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中药材富硒生产技术(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8-14 19:27:56

点击下载

作者:邓正春

出版社: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常用中药材富硒生产技术

常用中药材富硒生产技术试读:

前言

硒是人们每天必需的营养元素。硒具有抗氧化、抗衰老、抗辐射、抗癌防癌、中和重金属毒性的作用,缺硒会降低人的免疫功能,从而引发40多种疾病。为此硒被科学家誉为“生命的神奇元素”、“主宰生命的元素”、“心脏保护神”、“护肝因子”及“人类抗癌之王”。补硒已成为当今新的养身之道。

世界上有40多个国家和地区缺硒,我国有72%的地方缺硒,所以补硒工作已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中药材具有防病治病之功能,而富硒中药材除具有一般中药材的功能外,还有抗氧化、抗衰老,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的作用。因此,开发富硒中药材潜力巨大。

为了大力推广中药材富硒生产技术,我们组织编写了《常用中药材富硒生产技术》一书,全书共分十九节。该书为开发富硒中药材产业提供了技术支撑,对科技人员研究与推广中药材富硒生产技术和农民生产富硒中药材具有指导作用。

因时间仓促,水平有限,书中错漏之处在所难免,敬请读者指正与谅解。编者二○一二年八月二十八日

第一节 百合富硒生产技术

一、基本概况

我国栽培百合历史悠久。百合为百合科百合属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自古作为药用。我国在药用栽培的基础上,选育出可供食用的百合品种,成为我国的特产蔬菜之一。富硒百合营养丰富,富含淀粉、蛋白质、脂肪、糖类、维生素和钙、铁、锌、磷等微量元素及18种氨基酸;同时具有良好的药用价值和保健功能,有清心安神、润肺止咳、补脾健胃、养阴止血、清热解毒、防癌抗癌等作用。因此,富硒百合既是名贵佳肴,又是滋补佳品,种植效益高,深受生产者和消费者青睐,市场需求量大,开发前景广阔。二、环境条件(一)温度

百合喜凉爽的气候。生长适宜温度15~25℃,白天21~23℃,晚上15~17℃为宜。百合不耐高温,温度高于25℃时,品质变差,超过30℃时生长不良,温度低于10℃时生长缓慢或停止生长。(二)湿度

百合在湿润的环境下,有利于茎叶生长。如果土壤过于潮湿,地下水位高或排水不畅引起积水,都会造成百合鳞茎腐烂死亡。(三)光照

百合属长日照植物,喜阳光充足的环境。光照长短影响花芽分化及花朵的生长发育。(四)土壤

百合喜微酸性土壤,pH值5.5~7,要求土壤富含腐殖质,土层深厚疏松。既能保持适当湿润又排水良好的沙壤土种植百合为宜,粘土不适于种植百合。三、栽培技术(一)繁殖方法

1.鳞片繁殖

在秋季收获时,选择健壮无病虫危害的植株鳞茎,剥去干枯质差的鳞片,选肥大的鳞片放在500倍克菌丹水溶液中浸泡30分钟,取出晾干后扦插入畦,行株距15×(3~6)厘米,将鳞片基部朝下插入土中1/2~2/3,并盖草遮阴保湿。通过培育20天左右,鳞片下端长出小鳞茎1~2个,翌年春季鳞片生根出苗,当年9~10月可作种栽培。移栽前先把种茎在室内铺开,上面覆盖稻草晾种5~7天,使种茎表面水分蒸发,然后进行移栽。

2.小鳞茎繁殖

收获时将采集的小鳞茎定植于苗床上,一般行距15厘米,株距10厘米,定植沟深3~5厘米。栽后覆土2~3厘米。在第二年秋季鳞茎达30~40克的可以作种栽培。

3.珠芽繁殖

在夏季及时采收成熟的珠芽,用清洁细沙混拌均匀,放在阴凉通风干燥处贮藏。当年9~10月,将珠芽定植于畦面上,一般行距10~15厘米,株距5厘米,定植沟深4~5厘米,然后覆土盖草,防冻保湿。翌年春季出苗时揭除盖草,秋季茎叶枯萎后采挖鳞茎作种栽培。

4.种子繁殖

百合9~10月份采收种子。一般播种前将种子放在灯光下,选择胚发育充实的种子做种。种子发芽适温为12~15℃,5℃以下停止发芽;15℃以上发芽快,但幼苗瘦弱;25℃以上不发芽,迫使种子休眠。春、秋均可播种,但以秋播为宜。播种前先把播种畦整平整细,在畦上开沟,沟深3~4厘米,行距15厘米,把种子均匀地播入沟内,然后覆土0.5~1厘米,同时保持土壤湿润,约20~30天子叶出土。第二年秋季产生小鳞茎可以作种移栽。

5.组培繁殖

选择健壮无病的鳞片先用洗涤剂清洗干净,再用75%酒精和0.1%升汞消毒30分钟,然后用无菌水将鳞片冲洗3次。较大的鳞片可以切成小块,再接种在培养基上。每升培养基含萘乙酸0.5~1.0毫克,6-苄氨基腺嘌呤0.1~1.0毫克。一般培养5~7天后,外植体上出现球形小突起,14天后小球体变成丛状芽,30天以后形成小鳞茎,再经过一段时间培养即可作种。(二)整地施肥

种植百合应选择土层深厚,疏松肥沃的沙壤土为宜。播种前先将土壤翻耕25~30厘米,按厢宽1.5~1.8米开沟,垄或畦面宽1.2~1.5米,沟宽30厘米,深25~30厘米,南方种植作垄,北方种植作畦。然后在垄面上开小沟,每亩施腐熟的有机肥2000千克、复合肥100千克,将土壤整平整细,使土肥充分混匀。(三)合理密植

百合一般秋收冬种,播种以9~11月为宜。选择无病虫危害,鳞片无损伤,根部未腐烂的健壮种球移栽于大田。种球大小可分为三个等级:大号种单球重40~60克,当年播种可当年收获产品;中号种单球重20~40克,当年只能收获部分产品,另一部分作下年用种;小号种单球重20克以下,需要培育两年才能收获产品。播种方式为开沟点播。在垄上挖宽20~25厘米,深15厘米种植沟,把种球按株行距(13~18)×(20~23)厘米播于沟内,然后覆土,适当浇水,垄面盖草,以利出苗。大号种每亩播600~800千克,中号种播350~450千克,小号种播300~350千克。病害发生严重的园地,需要进行种球和土壤消毒。用50%多菌灵500倍液浸种20分钟或喷种植沟土壤有良好的防效。(四)及时追肥

当苗高10~15厘米时,亩施人畜粪水或沼气水300~500千克,也可雨后每亩追施尿素5~7千克或复合肥20千克。花蕾期亩施复合肥30千克覆土。开花期用1%磷酸二氢钾和0.3%硼砂溶液喷施1~3次。(五)田间培管

及时中耕除草,增加土壤透气性,促进微生物活动,加速养分分解,有利百合根系吸收养分。开花前结合中耕追肥,进行培土,以减少养分流失,防止植株倒伏。雨季及时疏通沟渠,做到雨停田干,以防渍水烂种。夏至前后应及时摘除花蕾,减少养分消耗,促进鳞茎膨大。(六)病虫防治

1.病害防治

主要病害有叶斑病,病毒病,根腐病,茎腐病及灰霉病等。叶斑病在发病初期,用50%多菌灵800~1000倍液防治;病毒病用病毒灵,或病毒A、植病灵、病毒必克等药剂防治;根腐病和茎腐病在做好种子及土壤消毒的基础上,苗期用波尔多液预防,发病初期用25%甲基托布津500倍液或20%甲霜灵锰锌600倍液喷雾,每7~10天1次,连续2~3次;灰霉病用25%甲基托布津500倍液或50%多菌灵1000倍液防治。

2.虫害防治

虫害主要有蚜虫和地下害虫(如蛴螬、蝼蛄、蚂蚁、蚯蚓等)。蚜虫在危害初期用40%氧化乐果1000倍液防治。地下害虫用甲敌粉每亩3千克与化肥施于播种沟内防治,也可用辛硫磷兑水灌根防治。四、科学施硒(一)培育机理

百合富硒生产是在百合生长发育过程中,叶面喷施“粮油型锌硒葆”(原粮油型富硒增甜素),通过百合自身的生理生化反应,将无机硒吸入植株体内转化为人体能吸收利用的有机硒,富集在百合球茎中达到富硒标准(硒含量≥0.01毫克/千克)而成为富硒百合。(二)使用方法

施硒前先配制好硒溶液。用粮油型锌硒葆21克,加卜内特5毫升或好湿1.25毫升,加水15千克,充分搅拌均匀即可。根据补硒面积配制一定数量的硒溶液。在苗期、花期、块茎膨大期分别喷施1次。苗期亩施硒溶液15千克;花期和块茎膨大期亩施硒溶液30千克。(三)注意事项

宜在阴天或晴天下午4时后施硒,要求雾点细小,喷洒均匀。若施硒后4小时之内遇雨,应补施1次。宜与卜内特或好湿等有机硅喷雾助剂混用,以增强溶液扩展度和附着力,延长硒溶液在叶面的滞留时间,提高施硒效果。不能与碱性农药及肥料混用。采收前20天内应停止施硒。五、适时采收

适时采收产量高、质量好、耐贮藏。当秋季气温开始下降,地上茎叶枯萎,地下鳞茎充分膨大时采收。选晴天采收,挖起全株,除去茎秆和须根。小鳞茎留作种用,大鳞茎加工成产品销售。注意雨天及雨后1~2天内不宜采收,否则鳞茎容易腐烂。

第二节 山药富硒生产技术

一、基本概况

山药又称淮山、大薯、山薯、薯蓣,原产亚热带地区。山药为多年生缠绕藤本植物,茎蔓生细长右旋,茎蔓长达3米以上。叶片心脏形或箭头形,叶对生或3叶轮生,长1米以上。叶腋间常生1~3个珠芽,称为气生块茎,又称零余子或山药蛋,可用来繁殖和食用。地下肉质块茎分为3类,即棍棒状、掌状和块状,表皮粗糙呈淡黄褐色或黑褐色,块茎表面生长许多细须根,在春季块茎上长出不定芽,块茎肉质白色或淡紫色。花单生,乳白色,雌雄异株,穗状花序,雌花序下垂,雄花序直立,花小,黄绿色,夏季开花,结实很少,一般利用块茎繁殖。果实具有3棱,成熟后呈枯黄色。山药在我国南北各地均有栽培,以地下肉质块茎供食。富硒山药营养丰富,菜药兼用,富含淀粉及蛋白质,同时含有维生素、葡萄糖、氨基酸、胆汁碱及尿囊素等,具有健脾益胃、帮助消化、滋肾益精、益肺止咳、抗肝昏迷、降低血糖,益寿延年之功能,并且生产效益高,深受生产者和消费者青睐。二、环境条件

山药喜高温干燥的气候,气温在10℃时块茎开始萌动,生长适宜温度为25~28℃,在20℃以下生长缓慢,叶蔓遇到霜冻则会枯死。山药属于短日照植物,阳光充足能促进山药生长发育,短日照有利块茎和零余子的形成。山药对土壤要求不太严格,pH值6.5~7.0,丘陵及平地均可栽培,土层深厚,疏松肥沃的沙壤土种植山药,块茎大、产量高;在黏壤土中生产块茎短小,产量较低,但组织紧密,品质优良。三、栽培技术(一)品种选择

目前,我国栽培的山药品种主要分为2类:一是普通山药,又称家山药,原产我国,具有茎圆没有棱翼的特征,在我国中部及北部地区栽培较多,普通山药按块茎的形态又分为3个变种:1.扁块种 块茎形态似脚掌,适合在土层较浅及多湿粘重的土壤中栽培,如重庆脚板苕芋,江西上高脚板薯及广州红皮淮山。2.圆筒种 块茎短圆棒形成不规则团块状,一般在南方种植,如浙江黄岩薯药、台湾圆薯。3.长柱种 块茎长达30~100厘米,主要在华北栽培,如陕西华州怀山药,河南慢山药。二是田薯,又称大薯,块茎多角形而具棱翼,该品种主要分布在广东、广西、福建及台湾等地,依块茎形状分3个变种:1.长形种 一般块茎长30~70厘米,耐寒性强,要求土壤深厚肥沃,如福建雪薯、杆薯,江苏线山药、牛腿山药,广东鹤颈薯、黎同薯,成都牛尾苕,广西苍梧大薯,江西瑞昌真山药等。2.扁形种 称佛掌薯或脚板薯,块茎扁平且有皱褶,耐寒性弱,较浅的土层也可种植,如福建银杏薯,广东耙薯及葵薯等。3.块状种 块茎呈短圆柱形或不规则的团块状,如福建观音薯,浙江黄岩莳药,广东早白薯及大白薯,台湾白圆薯等。(二)整地施肥

山药生长期长,茎根入土深,需肥量大。应择土层深厚,疏松肥沃,地势干燥,排水良好的地方种植山药。按厢宽(包沟)1.4~1.6米开沟,沟宽30~40厘米,深30厘米,在畦面上开沟施肥,亩施有机肥3000~4000千克,复合肥50~100千克,土壤整平整细,使土肥充分混匀,畦面略呈龟背形。(三)培育壮苗

山药一般在3月下旬至4月上旬种植。繁殖方法有种薯切块繁殖和零余子繁殖。

1.种薯切块繁殖

该种繁殖方法系无性繁殖,出苗早,发育快,植株生长旺盛,但繁殖系数低,连续几年后,容易退化。选择生长健壮,中等大小的块茎作种。长形种的薯块各部位均能产生不定芽,可按10~15厘米长的切段繁殖;一般块状种只顶端有芽,每块上有顶芽。把切好的薯块与草木灰混匀,放在太阳下晒1~2小时,然后在室内放2~3天待切面愈合,可以防止腐烂,并促使整齐发芽。每亩需用种薯100~130千克。

2.零余子繁殖

该种繁殖方法属有性繁殖,华南地区应用较多,长江流域在种薯不足时可以采用。此种繁殖方法简便易行,节约用种,保持种性不变,但在温度低时,产薯时间较长。将上年采收的零余子沙藏过冬,到第二年春季播种于苗床内,株行距10厘米见方,夏季成苗,秋季形成种薯。(四)适时移栽

山药春季栽培于3月下旬至4月下旬移栽。当幼苗长到30厘米时即可移栽,选择生长健壮,无病虫危害的幼苗栽植。山药前期生长缓慢,可与茄果类蔬菜、菜豆、萝卜、菠菜、甜瓜、玉米等作物进行间套作。一般行株距为(60~70)×(25~30)厘米,亩栽3500~4500株。山药进行挖沟栽植,沟宽30厘米,深20厘米,将20厘米深的熟土放在沟两边,然后继续下挖30~40厘米,土壤翻松整碎。如果未施基肥,此时施基肥最佳,亩施腐熟的有机肥2000~3000千克,碳氨30千克,硫酸钾25千克,翻松整细土壤,使土肥充分混匀,再将熟土放入沟内,整成宽30~35厘米,高20厘米的土垄,然后把山药苗定植在土垄上,并浇定根水。(五)田间管理

1.除草搭架

山药细根多,并蔓延于地表,如果进行中耕,很容易伤根,影响生长。一般用手拔除杂草1~3次,控制草荒。当苗高30厘米后,及时搭架,用1.5~1.8米的竹竿搭成人字架或直立架,使茎蔓缠绕向上生长。

2.及时追肥

生长期一般追肥3~4次。抽蔓时进行第一次追肥,离植株基部30厘米,开挖深宽分别是8~10厘米的沟,将肥料施入沟内,一般亩施人畜粪水800~1000千克。当苗高50厘米时进行第二次追肥,亩施人畜粪水800~1200千克,此时可培土1~2次。在花蕾期、结薯期进行第三、四次追肥,亩施人畜粪水1500~2000千克。此时可用青草或茅草覆盖地面,能起到降温保湿作用。

3.控制徒长

为了控制山药徒长,在初花期喷施多效唑对茎蔓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施用多效唑后节间缩短、藤蔓粗壮、叶色浓绿,叶片增厚,顶端侧枝减少,可增产10%以上。用15%多效唑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喷施1次,生长旺盛的在7天以后,再喷1次。为防止早衰,在生长后期用0.3%的磷肥二氢钾溶液喷施2~3次,可达到防衰保叶的作用。(六)病虫防治

1.病害防治

山药主要病害有炭疽病、白锈病、褐斑病、枯萎病等。农业防治:实行轮作;及时清除病残体,并集中烧毁;搞好种薯消毒处理。药剂防治: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或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25%雷多米尔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80%炭疽福美可湿性粉剂800倍液、70%甲基性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防治,连续2~3次,每7~10天1次。

2.虫害防治

虫害主要是蛴螬、地老虎危害根部,用50%辛硫磷颗粒剂毒饵诱杀,还可用50%辛硫磷乳剂1000倍液,或25%喹硫磷乳油1000倍液、90%晶体敌百虫1000倍液、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灌根防治。四、科学施硒(一)富硒机理

山药富硒生产是在山药生长发育过程中,叶面喷施“粮油型锌硒葆”(原粮油型富硒增甜素),通过山药自身的生理生化反应,将无机硒吸入植株体内转化为人体能吸收利用的有机硒,富集在山药块茎中达到富硒标准(硒含量≥0.01毫克/千克)时成为富硒山药。(二)使用方法

施硒前先配制好硒溶液。用粮油型锌硒葆21克,加卜内特5毫升或好湿1.25毫升,加水15千克,充分搅拌均匀即可。根据施硒面积配制一定数量的硒溶液。在秧苗高20~25厘米未移栽前施硒1次,亩施硒溶液15千克;在现蕾期、开花期、块茎膨大期分别施硒1次,亩施硒溶液30千克。要求叶片正反面均要喷到,并且雾点要细,喷施均匀。(三)注意事项

宜在阴天或晴天下午4时后施硒,要求雾点要细,喷施均匀。若施硒后4小时之内遇雨,应补施1次。宜与卜内特或好湿等有机硅喷雾助剂混用,以增强溶液扩展度和附着力,延长硒溶液在叶面上的滞留时间,提高施硒效果。不能与碱性农药、肥料混用。采收前20天内应停止施硒。五、适时采收

山药地上部分枯黄后开始采收。长江流域在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采收;华南地区11月份陆续采收,也可在土中越冬至清明前采收完毕。采收后将块茎的须根剪掉,冬季采取挖窑贮藏或在室内贮藏。亩产一般2000~2500千克,高产的达到5000千克。留种薯块采收时避免挖伤肉质根,保留根群,须根可不剪去。零余子长江流域8~9月成熟,华南地区10~11月成熟,须在自行脱落前采收,选毛孔稀、粗壮,带长三角形的零余子作种。

第三节 半夏富硒生产技术

一、基本概况

半夏别名三步跳、三步倒,是天南星科半夏属植物,为常用中药材。富硒半夏以干燥块茎入药,主治咳嗽、气喘痰多、反胃呕吐等病,近年发现半夏蛋白有抗早孕和抗肿瘤作用,是多年来紧缺的中草药材之一。主产长江流域。二、繁殖方法(一)块茎繁殖

挖当年生的小块茎用湿润沙土混拌,存放在阴凉处,于当年冬季或次年春季取出栽种,以春栽为好。春季3月份,栽前浇透水,块茎用5%草木灰液,或50%多菌灵1000倍液、0.005%高锰酸钾液、食醋300倍液浸泡块茎2~4小时,晾干后将块茎按大小分别栽植,行距16~20厘米,株距6~10厘米,穴深5厘米,每穴裁2个块茎,覆土3~5厘米,每亩需块茎50千克左右,大的块茎300千克左右。(二)珠芽繁殖

半夏每个茎叶上长有1个珠芽,数量充足,且发芽可靠,成熟期早,是主要的繁殖材料。夏秋间,当老叶即将枯萎时,珠芽即成熟,随即采下,按行株距10×8厘米挖穴点播,每穴2~3粒。亦可在厚地盖土繁殖,即倒苗一批,珠芽掉在原地土面,用四齿耙耧土面1次,同时施入适量的混合肥,既可促进珠芽萌发生长,又能为母块茎增施肥料。(三)种子繁殖

生长2年以上的半夏,从初夏至秋冬,能陆续开花结果。当佛焰苞萎黄下垂时,采收种子,进行湿沙贮藏,第二年3~4月播种于苗床上。播种时在做好的畦上按行距10~13厘米开沟,将种子均匀撒入沟内,覆土10~13厘米,并盖稻草保墒。15天左右即出苗,当苗高10厘米时定植,但出苗率不高,种子发芽势弱,生长缓慢,生产上一般不常采用。三、生产技术(一)整地

以沙质或半沙质土壤为宜,其他土壤次之,要有良好的排水条件和浇水条件。过沙或过粘的土地不宜种植。在实地操作中,畦要控制在1.5米的宽度,不能过宽。5月1日前后在畦埂上种植双行玉米,以利于旱半夏遮阴,以东西向为好。在林下种植,除果树地以外都可以,并且生长良好。不论春播或秋种,事先要整好地,施足底肥,耕地不要过深。(二)播种

按行距15~20厘米,开3~4厘米深的小沟,将种球均匀地撒在沟内,株距2~6厘米覆土1~2厘米后进行平整,天旱可浇水,温度控制在18~20℃,一般12~15天相继出苗。(三)田间管理

旱半夏一年有2~3次的出苗与倒苗现象,倒苗后过几天还会重新长出新苗来,这是正常的繁殖现象。倒苗期间如有草尽量拔除。倒苗后若地旱应及时浇水,利于出苗。苗生长正常时追施高含量氮、磷、钾肥,亩用20~25千克,注意不要沾在叶面上。田埂上的玉米按常规管理,林木也按常规管理,雨水过多时要注意排水,厢内不要长时间积水。有花蕾时可剪除,使养分集中在地下块茎上,以利增产。

1.中耕除草

半夏幼苗生长缓慢,而杂草生长迅速,因此要及时除草3~4次,在幼苗出土后至未封行前进行。中耕时要浅锄,不能伤根,行间松土深度不超过5厘米,株间杂草宜用手拔除,生长期要经常松土除草。

2.培土追肥

6~8月份,成熟的种子和珠芽落于地上,此时应进行培土,从畦沟取细土均匀地撒在畦面上,厚约1~2厘米。追肥2次,每亩施圈肥500~1000千克,或稀薄人粪尿。

3.灌溉排水

半夏喜湿润、怕干旱,生长期天气热,半夏地要经常保持湿润、阴凉,需要经常浇水,土壤中不可缺水,要经常保持土壤湿润。雨季应注意排水,以免积水引起块茎腐烂。

4.及时摘蕾

除留种外,生长期长出的花蕾要全部摘掉,促使块茎生长,提高产量和质量。四、病虫防治(一)叶斑病

危害叶片,初夏发生。发病初期叶上出现紫褐色斑点,后期病斑上有许多小黑点,严重时,叶片卷曲枯焦而死。发病前和初期喷1∶1∶120波尔多液,或60%代森锌500倍液进行防治,每7~10天1次,连续2~3次。(二)腐烂病

高温高湿季节和低洼积水处易发生,发病后块茎腐烂,地上部分枯黄倒苗死亡。防治方法是雨季及时排水;发病初期,用5%石灰乳淋穴;及时防治地下害虫,可减轻危害。(三)病毒病

夏季发生,植株叶卷缩扭曲,形成矮小畸形。防治方法是选用无病植株留种;发现病株立即拔除,集中烧毁;用5%石灰乳灌穴,以防蔓延。(四)红天蛾

主要咬食叶片,严重时可将叶片吃光。防治方法是人工捕杀;用40%乐果乳汁1500~2000倍液,或90%敌百虫800~1000倍液防治,每5~7天1次,连续2~3次。五、科学施硒(一)培育机理

半夏富硒生产是运用生物工程技术原理培育的。在半夏生长发育过程中,叶面喷施“粮油型锌硒葆”(原粮油型富硒增甜素),通过半夏自身的生理生化反应,将无机硒吸入半夏植株体内,转化为有机硒富集在半夏块茎中,经检测硒含量≥0.01毫克/千克时成为富硒半夏。(二)使用方法

用粮油型锌硒葆21克,加卜内特5毫升或好湿1.25毫升,加水15千克,充分搅拌均匀,然后均匀地喷洒到半夏叶片正反面,以不滴水为度。施用量根据施用时期和面积按上述比例配制。一般在叶旺盛生长期、开花期、块茎膨大期分别施硒1次,每亩每次施硒溶液30千克。(三)注意事项

宜与卜内特或好湿等有机硅喷雾助剂混用,以增加溶液扩展度和附着力,延长硒溶液在叶面的滞留时间,提高施硒效果。选择阴天或晴天下午4时后施硒效果较好,要求喷施均匀,雾点要细。施硒后4小时之内遇雨,应补施1次。可与酸性、中性农药及肥料混用,但不能与碱性农药、肥料混用。采收前20天内应停止施硒。六、采收加工(一)采收

种子播种的于第3~4年采收,块茎繁殖的于当年或第2年采收。一般于夏、秋季茎叶枯萎倒苗后采挖,以夏季芒种至夏至间采收为好。起挖时选晴天小心挖取,避免损伤。抖去泥沙,放入筐内盖好,切忌曝晒。(二)加工

将鲜半夏洗净泥沙,按大、中、小分级,分别装入麻袋内,先在地上轻轻摔打几下,然后倒入清水缸中,反复揉搓,直至外皮去净为止。再取出曝晒,并不断翻动,晚上收回平摊于室内晾干,次日再取出晒至全干,即成生半夏。

第四节 天南星富硒生产技术

一、基本概况

天南星别名南星、白南星、掌叶半夏、虎掌南星、异叶天南星、一把伞等,为天南星科天南星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天南星株高40~90厘米。块茎扁球形,直径2~5厘米,外皮黄褐色。叶近基生,叶片从块茎顶端生出,叶柄圆柱形,肉质,直立如茎状,下部成鞘,基部包有绿白色或散生污紫色斑点的透明膜质长鞘。叶片辐射状全裂成7~23片,集于叶柄顶端向四方辐射如伞状。裂片尖端多呈芒状而柔弱,全绿光滑无毛。肉穗状花序,包于鞘状大苞片内,花序梗先端呈长尾状,伸出苞片外面。雌雄异株。浆果卵圆形,红色。花期5~6月,果期7~8月。富硒天南星以块茎入药,具有祛风、化痰、散结、消肿的作用,开发前景广阔。二、环境条件

喜湿润、疏松、肥沃的土壤环境。天南星怕强光喜水喜肥,怕旱怕涝。其块茎不耐冻,由种子萌发的当年实生苗,第1年幼苗只生三片小叶,第2~3年后小叶片数逐次增多,且较能耐寒。人工栽培宜与高秆作物如玉米等间作,或选择有荫蔽的林下、山谷较阴湿的环境。土壤以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黄沙土为好,凡低洼、排水不良的地块不宜种植。三、培育壮苗(一)块茎繁殖

9~10月收获天南星块茎后,选择生长健壮、完整无损、无病虫害的中、小块茎,晾干后置地窖内贮藏作种栽。挖窖深1.5米左右,大小视种栽多少而定,窖内温度保持在5~10℃左右为宜。低于5℃,种栽易受冻害;高于10℃,则容易提早发芽。一般于翌年春季取出栽种,亦可于封冻前进行秋栽。春栽,于3月下旬至四月上旬,在整好的畦面上,按行距20~25厘米,株距14~16厘米挖穴,穴深4~6厘米。然后,将芽头向上,放入穴内,每穴1块。栽后覆盖土杂肥和细土,若干旱浇1次透水。约半个月左右即可出苗。大块茎作种栽,可以纵切两半或数块,只要每块有1个健壮的芽头,都能作种栽用。但切后要及时将伤口拌以草木灰,避免腐烂。块茎切后种植的小块茎,覆土要浅;大块茎宜深,每亩需大种栽45千克左右,小种栽20千克左右。(二)种子繁殖

天南星种子于8月上旬成熟,红色浆果采集后,置于清水中搓洗去果肉,捞出种子,立即进行秋播。在整好的苗床上,按行距15~20厘米挖浅沟,将种子均匀地播入沟内,覆土与厢面齐平。播后烧1次透水,以后经常保持床上湿润,10天左右即可出苗。冬季用厩肥覆盖畦面,保温保湿,有利幼苗越冬;翌年春季幼苗出土后,将厩肥施入苗床作肥料。当苗高6~9厘米时,按株距12~15厘米定苗,多余的幼苗可另行移栽。四、整地移栽(一)整地施肥

选好地后于秋季将土壤深翻20~25厘米,结合整地每亩施入腐熟厩肥或堆肥3000~5000千克,翻入土内作基肥,栽种前,再浅耕三遍。然后,整细耙平作成宽1.2米的高厢或平厢,四周开好排水沟,厢面呈龟背形。(二)适时移栽

春季4~5月上旬,当幼苗高达6~9厘米时,选择阴天,将生长健壮的小苗,稍带土团,按行株距20x15厘米移植于大田。栽后浇1次定根水,以利成活。五、田间管理(一)中耕追肥

苗高6~9厘米,进行第1次中耕除草,宜浅不宜深,只要耙松表土层即可。锄后随即追施1次稀薄的人畜粪水,每亩1000~1500千克,或每亩施复合肥30千克;第2次于6月中、下旬进行,松土可适当加深,并结合追肥1次,施肥量同第1次;第3次于7月下旬正值天南星生长旺盛时期进行,结合除草松土,每亩追施粪肥1500~2000千克或每亩施复合肥40~ 50千克,在行间开沟施入,施后覆土;第4次于8月下旬进行,结合松土除草,每亩追施尿素10~20千克,加饼肥50千克,以利增产。(二)搞好排灌

天南星喜湿,栽后经常保持土壤湿润,要勤浇水。雨季要注意排水,防止田间积水,水分过多,易使苗叶发黄,影响生长。(三)及时摘花

在5~6月,天南星肉穗状花序从鞘状苞片内抽出时除留种外,应及时剪除,以减少养分的无谓消耗,有利增产。(四)间套作

天南星栽后,前两年生长较缓慢,在畦埂上按株距30厘米间作玉米或豆类,或其他药材。既可为天南星遮阴,又可增加经济效益。六、科学施硒(一)培育机理

天南星富硒生产是运用生物工程技术原理培育的。在天南星生长发育过程中,叶面喷施“粮油型锌硒葆”(原粮油型富硒增甜素),通过天南星自身的生理生化反应,将无机硒吸入天南星植株体内,转化为有机硒富集在天南星块茎中,经检测硒含量≥0.01毫克/千克时成为富硒天南星。(二)使用方法

用粮油型锌硒葆21克,加卜内特5毫升或好湿1.25毫升,加水15千克,充分搅拌均匀,然后均匀地喷洒到天南星叶片正反面,以不滴水为度。施用量根据施用时期和面积按上述比例配制。一般在叶旺盛生长期、开花期、块茎膨大期分别施硒1次,每亩每次施硒溶液30千克。(三)注意事项

宜与卜内特或好湿等有机硅喷雾助剂混用,以增加溶液扩展度和附着力,延长硒溶液在叶面的滞留时间,提高施硒效果。选择阴天或晴天下午4时后施硒效果较好,要求喷施均匀,雾点要细。施硒后4小时之内遇雨,应补施1次。可与酸性、中性农药及肥料混用,但不能与碱性农药、肥料混用。采收前20天内应停止施硒。七、病虫防治(一)病毒病

病毒病为全株性病害。发病时,叶片上产生黄色不规则的斑驳,使叶片变为花叶症状,同时发生叶片变形、皱缩、卷曲、变成畸形症状,使植株生长不良,后期叶片枯死。防治方法是选择抗病品种栽种,如在田间选择无病单株留种;增施磷、钾肥,增强植株抗病力;及时用25%植物病毒灵800~1000倍液防治。(二)红天蛾

红天蛾以幼虫危害叶片,咬成缺刻和孔洞,7~8月发生严重时,把天南星叶子吃光。防治方法:在幼虫低龄时,喷90%敌百虫800倍液杀灭;忌连作,也忌与同科药材如半夏、魔芋等间作。(三)红蜘蛛

用2%三氯杀满醇乳油800~1000倍液,或73%克螨特乳油2000~4000倍液防治。八、采收加工

于9月下旬至10月上旬收获。过迟采收,天南星块茎难去表皮。采挖时,选晴天挖起块茎,去掉泥土、残茎及须根。然后,装入筐内,置于流水中,用大竹扫帚反复刷洗去外皮,洗净杂质。未去净的块茎,可用竹刀刮净外表皮。然后,用硫黄熏蒸,每100千克鲜南星块茎,需硫黄0.5千克。经熏蒸后,再取出晒干,即成商品。经硫黄熏制后,块茎可保持色白,不易发霉和变质。天南星全株有毒,加工块茎时要戴橡胶手套和口罩,避免接触皮肤,以免中毒。

第五节 桔梗富硒生产技术

一、基本概况

桔梗别名包袱花、铃铛花及大药等,为多年生草本植物,全株光滑,高40~50厘米,体内具白色乳汁。根肥大肉质,长圆锥形或圆柱形,外皮黄褐色或灰褐色。茎直立,上部稍分枝。叶近无柄,茎中部及下部对生或3~4叶轮生;叶片卵状披针形,边缘有不整齐的锐锯齿;上端叶小而窄,互生。花单生或数朵呈疏生的总状花序;花萼钟状,裂片5;花冠阔钟状,蓝紫色,白色或黄色,裂片5;雄蕊5,与花冠裂片互生;子房下位,卵圆形,柱头5裂,密被白色柔毛。蒴果倒卵形,先端5裂。种子卵形,黑色或棕黑色,具光泽。花期7~9月,果期8~10月。桔梗的干燥根,为常用中药。富硒桔梗具宜肺、散寒、祛痰、止咳、消肿、排脓之功能。全国各地均有分布。二、生长习性

桔梗为深根性植物,根粗随年龄而增大,当年主根长可达15厘米以上;第二年的7~9月为根的旺盛生长期。采挖时,根长可达50厘米,幼苗出土至抽茎6厘米以前,茎生长缓慢,茎高6厘米至开花前(4~5月)生长加快,开花后减慢。至秋冬气温10℃以下时倒苗,根在地下越冬,一年生苗可在-17℃的低温下安全越冬。种子在10℃以上时开始发芽,发芽最适温度在20~25℃,一年生种子发芽率为50%~60%,二年生种子发芽率可达85%左右,且出芽快而齐。三、选地整地

桔梗喜凉爽湿润环境,为直根系深根性植物。宜选择地势高燥、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沙壤土栽培,粘土及低洼盐碱地不宜种植。前茬作物以豆科、禾本科作物为好。施足基肥,亩施土杂肥2000~3000千克,硫酸钾25千克、磷酸二铵10千克、三元素复合肥15千克,深耕30~40厘米,整平、耕细、作厢。厢宽1.2~1.5米,平厢或者高厢均可,厢高15厘米,厢长不限,作业道宽20~30厘米。四、种子处理

选择2年生桔梗所产的充实饱满、发芽率高达85%以上的种子。播种前将种子放在50℃温水中,搅动至凉后,再浸泡8~12小时,稍晾后可直接播种,也可用湿布包上,放在25~30℃的地方,盖湿麻袋催芽,每天早晚用温水冲滤一次,约4~5天,待种子萌动时,即可播种。也可用0.3%~0.5%高锰酸钾溶液浸泡12小时后播种。五、培育壮苗

桔梗可直播或育苗移栽,近几年来多以育苗移栽为主。春、夏、秋、冬均可播种。直播以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播种为好,育苗移栽以夏播为好。(一)直播

秋播于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在整好的厢上按20~25厘米开沟,沟深2厘米,将种子拌3倍细土(沙)均匀撒于沟内,覆土1~1.5厘米,耥平轻压。播量每亩1千克。上冻前浇1次封冻水。春播于3月中旬至4月中旬进行,播种方法同秋播。播后浇水,出苗前保持土壤湿润,可覆盖麦秆或稻草保湿,以利出苗,10~15天出苗。(二)育苗移栽

育苗移栽一年四季均可进行。近几年采用夏播秋植新技术较多,即油菜、小麦收后立即将油菜、小麦茬耙掉,施足基肥,深耕耙细,整平做厢,厢宽1.2~1.5米。亩播量5~7.5千克。种子拌3~5倍细土(沙)均匀撒入厢面,覆土或细沙1~1.5厘米,再覆盖2~3厘米厚的稻草或麦秆。经常保持厢面湿润,10~15天出齐苗后,于傍晚逐步搂出稻草或麦秆练苗。7月上旬至8月中旬视苗情追肥1~2次,每次亩追磷酸二铵和尿素各10千克。遇严重干旱应浇水,遇涝要及时排水,以免烂根。培育壮苗,当根上端粗0.3~0.5厘米,长20~35厘米时,即可移栽。秋后(11月中旬前后)至翌春发芽前,深刨起苗不断根。开沟10~15厘米深,按行距25~30厘米,株距5~6厘米移栽,亩植4.5~5.5万棵,按大、中、小分级,抹去侧根,分别移栽,斜栽于沟内,根要捋直,顶芽以上覆土3~5厘米。土壤干旱时,栽后应及时浇水。六、田间管理(一)间苗定苗

直播间苗高2厘米时适当疏苗,苗高3~4厘米时按株距6~10厘米定苗。缺苗断垄处要补苗,带土移栽易于成活。(二)中耕除草

桔梗前期生长缓慢,杂草较多,应及时中耕除草。特别是育苗移栽田,定植浇水后,在土壤墒情适宜时,应立即浅松土1次,以免土地干裂透风,造成死苗。生长期间注意中耕除草,保持地内疏松无杂草。(三)肥水管理

桔梗系喜肥植物,在生长期间宜多追肥。特别在6~9月是桔梗生长旺季,应在6月下旬至7月下旬视植株生长情况适时追肥。肥料以人畜粪尿为主,配施少量磷肥和尿素(禁用碳酸氢铵)。一般亩施稀人粪尿、畜粪1000~1500千克或磷酸二铵和尿素各10~15千克,开沟施肥、覆土埋严、施后浇水、或借墒追肥。无论直播或育苗移栽,遇严重干旱时都应适当浇水,雨季注意排水,防止积水烂根。(四)抹芽、打顶、除花

移栽或二年生桔梗易发生多头生长现象,造成根杈多,影响产量和质量。故应在春季桔梗萌发后将多余枝芽抹去,每棵留主芽1~2个。对二年生留种植株应在苗高15~20厘米时进行打顶,以增加果实的种子数和种子饱满度,提高种子产量。而一年生或两年生非留种用植株要全部除花摘蕾,以减少养分消耗,促进根的生长,提高根的产量。也可在盛花期喷0.075%~0.1%乙烯利,除花效果较好。二年生桔梗植株高达60~90厘米,在开花前易倒伏。防倒措施是可在入冬后,结合施肥做好培土工作;春季少施氮肥,控制茎秆生长;在4~5月喷施500倍液矮壮素,可使茎秆增粗,减少倒伏。七、科学施硒(一)培育机理

桔梗富硒生产是运用生物工程技术原理培育的。在桔梗生长发育过程中,叶面喷施“粮油型锌硒葆”(原粮油型富硒增甜素),通过桔梗自身的生理生化反应,将无机硒吸入桔梗植株体内,转化为有机硒富集在桔梗根中,经检测硒含量≥0.01毫克/千克时成为富硒桔梗。(二)使用方法

用粮油型锌硒葆21克,加卜内特5毫升或好湿1.25毫升,加水15千克,充分搅拌均匀,然后均匀地喷洒到桔梗叶片正反面,以不滴水为度。施用量根据施用时期和面积按上述比例配制。一般在叶旺盛生长期、开花期、根膨大期分别施硒1次,每亩每次施硒溶液30千克。(三)注意事项

宜与卜内特或好湿等有机硅喷雾助剂混用,以增加溶液扩展度和附着力,延长硒溶液在叶面的滞留时间,提高施硒效果。选择阴天或晴天下午4时后施硒效果较好,要求喷施均匀,雾点要细。施硒后4小时之内遇雨,应补施1次。可与酸性、中性农药及肥料混用,但不能与碱性农药、肥料混用。采收前20天内应停止施硒。八、病虫防治

桔梗病害主要有轮纹病、斑枯病、炭疽病、枯萎病、根腐病等。如有发生,可在发病初期用1∶1∶100波尔多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雾防治。虫害主要有蝼蛄、地老虎,可用敌百虫毒饵诱杀,也可用75%辛硫磷乳油700倍液灌根毒杀;蚜虫、红蜘蛛等可用40%乐果乳剂1500~2000倍液或80%敌敌畏乳剂1500倍液防治,每10天喷杀1次。九、采收与留种

桔梗直播当年可收获,但产量较低,最好在第二年或移栽当年的秋季,约10月中旬,当茎叶枯黄时即可采挖,割去茎叶,刨出根部,洗净泥土,防止破损,分级鲜售。或洗净后趁鲜用竹片或玻璃片刮净外皮,在清水中浸泡2~3小时,然后捞出晒干(烘干)待售。良种选留一般在9~10月间,蒴果变黄时带果柄摘下,放通风干燥的室内后熟23天,然后晒干脱粒。桔梗种子必须及时采收,否则蒴果开裂,种子易散落。

第六节 乌头富硒生产技术

一、基本概况

乌头又名川乌、附子,毛茛科乌头属乌头种植物,主根称草乌,侧生块根,称乌药;乌药再经栽培后主根称川乌,其侧生块根称附子。乌头为多年生草本植物。株高60~180厘米。块根肉质,纺锤形或倒卵形,表皮茶褐色至棕黑色,上部有瘤状突起,下部有多数细小须根。茎直立,圆柱形,下部光滑无毛,上部散生少数贴伏柔毛。叶互生,有柄,叶片五角形三全裂,两侧裂片斜扇形,中央裂片菱形或广菱形。总状圆锥花序,自茎顶或叶腋开蓝紫色花。果,长圆形,具横脉,成熟后向内开裂。种子黄棕色,具膜质翅。花期10月,果期11月。附子为常用中药,具回阳、止痛、祛风湿的功效,主治亡阳虚脱、四肢厥冷、脉微欲绝等阳气亡失症状;又用于治疗心腹冷痛、虚寒泄泻、阳虚水、心力衰竭等症。川乌能祛风湿、散寒、止痛,主治风寒湿痹、肢体关节冷痛、坐骨神经痛、腹中寒痛、跌打剧痛等症。主产四川、陕西、云南、甘肃、湖北、湖南等省。因此,富硒乌头医疗保健作用明显,市场需求量大,开发前景广阔。二、生长习性

乌头喜温暖湿润气候,怕高温,怕涝,适应性较强,海拔2000米左右均可栽培。在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沙壤上栽培为宜。阳光充足的高平地种植,前茬作物水稻、玉米、蔬菜、小麦为好。忌连作,否则品种退化。选向阳较瘠薄的沙壤土育种为好,块根健壮,支根细,作种栽,植株生长良好,少病害,产量高,质量好。三、繁殖方法

栽培附子常采用块根无性繁殖,先培育乌药做繁殖材料。(一)选择种根

11月挖乌药时,选健全无病的侧生块根,截去过长的须根,留1.5厘米,按大、中、小分为3级,其中除把中等大小的2级块根,用作栽培附子的种根外,取1级和3级的块根,用作繁殖乌药的种根,稍晾干后随即栽种。栽种前,将种根放入50%退菌特800倍液中浸种3小时,捞出用清水冲洗去药液,在整好的畦面上分级栽种:1级大种按株行距17厘米,每畦栽3行,每亩栽1~2万个;3级小种按株行距13厘米,每畦栽4行,每亩栽2~4万个。栽后施入腐熟人畜粪水,提沟土覆盖畦面。(二)培育乌药

冬栽后,于翌春3月中、下旬出苗。出苗后加强苗期管理,进行补苗、中耕除草,结合追施人畜粪水,每亩1000千克;抽茎之前,结合中耕除草再追施1次人畜粪水,每亩1000~1500千克,以促幼苗生长健壮;5月初再除草、追肥1次,量比前次稍大一些,施后提沟土覆盖于畦面。此外,在4月上旬前后,可在畦间点播玉米,以利遮阴。当苗高100厘米时,留茎部叶片12枚,摘去顶芽,掐去第1、2节的腋芽,抑制地上茎叶生长,使养分集中到根部生长,并可防止倒伏。在花期前后再追施1次腐熟人畜粪水,每亩1600千克,以促块根生长健壮。培育至立冬后即可采挖作种栽。四、选地整地

应选阳光充足、地势较高、土层深厚、疏松肥沃、微酸性、灌溉方便的田块为好。以3年内未种过附子的水稻田最为理想。在水稻收获后,放干田水,于10月下旬翻地晒垡,使土壤充分熟化,增加肥力。从11月上旬开始将土地反复犁耙数次,深翻20~25厘米,并使土壤细碎疏松,土面平整。然后,开沟作高畦,畦宽100~130厘米,沟深16厘米,沟宽25厘米。最后,每亩施入干粪2000千克、过磷酸钙50千克、饼肥50千克,将3种肥料充分混拌均匀,堆沤腐熟,撒入畦面,再将混合肥翻入土中作基肥,将畦整理成龟背形待种。五、栽种适期

栽种适期以冬至前1周即12月中旬为宜。最迟不超过12月下旬。因土温较高时栽下块根,先生根,后出苗,翌年幼苗生长健壮,产量高,质量好。过迟,则生长不良,产量亦低。栽前用竹耙将畦面耙平,按行株距20×16厘米用木削开穴器打穴,前后穴要错开,呈品字形排列,然后,将乌药块根芽口向上、垂直栽入穴内。大、中等种根每穴栽1个;小种根每穴栽2个,每亩需用乌药块根10000个左右。栽后,提畦沟内的细土覆盖乌药,厚6~10厘米。六、田间管理(一)清沟补苗

附子栽种后,在幼苗出土前,清理和疏通排水沟,使沟底平整,不致积水。齐苗后,如发现病株及时拔除,缺苗应及时补栽,栽后浇稀薄人粪尿定根,盖土与畦面齐平。(二)中耕除草

在翌年出苗后,及时锄地松土,以保土松,此后适时中耕,结合中耕进行除草,保持田间无杂草。(三)适时追肥

乌头喜肥,一般结合中耕除草追肥3次。当苗高5~6厘米时,在行间挖穴进行第1次施肥,每亩施用腐熟厩肥或堆肥1000千克,加饼肥50千克,再浇施人畜粪水2000千克,施后覆土盖肥;第2次在第1次修根后追肥,肥料种类和施肥方法与第1次相同,但施肥穴要与第1次错开;第3次于第2次修根后施入,肥料种类和方法同前,但施肥量要稍增加,以促块根发育肥大。每次施肥后都要覆土盖肥,然后整理畦面呈龟背形,以防积水。(四)修根

一般进行2次。第1次修根于4月上旬苗长出4~5片叶,苗高15厘米左右时进行。用心脏形小铁铲将乌头根部周围的泥土轻轻挖开,裸露母根和子根,只留两个对生大子根,其余的均除去。修好第1株后,在修第2株时,将刨出的泥土覆盖于第1株的穴内,顺次修完。第2次修根于5月上旬立夏前后进行,方法同前,削去母根上新生的小附子及所保留的大附子上的须根,只留下面一个独根,使附子表面光滑。但在操作时不要损伤叶片和主根。(五)水分管理

附子生长期要经常保持田间湿润,尤其是在修根后,遇天旱要及时浇水。但一次灌水不可太多,切勿淹没畦面,如有积水,应立即排除。入夏以后,由于天气炎热,应停止灌溉,大雨后要及时排除积水,以免在高温高湿条件下发生附子腐烂病。(六)打尖除芽

为了抑制地上部分生长,在第1次修根后7~8天进行打尖。用铁签或竹签轻轻地挑去茎顶嫩尖,不要损伤顶叶和其他叶片。叶小而生长密的可保留8~9片,一般每株留6~8片叶。打尖一共要进行2~3次,打尖后可控制地上茎叶生长,使养分集中输送根部生长,促使附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