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入职场系列:职场小白进阶宝典(套装共4册)(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8-15 05:25:50

点击下载

作者:施志广, 毛文, 王健平, 谭建华

出版社:杭州蓝狮子文化创意股份有限公司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初入职场系列:职场小白进阶宝典(套装共4册)

初入职场系列:职场小白进阶宝典(套装共4册)试读:

版权信息书名:初入职场系列:职场小白进阶宝典(套装共4册)作者:施志广,毛文,王健平,谭建华排版:昷一出版社:杭州蓝狮子文化创意股份有限公司出版时间:2017-07-01ISBN:9781548432119本书由杭州蓝狮子文化创意股份有限公司授权北京当当科文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制作与发行。— ·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 —序言智立方品牌营销传播集群管理咨询部副总经理 张勇

如果你此刻没有工作,如果你的工作出了问题,如果你想少工作几年提早退休,那么,这本书不仅值得你一看,而且还值得你好好研读。

本书来源于当今中国制造业的土壤,作者则是其中一名有心耕耘者。他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之余,将自己总结的地道而务实的中国职场生存之道分享给身边的朋友,至今已经解答了数千名咨询者的职业困惑。由于咨询的人越来越多,且大多数的职业问题都具有共性,作者也乐于跟大家分享他的心得,所以这本书应运而生。

全书提出了一套适合中国的全新职业发展理论,可谓事业成功之道,主要有如下三大看点。

看点一,她向你描述了一个立足于中国现实的最靠谱职业之道。书中所强调的职业规划,是基于中国现实共性下的个人事业发展计划,有别于传统的、西方的侧重于个人性格和爱好的职业规划。前者来自于作者在当今中国职场的亲身历练和经验总结,更具务实性和操作性,而后者主要以流行于西方的个人性格测试为职业规划的依据。在更侧重于存量资产而非增量资产以及社会共性远大于个人能动性的中国社会,前者其实更适合广大职场人。本书从战略大方向的确定到具体职业发展的每一步战术运用,讲的都是深植中国的职业之道。

看点二,方法论是本书的核心。世上并没有“聪明人”和“笨人”之分,即使智商有高低但差别也不大。事业的成败主要在于情商和财商,这实际上就是方法的运用。本书从现实剖析到职业创新再到好工作的取得以及职业精英的练就,甚至具体每一步骤的进展,都充满了大大小小的方法,而且是轻而易举可以上手的切实可行之法。有了这些好方法,“笨人”的事业也可以成功,更不要说“聪明人”了。

看点三,实用性。全书五章,循序渐进告诉你“工作只需20年”的秘密,有很强的实用性。书中的任何一个章节,都充盈着实实在在的战略规划方法和战术实施技巧。即使你任意选择其中的一个小节,也能捕捉到立即可以实际应用到当下工作和生活的良方。本书讲求的是实用性,每一个读者都可以运用这些方法。

全书既侧重社会共性下成功之道的探讨,又结合自我能动性的开发,从个人与社会融为一体的主客观角度,开辟了一条中国职业之路;原创了“人际关系财富值”、“时间不对称”等概念,并确立了“创新、创富,再到创造人生”的三步走职业道路,让你财务自由可期。

这本书,是我们规划职业生涯的力作,整体来说她可以作为你职业规划、工作创新以及事业晋级的切实可行之法。本书也向你提出了财务自由的量化标准,如果你还没达标,那么本书值得你反复阅读并推荐给你的身边人。第一节 工作一辈子太久

开篇我们从一首顺口溜说起,相信很多人都听过,是用来描述人生的:“0岁出场亮相,10岁天天向上。

20岁远大理想,30岁发奋图强。

40岁基本定向,50岁处处吃香,

60岁打打麻将,70岁处处闲逛。

80岁拉拉家常,90岁挂在墙上。”

这首略带调侃的打油诗,10句话90年,大体描写了人的一生。我们稍微认真看一下,实际上它将人生划分成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出生到20岁,跨度20年。此为人的成长期,身体和思想都在发育,从呱呱落地到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为成年做好准备。

第二阶段,从20岁到60岁,跨度40年。在此期间,从一开始的远大理想到成家立业,中间经过一段事业发展期,在退休之前,成为了阅历和经历都相当丰富的智者。

第三阶段,从60岁到生命结束,假设真的90岁逝世,跨度则有30年。这里,无论打打麻将、处处闲逛,还是拉拉家常,实际上都是对退休之后老年人晚年生活的描绘。一、大多数人的职场生涯模板

我们据此也可以大致总结下人生的历程:前20年长大,中间40年工作,最后30年安享晚年。但当今的实际情况是:60岁之后大多数人还会继续工作,直到70岁前后才会彻底离开职场。这样,他们的退休生活推迟了10年,实际的工作时间就在50年左右。

那么真实的职场生涯到底是什么样子呢?我们不妨来看看。

20岁刚出头的时候,我们进入职场,开始第一份工作,从懵懂的少年转变成“规矩”的职场人士。直到30岁的这10年,可以叫做跟社会的磨合期,经过多次思想斗争转行业换工作,事业终于在而立之年稍微稳定下来。这中间的25岁,是人一生中体力最旺盛的时候,同时在事业上也最为迷茫。刚刚工作不久,一切都还在适应当中,却要直面成家立业的压力,无论男女,25岁显然是最缺钱的时候。30岁前后,一般是谈婚论嫁的高峰期,无论是富裕还是贫穷,成家将会在此时尘埃落定,而立业则还在路上。

30多岁,属于事业快速发展期,也是整个职场生涯最关键的时段,这10年确定了职业生涯的大方向,大多数情况下也决定了事业的成败。

40岁的时候,孩子已经10来岁,我们的体力加财力之和达到人生的最高值。很多人在单位做到中层管理者并继续试图往高层发展,这10年我们可以称为事业的高潮期。但是,奔往50岁的这个10年,身体开始出现疲态,健康状况进入明显下降通道,最高职务和财富峰值终于姗姗来迟。此时,中年危机也已经匆匆到来了,面对充满激情的20多岁职场新人和咄咄逼人的30来岁年轻干部下属,都显得力不从心。

无论是自发还是其他的原因,在50岁前后开始被迫交权,女性回家,男性则退居二线为60岁的到来做好准备,此10年可称之为退休期。

根据税收增加物价上涨的现实,以及现代人长寿和退休年龄势必延后的趋势,可以判断:以后每个人的工作时间将更长。实际生活中,我们也见到太多的人在退休后至少还要再工作10年甚至直到实在不能工作为止,不得不给自己人为地增加了一个延长期。

这就是职场人士的普通社会状态,很现实。我们将之用表1-1划分如下:表1-1 一般职业生涯规划表

年轻的时候,为了成家立业,为了房子车子票子,我们兢兢业业地工作。退休之后,我们还继续找份工作,“为儿子打工”,这无形中将整个职业生涯延长了10年。无论是年轻时候的拼命工作,还是退休之后的卖命工作,主要目的还是为了增加收入来满足家庭的经济需要。

跨度50年,这样一个职场人生,显然没有让我们达到财务上的自由,也没有时间休息,更不要说还能去真正地追逐自己的爱好和梦想,去发挥个人的特长为社会造福了。我们,生老病死七八十年,前前后后整整工作50年,直到风烛残年还在为了衣食住行等基本生活保障而努力。这是可悲的,但却是大多数人现实中最真实的写照。

从上面的一般职业生涯来看,仿佛大家都是如此,也好像无可挑剔。但是这里,时间是个大问题—工作50年太久了。二、普通人的职业生涯困境

实例一:

我有个邻居老王,20岁开始工作,60岁退休后还继续在单位效力,直到75岁身体出现大毛病才入院治疗。不想就在他入院才三个月的时候,离开了人世。

老王名义上对外人讲是单位舍不得他离开继续返聘留任,其实是没有正规合同和编制在单位做做打杂的工作,薪水也比退休之前低了很多。他的目的其实很简单,就是在退休工资之外再多一份收入,为了儿子孙子生活得更好。

可怜了老王一辈子劳碌却没能有时间留给自己,本是晚年的他还没来得及分享自己工作一辈子的劳动成果,生命就已经戛然而止了。但是亲戚朋友却并不对他的离开表示多少惋惜,因为接近80岁,时间到了,这个是寿命周期使然。

邻居老王实际上是个社会惯例,太多的人是这样工作着生活着,直到生命的结束。但是我们忽略了一点,就在老王住院期间他还非常喜欢看电视节目“中国达人秀”,看到那些上电视表达自己梦想的人他就非常高兴,毫无疑问在老王的心中也有他的梦想。

但是,他来不及分享更来不及追逐他的梦想,就离开了人世,何其可悲!回想下我们身边的亲戚朋友、我们的父母长辈,又有几个不是跟老王一样这样忙碌着呢?我们在职场上工作了至少50年,它却还在继续占用我们的时间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10岁的时候,我们充满理想,想做科学家,想环游世界,想攻克医学难题,想照顾亲人帮助他人,想实现自己的梦想……但是,从20岁初入社会开始,我们就为了第一份工作而烦恼;30岁的时候,为了做不好工作甚至跟领导关系不和而担心;40岁的时候,身体亚健康却还在为了单位里鸡毛蒜皮的事跟同事钩心斗角;50岁的时候,父母去世却要向单位申请那么仅有的三天丧假来给老人送终,回去上班后还要记得向单位人事部门提交老人的死亡证明,来证实逝者是你的直系亲属你没有撒谎,却没有想到自己之前一直在忙于工作而没有时间陪父母;60岁的时候,本该退休享受人生却还要继续为“儿子”打工。

我们的梦想早已在实际求生的工作中灰飞烟灭,而上学时曾经的“理想”和“抱负”,就如同天边的云彩一样,风一吹就散了。我们生活在物质的年代,确实需要工作来赚得经济基础,这样才能生存,但是问题是我们这个职业生涯也太长了点,我们难道一辈子注定要为工作所累?当然不是。

TIP职业生涯的定律该到了被打破的时候了,从来没有生来就注定的事情。实际上,职业道路是有章可循的,你能够打破职业生涯的定律,就不会永远为工作所累。很可能哪天对你来说生存问题根本就不是问题的时候,这个职业生涯的困局也就自然而解了。工作50年太久,但不知如何才能改变,这就是我们每个人都在求解的职业生涯之困。第二节 看看你的糟糕状况

工作自然需要建立在现实基础之上,无论你是工作10年、20年还是50年。实现就业,可以给他人或者股东工作,俗称打工;也可以全职在自己的企业里面工作,如果企业是你创立的那么就是创业,否则即为守业。

无论哪种,如果想工作得好,最终实现财务自由,也即无需继续靠出卖劳动力来赚取生活所需报酬,都应该分析下自己所处的现实,这样才能找到方法“对症下药”,使得作为主观的自己在现有社会环境下更好地发展。一、工资“行情”太不景气

我们先剖析下中国当下的工资“行情”。

从20世纪50年代初私有化改造的完成直到1978年,我国一直实行的几乎是100%的公有制经济。为了给国家积累财富,新中国成立后一直实行的是低工资制度,也就是劳动者的劳动所得大部分上缴国家,只得到很少一部分留给自己以维持基本生存所需。

但是,从1978年改革开放初期到80年代末外资开始进入中国的10年间,所有制分类开始有了变化,但低工资制度却仍然在延续,工人在多次企业改革转型甚至是股东变更后仍然领取很低的工资,只能得到自己劳动所得的一小部分。那个时候开办民营企业或者接手国有企业的个人,能够很快致富,因为在所有制变更后,企业主个人享受着工人领取低工资后本该上缴给国家的大部分所得。于是,从那个时候开始,“万元户”不断涌现,神州大地遍地开花。

紧接着大量外资企业来了,它开出的约等于市场价两倍的工资,使得国内的工人趋之若鹜,直到今天仍然让人感觉外资企业薪水高,而实际上它只付出了工人劳动所得的很小一部分,因为它的生产率更高。

到了90年代初,国内进一步拓展改革开放思维,放宽外资及国内民营资本开立企业的门槛,加上这个时候出现的第一波劳动力短缺,市场上开始争夺产业工人,此时工人工资才有了部分提高,但是工资收入在劳动所创造的财富中所占的比例仍然不高。

外资和国内私人资本一样,都享受到了中国当初为公有制而生的低工资制度。因为历史原因,我们在非国有的情况下为民营的企业工作,并被无偿夺取了本该为计划经济的国家做贡献的大部分劳动所得,所以导致了中国至今还留存着低工资的习惯。

在中国的薪水被拉平到世界水平之前,创业是个比打工更好的选择,这也造就了社会主义中国有着比资本主义国家更强的“老板文化”。整个社会都提倡并崇拜老板,实际是因为做了老板后更容易赚钱,赚取低工资下的超额利润。

当然,按照趋势来说,再过二三十年也就是在2040年前后,国内人才市场的发展将日臻完善,低工资的习惯也行将结束,企业里面的中层干部凭着自己5天8小时的薪资还有十几天的带薪年假,就不会再羡慕一个有着几十人员工的小企业老板,“老板文化”届时也许将在中国寿终正寝。二、当今社会的财富观

工资之后,我们讲下财富观。所谓“财富观”,就是中国当今社会对于财富的看法。

很简单的一句话可以总结出当今中国财富观的现实——社会更侧重存量资产而非增量资产。在房价高企和物价高涨的年代,你去参加某某社会活动,会发现本来就有钱的人将更加受人尊敬,而即使你增量较大是个月入上万甚至几万的海归留学生,只要你之前没有财富的积累,那么在任何需要比拼经济实力的场合,比方说相亲时,你都将处于劣势,因为当今社会存量资产的意义远远大于增量资产。

明白了这一点,我们就更能够理解在未来20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内,如下种种怪现象还将屡见不鲜且大行其道:男女青年相亲时以男方的家庭资产作为女性择偶的主要标准;月入几万的大学毕业生买不起房子;家里有几套甚至十几套房产的青年人开着宝马车去上班领取着两三千的月薪……这都归结于我们当今过分看重存量资产而非增量资产的残酷现实,换句话说,社会大多数情况下只看你现在有多少而不看你挣多少。三、惊天动地的房价“走势”

在中国工作和生活,房子和房价是绕不开的话题。

在这场中国当代惊天动地的房产浪潮中,我们知道地方政府的土地财政是高房价一个重要原因。但是,卖地收入一直以来就是地方财政的重要收入来源,却为何从2000年前后才对高房价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呢?为什么不早几年或者晚个10年?很显然,在靠近2000年的那几年,必定出了“大事”,导致了地方政府开始大量缺钱。

古来国家维持运转主要靠税收,当今的中国也不例外,这是政府收入的主要来源。中国历朝历代,苛捐杂税层出不穷,直至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方告一段落。从1949年开始,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国家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于产业工人为国家建设兢兢业业而基本是无私奉献的工作所积累的财富,当时税负实际上少之又少。

改革开放之后,国家两腿并行,一面维持原有的全民所有制单位对自己的供血能力,一面增加税收收入。而在允许占少部分的私营经济相对发展不久之后,公有制的弊端导致在市场相对充分竞争的情况下国有企业纷纷亏损严重,使得国有企业丧失造血能力,入不敷出,不但不能为财政作贡献反而成为财政的包袱,而庞大的行政开支又每时每刻都在消耗着国家财政,于是,国家没钱了。

要解决这个燃眉之急,第一步便是国库券的诞生,这发生在80年代中后期。但国库券这样的公债毕竟基数太小而且迟早要兑现还给购买人,最直接的重任自然落到了税收上,而中央税收成了重中之重。增加税收从90年代初到现在,20年来,一直在增强,从未间断,也没有缓和的迹象,每个人都会发现身边的税种越来越多也愈收愈重。

从1994年开始我国税收主要以分税制为主体,来加强税收分配制度,说白了就是三级税收制度:中央政府主要承担收入分配和稳定经济的职能,占税收总收入的60%;省级和县级地方政府更主要的在资源配置上发挥作用,分别占税收收入的15%和25%。在1993年分税制改革前,全国税收总额分配比例大致为:中央20%,省15%,县65%。显而易见,中国始于1994年的分税制改革,将中央和地方县级政府的税收收入比例作了个对调,也就是中央得到全国税收大头,省政府维持不变,原来得到大部分税收的县级政府现在只得到约25%的小头。

因此县级地方政府开始缺钱了,特别是从1998年中央开展了严格的税收法制建设,强制结束了1994年之前的包税制而落实了之后的分税制,这才使得税收大头真正地落入了中央国库。这就是2000年之前发生的“大事”,此时没钱的县级地方政府开始到处筹钱。首先利用一切可能将手头的地方国有企业纷纷卖给私人和外资,并同时将乡镇等集体企业卖给个人来换得现金。但是在2000年前后经过两三年时间,这点家底也卖得差不多了,唯一能填饱地方财政胃口的就只剩下土地了。

此后从2001年开始,靠卖地来获得土地出让金成为地方财政的首要任务,这期间最早于1999年就开始尝试高价卖地的始作俑者,有江苏的地级市宿迁和省会城市南京以及湖北的武汉,此后全国各地市纷纷仿效之,很快蔓延开来。

可见,房价高企的直接原因是三级税收分配比例的不合理。中央税收过高,本来收取税收总额的20%左右却多收了近40%,导致国库异常充足,国富。而原本获得65%税收大头的县级地方政府现在却只被分配到了25%的税收收入,导致县级地方政府想方设法地增加收入(炒高卖地费用),增高现有税种特别是房地产税的纳税基数(房价),其导致的直接结果就是民穷,三代人几十年的收入全部用来买一套房子。

因此,税收分配不改革,高房价的现状就不会改变,此为高房价的本质,与我们奋斗中的职场人士息息相关。明白了以上房价的本质,我们就可以对房价趋势有个大致的判断,而不会死等房价暴跌了。四、基本的税收知识知多少

税收,跟我们的工作和生活都息息相关,这里我们普及一下最基本的税收知识。

我国第一大税为17%的增值税,它是我国最主要也是最大的税种之一。增值税中的75%为中央财政收入,25%为地方收入。要增加税收收入,第一步当然是从这个最大的税种开刀。在2008年1月开始执行的增值税转型,对非生产型的贸易公司代理等中间商家开始了增值税的全面开征。于是2008年金融危机之年国家税收却依然突飞猛进,增收接近20%,跟这一条法规的执行有直接的关系。

1999年前后新增或者严格征收的几个税种还有个人所得税、个人存款的储蓄利息税以及个人车辆购置税;2008年年底金融危机到现在的几年间开征并数得上名号的就有燃油税、车船税、房产保有税;我们近期可以看到在2013年前后就会征收的还有资源税、社会保障税、遗产税、赠与税、房屋租赁税、物业税、二氧化碳排放税;不远的将来在2015年前后还会增加更多的新税种:空气污染税、水污染税、垃圾税、噪音税、结婚税、离婚税、超生税、火葬税……这绝不是耸人听闻。

下面重点说下跟我们职场人士休戚相关的几种税。

首先说说个人所得税。从20世纪80年代初人均月收入20元时的800元起征点,到2008年的2000元起征点,再到2011年9月开始执行的3500元起征点。如果不出意外,号称减税的新个税法将会使得个税的收入比以前更多了,其中关键的一点不是起征点从2000元调整到3500元,而是税率从9级变成7级,4500~9000元税率升为20%,9000~20000元税率升为25%,再过几年更多的人将荣幸地进入25%的征收范围,名义上减少了超额累进个税计征法的税级,实际上却是增收了。

其次,社会保障税。现在你的个人所得税是按照工资减去保险、公积金后的应税所得额来计征的,最快于2014年你每月缴纳的“五险一金”也将交税。

再次是遗产税。当你拿着微薄的收入却因为父母留给你几套房产而沾沾自喜之时,不要高兴太早,国家很快会立法对于遗产课以重税,父母留给你100万元的房产你要先缴纳接近50万元的遗产税才能继承。

最后,说下物业税。2011年1月底国家在重庆和上海试点了房产保有税,这个税属于物业税的范畴,只不过中国房产只有70年的使用权而无永久居住权。所以在当下物业税不能名正言顺诞生且房价高企的情况下,房产保有税这个权宜之计则应运而生。这个税一旦开征,将会万代继承下去,必定会是将来税收的重头戏,它甚至被寄予了取代现在每年几万亿土地出让金的厚望。所以在贷款买房后除了计算每月的还贷,你还要合计下每年要交的房产保有税,在还月供的同时留出钱来缴纳。五、“伤不起”的物价

物价其实属于地方范畴,也就是在当地所销售商品的价格,除了百姓日常消费品(食品、水电煤气等)这些关系民生的物价在中央重点监测和控制之下不可随意乱为之外,其他所有物价地方政府都可以用来炒作赚钱。

可以肯定的是只要现行税收制度不改变,地方就拿不到税收中的大头,必定会在房产炒作之外物色更多的炒作对象。今后千奇百怪的高价商品会层出不穷,“蒜你狠”、“豆你玩”等现象层出不穷也只是才刚刚开始,表面看似民间投机资本的炒作,实则充满了地方政府的纵容与推波助澜。高房价已经因为地皮的有限性以及中央严格的监控而产出不了多少财富了,接下来的就是如下财富目标:郊区的小产权房、农村的宅基地、小学初中高中的上学名额、本地户口、车牌、停车位、墓地费、火化费用,等等。一句话,物价走高已经影响到了国民生活,人们时常感到挣得还没有花得多,真真是伤不起啊!

TIP我国实行公有制的历史遗留下来的低工资制度导致我们当今的收入偏低,低工资又偏偏遇到了侧重存量资产而非增量资产的社会财富观,这就陡然增加了靠工资收入维持生存的难度。而且,今后若干年,中央针对必需品增加的税收和地方针对非必需品的价格炒作,将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现实。前者的目标群体是全体人民,而后者面对的则是他治下的所有平民,被标榜为中产阶级的职场人士,均在其列。

我们透析了中国的低工资制度、社会财富观以及房价的本质,并预判了税收和物价的趋势,是为了弄明白我们职场发展的大环境。这样的残酷现实,使得我们想通过工作来解决物质基础之困的目标来得更加任重道远,同时也更加突出了实现职业突破的迫切性。第三节 职场如何突围?

正常情况之下,男性60岁、女性50岁(女干部55岁)退休,假使你从20岁开始工作,那么你的工作年数应该是40年或者30年。但是,现实情况是你几乎要工作50年都不一定能解决物质基础之困。

物质基础的矛盾自古就有,当下却特别严重,一直以来只有一条康庄大道来化解。一、“正能量”途径“正能量”途径,就是通过自己合法的付出来获取报酬,比如上班拿工资、投资取得收益,再比如出点子获得奖励,还有购买彩票中奖,甚至接受别人的赠与、获得亲人的遗产等,这些当然都是正面的。本书侧重于共性成功之道的探讨,因此我们主要讲解通过劳动力付出来取得报酬的道路,这正是你我他大多数人都在走的职业之路,也是我们所推荐的道路。

但问题是这条道路注定不平坦,而且如前文所说,即使工作了50年也仍然解决不了物质基础之困。

问题究竟出在何处呢?答案其实已经有了。劳动并取得报酬,天经地义,只不过你的工作方法不对。本书接下来就是告诉你,如何才能通过更好的工作解决你的物质之困。二、打破魔咒的关键“公式”

正题已经确立,那么如何通过职场来解决我们的物质之困呢?我们将工作的定义来拆解一下。普遍认为:工作即是通过劳动取得相应报酬的过程。很明显,工作是个过程,必定有结束的时候,只不过有人长有人短而已,甚至大多数人都跟我的邻居老王一样工作了一辈子,工作50年是普通百姓活生生的写照和宿命。

这个魔咒如何被打破呢?关键就看这个“过程”的定语“通过劳动取得相应报酬”。我们付出了劳动,自然可以得到金钱等收益,那么这个收益肯定彼此不同或者有多有少,关键就落在“相应”二字之上了。“相应”,这里当然指的是你付出的劳动和你取得的收入这两者的相互对应。你单位时间的劳动可以折算成现金收入,不信你现在就可以计算一下你每天甚至每个小时的工资收入是多少。上班后,你去找人事部门核对一下,他们早就算好了对应你的单位小时工资,你看看你自己算得是否准确。

你的总收入(Y),自然等于你单位时间的劳动报酬(A)乘上你的工作时间(T)。这个公式:

Y=A×T

可以让你找到你要的答案。于是,你要是想让Y尽可能的大,那么就只有从A和T来努力,说白了,要么增加你的工资,要么延长你的工作时间。

我们先来看后者“工作时间”,人的寿命是一定的,一般人难到百岁,而且即使你很长寿工作时间也是有限的,因此T最多等于你的寿命减去成年的岁数18岁,而几乎所有人在去世之前已经丧失了劳动力。因此,你的工作时间实际上已经无法再延长了。

那么,我们只能将目光转到A也就是你单位时间的工资上面去。因此,增加你的工资,成为职场突围的唯一途径。A的大小跟时间点(S)、职位(Z)、单位(D)和人物(R)四者有关,你的工资自然就是跟如下因素密不可分:你工作的那个时间点、你的工作职务、你就职的公司、你自己作为劳动力的素质。

首先,时间点(S)。你可以看下手表,现在是哪一天,此刻是什么时间。这一刻对所有人来说都是固定的,世界大同,因此时间点这个要素只在当下的你跟以前的自己比较之时才发挥作用,对于我们所说的此刻的工资来说,则没有影响,我们先将它忽略。

其次,看你的职位(Z)。职位具体来说,就是你的工作职务,实际上指的你当下的工作岗位,你可能是技术员、销售员、工程师、律师、医生等,也可以是公司总经理或者工厂老板,甚至是国家管理者,总之“三百六十行”,每一行的工资肯定是有差别的。因此,从对工资的影响来看,职位(Z)至关重要。

再次,看下你的工作单位(D)。这里讲的就是你工作所服务的单位,企业不同则薪水大不一样。公司有好坏,很多人都喜欢去大公司,因为大公司财大气粗给得起高工资,说出去也有面子。因此,就业单位(D)对我们的工资收入有着重要影响,它是核心因素之一。

最后,看下人物(R)因素。这里我们将之定义为“你自己作为劳动力的素质”,放到职场上来说,这就代表着你这个人,每个人的年龄、性别、出身、国别甚至身高外貌以及关系能力、资历、学历、社会背景等都会有差异,“贾府的焦大不会娶林妹妹”,同样,不同的人放到不同的岗位,其结果也千差万别。因此,你自己(R)则成了决定你工资收入大小的最后一个重要因素。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你工作的收入A就成了一个主要以Z、D、R为三个变量的函数:

A=A(Z, D,R)

而Y=A×T也进一步细化为:

Y=A(Z, D,R)×T

TIP在收入公式Y=A(Z, D,R)×T中,Z、D、R为变量。可见,抓住了工作职位(Z)、工作单位(D)和你自己(R),你就找到了增加收入并突破职业之困的钥匙,你的职场就从这里突围。第四节 告诉你:工作只需20年!

如何增加收入,还有待我们进一步详解。为了避免老王的故事在自己身上重演,活在当下的我们应该思考下自己的职场人生。我们能否将工作时间缩短呢?比方说,从实际的50年减少到30年,甚至工作只需20年呢?可否精简成表1-2呢?表1-2 全职工作20年

当然,如果真能像表格中描述的这样,即使大学毕业后再出国深造或者读研考博到了30岁才毕业,那么也可以仅仅只用10年来做职场铺垫,再用10年来实现职业大发展,最终工作了20年到50岁就可以退休了。这是多么美好的职业抱负啊!

那么,如何才能实现这样的职业规划?怎样才能做到工作只需20年呢?这就是本书的应有之义,教你怎样达成。一、大目标:实现财务自由!

如果你想20年就取得别人40年才能得到的财富,那么如下三个公式即组成了一个方程组:

Ⅰ.Y1=A1(Z1,D1,R1)×40

Ⅱ.Y2=A2(Z2,D2,R2)×20

Ⅲ.Y1=Y2

我们将之求解,可以迅速得出“A2等于2倍的A1”这样一个结论。这里的A1可以理解成你原来的收入水平,通过努力你实现了薪水两倍的提升,在现实工作中是完全可以实现的;A1也可以看成你当下的市场价值,事实证明如果想方设法通过努力使得你的收入高于市场价的2倍,也是现实的;A1同样可以是你看到本书之时的年收入,那么A2即是你看过本书之后运用所介绍的方法技巧实现职业突破之后的收入。无论从理论还是现实来看,A2大于等于A1的2倍,都是切实可行的。此后,你的A2变成了将来的A1,你又会发现新的A2,你的收入不但节节增长,而且事业也不断奔向成功,这会形成一个马太效应。

我们的目标是,将职业生涯浓缩进20年这样一个时间节点,只需用20年的时间就可以让你实现工作自由、财务自由、时间也自由,去享受你的事业,开创你更加广阔的人生,这就是“工作只需20年”的意义。

如果沉迷于一般职场规律而没有改变,我们将和实例中老王一样工作到去世,而不是我们自己去驾驭的职场,“被工作”了50年。我们需要在思想和行动上都去做自己的主人,职场生涯才更加富有意义。

本书介绍了一个让你受用终生的“大方法”,独创了中国当下成功的职场方法论,更用现实的真人真事做了大量典型案例的描述,上百个具体情况下的“小方法”则遍布全书。这些都是为了让你掌握工作的主动性,做好更符合逻辑、更积极的职业规划,从而开启你自身可支配的职业生涯之门。掌握了工作的精髓,规划好你的职业人生,并不断调整和优化自己的工作计划,是为以后的“不工作”而服务。只需工作20年,你就能做自己的主人,从而为自身打造“创新人生到创富人生再到创造人生”的伟大事业。

人一生的追求,大致可以概括为三种需要,从低到高逐级提高:最底层就是满足衣食住行的生存需要,第二层是得到社会尊重并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最高级才是实现自己的个性解放和全面发展。要解救我们自我脱离第一层需求的泥淖,财务自由必不可少,有了一定的经济基础,你才能去追求自己的爱好,追逐自己的梦想。

最近国内掀起收视热潮的“中国达人秀”、“中国梦想秀”等电视节目,虽然略显粗俗,但却有不错的收视率,因为它们充分表现出了我们大众追求梦想的精神。上节目的这些身怀绝技的达人大多数都被生活所累,为生计而奔波。没有物质基础,他们的梦想显然不能实现。于是,通过上电视成为明星的快速致富之路来解决物质基础之困,则成了他们唯一能去追逐梦想的途径。

达人尚且如此,更何况我们这些没有特殊技能的普通人呢?可见要想实现自己的梦想,要在物质基础之上去满足自我的需求实现个人价值,就更加任重道远了,大多数人一辈子也实现不了。

但是,自从本书开始,这种情况将大为改观。我们想要达到追逐梦想的目标,首先需要解决物质基础问题,财务自由则成了重中之重。通过20年的职场努力,来实现财务自由,此后从全职工作中解脱出来,这才能真正的在物质基础上走出困境。二、大方法:“三步走”职场理论

方法论是本书的核心,我们分“三步走”的职场人生理论,建立在如下三个有着先后顺序的自我开发程序之上:创新人生、创富人生、创造人生。

第一步,必须在现有基础之上改进你的战略思维,并用优秀的战术方法来突破主观思维以及客观社会的局限,选择更加合适的方法走上正确的工作之路,创新才是你别样事业人生的先决条件。穷则思变,努力革新和改造自我,建立创新而务实的职业规划,事业上才能往前继续迈进,这就是创新。

第二步,自我定位,即在不断变化的现实中,找到最适合自己的事业之路。好工作是你事业成功的基石,能让你达到一定的金钱和物质基础积累,创富自己的人生。站得更高,才能看得更远。

第三步,不断利用好的工作方法提升自己的事业,成为强者职场中的精英。从而让你在25岁进入职场,只要工作20年就实现别人直到退休后都没能达成的财务自由,最晚在45~50岁的时候彻底离开全职工作,为你的人生再造20年,这就是创造人生的概念。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具体的行动如何展开呢?我们已经从公式Y=A(Z, D,R)×T找到了三把金钥匙:

工作职位(Z);

工作单位(D);

你自己(R)。

首先,看如何创新,好的事业离不开好的规划。我们需要从这三者同时入手,用创新的战略思维制订出适合自己的职业规划,这样才能规划你的未来,这就是本书第二章内容的目的所在。其次,牵涉到战术层面,就是让你能够找到当下你能找到的最佳雇主(D),并在其中取得最合适你的职位(Z),创富则是对D和Z的优化。找到好工作,是一门技能,本书第三章就教你如何掌握这样一个职场人士必备的技能。创富从好的工作开始,希望你认真研读并从中把握获得好工作的要领。最后,在对雇主和职位创新之后,更重要的则是对自身(R)的改造,为什么有些人能够取得很好的工作报酬并笑傲职场?对自身的改造可以让你成为职场的精英,并在原来已经较好的工作基础之上实现个人职业生涯的再次突破,这就是本书第四章的意义所在。

TIP提到财务自由,更多的人想到的是理财,是工作之外的投资。财务自由是我们的大目标,却不是让你通过理财去实现,你都无财可理还怎么财务自由呢?我们这里所讲的是劳动力付出的过程即工作,以及工作如何带来更多的“财”。所以,本书只告诉你如何打造你自己,如何打理和运营你的工作,如何“有财可理”。

工作是为了不工作,即使工作也只要20年就足够了。通过“三步走”的职业大方法来循序渐进走向职场的成功,可以让你实现“工作只需20年”,最终走向财务自由,不信你试试看。第一节 摸到你职业规划的脉门

如果将事业比喻成一座大厦,那职业规划就是事业的蓝图。

分析了你自身的现实,明白了你所处的税收和物价环境,我们才知道了自身的危机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古训当然有它的道理,这也增加了日夜奋斗中的职场人士探寻生存之道从而更好规划自己职业人生的紧迫感。

职业规划,就是指针对职业发展的计划,有了一份清楚的职业规划,你此后的职场发展就更加明确,这样你的事业才能够稳扎稳打,步步为营。一份良好的职业规划将是我们每个职场人士赖以生存的根本,她是我们职场谋划职业晋级加薪跳槽、避免劣势发展强项的指导原则。一、人脉关系是基础

无论你的职业如何规划,都离不开生存之道的基础——人脉关系。马克思也说过,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中国文化讲求人际关系,先做人再做事,西方讲究沟通技巧和管理艺术,实际上也是说的同一个东西——人脉关系。

因此,人脉关系是我们职业规划中第一个需要理清的问题。有关系就要在必要的时候利用,假如你家境殷实却毫不利用,刚毕业就脱离家庭单身一人想靠自己的双手来打拼一个天下出来,那就显著增加了成功的难度。

实例二:

香港富翁李嘉诚的小儿子李泽楷,据说一直是靠一己之力打拼出了一片事业上的独立天地。

我们仔细分析一下他的创业史,虽不能就说他实际上是靠着父亲的关系基础在做生意,但可以肯定的是,假如没有其父的支持与背景关系,今天我们听到的有关李泽楷的创业故事必将改写,甚至根本成就不了这样一个传奇人物。无论他当初多么想自己一人独自闯荡,但最终如果没有香港首富父亲的支撑则绝没有今天的李泽楷,他最终还是利用了他的家庭关系。

当你刚毕业的时候,依靠家庭关系找了份工作,无可厚非,但是今后的职业发展需要建立在你自己的关系之上,别人的关系对你来说不会长久。如果自己不发展关系,那么靠关系介绍的工作迟早会成为你事业上的鸡肋。

当你好不容易实现就业之后,却发现工作不是自己喜欢的,还被领导挤兑,于是你陷入了第一次的职业困惑。当你毕业几年,发现别的同学收入都在节节攀升而自己却止步不前,于是你一边怀疑别人有关系,一边自己谋划着如何跳槽。毕业10年后,一直待在大公司的你突然发现在小公司的某个同学居然成了副总,处理社会关系也如鱼得水,你会恨自己真是“不思进取”、“混得很差”。人到中年,事业发展走下坡路,老板不待见自己,很是烦恼……关系,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我们的工作,左右着我们的事业发展。

当你工作遇到问题时,实际上就该替自己好好做一做规划了,而关系是你职业规划的基础,你可以从人脉关系寻找到任何职业问题的突破口。二、克服职业规划的难点!

职业规划,当然相当重要。但是规划规划,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我们看看在中国做职业规划的这些难点在哪里,如何才能克服。

难点一:缺少理论

职业规划在中国实际上还是个新事物,它起源于西方的职业发展理论。这些理论主要深植于欧美国家的自由经济文化之中,以个人相对自由和独立的职业志向为基础。专业的职业咨询师根据你的性格测试结果并结合你的兴趣爱好,给出适合你的职位建议,最后根据这些适合你的工作岗位给你制订出职业规划。提供职业规划的咨询,收费是很贵的,但确实很有用,在西方社会也一直很受重视。

最近几年,职业规划概念开始进入中国,但适合中国的职业规划理论还远远没有成型。在以“关系”为主的中国职业特点面前,那些性格测试“算”出来的你的性格,以及个人的兴趣爱好特长和感情等因素,对工作只能起到辅助作用,绝不是职业规划的主体。经常见人在自己职业困顿的时候去做一个MBTI性格测试,实际上这种测试对你在中国的职业发展于事无补,只能让你更加迷糊。

我们制定职业规划的时候,需要基于中国现实共性,这是个人事业发展的基础,有别于西方侧重于个人性格测试的职业规划。我们需要并立足于中国现实的职业规划理论,希望本书能在这方面做一个先行者。

难点二:社会共性过于强大

职业规划当然是针对个人的,但也要存在于社会共性之下。西方国家可以提供给求职者相对自由的爱好发展和职业选择权利,所以他们那套基于个人性格的职业规划理论上行得通。但是中国的社会共性却远远不是如此,它过于强大,以至于对中国人来说,根本不适用于从属于西方个人发展理论的职业规划。

首先,中国当今的财富观,更侧重于存量资产而非增量资产,这就给了大多数人不同的起点,很多岗位和就业机会你可以通过先天继承或者关系运用去取得,而不是能者居之那么简单。

再看中国的文化,是属于侧重集体主义精神而忽视个人需求的亚太文化,几千年的历史延承下来的主要以家族管理和家长制为主的社会道德约束机制,结合几十年以来的主要体现社会主义集体意志的法律法规,使得个人的职业屈从于社会的需要,至少也是家庭的需要,而个人的爱好和特长等需求则放在最后考虑。

最后,中国一直以来侧重记忆的教育方式、高考和户口等社会壁垒,以及养老医疗住房等保障制度,都从源头否决了很多个人可以选择的职业机会。

因此,在强大的社会共性之下,个人的职业规划难上加难。你要想规划自己的职业,必须承认社会的共性,否则再生动再完美的规划也是空中楼阁。

难点三:生存的压力

在当代的中国,税收和物价等生存压力对于个人的影响,已经深入每个人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强大的生存压力压倒了建立在个人性格发展和爱好追逐基础上的职业需求。

工作主要为了生存,而不是生活。个人的职业诉求,主要以生存为主,这就约束了职业自由发展和自我规划的空间。在一个侧重生存而非生活的社会,其个人的事业必定建立在自己能养活自己的现实之上,物质基础尚不能解决的情况之下你去突出侧重性格和爱好的工作,只能是与虎谋皮。表2-1 职业规划的脉门

如表2-1所示的三大难点,确立了在中国做职业规划的难度,也给你对自身做职业规划提出了挑战。

如何克服这些难点呢?首先,在中国做职业规划当然不能照搬西方的职业规划理论,至少要摈弃性格测试理论。其次,承认并在自己的规划中考虑社会共性,这是职业规划的“必选项”,你绕也绕不开。再次,生存的压力是我们就业和职业发展的基调,工作并不代表要去迎合你的专业或者特长,更不是去满足你的爱好,立足于中国现实的职业规划必须以合理的物质追求为主线。

TIP把握好人脉关系这个基础,并克服三大难点,你就摸到了你职业规划的脉门!我们将之用表2-1来表述,这就是你给自己做职业规划的一个指导原则。

这里,我们实际上介绍了一个判断自己职业规划是否可行的方法。对照这个表格,如果你三者兼顾而且考虑了人脉关系这个基础,那么你的职业规划就是一份成功的至少是务实的规划。如果你的规划中有一个以上跟其背道而驰,那么我们可以断定,虽不能说你寸步难行,但至少这样的规划也走不长远。第二节 也许被你忽略的职业规划误区

在强调职业规划重要性的时候,我们开门见山就讲到了经营关系是我们生存之道的基础,未免显得唐突而庸俗,我们先抛开关系这样一个很多人都深恶痛绝的字眼,来看看几个最常见的职业规划误区。一、你的爱好不一定要变成工作“我到底该找什么样的工作呢?”“这不是我喜欢的工作!”——这是我们工作中最常见到的问题。工作和爱好的关系,需要尽快理清,这也一直困扰着很多职场人士的职业发展。特别对于刚开始工作的人来说,更是如此,他们的第一句话不是告诉你他们喜欢什么样的工作,就是自问“我到底喜欢什么样的工作?”

在咨询我职业规划问题的朋友中,很多人都说自己喜欢人事或者行政工作,而具体人事和行政有什么区别,他们各自的工作执掌是什么,却鲜有人能说得出。在他们的印象中人事的主要工作就是招人,不断的面试再面试。实际上一旦做了人事工作,很快就会发现根本不是那么回事,于是很快又要重新定义自己的职业爱好重新选择工作,这就落入不断追求和不断改弦易辙的死循环了。

爱好,我们每个人都有,但千万不要将成功的职业方向理解成满足你个人爱好的那份工作,实际上那工作根本就不存在。同样,当你一份工作做得得心应手,在单位做事游刃有余之时,也要记得千万不要爱上你的工作。

工作就是工作,为单位劳作来满足企业运营和最终赢利等目的的需要,而爱好是满足你私人快感的一种利己主义的追求,前者为老板和股东服务,后者以满足私欲为宗旨,两者的动机并不相同。即使偶尔能够统一,却也是貌合神离,这样的一份满足你个人爱好的工作也将很快消失。

工作是为了满足你所在的企业赢利的需要,它本身是赤裸裸的赚钱机器中冰冷的一环,而爱好是满足你的私欲,是你个人利己主义的载体,两者完全不同。二、适合自己的,才能作为工作

当你爱上你的工作的时候,就跟你厌恶你的工作之时一样,这种感情同样不可取。将“我喜欢什么样的工作”改成“我适合什么样的工作”,这才是我们探讨职业规划的先决条件。

那么,“我适合什么样的工作呢?”

我们来以一个即将毕业的大学应届毕业生为例,阐述职业规划的大致方向。职业规划以最大程度发挥自身优势开发自身潜力并最终实现事业发展甚至财务自由为目的,它并不是人生的全部,而是通过谋划来达成的生存之道。说白了,工作最终还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自己更好的家庭和社会生活,去提升自己和家人的生活品质并实现个人价值,最终回赠社会。

在本科毕业前首先会出现两次传统的职业突破机会,一为考公务员,二为考研究生。

从报考比例来看,大家都趋之若鹜,这不是没有道理的。你大可不必去强调自己是否喜欢做公务员是否看好研究生的就业,但至少毕业之前的这两次职业突破机会,最好都不要放弃。在这两个尝试都未果后,接下来等待你的就是更大众化的道路——毕业后进入就业市场。

由于国家从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以来进行了大学扩招,10年以来大学招生规模不断膨胀,从每年几十万猛增到接近千万的入学名额,相应的大学录取比例也从十取一提高到全国平均60%以上的水平。可见,读大学来改变命运的独木桥,已经拓宽成万马齐进的阳光大道,说明激烈的竞争将不在高考那三天发生,而是推迟到进入社会就业的那一刻。当初高考后的“金榜题名”和“名落孙山”是对于学生成败的判断,而现在则演变为大学毕业进入就业市场后职场发展的优劣比较。

因此,我们每个人在社会上对于成功事业的追求,要远远胜于当初对于高考高分的崇拜。从此,事业为重将成为所有中国人包括大学生的人生信条,无论男女。男怕入错行,女人同样如此。本书对于职场人生规划的探讨,则恰逢其时,这才是改变命运的关键。

无论做公务员,还是考研继续攻读,抑或是直接进入就业市场,请记住,适合自己的工作就是好工作。三、清楚你的生存之“道”

回到我们所讲的生存之道。在考取公务员和考研这两次机会全部错失或者放弃之后,你依然可以通过自己的智慧和对趋势的把握来改写人生。那么有哪些生存之道呢?我们按照资本的顺序来大致细述下各种常规的职场角色。

1.创业

在一切资源相对公平的理想状态下,如果你有充足的资本那么以资本来产生资本则是最好的选择,比方说开创自己的公司来赚取利润,这就是所谓的创业。当然如果你没有现金资本,那么有着很好的“知本”也同样是资本,可以创业来赚取更大的收益,比方说靠你的金点子,靠你敏锐的市场前瞻性嗅觉,甚至是某个能够市场化的技能照样可以创业。很多人就是后天取得了知识资本后写了上千次的创业计划书最终吸引风险投资资本,从而开创了自己的事业人生。再比如说这些年有许多大学生开始创办公司,他们中有许多在大学生创业竞赛中,凭着优良的商业计划书以及政府和银行提供的小额贷款或者资金支持,用来创业的成功案例。创业是最好的就业方向,在本章第五节有更详细的描述。

2.销售

在现金资本和知识资本都缺少的情况下,我们能够看到的第一个以公认的能力和辛勤劳动为基础的行业就是销售,这里先不谈销售策略以及技巧细节,而是侧重销售成功率以及公平性的分析,从而为想进入销售行业打拼的人提供参照。

所有工作中,最接近创业的职业就是销售,和老板一起赚钱。销售这个行业依赖于销售的能力,主要以市场业绩说话也就更加公平,它有两个并不为人所知的特点。

一就是很多销售是没有提成的。我们可以从最上游的原材料到最下游的终端制成品来看,越往后其附加值越高销售难度也自然越大,所以越接近原材料的销售比方说钢铁公司的销售就基本没有提成,再如水电煤气公司的销售。而终端销售比方说牛奶、啤酒、大型设备、车、房等,这些商品的销售才是有提成的,再到竞争更加激烈的甚至需要去上门推销的,比方说保险、广告、信用卡等,有提成则是必需的,否则没有提成等现金激励谁还去做这么辛苦甚至要上门推销的工作呢?

以上两种都是比较极端的例子,实际上包括各种工业半成品在内的各行各业,是以底薪加提成的薪酬方式来对销售人员予以奖励的,底薪与提成的多寡关键看所销售产品的市场竞争充分度。

销售的第二个特点就是门槛比较低。这也成为许多人找工作未果后的选择,而销售行业的竞争激烈程度也是所有职业中最高的,想进入销售行业的高学历人士最好有足够的抗压力以及心理承受能力。

当然销售的道路是越走越宽,特别是一个公司里面能够与老板称兄道弟,甚至平起平坐的非销售经理莫属。而且销售的职业未来相当广泛,最上一直到执行总裁的职位甚至自己创业自立门户都是销售未来晋升的选项。假如你有足够的胆识,耐挫力强,也不怕吃苦,那么选择做销售则是能帮助你尽快实现财务自由的好决定。

3.包装和物流

沿着资本传输的路径,我们看到了在销售价格中最后被加上的就是包装和物流的费用,包装是个将来还会继续壮大发展的行业,而物流特别是点到点的运输将会在网络经济中发挥中枢的桥梁作用。一个公司的包装和运输物流部门,因为更偏重于体力劳作的关系而且本身属于耗钱部门,往往得不到重视,而这就给我们学历不高的人一个职场生涯向上的突破口。记住,如果学历不高,物流与包装方面的主管将是你可以全力争取的职位。

4.采购

在一家制造型公司,其最大的成本来自于原材料的采购,因此作为替公司花钱的部门,采购部就是必不可少的。我们将采购部按照采购种类分成直接采购和间接采购。前者采买公司所需的原材料,后者去洽购公司所需的日用品以及设备和耗材还有各种服务。

直接采购因为金额大且大多需要定制所以成本压力大,聪明的老板都知道直接采购的成本每节省1元钱就相当于前端业务部门增加100元的销售额,因此越是大型的公司其采购部门得到的重视程度越高,而选择供应商的决策权就越是分散。所以这种采买原材料的采购并不好做,而且面对内部多部门的监控和权力斗争以及外部供应商的挑战而步履维艰,需要很强的逻辑分析和沟通协调能力才能胜任。间接采购的预算相对宽松,且选择供应商的流程简单,因此这种间接采购的成本压力以及工作压力相对较小。

采购事业发展的终极目标就是一个公司的采购总监,鲜有做到副总或者更高职位的,这个是采购行业的局限性。

5.研发工程师

采购价值中的最大部分也就是大致超过70%的成本是由研发部门决定的,因此一个公司的产品研发部具有相当的权威。研发部门的人员主要分为机械设计工程师(ME)、电子设计工程师(EE)、软件设计工程师(SE)以及应用工程师(AE),对于技术的要求以应用工程师为最高,通常也是技术总监的候选队伍。

我们在选择做设计工程师的时候需要注意“研发”二字。能进研发部门是最好的,他们在所有工程师当中薪水市场价位相较而言更高,在求职时也最抢手,也最容易实现内部升职。

6.其他

销售接到订单,采购根据设计的要求买来原材料,下面一个增值的环节就主要发生在制造部门。制造主要分生产、测试、质检、计划等部门,特别我们要记住的是生产工艺部、模具部、辅料部、维修部、厂务部等与制造相关的部门都属于制造部,其包括人力成本在内的预算全部算在制造费用中。

在如今激烈竞争的市场中以及企业更注重降低制造成本的环境下,这些部门的预算将非常紧张,先不谈加薪的机会少幅度小,单是从同样工作年限的工程师薪资水平来说,制造部门也比研发部门低很多。在我们择业的时候需要特别注意,你的职位决定了你的工资。制造属于辛苦的运营部门,厂长通常在外企被叫做运营总监,但是也许几百个制造人员中几年时间才能成长出一个运营总监,最后被提拔的机会也相当渺茫,所以尽管中国现在是世界的制造工厂,但我们在做职业规划的职业定向时,最好还是避免将制造部门的职位当做自己的首选。

在制造部跟销售部之间通常会有个衔接和协调的部门,这就是项目部,以专业的项目管理为中心,以新产品产出为工作核心的项目管理人员。当然,很多小公司的项目经理都是由其他部门经理来兼职,甚至不设项目组。因此项目经理的市场需求量不大,但这个职位很能锻炼能力,特别是沟通技巧以及管理和协调能力。

其他更多的部门,比如我们常说的人事部、行政部、财务部、法务部、关务部、客服部等,包括公关部在内,都属于公司的非制造部门,其预算大多算进公司产品中的管理成本,薪水范围位于研发部和制造部之间。

上面我们大致探讨了各个行业的自身特点,下面我们对其进行一下总结。与制造相关的工作岗位(生产、测试、质检、计划、仓管、物料、生管、工艺、模具、辅料、维修以及厂务等),由于先天的原因其薪资水平相对较低,晋升的概率也较小。而属于企业核心的研发岗位(软件机械电子系统等工程师和项目管理人员)属于高薪领域,因为得到足够的重视并相对有富余的预算。包括销售、采购、人事、行政、财务、法务、关务、客服以及公关人员在内,被定义为一般管理类岗位,他们的薪水等预算直接决定着企业销售价格的高低,在公司内属于中等薪水范畴,也是当今“白领”所在的主要部门。但一有公司转产关停或者出现经济危机这样的大事,“白领”则首先成为裁员的重点区域,我们在谈的“白领失业潮”也不是空穴来风,光鲜的白领称谓有时也只是虚有其表。

这样分类讲解后,各位就可以对照自身现在所处的职位以及将来的职业方向做一下思考和规划,更重要的是加强自己在这样的职位上的生存之道了。

你的爱好并不需要变成你的工作,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我们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