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那杯茶,战国这碗酒(第二部)(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8-14 10:08:32

点击下载

作者:南柯月初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春秋那杯茶,战国这碗酒(第二部)

春秋那杯茶,战国这碗酒(第二部)试读:

内容简介

本系列图书共分四部,按照时间顺序讲述了春秋战国时期发生的精彩的历史故事,本书为第二部。

全书史料均源于正史,用现代语言书写了春秋战国时期的人和事,无论是天子贵族,还是无名小卒,每个人物都尽显春秋战国风骨,读者可从中感受到当时的社会风貌与人情百态,更可从人与人及国与国的博弈中品味世情的冷暖与处世之道。

本书行文轻松幽默,语言极具镜头感,读来有“追剧”的感受,令读者不忍释卷、拍案叫绝,是一部老少咸宜的休闲读物。南柯月初

本名巩柯君。95后纯中国制造,零件完整、运转稳定,整体质量差强人意。唯一的遗憾是空有一颗讲究的心,却长了一张将就的脸。最大的理想是成为一个讲故事的人。

历史是每个人故事的汇聚。我愿在这个民众浮躁的纷杂尘世中寻找一片净土,静下心来做一个讲故事的人,因为我想记录那些精彩,我想把我,讲给你听……

序言

岁月辗转成歌,谁校对时间,谁就会突然老去。我不是一个怀旧的人,如刘同所说:“我不希望自己只能趴在回忆的缝隙中望着过去,不敢惊扰。新情旧恨,日暖朝夕,人来人往,放任成滂沱。”但我却对古老的故事有种莫名的情愫,也许是家庭教育的缘故,很小时就对历史存在着羁绊,上高中时也曾用空闲时间写下《有点苦的“糖”朝》和《新汉书》两本青涩之作,虽然满纸荒唐言,却也是一把辛酸泪。遗憾的是,搬家时书稿丢失,后来为了应战高考就再没时间拾起。说起来还真是寒酸,当别人回忆青春时,一般会有一段花前月下刻骨铭心的爱情或聚义厅前激情燃烧的岁月,而我只有挑灯夜战的备考和一个搁浅的梦想。

直到多年后大学毕业前的最后一个夜晚,第一次这么实实在在地迷茫,一眼望去,窗户外都是水泥和沥青糊成的钉子,一根根揳入新时代的胳肢窝,我们是悲是喜?哭笑不得……

回过头,一眼定格在桌上的《左传》和《战国策》,不知为何,某个瞬间,好像重新拾起了什么,突然意识到——我想写点什么,我要写点什么,我能写点什么。

每一位历史研究者,在研究前都要先搞明白,什么是历史。这是一个亘古不变也必须要事先解决的问题。

历史是简单的延续,罗曼·罗兰说:“历史是为活着的人们而写的。活着的人们搜了死者腰包之后,踏着死者尸体前进。”

历史是生动的描绘,马克·布洛赫说:“历史以人类的活动为特定的对象,它思接万载,视通万里,千姿百态,令人销魂,因此它比其他学科更能激发人们的想象力。”

历史是善的,大卫·休谟说:“历史不仅是知识中很有价值的一部分,还打开了通向其他许多部分的门径,并为许多科学领域提供材料。”

历史又是恶的,伏尔泰说:“历史只是一连串罪恶与灾难的图画。安分守己与清白无辜的人,在广大的舞台上一向没有立足之地。”

历史是过去,我们的先人们吃着五谷杂粮,喝着青梅煮酒,在纷杂尘世间不断追求着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飞跃。

历史又是未来,如《大国崛起》中所说,忽视过去的人,在未来行程里只是一个缺乏思想准备的匆匆过客。忽视过去的国家,面对世界变局将不会有成熟的选择,甚至有迷失方向的风险。我们要做的就是,让历史照亮未来的行程。

在我看来,历史是一段故事,我把我,讲给你听。

引言

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历史是一段过往,谁来唱离歌,对谁说情话,陪谁数韶华。辞旧迎新,是她娼妇的本性,但偶尔也对套马的汉子或吟诗的书生脉脉含情。最后,汉子打下了江山,书生匡扶了天下。可是啊,过往终究也不是过往,因为结局是注定的。就像现在的我们,清楚过去的经历;又像未来的我们,对现在的路途不曾期待一样,历史更像无聊的走马灯,轮回再多,也都是一样的故事。我也曾自诩为半个诗人,偶尔也会吟上几句,为这样重复的凄凉添上几分诗意,最后押韵的,竟然只有我的叹息。

可是,过往依旧是过往,让人铭记,我们把这样结局注定的过往称作人生,把聚集众多相似过往的人生称作时代,把所有过往的时代称作——历史!

我是一个不爱讲述自己过往的人,却总想找到属于自己的时代。我知道,那是一个并不美好的时代,最猛烈的拥抱是为了勒断敌人的肋骨,最恭敬的下跪却藏着图穷匕首见的杀机,最热情的举杯心中惦记着人家的方田半亩,最亲近人的头颅也被做成了酒壶。如《大护法》中所说:“这个世界,像是在梦里出现过的,某个腐朽的味道。在那个梦里,我以为见到鸟语花香,到最后才发现,都是假的。到处都是头戴假花的亡灵微笑着舞动他们的头颅向我示好,我只是顾自走开,实在无法喜欢他们的味道……”

但那却是一个值得品味的时代。当世界很多地区的人们还在和马赛克做斗争时,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中华儿女已经赢在起跑线上了。斯塔夫里阿诺斯老爷子在《全球通史》中不禁感叹:“在这个生气勃勃、富有创造力的时代,人们写下了伟大的文学、哲学和社会理论著作,这也是中国古典文明的形成时代。”

那个时代,没有极端的冬夏,只有温润醇和却又不失潇洒的“春秋”。说复杂点,这是虚假的皮影戏,角色们都身不由己;这又是真实的舞台剧,老戏骨们出神入化地拼演技。说简单点,这依然只是一个故事,一个很长很长的故事,长到我一时不知该从何讲起。如果非要优雅又幽默地开这个头,我觉得那个哥们儿最为合适,虽然他把人生过成了冷笑话,但有时,历史的序幕就是这么荒诞!第一章 王者荣耀

从齐桓公到宋襄公,中原地区争霸的诸侯都有一个逃不过的宿命对手——楚国!楚国当时被称作南蛮,他们并不承认周王朝的中央地位,天子是王,他也称王,带着一帮小弟与中原政权分庭抗礼。齐桓公称霸的时候,楚国迫于压力才有所收敛。齐桓公霸业凋零后,无奈中原霸主位子的接班人宋襄公是个纸老虎,根本糊弄不住楚国,楚国又开始肆无忌惮地侵略中原各国,不少边境国家不得不屈服于楚王的淫威之下。晋国要想称霸,与楚国必有一战。加倍奉还

其实,晋文公并没有想那么早跟楚国激化矛盾。首先,楚国是超级大国,晋国的经济、军事等各方面都才刚起步,一仗能让你回到解放前,所以要尽量维护和平的国际环境。其次,当初晋文公流亡时,不受各国君主待见,唯有楚国以接待外国首脑的礼节款待他,而晋文公也答应战场相遇时会退避三舍,如果回国没几年就要跟楚国拼个你死我活,的确有点忘恩负义。但时势的车轮哪管你那么多犹豫不决,总是驱赶着你往前走,有些许的迟疑,就会被碾压而死。

具体是谁促成了晋楚争霸呢?宋国,这个总能抓住时势发展边角余料的国家,又一次为晋国提供了机会。宋襄公称霸失败后,宋国不得已加入了楚国的堂口,但在人家身子底下过得并不舒坦,现在晋国崛起了,宋国就想改换码头,投到晋国门下。偷腥不要紧,但带出腥味来就是笨猫,活该被打,宋国的小动作被楚国察觉了,于是公元前633年,楚国攻宋,统帅就是当初谏言楚王杀掉重耳的子玉,宋国派公孙固前来晋国求救。

晋国朝堂这次意见很统一——抗楚援宋。卿大夫们都说:“宋国曾在自己危难之时还对我们大义施恩,赠我们二十乘马车,这一仗既是报恩,也是图霸。取威定霸,在此一战!”

在中原的小诸侯里耀武扬威有啥意思,扳倒了楚国这一超级大国,才叫真正的霸主!晋文公觉得有道理,但又一直沉默着。这次面对的是超级强国,万事谋划妥当后才敢出击。子犯看出了晋文公的心思,上前说:“对付楚国不能莽撞,要分个一步两步,一步一步似爪牙,似魔鬼的步伐……呃,不好意思,不小心唱起来了。我们首先攻打曹国,它是楚国的小弟,打曹国,楚国一定来救。”

晋文公嘴角划过一丝满意的微笑,因为他早就想收拾曹国了。当年他流亡时路过曹国,曹国国君不仅怠慢,还非要看他的肋骨,不让看吧,就趁他洗澡时偷窥。人若犯我,我必加倍奉还!

曹国和晋国之间隔着一个卫国,要打曹国,就要先借道于卫,但卫国不敢开罪于楚国,不愿借道给晋国。晋文公听说后气愤不已,当初流亡的时候,卫国对寡人也不好,本来打算收拾完曹国后再收拾卫国,谁晓得你不愿眼前的苟且,非要埋于远方的田野,那就成全你。于是晋军从本国出发,渡过黄河,随后兵分三路,一路打曹国,一路打卫国,还有一路打五鹿。

五鹿招谁惹谁了,为何要打它呢?那是因为这一年齐国攻打鲁国,鲁国撑不住了,就跑到自己主子楚国那儿摇尾乞怜,楚国自然不会放过这个干涉他国内政、充当列国警察的机会,于是派兵驻扎在齐鲁边境一个叫谷的地方。五鹿距离谷不足百里,想拿下它也是不费吹灰之力。这一步既是对楚军的钳制,也是外交上的一步妙棋,因为齐国面对强大的楚国正需要帮手,而晋国也需要盟友,于是没多久晋文公和齐昭公就在敛盂结盟了。

不得不说晋文公这几招儿的确是绝,先是剪除了楚国的羽翼——曹国和卫国,又给自己增加了盟友——齐国和宋国。这样力量一对比,局势就逆转了。

攻打卫国时,基本没费多大劲儿,卫国就投降了,但攻打曹国时着实遇到了麻烦。虽说曹恭公治国上荒唐了一点,但他运气好,有僖负羁这样的贤臣鼎力维持,曹国百姓对上层还抱有那么一丝好感,所以抵抗起来还是非常英勇的。曹国还跟晋国打起了心理战,他们把晋国士兵的尸体用钩子勾起来,跟卖肉似的倒吊在城楼上随风飘动。古代人对自己的尸体是十分重视的,认为如果死无全尸或尸体遭受侮辱,就可能变成孤魂野鬼,所以看到自己同伴的尸体成了腊肉,其他士兵心里也都发怵,生怕自己也落得个同样的下场,于是都不敢再冲锋。

晋文公看到这一幕,心里着急啊。曹国原本只是小角色,要是被它牵制太久,必定会影响大局,必须速战速决。这时候一个士兵向晋文公献计:“他们不仁,我们就不义。他们不是喜欢玩尸体吗,那我们就去曹国人的祖坟上驻扎,把他们老祖宗的尸体搞出来,让他们使劲玩儿!”

晋文公一听:“这招儿好毒啊!但是我喜欢!”

于是晋国大军开到曹国人的祖坟上驻扎。你曹国人不是喜欢重口味吗?既然驻扎,就免不了刨坑生火做饭,不小心把谁家的太爷、老太爷刨出来也是在所难免,用骨头架子搭锅架也很难说,所以该怎么做,你们看着办吧。曹国人一听,再也绷不住了,仗输赢无所谓,要是得罪了老祖宗,罪过可就大了!于是赶紧把晋国士兵的尸体放下来,用上好的棺材装起来,送还给晋军。

本来想在心理上压制晋国,谁承想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现在反倒天天担心祖坟被刨,于是失去了斗志,曹国就这样被攻下。占领曹国后,晋文公不忘去找当年偷窥自己洗澡的曹恭公雪耻,好好奚落了他一番。但晋文公也算是恩怨分明,奚落完曹恭公,还是要报当年贤臣僖负羁的款待之恩,特意下令晋军不得骚扰僖负羁的家,还赦免了他的族人,并加以赏赐。

晋文公厚待僖负羁这事让手下人听说后十分不满,尤其是魏犨、颠颉,这两个人是当初跟着晋文公一起流亡的,而晋文公哪儿都挺好,就是记性差,封赏时偏偏把他俩忘了,这俩人心里自然就有怨气。连寺人披和竖头须这样没跟着一起吃苦的滑头都有赏赐,也就算了,现在连敌人阵营里曾经给点小恩小惠的人您都厚赏,怎么就想不起来我们哥俩儿鞍前马后十九年的功劳苦劳呢!越想越气,有气就不能憋着,总得找人发泄一下情绪吧,于是就找上了倒霉蛋僖负羁。

这俩人把僖负羁吊起来,把房子给点了,还把门窗堵住,僖负羁叫破喉咙也没人来救他,就这么凄惨地死了。晋文公听说后大发雷霆,这是把老子的令箭当鸡毛啊!于是下令马上把魏犨、颠颉押入大牢,听候发落。晋文公是个不做赔本买卖的人,他虽然不会为了一个曹国人杀自己人,但他不会养吃白饭的人,所以他想看看这两个人是否还有用,有用就留,没用就杀!

晋文公派人去审问二人。魏犨是个聪明人,毕竟跟了晋文公十九年,他深知主公的心思,尽管自己已经身受拷打的重伤,但还是要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讯问的人说:“你的伤情如何?要紧不?”

魏犨突然站起来:“完全没问题!你看,我可以这样跳,也可以这样跳,完全都不痛呢!”他横着跳了几百下,纵着跳了几百下,就是为了向晋文公证明自己还是个有用的人。晋文公一听,被拷打成那样还这么活蹦乱跳,猛男啊!我喜欢!于是饶了他一命。但颠颉因为没有表现得那么出色而被砍头。所以对君主而言,你犯不犯错无所谓,最主要的是你有没有用。半城烟沙半城烟沙,兵临城下;金戈铁马,替谁争天下;一将成,万

骨枯,多少白发送走黑发。半城烟沙,血泪落下;残骑裂甲,铺红天涯;转世燕还故榻,

为你衔来二月的花。——许嵩《半城烟沙》

晋国攻下了卫国,收服了曹国,又占领了五鹿,一切进行得很顺利,但晋文公还是有点犹豫不决,因为毕竟楚国是第一强国,一旦兵败,那可就是输光家底,连翻盘的机会都没有啊!于是,晋文公问手下:“宋国又派使者来求救,再往前走就真的要跟楚国钢刀对钢刀了,有没有增加胜算的更稳妥的方法?”

足智多谋的卿大夫先轸说:“让宋国先撇开咱们的支援,带上家当去贿赂齐国和秦国,请他们出来调停。曹国和卫国是楚国的小弟,我们现在索性把曹国和卫国的土地分给宋国。楚国知道后势必不与咱们善罢甘休,一定会死捏着宋国不放,不会同意齐国和秦国的调停,齐秦‘喜赂怒顽’,对于楚国的无礼和顽固一定很生气,就会站到我们这一边!”

晋文公一听,的确是妙计,于是按照先轸的谋划行事,果然齐秦两个大国也都加入了晋国的阵营,楚国纵然再强悍也是双拳难敌四手。

楚成王此时也来到了前线,在申城住下来,他劝说子玉,希望他放弃攻打宋国:“子玉啊,你不要再跟晋公叫板了,他流亡十九年,心智、远见、谋略早已超越了你,而且现在又要对抗齐秦两国。《军志》说‘适可而止’,又说‘知难而退’,还说‘有德的人不能阻挡’,所以就放弃吧!”

子玉心高气傲,非常不服气:“此战是否能赢尚不可知,但至少请您让朝中那些奸邪小人闭嘴!”估计子玉在楚国受到不少排挤,希望以此战证明自己。楚成王可不管这些,你不听我的命令,那你自己玩吧,于是带走了其他部队,只留下子玉的家族部队继续迎战晋国。楚王也有自己的打算,这子玉仗着自己家族庞大、实力雄厚,已经有点儿不把国君放在眼里了;加之子玉“刚而无礼”的性格,不止一次地触了楚成王的逆鳞,所以成王这次也是想借机敲打敲打子玉。如果打胜了,那自然是好的,万一输了,也可以趁机削弱子玉的家族势力。楚王这小算盘打得,横竖都不赔。

但子玉还真是个人才,在外有敌军内无支援的严峻形势下,依旧保持了清醒的头脑,并想出缓兵之计。他派宛春去给晋文公送信,口气很硬:“晋侯,只要你恢复卫侯的君位,再把土地交还给曹国,我就从宋国撤军。如何?”

子犯一听,顿时火了:“这子玉好大的口气,太过无礼!他是臣,晋侯是君,身份不对等,居然敢直接向君上发函;再有就是他完成一件事,却以咱们做两件事为条件,还真是个奸商!君上不必理会,直接派兵屠了他!”

晋文公斟酌着,目光看向先轸,先轸上前:“君上还是答应他吧,楚国一句话,可以让宋、卫、曹三国安定,但咱们一句话却会让这三国灭亡,楚国多了三个恩惠,我们却多了三个仇怨,这是不符合道义的。不如我们私下偷偷答应卫国和曹国,等仗打完就恢复他们的君位和国土,让他们背弃楚国。我们还要扣押楚国的使者宛春,激怒子玉,他知道自己兵力后勤补给都不足,才想出这个缓兵之计,我们偏要打这一仗,而且要击溃楚军!”

晋文公听后非常高兴,于是抓了宛春,又怂恿曹国和卫国与楚国断交。子玉彻底怒了,自己忙了一通救了一大圈,敌人反倒越来越多,于是亲自带兵迎击晋军。

晋文公看楚军士气正盛,加上子玉满腔怒火,这时候两兵相接,恐怕不利于晋军,但事情都到这份儿上了,要是此时撤军,那就真成诸侯间的笑柄了,必须有一个合适的撤退理由。晋文公在营地踱了几圈,突然一拍脑门:“我怎么把这茬儿给忘了!传令三军,后退三舍!”

手下不解了:“子玉是臣,您是君,哪有君遇臣反而后退的道理!”

晋文公解释道:“当初楚王接待我时,我曾许下诺言,以后战场相遇,必定退避三舍以报他的款待之恩,现在退兵正是为实现当初的承诺。”“楚军在外作战这么久,早已疲惫,现在退走岂不是白白错过战机?”

子犯作为思想政治指导员,这时候发挥作用了:“什么是疲惫?打仗讲究的是理,理直就气壮,理屈就气衰,哪里是在外时间长短决定的。没有楚王的帮助,就没有我们的今天,退避三舍只为报恩。如果我们违背誓言,就是我们理屈他们理直;如果我们退了,子玉还咄咄逼人,那就是臣下犯君,是他们理屈我们理直。”

士兵们这才安定下来,护送晋文公撤退到三舍以外。

撤也撤了,恩也报了,楚国的前骑兵希望子玉见好就收,楚王也劝子玉不要太认死理,但子玉不听啊,觉得晋文公退兵就是怕他,所以紧追不舍。

这下晋军士气也足了,理也占了,该打了吧!晋文公还是犹豫,因为他在营地勘察的时候,听见满腹怨气的士兵唱歌:“原田每每,舍其旧而新是谋!”

什么意思呢?古代种田都采取轮耕的方式以保持地力,今天种这块,明天种那块。“原田每每”就是指休耕的田地绿草茂盛,“舍其旧而新是谋”意思是,也该舍弃旧地换新地了。

晋文公听后有点不舒服了,舍旧换新?难道说的是我这个国君做到头儿了?疑惑之下去找子犯:“老舅啊,士兵们唱歌唱得我心发毛,这仗能打吗?我怕这一仗又给我打流亡了。”

子犯说:“如果打胜,诸侯都依附您,霸业可成;就算打不赢,晋国地跨千里、资源丰富,高山大河都可凭险据守,您有什么可怕的?”“那……那楚王给的恩惠呢?还报不报?”

主将栾枝说:“君上啊,生活不只是眼前的枸杞,还有啤酒烤串花生米!您怎么就迈不过去这道坎儿呢?汉阳的姬姓诸侯,都被楚国灭得差不多了,您只考虑这小小的恩惠,就忘记大的耻辱了吗?打吧,狭路相逢勇者胜!”

晋文公还是举棋不定。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晋文公梦见自己跟楚王打架,楚王俨然变成了吸血鬼恶魔之类的设定,把自己按在地上吸脑髓!这噩梦听起来就瘆得慌,更加重了晋文公的疑心病,他又去问子犯:“老舅啊,我梦见楚王压着我吃我的脑子,这是怎么个意思啊?”

子犯知道晋文公正处于神经敏感期,必须给他点正能量:“这是吉兆啊!您脸朝天,而楚王面朝地,表示您顺应天意而楚王违背天意。至于楚王吃您的脑子嘛,脑子是软的,意思是您让楚王服软了!”

虽然这解释很牵强,但还是稍稍安抚了一下晋文公的心,其实你大可说一句“梦都是反的”不就得了。

晋文公的心情稍微好点,子玉也追过来了,不想打也得硬着头皮上了。这一仗,子玉还想出了点儿新花样,他在送去的战书里表示,希望晋军派出壮士跟楚国的壮士来一场战前表演,类似于NBA比赛开场前篮球宝贝们的热场。

晋文公派栾枝去回复:“少整这些虚的!我们国君为报答楚君恩惠,已经退避三舍,想不到大夫你居然还死咬着不放,身为臣子你还打算以下犯上吗!既然你不肯退兵,那就请你驾好战车,带齐军队,明天一早,不见不散!”

战争如期而至,约架地点为城濮。战争的开始和结束是讲究规矩和礼法的,但是战争的过程却是“诡道”。当时的军制分为上、中、下三军,也叫左中右三军。晋文公就想,三军实力参差不齐,如果精锐碰精锐,只会两败俱伤,倒不如先集中优势兵力,消灭敌人有生力量。经过仔细观察,他发现楚国负责下路防守的是陈蔡的部队。陈蔡原本是姬姓诸侯,但被楚国吞并了,不得已才为楚国卖命,性质相当于“二鬼子”。实力嘛,皮脆血薄输出少,况且他们是被迫上战场的,对他们来说,保命远比胜利更重要。所以,晋文公把攻击的首选对象放在了楚国的下路。

为了一击制胜,晋文公派了一个用兵鬼才去下路,这个人就是胥臣。他知道马是怕老虎的,于是给晋军的马套上虎皮,马假虎威,对面陈蔡军队的战马一看对面奔过来一大群老虎,都吓破了胆,也不听人的号令了,开始四散奔逃。士兵一看战马都跑了,那还打个鸡毛啊,保命要紧,于是丢盔弃甲,兵败如山倒,楚国右军就这么轻易被击溃了。

右军溃败后,晋军没有马上同子玉决一死战,而是集合中路和上路的兵力,重点袭扰楚国的左军。晋军上路的主帅是栾枝,他可不像胥臣那样做正面对抗,他知道楚国正规军比陈蔡的伪军实力高出好几个段位,所以必须耍点小阴谋。楚军当时在中原地区打遍天下无敌手,十分骄横,完全没有把晋军放在眼里,栾枝利用楚军这个心理,在正面碰撞之后,命令部队掉头就跑,还在马后绑了很多树枝,扬起许多烟尘,让楚军摸不清虚实,营造出一种落荒而逃的假象。楚军骄横惯了,这种敌军望风而逃的景象已经司空见惯,可追到半路时,晋军突然不逃了,开始组织有规模的反击。楚军正纳闷的时候,晋军中军主帅先轸率领部队突然从侧翼杀出,一下子冲垮了楚军的阵型以及士兵的心理防线,楚国左军也溃败下来。

上路下路都歇菜了,现在就剩子玉还死守着中路。两面夹击,败局已定,即使子玉是一代名将,再怎么足智多谋,也难以挽回局面。为了保留家族最后一点儿有生力量,子玉不得已抛下大量财货物资轻装逃跑。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城濮之战。

晋国看似如此简单就取得了中原争霸之战的胜利。简单?一点儿都不简单!战争从来都不只是双方拿着菜刀团战。无论是军事硬实力的支撑,还是外交软实力的辅助,又或是经济实力的后勤保障,都缺一不可。晋国这次取胜,绝对不是偶然,而是各方面完美统筹的结果。

打赢了第一强国楚国,晋军沸腾了,百八十年都没有这样大的胜利了。为了庆祝,晋军“馆谷三日”,什么意思?子玉逃跑时不是丢下了大量物资吗,晋军就住在楚国营地里吃喝了三天。

历史就是这样的娼妇,她永远不会对失败者的背影有一丝留恋,总是满面春光地扑向胜利者的怀抱。我擦干刀上的血,清理完楚军和晋军上万具尸体,回到营地向欢庆的晋军兄弟讨了壶酒喝,几杯下肚,不禁眼花耳热,晕眩不堪。醉卧于沙场,听呐喊的沙哑;笑看人世间,火树银花。数风云叱咤,不过道道伤疤。成王败寇,一念之差。

我拍了拍旁边一个兄弟的肩膀:“为什么要打仗啊?”

那兄弟明显已经喝得兴奋了,举杯大喊:“为了胜利!”

我笑了,继续躺下:“呵,为了胜利吗?死了好多人啊,胜利的代价,真大啊!”

那哥们凑到我面前:“不为胜利,那你为啥?”

我只是笑笑,没有回答,耳边回荡着一个旋律:“半城烟沙,随风而下,手中还有,一缕牵挂;只盼归田卸甲,还能捧回你沏的茶。”滴水之仇,洪水相报

战斗结束了,晋文公依然保持着他之前谨慎的性格。他担心子玉是佯装败退伺机反扑,但他这次是真的想多了,因为子玉战败后觉得无颜回国,准备自裁谢罪,楚成王听说后派人去劝阻,结果晚到一步,子玉已经自杀身亡。楚成王稍作悲伤状之后,就下了一系列政令削弱子玉家族的实力,委任蒍吕臣为令尹,结束了子玉掌权的时代。晋文公听说后,这才放下心来。自己最强大的对手已死,楚国还有谁能阻挡我!

大败“南蛮”楚军,天大的荣耀,但这荣誉不能自己独吞了吧,想要称霸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尊王!必须把面子功夫做足,怎么做?向周天子献俘。要想当班长,必须由这个名义上的班主任委任才行。

周襄王早就看楚国不顺眼了,无奈齐桓公归西后,中原地区的诸侯都不争气,没有能跟楚王掐架的,好不容易宋襄公想出头吧,谁知道又被掐死在襁褓中。这次晋文公大败楚军,也算是为周天子和冤死的姬姓诸侯出了口恶气,周襄王听说晋文公要亲自来献俘,就更高兴了,早早做起了准备。

献俘可是大礼,规矩出奇的多。为了表示重视,周襄王一大早就在庙门前等候,要亲自迎接晋文公。时辰到,典礼开始,一百辆战车、一千个楚国战俘,还有成串的敌人首级,一一呈给周襄王。周襄王好久没有享受这样的荣耀了,兴奋之下重赏了晋文公:“晋侯为侯伯(诸侯之长),赐大辂之服、戎辂之服,彤弓一、彤矢百、玈弓矢千,秬鬯一卣,虎贲三百人。”弓箭啦酒啦侍卫啦啥的都是次要的,最主要的是,周襄王正式策命晋文公为侯伯,承认其霸主地位,准许其保卫王室,拥有征讨四方诸侯的权力,新的霸主诞生了。周襄王与晋文公一同举杯:“荣耀!无尽的荣耀!”

曾经命途多舛的重耳变成了现在的霸主晋文公,权力的突然降临让他有些不知所措,他想用这还没捂热的权力试试身手。那些曾经怠慢我、羞辱我、给我泼冷水的兔崽子们,我会把水烧开了,加倍奉还给你们!

都说一饭之恩必偿,睚眦之仇必报,晋文公记恩老是记不清,但记仇还是很在行的。诸侯中除了偷看他洗澡的曹恭公外,他最恨的就是卫文公了。当初他途经卫国,卫文公既不接见,也不提供补给,让他饿得不得不向老农求施舍,要不是介子推舍命割肉,我这条命就交代在你卫国了。风水轮流转,现在老子当霸主了,也该算算当年的账了,虽然你已经掉线了,不是还有父债子偿一说吗;而且我们打曹国的时候,跟你儿子借道,他不识抬举,居然还不借,那就拿他开刀!

卫文公的儿子卫成公,这名字一听就挺衰的,叫什么不好,叫“未成功”,难怪一直不成功。当然这是开玩笑,谥号是他死后才上的,他自己也没办法,但跟他的人生的确很般配。话说当初因为他不借道,晋文公一怒之下把卫国给占了,卫成公吓得不敢回国,委托大夫元咺辅佐自己的弟弟叔武去参加国际会议。但有谣言称,元咺要立叔武为国君,卫成公一怒之下杀了在自己身边服侍的元咺之子元角。随后卫成公赶回国,他弟弟叔武正在洗头,头发还没干,一听说哥哥回来了,立马去迎接,没想到卫成公二话不说就把弟弟捅死了。了解情况后才发现,弟弟和元咺没有谋反,自己是听信了谣言才误杀了亲弟弟和侍从,所以痛苦不堪。元咺逃出卫国,跑到霸主国去找晋文公评理。晋文公一听,这收拾你的理由得来全不费工夫啊,于是给卫成公发了张传票,要公开审判他。卫成公没办法,作为霸主的晋文公有讨伐大权,他只得派出卫国大夫宁武子、针庄子、士荣作为自己的辩护律师。晋文公为了显示执法的公正,特意让士荣做审判长,士荣也很公正地依据卫国的法律判卫成公无罪。晋文公看着这个结果点点头:“嗯,不错不错,的确很公正,但老子要的不是公正,而是要他死!”

于是晋文公处死审判长士荣,砍掉辩护律师针庄子的双脚,又派军队把卫成公强制押往成周(洛阳的称谓之一)。这件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在某些情况下,法律没法跟权力犟嘴,因为胳膊拧不过大腿。

卫成公被判刑,元咺拥立公子瑕为君。晋文公果然是个十分记仇的人,把卫成公折磨成这样还不满意,一心想搞死他。他派医师给卫成公治病时,准备用毒药毒死他,幸亏卫成公手下还是有几个能臣的,侍从宁俞花钱买通了医师,减少了毒药的剂量,这才保了卫成公一条命。最后在各方诸侯的说情下,晋文公才放了卫成公。卫成公对内可不是吃素的,下血本买通了国内的贵族,里应外合搞死了元咺和公子瑕,完成了政变,再次成为国君,但他再也不敢与晋国为敌,后半辈子苟且偷生,丝毫不敢怠慢晋国。铁齿铜牙烛之武

曹国收拾了,卫国也收拾了,晋文公翻了翻小本本,下一个该谁了?郑国!没错,当初流亡的时候欺负自己的几个国家,就剩郑国还没算账呢。郑国也许是有所察觉,从曹国和卫国的今天,郑文公看到了自己的明天,就跟手下人商量:“这不测之灾,该如何应对?”

手下人回答,现在天下能跟晋国对抗的也只有一个国家了。郑文公明白了其中的意思,现在跟晋国服软是没用的,因为晋文公是个极其记仇的人,与其等着晋国来打,还不如先找一个靠山,于是郑文公找上了晋国的死敌——楚国。

当然,郑文公明面上还是不能与楚国走得太近,毕竟南蛮是中原诸侯的敌人,所以只能暗送秋波。但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郑国勾结楚国的消息不胫而走,这可激怒了晋文公,天堂有路你不走,地狱无门你自投!

于是,公元前630年,晋文公联合秦穆公讨伐郑国,包围了郑国的都城。接下来的故事可能会勾起你少年时期的阴影。没错,就是那篇死长的文言文——《烛之武退秦师》。

晋文公和秦穆公的军队到了郑国后,晋军驻扎在函陵,秦军驻扎在氾水的南面。郑国面对两大强国,败局已定,但蝼蚁尚且偷生,何况一个国家呢!军事不够,外交来凑,只要能在外交上分裂秦晋的关系,就有取胜的把握。但秦晋之好岂是你随随便便能撼动的?这时候,人才的重要性就体现出来了,得一人兴邦,失一人亡国。

佚之狐对郑文公说:“老大,目前的情况是要完犊子啊!”“就没有挽回的余地了?”“为今之计,只有请受了多年冷落的烛之武去劝退秦师了。”

郑文公请来烛之武:“我说烛同志啊,国家需要你!”

烛之武听完笑了起来:“君上有没有觉得我跟苍老师很像啊?差不多有三分之二像。”“真的?哪里?”“苍老!”“呃……烛同志你就不要开玩笑了!”“呵,我年轻的时候,您说国家嫌弃我,就把我放到闲职上让我养老,现在我是真的老了,您又说国家需要我。岁月是把杀猪刀,想建功立业,身力心力都已不足了……”

郑文公听出烛之武在怨恨他,赶紧上前鞠躬认错:“之前怠慢了人才,是寡人的不对,现在寡人已经遭到报应了,但是如果郑国灭亡的话,对先生您也是没什么好处的,还请您三思啊!”

烛之武想了想,也罢,就让我这微弱的烛光,再发挥点余热吧!

为了不被晋军探子发现,烛之武让人趁夜用筐把他从城墙上传送下去,然后趁夜色偷偷溜进秦军营地,最后很顺利地被抓了,被押到秦穆公的面前。“姓名。”“烛之武!”“手机号后四位。”

“8688!”“你是郑国人?找我何事?”“您现在和晋侯兵合一处,要灭掉郑国,如果郑国亡了对秦国有利,那我也不会来找您了。”“哈哈,原来是说客。晋侯是我女婿,晋国是我友邦,秦晋之好,坚如磐石,你别费工夫了。”“天下大势,利字为先,父子兄弟尚可相残,更何况您这松垮的姻亲呢?郑国灭亡,即使秦国分得土地,可秦郑之间夹着晋国。越过邻国把郑国当作自己的边邑,您不觉得困难吗?既然如此,为何要使自己亏损,使晋国强大呢?把郑国作为秦国在东部的据点,来往使者得到补给,难道不好吗?”

秦穆公有点动摇了,但依旧面无表情:“晋侯仁义……”“仁义?晋国在背信弃义上是有先例的,当年晋惠公蒙受您的恩惠,曾答应给您焦、瑕两座城池,可结果呢?他前脚过黄河,后脚修筑工事防御您!”

秦穆公神情上有了一丝犹豫,烛之武赶紧趁热打铁:“晋国可是欲壑难填,东面已经把郑国作为自己的边境了,接下来就要向西面拓展,如果不从秦国腿上啃肉,又从哪里占领土地来满足他的胃口呢?”

秦穆公一拍桌子:“传我的令,大军撤回,派杞子、逢孙、杨孙协助郑国守城,不能让我这个女婿太嚣张!”

晋国听说秦军背弃盟约自己跑了,还协助郑国守城,十分愤怒,子犯又跳出来说:“君上,这老秦不讲信用,咱们打吧!追击他们!”

晋文公叹了口气:“如果没有秦国的支持,我也做不了国君,借了人家的力量又要攻击人家,是不仁义的;抛弃自己的同盟者,是不明智的;秦晋两国,用混乱相攻取代联合一致,是不符合武德的。我们也走吧,现在还是不要破坏秦晋的关系为好。”

这件事之后,秦晋之间的薄弱情谊出现了裂缝,为后来彻底撕破脸埋下了伏笔。大国梦的接力棒

这场战争之后,晋文公感觉自己来日不多,他要在走之前完成一件非常重要的事——解决掉自己的舅舅子犯。这就很奇怪了,从前面的剧情可以看出,子犯可是为晋文公立下汗马功劳的,为何会演变为这一局面呢?主要是这子犯啊,性格太骄纵了,后来又居功自傲,不把重耳放在眼里,而且为人贪婪,总是在重耳面前夸耀自己的功劳,以求获得更多赏赐。时间一久,君臣之间的矛盾就掩盖不住了,表现形式就是重耳一点一点地削权、子犯一点一点地争权。

为了防止权臣专权误国的悲剧重演,必须找人制衡子犯。晋文公选中了赵衰,这哥们也是“还乡团”的一员,功勋卓著,为人低调踏实,是下一任执政的最佳人选。公元前629年,晋文公任命赵衰为上军副司令。过了几个月,上军另一个副司令狐毛去世,晋文公不顾子犯的反对,任命赵衰为上军总司令,目的应该是让赵衰掌握枪杆子,为防止日后子犯专权做准备。

晋文公的身体越来越差,大夫说最多还剩两年,但他在心里告诉自己,我还不能死,我还要为晋国的霸业做最后一次努力。子犯的权力越来越大,晋文公由于身体原因,无力再压制他,所以打算采取暗杀。为了免除下一代的苦难,一场腥风血雨即将在晋国宫廷爆发。

所幸的是,子犯也撑不住了,还没等晋文公动手,他自己就自然死亡了。晋文公长舒了一口气,然后立马安排后续的权力建构。赵衰成了新的执政,赵氏的百年兴衰史,开始了。

晋文公安排好一切,一个人躺在病榻上,回想自己的人生,十日从来九风雨,一生数去几沧桑。出身诸侯之家,却命途多舛,他的一生似乎由两个完全不相干的部分组成——流亡政治犯和荣耀新霸主。前半生一直在逃,从狄到卫,从卫到齐,从齐到曹,从曹到宋,从宋到楚,从楚到秦,整整十九年。后半生锐意改革,大义勤王,攻原得卫,大败楚军,荣升霸主!前半生的狼狈与后半生的辉煌一页页从重耳眼前翻过。春夏秋冬,倏忽而过;爱恨情仇,过眼云烟。有些爱像断线纸鸢,结局悲余手中线;有些恨像一个圈,冤冤相报不了结;有些情入苦难回绵,窗间月夕夕成玦;有些仇心藏却无言,腹化风雪为刀剑。无论多少留恋,我总归是要走的。纵然我舍得,纵然我舍不得,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公元前628年,晋文公这个在位只有九年却成就霸业的传奇人物,不得不在时间的侵蚀下败下阵来。

晋文公走了,太子即位,是为晋襄公。故事还没有结束,晋襄公昭告天下,公布了晋文公的死讯。诸侯纷纷前来吊唁,周天子也派人来参加葬礼,唯独秦穆公没来。晋文公是秦穆公的女婿,秦晋之好更是在诸侯间广为称颂,现在女婿早逝,岳父居然一点儿表示都没有,着实让诸侯们大跌眼镜。晋文公击败楚国后,周襄王举行践土之会,就是在这次会盟中承认了晋文公的霸主地位。那次也是诸侯都来捧场,唯独秦穆公没有来。

其实分析一下秦晋的战略位置,就可以看出两国的矛盾是自始至终存在的。秦穆公是个有雄才大略的君主,在任用了百里奚、蹇叔之后,国力渐胜,不断扩张,吞并了众多蛮夷小国,坐稳了西北边陲的霸主之位,但他的雄图可不止局限于这一隅,他要做的是中原地区的霸主,老跟那些夷狄小国在草原上兜圈子也没意思,只有被中原诸侯和周天子承认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强国。那么问题来了,秦国东出的路被堵了。没错,就是晋国!你以为当初秦穆公扶持重耳是爱心泛滥啊?当然不是,还是从本国利益出发,希望重耳即位后为他让出一条东出的路,但重耳针对秦国的策略是“非暴力不合作”,既不得罪,又不配合,涉及原则问题就打太极,既利用秦国,又在适当的时候给点回馈,但就是不让秦国东出。当年周襄王的弟弟叔带盗嫂叛乱,周襄王蒙难,秦穆公本打算借勤王之名借道晋国东出称霸,但晋文公看出了他的心思,于是表面上说为秦穆公分忧,替他去勤王,实际上是阻挠秦国东出之路,秦穆公对此非常不满。后来秦晋矛盾成了公开的秘密,在秦晋合力攻打郑国时,烛之武才抓住要害说服秦君。

秦穆公不再对晋国抱希望,准备以郑国作为与中原联系的据点开辟一条新路。刚好碰上晋文公和郑文公双双归天,这种天赐良机哪里去找!秦穆公之所以没去参加葬礼,是因为正在家里谋划东出称霸。

秦国留守在郑国的大夫杞子派人报告说:“郑国让我驻守他们的北门,现在他们国君刚挂机,新君守丧,全国防卫松懈,若此时偷袭,里应外合,郑国可取!”

秦穆公问了一下蹇叔的意见,蹇叔说:“杞子在郑,郑国如鲠在喉,肯定会加强对秦国的防范。大军不远千里去讨伐,我们疲于奔命,郑国以逸待劳,我们成功的概率很低。”

秦穆公不愿意放弃这次东出的绝佳机会,没有听从蹇叔的意见,派孟明、西乞、白乙去攻打郑国。白乙乃蹇叔之子,蹇叔看到大军出发,可劲儿地哭啊!秦穆公很生气,打仗前都图个吉利,你这儿哭啥呢,真是丧气!蹇叔说:“我不是哭大军的失败,而是哭我的儿子!此次一别,我就再也见不到他了,我能不哭吗!”秦穆公没有再理会他。

大军行至王畿洛邑,停下来休息。士兵估计又累又烦,没怎么在意礼节的问题,上下兵车毫无顾忌,纪律涣散。周大夫王孙满就说:“轻则寡谋,无礼则脱。入险而脱,又不能谋,能无败乎?”意思就是说,这秦军轻浮又无谋略,不讲礼节又纪律不严,怎会不败呢?

秦军又行至滑国,刚巧碰上郑国的商人弦高。弦高先送上四张熟牛皮,再送十二头牛慰劳秦军,仔细打探了一番,觉得秦军不远千里跑到这里,一定是针对郑国的,于是连夜派人回郑国报信。

郑国国君知道后,派人去探查杞子及其部下的活动,发现他们已经全副武装,准备里应外合,配合秦军偷袭郑国,于是派皇武子去找杞子:“你们在这儿待得够久了,郑国已经养不起你们了,你们就圆润地离开吧!”

杞子是聪明人,知道自己的阴谋已经暴露。郑国国君还算客气,只是下了逐客令,要是搁在其他国,间谍肯定会被炖了,于是赶紧带着手下逃到刘国。秦国大军赶到后,发现接应的人没了,反倒是郑国严阵以待,大有鱼死网破的意思。秦将孟明说:“算了,回去吧,进攻吧,人家有了防备;包围吧,咱们后方又没有支援。这一仗是讨不到啥便宜了。”

于是秦军开始撤退,撤到滑国时越想越气,奔波了千里,一根鸡毛都没捞着,刚好想到滑国是晋国的小弟,又想到之所以跑了这么远就是因为晋国不愿意借道,原来罪魁祸首是晋国啊!既然暂时收拾不了他,先把他的小弟收拾了,于是无辜的滑国就躺枪而死了。

晋国刚刚结束了晋文公的丧事,晋襄公和臣子们正在为晋文公守丧,突然传来线报,说秦国趁着晋文公葬礼期间防备疏松,偷袭郑国不成,灭了滑国。晋襄公听后大为震惊,这秦公居然不顾往日情义,搞这种小动作,于是问计于群臣:“秦君不参加先君葬礼也就罢了,居然趁机灭了咱的同姓之国,我只想问问大家,搞,还是不搞?”

先轸先开口了:“秦违蹇叔,而以贪勤民,天奉我也。奉不可失,敌不可纵。纵敌,患生;违天,不祥。必伐秦师!”意思就是,这秦军贪婪,贪婪之敌不能惯着,不然该蹬鼻子上脸了,得教训教训!

栾枝不同意了:“秦公对先君有恩,咱们这还没报恩就要结仇,是不是不把先君放在眼里?”

先轸怒了:“秦国不为我们的新丧举哀,却讨伐我们的同姓之国,还报啥恩啊!报仇!我听说一旦放虎归山必定养虎为患。为了日后的稳定大局,也为了先君的霸业,必须给他们点儿颜色看看!”

晋襄公听后,把孝服染黑怒吼道:“为了先君!为了霸业!打!”随后命梁弘御车,莱驹担任车右武士,亲率大军截击秦军。伏击地点设在崤山山地,这里地势险要,《元和志》记载:“自东崤至西崤三十五华里,东崤长坂数里峻阜绝涧,车不得方轨;西崤全是石坂十二华里,险绝不异东崤。”所以,这里是设伏的最佳地点。于是晋军埋伏于东西二崤,及崤陵关裂谷道路两侧的高地,并命熟悉当地地形的戎人率领游击队,从小路袭扰秦军的运粮队伍,打一枪换一个地方,搅乱秦军的阵型。

秦军灭了滑国后,有点太贪了,将滑族的子女玉帛全都装车运送回国,所以行军十分迟缓,加上崤函山地狭窄崎岖,秦军队伍拉得极长,首尾不能相顾。等到秦军完全进入山谷,两边的晋军和小道上的戎人同时发起进攻,秦军完全没料到正处于丧期的晋军会突然搞袭击,被打了个猝不及防。前面的军队望风而逃,后面的军队也如惊弓之鸟,秦军顷刻间大溃败,三位秦将相继被俘。

晋襄公一战成名,晋文公的辉煌在其子手中得以延续。

襄公带着敌将的首级兴冲冲地来祭奠文公,希望把这个好消息第一时间告诉父亲。等他赶回都城时,已经是清晨了。马儿经过一片丘陵,无论襄公怎么鞭打它,它都不愿走,而是极速地跑向一个山坡。襄公一下被从马上甩了下来,站起来正要发怒,却看见山坡上站着一个熟悉的背影。“父亲?”襄公一口气冲上山坡,热泪盈眶:“父亲!真的是您?您不是已经……”

文公回过头,笑了,笑容那么和蔼,那么温暖:“驩儿,听说,你胜了?”“是的,父亲!孩儿没给您丢人!”“嗯,我的驩儿长大了!真想再拍拍你的脑袋,陪你练练剑、骑骑马、放放风筝……”

襄公泪流满面:“父亲,孩儿想你啊!”

文公拍了拍襄公的肩膀:“驩儿,以后,这天由你来撑,这地由你来踏,这江山就要由你来扛了。你看,那远方升起的是什么?”

襄公眺望着:“是朝阳?”“不,那是你!荣耀,无尽的荣耀!”第二章 赵氏孤儿

公元前621年,晋国霸业的延续者晋襄公,也没能逃脱时间横扫的镰刀,在赢尽了生前身后名后,安然地离开了历史的舞台。我原本想让晋国的故事就此结束,但由于电影、电视剧和小说的诸多演绎,大家似乎对《赵氏孤儿》的故事十分感兴趣,一向惜墨如金的南柯老师特意为此开了个番外篇。有心栽花,无心插柳

晋襄公去世前,将自己的心腹大臣赵盾叫到床前,嘱托他扶立太子夷皋为君。这个赵盾是谁呢?赵衰之子,大名鼎鼎的赵宣子,晋襄公时期就做了晋国的执政,操刀改革,为晋国立下汗马功劳,是晋襄公的左膀右臂,所以晋襄公才临终托孤。赵盾听入耳中,却未记在心上,因为他知道这个国家真正需要的是一个什么样的接班人。

襄公走后,晋国召开朝会,讨论新君的人选。按理说这遗诏一宣读,迎太子夷皋上台不就得了,可赵盾说:“不可!国家多灾多难,太子年纪尚小,幼君即位怕不能肩负大业。在秦国的公子雍,才识过人,官居大夫,立他为君,可延续晋国霸业!”

另一位晋国权臣贾季不乐意了:“既然太子年纪小不当立,公子雍也不是唯一的选择,不如立陈国的公子乐,他的母亲辰嬴曾被怀公和文公两位国君宠爱,选择他,是命运的安排!”“侍奉两个男人,这事儿还骄傲了?这是人性的扭曲,还是道德的沦丧啊?而且这辰嬴在后宫中排名太低,地位微贱,她的儿子只得到一个小小的陈国的庇护。陈国又小又远,啥忙也帮不上,母亲低贱,儿子没出息,这样还指望他成为国君?呵呵!再说公子雍的母亲杜祁,可以说是贤良淑德的典范。而公子雍受秦庇护,秦国强大且邻接晋国,可以随时提供支援。与其指望一个远方的小国,不如拉拢一个近处的大国。所以公子雍才是最佳人选。”

虽然意见不统一,但权力是个好东西,在说服不了你的时候可以随时让你闭嘴。大权独揽的赵盾没有多费口舌,直接派先蔑、士会前往秦国迎立公子雍。其实在立谁为君这一点上可以看出,赵盾是忠心为国的,因为作为权臣,立一个年幼的君主更利于掌控,甚至可以让自己成为实际上的君主,但赵盾首先考虑的是对国家、对霸业有没有益处,而不像贾季那样考虑的是自己的仕途。

贾季不甘失败,暗地里派人去陈国迎立公子乐。这可就是和时间赛跑了,当年齐桓公小白正是赢在了速度上。赵盾不是管仲,他可不会犯忘补刀被反杀的低级错误,自从朝堂辩论不欢而散后,赵盾就派人时刻盯着贾季,得知他的小动作后就派出职业杀手,在半道上伏击公子乐一行,轻轻松松团灭了对手。

贾季知道后自然是怒从心中起,恶向胆边生,你杀我的人,我也杀你的人!杀谁呢?抓阄吧!一抓抓到了大夫阳处父。当初就是他提拔了赵盾,把我从中军主帅降为副帅,既是敌人的朋友,也是自己的敌人。于是派大夫狐鞫居暗杀了他。

探子向赵盾汇报,是贾季派狐鞫居制造了阳处父被杀事件,赵盾听后暴跳如雷,但鉴于襄公刚刚离世,正在筹办国葬,不宜发生内乱,只得说阳处父是被盗贼所杀,随后便安葬了他,继续筹备襄公的葬礼。

等襄公国葬毕,赵盾开始秋后算账了,对诸臣宣布:“真相只有一个,凶手就是——狐鞫居!”于是下令处死了他。贾季一看大事不妙,赶紧脚底抹油,溜之大吉,逃到了翟国。赵盾没有对自己的政敌赶尽杀绝,反倒是把抄没的家产以及贾季的妻儿、族人派人送到翟国还给了贾季。对敌人仁慈,不一定是对自己残忍,也有可能是不想再与之为敌。把敌人变成朋友,也是消灭敌人的一个办法。

赶走了最大的政敌,按理说赵盾可以大权独揽了,再也没有谁可以对他的决定提出质疑。但是,一个女人的出现,让赵盾陷入了两难。果然应了那句话:“男人的权谋永远比不上女人的心机,因为男人的头脑生于女人的腹中。”这个女人是谁呢?就是太子夷皋的生母穆嬴。本来晋襄公死前跟她说得好好的,让她的儿子做老大,谁知老公眼睛一闭,赵盾一句话,老大换人了。都说母凭子贵,现在儿子无法即位了,这孤儿寡母的可怎么活呀!于是天天抱着孩子去朝堂上哭,非要讨个说法。“赵盾,你也是先君的心腹重臣!他留有遗命,立我的儿子为君,现在先君尸骨未寒,你就公然违抗,欺负我们孤儿寡母,还有天理吗!”“夫人,您清醒点!”“不要叫我夫人,要叫我女王大人!”“好的夫人,没问题夫人!我做这一切都是为了国家呀!”“我不管!以后我们娘俩算是赖上你了,天天上你家!国家不养我们,就让你来养!”果不其然,穆嬴还真抱着孩子去找赵盾了,上班家门口堵,下班路上拦,打电话不接就改写信,反正一见到赵盾就哭,最后搞得全城都开始同情他们母子,抱怨赵盾冷血,不遵先君遗命,把持朝政欺辱先君遗孀。这一系列的负面报道,让赵盾的党羽脸上挂不住了,纷纷埋怨赵盾,赵盾哑巴吃黄连了。果然,女人的眼泪威力无穷,穆嬴天天哭,哭来了民心,哭来了舆论,难怪孟姜女后来能哭倒长城。

手下劝赵盾,要不咱们还是随了先君的遗愿吧!面对这种局面,赵盾心里也打鼓:“可是,我已经派人去秦国迎立公子雍了,这不是让我失信于秦国吗?”“我劝您还是赶紧派人去通知先蔑和士会,让他们先别迎接了。现在太子夷皋虽小,但总有长大的一天,等他懂事了,他会不记恨你?会不记恨公子雍?何必要给未来晋宫生乱呢?”

赵盾最终立了太子夷皋为新君,是为晋灵公。晋国这边敲锣打鼓庆祝新君登基,秦国那边情况如何呢?话说先蔑和士会受赵盾之命前往秦国,说明了来意,秦康公自然十分高兴,因为晋惠公与晋文公都是秦国扶立的,秦晋之好更是被传为佳话,但崤之战后,两国就由闺蜜变成了死敌,如果此次扶立晋君成功,有望恢复秦晋之好。

秦穆公扶持重耳回国的时候,曾经被晋国的权臣袭击,差点被截和在半道上,所以秦康公这次特意派大批人马护送公子雍。晋国庙堂此时正在恭贺新君,突然传来消息,秦国大军已至河下。赵盾一愣,坏了,忘了这茬儿了。手下大臣都问该如何处置,赵盾脸色严肃起来:“他们送来的人,如果我们接受,那就是朋友;如果不接受,那就是敌人。现在我们已立新君,与其派人去赔礼道歉,索性一不做二不休,直接打一仗吧!”赵盾的脑回路还真是神奇,你求着人家来的,人家带着诚意来了,你不接受也就算了,也不至于打人家吧。但赵盾说不,得打,宁可尸横遍野,绝不道歉认错。于是自己统领中军,先克为副帅,荀林父领上军,先都领下军,三军拔寨出发。此时秦军已至令狐,听说对面晋军有所动作,只当是来迎接公子雍的。

被赵盾派往秦国的先蔑回晋军营地复命,一打听,新君已立,而且晋国大军也不是来迎接而是来干架的,顿时火冒三丈,找到赵盾。赵盾一见先蔑,热情地打招呼:“我可想死你了!”“我也是,我想你死了!几个意思啊?!我带着国家级代表团去请人家,人家把官辞了、房子卖了、婚离了,买好火车票上车,都到站了,你一句话:逗你玩儿呢,你从哪儿来回哪儿去吧。这样是不是不厚道啊!”“我也没办法啊,那对孤儿寡母天天闹,我再不答应,全国各大微博微信平台就要声讨我了,我的开房记录都被人肉出来了。”“你少给我扯牛宝宝!当初迎立长君就是你的主意,我千辛万苦把长君迎回来了,你已经扶幼君上位了。你知道不,你就像小时候的三毛、哪吒、金刚葫芦娃。”“为啥都是小孩呢?”“大人谁能干出这事!”

说完拂袖而出,奔赴秦营而去。

先蔑走后,赵盾忽然意识到了什么,对手下说:“先蔑去秦营,恐怕会暴露咱们的战斗意图,不如连夜发兵,出其不意!”

于是大军连夜开拔,潜入秦军驻扎的令狐之地。秦军对晋国毫无防备,全都当在公费旅游了,所以睡得很熟,连哨兵都没布置几个。赵盾一声令下,擂鼓出兵,睡梦中的秦军被喊杀声惊醒,来不及穿甲提兵,只得抱头鼠窜。公子雍死于乱军之中,先蔑和士会逃亡到秦国。

令狐之战以晋国的大胜宣告结束,但这场仗打得着实有点莫名其妙。正是这件事后,秦国彻底倒向楚国,为晋国的霸业埋下了巨大隐患,当然这是后话。爱狗引发的血案

话说晋灵公即位时才七岁,正是用尿和泥巴的年纪,军国大事基本都是赵盾拍板决定的。这赵盾呢,权势大,脾气也大,他的强大给人一种感觉——刺眼!为什么这么说呢?当年潞子国权臣酆舒曾问贾季:“你们国家的赵衰和赵盾,哪一个更贤能?”

贾季笑了一声:“赵衰是冬天的暖阳,而赵盾是夏天的烈日。”西晋学者杜预对此注曰:“冬日可爱,夏日可畏。”赵盾雷厉风行的作风,的确如夏天的烈日一般让诸侯感到炙热和刺眼,一些史学研究者称他为“隐霸”。

也正是因为赵盾的这种性格,让他习惯了掌控别人,国君也不例外。晋灵公年幼时倒也无所谓,但随着他一点点长大,对于权力的渴望也越来越大。原本位于权力顶点的国君却要处处被人压制,忍不了,忍无可忍,打起精神,接着再忍,不忍也没办法,因为赵盾得民心,又掌管军政大权,一时半会儿动不得。

当本应属于他的权力大部分被剥夺,他就会滥用剩余的权力以求精神上的满足,这是心理畸形的表现,晋灵公就这样一步步向昏君方向发展了,《东周列国志》形容他:“荒淫暴虐,厚敛于民,广兴土木,好为游戏。”晋灵公的怪癖很多:首先,用搜刮来的钱财给宫墙做彩画;再者喜欢在城墙上用弹弓狙击行人,最爱看的就是行人被他打得上蹿下跳。此外,他是个极端的爱狗人士,爱到啥地步呢?百姓流离失所,他却专门给狗修了狗圈;百姓衣不蔽体,他却把绣花的衣服给狗穿;明明饿殍遍野,他还把本应赏给大夫的肉给狗吃。君有所好,臣必投其所好。一个叫屠岸贾(“赵氏孤儿案”推动者)的将军就经常夸赞晋灵公的狗:“哎哟,瞧瞧这俊朗的外表,瞧瞧这精致的五官,还有那调皮的小鼻毛,都说狗随主人,今日一见的确如此啊!”晋灵公听了很高兴,重重赏赐了他。

有一天晚上,一只狐狸从山上跑下来潜入晋宫:今晚吃鸡,大吉大利!遗憾的是没找到鸡窝,反倒溜进了穆嬴的房间。穆嬴受惊了,十分生气,晋灵公下令关门放狗围捕狐狸,但这群狗被当成宠物养久了,早就体态臃肿变成了战五渣,没几个回合就被狐狸打败了。自己心爱的狗被KO,晋灵公肯定不高兴啊,屠岸贾有办法,他派人去山上又抓了一只狐狸,让狗叼着献给晋灵公,说这是狗的功劳,灵公更加宠爱狗和屠岸贾了,还专门下令:谁敢惹怒我的狗,我就砍了谁的脚!从此狗在大街上横行无忌,经常咬死百姓的鸡鸭,甚至伤人,但无人敢反抗。就这样,晋灵公的昏君形象算是在百姓心中彻底定格了。

除了畸形的爱好,晋灵公处事也越来越跋扈蛮横不讲理。一次,厨师给他做熊掌,因为没烧熟,晋灵公一怒之下杀了他,杀后又发慌了,因为又要被赵盾教育了。为了不被人发现,他让宫女把尸体放在筐里,抬到外面扔掉。因为筐太小,手脚是露在外面的,半路上刚巧被赵盾和群臣看见,赵盾忍不了:“之前打打弹弓养养狗也就算了,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