,闻寿有奇香之气,是外国所贡,一着人则历月不歇。充计武帝惟赐己及陈骞,馀家无此香,疑寿与女通……充乃取女左右婢问,即以状对。充秘之,以女妻寿。”据此“韩令”应为“韩寿”或韩掾。不知是作者误记还是为避与“孙寿”重复“寿”字而改易。此典意在形容白菊芳香之气。

⑥徐娘傅粉:《南史·梁元帝徐妃传》:徐妃“讳昭佩,东海郯人也……帝左右暨季江有姿容,又与淫通。季江每叹曰:‘柏直狗虽老,犹能猎;萧溧阳马虽老,犹骏;徐娘虽老,犹尚多情”’。但徐娘并无“傅粉”事。傅粉事乃三国魏人何晏(平叔),据《世说新语·容止》:“何平叔美姿仪,而至白。魏明帝疑其傅粉。正夏月,与热汤饼,既啖,大汗出,以朱衣自拭,色转皎然。”此处当作者误记或改易。此用以形容白菊皎洁。

⑦莫将比拟:不拿来对比。

⑧屈平陶令:屈平即战国楚诗人屈原,名平。其《离骚》有“夕餐秋菊之落英”句。陶令即东晋诗人陶渊明,曾任江西彭泽县令,其《饮酒》其五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句。

⑨风韵:风度韵致。唐丘丹《经湛长史草堂》:“烟霞虽异世,风韵如在瞩。”相宜:指白菊与屈平、陶令风韵相适。

⑩清芬:清香。宋韩琦《夜合诗》:“清芬逾众芳。”醖藉:酝酿。酴醾(tú mí):一作“荼”,植物名。初夏开花,色似酴醵酒,故名。秋阑:秋尽。雪清玉瘦:形容白菊洁白如雪,清瘦似玉。依依:依恋不舍的样子。《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汉皋解佩:《太平御览》卷八百零三引《列仙传》:“郑交甫将往楚,道之汉皋台下,见二女佩两珠,大如荆鸡卵。交甫与之言,曰:‘欲子之佩。’二女解与之。既行反顾,二女不见,佩亦失矣。”汉皋,山名,在湖北襄阳西北。佩,系在衣带上的玉饰。纨扇题诗:汉成帝妃班婕好,本受成帝宠,后因赵飞燕得宠而退居东宫,心有怨意,乃作《怨歌行》:“新裂齐纨素,皎洁如霜雪。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常恐秋节至,凉风夺炎热。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朗月清风:《世说新语·言语》:“清风朗月,辄思玄度。”泽畔东篱:“泽畔”指屈平,《楚辞·渔父》:“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东篱”指陶令,“采菊东篱下”。【品评】

关于此词作年尚难确定,徐培均认为作于宋大观元年(1107)秋,词有政治寄托。是年正月,被罢相的蔡京官复原位,三月赵挺之被罢尚书右仆射,五天后即去世。其子赵明诚等一度被蔡京投入狱中,直到七月才被释放。词人与赵明诚屏居青州乡里,于是有此作。此词乃咏白菊,如果确是作于大观元年,结合当时政治形势,则说有寓意亦不无道理。

上片写的菊不是风和日丽中盛开的娇艳之花,而是被“无情风雨,夜来揉损琼肌”的残花(这可使人联想到政治风雨对赵挺之一家的打击)。此白菊不追求“贵妃醉脸”似的红艳,不学孙寿愁眉妆的妖态,也不愿与“韩令”的异香及“徐娘”傅粉般的皎洁相比拟。但它可与屈平、陶令脱俗的人格、非凡的风韵媲美。即使遭风雨袭击,它仍保留其清芬与色泽。这或许可以联想到赵明诚等不与蔡京等权贵同流合污的品格。下片写对白菊于“渐秋阑”之时,虽然仍“雪清玉瘦”,但已处“憔悴度芳姿”的凋零境地。对此词人充满痛惜之意,并用“汉皋解佩”、“纨扇题诗”两个典故,形容其被遗弃的命运,从而产生“留得几多时”的留恋不舍之情。但歇拍词人又试图从悲苦的情绪中跳出来,以“人情好,何须更忆,泽畔东篱”自我安慰。当然,“何须更忆”只是一种自欺欺人,词人怎么会忘记高雅清丽的白菊呢?

此词属长调,颇具词人其《词论》所主张的主“情致”、重“铺叙”、尚“故实”之特点。词人对白菊的“爱惜”之情贯穿全词,铺叙亦曲折有致,特别是全词用典甚多,堪称累累如贯珠,有其所赞赏的“高贵态”。但“镂金错绣而无痕迹”,并不嫌堆垛,“赖有清气流行耳”(况周颐《珠花簃词话》)。此“清气”就是词人对白菊所具有的“情致”。青玉案

一年春事都来几,①早过了,三之二。②绿暗红嫣浑可事。③绿杨庭院,暖风帘幕,有个人憔悴。④买花载酒长安市,⑤争似家山见桃李?⑥不枉东风吹客泪。⑦相思难表,梦魂无据,⑧唯有归来是。⑨【注释】

①春事:此指花事。宋陈师道《春怀示邻里》:“屡失南邻春事约,只今容有未开花。”

②三之二:春季的三分之二。此指时已近暮春。

③嫣:同“蔫”。花色不鲜艳。浑可事:简直是小事。宋薛嵎《买山范湾自营藏地》:“十万买山浑可事,放教身世骨犹香。”

④个人:这人,那人。宋周邦彦《瑞龙吟》:“因记个人痴小,乍窥门户。”此作者自称。

⑤长安:汉唐国都。此指代宋都汴京。

⑥争:怎。唐韩偓《哭花》:“若是有情争不哭。”

⑦枉:白费。李白《清平乐》:“云雨巫山枉断肠。”

⑧无据:无所凭依。宋谢懋《蓦山溪》:“飞云无据,化作冥蒙语。”

⑨归来:指回归乡里。李清照归家为故宅取名“归来堂”,自号“易安居士”。【品评】

此词约作于宋大观二年(1108)词人与夫婿赵明诚屏居青州乡里后。大观元年正月,曾被罢相的蔡京官复原职,作为蔡的政敌,赵明诚父赵挺之于三月即被罢官,五天后即去世。不久赵明诚三兄弟等亲属亦被投入狱中,七月才被释放出来。遭此打击,赵氏夫妇不能不疏离政坛,乃有归乡之举。词写暮春“绿肥红瘦”时节的景象与情境,与其当时的遭遇自有因果关系。

上片写花事“绿暗红嫣”之景,含有政治寄托,又衬托了“人比黄花瘦”的“憔悴”词人。此“憔悴”包含身与心。“个人”为何“憔悴”?下片即形象地回答了这个疑问。“买花”句是回想以前赵挺之当权时在京城奢侈的生活。但是政坛风云多变,朝不保夕,很快就有“东风吹泪”、令人痛心的劫难发生。但唯有经历劫难以后,才能真正认识到“家山见桃李”的隐居生活的安逸,故“东风吹客泪”“不枉”,劫难使人头脑清醒。大难之后,则倍增思乡之情,亦更觉在京城无所凭依。于是唯有“归来”才是最好的选择。

全词采用象征手法,以“春事”喻“政事”,以长安“花”与家山“桃李”花相对照,意指两种生活状态,词旨甚含蓄蕴藉。惟歇拍直言:“唯有归来是”,则实在是情不自禁,含有欣慰之意。忆秦娥

临高阁,①乱山平野烟光薄。②烟光薄,栖鸦归后,③暮天闻角。④断香残酒情怀恶,⑤西风催衬梧桐落。⑥梧桐落,又还秋色,⑦又还寂寞。【注释】

①临高阁:重阳节有登高避邪气的习俗。

②烟光薄:傍晚的暮霭淡薄。唐元稹《饮致用神麦曲酒三十韵》:“雪映烟光薄,霜涵霁色冷。”

③栖鸦:归巢栖息的乌鸦。苏轼《祈雪雾猪泉出城马上作赠舒尧文》:“朝随白云去,暮与栖鸦还。”

④暮天闻角:黄昏时听到天空传来画角声。其声高亢哀厉,军队于拂晓、黄昏时吹奏画角报时。

⑤断香残酒:炉里是烧尽的香灰,酒杯里残留着酒水。情怀恶:心情恶劣。

⑥催衬:通“催趁”,催赶,催促。

⑦还:恢复,还复。【品评】

此作或云作于建炎元年(1127)南渡之后,或云作于建炎三年秋赵明诚病卒后,徐培均本认为实作于大观二年(1108)秋赵明诚出游时,为登高怀远之作。可从。

全词表现的是思妇“寂寞”“情怀”,一“恶”字足见词人心绪之坏。“悲哉,秋之为气也”,敏感的词人本来就有悲秋情结,何况又是黄昏时分,又是孑立,形影相吊,更觉“情怀恶”矣。此词境界是典型的“有我之境”。词人主观上本有悲凉之意,因此上片写重阳登高所见景物亦涂上悲凉色彩。如视觉意象,荒凉的“乱山”,惨淡的“烟光”,聒噪的“栖鸦”;如听觉意象,凄厉的画角声,都蕴藉着词人的主观情绪,是其恶劣心情的外化。词人为此燃香遣闷,借酒浇愁,可能有一时缓解,但最后仍无法根除恶劣“情怀”。因为她又看到窗外西风劲吹,桐叶飘零。此景或许加深了词人生命短暂的感悟,加强了夫婿早日归来的期盼,所以香、酒之物仍是无效的。其眼中仍是“秋色”萧瑟,心中还是“寂寞”难耐。

此词以景衬情,以情染景,情景相融,自然浑一。新荷叶

薄露初零,①长宵共、永昼分停。②绕水楼台,③高耸万丈蓬瀛。④芝兰为寿,⑤相辉映、簪笏盈庭。⑥花柔玉净,捧觞别有娉婷。⑦鹤瘦松青,精神与、秋月争明。⑧德行文章,素驰日下声名。⑨东山高蹈,虽卿相、不足为荣。⑩安石须起,要苏天下苍生。【注释】

①薄露初零:稀薄的露水初降。零,降落。《诗·鄘风·定访中》:“灵雨既零。”此指时值秋分。

②长宵共、永昼分停:据汉董仲舒《春秋繁露》卷十二《阴阳出入上下》:“秋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分停,指平分。

③楼台:指词所咏晁补之晚年隐居地缗城(今山东金乡)东皋所建之遐观楼等楼台。

④蓬瀛:本指海上仙山,此喻晁补之“归去来园”美如仙境。

⑤芝兰:《世说新语·言语》:“谢太傅(安)问诸子侄:‘子弟亦何预人事,而正欲使其佳?’诸人莫有言者,车骑(谢玄)曰:‘譬如芝兰玉树,欲使其生于阶庭耳。”’故后以“芝兰玉树”喻佳子弟。此指晁补之二子公为、公汝。

⑥簪笏(zān hù):古代官员上朝,簪笔执笏,因而“簪笏”喻官宦。梁简文帝萧纲《马宝颂序》:“羽林中权,分阶列校,簪笏成行,貉缨在席。”簪笔,笔插在帽子上;笏,手版,皆以备书写上奏用。

⑦娉(pīng)婷:姿态美妙。汉辛延年《羽林郎》:“不意金吾子,娉婷过我庐。”此处指侍女。

⑧秋月争鸣:晋顾恺之《神情诗》:“秋月扬明晖,冬岭秀孤松。”喻人之风神清朗。此指寿主晁补之。

⑨日下:京都,此指汴京。

⑩“东山”、“虽卿相”两句:用东晋谢安典。《世说新语·排调》:“卿屡为朝旨,高卧东山。”东山,在今浙江上虞西南。高蹈,指隐居。三国魏钟会《檄蜀文》:“邈然高蹈,投迹微子之踪。”“安石”、“要苏”两句:《世说新语·排调》:“诸人每相与言,安石不肯出,将如苍生何?”安石,谢安字。谢安为东晋政治家,官至侍中宰相,后辞官隐居。苍生,百姓。词人以谢安喻晁补之。【品评】

此词作于宋大观二年(1108),为上晁补之56岁生日的寿词。晁补之为苏门四学士之一,官著作佐郎时遭贬谪,后复起,官至礼部郎中等职。晁才学不俗,亦属元祜党人,与李清照父李格非交往较深,词人对晁自然不陌生。晁补之对李清照也有所知,于其“善属文,于诗尤工”之才情,“多对士大夫称之”(宋朱弁《风月堂诗话》)。因此李清照借为晁补之贺寿之时,对晁“德行文章”予以赞扬,并表白自己的愿望,亦是顺理成章之事。

上片描写祝寿之日的场景,喜庆而典雅,写喜庆分三个层次。开篇先点出诞辰日时届秋分。再描写祝寿地点高雅超尘,如世外桃源,暗合寿主“高蹈”身份。后写祝寿人员,有玉树芝兰的佳子弟,有官场的知交,还有娉婷的侍女,可谓济济一堂。此实际上是间接称颂寿主的地位声望非同一般。下片则直接赞扬寿主。一是赞其外貌“鹤瘦松青”,仙风道骨,亦与其当时隐居身份相关;二是赞其“精神”英爽不群;三是赞美其“德行文章”出众,美名令誉,素驰京城。而以上赞扬只是铺垫,旨在推出最后几句,即把晁与东晋谢安相比,这十分贴切。先是称其“东山高蹈”,虽卿相不值一顾,似予肯定。但此乃虚晃一枪,重要的是后两句。当时政治局势已有改变,元祐党人被大赦而渐次复起。因此为挽救“苍生”计,晁补之亦应似谢安“东山再起”。

这样写则此词不再是一篇应景寿词,而是具有深意的作品了。其中也反映了女词人的济世之心,甚是可贵。凤凰台上忆吹箫

香冷金猊,①被翻红浪,②起来慵自梳头。③任宝奁尘满,④日上帘钩。生怕闲愁暗恨,多少事、欲说还休。新来瘦⑤,非干病酒,⑥不是悲秋。休休。⑦这回去也,千万遍《阳关》,⑧也则难留。念武陵人远,⑨烟锁秦楼。⑩唯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注释】

①香冷:香料燃尽已成冷灰。金猊(ní):狮形金属制的香炉。猊,狮子。据明陆容《菽园杂记》卷二:“金猊,其形似狮,性好火烟,故立于香炉盖上。”宋谢逸《燕归梁》:“香尽冷金猊。”

②被翻红浪:形容床上红锦被未叠而乱摊状,如波浪起伏。

③慵:懒洋洋。

④宝奁:妇女用的化妆镜盒之美称。宋贺铸《忆仙姿》:“销黯,销黯,门共宝奁长掩。”

⑤新来:近来。宋柳永《临江仙》:“觉新来,憔悴旧日风标。”

⑥非干:与……无关。病酒:喝多酒而致病。南唐冯延巳《鹊踏枝》:“日日花前常病酒,不辞镜里朱颜瘦。”此词“新来瘦,非干病酒”似从冯词化出。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