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公2018陕西省统一公开招聘教师考试专用教材教育基础知识(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8-17 14:05:49

点击下载

作者:中公教育陕西教师招聘考试研究院

出版社: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中公2018陕西省统一公开招聘教师考试专用教材教育基础知识

中公2018陕西省统一公开招聘教师考试专用教材教育基础知识试读:

※版权信息※书名:中公2018陕西省统一公开招聘教师考试专用教材教育基础知识作者:中公教育陕西教师招聘考试研究院排版:Cicy出版社: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出版时间:2018-04-01ISBN:9787510086144本书由北京千秋智业图书发行有限公司授权北京当当科文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制作与发行。— ·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 —前 言

自2003年教育部推进教师聘任制改革,制定了“凡进必考”的教师公开招聘考试制度以来,陕西教师招聘考试在探索中不断发展,正规化、专业化趋势十分明显,对应试者的综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陕西教师招聘考试从教师应有的职业素养、专业水平、教育技能等方面对应试者进行全面考核,择优录取。

陕西省新任教师招聘笔试内容各个地区有所不同,有的地区为公共基础知识和教育理论知识,有的地区为教育理论知识和综合能力测试,还有部分地区只考教育理论知识。其中教育理论相关知识在各个地区考试中是必考的内容,旨在考查考生分析、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的能力,考查考生从事教师职业所具备的基本素养。

为帮助更多考生顺利走上教师岗位,中公教育陕西教师招聘考试研究院深入研究了陕西省各地教师招聘考试要求和真题,在多年教学研发的基础上,推出了本套陕西省教师招聘考试系列辅导教材。

建议考生在使用本书时依据以下步骤对教育理论基础知识进行系统复习:

步骤一 研读备考指导,掌握考情变化

本书伊始,编者统计了陕西教师招聘考试历年的考情,对重点题型和真题进行了分析和解读,针对每种题型提出了相应的备考策略,帮助考生了解真题,把握考情,为考生的备考指明方向。

步骤二 梳理知识要点,夯实基础知识

本书在正文部分严格依据考试要求,对考点进行了细致的梳理,语句力求精简;采用双色设计,对重要知识用色笔和曲线标注,重点难点突出;在“考题再现”中,选用近年的陕西教师招聘考试真题和相关试题;在“知识拓展”中,对主体内容进行必要的补充,便于考生理解和巩固知识点;在“备考锦囊”中,针对常考知识点,给出相应备考方法和知识总结。

步骤三 课后巩固练习,及时查漏补缺

本书在每章知识内容讲述完毕之后,配有一定数量的优质练习题,帮助考生及时巩固所学知识,强化记忆,查漏补缺。

该套教材依照考情,逻辑清晰,重点突出,各板块之间互为补充,便于考生学习和掌握。衷心希望该套图书能够切实满足广大考生应考的需求,助力考生圆教师之梦。

新书推荐

1.经典真题1000题/2000题/4000题

纠错练习1000题——系统归纳易错易混知识,精选1000道题目纠错强化练习全真题库2000题——系统梳理核心考点,精心筛选各地高频真题2000道

高分突破4000题——高品质刷题,4000道经典题目,考点不遗漏

2.历年真题与考点特训·教育学/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新课程改革+教师职业道德+教育法律法规

考点精讲——精讲各地高频考点,红色标识,便于识记典型真题——精选历年各地典型的真题,夯实考点

专项特训——精编考点专项训练题,强化记忆备考指导

考情分析

目前,陕西省教师招聘考试由各地、市级教育行政部门和人事部门统一组织,尚未实现全省统考。陕西省各地教师招聘考试从教师应有的专业素质和教育教学能力等方面对考生进行考核,笔试试卷的题型、题量有一定的差异。除部分地区采取教育基础知识和公共基础知识同卷考核方式外,大部分地区的试题以教育基础知识为考核内容。教育基础知识试卷考查的内容包括教育学、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新课程改革、教师职业道德和教育法律法规等内容。这里需要注意的是,考生要根据报考所在地的考试公告和历年真题,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2017年陕西省各地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基础知识试题的题型、题量分布如下表所示:2017年陕西省各地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基础知识题型、题量分布表

题型解读

陕西省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基础知识的考查题型分为客观题和主观题,主要考查考生对从事教师职业应该具备的教育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和应用能力。客观题包括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不定项选择题和判断题。主观题包括论述题和案例分析题。陕西省各地教师招聘考试的考查题量和难度有所不同。下面结合2017年陕西省各地教师招聘考试考查的题型进行具体分析。(一)单项选择题

单项选择题是陕西省各地教师招聘考试的必考题型。单项选择题的命题形式是给出一道完整的题目,要求考生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具体选项。单项选择题主要考查考生对基本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及应用能力,题目的情境设置和设问角度多种多样,选项表述往往似是而非,迷惑性较强。这就要求考生把四个选项进行合理分析,最终选出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2017·渭南·单选】当前我国一些学校的课程结构体系中,学科课程占据绝对的主导地位,而经验课程则微乎其微。这种情况最可能导致(  )。

A.学生多样化的兴趣爱好和特长无法得到培养和发展

B.学生的综合素质无法满足地方经济发展的现实需要

C.学生无法获得关于现实世界的直接经验和真切体验

D.学生不能较好地掌握人类积累下来的优秀文化遗产

真题分析:学科课程是以文化知识为基础,按照一定的价值标准,从不同的知识领域或学术领域选择一定的内容,根据知识的逻辑体系,将所选出的知识组织为学科的课程。学科课程忽略学生的兴趣、经验。活动课程(经验课程)是从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出发,以学生的主体性活动的经验为中心组织的课程。故题干中的情况最可能导致学生无法获得关于现实世界的直接经验和真切体验。故本题选C。【2017·西安(小学)·单选】一个教师在工作中出现情绪耗竭、去个性化和低个人成就感的典型症状,这些表现实际上就是(  )。

A.职业倦怠 B.消极怠工

C.亚健康心理 D.人际关系不良

真题分析:职业倦怠是指个体在长期的职业压力下缺乏应对资源和应对能力而产生的身心耗竭状态。职业倦怠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情绪耗竭、去个性化、个人成就感低。故本题选A。【2017·西安(中学)·单选】在教学中,教师在表达重点内容时会反复强调,或在板书中用下划线标出,这样做利用的教学规律是(  )。

A.被感知事物的阈限律 B.被感知事物的对比律

C.被感知事物的组合律 D.被感知事物的协同律

真题分析:被感知事物的对比律是指同一感受器官在不同的刺激作用下,感受性在强度和性质上发生变化的现象。教师反复强调重点内容或在板书中用下划线标出重点,利用了对比律。故本题选B。【2017·渭南·单选】某历史老师在讲完五四运动后,强调五四运动的意义非常重要。他让学生反复抄写课文中关于五四运动的内容,从而加强学生的记忆。对此,下列评价不正确的是(  )。

A.虽然历史学习强调记忆,但应该让学生将知识的理解和记忆相结合

B.虽然老师的做法欠妥当,但集中体现了教学中应遵循的反复性原则

C.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学习新知识,扩大、加深、改组原有的知识,以达到对旧知识的巩固

D.教师向学生提出记忆任务,可以引导学生灵活采用多种方法进行复习,以强化记忆

真题分析:虽然老师的做法欠妥当,但集中体现了教学中应遵循的巩固性原则。故本题选B。【2017·陕西特岗(中学)·单选】学生王某和同学打架,被校方处以记过处分。王某不服,其可采取的法律途径是(  )。

A.行政复议 B.仲裁

C.申诉 D.诉讼

真题分析:申诉是学生维护自身权益的权利。当学生对学校的处理结果不满意时可以向有关部门进行申诉,对学校教师侵犯其人身权、财产权等合法权益,提出申诉或依法提起诉讼。题干中学生对学校处分不服,可提出申诉。故本题选C。(二)多项选择题

多项选择题是陕西省各地教师招聘考试的必考题型。多项选择题的命题形式是给出一道完整的题目,要求考生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具体选项。多项选择题的难度系数较高,主要考查考生对教育基础知识中涉及的因素、功能、原则、特点、环节等内容的掌握程度,需要考生准确记忆相关内容,进而选出正确答案。【2017·渭南·多选】任何一门学科体系的确立,都必然遵循其学科知识的内在逻辑顺序,即(  )。

A.由浅入深 B.由简单到复杂

C.由此及彼 D.由表及里

真题分析:任何一门学科体系的确立,都必然遵循其学科知识的内在逻辑顺序,即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和由表及里。故本题选ABD。【2017·陕西特岗(中学)·多选】教师职业道德原则作为教师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并非人的主观臆想和逻辑推演,而是有着充分的客观依据。教师职业道德原则的形成必须(  )。

A.符合社会经济政治发展的需要

B.体现社会道德原则和核心价值观

C.与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相结合

D.符合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

E.反映教师劳动的特点,并在教师道德规范体系中占主导地位

真题分析:教师职业道德原则的形成必须符合以下标准:①符合社会经济政治发展的需要;②体现社会道德原则和核心价值观;③与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相结合;④符合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⑤反映教师劳动的特点,并在教师道德规范体系中占主导地位。故本题选ABCDE。【2017·铜川·多选】下列表述符合我国中小学德育改革主要趋势的有(  )。

A.积极改进中小学思想品德的教育方法和形式

B.确定符合中小学思想品德发展实际的德育目标

C.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德育方式,改进德育内容

D.积极探索实践教学和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社区服务的有效机制,建立科学的学生道德行为综合考评制度

真题分析:当前我国学校德育改革的主要趋势是生活化、个性化、科学化和一体化。为适应时代和社会发展的现实要求,德育工作者要积极改进中小学思想品德的教育方法和形式;确定符合中小学思想品德发展实际的德育目标;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德育方式,改进德育内容;积极探索实践教学和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社区服务的有效机制,建立科学的学生道德行为综合考评制度。故本题选ABCD。(三)不定项选择题

不定项选择题是陕西省各地教师招聘考试的考查题型之一。不定项选择题的命题形式是给出一道完整的题目,要求考生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具体选项。不定项选择题是客观题中较为特殊的一种题型,题目答案具有不确定性,需要考生结合题目要求进行合理选择,多选、漏选都视为错选,容易失分。考生在回答这类试题时,可以先确定必选选项,对于拿不准的选项采取合理推测、结论逆推等方法进行验证,最终确定答案。【2017·渭南·不定项】在中小学教育素质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中,学生的品德发展水平、学业发展水平、身心发展水平、兴趣特长养成、学业负担状况等方面是评价学校教育质量的主要内容。就学业负担状况来说,评价的关键指标是(  )。

A.课业难度 B.潜能发展

C.学习时间 D.实践能力

真题分析:学业负担状况主要考查学生的客观学习负担和主观学习感受,可以通过学习时间、课业质量、课业难度、学习压力等关键性指标进行评价。故本题选AC。【2017·渭南·不定项】直观材料与言语讲解相结合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不同形式对引起学生心理活动起着不同的作用。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讲解前运用直观教具,偏重于激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提供感性经验作为抽象概括的基础

B.在讲解的同时运用直观教具,偏重于以感性经验支持抽象思维的进行和继续保持学生的注意

C.在讲解后展示直观教具,可以帮助学生把已学过的教材进一步具体化,加深对教材的理解

D.边直观边讲解的教学效果明显优于采用先直观后讲解、先讲解后直观这两种形式的教学效果

真题分析:直观材料与言语讲解相结合的形式可分为先直观后讲解、直观和讲解同时、先讲解后直观。三种形式在引起学生的心理活动方面有不同的作用。讲解前运用直观教具,偏重于激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提供感性经验作为抽象概括的基础。讲解的同时运用直观教具,偏重于以感性经验支持抽象思维的进行和继续保持学生的注意。讲解后展示直观教具,可以帮助学生把已学过的教材进一步加以具体化,以加深对教材的理解。在教学过程中,一般采用边使用直观教具边讲解的形式。三种形式教学效果如何需根据实际的教学任务而定。故本题选ABC。(四)判断题

判断题是陕西省各地教师招聘考试的考查题型之一。判断题的命题形式是给出一个命题,要求考生判断正误。判断题经常考查一些比较重要的理论概念、教学现象和人物观点等。通常情况下,判断题的难度不高,但考点设置得比较细,考生可能因知识掌握不全而导致失分。因此,考生在复习时要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深入了解对理论知识的细节阐释。【2017·渭南·判断】学习期待是个体对学习活动所要达到的目标的客观估计。(  )

真题分析:学习期待是个体对学习活动所要达到目标的主观估计。故题目说法错误。【2017·渭南·判断】各种教育法规对教师的职业道德都提出了不同程度的要求,教育督导部门要将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作为教育督导评估的一项重要内容,这也是教师职业道德管理的有效措施之一。(  )

真题分析:各种教育法规对教师的职业道德都提出了不同程度的要求,教育督导部门要将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作为教育督导评估的一项重要内容,这也是教师职业道德管理的有效措施之一。故题目说法正确。【2017·铜川·判断】“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该观点体现了德育方法中的实践锻炼法。(  )

真题分析:题干所引古文体现的是榜样示范法,就是用榜样人物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优异成就来影响学生的思想、情感和行为的方法。故题目说法错误。【2017·铜川·判断】不同的归因方式会影响主体之后的行为。一般而言,对于优生,教师应指导其形成外部归因,使优生不至于过分自傲;对于差生,教师应指导其形成内部归因,使其明确努力的方向。(  )

真题分析:不同的归因方式会影响到主体今后的行为,也就可以通过改变主体的归因方式来改变主体今后的行为。这对于学校教育工作是有实际意义的。一般而言,无论对优生还是差生,归因于主观努力的方面均是有利的。因为归因于努力,可使优生不至于过分自傲,能继续努力,以便今后能继续成功;使差生不至于过分自卑,也能进一步努力学习,以争取今后的成功。故题目说法错误。(五)论述题

论述题是陕西省各地教师招聘考试的考查题型之一。论述题的命题形式是提供考生相关命题,要求考生就命题展开阐述。论述题多考查教育现象、教师素养等现实性较强的问题,考生在回答时不仅要列举涉及的理论知识,还要贴近教学实际需要进行合理拓展,丰富论述的内容。在书写答案内容时,考生需要做到条理清晰,理论知识和具体阐述相结合,书写清晰规范。【2017·陕西特岗(中学)·论述】教师是接受社会的委托,培养社会需要人才的伟大而光荣的教育工作者。你认为作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应具备哪些方面的素养或素质?

真题分析:

我认为教师应具备以下职业素养:

首先,教师应该具有职业道德素养,包括:①对待事业——忠诚;②对待学生——热爱;③对待集体——团结协作;④对待自己——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其次,教师应该具有知识素养,包括:①政治理论修养;②学科专业知识;③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④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⑤丰富的实践知识。

再次,教师应该具有能力素养,包括:①语言表达能力;②教育教学能力;③组织管理能力;④自我调控和反思能力(较高的教育机智)。

最后,教师应具有职业心理素养,包括:①高尚的师德;②健康的人格;③愉悦的情感;④良好的人际关系。(六)案例分析题

案例分析题是陕西省各地教师招聘考试的考查题型之一。案例分析题的命题形式主要是给出一段文字材料,要求考生根据材料中反映的内容,结合教育学、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等理论知识,对材料中的人物言行或教育行为进行分析。对于案例分析题的解答,考生在掌握专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还需要结合材料反映的相关内容进行合理解读,贴近教育实践情况,切忌脱离材料内容进行空洞解读。在书写答案内容时,考生需要做到观点鲜明,理论知识和具体阐述相结合,书写清晰规范。【2017·西安国际港·案例分析】某小学一年级的张老师发现班上有几个学生总是随便离开座位,不遵守课堂纪律。为了帮助这些学生,张老师专门购买了“红花”印章、“一级棒”印章和一些小卡通画。每当这几个学生上课能坐在座位上、遵守课堂纪律,她就在练习本上加盖一个小红花印章,连续得到三次小红花印章就加盖一个“一级棒”印章,并奖励一个小卡通画作为奖品。一段时间后,班级的课堂纪律有了很大的提升。

问题:请结合斯金纳的儿童行为强化控制理论进行分析。

真题分析:(1)根据斯金纳的儿童行为强化控制理论,强化也是一种操作,强化的作用在于改变同类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而强化物则是一些刺激物,它们的呈现或撤销能够增加反应发生的概率。

儿童行为强化分为两类:

①正强化。个体在做出某种反应之后,给予一个愉快刺激(如某种奖励、奖品等),从而增强其类似行为出现的概率。

②负强化。个体在做出某种反应之后,令其摆脱厌恶刺激(撤销惩罚),从而增强其类似行为出现的概率。

案例中,张老师针对部分学生随意离开座位、不遵守课堂纪律的行为,采取儿童行为强化控制理论中的正强化,即当学生能够坐在座位上、遵守课堂纪律时,加盖不同的印章,印章累积到一定数量,奖励给学生一个小卡通画。张老师通过正强化的方式,增加学生坐在座位、遵守课堂纪律行为发生的概率。(2)儿童行为强化控制理论在教学实践中的常用方法是代币法。代币法是用真正奖励物的暂时替代物来强化行为的方式,在低年级学生行为塑造中效果显著。代币一般是小红花、计分、筹码等可以充当财产的东西,当学生表现出良好行为时,给予代币,代币积累可以最终换成真正奖励。张老师购买的“红花”印章、“一级棒”印章和一些小卡通画,就是塑造学生行为过程中采用的代币。

备考策略(一)研究真题,把握考试脉搏

考试要求是了解考点的依据,真题是掌握考情的关键。在仔细阅读本书之前,大家要对照考试要求和考试真题(真题可参照我们的配套试卷——《陕西省统一公开招聘教师考试专用教材·教育基础知识·历年真题详解及标准预测试卷(中公版)》),对陕西省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基础知识的基本内容、考试情况、命题特点进行大致的了解,为更好地使用本书做好铺垫。另外,大家也可参照“考情分析”与“题型解读”两部分内容进行考

情预览。(二)学记结合,强化记忆效果

从历年真题来看,考试所涉及的知识点几乎遍及教材的各个章节,考生想要牢记全部内容,显然有些力不从心。考生可以利用笔记将“厚”书读“薄”,提高学习效率:一是对教材的重点内容做摘要笔记,概括其要点;二是复习过程中在教材相应位置做好批注,加强记忆;三是对所学内容做好心得笔记,将学习过程中的思考、分析、体会等随手记下来,巩固对知识点的理解。(三)系统总结,梳理知识脉络

陕西省教师招聘考试各个学科模块分明,内容体系完备。在对教材基础知识有了基本的掌握之后,大家要在理解的基础上系统梳理每个模块知识的脉络,在笔记本上整理出清晰明了的框架结构,打开深层记忆回路,加强识记效果,以便在考试中看到相关题目时能快速在脑中搜索到相关知识点,得出合理的答案。(四)强化练习,及时查漏补缺

多做练习是检测复习效果的有效手段。在大量的知识记忆和系统的脉络梳理之后,考生要结合每章后的牛刀小试,进行适当的练习(我们的配套试卷也为大家提供了契合真题的预测试题,供大家参阅和查看),以及时查看对所学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对记忆模糊的知识点重新记忆,对薄弱环节进一步巩固,查漏补缺,稳步提升。第一部分教育学

●教育与教育学  ●教育的基本规律

●教育目的  ●教育制度

●学生与教师  ●课程

●教学  ●德育

●班主任与班级  ●课外、校外教育●教育科学研究

本书含300分钟系统精讲+200分钟讲练结合,高清视频在线学,听课网址:c.offcn.com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思维导图考点梳理第一节 教育概述

一、教育的概念(一)“教育”的词源“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中“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

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这样解释“教育”:“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

在西方,education一词由拉丁语educare而来,前缀“e”有“出”的意思,意为“引出、导出”。

考题再现【单选】最早将“教育”两个字作为一词连用的是战国时期的(  )。

A.孔子 B.孟子 C.庄子 D.老子【答案】B。(二)教育的定义

通常情况,可以从社会和个体两个角度给“教育”下定义。

从社会的角度来定义“教育”,可以把“教育”定义区分为不同的层次:

广义的教育泛指一切能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和体力、影响人的思想观念的活动,包括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广义的教育是自人类社会有史以来就出现的教育活动,它可能是无组织的、自发的、零散的,也可能是有组织的、自觉的、系统的。

狭义的教育指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的方向变化发展的活动。

更狭义的教育指思想品德教育活动,与学校教育中常说的德育是同义词。

从个人和社会两方面来说,教育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社会化和社会个体化的实践活动。

考题再现【多选】下列属于狭义教育的表现形式的是(  )。

A.小王通过自己的努力在学校考了优异的成绩 B.小李经常去隔壁邻居家学习下围棋

C.小明考上大学 D.小红自学成为营销精英【答案】AC。解析:狭义的教育指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主要指学校教育。它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有效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方向发展的活动。A、C两项属于在学校中接受教育的表现形式。B、D两项属于广义的教育表现形式,即指所有能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的活动。【判断】从广义上说,凡是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  )【答案】√。解析:从广义上说,凡是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狭义的教育主要是指学校教育。【判断】老猫教小猫抓老鼠,老母鸡教小鸡啄米,这些活动与人类中教师教学生学习一样,都属于教育活动。(  )【答案】×。

二、教育的形态(教育的组织形式)

1.根据正规化程度,分为正规教育和非正规教育

正规教育是指教育部门认可的教育机构(学校)所提供的,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由专职人员承担的,以影响入学者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全面系统的训练和培养活动。其特点是统一性、连续性、标准化和制度化。

非正规教育是指在正规教育体制以外进行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和培训活动。

2.根据教育场所,分为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

家庭教育是指在家庭生活中,由父母或其他年长者对其子女或年幼者实施的教育和影响。家庭教育具有早期性、感染性、针对性、及时性和连续性。它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和补充,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家庭教育也有一定的局限性,表现:①家庭教育的条件不平衡;②家庭教育易感情用事;③家庭教育比较封闭。

社会教育是指主要是指学校、家庭以外的社区、文化团体、社会组织等给予儿童和青少年的教育和影响。

学校教育是指学校对受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施加影响,使受教育发生预期变化的活动。

家庭、社会和学校教育一般称为“三结合”教育,也称教育合力,其中,学校教育占主导地位。

考题再现【单选】“知子莫若父,知女莫若母”说明家庭教育比学校教育更具有(  )。

A.先导性 B.感染性 C.权威性 D.针对性【答案】D。解析:“知子莫若父,知女莫若母”反映了家庭教育比学校教育更具有针对性。

三、教育的基本要素

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影响(教育中介系统)是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一)教育者

教育者是指对受教育者在知识、技能、思想、品德等方面起到教育影响的人,包括学校教师,教育计划、教科书的设计者和编写者,教育管理人员以及参与教育活动的其他人员。其中,学校教师是教育者的主体,是最直接的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

在教育活动中,教育者作为“教”的主体具有的特点包括:①教育者是社会文化和价值取向的传播者;②教育者是科学知识和社会文明的传授者;③教育者是教育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和实施者,对整个教育活动的展开起领导作用;④教育者是学生学习与发展的指导者;⑤教育者也是一个具有自我提高能力的学习者。

考题再现【多选】在教育活动中,教育者作为“教”的主体具有的特点包括(  )。

A.教育者是社会文化和价值取向的传播者 B.教育者是当代社会中所有知识的传授者

C.教育者是受教育者学习与发展的指导者 D.教育者是教育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和实施者【答案】ACD。(二)受教育者(学习者)

受教育者是指在各种教育活动中从事学习的人,既包括学校中学习的儿童、少年和青年,也包括各种形式的成人教育中的学生。受教育者是教育的对象,是学习的主体,也是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教育活动是使受教育者将一定的、外在的教育内容和活动方式内化为自身的智慧、才能、思想、观点和品质的过程,如果没有受教育者的积极参加,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教育活动是不会获得好的效果的。(三)教育影响(教育中介系统)

教育影响是置于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一切中介的总和,包括作用于受教育者的影响物以及运用这种影响物的活动方式和方法。教育影响具体包括教育内容、教育媒体、教育方法、教育手段、教育组织形式、教育环境等。

考题再现【多选】教育作为一种培养人的活动,其基本构成要素包括(  )。

A.教育者 B.受教育者 C.教育环境 D.教育影响【答案】ABD。【判断】教育的基本要素包括家庭、社会、学校。(  )【答案】×。解析: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影响是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

备考锦囊

关于教育的基本要素,不同学者有不同看法,本书选取的观点为比较常用且历年真题考查频率较高的观点。也有说法认为:从宏观角度看,教育活动由教育主体、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手段、教育环境、教育途径六个要素构成;从微观角度看,教育活动由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和教育手段四个要素构成。

四、教育的属性(一)教育的本质属性(质的规定性)

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它产生于社会生活的需要,而归根到底产生于生产劳动。人与动物的区别在于人能有意识地制造和使用工具,从事生产劳动。教育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一种现象,动物界的教育现象只是一种本能活动。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它的社会职能就是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促进新一代的成长。

因此,教育是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有目的地培养人是教育这一社会现象与其他社会现象的根本区别,是教育的本质特点,即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考题再现【2017·西安国际港·多选】教育具体而实在的规定性表现在(  )。

A.有意识地传递社会经验 B.具有经济功能

C.以培养人为直接目标 D.人类特有的有意识的活动【答案】ACD。(二)教育的社会属性

1.永恒性

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现象,只要人类社会存在,就存在教育。

2.历史性

在不同的社会或同一社会的不同历史阶段,教育的性质、目的、内容等各不相同,每个时期的教育具有自己的特点。

3.相对独立性

教育具有自身的运行规律和发展特点,具体体现在教育具有质的规定性、教育具有历史继承性、教育与社会生产力和政治经济制度发展的不平衡性。

五、教育的功能(一)教育功能的含义

教育功能是教育活动和教育系统对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各种影响和作用。教育功能在教育系统内部表现为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和作用,在整个社会系统中表现为教育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和作用。(二)教育功能的类型(见表1-1-1)表1-1-1教育功能的类型(续表)

考题再现【单选】雅斯贝尔斯曾说:“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性知识的堆积。通过教育使具有天资的人,自己选择成为什么样的人以及自己把握安身立命之根。”这说明了(  )。

A.教育的文化意义 B.教育的个人意义

C.教育的政治意义 D.教育的经济意义【答案】B。解析:雅斯贝尔斯的话强调教育对个人发展的意义。【单选】学校德育对政治、经济、文化产生影响的功能即指(  )。

A.发展功能 B.主体功能 C.教育功能 D.社会功能【答案】D。

六、教育的起源学说(见表1-1-2)

备考锦囊

关于教育起源的学说,除书中介绍的四种外还有其他学说,但并不典型,也不作为重要考点。教育起源学说的代表人物、主要观点是历年考题的常考点。我们把其中三个常考的起源学说总结成口诀,帮助考生记忆。(生物起源说)本能生利息:“本能”一是表示该理论的观点是教育起源于动物界的生存本能,二是学说代表人物之一是沛西·能;“生”是指理论名称为生物起源说;“利”表示另一个学说代表人物利托尔诺。(心理起源说)心理仿梦露:“心理”表示理论名称是心理起源说;“仿”表示理论内容是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梦露”表示学说代表人物孟禄。(劳动起源说)米凯爱劳动:“米凯”表示学说代表人物是米丁斯基和凯洛夫;“劳动”表示理论名称是劳动起源说。表1-1-2教育起源的学说(续表)第二节 教育的历史发展

一、古代教育(一)原始社会的教育

原始社会的教育具有以下共同特征:

1.教育是在生产劳动中进行的

原始社会的教育没有从生产劳动和原始礼仪中分离出来。教育活动是在生产过程和生活过程中进行的,没有专门的教育场所和专门的教育人员,由年长一代对年轻一代随时随地进行教育。

2.教育没有阶级性

原始社会的生产资料是公有的,因此决定了人人都有平等的受教育权,教育机会对每个人都是均等的。该时期的教育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为生产劳动服务。一致的教育目的,也决定了平等的教育权利。

3.教育水平低下

人类在社会生活和生产劳动中积累的经验很少,所传递的是以生产劳动技能和社会生活习俗为主要内容的直接经验,教育内容很简单,教育方法也很单一,只限于动作示范、观察模仿、口耳相传和耳濡目染等。

考题再现【单选】“教育与生产生活相融合,教育内容主要为生产生活经验”反映了什么时代教育的特征?(  )

A.原始形态的教育 B.古代形态的教育

C.现代形态的教育 D.封建社会的教育【答案】A。解析:原始社会的教育还没有独立的形态,也没有从社会生产和生活中分化出来成为独立的社会活动,而是与生产劳动紧密结合。【判断】原始社会的教育具有阶级性。(  )【答案】×。解析:原始社会的教育没有阶级性,所有成员都平等地接受教育。教育的内容只因年龄、性别和劳动分工不同而有差别。(二)古代社会的教育

古代社会的教育一般指奴隶社会的教育和封建社会的教育。

1.学校的产生

学校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一般认为学校产生于奴隶社会时期。

学校产生条件可归纳为以下几点:第一,社会生产水平的提高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第二,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离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专门从事教育活动的知识分子;第三,文字的创造以及社会生产生活知识的大量积累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进行教育的工具和内容,以及进行文字教学和传授知识的社会需要;第四,国家的产生需要专门的教育机构培养维护统治阶级利益的官吏和知识分子。

学校的出现是教育形成相对独立形态的标志。教育有两种形态:①专门化的学校教育;②在生产劳动过程中进行的非学校教育。

2.中国古代的教育(见表1-1-3)表1-1-3中国古代教育的发展

3.西方古代的教育(见表1-1-4)表1-1-4西方古代教育的发展(续表)

考题再现【2017·西安(小学)·单选】我国封建社会教育的主要内容是(  )。

A.“四书”“五经” B.《诗》《春秋》 C.《礼》《易》 D.《书》“六艺”【答案】A。【2017·西安(中学)·多选】“四书”是我国封建社会学校教育具有代表性的教育内容,下列属于“四书”的有(  )。A.《论语》 B.《大学》 C.《中庸》 D.《孟子》【答案】ABCD。

4.古代教育的特征

在奴隶社会时期出现了专门从事教育工作的教师,产生了学校教育。学校的出现意味着人类正规教育制度的产生,是人类教育文明发展的一个质的飞跃。

奴隶社会、封建社会中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分离与对立的状况,反映在教育上就表现为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的脱离。“君子忧道不忧贫”,故孔子把请学稼、学圃的樊迟视为“小人”,这正反映了古代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的特点。

古代学校教育适应古代经济与政治的发展,具有阶级性。教育的阶级性不仅体现在教育权和受教育权上,而且体现在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教育方法以及教师的选择等方面。如我国西周时期的“学在官府”,即由官府及其中的学者垄断了文化和学校教育,奴隶的子弟没有接受教育的权利。封建社会的国家官僚机构更加复杂,加强了等级制度和宗教思想统治,因此,封建社会的学校教育具有明显的等级性和宗教性。

古代学校教育适应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表现出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和象征性。

道统性:教育的内容就是统治阶级的政治思想和伦理观念,教育服从于统治之道。

专制性:教育过程是管制与被管制、灌输与被动接受的过程,道统的威严通过教师、牧师的威严,通过招生、考试以及教学纪律的威严予以保证。

刻板性:教育方法、学习方法刻板,死记硬背,机械模仿。

象征性:教育的象征性功能占主导地位。能够接受什么样的教育标志着一个人的社会地位,受教育的目的主要不是为了获得实用的知识,而是受教育本身。经典、教义的教育处于社会较高的地位,习得实用知识的教育处于社会较低的地位。因此,有学者指出,等级性、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和象征性功能是古代教育的基本特征。

考题再现【2017·陕西特岗(中学)·单选】学校教育产生于(  )。A.原始社会B.奴隶社会C.封建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答案】B。

二、近代教育(一)我国近代教育

1.洋务教育

19世纪60—90年代,洋务派向西方学习科学技术,在全国创办外国语、军事、技术实业等类型的洋务学堂。这些学堂本着“中体西用”的原则,以传统经史和伦理道德为主体,然后辅以西方科学技术的教育。

洋务教育的特点:带有半殖民地半封建性和买办性;开设“西学”“西文”,对封建教育进行改革;在学习和传播近代自然科学知识方面、在社会实践方面开创了讲究实用科学的新气象。

知识拓展 西学主要是指西政、西艺、西史。西政有学校、地理、度支、赋税、武备、律历、劝工、通商等,即西方各类具体的制度和行政管理措施;西艺有算、绘、矿、医、声、光、化、电等,即西方各类科学技术;西史即西方各国历史。

2.著名教育家及其教育思想(见表1-1-5)表1-1-5我国近(现)代著名教育家及其教育思想

知识拓展 蔡元培名言(1)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2)循思想自由原则,兼容并包。(3)大学者,“囊括大典,网罗众家”之学府也。(4)与其守成法,毋宁尚自然;与其求划一,毋宁展个性。

陶行知名言(1)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句名言强调了教师要具有崇高的职业道德素养)(2)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3)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我们生活中两位最伟大的教师:一位是老百姓,一位是孩子。

备考锦囊

该知识点是部分真题中的常考点。其中,考生需要重点识记蔡元培和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名言以及毛泽东对他们的评价。除此之外,要了解:晏阳初主张平民教育;梁漱溟主张乡村教育;陈鹤琴倡导“活教育”,是“中国学前教育之父”;黄炎培主张职业教育。

考题再现【单选】被毛泽东称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的民主革命家、教育家的是(  )。

A.陶行知 B.蔡元培 C.杨贤江 D.徐特立【答案】B。【单选】提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主张的教育家是(  )。

A.陈独秀 B.陶行知 C.孙敬修 D.胡适【答案】B。(二)西方近代教育

1.人文主义教育

人文主义教育开始注重身心和谐发展。在课程设置上,古典文学、数学和自然科学开始成为重要课程。人文主义教育具有人本主义、古典主义、世俗性、宗教性和贵族性的特征。

2.新教教育

路德派新教与教育:马丁·路德首次提出教育权由国家而不是教会掌握、由国家推行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思想,他被称为“平民学校之父”。

加尔文派新教与教育:重视教育对个人生活、社会生活和宗教生活的意义,提出普及免费教育的主张,要求国家开办公立学校,实行免费教育。

英国国教与教育:形成了国家和教会联合起来的特点,强调教育为国家服务,主张加强教师的管理和英语教学。

3.天主教教育

耶稣会把兴办教育视为实现其政治和宗教目的的手段,它集中力量于中等和高等教育而不重视初等教育。(三)近代教育的特点

16世纪末至19世纪末,世界进入近代社会。这一时期的近代教育发展的主要特点:(1)教育国家化——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崛起。(2)初等教育义务化——初等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3)教育的世俗化——教育从宗教教育中分离出来。(4)教育的法制化——重视教育立法,依法治教。

三、现代教育

现代教育是伴随着现代社会形成而出现的人类历史上一种崭新的教育形式,也是人类社会和教育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它是迄今为止教育发展的最高阶段。就其实质而言,现代教育是与现代化大生产、与现代社会生活相适应的一种教育体系,培养全面发展的个人是现代教育区别于以往教育的基本特征。(一)现代欧美教育思潮(见表1-1-6)表1-1-6现代欧美教育思潮

教育思潮可以分为三大派别:(1)主张恢复西方传统教育核心价值取向、反对进步教育和新教育的运动,形成了新传统教育思潮的理论,主要包括要素主义、永恒主义和新托马斯主义。(2)继承并发展实用主义教育理论的为改造主义。(3)20世纪50年代以后产生并广为流行的、新的教育哲学主要包括存在主义、分析主义、结构主义和现代人文主义教育。

考题再现【多选】主张恢复西方传统教育核心价值,反对进步教育和新教育的教育流派包括(  )。

A.要素主义 B.改造主义 C.永恒主义 D.新托马斯主义【答案】ACD。(二)20世纪以后教育的新特点

1.教育的终身化

终身教育是适应科学知识的加速增长和人的持续发展要求而逐渐形成的一种教育思想和教育制度。它的本质在于现代人的一生应该是终身学习、终身发展的一生。法国的保罗·朗格朗最早系统论述了终身教育。终身教育是当代国际社会中影响最大、传播最广、最具生命力的一种教育思潮。

2.教育的全民化

全民教育是指教育必须面向所有的人,即人人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利,且必须接受一定程度的教育。

3.教育的民主化

教育民主化一方面追求让所有人都受到同样的教育,包括教育起点均等、教育过程中享受教育资源的机会均等,甚至包括教育结果的均等,这就意味着对处于社会不利地位的学生予以特别照顾。另一方面,教育民主化追求教育的自由化,包括教育自主权的扩大,根据社会要求设置课程、编写教材的灵活性,价值观念的多样性等。教育民主化是对教育的等级化、特权化和专制化的否定。

知识拓展 教育公平化

源于教育民主化的教育公平化已经成为整个社会民主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教育的一个主要特征。教育公平的主要理念是满足所有人的基本学习需要。教育公平的内涵包括:①人人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权利;②人人平等地享有公共教育资源;③公共教育资源配置向社会弱势群体倾斜;④反对各种形式的教育特权。

考题再现【多选】教育公平的内涵包括(  )。

A.人人平等地享有公共教育资源 B.公共教育资源配置向社会弱势群体倾斜

C.反对各种形式的教育特权 D.人人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权利【答案】ABCD。解析:教育公平的内涵:①人人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权利;②人人平等地享有公共教育资源;③公共教育资源配置向社会弱势群体倾斜;④反对各种形式的教育特权。

4.教育的多元化

教育的多元化是社会生活多元化和人的个性化要求在教育上的反映。具体表现为培养目标的多元化、办学形式的多元化、管理模式的多元化、教学内容的多元化、评价标准的多元化等。教育的多元化是对教育的单一性和统一性的否定。

5.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教育技术的现代化是指现代科学技术(包括工艺、设备、程序、手段等)在教育上的作用,并由此引起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变化。(三)现代教育的基本特征

1.现代教育的公共性

这一特征的含义:一方面,现代教育成为面向整个社会的公共事业,它面向全体人民,为全体人民服务;另一方面,教育的公共性也指教育的公平性,即在提高大众素质的基础上培养精英,培育精英。

2.现代教育的生产性

这一特征的含义:现代教育越来越与人类的物质生产结合起来,越来越与生产领域发生密切的、多元化的关系。在知识经济的时代,教育的生产功能将会表现得越来越明显。人们日益认识到:今天的教育就是明天的经济。

3.现代教育的科学性

这一特征的含义:一方面,科学教育是现代教育的基本内容与最重要的方面;另一方面,现代教育的发展越来越离不开科学的指导。

4.现代教育的未来性

这一特征的含义:一方面,现代教育的价值取向与目标定位等会对未来社会与个体的发展产生非常大的影响;另一方面,现代教育的发展要考虑未来社会的发展趋势,面向未来。

5.现代教育的国际性

这一特征的含义是现代教育应该从态度、知识、情感、技能等方面培养受教育者从小就为一个国际化的时代做准备,也就是面向世界。教育应当成为促进国际理解与合作的工具,培养世界人。

6.现代教育终身性

这一特征的含义是现代教育不局限于学龄阶段,而是贯穿于人的一生,现代教育的改革应当着眼于创造一个适合于终身学习的机会,打通正规教育与业余教育、学校教育与继续教育的界限。“活到老,学到老”正体现了这一思想。

7.现代教育的革命性

这一特征的含义是现代教育处于不断的变革之中,目标、课程、内容、方法、组织形式、评价标准、结构体系等方面都在不断革新。现代教育的革命性源于现代生产与生活以科学技术为基础,由于科学技术的本性是不断创新的,因而教育也处于不断的革新之中。

考题再现【单选】科学教育是现代教育的基本内容和重要方面,这体现了现代教育具有(  )。

A.公共性 B.科学性 C.生产性 D.终身性【答案】B。第三节 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一、教育学的定义

教育学是一门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其研究对象是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研究目的是通过对研究对象的考察和认识,揭示教育规律,为教育实践提供理论依据。

教育现象是教育活动在运动发展中的表现形式,是教育活动外在的、表面的特征,包括教育社会现象和教育认识现象。

教育问题是指反映到人们大脑中的、需要探明和解决的教育实际矛盾和理论疑难。教育问题的类型一般有常识问题和未解决问题,表象问题和实质问题,小问题和大问题。教育问题是推动教育学发展的内在动力。

教育规律是在众多教育经验的基础上,通过抽象概括总结出来的反映事物本质特点的规律。教育规律是对教育实践的深层次和本质联系的反映,它摆脱了教育实践的具体形式、地点、时间、类别的种种限制,而使其概括具有普遍性、客观性、永恒性。

考题再现【2017·西安(中学)·单选】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  )。A.教育内容B.受教育者C.教育现象与教育问题 D.教育者【答案】C。

二、教育学思想的萌芽(一)中国古代的教育思想

1.孔子

孔子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和思想家,他的教育思想在《论语》一书中有充分的反映。孔子的主要教育思想见表1-1-7。表1-1-7孔子的主要教育思想

考题再现【单选】下列不属于孔子的教育思想的是(  )。

A.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 B.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C.温故而知新 D.有教无类【答案】A。【单选】在教育中提倡“躬行”,即身体力行,初步形成了把“学”“思”“行”看作统一的学习过程的思想家是(  )。A.孔子 B.朱熹

C.昆体良 D.苏格拉底【答案】A。

2.《学记》《学记》是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的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成文大约在战国末期。《学记》包含的主要教育思想见表1-1-8。表1-1-8 《学记》中的主要教育思想

考题再现【2017·西安(小学)·单选】世界上最早的教育专著是(  )。

A.《学记》 B.《雄辩术原理》

C.《论科学的价值与发展》 D.《大教学论》【答案】A。解析:《学记》是中国乃至世界上最早的一部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成书于战国末期,比西方最早的教育专著——古罗马昆体良的《雄辩术原理》(又译作《论演说家的教育》)一书早三百多年。

备考锦囊

在中国古代教育思想中,孔子以及《学记》相关的教育思想是考查重点,考生应该熟练记忆并注意二者的辨析。例如部分考题在考查时要求考生能辨别出哪一项教育思想出自孔子(或《论语》),哪一项教育思想出自《学记》。

3.其他

中国古代其他教育家及其思想见表1-1-9。表1-1-9中国古代其他教育家及其思想

考题再现【单选】“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这句话出自(  )。

A.《论语》 B.《大学》 C.《学记》 D.《师说》【答案】D。(二)古代西方的教育思想

1.苏格拉底

苏格拉底认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治国人才,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培养道德。

苏格拉底以其雄辩和青年学者的问答而著名。苏格拉底的问答分为三步:第一步为苏格拉底讽刺,第二步叫作定义,第三步叫作助产术。苏格拉底通过对话式的问答帮助学生获得知识的教学方法被称为“苏格拉底问答法”,又称“产婆术”。这种教学方法实际上是一种师生平等的辩论方法,他不是给予学生现成的答案,而是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理解去得到结论,通过与学生的问答、交谈、讨论甚至争辩的方法来向学生传播自己的观点和思想。因此,这也是一种启发式教学。

2.柏拉图

柏拉图的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他的著作《理想国》之中。柏拉图认为教育的最高目标是培养哲学家兼政治家,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促使“灵魂转向”。他认为女子应当和男子受同样的教育,从事同样的职业。他重视早期教育,是“寓学习于游戏”的最早提倡者。

柏拉图强调理性思维。他认为人在出生以前已经获得了一切事物的知识,当灵魂依附于肉体(降生)后,这些已有的知识被遗忘了,通过接触感性事物,才重新回忆起已被遗忘的知识。“认识就是回忆。”“一切研究、一切学习只不过是回忆罢了。”

柏拉图在头脑中构建了一个理想国。在理想国中,爱智慧、掌握了真理的深明事理的哲学家居于统治地位。柏拉图为哲学家的教育开列了众多的教育科目,包括阅读、书写、体育、军事、哲学、算术、几何学、天文学、音乐理论。在所有科目中,柏拉图最为重视的是哲学(辩证法)。

考题再现【单选】柏拉图认为,应该为国家统治者的教育开设众多实用性的教学科目,其中他最为重视的是(  )。A.算术 B.哲学 C.体育 D.军事【答案】B。

3.亚里士多德

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其教育观点集中表现在他的著作《政治学》中。他秉承了柏拉图的理性说,认为追求理性就是教育的最高目的。

亚里士多德将人的灵魂分为三个部分:植物灵魂、动物灵魂和理性灵魂。

植物灵魂是灵魂的植物部分,也是灵魂中最低级的部分,含有的养料多,形式少,主要体现在有机体生长、营养、发育等生理方面。

动物灵魂也称为非理性灵魂,是灵魂中的动物部分,是中级的灵魂,主要表现在本能、情感、欲望等方面。

理性灵魂也称为理智灵魂,是灵魂中的理智部分,也是最高级的灵魂,主要表现在思维、理解、判断等方面。

一个人从出生到成人依次呈现出植物灵魂、动物灵魂、理性灵魂。儿童出生前后主要是身体的发育、生长,稍大一点时就表现出他的本能需求及情感需要,到了成人时才有思维、理解、判断等能力的出现。

在教育上,亚里士多德根据他的灵魂论把教育划分为三个组成部分:体育、德育、智育。其中体育是基础,智育是最终的目的。

亚里士多德在教育史上首次提出了“教育遵循自然”的原则,注意到了儿童心理发展的自然特点,主张按照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对儿童进行分阶段教育。

自由教育也称文雅教育,这是西方教育史上的一种教育观点和教育理想,最早由亚里士多德提出。亚里士多德认为,要实施自由教育,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闲暇时间。只有当他无须为生计操劳,具有足够的闲暇时间的条件下,才能从事心灵的沉思、研讨真理和进行哲学的思考,发展运用自己的理性。二是自由学科。自由民要进行自由教育,必须学习不具有任何功利目的的自由学科,如读、写、算、体操、哲学等。

考题再现【2017·西安(中学)·单选】西方教育史上第一部具有代表性的专门阐述教育的著作是(  )。A.《论演说家的教育》 B.《爱弥儿》

C.《大教学论》 D.《理想国》【答案】A。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