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病人怎么吃:北京肿瘤医院专家为你开方子(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8-16 14:25:47

点击下载

作者:杨跃,王兴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癌症病人怎么吃:北京肿瘤医院专家为你开方子

癌症病人怎么吃:北京肿瘤医院专家为你开方子试读:

作者简介

杨跃教授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胸外二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原发性肺癌诊疗规范〈2015年版)》执笔人,《养生堂》《健康之路》《健康有约》明星嘉宾,从医35年,做过的手术超过20000台,接诊病人超过50万人。王兴(简书ID:狼医生)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胸外科主治医师,肿瘤学博士,曾受邀参加世界肺癌大会,简书签约作者,头条号签约作者,曾代表北京大学参加高校青年教师讲课比赛,获最受学生欢迎奖,果壳谣言粉碎机达人,被《健康报》评为2017年度健康传播影响力人物。

内容简介

每年中国有400万新发的癌症患者,但不科学的传统饮食观念和民间的谣言使很多患者明明治疗得很成功,却因为饮食出现各种状况。

本书用通俗的语言、真实的病例,手把手教你如何从饮食上帮助患病的亲人。也许正是通过你的帮助,病人合理地补充了营养,提高了身体免疫力,更提高了手术和化疗的治愈率。

更重要的是,你还能顺便学一学,怎么吃才能不得癌!

前言1

学生每次在跟我出门诊的时候,估计总是觉得我啰唆。我能理解,谁看病看到大中午一两点还会心平气和地回答患者那些已经回答了一整个上午的问题呢。什么“发物能不能吃?”“手术后能不能吃辣?”……

我会。

我会这么说:“女士,我这是第十一次回答您的同一个问题,我再回答一遍,您听下。”

不是因为我自诩高人一等,而是因为,我做过病人,我能理解病人和家属的心情。

2010年的时候,我因为肺梗死被抢救过,也住过院,也自己做过各种检查,从患病到康复,也体验到了作为病人的那种恐惧的心理。毕竟不是自己的专业,很多时候医生说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字我都会十分在意。甚至自己会有很多问题,希望去请教那些医生,也就是我的老伙伴们。

但是普通的老百姓,你给他的时间,也许只有门诊那短短的10分钟,甚至有些人会更短。

其实,手术只是癌症治疗当中短短的3个小时的事情,但是前面和后面需要方方面面生活细节上的注意,也许这样才能保证手术获得最佳的效果,手术后获得最低的并发症率和最高的治愈率。这是需要医生和患者共同努力才能得到的结果,而不是医生一个人的成败。

所以说,患者的康复,不仅是医生的功劳,而是医患一起的。换个角度说,患者恢复得不顺利,家属也要想想,自己是不是能做得更好。

做了30多年的外科医生,我甚至到了现在还在不断地询问患者平时喜欢吃什么,怎么吃的。一方面我希望了解到是不是有某种食物能够导致癌症的发病,一方面也希望了解到患者平时的饮食习惯,让患者能够纠正自己那些错误的观念,不然的话,也许一开始你治好了患者的病,但很快就会复发。

实际上,我是执笔卫生部的《原发性肺癌诊疗规范指南》的人,我在执笔写的过程当中,很多时候知道国际上的指南是如何推荐的。但是我更加知道,很多时候你把国外的形式照搬到中国,作为医疗指南指导中国的医院和医生,是不现实的。

中国有着自己的经济发展和医疗发展水平,目前还并不均衡,很多县医院还达不到那样的技术水平,更重要的是,很多患者的经济实力还不能够让他们上来就做世界上最顶尖的昂贵的检查,那么我如果这样照搬了,并不能让更多的老百姓接受到最适合的治疗。作为专家,需要懂科学,更需要懂如何让更多的老百姓接受科学。

所以我便按照中国人的特点,写下了这本书。本书就是为中国的患者量身定做的。作为癌症患者家属,我们应当怎么合理地照顾病人,同时,身为中国人,癌症患者的家属又应当做哪些饮食上的调整,来降低自身癌症的患病率呢?

我曾经和我的学生王兴大夫说,第一本书我们写了个《肺话》(废话),第二本我们不如写个《食话》(实话),就是给老百姓讲讲吃饭当中的那些讲究,说一说医生的大实话。我们不能用高高在上的姿态和老百姓说科学,而是要用最接地气的方式给他们讲故事,这样他们才能通过故事去了解:我做得对不对,我应该怎么做。很幸运的是,文字能够把我的经验很好地传达给老百姓。

希望我不要做一个“老专家”“老古董”,我愿意和这些年轻人一起“潮”下去,不断地学习,把最新的理念,用最“潮”的方式表达出来。杨跃2018年2月3日于北京

前言2

距离我们的婚礼还有2个月

我得知,40多岁的丈母娘得了胃癌。

老婆打来了11个未接来电,在我下了手术台回电话之后,她在电话那端对着我哭成了个泪人。生活的惊喜和悲伤都是那样的让人猝不及防,这个正在对神圣的婚礼充满憧憬、一心布置新房挑选鲜花的小姑娘,却在这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当中一夜就长大了。虽然那早已准备好的结婚誓词当中,我原本说的台词本来会是:“希望你永远不必长大,希望你的一生只有童话。”

距离我们的婚礼还有1个月

我立刻联系医院,从联系检查到住院,在无数亲朋挚友的帮助下,终于成功让丈母娘在我所在的医院,找到了顶级的外科专家,进行了手术治疗。

所幸,疾病是早期,也许手术结束之后,癌症就会被彻底治愈了,我不断给患者信心,给老婆信心。但是在手术结束之后,家庭却没有摆脱悲伤。

丈母娘因为胃肠道功能恢复得并不顺利,再加上得知自己的疾病之后,心情十分低落,导致她不停地呕吐,而且越呕吐越不想吃,越不吃越吐。她的女儿也每日以泪洗面,竭尽所能地照顾,却眼看着妈妈一天天地瘦下去。

距离我们的婚礼还剩15天

老婆一方面担心,她母亲会不会赶不上我们的婚礼;一方面又希望丈母娘安心地养病。于是我把医院的营养液带回家,在家里给她母亲扎好输液,偶尔还会抽血到医院化验。为的就是能让丈母娘在吃得不好的情况下,能够补充足够的营养和电解质。

这样的话,丈母娘能够在家里好好休息,我每天早晨弄好输液之后去上班,让岳父负责在输液完之后把针拔掉。

但是,在离婚礼不到3天的时候。我早上过去,问丈母娘吃饭吃得有没有好一些,丈母娘因为看我辛苦,所以为了让我们安心工作,强忍着不舒服说没事的,并且说自己现在已经好多了,吃饭也比以前强了。

带着些许满足感的我给她做了个生化全项,然后就去上手术了。

结果我刚下手术,就接到了在急诊的同事的电话,说今天有一个生化的危机值,血钾2.3,是你家的那个病人吗?

天啊!我一看化验单,果然!血钾2.3,这已经是到了要抢救的地步啊!丈母娘也许随时都可能出现心脏骤停!我赶紧打过去电话,原来这两天她吐得十分严重,却什么也不吃,也没想告诉我,这会觉得胸口十分不舒服,心慌得很厉害。

我赶紧请了假打车回去,带到急诊就补上了血钾。

终于在婚礼的前一天,丈母娘的呕吐止住了,生化完全正常,她总算成功地赶上了我们的婚礼。

在疾病和伤痛的洗礼下,我们办了一个不大却很温馨感人的婚礼。我们一家人没有因为疾病而倒下,反而距离彼此的心更近了一些。

在后面的日子当中,她既是一个值得尊敬的岳母,也是我一个非常听话的患者。按照我给她的饮食指导,她很快就恢复了正常的体重,也纠正了胃切除手术后的贫血。加上适当的锻炼以及女儿的陪伴,她很快就进入了正常的生活。也许每次复查的时候,她还会有些担心,但是随着这三年来的平稳度过,她生活得越来越有信心。

当然,最近她更开心了,因为她马上就要升级为外婆了。

但我有一天就在想,作为一个肿瘤外科医生的家属,她的康复过程都能这样一波三折,遇到了各种各样的状况,甚至是那样的危急时刻。那么,普通人的家属又该怎么做呢?

患者家属会不会遇到患者电解质失衡,患者呕吐腹泻严重,却根本不知道怎么回事的?会不会像我一样因为了解所以害怕,害怕那些曾经发生在我眼前的悲剧,发生在自己的家人身上?

患者家属又会不会遇到患者吃饭不好,自己精心做好的饭菜,患者却完全没有食欲的情况?

患者家属又会不会遇到患者很努力地配合他们,但是在他们的照顾下,患者的身体反而一天不如一天的时候?

因为不理解应该怎样去照顾患者,有的时候患者家属才会用力过猛。作为家属我们也许会想把世界上最昂贵的药买来给患者吃,就是希望他们能够健康,能够减轻痛苦。但是我们买来最昂贵的东西,就真的是对患者有价值、有帮助的吗?还是说毫无意义,甚至是在帮倒忙?

在中国,院外的治疗和医疗咨询是十分缺失的。往往在出院的时候,医生会告诉患者,最近先多吃点好消化的。于是患者家属便记在了心中,直到吃了两个月粥的时候才会反思。“最近”指的是多长时间,我们现在能吃别的了吗?

得了病,似乎患者就成了一个刚刚生出来的婴儿,什么时候只能喝奶,什么时候才能加辅食,什么时候才能和家人一起吃饭,有没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地方,有没有什么忌口?似乎没有人告诉过我们,我们甚至没有做过任何准备,就被赶鸭子上架一般地推到了这些问题的面前。

民间全是各种各样的说法,信也不是,不信也不是。说实话,我真的很替这些年轻的朋友们着急。他们也许才刚刚走上工作岗位,也许刚刚开始了自己幸福的人生,但也许就在这个时刻,成了一名癌症患者家属。

在这样的打击面前,我好希望能陪你们一起度过,用一些基本的知识,帮助大家识别谣言,让你患病的家人能够平稳地康复,希望你能用科学的知识消除他的顾虑,让他能够科学地康复,让他在抗癌途中的每一天,并不是在煎熬中度过。

所以我写了这本书,很多故事来源于自己,来源于身边每一个鲜活的案例。也许你不能照搬每一个人的做法,但是了解了这些原则之后,也许你能找到适合你家人的方法。

感谢杨跃主任对我的谆谆教诲,您是我行医途中最闪亮的灯塔,有您在,我便从来不会迷失方向。感谢我的患者朋友们,很多时候你们是我的老师,我愿意把在患者身上得到的经验,甚至是教训,都作为自己的经验时刻鞭策自己,让自己能够变得更好。感谢所有为本书提供知识、建议、经验的小伙伴们。最后也感谢老婆和即将出世的孩子,陪伴我度过三十岁这个富有意义的生日。王兴(狼医生)2018年1月25日写于北京—— 第一章 ——得了癌,可千万别乱吃  第一节 扫盲:大数据告诉你,癌症离我们到底有多远一、什么是癌症1.癌细胞其实离我们并不遥远,它就是我们身体的一部分。

我们人体的细胞每天都进行着一组相似的工作,那就是一边不断地分裂;一边不断地死亡。新生的细胞取代着旧细胞的位置,让人体可以像一个机器一样运转。例如,口腔或者胃黏膜的细胞,大约5~7天就可以完全更新一代,而骨细胞,完全更新大约需要7年的时间。所有的细胞按照自然规律更迭着,才能让机体始终保持着最佳的状态。

为什么细胞不能一直存活?

因为细胞的基因组本身就存在缺陷,它会随着分裂次数的增加而逐渐失去优秀的编码能力,之后人体内的监察机构——免疫系统就会发现它们,并勒令它们下岗,让更加健康的细胞投入人体的建设上来。

细胞随着几万亿次的分裂,总会有几个细胞是不听话的,分裂成畸形的细胞,而它们会很轻易就被免疫系统清除掉。但是随着人类寿命的不断增加,分裂次数无限地增加,总会有一两个细胞获得了不死的能力,但是从样貌外观上又和正常的细胞没两样,恰好躲过了免疫系统的“追捕”,从而在一个僻静的角落里安静地生活了下来。

等它繁殖到足够多的时候,即使免疫系统发现了它,也对它无能为力了。这个家族开始不断地开枝散叶,首先开始掠夺周围的正常空间,作为自己孩子的食物,这就叫作肿瘤的“侵袭”,之后开始向人体的各个部位输送自己的孩子,这就叫作肿瘤的“转移”。2.那如果把人的细胞都变成癌细胞并控制住分裂速度人会不会永生?

你说的问题其实很有趣,作为肿瘤医生,我觉得大多数有心人都曾经想过这个问题,我们甚至也幻想过向肿瘤请教,学习肿瘤细胞无限增殖的秘诀,从而让人类也能永生下去,或者至少是让某个器官能够大量增殖,从而来替代我们生病的器官。

例如,肝癌的患者,要切除一半多的肝脏,能不能让患者先多长出一倍正常的肝脏,这样我们切除患病的部分肝脏,就不会给人体带来生命的危险?

但,梦想是美好的,也是遥远的。

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肿瘤细胞的确会无限地增殖,但关键的是它也同时失去了分化的能力。

什么叫分化呢?

我们举个例子,所有人都诞生于一颗受精卵,这其实本质上也是一个细胞。但是这个细胞一分为二,再一分为二,如果无限制地分裂下去,我们能长成人吗?

当然不能。

我们必须要使这些细胞,一些长成我们的四肢和躯干,一些长成我们的肝脏和大脑,一些成为我们的美好面容和强大的生殖器官,我们作为一个人,才能呼吸,才能吃饭,才能性爱,从而繁衍后代对不对?

所以难的不是不停地生长,而是按照一定的需求和规律去生长,这是一个特别复杂的问题,目前科学也没有搞明白,到底人体内有多少个调控分化的通路,它们又是怎么知道在合适的时机开始分化的。

恶性肿瘤是什么呢?它无非就是一群失去了“刹车”的细胞,它们只能无限地分裂。它就像一辆车不会刹车,更不会转弯,就是一路加速下去,只要路不是直的,总有一天它是会翻车的。

恶性肿瘤当中,从胚胎的上皮(葡萄皮)起源发生变异的,医学上称为“癌”,从间质(葡萄瓤)来源的,医学上称为“肉瘤”,其他部位来源的,单独进行命名,例如,淋巴瘤、白血病等,但老百姓一般用“癌”来泛指所有的恶性肿瘤。

我们作为医生,也是作为科学家,现在希望做的,就是能够让肿瘤“刹车”(化疗,靶向治疗),或者“转弯”(促进分化的药物,使肿瘤细胞“改邪归正”成为正常细胞),才能让人活着。

因为肿瘤的无限生长和人的无限生长是两回事。人的生存需要无数器官、组织、细胞的通力合作,形成一个“稳态”,彼此制衡、互相支持,这可不是单纯某一个组织无限生长就可以实现的。

所以最科幻的说法是,除非你同时让所有的细胞都变成肿瘤细胞,有无限增殖的能力,另外,还得让所有的细胞都按照机器设计的分化途径去走,想让它分化成什么组织就分化成什么组织,想什么时候发挥作用就什么时候发挥作用。

那么,这是大数据机器算法和顶尖生物科学的未来展望了,也许在未来有机会实现。作为医生,科技发展得这么迅速,我们如果不学习,反而会越来越觉得自己是最落后的。二、癌症发病率到底多高1.美国的癌症真的比我们少吗?不见得

很多人会有这样的想法,为什么我们身边的人总在得癌症?现在的癌症为什么越来越多了?好像周围朋友亲戚同事当中,几乎都在不停地得癌。那么有这样一个问题是,癌症的发病率真的越来越高了吗?美国人吃得好、医疗条件又好,是不是不像我们得癌的这么多?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国家癌症中心赫捷院士、全国肿瘤登记中心陈万青教授等于2016年1月25日在CA Cancer J Clin杂志上发表了2015中国癌症统计数据。另外,2018年美国又再次发表了每年一篇的学术报告,罗列了美国截至2018年,癌症发病率、死亡率的变化。那么我们就把两个研究进行对比,看一看我们到底和美国存在怎样大的“差距”(见图1-1)。图1-1 美国人的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情况

图1.1是美国人的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情况,纵坐标提示的是每10万人有多少人得这种肿瘤。可以看到美国人的癌症发病率到2015年大约为10万分之450,也就是千分之4.5。同时我们也能明显观察到,男性的发病率自21世纪以来出现了滑坡式降低,同时女性的发病率也在缓慢降低当中。那么,同在2015年,中国人的癌症发病率又是如何呢(见图1-2)?

从上图我们可以很清晰地看到,对于我国来说,癌症的整体发病率为10万分之200,整体上还要低于美国一倍之多。因此,我们不必抱着错误的观念一直妄自菲薄,让我们觉得自己生活在一个污染严重、癌症发病率高居不下的国度。图1-2 中国人的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情况

然而,我们也不得不正视自己的问题。

首先,美国人均寿命长,目前对于美国人来说,一生当中患癌的比例,男性是39.7%,女性是37.6%,这个数字是非常惊人的。也就是说,每3个美国人一辈子当中就可以会得一次癌(也就是平均每个家庭都会有一位患癌者)。但是研究也非常清楚地体现,这些患癌的人群主要是年龄在70岁以上的人群(见图1-3)。

目前只有大城市人口的平均年龄达到了72~74岁,大部分农村和偏远山区的人口寿命可能还达不到癌症的好发年龄,所以从数据上看,我们的癌症发病率似乎更低一些。图1-3 美国不同种类癌症的发病率变化

另外,美国的检查手段更普及,因此癌症的发现概率会更高,我国在农村地区也许有很多患者直到去世都不知道自己得的是什么疾病,因此从癌症发病率的统计角度来看,我国的发病率还应该比目前的数据更高一些。

更重要的是,美国的癌症发病率目前处于每年下降的趋势,特别是男性。这点我们从更细节上的数据可以看到,美国肺癌的发病率大大降低,这与美国大力推行戒烟是密不可分的。

而反观我国呢?癌症发病率其实一直在处于缓慢上升的趋势,再加上一个庞大的人口基数和逐渐老龄化的社会结构,这就导致我们国家每天就会有1万人被确诊为癌症,也就是平均每分钟就有7个人会被告知得了癌。据报告,中国2015年估计有4 292 000例癌症新发病例,2 814 000例癌症死亡。2.死亡率的差异才是最大的

说起癌症,我们不得不说的就是死亡率。对于中国人来说,虽然男性所有肿瘤发病率在2000年至2011年间略显稳定(年增长0.2%),女性增长显著(年增长2.2%),但是男性和女性癌症死亡率从2006年以来出现显著下降(分别年降低1.4%和1.1%)。癌症死亡率开始下降了,这总是好事吧。

那我们再来看看别人家的孩子吧,美国的数据是怎样的呢?

另外,在过去20多年,总体死亡率已经下降了25%,超过210万人避免死于癌症,其中最重要的3个因素是控制烟草,推广筛查和开发新型疗法。

控烟方面,美国60年代开始控烟运动,吸烟人数40年持续降低,而且公共场合全面禁烟。通过几十年的努力,得到了显著回报。从1990年到2014年,美国男性肺癌死亡率下降了43%!著名杂志《柳叶刀》曾发表研究称,如果我国再不开始强抓戒烟工作,也许将有三分之一的年轻人会死于吸烟!

癌症筛查是我国癌症死亡率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大家都知道北京人的癌症发病率并不低,但是最可喜的是,死亡率非常低。因为北京从2000年开始就有一批人开始了防癌筛查,通过CT发现的早期肺癌患者,到现在还有一大批中老年妇女找我复诊。但不幸的是,从外地赶来的患者当中,我能够收入院做手术的比例不到10%,大部分都已经到了癌症的中晚期。

我国有85%的肺癌患者一旦确诊就是晚期,因此我们的死亡率当然要比晚期肺癌的比例只有一半不到的美国要高得多了!因此如果能把癌症筛查普及开来,我国的癌症死亡率将会大大降低。三、什么是五年生存率

这是一个统计学的概念,把生存期超过5年的患者定义为“临床治愈”,这并不代表只要活过了五年,终生治愈或者不再患癌了,只是代表你再复发的概率很小。从临床的角度来看,一般手术后超过2年没有复发,那么活到5年的概率就大大增加;如果超过5年没有复发,那么活一辈子的概率就很大了。所以我们有的时候也会拿五年生存率这个概念来激励患者,让他们能更有信心、更有勇气地生活。

经常会有来门诊复查的病人,明明手术后已经七八年了,而且这次已经做完了所有检查,但还是要找他的主刀大夫——也就是我。其实他自己也知道挂我的号也不会解决任何问题,但是他就是想听我亲口说一句:“挺好!没事!明年见!”

五年生存率这样定义是为了方便我们介绍一个肿瘤不同分期的预后,拿肺癌的五年生存率举例:

I期:85%~90%

II期:50%~70%

III期:20%~25%

IV期:<5%

这样就一目了然了,我们根据病人的病理和临床特征将他们分为四类,从而给患者和家属一个大致的预期。这并不是一种算命,告诉你多少年,你就一定能活多少年。而是告诉你,大概100个和你一样的病人当中,有多少人能够治愈,长期活下去。这样大家都能有一个相对明确和科学的预期。当然,这也会出现早期的患者复发的,我们也一样会碰到IV期的患者很多年还活得好好的。四、癌症到底能不能治愈

什么叫作治愈?用最难听的话说,就是没有因为肿瘤而去世,应该是“治愈”的最好解读了。

目前国内外的疾病死亡排名第一位的就是心脑血管意外,例如,心肌梗死,脑梗死(中风、脑出血等),我们都很好理解,因为常年的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疾病所导致的血管狭窄,直到有一天血管老化到了一定程度,就让人“寿终正寝了”。

既然这个我们都可以接受,那为什么不能接受癌症呢?癌症其实也是我们人体的器官和组织逐渐衰老,染色体经过成千上万次的复制,终于出现了分裂的错误,导致异常的细胞长出来,身体又不能及时地抵抗。

唯一不同的是,高血压、糖尿病这些良性疾病是我们看得到的,逐渐发展的,我们似乎更能够去预测。而癌症行踪飘忽不定,我们用目前的手段,还不能够像检测血压和血糖一样去检测它们的动向,所以才会有一种恐慌的感觉。

这就好像看枪战片死了成千上万人我们都不会感到害怕,但是看盗墓题材的影片,总会让人觉得十分惊悚。正是因为,这种恐惧来源于未知。

癌症当然能够治愈,美国虽然发病率高于我们,但是从死亡率角度来看,除了少数难治的肿瘤外,大多数肿瘤的治愈率都在50%以上。相当一部分患者的肿瘤只是身体当中的过客,也有相当一部分肿瘤可以与患者长期共存,成为一种像高血压、糖尿病一样的慢性疾病,人逐渐开始从“与癌斗争”转变成了“与癌共存”。

前段时间,有几名食管癌手术后20多年的老患者陪着我一起去上节目,在节目当中说我给了他们第二次生命。我觉得不是,我只是一个医生,我不是神。我唯一能做的,是给他们一次希望,让他可以获得这个世界上治愈机会最高的方法。

为什么癌症不能治愈这个问题在网络上会有这么大的争议呢?我们用一张图来说明。

对于一个早期肺癌的患者来说:

手术前(100%)——癌症能不能治愈呢?

手术后1个月复发的人(0.1%)——癌症果然治愈不了,都是骗人的!

手术后1年复发的人(2%)——治疗只能延长一点生命,没法治愈!

手术后2年复发的人(4%)——癌症无论怎么治,总会复发的!

手术后5年复发的人(10%)——都五年了怎么还复发,癌症治不好!

手术后一直没有复发的人(90%)——肿瘤能治愈!感谢医生!

要让患者相信癌症能够治愈的前提条件是,家属自己要能够相信,这是科学,这不是在忽悠。只有家属笃定地生活,患者在察言观色之后才会慢慢意识到,原来我的孩子不是在骗我,我真的能活下去,那我更不能放弃自己了,我要努力活着,我还想帮他们带小宝宝呢!

记得多年以前,我在意大利国家癌症中心访问时,参观了他们的一家医院,他们的墙上挂着很多人的肖像,都面带微笑。我本以为是他们的医院领导和政府官员,再一问,发现都是癌症治疗十年以上的患者本人贡献的,我感到非常震撼,的确对于癌症患者来说,再没有什么比那些成功的病人开心的笑容更有振奋人心的力量了!

信心,是我们能给患者最好的礼物。

作为家属,你首先要建立信心,才有能力去感染别人。  第二节 每年,400万中国癌症患者都在假装养病一、生了病,你要不要多喝点热水

很早的时候有一部电影叫作《刮痧》,是由梁家辉和蒋雯丽联袂主演的,故事讲的是许大同到美国工作和生活,事业有成,家庭幸福,自以为实现了美国梦的时候,却发现这一切抵不过中美文化之间巨大的差异。

其中有一个情节,让所有人印象深刻。两个人的孩子生病了,闹肚子发烧,孩子的爷爷因为看不懂药品上的英文说明,便采用中国民间流传的刮痧疗法给丹尼斯治病,被保姆发现之后告上了法庭,丹尼斯背后的“伤痕”让美国人瞠目结舌,没有想到一个衣冠楚楚的成功人士居然如此道貌岸然,对孩子如此虐待。法官当庭宣布剥夺许大同的监护权,不准他与儿子见面,他的美国梦就此破裂。

类似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孩子在小的时候发烧,很多老人就会给他盖厚厚的被子用来“捂汗”,认为汗透了就能退烧了。但是我们现在其实也知道,出汗的确能够降温,但是通过“捂”的方式反而非常错误。我们的祖先很多时候只是认识到了问题的结果,发现了一些捷径,但是却没有认识到问题的本质。在当下,我们可以用一些非常简单的药物就能让孩子通过发汗来降温。

医学在不断发展的过程当中,无论是中医还是西医,我们都必须要做到自省。在这一点上,西医明显比大部分中医人士的态度要诚恳得多。这并不是说谁一定比谁更高尚,而是在讲证据这方面,西医有一套被更多人接受的标尺。

每当生病的时候,也许你的男朋友就会说一句:“多喝点热水吧!”每当心情不好的时候,男朋友就会说一句:“多喝点热水吧!”每当发烧感到肚子痛,他们永远都只会说一句:“多喝点热水吧!”

这种“中国式问候”是再正常不过的现象,关键的问题是,它们真的是科学吗?二、“讲究”懂得多,科学懂得少

不是我们熟知的经验即所谓的“讲究”就是科学,也不能用“外国人肯定和我们体质不一样”来排斥西方的医学。我们需要时刻保持谦卑的姿态,让不断进步的科学帮助我们逐渐接触到真相。但是现在,我们的患者生病之后,都是怎么养病的呢?

要我说,每年,400万中国癌症患者都在假装养病。

你越是希望他加强活动和锻炼,他越是天天歪躺在床上,似乎这一生了病,他的家庭地位就马上提升到了极致,每天像皇上一样使唤子女,动都懒得动一下。你说他是在养病,他也就是把养理解为了养猪而已。

现在都在提倡ERAS(加速康复外科治疗),其实这是一个整体的概念,并不是简单的手术前住院时间短,手术后赶紧出院这么简单,也不只是需要医生加速拔管拆线就好,它需要的是从医生、患者到家属全方位的努力,从而促进患者康复的速度,减少住院时间和花费。

从患者的角度,中国人是做得最不到位的。

化疗的患者,我们需要加强饮食,努力克服自己内心对化疗药的恐惧,尝试用各种方式来提高自己的食欲。有些患者做得很好,特别是文化水平低一些的,反而为了减少花费,减少并发症,努力配合医生。

反而是那些受教育程度很高的患者,就显得十分的“娇气”。他们与其说是通过努力去配合医生,不如说更希望选择一种更加简便易行,容易操作的方式,那就是花钱。

他们对健康的重视程度更高,所以会购买大量的保健产品和“补药”,那不但没有帮助到自己,还使自己的营养状态越来越差。

还有的病人属于另外一个极端,有一次一个手术后的患者来到我门诊找我复查,我一看她,骨瘦如柴,于是便问她平时都在吃什么,她便说自己什么都不敢吃,说这个是发物,那个会致癌。

在中国的癌症观念当中,科学的没有多少,但是五花八门的讲究着实是不少。打开电视剧,里面的患者在患癌之后,有很多的情节都是在描述探望的时候如何送礼。我于是便和太太一起看了一集,才发现,他们所谓的送礼,无非是送虫草等保健品。不但如此,他们还会和患者讲述一大套关于什么能吃,什么不能吃的理论。

这个骨瘦如柴的患者,觉得吃肉会复发、吃发物会复发、吃海鲜会复发、吃辣椒会复发、吃米饭会复发、吃糖会复发……所以每天就是喝水、念佛、吃青菜,从一个健康的人硬生生地被家属差点喂成了一副骨架。

我问她,那您最近身体不好,老感冒发烧的吧?她无奈地点点头,同时肚子里传来一阵子咕噜咕噜的声音。

饿死癌细胞,也是这些人鼓捣出来的坑人谣言。

我又问她,那当时给您提这些建议的那些亲戚朋友看您现在这么瘦,还和您有来往吗?

她摇摇头。

所以有的时候,说谣言嘴上一时爽,似乎多年不看书读报的村口王大爷,在别人生病的时候,也摇身一变就成了祖传名医,什么讲究张口就来。那么当病人真正出了问题的时候,这些人往往又消失得无影无踪。

中国的家属做得最不到位的一点在于,他们只知道刷卡交钱,帮着护士干一些护工应该做的事情,甚至请一位护工,顶多每天送送饭,就认为做得很好了。

有一个家属,他甚至愿意斥重资去买保健品,也不愿意把父母的一日三餐做得营养、科学,更不愿意去听营养师苦口婆心地讲营养搭配的均衡。每个家属都在想,“都长这么大了,我吃饭还用你教?”

甚至在他们看来,对病人隐瞒“得癌”真相的意义,远超过营养补充、规范治疗等在我们医生看来最最重要的事情。甚至有些病人刚刚作为家属帮着隐瞒了得癌的真相,自己病的时候却看着家属还在努力瞒着自己。

因此,病人不懂得如何养病,很多时候的原因正是因为病人家属也并不懂得如何去照顾病人。三、中国鱼龙混杂的保健品市场乱象

得了癌,不得不说的就是各类抗癌的保健品。中国的保健品观念,一直在进步当中,但是距离发达国家还有一定的距离。

在20世纪80年代,中国那个时候只有很少的人意识到保健品这块巨大的蛋糕,利润市场没有被大面积地瓜分。大部分人是采用“药酒”的方式推广保健的模式。并没有专业的管理团队和运作模式,更多的是“私人小作坊”式的口碑传播,保健的效果也大多基于传统中医和民间偏方。

而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健康是能够用花钱买来的”这个观点逐渐深入人心,一大批掺和着各种西药和激素的保健品和化妆品出现在市场上,这个时候恰好是国民生产总值飞速发展的年代,人们逐渐过上了小康生活,家家彩电也不是什么新鲜事,活个七八十岁也不算新闻,日子过得红红火火,所有人都把心思放在了如何活得更好、活得更健康上面。

这个时候商家采取了非常有效的传销手段,我卖保健品你怕是骗人的,那你的邻居卖给你保健品,你也觉得是骗人的吗?你的邻居都在用美容养颜的保健品,你就不舍得花钱给自己的老婆也买点?

就这样,很多保健产品,主要是胶囊类的保健品一下子在2000年的时候达到了500亿元的销售额,保健食品行业进入了巅峰时期。

然而,随着假冒伪劣保健品的负面事件不断出现,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保健品内部巨大的骗局,保健品行业开始不断缩水,商家发现,似乎越来越难像以前那样骗到人了。于是保健品的花样越来越多,类型也越来越丰富。

从读书时候健脑的保健品,到老年人增强睡眠的保健品,再到中年男性的补肾神药,中年女性的养颜秘方。似乎无论你想考学、上班、熬夜、出差、减肥、快乐,总有一样的保健品适合你。所以要我说中国的保健品在这个时期被曲解了它本来的含义,而是冠以各种功利的目的。

当2003年中国加入WTO之后,国际市场要求中国政府开放直销市场,给中国人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来自于欧美等发达国家的保健品一窝蜂地涌入中国,中国也兴起了一阵新的保健热潮。但是概念与以往完全不同,中国人的保健观念主要从“功利性”“目的性”部分转变成了“补充必要元素”,长期维持保健品的摄入,来实现健康的目的,这就与国际上的保健观念逐渐接轨了,也使得保健品的销售额在2005年回归了500亿。

而目前,每年的保健品市场还是保持着20%的增速,这和我们日益增加的对健康的渴望是密不可分的。

在保健品整个的发展过程当中,之所以能够让保健产品从起步的混乱阶段迅速规范化与国家的调控和规划是分不开的。

冬虫夏草是一类非常常见的保健产品,中国传统的中医药学和我国绝大多数学者所指的冬虫夏草,是特指麦角菌科冬虫夏草菌的子座及其寄主蝙蝠蛾科昆虫冬虫夏草蝙蝠蛾幼虫尸体的复合体,主产于四川、青海、西藏、云南等海拔4 000~5 000米的高山草甸中。

我国关于冬虫夏草的记载最早见于清代吴仪洛1757年著的《本草从新》:“冬在土中,身活如老蚕,有毛能动,至夏则毛出土上,连身俱化为草,若不取,至冬则复化为虫。”而《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990年版收录了冬虫夏草。

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人们再也不用为吃不上肉发愁,冬天也不用囤大量的白菜,因为大家知道,就算没有菜了,超市里还有大棚的蔬菜能够供应,正是在这样一个不愁吃穿的年代,那些稀有的东西才产生了价值。

冬虫夏草就是这样一类稀有的产物,它们因为无法培育,只能由藏民去人工挖取,因此这变成就了一条无比庞大的产业链,似乎越是难挖的、罕见地区的虫草才越珍贵。这个时期的一个电影台词形容得非常恰当,这个时期的中国人,“不求最好,但求最贵!”强大的购买力,把虫草产业链硬生生地创造了出来,也养活了成千上万的人。

然而越来越多的证据证实,冬虫夏草的营养价值并没有它传说得那么夸张,它和正常的动物没有太大区别。另外,冬虫夏草身价暴涨之后,从一味药材,直接转变成了“美容养颜,延年益寿,抗炎抗肿瘤”的万能药,价格也是直接几十倍地上涨,商家用大量的虚假信息迷惑了消费者。

于是,2016年2月4日,国家食药总局在其官网发布了《关于冬虫夏草类产品的消费提示》(以下简称《消费提示》),该提示称:近期,食品药品监管总局组织开展了对冬虫夏草、冬虫夏草粉及纯粉片产品的监测检验。检验的冬虫夏草、冬虫夏草粉及纯粉片产品中,砷含量为4.4~9.9毫克/千克。冬虫夏草属中药材,不属于药食两用物质。有关专家分析研判,保健食品国家安全标准中砷限量值为1.0毫克/千克,长期食用冬虫夏草、冬虫夏草粉及纯粉片等产品会造成人体砷摄入过量。

另外,2017年国际顶尖杂志“CELL”的子刊也证实了,冬虫夏草当中并不含具有抗癌功效的“喷死他丁”,更没有传说中的抗癌功能。

作为一个肿瘤外科医生,我毕竟不懂中医,不去评价某味药材的功效和配伍作用。我只能从科学的角度告诫朋友们,采用任何的保健品,或者打着保健品旗号的“药材”去抗肿瘤都是不科学、不现实的。抗癌这个事情并不是中医能够通过古方解决的,因为癌症太复杂,太无法捉摸,不是你吃一个虫子或者一棵草就能解决的。

如果一个东西真的有效,全世界会不知道吗?国际上为什么不用?不是因为没有人在做研究,而是因为研究的结果发现,它可能毫无用处。

那有的朋友会问了,如果真是没用,为什么所有的人都说要吃点呢?那我们就不得不提另一个故事了,为什么钻石会那么昂贵呢?不是因为钻石是最坚硬的,也不是因为它最美,而是因为一句让所有人都愿意买单的谎言——钻石是爱情的象征,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

存在并非一定合理,它也许只是商人希望我们认为合理,也许只是我们懒得学习真理。四、外国人生了病怎么吃的

美国人生了病之后是怎么吃的呢?

有人说美国人结实、皮实、得了病好得快,这个我是同意的。在美国看到的患者当中,手术之后的中国人往往需要至少虚弱个一两天才能看起来像个正常人,但是美国人上午刚刚做完手术,下午就可能会自己拎着引流瓶在楼道里跑步,做蹲起和俯卧撑,这在中国是不可思议的事情。

我们也知道美国人生产之后往往会喝他们最常喝的冰水,产后也不需要坐月子就可以正常生活和工作,这一方面反映确实是体质的差别;另一方面也体现出了美国人对日常锻炼要比中国人重视得多。

但是在吃的方面,美国人其实主要做到了四个字“科学、无趣”。

说他们科学,主要是所有食物都是设计好的,只要按照比例和重量加进去就可以了,把所有的食物放在一个盘子里面,就可以很轻松地计算出进食的热量、蛋白质含量、维生素含量是否达标等。无论是家属还是医生,都可以很轻松地根据食物判断患者的摄入量,从而进行饮食调整上的指导。

但是在科学的同时,他们的饮食也实在是单调无趣。永远是一样的东西,变化的只是不同的排列组合。但是中国人就不一样了,一盘菜当中就有无数种食材,采用不同的烹饪方式进行组合。每道菜也都是五颜六色,甚至连造型都有可能直接撩拨人的味蕾而产生食欲。

这里给大家看一个美国人的菜谱(摘自美国癌症研究中心官方网站):

■ 高蛋白、高热量的奶昔

■ “营养强化乳”——无非就是低脂牛奶加入低脂牛奶粉(增加蛋白含量)

■ 果奶

■ 经典的早餐奶

■ 桃味乳酪

■ 鸡肉白豆汤

■ 火鸡通心粉汤

■ 辣酱西兰花汤

■ 土豆汤

我只能说这些食物看上去就没有任何的食欲,似乎美国的饮食文化比我国落后了几千年(事实也确实是这样)。他们只能做到在饮料当中不断加入蛋白,或者把看上去很有营养的两种食物强行混在一起作为一道菜。

所以我们出国的时候看到的菜谱,尽管有时候语言不通,也能够大致判断出是什么,无非就是“××肉+××菜”而已,不像中国的菜谱,光看名字根本看不出来,如果强行翻译,连意境就都消失了。例如,佛跳墙、夫妻肺片、毛血旺、红烧狮子头等,光是名字就可能让人胃口大增。

在我看来,我们唯一能够借鉴国外的,是这种健康的饮食观念,但是作为中国人,我们实际是非常幸福的。在吃这一方面,我们有着比任何国家都有幸福感的食谱和食物种类。每次打开《舌尖上的中国》,那种犹如山水画一般的意境似乎就会让人口水不止。

很多时候患者说正在化疗,胃口不好,我都会建议他们回家没事看两集《舌尖上的中国》,作为中国人,在吃的方面一定要有优越感,这种幸福感是从祖辈代代传下来的,扎根于我们血液和灵魂当中的财富。

作为癌症患者的家属,我们有理由,也有能力,让他们吃得更好,来减轻癌症带来的伤痛,更快地恢复健康。—— 第二章 ——手术前后,医生没告诉你的那些事  第一节 手术前吃这些,给你的免疫力加满油

在门诊,来了一位老年患者,他是一个被确诊为食管癌的患者,分期看起来也非常早,治愈的机会非常高。我看了一眼片子和老人的情况,决定给老人做这个手术,家属听了我的分析之后,非常高兴,立马问我今天能不能住院,能不能做手术?

我看家属急切的心情,非常能够理解,但是我当时就明确地告诉他:“您的手术,至少要等两周的时间。”

家属听了之后,立马脸就耷拉下来,有些不高兴的样子。“杨大夫啊,这么久,病情该发展了吧,我们怕它(肿瘤)跑了……我们同乡的那个同时发现的,已经在别的医院住上院,明天准备开刀了……”

我当然能够理解他们的疑虑。“首先,肿瘤长得都是十分缓慢的,我用这三十多年的从医经历告诉您,这两周的时间,什么也不妨碍。但为什么要等两周呢?您看看老人,这3个月瘦了20斤,现在做手术才要命呢!”

家属还是不能理解,到底哪里要命了?

我知道很多医院的医生看到一个能做手术的病人,特别是早期的病人,恨不得赶紧把病人按到病房去,抓紧在病人还没有了解到这个领域谁是最牛的专家之前,趁着病人害怕肿瘤,着急根治的心理,就赶紧把手术给做了。手术多,自然自己的成长就会多。

所以好多同行都说我是“不着急”大夫。他们说的“不着急”,并不是说我自己的拖延症把病人给耽误的意思,而是说,我做手术,有分寸,不乱来,不争不抢。

这个病人3个月的时间瘦了20斤,这意味着什么呢?首先这个患者目前的免疫状态是堪忧的,在人体分解代谢旺盛的时候,蛋白质会优先合成组成人体基本骨肉的原材料,那么人体的一些高级需求,例如,抵抗炎症反应的免疫球蛋白,让人体体态健美的肌肉里面的蛋白,甚至是传宗接代需要的“弹药”都会出现“库存”紧张的状况。

科学家们做了一项研究,把身体处于重度营养不良状态下的病人(3个月内体重降低10%以上)分为两组,一组直接做手术,另一组先输注营养一段时间后再进行手术,结果显示,进行营养补充的患者,手术前后的并发症降低了33%,感染的发生率降低了22%。

对于我这样一个外科大夫来说,我的经验和直觉会给我更多的信息,毕竟国外的研究不完全适用于国人。我会负责任地告诉大家,我做的手术,术后也不是百分之百没有并发症,特别是在做切断一段食管,再把两端接上的手术时,偶尔也会出现接上之后,没有完全长上的情况,我们临床上叫作“瘘”,也就是漏了!消化液就会从这个瘘的孔洞里面,流到胸腔里面去。

那什么样的病人更容易出现“瘘”呢?正是这些营养不良的患者。因为我们虽然只是用针线把食管和胃缝在了一起,但是这只是开始,并不代表成功。我们用线作为一个桥梁,目的是让两端的食管和胃黏膜向中间生长,互相对接,直到两端完完全全地长在一起,才算彻底的成功(见图2-1)。图2-1 食管黏膜的生长模式

那么刚刚我们说过,严重营养不良的患者,一方面是局部的炎症反应没有办法用免疫球蛋白来清除,会导致感染的发生,让对接口无法生长;另一方面,人体在这个时候就没法生产这些“不重要”的蛋白,导致这些“桥梁”因为没有“水泥”,所以就是长不上。

手术是一个破坏性的过程,因此在手术结束之后,几乎所有患者的白蛋白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降低。但只要在正常值以上,基本就能够保证患者的生理需求,但是如果手术前的储备就很少,那手术后剩余的蛋白就更少了。因此高蛋白饮食、高热量饮食是手术前最后一次加油,加满了油才能走得更平稳、走得更安全。

于是,我在门诊就告诉病人家属,如果找我做手术,我会亲自来做,但是一定要按我们的要求踏踏实实地做,这才真正是有利于病人康复的。我们并不是为了做手术而做手术,更不是为了挣钱去做手术。我们做手术的目的,还是希望病人能够康复,更能够长期地活着。

后来的故事,完美之中还有一丝悲伤。完美的是,这个病人在两周的时间内,身体胖了四五斤,这就说明人体总体的状态在往积极的方向发展。之后我们给病人做了手术,手术出乎意料得成功,患者很快就拔管,吃了东西出院了。

但是悲伤的是,家属临走的时候告诉我们,那个同乡的病人,现在还在住着院,发着烧,引流管里流着脓。

我安慰他们说,我们这里也常有,并不是说只要做营养支持的就一定不会出现瘘的情况。因为目前的研究表明,对于轻中度的营养不良患者,术前做营养的支持也并不能改善患者的并发症率。所以患者也不用想当然地认为,人家做手术不顺利就一定是营养液的缘故,毕竟手术的环节错综复杂,任何一个环节的不完美都可能导致结局的不理想。

但是我个人还是保持这样的观点,我不催病人手术,也不能因为病人催我就着急手术,这一切都要按部就班地来。在手术之前,你一定要想尽一切办法,把你的身体调整到最佳的状态,给免疫力加满了油,用最充分的准备和最饱满的热情去迎接手术,去争取那个最好的结果。

我的观点也和目前的“快速康复”理念不谋而合。快速康复指的是我们用一些方法,来减少病人的住院时间,减少病人的不必要的过度治疗,从而也减少病人的医疗费用。例如,以前认为引流管要一周才能拔,现在我们通过大量的经验和证据发现,有些引流管我们两三天就可以拔出,没有必要让病人遭罪那么久。

但是要记住,快速康复并不是早点“轰”病人出院,而是要在各个环节上让病人的创伤更快修复,身体素质更快提高。

所以自从我让一些患者做术前的营养评估,营养支持之后,病区里面的并发症率直线下降了。于是有些患者非常聪明地找到我,问我有没有补充营养的诀窍。但是最不让人开心的是有些药厂找到我,让我给他们所谓的“增强免疫力”的药做代言。

我直接表示,没兴趣,别找我。

现在有不少药物和保健品,打着增强免疫力的旗号,用一些英文单词和“美国进口”来哄骗中老年人和那些为了自己父母不惜一切代价的孝顺儿女,而且这些药品还都十分昂贵,也刚巧抓住了家属“不求最好,但求最贵”的心理。

首先,我们先说正规的药有没有。答案是“有”,而且我们临床当中也正在使用。因为科学家发现,如果在手术前后的营养液里面添加一些成分,改造成“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液的话,对于减少术后的感染和并发症率有很大的帮助。那么科学家是怎么改善的呢?

是在营养液里面添加w-3多不饱和脂肪酸、精氨酸和谷氨酰胺这些成分。1.谷氨酰胺

能够防止长期不进食情况下的肠黏膜萎缩,保持肠黏膜的屏障完整,让肠道内的细菌不能在有炎症的时候进入血管。2.W-3多不饱和脂肪酸

它是我们所谓的深海鱼油最喜欢标榜的成分,它的作用非常强大,简单来说,它像一个润滑油,被涂抹在我们的血管和组织液当中。当手术开始后,人体的炎症反应会非常重,所有的细胞似乎都在报警说,大事不好啦!快戒备!这种戒备虽然是好的,也能够让人体紧张起来,不要懒惰,但是过度的炎症反应对于人体自身也是一种损害。这个时候,W-3多不饱和脂肪酸可以让我们的炎症反应更温和一些。它既能发挥作用,又不会产生过多的不良影响。

但是这并不是说,我们手术前使劲喝深海鱼油,吃深海鱼就能抵抗炎症了。这些东西虽然都能发挥作用,但是本质上,营养本身发挥的作用是基石,这些只是锦上添花而已。

好,说了那么多,我们简单总结一下。手术之前,最好由医生对你进行营养评估,把你贴上标签,是重度营养不良,还是营养良好的患者。

如果营养良好,那么手术前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好好吃饭就可以了。别因为担心害怕癌症,导致茶饭不思、体重骤减就好。

如果手术前重度营养不良,需要营养支持,如果能经口进食的话,多吃一点饭肯定是再好不过的了。在营养液方面,如果没有明确的肝肾衰竭,可以用一些免疫加强型的营养液(如“瑞能”等)来口服。如果是食道癌,或者存在消化道梗阻的患者,可以用静脉的输液来增强营养。当然,懂一点医学知识的都应该明白,如果能够经口进食,那么口服的营养液,一定比输液的效果要强得多。

之前说过,总有病人家属会缠着问我,大夫您就跟我说点什么好东西,我给老太太买点,也算尽个孝心吧!

这个时候我虽然无奈,但是也被病人家属的诚意所打动,会和他们说,如果手术前一定要补点什么的话,那么随便买一些深海鱼油吃一吃也无妨,但是对于保健品,我还是那个观点,我不认为它有多大用,但是如果能安您的心,又没有明显副作用的话,那么给老人少吃一些,让他从内心感受得到您的关怀和心意就好,不要勉强,也不需要破费。

另外,如果可以的话,也建议病人在手术前多吃蔬菜和水果。水果中富含大量维生素C,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减少出血,促进组织再生及伤口愈合,另外也可以减少感染的发生。当年哥伦布的水手之所以在海上得坏血病,并不是他们认为的侵犯了海神,而是因为缺乏维生素C,而多吃水果就可以很轻松地减少这种疾病的发生。

另外,绿叶蔬菜当中含有大量的维生素K,它参与了人体的凝血过程,适当地补充能够帮助人体促进凝血,减少出血。此外,B族维生素缺乏时,会引起代谢障碍,伤口愈合和耐受力均受到影响。维生素A可促进组织再生,加速伤口愈合。

以上说的这些,不仅适用于患者,也适合我们的健康人群。主要是做起来也并不难,只需要让患者把吃保健品的力气用来吃点水果和蔬菜就可以了。

朋友们,免疫力不是一朝一夕通过吃就可以吃好的,需要人调整心态、健康饮食、积极运动才能真正地加满油,让病人能够勇敢地和医生一起去面对人生中一道严峻的关卡。  第二节 明天上手术台,今天怎么吃

有一天晚上很晚我才下手术,肚子饿得咕咕叫,回到病房准备换衣服回去吃口面条就睡了。可刚从手术室走进病房,就闻到病房里有一股诱人的烧肉味,我以为是哪个小大夫或者小护士偷偷吃零食呢,结果发现,原来是一个大爷正抱着大猪蹄子啃得正香。

大爷看见我有点尴尬,手上嘴上全是油,也不好意思跟我握手,到处找餐巾纸。我一看这不是明天早上第一台手术的那个大爷嘛。“您这明天早上手术,这都晚上11点了您还大吃大喝呢啊?”我有些哭笑不得地“呵斥”着他。他也怪不好意思的,这时候她女儿从旁边温柔地“补刀”说。“杨大夫啊,我爸这不是胆子小嘛,说是明天要做手术都快吓死了,非跟我们说要好好吃一顿,吃饱了好上路……”“我说大爷啊,咱们手术都是很安全的,您着急走我还不让您走呢!这是做手术,又不是上刑场!等您好了,我们社会还需要您发挥余热呢。您明天早上第一台手术,说是让您10点之后不吃不喝,您不但吃喝,还吃这么油腻?赶紧别吃了,给……给你姑娘吃吧!”

手术前一天,一定要注意清淡饮食,以吃好消化的流食或半流食为主。因为手术当中因为麻醉的作用,人体的肠道会处于暂时“休眠”的状态,等手术后过了两三天之后才会慢慢重新启动,这几天会出现不排气、不排便的现象。所以我们希望肠道里尽可能地干净一些,少一些“存货”,否则人体会因为排便不畅出现腹胀、腹痛的症状。

例如,可以吃一些八宝粥、小米粥、清汤面等,如果患者胃口不好,或者心情紧张焦虑的话,可以混入少量的剁得比较碎的海参、鸡肉用来提味。患者因为过于紧张不吃饭也是万万不可的,这样有可能会导致一些患者在手术当天出现低血糖等症状,更加影响手术的成功进行。因此在饮食的总量上以吃七成饱为宜。

另外,这个大爷做得最不正确的一点,就是晚上吃得太晚了。那么,我们为什么需要患者手术前过10点之后不吃饭不喝水呢?这主要是为了麻醉的需要。

麻醉实际上是相对安全的技术,能让患者在手术当中没有任何痛苦,睡一觉手术就做好了。但是麻醉也存在着风险,麻醉的过程非常像飞机起飞的过程,其实在飞行途中都没有太多问题,但是起飞和降落的过程却是危机四伏的。

在患者睡觉和苏醒的时候,都会出现意识和行动不协调的状态。简单地说,就是要么意识醒了,但是肌肉还没有力量,要么就是肌肉开始随意活动了,但是意识还没有能够控制肌肉。无论出现哪一种,都可能会给我们带来麻烦。

最可怕的事情就是患者开始出现呕吐反应,但是自己又不会关闭声门(气道的入口),这个时候食物就会从食管被呕吐了出来,然后立马就从隔壁的声门进入气道里。这个时候正常人如果碰到气管呛进了东西会怎么做呢?会咳嗽对不对?

但是麻醉的人刚好不会咳嗽了,所以食物以及强酸的胃液就积存在肺里,会造成气管和肺泡严重的腐蚀,导致严重的肺部炎症和肺部感染,这才是最要命的。

因此,我们希望患者手术前禁食,就是担心食物的反流,毕竟胃里没有食物,就吐不出来东西了,使手术的“起飞”和“降落”都安全得多。

肠道手术,特别是大肠手术的患者,手术前可能就得稍微饿一饿了。

无论是在胃里还是在小肠里,在手术当中如果用手术刀打开这些器官,你会发现,虽然里面会有一些食物的残渣,但都是类似于一种黄绿色的液体,因为在食物处理的这个阶段,大量的消化液会稀释食物。但是如果做结肠手术的话,如果你见识过急诊的结肠梗阻,你就知道里面的便便对手术医生和护士会带来多大的阴影面积,还没打开结肠,结肠直肠当中的便便的气味就已经从肠壁渗了出来,导致手术室的走廊里都会“十里飘香”。

虽然手术令人作呕,但是我们作为医生还是会硬着头皮做,这个问题并不是很大,毕竟我们还有职业精神支撑着。但是最关键的是,大肠局部的便便是很脏的,在这个地方做肠管的切除和肠管的吻合,失败率非常高。

试想一下,把无菌的手术伤口,泡在一坨便便里,它能愈合吗?所以大肠手术更是需要患者肠道的清洁。在过去的时候,我们不但要患者手术一周前开始吃流食,更是让患者手术前3天禁食,并且口服一些抗生素,就是为了使大肠局部干净。

但是现在有了很好的泻药,于是我们只需要患者手术前一天禁食,并且口服泻药,使排便成为水样,就是排出来的是水才算满意。这些操作在各个医院都会有介绍,只要听医生和护士的嘱咐就好了。

另外,手术当天最好不要吃任何补品,就算要吃,等手术后再蜻蜓点水地去吃就好,手术前最不缺的就是这些成分不明确的产品。除此之外,很多中药对肝肾的负担都很大,因此,在手术前服用中药,可能会影响麻醉药物的代谢。

这就和手术前不让病人喝酒是一个道理。有的时候我在做手术的过程当中,本来已经麻醉好的人总是对疼痛反应很敏感,刀一滑就动了一下。小麻醉师很紧张地和我说,杨老师真是抱歉,我马上给药,奇怪明明药已经给得很足了。

我没有怪罪他,我问了下我的助手,这个人是不是天天喝大酒的?助手肯定地点了点头。

长期喝大酒的人,肝脏代谢这类麻醉药物的能力非常强,所以药物刚进去很快就被代谢干净了,也就是麻醉药物对这类患者作用会弱一些。

但是中药有可能会抢占肝脏的代谢能力,让肝脏只有一部分去代谢麻醉药物,这样就会导致麻醉药物代谢的时间延长,患者在手术结束,本该麻醉苏醒的时候,迟迟不醒,或者醒来之后意识和肌肉力量仍恢复不达标。

我也不反对大家吃中药,但是手术前还是简单一点吧。美食和长寿你还有一辈子去追寻,又岂在朝朝暮暮呢?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