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如此复杂,你要内心强大(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8-15 17:22:44

点击下载

作者:星汉

出版社:天地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世界如此复杂,你要内心强大

世界如此复杂,你要内心强大试读:

版权信息

书名:世界如此复杂,你要内心强大

作者:星汉

出版社:天地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9年1月

ISBN:9787545543193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前言修炼内心,做强大的自己

不倒翁,大部分人小时候都玩过,你不断地试图把它按倒,但它却不断地站起来。小孩子斗气地玩下去能玩到恼羞成怒,就算一脚把它踢飞,不管落在哪个角落,它依然是站立的姿势。真是拿它没办法。

现在,作为一个成年人,回头看小时候这个让自己无可奈何的玩具,居然有了另一种人生思考:不倒翁为什么倒不下去?

其实这个问题,小时候也都问过,负责的家长们可能还正儿八经地解释了它的物理学原理。但现在再想到这个问题,答案与物理知识无关,却与人生有关。

这让我想起李连杰版的《太极张三丰》,痴癫的张三丰悟出太极拳法就是因为一个不倒翁,这大概就是电影解释的“太极”精神吧。

太极讲究的是借力用力,以静制动,以柔克刚,这源于中国的老庄“哲学”,也是不倒翁永远不会倒下的人生哲学。

很多人由于缺乏必要的认知和训练,多年来一直跋涉在心灵的黑暗深处,耽于幻想、意志薄弱、害羞、胆小、害怕接触异性、害怕冲突、自卑、心理素质差……内心不够强大,很容易被他人控制。

谁都想过得从容淡定、快乐无忧,然而现实却是,世界如此复杂,我们颇受内伤。其实,我们应该选择做一个看上去平凡无奇却无比强大的不倒翁,有一个坚实的内心,厚重沉稳,足够拉住我们的身体和我们的思想,让我们永远保持一种不被打败的姿态。

本书就是一本教你在复杂世界里如何变得内心强大的书。它以通俗的语言、犀利深入的分析,将心理学、社会学等常识融入现实生活,分析我们在职场、人际、两性等各种社会关系中的心理状态,教会我们如何应对复杂多变的生活,控制情绪,发掘潜能,在复杂的世界修一颗强大的内心,收获卓越人生。第1章 每个人都想成为一个内心强大的人

内心强大的人,一定是有自己坚定信念的人,这种内心的强大,意味着他极其自信,而这种自信常常来自于他深刻地意识到自己的浅薄,以及对生命的深深敬畏。内心强大的人,即使身处恶劣的环境,也能让自己活得淡定从容,不可侵犯。努力寻找更好的自己

有时候,在上下班的地铁上,在出入境的飞机场里,或者在约会朋友的咖啡厅,或者干脆就在喧嚣的马路上,你会下意识地观察你的周围。那些形形色色的人们,他们有的比你光鲜,有的比你精神,有的比你沉稳,有的比你快乐。你会在心里想,我在他们眼中是什么样?想到这个问题,大多数人会有些沮丧。

包括你我在内的大多数人在这些时刻,会多多少少对自己产生不满:我要再努力一点工作,我就可以像她那样光鲜……我要是能坚持早睡早起运动健身,我也可以像他那样有朝气……我要是坚持每天都能读一点书,我也可以像他那样沉稳有内涵……

我们在心里做着无数的假设和规划,不服气也不甘心地下着决心,决定改变一下自己。但这种意念大概也就持续那么几秒钟或几分钟。马上车到站了,或者要登机了,或者约会的朋友推门进来跟你打招呼了,你的思绪就被打断,然后那种意识也便消失了。可能在另外的某个相似的瞬间,这种意念再冒出来,但是再被打断,再消失。你还是那个你,你还是不断地对自己不满意,对他人不服气,不甘心,你还是喜欢憧憬那个更好的自己。可是,现实是,你还是……这真是太令人沮丧了。

可是更糟糕的是,我们还要面对类似这样的人生片段:

比如一场简单的面试,明明出发前准备了很好的开场白,想好了回答各种问题的最佳答案,想好了如何现场发挥。可是偏偏在面对面试官时,突然那个准备好的自己就消失了,像灵魂出窍一般不见了,剩下的这个自己简直糟糕透了:手足无措,语无伦次,面红耳赤,结结巴巴……天啊,这哪里是我,我怎么会这样?赶快结束这该死的面试吧。

或者还有些时候,我们想在上级领导面前表现得自信满满、精明能干,可是在会上发个言声音也要抖。和同事的沟通,也会因为对方一个不经意的表情、语气而顿时不知如何是好,要么留下一肚子委屈,要么就会冲动地说出一些毁掉办公室人际关系的“咒语”。这是个职场中失败的自己,却不是真正的自己。

我们每个人都有这样的时候,所以很多时候会对其他人说,“其实我不是这样想的”“其实我本不想这样做”“我其实可以做得更好”。

可是,亲爱的,更好的那个你在哪里呢?

终于忍受不了这样的激将了,下定决心要把那个更好的自己拉出来给你们看看。一个叫兰心的网友,刚进入一家外企工作,上班一个星期在网上跟我抱怨:“我就像个丑小鸭,她们就像时装杂志里走出来的模特。”她说的“她们”当然是那些外企的同事了,听她的描述我可以想到那个帅哥靓女争相斗艳的场景。兰心说:“我也要像她们一样,从头发到指甲,全副时尚起来。”不久后某一天,她在线传了一张照片给我,果然不一样了。适当的”OL(即Office Lady,白领女性)风”让她看起来很不错。“你觉得这样是不是很适合我?”“嗯,很不错呀。”“是吧,我也觉得我本来应该就很适合这样的。可是我周围的朋友们好像没这么认为。”“哦?为什么?”“他们老说我装,说我之前都不这样。我之前是不这样,可我这不是在改变自己嘛,我不是想让自己更优秀嘛。”原来兰心之前是一个特别随和、大大咧咧的女孩子,朋友有什么事她都很热情相助的一个人。可是后来,朋友再有什么事情向她倾诉或者征求她的意见,她都会端出一副教育人的姿态,分析出个一二三四,貌似别人的人生观都是错的,都是有问题的,都是不合理的。这样看来,兰心是有改变的,思路敏捷清晰、理性,在工作中,这是很好的进步。可是,问题是,在朋友圈子中,朋友需要的是理解、安慰、劝解,甚至就只是需要朋友不分是非的同仇敌忾,管他对与错,宣泄完了再说,这是朋友的价值。所以,兰心变得尖锐刻薄之后,朋友受不了,兰心还觉得委屈。“你觉得现在的你是更好的你吗?”我问兰心。“是吧,其实是我们部门的上司影响了我,她是一个女强人,雷厉风行,什么事情到她那里都井井有条,都有原因有方法,她就是解决问题的人。我想像她那样。”

兰心是在模仿她的一个临时偶像,觉得她比较优秀,想成她那样的一个人,于是从言谈举止上都学她。可是原本随和热情的兰心,偏要学习一副冷峻理性的强势模样,最先接受不了的就是原来的朋友。这种更好的自己,就真的是更好的自己吗?

很多人在寻找更好的自己的路上,找错了方向。

其实所谓比你好比你强的人,也许只是在某一个方面,而你学习之前就要先了解你应该在哪方面学她,帮助自己进步。我们自己应当擅长挖掘自己的好,才能更好。如果一味将他人的价值观放置在自己身上,慢慢失去自我,那么何来更好的自己呢?当你都不是你了,任谁恐怕都没法去寻求更好的自己。

那么,更好的我们究竟在哪里?

其实无论工作中还是生活里,我们在寻求自身发展与进步的同时,还是应当首先从自身寻找立得住的东西。毕竟,环境是难以改变的。我们只能改变自己,不断地修正自己,以期望成为更好的人,更能够胜任和适应环境的人,但这并不意味着盲目复制他人。做自己也许才是最好的。

某天,在微博上年看到一段视频,是美国传奇人物Ellen DeGeneres(艾伦·德杰尼勒斯)在某大学毕业典礼上的即兴演讲,心灵受到强大触动。

Ellen的人生用传奇两个字形容似乎都显平淡,做过女招待、售货员的她不仅成为美国的喜剧明星、脱口秀主持人,还多次主持格莱美、奥斯卡颁奖典礼,她的成功是一个传奇。可是当她与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分享自己的做人感悟时,她说,她觉得人最大的成功是要对自己真诚。对自己真诚,才能真正地认识自己。

当一个人有了自己独特的魅力和价值,她是独一无二的。她不是像谁,她就是她自己时,才能真正值得别人喜欢,也会让自己真正觉得踏实和快乐。

诚恳、踏实的人谁会不喜欢呢?生活里我们愿意和这样的人做朋友,工作里我们愿意和这样的人合作,甚至在感情上我们愿意自己选择的伴侣有这样的品质。

这样,你是否还要去羡慕别人,还要再贬低自己?其实更好更优秀的那个你永远都只能是你本身,旁人与环境只是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情境,为我们的这种自我增长制造契机抑或是阻碍。有朋友可能就会说:“我就是很自卑,情绪总是很低落,我看不到自己的优点,就算看到了还是会觉得不如别人,该怎么办?”

让我给你讲讲我一个学妹的故事吧:卓亚是我大学时期的一个学妹,在同学们的印象中,她是一个“自卑公主”,为什么公主还会自卑呢?很拧巴吧?是这样的,卓亚其实很漂亮,成绩也不错,性格也随和,但她总是不自信,这似乎给她的美丽添上了一份哀愁。那时我在学生会组织新人选拔,在校园网站上她凭借美丽的外表和好性格票数领先,但是私下同学们却在议论“她可能做不了”“有点放不开吧”“她有点自卑”。噢,这跟我们的想象实在是太不一样了。

事实上,他人无法切实地关注到你为何会自卑,你内心有怎样的压抑,他人只会看到你的表象,即你自卑,你可能无法胜任,你不适合。因此自卑、自暴自弃、看不到自己好的一面,这些情绪和症状对人的工作和生活都会有很大的阻碍。

依照对卓亚的印象,我们想印证我们的认识是对的。因此在之后的竞选中,依然很看重她的表现。但在之后的公开演讲中,她却让我们格外失望。其他竞选同学都争相慷慨激昂,积极表现自己的长处,卓亚上台说了几句“自己会为大家服务”之类的话就下台了,并且不等结果出来就匆匆离开了现场,似乎已经知道最后的结果并且无法承受似的。

看到这样的结果真让人由衷叹气,明明很优秀的人,却似乎看不到自己的优秀,显得羞羞怯怯的。

在我们与他人交往,与外在产生联系互动之前,我们最先是和自己做沟通,这个步骤很重要。只有与自己沟通了,我们才能认识自己,认识到自己的优点以及短处;而后才能确定自己想要什么,适合什么,能够成为什么;最后进一步去施行让自己变得更好的行动力。

每个人都觉得自己可以做得更好,这是动机。但行动的过程往往出现偏差,结果没有找到更好的自己,甚至还迷失了自我。

有的人过于盲目地确定了更好的自己,结果那并不一定就是真正的自己。

有的人妄自菲薄,看轻了自己,结果自己明明很好却不去勇敢地面对。

如果让自己的内心强大起来,首先当然是要找到自己的真心,找到真正的自我。伪装坚强只会让自己更脆弱“为了不哭大声笑,为了不烦大声呸!”

这是一首歌的歌词,歌名叫《穷开心》。歌如其名,整个歌曲的氛围都是一种“咱老百姓今儿个真高兴”的欢乐,加上主唱团队的演绎,简直就是活跃气氛、扭转心情、发泄情绪的良药。

是的,这是一首开心欢乐的歌,可是我却从这句歌词中感到了一种莫名的悲伤和心酸。为了不哭大声笑,这是一种怎样的坚强?这种坚强的背后有着多少无奈和隐忍,又有着怎样的不得已,必须要让自己不哭出来,反而要装出一副欢笑的表情?

自己想想,我们还不就是这样。有多少时候,不想表现自己的脆弱,不想表现自己的失意,不想成为他人的笑话,不想成全他人的得意,要装坚强,装乐观,结果装得自己越来越委屈,越来越憋屈,越来越愤恨、不满、抑郁。

其实,越是装强大,内心反而越脆弱。脆弱到不堪一击。

所以,这大概成为了我们大家的心理危机,不管你认识没认识到,我们都清楚,我们可以用这种心态逃避,却不能用它拯救自己。真正能让自己强大的,是想哭就可以放声哭,想笑就可以大声笑,这才是真正的坚强。

每个人内心都有一个期盼的自己,或者说对自身有一个最起码的期望值,这个期望就是自己能够成为更好的人。事业更上一层,生活更加多姿多彩,感情顺风顺水,为了这一切,人们愿意去改变自身,去适应环境。因此在生活里,在工作中,在与朋友的交往中,与同事的共事中,哪怕是与爱人的相处中,我们都不由自主地想要展现自己最好的一面。

可是就为了这个最好的一面,是否让我们丧失了一些最基本的“权利”?比如,我们心情低落的权利,我们需要安慰的权利,这些正常的情感及心理需求被压抑,被一味地坚强面对代替,甚至还要笑脸迎人,用一种夸张的方式来掩盖内心的不安与苦闷,只为了表明自己的坚强。

人应当强大自己的内心,不要一味地逃避,或者寻求外在的改变。在这里,我想要说的是,正因为没有人能够切实地关心到我们自身,就更需要我们自己善待自己,去引导自己的内心,而不要一味地压抑,不要为了塑造某种形象而放弃最基本的内心需求。我有一个朋友,在金融界摸爬滚打,见过不少风风雨雨,在金融圈内名声渐起。他不仅有精明的头脑,还有良好的心态,挺过了一次又一次的危机,依旧屹立不倒。但突然有一天她太太找到我,想让我去劝劝这位朋友。细问之下才知道,这位在外面光芒四射的金融才子回到家根本是另一番样子:摆臭脸,不爱说话,容易发脾气。我想可能是职业压力造成的。但是他太太却摇头:“不是,我也跟他沟通过,工作有不开心就讲出来,但他不说,现在对小孩也很没耐心,孩子一听到他回家的声音就害怕。我实在受不了了。”在外自信满满,笑脸对人,回到家摆臭脸,说句不好听的就是拿老婆孩子撒气。家是挡风遮雨的地方,家人不是出气筒。这位朋友对外是典型的为了不哭大声笑的案例,为了表现出更好的职场风貌,将职业的压力转化到了内心,以至于他都无法好好地去面对家庭生活。

其实,在各种对目标的期盼之中,我们对自身的期盼大多是一致的,希望自己是一个坚强的、可以独当一面的人,这是人在世间寻求立足之地的自我暗示以及心理防御。但人生并非总是一帆风顺,我们所期望的关系与环境带来的安全感平分到每一个人身上是有限的。当灾难来临时,更多的考验是我们自身,而非旁人以及环境所能带来的保护。因此伪装成为了我们完成内心期望和与外界和解的最主要途径之一。可是,伪装坚强真的有用吗?这对我们自身的转变有用,还是对解决困难和危机有用呢?

我约了这个朋友,打算跟他好好谈一谈这个问题,还没说几句,这位朋友自己也意识到自己的问题:“我觉得自己有抑郁症。”

抑郁症这个病的病理我不想去研究,可是这个词汇却是近两年在大众范围内普及开的。自问我对这种病症的理解并不深入,我想大部分人不一定明确地知道这种病的病理症因,但却让很多人在承受巨大压力和情绪波动时,怀疑自己就是患上了“抑郁症”。

他们认为:我病了,所以责任不在我;我情绪不好,不是我而是医生要解决的问题。

我刻意回避了他的这个问题,问他这种对待职场风云不露声色的好处在哪里。朋友认为这会给自己的职场伙伴带来信心,也会给自己积极的心理暗示。但是要说为什么回到家就会忍不住发脾气,他说他觉得家是放松的地方,所以,在外面“伪装”了自己,回家就没有必要装了,就需要完全放松自己。但让自己的坏情绪影响到家人,他也感到很惭愧,所以后来就慢慢逃避回家……

他再次问:“你说我是不是病了?”

我摇头苦笑:“你这是要把自己的责任推给医生喽?”“不然,我要怎么解决呢?我是拿自己没办法呀?”

我们真的拿自己没有办法吗?

其实我们都应该清楚的是,无论谁的生活,都是其自身在时刻参与的,你的参与才造就了你的生活。你的参与包括方方面面,包括你的行动也包括你的内心,也许坚强有担当的职场形象可以有利于自身的发展,但是内心的压力却无处排解,它终归会爆发,所以就需要我们自身去调解。能够与自己的内心和解,才是真正的内心强大。

也许我们有时候太过跟生活和工作较真儿了。你伪装的面具,也许在他人眼里早已经一眼看穿,只是大家都心酸地明白我们为什么要这样互相包容、互相捧场。就好像皇帝的新装,心照不宣地互相维护着各自的尊严。

可是,是不是当天真的诚实的孩子说破这个谎言之后,大家反而更舒服了呢?

舒服才能自信从容,自信从容自然就会流露出不凡的风度气质,自然就会影响你的合作伙伴、你的同事,以及所有你希望影响到的人。

舍本逐末就是我们的愚蠢,也是我们不快乐的根源。让事情简单直接,结果不一定就是危机,反而是大家松一口气后的轻松呢。失控的生活状态永远不会令你满意

其实我们反复强调内心强大的重要性,是因为内心是我们作出一切判断和执行力的本源。内心就好像一个发动机,是这个发动机在掌控着我们自身以及我们生活的运转。对这个发动机来说,能源的来源又是错综复杂的。内心的强大是一个需要和解以及不断锻造的过程,这个来自我们自身,来自与外界的调解当中。打个比方来说,我们从努力工作得来的成绩中获得满足感,内心受到激励,可以做出更优的计划和决定,就此产生一个心理上的良性循环,然后投射到外在。而当我们身处困境,适当的自我调节使内心获得缓冲,以继续向目标努力,又可以扭转外在。

但是现实生活的情况可能没有所说的那样单一,当我们在达到某一个生活或者心灵目标之前,需要做我们内心不愿意或者不喜欢的事情,那么这台发动机还能够正常、有条不紊地运转吗?

在电影《穿普拉达的女魔头》中,刚从大学毕业的女孩安迪确信自己想当一名记者,而在这之前,毫无经验的她只能先进入一家顶级时装杂志,给他们的总编米兰达当助手。安迪告诉自己只要挺过这段时间就可以去做记者了,由此展开了一段从没想到过的职场生涯。总编米兰达是一个对所有人都尖酸刻薄的人,并且无论公事私事她都会交代给下属,弄得安迪苦不堪言。例如在有飓风的时候,让安迪去找飞机把她从迈阿密送回纽约,原因只是自己的双胞胎次日早上要在学校表演;当安迪不小心坏了她的规矩时,让安迪去找哈利·波特的手稿,只是因为她的双胞胎急于知道下面的故事;在女魔头发现安迪的能力高于第一助手艾米莉时,决定让安迪代替艾米莉去巴黎,而艾米莉的理想就是去巴黎,她还要求安迪自己去告诉艾米莉这个噩耗。安迪一一照做,伤害了艾米莉,安迪认为是自己实在没有办法选择……

也许有人会说这只是一个电影,但是生活中让我们违心接受的事情大概是要比剧本中的多得多。而这样做究竟有意义吗?我们能否在这个过程中将最初的意义坚持到最后?还是让内心的发动机失去了原有的频率而改变了方向和初衷?和同事争夺却是为了一个自己并不心仪的位置;为了挽救感情做出让步却让双方都很痛苦;在生活上讲究却欠下巨额的信用卡债务……也许有人会理直气壮地说,这就是内心的选择啊!为了更好的将来,我不应该努力争取任何的可能和机会吗?为了不和伴侣分手,我明明做出了巨大的牺牲;为了融入圈子,拓展人脉,树立形象,我才大额花销的。可是问一问自己的内心,满意这样的生活吗?你确定做了这样一系列的行动之后你达成了自己真正的心愿和目标了吗?一个不心仪的位置,你会接受或坚持吗?你为感情做出让步,内心是心甘情愿的吗?超前过度消费之后,你能承受被银行催账时所带来的困扰吗?

几乎所有人都想预知未来,因为对于不确定的事情总想知道结果。知道结果就不用提心吊胆,就不用绞尽脑汁作判断作选择,知道了结果,就有了安全感。

可生活偏偏不是这样的,不要说将来,我们甚至不能确定明天会发生什么。我们作的任何选择和判断靠的都是过去的经验,仅供参考,但不能确保什么。所以我们才会焦虑,会担忧,会患得患失。

这些情况都意味着,我们是失控的。

因为想得到上司的赏识,所以在工作中努力表现,为了确定能让上司满意,甚至去研究上司的星座、性格、爱好等等。

因为想让大家喜欢自己,所以在与人交往过程中去刻意注意每个人的喜好,迎合他们的观点,做他们喜欢的事情。

再或者因为工作中出了意外,想到会被他人责怪、质疑,而焦躁暴怒,甚至会言行失态。

……

生活中很多这样的时候,甚至可以说是时时刻刻,我们总是在为各种各样的“因为”而努力,就像被“目标”们牵着走。这些时候,我们是被“目标”控制的,被上司,被他人,被自己的“小心思”控制着,没有自己,仿佛只有自己的真心和意愿不在自己的考虑范围内。

你亏待了自己,你觉得这是逼不得已,是上司的过错,是他人的过错,是生活的过错。

可是,有谁要求你这样做吗?或者说,如果你不这样做,你就真的会受到惩罚吗?

不是的,你不过是为了一种安全感,为了一个确定的答案。

因为不能把握、不能摆平的生活状态让我们没有安全感,所以我们才要去追求那种安全感。

只不过,我们没有换个角度去想,为什么我们总是去解决别人提出的问题,而从来不听听自己的心声。

如果把人世间形容为大海,那么人大概就是漂流在这个大海上的一叶扁舟,要在风浪中找到一个平衡点,而这个平衡点就是我们自己的内心。在生活失控之前找到内心的平衡点,是让内心强大的重要任务之一。

重新回到电影,安迪的态度从一开始的得过且过,不为工作而改变自己,到后来跟随圈子的潮流,换上华服,卓有成效地从事着她的工作……但最后,通过与女魔头的交谈,安迪发现自己得到了工作,却放弃了家人和朋友,并且为了工作上的进步,要将别人狠狠打压下去,她毅然离开杂志社,并重新寻回自己内心的理想和失去的幸福。

永远别让内心的发动机冲出能力范围,如果对待生活像费劲地拉着一匹野马,将很大一部分精力都放在了打扫生活失控留下的战场,那么为何不在内心失控之前让内心变得强大呢?控制力是内心强大的表现之一,根源上的井然有序才能让我们的生活高枕无忧,而不要等到生活完全失控了以后去品尝内心的失望与苦涩。内心强大的那个人,原来就是理想中的自己

当我们认识到我们是在欺骗自我,是在伪装强大,是在一种失控的状态里生活时,才会真正意识到,找到内心强大的那个自己是多么地迫切和必要。

你知道现在的自己不是理想中的自己,而且心中经常会勾勒出理想中的自己。

比如,他(理想中的自己)应该是勇敢的、自信的、宽容的、顽强的……面对任何问题都能坦诚回答,面对任何为难都能义正辞严地对待或一笑置之,面对任何权威都可以做到不卑不亢。

这个理想中的自己多好,能淋漓尽致地表现自己的才华,能左右逢源地处理好周边的人际关系。反过来,能够淋漓尽致地表现自己和左右逢源地摆平各种问题的人,又是什么样的人呢?

某天看到一个帖子,其中有一句话让我深为认同:内心强大的人,才是真正有思想的人。因为内心强大,说明他对这个世界,对社会,对人生,都有自己独到的看法,有自己坚定的信念。这种信念不只是停留在口头,而是深植于内心,在这种信念的引导下,人会言行一致,有原则且有立场,不会犯下大的错误,甚至有时候我会认为一个有信念的人,他的缺点也是可爱的。他的缺点正是缘于对自己某种信念的坚持,是能够被他人轻易接受的,就好像我们要接受一座山峰就必须接受与它连为一体的深谷一样——因为有山谷,所以才会有高峰。

所以,真正内心强大的人,不会色厉内荏、外强中干,甚至很多时候他们看似外表柔弱。当然,这只是表象而已,他们不需要用“外在”来为自己壮胆,也不会刻意掩饰自己某方面的不足,因为他们对自己有一个清醒的认识,知道自己的优点与缺点。也正因如此,他们对自己的言行、情感有着他人难以想象的坚持,有着无与伦比的自信,他们的内心是坚不可摧的,是不会被轻易撼动的。毕业后,我到了一家文化公司上班,同事楠是所有同事中比较特别的一位。我们所从事的是文字工作,大部分的同事都是文科出身。楠所学的专业好像是什么道路桥梁工程管理,好吧,到现在我也不能准确地说出这个专业的全称,只觉得这哪儿跟哪儿呀。首先,这个专业一听就是搞勘察设计的,都是男人们的活儿。其次,道路桥梁专业跟文案编辑离得就更远了。就是这样的楠,成了我的同事。在此之前,她参加过无数文化公司的面试,想从事与自己专业完全无关的文字工作,而且又没有相关经验,结果可想而知,处处碰壁。我都能想象出,除了她自己那颗火热的心和渴求的眼神,在对方的眼里,她什么都没有。遭拒,是必然的。“你凭什么让我相信你可以胜任这份工作?”“……”“你喜欢文字,但为什么读了一个工科专业?”“……”“以你现在的情况想找一份这方面的工作恐怕非常难,你还是重新想想你的人生规划吧。”甚至有人这样建议。楠被打击了很多次,但她没有沮丧过,也没有打算放弃,她一直在坚持。事实上,看到她的简历,就没有公司发给她面试通知。她是按照网络上看到的招聘公司的地址找上门去的。她来我们公司那天是个大雪天,那天一般没有要紧事情的人都不会出门,连送快递的小伙子都放假了。她就那样闯进来问前台:“我是来面试的,我没有预约,但我想试试,能不能给个机会?”

就是因为她这份执着,她被无薪留观一个星期。然后她凭借透着灵气的文案征服了领导,成了我的同事。现在,她已经出版了自己的作品,行走在她理想的路上。第2章 先把强大的自己找回来

内心强大的人,在认识别人之前,先认识了自己。世界上最难认识的不是别人,正是自己。“我是谁”这个问题要结合很多问题来考虑。比如,我处于一个什么样的时代?我生活在一个什么样的环境?我有什么能力?……这些都是认识自我、了解自我、创造自我、发展自我的前提。找回自我是内心变强大的前提某天,看到一档综艺访谈类节目,嘉宾是一位深受普通观众喜爱的老艺术家。主持人问道:“您从业这么多年,取得了那么多辉煌的成就,您有什么经验和秘诀要跟时下的年轻演员们分享吗?”“其实一个演员,要想达到表演的最高境界,一般要经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模仿,学前辈的套路,学表演的腔调架势,你看到的是表演的技术,不是鲜活的角色。但是为什么呢?因为这个时候,演员还青涩,还不自信,但还要一心想着在行业里扬名立万,想着如何走红,于是就不自觉地向那些红了的先辈学,以为像谁谁那样,自己也就能达到那个高度。这是还没找到自我。“第二阶段,就是自我,我们叫返璞归真了。找到自己的感觉,对角色人生有了自己的认识,可以质疑和升华学到的知识了。我对这个角色怎么理解,我打算怎么塑造它,我要把它演成一个什么效果,完全有了自己的主意。这个时候的角色表演,你就不仅看到血肉,还看到性格了。这个时候的演员是最容易走红的,因为观众真的看到角色和你了,能记住你了,能被你带动了。这时候是演员对自己内在的完全开放,关注自己内心想要表达什么,而不去关注怎么演才能红,才能得奖。“第三个阶段,就是向外的释放,找到自己。认识到自己的人生,然后才能更真切地去理解他人的人生。不看重自己,把自己完全抛开,自己就是角色里的那个人。大人物也好,小人物也罢,能完全理解角色的人生,去为角色活一遍,这就成了,他的艺术生命就成了。”

老艺术家的话赢得了热烈掌声,我在荧屏外也由衷感叹,老人家说的是一个演员的进化过程,对我们的生活也大有裨益。

不只是演员,我们每个人大概都要经历这样一个过程。

来到这个世上,我们最先得到的身份是孩子,这个身份是相对于父母而言的,这个角色从一开始的被养育到慢慢地受教,再到可能的对抗、纠正,到一步步变得独立,一步步由接受变为相互回馈。

年幼时我们更多的是在接受父母的给予,我们在接受中慢慢成长,变成熟,而父母在付出中变老迈,然后我们开始给予父母,父母变得像孩子一样渴望照顾,甚至有时会“蛮不讲理”。

在这个角色轮回中,从开始的盲目索取,急于证明自己,到明白自己到底是谁,应该做什么,这是一个人的角色演变。

在工作当中,无论是领导还是同事,彼此都需要互相协作。我们与同事既是合作伙伴也是竞争对手。

开始时,我们急于证明自己,甚至把同事当成假想敌,拼命超越同事。这个过程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办公室人际关系,从而在矛盾与纠纷中渐渐成长,掌握职场生存法则。

之后意识到协作更有利于自己取得良好成绩,如何让同事支持自己,让上司信任自己,让工作变得更加简单,最根本的是把精力放在自我身上,学习,提升,超越,而不是把过多的精力放在同事之间的钩心斗角上面。

当你彻底沉下来,工作反而没有了羁绊,这时你会发现工作顺风顺水,业绩不断提升,升职加薪的机会随之而来。

再之后你的角色从被考查者成为决策者,作为领袖和榜样引导后来者,释放自己。

这是职场中的角色转换。

在人际交往中,刚开始接触时,我们会注意对方的性格喜好,会寻找与对方最佳的相处之道,甚至讨得对方欢心,希望给对方留下美好的印象,让自己成为一个人缘好、处处受欢迎的人,所以急于跟每个人都保持友好的关系。

之后我们会发现:在这个交往范围内,我们真的跟某一部分人性格不合,志趣不投;而跟某些人在一起时,有聊不完的话题,有共同喜欢的事物,甚至开始有共同的秘密。这个时候,自己知道自己喜欢他们,愿意与他们交往,希望和他们成为好朋友,而不是为了刻意逢迎讨好。

这是在交友过程中的角色转变。

事实上,我们还有很多被生活赋予的角色,如果你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如果你要真正找到一个最佳状态,实现最美好的愿望,一定会经历这样一个角色转变的过程。

在所有的过程中,都有一个关键环节,就是找回自我。以真正的自我面对父母家人,面对朋友爱人,面对上司同事,就能让内心逐渐强大起来。

这里还要说说那位我崇拜的美国传奇人物Ellen,我还是忍不住想分享她关于自己人生演变的一番精彩演讲:……当我从学校毕业时,我完全迷失了自我。我当时没有任何的野心,不知道自己想做什么。我什么工作都做,挖生蚝,当带位员,做酒保,做服务生,刷房子,卖吸尘器……完全不知道自己想要做什么。我只想随便找个糊口的工作,过一辈子,能有钱付得起房租就行。我完全没有任何计划。真的,当我像你们这么大的时候,我真的以为我了解自己,但其实我不了解。举例来说,我像你们这么大的时候,我还在和男人约会(Ellen在1997年向公众公布了她是同性恋的事实),所以我的意思是当你们再长大些后,大多数的人都会是GAY(同性恋)。(大家笑,她自己也笑了。)总之,我不知道要干什么,而最后我找到了我的人生目标,却是因为一件十分悲惨的事。那年我19岁,当时的女朋友因为车祸身亡,我经过了事故现场,却并不知道是她,还继续往前走。不久后,才知道那是她,我当时住在地下室公寓,没有钱,没有暖气,房间里到处都是跳蚤,我困惑不已,心里在想:她为什么突然走了,而我又呆在这样一个境地里?我无法理解,但其中一定有什么理由,要是能直接拿起电话打给上帝问个清楚就好了。于是我开始写一些东西,心里涌现出一段我和上帝的对话,虽然只是我一个人的独白。当我完成它后,我阅读了这个剧本,对自己说,我要在“今夜秀”上和强尼·卡森一起表演这一段。强尼·卡森是当时主持届的天王,我对自己说,我要成为该节目史上第一个被邀请和强尼一起坐下来采访的女性。数年之后,我成为这个节目史上第一位也是唯一一位被邀请坐下来和他一起访问的女性。从此我开始做单人脱口秀,做得很成功,但也很辛苦,因为我想讨好每一个人,同时又守着我身为同性恋的秘密。我想人们要是发现了这个秘密,就不会喜欢我了。后来我又有了自己的喜剧,也很成功。事业上取得了更大的成功,我于是更担心了,要是别人发现了怎么办?是不是不会看我的节目了?我一直带着羞耻和恐惧而活,最终我还是决定,我再也不能那样活下去了。于是我公布了我是同性恋的事实,不是为了什么政治原因或是其他,只是为了让我自己从一个背负许久的沉重枷锁中释放出来,我只是想要诚实。我想,不会有更惨的事发生了,难道会失去我的演艺事业吗?结果,我真的失去了。我的节目在做了6年后,没有告知我就停播了,我读了报纸才知道。我家中的电话三年没有再响过,没人愿意找我做节目,没人愿意接触我。然而,我收到了想要自杀的同性恋孩子的来信,他们因为我的出柜而最终没有自杀,我才了解到,我在这个世界上是有目的的。那曾是一段痛苦的日子,我很愤世嫉俗,很难过。后来有人找我做脱口秀,制作公司想要卖出节目,但大多数电视台不愿意买。当我回想起这些往事的时候,我一点儿也不想去改变什么。即使失去一切,我意识到,最重要的事是对自己诚实。我的选择令我在今天活得自在。没有恐惧和秘密,我知道一切都是好的。因为无论如何,我知道自己是谁。对我来说,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是活得诚实。别逼自己去做不真实的你,要活得正直,有怜悯之心,在某些方面要有所贡献。因此,我的结论就是:追随热情,忠于自我。绝不要追随别人的脚步,除非你在森林里迷了路。所以我的忠告是,做真实的你,一切都会没事。

所以,当你找到真正的你时,你就会优秀起来。成为自己喜欢的样子

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就是中学毕业时,买来各种各样的同学录请同学们在上面写上人生寄语。大多数的人会在这即将离别的时刻对过去几年的同窗生活作一个总结。当然,这些话平时大概是听不到的,特别是座位相隔很远的某同学,也许几年下来没有说过几句话,可是在同学录上,他会告诉你,在他的位置上看到的你是什么样的,那种感觉很特别。

中学毕业时,我也毫不例外买来精美的同学录请同学在上面写下毕业祝福。但同学们在印象栏中留下的关键词着实出乎我的意料——冷漠。而且不光平时说话很少的同学这么写,相熟的两位朋友,她们也认为我有时比较冷漠。

这在当时的我看来是相当不可思议的,我从未想到“冷漠”这个词会与我有关。一直到若干年后,我仍然对这个评价“耿耿于怀”,我不断地反思为什么我自己认为是热情友善的人,却会给别人留下“冷漠”的印象。我以为他们会认为我是一个特别热情的朋友。可事实完全相反,这太让我苦恼了。

这让我从那时就知道人对自己的认识,与他人看到的样子可能是不一样的。但是我并不打算探寻其中的原因,究竟别人的判断是不是客观,也很难说。我认为对个人来说,最重要的是他自身所喜欢的自己是怎样的。

有一句话,“世界转一圈,又回到了原点”。在跨越了多个领域,尝试了很多角色之后,问自己一个问题:你喜欢的自己究竟是怎样的?

这个问题看似是一个问题,实际上却是两个问题,需要两个答案。为了确定这个问题的最终答案,我们先挨个回答以下七个问题:你喜欢的自己究竟是怎样的?你认识自己的依据是什么?你由此对自己的定位是什么?你的希望与目标是什么?你最终想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你如何确定这能让你更好地面对世界?你喜欢的自己究竟是怎样的?

首先,你喜欢的自己究竟是怎样的?或者是你认可的自己是怎样的?有人认为自己是一个说话直来直去的人,有人认为自己是一个没有心机的人,有人认为自己的专业知识很扎实,有人认为自己在工作中有很不错的执行力,有人认为自己很容易心软,有人认为自己非常爱护小动物,有人说自己是个善良的人……这是一个简单的自我认定,接下来我们要根据这个答案再问自己一个问题——你认定自己的依据是什么?

比如,我认为自己是一个理智的人,这就是我所喜欢的自己,我认可的自己。要问我这样认为自己的依据,我想人的自我认知离不开参照的对象,我观察我生活的圈子,与我同龄的朋友们暗暗比较,然后觉得自己相对成熟冷静,在朋友圈里常常扮演那个拿主意的角色。而我认为这一切是因为我比较理智,别人愿意听听我的意见和建议。如果让我对自己在工作上做出一个定位,我认为我是一个更适合从事独立工作或组织工作的人,因为我有足够的理智承担任务和面对挑战。

可能到这里有人会说,那些喜欢小动物,认为自己很善良的人,该如何给自己一个定位呢?难道要去做义工吗?当然不是。实际上,这是一个很宽泛的问题,我只能说那样的定位是对自身的认识不够清晰。比如一个认为自己适合从事律师工作的人,你让他说一说为什么有此认为,很有可能就是他逻辑性强,口才好,富有正义感等相关的优势。这就是关联性,对内心及自身认识的关联性。

不过也不能排除有人就是将自己的理想和实际生活分开了,所以我们继续下一个问题——你的希望和目标是什么?我的希望大概是在自己所感兴趣的方面取得不错的成绩,这是一个比较实际且可行的目标。

而最终想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我想来想去,就是成为一个能够给别人带来积极影响的人。我确定这能让我更好地面对世界,因为我认为每个人都需要正面的力量,而我就是要传播这个“正能量”。最后,我喜欢的自己是什么样的人就成为什么样的人是我的心愿。

我得说这七个问题其实主要目的就是回答一个问题,就是你喜欢什么样的自己。你希望自己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这是一个需要不断论证的过程,正如我一开始喜欢的自己是一个理智的人,不管我的依据是否充分,这是我内心的自我认知,自我暗示。而后我给自己的定位是确定自己的能力,我再次肯定了自己所认可的样子以及能力,这包含着我对自身所认可的方面给行动力提供的能量是否足够的检验,即我认为自己的理智可以很好地达成一定的目标。但有一些人没有真实地认识自己,在认可和定位上南辕北辙,导致内心和行动力的错位。如何让内心变成行动力的强大后盾呢?接着我说出了具体的现实目标。

以上算是七个问题的上半部分,一些定位不明晰的人也不必着急,接下来的三个问题是反推回去,确定好你的具体目标,让我们反过来向内心进发。

结合具体目标,比如我想在文字方面有所建树,那么在想成为什么样的人的时候,我会不由自主地由具体的目的去升华这个答案,就是想用文字给人带去积极的影响。

接着如何确定这个目标和升华的想法能够被世人接受呢?我认为人们都需要积极的力量,而我就是要散播这个正能量,这是我由他人及环境需求而对内心施行的鼓励与暗示,我不仅自身认可自己,同时我也应当是被需要的。这其实也是每一个人大同小异的愿望之一,那就是能够获得外界的认可。

最后,回归内心的问题再次出现,你所喜爱的自己究竟是怎样的?这里的答案就是升华以后的了,不再是单独内心的所想,而是经过分析自我能力、自我目标,以及与外部的联系等论证出来的。我们从一开始对自己某一方面的肯定,最终要成长为一个有自我实现,以及被别人认可的人,这是一个确认的过程,也是内心成长强大的过程。本色是一个人最大的魅力

世界是一个舞台,每一个人都在这个舞台上尝试各种角色;人生像一场电影,每一个人都在孜孜地寻找着自身角色的表现机会和最佳状态。生活里的每个人都像是赶场的演员,在各种关系、各种身份、各种情境中穿梭,品味生命的酸甜苦辣。

我们该如何在各种角色的转换之间保持与内心的联系,不迷失自我呢?我们又如何在外在和内心之间寻找出一个行动力的平衡点?我们如何去表现自己,对待他人,以达到内心的期望,并让别人认同自己?是一味地曲意奉承,还是坚持己见不轻易妥协?是矫饰伪装还是直来直往?

不记得在哪里看到过这样一句话:一个人要想集他人所有的优点于一身,是最愚蠢、荒谬的行为。

可是我们常常不经意地就做了这么愚蠢的事情。如果没有看到自己,大概可以看看身边的人,明明本身已经具备了不少优点,可是却并没有想过要把自己的优点放大,甚至忽略了这一点,反而想尽办法地去研究其他人身上的优点,渴望把他人的优点全部集中到自己身上,可这样做的结果不仅不能使自己成为“完美无缺”的人,反而由于刻意模仿别人而把自己原有的优点和优势也丧失殆尽。

有一个成语叫“舍本逐末”,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一个人,如果能把自己固有的优点发挥到极致,是完全可以做出一番事业的,这个事业可能很大也可能不是很大,但无论如何,要比一味去艳羡别人、模仿别人好。都说模仿就是死,可见模仿来的东西只是肤浅的,没有真正的内在支撑,我们最终将毫无成就。

所以我们要明白,坚守自我,保持自我的本色,充分利用好自己的优势是成就自我的根本。大概可以这么说,那些总是为平庸的生活而苦恼的人,往往都是因为试图把自己放进一个并不适合自己的生活模式里,连自己都是拧巴的,怎么会有美好的结果?所以说,那种集一切优点于己身的想法是最不切实际、最荒谬的想法。“你是这个世界上全新的人,从开天辟地到现在,没有哪个人完全和你一样,以前没有过,现在没有,将来也绝不会有另一个人完完全全跟你一样。”

当你呱呱坠地,带着你的遗传基因,带着上天赋予你的一切来到这个世界上,你就是一个新鲜的生命。你唯一需要的是,经过经验、环境以及家庭培养造就独一无二的你。不管好坏,都一定要去创造一个属于你自己的未来;不管好坏,都一定要在这短暂的生命旅程中留下你自己的足迹。

上帝赋予每个人的都是与众不同的,除了你自己,没人知道你到底能做什么。所以,你就是你,不管好坏,都要保持自己的本色。

本色可以让一个人保持在最舒服、最放松、最自信的生活状态中,这种状态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一个人的自身能量,甚至可以让其超水平发挥,做出一番大的成就。要想保持这种本色,实际上就是把握自己的个性,认识自己的缺点,发现自己的优点,把自己的独特个性和优点充分地发挥出来。

这里要讲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爱唱歌的小女孩,她梦想成为一名歌唱家,历尽艰辛,勤练唱功。可惜她长得很丑,脸很长,嘴很大,牙齿突出,如此一来,在当下帅哥美女大行其道的歌坛,她想唱出名堂看似是不太可能的事情。开始,她只是在娱乐场所驻唱,第一次在众人面前公开演唱时,她一直试图把上嘴唇拉下来以遮盖住牙齿,以为这样能掩盖住自己的缺点,让自己看上去好看一些,但结果却适得其反,这样做不仅没有让她更好看,反而使得她的样子滑稽可笑,出尽了洋相。她开始对自己失去信心,认为自己注定要失败。就在她快要放弃梦想时,一个听过她唱歌的人,看出她很有歌唱天赋,便十分坦率地对她说:“我一直在观察你的表演,并且看得出来你在刻意掩饰自己某方面的缺陷,你是不是因为对自己某方面不满意,所以在刻意掩饰什么?”女孩显得非常窘迫,不知道如何回答。这位男士接着说:“如果你想唱歌给大家听,那么唱歌的时候就放开自己去歌唱,用你的声音和心去唱,不要想其他的东西,只有当你自己沉浸在歌声里的时候,观众才会跟你一起沉浸其中。”女孩接受了这个忠告,不再刻意去关注自己的牙齿,演唱时全身心地投入,张大嘴巴,热情欢快地歌唱。终于,她成为歌唱明星。现在反而有很多人会去模仿她。

我们经常忽略本色对于个人的意义,以为所谓的十全十美才会受人欢迎,殊不知,当我们放开自己,展现真正的自己,以本色出现在众人面前时更有魅力。

从根本上说,我们每个人都具有这样或那样的潜力,不该再浪费时间一味地去模仿他人。

在生活中,不遇到我们不愿意接受的事情,那是不可能的。要处理好不愿接受的事情,实在是对一个人内心的考验。是迎难而上,还是放下内心的真实想法选择妥协?是勇敢地走自己的路,还是忽视内心的感受追随他人的脚步?对内心选择回避,对外在选择遮盖,我们站在这两者之间的灰色地带,越来越面目全非。

本色还意味着做人的原则,人们都乐意与一个对自身有严格要求的人交往。

有人说,这个世界毫无公平可言,甚至规则也是骗人的。我认为公平不在世界,而在人的内心,规则更是如此。一个本色的人,往往需要将自己的内心和行动保持一致,才能升华出坦荡的魅力。蕾在一家公司供职,工作能力一直备受称赞,但由于人事上的调配,蕾突然被调去负责与专业不相干的工作,这让蕾有些为难,她去找人事,被人事告知是因为领导有一个亲戚要进来,而领导的这个亲戚想做的就是蕾原先的工作。人事经理十分同情蕾,告诉了蕾真相,但希望蕾别把她供出去。蕾有苦难言:想要去找领导,但是怕连累同事;想要换工作,但似乎又不确定自己的能力,还有对新环境的恐惧。可是对新的工作蕾实在没有兴趣,加上情绪的波动,导致她的工作质量和效率有所下降,甚至受到了上级的批评,这一切都让蕾觉得世界一下子暗了,她喘不过气,只想躲起来,逃避内心的挣扎和外在的压力。

你可能和蕾一样,明明做着一份并不感兴趣的工作,却不愿做出改变。

这时你要问一问自己,你为什么不感兴趣呢?你是不喜欢,还是嫌工资低?

如果是不喜欢,那就趁早换一个,时间宝贵,我们不应该浪费自己和单位的时间,不要担心找不到感兴趣的工作,多尝试几次就可以,总比浪费自己的天赋好。

如果是嫌工资低,那么就努力工作用实力证明自己的价值;如果是因为不公平的待遇,那就马上去争取,找老板,换工作,都可以的!

只要你确信自己有能力,知道自己要做一些事,那就一定要去做。人活着就是为了合理地满足自己的需求,并践行自己的原则!而不能够表里如一地行动,哪怕是再缜密的计划也难以实现。

只要你表达出足够的坦荡与诚恳,一定会有人愿意伸出援手。人们大多乐意帮助那些真实的人,而非野心勃勃或是坐以待毙的人。因为本色的人更真,所以人们更愿意与他们合作。

相反,一味地揣摩他人,掩饰自己,就会变成职场乃至生活中的小灰人——领导不知道你在想什么,同事不知道你在干什么,朋友聚会忘记你,甚至你的爱人都不知道你的理想。

不要回避内心的想法,更不要因此逃避外在,不是避开了这两端,你就可以避开所有的矛盾,相反,以本色面对一切,你的人生会迸发出与众不同的光彩。本色是修炼强大内心的重要一课,是基础,这个基础的修行意味着自我认知的不断清晰,自信的提升,勇气的增加。

自我肯定的行为可以增加一个人选择的自由度。当一个人拥有选择的自由时,自尊、自重的情感会取代压抑、委屈或愤怒等伤害人的情感。

在讨论自我肯定时,我们十分注意一个人是否自尊自重。以真诚的方式表达自己,得到自尊与自重,同时也能尊重别人,才是自我肯定的真谛。我们可以在生活中学习自我肯定的行为,以便有效地处理人际关系。

1.自我肯定的方法

自我肯定有如下表达方法:(1)描述情境。(2)表达情绪。(3)提出意见。(4)征询讨论。

简单地说,自我肯定需要坚定的原则与温和的表达。

在自我肯定的行为中,非口语部分中包含:目光温和地接触,脸部表情放松,声调坚定平稳,说话流利,保持适当距离,姿势适中,语气肯定。在口语部分包含:练习说“不行”“不要”“我不喜欢”等这些话,以平稳的方式叙述自己的感受与意见,并学习事实、感受、期望、讨论四者兼具的表达方式。

2.自我肯定的时机

那么自我肯定要选择怎样的使用时机呢?(1)有人请你帮忙,你心中不乐意,却不知怎么拒绝时。(2)有求于人,又不知从何开口时。(3)经常一个人埋头苦干,不愿意求人帮忙时。

3.自我肯定的要领

当然,自我肯定也要把握一定的要领,你至少要做到如下几点:(1)温和,但不羞怯,因为你对自己有信心,重视自己的价值。(2)坚持,但不顽固,因为你认为重要的原则,即使在家人或外人的压力之下也不能改变。(3)关怀,因为你重视别人的权益。(4)表达清楚,声调、姿势、态度都能让别人清楚感受到你所要表达的内容。(5)勇敢,因为你不会畏惧压力或嘲笑。(6)满意,因为你能在各种环境中维护你的权益,且不去侵犯别人的权益,双方都满足。(7)有自我价值感,通过与人平等交往,自己能从别人的尊重中更加重视自己的价值。不拒绝改变,不远离自己

在追寻“本色”的路上,容易陷入一个认识误区,这个误区就是,一个以本色示人的人即一个能够彻底贯彻内心真实想法的人,是一个坚定的、毫不动摇的人,由此他取得了人生的成功,所以,想要成功就应该是一个“一成不变”的人。这种认识是不准确的。

确实,一个人能找到自己的“本色”,起码是一种成熟的表现,因为那意味着这个人实现了内心和外在的统一,外在与内在是相当和谐的,这一类人内心也的确很强大,轻易不为外界所动,他们能够坚定内心所想,制订可行的计划并适当地行动。

其实,坚持本色并不意味着“一成不变”。美国妇女翠西在一家24小时便利店做晚班店员,她态度亲和,做事一丝不苟,以认真负责为荣,颇受好评。有一晚,气温骤降,风雨交加。便利店门口来了一名乞丐,破旧的衣装,脏兮兮的脸,但一双眼睛亮晶晶的,他眼巴巴地站在玻璃门外看向店内。店里比较暖和,没有风雨,且夜里也没有什么客人……可是便利店有规定,不允许这类“游荡者”入店,违反的人会被罚一周的薪水,因而值夜班的男搬运工杰克坚决反对乞丐进来。翠西也一直都遵守店规,乞丐最后只得窝在便利店外窄窄的屋檐下躲避风雨。杰克码好货后就去睡觉了,留下翠西一个人在店内值班。过了一会儿,翠西打开门,请乞丐进来,并准备了一杯热咖啡和一个热的三明治。后来翠西的行为被便利店内的监控录了下来,翠西受到了责罚,她一个礼拜的晚班薪水都没了,并且被店内记过。

这个世界不为某个人而单独存在,因而每个人都有他对这个世界的看法,如此一来,遇到与自己内心的原则相冲突的事情并不奇怪。

对翠西来说,她所珍视和坚持的工作荣誉就面临着挑战。风雨交加的夜晚,一个乞丐站在店外,但是店内有规定,不允许乞丐进入。并且同事也不同意,还有一些出于安全方面的考虑,更别提她一直以来的优异表现了,但是翠西仍然选择悄悄放乞丐进入店内,并提供一些简单的食物。

结果她不出意外地受到处罚,但这是翠西的选择,翠西并没有怨天尤人,她认为她如果不那么做,内心会受到良心的谴责。

可见,本色不是一个标准,更像是一种本领,在内心与外界规则间不断寻找平衡点,减少两者的摩擦,但这没有规律可循,也不是一劳永逸的事情。在一种情况下坚持的“本色”,很有可能在某一天的另一种情况下就变成了一种墨守成规的迂腐,甚至是错误。这个时候,我们的“变通”实际上才是对内心的坚守。

当生活当中遇到了不公平的对待,你是否留意到自己的内心原本的坚持出现了“错位”?是否因为自己遭受不公而对第三方也不公平对待?打个比方来说,一个快意恩仇的“本色”之人,当他遭受到不公,在他的“本色”理念中是要有报有还,那么他是否会做出一些偏激的行为呢?相传玄奘法师在赴西天取经的路上曾遇到一个受伤的路人,玄奘法师邀请他骑上自己的马,谁知那个路人上马后就策马而去——抢走了玄奘法师的马。玄奘法师一路向人描述、打听那个路人,有人便对玄奘法师开玩笑说见过,玄奘法师便诚恳地请他代为转告一句话:不要将白马的事告诉别人。此人很奇怪,便要求玄奘法师说出事情的原委,否则就不会向那人转告。玄奘法师只好说出白马被抢的事情。那人听后更加纳闷儿了:“明明你的马被人抢了,为什么你反而要请对方不要声张呢?”玄奘法师说:“他抢走我的马的时候很得意,我担心他说出去以后会带来不好的影响,别人就不敢在路上帮助其他人了。毕竟不是所有的人都是这样(抢马)啊。”

假如你的竞争对手需要帮助,你会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伸出援助之手吗?曾经嘲笑你的人遇到困难,你会反过来嘲笑对方吗?可能竞争对手在渡过难关后依然会来压制你;即使你不去嘲笑那些曾经鄙视你的人,对方依旧轻视你。可是,哪怕我们有千万个理由拒绝救助,嘲笑对方,但是我们真的愿意这样做吗?

玄奘法师在坐骑被抢后,他可以去报官,可以去提醒别人不要上当受骗,但是在他的内心却把这一切都放下了,他的内心是仁慈的,他关注和看重的是人世间的善举不要因为自己的遭遇而减少。

如果我们转回头问翠西这样的“改变”值得吗?她其实会很自豪地说:“我没有改变什么,我就是在坚守我的内心。”

跟在别人后面走,下场也同别人一样。对于每一个人来说,凡事要有自己的主见,要学会自己拿主意,坚定自己的立场,相信自己的力量,不要因为他人的评价而放弃自己内心的想法,不做别人毁誉的“奴隶”。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