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科疾病护理(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8-14 04:47:18

点击下载

作者:张跃兰,邢改书,李淑芬

出版社: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精神科疾病护理

精神科疾病护理试读:

前言

护理工作是医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医学发展日新月异,护理工作也更趋多元化,护理模式、护理观念不断更新,“以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理念深入人心。随着人们健康观念与健康需求不断增加,护理工作者被赋予了更艰巨的任务。为了培养更多的合格护理人员,提高现有护理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我们特组织各科有丰富临床经验的一线人员编写了这套“临床疾病护理丛书”。本丛书从临床实用的角度出发,给临床护理医师提供了一套清晰明了的护理指导,使其能更好地掌握各科疾病的护理知识,提高专业技能,在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中架设了一座桥梁。

本套丛书共十册,即《内科疾病护理》《外科疾病护理》《妇产科疾病护理》《儿科疾病护理》《骨科疾病护理》《精神科疾病护理》《急诊护理》《临床基础护理》《介入治疗与护理》《手术室护理》。各册不仅阐述了各科的基础护理技术,并在此基础上对各科多种常见疾病做了护理论述。针对各常见疾病的护理其先略述疾病病因、病理及临床特点,然后列举常见护理问题,再针对各护理问题列出相关护理目标,最后做出相应护理措施。全书条理清晰,重点突出,简洁实用。本套丛书旨在提高临床护理医师的护理水平和能力,是住院护理医师、基层医护工作者、高等院校护理专业学生常备的参考书。第一章 概述第一节 精神科护理的概念及内容

一、精神疾病的概念

是指在内外各种致病因素的影响下,大脑机能活动发生紊乱,导致认识、情感、行为和意志等精神活动不同程度障碍的疾病。

二、精神科护理学的概念

精神科护理学是以一般护理学为基础,以护理心理学为导向,以人类异常精神活动与行为的护理、保健、康复为研究对象,对精神病患者实施整体护理的一门独立学科。精神病患者在病态支配下生活不能自理甚至出现危害自身、他人乃至集体和社会的行为,其本身却缺乏对病态的判断和认识。精神科护理旨在有效运用护理程序,帮助患者正确认识疾病,对待疾病,恢复并维持身心健康,保障患者自身及社会安全。

三、精神科护理模式

近年来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精神科护理模式逐渐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发展。开展以患者为中心,全面了解患者的思维、情感和行为,正确地分析患者在正常和异常情况下对客观事物的反应,重视患者的心理和社会因素的整体护理,从而找出正确的护理问题,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引导患者正确对待疾病,学习适应社会,帮助患者顺利回归社会,加强完善社区精神卫生保健,进一步体现精神科护理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作用。

四、精神科护理工作任务

1.研究和实施为精神病患者提供科学、全面服务的方式和方法,确保患者安全、舒适、愉快、健康。

2.研究和实施接触、观察精神疾病患者的有效途径,通过各项护理工作及护理人员的语言行为与患者保持良好关系,开展心理护理。

3.研究和实施对各种精神疾病患者的具体护理方式。

4.研究和实施对精神疾病患者各种治疗的护理,确保医疗任务的顺利完成。

5.维护患者的利益和尊严,使患者获得正常化的生活和权利,防止一切不利因素给患者带来身心的痛苦。培养和训练患者生活能力、社会交往能力,适应社会能力。

6.密切观察病情,详细记录。其目的为协助诊断,防止意外事件的发生,并为医疗、科研教学积累资料,可作为法律和劳动鉴定的参考。

7.探索和理解每个精神病患者的内心病态体验和正常的心理需求,找出正确的护理问题,实施有效的护理措施,给予准确的护理评价,使整体护理在精神科护理中发挥作用。

8.对患者、亲友及公众开展精神卫生宣教工作。积极开展社会精神卫生保健事业,对精神疾病做到防与治相结合,认真贯彻执行预防为主的方针。

五、精神科护理人员素质要求

当前精神科护理已发展成为一门独立学科,护理模式也由传统的功能制护理向生物-心理-社会整体护理发展,为了适应这种发展,精神科护理人员应具备以下素质:

1.职业道德素质 护理人员必须努力提高自身的道德素质,维护患者的尊严,保护患者的利益,保守患者的秘密,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2.心理素质 具有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精神,具有健康和良好的情绪,具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具有慎独精神。

3.理论素质 加强在职护理人员的继续教育,重点培训心理学、社会学等方面的知识,刻苦钻研,掌握新知识、新技能,提高实际工作能力。

4.专业素质(1)加强病房管理逐步实施开放式管理制度,这是精神病医院发展方向。(2)发展康复护理。对于慢性精神病患者实施康复护理,改善患者精神症状,提高社会交往的能力、掌握生活的技能,改变退缩和孤独的心态。(3)积极开展精神卫生保健工作。当前精神医学与精神卫生事业发展须面向社会,贯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原则。第二节 临床常见精神症状

精神疾病主要表现为精神活动的异常,临床上称之为精神症状。通常把对精神症状的论述称为精神病症状学。临床上常见的精神症状如下。

一、知觉障碍(一)幻觉

幻觉是无现实刺激作用于感官而出现的知觉体验,是一种虚幻的知觉。

1.按所涉及的感官不同,幻觉分为以下几种(1)幻听:临床上最常见。患者可听到各种不同种类和不同性质的声音,如讲话声、呼喊声、物体的响声、虫、鸟或兽类的叫声等。最常见的是言语性幻听,如果听到两人或两人以上的声音在争论且争论的内容以患者为中心,其中一人在揭露患者的错误,而另一人则为患者辩护,此为争论性幻听;如果对患者进行评论,则称为评论性幻听;其内容常为谩骂、诽谤、威胁、批评、讽刺、迫害等。如果患者听到有人发出命令并一定要患者去执行,如命令患者不吃饭,不穿衣、去与火车搏斗等,称命令性幻听。因此幻听可影响患者的思维、情感或支配其行为,甚至受幻听的支配而发生冲突、自伤、伤人或出走等行为,应特别注意。此症状常见于精神分裂症。(2)幻视:内容也十分多样,从单调的光、色、各种形象到人物、景象、场面等。(3)幻嗅:患者常嗅到一些不愉快的气味,如血腥气味、尸臭味、焦臭味及化学药品等的气味。患者常出现以手捂鼻、吐唾液或拒食等症状。(4)其他幻觉:幻味患者往往尝到食物中有某种特殊的或奇怪的味道,因而拒食,并加深被害妄想等。幻触时患者感到皮肤或黏膜有异常的感觉,如虫爬、针刺、通电感等。内脏性幻觉是固定患者某一内脏器官的明显的异常感觉且能清晰地描述其性质和部位。如胃肠扭转、心脏压缩、肺脏扇动等。

2.按幻觉结构完善程度和性质可分为真性幻觉和假性幻觉。真性幻觉不仅位于外界客观空间,而且通过个人感官而获得,因此患者坚信不移,且伴有思维、情感及意志行为的相应反应。假性幻觉来源于主观空间(脑内、体内)不通过患者的感官即可获得,所以感知的形象不够鲜明生动。

3.按幻觉出现时的附加条件分类可有(1)反射性幻觉:一个感觉器官在受到刺激的同时,另外的感官产生了幻觉。如看到别人用刀削苹果,便产生了触幻觉,感到刀子在削自己的颈部。见于精神分裂症。(2)机能性幻觉:感官在接受客观刺激的同时,产生了另外的幻觉内容,现实刺激消失,幻觉也随时消失。如:听到流水声,同时幻听到骂人声,水声停,骂声止。见于精神分裂症。

4.思维鸣响 思维鸣响是一种特殊的幻觉,患者想到什么,就听到说话声,其内容与想的一致,患者感到自己的思维是能听到的,这种声音来自主观空间,如脑内,如果声音来自客观空间,而不属于自己则称为读心症。(二)错觉

对客观事物整体的不正确的感知,是一种被歪曲了的知觉。如患者将窗外的树看成人,把绳子看成蛇等。(三)感知综合障碍

对事物的本质能够正确认识,但对他们的部分属性,如形状、大小、比例等空间结构或时间关系,产生了歪曲的知觉。其中空间感知综合障碍包括视物变形症、视物显大症、视物显小症、视物错位症。可见于癫痫和精神分裂症。此外,还包括周围环境改变的感知综合障碍及对身体结构方面的感知综合障碍。

二、思维障碍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概括的反映,是认识的高级阶段。临床上思维障碍的表现是多种多样的。大致分为思维联想障碍、思维逻辑障碍、思维形式障碍和思维内容障碍。(一)思维联想障碍

联想是人脑中由一个概念引出其他概念的心理活动。联想障碍可表现在联想的速度、数量、结构、自主性等方面。

1.思维奔逸 联想加速,概念一个接一个不断地涌现出来。表现为语速快、语量多、口若悬河、滔滔不绝,思维的方向不固定,易受环境影响,而转移到新接触的事物上去(随境转移)。患者自觉脑子特别灵,可出口成章。常见于躁狂发作或其他疾病的躁狂状态。

2.思维迟缓 联想的速度缓慢、困难。表现为言语缓慢、语量少、语速慢、语音低沉、回答问题迟钝,患者强烈地感觉到“脑子不灵了”而苦恼着急。常见于抑郁症。

3.思维贫乏 联想数量减少,概念贫乏,词汇短缺。表现为沉默少语,谈话内容空洞单调。患者自觉“脑子空虚,既没有什么可想的,也没有什么可说的”。常见于精神分裂症。

4.思维散漫或思维松弛 联想范围过于松散,缺乏固定的指向,思维内容缺乏必然的逻辑联系,显得整个谈话结构不紧密,内容很散漫。给人一种谈话不够切题,以致谈话困难的印象。多见于精神分裂症。

5.思维破裂 患者在意识清楚的情况下,联想断裂,思维内容缺乏内在联系,患者的言语句与句之间无任何联系,往往是一些语句的堆积,缺乏中心思想,严重时言语支离破碎,词与词之间也缺乏联系。常见于精神分裂症。(二)思维逻辑障碍

1.病理性象征性思维 指患者以一些很普通的概念、词句或动作来表示某些特殊的意义,除患者自己外,旁人无法理解。如某患者剃了光头以说明自己光明磊落。常见于精神分裂症。

2.矛盾观念 两种互相矛盾的概念同时在患者脑中出现,而他并不感到二者的对与错。见于精神分裂症。

3.逻辑倒错 推理缺乏逻辑思维,可能无前提、无根据或因果倒置,推理离奇,不可理解。常见于精神分裂症。

4.词语新作 患者自己创造的新词、新字或用图形、符号代表只有自己才能理解的某些概念。见于精神分裂症。(三)思维形式障碍

1.持续言语 患者单调地重复某一个概念,对于医生的什么问题都是相同的回答内容。见于脑器质性精神障碍。

2.重复言语 患者总是重复一句话的最末几个字或词,本身知道这样做是不必要的,但自己不能克服,也不因当时环境影响而产生变化。多见于脑器质性精神障碍。

3.刻板语言 患者机械、刻板地重复某一无意义的词或句子。见于脑器质性精神障碍。

4.模仿言语 模仿别人的话,人家说什么,患者就重复说什么。常见于精神分裂症紧张型。(四)思维内容障碍

主要表现为妄想。妄想是一种在病理基础上产生的歪曲的信念,其特点为没有事实根据,与患者所受的教育程度及处境不相符合,患者坚信不移,不能通过摆事实、讲道理加以说服纠正。妄想有原发性妄想及继发性妄想。原发性妄想是指妄想突然发生,无任何心理上、情绪上的因素,与既往经历和当时现实处境缺乏联系,是直接的、突然的、无中生有的病理信念。见于精神分裂症。继发性妄想是指以错觉、幻觉或者以情绪因素(如紧张、恐惧、情感低落或高涨)及某种愿望为基础而产生的。临床上常见的妄想有以下几种:

1.被害妄想 患者坚信自己或其亲属遭受到外来的迫害,认为有人采取监视、诬告、跟踪等手段陷害他,或用放毒、仪器照射等摧残伤害其身体,自己即将被杀害或被捕。在症状支配下可能拒食、拒药、逃跑、控告、自卫、自杀、伤人等。临床中最常见。

2.关系妄想(牵连观念)患者坚信周围环境中一些实际上与他无关的现象都与他有关或针对他的。如别人咳嗽、吐痰是轻视他、唾弃他,周围的人交谈是议论他等。多见于精神分裂症。

3.影响妄想 患者坚信自己的思想、言语、行动受别人或仪器的操纵,失掉自主能力,为此十分痛苦。

4.嫉妒妄想 患者坚信自己的配偶对自己不忠实,有外遇,背着他与其他异性私下会晤,有不正当行为,因而可表现对配偶的跟踪、盯梢、暗中检查配偶的衣服、床单,窥查配偶的提包及信件等以寻觅私通情人的证据。多见于精神分裂症、更年期精神障碍、慢性酒精中毒。

5.钟情妄想 患者坚信某异性对自己产生爱慕之情,因此终日纠缠,即使多次碰壁,仍毫不质疑,反而认为对方是在考验自己对爱的忠诚,多见于精神分裂症。

6.内心被揭露感 患者认为他内心所想的事未经言语表达,却已经被他人甚至周围人所知,甚至搞得满城风雨,所有人都在议论他。常见于精神分裂症。

7.疑病妄想 患者毫无根据地认为自己患了不治之症,如认为自己内脏烂了,心肝没有了,身体只剩下一空壳,虽经一系列检查或医学检查都不能纠正患者的这种病态心理。

8.强迫观念(强迫性思维)某个观念或几个观念在患者脑内反复出现,患者对此感到十分苦恼,想摆脱但摆脱不掉。可表现为某一想法、某几句话、某些事情的回忆、计数,追究某些毫无意义的荒谬问题。常见于强迫症。

三、自知力

自知力又叫自省力或洞悟力,是指患者对自己的精神状态的认识能力。患者能认识到自己的精神状态不正常,对病中的表现即精神症状能够认识和批判,称为有自知力,或自知力完整;如果患者对患病期间的部分症状有认识和批判能力、对另一部分认识不到是病态时,称为有部分自知力或自知力不完整;若患者对其精神症状认识不到是病态,否认精神不正常则为无自知力。临床上把自知力作为判断病情的标志之一。

四、定向力

定向力是指一个人对自身所处的周围环境、地点、时间、人物以及自己状态的认识能力。一般包括下面两个方面。(一)对周围环境的认识

1.时间 知道年月日、星期几、上午、下午还是夜晚、几点钟。

2.地点 当时身在何处。

3.人物 周围人的身份、关系、姓名。(二)对其自身状况的认识

自身姓名、性别、年龄、职业。定向障碍是意识障碍的一个重要标志。

五、情感及其障碍

情感是客观事物和主观态度的相应的内心体验。

心境是指一种较微弱而持续的情感状态,是在一段时间内的精神活动的基本背景,如讲某人近来心境愉快或苦闷。

情感分为正性情感(如高兴)和负性情感(如悲伤)两类。临床上常见的情感障碍有以下几种:(一)情感高涨

情感活动增强,表现为不同程度的病态喜悦。患者自我感觉良好,心境特别愉快、乐观,喜欢与人接近。有一种强烈持久的喜悦和兴奋。常见于躁狂状态。(二)低落

患者自我感觉非常不好,轻者意志消沉,心境苦闷,唉声叹气,愁眉不展,重者心情忧郁、沮丧、悲观、绝望,不思饮食,自责自罪。多见于抑郁症。(三)情感淡漠

患者对外界事物和与自己有切身利害关系的事件,既缺乏内心体验,又无面部表情,长期处于无情感状态。多见于精神分裂症。(四)焦虑

过分担心发生威胁自身安全的事件或其他不良后果的心境。表现坐立不安,搓手顿足,惶惶不可终日,反复找人诉说。

六、意志行为及其障碍

意志指人们自觉地确定目的,以实际行动克服困难去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意志行为障碍包括:意志障碍、运动及行为障碍、本能行为障碍等。(一)意志障碍

1.意志增强 意志活动的增多,患者处于病态目的动机,表现出顽强的意志活动。

2.意志减退 意志活动的减少,表现在患者生活中动力不足,对任何事没有兴趣,对工作学习缺乏主动性、进取心,生活懒散,得过且过。

3.意志缺乏 意志活动缺乏,患者对任何活动缺乏兴趣,个人生活极度懒散,严重时本能要求也没有,行为孤僻,退缩,整日呆坐或卧床。(二)运动及行为障碍

1.精神运动性兴奋 是指整个精神活动的明显增强,突出表现为动作和言语增多。

2.精神运动性抑制 是指整个精神活动的明显降低,患者的动作和言语迟缓和减少。主要表现为:(1)木僵:患者经常保持一种固定的姿势,很少活动或完全不动,外表看来好似泥塑木雕的塑像。常见于精神分裂症紧张型。(2)蜡样屈曲:在木僵严重的患者中,患者的肢体可任人随意摆布,即或不舒服的姿势,也能较长时间似蜡塑一样维持不动。(3)缄默症:患者缄默不语,百问不做一答。有时可用手示意做答。

3.违拗 患者对别人所提要求不做任何反应(被动性违拗)或作出相反动作(主动性违拗)。

4.刻板动作 患者持久机械的重复一种单调的动作,而这种动作不具有任何目的和意义。

5.模仿动作 患者无目的无意义的简单地重复别人的动作。

6.强迫动作 患者在某种难以抑制的意向影响下发生的动作。自己知道这些动作缺乏现实意义并为此而苦恼但控制不住要这样做,如强迫洗手。见于强迫症、精神分裂症患者。

7.作态 患者做出一些古怪、愚蠢、幼稚和做作性的动作、姿势、步态和表情。如做怪相,扮鬼脸等。常见于精神分裂症青春型患者。

七、饮食、睡眠障碍(一)饮食障碍

1.拒食 患者拒绝进食。原因可能是受幻觉、妄想、严重的精神运动性兴奋或抑制所致。见于精神分裂症、情感性精神障碍。

2.厌食 患者食欲减退或缺乏,进食少或不愿进食。见于抑郁症、精神分裂症。

3.贪食 患者食欲亢进或缺乏节制,经常要求进食。见于精神分裂症。

4.异食 患者食一些非食品,如青草、粪便、肥皂等。见于精神分裂症、痴呆状态。(二)睡眠障碍

1.失眠 指睡眠时不能保证良好的睡眠状态,包括:入睡困难、多梦、易醒、早醒和通宵不眠。

2.睡眠倒错 患者白天昏昏欲睡而夜间兴奋不眠。见于神经衰弱、癔病、脑动脉硬化。

3.梦言症 睡梦中说话、唱歌或哭笑。多见于癫痫。

4.梦游症(梦行症)患者在熟睡中不由自主地起床在室内或到室外活动。可含糊应答别人的问话,遇到强烈刺激时可以惊醒,但不能回忆进行的活动。由于意识处于朦胧状态,可能因遇危险不躲避而出现意外伤亡。见于癫痫、神经症。(任雪梅 耿涛)第二章 精神科整体护理第一节 整体护理概述

随着医学模式的发展,要求护理模式符合医学的生物-心理-社会模式,这一模式将患者看做生物、心理、社会、文化等方面处于整体的动态变化的人。在护理工作中,要考虑到人的生长发育的不同阶段和生理、心理、社会等各方面的需要,从而提供全面服务(整体护理),要在人的生命的全过程,在疾病与健康的动态平衡过程中,增进和改善人的健康,为此发展和形成了系统化的整体护理。

整体护理是以现代护理观为指导,以护理程序为框架,以恢复患者健康为目标,为患者提供有计划的、连续的和系统的,涉及生理、心理、社会、文化等方面的优质护理。这种护理模式是把患者视为一个整体,进行全方位的护理。在整体护理中,护士除了配合医疗操作外,更多、更主要的内容是注重心理、社会、环境、情绪等影响疾病的因素,针对每个人的具体情况,寻求最佳的护理,消除来自社会、家庭、环境、心理等不利因素带来的影响,促进患者全面康复,从而提高护理质量。第二节 整体护理在精神科中的运用

临床精神科整体护理体现了对患者的临床护理是一个综合的系统化动态过程,护理工作相关的理论和基本技能,如护士职责、评估、护理诊断、计划、措施、执行、评价、健康教育、护理表格书写及护理质量评估等均以此为基础。

患者入院时,要收集资料,在此基础上确认已发生的健康问题,或正处于功能改变的危险状态中,即作出护理诊断;制定相应的护理计划,以及相关措施;执行和实施护理计划和相关措施;评价患者的反应和这些措施的有效性。由此可见,这一过程具体包括5个步骤:评估;作出护理诊断;制定护理计划及相关措施;实施护理计划和措施;评价。

一、评估

评估是指通过全面系统地收集资料,了解患者过去和现在的健康与疾病资料(包括病史)及应对情况。评估时,不但要了解患者的躯体状况,还要了解他的心理、社会、文化、经济等情况,以便对患者及其相关事物作出初步判断。评估目的在于通过全面、细致地收集相关资料,为医疗和护理提供可靠的诊疗依据;确定患者现存及潜在的医疗和护理问题,防止治疗护理行为的主观性,同时避免意外情况的发生。(一)评估资料来源

1.资料来源 第一来源是患者,第二来源是患者的亲属朋友、其他医务人员和门诊病历、住院病历、出院记录、实验室报告及既往的健康记录等。精神科医护人员在征得患者及其家属同意的前提下,收集患者的作业、日记、书信、图画等资料。

2.资料种类(1)主观资料:是患者的主诉(涉及症状、体征及其时间)、病史及相关资料。(2)客观资料:指通过观察、查体、精神检查,以及借助仪器检查出的症状和体征。(3)相关因素:指促成和维持患者症状和疾病的因素,包括危险因素(能增强个体易感性,以致危害健康的各种生物、心理、社会、环境等有害因素),如精神障碍的病因或诱因,以及家庭和社会支持系统中存在的不良因素等。(二)评估内容

1.一般情况(1)评估患者的仪表、修饰、衣着等情况。(2)对人态度,如热情或冷淡、粗暴或敌视、抗拒等。(3)饮食、睡眠、排泄及卫生自理情况,主观能动及客观环境适应能力等。(4)对治疗、护理的合作性。(5)患者的文字资料(如书信、日记等)。

2.病情(1)躯体情况:患者的体温、脉搏、呼吸及血压是否正常,有无消化、呼吸或心血管等系统的疾病,有无脱水、水肿或咯血、呕吐等症状。(2)精神状态:自我意识和周围意识,如对自我和周围环境的正确认知;认知功能及其障碍,如错觉、幻觉及感知综合障碍,思维联想、逻辑障碍或妄想;记忆、智能情况;情感及其障碍,如情感的稳定性、协调性和反应性及程度等;意志行为及其障碍,如外走、自杀自伤或伤人企图,以及强迫、刻板、模仿动作等;自知力。(3)社会功能:患者生活自理、与人交往、参与活动的情感投入和持久程度,以及完成的效率与质量等。

3.疗效及不良反应 评估患者对躯体和心理治疗的态度,用药情况、疗效与不良反应等,以及心理治疗和心理护理的效果等。(三)评估方法

1.直接观察 是指护士用感官或借助器械,有计划地按一定顺序进行观察检查。直接观察大致包括患者的仪表、体位、步态、个人卫生、精神状态、反应情况等。

2.间接观察 是指对患者全天活动和睡眠状况的观察。例如,观察患者独处或与人交往时的精神活动表现,及其随笔、日记、诗文、绘画、书信等,注意其饮食、起居、睡眠等一般情况。在精神科工作中对患者的生命体征和“三防”内容(自杀自伤、伤人毁物、外走行为)的观察和了解是必不可少的。通过以上步骤才能全面了解患者的心理活动和病情变化。在患者住院期间,应强调进行连续检查观察,如果护士不了解某一特定的护理问题及其相关的临床表现,就有可能忽视存在的问题。

3.与精神病患者接触沟通(1)接触沟通的方式方法:包括言语性沟通和非言语性沟通。①言语性沟通。是指在人的需要层次理论指导下,进行的精神科专业性交谈(也称精神检查)。具体分为:正式交谈,指事先通知患者,有目的、有计划的交谈;非正式交谈,指护士日常与患者随便而自然的交谈,此时应让患者感到是闲聊,护士却可以从中了解到患者的真实想法和心理反应。在交谈时,必须应用简明易懂的言语。②非言语性沟通。是指沟通时所发生的一切非言语性的交流,包括表情、姿势、动作、手势、触摸、音调、音量等。(2)与精神病患者沟通的常用技巧:

第一,在与患者接触沟通前,应熟悉病情,全面了解患者的生理、心理、社会、文化等方面情况,如必须熟知患者的病史(症状、体征、检查)、治疗和护理有关情况。同时要了解患者的年龄、性别、职业、文化程度、兴趣爱好、个性特征、生活习惯、家庭经济状况及成员关系、学习或工作情况等。

第二,接触沟通的注意事项:①注意作出尊重、同情、理解、安慰及保证的反应。例如,注意对不同性别、年龄患者的尊称,礼貌的问候,常用于沟通的开始,通过问候会使患者感到亲切、体贴而敞开心扉进行交谈,这对减轻患者的焦虑尤其重要。②注意作出追究性反应。这往往涉及一些较为特殊的问题,目的在于得到更具体和更详尽的资料。例如,对严重抑郁的患者,询问有关自杀的问题。③注意作出评论指导性反应,指医生对患者的情况作出判断和给予指导。一般随着交谈的深入和交谈次数的增加,其比重会随之增加。对一些不良的反应(如敌意性言语或非言语反应)应坚决避免。

第三,注意接触交谈的一般仪态和言语。医生、护士要以端庄的仪态、温和的态度、诚恳的言语对待患者,善于体会患者的心境,谈话要针对性强和目的明确,以安慰鼓励为主。即使有不同意见,应采取婉转的方式尽量使患者乐意接受。对患者的承诺应兑现,办不到的事情应耐心解释取得患者谅解。

第四,专心倾听。交谈时要注意倾听,让患者自己谈他的问题,不要打断他的谈话(至少在谈话初期不要插话)。这有利于患者消除警戒、增加信任。在倾听时,应思考、分析、综合,筛选出患者话语的中心内容及“弦外之音”,掌握患者的真实思想。

第五,善于启发、提示或引导。交谈的方式应灵活,采取个别化原则,因人而异确定接触方式和沟通途径。例如,对刚入院的精神患者说“听说您不想住院,是吗?”因为这常常是其最关心的问题,容易引起患者的交谈兴趣,可由此开始再酌情切入正题;有的患者在表述自己的感受或经历时,会偏离主题或思路停顿,应给予适当的启发或引导,使患者完整地谈出想说的内容;在接触多疑、敏感(如幻觉、妄想)的患者时,不要因其荒谬的思维而随便打断患者的讲话,更不要与患者争辩或强行指正其病态,否则将会阻碍患者的表述或引起患者猜疑,甚至成为患者妄想的对象;对紊乱性兴奋、焦虑、抑郁和愤怒等恶劣情绪明显的患者,暂时不宜交谈;对忧郁、情绪消极的患者,医生护士应以热情、鼓励的话语,引导患者回忆其以前的成绩;对精神衰退或思维迟缓的患者,医生护士应耐心地重复主题,启发诱导患者按主题思路进行交谈和沟通。

第六,重视非言语交流的作用。医生护士的仪表姿态,如表情、姿势、眼神、手势等,在情感交流与思想沟通中有重要作用。当兴奋冲动患者伤及其他人时,医生护士能以镇静的态度,应一手握住患者打人的手臂,另一手轻拍其肩,配合温和但坚定的言语,使患者顺从,并逐渐安静。患者悲伤或忧郁时,抚摸可以使他感受到同情和关心。但应注意,在运用非言语交流时,必须根据患者年龄、性别、文化、病情等具体情况因人而异,既要有利于沟通,又要防止患者发生非分之想。尤其对异性患者,医生护士应慎用触摸。有时在交谈中,适当的沉默可给双方以思考、调整思路的时间,如患者谈及痛苦体验而哭泣时,短暂的沉默也许会让患者逐渐停止哭泣。总之,针对不同症状的患者,恰当的选择和运用倾听、转换话题、回避主题、认同、沉默或重复主题、追加澄清等方式,才会达到与精神患者的有效接触和沟通。

第七,保持高度的专业敏感性和稳定的情绪。精神患者随时都可能有异常思维和行为,医生护士与其接触时必须时刻防止患者冲动或自伤等行为的发生。同时要注意加强自身专业修养,无论遇到患者不合作、冲动、误解,甚至非礼,均能以冷静稳定的心态说服制止患者,避免感情用事,破坏沟通效果。(3)恪守职业道德,尊重精神患者的隐私权,对患者羞于启齿的言行或遭遇,不提及和不议论。精神患者因病常敏感多疑,因此不可在患者面前议论与工作无关的人和事,不可任意谈论病情表现,不可议论患者缺陷、家事或不良预后。对患者谈话内容应注意保密。(4)综合交谈话题。当交谈一个主题或交谈结束前,均应与患者一起分析总结交谈的主题,复述重点,解答问题,让患者了解医生护士理解他所表达的意思,如果有误解可及时澄清和纠正。

4.查体 护士进行查体的目的是为了收集与治疗、护理有关的资料。护士通过查体获得的重要资料,应及时报告医生,由医生复核并作处理。例如,护士发现颅内压增高的体征,应及时通知有关医生,而护士不必完成全部神经系统检查。

5.记录 应如实记录患者所说和临床所见。避免边询问、边检查、边翻阅有关表格,而使交谈检查经常中断,以免破坏与患者进行思想情感交流的气氛,甚至使患者有被法官询问的不快感受。在结束交谈前,应向患者说明检查即将结束,为使检查结果能长久保存,需填写有关记录,争取患者合作,使有关项目填写得客观全面,减少遗漏。

二、护理诊断(一)护理诊断的定义

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护理诊断的定义是指护理人员凭借专业知识和技能,通过询问、观察和检查(包括实验室检查)患者,对其个人、家庭、社区现存或潜在的健康问题和生命过程的重大事件所做的临床判断。护理人员依此为基础,以治疗护理程序为框架,通过配合医疗或相对独立的护理手段部分或完全解决这些问题,达到护理目标。(二)医疗诊断和护理诊断区别

医疗诊断是说明疾病、病理变化以及相关因素,用于指导治疗、判断预后等。护理诊断是对疾病或病理变化导致的症状、体征,以及生命过程相关事件与问题的判断。使用护理诊断时应注意不要与医疗诊断混淆。例如,焦虑症为医疗诊断,相应的主要护理诊断可有:焦虑、营养不足、失眠、有自杀自伤的危险等。显然护理诊断不是医疗诊断,但与医疗诊断密切相关。(三)资料的整理、分析与确定护理诊断

1.收集的资料分类 可按生理(机能结构系统)、心理、社会的基本层次分类。找出诊断依据(如病史、症状、体征、实验室所见等),再考虑医疗诊断和护理诊断。通过分析整理资料,应确认患者目前及过去的健康状况与应对方式,对目前状态的反应,对临床处理(治疗护理、医疗、检查、操作、手术、用药)的反应,评估导致患者功能障碍的相关因素和危险因素。

2.作出精神科护理诊断步骤(1)针对患者具体情况提出有关诊断的所有问题。(2)应用精神病学知识对上述问题作出专业性规范语言描述。(3)根据诊断的严重性和确定性,明确护理诊断是现存的、危险的、可能的、潜在并发症、并发症还是健康的。

①现存的指个人、家庭、社会现有的健康问题和生命过程的健康事件,以及应对方式。

②危险的指易感个人的健康问题或生命过程的健康事件,如“有感染的危险:与氯氮平所致白细胞降低有关”。

③可能的指存在可疑因素,需进一步收集资料,以便对现存的或有危险的治疗护理诊断予以排除或确认。因为在资料中有些是已经存在的异常,有些目前还在正常范围,但因存在危险因素,若不采取相应预防措施,就会发生问题。例如,氯氮平所致白细胞很低的患者,若不采取预防措施极易发生感染,而再评估时最近的白细胞计数已恢复到正常的低限,因此应列出“有感染的可能:与氯氮平所致白细胞降低有关”。

④潜在并发症指根据某些事件,推测可能并发的一组现存的或有危险的护理诊断。

⑤并发症指因某些健康问题或健康事件而合并出现的现存的护理诊断。

⑥健康的是对个人、家庭或社区可达到更高健康水平潜能的描述。

3.护理诊断的陈述方式(1)三部分陈述:用于现存的护理诊断,包括护理问题、疾病的症状体征、相关因素。例如“进食自理缺陷和上肢活动受限:与脑血栓形成有关”。(2)二部分陈述:用于有危险因素存在的护理诊断,即在有危险因素时可能出现的健康问题,如“有褥疮的危险:与截瘫有关”。(3)一部分陈述:常用于健康的护理诊断。(4)护理诊断的排列顺序:是将列出的护理诊断(护理问题)按其重要性和紧迫性排出主次,一般将威胁最大的问题放在首位,其他依次排列。护士可根据轻重缓急采取行动,做到有条不紊。一般可按下列顺序排列:

首优问题,指会威胁生命、需要立即解决的问题,如有暴力行为危险、严重脱水、清理呼吸道异物等。在紧急情况下,可以同时存在几个首优问题。

中优问题,指虽然不直接威胁患者生命,但也能导致身体不健康或情绪变化的问题,如活动无力、躯体移动障碍、皮肤完整性受损、有感染的危险等。这些问题并非不重要,但可放在首优问题后面考虑。

次优问题:指那些人们在应对发展和生活中的变化时产生的问题。这些问题并非不重要,而是指在护理安排中可以放在后面考虑。与上述问题的不同之处,还在于患者只需较少的帮助就能解决这些问题。如营养失调:高于机体需要量、缺乏娱乐活动等。

值得指出,有危险但尚未出现的问题虽然一般不会是首优问题,但有时也应首先考虑。例如,酒瘾患者在戒酒期间出现抽搐的可能性很大,这时应首先考虑到患者“有抽搐的危险”。此外,主次顺序在疾病的全过程中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病情的发展而变化的。医生护士应共同商量制定治疗护理计划,这可避免忽略其他方面的意见,有利于得到各方面的配合。(四)正确处理护理诊断

对一般护理诊断应针对患者的情况先作出处理方案;而处理并发症时,护士主要配合医生密切观察病情,及早发现并发症,防止病情恶化或死亡,一旦发现异常需要立即报告医生,并与医生共同处置。具体做法如下:

1.对于现存的一般护理诊断,护理工作的独立性较大,此时的护理措施应着重:①减少或去除危险因素;②监测病情进展;③病情允许时,教育患者自我照顾,防止症状复发。

2.有潜在危险的护理诊断,护理工作的独立性也较大,此时的护理措施应着重:①减少或去除危险因素;②预防症状的产生;③监测疾病的发作。

3.对并发症,护理工作主要配合医疗工作进行,措施应着重:①监测问题的发生;②一旦发生应及时报告医生,配合医生共同处理。

三、制定护理计划与相关措施(一)护理计划

护理计划是在作出护理诊断后,进一步明确预防、减轻或消除这些问题的治疗护理措施。具体可分为由医生开写医嘱由护理人员执行或由专业护士写出护嘱由责任护士独立执行两种。(二)护理目标

预测患者接受治疗、护理后,将会改善或消除的健康问题及健康事件。它能指导护理措施的执行和进行评价。护理目标应该是可行、可评估和简明无误。(三)制定护理措施的注意事项

1.首先要考虑安全,如对重性精神病患者的防自杀自伤、冲动行为(如伤人毁物)、外走等护理措施,简称“三防”护理。

2.要针对护理目标制定和按顺序分别列出护理措施。

3.内容要明确,便于执行和检查。

4.要考虑执行护理措施的可行性,如人员配备、知识水平和技术的熟练程度。

5.要与有关医生沟通,做到分工明确,互相配合,不要与医疗措施相冲突。

6.有些措施要与有自知力的患者商量,最好是护患共同制定护理计划和措施,以取得患者合作,达到最佳效果。

四、护理计划和护理措施的实施

一般应先制定护理计划,再落实措施。如果遇到急重患者,护士只能在头脑中迅速形成初步计划,并立即执行一系列措施,然后补上书面计划。具体执行如下:

1.协调地执行护理计划,按计划内容和时间执行护理措施,随时观察病情和调整措施。在执行计划与措施过程中要根据病情变化灵活处理,并做好记录。

2.指导和咨询,即对患者和家属进行健康教育和示范,使他们能参与某些治疗、护理活动,发挥他们的积极性,鼓励掌握有关知识,达到自我维护健康和自我护理的目的。

3.做好护理记录、口头交班和书面报告,需连续执行的治疗、护理措施必须交班。

五、评价

在疾病的不同时期,护理问题都在不断变化。因此,护理人员除了在患者入院时进行一次全面评估外,还应根据病情变化,不断地评价。具体可分以下步骤:

1.执行治疗、护理措施后患者的反应,将其与护理目标比较,衡量目标是否达到。评价等级为:目标完全实现;部分实现;未实现。

2.复审护理计划,主要探讨目标部分实现或未实现的原因,如诊断正确性、目标可行性、措施适当性和检查护理措施的落实情况。

3.重新评估健康问题,作出全面判断。包括:①问题已解决或排除,停止原有措施;②继续执行计划;③修改原来的护理诊断,制定新的护理计划和措施。第三节 精神科整体护理中的护理病历

一、护理病历

是护士对患者从入院到出院,实施护理程序全过程的系统记录。详细全面的护理记录,能真实、及时、动态地反映患者的健康状况和需要,有助于护理经验的积累。

二、护理病历内容

护理病历内容包括患者入院基本资料评估单、住院患者评估单、护理记录单(PIO记录单)、出院评估单和出院指导。精神科护理病历应注意以下几项:①认知功能与自知力;②情感;③行为;④人际关系,即患者的社交、家庭角色、社会角色与当前处境;⑤价值观,即患者的人生观、生活原则、个人信念、自我评价;⑥患者的应对机制:如心理应对与心理防御模式,承受压力的能力,对自身疾病和对前途的信心;⑦家庭支持系统和社会支持系统情况;⑧护理记录还应记载护士需要做的,如患者饮食、卫生、活动、安全等一般情况。

三、总体要求

内容真实、及时、项目齐全、简明扼要,正确应用专业术语、语句通畅、字迹清楚,不得涂改和粘贴。除在入院时作全面评估以外,护士必须每日每班评估患者,以掌握患者的病情,达到系统化整体护理的目标。若病情较轻,住院时间较长,问题较少,可每周评估1次。但有“三防”内容的患者、危重患者必须每日评估,也可用PIO格式在量表评分后,在记录单的描述部分写明相关症状、护理措施,及执行措施后的反应、评价情况。若问题没有解决,必须分析原因,及时调整措施或修改计划。

四、护理记录格式

包括:PIO护理记录格式和一般护理记录格式两种:

1.PIO护理记录

P=Problem(问题)

I=Intervention(措施)

O=Outcome(结果)

第一项P:护理诊断序号、名称及症状或体征。

第二项I:护理计划指导下的护理措施。

第三项O:执行措施后的反应。

2.一般护理记录(1)新入院患者每日书写护理记录,连续三日,以后根据病情及护理级别记录:一级护理每7日记录1次,二级护理每2周记录1次,三级护理(恢复期或慢性患者或病情变化不明显者)每月记录1次,但如遇病情变化、执行侵入性操作或特殊医嘱时需随时记录。(2)首次记录应包括入院查体、患者表现、简要病史、卫生处理、安全检查及医嘱执行情况、入院宣教、饮食、睡眠及排泄情况等。(3)常规护理记录:除记录患者生命体征、临床表现、治疗、护理措施的实施和评价、患者生理需求、健康教育等情况外,还包括:

①主要治疗、治疗不良反应,躯体状况,实验室检查结果等。

②躯体合并病症的治疗及病情变化。

③上级护士查房、会诊及病例讨论情况。

④出院时记录出院指导内容。第四节 精神科常见护理诊断及护理程序实施

精神科常用护理诊断指南

躯体方面的主要护理诊断,其护理程序可参见基础护理和其他相关临床分科,不再重复。现仅介绍心理方面、社会方面与精神科护理密切相关的护理诊断。(一)睡眠障碍

入睡困难,时睡时醒,早醒,彻夜不眠,睡眠倒错,主观性失眠、多梦、思睡、梦魇。

相关因素:①精神疾病(幻觉、妄想、焦虑、抑郁、恐惧、兴奋);②躯体疾病(疼痛、腹泻、尿频、频繁咳嗽、咯痰等);③器质精神障碍;④情绪障碍;⑤药物影响;⑥环境影响(噪音、强光);⑦心理因素(思家、思念亲人等);⑧社会因素(社会经济、政治、文化、职业、家庭,其他——酗酒、滥用药物);⑨生活无规律。(二)饮食障碍

拒食、厌食、异食症、暴食、暴饮。

相关因素:①精神疾病(被害妄想、自罪、疑病、幻觉、抑郁、木僵、行为紊乱);②躯体疾病;③心理因素;④生活习惯(挑食、偏食);⑤药物不良反应、吞咽困难。(三)行为障碍

1.运动障碍 运动增多(坐立不安、多动)、运动减少(懒散、少动)、疲乏、紧张症(木僵、蜡样屈曲)、怪异动作、刻板、模仿动作)。与精神疾病(焦虑、紧张、抑郁、兴奋)、情绪障碍、器质性精神障碍、药物不良反应或药物滥用有关。

2.生活自理障碍 衣着或个人卫生障碍、如厕困难、进食障碍。与精神疾病(焦虑、紧张、幻觉、妄想、行为紊乱、兴奋、抑郁)、躯体疾病(外伤、残疾、疼痛)、药物不良反应、意识障碍有关。

3.缺乏娱乐活动 兴趣索然。与时间、环境(无足够空间、缺乏娱乐器材)、精神疾病(意志减退、运动障碍、感觉障碍、抑郁、焦虑)、性格有关。

4.冲动或潜在性冲动 攻击性言语,攻击性举动——伤人、毁物。与精神疾病(被害妄想、关系、嫉妒、被控制妄想、幻听幻视)、情绪激动、易激惹、人格缺陷(偏执型、反社会型、人格障碍、癫痫人格)、环境因素(活动范围小、不愿住院)、药物反应、内感不适、精神运动性兴奋、意识障碍、工作人员服务态度有关。

5.自伤、潜在性自杀 自杀设想、企图自杀。与精神症状(妄想、幻视、幻听、焦虑、恐惧)、抑郁情绪、心理因素(对疾病缺乏治疗信心等)、药物反应和药源性抑郁有关。

6.外走与潜在性外走 与精神症状(幻觉、妄想)、对疾病有不正确认识、否认有病、思念家庭及亲人心切、不能适应住院环境、不安心住院、拒绝治疗、服务态度有关。

7.强迫行为 与精神障碍、强迫人格有关。

8.不合作 拒药或藏药。与精神症状(被害妄想、幻听)、药物不良反应、缺乏必要的知识(担心服药会影响身体健康)、悲观失望、否认有病无需服药有关。

9.说慌、偷窃 与人格障碍、癫痫、精神疾病有关。

10.怪异行为 自言自语、作态、排便不择场合、拣拾收藏脏物等。与精神疾病、慢性衰退有关。(四)认知障碍

1.认识(活动)障碍 遗忘、失认、注意力下降、注意增强。与精神疾病(精神分裂症、其他精神病)、抑郁症、酒中毒、药物滥用、电休克或药物不良反应有关。

2.意识障碍 意识模糊、谵忘、昏迷。与精神疾病(思维障碍、器质性精神障碍等)、酒精或药物滥用、躯体疾患有关。

3.思维障碍 妄想、强迫观念等。与精神分裂症、抑郁症、严重焦虑、药物或酒精滥用有关。

4.感知觉障碍 幻觉——幻听、幻视、幻嗅、幻味、幻触等,错觉。与精神疾病(精神分裂症,其他精神病,情感障碍、焦虑)、癫痫、酒精或药物滥用、成瘾有关。

5.知识缺乏 缺乏促进保健知识。与文化程度底、年龄小、认识能力受限、智力低下、交流障碍、风俗习惯、宗教信仰、迷信、对知识学习缺乏兴趣、信息缺乏有关。(五)情感障碍

愤怒、焦虑、恐惧、忧愁、情感倒错、情感淡漠、情感不稳。

相关因素:①精神症状:幻觉、妄想、抑郁、焦虑;②人格障碍;③躯体疾患:疼痛、损伤;④酒精或药物滥用;⑤精神疾病:精神分裂症、器质性精神障碍、神经症、分裂样情感障碍;⑥其他:社会因素、知识贫乏、认为环境不公正、受到威胁等。(六)心理方面

1.焦虑、紧张 与精神障碍、角色功能改变、环境的改变、社会因素有关。

2.失落感 与治疗药物反应严重、失去原来职务、经济拮据、社会偏见有关。

3.自卑感 与被社会遗弃、亲属、亲友的冷落、夫妻感情淡薄有关。

4.患者角色强化(依赖性)与对健康知识缺乏认识、不了解疾病的转归、怕疾病复发、习惯养病生活、意志力减退有关。

5.社交障碍 交流障碍、社会交流障碍、家庭人际关系障碍等。与精神疾病(妄想、严重焦虑、严重抑郁)、多疑敏感、情绪低落、孤僻、自我评价过低、家庭社会因素、环境改变、交际能力有关。

6.缓解期矛盾心理 与能否康复、担心疾病复发、能否适应社会、经济问题有关。

7.对疾病康复缺乏信心 与反复发病、多次住院、家属态度、失去亲人关爱有关。

8.担心复发 与药物减量、睡眠差、家庭问题、工作问题有关。(七)躯体方面

1.潜在药物反应 体位性低血压、锥体外系反应、视力模糊、食欲增加、体重增加、嗜睡、便秘、腹泻、尿潴留,尿失禁、口干、流涎、皮肤过敏等。与服用抗精神病药物(早期或大量)、服用锂盐、服用抗焦虑、抑郁药物有关。

2.疼痛 与躯体疾患(关节炎、晚期癌症、各脏器疾患,骨折等)、神经症、血管神经性疼痛有关。

3.便秘 与习惯性、药物不良反应、生活环境改变、长期卧床,活动量少、年老体弱、精神疾病所致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有关。

4.腹泻 与肠道感染、饮食不当、躯体体疾患(肠息肉、肠癌等)、药物不良反应或年老体弱有关。

5.发热 与细菌、病毒感染、过敏、中暑、木僵、创伤等有关。

6.尿失禁 与膀胱括约肌无力或松驰、截瘫、痴呆、意识障碍有关。

7.便失禁 与肛门括约肌松弛、痴呆等有关。

8.药疹 与药物不良反应、光照有关。

9.潜在外伤 烫伤、烧伤、骨折、跌倒。与精神疾病(幻觉、妄想、抑郁、自伤,情绪激惹性增强)、老年人体质差、反应迟纯、行动缓慢、步态不稳、缺钙、骨质疏松、意识模糊、定向障碍、药物不良反应有关。

10.行动不便 与精神症状、躯体疾患(外伤、脑血管意外)、心理因素有关。

11.脱水或潜在性脱水 与拒食、腹泻、呕吐、极度兴奋躁动等有关。

12.吞咽困难 与药物不良反应、意识障碍、躯体疾患(脑血管意外等)有关。

13.流涎 与药物不良反应、偏瘫等有关。

14.潜在性感染 与皮肤破损、贫血、粒细胞减少、糖尿病、长期卧床、意识障碍、大量或长期使用激素等有关。

15.潜在性窒息 与药物不良反应致喉肌痉挛、药物不良反应致吞咽困难、昏迷、大咯血或呕血、电休克治疗不当有关。

16.口腔黏膜改变 与口腔疾患、感染等有关。

17.皮肤完整性受损或潜在性皮肤完整性受损 与长期卧床、皮肤受压、血循环障碍、皮肤受物理(大小便、渣屑、皱褶等)刺激、食欲减退、摄入营养不足、躯体疾患(外伤、糖尿病、脉管炎、水肿、感染等)有关。

18.舒适状态的改变 与神经性障碍(内感性不适)、不适应生活起居变化、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精神疾病(抑郁、木僵、拒食、厌食、幻觉、妄想、严重焦虑等)、药物不良反应致吞咽困难、缺乏正确的营养知识、躯体疾患(高热、呕吐、腹泻、意识障碍、口腔疾患等)、老年人缺齿、味觉改变等退行性变化有关。

19.活动无耐力 与长期卧床、虚弱疲乏、心输出量不足、眩晕有关。

潜在或现存的自杀、自伤行为

一、概述

自杀指故意采取自我致死的行为。自杀死亡指有充分依据可以断定死亡系故意采取自我致死的行为。自杀未遂指有自杀动机和可能导致死亡的行为,但未造成死亡的结局。准自杀又称类自杀,可以是一种呼救行为或威胁行为,试图以此摆脱困境。准自杀者有自我伤害的意愿,但并不真正想死,采取的行为导致死亡的可能性很小,一般不会死亡。

自伤是故意伤害自体的行为,患者的目的只是损伤自己的身体而不是要结束自己的生命。自伤的方式不同,可用刀或其他器械切割,或者吞食异物。在精神障碍患者中,自伤也很常见,其原因可能与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或精神症状(如幻觉、妄想、抑郁、焦虑等症状)有关。例如,精神发育迟滞和痴呆患者由于认知功能障碍,缺乏自我保护能力,可以发生自伤;分裂症患者可在幻听的命令下砍断自己的手指或刺伤自己的眼睛;抑郁症患者也可能采取一种痛苦的方式折磨自己,如用烟头烧灼自己,以减轻自己的所谓罪恶。必须指出,患者本意是进行非致死性自伤,但因可能危及重要器官或血管等,导致残疾或死亡,因此不论何种自伤都应积极予以处理。

二、护理评估

1.评估主观和客观资料(1)自杀、自伤行为史:以往有无自杀、自伤行为病史及其严重程度。(2)自杀、自伤观念:有自杀、自伤观念者尚不一定采取自杀、自伤行动;有自杀企图者很可能采取自杀、自伤行动;有自杀、自伤计划者则可能一有机会就采取自杀、自伤行动。(3)自杀、自伤意志:越坚决者越可能自杀、自伤。(4)遗嘱:留有遗嘱者很可能立即采取自杀、自伤行动。(5)兴奋表现:如活动增加、激动、易激惹、自控能力缺损、不合作(如藏药、拒食)等;服毒,或吞食异物等。

2.相关因素(1)病理生理因素:如人格缺陷、谵妄、精神病症状、抑郁发作等。(2)社会心理因素:如不安心住院,医务人员服务态度生硬,或出院前有自卑心理等。(3)自杀、自伤后的表现:自杀、自伤中是否呼救;明确表白希望死,为没有死感到遗憾,这表明患者想死的意志坚决,有可能使自杀、自伤未遂中途再次自杀、自伤,甚至造成自杀结局。

三、护理目标

不发生自杀、自伤导致的躯体损害,人际关系和行为方式改善;能有效处理和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恰当表达需要及欲望。

四、护理措施

1.安全护理和生活护理(1)提供良好病房环境。应安排在重病室重点观察,严格执行病区安全管理与检查制度。将自杀自伤企图明显或易激惹的患者分开活动与居住。(2)注意服务态度,适当满足患者的合理要求。注意对患者的品德和安全教育。(3)减少外界刺激,了解患者兴趣爱好,鼓励参加喜爱的活动,适当安排工娱疗,宣泄缓解恶劣情绪。(4)应主动关心患者,并请家属配合,给予患者精神和物质方面的支持,鼓励或组织病友之间交流养身经验;鼓励家属探视,但不讲令人不快的事,争取病友、家庭和社会支持。(5)白天除午睡1~2小时外,尽量不卧床。晚餐不宜过饱,晚餐后不宜多喝茶水或引起兴奋的饮料,不参加引起兴奋的娱乐活动。入睡前,可温水洗脚,帮助入睡。密切观察睡眠情况,对睡眠不佳者,及时给予心理安慰,教会患者用放松疗法帮助入睡。

2.心理护理(1)护理人员以耐心、热情、接纳的态度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如经常与患者在一起,关心和同情患者,鼓励患者倾诉内心的痛苦,使之感到医务人员能够了解或分担其痛苦。(2)在病情稳定时,帮助患者认识自己的病情,以缓解抑郁、愤怒、恐惧等不安情绪,及增进自控能力。

3.特殊护理(1)了解病情,以及既往自杀、自伤行为的形式、程度等,掌握住院患者自杀、自伤发生的规律。对其过激言行采取不辩论的方式,但不轻易迁就。(2)引导和帮助患者诉说引起焦虑、抑郁、愤怒的原因和内心感受。观察患者抑郁、焦虑、愤怒时的严重程度和言行,及时预测患者的心理、生理需要,主动满足患者需求。患者出现妄想及幻觉时,可设法转移其注意力,引导到现实中患者感兴趣的事物上来,并给予适当安慰和良性感官刺激,以减少错觉、幻觉、妄想等不良刺激。在良好护患关系的基础上告诉患者,当感到某人对自己有威胁或听到某人要害自己时,要及时告诉工作人员,以便及时帮助患者排解或转移焦躁、愤怒、敌视情绪。(3)对自杀、自伤企图明显的患者应严加防范。例如,清除环境中的危险因素和物品;其活动应持续在工作人员视线范围内,班班交接,必要时应专人护理;一旦发生自杀、自伤时,要沉着、冷静地做初步抢救,并及时报告医生进一步采取措施。(4)对自杀、自伤后的患者要做好事后心理护理,引导患者讲述自杀、自伤原因和经过,以便进一步制定防范措施。(5)遵医嘱正确实施药物治疗。例如,幻觉妄想者,及时应用抗精神病药;焦虑抑郁者,用抗焦虑药或抗抑郁药;失眠者,及时用催眠药等。

潜在或现存的冲动行为

一、概述《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所指冲动行为的对象可以是人或物(伤人、毁物)。对他人的攻击主要指躯体攻击,可使人致伤、致残,严重者可以致死。除已经实施的冲动行为外,还存在潜在的或可能的冲动行为,如患者发出言语威胁或作出姿态要采取冲动行为,或者立即要实施冲动行为。

二、护理评估

1.评估主观和客观资料 例如,有冲动行为(伤人、毁物)史;有明确的冲动行为(伤人、毁物);肢体活动增加、兴奋;情绪激动、易激惹等;自控能力缺损,不合作(如藏药、拒食)。

2.相关因素(1)病理生理因素:人格缺陷;意识模糊(谵妄等);精神病症状(幻觉妄想等);情感障碍,如躁狂发作、极度焦虑、愤怒;其他如药源性兴奋等。(2)社会心理因素:如不安心住院、医务人员服务态度生硬等。

三、护理目标

不发生冲动导致的躯体或物品损害,人际关系和行为方式改善;能有效处理和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

四、护理措施

1.安全和生活护理(1)提供良好病房环境。应安排在重病室重点照顾,严格执行病区安全管理与检查制度,将冲动或易激惹的患者分开活动与居住。(2)减少外界刺激,了解患者兴趣爱好,满足其合理要求,鼓励参加喜爱的活动,适当地安排工娱疗,宣泄缓解恶劣情绪。(3)主动关心患者,并请家属配合,给予患者精神和物质方面的支持,鼓励或组织病友之间交流养身的经验。鼓励家属探视,但不讲令人不快的事,争取病友、家庭和社会支持。

2.心理护理(1)以尊重、关心的态度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及时预测患者的心理、生理需要,适当满足患者的合理要求。(2)有条件时,帮助患者了解自己的病情,以利于缓解抑郁、愤怒、恐惧等不良情绪,增进自控能力。

3.特殊护理(1)了解病情及既往冲动行为(伤人、毁物)的形式、程度等,掌握住院患者冲动发生的规律。对其过激言行采取不辩论的方式,但不轻易迁就。在日常沟通、治疗护理中,需要与患者发生躯体接触时,应谨慎,必要时应有他人陪同。(2)在良好护患关系基础上,告诉患者如果感到某人对其有威胁时,要及时告诉工作人员,以便及时帮助患者排解或转移焦躁、愤怒、敌视情绪。(3)患者出现妄想、幻觉时,应尽力将其注意力吸引到现实中患者感兴趣的事物上来,谈论真实的人与事。(4)与抑郁情绪者多交谈,鼓励其回忆往日的成功业绩,并表示赞誉和敬重,观察患者抑郁、焦虑情绪的程度和焦虑、愤怒增强时出现的行为,及时防范冲动行为发生。(5)对有消极观念或自杀、自伤企图者,必须置于工作人员视线范围内,对有积极自杀行为者,要有专人监护、严防意外。(6)有冲动行为的患者,只有一小部分可以在言语的安抚下平静下来,而大部分患者对言语安抚无反应。尽管如此,仍要好言相劝,答应患者的要求,说服患者立即停止冲动行为。(7)一旦发生冲动,要沉着、冷静,有组织地从侧、背面制止其伤害行为,保护患者的安全。酌情隔离或保护约束患者,并及时报告医生采取进一步措施,但应严格执行保护约束护理常规。应清除患者身上的危险物品,并防止其他患者攻击被约束者。对于受冲动损害者立即妥善处理。(8)对冲动后的患者要做好事后心理护理,让患者讲述冲动原因和经过,以便进一步制定防范措施。在患者安静解除隔离或约束时,要解释冲动危害,以及隔离或约束的必要性。(9)遵医嘱正确实施药物治疗,如给患者注射见效快的强安定剂,待患者安静合作之后再进一步接触患者。幻觉妄想者需用抗精神病药;焦虑抑郁者用抗焦虑药或抗抑郁药;失眠者及时用催眠药等。

4.健康教育 应注意对患者的个性、品德和安全给予指导和教育,教会应对恶劣情绪的方法。

精神运动性兴奋(包括躁狂发作)

一、概述

协调性精神运动性兴奋指患者的言语和动作增多与思维和情感活动一致,并与环境保持协调。这种活动增多是有目的的和可以理解的,多见于躁狂症。非协调性精神运动性兴奋是指患者的动作和言语增加与思维和情感不一致,患者的动作和言语单调杂乱,缺乏目的和意义,令人难以理解,因此整个精神活动显得不协调。分裂症的紧张型和青春型,以及谵妄状态均可出现非协调性精神运动兴奋,谵妄状态患者的意识障碍明显。

二、护理诊断

有自伤的危险、有冲动的危险、有外走的危险、营养不足、失眠、焦虑、幻觉妄想、不合作、自知力不全或缺乏、日常生活功能或社会功能障碍、应对功能障碍。

三、护理评估

1.评估主观资料 由于兴奋程度不同,会表现不同症状。个人史、既往史、支持系统来源、性质和数量,如既往兴奋或冲动行为的形式、程度和控制方法等。

2.评估客观资料 兴奋的一般状况与外表、思维、情感和行为表现。

3.评估相关因素(1)病理生理因素:病情和症状严重性,如兴奋、情感高涨、易激惹、鲁莽行为等;各种基本需要的干扰因素,如躁狂发作导致暴食或不能集中精力进食,或自理能力缺陷。(2)情境因素:威胁性情境;已经丧失和预感将要丧失重要成员;不能适应和预感环境改变。

四、护理目标

不发生因行为不当造成的躯体或物品损害。学会控制和疏泄自己的高亢或焦虑心境。饮食和睡眠改善,穿着修饰得当,能自理个人卫生及衣食起居。能描述躁狂发作的有关因素,认识和分析自己鲁莽、激越行为是病态;能恰当表达自己的需要及欲望,人际关系和行为方式改善。

五、护理措施

1.安全和生活护理(1)提供安静的病室环境,引导患者遵守和执行病区安全管理制度与检查制度;将兴奋患者与其他患者分开,以免互相影响,并阻止他人围观和挑逗。严重兴奋的患者,应住单间隔离,减少对其他患者的影响,重点监护确保安全。(2)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稳定患者情绪,保证休息。做好日常生活护理,减少外界刺激,鼓励参加个人喜欢并可以自控的活动,争取病友、家庭和社会支持。(3)引导鼓励患者按时料理个人卫生及参与收拾个人病室卫生,对患者异常的打扮和修饰给予婉转的指正,教会他更好地体现个人修养和身份。(4)让患者单独进食,减少周围事物的干扰,加强监护,防止暴饮暴食。按时督促和协助患者进食足够的食物和水分,如果患者处于极度兴奋激越状态,可在数人协助或保护下耐心喂饭。选择适当的时机给患者讲解饮食无节的原因和危害,引导患者自行控制过度活动,能自行正常进食饮水。(5)引导患者参与他喜爱的活动,如简单的小手工操作、收拾病室卫生等,并配合恰当的肯定和鼓励。(6)不采取强制性言语和措施,对其过激言行不辩论,但不轻易迁就。应因势利导,鼓励患者按可控制和可接受的方式表达与宣泄激动和愤怒。对其打抱不平行为必须婉言谢绝。在日常沟通、治疗护理,需要与患者发生躯体接触时应谨慎,必要时应有他人陪同。(7)在急性期医护人员有权查阅患者书信,目的在于防止患者在自控能力下降期间,造成权益损失,甚至法律纠纷。

2.心理护理(1)分析患者的合理与不合理要求,适当满足合理要求。注意对患者的品德和安全教育。(2)选择适当时机让患者认识自己的情感失控是病态,从主观上能够主动调整情感和行为。

3.特殊护理(1)兴奋(包括躁狂)行为的防范:

①坚守岗位,加强巡视。对有严重躁狂发作的患者应安置于重病室,严加监护,班班交接,并有专人护理,严禁单独活动。

②遵医嘱给予各种对症药物,注意观察药物治疗作用与不良反应。

③对持续躁动的患者要注意保证患者的营养,每日摄入的水分不应少于3000ml,并注意观察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的变化。

④对于兴奋患者,也应注意防冲动伤人、毁物和其他意外。检查和治疗时防止损坏器械和用品,不听劝说者应在约束之后进行检查或治疗。(2)冲动时的护理:一旦冲动,应采取有效措施,尽快终止和预防再度发生冲动行为。如难以制止冲动,可隔离或保护约束患者,认真执行保护约束护理常规,并及时报告医生采取进一步措施。(3)冲动后的护理:在冲动后,做好事后心理护理,制定切实可行、有针对性的防范措施。在患者安静合作解除隔离或约束时,仍要解释隔离或约束的必要性。对于受冲动损害的患者应立即妥善处理。

4.健康教育 随着病情的好转,教会患者克服性格弱点,正确对待疾病和面对未来,掌握坚持长期治疗防止复发的具体措施。

潜在或现存的外走行为

一、护理评估

1.评估主观和客观资料 例如,有外走行为史;有明确的外走行为;肢体活动增加、兴奋;情绪激动、易激惹等;自控能力缺损,不合作(如藏药、拒食)。

2.相关因素(1)病理生理因素:人格缺陷;精神病症状(如幻觉、夸大和被害妄想等);情感障碍,如躁狂发作。(2)社会心理因素:不安心住院,挂念工作、孩子或老人,工作人员态度生硬等。

二、护理目标

不发生外走,能安心住院,人际关系和行为方式改善。能有效处理和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恰当表达需要及欲望。

三、护理措施

1.安全护理和生活护理(1)提供良好病房环境,严格执行病区安全管理与检查制度。(2)注意服务态度,适当满足患者的合理要求。(3)减少外界刺激,了解患者兴趣爱好,满足其合理要求,鼓励参加喜爱的活动。适当安排工娱疗,宣泄缓解恶劣情绪。(4)主动关心患者,并请家属配合,给予患者精神和物质方面的支持;鼓励或组织病友之间交流养身经验;鼓励家属探视,但不讲令人不快的事。(5)白天除午睡1~2小时外,尽量不卧床。培养良好的睡眠习惯,密切观察睡眠情况。对睡眠不佳者,及时给予心理安慰,教会患者用放松疗法帮助入睡。

2.心理护理(1)护理人员以耐心、热情、接纳的态度对待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2)病情稳定时,帮助患者了解自己的病情,以便缓解抑郁、愤怒、恐惧等不安情绪,增进自控能力。

3.特殊护理(1)了解病情及既往外走的形式、程度等,掌握住院患者外走发生的规律。(2)针对走失原因,开展心理疏导,帮助解决问题。例如,请家属带领孩子来院探视。(3)引导和帮助患者诉说引起焦虑、抑郁、愤怒的原因和内心感受。观察患者抑郁、焦虑、愤怒时的严重程度和言行,及时预测患者的心理、生理需要,主动满足患者需求。患者出现妄想及幻觉时,可设法转移其注意力,引导到现实中患者感兴趣的事物上来,谈论真实的人与事,并给予适当安慰和良性感官刺激,以减少错觉、幻觉、妄想等不良刺激。在良好护患关系的基础上,告诉患者,当感到某人对自己有威胁或听到某人要害自己时,要及时告诉工作人员,以便及时帮助患者排解或转移焦躁、愤怒、敌视情绪。(4)对外走危险明显的患者应严加防范,清除不安全因素,如及时修理损坏的门窗等;对外走欲望强烈的患者,其活动应控制在工作人员视线范围内,班班交接,持续处于护理人员视线中,必要时应专人护理。(5)一旦发生外走,要沉着、冷静,组织寻找。(6)对外走后的患者要做好事后心理护理,让患者讲述外走原因和经过,以便进一步制定防范措施。(7)遵医嘱正确实施药物治疗。

4.健康教育 对患者加强疾病相关知识、品德和安全教育,争取家庭和社会支持。

拒食水

一、概述

拒食水是指在意识清晰的状态下有意拒绝进食、饮水。

二、护理评估

1.评估病理生理因素。例如,摄入量低于机体需要量,存在躯体因素(如疾病导致营养摄入、消化、吸收障碍)、心理因素(如情绪紧张、焦虑);年龄因素(如女性青春期过度节食出现神经性厌食或贪食);身高、体重、发育营养状况;其他,如药物、各种治疗和手术史。

2.评估经济、社会因素(如宗教等)。

3.注意应对方式。例如,在应激时,进食增多还是减少;对问题及其起因的认识;要求改变现状的愿望;支持系统的有利和不利因素。

4.缺乏营养知识(包括本人和家属)。

5.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每周测体重1~2次。

6.密切观察患者内分泌变化情况,每月记录女患者的月经情况。

7.每日观察患者皮肤弹性、毛发干枯脱落、双下肢水肿等异常情况。

8.每日注意实验室报告值的变化。

三、护理目标

能认识导致营养不足的有关因素、已知的发病因素,能逐渐恢复正常饮食,恢复体重和保持正常,躯体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在正常范围。

四、护理措施

1.安全和生活治疗护理(1)给予良好的进食环境,可集体进餐。医护人员态度应和蔼、耐心,用增进食欲的言语使患者增加饮食。(2)与患者共同制定进食计划,注意提供营养丰富、易消化吸收的饮食。帮患者选择喜爱的食物,必要时可给特殊饮食,或请家属带患者喜好的食物来院探视。

2.特殊护理(1)分析患者拒食的原因,采用不同的劝食方法。例如,被害妄想怕中毒者,可与他人共食,让别人先吃,以解除其疑虑;对受幻听影响者,在进餐时从旁劝导或喂食;对自罪的患者,可将菜饭拌和,让患者视为残羹剩饭而进食;对兴奋躁动者,应予以督促或喂食;对木僵患者,不宜强行喂食,可将饮食放在患者近旁,等待患者自动取食,不进食者可鼻饲;对恶心或呕吐患者,应鼓励少量就餐、细嚼慢咽,吃清淡冷食和饮料,并调整用药方式。(2)严密观察进食情况,并采取诱导、劝解进食的方法,逐渐增加进食量。(3)给患者喂食时,护理人员必须有耐心。禁止强塞,以防止损伤牙龈、口唇或发生窒息。食物温度不能太高,以防烫伤。(4)每餐饭后防止丢弃食物,或自我引吐。(5)对重患者(包括引吐的患者),应使其明白,如营养状态无改善,将采取鼻饲方法以保证营养。完全拒食达1日以上者,应静脉输液或者鼻饲。(6)对贪食患者严格限制进食量,防止暴饮暴食。鼓励患者参加喜爱的活动,转移对食物的强烈欲望。(7)避免对患者的恶性刺激,以免加重病情。(8)精确记录出入量,确保患者需要。(9)在重建良好饮食习惯和营养状态改善时,应与患者讨论过分害怕体重增加等不正常观念。帮助解除焦虑、紧张情绪等有关问题。

3.健康教育 教会患者相关的营养学知识,了解疾病的危害,正确理解按需要量进食的重要性。要教会患者摄取足够营养、增进食欲的技巧。

抑郁

一、概述

抑郁患者感到心境恶劣、悲伤、沮丧或忧郁,缺乏自信,兴趣降低,动作明显减少,或者出现激越,思维迟缓,常有注意力不集中。多有睡眠障碍和食欲降低。对前途感到悲观或绝望,自责自罪,或消极厌世,甚至出现自杀行为。出现抑郁症状的常见精神障碍有:心境障碍,如抑郁发作、更年期忧郁症等;反应性精神障碍,如反应性抑郁;分裂症,如分裂症后抑郁;其他继发性抑郁,如继发于躯体疾病的抑郁、药源性抑郁等。

二、护理诊断

有自杀自伤的危险,营养不足,睡眠障碍,焦虑,绝望,幻觉妄想,自知力不全或缺乏,不合作,日常生活功能或社会功能障碍,应对功能障碍。

三、护理评估

1.评估主观资料 抑郁的程度不同,会表现不同症状;注意个人史、既往史和支持系统来源、性质和数量。

2.评估客观资料 如一般状况与外表、思维、情感和行为表现,如精神运动性抑制。

3.评估相关因素(1)病理生理因素:如病情严重性,例如抑郁自卑厌世导致自伤自杀,抑郁、思维迟钝导致个人应对无力;各种基本需要的干扰因素导致饮食、睡眠障碍。(2)情境因素:如威胁性情境;已经丧失和预感将要丧失重要成员;不能适应环境和预感环境改变;对身体的威胁,如手术、疾病等。

四、护理目标

住院期间不伤害自己;恢复生活自理;恰当表达个人需要,恢复正常的人际关系和行为方式改善;对疾病有所认识,并有适宜的应对方法。

五、护理措施

1.安全和生活护理(1)提供安静舒适的病室环境。将有自伤自杀危险的患者安置于重点房间,其活动范围不离开护士视线。严格交接班,认真执行危险物品管理制度和服药检查制度。(2)严密观察病情,加强沟通,及早发现自杀先兆,适时帮助其分析认识精神症状,帮助和鼓励其树立正向性人生观。因抑郁发作有昼重夜轻的特点,尤其要对早醒的患者严密监护防其自杀。(3)保证患者定时足量进食和饮水。例如对有罪恶妄想者,可将饭菜泡在一起让其认为是剩饭为避免浪费而吃掉。因抑郁症患者思维和动作均缓慢,必要时需专人耐心劝导并协助喂饭,确实拒食者可酌情鼻饲流质饮食。(4)教会患者应对失眠和早醒的方法,培养自行按时睡眠的习惯,必要时给予催眠药,详细记录睡眠时数及用药情况。(5)了解患者兴趣爱好,鼓励参与易完成、有趣味的活动,教会患者放松技术。引导患者关注周围及外界的事情,帮助患者与病友交往,酌情参与病室的活动,如集体谈心、现身说法交谈病情等,表扬每一个进步,减少日间卧床时间。

2.心理护理(1)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与患者讨论并接纳其抑郁体验,创造理解和同情性的气氛,鼓励患者诉说自己感受的痛苦和想法,对病情严重思维迟缓者应耐心的运用治疗性沟通技巧,鼓励患者表达他的思想、情感,专心倾听、允许哭泣,并注意尊重患者的隐私权。(2)针对相关因素加强心理疏导,每日不少于2次,每次不少于10分钟,如教会患者应对、疏解自杀危机的方法。(3)抑郁可传播,应限制与其他抑郁患者接触,并防止将医护人员的抑郁传给患者。(4)对躯体化症状,要排除器质性病变。注意倾听,但避免对每一主诉都提供照顾;症状消失时要及时鼓励。

3.特殊护理(1)有时抑郁患者可出现自杀自伤、不合作、冲动行为等,必须适当限制,加强巡视,掌握其发生规律,并预见到可能发生的后果。对有明显危险的患者应严加防范,其活动应控制在工作人员视线范围内,并认真交接。对医嘱严防的患者必要时设专人护理,禁止单独活动与外出,禁止在危险场所逗留,外出时应严格执行陪伴制度。(2)一旦发生自杀自伤或受伤等意外,应立即隔离患者,与医生合作实施有效抢救措施。对自杀自伤后的患者,要做好自杀自伤后心理护理,了解其心理变化,以便进一步制定针对性防范措施。(3)鼓励有幻觉、妄想的患者说出异常的感知和思想,以及所致恶劣情绪的感受,并讨论应对方式。倾听时应对每一诉说作适当限制,支持其合理的应对机制,不宜对患者采取的防卫行为进行辩论和教育。(4)遵医嘱给予抗抑郁药和抗精神病药,注意观察药物治疗作用与不良反应。

4.健康教育(1)适时运用沟通技巧帮助患者确认非正常的思想、情感和行为表现,减少患者或家属因模糊观念而焦虑、抑郁,鼓励家属配合治疗、护理。争取病友、家庭和社会支持。(2)随着病情的好转,教育患者克服性格弱点,正确对待疾病,以正确面对未来。

日常生活功能障碍

一、护理评估

1.评估主观和客观资料 精神状态;要求自理的动机和坚持程度;家庭和社会支持;进食、梳洗、沐浴、穿衣、修饰、如厕能力,以及其他日常生活能力等。

2.评估相关因素 精神症状或精神残疾;躯体疾病或躯体残疾;老年人衰弱或家庭过度照顾;治疗因素。

二、护理目标

生活自理能力障碍期间清洁无异味,不发生因活动不当或不活动而产生的并发症。能在协助下进食、更衣、如厕。出院时能自理日常生活。

三、护理措施

1.做好基础护理和生活护理(1)患者入院时的卫生处置,包括理发、洗澡、修剪指甲等。详细检查皮肤损伤与皮肤病、寄生虫等,如发现虱子,应立即灭虱。保持患者床铺整洁干燥。对大小便失禁者应随时更换衣物,并用温水洗净臀部。卧床患者要随时帮助翻身,防止褥疮。(2)定时洗澡更衣,经常洗头,定时修剪头发,但不可使用发夹,以防发生意外。洗澡前,护理人员应做好患者的组织和准备工作,保持浴室温度适宜,调节好水温,防止患者烫伤。洗澡时,要有专人陪同督促或协助洗澡,对年老体弱、行动不便或其他自理能力差的患者,应由护理人员重点照顾。洗澡完毕,协助重点患者更衣后护送回病室,并派专人修剪指(趾)甲。允许患者适当修饰打扮,提高生活乐趣。(3)督促患者按时起床和睡眠,起床后,要督促或协助梳洗,整理床铺被褥和清洁床头柜,并检查危险物品。昏迷患者进行口腔护理每日3~4次。(4)每晨检查患者衣着整洁合适,气候变化时要及时为患者增减衣服。入院时应准备两双布鞋,以便更换。拒绝穿衣者要耐心说服,年老体弱、活动少的患者应注意保暖。(5)女患者在经期要督促或协助其料理经期卫生,并做记录。床铺应垫橡皮单,要保持衣裤清洁。每晚要清洗会阴,预防尿路感染。(6)帮助患者制定日常生活时间表,鼓励在其能力范围内自理生活,使患者明白为了舒适、自尊和与他人社交,清洁卫生是必要的。(7)强调每个人有保持自己生活方式的权利,尊重患者的隐私权。

2.特殊护理(1)对大小便不能自理的患者,应定时督促或协助大小便,并及时更换衣裤、被褥,保持整洁干燥。对便秘者应鼓励多吃水果蔬菜,多饮水,酌情给予缓泻剂,3日无大便者应灌肠。尿潴留患者在排除躯体原因后,可诱导排尿,温敷下腹和会阴部,进行膀胱按摩等,必要时遵医嘱导尿。(2)长期卧床患者的肢体要处于功能位置,并进行被动运动,防止褥疮。(3)患者活动时,若引起下列症状应想到活动过度:全身乏力、面色苍白,或运动不协调;活动停止后心率增加超过30次/min或发生心律失常;呼吸频率增快甚至发生呼吸困难,必须立即停止活动。

3.康复治疗和护理 鼓励患者参加有兴趣的活动,适当安排工娱疗,锻炼其动手能力。帮助患者逐渐恢复生活自理能力,对每一个进步给予表扬。

社会功能障碍(角色紊乱)

一、护理评估

1.评估主观和客观资料 躯体症状;精神症状;无力满足基本需要,无力解决问题,使用防卫机制不当;饮酒或药物滥用史。

2.相关因素 病理生理因素;心理损伤因素;年龄因素;情境因素,如社会角色改变、孤独、应激情境、支持系统,或各种治疗。

二、护理目标

首先能被动地行使社会功能,逐步能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和行使社会功能。

三、护理措施

1.安全和生活护理(1)做好日常生活护理,要与患者共同制定日常生活作息表,适当满足合理要求。(2)注意服务态度,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平素注意对患者进行品德和安全教育。

2.心理护理(1)患者开始对目前情境自我检查时,积极开展心理护理,鼓励其参与各种活动和谈论活动后的感受,表扬每一个进步。(2)学会有计划地逐步处理问题,适当安排休息和娱乐。

3.康复治疗和护理(1)安排工娱治疗、体育锻炼和康复治疗。(2)教会患者和家属有关心理社会康复的一般原则和方法。(3)认真执行假出院制度,使患者重新适应家庭、社会生活,争取家庭和社会支持。

4.健康教育 鼓励患者发展新的支持系统,如参加成人教育学习班等。

应对功能障碍(个人应对无效)

一、护理评估

1.评估主观和客观资料 躯体症状;精神症状;无力满足基本需要,无力解决问题,或请求帮助、使用防卫机制不当,或意外发生率增高;饮酒史或药物滥用史。

2.评估相关因素和最近的应激源(数量、类型、持续时间等)及其影响 病理生理因素;心理损伤因素;年龄因素;情境因素等。

3.评估相关症状和相关护理诊断 急性中毒、戒断综合征、孤僻懒散、抑郁、焦虑、恐惧、愤怒、自杀、自伤,或冲动行为等。

二、护理目标

能自诉与心理状态有关的感受,明白应对方式及行为的后果;能了解和发挥个人能力,并接受护理给予的支持;能作出决定,并实施适当的行动以改变应激情境。

三、护理措施

1.安全和生活护理(1)做好日常生活护理,减少外界刺激,了解患者兴趣爱好,适当满足合理要求。安排体力活动,制定训练计划、做气功等,缓解恶劣情绪。(2)注意服务态度,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平素注意对患者进行品德和安全教育。

2.心理护理(1)注意在患者的防卫性努力失败并开始对目前情境自我检查之时,积极开展心理治疗和护理。(2)对成瘾者,应协助其应对酒精或药物滥用问题,一起讨论不同问题的诊断含义,如疾病的性质、病程、预后,有关诊断和治疗的意义及不良反应,对家庭、朋友、职业等的影响,娱乐活动可能产生的影响和可供帮助的资源等。(3)正确对待和处理患者的心理防御机制,帮助消除消极部分,发扬积极部分:

①如酗酒者的常见心理防御机制为否认,即患者否认失去自制,否认对个人和家庭所致的痛苦等,应协助患者根据个人能力和以往经验培养其解决问题的适当对策。

②提供各种选择方案,同患者及家属制定符合实际情况的计划和现实目标,应着重消除负性强化因素。对有自知力的患者,应注意把决定权留给患者。

③对认为自己无用的表示,不进行争辩和说服,并要给予实事求是的评价。

④要善于等待,允许患者用较多的时间作出反应。认真倾听患者叙述,并观察其表情、姿势、眼神、语音和语调等,弄清心理症状与某些事件的关系。

⑤要注意判断患者自我惩罚的可能,并给予适当的干预。(4)鼓励与病情类似而控制较好的病友建立联系、交流有效的控制方法。(5)认知性干预有助于重建对生活的控制能力,包括以积极的想法看待自己。指导患者进行有效的情绪调控,鼓励参与各种活动,表扬每一个进步。

3.康复治疗和护理(1)安排工娱治疗,学会有计划地逐步解决问题,注意适当安排休息和娱乐。(2)教会患者和家属有关心理社会康复的一般原则和方法,认真执行假出院制度,使患者能重新适应家庭、社会生活,争取病友、家庭和社会支持。

4.健康教育 鼓励患者发展新的支持系统,如参加成人教育学习班等。第五节 精神疾病患者的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是有目标、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有评价的教育活动,它是以个人、集体的行为改变和环境改变为着眼点,根据健康问题的特征和角色变化而采取各种教育形式,其实质就是向人们提供改变行为和生活方式所必须的知识、技术与服务等,使人们在面临促进健康和疾病的预防、治疗、康复等各个层次的健康问题时,有能力作出行为抉择,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自愿采取有利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以促进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精神疾病多属于慢性过程,且非常容易复发,因此健康教育尤为重要。

一、精神科健康教育的内容

1.为患者及家属恰当而准确地提供关于精神疾病的相关知识。

2.帮助患者和家属了解患者所患精神疾病的病因及复发规律,如何防止复发,患者如何合理按排工作、学习、休息、睡眠及饮食,如何参与社会活动及社会交往。

3.讲解精神科常用药物的相关知识,如药物的作用、用法、不良反应及如何减轻不良反应等。

4.对患者进行心理卫生方面的健康教育,使患者学会如何改善人际关系,改善社会适应不良,如何矫正自己的不良行为和人格缺陷。

5.指导患者及家属出院后进行康复的知识及预防疾病复发的相关知识。

健康教育的内容应根据患者疾病不同阶段的需求进行指导,而不是仅局限于入院介绍或出院指导,应把健康教育纳入精神科常规护理内容之一,贯穿于临床护理的全过程中。

二、健康教育的方式

1.一般健康教育 适用于刚入院及病情重的患者。此时患者及其家属都处于焦虑、恐惧的状态,不适宜接受正规的健康教育,要求护士需在日常护理操作中,结合患者病情,对患者需要配合的问题进行讲解。在此过程中,护士只能作出简短地说明和指导,以语言教育方法为主。

2.标准健康教育 标准的健康教育是指护士有目的、有计划、有评价地安排时间和用必要的工具对患者和家属进行专题的健康教育。做到形式灵活多样,内容通俗易懂,方法生动活泼,效果扎实有效,除讲解和示范等说教形式外,还可以健康教育手册、宣传栏、板报、图片等文字形式将教育内容交给患者阅读,如为患者提供杂志、通俗易懂供患者阅读的各种疾病预防、精神疾病的防复发和自我管理疾病的小册子及各种疾病、药物的标准教育资料。将集体讲课与个别指导、示范演示相结合;将发放健康教育手册与开办健康教育园地相结合;充分运用现代视听器材如录音、录像及多媒体教学,做到图文并茂,使患者易于掌握;可开展患者健康教育知识竞赛等活动,提高实效;出院指导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并且于患者病情缓解后即开始实施,也可以发放温馨提示卡,以避免匆忙走过场或千篇一律。

三、健康教育的实施(一)评估及了解患者和家属的需求

1.在进行健康教育前,护士需对患者及家属进行需求调查,使健康教育具有实用性和针对性。

2.在开展健康教育之前,对患者进行量表测定,划分等级,根据精神疾病的不同阶段,有针对性的、因人而异的进行健康教育。如新入院患者多兴奋、躁动,极不配合,故不宜进行健康教育,只做一般入院宣教;精神衰退严重的患者也不宜以健康教育为主,应以卫生宣教配合行为训练,重在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延缓进一步衰退;而恢复期患者多渴望获得更多的防病知识,故应深入讲解如何防止精神疾病的复发及如何适应并重返社会等内容,以提高服药的依从性和适应社会的能力。(二)制定健康教育计划和确定健康教育目标

健康教育的目标是通过健康教育使患者思想、情感、行为发生改变,在制定健康教育目标后,应与患者共同制定计划及达到目标的限定时间。(三)健康教育计划的实施

在对患者实施健康教育的过程中,护士始终是组织者和决策者,护士的业务水平、表达沟通能力及在时间上的安排在健康教育实施中起主导作用,而患者对学习重要性认识和学习兴趣是保证实施计划的重要因素。

根据患者的文化程度分别给予恰当的讲解,对文化程度高,接受能力强者,可讲的专业一些;对文化程度低,接受能力差者应讲的通俗一些。总之,要应用患者能够理解的语言,要适合患者所受教育水平,内容详略得当,使健康教育具有可操作性,一般疾病的发生机理及治疗等患者不宜感知的内容少讲、略讲,对发病原因、诱因及注意事项等确实需要患者配合的内容则要详细讲解,以引起患者注意,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使其积极配合治疗护理,主动改变过去不健康的行为和不良性格,培养良好的健康行为和性格,拥有健康心理。

强化教育内容,根据艾滨斯遗忘曲线:遗忘的进程是先快后慢。根据这一规律强化教育,每次所讲内容不要过多,列出知识点,分次少量进行,便于记忆,并应不耐其烦的重复讲解,其次多提问,让患者复述、给其他患者讲课或开展知识竞赛等,同时,对患者每一次小小的进步都要及时给予鼓励,以激发他们的兴趣和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女患者的孕期、产褥期等需个别指导。(四)评价健康教育的效果

开展健康教育效果评价和调研活动,每次实施健康教育后,都按事先设计的评价方法进行效果评价,通过填表或问卷调查,了解健康教育后的效果(即目标是否实现)和患者满意度,以便制定下一个健康教育计划,改进健康教育方法,提高健康教育效果。

四、精神科健康教育具体内容(一)各类精神障碍患者的健康教育标准

1.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健康教育标准 精神分裂症是以基本个性改变、思维、情感、行为的分裂,精神活动与环境的不协调为主要特征,实际与其他慢性疾病是一样的,如心脏病是由于脏器出现了异常现象而患病,而精神分裂症患者则是心理过程出现了异常现象而患病,无论患了哪种疾病都需要经过必要的检查、观察、用药和一些辅助治疗手段,经过一定时间逐渐缓解症状,以至达到最佳健康状况,所以应帮助患者正确对待这一疾病,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使其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应注意以下几点:(1)治疗过程中督促患者坚持服药,使其能积极地配合各种治疗和护理,不发生私自增减药物或藏药。(2)在住院治疗时,告知患者要保持平静的心情,安心住院,不要着急出院,要等症状完全消失,否则容易复发。(3)饮食上要注意营养,多吃水果蔬菜,适当多饮水,每日7~8杯水。(4)指导患者服药,并告知患者服用精神科药物可能出现一些不良反应。(5)嘱患者如有身体不适、心理问题、失眠或心情不好时要及时与医生、护士联系。(6)嘱患者住院期间要注意自己的个人卫生,饭前、便后要洗手,生吃水果要洗净,防止传染病的发生。(7)患者要注意劳逸结合,合理用脑及参加适当的体力劳动。疾病好转后,可以参加一些适当的体育锻炼,可参加工娱疗活动,也可看电视、看书、看报,这样既能增强体质,又能增加患者对生活的兴趣。

2.癫痫所致精神障碍患者的健康教育标准 癫痫是一组脑的疾病,是一种发作性的短暂的大脑功能失调。因癫痫大发作时会出现意识丧失(患者突然什么都不知道),会造成摔伤,所以应指导患者做到以下几点:(1)抽搐发作之前可有先兆,如果突然看见火光、闪电、嗅到异味,听到有人说话、有恐惧感、情绪急躁或腹痛、出汗、恶心等症状时,要立即坐下或就地平卧,以避免摔伤。(2)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①不能过度饮水,不能吃得过饱,多吃清淡、低盐的食物,少吃辛辣的食物。

②要保证足够的睡眠,每日不少于10小时,晚上尽量少看电视,因强光可以刺激诱发癫痫发作,睡前用温水泡脚可以帮助患者尽快进入睡眠。

③要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多吃蔬菜水果,如三日无大便应通知护士。

④要避免过度劳累,保持心态平衡。(3)要坚持服药,不能突然减药或停药。(4)出院后,要定期复诊,坚持服药,避免从事高空、驾驶等带有危险性的工作。(二)电休克治疗的健康教育标准

电休克治疗是临床比较常用的一种治疗方法,此种治疗利用短暂适量的电流刺激大脑,奏效迅速,不良反应小,经济方便。治疗前进行全面检查,包括神经系统检查、化验、心电图、胸片等。

1.嘱患者治疗前不要紧张,要配合医生、护士做到以下几点:①每日要保证足够的入量;②晚间早一些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最好在晚9:00左右入睡;③治疗当日早晨要排空大、小便,不能进食、饮水。

2.治疗当日早晨8:00之前,护士要测T、P、R、Bp,并详细记录。如果生命体征正常,遵医嘱给药。

3.治疗时应嘱患者取下假牙、发卡等。

4.治疗一般不会有不良反应,如果出现轻微头痛,恶心及呕吐,只要稍加休息就会缓解。

5.治疗后要去枕休息一小时,然后再吃早饭。(三)有关疾病预防方面的健康教育标准

1.精神疾病复发的早期症状 精神疾病是一种难以治愈,容易复发的疾病。大多数精神疾病病因至今都不太明确,因此防止其复发是相当困难的。但是,有些患者在复发之前会出现一些早期症状,如能及时发现,立即找医生检查处理,就有可能避免一次复发或减轻复发的严重程度。复发的早期症状有:(1)睡眠障碍,患者主要表现为入睡困难,睡眠不深、易醒、多梦、早醒等。(2)情绪变化,情绪不稳定、烦躁不安,容易发脾气、无故紧张担心、情绪低落等。(3)发愣发呆、言语增多或减少、反应迟钝、活动减少、不爱理人、生活懒散、工作效率减退等。(4)头痛、头昏、疲乏无力、食欲减退、消瘦等。(5)原有的精神症状重新出现:如偶尔出现幻听或敏感、多疑,患者自己可以觉察到这些不正常的现象。(6)患者原来能主动服药,突然不承认自己有病拒绝服药。

2.预防精神疾病的复发(1)要进行系统的、彻底的治疗。(2)帮助患者正确对待自己的疾病,使其有乐观主义精神,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3)帮助患者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去适应环境。(4)督促患者坚持抗精神病药物的维持治疗,不能擅自停药或变更用药剂量。(5)给患者提供休养环境和康复措施,使其参加各种形式的工娱疗。(6)帮助患者掌握复发的早期症状。(7)帮助养成有规律的生活和卫生习惯,戒掉不良嗜好。(四)精神科常用药物的健康教育标准

1.服用氯丙嗪的健康教育标准 氯丙嗪有明显的镇静、控制兴奋、抗幻觉妄想作用,从而改善患者的睡眠和整个精神状态。用药期间帮助患者掌握以下几点:(1)服药后可能出现双手震颤、坐立不安和肌肉紧张的现象,这些现象属于药物不良反应。(2)口渴严重时,可以适当多喝水,以加速药物的排泄,一般每日饮水3~5杯为宜。(3)感觉到头晕、心慌、出冷汗时,要立即蹲下或躺下,并及时告诉医生和护士。(4)治疗过程中,尤其是改变体位,如起床、起立时,动作要慢,以减轻头晕现象。(5)长期服用药物后,可能会出现便秘现象,要多活动、多吃含维生素丰富的蔬菜和水果,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6)感觉到排尿困难时或下腹部不适时,要告诉医生及护士。(7)进食速度宜慢,要细嚼慢咽,切忌狼吞虎咽。老年人要吃一些易消化的食物。(8)在天气闷热或热水淋浴时,要注意增加营养和多饮水。(9)当发现身体上出现红点或全身皮肤瘙痒等症状时,应及时通知医生和护士。(10)坚持服药,听从医生和护士的指导,不要拒绝服药,更不要有藏药行为,这有利于病情的好转。(11)避免晒太阳过久,否则有可能出现日光性皮炎。

2.服用舒必利的健康教育标准 舒必利对控制精神分裂症幻觉妄想型、紧张型、慢性精神分裂症的孤僻、退缩、淡漠有较好的疗效。为了保证药物的疗效,在服药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用药一般是逐渐加量,停药时逐渐减量。(2)发药时护士要检查患者的口腔。(3)用药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失眠、多梦、烦躁、疲倦、食欲不振、恶心、溢乳、月经失调,加大剂量后可能会出现震颤,运动障碍和静坐不能等药物不良反应。

3.服用碳酸锂的健康教育标准 服药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1)可能会出现胃肠道反应,有胃部不适、恶心、呕吐等症状,饭后服药可减轻这些症状。(2)饮食上不要吃过淡的食物,要适当多吃一些咸的食物,要多饮水,每日至少要喝3~4杯水,最好分别在上午9:00,下午2:00,晚上7:00左右各饮500ml水。(3)出院后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坚持服药,不要私自加药或减药,每月到医院检查血锂浓度。

4.服用抗抑郁药物的健康教育(1)讲解常用药物剂型、适应证及不良反应:

①阿米替林25mg/片。有抗抑郁及镇静作用。适用于各种抑郁症,尤其是伴失眠的抑郁。常见不良反应有口干、嗜睡、眩晕、视物模糊、便秘、排尿困难、心悸或心律失常等。

②氯丙咪嗪25mg/片。适用于各种抑郁症和抑郁症状。也可用于焦虑、恐怖、慢性疼痛和遗尿症等。常见不良反应有口干、嗜睡、眩晕、疲倦、视物模糊、便秘、体位性低血压等。

③氟西汀(百优解)20mg/片。适用于治疗抑郁症;强迫症;神经性贪食症。不良反应:胃肠功能紊乱、过敏、头痛、睡眠异常、欣快、厌食、口干等。

④帕罗西汀(乐友)20mg/片。用于各种类型的抑郁症及强迫症、惊恐障碍和社交恐惧症。也可用于焦虑和抑郁有关的障碍。不良反应:嗜睡、失眠、乏力、便秘、恶心、口干等。

⑤舍曲林(左洛复)50mg/片。用于治疗抑郁症的相关症状,包括伴随焦虑、有或无躁狂史的抑郁症。也可用于治疗强迫症。不良反应:腹泻、口干、厌食、嗜睡、失眠、多汗、粒细胞缺乏及血小板缺乏症、体重增加、激越、焦虑不安、忧虑、眩晕、感觉障碍等。(2)健康指导:

①抗抑郁药一般认为首次发作维持时间六月至一年,第二次发作维持3~5年,第三次发作终生服药。

②劳逸结合,建立有规律的生活习惯。

③饮食宜清谈,营养合理。

④平时应多饮水,禁饮咖啡、浓茶,少饮酒。

⑤服药期间,定期做心电图等检查。(张跃兰 仇力军)第三章 精神科一般护理第一节 精神科分级护理

一、一级护理(一)一级护理的对象

1.处于谵妄状态、昏迷、瘫痪和身体极度虚弱而长期卧床的患者。

2.幻觉妄想严重,具有拒食、自伤、伤人、外走表现的患者。

3.严重抑郁、消极及自杀企图强烈的患者。

4.严重兴奋躁动或高度行为紊乱者。

5.木僵终日卧床,生活不能自理者。

6.癫痫频繁发作或癫痫持续状态的患者。

7.进行司法精神病学鉴定者。

8.进行特殊治疗如电休克及胰岛素休克治疗者。

9.伴有严重的躯体疾病或极度衰竭,需要特殊护理者。

10.严重精神障碍同时进行手术,需密切观察的患者。(二)护理要求

1.应安置于重点病室,集中管理观察及护理;设专人看护。2.严密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患者的各种活动应在护理人员的监护下进行,以保证安全,防止意外事件的发生。严格交接班制度,每日书写交班记录及护理记录,防止发生意外。

3.做好晨间及晚间基础护理,注意防寒保暖,根据天气变化情况给患者及时增减衣物。对于长期卧床的患者要定时翻身,防止发生褥疮及其他并发症。

4.要保证患者营养的摄入,对进食障碍者应给予鼻饲、喂食或静脉输入营养素,要供给患者足量水分。

5.确保患者安全用药,注意观察各种治疗后的反应。

6.严格执行安全检查制度,病情需要保护约束者,应在医生开具冲动行为干预治疗医嘱后,按照保护性约束规范进行约束,并及时详细填写冲动行为干预治疗单。

7.一般不准探视及不参加工娱活动。

二、二级护理(一)二级护理的对象

1.一级护理患者在治疗后情况好转需密切观察者。

2.年老体弱且患有一般内科疾病者。

3.无严重消极、兴奋、自伤、伤人及外走者。

4.幻觉、妄想并未完全消除,表现懒散、淡漠、生活须加督促照顾者。(二)护理要求

1.加强病情观察及监护,防止发生意外。

2.督促患者按时作息,鼓励患者参加各种工、娱、体、劳等治疗性活动。

3.注意患者饮食和水分摄入,必要时给予喂食或鼻饲。

4.督促和协助患者料理个人卫生和日常生活,做好晨晚间护理。督促患者搞好室内外卫生。

5.观察患者治疗后的各种反应。

6.积极开展心理护理工作,了解病情,掌握患者的心理状态,做好心理护理。

7.开展行为训练,动员患者自己管理自己,参加病房的组织与管理,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清扫卫生及饭后洗碗,早晨起床后整理床单位等。

8.患者出入病房时应做好安全检查工作,主要检查衣兜、袖口、鞋袜等,严禁将危险品如刀片、剪子、锯条、玻璃器皿、绳子、打火机等带入病房。

9.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可定期组织讲课,为患者讲授精神疾病的常见症状、治疗及预后,还可以用已经痊愈患者的现身说法来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三、三级护理(一)三级护理的对象

1.出院前的或康复期患者,病情稳定者。

2.经过治疗后精神症状消失或基本消失,自知力在恢复过程中的患者。

3.生活完全能自理者。

4.无消极、兴奋、自伤、伤人及外走者。(二)护理要求

1.经常了解患者的情绪变化及心理活动。

2.组织患者安排管理自己的生活,鼓励他们开展互助活动,协助护士做好重症患者的护理工作。

3.鼓励患者参加各种治疗性工娱活动,如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参与室内外卫生的整理,按时做医疗保健操及简单的手工制作等。在活动的同时做好安全护理工作。要求患者遵守病房的制度包括作息制度。

4.注意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及康复功能训练,以促进疾病的恢复及巩固疗效。

5.做好健康教育及出院指导,定期对患者进行精神疾病卫生常识的教育,向患者宣传精神疾病的防治知识。

6.做好假出院的安排及出院前准备工作,观察患者的社会适应能力。第二节 重症患者护理及重症病室的设立

精神患者不同于患其他疾病的患者,他们否认自己有病,因此对自己病情不诉说,许多问题都需要通过观察才能发现。护士应重点对患者进行观察尤其是在刚入院时。现在在许多精神病院有专门的专护病房,而专护也相当于综合医院的特护。但也有不同的情况,如新入院的患者,其病情虽不严重,但因护士不了解情况,则也应进入重症病室,进行重点观察护理,掌握病情。

一、重症护理对象

1.新入院患者,尤其是刚入院1~14日者。

2.严重自杀、自伤、伤人、毁物、外走及兴奋躁动的患者。

3.木僵患者。

4.严重症状性和器质性精神障碍患者。

5.合并严重躯体疾病的患者。

6.生活不能自理者。

7.癫痫持续状态的患者。

8.严重精神障碍并进行手术治疗及合并骨折及烧伤的患者。

9.进行特殊治疗如电休克治疗者。

二、护理要求

1.重症患者应安置在重症病室内,室内无危险物品,设有专人护理,昼夜监护,保证患者不离护理人员视线。应密切观察患者,详细记录,床头交接班。

2.加强对重症患者不安全因素的评估、预测,针对患者的病情特点,制定护理计划,并做好记录。

3.一定要注意安全,对自杀、自伤、伤人、毁物、外走表现及保护性约束的患者严格按相关护理常规及规范要求护理。

4.对生活不能自理的患者做好基础护理,及时喂水喂饭保证营养供给。

5.按要求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按规定对病室和物品进行清洁消毒处置。第三节 新入院患者的护理

一、入院常识

1.做好对生命体征的检查,应测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并观察患者的意识情况。

2.入院时须经过卫生处置,包括理发、淋浴、剪指甲及更衣。给予灭虱,有疥疮和皮肤传染病者应给予相应处理。

3.意识不清、精神异常、语言不清、智力低下,具有自杀、自伤行为者,应向家属询问病情,力求资料全面。如果资料不全,可嘱其尽快回去收集资料。

4.患者换下来的衣服应当交给患者家属带回,如果不带回则代存,收存时需当面点清,开一个收条并签名。

5.注意危险物品的收缴工作应登记、收存,或令护送人员带回;贵重物品应登记、收存,或令护送人员带回;日用品给患者贴上标签。

二、新入院患者护理常规

1.按分级护理,安排适当的病室及病床,并做好新入院患者的护理。

2.在患者进入病房后,应注意患者的皮肤有无伤痕、口腔是否清洁、骶部有无褥疮、臀部有无硬结,再次检查有无危险物品。

3.患者入病房后测量身高、体重、脉搏、呼吸、血压、体温,对于不合作患者测体温时应当手持体温表不放,直至测完为止。如果有异常情况及时向医生报告。

4.除了意识障碍的患者,应向患者进行卫生宣教,介绍医院情况,住院制度及其他住院患者。在与患者进行交谈的过程中,态度应和蔼,不能简单粗暴及歧视患者。

5.执行医嘱,建立病历表格,按医生的医嘱填医嘱单,并通知膳食科。

6.如果患者病情危急,护士应协助医生抢救患者,然后再办理上述手续。

7.将上述处理经过记入护理记录及交班报告,重点交班。第四节 住院患者的护理

一、住院规则

1.住院患者应当遵守医院的各项规章制度,接受医护人员的指导,并与医护人员密切配合,服从治疗管理,安心住院、休养。2.患者在入院时,按规定带洗漱用品或鞋袜,其他物品则一律不允许带入病室。

3.住院患者的饮食应由患者的病情决定,如果患者在饮食上有特殊的需要可随时向医护人员提出,家属送来的饮食须经医生及护士同意后方可食用。

4.如果患者有事需请假外出,应由家属向医生申请,医生同意且家属签字后方可离开病室,并应在规定的时间内返回医院。

5.住院患者应爱护医院的公共财物。如果损坏了公共财物,应照价赔偿。

6.住院患者可对病房工作提出意见,帮助医生护士来改进病房的工作。

二、住院患者的护理常规

1.患者在入院后测量体温、脉搏。在住院期间如果患者的体温升高,则按高热患者护理。

2.在患者入院3日内留尿、便标本送检,每日询问大小便情况。如果患者3日无大便要遵医嘱给予口服通便药物或灌肠;如果患者12小时没有小便则向医生报告给予及时处理。

3.患者服药时应有两人在场,一人发药,一人检查患者服药情况。严格查对,应熟记患者面貌,防止发错药或别人冒领,并督促患者服药。服药后一定要注意检查患者是否服下,防止患者藏药。

4.注意对患者进行生活护理。要求患者按时作息,根据天气变化,督促患者注意增减衣服及夜间的保暖,防止受凉。经常注意给患者进行心理护理,要了解患者的心理状况。住院患者一律不能请假单独外出。

5.除了专护、一级护理患者及有躯体疾病、脑器质性疾病者,因特殊治疗需卧床休息者外,应鼓励及督促患者参加各种工娱活动和集体活动。不要让患者独处,防止衰退,尤其是对恢复期的患者应组织其参加有利于今后出院的各种工娱活动,使其逐步适应即将面临的社会生活。

6.患者在住院期间的信件及各种文字材料需经医生同意后,护士方可帮助患者寄出,不能交给患者邮寄,不能寄出的信件及材料应妥善保存,待患者出院时处置。

7.护士应协助患者料理个人卫生,督促患者晨、晚间洗漱,帮助及督促患者洗澡更衣、剪指甲,督促其饭前洗手。活动困难生活不能自理者则由护士协助。

8.对于兴奋躁动、不知进食、暴饮暴食者应重点观察其进食情况,如果患者两餐未进食,则给予鼻饲饮食。

9.密切观察患者的睡眠状况,因为精神患者如果睡眠不好可以导致病情恶化。患者入睡困难时应当遵医嘱给予催眠药物,并详细交班及记录。患者在睡眠时不能蒙头睡觉,以防止发生意外。

10.注意患者病情变化,经常巡视病房。白天应每30~60分钟巡视1次病房,夜班每15~30分钟巡视病房1次。巡视病房的时间不能刻板固定,防止患者掌握规律,有机可乘。注意患者安全护理,防止各种意外发生。如果患者病情发生变化,应记入交班及护理记录。第五节 出院前患者的护理

患者出院时护理应包括以下内容:

1.患者出院应由医生开具出院医嘱。

2.由患者家属及单位同志负责办理出院手续。

3.将患者用物整理好,为患者更换上自己的衣服。

4.将医生写好的病历及出院医嘱交给患者家属,并向家属进行健康教育,说明药物服用方法及注意事项;向家属征求意见。

5.总务护士把患者的一切库存物品交给家属,将患者换下来的休养服及床单、被套清点清楚,并与洗衣房兑换后入库保管。

6.办公护士停用饮食治疗单并撤下治疗单及药卡。停止医嘱,写好出院护理记录并按出院病历排列顺序整理好出院病历,做好交班记录。

7.撤去床上被套、床单、枕套,对床单位进行消毒处理。第六节 精神科基础护理

一、患者个人卫生护理

精神疾病往往有其特殊性:精神患者的大脑功能紊乱,很多人生活不能自理,不知干净,生活懒散,有时甚至蓬头垢面,不知洗漱;有些患者长期患病,饮食差,营养不良,机体抵抗力低下,非常容易患躯体疾病,并导致感染;一些精神患者不知对自身进行防护,常常出现皮肤外伤,从而造成极大痛苦,并有可能合并伤口感染。所以精神患者的个人卫生护理十分重要,只有搞好患者的个人卫生,才可能使患者有健康的身体以接受精神药物的治疗。具体措施如下:

1.开展卫生宣传教育工作,定期召开患者会议,宣传卫生常识,并制定相应制度,督促患者,最终使患者能够自觉主动地搞好个人卫生。

2.生活懒散者,护士在每日早晨督促起床、洗脸、刷牙、漱口,饭前便后洗手,不随地吐痰。每日睡前督促患者洗脚,女患者清洗外阴。

3.定期洗澡,冬天一般每周1次,夏天一般每周2次,并更换休养衣裤、床单、被套,每周洗发1次并灭虱,防止发生头虱、体虱。

4.每周剪指(趾)甲1次。

5.各班护士应主动照料患者日常生活,及时缝补或更换破旧衣裤、纽扣、裤带,鞋袜要清洁、整齐,使患者愉快地度过休养生活。

6.对生活不能自理的患者护士应协助患者进行以下卫生护理:(1)口腔卫生护理:对卧床及危重患者,护士应协助患者做好晨晚间护理,发现有口腔溃疡要及时对症处理,防止并发感染。(2)皮肤护理:入院时,应彻底为患者洗澡、更衣,检查有无头虱及体虱,如有则应进行灭虱。患者皮肤外伤处应给予换药处置。精神患者服药后不能在日光下散步或坐卧,对生活不能自理者应劝其在树阴下活动,以免发生日光性皮炎。如果患者已经出现光敏性皮炎,监督患者不能抓挠。帮助患者洗澡、理发、修面,定时为患者剪指甲,患者洗澡时应有专人照顾,防止摔伤、烫伤、滑倒致骨折。对大小便失禁的患者,应随时为患者更换衣物,并清洗局部,以保护皮肤、减少刺激。(3)月经护理:一些女患者在月经前后病情常常波动,有时不能自我料理,护士应协助患者搞好经期卫生,督促患者或协助患者及时换卫生巾,每晚清洗会阴部1次,脏内裤应随时更换。(4)大小便护理:由于抗精神病药物常引起便秘及尿潴留,许多重患者对自己的大小便情况不能主诉,因此护士要观察患者的排便情况,及时为便秘及尿潴留的患者解除痛苦。3日无大便者应给予清洁灌肠,12小时无小便者应报告医生,给予处理。

二、饮食护理

精神患者常常有饮食方面的异常:一方面不知进食,这样导致躯体抵抗力弱,无法接受以后的治疗;另一方面有的患者暴饮暴食,对于这两种患者护士均应做好护理工作,改善患者的饮食状况,既保证患者营养成分摄取充足,也应避免过量。护士应充分了解患者以往的饮食习惯,观察及分析患者拒食原因,采取针对性护理:

1.精神病房的餐厅要宽敞、明亮、整齐、清洁、美观。

2.在开饭前半小时,督促患者上厕所、洗手及适当休息。对于需要特别管理的患者应不要让其进入餐厅以及单独进食,以免影响他人,在进餐前半小时禁止家属探视。

3.患者在饭前应用流动水洗手。

4.一般的精神患者为普通饮食,集体进餐;患者的特殊饮食应遵医嘱;饮食量要保证患者的需要,注意营养搭配,使其摄入适宜的热量;保证水、电解质平衡。

5.维持进餐秩序。护士在患者开饭时,应维持好就餐秩序;患者按组分桌或固定餐位,饭菜在患者进入餐厅时可按份备好,并保持温度适宜,然后让患者有秩序地入座;要保证餐厅安静,避免不良刺激;护士在患者进入餐厅时要清点人数,保证每个患者按时就餐,防止遗漏。患者进餐完毕后也应清点人数,防止患者借进餐之机外走。

6.观察患者进餐情况,如果发现患者未吃完饭,中途离位或发呆不吃,要查明原因,及时处理。对于专护患者及年老体弱进食差者,应主动为患者添加饭菜,其进食情况应仔细交班,保证患者吃饱吃好。在进食时要注意患者安全:一要防止患者抢吃别人饭菜或利用餐具伤人;二要防止在进食时发生意外,如噎食、鱼刺骨头刺伤咽部。少数民族者可单独用餐具,准备清真饭菜。

7.饭后餐具要先用消毒液浸泡,洗涤备好后,再做进一步消毒,严防交叉感染。发现肠道传染病时应给予消化道隔离,患者可用单独碗筷并单独消毒处理,防止消化道传染病的发生。

8.拒食、抢食、吞咽困难、兴奋患者是饮食护理的重点,应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给予护理。(1)兴奋躁动、生活不能自理者应专人喂饭。(2)抢食及不知饥饱的患者应让其单独进餐,分次分量配给,并劝其缓慢进食。预防因进食过快而发生的噎食。(3)暴饮暴食者,适当限制其进食量,尤其是在饭菜变花样时,要适当限制。(4)不主动进食者应寻找原因并对症处理。如果患者因大便秘结而腹胀不敢进食时,应给予灌肠或开塞露纳肛、果导片或通便灵口服,于患者排便后即可进食;对于偏食的患者,应与食堂联系,尽量照顾以满足其需要;对于因药物不良反应严重而不进食的患者应给予软饭,并协助喂食,劝其缓慢进餐,千万不可催促快进,防止吞咽困难发生噎食。(5)对拒食患者应分析其原因,耐心说服解释,劝喂饮食。如仍拒不进食则给予鼻饲或输液。

三、睡眠护理

精神患者的睡眠极为重要,在疾病早期、病情波动或加重时患者往往首先出现睡眠障碍,很多意外的事件也是在睡眠时发生。

精神患者的睡眠障碍主要有:入睡困难、时睡时醒、中间易醒、早醒、彻夜不眠、睡眠规律颠倒。睡眠护理的内容有:

1.给患者创造良好的睡眠环境(1)病室要安静、整洁、舒适,房间内灯光宜暗,避免有强光刺激。睡眠时不能用棉被盖住头,且头最好歪向一侧,以便于观察,患者的衣服及鞋应摆放整齐。晚上不要让患者看刺激性电视节目或书籍,防止不良刺激。重患者应与一般患者分室居住,防止干扰其他患者睡眠。(2)严格遵守作息时间,建立良好睡眠习惯,日间除有躯体疾病、身体衰弱的老年患者可卧床外,其他患者一律不能卧床。须督促所有的患者起床活动,并参加体力劳动或体育锻炼,防止其白天睡眠过多而夜间不眠,出现睡眠规律颠倒。督促患者午睡。(3)兴奋躁动的患者应安置在重症病室,睡前用药,尽量减少兴奋患者对其他患者睡眠的影响。在夜间巡视病房时或交接班时走路要轻,说话声音要小,操作要轻,防止干扰患者睡眠。

2.分析睡眠障碍原因,对症处理 在患者睡眠时,护士要经常巡视,观察。对于失眠者要弄清原因,耐心解释,消除焦虑,必要时报告医生给予处置。帮助患者分析失眠的原因,皮肤瘙痒、便秘、尿潴留、疼痛等躯体不适,均可影响患者睡眠。对因躯体不适引起的睡眠障碍应及时处理。新患者对环境陌生或看到兴奋躁动患者产生心理恐惧及惧怕治疗均可致不能入睡。对这一类患者护士应耐心向患者解释,使其具有安全感,有时可在巡视时暂在病床旁陪伴少时,安慰患者,以诱导患者入睡。各种不良的应激可引起患者失眠,遇有不良心理刺激时,护士应及时进行心理护理,疏导不良情绪。如果原因不清,则应报告医生按医嘱服药物,争取用药后患者尽快入睡,防止意外发生。

3.在患者睡眠期间护士应防范意外事件发生 睡眠时间是精神患者容易发生意外的时间,护士应掌握患者的睡眠规律。一些消极患者在行动前内心矛盾冲突,有时蒙头思索,长嘘短叹,常常有睡眠障碍,有时为了掩人耳目而假装睡觉。这时护士虽然看到其双目紧闭,但却眉头紧锁、眼球震颤。这类患者要及时发现,重点巡视,及时发现其睡眠障碍并给予处置。对于有外走及自杀企图的患者应随时观察患者睡眠情况,防止发生意外。

4.催眠药物的使用 在处置患者睡眠障碍之前,要先了解患者的用药史及用药效果。有一部分患者其实并不是失眠,而是长期应用苯二氮艹卓类药物后对药物产生依赖。虽然医生已经给予停用了安眠药,但患者仍向护士索要安定类药物。对此护士应提醒医生,患者具有药物依赖的可能性,应给予其他药物促进患者的睡眠。一些患有焦虑症的患者,其并无睡眠障碍,虽然催眠药物量已足够,患者睡眠已经不少,但仍主诉一夜未睡,一到天黑就要求加大药量。对于这类患者,给予安慰剂后就可以很快地入睡。对于第2日有特殊检查和治疗的患者,应用催眠药物的原则是既能让患者很快地入睡,又能进行次日检查。处理患者睡眠障碍应在晚上9点以后进行。

四、患者二便的护理

1.督促及帮助患者如厕 由于精神症状的影响,精神患者如部分衰退者表现迟钝、行为缓慢,不知如厕。对于这类患者护士应定时督促其如厕,防止其随便便溺或解在床上及裤子里。还有部分患者受被害妄想的支配整日处于惶惶不安、紧张恐惧之中,有大小便不敢去厕所。对这类患者护士应耐心给予解释,必要时陪患者如厕。由于一些患者对自身疾病无主诉,发生腹泻也不报告医生护士,所以如果发现患者在短时间内反复去厕所,可能是肠道疾病,应注意观察。

2.处理抗精神病药物所致的二便异常 对于抗精神病药物引起的便秘,应给患者开塞露或缓泻剂。由药物引起的尿潴留应先用物理刺激的方法来处理,如腹部热敷、让患者听流水声而刺激排小便,如仍无效可报告医生,给予新斯的明肌内注射或导尿。

3.对二便异常的患者观察二便的性状 由于精神病患者常常缺乏主诉,所以对大小便有异常的患者,护士要注意患者大小便的量、色、性状并及时留取标本送检,详细记录二便的情况,并给予交班及报告医生。

五、女患者的特殊护理

1.月经期护理(1)有许多女精神患者在月经期前后病情反复及加重,或者又出现新的精神症状,对月经不能处理;另外还有一些以阴性症状为主要表现的患者生活懒散、淡漠退缩,对自己月经不知料理。这样往往影响病区卫生及患者个人卫生,还易使患者在月经期发生感染。(2)护士应掌握患者的月经规律,对患者上月月经时间应心中有数并协助患者备好月经期用物,帮助患者料理好月经。对于新入院患者,如未能掌握月经规律,要仔细观察。因为大部分患者在月经来潮前往往具有一些先兆症状如失眠、烦躁、焦虑、易怒,有的患者则病情波动。对此类患者一定要注意观察是否有月经来潮。(3)护士对于月经期前后病情有反复的患者,应详细观察。如患者精神症状反复与月经有关则应报告医生,给予乙烯雌酚或避孕Ⅰ号口服22日后再停用。停用后月经来潮者护士协助料理,这样可以有效地减轻患者的精神症状。对于月经来潮前情绪不良者,如焦虑、烦躁要给予及时疏导,使患者减少焦虑情绪。(4)护士应向患者进行宣教,经常向患者讲解有关月经期的卫生知识,指导患者做好月经期保健工作,必要时可给予协助。(5)仔细观察患者的月经情况如周期长短、月经量、颜色、气味、有无血块,如有变化及时报告医生,绝经后妇女如再次月经来潮也应及时报告医生,必要时妇产科会诊。

2.妊娠期护理 若患者在妊娠期精神疾病发作,护士应在生活上给予照顾,注意患者的安全,将患者与兴奋躁动的患者隔开;如果患者做引产,应让患者卧床休息,帮助其料理阴道分泌物,每日督促其清洗外阴,防止发生感染。

3.产后及哺乳期护理 产后精神患者常出汗较多。护士要经常为患者更换内衣,防止感冒,并让患者卧床休息,帮助其料理外阴部卫生,及时更换卫生巾,还要观察恶露的颜色及量,如有异常应向医生报告,给予及时处置。对于兴奋躁动的患者,应给予保护性约束。

因服用大量的抗精神病药物,哺乳期精神病患者,不应再哺乳,所以应给患者回奶。可给予维生素B 6 30mg,每日3次,口服。由于一些患者行为紊乱、生活不能自理,护士应用吸奶器将患者乳房内乳汁吸出,防止淤结发生乳腺炎。(邢改书)第四章 精神科护理基本技能第一节 与患者接触与沟通交流

一、与精神病患者的接触

接触患者是了解病情的重要途径。也是做好精神科护理工作的基本功之一。

接触精神病患者不单是为完成治疗及护理任务,更重要的是贯彻对患者的精神治疗。患者从门诊、入院到出院的全过程,都渗透着精神治疗的作用和反作用。没有良好的精神治疗,一切医疗及护理措施就会缺乏生命力,甚至会降低疗效及加重疾病过程。

由于护理人员和患者长期接触,再加上擅长利用沟通技巧,其和患者建立的关系更能帮助患者改善行为安定情绪,其能发挥的成效也可能超过其他工作人员和患者每周固定几小时会谈的效果。而且充分利用工作之便深入接触患者,可以起到其他人员不能起到的治疗效果。

精神科护理是以患者为中心,建立护士与患者的治疗性人际关系之后延伸到其他护理工作的。如果称患者为求助者,护士便是协助者。护士接触患者应是有目的的主动过程。运用交往和沟通技巧,达到让患者表达需要和想法的目的;联系观察患者的思维、情感和行为之病态表现,帮助患者维护健康、预防疾病、恢复功能,实现护理工作的目标。精神科护理的独特性特别重视与强调人际关系和与患者的沟通,因此必须通过双向沟通的方式接触患者来完成。(一)接触精神病患者的要求

1.了解与掌握患者 接触患者,我们必须首先详细了解病史,以便做到心中有数。要熟知患者的症状、诊断、治疗和护理要点。亦要掌握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面孔、职业、文化程度、兴趣、爱好、个性特征、生活习惯和发病经过等。护理人员要根据患者的不同症状特点和有关情况,分别采取适当的接触方法,使患者乐于接受护理要求,以达到护理的目的。

2.尊重患者的人格 护理人员要在语言态度上尊重患者,以消除患者不安和抵触情绪。要尊重患者的人格,平等相待不歧视,这是在与患者的接触中最起码的要求,决不能因为患者存在着某些病态语言和行为而对其人格有所损害,更不能以此作为笑料来嘲笑或愚弄患者,禁止给患者起绰号。因此,不管患者的症状表现如何,不能流露出半点轻视的态度。护理人员举止要大方,要有礼貌,按患者不同的姓名、性别和职业等给以恰当的称呼,以融洽与患者之间的关系。

正确对待患者,对患者的合理要求应尽量设法满足,不可为了摆脱一时纠缠而哄骗患者,对其不切合实际的无理要求,运用委婉的语言加以解释,处理适当。要十分耐心的听取患者对病情的陈述,中间不打断患者的谈话,不抱成见,不要有先入为主的观念,对其所谈的一切应给予足够重视。处理问题要得当,否则不仅易伤害患者,而且也会引起不良后果。

3.树立良好的自身形象 护理人员在工作时,要注意自己仪表的端庄,作风稳健,态度友好,精神饱满,情绪乐观,给患者以振奋和愉快的感觉。使患者受到良好的刺激和影响。此外,护理人员要在道德、语言行动等方面要加强修养,给人以完美的印象。在患者心中树立起信赖感和安全感。

4.严格执行保护性医疗制度 患者在病态心理的支配下,常表现敏感多疑,易产生许多顾虑。因此,与患者说话时态度要和蔼,声调缓慢而温和,要平心静气循循善诱的交谈,当患者面不与他人耳语说话,以免引起猜疑。不要在患者面前议论与工作无关的人和事,亦不可在患者面前透露治疗方案和患者的疾病表现。对患者所谈的事情,必要的须保守秘密,不要随意宣扬。在病房中不随便议论患者的缺陷、预后不良、家庭不睦之事等等。以避免患者产生抵触情绪,甚至加重病情,影响治疗和护理。护理人员要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运用科学通俗的语言,缓和或解除患者的紧张、焦虑和不安等心情,使患者对治疗充满信心。

5.体会患者的心境 在疾病的过程中,患者的内心体验一般多表现在情绪与行动上,多数患者不愿直接向医护人员倾诉。以致医务人员难以理解和体会患者内心的痛苦。例如,一位有严重自杀行为的患者直到康复时才对医护人员说:“当时我认为我的脑子、肺以及所有的内脏都烂掉了,治疗有什么用,所以就要自杀”。还有一位患者说:“我听到有人整天在骂我‘不要脸!不要脸!拿刀来砍掉他的头!’我怕得要命,所以就要碰头,因为我认为我的头有问题”。从这些反映中,说明患者精神上的痛苦有时较躯体的痛苦更为难忍。因此,要从反常行为中去体验患者的内心痛苦。当你在不得已时,即使是一声不响地陪伴着患者,也会使患者感到有一种力量在支持,或可减轻痛苦的心境。

6.讲究语言的艺术 患者可以通过我们谈话时的内容、语调、面部表情和动作等方面受到感染和启发,而产主喜爱、满意、高兴、厌恶、沮丧及恐惧等复杂的内心体验。

我们与患者谈话时要了解患者需要什么而有目的性地进行交谈,尽管这样也不宜急于求成,认识与解决问题要有个过程。与患者交谈不仅仅是为了了解病情,而且更多的是为了了解与掌握患者,以达到交往之目的。通过内容广泛的谈话后,患者会自然流露出有什么苦恼和忧虑等,这样可以更多的了解患者,以便指导和帮助他们。

说话时的态度要平等待人,以理服人不要盛气凌人。要说得明白正确,尽力达到声情并茂以情感人,充分发挥语言的表达能力。(二)接触精神病患者的技巧

接触精神病患者,是精神科护理工作中很重要的一环,是面向患者护理的直接方式。护士接触患者主要是通过与患者交谈和沟通,而实现全面了解患者的特点和需要,真正达到对患者的理解,并合情合理地解决和满足患者生活和生理方面的需要。

对护士来说,做到深入接触患者,需具备良好的职业素质。熟悉所要接触患者的一般情况,既往生活史和疾病史,目前所患疾病的详细情况,用药治疗护理情况,患者对疾病和健康的态度;患者的近期情况和远期情况;患者的院内外人际关系如何;与患者的疾病和健康有关的心理、社会因素等。护士还需熟悉专科疾病的特征;治疗用药常规;掌握专科护理技能,特别是具有治疗性护患关系性质的沟通方式。这样才能使对患者的护理工作达到预期的效果。

在护理工作中强调以患者为中心,接触患者时也应如此。尤其对患精神疾病的患者,他们有许多不同于一般患者的特点,所以接触患者时要尊重每一位患者的个体化这一现实情况。如对合作的患者,接触主动或被动接触较好的患者,以倾听和集中焦点的沟通技巧为主。此时表现为较快的信息传出和接受过程。应注意防止在动态的沟通过程中因多变而影响沟通目的的达到。如接触躁狂状态患者或妄想情绪强烈患者及极度焦虑状态的患者,主动的倾听指真正会听,护士要做一个安静的倾听者,将患者谈话的意思一丝不漏地听进去时,才表明学会了而且做到了有效的倾听。护士与患者有目光接触,上身前倾及适当的点头等全神贯注的行为时,患者会认为护士鼓励他继续言语表达,或此时听讲内容是重要的,还会感到护士尊重他,使沟通顺利进行。当患者离开说话主题时,护士应巧妙地将话题集中在一个较有意义的主题上,这便是沟通的集中焦点技巧。如护士对患者说“请你再说一些有关的事情”或“等一下,我们现在是在谈你对××的意见”,如此引导患者继续谈清所要了解的内容,使沟通深入进行。对于患者注意力欠集中或理解本次沟通目的欠佳时,在接触患者结束前,护士应运用综合回顾技巧。如对患者说“今天我们讨论了,并且我一致认为(这个问题应该是)我没有说错吧(你觉得怎样)”。如此不仅可以突出接触患者的重点内容,也可以对一些问题进行澄清,加深患者的理解或认同。对于不合作的,难于接触或被动接触较差的患者,以观察、沉默和运用开放话题的沟通技巧为主。将沟通技巧自然融入沟通过程之中,防止护士因接触沟通困难而出现刻板或僵化的现象。患者不进行或少有主诉,这时机械地持倾听态度的护士未收到沟通的效果,而埋怨患者不配合是错误的。例如抑郁状态的患者、一些脑器质性精神障碍患者和极为内向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应运用观察技巧,可以超过言语的沟通效果,它是观察患者的非言语信息,并且可以将观察到的结果传达给患者。如“你昨晚未睡好吧?看得出很疲倦的样子,要不要用些药物帮助睡眠”,或对患者说:“你今天整齐多了,如此保持下去比原来好像年轻了十来岁”。将观察结果传递给患者,让患者知道护士注意他,也传达了护士对他的关怀,达到与患者心理上的沟通,也有助于调动患者和护士传递信息的积极性。使用沉默是护患心理沟通常用的技巧,护士不应因患者没有主动倾诉或被动陈诉而产生困惑、情绪、甚至对患者产生距离感。应善于用患者的知觉功能进行沟通,沉默的优点是:可以让患者觉得护士接纳他和陪伴他,还可以给患者多些时间思考问题或回答问题,将沟通信息速度放慢以克服患者的沟通难度。运用沉默技巧时还应并用观察技巧,并且将观察结果告诉患者,特别是带探索性的向题。如“你愿意告诉我有什么需要吗?”或是“我看你好像有什么不舒服的样子”。作为接触患者时沟通主动的一方-护士,应使用开放的话题与患者进行交谈,防止使用简单的是非问题或选择题让患者回答,用开放式的话题可以启发患者自由表达,患者也许会越来越说得多,将沟通顺利进行下去。

接触患者时欲达到治疗性沟通效果,需注意下述原则:

1.以患者为中心 既以患者为主要导向来进行沟通。接触患者时要达到双向沟通。主要目的是为了帮助患者,从提出需要到接受帮助的过程都是以患者为主体。所以话题焦点也要落实在患者身上,而不是其他。

2.协助患者维持希望 在与患者接触过程中传达护士对患者是抱有希望的这一信息。患者才会配合并发挥个体的积极性,部分患者中本来偏于负向的自我概念,当护士流露出对患者不抱希望的信息时,他将丧失信心,再好的沟通技巧也是无济于事的。但是希望并不是高不可及的,如对有自杀意图的患者,转移其轻生观念,尽力不采取自杀行为。或是指出某些药物的毒副反应是可逆的,告诉患者通过减少剂量或停药措施就会消失的。

3.接纳与尊重患者 只有先接纳这个“人”时才能尊敬患者,关心他所关心的。接纳他所感受的,并尊重他的个体性,将此态度传达给患者,他才肯无顾忌地与护士交往。护士可以假设患者的看法没有“对”与“错”;也应清醒地意识到是在和患者进行治疗性沟通,而不是评论或辩论什么,在需要表达不同意见时,采取婉转口气和话语,如对患者讲“你所以那么恨你妈妈,因为你大学生活适应困难而生病,与她对你儿时娇生惯养有关,因此非常埋怨她。不过探视时,你拒她们不见的行为实在让她难以接受,请你考虑”。

4.重视非语言沟通的重要作用 如护士的仪表、态势语言(包括手势、姿势、表情、态度、目光等方面)以及空间关系(包括与双方性别、年龄、患者病情有关,恰当地采取较远或较近距离)。有专家认为组成沟通的成分中,非言语性沟通占90%,言语性沟通占10%。当然要顺利地沟通应言语和非言语沟通兼用搭配适宜。

评估接触患者是否达到了沟通的护理效果时,有如下标准:接触过程中符合治疗性沟通的原则;及时有效地排除了影响沟通的障碍因素;护士和患者建立起治疗性人际关系以及满意地获得患者的需要和患者接受了护士的帮助,并因此应取得较好的护理效果时,说明接触患者是成功的。

接触患者要达到有效的与患者沟通。护士应了解与沟通障碍有关的因素。沟通障碍并无特殊格式,只要信息传达不明确或有偏差时即可称为沟通障碍。在沟通的过程中,有不少因素会造成沟通障碍。此时患者会感到与护士格格不入,甚至越来越提不起兴趣相互交换信息,护士因难于了解患者或进行护理帮助而感困惑。有关因素妨碍护士与患者的沟通可以归纳为下述几方面:

1.患者没有心理准备感到突然,或是因初次接触而感到陌生。2.因患者注意力不集中,过于内向,情绪障碍,如紧张、愤怒、思维障碍或知觉障碍,如怀疑对方和幻觉状态时。

3.护士未事先计划沟通目的和内容。

4.护士倾听技巧不佳,如未听完患者真正想法时即予以否定,因否定患者的看法而阻碍患者表达。如患者说“我太恨他了,真想打死他”,护士马上讲“你怎么能这样做”,此时患者尚未说明为什么打人时,护士即否定了。再如患者说“我不是妈妈生的”,护士马上否定地劝之“别瞎猜,我看你长得很像她”。这种情况常见于护士急于结束接触或不同意患者看法。

5.在患者表达意思时,特别在谈及病态体验时,护士用了“你不应该……”的话语。对患者给予忠告时,阻碍了沟通的深入进行。原因多是护士没有抓住患者信息的意义;或未在实际行动中接纳患者。

6.敷衍、哄骗或不切实际的保证都会让患者不信任护士而阻碍沟通。因为患者感到护士不尊重自己,妨碍患者表达意思或对护士的话患者不重视。

7.护士的表情、言语内容及声调使患者感到未给予同情和关切,或护士不了解他以及作风不严谨时,患者将会有保留的表达意思。

8.环境嘈杂、喧闹、或有其他患者、工作人员在场,分散患者注意力,患者不愿将个人隐私公开。

要克服上述妨碍与患者沟通的因素,首先护士应认真学习有关与患者建立治疗性人际关系、进行治疗性沟通的理论和技巧,并努力在护理实践中运用,以及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才能逐渐提高接触患者的工作能力。

二、接触患者的方法

精神病患者的病因、症状因人而异,变化多端,但不能忽视精神病患者的心理活动并非都属病态,他们也有正常的心理活动。护士应掌握哪些属于异常,哪些属于正常。对于正常的心理活动,护士应站在患者角度,设身处地为患者考虑问题,并给予理解、支持和帮助。

护士应掌握入院阶段、住院期间,出院前期三个阶段不同的接触方法和内容,分层次地开展临床护理和心理护理。

1.入院阶段 新入院患者的心理活动以不安全感为主,充满着陌生、恐惧、紧张和焦虑。倘若患者是安静合作的,护士应主动热情地接待,介绍环境、作息制度、会客制度、安排患者床位、餐位等,使患者感到护士对他的关心,在进行安全检查时要注意尊重患者人格,帮助患者解除陌生感和不安全感。对于不合作患者应先给予心理安抚,使患者感到护士的关心和爱护,达到使之接受住院之目的。对极度不合作伴冲动患者、严重兴奋躁动者,应立即采取隔离保护措施。护士不能惊慌失措,态度需保持镇定,动作机敏,语言要诚恳,迅速组织人力完成保护工作,并向患者解释说明,保护是为了保证他的安全。至于对躁狂症、抑郁症患者,则应更注意语言对患者的激惹性、影响性与指导性。第一阶段的心理护理重点是解决患者的基础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

2.住院期间 此期的患者临床表现各异,护士应本着尊重患者人格的原则,对各种患者给予不同护理。对整天喋喋不休,纠缠不清的患者,护士不能流露厌恶情绪,必须耐心倾听诉说或给予适当劝慰,使患者觉得护士在关心他。对不同的妄想患者应采取不同的护理手段:夸大妄想者,护士不要与之争辩;罪恶妄想、嫉妒妄想者应加强心理疏导;钟情妄想者,须保持一定的严肃性,举止稳重,防止视为妄想对象,尤其是异性患者;对各种听幻觉症状比较丰富的患者,要注意观察患者的行为,及时觉察幻觉影响或支配下导致的突发行为并对症处理。对消极患者应以心理护理为主,尽量用抚慰的方法开导患者,不要采用保护手段,若必须保护,一定要有专人看护。对病情突然变化并伴冲动行为者,要沉着冷静,组织人力及时予以保护。人格障碍患者的不合作行为应具体分析原因,不能采取简单的保护手段,应注意护理艺术。对尚未恢复自知力者,护士不应与患者争辩关于有病与无病的问题,以免患者对护士产生某种看法或反感,影响与患者的交往。对恢复期患者,护士可用个别、小组或大组心理护理形式,帮助患者建立自信心和自尊心,鼓励患者参加各种康复活动,增强社会能力。帮助患者认识疾病,正确对待疾病,根据患者不同的发病因素,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有关精神卫生知识方面的健康教育讲座。第二阶段护理主要是根据临床表现,采取各种不同的护理方式,在临床护理中护士应具有随机应变的能力,掌握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的护理工作方法。心理护理之目的是满足患者基础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的同时,更注重患者自尊的需要。

3.出院前期 此时患者的心理活动很复杂,既喜又忧。喜的是即将与家人团聚,走向社会。忧则表现为各种担心:担心社会偏见、担心恋爱失败、担心工作问题、担心家人对其的看法、担心疾病复发等。护士可采取个别心理护理方式给患者提供心理咨询服务,满足患者的心理需求。如果有些问题解答有难度,可翻阅书本或请教他人,绝不能简单地回答“不知道”而加重患者的心理负担,或因护士谈话不妥而产生护源性心理问题。患者若有高层次心理需求,护士应热情鼓励和支持。护士还应帮助患者回忆分析发病过程,提高其对疾病的认识能力,中肯地指出患者性格方面的缺点与弱点,勉励患者出院后加强自身锻炼,增强社会适应能力,注意人际关系调节,并教给患者预防复发的保健措施。护士可以将出院后预计发生的各种问题给患者指出。使之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增强心理防御能力,达到预防复发,维护身心健康之目的。

三、沟通

沟通是遵循一系列共同规则,将信息从一个人传递到另一个人的过程,有效的沟通应是接受者所收到的信息与发出者所表达的正好相同。沟通的结果不但双方能相互影响,并且双方还能建立起一定关系。护患沟通,是护士社会活动和职业活动的基本形式。只有通过成功的护患沟通,才能实现工作目标,学习知识和技能,接受社会文化的熏陶,逐渐形成与社会、职业要求相适应的行为方式,促进事业成功,获得身心发展。

对特殊精神病患者的沟通应注意以下几点:

1.对首次入院患者的护理沟通技巧 精神科首次入院的患者常常缺乏自知力,但不能因为这样就忽视了护患沟通,恰恰相反,正由于患者处于疾病的高峰期,心理很脆弱,又极不情愿地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常常表现出紧张恐惧、焦虑不安等,护理时应该更为小心,因为此时一个小小的甚至是平时习以为常的动作或语言都会引起患者情绪上很大的波动,给今后的治疗和护理带来相当的负面影响。积极、主动、细心、耐心和恰到好处是顺利沟通的手段,要运用适当的语言技巧去了解患者的入院情况和目前所面临的问题,向患者做自我介绍、管床医生护士、住院制度、病房环境和其他相关项目,在对患者的病情解释时,做到恰如其分,既不过于夸大病情,亦不轻描淡写,让患者和家属认识到入院治疗的紧迫性和必要性。使之以积极的心态去看待即将开始的治疗程序。尽量满足合理要求,尊重患者的人格与权利,保守医疗秘密和个人隐私。向患者或家属说明保密原则,让患者安心入院。

2.重视患者家属和社会关系的沟通 精神病患者需要家庭和其所处的社会环境的长期照料和支持,强大的家庭和社会支持系统对病情的康复至关重要。往往在护患关系的沟通中仅仅重视患者的恢复而忽视了“家”的神奇效果。其实有许多患者的发病病因正是因为家庭和其所处的社会环境才造成的。处理好这种护患关系的沟通最大的技巧就是和患者家属、社会关系和谐沟通。家庭成员因长期难以忍受患者发作时的精神症状或缓解期残留的人格障碍时,难免会产生厌恶心理。加之外部社会、邻里对精神患者及其家庭所存在的歧视和偏见,也易使家庭成员将其归咎于患者,从而导致家庭亲密度下降,影响患者的家庭适应性。提高患者的家庭满意度应从关怀、疏导、支持和鼓励等方面入手。在沟通中应积极热情地接待患者及家属,向他们介绍病房采用的管理模式,告知患者情况,以及病房的环境、规章制度及患者在病房的日常生活,消除患者及家属对病房的陌生、恐惧感。进行精神卫生知识健康教育,特别是对残留人格障碍的患者,除要尽量采取精神康复训练措施外,还要帮助家庭成员解决患者不实际的想法或不良行为。这样有助于增加家庭亲密度。对治疗方法及效果、检查知识等应简明扼要,重点突出介绍,过于繁琐不但效果不佳,还可能引起家属的担忧,增加不必要的麻烦,可待以后再做详细介绍。对于那些受精神症状支配存有自杀、自伤或伤人风险的患者,更应充分与家属做好沟通,避免矛盾和纠纷的产生。

3.不能忽略精神疾病以外的并发症 对于控制稳定期的精神患者,及时处理合并的器质性疾患是改善护患关系的促进剂。住院精神病患者中合并器质性疾患的占很大的比例。常表现为合并有高血压,糖尿病,呼吸道、尿路、皮肤感染等。合理地控制血压,调整血糖,抗感染等措施,不但大大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且对提高对护理人员的信任度,进一步融洽护患关系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例如住院精神病患者患有高血压,在护理上应稳定患者的情绪,密切观察患者的血压情况,让患者了解自己的血压有无异常,加强健康教育,用通俗、明了的语言讲解高血压病的知识。使患者对高血压病有一个正确认识,增强患者的自我保健意识。纠正其种种不良的心态和错误的认识,引导其积极配合治疗,避免血压波动过大。指导建立和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忌烟酒,并适当参加一些文娱活动,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做到劳逸结合。指导患者进食低盐、低脂肪、低胆固醇的清淡食品,治疗后不仅精神症状及血压控制,也建立了良好的护患关系。

4.运用心理学的方法维护患者的自尊心 由于社会及家庭对精神疾病的偏见和歧视,加上疾病的影响,入院期间的患者会产生不同的心理需求和情绪障碍,如焦虑、急躁、自卑感、孤独、恐惧、期待、无助、情绪不稳等。因此运用心理学的方法维护患者的需要是改善护患沟通,融洽护患关系的有效手段。观察患者的体位、步态、手势、动作、面部表情,尤其是目光等,目光的接触是面部表情中非常重要的部分,目光的接触通常是希望交流的信号,表示尊重并愿意倾听对方的讲述,此外还可以通过目光的接触来判断患者的需求指数,交谈中运用目光接触技巧时,护理人员要注意视线的方向和注视时间的长短。一般目光大体在对方的嘴、头顶和脸颊的两侧这个范围活动为好,给对方一种很恰当地、很有礼貌地看着他面部的感觉,并且表情要轻松自然。其次是眼神,恰当地运用眼神,能调节护患双方的心理距离,在护患沟通中,护理人员首先必须是一个好的倾听者。当患者向你诉说时,不应左顾右盼,而应凝神聆听,患者才能意识到自己被重视、被尊重。在认真倾听患者谈话内容的同时,要注意通过患者说话的声调、频率、面部表情、身体姿势及移动等,尽可能捕捉、理解患者所传达的所有信息。仔细体会患者的弦外之音,了解并确认沟通过程中患者要表达的真正意思。同时要采用面部表情和身体姿势等非语言信息给予响应,表明自己在认真倾听。维护患者的自尊心,尊重患者,要用真诚和宽容理解的态度使患者感到温暖,取得患者的充分信任,用亲切的语言与患者交谈。甜言美语不是花言巧语,而是发自内心的真诚的语言,不虚伪,不做作,用这种话来打动患者的心,让患者感到温暖,了解他的需要。学会尊重患者,言行要有礼貌,举止要文雅。切忌埋怨指责患者,无论这种隐私在别人眼里是多么的不齿,尽量避免谈及患者敏感的事,及不愿涉及的忌讳和隐私。更不能以其体态的滑稽、语言内容的荒谬而加以取笑。把握患者和家属的心理状态,依据不同特征在适宜的场所予以适当的赞扬和鼓励,以激励患者的自信心和满足感,维护患者的自尊心。在护患沟通中,护士使用适当的触摸可以起到治疗作用,能表达关心、理解和支持,使情绪不稳定的患者平静下来,触摸也是护士与视觉、听觉有障碍的患者进行有效沟通的重要方法。尽量满足患者的合理要求,不能达到时要诚恳的给予耐心的解释,避免伤及其自尊。在自尊心得到满足的情况下,绝大多数的患者能主动地改善护患关系,更好地配合治疗。

5.不断提高的护理素质是护患沟通技巧实施的必备条件 护士的个人素质,在护理服务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良好的护患关系是医疗活动顺利开展的坚实基础。端庄的气质,亲切稳重的仪表,优雅大方的体态及熟练的技术操作,都会在患者和家属的心中留下良好的深刻印象,增加信任感,使他们不安的心情得到安慰。洁白整齐的工作服不仅有预防和隔离的作用,还代表着护士的尊严和责任。优雅健康的姿态,自然亲切的表情,得体的举止,是护士必备的基本素质。人性化的微笑服务,关心、爱护、体贴的情感,诚实的美德使备受病魔折磨的患者感到友善、安全、平静、幸福和满足,有助于积极进一步沟通。精神科护士必须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和高度的责任感,并热爱精神科护理专业,具有无私奉献精神;要有健康的心理,要有较强的心理调适能力,患者在病态下对护士无礼,护士不能因此而出现不满情绪,更不能出现报复行为;要有稳定的情绪和良好的性格,对愤怒、忧虑等负面情绪有较强的克制力,保持乐观自信的情绪和饱满的工作热情。精神病患者住院时间长,对知识的需求面广,除基本的护理技能外,精神科护士要有更广博的知识,护士要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精神科知识宣教,对患者进行个性化的心理引导;解答患者及其家属提出的疑问;对患者讲解药物不良反应表现与应对,舒缓患者的心理压力或不舒适感;教会患者学习生活技能,学习社会应对知识和处理人际关系等,要适应护理服务市场的需要,精神科护士必须有广博的知识和过硬的操作技能以及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这是提高护患沟通的纽带。护理人员必须意识到追求护理质量高效,熟练掌握护理业务,加强三基、三严训练,才能更好地胜任岗位要求。完备的护士业务素质与技能是保证护理服务安全、高效的重要前提。这就要求在平时工作中不断锻炼,不断娴熟自身的技术。不断学习丰富自己的知识,提高修养水平。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在平凡的岗位上不断提高精神境界。也只有这样才能与患者进行圆满地沟通。

总之,在护理工作中对不同的患者应用不同的沟通技巧,能够稳定患者情绪,改善患者不良的心理状态,促进护患交流,更有利于治疗护理,更有利于患者的顺利康复。第二节 精神疾病的观察与记录

一、精神科临床护理观察

严密观察病情,及时掌握病情变化,是精神疾病护理的重要环节,也是提高护理质量的重要标志之一。在精神科临床护理观察中,应联系精神医学、护理学和精神疾病临床表现特点等。将其视为一多方面、多层次内容和动态进行的过程。观察的目的是为了护理活动的开展,防止护理行为的主观性和片面性,以适应千差万别的和无时不在变化的病情之护理需要。(一)观察的内容

护理观察不完全同于医生的精神检查。因为护理观察应体现对患者的全面情况的了解。所以,护理观察的范围较广。

归纳精神科临床护理观察大致有病情、患者和环境方面的观察。具体包括下述几点:

1.患者病情的观察 包括精神和躯体两方面病情。有现存的症状和潜在的病情可能;有动态发展和转归的过程;有严重程度如何以及患者对疾病的认识程度。

2.患者心理的观察 包括患者的心理问题和需要,心理问题的有关因素以及心理治疗或心理护理后的效果。

3.患者生活的观察 包括患者生活习惯和生活自理程度,对于生活自理有障碍者,观察其原因及护理措施的效果如何,还应观察患者需求帮助的能力和方式。

4.患者用药治疗的观察 包括患者是否得到了切实的药物或治疗。观察其效果、毒副反应及患者对用药治疗的顾虑和信心。

5.患者接受特殊检查的观察 包括患者在接受检查前对检查的了解情况,是否同意,检查过程中是否合作,检查是否顺利及结果如何,检查后患者有何不适。

6.患者及环境安全的观察 包括患者床单位,病区有无安全隐患,患者的意念行为有无发生暴力和意外的趋势;患者或工作人员有无违反有关安全制度的行为。环境是否合乎整齐、清洁、安静、舒适等条件。(二)观察方法

观察方法分直接观察和间接观察两种。

1.直接观察法 是与患者直接接触,面对面地进行交淡,进一步了解患者的病情和心理状态。通过患者的语言、表情、动作和行为了解患者的症状。此法一般适用于意识清晰合作的患者。

2.间接观察法 是从侧面观察患者独处或与人交往时的精神活动表现,如工娱治疗活动时,患者的注意力是否集中,平时与其他患者的接触以及探视与亲友、家属交往的态度和谈话内容。或借助患者所写的书面资料,如信件、日记、诗歌、绘画等了解患者的病情变化。对思维内容不肯暴露或不合作的患者,间接观察是十分重要的手段。

精神科临床护理观察要适应上述范围的需要,应力图将观察工作转向主动性和能动性,不能是消极被动的或全凭感性认识的,时时将观察、思考和处理结合起来。充分发挥专科护理功能。在护理活动中每个护士都有同样的观察机遇,有些人善于将观察到的内容先行分解,用比较的方法,将已获得的知识结合个人或别人的经验,加以判断,并且慎重除外:“可能……”“考虑……”,之后作出结论。这一思考分析过程做得如何,可以显示护理技术水平高低。

护士间的差异是较大的。结论一经确定,随之处理措施迎刃而解。处理的内容包括很多,包括通知报告医生,填写记录并交班。通过沟通或任何操作给予患者心理或身体需要的帮助。督导患者配合治疗或自理护理,以及提供患者治疗性或安全性环境等方面。观察是为了发现问题,以便及时给予患者所需处理,处理可以解决观察中发现的问题,通过正确的思考分析,将临床护理工作有机的联系起来。从而保证护理工作基本任务得以完成,还由于逐渐外延并丰富护理内容,将发挥更大的作用。

护理观察时常用对比观察的方法。比如病情变化时,是疾病本身的变化还是药物毒副反应导致患者的焦虑、抑郁。老年患者发生智能改变时,是痴呆的表现还是抑郁之表现。成功的观察还体现出科学的预见性,它包含着护理工作的重要含义,护理患者不等于照顾患者,一个护士经验丰富,多指此方面。例如护士第二次巡视观察病室时发现原有的暗灯灯泡不见了,经查找知道患者是在两次巡视间隔期间将灯泡取了下来,用衣服包裹好放在床头柜内,并准备夜深时触电自杀。护士第二次巡视时观察到环境的变化之后,经过推测分析,及时与患者沟通,预防一起自杀行为发生。护理观察病情时,还应分轻重缓急。一般情况下对新入院3~7日的患者,有自杀意图和行为,有伤人冲动等暴力行为意图者,意识障碍者,严重生活不能自理或兴奋状态之患者,正在进行电休克、胰岛素休克等治疗或刚结束这些治疗的患者,老年及合并较严重躯体疾病和药物毒副反应的患者,都为重点观察对象。从护理级别上,对一级护理患者的观察的频度和深度也不同于二、三级护理患者。(三)观察要求

1.按疾病的不同阶段分别掌握观察的重点 在疾病的急性期,要重点观察患者精神症状的表现,如与环境接触的态度,思维内容与现实联系,特殊行为出现的规律以及产生的原因、患者的内心体验。对新入院患者及未确诊的患者,要从一般情况、精神症状到躯体情况做全面观察。开始治疗的患者,要观察对接触治疗的态度、治疗效果和反应。症状缓解患者,要重点观察病情的稳定程度及对疾病的认识程度,病情回忆及判断能力。对一般患者,重点观察病情的动态变化,以及病情好转,波动的指征。女患者月经往往与病情密切相关,内分泌的改变常可导致病情波动。尤其周期性精神患者更为明显,常在经期前一周起病,一旦月经来潮,精神症状便随之缓解。若月经来潮,病情无变化时,多预示着病情好转稳定。长期闭经的患者,恢复正常月经往往予示着病情的恢复。所以,月经前后要注意观察患者精神症状的变化,并给予耐心细致的护理。恢复期患者的观察重点是症状消失的情况,自知力恢复的程度;对疾病认识的真实性和患者对出院的态度。

2.按症状特点进行观察 从患者异常的言语、表情、动作、行为中加以分析、综合探索症状之间的有机联系,相互影响,来推测可能出现的问题。患者在意外事件发生前,一般都有异常表现,如抑郁状态的患者情绪豁然开朗;缓解患者情绪突然低沉、闷闷不乐;平日不爱活动的患者突然表现积极;患者言谈中的消极语言,或书写带有消极内容的信件、词句等,常常是病情变化的重要线索。护理人员要密切注意病情的发展动向,认真交班,以预防意外事件的发生。

总之,在掌握观察病情方法的基础上,对病房中全部患者要做到心中有数,既要掌握一般患者的情况,又要熟知重点患者的护理特点,才能使护理工作深入细致,护理措施恰当及时,以提高护理质量,保证患者安全,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二、精神科护理记录

护理记录是护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基本功,它能及时反映病情,提出护理要求。使护理工作彼此协调,积累资料,便于总结提高护理经验。此外,护理记录有助于诊断和判定疗效的参考。(一)精神科护理记录的重要性

1.准确真实的记录能及时反映病情变化。有助于疾病诊断、治疗和判断疗效。

2.准确真实的记录能动态观察患者的心理变化、发现心理问题,制定有效的护理措施。

3.护理记录内容是临床护理资料的积累,有利于总结经验,有利于开展护理科研。

4.真实的护理记录可为司法鉴定提供临床资料。(二)护理记录书写要求

1.护士必须熟悉病史,熟悉心理学,掌握症状学知识,能运用心理护理方法与患者交谈。同时应有一定的书写能力。

2.记录前认真与患者交谈,了解其心理活动,掌握精神症状,其对疾病的认识的程度,有何心理问题需解决。

3.记录应全面反映护士直接观察到的各种情况并详细描述当日与患者接触交谈的情况。

4.记录内容少用术语,尽量用患者语言。但是,记录结尾时可用术语概括。记录时注意字迹整齐,标点符号准确,语句通畅,用词恰当。

5.护理记录一般以新入院开始,连续三日三班记录;一级护理患者每3~7日记录一次;二级护理患者每7~15日记录一次;三级护理患者每15~30日记录一次;特殊情况及时记录。(三)护理记录种类及书写内容

1.种类 临床护理记录从门诊开始到住院、出院或死亡,每道环节,每个过程都在护士细心观察之中。护士记录包括:门诊记录,入院记录,假出院与返院记录,特殊护理记录及一级护理记录,转出与转入记录,二、三级护理记录,护理病历书写,出院及死亡记录。

2.内容(1)新患者入室记录:入室时间、陪同者、住院次数、仪表、入室方式(步行进入、捆绑入室、抬入病室等)、本次入院原因、主要病情、护理要点及医嘱等。(2)新患者三日记录:精神症状、躯体症状、生活自理情况、进食情况、睡眠情况、二便情况及参加群体活动情况等。(3)假出院及出院小结:住院次数,入院时主要精神症状,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目前精神症状缓解程度,自知力恢复情况,何人来院陪同,带药情况,家庭护理注意点。(4)假出院返院记录:返院时间,何人陪同返室,假出院期间表现如何,入室时接触情况,需特别注意的情况。(5)一级护理记录:仪态、意识,参加室内康复活动情况,饮食、睡眠情况,有何躯体不适,重点了解精神症状变化及心理活动,询问有何心理需求,认真做好心理护理。(6)转室或转院记录:入院多久,入院时主要原因、症状及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目前精神症状,转室或转院原因,转往何处。(7)转入记录:入室时间、住院次数、转入原因、仪态、入室方式、病情表现、对环境的反应等。(8)死亡记录:病情变化记录,抢救时间,整个抢救过程,生命体征记录,出入量记录,死亡时间,死亡诊断,尸体料理情况。第三节 精神科临床护理常用量表使用

一、护士用住院患者观察量表

护士用住院患者观察量表(NOSIE),这是由H Gilbere于1965年编制的,本量表有30项、80项2个版本,目前翻译到我国的是30项版本。(一)评定的适应证

NOSIE用于精神病房内患者行为的观察,主要用于成年精神病患者,包括老年性痴呆患者及慢性患者。由于这些患者阳性症状较少,以淡漠退缩等阴性症状为主,甚至与这些患者无法维持有效的交谈,这就使得根据交谈来进行评定的量表无法应用,因此可使用本量表对患者进行观察。

本量表的用途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以精神病患者尤其是慢性精神病患者的病情进行纵向观察及评定,尤其可用于阴性症状为主型的精神病患者的评定,并可弥补根据交谈来进行评定的某些量表的不足。

2.对精神病患者的病情演变及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可根据不同时间应用NOSIE的评定结果及因子分绘制出轮廓图来。

3.NOSIE主要评定患者的行为障碍。

4.NOSIE还可以作为药理学的研究工具。(二)项目及评分标准

NOSIE共有30项,每项有1个描述性短语,如肮脏、哭泣、无故发笑等。根据护士的观察与其交谈进行评分。最好是由经过量表相应培训的,患者所在病室的护士进行评定。按照具体现象或症状出现的频度,进行0~4级评分。0分:无;1分:有时是或有时有;2分:较常发生;3分:经常发生;4分:几乎总是如此。除前30项是0~4级评分外,第31项为病情严重程度评分,按评定者的经验进行评定,计分为1~7分;第32项始于治疗前比较,即与刚住院及刚开始治疗时的比较,同样按1~7分评定。

评定时应根据患者近3日或近1周来的情况进行评定,评定时间为治疗前或治疗后第3周和第6周各1次,每名患者应由2名护士观察评定。(三)总分及因子分计算

从NOSIE的结果可以得出因子分、总积极因素分、总消极因素分、病情总估计分(总分)。由2名护士观察评分时,将2名评定者的分数相加,如果只有1名评定者,则将评分乘以2。

1.积极因素(1)社会能力因子:社会能力因子=20+(11、13、14、21、24、25项组分和)×2(2)社会兴趣因子:社会兴趣因子=(4、9、15、17、19项组分和)×2(3)个人整洁因子:个人整洁因子=〔8+(8、30项组分和)-(1、16项组分和)〕×2

积极因素总分=社会能力因子+社会兴趣因子+个人整洁因子

2.消极因素(1)激惹因子:激惹因子=(2、6、10、11、12、29项组分和)×2(2)精神病表现:精神病表现=(7、20、26、28项组分和)×2(3)迟滞因子:迟滞因子=(5、22、27项组分和)×2(4)抑郁因子:抑郁因子=(3、18、23项组分和)×2

消极因素总分=激惹因子+精神病表现+迟滞因子+抑郁因子

病情总估计=(128+总积极因素-总消极因素)(四)临床应用情况

我国郑洪斌等对544例住院精神患者应用NOSIE进行了测查分析,主要用于评定精神患者的行为障碍。

朱玉英等应用NOSIE对精神分裂症几个亚型进行了患者测评,认为这个量表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尤其是衰退型和残留型的患者检测效果好,这是因为这两个类型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有相当多的社会功能缺陷,他们与社会隔离,对周围事物丧失兴趣,料理个人卫生的能力很差,难以激动,行为缓慢,反应迟钝,思维贫乏,对周围事件很少产生情绪反应。通过测查,证明该量表在评价精神分裂症患者,尤其是慢性精神患者较为适用,依据测查结果,可以针对这两类型患者生活护理上加以强化。但本研究也反映出该量表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常有的抑郁症状检出率不高,推测是与NOSIE中此因子的条目较少有关。

二、护士用简明精神病量表

护士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NBPRS)是1978年由美国NiMH的Bngelow和Muephy编制。本量表是由BPRS发展而来的,是为了适于护士应用,对BPRS进行的修改及补充。(二)各项目定义和评分标准

1.关心身体健康 指对目前自身健康的关心程度,根据躯体主诉来评定。

0——未测评。

1——无。

2——很轻/可疑:询问时偶有躯体主诉。

3——轻度:询问时有些躯体主诉。

4——中度:询问时患者的躯体主诉较多。

5——较重:不加询问时患者主动诉说躯体不适。

6——重度:大部分时间患者都在主动地诉说自己的不适。

7——极重:几乎整日对自己躯体不适诉说不停。

2.焦虑诉述 指对目前或将来的忧虑、担心和害怕,根据这类主诉的多少来判断。

0——未测评。

1——无。

2——很轻/可疑:询问时患者偶有焦虑的诉述。

3——轻度:询问时有些焦虑的诉述。

4——中度:询问时患者焦虑诉述较多。

5——较重:不加询问患者主动诉说焦虑。

6——严重:大部分时间内患者主动诉说焦虑。

7——极重:患者几乎整日诉述不停。

3.情绪退缩 根据与患者的接触评定,是指与评定员之间缺乏情感交流。

0——未测评。

1——无:患者与评定员之间情感交流好。

2——最轻/可疑:患者可疑偶有情绪退缩。

3——轻度:与患者接触时眼神交流较差。

4——中度:与患者接触时眼神交流差,很少有接触。

5——较重:与患者接触时无眼神接触。

6——严重:与患者接触时,患者不面对接触者或两眼看地板。

7——极重:与评定者无任何情感交流,如双眼凝视不动,甚至完全不参加交谈。

4.言语零乱 指思维和言语的散漫。

0——未测评。

1——无:患者言语正常。

2——很轻/可疑:患者可疑有言语零乱。

3——轻度:患者言语有时有些散漫和含糊。

4——中度:患者有时常有思维联想散漫。

5——较重:患者有联想散漫,以致无法理解。

6——严重:患者大部分时间其言语思维零乱而难以进行有效交谈。

7——极重:患者言语不连贯,根本无法交谈。

5.罪恶观念 指对以往行为内疚和悔恨。

0——未测评。

1——无:患者没有罪恶观念。

2——很轻/可疑:患者偶有内疚诉述。

3——轻度:患者有时有内疚诉述。

4——中度:患者经常诉述内疚。

5——较重:患者在大部分时间诉述内疚。

6——严重:患者已经形成罪恶妄想。

7——极重:患者具有广泛或严重的自罪妄想。

6.紧张 是指焦虑的运动性表现,按其坐立不安程度评分。

0——未测评。

1——无:患者没有焦虑的运动性表现。

2——很轻/可疑:患者似乎有手脚不停或小动作增多。

3——轻度:患者有肯定的小动作增多。

4——中度:患者常有小动作增多。

5——较重:患者大部分时间一直有小动作增多,或有拧手,拉扯衣服情况。

6——严重:患者不能静坐。

7——极重:患者一直不停地来回行走。

7.装相和作态 指不自然或不寻常的姿势和行为。

0——未测评。

1——无:患者无装相和作态。

2——很轻/可疑:患者有可疑的不寻常的动作。

3——轻度:患者有时有不寻常的动作。

4——中度:患者有时有怪异动作和姿势。

5——较重:常有怪异动作或姿势。

6——严重:几乎一直有怪异动作或姿势。

7——极重:持续的怪异动作或姿势。

8.夸大 指对自身能力、知识和重要性等过高估价。

0——未测评。

1——无:患者无夸大。

2——很轻/可疑:患者有可疑的自我评价偏高。

3——轻度:自我评价高,多少与实际情况不符。

4——中度:与实际情况肯定不相称的自我评价过高。

5——较重:具有片断有限的夸大妄想。

6——严重:夸大妄想泛化。

7——极重:有系统的夸大妄想。

9.抑郁情绪 指情绪低落、悲伤或沮丧,按患者诉述的主观体验判断。

0——未测评。

1——无:患者无抑郁情绪。

2——很轻/可疑:偶尔有抑郁情绪。

3——轻度:有时有抑郁情绪。

4——中度:患者有达到中等程度的抑郁。

5——较重:患者常有中等或重度程度的抑郁。

6——严重:患者大部分时间感到抑郁。

7——极重:几乎所有的时间均感到抑郁。

10.敌对性 指对他人(不包括检查者)憎恨和敌对,按其诉述和行为判定。

0——未测评。

1——无:患者对他人无憎恨和敌对。

2——很轻/可疑:偶有生气的表现。

3——轻度:有时有些生气。

4——中度:经常感到生气或愤怒。

5——较重:很愤怒,有言语性攻击。

6——严重:有攻击行为。

7——极重:有多次攻击行为。

11.猜疑 指目前认为他人现在或以往对他有恶意或歧视。指无客观刺激的知觉体验。

0——未测评。

1——无:无猜疑。

2——很轻/可疑:有时有事出有因的猜疑。

3——轻度:有时有无事实根据的猜疑。

4——中度:常有无事实根据的猜疑。

5——较重:片断或有限的关系或被害妄想。

6——严重:肯定的关系或被害妄想。

7——极重:系统化或泛化的被害妄想。

12.幻觉 指无客观刺激的知觉体验,按其诉述判定。

0——未测评。

1——无:患者无幻觉。

2——很轻/可疑:幻觉可疑。

3——轻度:片断或短暂的幻觉。

4——中度:有肯定意义的幻觉。

5——较重:几乎每日都有幻觉。

6——严重:大部分时间具有幻觉。

7——极重:几乎一直有幻觉。

13.运动迟缓 指言语和动作的缓慢和减少,按观察评定。

0——未测评。

1——无:患者无运动迟缓。

2——很轻/可疑:似有言行迟缓或减少。

3——轻度:有肯定的言语减少或动作迟缓。

4——中度:明显的言语减少或动作迟缓。

5——较重:运动迟缓至可能影响交谈和生活。

6——严重:运动迟缓至明显影响交谈和生活。

7——极重:几乎不讲话,几乎不动。

14.不合作 指对检查者的不合作、不友好和敌对,按接触时的情况评定。

0——未测评。

1——无:患者与检查者合作。

2——很轻/可疑:似乎有不合作。

3——轻度:有时不太合作。

4——中度:经常不合作。

5——较重:有时拒绝回答问题。

6——严重:对多数问题拒绝回答。

7——极重:几乎不作回答。

15.不寻常的思维内容 指思维内容包括妄想的怪诞和离奇。

0——未测评。

1——无:患者思维内容无异常。

2——很轻/可疑:患者的思维内容有些特别。

3——轻度:有时有肯定的不寻常思维。

4——中度:常有奇特的思维。

5——较重:几乎一直有奇特思维。

6——严重:奇特的思维对行为有影响。

7——极重:奇特的思维对行为有极大的影响。

16.情感平淡 是指缺乏情感反应,即绝对性情感淡漠。

0——未测评。

1——无:患者情感反应好。

2——很轻/可疑:有时似有情感反应减退。

3——轻度:有时有情感淡漠的表现,如表情减少,声调单调,手势减少等。

4——中度:常常有情感淡漠的表现。

5——较重:严重缺乏情感表现,如无表情,无手势。

6——严重:对自身相关的事情也无情感反应。

7——极重:奇特思维对行为有极大影响。

17.兴奋 指容易因外界刺激而激惹。

0——未测评。

1——无:患者无兴奋。

2——很轻/可疑:似显得易激惹。

3——轻度:有时容易激惹。

4——中度:时常容易激惹。

5——较重:一直容易激惹。

6——严重:至激惹后不易控制。

7——极重:持续易激惹,无法控制。

18.定向障碍 对时间、地点、人物、自我辨认困难。

0——未测评。

1——无:患者定向力好。

2——很轻/可疑:有可疑的定向障碍。

3——轻度:时间定向轻度障碍。

4——中度:时间定向明显障碍。

5——较重:地点定向有障碍。

6——严重:人物定向有明显障碍。

7——极重:自我定向障碍或环境定向力缺乏。

19.情感高涨 指情绪基调高,包括轻躁狂和躁狂情绪。

0——未测评。

1——无:患者情绪正常。

2——很轻/可疑:有时情绪似偏高。

3——轻度:肯定的情绪偏高。

4——中度:常有情绪高涨。

5——较重:几乎一直情绪高涨。

6——严重:因情绪高涨而导致行为问题。

8——极重:因情绪高涨而导致危险或违纪行为。

20.运动增多 指言语、行为动作增加。

0——未测评。

1——无:患者无言语、行为、动作增多。

2——很轻/可疑:言语动作似较正常人多一些。

3——轻度:言语动作肯定增多。

4——中度:运动明显增多,如言语滔滔或明显忙碌。

5——较重:言语多至不易打断,或运动多至不听劝阻。

6——严重:持续地讲话或忙碌不停。

7——极重:运动增多至声嘶力竭。

21.注意力涣散 指注意力不能集中。

0——未测评。

1——无:患者注意力集中。

2——很轻/可疑:似有注意力不集中情况。

3——轻度:有时有注意力不集中,如答非所问,忘记话题,或不能专注于活动和作业。

4——中度:注意力经常不集中。

5——较重:注意力几乎一直不能集中。

6——严重:因注意力涣散而影响交谈和生活。

7——极重:严重而持久地注意不能集中,以致无法交谈或严重影响生活。

22.无助和绝望 指丧失信心和无能为力的主观体验。

0——未测评。

1——无:患者未丧失信心。

2——很轻/可疑:患者偶有这类体验。

3——轻度:患者有时有无助和绝望感。

4——中度:患者常有上述体验,经劝说能好转。

5——较重:患者常有上述体验,经劝说无效。

6——严重:患者几乎一直有上述体验。

7——极重:患者一直有上述体验,且程度严重。

23.社交无能 指社会交往或参加活动的能力减退或丧失。

0——未测评。

1——无:患者社交能力存在。

2——很轻/可疑:患者似乎较少参加集体活动或参加活动但较为被动。

3——轻度:较少参加集体活动,在活动中明显被动。

4——中度:经常不参加集体活动,或在活动中似局外人。

5——较重:一直不参加集体活动,较少与他人交往。

6——严重:很少与他人交谈。

7——极重:几乎不与他人交谈。

24.功能丧失 指患者在病史中的社会功能及个人生活自理功能减退或丧失。

0——未测评。

1——无:患者社会功能及个人生活自理功能正常。

2——很轻/可疑:勉强能完成病室任务。

3——轻度:有时不能完成病室任务。

4——中度:基本上不能完成病室任务,但生活能自理。

5——较重:生活自理能力较差。

6——严重:生活料理有时需他人帮助。

7——极重:生活完全不能自理。

25.性先占 是指性想像、性冲动和性行为。

0——未测评。

1——无:患者性想像无增多,性冲动及性行为无异常。

2——很轻/可疑:自述有较多的性想像。

3——轻度:有较多的手淫,有时对异性有不轨的想法。

4——中度:经常手淫,或有时对异性有挑逗或猥亵言语。

5——较重:常有猥亵行为。

6——严重:当众手淫,阴部暴露,或几乎一直有猥亵行为。

7——极重:持续性不可抑制的性冲动。

26.幻觉性行为 指由幻觉支配的行为。

0——未测评。

1——无:患者无幻觉支配的行为。

2——很轻/可疑:患者有可疑的幻觉性行为。

3——轻度:有时有肯定的幻觉性行为,如侧身倾听,与人对答等。

4——中度:经常有上述行为。

5——较重:几乎一直有上述行为。

6——严重:幻觉性行为,影响了日常生活或活动。

7——极重:发生因幻觉而导致严重后果的行为,或因之严重影响生活。(三)评定时注意事项

1.评定期限为1~2周。

2.按评定期限内最严重的情况进行评分。

3.可依据观察、记录、病史及家属反映来评定。第四节 精神科病房患者的组织与管理

一、精神病患者组织管理的重要性

患者的组织管理是精神科病房管理的基础,是顺利开展医疗护理工作的关键。患者由于认识、情感、意向、行为等精神活动过程常有障碍,故其行为既可危害自身,又影响他人,甚至扰乱社会秩序,以致无法自理日常生活。若没有良好的组织管理工作,就会形成混乱,影响患者的治疗和护理。因此,组织管理在精神病房颇为重要。为了做好病房的组织管理工作,首先要求医护人员要刻苦地钻研业务,以科学的态度去认识精神病患者的病理性行为,另一方面要加强对患者的教育和管理,调动患者治疗的积极因素。主动配合治疗和护理工作。

1.调动患者积极性 精神病患者集中一个病房,有的因受症状支配,表现荒诞离奇,加之病情有轻有重,相互影响较大,而病情及心理状态又很复杂,因此,患者的表现和要求各不相同。如有的患者否认有病,而不服从治疗,或因环境改变留恋亲人,而拒绝住院;有的疾病已经缓解,故急于出院,但又担心今后工作安排和前途问题等;有的患者生活不能自理,行为异常紊乱;有的兴奋躁动,因与环境接触频繁,患者相互间易发生纠纷;而抑郁状态的患者,常愁眉苦脸,独居室内,有自杀可能;有妄想的患者,因猜疑而拒绝住院,甚至纠缠工作人员或伤害他人。由于患者有较为复杂的情况,所以精神病房必须有完整的组织管理措施,把患者组织起来,使患者在住院期间能得到比家庭还要温暖的感受,从而消除精神上的苦恼。对意识清楚的患者,让他们参与病房的组织管理,鼓励他们提出合理化建议,使他们成为病房管理的主人。这样既充分调动了患者的主观能动性,又解除了患者的思想顾虑,对患者安心住院起着积极作用。同时还保证了病房秩序的安定,更有利于医疗护理工作,进而减少差错,杜绝事故和意外事件的发生。

2.合理的作息制度 精神科病房合理的作息与规章制度是维持病房的正常秩序,保证患者有充足的睡眠,促使患者养成有纪律的集体生活习惯的重要措施。有利于开展精神治疗和工娱治疗,更有利于患者之间,以轻带重进行互学、互助、互管,从而不断培养、锻炼患者的劳动生活和适应社会的能力。这样患者能在一个舒适、愉快的环境中活动,有利于患者康复。

3.建立良好的医(护)患关系 精神病患者由于对疾病有不同的理解和负担。在疾病严重阶段,常常拒绝治疗和护理。护理人员要通过细致的护理工作来解除患者痛苦。同时要针对患者的病情做耐心的精神护理,让患者安心治疗,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进而了解疾病的性质,学会防治疾病的知识。同时要利用恢复期患者协助医务人员做好说服解释工作,个别典型患者的现身说法比医务人员的解释更具说服力。当患者一旦解除思想顾虑,便可正确对待疾病,与医务人员密切配合,使医疗护理工作能顺利进行。

二、精神病患者组织管理的形式(一)开放式管理

1.概述 长期住院患者因活动、娱乐、环境等方面的局限性,心情比较郁闷,住院期间感到度日如年,对前途产生悲观失望情绪,患者不安心住院,造成逃跑、自杀、冲动行为,甚至导致病情复发较多,因此,开放式管理是今后精神科病房的管理趋势。

2.适应类型 开放式管理的目的,主要是为了锻炼和培养缓解期患者的社会适应能力,满足患者的身心需求,提高患者的自信心,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帮助患者达到生活自理,适应正常社会环境,早日回归社会。所以,开放管理主要适合神经症患者,以及其他精神疾病症状缓解期或恢复期患者。

3.实施办法(1)一级开放:有专人负责,组织患者进行学习、劳动及各种活动,如:组织患者读报纸,看电视、画报等,使患者与社会保持联系,组织患者参加适合患者体力和兴趣的工娱治疗,如学习讨论会、工休座谈会、教唱歌曲,定期组织联欢会、球类、棋类比赛。(2)二级开放:由责任护士提议,患者家属申请,经治医生复查,病情符合条件,报主治医生批准,由经治医生开具医嘱方可安排,要求穿病员服,在规定时间内到院内活动,患者3~4人一组,选定组长,学习外出管理制度,保证听从指挥,不到危险地带活动(如电工房、水井边等),有不听组长管理者,取消外出活动资格,还可安排到工娱室打乒乓球、玩扑克或听音乐,也可在院内散步、花园小憩,但在节假日不安排。(3)三级开放:手续与二级开放相同,患者可以穿自己衣服,在规定时间内到院外活动,仍3~4人一组,选定组长,可备少量钱,购买食品、生活用品,周末可安排假出院,由家属陪伴或自行回家,周一返回,通过一系列社会交往,使患者加强生活自信心,消除各种顾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二)封闭式管理

1.建立患者的组织形式 住院精神病患者症状表现各异、性格各不相同、病情轻重不一,但并不是完全杂乱无章的。在实行开放管理的基础上要让患者尽可能过上正常化的生活,只靠几名护士是不够的,要发动患者管理患者,建立休养队组织,由专职护士负责,挑选一名在患者中有威信、有组织能力、热心为病友办事的人担任休养队队长,下分若干组,分别设组长,休养队设委员会,推选有专长的人员担任文体委员,定期组织文体活动,这样可以活跃患者生活,同时有利于维持病房的良好秩序,调动患者的积极性。

2.实行三级护理 根据不同病情安排病室,并按病情变化随时调整病室。对新入院患者、兴奋躁动者、生活不能自理者、合并严重躯体疾病者,以及三防(防逃跑、防自杀、防伤人毁物)患者,应安置在重症病室,归为一级护理,设专人护理,患者活动不能离开护士的视线,护士应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对病情有一定好转者,服药量大或药物不良反应明显、生活自理能力差及年老体弱者、行动不便者归为二级护理,这些患者由护士协助料理生活,重点进行护理;对一般生活能自理者和恢复期患者归为三级护理,在护士督促下,自己料理生活,护士定时巡视。

3.精神病患者活动方式与作息制度 患者的活动范围可在病室内和院内有组织地进行,活动方式可分集体小组或自由活动,要根据不同的病情开展活动。如选择合作、病情稳定的患者参加学习、读书;对兴奋患者可安排他们一些简单的劳动如捻棉棒、糊纸袋等,以稳定情绪;对于抑郁状态的患者,要鼓励他们参加集体活动,如编织工艺品等,以提高他们的生活兴趣。除上述活动内容外,患者还可以进行一些文娱体育活动,如看电视、听音乐、看小说,可以打球、打扑克、下棋。患者的生活要规律化,根据病情特点,安排合理的作息制度,使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证患者有充足的睡眠,要按季节更改作息时间,早晨空气清新,可组织患者跑步、做操,要设法满足患者的需要,做好精神病患者的组织、管理,以利于患者的康复。第五节 精神科病房的安全护理

精神病患者因受症状支配,常可出现自伤、自杀等特殊行为,有可能危及患者生命。呈现精神运动性兴奋或意识障碍等的患者,常可出现突然的冲动性攻击行为,因患者否认有病,拒绝治疗,也可出现激惹与反抗,危及他人的安全,在精神科各项治疗中也可出现意外。因此,安全护理是精神科医护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也是护理人员护理患者的重要环节。故要求护理人员在工作时,精神集中,提高警惕,掌握患者特点,经常巡视,对一切可能发生的不安全因素要有预见性,并采取积极有效措施,预防意外发生。

1.掌握病情,做到心中有数 护理人员必须熟悉患者的病情、诊断,对有严重伤人、自伤、逃跑的特殊患者要心中有数,做到随时在护理人员的看护下,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进行重点护理。护理人员要加强巡视,并善于识别精神症状或躯体疾患。不可将患者疑病的精神症状,误认为是躯体症状而轻易处理,也不可将患者的躯体不适误认精神症状而被忽视。护理人员对患者的各种反映,要给予足够重视,切勿看成“病态胡言”不予理睬。对有严重自伤、自杀企图的患者,尽量不让其单独活动或到隐蔽的地方活动,发现有先兆情况,要及时与医生联系,报告护士长,采取积极有效措施,防患于未然。对部分意识清楚而又有严重自杀或逃跑企图的患者,护理人员更应提高警惕,加强护理,严密观察患者的活动情况,更不要让患者掌握到工作人员的工作规律,防止寻隙自杀或逃跑。对部分生活不能自理或极度兴奋躁动的患者更要仔细观察各种并发症的出现,以免贻误病情和治疗。

2.加强巡视 因精神病患者的症状复杂,行为特异,必须加强巡视护理工作。每班安排一名护理人员专门做巡视,目的是了解病情,发现问题,堵塞漏洞,对有特殊行为的患者做到心中有数,预防意外。凡有患者活动的场所,均应有护理人员陪伴。对重症病室的患者做到有专人监护,对一级护理患者需做到每15~30分钟巡视一次。对影响患者安全的活动应予以制止,如患者不得攀登高处或过速奔跑、打闹等。若发现患者攀登高处时不要责备或追逐,可诱导患者从原路安全返回。发现患者互相打闹,搜寻异物或有破坏行为时,要及时采取措施,严格巡视护理,预防意外事件的发生。

3.加强安全管理 精神病患者常受幻觉、妄想等精神症状的支配,而利用各类物品,如各种玻璃制品、门窗上的玻璃、镜子、输液瓶、玻璃杯;各种绳索、裤带、鞋带、保护带;各种易燃易爆物品:火柴、打火机、酒精、火炉等;各种金属器械:刀剪等;各种药物:剧毒或麻醉药、催眠药、抗精神病药、强酸、强碱、消毒剂等;以及各种电线、铁丝、砖瓦、石块等作为自伤、自杀、伤人的工具。因此,要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凡属危险物品,均不能带入病房或存留患者身边。每日护理人员要检查患者床单位有无收藏的危险品及有无消极内容的书信、字迹等。每周护理人员要做全病房的安全检查2次,若发现门窗、门锁、病床、玻璃等物有损坏时要及时维修,有丢失时要及时查找。对各种辅助室的门用毕要及时锁好,必要时要查看。患者服药时要认真检查口腔,避免患者积存药物一次吞服,造成意外。对个别有严重病态行为的患者或病情不够稳定者,尽量不让外出活动,以预防意外事件的发生。(李淑芬 刘翠欣)第五章 精神异常状态患者的护理第一节 兴奋状态患者的护理

一、创造良好的休养环境

喧哗拥挤的环境往往使患者心情烦躁,加重兴奋状态,所以要给患者创造一个舒适及安静的休养环境,病房应宽敞、明亮、整洁、舒适、空气流通;可令患者分散活动,以保持活动场所肃静,避免不良噪音刺激。护士在与患者交谈时,声音要低,镇静,避免慌乱,走路要轻,这种环境可减轻和转移患者的兴奋。护士应当对患者的兴奋症状有正确的认识。对患者态度要和蔼,不讽刺挖苦,应采取引导、表扬、转移注意力等方法使患者的兴奋症状有所减轻。

二、注意观察病情

护士观察病情要细心,力争在患者出现兴奋症状以前及时发现和处置。如睡眠障碍及月经期均可以是兴奋症状的先兆,应及时加以预防。如果患者出现兴奋时,应及时用药物处置,必要时隔离,防止患者因较多人围观而更加兴奋。

三、处置兴奋患者

对于兴奋患者,尤其是冲动毁物者及易激惹、动作明显增加者,应给予专人护理,控制其活动范围。并将患者与其他患者隔离开,最好把患者单独放一病房内,并进行重点监护,保证患者安全。房间保持安静,设施应当简单,安全。对伤人毁物者要好言抚慰,答应其合理要求,尽量说服患者停止暴力活动,当劝导无效时,给予保护性约束。要加强被约束患者的护理,清除患者身上危险品,注意观察。一方面防止患者自行解脱并造成危险,另一方面则应防止其他患者对患者攻击。在对兴奋患者进行治疗时要保护好各种治疗用品,防止患者损坏或夺取器械自伤、伤人。被兴奋躁动患者损坏的门窗及门锁、病床等要及时维修,防止发生意外。

四、加强基础护理

由于患者处于持续性兴奋状态,身体消耗很大;又因为患者往往不注意料理自己的生活,使机体抵抗力低下,容易发生皮肤感染、胃肠道疾病、水及电解质紊乱,所以,首先要保证患者每日有足够的营养成分摄入,最好单独进食,专人护理,和其他患者分开,防止患者之间的相互干扰,影响患者进食情绪,必要时给患者喂食,拒食者应给予鼻饲或输液。其次要协助患者料理个人卫生:督促患者洗脸、刷牙、睡前洗脚;经常检查皮肤有无擦破伤口感染等;进餐结束后协助患者漱口;晨起做好患者口腔护理。三是要注意观察和测量患者血压、脉搏、体温,并记录,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给予处置。

五、开展各项工娱活动

对兴奋性较高的患者应有意识地引导其参加各种的治疗性工娱活动,尤其是参加一些消耗体力的活动,这样一方面可以转移患者的注意力,另一方面可以使患者消耗大量的体力和精力,使兴奋性有所下降。此外还可以组织具有轻度兴奋症状的患者参加他们自己喜爱的活动,如下棋、绘画、唱歌,也可以使患者的兴奋症状得到缓解。

六、注意安全

处于兴奋状态的患者常常发生意外情况,如坠床、撞门、伤人、自杀、自伤、毁物,因此应对这些患者进行保护。一方面要注意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如有紧急情况及时处置,另一方面则要及时检查收缴危险物品,尤其在给患者进行治疗时应保护好各种医疗器械,防止患者抢夺损坏或伤人。对过度兴奋、躁动、逃跑、毁物者应给予保护性约束。

七、交接班及记录

对于兴奋患者应详细记录,交接班时应在床头交接,交班者要向接班者详细介绍患者的兴奋情况、约束时间长短及注意事项。如果患者安静下来并表示要配合医生的治疗,则应解除约束。第二节 抑郁状态患者的护理

一、创造良好的环境

抑郁状态患者的居室宜多人居住,避免其单独居住。可向患者介绍同病室住院的病情已好转、处于恢复期的患者,并让其他患者多给予关怀及爱护。病房尽量选择阳光充足、色彩明朗而协调,环境安静、优美的。患者的床位应当安排在护士容易观察到的位置上。最好请一个康复期患者随时陪伴,防止患者发生自杀、自伤行为。

二、解除思想负担

处于抑郁状态的患者思想压力比较大,所以护士应当主动接触患者,与患者交谈,诱导患者说出自己的内心痛苦以了解患者想法,使患者感到护士能为其分担痛苦,要给患者有积极意义的言语刺激,做好心理护理,有针对性地帮助患者解决问题,以诚恳的态度去做好解释、劝慰和说服工作,帮助患者分析病情,认识疾病,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避免引起患者不愉快的情绪。

三、注意观察病情

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及异常的言谈和行为。注意观察患者的自杀规律,有自杀念头的患者往往是寻找各种机会自杀。所以护理人员要注意抑郁患者的行踪,并不断地总结经验教训,在每个环节上都要仔细地观察,以保证护理工作万无一失,保证患者的安全。

四、处置情绪低落的患者

如果患者流露出悲观厌世的想法,应及时检查和处理危险物品,并在家属探望时向其交待患者的表现,认真做好相应的交接班工作。由于患者夜间入睡困难或早醒时往往较为痛苦,患者容易陷入悲观的情绪之中,因此夜班护士在夜深人静及清晨应加强巡视,提高警惕,不要让患者蒙头睡觉,应排除干扰,保证患者有足够的睡眠,并设法诱导患者睡眠。如果经诱导患者仍不能人睡则报告医生,给予相应药物促使其睡眠。重点患者去户外活动或去医技科室进行检查时护士应跟随,重点陪护,防止发生意外,尤其是应注意防止在走廊、厕所、洗漱室等地发生意外。当患者精神症状缓解时更不能放松警惕,因为在疾病缓解期患者病情常常有波动,极易出现自杀。这类患者在工娱治疗时、外出时也应有护士陪同防止自杀。对于消极抑郁的患者要加强对病室安全设施的检查,严格做好药物及危险物品的管理工作,杜绝不安全因素。在发药时,对消极悲观的患者应仔细检查口腔,防止其藏药或蓄积后吞服。在给患者测体温时,应严防患者咬吞体温表。

五、加强基础护理

帮助和督促处于抑郁状态的患者料理个人卫生,如定期淋浴、理发、整洁的着装可以使患者精神振作起来。对于患者因自责而用指甲抓破的皮肤,应注意伤口的清洁,定时消毒,防止感染并及时给患者修剪指甲。一些患者有自罪妄想,在冷天常常穿单衣以惩罚自己,对这类患者,护士应采取相应措施及时处理,防止患者受凉甚至出现其他并发症。大多数处于抑郁状态的患者进食较差,因此应加强饮食护理,要督促患者饮水,对食欲不振者应鼓励集体就餐,可变换饮食花样,选择富含营养易消化的食物。必要时可通知家属,在探视时备好患者喜欢吃的食品,保证患者的入量。如果患者进食缓慢,不要催促,以免发生噎食或摄食不足,对于拒食的患者应给予鼻饲或静脉补充营养。

六、鼓励患者参加各项工娱活动

在患者病情有所缓解时,应鼓励其参加各种力所能及的轻体力劳动和工娱活动,以消除其苦闷情绪,对于他们的表现要经常给予肯定和表扬,使他们真正感到自己是一个有用的人。第三节 紧张综合征患者的护理

一、护理要点

1.创造良好的环境 由于紧张综合征患者常常表现为木僵状态,所以要注意防止其他患者对其的伤害。但有时患者可出现突然冲动、伤人、毁物行为,故应将患者安置在易于观察的单人房间中,使其避免各种不良刺激。房间里应当安静舒适,光线柔和,具有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房间东西应少,力求简便,没有危险物品,防止患者在紧张性冲动过程中拿取危险品伤人毁物,导致意外事件的发生。

2.保持良好态度 对待紧张性木僵的患者护士要具有良好的态度。因为患者虽然不语不动,但意识清楚,心里明白,所以护士应当对患者语言亲切,态度和蔼,说话声音要轻柔。

3.观察患者 由于紧张综合征常常是紧张性木僵与紧张性兴奋交替进行,所以护士要经常地观察患者,密切注意病情变化,掌握病情。如果患者突然出现紧张性兴奋,则应及时采取必要的保护性措施,保证患者及他人的安全。

4.日常生活护理(1)要保证患者有足够营养素和水的摄入。可根据患者的病情给予流质饮食,尽量劝其进食,必要时可给鼻饲。在给患者喂饭前要给患者清洁口腔,鼻饲液中要含有蛋白质、脂肪、糖类、无机盐和维生素,每日的摄入量不少于500~3000ml。为了减少刺激可以给患者保留鼻饲管,定期更换,对于亚木僵的患者要想办法诱导进食。(2)应帮助患者搞好口腔护理。由于紧张综合征的患者口中有唾液积存,应做好口腔护理,定时给患者清洁口腔,吸出口腔分泌物,去除口腔异味,防止口腔感染并及时更换被唾液浸湿的枕套。(3)注意观察患者的二便情况,患者在12小时内无尿应诱导患者排尿,必要时给予导尿,3日无大便时可给予灌肠。对于充溢性尿失禁的患者应及时给患者更换衣裤及被褥。女患者经期要保持下身清洁,避免泌尿系感染。

二、各种类型患者护理

1.刻板动作患者护理 这种患者由于长期做一些复杂的动作,体力消耗较大,可采取分散其注意力的办法,让患者参加各种各样的文体活动,保证足够水分和营养素的摄入,注意观察患者的体温、脉搏、血压的变化,防止患者因体力消耗过大而出现意外。

2.违拗患者的护理 违拗患者应尽量避免各种不良刺激,各种治疗与护理应集中在同一时间内完成,避免噪音和光线的不良刺激。另外可以根据患者是属于主动性违拗还是被动性违拗来采取不同护理方法。

3.木僵患者护理 由于木僵患者终日卧床,不语不动,护士要注意定时给患者翻身及按摩,并保持床单位的平整及干净,做好皮肤护理,骨突出处垫气圈,防止褥疮形成。对于蜡样屈曲的患者,在每次护理后应把患者肢体放在舒适的位置上,注意给患者变换体位,定时活动关节和肌肉,防止关节僵直及肌肉萎缩。患者在夜深人静时独自下床活动,发现后应保护好患者安全,防止其他患者的干扰。

4.兴奋患者护理 对于木僵患者应仔细观察,防止患者突然由木僵转为兴奋,患者出现紧张无目的的奔跑、喊叫、冲动、毁物、伤人等行为,这时应给予保护性约束,防止意外事件的发生。第四节 妄想状态患者的护理

一、心理护理

处于妄想状态的患者多数意识清楚,否认自己有病,往往不安心住院,甚至认为住院是对自己的迫害,所以对医生护士有敌对情绪,对治疗及护理不合作。护士对其要加强心理护理,以谈心的形式接触患者,关心体贴患者,了解患者内心体验及要求,尽量满足患者的合理要求,取得患者信任,消除敌对性,使患者解除思想顾虑后给予配合。学会接触患者的技巧,在妄想状态患者的活跃期不要触及患者妄想内容,如患者不主动诉及则应不主动提及;患者叙述妄想内容时,则不要与患者争辩,更不要批判患者,防止患者起疑心,怀疑护士也参与迫害自己。

二、针对妄想的护理

护士不要在患者面前低声交谈,以免引起患者猜疑,强化患者妄想内容,当其他患者被涉及妄想怀疑对象时,应及时将其分开,并避免再次接触,防止意外发生,保护其他患者安全。具有被害妄想的患者,如果认为饭里有毒而拒食时,不能让患者单独进食,应带患者去餐厅,与其他患者进食同样的饭,也可以让患者自己挑,或让别人先吃一口,再让患者吃,解除患者顾虑。当工作人员被涉及时,切忌做过多解释,应尽量减少接触,并注意安全。

三、鼓励患者参加各种工娱活动

可根据妄想状态患者的爱好和特长,鼓励其参加各种治疗性工娱活动,以分散其注意力,减轻妄想。

四、安全护理

患者在妄想支配下,有时可发生自杀、自伤、伤人、毁物或出走行为,要加强观察,防止意外情况的发生。

五、病情观察

在妄想患者的症状恢复期要注意患者自知力的恢复情况,这样也有利于巩固治疗。第五节 幻觉状态患者的护理

一、观察病情

护士密切观察患者的言语、行为、情绪表现,掌握患者出现幻觉的次数、内容及时间,并及时记录及交班。

二、安全护理

有的处于幻觉状态的患者当听到斥责、侮辱、命令性的言语性幻听时,或者看到可怕幻视后可引起相应的情感与行为反应,如恐惧、愤怒,并可因此而发生冲动攻击行为,对此要加强护理,确保患者的安全。

三、幻觉症状护理

对有幻触的患者,可据实际情况具体对待,如患者感到自己睡的床上有电,身上有虫爬感,这时可适当给患者调换床单或更衣,通过改善居住环境而改善精神症状。如果患者感到居室内有味,可将其调整到别的病房中。患者如果因幻嗅而拒绝进食时,可让其集体进食或任意选食,以减轻疑虑,缓和症状。如果患者的幻觉是在安静时发生,可组织患者参加各种工娱活动,可根据患者爱好,进行绘画、写字等;如果幻觉在入睡前发生,可为患者创造良好的睡眠环境,患者往往会减轻幻觉,从而缩短入睡过程。第六节 焦虑状态患者的护理

一、心理护理

处于焦虑状态的患者往往无缘无故地担心、烦躁,因此护士在护理患者过程中要有耐心,对患者进行说服、安慰、解释;要告诉患者,他的担心是多余的,即使发生也无所谓,人总是有办法来对付的,允许患者来回踱步来缓解其紧张不安心情。

二、服药护理

坚持按时给患者服药,这样有利于患者焦虑情绪的消除,使其情绪逐渐趋向稳定。

三、保证充足睡眠

要保持患者睡眠充足,入睡困难的患者可适当服用安眠药物。焦虑患者常常对睡眠有预期性焦虑,在入睡前焦虑不安,要想纠正这种问题,应端正其认识,按时就寝和起床,遵守作息时间,建立合理的“睡醒”节律,使体内生物钟正常运行,此种方法如果有效,最好不用药物催眠。

四、工娱治疗

督促患者参加工娱活动,如书法、下棋、玩牌以转移患者注意力,另外还可以参加体育锻炼。患者还可以参加音乐治疗,这不仅可以使患者陶冶情操,还可以使患者紧张情绪得到缓解。第七节 强迫状态患者的护理

一、心理护理

对强迫状态的患者要加强心理护理,一方面可以使患者注意力转移,另一方面让患者弄清强迫状态实质上是由于自己追求完美的个性所致,从而在以后的生活中,以坚强的毅力和疾病作斗争,对自己的个性缺陷进行纠正,使患者从强迫状态中逐步解脱出来。

二、组织患者参加工娱活动

护士要有意识地组织患者参加各种工娱活动和各种集体活动,使患者的住院生活节奏紧凑且有规律性,并将对强迫症状的注意力转移到有兴趣的活动中去,以减轻痛苦。

三、安全护理

一些强迫性动作,可以使患者身体受到损伤,如反复洗手和洗脸,使患者皮肤受损,对此护士应注意患者安全,并使患者的活动限制在一定的范围里。有些患者因处于顽固的强迫症状中而感到痛苦,甚至出现消极情绪,因此要注意防止自杀。第八节 意识障碍患者的护理

一、居室环境布置

患者往往因意识障碍而表现为恐惧、紧张、不安、突然冲动,因此患者的居室内要安静舒适,布置简单,光线暗淡,床铺平整舒适。患者宜单独居住(易于观察),应给予观察及照顾,最好有专人陪护,室内应禁止放置各种危险品。医护人员应跟随患者活动,防止其跌伤。

二、基础护理

注意患者全身,包括口腔的清洁卫生,照顾好患者的饮食及睡眠,保证患者足够的营养及水分摄入量,可给予患者高热量易消化的全流及半流食,如果患者不能进食,则给予鼻饲。

三、安全护理

意识不清的患者反应迟钝,注意力涣散,要保护患者安全,防止患者跌伤,必要时给予专人护理,并可在床上设床档,对意识不清的患者出现的冲动攻击行为,要给予保护性约束。

四、病情观察

注意观察患者的痛觉反射、瞳孔反射、患者的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的变化和昏迷程度的变化。

五、躯体疾病的护理

对于癫痫伴有意识障碍者,要有专人护理,防止患者舌咬伤,保护好患者四肢;对出现精神运动性兴奋引起冲动行为的患者,要保护好其安全。

脑器质性及躯体疾病所致的精神障碍者,往往有极度兴奋、高热、体力消耗而致病情加剧,对此要及时处置原发病及降低体温。

六、降低情绪激惹性

意识障碍的患者,尤其是处于谵妄状态的患者,容易激惹,情绪不稳,护士应精心护理,减轻患者激惹性。(李 会)第六章 精神疾病治疗过程中的护理第一节 精神药物治疗及护理

一、精神药物的定义和分类(一)定义

精神药物是指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能影响精神活动的药物。从广义讲,镇静催眠药、中枢神经兴奋药、大脑代谢改善药都可影响精神活动,都应属于精神药物。但这些药物不能直接治疗各种精神病,所以,不应归入精神药物的范畴,狭义的含义,是指能治疗精神疾病的药物。(二)精神药物的分类

1.抗精神病药(1)酚噻嗪类,二甲胺基(氯丙嗪、异丙嗪)、哌嗪(三氟拉嗪、奋乃静、氟奋乃静)、哌啶(甲硫达嗪)。(2)硫杂蒽类(泰尔登)。(3)丁酰苯类(氟哌啶醇、三氟哌啶醇)。(4)萝芙木类(利血平)。(5)苯酰胺类(舒必利)。(6)二苯氧氮艹卓类(氯氮平)。

2.抗焦虑药 二苯甲胺(安他乐)、丙二醇(安宁)、苯二氮杂艹卓(利眠宁、安定、硝基安定、舒宁)、四环类(太息定)、其他(芬那露、因息顿)。

3.抗抑郁药 单胺氧化酶抑制剂(MAOI)、三环类(丙米嗪、阿米替林、多虑平)、四环类(麦普替林)、其他(左旋多巴、5-羟色胺酸)。

4.抗躁狂药(锂盐)。

5.精神振奋药(苯丙胺、哌酸甲酯)。

二、精神药物治疗中的护理(一)认真执行服药制度,确保治疗效果

1.按床号顺序排列药笺,调剂员将药摆好后,办公室护士与治疗班护士认真核对,以防发生差错。

2.服药前准备好温度适宜的开水,水杯,压舌板和开口器等。

3.在服药的时间内病室护士须提前维持好秩序,并跟随按顺序服药,采用二人服药制度,一名护士给药,另一名检查患者的口腔、舌下和颊部,证明已咽下方可离开,防止藏药造成意外。

4.服药后病室护士应注意观察用药后的反应,发现不良反应立即报告医生。(二)掌握药物治疗有关知识,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精神药物在使用的初级阶段,一般由小剂量逐渐增量,直到症状稳定为止,此期一般需3周左右时间。然后给予维持量,当主要精神症状消失后,逐渐减量至最低剂量。病情稳定后,仍需长期维持小剂量用药,最少6个月,一般2~3年或更长时间。护士应掌握常用精神药物的开始剂量,增加幅度,治疗剂量,中毒剂量等有关知识,主动做好精神药物治疗中的护理工作。

有一些精神药物如锂盐,治疗量与中毒量十分接近,护士应掌握锂盐性能和中毒的表现,特别是早发症状,一旦发生异常变化应立即停药,并给予对症处理,配合医生做好抢救工作。

精神药物虽有良好的治疗作用,但不可忽视的是,由于药理作用的延伸,对中枢神经系统,植物神经系统的影响,从而可以产生许多复杂的不良反应,如不恰当的处理,可直接影响治疗。护理人员必须熟悉精神药物的基本知识及其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和护理,认真处理各种不良反应,确保用药安全。

直立性低血压是吩噻嗪类药物常见不良反应之一。患者表现面色苍白,出冷汗、眩晕、心悸、神志不清以致昏厥。常见于一般老年人,体弱进食不佳,伴有心血管疾患,既往有体位低血压病史,以及患者在治疗初期,骤增药量或注射途径给药的患者。护理工作中,应嘱患者在改变体位起床或起立时,动作应缓慢,或稍静坐片刻再直立。注射途径给药时,应先测量血压情况。一旦发生体位性低血压,应立即将患者就地平卧,并报告医生,积极进行抢救。同时应注意患者血象变化,如粒细胞减少症,为精神药物所致变态反应,与药物剂量无明显关系。起病急骤,多表现高热、头痛、咽喉痛、倦怠、乏力等,发现上述症状,应提示医生检查血象,以便早期发现,早期治疗。(三)加强精神药物治疗中的基础护理工作

由于精神药物治疗中的不良反应,患者生活自理功能往往受到一些影响,护理人员应加强基础护理,保证药物治疗的效果。

1.做好饮食护理 应注意观察每个患者的进食情况,特别是对兴奋和抑郁患者,应督促进食,吞咽困难者嘱患者细嚼慢咽,防止发生噎食,轻者宜给软质饮食,必要时可采取鼻饲或静脉营养。

2.做好二便护理 便秘和尿潴留也是精神药物治疗中的常见不良反应,由于患者缺乏主诉,严重时可导致麻癖性肠梗阻,应鼓励患者多活动,多饮水、多吃含纤维素丰富的蔬菜和水果。对3日以上无大便者,应协助患者排便,如给开塞露或肥皂水灌肠;对尿潴留者,应诱导其排尿,必要时给予导尿,并做好解释以消除患者紧张不安的情绪。

3.做好皮肤护理 应保持皮肤、头发、手、脚、面部的清洁,对卧床患者,应勤换内衣,床铺平整、干燥,定时更换体位,严防褥疮的发生,外出活动避免日光曝晒。防止发生日光性皮炎。

4.协助患者料理好个人生活,防止摔伤、坠床等不安全事件发生。

5.注意观察患者睡眠情况,有无不眠、早醒、嗜睡等情况,并防止患者蒙头睡觉,以防发生意外。(四)做好精神药物治疗中的心理护理工作

精神药物治疗中,护理人员应注意运用治疗性技巧接近患者,以协助患者获得最佳的适应状态,主动接受治疗,确保药物治疗的效果。

首先应协助患者遵从服药,患者受各种心理因素影响,对服药持消极态度。护理人员应注意将药物治疗有关知识向患者讲解,使其了解药物治疗的目的,主动配合治疗。

在精神药物治疗的护理中,护理人员应巧妙的运用暗示,使患者乐于接受药物治疗。对患者通过言语、行为等树立威信,使患者产生信赖感、安全感。使对服药持消极态度的患者积极配合治疗。

对恢复期患者应做好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鼓励患者坚持服药,培养患者主动自行服药,建立对自己治疗行为的责任感。

对假出院和出院患者,要指导患者及其家属正确坚持服药,以巩固疗效。向患者和家属耐心、详细地讲解所用药物的名称、作用、常用剂量、增减药量的方法、不良反应表现等,使其掌握相关知识,在药物治疗中扮演主动性的角色,防止复发,促进康复。第二节 电休克治疗及护理

一、电抽搐治疗

电抽搐治疗是利用短暂,适量的电流刺激大脑,引起患者意识丧失和全身抽搐发作,以达到控制精神症状的一种治疗方法。此种治疗方法简单易行,不良反应小,除精神药物治疗外,电抽搐治疗是精神科临床最常用的治疗方法。(一)适应证和禁忌证

1.适应证 严重抑郁状态,有严重自伤、自杀行为者。极度兴奋躁动,冲动伤人,药物治疗难以控制者。精神分裂症有明显自责自罪、拒食以及紧张性木僵患者。

2.禁忌证 急性全身感染、发热;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如癫痫、脑瘤、脑血管病等;严重呼吸系统疾病;骨关节病;严重肝肾疾患;青光眼,视网膜脱落;60岁以上老人,12岁以下儿童及孕妇。不能与利血平并用,以免抑制呼吸。(二)治疗前准备

1.治疗环境与药品、器械的准备(1)治疗室环境要安静、整洁、宽敞。(2)治疗室设有专用治疗台或木板1块,并有电源。电休克治疗机一台,沙垫大小各一个。(3)急救用品

①急救用物:简易人工呼吸器,备压舌板(裹上纱布)、小毛巾、约束带、皮肤消毒剂、导电液(0.9%生理盐水或冻胶)、注射器、棉签、小砂轮。

②急救药品:可拉明、肾上腺素、50%葡萄糖注射液等。

2.患者准备(1)做好治疗前各项辅助检查,如各种常规检查(肝功能、尿、血常规、胸透、心电图及脑超声波检查),排除躯体器质性疾病。(2)患者在治疗前停服抗精神药物1次,禁食、水8小时。治疗前半小时常规注射阿托品0.5~1.0mg以减少分泌物及呕吐,避免吸入性肺炎、窒息、喉肌痉挛的发生。(3)治疗前半小时测体温、脉搏、血压,并记录在治疗单上。体温超过37.5℃(口温)或脉搏在120次/min以上者。应报告医生再作处理。(4)治疗前嘱患者排空大小便,取下假牙、眼镜、发卡等一切金属类物品,松解裤带及钮扣。(三)治疗中护理

1.让患者放松,仰卧于治疗床上,四肢自然伸直,枕部和背部胸椎中段放置1个沙袋或枕头,防止痉挛发作时发生胸椎压缩性骨折,患者颈部垫1个小纱垫以固定头部,使托下颌时易着力,同时防止在抽搐发作时颈部过度后屈。

2.用纱布或用卷起的毛巾包裹的压舌板放在患者上下磨牙之间,嘱患者咬紧,以防止舌咬伤。治疗者用手固定患者头部,手指及手掌紧托下颌,避免抽搐发作时患者下颌脱位、牙齿损伤及唇舌咬伤。

3.两名护士分别站在患者两侧,固定患者的肩、肘、髋、膝关节及两臂和腿,不可用力过度,防止抽搐发作时,患者因肢体过度伸展而导致骨折、脱位和肌肉损伤;防止因强行按压保护而出现骨折。施行治疗者站在患者头顶侧。

4.将涂有导电胶或生理盐水的电极置于患者颞部两侧或者前额中部、右颞。所需电量一般交流电休克机为80~120V,通电时间为0.3~0.6秒,直流电休克机为80~110mA,1~3秒,如通电后未出现抽搐发作而患者意识清醒,可重复施行1次。此时可稍微增加电压或时间。如不成功,可再重复施行1次。每次治疗,通电一般不宜超过3次,但要注意抽搐延迟发作。

5.有效的发作表现为患者意识丧失、全身抽搐发作,前后历时40~50秒。引起全身抽搐发作,才是1次有效治疗。

6.抽搐停止而呼吸尚未恢复之时,可将患者头部侧转,以利唾液外流,防止呼吸道阻塞。同时辅以人口呼吸,直至患者恢复自主呼吸,口唇颜色恢复正常。(四)治疗后护理

1.患者应卧床休息30分钟至1小时,专人守护;患者意识未完全恢复时,要施行暂时性保护,防止意外发生。冬天注意保暖。

2.注意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如有无咬伤、骨折、呕吐、头痛,如果患者有异常变化,应立刻报告医生,给予及时处置。

3.观察患者有无再次自然发作,如有则应报告医生给予及时处置。

4.认真填写电抽搐治疗护理记录单。(五)注意事项

1.部分患者在清醒前出现朦胧状态,有躁动不安现象,应予保护,防止跌伤。

2.电抽搐治疗一般每周2~3次,8~10次为1个疗程。

3.治疗后有时出现记忆力减退及头痛、头晕,多可逐渐减轻。

4.电抽搐治疗时神经细胞有一定的损害,也有一定危险,应严格掌握适应证。

二、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护理

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是一种改良的电休克治疗方法,适用范围广,对患者损害小,安全性高,患者无恐惧感,无并发症,现已被多数国家定为标准电休克疗法。(一)治疗前准备

1.患者准备(1)禁食、水,在治疗前8小时禁食、水。因无抽搐电休克在治疗时先对患者进行基础麻醉,故必须禁食水,否则将导致患者呕吐、误吸而产生不良后果。可将进行治疗的患者集中在一室管理,于零点后禁食、水,直到治疗结束后1小时。(2)在治疗前1小时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并详细记录。如有异常,应及时报告医生。

2.治疗环境及药物器械准备(1)应在专门的治疗室内进行:治疗室应安静、整洁、宽敞,利于抢救及操作,有专门治疗用床及麻醉设备,备有氧气和急救药品,机器性能良好。人工呼吸器及给氧设备完好。(2)急救药品准备:尼可刹米、肾上腺素、50%葡萄糖注射液等。(二)治疗中护理

1.患者仰卧于治疗床上,除去假牙、眼镜、发卡,松开领带及裤带,消除口鼻分泌物。

2.护士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在严格无菌操作下打开静脉通道,严防药液外漏给患者造成损伤。依次静脉给药,即可按顺序注射硫酸阿托品、麻醉剂和肌松药。

3.经静脉给药,通电治疗后,应立即将患者颈下垫起使头后仰,清理患者呼吸道,行活瓣气囊人工呼吸(伴有氧气吸入)。呼吸恢复后拔出静脉输液针头,将患者由治疗室用担架车送入空气流通的观察室,由指定的护士进行治疗后监护。(三)治疗后护理

1.防止坠床与跌伤。患者在意识障碍的过程中容易坠床、跌伤,加之患者应用肌肉松弛剂,更因无力下床而坠床、跌伤。对此护士应对患者监护一段时间。

2.在患者意识恢复1.5小时后应备好饮食,在护士的密切观察下进食。饮食差的患者,一定要重点观察,保证其午、晚2餐全量摄入,防止下一次治疗受到影响。

3.注意测量生命体征,并观察治疗后患者的反应。

5.认真填写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护理记录单。第三节 工娱治疗与护理

工娱治疗是安排患者参加某些工作、劳动、娱乐和体育活动以促进病情恢复的一种治疗方法。所谓工疗是指劳动疗法、工作疗法、职业和作业疗法,是通过安排患者参加某些劳动,促进病情恢复的一种治疗方法;娱乐是指文娱乐法、体育疗法,是将文体活动及艺术形式的活动作为促进精神病患者恢复的一项措施。工娱治疗是精神疾病的重要疗法,是开展综合性康复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

人类的机体总是不断地接受客观环境影响和刺激,这些影响和刺激经过大脑和整个神经系统的整合作用,随时都作出相应的反应,以适应环境的变化。精神疾病是机体在内外各种致病因素的作用下,大脑功能紊乱,不能适应环境变化,从而导致精神活动发生不同程度障碍的结果。因此使机体和环境重新获得统一是治疗精神疾病的基础。工娱治疗能转变患者对病态体验的注意力,减少或消除精神症状,改善情绪,使幻觉妄想的产生机会减少,焦虑、抑郁或恐惧情绪减轻,使病态行为得以纠正,保持机体的完整统一,并与外界环境保持密切的联系。提高适应环境的能力,促进精神疾病的痊愈,防止精神衰退。工娱治疗是精神疾病的一种重要治疗方法,它可丰富患者的文化生活,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从而使患者安心住院,培养社会适应能力,减少出院后的复发,增强体质。提高防御能力,促使疾病的康复。工娱治疗分为工作疗法与娱乐疗法。

一、工作疗法(一)工作疗法的作用

1.能够调动患者全身心地投入劳动中,并在劳动中享受乐趣,使其发挥想像力及创造力,恢复病前的思维功能,使之顺利地完成各种劳动。

2.在工作治疗过程可以增强患者的体制,使患者活动量明显增加、睡眠及饮食改善,消除患者的淡漠退缩,促进新陈代谢,这样可以提高机体的代谢及防御能力。

3.工作疗法可以使抗精神病药物的疗效提高并弥补其不足之处,是恢复期精神患者重返社会的必由之路。(二)工作疗法的种类

1.镇定性工疗 让兴奋的患者从事节奏较快及劳动强度大的工作或劳动,使患者尽可能地将其体能释放出来,使患者的兴奋性降低,安静下来。这样的工作有平整土地、拖地、清扫院落、搬运物品。

2.振奋性工疗 主要用于情绪抑郁及情感淡漠的患者。振奋性工作可以唤起患者的注意力,激发患者对周围事物的兴趣,活跃其情绪。这样的工作有为积木漆色、做各种毛绒玩具、拼图、包装及糊纸盒、贴标签等。

3.一般性工疗 让慢性衰退和痴呆患者进行这种工疗活动,可以使其淡漠退缩有所消除,这种工作简单易行,不需要耗费较大的精力。在进行这种工作时需要护士耐心细致,必要时给患者示范,使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及简单的劳动技能不断提高,防止其精神发生衰退。这样的工作有打扫病房内外的环境卫生、为果树及花木浇水、扫雪、倒垃圾等。(三)工作疗法适应证

1.急性期精神分裂症患者不宜参加工疗,经药物治疗后患者情绪稳定,妄想消除或减轻,即可参加工作治疗。

2.急性期过后的躁狂症患者以及一般的轻躁狂患者可参加工疗。尤其应参加镇静性工疗。

3.抑郁症患者可参加工疗,其目的是改善患者的负性情绪,增加其生活的信心和勇气。

4.各类神经症患者,除了癔症发作期患者不宜进行工疗外,其他患者均可参加工疗。(四)工作疗法的护理

1.医生应根据患者的病情,下达参加工作疗法的医嘱,填写工作疗法申请单。申请单上须注明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职业、兴趣、爱好、技术特长等,重点介绍患者的病情,包括诊断、主要精神症状、躯体情况、治疗情况、有无伤人、自伤和逃跑行为等,并注明参加工疗治疗的项目。

2.当护士接到患者的工疗治疗单后,应亲临病区,阅读患者的病历并与患者做1次深入细致的治疗前谈话。这样一方面可以直接接触患者,掌握其病情,还可以把工作的意义、方法、达到的目的、注意事项等做以指导,取得患者的合作。

3.负责工疗治疗的护士一定要具备良好的职业素质,对待患者要有高度的责任心,热爱本职工作。

4.住院患者每日应由工疗区护士按规定接送参加工疗活动,在交接过程中,医护人员要认真清点患者人数,以防患者走失或逃跑。

5.在工疗活动中,工疗护士要时刻注意患者的精神状态变化,如有异常,则立即停止劳动,以防意外发生。工疗护士应认真管理好工具和器材,以防破坏、丢失;每日治疗结束时,要清点工具数目,以防意外。

6.对不愿意参加工疗或参加工疗不持久、经常解释劝导无效者,不要勉强行事。凡服用氯丙嗪等抗精神病药物量较大者,劳动时间不宜过长,不要在阳光下进行。体力较差的儿童、老年人等活动量也要相应减少,工疗时间应相应缩短。

7.由于有些患者经常处于孤独、退缩状态,对外界环境常常缺乏兴趣,因此工疗护士应以极大耐心采取多种方式去鼓励他们,并做好观察、记录。工疗护士在组织患者参加各项活动中,要定期按要求填写记录单,其内容包括患者在治疗中的表现如参加的态度、主动性、持久性、创造性、速度、质量,与工疗护士的接触情况及精神情况等。

8.当做完1个疗程或根据情况变化终止治疗时,工疗护士在观察记录的基础上书写工疗治疗总结,其内容包括患者参加工疗活动以来精神状态的变化、体质情况、体重、饮食、睡眠等,学会了哪些劳动和生活技能,工疗结果判定等。

二、娱乐疗法(一)娱乐疗法的作用

1.患者在进行娱乐活动时可以摆脱精神症状的控制,能够使正常的情感、思维及行为得到正确的表达。这样往往可以使精神症状消退。

2.娱乐活动可以减轻患者的敌意和攻击性。有助于减轻病情。

3.娱乐治疗可促进患者的人际关系发展,推动患者与其他人的合作。

4.娱乐治疗能唤起患者的愉快感和满足感,激发或稳定患者的情绪。(二)娱乐疗法的种类

主要是各种文娱体育活动,如歌咏、舞蹈、扭秧歌、阅读、美术、书法、乐器演奏、音乐欣赏、棋类比赛、联欢会、打扑克等。(三)娱乐疗法的适应证

各种精神患者均可进行娱乐治疗,尤其是慢性精神患者及神经症患者。在娱疗过程中护士还应有意识地对患者进行社交技能的训练。(四)娱乐疗法的护理

1.娱乐疗法专职护士要根据患者的病情、治疗需要来选择具体疗法。对不同姓名、年龄、体力、职业、爱好、生活习惯和文化程度有所区别,不要千篇一律。娱乐活动所要布置得舒适、优美,活动起来给患者以舒畅、快乐、自如的感觉。各个活动室要由有特长的护士负责,要制定活动的规章制度,按要求组织患者进行各种娱乐活动。在活动中要注意观察患者的病情和活动的心理状态。如患者表现情绪不稳,有特殊行为企图时,应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并通知该患者的经治医生,终止娱乐治疗。

2.组织娱疗活动时,要根据病情、疾病种类不同有所区别。如有的患者行为退缩、孤僻、脱离现实生活,应增加其与环境的接触,参加集体游戏等活动,以激发他们的兴趣;对躁动不安、有妄想、幻觉等症状的患者,组织收听轻音乐、看喜剧光盘,使其稳定情绪、缓解病情;躁狂症的患者兴奋、情绪高涨、精力旺盛,可安排平静而有规律、不过于刺激的活动;抑郁症患者情绪低落、自罪自责,多参加娱乐活动,能激发其兴趣,要投其所好。以利于疾病恢复为宜;精神发育迟滞和痴呆患者,因智力低下,工作和学习能力受影响,要根据智力情况来决定,一般可在鼓励、教育下接受娱疗,如听故事、学唱歌等。

3.娱疗活动可安排在室内或室外进行,但必须注意安全。娱疗活动要坚持经常进行,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内容培训精神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内容培训精神患者的社交行为技能,如根据爱好、特长,组织他们唱歌比赛等。要妥善保管好娱疗的用品,尤其是录音机、收音机及各种音乐器材,结束时要及时清点物品,并检查各种开关是否关闭。娱疗护士应做好活动记录、效果评价,并及时反馈给医生,为临床提供可靠的资料。

三、工娱疗法的组织

凡是有一定规模的医院均应建立全院性的工娱疗室,其优点在于可以集中人力、物力及各种专门设备,使参加工娱治疗的患者得到系统而适当的治疗,同时可培养一些专业人员集中精力研究及提高工娱治疗的质量。

全院性工娱疗室的规模应根据医院的性质及床位数而定。治疗性医院可小些,人员配备也应依以上情况及开展的项目而定,一般应由1名护士长、若干名护士或具有一定条件的人员组成。如有专门受过训练的医生和专业人员参加更为理想。参加人员除具备精神疾病专业知识外,还应具有一定的组织能力和技术能力,有广泛的兴趣,并且是文体爱好者。第四节 音乐治疗与护理

一、音乐疗法的组织(一)音乐疗法的作用机制

音乐有良好的松弛肌肉、镇定、催眠作用,甚至可以调节异常情绪,自古以来就被认为可以影响人的身心健康。音乐治疗不但要针对不同的疾病类型,不同的情绪状态,还要结合每个精神病患者的文化程度、欣赏水平。不同的音乐旋律、节奏、音调能激发人的不同情绪反映:“E”调安定,“D”调强烈,“C”调和谐;旋律悠扬轻快的音乐,能控制过激的情绪;现代流行音乐能活跃人的情感,提高活动能力,可改善压抑情绪;典雅、别致的音乐会给患者一种轻松的感觉,患者的心境可随音乐的变化而起伏,忘记了哀愁、忧虑,使心理获得平衡。音乐治疗适用于精神疾病的间歇期和恢复期。严重的意识障碍、极度兴奋、躁动、有冲动攻击行为及高热者应禁止音乐治疗。(二)音乐的选择

1.对情绪兴奋的患者,先让其反复听节奏欢快的曲子如“西班牙斗牛士”等,使患者的兴奋情绪借助音乐充分释放出来,转而在嘱其反复听节奏缓慢的、具有镇定性的音乐如“二泉映月”等曲子,使兴奋情绪最终平静下来,从而达到控制兴奋的作用。

2.对情绪抑郁、忧伤、悲观厌世的患者,可先听节奏缓慢音调低沉的乐曲如“广东音乐”等,患者的忧伤情绪疏泄尽后,再嘱其听明朗欢快、充满希望的乐曲,如歌曲“在希望的田野上”等,从而使患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