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部反射区按摩保健全书(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8-18 10:17:17

点击下载

作者:范士生

出版社: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足部反射区按摩保健全书

足部反射区按摩保健全书试读:

前言

★ 足部反射区按摩保健,是人人所熟知的保健方法。但事实上,反射区除了治病以外,还有诊断的功能。人体的健康也会在相应的反射区以各种形式表现出来,这就为人们诊断、认识疾病提供了一条新的路径。

★ 本书介绍了足部73个反射区的位置、主治、诊断及按摩方法,基本囊括了足部反射区诊断和治疗的全部内容。学习本书,读者不仅会为自己治病,还会为自己诊断疾病。为了帮助读者找准反射区并快速学会按摩,书中配以精美的反射区真人及模式定位图,以及按摩手法图,且相互对照,使用方便。

★ 本书选择了100种常见疾病加以介绍,并给出具体的反射区配方和诊断、治疗方法,特别是对每个病症都给出一个泡脚增效方。这样,读者就可以将按足和泡脚结合起来,获得更为理想的治疗效果。

★ 本书作者范士生老师是足部反射区定位方法的创始人,他在临床实践中总结出独有的一套按摩手法,并结合其他国家和地区足部反射区按摩疗法的特点,摸索出一套集预防、保健和治疗为一体的足部反射区按摩方法,在实践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这些独特的足部反射区按摩方法,将一一在本书中呈现出来。第1章 足部反射区按摩到底好在哪儿人的双足就像一张完整的人体地图,足部的一个个“反射区”对应着人体的一个个组织器官,按摩某个反射区,就打开了到达相对应的组织器官的通道。足——人的第二心脏

足部乃“三阴交之始,三阳交之终”,有穴位多、位置低、血液少的特点,素有“第二心脏”之称。可见足在身体这个复杂的“机器”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那么它与心脏究竟有哪些相似之处呢?

心脏的主要任务是推动血液流动,将血液压入血管,然后输送到全身,以供应身体各个器官和组织氧气和营养。它就像一个泵一样带动全身血液循环,不知疲倦地工作着,因此,人体才得以正常、健康地运行。而足是整个人体血液大循环中的折返点,当血液运行到这里,需要重新走上返回心脏的道路。因此足部需要发挥像心脏一样的作用来推动血液循环。

可是,血液从心脏流向足是比较容易的,而要从足回流至心脏则较为困难。首先,足离心脏的距离最远;其次,它又处在人体的最低位置。当血液流到足时,随着心脏所输出的能量逐渐衰减,加上地心引力、血液自身重力等原因,流动的速度开始不断减缓,造成回心血量减少,血液就会集聚于足部、下肢。此时,如果没有一种力量来继续施压,那么回心血量就会大量堆积于足部的静脉之中,同时血液中酸性代谢产物和未被利用的钙等矿物质也容易沉积下来,从而严重影响人体循环系统的运行。

这时候,人体就非常需要足部的神经、肌肉、血管等来发挥其“第二心脏”的作用,继续加压以推动血液的运行,使其返回心脏。这种“第二心脏”作用主要依靠下肢骨骼肌的张力增高和等长收缩,来挤压下肢血管,迫使下肢静脉中的血液通过静脉瓣回流至心脏,以完成血液整体循环过程。

因而,从这个意义上讲,足部的确起到了协助心脏送血、抽血的泵血作用,非常好地扮演了人体“第二心脏”的角色。

而改善足部血液循环,使其真正良好地发挥“第二心脏”功能,使体内血管扩张、血流加速、血流量增大,从而促进器官组织新陈代谢,增加组织细胞活动,无疑是人体健康的基础法则。足疗,主要就是按摩足部反射区

足疗,是近十几年来随着人们对足与全身保健关系意识的增强,并开始对足采取一些保健手段而出现的“新名词”。一般而言,足疗包括两部分——足浴和足部反射区按摩(简称足部按摩),其中足部反射区按摩是最常见的。所以,一般所说的足疗,主要指的就是按摩足部反射区。足部反射区特点①足部反射区不同于呈点状的穴位,反射区面积大且呈片状,定位稍有偏离也能产生效果。②足部反射区位于膝部以下,遍布于足底、足背、足内侧、足外侧,而不仅限于足底。因此把足部按摩一概称为足“底”按摩是不确切的。③双足并拢,足背是人体的正面。拇指部是头部;足跟部是臀部;接近人体正中线的器官,其对应反射区在足内侧,如脊柱、子宫、前列腺等;远离正中线的器官和部位,对应反射区在足外侧,如肩部、卵巢、睾丸等。④成对的器官,如肺、肾、甲状腺、甲状旁腺、卵巢、睾丸等,在左、右足都有其相对应的反射区,且双足反射区的位置也是对称的。⑤头部的脑神经左右相互交叉,故左侧头部反射区对应人脑右侧,右侧头部反射区对应人脑左侧。⑥仅位于人体一侧的器官,只在同侧足部有反射区,如心脏位于左侧,其反射区则在左足。按摩反射区的九大基本手法

①扣指法:借前臂旋内旋外拇指指腹的桡侧,拇指指关节屈伸时发力。适用于足底反射区。扣指法

②拇指推掌法:以一手拇指指腹的桡侧为施力点,按压足部反射区。适用于足内侧反射区、足外侧反射区、足背反射区。拇指推掌法

③单食指扣拳法:一手握拳,食指弯曲、拇指固定,以食指第1关节的顶点为施力点按压足部反射区。适用于足底反射区。单食指扣拳法

④双指上推法:用双手拇指指腹桡侧同时施力推压。适用于足背反射区。双指上推法

⑤双指钳法:食指、中指弯曲呈钳状,夹住被施术的部位,通过拇指指关节的屈伸带动食指施力按摩。适用于颈椎反射区、甲状旁腺反射区。双指钳法

⑥单食指勾掌法:拇指固定,食指第1指关节屈曲90°,桡侧缘施力刮压按摩。适用于足底反射区、足内侧反射区、足外侧反射区。单食指勾掌法

⑦扣单拇指法:拇指指关节弯曲90°,借前臂的力带动拇指指关节顶点发力。适用于足底反射区。扣单拇指法

⑧捏指法:拇指与四指分开呈圆弧状,四指为固定点,拇指指腹的桡侧施力。适用于足底反射区、足内侧反射区、足外侧反射区。捏指法

⑨拇食指扣拳法:两手半握拳,以双手食指的第1指间关节顶点的桡侧施力按摩。适用于足背反射区。拇食指扣拳法足部反射区按摩有禁忌

①进行足部按摩时,应尽量避开骨骼突起的位置,以防用力不当而造成骨膜损伤。

②足部若有外伤或感染时不可进行按摩。应等待局部恢复正常后再进行按摩;若是治疗需要,则可按摩另一侧足部的相应部位,或其他对应区域。

③如果按摩后,小腿、足踝部出现肿胀或下肢静脉曲张,说明有静脉或淋巴管阻塞现象,必须停止按摩,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④一般在进行足部按摩时,可同时配合一些其他治疗方法,如温灸等,但不宜进行针刺疗法。

⑤老年人骨与关节较为疏松、脆弱、僵硬,故按摩时不可用力过度,以免损伤到骨骼或关节。

⑥长时间服用激素或极度疲劳者,不宜进行按摩。

⑦足部的穴位是左右对称的,按摩时两边都刺激,效果才会好。

⑧按摩后,不可用冷水洗脚,擦去多余的按摩膏后,穿上袜子保暖,睡前可洗净油脂并用热水泡脚15分钟。

⑨按摩坚持一段时间后应休息一段时间,反射区天天受到同样的刺激反而会使疗效降低。对敏感区的按摩,应避免重度刺激;对儿童及多数女性,宜用轻手法按摩。以下情形不宜按摩

× 局部有皮肤感染、溃烂、出血。

× 有急性传染性、感染性疾病。

× 内外科危重病人。

× 血液病、内脏出血。

× 妇女月经期及妊娠期。

× 体质过于虚弱。

× 极度疲劳、饥饿、过饱,醉酒后,餐后1小时内。

× 下肢患静脉炎或患有血栓者。按摩前要将指甲剪短,以防在按摩过程中刺伤皮肤。按摩反射区前先泡脚,效果会更好如果没有中药材、花瓣,加一点盐在泡脚水中,方便亦有效。

人体的双脚是离心脏最远的地方,它的血液循环最为不良,皮肤温度最低,氧和各种养分的供应最差,很多人体垃圾(新陈代谢的废物和各种毒素)积存在这里不能及时运走。如果双脚的血液循环良好,从心脏到处于边远部位的运输线保持畅通,就可带动全身的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按摩前,先用温水泡泡脚,能促进足部和全身的血液循环,加速身体内物质的新陈代谢。

泡脚的时候,如果用中药配方浴液或加入少许精油浸泡,效果更佳。根据中医辨证施治和内症外治的原理,选择因病施治的中草药配方,加水煎熬,然后用适当温度的药液浸泡双足,通过反射区将中药活性成分传输到体内,调节人体机能,可达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的最佳状态。按摩3个月左右,双足反射区敏感性降低,可用42~45℃的温开水,加一匙盐,浸泡双足20分钟,再进行按摩。泡脚禁忌多

一般饭前30分钟、饭后1小时内,是不宜进行足浴和足部按摩的。因为人体在饥饿状态时,进行按摩易引起低血糖、虚脱;而进食后立即进行按摩,则会进一步刺激胃肠蠕动,增加消化道的负担。由于足浴时足部及下肢血管扩张,会造成体内血液大量向下集中,可能会引发头部暂时性缺血,出现头晕、目眩等不适症状,因而机体过于疲劳或酒后,也应暂停泡脚,并抬高下肢以帮助血液回流。第2章 详解73个足部反射区足部有73个反射区,分布在足底、足内侧、足外侧和足背,分别对应人体的各个组织器官,按摩一定的反射区,就可调理相对应的组织器官的生理功能。足部按摩的基本顺序

足部按摩一般分为全足按摩与重点按摩两种。

全足按摩,通常是按照先左足、后右足,先主要区域、再次要区域的顺序进行,按照足底→足内侧→足外侧→足背→小腿→踝部的顺序。

重点按摩,则是按照基本反射区→主要反射区→相关反射区→基本反射区的先后顺序,着重按摩肾、肾上腺、输尿管、膀胱、大脑、肝、胃、胰、淋巴系统等反射区。时间为每次20~30分钟,每天1次,7~10天为一个疗程,2个疗程后隔日1次或每周2次。足部按摩时,一般以压痛反应比较强的部位为治疗重点。足部的生物全息对应图(足底部视图)足底反射区1. 腹腔神经丛【部位】双足足底中心,第2、第3、第4跖骨中段。【主治】腰背酸痛、胸闷、打嗝、胃痉挛、腹胀。【诊断】此反射区内,若有气感说明可能患有神经性呕吐、打嗝、腹胀、严重消化不良等症;若有颗粒,可能患有肾脏疾病。2. 脾【部位】左足足底第4、第5跖骨下端。【主治】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发热、各种炎症、贫血。【诊断】在此反射区内,如果遇到较多颗粒,多见于严重消化不良、贫血、免疫力低下等,有时也可能是结肠的问题。3. 肾上腺【部位】位于双足底第2、第3跖骨体之间,距离第2、第3跖骨小头约一拇指宽的幅度,在肾反射区的远心端。【主治】肾脏病、风湿病、高血压、气喘、过敏、心律不齐,尤其对关节疾病的治疗,有很好的作用。【诊断】此反射区一般不用作诊断,主要用于治疗。4. 肾【部位】位于双足底第2、第3跖骨体之间,距离第2、第3跖骨底部约一拇指宽的幅度(向脚趾方向)。【主治】高血压、风湿病、关节疾患、泌尿系炎症、结石、肾积水、动脉硬化、浮肿、湿疹等。【诊断】如遇气感,多见于肾虚、尿频、尿急、排尿不畅等症;如遇颗粒,多见于肾炎、肾结石、泌尿系统感染等症。5. 输尿管【部位】位于双足底肾反射区斜向内后至舟骨内下方,呈一弧形的带状区域。【主治】输尿管的炎症、结石、高血压、风湿病、关节疾患、动脉硬化、肾积水、过敏、湿疹等。【诊断】此反射区不作诊断,主要用于治疗。6. 膀胱【部位】位于双足底跟骨内侧前缘凹陷区域,舟骨的下方。【主治】肾炎、输尿管炎、膀胱炎、结石、高血压、风湿病、关节疾患、过敏、哮喘、前列腺肥大、尿道综合征、动脉硬化等。【诊断】如有敏感的压痛,多见于痔疮、肛裂等症,也有可能是膀胱异常。7. 额窦【部位】位于双足大脚趾肉球的顶端以及其他8个脚趾肉球部分。【主治】脑血管病变,脑血栓,脑出血后遗症,鼻窦炎,头痛,头晕,失眠,神经衰弱,发热,眼、耳、鼻、口疾病等。【诊断】若出现气感并感觉此处明显疼,多见于感冒、头疼、头晕或神经衰弱等症;触摸此处不易出现颗粒感。8. 脑垂体【部位】位于双足底大脚趾趾腹肉球中央偏内侧一点的区域。【主治】内分泌功能失调、遗尿症、小儿发育不良等。【诊断】如果触摸到有颗粒感,表示生长机能发生变化,应及早进行检查;如果此处有凹陷,表示可能出现内分泌失调。9. 小脑、脑干【部位】位于双足大脚趾第2节趾骨底部的外侧,与趾腹交界的45°处所形成的区域。【主治】脑血管病变、高血压等。【诊断】在此反射区内,如触摸到颗粒,可见于运动神经损伤、语言障碍、脑震荡后遗症等;如遇有气感,多见于痴呆症早期、小脑萎缩、头晕等病症。10. 三叉神经【部位】位于双足大脚趾的外侧,在大脚趾肉球的边上,小脑、脑干反射区的远心端所形成的区域。【主治】偏头痛、神经衰弱、失眠、面神经麻痹、面肌痉挛、腮腺炎、腮部肿大、耳病、面颊部诱发的神经痛。【诊断】在此反射区内,出现气感或颗粒时,都表示可能患有牙痛、感冒、偏头痛或面神经麻痹等症。11. 鼻【部位】位于双足大脚趾第2节趾骨内侧,以及转向大脚趾趾甲近心端延伸的部分,形成一个近似“L”形区域。【主治】急慢性鼻炎、鼻出血及其他各种鼻部疾病。【诊断】在此反射区内,如果触摸到气感,多见于感冒、鼻炎等症;如果触摸到颗粒时,多见于慢性鼻炎、萎缩性鼻炎等症。12. 大脑【部位】双足大脚趾趾腹肉球的全部,右侧大脑反射区在左脚趾,左侧大脑反射区在右脚趾。【主治】脑血管病变后遗症、脑积水、脑性麻痹、高血压、头痛、失眠、神经衰弱,以及其他神经性疾病。【诊断】若遇到气感,多见于感冒、失眠、头晕、头痛、高血压或低血压等症;若遇到颗粒感,多见于长期脑血管病、中风后遗症、癫痫等症。13. 颈项【部位】位于双足大脚趾第1趾关节的近心端,相当于大脚趾肉球近心端的横纹处所形成的带状区域。【主治】落枕、头痛、头晕、失眠、颈椎病、颈肩综合征、脑供血不足、颈肩部软组织损伤等。【诊断】在此反射区处,若发现气感,多见于落枕、脖子受风或椎管狭窄等症;若出现颗粒或索状物,多数是颈椎骨增生,也有因外伤或手术所致。14. 颈椎【部位】位于双足大脚趾第1趾关节的内侧,相当于大脚趾肉球近心端横纹的内侧尽头处所形成的区域。【主治】落枕、头痛、头晕、失眠、颈椎病、颈肩综合征、脑供血不足、颈肩部软组织损伤等。【诊断】此反射区多不作诊断用,主要用于治疗。但有时通过观察有无颗粒,可以辅助诊断有无颈椎增生或其他颈部疾病。15. 降血压点【部位】位于双足大脚趾根部第2条横纹线间的中点所形成的区域。【主治】高血压。【诊断】此反射区不作诊断,主要用于治疗。16. 甲状旁腺【部位】位于双足底第1跖趾关节处,在足底与足内侧交界的45°处所形成的区域。【主治】过敏症、失眠、神经衰弱、更年期综合征、恶心、呕吐、妇科疾病等。【诊断】当遇到颗粒时,表示钙磷代谢出现失调,多见于骨质疏松、骨质增生或癫痫病等症。17. 甲状腺【部位】位于双足底第1跖趾关节的近心端及大脚趾第1节趾骨的外侧,相当于大脚趾肉球近心端及其外侧所形成的一个“L”形带状区域。【主治】甲状腺炎、甲状腺囊肿、甲状腺瘤、失眠、神经衰弱、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低、月经不调、闭经、痤疮、内分泌功能失调等。【诊断】若有气感,多见于心律失常、心动过速或过缓等;若遇到颗粒,多见于甲状腺肥大、甲状腺功能严重低下等。18. 声带【部位】位于双足底第1、第2脚趾之间,在甲状腺反射区所形成的“L”形带状区域的远心端。【主治】咽喉炎、声带炎、声音嘶哑、声带小结、声带息肉、急性喉炎等。【诊断】此反射区不作诊断,主要用于治疗。19. 眼【部位】位于双足底第2、第3脚趾额窦反射区的近心端至趾根部,以及双足背第2、第3脚趾缝根部靠第3脚趾所形成的区域。【主治】眼的屈光不正(近视、远视、花眼、散光等)及各种眼部疾病(结膜炎、白内障、麦粒肿等)。【诊断】若摸到粗糙感,表示患有视力疲劳;若摸到气感,表示眼睛功能有异常;若摸到颗粒,表示眼睛有器质性病变,如白内障、青光眼等。20. 耳【部位】位于双足底第4、第5脚趾额窦反射区的近心端至第4、第5脚趾根部,以及双足背第4、第5脚趾缝根部所形成的区域。【主治】眩晕症、耳鸣、耳部炎症及其他耳病。【诊断】若摸到粗糙感,多见于耳鸣、重听等;若摸到气感,多见于感冒、耳鸣、外耳道湿疹等;若摸到颗粒感,多见于中耳炎、中耳性耳聋、耳外伤等症。21. 项耳肌【部位】位于双足底第3、第4脚趾根部近心端所形成的区域。【主治】落枕、项背部软组织损伤、颈肩综合征等。【诊断】在此反射区内,若摸到气感,多见于背受风、颈椎病等症;若遇到颗粒,则多见于背部肌肉损伤。22. 斜方肌【部位】位于双足眼、耳反射区近心端约一拇指宽的幅度,自甲状腺反射区到肩反射区之间形成的带状区域。【主治】落枕,颈、肩、背部软组织损伤,上肢麻木、无力等。【诊断】在此反射区内,若摸到气感,多见于背受风、颈椎病等症;若遇到颗粒,则多见于背部肌肉损伤。23. 肺、支气管【部位】肺反射区位于双足底斜方肌反射区的下方约一拇指宽,自甲状腺反射区至肩反射区之间的带状区域。支气管反射区是肺反射区向第3脚趾延伸所形成的区域。【主治】肺部炎症、急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支气管哮喘、胸闷、气急等。【诊断】如果左右脚的此反射区都有气感,说明肺部出现了不适;如果仅发生在左脚,多见于咳嗽哮喘、上呼吸道感染等。24①. 心脏【部位】位于左足底第4、第5跖骨体之间,距离第4、第5跖骨头一拇指宽近心端所形成的区域。【主治】心律不齐、心绞痛、心衰、心梗恢复期、冠心病、心神经官能症、失眠、神经衰弱等。【诊断】如有气感,多见于心律不齐、心动过速或过缓等;如有颗粒,多见于心脏的器质性病变;如触有索样反应,多见于动脉硬化、瓣膜病变等。24②. 肝脏【部位】位于右足底第4、第5跖骨体之间,距离第4、第5跖骨小头一拇指宽近心端所形成的区域。【主治】肝炎和肝功能不正常、肝硬化合并腹水(早期)、肝肿大、厌食症、消化不良、眼部疾病等。【诊断】在此反射区内,若有气感,多见于消化不良、嗜酒等;若触摸到颗粒,多见于肝炎、肝胆管结石等;若摸到块状物,可见于肝囊肿、肝硬化等。24③. 胆囊【部位】位于右足底第3、第4跖骨体之间,距离第3、第4跖骨底部一拇指宽远心端所形成的区域。【主治】胆囊炎、胆石症、厌食症、消化不良、高脂血症、胃肠功能紊乱、黄疸等。【诊断】在此反射区内,若遇有颗粒,多见于胆囊炎、胆结石等症;若遇到线条样感觉,多见于胆息肉。25. 胃【部位】位于双足底第1跖趾关节近心端约一拇指宽的幅度,在甲状腺反射区近心端所形成的区域。【主治】急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胃痉挛,急性胃肠炎,恶心,呕吐,胃酸过多,厌食症,消化不良等。【诊断】在此反射区内,若有气感,多见于消化不良、打嗝、恶心;若有颗粒,多见于胃炎、胃或十二指肠溃疡;若有块状物,多见于胃结石、胃胀等。26. 胰【部位】位于双足底胃反射区与十二指肠反射区之间,在第1跗跖关节的远心端所形成的区域。【主治】糖尿病、胰腺炎症、胰腺囊肿、消化不良、厌食症等。【诊断】异常的胰反射区会有较大而硬的块状物,表示胰脏功能异常,常见于高血糖、低血糖、脂肪代谢异常等病症。27. 十二指肠【部位】位于胃反射区的近心端,在第1跗跖关节处所形成的区域。【主治】十二指肠炎症、十二指肠溃疡、消化不良、厌食症、腹胀、糖尿病等。【诊断】此反射区不作诊断,主要用于治疗。坚持按摩此反射区,可以起到养气和胃、理气止痛的功效。28. 小肠【部位】位于双足底部第1~3楔骨、骰骨至跟骨前缘所形成的凹陷区域,为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直肠反射区所包围。【主治】急慢性肠炎、胃肠功能紊乱、腹胀、腹痛、心血管疾病。【诊断】若有气感,多见于消化不良、腹胀等;若有颗粒,则表示曾患过伤寒症;若有块状物,多见于免疫功能低下、泌尿系统的疾患。注①:九大基本手法之外的一种按摩方法。中指与食指并列,屈曲90°,两指的第1关节顶点同时发力。29. 盲肠【部位】位于右足跟骨结节的前方,足底的外侧,第4、第5脚趾之间的垂直线所形成的区域。【主治】腹胀、腹痛、便秘、消化不良、阑尾炎及其术后腹痛。【诊断】在此反射区内,如果肌肉组织较软,则表示可能经常出现腹胀;如果组织较硬,则表示可能患有慢性阑尾炎。30. 回盲瓣【部位】位于右足底跟骨前方靠外侧,在盲肠反射区的远心端所形成的区域。【主治】腹胀、消化不良、胃肠功能紊乱,还能促进回盲瓣的控制食糜功能。【诊断】在此反射区内,如果肌肉组织较软,提示可能患有腹胀、腹痛等症;如果组织较硬,则表示可能患有下腹疼痛。31. 升结肠【部位】位于右足回盲瓣反射区的远心端至第5跖骨底部所形成的带状区域,小肠反射区的外侧带状区域。【主治】便秘、腹痛、腹胀。【诊断】在此反射区内,如果出现软的小块状,多见于儿童肠寄生虫症。32. 横结肠【部位】位于双足底第1~5跖骨底部与第1~3楔骨、骰骨交界处所形成的带状区域。【主治】便秘、腹痛、腹胀、急慢性肠炎。【诊断】检查时,可用大拇指指腹或食指关节向顶点进行推压,此反射区内不易出现异常。33. 降结肠【部位】位于左足底第5跖骨底部,经骰骨外侧至跟骨前缘所形成的带状区域。【主治】便秘、腹泻、腹胀。【诊断】在此反射区内,若触摸到颗粒,多见于便秘、结肠炎、慢性痢疾等;若触摸到块状物,则说明患有习惯性便秘。34. 直肠【部位】位于左足底跟骨前缘所形成的带状区域,其中含乙状结肠反射区。【主治】便秘、痔疮、直肠炎症等。【诊断】在此反射区内,若触摸到颗粒,多见于便秘、结肠炎、慢性痢疾等;若触摸到块状物,则说明患有习惯性便秘。35. 肛门【部位】位于左足底跟骨前缘直肠反射区的末端,在膀胱反射区后方的足底与足内侧的交界处。右足相对称的位置,也是肛门反射区。【主治】便秘、痔疮、直肠炎症、肛裂、痔疮出血、肛周湿疹等。【诊断】此反射区不作诊断,主要用于治疗。经常按摩此反射区,能起到提肛、帮助排便的功效。36. 生殖腺【部位】位于双足底跟骨正中央部位所形成的区域。【主治】睾丸炎、附睾炎、痛经、月经不调、经前紧张综合征、性功能减退、不孕症、更年期综合征。【诊断】可摸到颗粒,大而固定,一般是跟骨骨刺,中老年易出现,经踩压老化后疼痛感会消失,但颗粒不会消失。37. 失眠点【部位】位于双足底跟骨前缘第2、第3脚趾之间的垂直线上,在生殖腺反射区的远心端所形成的区域。【主治】失眠、神经衰弱、神经官能症、心脑血管病变。【诊断】此反射区一般不作诊断,主要用于治疗。经常按摩此反射区,可以起到养心安神、助眠的功效。38. 手(上肢)【部位】位于双足底第5跖骨的外侧,后肩与肘反射区之间所形成的带状区域。【主治】上肢麻木、无力,肩、肘关节软组织损伤。【诊断】若摸到颗粒,多见于颈肩综合征等。39. 脚(下肢)【部位】位于双足底升结肠、降结肠反射区的外侧带,肘与膝反射区之间形成的带状区域。【主治】下肢麻木、酸痛、无力,下肢软组织损伤,坐骨神经痛等。【诊断】若摸到颗粒,多见于脚扭伤、腰椎间盘突出等。40. 臀【部位】位于双足底足跟的外侧缘,膝反射区的近心端所形成的区域。【主治】臀部软组织损伤、梨状肌综合征、坐骨神经痛、下肢软弱无力等。【诊断】若摸到颗粒,多见于臀部软组织损伤、腰椎间盘突出等。41. 坐骨神经【部位】位于双足底跟骨的内侧缘向后侧缘延伸而形成的半月形区域。【主治】坐骨神经痛、慢性腰腿痛、急性腰扭伤。【诊断】在内侧坐骨神经反射区内,若块状及颗粒出现在下1/2部位,则多见于下肢循环障碍;若出现在上1/2处,则表示肝、胆、胃、胰有异常。双足合并时,足尖部位相当于头部,足底前脚掌的部分即相当于人体的胸部和上腹部,脚心相当于人体中、下腹部,足跟部分代表人体的盆腔、臀部。足内侧反射区42. 胸椎【部位】双足足弓内侧第1跖骨至楔骨关节处。【主治】肩背酸痛、胸椎骨刺、腰脊强痛、胸椎间盘突出、胸闷胸痛。【诊断】多不作诊断用,主要用于治疗。坚持按摩该反射区,可以起到舒筋、活血、通脉等功效。43. 腰椎【部位】双足足弓内侧缘楔骨至舟骨下方。【主治】腰背酸痛、腰椎骨刺、腰脊强痛、腰椎间盘突出、腰肌劳损。【诊断】若摸到气感,多见于腰受风、腰肌紧张等症;若摸到颗粒,多见于腰扭伤、腰椎间盘突出等症;若摸到块状物,多见于肥胖型体质。44. 骶椎【部位】位于双足弓的内侧缘,起自舟骨经距骨下方至跟骨前缘形成的带状区域。【主治】骶椎病变、骶尾部软组织损伤、坐骨神经痛等。【诊断】此区一般不作诊断,主要用于治疗。坚持按摩该反射区,可以起到活血、通络、止痛等疗效。45. 内尾骨【部位】位于双足跟骨的内侧缘,沿跟骨结节向前延伸所形成的呈“L”形的带状区域。【主治】坐骨神经痛、头痛、失眠、骶尾部软组织损伤等。【诊断】在按摩此反射区时,在拐弯的地方每个人都有小颗粒,这属正常;在其他部位触到颗粒时,一般表示患有尾骨损伤、骨折或挫伤。46. 子宫、前列腺【部位】位于双足弓的内侧,内踝的后下方,跟骨的前方,呈一三角形区域。【主治】女性、男性生殖疾病。【诊断】若有气感,女性多见于痛经、肾虚等,男性多见于前列腺肥大、排尿困难等;若有颗粒,女性多见于子宫颈炎,男性多见于前列腺炎。47. 尿道、阴道【部位】位于双足的内侧,起自膀胱反射区向后上延伸,经距骨至内踝的后下方所形成的带状区域。【主治】尿道炎、阴道炎、尿频、遗尿、尿失禁、尿道感染。【诊断】如在尿道、尾骨、骶椎、子宫前列腺和膀胱等反射区的交汇处有明显突起,则表示男性可能肾虚,女性可能患有盆腔炎。48. 髋关节【部位】位于双足内踝的下方,呈一弧形区域。【主治】髋关节病变、髋关节软组织损伤、坐骨神经痛、肩关节病变。【诊断】在此反射区内,只能发现颗粒,多见于髋骨损伤、股骨头坏死、髋关节炎症等。49. 直肠、肛门【部位】位于双足内侧踝后沟内,从内踝尖沿沟向上四横指以上的区域。【主治】痔疮、肛裂、痔疮出血、便秘、直肠炎症。【诊断】在此反射区内,若触摸到颗粒,多见于痔疮、结肠炎、慢性痢疾等;若触摸到块状物,多见于便秘、腹泻等。50. 腹股沟【部位】位于双足内踝尖向上2横指的幅度,在胫骨内侧面上所形成的区域。【主治】生殖系统疾患、性功能减退等。【诊断】此反射区在骨头的表面,非常敏感,疼痛不能作为诊断依据。如果触摸到颗粒,表示可能患有下肢感染。51. 内侧坐骨神经【部位】位于小腿胫骨内侧缘的后方,从内踝后上方沿胫骨内侧缘至胫骨内侧踝下方所形成的带状区域。【主治】坐骨神经痛、糖尿病。【诊断】在内侧坐骨神经反射区内,若块状及颗粒出现在下1/2部位,则多见于下肢循环障碍;若出现在上1/2处,则表示肝、胆、胃、胰有异常。足外侧反射区52. 外尾骨【部位】位于双足跟骨外侧缘,沿跟骨结节向前延伸呈“L”形的带状区域。【主治】坐骨神经痛、头痛、失眠、骶尾部损伤、骶尾部软组织病变。【诊断】按摩此反射区时,在拐弯的地方每个人都有小颗粒,这属正常;在其他部位触到颗粒时,一般表示患有尾骨损伤、骨折或挫伤。53. 卵巢、睾丸【部位】位于双足的外侧,外踝的后下方,跟骨的前方,近似三角形的区域。【主治】痛经、月经不调、更年期综合征、经前紧张综合征、不孕症、性功能减退、睾丸炎、附睾炎。【诊断】若有气感,多见于痛经、月经不调、男性性功能减退等。54. 膝关节【部位】位于双足的外侧弓上,跟骨结节的前方与骰骨、距骨下方形成的一半月形区域。【主治】膝关节病变、膝关节软组织损伤、风湿性关节炎、骨性关节炎等。【诊断】此反射区内,需推按到靠近跟骨处才能触及颗粒,且只能遇到颗粒,多见于膝关节炎、韧带损伤、脂肪垫损伤等症。55. 肘关节【部位】位于双足的外侧弓上,第5跖骨粗隆前后的凹陷处形成的区域。【主治】肘关节病变、肘关节软组织损伤、网球肘、膝关节病变。【诊断】触摸到颗粒时,多见于肘关节损伤、网球肘等病症。56. 手臂【部位】位于双足的外侧弓上,在肘关节反射区与肩反射区之间形成的区域。【主治】上臂酸痛、麻木、无力、肩周炎、肘关节病变。【诊断】触摸到颗粒时,多见于肩周炎、网球肘等病症。57. 肩关节【部位】位于双足的外侧弓上,在第5跖趾关节后方的凹陷处形成的区域。【主治】肩周炎,肩部软组织损伤,颈肩综合征,上肢酸痛、麻木、无力,髋关节病变。【诊断】在此反射区内,若遇到颗粒,一般表示患有肩周炎、手臂酸痛、肩关节损伤等症。58. 肩胛骨【部位】位于双足背的外侧,起自平衡器官,沿第4、第5跖骨之间至骰骨形成的带状区域。【主治】落枕,肩周炎,颈、肩、背部软组织损伤。【诊断】此反射区的皮肤松软,皮下有许多血管,气感不易触及。若遇到颗粒,多见于背痛、肩痛、腰肌劳损、肋骨损伤等症。59. 髋关节【部位】位于双足外踝下方形成的弧形区域。【主治】髋关节病变、髋关节软组织损伤、坐骨神经痛、肩周病变。【诊断】在此反射区内,只能发现颗粒,多见于髋骨损伤、股骨头坏死、髋关节炎症等。60. 下腹部【部位】位于双足外侧的踝后沟内,从外踝上4横指以上的延伸带状区域。【主治】痛经、月经不调、闭经、经前紧张综合征、腹痛、腹部软组织损伤。【诊断】在此反射区内,如果触摸到包块,手感大而软,女性多见于痛经、经期不准、闭经等症,男性则多见于肛门、直肠疾患。61. 外侧坐骨神经【部位】位于双小腿的外前方,在前群肌肉和前外侧群肌肉之间形成的凹槽之中,即从外踝前上方至腓骨小头之间形成的带状区域。【主治】坐骨神经痛。【诊断】触摸到颗粒时,多见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等病症。足背反射区62. 上、下颌【部位】位于双足背大脚趾第2节趾骨上横纹线的近心端和远心端形成的两条带状区域,分别为下颌、上颌。【主治】口腔溃疡、牙痛、打鼾、上下颌关节炎等。【诊断】在此反射区内,当有气感或颗粒时,都表示患有牙痛、牙周炎、口腔黏膜溃疡、舌溃疡等口腔疾患。63. 扁桃腺【部位】位于双足背大脚趾第1节趾骨两侧凹陷处。【主治】扁桃腺炎、发热、免疫功能低下、上呼吸道感染。【诊断】此反射区一般不作诊断,主要用于治疗。经常按摩此反射区,可以起到消炎、增强机体免疫力的效果。64. 躯体全身淋巴腺【部位】位于双足背大脚趾根部的中央部位,以及其他4个脚趾缝的根部。【主治】参与机体的免疫功能(炎症、发热、肿瘤、囊肿、放疗和化疗的恢复期)。【诊断】一般不作诊断,主要用于治疗。65①. 喉头【部位】位于双足背第1跖趾关节的远心端,靠近大脚趾根部。【主治】急性喉炎、急慢性咽炎、声音嘶哑、上呼吸道感染、气管炎等。【诊断】此反射区不作诊断,主要用于治疗。经常按摩此反射区,能起到宽胸理气、止咳平喘、泻火清音的功效。65②. 气管【部位】位于双足背第1跖趾关节的近心端,靠近第1趾骨体部。【主治】急慢性支气管炎、上呼吸道感染、胸闷、气喘。【诊断】此反射区不作诊断,主要用于治疗。经常按摩此反射区,能起到宽胸理气、止咳平喘、泻火清音的功效。65③. 胸部淋巴腺【部位】位于双足背第1、第2跖骨之间,起自第1、第2跖骨底部的远心端,止于第1、第2跖趾关节的远心端形成的带状区域。【主治】各种炎症、发热、囊肿、肌瘤、乳房肿物等。【诊断】若遇到气感,多见于咳嗽、感冒、气管炎、肺气肿等;若遇到条索样,多见于咽喉疾患。66. 肝经腺【部位】位于双足背第1、第2跖骨底部,在胸部淋巴腺的近心端所形成的区域。【主治】泌尿系炎症、生殖系统疾病、遗尿症。【诊断】一般不作诊断,主要用于治疗。67. 内耳迷路【部位】位于双足背第4、第5跖趾关节的远心端所形成的区域。【主治】眩晕症、高血压、低血压、平衡失调、晕车、晕船。【诊断】按此反射区内,手感应为明显的沟缝,短浅窄为正常;若饱满膨隆,则多见于晕船、耳鸣、头晕等症及睡眠不良者、肥胖者。68. 胸部【部位】位于双足背第2~4跖骨,起自第2~4脚趾趾蹼,向后延伸至第2~4跖骨底部所形成的区域。【主治】乳腺炎、乳腺肿块、胸闷、哮喘、经前乳房充血疼痛、胸部软组织损伤。【诊断】在前半部内,若遇到颗粒,多见于胸或肺部炎症等;若遇到块状,多见于乳腺肿瘤;若皮肤粗糙,多为胸闷、气短。69. 横膈膜【部位】位于双足背第1~5跖骨底部的近心端,横跨足背形成的带状区域。【主治】恶心、呕吐、胸闷、气喘、咳嗽、打嗝。【诊断】在此反射区内,若触摸到颗粒,多见于打嗝、胸闷、胸膜炎等胸肋疾患。70. 肋骨【部位】内肋骨位于双足背第1、第2楔骨与舟骨之间形成的区域。外肋骨位于双足背第3楔骨、骰骨与舟骨、距骨之间形成的区域。【主治】肋骨病变、胸部软组织损伤。外肋骨与肾密切相关,治疗急性腰肌损伤时,多加按摩。【诊断】在此反射区,只可能遇到颗粒,此时表示胸肋有疾患,如打嗝、胸闷、肋膜炎、肋间神经痛、肋软骨挫伤等症。71. 闪腰点【部位】位于双足背内踝的外下方,脚背最高处两侧的凹陷处。【主治】急性腰扭伤、腰部软组织损伤。【诊断】此区触摸到颗粒,常见于腰部外伤时。72. 上、下身淋巴腺【部位】上身淋巴腺位于双足外踝前下方的凹陷中央,下身淋巴腺位于双足内踝前下方的凹陷中央。【主治】各种炎症、癌症、发热、囊肿、肌瘤、免疫功能低下。【诊断】此反射区不作诊断,主要用于治疗。73. 手腕【部位】位于双足背内外踝连线的中点,在腓骨第3肌肌腱与胫骨前肌肌腱之间形成的区域。【主治】痰多、气喘,还可祛除寒气。【诊断】此反射区不作诊断,主要用于治疗。经常按摩此反射区,可祛风除湿、舒筋活络。第3章 头面部病症足疗方头痛、面瘫等头面部的头痛、面瘫等头面部的疾病,虽疾病,虽然不会危及生命,却严重影响着我们的正常生活和工然不会危及生命,却严重影响着作。这一章我们就列举了一些常见的我们的正常生活和工作。这一章头面部病症足部按摩方法,以期达到我们就列举了一些常见的头面部辅助治疗和缓解的效果,为您快速病症足部按摩方法,以期达到辅赶走这些身体上的小麻烦。助治疗和缓解的效果,为您快速赶走这些身体上的小麻烦。1. 头痛

典型症状

头痛。

反射区诊断

逐步切按三叉神经、大脑、眼、耳、鼻、脑垂体等反射区,检查有无条索状物,或肤色改变、压痛等。泡脚增效方①取钩藤、山羊角各20克,菊花、桑叶各15克,薄荷12克。足浴前,先将上述药物入锅加水煎煮20分钟去渣取汁,然后加入2500毫升温开水,浸泡双足30分钟,每晚1次。该方主治风热或肝阳型头痛。②若是风寒型头痛,可以取羌活30克、白芷25克、细辛15克,依照上述同样方法煎煮,熏洗浸泡双足。

反射区位置

内耳迷路:位于双足背第4、第5跖趾关节的远心端所形成的区域。

颈项:位于双足大脚趾第1趾关节的近心端,相当于大脚趾肉球近心端的横纹处所形成的带状区域。

大脑:双足大脚趾趾腹肉球的全部,右侧大脑反射区在左脚趾,左侧大脑反射区在右脚趾。

额窦:位于双足大脚趾肉球的顶端以及其他8个脚趾肉球部分。

腹腔神经丛:双足足底中心,第2、第3、第4跖骨中段。以下反射区每天依次按摩一遍。

反射区按摩2. 面肌痉挛

典型症状

阵发性面部肌肉抽动或跳动。

反射区诊断

逐步切按三叉神经、眼反射区有轻微压痛,肝脏、肾反射区可有皮肤脱屑现象。泡脚增效方钩藤18克,天麻12克,全蝎14克,僵蚕6克,附子4克,党参、白术、天竺黄各8克。足浴前,先将上述药物入锅加水煎煮20分钟去渣取汁,然后加入2500毫升温开水,浸泡双足30分钟,每晚1次。

反射区位置

三叉神经:位于双足大脚趾的外侧,在大脚趾肉球的边上,小脑、脑干反射区的远心端所形成的区域。

肝脏:位于右足底第4、第5跖骨体之间,距离第4、第5跖骨小头一拇指宽近心端所形成的区域。

肾:位于双足底第2、第3跖骨体之间,距离第2、第3跖骨底部约一拇指宽的幅度(向脚趾方向)。

眼:位于双足底第2、第3脚趾额窦反射区的近心端至趾根部,以及双足背第2、第3脚趾缝根部靠第3脚趾所形成的区域。

大脑:双足大脚趾趾腹肉球的全部,右侧大脑反射区在左脚趾,左侧大脑反射区在右脚趾。以下反射区每天依次按摩一遍。

反射区按摩3. 三叉神经痛

典型症状

疼痛发作突然,阵发性如闪电样剧烈疼痛,还可引起同侧面部抽搐、皮肤潮红等。

反射区诊断

逐步切按时,三叉神经反射区皮肤可有脱屑、发红等现象,可摸及颗粒,大脑,小脑、脑干,上、下身淋巴腺等反射区可有压痛。泡脚增效方生石膏24克,葛根18克,赤芍、钩藤、苍耳子、柴胡、蔓荆子各12克,黄芩、荆芥、薄荷、甘草各9克,全蝎6克,蜈蚣3条。足浴前,先将上述药物入锅加水煎煮20分钟去渣取汁,然后加入2500毫升温开水,浸泡双足30分钟,每晚1次。

反射区位置

三叉神经:位于双足大脚趾的外侧,在大脚趾肉球的边上,小脑、脑干反射区的远心端所形成的区域。

大脑:双足大脚趾趾腹肉球的全部,右侧大脑反射区在左脚趾,左侧大脑反射区在右脚趾。

小脑、脑干:位于双足大脚趾第2节趾骨底部的外侧,与趾腹交界的45°处所形成的区域。

颈项:位于双足大脚趾第1趾关节的近心端,相当于大脚趾肉球近心端的横纹处所形成的带状区域。

上、下身淋巴腺:上身淋巴腺位于双足外踝前下方的凹陷中央,下身淋巴腺位于双足内踝前下方的凹陷中央。以下反射区每天依次按摩一遍。

反射区按摩4. 面瘫

典型症状

急性发作,突然一侧面部表情肌瘫痪。

反射区诊断

逐步切按颈项,眼,鼻,耳,上、下身淋巴腺等反射区有不同程度的压痛。泡脚增效方白附子6克,僵蚕、蝉蜕、白芷、炒地龙各15克,全蝎、防风、川芎各10克,钩藤、白芍各20克,黄芪30克。足浴前,先将上述药物入锅加水煎煮20分钟去渣取汁,然后加入2500毫升温开水,浸泡双足30分钟,每晚1次。

反射区位置

大脑:双足大脚趾趾腹肉球的全部,右侧大脑反射区在左脚趾,左侧大脑反射区在右脚趾。

眼:位于双足底第2、第3脚趾额窦反射区的近心端至趾根部,以及双足背第2、第3脚趾缝根部靠第3脚趾所形成的区域。

三叉神经:位于双足大脚趾的外侧,在大脚趾肉球的边上,小脑、脑干反射区的远心端所形成的区域。

上、下身淋巴腺:上身淋巴腺位于双足外踝前下方的凹陷中央,下身淋巴腺位于双足内踝前下方的凹陷中央。

上、下颌:位于双足背大脚趾第2节趾骨上横纹线的近心端和远心端形成的两条带状区域,分别为下颌、上颌。

小脑、脑干:位于双足大脚趾第2节趾骨底部的外侧,与趾腹交界的45°处所形成的区域。以下反射区每天依次按摩一遍。

反射区按摩第4章 耳眼口鼻咽病症足疗方耳眼口鼻咽的病症,常常很难治愈,总是迁延不愈。但只要按照医生的指导,养成科学合理的生活习惯,再加上正确的足部按摩,就可以有效控制和缓解病情,并能减轻病痛。本章就为您列举了常见耳眼口鼻咽病症的足部按摩方法,助您早日摆脱病症带来的不适。5. 耳鸣

典型症状

自觉一侧或两侧耳内有各种不同的声音或响声,如蝉鸣、放气、水涨潮声等。

反射区诊断

逐步切按耳,内耳迷路,上、下身淋巴腺,三叉神经等反射区有轻微压痛,或局部皮肤有脱屑。泡脚增效方柴胡、石菖蒲、半夏各20克,天麻、钩藤各30克,全蝎10克,牛膝、葛根、白芍各60克。足浴前,先将上述药物入锅加水煎煮20分钟去渣取汁,然后加入2500毫升温开水,浸泡双足30分钟,每晚1次。如果睡眠欠佳,可酌加酸枣仁、柏子仁各30克在方中。

反射区位置

耳:位于双足底第4、第5脚趾额窦反射区的近心端至第4、第5脚趾根部,以及双足背第4、第5脚趾缝根部所形成的区域。

内耳迷路:位于双足背第4、第5跖趾关节的远心端所形成的区域。

上、下身淋巴腺:上身淋巴腺位于双足外踝前下方的凹陷中央,下身淋巴腺位于双足内踝前下方的凹陷中央。

大脑:双足大脚趾趾腹肉球的全部,右侧大脑反射区在左脚趾,左侧大脑反射区在右脚趾。

三叉神经:位于双足大脚趾的外侧,在大脚趾肉球的边上,小脑、脑干反射区的远心端所形成的区域。以下反射区每天依次按摩一遍。

反射区按摩6. 牙痛

典型症状

牙痛、咀嚼困难,遇冷、热、酸、甜或机械性刺激疼痛加重。

反射区诊断

逐步切按上、下颌反射区时,可感知有颗粒小结节感,上、下颌,三叉神经反射区可有轻微压痛。泡脚增效方石膏、生地、防风、荆芥各20克,细辛6克。足浴前,先将上述药物入锅加水煎煮20分钟去渣取汁,然后加入2500毫升温开水,浸泡双足30分钟,每晚1次。

反射区位置

上、下颌:位于双足背大脚趾第2节趾骨上横纹线的近心端和远心端形成的两条带状区域,分别为下颌、上颌。

上、下身淋巴腺:上身淋巴腺位于双足外踝前下方的凹陷中央,下身淋巴腺位于双足内踝前下方的凹陷中央。

大脑:双足大脚趾趾腹肉球的全部,右侧大脑反射区在左脚趾,左侧大脑反射区在右脚趾。

三叉神经:位于双足大脚趾的外侧,在大脚趾肉球的边上,小脑、脑干反射区的远心端所形成的区域。以下反射区每天依次按摩一遍。

反射区按摩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