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的那些段子(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8-18 10:52:00

点击下载

作者:朱慧明

出版社:石油工业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明朝的那些段子

明朝的那些段子试读:

明朝的园子、梅花和茶

明朝嘉靖年间,富庶的中国江南一带,有钱人中间兴起了一股建私家园林的热潮,有人甚至为此不惜倾家荡产,花无数银钱建起庭园,里面遍植梅花,以便在冬天取用梅花上的落雪,用来烹茶品茗。

当时这个桥段给了我很大的震撼。传统的生活美学中,有关茶、品茶的描述和主张里,雪水的地位其实并不高,“茶圣冶陆羽的“水质排行榜冶上,雪水排在最末。这样的茶艺常识,明代的富裕阶层为何不知?难道他们是一群没品位、没文化的暴发户?但,其中的梅、雪、茶美好字眼,分明在提示着一种对唯美生活的追求:率性、不羁、浪漫、风雅、高洁、脱俗。

也就是在那个时候,皇帝迷恋道学,权臣一心逢迎,大明朝各地的农民起义不断,东南沿海倭寇横行,西北边境的蒙古铁骑甚至一度打到了京畿附近,东北边境的女真部族正在强势崛起。

这真是一种奇怪的感觉。因为无论从哪个角度看,当时的大明朝都是国事糜烂、千疮百孔,此种情形之下,富裕地区的大明子民、精通孔孟老庄和热爱中华文化的士子精英们、曾经出将入相的退休高官要人,怎能还如此沉迷于精致、美好、繁复的物质生活?他们看上去是如此超然,似乎没有一点与现实有关的焦虑。实际上,在嘉靖皇帝死后不到一百年,明朝的末代皇帝崇祯就吊死在了北京景山。

兴园种梅、取雪煮茶这样一种近乎行为艺术的生活方式,引出了我心中的问号:究竟是哪里出了问题,使得大明朝当时的既得利益群体、那些最富于创造力和精神追求的经济精英、文化精英、政治精英,在国家需要他们奋发、需要他们鼓呼、需要他们奉献激情和才华的时候,却选择了在悠然、纯艺术化的生活方式中,寄托自己的精神和抱负?他们难道不怕自己的美好生活葬送在别人的手里么?他们的精神世界究竟受到过怎样的伤害,以至于他们会选择这样的沉默?

明朝的问号就这样印在了我的心里,在我工作之余翻书看书的时候,这个问号会时不时地蹦出来,在脑海里晃一下。我渴望了解这个500年前的真相。和中国大多数热爱历史的人一样,我读史的动力其实也更多的是源于好奇。

历史以及历史学,在中国人心目中曾经非常神圣。一代又一代人的生命和时光沉淀下来,凝在后人的记忆中,于是就有了历史,古人又崇拜祖先,也就对历史有着近乎宗教般的感情。司马迁不就无限深情地回忆过自己家族世袭官职“太史冶的显赫与辉煌么?至今,也还有很多人抱有“以史为鉴冶的胸怀来读史;自太史公以来,修史者也几乎个个声称要追随先贤“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冶,摆出了一副不负后来读书人期许的架势。相比之下,以“猎奇冶的姿态读史,就多少有些不敬。但正如我们所知,良好愿望与实际呈现往往没有太多的共同语言,有些时候,它们甚至缺乏起码的契合。梁启超就说过:“二十四史,不过是为帝王将相作家谱!冶鲁迅先生借狂人之口也斥之是满本谎言,只写着“吃人冶二字。写与读的关系,正像格非先生指出的那样,真相不在事实之中,而在对事实的解释之中。

作为一种纯粹的、没有功利期许的、私人化的阅读行为,读史不仅是愉快的,有时它还有可能是意味深长的。近代史大师艾瑞克·霍布斯鲍姆(Eric Hobsbawm)曾说,如果从普通人的角度来观察种种重大的事件和制度,形成的看法就有可能深化。西贤斯言,也可以借来观察如今风起云涌的草根读史热、讲史热;笔者不揣浅陋,斗胆凑个热闹,信笔涂鸦,权作是人生一乐吧。

是为序。2012年7月于沈阳

【假谲】——要想混得好,就得演技好

朱元璋打天下时,徐达立了汗马功劳,朱元璋没事儿就请徐达吃饭喝酒,以“布衣兄弟”相称,还总说要把自己当吴王时的旧官邸送给徐达。徐达说啥也不要。有一次,朱元璋趁徐达喝醉的时候,让人把他抬到吴王寝宫休息,徐达醒后一看,当时脸儿都白了,一溜儿小跑到朱元璋面前跪下,连连磕头,称自己死罪。朱元璋见了徐达这副模样,十分开心。

明朝初年,朱元璋为了让太子朱标历练国事,把比较重大的案件交给太子朱标来办,太子朱标嫌朱元璋太狠,常常给犯人减刑。御史袁凯回来把事儿向朱元璋汇报时,朱元璋问他:“这事儿我和太子谁的判决准?”袁凯回答说:“您的量刑准确,太子是心太软。”朱元璋认为袁凯老奸巨猾,脚踏两只船,从此就开始讨厌他,袁凯于是托病辞官归隐。但朱元璋不放心,派人窥探,只见袁凯趴在竹篱下,正在吃猪狗的大便,密探汇报了这一情况后,朱元璋饶过了袁凯。原来袁凯早料到太祖朱元璋会派人监视他的行动,要家人在炒面中搅拌砂糖,灌进竹筒中,暗暗散置竹篱下,等密探到来后,他才表演了吃猪粪的好戏。

建文帝朱允炆即位之后,慢慢与叔叔燕王朱棣有了矛盾,朱棣想造反,但觉得时机不到,于是就隐忍蛰伏麻痹朱允炆,对外宣称病入膏肓。他在大热天里居然围着火炉烤火,还冻得浑身发抖,嘴里喊着:“太冷了,太冷了。”他在王府里走路,还拄着拐杖。有时他还大街上发酒疯,倒在路上胡言乱语。建文帝知道后,就慢慢放松了对他的警惕。

建文二年(1400年),在白沟河(今河北雄县、容城、定兴一带),起兵造反的燕王朱棣率16万精兵,和由李景隆率领的60万中央军进行了一场激战。交战中,朱棣骑的马被河堤绊倒,差点被人一枪刺死。情急之下,朱棣逃到堤岸高处,摆出了挥鞭向堤下召唤的POSE,佯装下面有埋伏人马。李景隆远远望见,怕遭埋伏,忙下令收兵。朱棣于是换乘新马,率兵返回战场,并最终获胜,此战过后,建文帝的中央军开始走下坡路,而燕军取得了战略主动。

永乐十三年(1415年)端午节,明成祖朱棣(永乐皇帝)与锦衣卫的头目纪纲等大臣到湖边比赛射柳,纪纲想学秦代赵高指鹿为马的故事,在朱棣面前学关公耍大刀,他嘱咐手下的心腹庞英说:“我故意射不中,你折一根柳条,站在旁边喊‘射中了!射中了!’我想看看朝中这些人有啥反应。”庞英按纪纲的吩咐去做,旁边的大臣都跟着庞英一齐喊“射中了”,没有人敢说真话。纪纲见了很得意,从此以后就更加放肆。

明武宗在位的正德年间,太监刘瑾受宠。为了掌权,他想出了一套办法。比如,每当要转呈大臣们的重要文件时,他就会先给明武宗安排杂耍、歌舞表演、戎服骑射、玩打仗等游戏,然后专挑明武宗玩得正高兴的时候,他捧上一大堆章奏要皇帝处理。明武宗正在兴头上,就骂他:“你是干什么吃的?拿这种屁事烦朕!”刘瑾等的就是这句话。于是,他一点点地攫取了全权处理军国大事的地位。

明熹宗朱由校对木匠活儿十分着迷,他在位的天启年间,太监魏忠贤为了获得皇帝的信任独揽大权,每次汇报工作,都专捡朱由校摆弄绳锯斧刨、玩耍刀具最起劲儿的时候。朱由校玩性大发,哪里能听得进去,一心想早点打发魏忠贤离开,就心不在焉地说:“我都知道了,你赶紧去落实吧。”就这样,魏忠贤逐渐把持了朝政。

明代中期,毗陵(今江苏常州)有两个儒生,一个姓翟、一个姓颜,这哥俩好得像一个人儿似的,碰到一起就喝酒吹牛,指点江山,评论国内国际大事。有一天,颜大哥写了一篇文章,表达了对时局政坛的看法,有些话很过分。他写好之后给翟兄弟看,翟兄弟一看,拍案叫好,就悉心收好了。没多久,颜大哥后悔了,去向翟兄弟索要,没想到翟兄弟装糊涂耍赖,就是不还给他。后来颜大哥时来运转,到北京城当了官儿,翟兄弟混得不咋的,总管他借钱,颜大哥有借必应,很大方。别人都以为是颜大哥为人仗义,谁也不知道他其实是有把柄握在对方手里。

明景帝朱祁钰当上皇帝后,给在蒙古人军营中当俘虏的哥哥、明英宗朱祁镇写了一封信,信中说:“您滞留在边境后,皇太后和皇亲国戚们为国家考虑,命令我当了皇帝,以安定人心,我实在是推脱不开。现在我一心盼着哥哥您早点回来……等您回来后,如果您有别的想法,咱们再商量。你我都是亲兄弟,不分彼此,有什么事儿不能办不能谈的?我只是担心您一心只做普通百姓的想法老天爷不答应。”

天顺年间,明英宗朱祁镇眼前的红人是石亨,他自以为参加“夺门之变”迎立明英宗复位有功,十分骄横放肆,过着豪华的生活,家里超规格盖了许多高楼大厦。有一天明英宗登楼欣赏北京城的优美风光,看见了石家大院,就问:“这是谁家的宅子?修得这么气派!”他身边的一位大臣吴瑾说:“看样子是哪位王爷的王府吧?”明英宗说:“不是王府。”吴瑾反问:“不是王府,谁有这么大胆子敢在天子脚下违规盖楼?”明英宗笑而不答。

石亨曾经找借口将李贤诬陷下狱,想把李贤搞臭、搞倒、搞死,但李贤的朝里的哥们儿朋友纷纷讲情;朱祁镇刚复出,也不敢得罪太多人,就把李贤放了出来,换了个部门。石亨听了这个消息,又惊又怒,再见到李贤时,他刚开始有点扭扭捏捏,不太好意思;过了一段时间,对李贤非常非常好,比以前更亲密,动不动就请李贤吃饭喝酒,在酒桌上一杯接一杯地敬酒。一碰上皇上召见李贤,他就提心吊胆,怕李贤在皇帝面前说自己坏话;皇帝两天不召,他就心里害怕,就得没事找事进宫去拜见,然后出了宫,就四处张扬说皇帝是如何如何喜欢他、信任他,又对他说了什么关心话儿,让别人害怕他、羡慕他。

嘉靖二年(1523年),日本的大内氏贸易团拿着明朝颁发的贸易配额表,来到宁波准备进贡;但大内氏的死对头细川氏不甘心丢掉朝贡这块肥肉,就从幕府将军那里搞到了过期的贸易配额表,也在三天后到达了宁波。细川氏的贸易代表团请了一个中国通宋素卿,搞定了宁波市舶司的太监赖恩。于是赖恩对手续合法的大内氏贸易团故意刁难。在一次宴会上,大内氏贸易团和细川贸易团当场发生争斗,赖恩不但不劝架,反而给细川氏贸易团提供兵器。大内氏贸易团于是彻底抓狂,抢了市舶司的仓库,一路追杀宋素卿至绍兴城下,沿途烧杀抢掠。从此,明朝撤销了宁波市舶司,断绝了与日本的朝贡贸易。后来,禁海政策实施,倭寇之患一发不可收拾。

【捷对】——说的比唱的好听才是真本事

洪武十四年(1381年),朱元璋派人给日本送了一封国书,其中要求日本国王赶紧来臣服,不然明朝就派兵来打。接到这封国书的是日本南朝权臣怀良亲王,当时日本南北朝对立,双方正在鏖战,怀良亲王扣下了这封国书,以日本国王的名义回了一封国书,其中说:“(我们)水泽之地,山海之洲,自有其备,岂肯跪途而奉之乎?顺之未必其生,逆之未必其死。相逢贺兰山前,聊以博戏,臣何惧哉!”

明成祖朱棣当初还是燕王时,心存异志,四处搜罗人才,其中就有著名的道衍和尚(姚广孝)。有一年冬天,朱棣和道衍在燕王府喝酒对联。朱棣说:“天寒地冻,水无一点不成冰”,借以表达自己对起兵夺权有疑虑;道衍回答道:“国乱民愁,王不出头谁做主”,以此鼓励朱棣要心怀天下,果断行动,为天下苍生做主。

明成祖的天下,是从他侄儿、懦弱的建文帝手中夺取的。后来在立太子选接班人时,明成祖选择了长子朱高炽,但老二朱高煦很不服气,觉得自己功劳大、身体好、本领强,常常自比唐太宗。

有一次明成祖带着朱高炽、朱高煦等人去孝陵给朱元璋扫墓。朱高炽是个大胖子,腿脚还有点毛病,旁边专门有两个人搀着他走。即使这样,朱高炽还是走得磕磕绊绊。

朱高煦见了在后面大声说:“前面有人摔跟头了,后面的人可要汲取教训啊”,以此来提醒父亲朱棣别选错了接班人。

当时朱瞻基(朱高炽的长子、后来的明宣宗)是皇太孙,在后面应声答道:“更有后人知警也。”《明史》上载,朱高煦闻言“回顾失色”,知道自己的这个侄子比建文帝强多了。

明景帝朱祁钰是个软耳朵,他当上皇帝后,想废掉明英宗朱祁镇之前所立的皇太子朱见深(即后来的明宪宗),立自己的儿子朱见济(即后来的怀献太子)为皇太子,但又不敢明说,就想试探一下大臣们的意思。一天,他对太监金英说:“得准备一下,七月初二是皇太子的生日。”金英赶紧跪下来磕头说:“陛下,我记得皇太子的生日是十一月初二。”朱祁钰听了没吱声。原来,朱祁钰说的是朱见济的生日,而金英说的是朱见深的生日。

明宪宗成化十七年(1481年),王守仁时年10岁,其父亲王华中了状元,王守仁随父赴京,路过金山寺时,父亲与朋友聚会,在酒宴上有人提议做诗咏金山寺,大家还在苦思冥想,王守仁已先一步完成:“金山一点大如拳,打破维扬水底天。醉倚妙高台上月,玉萧吹彻洞龙眠。”满座皆惊。

杭雄是正德年间的西北名将,他长期和蒙古人打仗,担任过大同总兵。有一次,他带了几个骑兵在边境视察,突然遭遇了大批敌人,他赶紧下马让大家把马鞍垒成一个掩体,跪着向敌人射击;敌人退去后他解开衣服休息,发现胳肢窝下有一片凝血,这才知道受了伤。

正德皇帝朱厚照有一次到大同视察,发现杭雄的帐篷办公室里外都破破烂烂的,就感慨地说:“老杭穷成这个样子。”后来,蒙古人的军队冲了过来,朱厚照急得抓耳挠腮,非要带兵上阵,亲身感受一下沙场杀敌的滋味。大臣们谁也劝不住朱厚照,一个个手足无措。就在朱厚照骑马上阵之时,杭雄上前抓住了马缰绳,说:“主人养狗,小偷来了不让狗叫,那要狗干什么呢?希望您给一个机会,让我们表现一次。”朱厚照一听,乐了,这才不再坚持上战场冲杀。

正德年间,刘六、刘七起义军的一部分攻破了宝丰县城(今河南宝丰),大明朝派出的军队很快就包围了上来,贴了一个布告,招安起义军。这支起义军的首领叫赵鐩(当时人称“赵疯子”),他给政府军回了一封信,其中说:“群奸在朝,舞弄精神,浊乱海内,诛杀谏臣,屏斥元老,乞皇上独断,枭群奸之首,以谢天下,斩臣首,以谢群奸。”看到这封回信,当时就有好心的官军开了小差。

宋濂是明朝初年的大文豪,被称为“明代开国文臣之首”。朱元璋曾经专门找宋濂谈过一次话,让他评价一下朝廷里那些大臣的品行、能力,谁是好人谁是坏人,宋濂把好人挨个儿说了一遍。朱元璋又问哪些是坏人,宋濂说:“那些好人和我来往多,所以我知道谁是好人;那些坏人纵然有,但我的确不知道。”

张汝霖是明代最牛的教育局长,他在贵州培养出了很多人才,他家和大画家徐渭是世交,他小时候,正赶上徐渭因杀妻被判入狱,他和父亲一起去探望徐渭,看见监狱里的墙上挂着一个布袋子,里面装着徐渭用的枷锁铁链,张汝霖和徐渭开玩笑说:“徐先生,这是您的无弦琴么?”徐渭摸着张汝霖的脑袋说:“小家伙,口齿挺伶俐啊!”

明惠帝朱允炆在位的建文元年,黄观被升为右侍中,可以在重要国事讨论中发言。当时燕王朱棣仗着自己是皇叔,态度傲慢,入朝不拜惠帝。朝里的大臣都害怕他的权势,不敢吱声,只有黄观当面顶撞说:“虎拜朝天,殿上行君臣之礼;龙颜垂地,宫中叙叔侄之情”,坚持要求朱棣遵守朝廷仪规。朱棣对此十分嫉恨。

在土木堡战役中,明英宗朱祁镇被蒙古军包围俘虏,不少蒙古人都建议首领也先,杀了大明皇帝。也先的弟弟伯颜帖木儿听了这些意见很生气,骂道:“皇帝自云端堕下,在乱军中还毫发无损,这说明上天在深深地保佑着皇帝。而且我们这些人之前都受到明朝的封赏,事情到了这个地步,我们唯一正确的做法是把皇帝送回北京,以后还能在史书上留个好名声。这些人狗屁不通,按他们的意见行事会违反天意、犯下大罪。”

景泰年间,李东阳4岁时被举荐为神童。父亲带他进宫朝见明景帝朱祁钰,李东阳因为人小腿短,跨不过门槛,朱祁钰见此情景,脱口出了上联:“神童脚短。”李东阳应声对下联:“天子门高。”朱祁钰高兴地将他抱坐膝盖上,见其父还站立在一旁,又出上联:“子坐父立,礼乎?”李东阳答道:“嫂溺叔援,权也。”

明景帝朱祁钰的皇帝当得其实很窝囊。他即位后,蒙古首领也先看到明朝国内秩序井然,占不到什么便宜,就派使者接二连三到北京讲和,说要把俘虏的明英宗朱祁镇送回来,一些大臣就主张派人去接英宗回来,朱祁钰听了,脸一下拉成了长白山:“我本来不想当皇帝,当时都是你们非要我当……”于谦赶紧安抚他:“现在帝位已经定了,不会再有更改了,只是从情理上说应该尽快把他接回来。万一他真有什么阴谋,到时候就好办了。”朱祁钰看看于谦,说:“听你的,听你的。”这才派人把朱祁镇接了回来。

生活在弘治、正德年间的“旅行哥”王佐30多年不买房,不定居,没有不动产,也没有雇仆人保姆,在旅途上只随身带了几个大饭盒,里面装的全是他写的诗稿,中间还有个酒壶,每天早上出门时喝上一两口,然后就到处溜达,寻找诗歌灵感。有人说,你认识这么多大官儿,咋不去谋个一官半职,他回答说:“我对当官挣工资没兴趣。”还有人劝他参加科举,他叹了一口气回答说:“那是只有毛头小伙才会干的傻事儿。”

明孝宗朱祐樘被立为皇太子后,由于担心受到宪宗所宠爱的万贵妃的迫害,在大臣们的建议下,宪宗把他交给了自己的生母周太后抚养。一天,万贵妃召朱祐樘去她的宫里用餐,周太后告诉孙子:“去吧,但不要吃她的东西。”朱祐樘到了万贵妃那里,万贵妃给他拿来了食物,朱祐樘说:“我已经饱了。”万贵妃又让人呈上了羹汤,朱祐樘问:“不喝,这羹怕是有毒。”万贵妃为此又羞又怒,气怒攻心,不久就得病死了。

石亨曾经在拥立明英宗朱祁镇复辟的“夺门之变”中立有大功。后来石亨日益骄横,朱祁镇想要收拾他,但顾及到他当年的功劳,怕天下臣民议论自己是过河拆桥、卸磨杀驴,于是就找到了李贤一起商量。李贤说:“皇帝的宝座本来就是您的,石亨等人的举动靠的是侥幸。当时万一不成功,石亨他们这么做将置陛下您于何地?!而且,那时郕王(明景帝)真的是病得不行了,到时各位大臣写个联名请愿,请陛下您复位,根本用不着有那么大的麻烦,又哪里轮到石亨这些人邀功升赏?也就不会有这些人现在这些贪污行贿的乱七八糟事儿了。”这一番话,听得朱祁镇点头如小鸡啄米,一个劲儿地说对对对,很快下令收拾了石亨及其党羽。

朱由校(天启皇帝)眼看就要举办登基大典了,可他父亲(明光宗朱常洛)生前的爱妃李选侍却还赖在皇帝宿舍———乾清宫,大臣们有的主张立刻把她撵走,给新皇帝腾地方,也有人担心说,李选侍是先帝的旧人,如今先帝尸骨未寒,要是逼得太急,会不会太不像话?作为光宗生前指定的顾命大臣之一,杨涟一听这话急了,说:“我们这些人都是先帝的顾命大臣,按先帝的意思,他肯定会先顾自己的儿子。”

【戏谑】——笑归笑,但真不是逗你玩

元顺帝时曾养过一头大象,能给人下拜,还会跳舞。每次元顺帝请群臣宴乐时,都会把这头象拉出来给大家表演。朱元璋攻克北京、打跑了元朝人后,把这头象运到了南京。有一天,朱元璋请群臣吃饭,让大象跳舞,大象趴在地上不动弹,没有反应。朱元璋就让人把这头大象杀了。

第二天,朱元璋让人做了两个木牌,一个上面写着:“危不如象”,另一个上面写着:“素不如象”,然后把这两个木牌挂在大臣危素的左右两肩。

明成祖朱棣在位的永乐十五年(1417年),福建瓯宁有一个人献上了自己炼制的金丹。朱棣下令说:“这是个妖人。让他自己把金丹吃了,把他那些方子、家伙什都毁了。”

有一次大学士解缙和胡广陪明成祖朱棣吃饭,明成祖突然心血来潮,动了当红娘的心思,说:“你们俩小时候一个村,长大了又是同学,如今又一起做官。缘分啊!刚好现在解缙有个儿子,胡广你就把女儿嫁给他儿子,做个儿女亲家。”

胡广一听,赶紧耷拉下脑袋回话说:“多谢皇上关心。我老婆刚怀孕,还不知道男女呐。”(胡先生心里话:和“解大炮”当亲家,这不是活得不耐烦了么?)

明成祖龇牙一乐,说:“老胡,你老婆生的肯定是女孩!”

没过多久,胡广不争气的老婆果然生了个女孩。解胡两家奉旨订下娃娃亲。

明宣宗朱瞻基(宣德皇帝)和宦官程南云关系特别好。有一次,朱瞻基让人把一只老虎弄到程南云的住处旁边一个屋子里,屋子的门关着,不让程南云知道。一切安排好之后,紧急召见程南云,程南云急三火四地穿戴好出了门,准备去见皇帝。这时,旁边屋子的大门突然打开,老虎从里面冲了出来,正好与程南云撞了个面对面。程南云当时吓得哭爹喊娘,差点昏死过去,过了好长一段时间才缓过神。宣德皇帝在远处看见程南云吓得那个熊样儿,高兴得哈哈大笑。其实,宣德皇帝已事先让人把那只老虎的爪子和牙齿早就去掉了。事后,宣德皇帝赏了程南云不少东西压惊。

宣德年间,工部尚书吴中贪财好色,讨了几十个小老婆,但他的妻子却很厉害,又很正直,所以吴中很怕老婆。宣德皇帝听说吴中是个“妻管严”,有一次在请大臣喝酒时,就让皇家戏班根据吴中的家事,编演一幕“惧内戏”,大家看了笑得前仰后合,吴中羞得满面通红。即使这样,吴中还是改不了怕老婆的毛病。

陈嗣初是明代初叶有名的大学者,一天,有一个自称是林和靖第十世孙的小伙子登门拜访。陈嗣初大为惊异,他把客人安排在客厅,就拿了一本林和靖的传记,翻开让客人读,读到“终身不娶,无子”这句话时,这名年轻人一时语塞,默然而止。陈嗣初哈哈大笑,口占一绝:“和靖先生不娶妻,如何后代有孙儿?想君别是闲花草,未必孤山梅树枝。”客人听了,满脸通红。

明武宗(正德皇帝)朱厚照时,太监刘瑾当权,他为了拍皇帝的马屁,居然下令禁止国内臣民的姓名中用“天”字,许多人被迫改名,如当时的郎中方天雨改名为方雨,御史刘天和改名为刘和。刘瑾倒台后,皇帝下令这些人才把名改回来。有人调侃说,刘瑾就是因为“目中无天”惹怒了上天,这才遭了天谴。

明代有个才子叫张倬,在明景帝朱祁钰的景泰初年,还不到30岁,就担任了江苏昆山的训导(县教育局副局长),他为人聪明,反应很快。县里的典史(公安局长兼司法局长)姜某是个大胖子,曾经取笑张倬说:“二十三岁小先生。”张倬立即反击说:“四五百斤肥典史。”还有一次,有个和尚对客人说:“儒教虽然被奉为正宗,但却不如佛学博大广收。比如,僧人一般都能读儒书,但儒生却基本上都看不懂佛经就是个例子。”张倬回应说:“这就像饮食,人吃的东西,狗也能吃;但狗吃的东西,人决不吃。”

明宪宗(成化皇帝)在位时,宦官汪直一度权势滔天,当时宫廷里的戏子演滑稽剧,在明宪宗面前扮小丑,一个演员扮成汪直的模样,手里提两把斧子出场,大叫道:“汪太监手里两把钺,一把陈钺,一把王越。”明宪宗当场笑得乐不可支,但却从此对汪直有了防备。

成化年间的大名人陈献章梅花画得非常好,经常有人拿着纸求他给画画,但很少有人给钱。于是陈献章在他家的门柱子上写了几个字:“鸟音人人来。”有人看不明白,就问他什么意思,他回答说:“你没见这儿的鸟叫声都是‘白画,白画’吗?”大家听了,个个笑得喷饭。

李东阳曾在天顺年间当过内阁首辅,有一年他在家里请当年刚刚通过明朝国家公务员考试的几个高材生吃饭,酒足饭饱之后,大家伙怕打扰李首辅,相继起身告辞,李东阳说:“先等一等。前两天考试的时候,有道考题我想再听听大家伙的意见。那一句‘东面而征西夷怨,南面而征北狄怨’大家知道是什么意思么?”

大家一听,好像这句还真没仔细琢磨过,于是就很认真地在那儿想,老半天也没有答案。李东阳看了哈哈一笑说:“其实也没有什么特别含义,就是想让大家等等最后一道菜———汤。”众人听了,这才恍然大悟,有人笑得抬不起腰来。

明武宗(正德皇帝)朱厚照生来好动,自幼贪玩,即位之初,在奉天殿他常常让猴坐犬背,燃起爆竹,一时间猴跳狗奔,他笑得前仰后合。武宗在皇宫里吃喝玩乐、击球走马、放逐鹰犬都腻了,突然想体会一下经商的乐趣,于是就在宫中模仿市集开了六家酒馆、店铺、妓院。太监扮作老板、百姓,武宗则扮作富商。朱老板与宦官们相互贸易,讨价还价,争忿喧哗。买完东西就上饭馆,然后逛妓院,醉在哪里便留宿在哪里。这样的宫廷闹市,夜以继日,一连就是几天。

陈济是《永乐大典》编委会主任,他的记忆力特别好,有一次,他的大儿子陈道问他说:“外人都说老爸您记性超好,能给儿子演示一下么?”陈济说:“行。”陈道随手一摸,拿到一本朱熹极为深奥的《朱子成书》。陈济说:“这部书比较难记,你先提示一下第一句。”陈道翻开书来读了第一句,陈济便高声朗诵全篇,一字不错。明成祖朱棣也见识过陈济的本事,曾夸陈济是“两脚书橱”。

明英宗朱祁镇的天顺年间,南京国子监周围的林子里有很多鸱鸮(猫头鹰),经常在晚上鸣叫,当时的国子监校长周洪谟对此十分厌恶,于是就出台了一个规定:监生谁抓到一只猫头鹰,就可以放假三天。规定实施之后,那些平日里就游手好闲、行为放纵的人动不动就有了光明正大不上学放假的理由了。为此,人们讥笑周洪谟是“鸱鸮公”。后来刘俊担任校长,爱吃蚯蚓,监生就给他起了个外号叫“蚯蚓子”,以和“鸱鸮公”组成一副对联。

在宣德、正统年间曾任内阁大臣的杨士奇在还没有发达的时候,老婆跟着他吃糠咽菜,后来他当了大官儿,老婆却福浅命薄,很快就死了。因为怀念亡妻,杨士奇一直没有再娶,家中只有一个长相普通的侍女照顾他的日常起居。一次,宣德皇帝的母亲、皇太后张氏有喜事,文武大臣家的贵妇都到宫中祝贺,张太后听说杨士奇家中无命妇,就把他的这名侍女召来,在宫里还给她打扮了一番,之后开玩笑说:“这一打扮,估计杨先生都认不出你了。”第二天还下了一道命令,让有关部门给这个待女以正式命妇的待遇。

【允诺】——最可怜的,是那些为背叛准备的诺言

明太祖朱元璋得了天下后,为一大批开国元勋颁发了“免死铁券”,上面历数了获奖者的功劳,最后都有一句“兹与尔誓:除逆谋不宥(除了谋反罪不宽赦外),余若犯死罪,尔免二死,子免一死……”享受这一待遇的有徐达、李文忠、邓愈、汤和、李善长、冯胜、耿炳文、傅友德、唐胜宗、陆仲亨、费聚、赵庸、华云龙、朱升等。但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都先后被朱元璋戴上了“逆谋”的罪名处死,善终者寥寥无几。

解缙被永乐皇帝朱棣处死后,老婆孩儿也被发配到辽东。他的亲家胡广眼瞅着解家败了,就想毁婚约;胡广的女儿却不同意,她把自己耳朵剪下了一段,发誓说:“我和解家的这段婚事,是当初老皇上做的媒,父亲您也当面亲口答应了。我宁可死也不嫁给第二家。”她一直等到解家平反回来,嫁给了解缙的儿子解祯亮。

明代中叶,北京城有个叫屠宝石的大款,曾经因为犯罪被发配到辽东充军,他一走家里没有能主事儿的人,又没有可以托付的可靠亲友,眼看着家就破败了,没办法,他把数万两白银寄存在平时特别要好的妓女家。过了几年,屠宝石遇赦被放回,妓女把那些银子全部如数奉还,上面的封条都还是老样子。

【传奇】——严肃点儿,现在开始讲鬼话

因为准确地预测出朱棣造反成功,“神奇相士”袁珙天下闻名。他看过的士大夫上百人,都能看到其死生祸福,无一差错。据说,袁珙的相面绝技得于异人传授,其具体修炼的步骤是:

第一步仰视看太阳,看到头昏眼花,然后到暗室里去识别预先放在那里的黑豆和赤豆,直到能看得清清楚楚。第二步,在窗外悬挂五色的丝线,练到借着月亮光能分辨出五种颜色。至此,相面绝技才算练成。

当初还是燕王的朱棣起兵造反时,率军向南开拔,走到了位于一条大河边的津渡———直沽。过了这个津渡,就出了燕地,造反就成为现实;不渡,还在燕地之内,别人也无话可说。朱棣又犹豫了,于是祭天请求上苍指示,然后命相士金忠卜卦,结果卜了个大吉。朱棣这才翻身上马,悍然挥军南下,偷袭沧州,拉开了与侄子建文帝争夺皇帝宝座的战争。朱棣成为永乐皇帝后,就把直沽改名为“天津”,意为“天子的津渡”。

明仁宗朱高炽还是太子在南京监国的时候,曾和当时的工部左侍郎陈寿有过一次深度谈话,他对陈寿的印象非常好,认为陈寿是“侍郎中第一人”。

永乐九年(1411年),陈寿由于支持朱高炽而被朱高煦构陷下狱,家境贫穷,连吃的都没有,有人出于好意来接济他钱物,他也拒绝不要,最后死在了狱中。第二年出殡时,人们发现陈寿的面容神情和活人一样,此事一时传为奇谈。仁宗即位后,追授陈寿为工部尚书。

正统年间,翰林侍讲刘球批评太监王振专权,王振就派手下的得力干将马顺把刘球抓了起来,将其处以酷刑———大卸八块。刘球被抓走之前,还不知道大祸临头,到了行刑的时候才明白咋回事儿,他对马顺说:“我死了以后,一定要找太祖、太宗告你们的状。”果然,后来马顺的儿子被刘球的鬼魂附体,经常当面数落马顺的罪行。马顺实在受不了,就找和尚做了场法事,超度刘球。

景泰二年(1451年),日后让蒙古人闻名丧胆的王越参加了廷试,在考试的当天,现场忽然起了一阵狂风,别人都没啥事儿,偏偏把王越的考卷刮得无影无踪。这时候距离考试结束时间已经不多了,眼看十年寒窗将功亏一篑,但王越心理素质很好,他没有惊惶,很镇定地重新要了一张空白试卷,在剩余的时间里从从容容地答完了试卷,并最终中了进士。王越一时名声大噪。

成化皇帝朱见深的少年经历,有点像哈姆雷特。他先是被立为皇太子,不久,因为不成器的老爸在土木堡当了蒙古人的俘虏,他的叔叔朱祁镇当了皇帝。朱祁镇坐上龙椅后,一心想要让自己的皇位千秋万代,所以就想方设法把朱见深从皇太子的位子上搞下来。朱见深在皇宫里被关了禁闭,整天提心吊胆,怕叔叔哪天会派人整死自己。在那些孤独、恐惧、寂寞的日子里,畸形的爱情产生了———他爱上比自己大17岁的宫女万贞儿。

成化九年(1473年),乘着蒙古可汗满都鲁率各部到甘肃天水、定西地区抢掠之机,“战神”王越决定袭击其兵力空虚的老巢———红盐池,他亲率5000名精锐骑兵,夜行800里,直插红盐池。半路上,忽然狂风大作,不少士兵都惊惶不安,但有个老兵却很淡定,说:“这是老天爷帮我们忙呢,乘风出击,一定会大胜!”王越听了,立即下马向这名老兵行礼,当场提拔这位老兵为千户(团长)。一时间,全军士气大振,王越带兵发起总攻,经过血战,大获全胜。此战是明朝自土木堡之战后的第一次重大胜利,蒙古人被迫退出河套。

明武宗朱厚照宠信的太监刘瑾专擅朝政,时人呼之为“立皇帝”,他迫害异己,祸国殃民,是历史上有名的大奸臣。巧合的是,刘瑾的故居,离当年唐玄宗处死杨贵妃的马嵬坡只有几百步。刘瑾倒台后,曾做过兵部右侍郎的诗人郑岳写了一首诗,其中写道:“妖氛岂未散,阉竖复生兹。”

1621年,明熹宗朱由校当了皇帝后,改年号为“天启”,这个年号是由当时的内阁首辅刘一璟想出来的。而在天启年间,出了魏忠贤这样的大奸臣,大明朝成了马尾穿豆腐———提不起来,不到30年就完蛋了。有人分析说,都是刘一璟这个不学无术的混子坏的事儿:北魏时的元法僧在徐州发动叛乱时,曾使用过“天启”这个年号(525 年);元末与朱元璋争天下的陈友谅,在江南建立政权时,一开始也使用过“天启”这个年号。刘一璟不读书,结果选了个乱臣贼子们都用过的年号。

另外,《左传》中,叙述战国时期魏国的历史时,“天启”这两个字第一次出现:魏国的老祖宗毕万被封在魏,《左传》中载“万,盈数也;魏,大名也。以是始赏,天启之矣。”人们联系到成化年间的万贵妃、天启年间的魏忠贤,于是感叹说:“这一切难道都是天意么?”

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熊廷弼到辽东当巡抚,当时正逢辽东大旱,粮食绝收。他到金州视察时,到城隍庙祈雨,要求城隍神七日之内必须下雨,否则就把庙毁了;但当他回到广宁后,过了3天,还是没有下雨。于是,他在一块牌子上写上字,派人持剑去斩杀庙里的城隍神。结果使者还没到城隍庙,天空就雷电大作,暴雨如注。一时间,辽东百姓把熊廷弼当成了神来崇拜。

如今北京内城的外交部街,在明代叫做石大人胡同,视为风水不太好。天顺年间,明英宗朱祁镇重新上岗当皇帝后,把迎立自己的大功臣石亨封为忠国公,还赏了石亨一座大宅子,人们就管那儿叫石大人胡同。后来,石亨被明英宗干掉,家产也被没收充公。过了八九十年,这个地方又成了明世宗朱厚熜(嘉靖皇帝)的权臣、咸宁侯仇鸾的家宅,仇鸾后来失势丢官,死后还被嘉靖皇帝下令开棺戮尸。

又过了四五十年,这儿又被明神宗朱翊钧(万历皇帝)赏给了“战神”李成梁,李成梁退休后就一直住在这儿。李成梁72岁的时候,等来了儿子、“小战神”李如松战死疆场的消息(对于一个老人,“白发人送黑发人”被认为是受到了天谴);又过了17年,李成梁死在了病床上(对于一个“战神”,这种死法简直是侮辱)。李成梁死后,他的孙子不成器,吃喝嫖赌,很快就把家给败了,房子都押给了别人,李成梁的灵柩在屋里搁了十年都没下葬。

弘治年间首辅、“豆子哥”徐溥打小就是个神童。他8岁进私塾念书,就把历代的名人名言、圣贤言语抄了下来,装订成一个小册子,随身携带,平时有空就翻一翻。老师看见他口袋总是鼓鼓的,以为这孩子把家里的玩具带到了学校,就批评他贪玩。后来取出来一看,老师非常惊讶,再问明原委,老师觉得很惭愧,就向徐溥的父亲打了辞职报告,说:“你儿子不是一般人,是个神童,我没资格给他当老师。”

号称“弘治三君子”之一的刘大夏在福建当右参政的时候,有一次乘船视察路过镇海军分区所辖的海面,远远看见一座高山,树木森然,他让人把船开过去。船上的驾驶员说:“哥们儿,这可不是山啊。这是海里的超级大泥鳅。现在咱们离它100多里没啥事儿,要是稍微再近点儿,这个大家伙翻个身子就能掀起惊天恶浪,我们就完了。”刘大夏不信,一直盯着看了好久,慢慢地,那个“高山”沉下去了,再过一会儿,彻底消失在海面上了。原来,刚开始看到的“树木”,是这个大泥鳅背上的鳍鬣。

上海的螃蟹在明代中叶就很有名,当时上海那一带叫松江府,有一个“螃蟹帝”叫沈宗正,他住在山里,特别爱吃螃蟹,每到秋天就在水塘安设一个小坝,抓螃蟹当下酒菜。有一天,他看见二三个螃蟹聚在一起往外拱,仔细一看,原来是其中一个螃蟹的8条腿都断了,走不了路,另外有两个螃蟹抬着它通过那个小坝。

沈宗正看了之后很感慨:“人为万物之灵,即使是兄弟朋友,有一些人还为点钱财打官司争夺不休,还有的趁人危困而落井下石。像螃蟹这种动物,竟如此有情有义。”于是就让人拆了小坝,从此一辈子不吃螃蟹。

朱棣夺了皇帝的宝座后,大肆报复自己以前的政敌,黄观因为效忠建文帝而受到追捕,黄观妻子翁氏被捕后,在南京投水而亡,吐的血溅到了石头上,涸出了一个小暗影,天阴下雨时特别明显,据说形状很像观世音菩萨。有一个和尚把这块石头抬到了庙里,晚上翁氏托梦告诉和尚说:“我是黄观的妻子。”第二天天明,用水一浇,这个女人形状的暗影更加明显了,女人脸部表情好像还很愁苦。人们就把这块石头叫做“翁夫人血影石”。

天顺年间,安阳有个人在放牛时,无意间进入一座破坟中,看见坟中用铁链子悬着一口棺材,离地有四五尺高,周围没有任何支撑物。他上前摇了摇棺材,没想到沙土开始从上往下流,越流越大,他眼睛都睁不开,因为怕被埋在坟中,他赶紧跑出来。第二天,他找人和自己一起再去看,发现坟里全是沙土,棺材已经看不到了。后人推测,他发现的有可能就是500年后轰动中国的“曹操墓”。

成化年间,北京城的老百姓都爱信一些神神道道的东西,老陈家信得特别厉害。这家的男主人陈五不信,但他怎么劝,家里人就是不听。有一次,陈五在嘴里含了一个青李子,然后骗家里人说自己嘴里长了个疮,痛得厉害,吃不了饭,在床上躺了好几天。陈武的老婆着急了,赶紧找来了女巫。女巫说,陈五长的是一种疮,像陈五这样平时不敬神的人,神灵是不会出手相救的。陈五的家里人跪了一院子,求女巫想想办法。女巫这才装模作样地进屋给陈五作法,她刚一近身,陈五就坐了起来,把青李子吐了出来给她看,揪着女巫一顿狂扇,把她脸打得像馒头似的,然后把她赶出去。从此以后,陈五的家人再也不信那些东西了。

明代中叶,苏州有个姓蔡的商人有一次经过京口的码头,看见岸上有个猛男相貌奇特,上嘴唇的胡子有好几寸长,盖住了嘴,下嘴唇的胡子更长,一直拖到了肚子上,那胡子和《指环王》里的矮人金雳(Gimli)有一拼。蔡大款一时童心大发,心里合计:“这位大哥胡子这么长,吃饭时咋整?”于是就请这位胡子哥去饭馆撮一顿。在吃饭前,这位胡子哥伸手从头上的发髻中取下了两把备用簪子,然后把胡子别起来,大快朵颐,一点也耽误事儿。吃完饭后,他让人从船里拿出一根木棍,告诉蔡大款:“吃了你一顿饭,也没有啥好回报的。你拿着这个棍子,以后坐船有人欺负你,你就告诉他你有‘胡子老官’的压惊棍。”

后来蔡大款果然在江上遇到了强盗,只要他一拿出棍子,对方就不再难为他。蔡大款这才知道,那位“胡子老官”是强盗头子。蔡大款后来在江西九江暴死,“胡子老官”还出钱出人,把他的遗体护送到了京口。

黄河水会变清?《明史》中关于黄河水变清的记录有6次:永乐二年十月,黄河的蒲城段、河津段的河水变清;永乐二年十二月,黄河的同州段、韩城段的河水变清;景泰五年春天,黄河的龙门至芮城段河水变清;正德六年十二月,黄河的清河口至柳铺段的河水变清了三天;万历四十八年七月,黄河的兰州段的河水变清达三天;嘉靖三十四年十二月,华岳山、终南山中发出了轰鸣,黄河水变清了好几天。

南明弘光五年(1645年)五月,史可法在扬州抗清被围,他在《复多尔衮书》一信中拒绝降清,并极力证明南明弘光朝廷是明朝政权的合法继承者,受到了上天的认可,说朱由崧在南京即皇帝位时,上天多次出现瑞兆:“凤鸟飞集,黄河水清,……在祝告祖庙时,空中出现如伞一样的紫云,告天的奏章烧化后被风吹上云端……修宫殿的时候,长江还自动涌出几十万根楠木、梓木……”

明代温州乐清县海边有个村子,叫三山黄渡,那里的风俗是一家的兄弟几人同娶一个媳妇。要是这一家没有兄弟,只有一个独生子,娶媳妇会很费劲,因为女方的家长会担心他养不起家。媳妇娶回家之后,兄弟几个先排班儿,每人拿一个手巾写上自己的记号。到天晚的时候,如果哥哥先在家门口挂起了自己的手巾,弟弟当天晚上就不能进家门了;如果哪天弟弟先在家里挂起了手巾,则哥哥当晚也不能进家,所以这个地方又叫“手巾岙”。据说这个风俗是从海岛上的原始部落那儿传过来的,直到弘治四年(1491年),大明朝中央政府专门针对此事颁布规定,禁止这种做法。

【谀佞】——千穿万穿,马屁不穿(偶尔也穿)

元朝末年,为了逃避官府的苦役,朱元璋的祖父朱初一携带全家老小,逃到泗州、盱眙一带谋生。后来朱元璋当了皇帝,老家就有一些人想办法巴结他。洪武十七年秋天,有个盱眙人自称发现了一部天书,并将书献给了朝廷,估计其中的内容和预言朱元璋得天下有关。但这个马屁却拍到了马蹄子上,朱元璋看了之后,下令将献天书的人斩首。

明熹宗朱由校在位的天启年间,宦官魏忠贤把持朝政,有一些官员抢着来拍马屁讨好,认魏忠贤当干爹。礼部尚书魏秉谦已经是老态龙钟了,但也不放过这样的拍马机会,他捋着长须对魏忠贤说:“我本想给您当干儿子,可惜胡子都已经白了,只好让我儿子跪下来给您磕头当孙子。”魏忠贤大喜,当即赏了魏秉谦200两白银。

明英宗朱祁镇在位的正统年间,太监王振权倾朝野,满朝文武官员竞相巴结,不少人认他当干爹,当时有一个工部侍郎王某也经常出入王振的府第。王某相貌英俊,没有胡须,善于察言观色,特别会揣摩王振的心思,王振非常喜欢他。有一天,王振问王某:“王侍郎,你咋没有胡须?”王某回答说:“大人您没有胡子,我当儿子的岂敢有胡子?”这个政坛笑话当时雷翻全国。

明英宗正统年间,太监王振一手遮天,他非常喜欢被人巴结、吹捧的快感,但一开始大臣们都不知道,还是像以前那样该提意见提意见。后来发现,那些稍对王振有所批评的人,都被贬了官,大家这才有点害怕。兵部尚书徐晞、工部侍郎王祐这两个人是最先巴结王振的,他们把王振拍得很舒服,自己也升了官,于是就在外面传授成功经验:“我们也没干啥,只是给王公公送了件东西,他觉得很受用,觉得我们尊敬他。王公公觉得,来拜访他不带礼物是瞧不起他,那样的人没好果子吃。”于是,给王振送礼的人蜂拥而至,甚至到后来,送百两银子成了很正常的事儿,只有送上千两银子的人,才能在王振那儿混上一顿公务接待餐。

成化年间的“战神”王越为了攀附当红的太监汪直,充分利用汪直被文官看不起、极度虚荣的心理,每次看到汪直时他都毕恭毕敬,使劲拍马屁,在没人的地方遇到汪直,王越还对其行跪拜礼,汪公公一下子有了找到知音的感觉,使劲儿给王越升官,还帮王越扳倒了政敌、兵部尚书项忠。但王越自己对巴结汪直也视为耻辱:有一次他在无人处给汪直行跪拜礼时,被日后著名的“纸糊的三阁老”之一的刘吉“刘棉花”看到了,当场被刘吉一顿笑话,王越羞得脸都红到了脖子根,连头也抬不起来。

嘉靖皇帝为了给自己亲生父亲要个名分,和大臣们闹得不可开交。有一个叫丰坊的官员,一开始的时候还能和大多数官员站在一起,联名上书,反对皇帝胡闹,结果被嘉靖皇帝打了屁股罢了官。他在家合计了半天之后,赶紧给皇帝写信,说支持皇帝的想法,自己之前的表态是迫于父亲的压力,并不是本意。还有一个叫陆澄的一开始也是站错了队,被皇帝打屁股罢官,后来看到那些迎合皇帝的官员迅速高升,眼红得不得了,就也给皇帝写信表态,说自己以前错了,是因为受了老师王守仁的影响,现在才知道真理是在皇帝那一边。大家都骂丰坊和陆澄太无耻,他们二人最终也没有被提拔。

明神宗万历年间,张居正当首辅时,有个御史叫杨四知是他的跟屁虫,张居正放个屁,杨四知都说是香的。后来张居正被罢官失了势,批评张居正的人越来越多,杨四知也立即写了一篇文章,骂张居正不是东西,骂得比别人都狠,当时不少人都夸杨四知骂得最有水平,说他以前跟着张居正混是曲线救国。但是,杨四知最后也还是暴露了,被人揭发后罢了官。

万历首辅张居正的死因一直都是个很八卦的话题,比张居正稍晚一点的文人王世贞就说,张居正并不是死于痔疮切除手术失败,而是死于服春药过度。由于吃壮阳药太多,浑身发热,张居正在数九寒天也光着脑瓜顶,不戴帽子。张居正吃的春药中,有一种叫“腽肭脐(海狗肾)”,竟然是抗倭名将戚继光进献的。

为了保住自己的官位,在朝廷里抱稳张大人的大腿,戚继光还献了不少让张居正验证春药效果的美女,隔三差五就把春药和美女一起送上,所以戚继光才获得大展拳脚的平台,成了中华民族的伟大英雄。

嘉靖年间,赵文华认严嵩为义父从而飞黄腾达,他伙同胡宗宪害死了抗倭名将张经,诬陷浙江巡抚李天宠并致其被枉杀,搞掉了总督周珫、杨宜等,颠倒功罪,贻误战机;结果,本来已经得到控制的倭患反而转败为胜。但赵文华却谎报战功,回到北京后加官晋爵,无限春风。

天顺年间,明英宗朱祁镇重新上岗,当初迎立他的石亨、曹吉祥、徐有贞等“功臣”之间却很快就爆发了矛盾。朱祁镇一开始十分宠信徐有贞,经常和徐有贞单独密谈,商量事情。曹吉祥就利用自己司礼监掌印太监的地位,派小太监悄悄地在门外偷听。之后,曹吉祥又故意把这些谈话泄露给朱祁镇,朱祁镇十分惊讶,问他是怎么知道的。曹吉祥说:“是徐有贞亲自告诉我的。还有,有一天您给他讲的什么什么事儿,现在外边全知道了。”朱祁镇十分气愤,从此就疏远了徐有贞。

明武宗(正德皇帝)在位时期,宦官刘瑾一度很走红,呼风唤雨不可一世,当时的吏科都给事中李宪是刘瑾的同乡,借机抱上了刘瑾的大腿,在同事中十分嚣张,到处指手画脚,俨然一副总社社长(六科都给事中)的派头。他曾经攻击当时的内阁元老谢迁、马文升是“奸逆”,还建议皇帝把这二位大忠臣赶走、啥待遇也不给。他还常常在公开场合把大金块藏在袖子里,然后故意掉在了地上,对别人说:“这是刘瑾刘公公赏我的”,以此来宣扬自己是刘瑾跟前的红人。后来刘瑾倒台了,李宪看风向变了,又赶紧写了一封揭发信,列举了刘瑾的八大罪状。刘瑾在监狱里听说后,叹了一口气说:“连李宪这样的人如今也拆我的台?”但李宪最后还是被罢了官。

嘉靖皇帝朱厚熜晚年迷上了学道,被迫退休在家的朱隆禧从小道消息提前获知了皇帝的这一喜好,就赶紧做了一件太极衣进献,朱厚熜见了十分高兴,很快就提拔了他,想方设法地给朱隆禧创造了很多施展才华的平台。

明英宗天顺年间,皇帝想提拔一个人当翰林学士,但当时翰林学士已经有3个人了,皇帝担心超编,就有点犹豫。这时,兵部尚书陈汝言说:“唐朝有学士18人,咱们大明朝如今才三四个人,也不算多吧?”明英宗一听这才放心,于是就提拔了那个人。其实,唐代的18学士是唐太宗在当太子时网罗的人才,并不是官职。结果,天顺以后,翰林院学士的官职就开始泛滥,慢慢就不受人们重视了。

明景帝朱祁钰生了重病,却怕别人知道后乘机起事,就把自己最亲信的大臣、手握重兵的石亨叫到了病床前,让他替自己参加一个重要祭祀。没想到石亨发现朱祁钰病入膏肓后,就打起了自己的算盘,他找到曹吉祥等人商量说:“咱们不如拥立太上皇(当时被囚禁在南宫的明英宗朱祁镇)复位。因为如果按照程序由大臣们议定推选,那样产生的新皇帝不会领别人的情,咱们这些人又得从零开始,说不定啥样儿。而让太上皇重新出马,太上皇本人和别的大臣都想不到,他老人家一定会对我们这些人感激不尽,会把我们视作亲信而加以重用。”

成化十九年(1583年),曾经不可一世的太监汪直倒了台,被贬到南京去为皇家看马。在从北京前往南京的路上,他再也看不到以前出差时各地官员争先迎候巴结的场面,沿途官员把他看做瘟神,唯恐避之不及,一路上他只好在驿馆休息,半夜孤零零地躺在床上,盯着床前的一盏小小油灯发呆出神。

正德年间,锦衣卫有个人叫于永,他向皇帝推荐说,回族女子又白又漂亮,比咱们的“黄脸婆”好看多了,正德皇帝听了,立即下令把北京城里稍有姿色的回族女子都弄进紫禁城,供自己玩乐。一些人由于爱宠被夺,很不高兴,于是迁怒于于永,想办法给于永下套。一天,于永正陪着正德皇帝饮酒看回族舞女大跳艳舞之际,有人附耳密奏:这些女人都算不了什么,于永有个女儿,那才是“殊色”。皇帝一听,立刻让于永把女儿叫来。于永诺诺退下,回到家中把女儿藏起来,把邻居家女儿打扮一下,冒充是自己的女儿,送到了宫里,正德皇帝浑然不知,对冒牌货还挺满意。从这件事里,于永知道自己得罪的人太多,就不敢再在豹房里混,称病辞职而去。

【箴诫】——知心的话儿,只说给贴心人听

1359年,朱元璋和手下的将领们商量如何攻占浙东其余没有平定的地区。他告诫将领们:“克城以武,戡乱以仁。……部队一出动就像是火,如果不加约束就会见啥烧啥。作为一军之将,如果能做到‘不杀为武’,不止是对国家有好处,也是给自己的后代子孙积阴德。”

明太祖朱元璋为了防止宦官势力坐大,出台了许多针对宦官的规定,比如明令宦官不得识字、不得兼外臣文武衔、不得穿外臣衣服帽子、官阶不得超过四品、政府各部门不得与宦官有公文往来等。他还特地下令在一块铁牌子上刻了11个大字:“内臣不得干预政事,预者斩”。50年后的正统年间,这块铁牌被明英宗宠信的大太监王振盗走毁掉。

洪武十一年(1378年),朱元璋的三儿子晋王朱到太原的封地上任,在半路上,因为饭菜不可口他就让人把厨师鞭打一顿。朱元璋听说后,立刻派人给朱捎口信说:“我带领诸位英雄平定天下祸乱,从来不姑息部下的错误。唯独对伺候我23年的厨师徐兴祖,我从来没有为难过他。儿子你要记住,不光大事结怨是祸根,有时连小怨恨也会引发大灾难。”

朱元璋以谋反罪、通倭罪、通虏罪,处死了开国元勋李善长及其家属70多人。一年后,郎中王国用上书为李善长鸣冤,稿子是大才子解缙起草的,其中说:“我担心天下人知道了这件事的真相后,会说,‘像李善长这样为朝廷立过大功劳的人,尚且没有好下场,何况别人呢?’大家就不会再一心一意地为国家效力了。”

为了加强对官吏的控制和威吓,朱元璋在正常的司法系统之外,成立了锦衣卫。锦衣卫所设的监狱叫“诏狱”,用来直接执行皇帝的命令,逮捕处理皇帝特批的人犯。到晚年时朱元璋意识到这种“法外用刑”的弊端,取消了“诏狱”,还告诫他的继任者,这种做法“非守成之君所用常法”。

明宣宗朱瞻基曾专门颁布了一个《酒谕》,劝诫臣下饮酒要适度,其中说:“后世耽于酒,大者亡国丧身,小者败德废事,酒其可有乎?”

邝野是正统年间的兵部尚书,土木堡之变时死于乱军之中。邝野是个大孝子,他刚当官儿的时候,在陕西主管刑事案件的审理,曾经用自己的工资给父亲买了一匹红布寄回去。他父亲收到以后,气得浑身哆嗦,写信骂他说:“你这个不成器的东西!你管着一个省的刑狱,不把心思用在为民洗冤、公正办案上,还把受贿得到的东西送给我,你不要脸,我还要脸呢!”邝野收到信后,在地上跪着边哭边读,一个字也不敢回辩。

明朝的天顺、成化年间,在朝廷的午门外立有一个铁铸的牌子,上面用红漆写着8个大字:“官员等说谎者斩。”这个警示牌是专门给朝廷官员们看的。

成化年间被称为“岭南第一人”的大学问家陈献章还是个好老师,他曾编了《戒色歌》、《戒戏歌》、《戒懒文》等诗歌让学生背诵励志,其中的《戒懒文》这样说:“官懒吏曹欺,将懒士卒离,母懒儿号寒,夫懒妻啼饥,猫懒鼠不走,犬懒盗不疑。细看万事乾坤内,只有懒字最为害。”

正德年间的一个大帅哥、才子张彩被认为是刘瑾的亲信。张彩眼见刘瑾权力欲望越来越膨胀、越来越贪婪,就劝刘瑾说:“您知道那些人给您送上的钱财贿赂都是从哪儿来的么?那些钱不是公款就是从小老百姓身上盘剥来的。这些送礼的人借着孝敬您的名义,从老百姓那儿搜刮来钱财,十分之一送给您,剩下的揣自己腰包,然后让您来承担恶名。时间长了,您怎么对老百姓解释?”刘瑾听了,恍然大悟,再遇到贪官给自己送礼,他就把钱上缴到了国库,把送礼的人治罪。人们都说,张彩是把刘瑾往正道儿上引。

明穆宗朱载垕(隆庆皇帝)是明朝最幸福的皇帝,他当皇帝期间,手下名臣贤相如云,文有徐阶、张居正、高拱、杨博,武有谭纶、戚继光、李成梁,啥事儿都不用他费心,他整天猫在宫里和各位美女们玩儿,很少上朝办公。一些大臣看不下去,就写报告批评他。隆庆三年(1569年),大臣郑履淳说:“您当皇帝已经3年了,怎么从来不召问一个大臣?从来不当面和一个讲官探讨过学问?从来不提拔奖赏一个谏士?……底下的人都等着您拿意见,您总也不办公,朝廷里各种奏章文件咋处理?大臣们的意见咋反馈给您呢?”隆庆四年(1570年)刑部陆树德说:“如今皇帝和臣子陌生到这种程度,您拿什么履行皇帝义务?拿什么训导百姓?”

以《牡丹亭》而闻名于世的汤显祖主要活动在明代万历年间,他一生都对政治权贵、文坛权贵很看不顺眼,但晚年潜心佛学,自称“偏州浪士,盛世遗民”,他说:“天下大事用耳朵听听就行,天下大事跟着走就行。”

万历十七年(1589年),大理寺的左评事雒于仁给万历皇帝上了一份奏书《酒色财气四字箴》,指出了万历皇帝身体不好、情绪郁闷的病因在于“酒、色、财、气”四字,说:“喝酒溃胃,好色耗精,贪财乱神,尚气损肝,这四条都在你身上体现出来了。皇帝是天下的表率,你必须调整自己。我给你‘酒、色、财、气’四句箴言,你拿着这四箴天天念就能身体好了。”万历皇帝看到后大怒,本想要好好惩治雒于仁,但怕传出去影响不好,就把奏章扣留在了内廷。

杨鼎是天顺、成化年间的财政部长(户部尚书),他当副部长(户部侍郎)时,怕自己干不好,就写了一个座右铭“十思”:要宽宏大量、受到冒犯要忍耐、苦差事要抢着干、有功劳要先想着别人、开会要坐在最下位、上班遇到同事要给对方让道、有了名气后要懂得低调、工资待遇不要怕低、守节要有始有终、退休要越早越好。在中国有皇帝的历史上,杨鼎的这个“十思”是官场的保命秘诀。

成化皇帝想要废掉皇后,给另外一个自己心爱的女人挣名分,就找来了大太监怀恩商量,怀恩来了之后只是磕头:“这种国家大事马虎不得,您应该在明天早朝上和大臣们好好商量一下。”第二天早上,成化皇帝马上要出发去上早朝了,却发现少了怀恩,一问,旁边的人说:“怀恩请了病假。”成化皇帝派人去怀恩住处去询问,怀恩回话说:“本来没有啥病,昨天听了皇上的话,紧张得出了一身汗,回来风一吹就病倒了。”成化皇帝听了之后就明白了,再不提换皇后的事儿了。不久,他找了个借口把怀恩发配到南京去看皇陵。

嘉靖皇帝不顾江南一带连年歉收,听了太监的话,准备加派官员去采办织造,还告诫杨廷和不要劝阻。但杨廷和一点也没给嘉靖面子,说:“内阁大臣、朝廷谏臣的反对意见,皇上您都不听,反而听信邪佞之辈的话,难道陛下只能和这几个小人共同治理祖宗留下的社稷么?况且陛下认为织造为历朝旧例,但不知自洪武以来何曾有过此例呢?织造仅仅创自成化、弘治时期罢了。宪宗、孝宗实行过不少为百姓着想、受百姓拥护的好政策,您为啥不学那些好的,专学那些不好的呢?”

周忱是明朝早期的财税专家,他曾在宣德五年(1430 年)奉命巡抚江南,总督税粮。他到昆山刚刚上岸,就非常生气,下令手下杖打责罚一个人。当地的教育局长朱冕看到了,赶紧让人先停下来,并请周忱先不要生气,到衙门再治他罪。周忱听从了建议,来到了衙门,朱冕说:“大人您刚上任,老百姓都看着您哪,如果因为生气打伤人,恐怕会影响您的名声,以后不好开展工作。”周忱很感动,以后就找机会提拔了朱冕。

明宪宗朱见深(成化皇帝)的生母仁寿太后有一个园子,其中的庄户想要霸占附近农户的田地,当时的大臣商辂知道后立即上奏劝阻,说:“天子以天下为家,要一个庄子干什么呢?”这件事便就此打住。

明朝洪武年间,有一位叫范文从的人,官至御史,犯了死罪。朱元璋在审议犯人案卷时,发现他的姓名和籍贯似乎与范仲淹有关系,便把范文从叫去询问,在得知范文从是范仲淹的第十二世孙时,朱元璋就写了“免死”两字,并告诉他:“‘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许多人经常把它挂在嘴边,就像戏子一样专门唱给人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