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工商大学811西方经济学历年考研真题及详解(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8-16 11:32:39

点击下载

作者:圣才电子书

出版社:圣才电子书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浙江工商大学811西方经济学历年考研真题及详解

浙江工商大学811西方经济学历年考研真题及详解试读:

2008年浙江工商大学811西方经济学考研真题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30分)

1价格-消费曲线

2隐性成本

3摩擦性失业

4成本推动通货膨胀

5边际替代率

6不确定性

二、辨别和分析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假设某人花费一定收入消费两种商品X和Y,又知当X的价格下跌时,此人对X消费的替代效应之绝对值大于收入效应之绝对值,请辨别下列每一个命题,并说明理由。(1)X是正常商品;(2)X是劣质商品;(3)X是吉芬商品;(4)Y是正常商品;(5)Y是劣质商品。

2政府转移支付应计入一国的GDP。

三、计算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某产品的市场需求函数为Q=10-2P,在现行价格P=3的基础上,如果该厂商打算增加销售收入,那么,该厂商应该提价还是降价?

2假定某厂商只有一种可变要素劳动L,产出一种产品Q,固定成32本为既定,短期生产函数Q=-0.1L+6L+12L。求解:(1)劳动的平均产量AP为极大时雇佣的劳动人数;L(2)劳动的边际产量MP为极大时雇佣的劳动人数;L(3)平均可变成本极小(AP极大)时的产量;L(4)假定每人工资W=360元,产品价格P=30元,求利润极大时雇佣的劳动人数。

四、简述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无差异曲线凸向原点的原因分析。

2简析投资剧烈波动的原因。

3说明基础货币和货币供给量的关系。

4用图形说明平均成本和边际成本之间的关系。

五、论述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1推导分析完全竞争市场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

2用IS-LM模型说明为什么凯恩斯主义强调财政政策的作用,而货币主义强调货币政策的作用。

2008年浙江工商大学811西方经济学考研真题及详解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30分)

1价格-消费曲线

答:价格-消费曲线是指在消费者的偏好、收入及其他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与某一种商品的不同价格水平相联系的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的轨迹。在其他条件均保持不变时,一种商品价格的变化会使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的位置发生移动,并由此可以得到价格-消费曲线。当消费者在选择两种商品时,在收入水平不变的情况下,如果一种商品的价格不变,另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化,使预算线向外或向内旋转,那么自然会使消费者均衡点发生相应变化,连接各个不同的消费者均衡点的曲线便是价格-消费曲线。1

如图1所示,假定商品1的初始价格为P,相应的预算线为AB,1它与无差异曲线U相切于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E。如果商品1的价格1112由P下降为P,相应的预算线由AB移至AB′,于是,AB′与另外一112种较高无差异曲线U相切于均衡点E。如果商品1的价格在由P继2213续下降为P,相应的预算线由AB′移至AB″,于是,AB″与另一条更1高的无差异曲线U相切于均衡点E。随着商品1的价格不断变化,可33以找到无数个诸如E、E和E那样的点,它的轨迹就是价格-消费曲123线。

图1 价格-消费曲线

2隐性成本

答:隐性成本是指相对于显性成本而言的,是厂商本身所拥有的且被用于该企业生产过程中的那些生产要素的总价格。隐性成本与厂商所使用的自有生产要素相联系,反映着这些要素在别处同样能被使用的事实。隐性成本也必须从机会成本的角度按照企业自有要素在其他最佳用途中所能的得到的收入支付,否则,厂商会把自有生产转移出本企业,以获得更高的报酬。隐性成本包括:①作为成本项目记入账上的厂房、机器设备等固定设备的折旧费;②厂商自己投入资金的利息、企业主为该厂提供的劳务应得的报酬。其中第二部分又被称为正常利润。所以隐性成本就是固定设备的折旧费和正常利润的总和。比如,某厂商在生产过程中,不仅会从劳动市场上雇佣一定数量的工人,从银行取得一定数量的贷款或租用一定数量的土地,而且有时还会动用自己的土地和资金,并亲自管理企业。当厂商使用自有生产要素时,也要向自己支付利息、地租和薪金,所以这笔价值也应该计入成本之中。由于这笔成本支出不如显性成本那么明显,故被称为隐性成本。

3摩擦性失业

答:摩擦性失业是指在生产过程中由于难以避免的摩擦而造成的短期、局部性失业。摩擦性失业是劳动力在正常流动过程中所产生的失业。在一个动态经济中,各行业、各部门和各地区之间劳动需求的变动是经常发生的,即使在充分就业状态下,由于人们从学校毕业或搬到新城市而要寻找工作,总是会有一些人的周转,所以摩擦性失业的存在也是正常的。摩擦性失业量的大小取决于劳动力流动性的大小和寻找工作所需要的时间。

4成本推动通货膨胀

答:成本推动通货膨胀是指在没有超额需求的情况下,由于供给方面成本的提高所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持续和显著地上涨,又称为成本通货膨胀或供给通货膨胀。可以分为工资推动通货膨胀及利润推动通货膨胀(这里的利润通常为垄断利润)两种。

①工资推动通货膨胀是指不完全竞争的劳动力市场造成的过高工资所导致的一般价格水平的上涨。据西方学者解释,在完全竞争的劳动力市场上,工资率完全决定于劳动力的供求,工资的提高不会导致通货膨胀;而在不完全竞争的劳动力市场上,由于强大的工会组织的存在,工资不再是竞争的工资,而是工会和雇主集体议价的工资,并且由于工资的增长率超过生产率增长速度,工资的提高就导致成本提高,从而导致一般价格水平上涨。西方经济学者进而认为,工资提高和价格水平上涨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工资提高引起价格上涨,价格上涨又引起工资提高。这样,工资提高和价格上涨形成了螺旋式的上升运动,即工资-价格螺旋。

②利润推动通货膨胀是指垄断企业和寡头企业利用市场势力谋取过高利润所导致的一般价格水平的上涨。西方学者认为,不完全竞争的产品市场是利润推动通货膨胀的前提。在完全竞争的产品市场上,价格完全决定于商品的供求,任何企业都不能通过控制产量来改变市场价格;而在不完全竞争的产品市场上,垄断企业和寡头企业为了追求更大的利润,可以操纵价格,把产品价格定得很高,致使价格上涨的速度超过成本增长的速度。

5边际替代率

答:边际替代率(MRS),是指在维持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下,消费者增加一单位某种商品的消费数量时所需要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即无差异曲线的斜率。商品1对商品2的边际替代率的定义公式为:MRS=-∆X/∆X。其中,∆X、∆X分别为商品1和商122112品2的变化量。如果商品数量的变化趋于无穷小,则商品的边际替代率公式为:MRS=-dX/dX。因此,求无差异曲线上任何一点的1221边际替代率,只要过该点作切线,这条切线的斜率的绝对值就是该点的边际替代率。

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的内容:在维持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下,随着一种商品消费量的连续增加,消费者为得到一单位的这种商品所需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量是递减的。由于商品的边际替代率递减表示无差异曲线的斜率的绝对值是递减的,所以商品的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决定了无差异曲线的形状凸向原点。不过对于完全替代商品来说相应的无差异曲线为一条斜率不变的直线;对完全互补的商品来说,相应的无差异曲线呈直角形状。

6不确定性

答:不确定性是指事先不能准确知道某个事件或某种决策的结果。或者说,只要事件或决策的可能结果不止一种,就会产生不确定性。在经济学中,不确定性是指对于未来的收益和损失等经济状况的分布范围和状态不能确知。

有不确定性就会有风险。风险与不确定性有区别:不确定性指某一事件发生的概率不是100%。在消费者知道自己某种行为决策的各种可能的结果时,如果消费者还知道各种可能的结果发生的概率,则可以称这种不确定的情况为风险。

二、辨别和分析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假设某人花费一定收入消费两种商品X和Y,又知当X的价格下跌时,此人对X消费的替代效应之绝对值大于收入效应之绝对值,请辨别下列每一个命题,并说明理由。(1)X是正常商品;(2)X是劣质商品;(3)X是吉芬商品;(4)Y是正常商品;(5)Y是劣质商品。

答:(1)“X是正常商品”,不正确,因为正常商品价格下降时,替代效应可大于、等于或小于收入效应。(2)“X是劣质商品”,正确,因为非吉芬商品的劣质商品的价格下降时,替代效应的绝对值大于收入效应的绝对值。(3)“X是吉芬商品”,不正确,因为X不一定是吉芬商品,可能是正常商品,也可能是劣质商品。如果是吉芬商品,其价格下降时,替代效应的绝对值应该小于收入效应的绝对值。(4)“Y是正常商品”,不正确。因为X价格下降时,对X消费量的替代效应的绝对值是否大于收入效应的绝对值与Y商品是不是正常商品无关。(5)“Y是劣质商品”,不正确。因为X价格下降时,对X消费量的替代效应的绝对值是否大于收入效应的绝对值与Y商品是不是劣质商品无关。

2政府转移支付应计入一国的GDP。

答:错误。理由如下:

政府转移支付只是简单地通过税收(包括社会保险税)把收入从一个人或一个组织转移到另一个人或另一个组织手中,并没有相应的货物或劳务的交换发生,因此不能计入GDP。例如,政府给残疾人发放救济金,并不是因为残疾人创造了收入;相反,倒是因为残疾人丧失了创造收入的能力从而失去生活来源才给予救济。失业救济金发放则是因为人们失去了工作从而丧失了取得收入的机会才给予救济。从统计的角度来看,政府转移支付对总支出的影响是通过增加人们可支配收入进而增加消费支出实现的。如果把政府转移支付也计入总需求,就会造成总需求的重复计算。

三、计算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某产品的市场需求函数为Q=10-2P,在现行价格P=3的基础上,如果该厂商打算增加销售收入,那么,该厂商应该提价还是降价?

解:由题知,Q=10-2P,P=3,则Q=4。

需求价格弹性为:

E=-(∆Q/Q)/(∆P/P)=-(dQ/dP)×(P/Q)=2×3/4=d1.5

因为此时点价格弹性大于1,说明此产品是富有弹性的,降低价格会增加厂商的销售收入,所以该厂商应该降价。

2假定某厂商只有一种可变要素劳动L,产出一种产品Q,固定成32本为既定,短期生产函数Q=-0.1L+6L+12L。求解:(1)劳动的平均产量AP为极大时雇佣的劳动人数;L(2)劳动的边际产量MP为极大时雇佣的劳动人数;L(3)平均可变成本极小(AP极大)时的产量;L(4)假定每人工资W=360元,产品价格P=30元,求利润极大时雇佣的劳动人数。32

解:(1)由短期生产函数Q=-0.1L+6L+12L,可得劳动的平均产量为:2

AP=Q/L=-0.1L+6L+12L

平均产量最大化的一阶条件为:dAP/dL=-0.2L+6=0。L22

解得:L=30,且dAP/dL=-0.2<0。L

则劳动的平均产量AP为极大时雇佣的劳动人数是30。L32(2)由短期生产函数Q=-0.1L+6L+12L,可得劳动的边际产量为:2

MP=dQ/dL=-0.3L+12L+12L

边际产量最大化的一阶条件为:dMP/dL=-0.6L+12=0。L22

解得:L=20,且dMP/dL=-0.6<0。L

则劳动的边际产量MP为极大时雇佣的劳动人数是20。L(3)因为平均可变成本极小时,也就是平均产量最大时;32

当L=30时,代入短期生产函数Q=-0.1L+6L+12L,解得:Q=3060。

则平均可变成本极小时的产量为3060。(4)由于工资W=360元,产品价格P=30元,则该厂商利润函数为:3232

π=PQ-WL=30(-0.1L+6L+12L)-360L=-3L+180L2

利润最大化的一阶条件为:dπ/dL=-9L+360L=0。

解得:L=40。

此时利润极大时雇佣的劳动人数是40。

四、简述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无差异曲线凸向原点的原因分析。

答:无差异曲线是用来表示消费者偏好相同的两种商品的所有组合的。或者说,它表示能够给消费者带来相同的效用水平或满足程度的两种商品的所有组合。在一定的预算约束下,当一个消费者沿着一条既定的无差异曲线上下滑动的时候,两种商品的数量组合会不断地发生变化,而效用水平却保持不变。这就说明,在维持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条件下,消费者在增加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的同时,必然会放弃一部分另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即不同商品的消费数量之间存在着替代关系。因此,无差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并且凸向原点。这是由商品的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所决定的。

显然,无差异曲线上某一点的边际替代率就是无差异曲线在该点的斜率的绝对值。边际替代率的定义公式为:

在商品的替代过程中,普遍存在着边际替代率递减现象。具体地说,在维持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下,随着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的连续增加,消费者为得到每一单位的这种商品所需要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是递减的。之所以会普遍发生商品的边际替代率递减的现象,其原因在于:随着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的逐步增加,消费者想要获得更多的这种商品的愿望就会递减,从而,他为了多获得一单位的这种商品而愿意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数量就会越来越少。

从几何意义上讲,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决定了无差异曲线的斜率的绝对值是递减的,即无差异曲线是凸向原点的。这就是说,无差异曲线不仅向右下方倾斜,即无差异曲线的斜率为负值,而且,无差异曲线是以凸向原点的形状向右下方倾斜的,即无差异曲线的斜率的绝对值是递减的。

2简析投资剧烈波动的原因。

答:投资波动剧烈主要有三个原因:加速原理、厂商预期的不确定性和投资时间的灵活性。(1)加速原理。这一理论假设投资只和产量变动有关,即在一个时期内资本存量调整到意愿资本存量水平(并假设意愿的资本-产出比率v为常数)与资本的使用成本无关,而只和产量变化成比例,则有:**

I=K-K=K-K=vY-vY=v(Y-Y)ttt-1tt-1tt-1tt-1

这一式子表明,当期投资I取决于产出的变动(Y-Y)和资ttt-1本-产出比率v,v称为加速系数。由于v>1,所以,投资变动大于产出变动。(2)厂商预期的不确定性。这是由凯恩斯提出的。他用“本能冲动”这个词来说明投资者的乐观和悲观情绪。厂商的预期受其情绪影响而易变动,预期无实在的根据,故投资者作出决策所依据的基础是不可靠的,这样,投资也极易变动。(3)投资时间的灵活性。投资是在长期中进行的,投资的具体时期则是易于变动的。比如企业要进行投资时,经济正处于衰退,企业无法肯定衰退会在何时结束,从而就会把投资延期,等到经济开始复苏时再投资,从而导致在经济复苏时可能会出现投资过多的现象。这样,投资时间的灵活性就加剧了投资波动。

3说明基础货币和货币供给量的关系。

答:基础货币又称强力货币或高能货币,是指处于流通界为社会公众所持有的现金及银行体系准备金(包括法定存款准备金和超额准备金)的总和。基础货币作为整个银行体系内存款扩张、货币创造的基础,其数额大小对货币供给量具有决定性的影响。货币乘数公式为:

由此可见,当货币乘数给定时,货币供给量随基础货币H增加而增加。中央银行主要通过变动再贴现率和公开市场操作来变动基础货币。当再贴现率下降,银行向中央银行借款增加,即准备金增加或者说基础货币增加。当中央银行通过公开市场业务买进公债时,流通中基础货币也增加。

当基础货币供给量H给定时,货币供给随货币乘数增加而增加,而货币乘数又和银行存款准备率(包括法定的和超额的)以及现金存款比率有关,其中,最主要是和存款准备率有关。银行超额准备率会随市场利率提高而下降,随中央银行贴现率下降以及活期存款净流量不确定性下降而下降,而法定准备率则由中央银行决定。

从上面的分析可知,货币的供给不能只看到中央银行起初投放了多少基础货币,而必须更为重视派生存款或者说派生货币,即由于货币创造乘数作用而增加的货币供给量,而货币创造乘数的大小和法定准备率有关,法定存款准备率越大,乘数就越小。

4用图形说明平均成本和边际成本之间的关系。

答:对于任何一对边际量和平均量而言,只要边际量小于平均量,边际量就把平均量拉下;只要边际量大于平均量,边际量就把平均量拉上;当边际量等于平均量时,平均量必达本身的极值点。可以推知,由于在边际报酬递减规律作用下的MC曲线有先降后升的U形特征,所以,AC曲线也必定有先降后升的U形特征。而且,MC曲线必定会分别与AC曲线相交于AC曲线的最低点。如图2所示,U形的MC曲线分别与U形的AC曲线相交于AC曲线的最低点D。在AC曲线的下降段,MC曲线低于AC曲线;在AC曲线的上升段,MC曲线高于AC曲线。此外,对于产量变化的反应,边际成本MC要比平均成本AC敏感得多。如图2所示,不管是下降还是上升,MC曲线的变动都快于AC曲线。

这个关系可以用数学式子表达出来:2

AC′=(TC/Q)′=(TC′×Q-TC)/Q=(MC-TC/Q)/Q=(MC-AC)/Q

由公式可以看出:在平均成本曲线最低点,有MC=AC;在平均成本曲线的下降段,有MC<AC;在平均曲线的上升段,有MC>AC。

图2 成本曲线

五、论述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1推导分析完全竞争市场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

答:根据行业产量变化对生产要素价格所可能产生的影响,完全竞争行业可分为成本不变行业、成本递增行业和成本递减行业。这三类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各具有自身的特征。下面根据完全竞争厂商和行业的长期均衡点来推导完全竞争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1)成本不变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

成本不变行业是指该行业的产量变化所引起的生产要素需求的变化,不对生产要素的价格发生影响。在这种情况下,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是一条水平线。

在图3(b)中,由市场需求曲线D和市场短期供给曲线SS的交11点A所决定的市场均衡价格为P。在价格水平P,完全竞争厂商在11LAC曲线的最低点E实现长期均衡,每个厂商的利润均为零。由于行业内不再有厂商的进入和退出,故称A点为行业的一个长期均衡点。此时,厂商的均衡产量为Q,行业均衡产量为Q,且有:i11

假设外在因素影响使市场需求增加,D曲线向右移至D曲线的12位置,且与SS曲线相交,相应的市场价格水平由P上升到P。在新112的价格水平P,厂商在短期内沿着既定生产规模的SMC曲线,将产2量由Q提高到Q,并获得利润。i1i2

图3 成本不变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

从长期看,由于单个厂商获得利润,便吸引新厂商加入到该行业中来,导致行业供给增加。行业供给增加会产生两方面的影响。一方面,它会增加对生产要素的需求。但由于是成本不变行业,所以,生产要素的价格不发生变化,企业的成本曲线的位置不变。另一方面,行业供给增加会使厂商的SS曲线不断向右平移,随之,市场价格逐1步下降,单个厂商的利润也逐步下降。这个过程一直要持续到单个厂商的利润消失为止,即SS曲线一直要移动到SS曲线的位置,从而12使得市场价格又回到了原来的长期均衡价格水平P,单个厂商又在1原来的LAC曲线的最低点E实现长期均衡。所以,D曲线和SS曲线22的交点B是行业的又一个长期均衡点。此时有

市场的均衡产量的增加量为QQ,它是由新加入的厂商提供的,13但行业内每个厂商的均衡产量仍为Q。连接A、B这两个行业的长期i1均衡点的直线LS就是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2)成本递增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

成本递增行业是指该行业产量增加所引起的生产要素需求的增加,会导致生产要素价格的上升。成本递增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是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

在图4中,开始时单个厂商的长期均衡点E和行业的一个长期均1衡点A是相互对应的。它们表示:在市场均衡价格水平P,厂商在1LAC曲线的最低点实现长期均衡,且每个厂商的利润为零。1

图4 成本递增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

假设市场需求增加使市场需求曲线向右移至D曲线的位置,并2与原市场短期供给曲线SS相交形成新的更高的价格水平。在此价格1水平,厂商在短期内将仍以SMC曲线所代表的既定的生产规模进行1生产,并由此获得利润。

在长期,新厂商会由于利润的吸引而进入到该行业的生产中来,整个行业供给增加。一方面,行业供给增加,会增加对生产要素的需求。与成本不变行业不同,在成本递增行业,生产要素需求的增加使得生产要素的市场价格上升,从而使得厂商的成本曲线的位置上升,即图中的LAC曲线和SMC曲线的位置向上移动。另一方面,行业供11给增加直接表现为市场的SS曲线向右平移。那么,这种LAC曲线和11SMC曲线的位置上移和SS曲线的位置右移的过程,一直要持续到11它们分别达到LAC曲线和SMC曲线的位置及SS曲线的位置,从而222分别在E点和B点实现厂商的长期均衡和行业的长期均衡。此时,在2由D曲线和SS曲线所决定的新的市场均衡价格水平P,厂商在222LAC曲线的最低点实现长期均衡,每个厂商的利润又都为零,且2

连接A、B这两个行业长期均衡点的线LS就是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3)成本递减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

成本递减行业是指该行业产量增加所引起的生产要素需求的增加,反而使生产要素的价格下降。成本递减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

如图5所示。开始时,厂商在E点实现长期均衡,行业在A点实1现长期均衡,E点和A点是相互对应的。假定市场需求增加使市场需1求曲线向右移至D曲线的位置,并与原市场短期供给曲线SS相交形21成新的更高的价格水平。在此价格水平,厂商在短期内将仍以SMC1曲线所代表的既定的生产规模进行生产,并由此获得利润。当市场价格上升,新厂商由于利润吸引而加入到该行业中来,一方面,在成本递减行业的前提下,行业供给增加所导致的对生产要素需求的增加,却使得生产要素的市场价格下降了,它使得图中原来的LAC曲线和1SMC曲线的位置向下移动。另一方面,行业供给增加仍直接表现为1SS曲线的位置向右移动。这两种变动一直要持续到厂商在E点实现12长期均衡和行业在B点实现长期均衡为止。此时,在由D曲线和SS22曲线所决定的新价格水平P,厂商在LAC曲线的最低点实现长期均22衡,每个厂商的利润又恢复为零,且

连接A、B这两个行业长期均衡点的线LS就是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

图5 成本递减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

2用IS-LM模型说明为什么凯恩斯主义强调财政政策的作用,而货币主义强调货币政策的作用。

答:(1)凯恩斯主义强调财政政策作用的原因

凯恩斯认为,当利率降低到很低水平时,持有货币的利息损失很小,可是如果用货币购买债券的话,由于债券价格异常高,因而只会跌而不会再涨,从而使购买债券的货币资本损失的风险变得很大。这时,人们即使有闲置货币也不肯去买债券,这就是说,货币的投机需求变得很大甚至无限大,经济陷入“流动性陷阱”状态,这时的货币投机需求曲线成为一条水平线,从而LM曲线呈水平状。

①如果政府增加支出,IS曲线右移,货币需求增加,并不会引起利率上升而发生“挤出效应”,于是财政政策极有效。如图6所示。

图6 LM曲线水平时财政政策极有效

②此时的利率无论如何变动都不影响投资,则IS曲线垂直,政府增加货币供给量,则不可能再使利率进一步下降,因为人们再不肯去用多余的货币购买债券而宁愿让货币持在手中,因此债券价格不会上升,即利率不会下降,试图通过增加货币供给使利率下降并增加投资和国民收入是不可能的,如图7所示,货币政策无效。因此凯恩斯主义强调财政政策而不是货币政策的作用。

图7 IS曲线垂直时货币政策完全无效(2)由于货币的投机需求与利率成反方向关系,因而LM曲线向右上方倾斜,但当利率上升到相当高度时,因保留闲置货币而产生的利息损失将变得很大,而利率进一步上升将引起的资本损失风险变得很小,这就使货币的投机需求完全消失。货币需求全由交易动机产生,因而货币需求曲线从而LM曲线就表现为垂直线形状,垂直的LM曲线区域被认为是古典区域。当LM呈垂直形状时,变动预算收支的财政政策不可能影响产出和收入,相反,变动货币供给量的货币政策则对国民收入有很大作用,这正是古典货币数量论的观点和主张。货币主义者同古典主义者一样,认为人们的货币需求是由交易动机而产生,只与收入有关,而和利率波动产生的投机需求无关,因此,LM曲线是垂直的。当LM呈垂直形状时,变动预算收支的财政政策不可能影响产出和收入,相反,变动货币供给量的货币政策则对国民收入有很大作用。

这是因为,当人们只有交易需求而没有投机需求时,如果政府采用膨胀性货币政策,这些增加的货币将全部用来购买债券,而不愿为投机而持有货币,这样,增加货币供给就会导致债券价格大幅度上升,而利率大幅度下降,使投资和收入大幅度增加,因而货币政策很有效。相反,实行增加政府支出的政策则完全无效,因为支出增加时,LM曲线是垂直的,则货币需求增加会导致利率大幅度上升,从而导致极大的挤出效应,因而使得增加政府支出的财政政策效果极小,如图8所示。所以,货币主义者强调货币政策的作用而否定财政政策作用。

图8 LM曲线垂直时财政政策无效

2009年浙江工商大学811西方经济学考研真题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30分)

1二级价格歧视

2规模报酬递增

3税收乘数

4总需求函数

5收入效应

6帕累托改进

二、辨别和分析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加速原理阐明的是投资支出变动对产量变动的影响。

2如果政府对生产者征收从量税,生产者则把税额都转到购买者身上。

三、计算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2

1在完全竞争条件下,企业的生产函数为Q=10L-0.5L,假定产品市场上的价格为5,工资率为10,求企业利润最大化的劳动使用量。

2假定某经济社会的消费函数为:C=100+0.8Y(Y为可支配DD收入),投资支出为I=50,政府购买G=200,政府转移支付TR=62.5,税收T=250(单位均为10亿元),试求:(1)均衡的国民收入;(2)投资乘数、政府购买乘数、税收乘数、转移支付乘数和平衡预算乘数。

四、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如何用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来解释“累进所得税”问题?

2为什么用支出法、收入法、生产法进行核算的GDP总是相等的?

3请作图说明斯威齐模型。

4哈罗德-多马经济增长模型的基本公式是什么?如何理解其经济学含义?

五、论述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1阐述公共物品怎样导致市场失灵。

2比较分析税收、政府购买支出和政府转移支付这三者对总支出的影响。

2009年浙江工商大学811西方经济学考研真题及详解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30分)

1二级价格歧视

答:二级价格歧视也称为非线性定价,是指厂商在不能直接获得消费者偏好的情况下,厂商按不同的价格出售不同单位的产品,但是每个购买相同数量商品的消费者支付相同的价格。每单位的价格不是不变,而是取决于购买的数量。即通过对相同货物或服务的不同消费量或“区段”索取不同价格来实施。实行二级价格歧视的垄断厂商的收益(或利润)会增加,部分消费者剩余被垄断者占有,垄断者会达到或接近P=MC的有效资源配置的产量。实行二级价格歧视的厂商存在规模经济,且平均成本和边际成本都是下降的。此时二级价格歧视通过扩大产量和降低成本使消费者得益。

2规模报酬递增

答:规模报酬递增是指随着投入量成比例地增加,产出量增加的比例大于各种生产要素的增加的比例,用生产函数表示就是:f(tx,1tx)>tf(x,x),对任意的t>1。212

规模报酬递增的原因在于:①专业化程度提高。当扩大生产规模时,生产要素投入增加,这样可以提高生产要素专业化程度;②生产要素的不可分性。有些生产要素必须达到一定规模水平后才能发挥其功效。当规模很小时,生产要素的功效得不到充分的发挥;③管理更合理。规模扩大,更有利于采用现代管理方式,从而形成一种新的生产力,进一步发挥生产要素的组合功能,带来更高的效率和更大的收益。

3税收乘数

答:税收乘数是指收入变动与引起这种变动的税收变动的比率,即k=∆Y/∆T=[-b(1-t)]/[1-b(1-t)]。(如果只考虑定量税对t总收入的影响,则为k=∆Y/∆T=-b/(1-b),税收乘数等于边际消t费倾向对边际储蓄倾向之比的负数值)。式中k表示税收乘数,∆Y表t示收入变动,∆T表示税收变动,b表示边际消费倾向,t表示边际税率。税收乘数为负值,表示收入随税收增加而减少,随税收减少而增加,其原因是税收增加,人们可支配收入减少,从而消费会相应减少,因而税收变动和总支出变动方向相反。税收乘数的绝对值等于边际消费倾向与1减边际消费倾向之比,或边际消费倾向与边际储蓄倾向之比。

4总需求函数

答:总需求函数表示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时的价格水平与国民收入间的依存关系,描述这一函数的曲线称为总需求曲线。它表示在某个特定的价格水平下,经济社会需要多高水平的产量。在价格水平为纵坐标,产出水平为横坐标的坐标系中,总需求函数的几何表示被称为总需求曲线。

总需求是指整个经济社会在每一个价格水平下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总量,它由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需求和国外需求构成。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当价格水平上升时,国民收入水平就下降;当价格水平下降时,国民收入水平就上升。因此,对应的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其机制在于:当价格水平上升时,将会同时打破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上的均衡。在货币市场上,价格水平上升导致实际货币供给下降,从而使LM曲线向左移动,均衡利率水平上升,国民收入水平下降。在产品市场上,一方面由于利率水平上升造成投资需求下降(即利率效应),总需求随之下降;另一方面,价格水平的上升还导致人们的财富和实际收入水平下降以及本国出口产品相对价格的提高从而使人们的消费需求下降,本国的出口也会减少、国外需求减少,进口增加。这样,随着价格水平的上升,总需求水平就会下降。

5收入效应

答:收入效应是指由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实际收入水平变动,进而由实际收入水平变动所引起的商品需求量的变动。即是指在商品的相对价格保持不变的前提下,由于收入水平的相对变化所引起的商品需求量的变化。收入效应表示消费者的效用水平发生变化。

一种商品价格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需求量变动的总效应可以被分解为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两个部分,即总效应=替代效应+收入效应。收入效应一般比替代效应小,在正常商品的情况下,两种效应的方向是一致的,即价格下降,替代效应引起消费者购买数量增加,收入效应也引起消费者购买数量增加。然而在低档物品的情况下,收入效应为负,收入效应会引起消费者购买数量的减少。当收入效应大于替代效应,总效应为负,价格下降反而引起商品需求量减少,这种商品称为吉芬物品。

6帕累托改进

答:帕累托最优状态是指任何改变都不可能使一个人的境况变好,而又不使别人的境况变坏。当经济系统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时,经济运行是有效率的;反之,不满足帕累托最优状态的经济运行结果就是缺乏效率。当经济运行缺乏效率时需要进行帕累托改进。帕累托改进是指如果对既定资源配置的状态予以改变,而这种改变使得至少有一个人的境况变好,同时其他任何人的境况没有因此变坏,则认为这种变化增加了社会福利。利用帕累托标准和帕累托改进,可以定义最优资源配置,即如果对于既定的资源配置状态,所有的帕累托改进都不存在,即在该状态下,任意改变都不可能使至少有一个人的状况变好而又不使其他任何人的状况变坏,则这种资源配置状态为帕累托最优状态。

二、辨别和分析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加速原理阐明的是投资支出变动对产量变动的影响。

答:错误。理由如下:

加速原理考察收入或消费需求的变动反过来如何影响投资的变动。其内容是:收入的增加会引起对消费品需求的增加,而消费品要靠资本品生产出来,因而消费增加又会引起对资本品的需求的增加,从而必将引起投资的增加。生产一定数量产品需要的资本越多,即资本-产出比率越高,则收入变动对投资变动影响越大,因此一定技术条件下的资本-产出比率被称为加速系数。加速作用是双向的。乘数原理阐明的是投资支出变动对产量变动的影响。

2如果政府对生产者征收从量税,生产者则把税额都转到购买者身上。

答:错误。理由如下:

从量税是按照商品的销售量为标准计征的税收。从量税在买卖双方之间的分担依据供求曲线的斜率而定,而不是生产者把税额都转到了购买者身上。买方的税收转嫁因子为:E/(E+E)。当需求价SSD格弹性小于供给价格弹性时,从量税在买卖双方之间的负担主要归于买方。当供给弹性无穷大时,买方承担全部的税收负担。当需求价格弹性大于供给价格弹性时,从量税主要归卖方承担。当需求弹性无穷大时,卖方承担全部的税收负担。当双方的供给价格弹性相等时,双方平分税收负担。因此,当政府对生产者征收从量税,且需求弹性无穷大时,生产者无法转嫁税负,而是全额承担税负。

三、计算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2

1在完全竞争条件下,企业的生产函数为Q=10L-0.5L,假定产品市场上的价格为5,工资率为10,求企业利润最大化的劳动使用量。

解:企业的利润函数为:π=PQ-C=5Q-10L=5(10L-220.5L)-10L=-2.5L+40L。

一阶条件为:dπ/dL=-5L+40=0。

解得:L=8。22

并且其二阶导数dπ/dL=-5<0。

因此,企业利润最大化的劳动使用量是8。

2假定某经济社会的消费函数为:C=100+0.8Y(Y为可支配DD收入),投资支出为I=50,政府购买G=200,政府转移支付TR=62.5,税收T=250(单位均为10亿元),试求:(1)均衡的国民收入;(2)投资乘数、政府购买乘数、税收乘数、转移支付乘数和平衡预算乘数。

解:(1)可支配收入Y=Y-T+TR=Y-250+62.5=Y-D187.5。

由国民收入恒等式Y=C+I+G,可得:

Y=100+0.8×(Y-187.5)+50+200=100+0.8Y-150+50+200=0.8Y+200

解得:均衡国民收入Y=1000(10亿元)。(2)投资乘数为K=1/(1-β)=1/0.2=5;I

政府购买乘数为K=1/(1-β)=1/0.2=5;G

税收乘数为K=-β/(1-β)=-0.8/0.2=-4;T

转移支付乘数K=β/(1-β)=0.8/0.2=4;TR

平衡预算乘数K=K+K=5-4=1。BGT

四、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如何用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来解释“累进所得税”问题?

答: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在其他商品的消费数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消费者从该商品连续增加的每一消费单位中所得到的效用增量即边际效用是递减的。

累进所得税就是随着收入的增加,收入中更高的比例将作为税收上缴。意味着富人以更多的税赋标准纳税,穷人则以低赋税标准纳税,从而有助于实现收入的平等化,调节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分配不平等的状况。

累进税率的思想可以被看作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延伸。可以把收入看成是人们拥有一种商品。随着收入的增加,对于富人来说,每增加一元的收入,他们从中得到的效用增量要小于穷人收入增加一元得到的效用增量。也就是说富人收入的边际效用低于穷人收入的边际效用,所以对富人按较高的税率征收所得税,对穷人按较低的税率征收所得税,他们的效用减少量是相同的。以上解释的弱点,在于它忽略了效用具有主观性的特点,即同一物品的效用在不同的人之间是不可比的。

2为什么用支出法、收入法、生产法进行核算的GDP总是相等的?

答:(1)用支出法核算GDP,就是通过核算在一定时期内整个社会购买最终产品的总支出,也即是通过计算最终产品的总卖价来核算GDP。核算经济社会在一定时期内消费、投资、政府购买以及出口这几个方面的总和。支出法:GDP=C+I+G+X-M。(2)用收入法核算GDP即用要素收入(企业生产成本)核算国内生产总值。严格说来,最终产品市场价值除了生产要素收入构成的成本,还有间接税、折旧、公司未分配利润等内容。收入法:GDP=工资收入+利息收入+租金收入+利润+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税收。(3)用生产法核算GDP,是指按提供物质产品与劳务的各个部门的产值来计算国内生产总值。生产法又称为部分法。这种计算方法反映了国内生产总值的来源。运用这种方法计算时,各生产部门要把使用的中间产品的产值扣除,只计算所增加的价值。生产法:GDP=总产出-中间投入。(4)GDP三种核算方法的比较表1 GDP三种核算方法的比较

从经济逻辑来看,社会生产的最终产品最终都会销售出去,并且都会分配给社会各个经济主体,从而转变为经济主体的收入。因此生产出来的最终产品的总价值等于最终产品的的总销售收入,也就是购买最终产品的总支出。最终产品的总销售收入被分配成工资、利润、租金和利息等,形成家庭的收入。因此,总收入=总产出=总支出。支出法、收入法及生产法本质上是一致的,只是从不同角度去核算国民收入而已。

3请作图说明斯威齐模型。

答:(1)斯威齐模型也被称为弯折的需求曲线模型,用来解释一些寡头市场上的价格刚性现象。该模型的基本假设条件是:如果一个寡头厂商提高价格,行业中的其他寡头厂商都不会跟着改变自己的价格,因而提价的寡头厂商的销售量的减少是很多的;如果一个寡头厂商降低价格,行业中的其他寡头厂商会将价格下降到相同的水平,以避免销售份额的减少,因而该寡头厂商的销售量的增加是很有限的。(2)寡头厂商的弯折的需求曲线如图1所示。dd需求曲线表示该寡头厂商变动价格而其他寡头厂商保持价格不变时该寡头厂商的需求状况,DD需求曲线表示行业内所有寡头厂商都以相同方式改变价格时该厂商的需求状况。假定开始时的市场价格为dd需求曲线和DD需_求曲线的交点B所决定的P那么,根据该模型的基本假设条件,该垄断厂商提价所面临的需求曲线是dd需求曲线上左上方的dB段,降价所面临的需求曲线是DD需求曲线上右下方的BD段,于是,这两段共同构成的该寡头厂商的需求曲线为dBD。显然,这是一条弯折的需求曲线,折点是B点。这条弯折的需求曲线表示该寡头厂商从B点出发,在各个价格水平所面临的市场需求量。(3)由弯折的需求曲线可以得到间断的边际收益曲线。图1中与需求曲线dB段所对应的边际收益曲线为MR,与需求曲线段BD所对d应的边际收益曲线为MR,两者结合在一起,便构成了寡头厂商的间D断的边际收益曲线,其间断部分为垂直虚线FG,表示寡头厂商的产量和价格具有稳定性,利用间断的边际收益曲线,便可以解释寡头市场上的价格刚性现象。只要边际成本曲线的位置变动不超过边际收益曲线的垂直间断范围,寡头厂商的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都不会发生变化。

一般地,人们认为弯折需求曲线是存在于寡头厂商决策者心目中的主观需求曲线,它为寡头厂商维持刚性价格(刚性价格指当成本有着一定的改变时而价格却保持不变)提供了一种解释。这就是说,即使厂商的成本发生一点的变动,厂商的价格也较少发生改变。

图1 寡头厂商的弯折的需求曲线

4哈罗德-多马经济增长模型的基本公式是什么?如何理解其经济学含义?

答:哈罗德-多马经济增长模型是英国经济学家哈罗德和美国经济学家多马于1948年分别提出的关于经济增长的分析模型的统称。(1)哈罗德-多马经济增长模型的基本公式

哈罗德模型的基本方程为:G=ΔY/Y=s/v。式中,G表示国民收入增长率ΔY/Y(即经济增长率),s表示储蓄率S/Y,v表示边际资本-产量比率ΔK/ΔY(假定边际资本-产量比率等于资本-产量比率K/Y),且v=I/ΔY。方程表明,要实现均衡的经济增长,国民收入增长率就必须等于社会储蓄倾向与资本产量比二者之比。

多马模型的基本方程为:G=ΔI/I=s·δ。式中,ΔI/I为投资增长率,即为哈罗德模型中的经济增长率;δ表示资本生产率ΔY/I,即哈罗德模型中v的倒数。多马模型与哈罗德模型的区别在于多马模型用资本生产率表示资本-产量比率,且G表示投资增长率,故:G=s/v=s·δ。

两者的公式尽管其表达内容各异,但实际上是一回事,可以用一个统一的公式表达为:G=s/v=s·δ。(2)哈罗德-多马增长模型主要研究的是,社会经济要实现充分就业的稳定增长所必须满足的条件,即为了使经济在充分就业下保持均衡的增长,投资及储蓄的增长与收入的增长之间应保持什么关系。哈罗德-多马增长模型沿袭了凯恩斯的均衡分析方法,以储蓄等于投资这一基本公式为依据,把分析方法长期化、动态化,考察长期内社会经济实现均衡增长所需要的条件,提出在一定的假设条件下,经济增长中三个变化即储蓄率s、资本-产出比率v及均衡的经济增长率G三w者的关系应为G=s/v=s·δ。w(3)均衡的经济增长率G、实际增长率G和自然增长率G分别是wn哈罗德增长模型中研究经济实现充分就业下的均衡增长所必需的条件。

经济中实现充分就业的均衡增长,需满足G=G=G。但由于wn三种增长率由各不相同的因素所决定,因此实际中很难达到三者相等的情况。这时社会经济可能出现下列情况:

①如果G>G,说明社会总需求超过厂商所合意的生产能力,这w时,厂商将增加投资,投资的增加在乘数作用下使实际增长率更高,显得资本存量更不足,因此,其结果是需求膨胀,引起经济累积性持续扩张。

②如果G<G,说明社会总需求不足,厂商拥有的资本过剩,这w时,厂商将削减投资,由于乘数作用,实际增长率更低,显得资本更过剩,结果是收入下降,经济持续收缩。

③如果G>G,说明储蓄和投资的增长率超过了人口增长和技wn术水平条件下所能允许的程度,增长受劳动力不足和技术条件的限制,出现资本闲置,因此,厂商将削减投资,引起经济的长期停滞。

④如果G<G,说明储蓄和投资的增长率未达到人口增长和技wn术水平条件所要求的水平,因劳动力过多而使工资低廉,因此,刺激经济形成长期高涨。

因此,只有当G=G的情况下,经济才能均衡增长,否则将出现w短期内经济收缩与扩张的波动。只有当G=G时,才能在既定的技wn术水平下,实现充分就业,否则将使经济处于长期的失业或通货膨胀。当G=G=G时,可实现充分就业的均衡增长,这是一种最理想的wn经济增长状态。(4)哈罗德-多马模型在西方经济学关于经济增长的模型分析中有着特别重要的影响,是新古典学派、新剑桥学派分析经济增长模型的出发点。但这一模型忽视了投资预期这一经济增长的重要影响因素,因而不能解决经济中因投资预期未实现而导致的问题。

五、论述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1阐述公共物品怎样导致市场失灵。

答:(1)公共物品是指供整个社会即全体社会成员共同享用的物品,这些公共物品只能由政府以某种形式来提供。公共物品的特点主要有:

①非排他性。非排他性指一产品为某人消费的同时,无法阻止别人也来消费这一物品。这和私人物品不同。对于私人物品来说,购买者支付了价格就取得了该物品的所有权,就可轻易阻止别人来消费这一物品,而公共物品则不同,个人对公共物品的消费并不能阻止他人对公共物品的消费。对于私人物品来说,购买者支付了价格就取得了该物品的所有权,就可轻易排斥别人来消费这一物品,而像国防之类的公共物品则不同,该国每一居民不管是否纳税,都享受到了国防保护。

②非竞争性。非竞争性指公共物品可以同时为许多人所消费,增加一名消费者的消费的边际成本为零,即一个人对这种物品的消费不会减少可供别人消费的量。例如,多一位消费者打开电视机不会给电视台带来任何增加的成本。这也和私人物品不同。(2)公共物品使用之所以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是因为公共物品生产上具有不可分性,如国防、警务等提供的服务,不可能像私人物品那样可分割为许多细小单位,而只能作为一个整体供全社会成员使用。当物品可细分时,消费者就可按一定价格购买自己所需要的一定数量独自享用,排斥他人分享。在这种情况下,消费者对物品的偏好程度可通过愿意支付的价格来表现,使自己的消费达到最大满足,从而市场价格可对资源配置起支配作用。由于公共物品不能细分,因而人们对公共物品的消费不能由市场价格来决定,价格机制无法将社会对公共物品的供需情况如实反映出来。这样,公共物品就只能由政府根据社会成员的共同需要来提供。如果要人们根据用价格所表现的偏好来生产这些物品,则谁都不愿表露自己的偏好,只希望别人来生产这些物品,自己则坐享其成,这样,公共物品就无法生产出来了,因此,在公共物品生产上,市场失灵了。

2比较分析税收、政府购买支出和政府转移支付这三者对总支出的影响。

答:总支出由消费支出、投资支出、政府购买支出和净出口四部分组成。税收、政府购买和转移支付的变化都会影响总支出,但影响的方式不尽相同。(1)税收并不直接影响总支出,它的变化会影响人们的可支配收入,从而影响人们的消费支出水平,进而对总支出水平产生影响。税收的变化与总支出的变化是反方向的,当税收增加(税率上升或税收基数增加)时,会导致人们的可支配收入减少,从而消费支出减少,总支出因而减少。总支出的减少量数倍于税收增加量,这个倍数就是税收乘数,反之亦然。(2)政府购买支出是总支出的组成部分,因而其变化直接影响总支出,两者的变化是同方向的;总支出的变化量也数倍于政府购买变化量,这个倍数就是政府购买乘数。该乘数大于税收乘数的绝对值,也就是说,增加政府购买支出比减少等量税收对总支出的影响更大。(3)政府转移支付对总支出的影响方式类似于税收,是间接影响总支出,也是通过改变人们的可支配收入从而影响消费支出及总支出。但与税收不同的是,政府转移支付的变化是与总支出同方向变化的,这两个变量之间有一定的倍数关系,但倍数小于政府购买乘数,等于税收乘数的绝对值。因此增加政府转移支付对总支出的影响小于增加等量政府购买支出对总支出的影响,等于减少等量税收对总支出的影响。

上述三个变量(税收、政府购买和政府转移支付)都是政府可以控制的变量,控制这些变量的政策称为财政政策。例如,若边际消费倾向为β(β<1),在不考虑挤出效应的情况下,增加一元的政府支出,因为政府购买的乘数效应,就会使总需求增加1/(1-β)元。可是如果增加一元的转移支付或者减少一元的税收,只是使人们可支配收入增加一元,最终产品需求的增加仅为β/(1-β)元。

2010年浙江工商大学811西方经济学考研真题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30分)

1需求函数

2垄断竞争

3国民生产净值(NNP)

4法定准备率

5加速数

6边际产品价值

二、辨别和分析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GDP这一指标不能衡量一国的福利水平。

2正常利润是对风险的报酬。

三、计算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须有计算过程)4

1若某消费者的效用函数为U=XY,他会把收入的多少用于商品Y上?

2如果要使一国的年经济增长率从5%提高到7%,在资本-产出比为4的前提下,根据哈罗德-多马经济增长模型,储蓄率应有怎样的变化?

四、简述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请说明政府最低限价对经济产生的影响。

2LM曲线的斜率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

3简述外部性的含义及其种类。

4比较平衡预算的财政思想与功能财政思想。

五、论述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1请结合图形阐明蛛网模型。

2结合中国的实际,谈谈你对凯恩斯“节俭的悖论”的看法。

2010年浙江工商大学811西方经济学考研真题及详解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30分)

1需求函数

答:需求函数是表示一种商品的需求数量和影响该需求数量的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一般地,为了简化分析,常常假定其他因素保持不变,仅分析一种商品的价格对该商品需求量的影响,即把商品的需求量仅仅看成是这种商品的价格的函数。于是,需求函数就可以dd表示为:Q=f(P)。式中,P为商品的价格;Q为商品的需求量。

2垄断竞争

答:垄断竞争是指一种由许多厂商生产和销售有差别的同种产品的市场,市场中既有垄断又有竞争、既不是完全竞争又不是完全垄断。引起这种垄断竞争的基本条件是产品差别的存在。产品差别是指同一种产品在质量、包装、牌号、或销售条件等方面的差别。产品差别即会产生垄断,又会引起竞争,从而形成一种垄断竞争的状态。有差别的产品往往是由不同的厂商生产的。因此,垄断竞争的另一个条件就存在较多的厂商。这些厂商努力创造自己产品的特色,以形成垄断,而这些产品之间又存在竞争。这就使这些厂商处于垄断竞争的市场中。垄断竞争市场上,厂商面临着两条需求曲线:一条表示当一厂商改变产品的价格,而该行业其他厂商并不随它而改变价格时,该厂商的价格与销售量的关系;另一条表示当一厂商改变自己产品的价格,该行业中其他与之竞争的厂商也随之改变价格时,该厂商的价格与销售量的关系。垄断厂商的均衡条件为MC=MR,实现均衡时,可能有超额利润、收支相抵,或亏损。垄断竞争市场有利于鼓励进行创新;但同时会使销售成本(主要是广告成本)增加。

许多经济学家认为,垄断竞争的存在从总体上说是利大于弊,现实中垄断竞争也是一种普遍存在的市场结构,如轻工业品市场等。

3国民生产净值(NNP)

答:国民生产净值(NNP)是指一国或一地区的国民所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按市场价格计算的净值。在实物形态上,它是社会总产品扣除已消耗掉的生产资料后的全部消费资料和用于扩大再生产以及增加后备的那部分生产资料;在价值形态上,它等于国民生产总值减去固定资产折旧,即:NNP=GNP-资本折旧。

4法定准备率

答:法定准备金率是指中央银行调节货币供应量的三大传统政策工具之一,是指金融机构按规定向中央银行缴纳的存款金额占其存款总额的比率。

中央银行对法定准备金率的规定,最初是为了降低商业银行的经营风险,保护存款人的存款安全,以后逐渐把它作为控制信用规模和货币供给的货币政策工具。中央银行通过调整法定准备金率,影响金融机构的信贷资金供应能力,从而间接调控货币供应量。当法定准备金率提高时,银行系统某定量准备金所能维持的负债和信用额度便下降。相反,当法定准备金率降低时,某定量准备金所能维持的负债和信用额便上升。因此,提高法定准备金率,是一种信用收缩的措施;降低法定准备金率,是一种信用扩张的措施,最终都会影响货币供应量的多少。

中央银行为了控制信用的过度扩张可以提高法定准备金率,它一方面减少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用于贷款的资金,另一方面使得商业银行创造的货币减少,从而收缩银根、减少货币供给、减少投资、抑制总需求;反之,当经济处于衰退和高失业时期时,中央银行可以降低法定准备金率,以增加货币供给、增加投资、刺激总需求。

5加速数

答:加速数也叫加速系数,是指增加一单位产量所导致资本量的增加量,即资本增加量与产量增加量之比。加速数及原理可以用公式表示为:I=v∆Y,I=v∆Y+b,∆Y=Y-Y。其中,I表示净投资,0ttt-10v表示加速系数,∆Y表示产量的变动,即∆Y=Y-Y,I代表t时期tt-1t总投资,b代表重置投资。这个理论假设厂商都力图使其希望持有的资本存量与预期的产出之间保持固定的比率。在加速原理中,利息率无作用,因而它是一种最极端的关于投资决定因素的凯恩斯观点。

6边际产品价值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