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电视节目创优(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8-18 22:41:02

点击下载

作者:自贡市广播电视局编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广播电视节目创优

广播电视节目创优试读:

第一章抓题材是节目创优的关键

第一节创优作品要抓好题材

一、关系国家民族发展的重大事件和重大成就。

例1广东电视台的新闻专题《决战非典》反映的是2003年那场震撼全国乃至全球的抗非典斗争,它描述了中共广东省委、省政府和医务工作者与非典作斗争的惊心动魄的故事和历程,其视觉冲击力和心灵冲击力相当突出,所以获得了广东省广播电视新闻奖的一等奖。

例2广东电台获全省一等奖的新闻专题《中国的声音》,反映的是中国在世界事务中的话语权问题。过去,由于我国经济落后,综合国力不强,我们在世界事务中很少有发言权,什么世贸规则、人权宣言、环境保护协定甚至奥林匹克竞赛规则等等,都是由西方国家为主导制定的。但今天,我国经济发展,社会繁荣,综合国力大大增强,特别是我国强劲的发展势头和充满活力的广阔市场,使全球的眼光都投向中国。与此同时,中国人在全球事务中主张公正、平等、共赢、和平的理念得到全世界大多数国家,包括一些西方国家的认同和赞赏,因此中国的声音变得越来越洪亮,中国人的发言权、话语权越来越多,如《博鳌宣言》《珠海宣言》,就是由中国人主导提出的主张。这一趋势,令每一个中华儿女感到自豪和鼓舞。这样的题材冲击力不言而喻。

例3江门电台获一等奖的作品《“阳光之路”的启示》,反映的是反腐倡廉和反公路腐败的大事。作品展示了一个触目惊心的事实:在全国的公路建设中,由于收受贿赂,已经倒下了15个厅局级干部,每建设16公里的公路,就要倒下一个处级干部。在广东,原来的交通厅正副厅长也因受贿被判刑。公路腐败的结果是:新建的公路很快就烂掉了,成了豆腐渣工程,国家大笔大笔的资金被浪费掉了。《“阳光之路”的启示》所展示的开阳高速公路建设,就创造了一个防腐反腐的管理模式,形成一个“不想腐、不能腐、不敢腐”的机制。这样的题材,就有强烈的冲击力和针对性,对我省和全国的公路建设都有深刻的借鉴意义。

此外《神舟5号今天升空》《TCL执掌全球彩电企业》等题材都是关乎国家民族生存发展的重大题材。

二、国人广泛关注的重大国际事件。

如美国“9?11”事件、海湾战争、俄罗斯核潜艇爆炸、亚洲金融危机、巴林银行破产、科索沃战争等都属这类重大国际事件。

三、改革与发展的最新措施和最新成果。

例1广东电视台的长消息《广东民企大步挺进新领域》(一等奖)就是反映改革和发展最新成果的题材。我国民营企业在党的改革开放政策的鼓励下,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经过20多年的发展,可以说已经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成为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有能力进军钢铁、能源、公共事业等需要投入巨额资金的行业。同时也反映了国家进一步放宽对民营企业投资的限制,体现了党和政府鼓励发展民营企业的理念和政策。

例2三水广播电视台的作品《香飘万里,并蒂莲文化产业灿烂起来》(二等奖)反映我省文化产业发展的最新成果。文化产业是一个全新的概念,世界上出现这个名词也只有几十年的时间。随着省政府提出建设文化大省的发展新战略,文化和产业的联姻已成为很新的口号和潮流。三水可以说抓住了这个发展契机,把“并蒂莲”这个具有美满与吉祥的文化载体和开发并蒂莲商品(邮品、印刷品、玉雕、工艺品、陶瓷等11大产业)结合起来,并使产品销往20多个国家和地区,还成立了并蒂莲集团公司,注册了18个系列数百款产品的商标。这一题材在我省是相当有代表性的,很具前沿性和前瞻性。

例3深圳电台的作品《跨境消费互动潮》(一等奖)反映港澳回归之后,内地和港澳之间经贸联系日渐紧密,居民交往日渐频繁,港澳居民生活日益融入祖国的大家庭。作品生动真实地反映了这一可喜的发展成果。作品还有一层更深的思想内涵:过去内地物资匮乏,居民去香港和澳门总是买回许多衣服、食品等商品,而如今内地经济发展,市场繁荣,商品物美价廉,许多港澳同胞除了到内地旅游探亲之外,还大包小包带回许多生活用品,这是历史的发展,时代的变迁。

例4广东电视台的作品《广东:产业转移成为山区农民增收的“金钥匙”》(二等奖)也体现了一种发展新成果: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的产业格局已经发生了非常深刻的变化,沿海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已经被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所代替,而资源型、劳动密集型的产业正逐步向内地、向山区转移。这是一个时代的大趋势,历史的大趋势。而这一转移,也为山区人民脱贫致富创造了大好的机遇。作品以高瞻远瞩的宏观视野,抓住了这个极具时代感的大主题。

此外,《东莞农民网上招商引资遍地开花》《与时俱进话劳模》《雁田村农民涉足资本运营初尝甜头》《土地信托:活了农田,富了农民》等都体现了最新的发展成果。

四、发展的最新动向和最新趋势。

例1中山电视台的作品《乡镇民营企业多了“洋打工”》(一等奖)所反映的是一种很新的趋势:过去是中国人出国谋生,现在是洋人到中国“打工”,而且打工的还是些高级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这一方面反映了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强劲势头和综合国力的提高,同时也反映了珠江三角洲乡镇企业面对入世勇于进军国际市场的气魄和胆略,以及乡镇企业家的远见卓识和超前眼光。

例2东莞电视台的《雁田村农民涉足资本运营初尝甜头》也反映了一种新趋势。资本运营是市场经济中较高层次的经济运营形式,东莞农民能够涉足资本运营,并取得很好的成效,这一题材应该说相当前卫。

例3佛山电台的作品《“的哥”英语》所反映的是在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中国的社会和经济日益融入全球化之中,中国人与外国人的交往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频繁和紧密,作为大众化交通工具的“的士”,接触来自五大洲客人的机会比以往要多得多。因此,“的哥”学英语就成了时代的必然,“的哥”也在逐步融入到全球化潮流之中。同时,“的哥”学英语也反映了我国服务行业思想观念行为的变迁,折射出时代进步、社会发展的崭新趋势。

例4南海电台的新闻专题《未来的对话》描述了这样的场景:来自加拿大年仅14岁的网络神童、全球最年轻的CEO凯斯和南海中学的一群少年,用英语谈论着对未来信息时代的认识和思考、梦想和追求,谈论时代发展前沿颇具先导性、超前性的话题。这是多么新鲜、多么前卫的题材!

此外,《中国有位乡镇企业家登上哈佛讲坛》《从三来一补齐到三去一补》《湛江会展经济的热效应》《生猪戴上“身份证”跑出国门》《“知”本家王志东》等都是反映最新发展趋势和潮流的好题材。

五、社会广泛关注的新热点和新问题。

例1广州电台的评论《IT业呼唤“中国芯”》就提出一个关系到我国民族工业能不能健康发展并走向世界的新问题:最近20多年来,我国制造业发展迅猛,尤其是信息产业(IT业)更是飞速发展,然而一些电子产品的核心技术即所谓芯片的生产技术没掌握在我们手里,要花很多钱进口这些芯片,这就严重制约了我国制造业特别是信息产业的发展。因此攻克芯片生产的难关显得至关重要。

例2台山电视台的新闻述评《广东人真的骗走温州人500万吗?》,讲广东农民陈长钦到温州开发滩涂,希望在他乡开创一番事业,却引发了一场全浙江省尽人皆知的风波:许多浙江人认为外省人来开发他们的滩涂是赚走了他们的钱。这是一种十分封闭和狭隘的观念,和市场经济的开放性是格格不入的。这个观念不更新必将影响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例3广东电台的评论《“以德营商”是最基本的要求》,从一些餐厅取名“福摩萨餐厅”,一些广告牌赫然写着“欢迎来包我”和一些商户居然在开业时写上“9?18是最好的日子”等不顾人格国格,有损民族尊严的事例,指出营商不能唯利是图,不顾道德和人格。

例4江门电台的《清华梦碎》,讲述了这样一个反面典型:一个极有希望考取清华大学的高中生,因痴迷于特异功能而导致精神病,造成个人和家庭的极大不幸。作品指出了伪科学、法轮功一类的精神垃圾对人类灵魂的毒害。

此外,如《赌祸猛于虎》《中国入世后首宗反倾销案胜诉的启示》等也指出了“六合彩”的危害以及如何面对国际反倾销等问题。

六、与群众切身利益紧密相关的新问题。

例1茂名电视台的《政协委员视察“办民企与保耕地”纪实》以两个典型作对比:一个是出台所谓“零地价、零收费、零检查”等政策,引发了新一轮“乱圈地”,损害了农民利益,也影响了国家粮食生产大局;另一个是办民企兼顾保耕地,修了厂房把挖出来的土方填地造田。作品以此呼吁保护耕地,保护农民利益。题材的针对性十分强。

例2广州电视台的《广州构建“五道防线”保障困难群众生活》的长消息,以广州困难户高双妹一家春节前领到广州市政府最低保障金领取证(每月人均300元)为新闻由头,报道广州市政府设立的在岗职工最低工资标准、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标准、失业人员失业保险标准、退休人员最低养老金标准和城镇居民最低生活费标准来保障困难群众生活。这体现了政府关爱群众的人本理念,也体现了营造和谐社会的治国理念。

例3揭阳电视台的长消息《人大代表陈妙珍建言全国9亿农民减负》,反映人大代表陈妙珍勇于代表人民群众利益,提出为全国农民减负的提案,最终引致国家出台取消农业特产税的重大举措。这是全国人民都关注的重要新闻。

例4东莞电台的短消息《东莞有关部门为企业员工追回欠薪14亿多元》则体现了党和政府对打工阶层利益的关注,也体现了新一届党中央对困难群体的特别关怀。作品虽短,但内涵深刻。

此外,《5722万教育基金去向令人生疑》《建工业园不能以牺牲农民利益为代价》《还百姓买盐的选择权》等作品都反映了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相关的问题。

七、新鲜独特的各种人物。

选择人物题材的要求有五点:

1人生曲折(有曲折、有坎坷、有传奇色彩);

2个性独特(具有典型性);

3有时代特色(能折射时代精神);

4人物命运有故事性(有生动感人的故事情节和细节);

5人物故事能感动人、打动人、启迪人。

例1东莞电视台的《强者行动》描述一位摇轮椅跨越大江南北,闯荡千里海疆,先后出版了《辉煌的走》《翻阅生命》两本诗集,并准备出版自己的音乐专辑,敢于和命运抗争的残疾人。他坎坷的人生,顽强的意志,独特的个性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例2广州电台的《石头情痴曾祥旺》描述的是一位对考古事业痴迷忘我死而后已,并为我省史前人类考古事业作出重要贡献的人物。他的人生故事生动感人,听后能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

例3深圳电台的《神采飞扬的生命乐章》描述了一个从小失去亲人,流浪街头乞讨,最后成了颇有名气也颇有爱心的音乐人。作品生动感人。

例4江门电视台的纪录片《命运的云没有雨》描写我省著名女画家、书法家苏华的母亲吴丽娥的独特人生,这位只读过几天私塾、两年小学的农村妇女,在战火和灾荒的年代,以坚强的毅力,不仅把4个女儿抚养成人,并且让她们都成为在美术和书法上颇有造诣、声名远播的名家。当她的女儿和外孙女都已成名的时候,75岁高龄的她才开始学画画,她的画作《黑猫系列》居然成功了,并被美国收藏家收藏,她亲自写的自传体小说《命运的云没有雨》在日本以日文出版。这是一个非常独特的人生,给人非常独特的感受。

此外,还有《朱广沪的三件宝》《老农李维胜的模特人生》《台湾奇人谢坤山访谈》等都是很有特色的人物题材。

第二节选材问题上的常见毛病

一、陈年旧事,没有新意。

如《舍己救人谱赞歌》《我县全面实施禁毒工程》《一人有难众人帮》之类的题材都很旧,又没有新的角度。

二、题材一般化,没有亮点。

如《镇党委强化对党员的管理》《格山塘村九成农民建新房》等。

三、题材趋同化,你有我有大家都有。

如村村通公路,村村通电视,农民减负,费改税等,各地都有,无独家可言。这类题材要宣传,但很难出精品。

四、题材常规化,年年有,岁岁有。

如抗洪防洪,春耕夏收,查赌禁毒等。

五、题材工作性,缺乏普遍兴趣和新闻价值。

如《我县大力整顿机关作风》《领导下访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我县采取措施遏制乙脑蔓延》等。这些题材着重报道工作经验和工作方法、工作流程,缺乏新闻价值,受众不会喜欢看喜欢听。

六、题材内涵浅,缺乏深刻的思想意义。

如一般的交通事故,一般的招生考试,一般的文艺演出或体育比赛等,都很难经营成精品。

第二章选取最佳角度是节目创优的重要环节

第一节抓好角度要把握好四个字

“角度”是记者观察生活的视角,是某一新闻事件的“切角”。古诗云:“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就是说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去看,会有不同的感受或得出不同的结论。选好角度不仅能够准确地把握主题,而且能避免空泛,较易集中突出主题。抓好角度主要把握好四个字:“小、巧、新、特。”

一、“小”,就是要求角度要小,不要太大、太空泛。角度小容易写得集中,产生特写的效果,令人印象深刻。

例1佛山电视台的短消息《中国内地第一座路桥收费站》——佛山建收费站和撤收费站都是全国第一,其新闻价值和思想内涵是不言而喻的。

例2江门电视台的述评《治污也能出经济效益》,角度选得小而巧。一般人写环保题材都较多着眼于揭露污染大户或建设环保工程,而且普遍认为治污要花很多钱。而该述评却从治污也能出经济效益的角度切入,反映了一个很新的观念,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例3佛山电台的作品《一个电话搞掂》,题材角度非常小,它从一个小小的电话这个角度反映珠三角地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成长和完善的大主题,实现农业产业化的大主题:现代产业化养殖大户,可以足不出门,靠家庭电话就可以获得种苗、饲料、医药、订货、销售等方面的服务。

例4佛山电台的作品《一家亏损企业在豪华宾馆召开扭亏会议》,从开扭亏会议的小角度,揭露一些企业不扎扎实实采取措施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而只做表面文章,甚至继续大手大脚,搞铺张浪费。

二、“巧”,就是巧妙选取角度。出人预料,令人叫绝,令人耳目一新。

例1广州电视台的《闰秒:刹那乾坤大,一秒有新闻》,就抓住人们并不在意,甚至很多人尚不知晓的“闰秒”去反映改革开放带来生产力的飞跃,反映我国工业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例如作品提到:20年前,广州人每秒钟生产价值137元的产品,而20年后的1997年却生产价值5220元的产品,是20年前的38倍;1949年我国每秒生产5公斤钢,到了1997年,每秒能生产3454公斤钢,是1949年的690倍;1997年我国大众汽车每秒生产0028辆,而同年美国通用汽车每秒生产0385辆,我国汽车生产能力只达到美国的百分之七点三。这种巧实在令人叫绝。

例2珠海电视台的长消息《见证历史时刻:20万双眼睛一样情》,没有从正面去报道澳门回归的伟大历史事件,而是选取欢送和欢迎中国人民解放军驻澳部队进驻澳门时珠海、澳门两地群众的眼睛作为切入点(一双老人深情的眼睛,一双孩子期盼的眼睛,一双中年人热切的眼睛……),表现珠澳群众对于澳门回归的喜悦之情,兴奋之感。

例3广州电视台的《从新名词看大成就》选取角度也别出心裁,它选择了观众每天都在使用的10个新名词为切入点(如打的、手机等),从一个侧面反映新中国成立以来取得的伟大成就。

三、“新”,就是角度新颖,有强烈的新鲜感。

例1广州市有一个党员电教片《搬家》,讲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改革开放20年来三次搬家的故事:新中国成立前这家人很穷,只能住茅寮(花生寮);新中国成立后,翻了身,住进了砖瓦房;改革开放以后,家里搞种养富了起来,盖了一栋三层楼房;到了本世纪初,几个孩子都发了财,两位老人在村里还可以分红,一家人住进了花园式别墅洋房,还买了辆小汽车。作品通过三次搬家的小角度,折射社会的巨大变迁,群众生活水平大改善,农民奔小康致富的美好前景,角度相当新颖。

例2清远电台的作品《另一种人口警报不容忽视》的角度也很新。以往有关计划生育的宣传多从人口控制的角度去报道,而本节目却从人口性别比例失衡的角度提出问题,因而显得很新鲜。

例3茂名电视台的短消息《生猪戴上“身份证”跑出国门》是关于我国加入WTO以后,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产业和营商如何与国际接轨的主题。作品并没有从正面去谈如何与国际接轨,而是从生猪戴“身份证”的角度讲农副产品出口如何去适应国际市场的要求,新鲜感非常明显。

四、“特”,就是角度选得很独特,不同凡响。

例1广东电台的《中英街八界碑成为历史陈迹》,通过八块界碑来反映香港回归的历史盛事和历史的巨大变迁,角度相当独特。

例2深圳电视台的《国庆节,中英街国旗高悬》,作者巧妙地从中英街两边的百姓家家户户悬挂国旗,反映粤港两地同胞对香港回归的喜悦之情和爱国之情。报道角度新鲜而独特。足见记者新闻敏感之敏锐,选取新闻角度之功力。

例3湛江电台的《时光宝盒1999——值得记住的声音》别出心裁地选择1999年几个有代表性的声音(如江泽民、朱镕基、章启月等),回顾1999年国家的几件大事: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召开;抗议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轰炸我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批判李登辉“两国论”;批判法轮功等。

第二节选择角度方面的主要问题

目前,在选择新闻报道角度方面主要存在以下两个问题:

一、选角不准,不能表现最新主题。

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反映不同的主题,如果角度选得不准,主题就不新不深。例如冬季遇寒潮袭击,有的记者就只报道果树冻死多少,塘鱼损失多少,这个角度就很旧。而惠州电台的记者很聪明,抓了种养专业大户面对自然灾害有风险意识,通过投保来减少损失。揭阳电台的记者则抓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虽然不用催耕催种,但要加强服务职能,及时为农民提供气象服务和科技服务。这两个角度就选得准,选得好。

二、选角宽泛,面面俱到,不能集中反映主题。

有的记者为了反映一个县、市的建设成就,往往把报道面搞得很宽,从工业讲到农业,从医疗讲到卫生,再从交通讲到能源,什么都讲,但一个都讲不透。这样的节目怎么能给受众留下深刻的印象?俗话说“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抓住一点,突出一点,把它讲深讲透,传播效果会好很多。

第三章选好题材角度必须要有好的

业务素质和思维方式

第一节职业素质

要选好题材角度,就要有新闻敏感。新闻敏感就是记者判断哪些事物具有较高的新闻价值的能力,判断何时何地有可能出现重大新闻的能力,在错综复杂的事件中抓住新闻核和事物本质的能力。几十年前,美国某报老总派一位年轻记者去采访一名著名歌星,当晚那位记者去了歌厅,但不见歌星到场演出,便回报社向老总交差,说那位歌星并没有到场。老总听了很失望,对年轻记者说,歌星没来就可能有大新闻。果然,那位歌星在去歌厅的途中遇车祸身亡。那位记者就因为缺乏新闻敏感而漏报了一次重大新闻。前面提到的惠州台、揭阳台的记者能在霜冻的事件中看到集约农业的风险意识问题和政府对农业的服务职能问题,就说明他们有较高的新闻敏感。又如广州市北市路建步行街时,把挖掘出的宋代、明代的前朝老路保存下来供游人参观,很多记者对此都只是就事论事,从保护文物的角度去作报道。但有一位记者眼光独到,他从古老文明与现代商业融合的角度去挖掘新闻的内涵,从而报出了新意,报出了特色。这也是靠了他有较高的新闻敏感。

第二节思维方式

一、宏观思维。

宏观思维就是站在国家的高度,发展战略的高度,甚至是全球现状的高度去看问题,分析和思考问题。这样制作出来的节目,才会有浓郁的时代气息,才会有前瞻性,才能够影响社会的改革和发展的进程。例如宝安电台的《走进石岩河人工湿地》。如果用普通的思维和眼光去看这个题材,也许会觉得很一般,没有多大的传播价值。但是,只要站在宏观的高度去思考,站在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高度去思考,就会觉得这个题材相当重要,相当有传播价值。为什么?因为我们国家是一个缺水大国,也是水质性缺水相当严重的地区。就拿珠三角地区来说,由于江河污染日益严重,饮水用水也面临着危机,怎样解决污水处理问题?目前普遍的做法是建设污水处理厂,但这需要大量的资金,又面临资金紧缺的矛盾。而人工湿地则提供了一种投资少,既省钱、省电又环保的高科技工程模式。人工湿地还可有利调节周围的小气候。因此,人工湿地是我国,特别是农村和城乡结合部治污最有推广价值的工程。这对于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具有深远意义。所以这个作品在全省获得了一等奖、全国获得了二等奖。江门电台的《“阳光之路”的启示》,在选材时也体现了一种宏观思维。它是站在全国反腐倡廉和反公路腐败的高度去思考的,它提出了公路建设中如何反腐倡廉的问题。

二、逆向思维。

逆向思维就是反过来思考问题。有的时候,逆向思维可以想到别人想不到的点子、别人想不到的问题,记者可以发现别人想不到的题材。例如前面讲到的美国某大报的年轻记者就只是顺向思维,只看到歌星没有到场的现象,而不能反过来想一想歌星为什么没有来,这里面可能隐藏着什么新闻。又例如前面谈到的惠州电台的记者,如果只是顺向思维,那也只能抓些霜冻带来多大损失的新闻,而抓不到产业化经营要提高风险意识的主题。

三、联想思维。

联想思维是由此及彼的思维,是从一个事物联想到另一个事物的思考。例如揭阳电视台的《两次大旱,两种结果》运用的就是联想思维,记者从当年的旱情联想到60年前的一场大旱,看到两次大旱两种截然不同的景象:60年前那次大旱,那是庄稼不生,饿殍遍野,民不聊生,逃荒乞讨者不绝于野;而粤东2000年之旱情比1943年更严重,但生产生活如常,没有饥荒,群众情绪稳定,抗旱斗志高昂。作品展示了我们这个时代这个国度的显著特征:经济发展,国力强盛,基础厚实,科技发展和各级党政机关心系民众,组织严密,有控制灾害的能力。又如湛江电视台的《两个“100亿”引起的思考》,运用的也是联想思维,从1999年湛江经贸博览会签订合同总金额突破100亿元联想到1998年湛江特大走私受贿案案值超过100亿元,两者进行对比,说明一个地区的经济建设能否健康持续发展,关键要有一个高效廉洁的政府实施正确的经济发展战略,说明两条路线产生两种完全不同的结果。

第三节采访作风

一、要深入采访,细心观察。

有的记者满足于坐在办公室等稿子,靠会议写新闻,靠通讯员供线索,这样是很难抓住好题材,写出好新闻的。只有沉下去,深入到基层,深入到群众中去,你才能知道群众在想什么,需要什么,有什么疾苦,你才会知道什么新闻有新闻价值。如果你能深入下去,你就可能从不起眼或很平常的事物中发现重要新闻,从不经意的言谈中发现重要的新闻线索。

二、要注意地方特点,抓好本土新闻。

每一个地方都会有一些与其他地方不同的经济或人文的特色。如梅县有沙田柚,有雁南飞;韶关有丹霞山、珠玑巷;沿海有滩涂渔港;山区有少数民族和石灰岩地区……抓住了各自具有的本土特色的事物,就有可能写出人无我有的独家新闻。如三水市以前抓健力宝,就做出了《中国魔水打入可口可乐的故乡》等优秀新闻;韶关抓了石灰岩地区缺水的问题就做出了《山不转水转》(山区建蓄水池)的好新闻;惠阳电视台抓了南海石化,也做出了《珊瑚搬家》(反映石化公司施工不忘保护环境)的获奖节目。

第四章善于运用新闻素材

第一节选择素材以表现主题

题材角度选好了,接着就是提炼主题,并选择素材来表现主题。这些素材包括典型、故事、细节等。

一、典型素材。

典型素材就是最能表现主题,自然生动,特点鲜明,具有视觉、听觉冲击力的材料。

例1中山电台的《各级齐动手,陋习可革除》就有一段相当典型的材料:眼下,中山一些地方为亲人办丧事,棺材斗大,大的直径超过1米;花圈、祭幛斗多,有的200多个花圈,祭幛买拉舍尔毛毯,多的有100多床;送葬队伍斗长,最长的有成公里长;动用现代通信工具指挥(对讲机、大哥大),还出动学生鼓乐队、八音柜;山坟斗漂亮,多数二三万元,高档的几十万元……

例2江门电台的《“阳光之路”的启示》也有一段非常典型的材料:在全国公路建设中,由于收受贿赂,已经倒下了15个厅局级干部,每建设16公里的公路,就要倒下一个处级干部。在广东,原来的交通厅正副厅长也因受贿被判刑……这个典型数字材料充分说明我国公路建设腐败的严重性。

例3揭阳电台的《赌祸猛于虎》也有两个相当典型的材料。一是说,仅揭阳市,赌“六合彩”每月花掉的电话费就高达2000万元,一个多么惊人的数字。二是讲了一个令人震惊的事件:有一对夫妇原来在镇上经营了一个小饮食档,生意做得相当红火,自从迷上“六合彩”后,十几万元积蓄全部输光,输了之后又不甘心,夫妻俩孤注一掷变卖所有家产,将钱全部压在一期“六合彩”上,同时买来了老鼠药倒在了煮好的粥里,他们想,如果这一期中了,就从此再也不涉足“六合彩”;如果全赔了,就一家四口喝粥自杀。但谁也没有料到,这一期他们中了12万元,但是那锅粥却被两个刚放学回家的孩子吃了,由于药量太大,没抢救过来,两个孩子就这样无辜地死去了,酿成了一个悲剧。

二、故事性素材。

从传播学的角度看,新闻故事其实只是一种载体,它的任务就是吸引受众,让受众在获得信息的同时,接受一种思想观念的熏陶或启迪。故事能让人印象深刻,经久不忘。就好像许多古典名著那样,如火烧赤壁、三打白骨精、三打祝家庄、刘姥姥进大观园等故事流传千年仍然被人津津乐道,经久不衰,这就是故事的魅力。在历年获奖的广播电视节目中,这类故事也很多。

例1南海电台的《南海织网的故事》讲的是南海市发展信息网络的事。题材本身比较枯燥,但它写了三个故事:轮毂的故事、剪刀的故事和花农的故事,就使节目变得生动有趣,令人印象深刻。如“剪刀的故事”讲20世纪80年代初西樵的个体布商组团游香港,每人包里都带了一把剪刀,看到新的布料,便买一件这种布料做的时装,剪几块带回来模仿,然后生产出自己的“拳头产品”打到全国市场。到了20世纪90年代末,西樵轻纺城有个高明的老板买了一台电脑,并且与美国、意大利、日本、韩国的时装信息网建立了长期伙伴关系,在网上就可以获得许多花色品种布料的信息,还可以通过三维试衣程序,在电脑上把这块布料“穿”在模特身上,然后把效果图打出来。如果对布料不满意,还可以在电脑上进行修改。就这样,一种新面料的开发,从研制到转让,再到成品面市只需5天时间。故事反映了从剪刀到电脑网络的飞跃,反映了社会的进步。

例2广州电台的《零点冲动》有一期节目讲了一个生动感人的故事:有一天深夜,该栏目正在播出,节目中有位将要出国留学的青年在讲自己的喜悦心情。这时突然接到一位女人声音沙哑的电话,她姓钱,说自己命运不好,别人总有快乐的事,而自己总是受伤,说她感到极度孤独痛苦的时候,结识了一个男人,对她百般关爱,体贴有加。可那男人是有妇之夫,就在今天,男人的太太打来电话,哀求她不要破坏别人的家庭。她思前想后,终于痛下决心和那个男人断绝关系,但她内心承受不了悲哀和痛苦,电话中表示了她不想在这个世界上生活下去了……她也不要人去救她,在哭泣中挂断了电话……这时有听众打110报警,电台也派人去寻找,但一直都找不到……5个月后的一个晚上,突然一个电话打进直播室,自称是钱小姐的姐姐,说她在收音机里听到钱小姐要轻生的话语时,正坐着出租车,于是她立即赶到钱小姐家里,发现钱小姐倒在血泊中(吃安眠药后割腕自杀),由于抢救及时,钱小姐得救了。这是一个又凄婉又曲折又有悬念的故事。

例3河源电台有一个节目,谈论的是非典期间吃野味的话题,其中讲吃野生动物的危害时就讲了一件事:一位捉田鸡的农民,得了一种怪病,老头痛,怎么也治不好,最后到广州一家大医院开颅,发现里面有几条虫子,原来是捉青蛙时青蛙寄生虫进入了体内。这个故事很生动,又能表现主题,成为节目中的一个亮点。

三、细节素材。

好的细节材料往往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冲击力。精品节目,特别是新闻专稿和社教专题,更应该重视挖掘和运用细节材料。

例1陕西电视台和哈尔滨电视台合拍的《哈尔滨的孩子回来了》就有一段令人深思的细节:由于父母离婚,判给父亲的一个小男孩和他的妹妹无人照料,两个小孩独自坐火车从哈尔滨流浪到西安。后来西安的警察联系到孩子的母亲,当母亲到西安见到流浪在街边的孩子时,这个小男孩竟然不是紧紧地搂住自己的母亲伤心痛哭,而是恨恨地喊道“我不认识她”,而且一连说了五遍“我不认识她”。孩子一脸怨恨、母亲一脸伤心的镜头令人久久不能忘怀,使人感到父母离异给孩子造成的心灵创伤是多么严重。

例2广东电台有个节目《台湾奇人谢坤山访谈》,其中有许多很生动的细节。谢坤山16岁时在工地做工,触到3300伏高压电,双手和一条腿被烧焦,变成截肢、右眼失明的残疾人。但他顽强地与命运抗争,用嘴咬着笔学会了画画,并会演讲,还做义工。有一次他和小朋友会面,小朋友问他:“谢叔叔,你没有手上厕所怎么擦屁股?”谢坤山说:“我很久没有擦屁股了。”小朋友听了哗然:“哇……谢叔叔你怎么……”谢坤山说,他发明了一种冲洗器,上厕所后不必用纸擦屁股。这个细节很生动,又反映了他与命运抗争的精神。

例3广州电台的人物专题《石头情痴曾祥旺》讲一位考古迷忘我探寻研究古人类石器工具的故事。其中讲到:1996年底,医生诊断出曾祥旺患有中期肺癌,但曾祥旺第一反应就是要赶回家,争取时间完成他的考古论文。到了肺癌晚期,他住进医院,还坚持写最后几篇论文。手不能写了,就口授儿子写。有时半夜醒来,突然想到重要的章节,也叫醒儿子赶快拿笔来记录……这类情节相当感人。

例4记得有个作品是讲计划生育的题材,其中有一个细节:县计生主任到一个山区镇宣传计生政策,发现当地很多适龄夫妇不懂得怎么节育,就带了一批安全套发给他们,告诉他们用这个就能避孕。一年以后,县计生主任又到这个地方检查,发现很多领了安全套的妇女又怀了孕,就很吃惊,问他们有没有用安全套,回答都用了,问怎么用的,很多人都说是煎了水来喝的。这说明在贫困落后的地区推广计生,工作要做得很细,要提高他们的知识水平。

四、对比素材。

一些对比鲜明的材料也能深刻表现主题,并给人很深的印象。

例1揭阳电视台的《两次大旱,两种结果》,以60年前一场大旱造成赤地千里,庄稼不生,饿殍遍野,民不聊生的惨状与2000年粤东大旱不见灾荒,民心安定,百业兴旺的情况进行对比,反映新中国成立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经济发展、国力强盛、基础雄厚、科学发展和各级党政机关心系民众,组织严密,有控制自然灾害的能力。作品对比鲜明,内涵深刻。

例2湛江电台的《红嘴鸥重现湛江海湾》也运用了对比手法和对比材料。例如作品前面一部分描绘了红嘴鸥重现海湾的美丽景象:在碧波万顷的海面上,海天一色,千鸟飞舞,人与大自然和谐相处,其乐融融……但在第五篇笔锋一转:“今天下午,在湛江港……海面上突然响起骇人的枪声,正在海上觅食的红嘴鸥惨遭枪杀,上千只红嘴鸥受惊四处飞窜……”这个情景对比十分鲜明,这是对枪杀红嘴鸥、破坏大自然和谐环境者最大的鞭挞。

例3湛江电视台的《两个“100亿”引起的思考》以1999年湛江经贸博览会签订合同总金额突破100亿元与1998年湛江特大走私受贿案案值超过100亿元作对比,说明一个地区的经济能否健康持续发展,关键要有一个廉洁高效的政府。

第二节音响素材的要求

音响素材包括现场音响、同期声人物录音、播音员或主持人语言以及音乐歌曲等。音响素材应具备如下要求:

一、有表现力,能生动准确地表现主题。

如广州电台的《香港金融保卫战启示录》分别运用了香港特区财政司司长曾荫权和国务院总理朱镕基的两段讲话录音,充分展示了香港特区政府反击国际炒家的决心和中央政府是香港特区坚强后盾的主题。背景是这样的:香港回归后不久,国际金融大鳄索罗斯带着几百亿美元来香港炒股,准备大量买进后,把股价炒高再抛出去,赚个几百亿,把香港金融搞乱。对此曾荫权说:对于有人趁我们经济调整的时候来致命一击的话,我们一定会顽抗到底;为了港人的利益,这场仗一定要打,要炒家烂手烂脚,输到肉痛。这表达了要血战到底的决心。朱镕基也有一段讲话录音:如果在特定的情况下,万一特区政府需要中央政府帮助,只要特区政府向中央政府提出要求,中央将不惜一切代价维护香港的繁荣稳定,保护它的联系汇率制度。表明中央政府是香港特区政府的坚强后盾。

二、有个性,能反映人物的个性、情绪和情感。

例如广东电台的《评论断指事件》就东莞市一家工厂老板不重视安全生产,不少职工手指被切断,还得不到厂方的赔偿事件做一次节目,并开通热线电话让听众参与,有些对话就很好地表现了人物的个性、情绪和情感。例如当某镇长说展翊厂发生那么多事故他根本不知道时,一位姓蔡的听众就说:“从刚才的广播里听到省长都出来讲话了,那么我想问一下某镇长,你们有什么反应……我觉得他们这些人已经是投诉无门了,到什么地方去找公理呢?”当省劳动厅的某厅长在与听众对话中打了一番官腔说制定了很多规章、经常下去检查之后,一位姓苏的听众说:“就说广东省劳动厅颁布了这么多法规,还组织人检查那么多次,那我想请问一下,那些人是不是真的在检查?检查这么多次,为什么展翊厂一年多发生那么多事故都没有检查出来?颁布这么多法规没有依法去管理,光颁布出来没有去执行又有什么用呢?”在这些对话中,某些领导缺乏自责的官僚作风和听众的气愤情绪表露无遗。

三、要生动自然。

要生动自然,就不要教人家怎么怎么讲,更不要写好稿子让人家念,让人家怎么想就怎么讲,也不要念文件打官腔,要生活化,有人情味,能幽默风趣的就要幽默风趣。

四、要清晰。

包括自然音响、人物录音、主持人播讲都要清晰洪亮,尽可能消除所有的杂音。

第三节镜头素材的要求

镜头素材也要符合以下五个要求:

一、具有表现力。

例如广东省电视台的《巧埋伏抓偷车贼》,记者采用长镜头伏击拍摄的办法将偷自行车者大胆、熟练、旁若无人的偷盗行径表露无遗。又如珠海电视台的《打假的尴尬》,讲述记者跟随打假小组人员乔装成顾客、旅客到珠海机场候机室商柜查假,发现该商柜有假名表、假洋酒、走私烟等出售,正当记者与售货员议价之际,商柜突然接到密报,说检查团来了。转瞬间,他们把这些东西藏得无影无踪。几分钟后,当记者索要这些商品时,售货员却矢口否认有这些商品。当记者把刚才隐蔽拍摄的录像放给他们看时,他们仍然否认事实。这一切,都通过镜头完完全全地展现在观众面前,那么生动、真切、传神,揭露得是那么深刻、到位。再如中央电视台的《难圆绿色梦》,运用特写镜头描述一位绿化荒漠的老模范,在回到当年绿化荒漠的现场,看到6000亩林木被毁的伤心情景。在记者的镜头前,老人拖着残疾的腿,驼着背,布满皱纹的脸露出悲怆的表情,这是一种无言的谴责。在这里,镜头把人物的意识感情表现得十分深刻。

与此相反,有些镜头既无信息量又无表现力,最常见的就是一群领导在田埂上或马路上指指点点和会议厅摇来摇去的与会者的人头。

二、有现场感。

现场直击镜头和同期声构成了电视新闻的现场感。这种现场感要能充分展示现场的动态、情绪、氛围。如中山电视台的《广东警方迅速破获“东星轮”千万元劫案》所运用的镜头就充分体现了这种现场感:观众可以看到记者拿着话筒,随公安人员连夜赶到案犯躲藏的地点,看到穷凶极恶的案犯束手就擒;看到一叠叠港币现钞被搜出;看到案犯上了膛的手枪……现场的举动、紧张的气氛和人们的情绪都在镜头前作了充分的展示。又如南方电视台的《严打直击:湛江警方围剿草洋村黑恶势力》,观众通过电视镜头可以看到湛江市2500多名警员在三更的夜幕掩护下浩浩荡荡向草洋村进发,看到勇敢的警员踢开黑恶分子的大门,使他们束手就擒,看到在草洋村收缴出的大批枪械和管制刀具……现场气氛紧张激烈,充分表现了警方打击黑恶势力不可阻挡的气势。还有一个写广州火车站抓小偷的警员的片子,在镜头前,观众看到一个刚刚被抢了金链的妇女哭喊着向警员诉说自己的遭遇,但没过多久,这位警员便在茫茫的人海中抓住了那个窃贼,女失主拿回金链,破涕为笑……这一幕生动的现场,把广州铁警为民除害的思想和他们高超的本领作了生动的表现。

三、具有生动性。

任何新闻都是活生生的,生动的。记者要善于运用自己的镜头再现这些生动的情景。例如南方电视台有个节目《街头掉包现形记》所拍镜头就相当生动:街头有个卖水果的小贩,他的水果价钱特别便宜,引来不少人去光顾。但碰到顾客拿100元或50元的钞票要小贩找赎时,他就会对你说这是假币,要另换一张。其实你给他的是真币,只是转瞬间被换成假币。在记者的隐蔽拍摄中,水果贩子用假币换真币的掉包伎俩可以看得一清二楚,生动极了。广东省电视台有一个关于打击“双抢”的节目,所拍到的现场也非常生动:只见一辆大客车凌晨在广州一处高架路下客,这时突然跑过来两个人,抢走两位旅客的行李包,马上坐上等在旁边的摩托车飞驰而去。就在不远的地方,记者还拍到两个劫贼打开行李包就地分赃的镜头。这样生动的镜头似乎只有在电影中才能见到,除了能表现主题之外,还有很好的鉴赏价值。

四、要自然。

就是不能导演、摆布,镜头一定要忠实于生活的本来面目。

五、要清晰。

镜头不要模糊、闪动、滚动,有些场合还要运用好灯光,掌握好用光的技术。

第五章怎样写好人物

第一节写人物要有“四个写出”

人物作品动人之处在于:人物的经历、人物的个性、人物的心灵。因此写人物的节目要有“四个写出”。

一、写出人物的曲折坎坷和传奇色彩。

例1深圳电台的《神采飞扬的生命乐章》,写一个名叫王逍的年仅22岁的女歌手传奇的生活。王逍两岁时父亲在一次工伤事故中死了,接着她的爷爷、外公、外婆在五六年内相继去世。9岁时她妈妈也在她父亲发生事故的地点附近遇上车祸死了。从此王逍成了孤儿,到处流浪,乞讨过日,受冻挨饿。但她对生命和生活充满热爱,即使在乞丐的生涯中也伴随着歌声和舞蹈。哪里有文艺演出,她肯定是最热心的观众。后来有人把她送进西安一所艺术学校学唱歌,最后成了一名颇有名气的歌手,并开始出版个人的专辑。她有一片难能可贵的爱心,她要让社会上那些孤儿不再遭受和自己一样的不幸,正在用自己演出得到的钱建一座“王逍孤儿福利院”。她的坎坷经历,对事业的执著追求,对人生价值的深刻理解和善良而富有同情心的内心世界,构成了一曲美丽动人的生命乐章。

例2江门电视台的《命运的云没有雨》写著名女画家、书法家苏华的母亲吴丽娥传奇的一生。吴丽娥原是位只读过几天私塾、两年小学的农村妇女,在战火和灾荒的年代,她生下4个女儿,并坚强地把她们抚养成人,使她们都成为在美术和书法上造诣很深、声名远播的名家。她的孙辈又有3位成了美术博士、硕士。这是一个具有传奇色彩的家族。当吴丽娥的女儿和外孙女成名成才的时候,75岁高龄的她才开始学画画,她的画作《黑猫系列》居然成功了,并被美国收藏家收藏。她亲自写自传体小说《命运的云没有雨》20万字,也在日本以日文出版。吴丽娥及其一家的传奇人生给人独特而深刻的印象。

二、写出人物的人生感悟。

许多人物在经过曲折坎坷之后,对社会人生会有更透彻的认识,即所谓大彻大悟。这些感悟往往很有哲理,非常深刻,既有审美价值,又能给人深刻启迪。例如《神采飞扬的生命乐章》中的王逍,才22岁,由于自己命运的坎坷,对生命和人生就有她独特的看法。她说:“我对过去的那些不幸和苦难,没有恨,没有怨,……我现在所能表达的就是对过去的感激和感谢,经历了过去的那些苦难才有了今天的我。”又说,“我觉得我有一种使命,这种使命就是一种大慈大悲的精神,这种精神应该是奉献……我能够奉献给别人,我就会活得非常快乐。”小小年纪,能深谙那么多人生真谛,不能不令人钦佩。

三、写出故事情节和细节。

例如《石头情痴曾祥旺》就写了好几个故事:有一次曾祥旺去东莞看亲戚,车走到半路,看到路边有红土层(考古的人都知道,这样的地层有可能是古人类活动年代的地层),立刻叫停了车,跑到山顶寻找史前人类遗迹,把探亲的事忘得一干二净。又有一次,他到深圳采集了一些古人类用过的石器回家,不料中途被“卖猪仔”赶下了车,这时天已很晚,他把装有标本的皮包紧紧抱在怀里,几个歹徒以为他皮包里有好多钱,硬把皮包抢过去,并把曾祥旺打个鼻青脸肿。晚上12点了,他才跌跌撞撞地回到家里,被打的事还不敢跟妻子讲。这一系列的故事细节深刻地刻画了曾祥旺热衷考古到痴迷的形象。

四、写出人物的个性形象和灵魂。

例如广东电台的《老农李维胜的模特人生》所描述的李维胜就是一个个性突出、形象鲜明的人物。谁会想到,一个在我国很贫困的地区,河南省兰考县一位83岁、地地道道的农民,竟成为了中山美术学院颇受师生欢迎的“农民模特”。这位李老汉的模特生涯,本身就是一本故事,一部小说。李维胜的外在形象相当突出,正如节目所描述的:个子不高但身体非常硬朗。80多年的人生风雨历程在他脸上留下了明显的印记,而更为突出的是,一个80多岁的老农民,却有一个在新时代赶新潮的观念和心态。最突出的有三个例子:一是他看到美院许多师生都长发飘飘,觉得学艺术就得这样,于是他不多的头发也扎起个小辫,走起路来晃晃悠悠的,平添了几分艺术气质。他还说:“在这里不时髦不行啦,我看大学教授都留,我也留。”二是大大方方地让男女同学画裸体,他还回去向乡亲们说:“就是脱光了往那一坐就画了,男的女的都有,那边开放嘛,和农村不一样。”他说,“没啥,反正老了,这是一个贡献,画得清楚些。”三是他花了300元钱买了一部旧手机,还买了一块手表,他说是为了方便,不迟到。这些由语言、外在形象和故事细节刻画出来的形象令人听了长时间不会忘记。

第二节写好人物对记者的要求

一、深入基层第一线,寻找发现典型人物。

写人物首先要发现典型,但典型人物不会自动跑到你的面前,要去寻找,去发现。而要寻找、发现典型人物,就必须深入到基层第一线去。

这几年,有许多写人物的作品在全省或全国获新闻奖,如《老农李维胜的模特人生》《神采飞扬的生命乐章》《石头情痴曾祥旺》《台湾奇人谢坤山访谈》《东哥,我们怀念您》《一门三院士》《命运的云没有雨》等等,其人物大都出现在基层,大都是记者在基层第一线寻找到的。

抓人物题材不能只凭道听途说,也不能光从政府的文件、材料中寻找。特别是具有相当新闻价值和传播价值的典型人物,其经历往往很曲折,灵魂往往很高尚,给人的启迪往往很深刻。这样的典型人物往往深藏于社会深处、民间深处,记者要寻找他、发现他,就必须深入到农村基层或城镇街道,就犹如在沙里淘金,在水里捞针,是一项很艰苦、很深入的工作。

现在我们有的记者,采访靠请柬,下去住宾馆,写稿抄材料,这种浮在面上的作风,是很难抓到有典型意义、有传播价值,并能给人深刻启迪的典型人物的。

二、与人物“三同”,把握充足素材。

记者即使抓到了人物,但如果只知其皮毛,或只知道几条干巴巴的事迹就动笔去写,那写出来的人物形象必然是苍白的,站不起来的。所以,记者要真正写好人物,就必须深入下去,与被采访者长时间接触交心,甚至与人物同吃、同住、同生活,如果是已经逝世的人物,那就要广泛采访曾在人物身边工作生活的人,以期最大限度地把握能展现人物个性、灵魂的故事细节,以及生动而有表现力的语言(包括同期声录音)等。

前面讲过,写人物要有“四个写出”:写出人物的曲折坎坷和传奇色彩,写出人物的人生感悟,写出故事情节和细节,写出人物的个性形象和灵魂。而要有“四个写出”,就要掌握大量的素材,包括人物的故事,人物的语言,人物活动的图像,以及生动、有感染力的人物事迹材料等。例如《“知”本家王志东》中,作者为了展示王志东读书痴迷,刻苦求学,具有远大抱负,勇于靠知识和才干去拼搏冲浪的当代网络精英的形象,就运用了王志东“贫困求学的故事”、“开发Windows的故事”、“创办几个IT公司的故事”等素材,展示了王志东“贫困与财富(知识)构筑了他的辉煌人生”的独特形象。同样,在《石头情痴曾祥旺》中,作者用“被卖猪仔的故事”、“探亲的故事”、“病榻上的故事”和他妻子的哭诉录音等众多材料,把一位忠诚、热爱我国考古事业到“忘我”、“痴迷”的人物形象表现得栩栩如生。

以上这些材料是大量的、典型的、生动的、有表现力的,这些材料决不是蜻蜓点水式采访或道听途说所能掌握到的,而是记者深入采访,甚至与被采访者长期生活在一起促膝谈心和全方位采访才能获得的。

三、与人物“心灵相通”,熟悉人物的内心世界。

写人物要写出心灵,就必须与人物心灵相通。在写人物的时候,最难写的还是人物的内心世界,而内心世界是深藏于人物内心深处的东西,往往是最难把握到的。唯一的办法就是以心换心,求得与人物心灵相通,让人物的心灵,在记者坦诚的交心中流露出来,展现出来。

在《“知”本家王志东》中,主人公有许多很新、很超前的思想观念,如“有知识,有想法,有创新意识就能为社会创造大财富”的观念,“凭知识名正言顺地获得财富”的观念,以及让知识和创新面向世界、走向世界、超越他人的观念等。这些观念就是王志东作为新时代的新人物极为超前与崇高的内心世界。又如《神采飞扬的生命乐章》中的王逍,她作为一个历经苦难折磨、最终成为一个小有名气的歌星,她心灵中最美好的东西是什么呢?是对人生磨难的认识,是她对人、对社会的爱心,正如她说的:“我对过去的那些不幸和苦难,没有恨,没有怨……我现在所能表达的就是对过去的感激和感谢。”这是一种对人生苦难的大彻大悟,正所谓司马迁受宫刑才能写出《史记》,屈原受打击排斥才能赋《离骚》,这是同样的一种人生感悟。她还说:“我觉得我有一种使命,这种使命就是一种大慈大悲的精神,这种精神应该是奉献……我能够奉献给别人,我就会活得非常快乐。”为此她用自己演出所得到的收入去建一座“王逍孤儿福利院”,目的是希望社会上的那些孤儿不再遭遇和自己一样的苦难。一个年仅22岁的女孩子就能深谙那么多人生真谛!就能有这样伟大的举动!这就是心灵——如此崇高、美好的心灵!如果作者不能与人物“心灵相通”,就不可能写出这些极富时代气息的新思想、新观念,就不能写出如此美丽感人的心灵。

四、长期追踪人物,把握人物个性发展。

人物的个性是发展的,人物个性是随着时间推移和事态发展而逐步展现的。因此,要把握一个人物的个性,就必须对人物做比较长时间的追踪采访。

佛山电视台有个获奖作品《群众的贴心人——梁绍伟》,写的是一位佛山市街道干部,他几十年默默无闻地为群众服务,为群众排忧解难,最后积劳成疾,患了肺癌。就在他要告别人世的时候,还念念不忘街道的残疾人,他用颤抖的手将一笔钱委托记者交给残疾人基金会。佛山电视台对这个人物,早就预见到他的典型性和传播价值,因而派记者做了长期追踪采访,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材料。就在梁绍伟生病住院的时候,佛山电视台开始对这个人物作连续报道,一直报道到梁绍伟去世之后。记者长期追踪采访所得到的大量素材,把一个呕心沥血默默无闻为群众服务,为百姓福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英雄人物展现在受众面前,从而产生了强烈的社会影响。

长期追踪人物有许多好处:一是最大限度地获取能展现人物个性、心灵的素材;二是充分把握不同阶段、不同场合下人物的心理状态;三是能看到人物个性发展变化的历程。

追踪人物也不能盲目追踪,这就要求记者要有预见性、识别能力,能预见到人物的新闻价值和传播价值,预见到人物命运和个性发展的前景,预见到未来人物报道的最佳时机。

第六章节目创优与策划包装

第一节主题策划

主题是一个节目的灵魂。新闻作品和文艺作品一样,都需要有一个集中明确的主题。主题既体现作品的严谨性,也体现作品的认识功能、启迪功能和导向功能。主题的策划主要表现在选择主题、挖掘主题和锤炼主题方面。

1在选择主题时要着重考虑以下“四个性”。

(一)时代性。时代性就是要有鲜明的时代特色、时代气息。

例1省电台获2004年度广播社教节目一等奖的《珠江奔腾》就是一个时代气息特别浓的作品。它展示了在一个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合作共生成为时代潮流的背景下,我国华南地区正在形成的泛珠三角经济区的辉煌前景。节目通过对黄华华省长和泛珠三角地区几位领导与专家的访问,把广东省提出的建立泛珠三角经济区的需要、作用以及如何加强地区之间的经济互补和经济合作等时代命题讲得比较清楚透彻,让受众深切感受到未来南方经济发展的时代潮流。

例2宝安广播电视台的《解读“民工荒”》(一等奖),反映我国沿海企业从20世纪90年代的民工潮到现在出现民工荒的历史变迁,从中折射出诸多时代发展中的新问题,如农民工的地位得不到尊重,农民工的权益得不到保障的问题;农民工的素质得不到提高,使众多高新技术产业短缺与产业升级相适应的产业工人;内地和西部的经济发展分流了农民工的问题等,这些问题既影响构建和谐社会,也制约我国制造业向更高层次发展,最终影响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作品的时代性是非常突出的。

另外,韶关电台的《阳光CD》讲当代监狱管理理念的变化;阳江电台的《从以罚为主到利益引导》反映我国计生理念的大转变;佛山电视台的《佛山百万农民变居民》反映我国发达地区农村城市化的历史进程。这些主题都有相当强烈的时代感。

(二)针对性。针对性就是要使作品的主题能针对现实生活中所碰到或新出现的带有普遍性的问题,使作品产生的舆论能推动社会问题的化解,从而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例1东莞电视台的《两岸家具企业联手迎战美国反倾销》(一等奖)就是针对这样的事实: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和经济全球化,也随着我国外贸事业迅速发展,我国企业屡屡遭遇反倾销调查,一些国家设置种种新的贸易壁垒来限制我国企业产品的进口。面对这一形势,我国企业只有积极面对去迎战,才能确保自己的商业利益,冲破一些国家的贸易壁垒。近年来各台不断采制我国企业积极应对反倾销的典型,而本节目反映的是两岸联手迎战反倾销的典型,其借鉴、引导意义非常突出。

例2广东电台的《一桌特别的鸡晚宴》,其背景是:2004年,一场禽流感袭击我国,广东省也严重波及,广东省活鸡内地市场和出口市场受到严重冲击,即使在禽流感被扑灭之后,许多人仍然不敢吃鸡,面对这一状况,为了消除人们吃鸡的疑虑,恢复人们吃鸡的信心,欧广源副省长等省市领导带头吃鸡,于是就有了所谓的“鸡晚宴”,其目的和针对性非常明显。

(三)贴近性。贴近性就是要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贴近实际,就是要抓群众身边发生的与群众利益息息相关的主题。

例1博罗电视台的《县长进京找市场》,讲的是当前农村种养业蓬勃发展与市场狭小的矛盾,即果贱伤农的问题。为了解决农民卖果难,博罗县县长亲自去北京作宣传推广,帮助博罗农民打开荔枝北销的市场,并且取得了成功。这一主题既反映了农民的切身利益,也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例2宝安电台的《我省第一间“民工流动医院”今天在深圳宝安区启动》,反映农民工看病难的问题得到解决,为农民工众多的珠江三角洲地区树立了一个很好的典型。本作品反映的也是关系群众的切身利益。

(四)深刻性。深刻性是指策划时要注意主题的深刻内涵,能深刻揭示一种思想,一种观念,一种潮流或一种社会问题。

例1广东电视台和湛江电视台联合录制的《广东民企大步挺进新领域》的思想内涵就十分深刻,它一方面反映我国民营企业经过20多年的资本积累,由小到大,由弱到强,已经能够进军需要巨额投资,又能影响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如交通、钢铁、能源、公共事业等领域;同时还反映党和国家重视发展民营企业的新理念和新政策。

例2珠海电台的《中国的声音》,讲珠海举办“世界经济发展宣言”大会,由中国人主导撰写的《世界经济发展宣言》,把中国人所崇尚的共存、共享、共赢的理念写了进去,成为全球经济界的共识,从而改变了中国人在世界事务中没有“话语权”的状况,也反映了我国经济发展,综合国力提高和国际地位提高的现实,其内涵相当深刻。

2在主题的策划中要防止以下几种倾向。

一是主题分散。例如有的作品不是单一主题,而是两个或三个主题,这是新闻作品的大忌。

二是主题模糊。就是有的作品看不清它要阐明什么思想,主题似有似无或根本无主题。

三是主题过大。有的作品主题空、泛、大,而具体内容根本无法去阐明那么大的主题,特别是新闻节目,因篇幅有限,它不是一部鸿篇巨著,根本无法胜任那种宏大的主题。

第二节时机策划

时机策划就是为某一主题或某一题材选择最佳的播出时机,使节目在特别的时空中获得最佳的传播效果。这些时机包括政治性纪念日、民族性纪念日、党和政府阶段性工作重点、阶段性出现的社会热点、突发性事件发生时等等。下面主要讲上述时机的策划要点。

一、政治性纪念日的时机策划。

政治性纪念日包括国庆节、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纪念日、红军长征胜利纪念日、伟人诞辰和逝世纪念日等等。政治性纪念日的宣传策划通常要考虑以下几点:

一是大型。体现在时间长,一般都在1小时以上;内容丰富,视野开阔。如广州电台的《和平万岁》是纪念第二次世界大战盟军在诺曼底登陆胜利60周年的节目,其中有围绕中国雕塑家遥远设计建造和平女神像赠送给法国,并永远安放在诺曼底海滩的四个动人故事;有和平女神像登陆诺曼底的现场实录;有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几代中国领导人关于争取世界和平的讲话录音。

二是大气。就是节目气势恢弘,具有很强的震撼力。如广东省委宣传部与广东省电视台为纪念改革开放20周年联合制作的9集大型政论专题系列片《春风绿南粤——邓小平理论与广东实践》就是一部大主题、大视野、大手笔、大制作的电视专题节目。整个专题分《力挽狂澜》《石破天惊》《双星璀璨》等9个系列,不仅拥有许多具有冲击力与震撼力的资料和镜头,而且有很强的理论和思辨色彩,作品中具有文学含量的解说词与浑厚有力的播音解说以及富有个性的音乐、音响浑然一体,使整个节目极具冲击力和震撼力。

三是广播电视手段充分运用。如广播的跨时空联播、直播室访谈、重要人物访问录音、热线电话手机短信互联网互动、远程电话采访等形式;电视的历史资料片运用、现场直击、电视特技、特写镜头、卫星多点采拍、直播室嘉宾访谈等形式,都能在这些大型节目中发挥自己的优势。

二、民族性纪念日的时机策划。

民族性纪念日包括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不同的节日应该有不同的内容,不同的包装形式,不同的风格去相适应。如春节要突出家庭团圆、社会祥和、时代进步等主题;元宵节一般突出民间风俗、娱乐休闲的主题;端午节突出龙舟竞渡、纪念屈原的主题;中秋节突出祖国统一、人间团圆的主题;重阳节突出尊老敬老和重阳习俗的主题等等。节目的风格和包装形式也要与这些节日的氛围相适应。

三、党和政府阶段性工作重点的时机策划。

党和政府阶段性工作重点如抗击非典、抗洪救灾、打击毒品犯罪、整治交通秩序、打击偷盗抢劫等。这类节目要突出时效和现场,突出重大措施和重要经验,突出重大典型。如2003年抗击非典,就突出了非典可防可治、揭露谣言保持社会稳定,宣传医务人员救死扶伤,弘扬白衣天使的突出典型,宣传抗非典和发展经济相结合等等。各台为此制作的节目如《悠然说南山》《非典阴霾下的顺德经济》《非典护士隔离区分娩母子平安出院》《决战非典》等因为导向效果好,典型事迹突出,能体现政府措施得力,成效显著而获得当年度广播电视新闻奖的一、二等奖。

四、突发性事件的时机策划。

突发性事件如水灾、台风、禽流感以及“9?11”事件、海湾战争、阿富汗战争、美国入侵伊拉克等。突发性事件的宣传策划,也要在现场和时效上下功夫,要求记者亲临现场在第一时间向受众报告新闻。在抗灾救灾方面,要突出措施、成效和典型;在战争方面,不仅要及时追踪战争的进展,还要报道与这场战争相关的种种背景资料以及前瞻性分析。

第三节架构策划

架构策划就是使整个节目能够紧扣主题,做到层次清楚,逻辑严谨,材料充实,亮点突出,多姿多彩。

架构策划要求做到以下四点:

一、突出主题,突出重点。

不管是新闻作品还是文艺作品,其架构都必须紧扣主题,紧紧围绕主题来安排材料。有些新闻作品做得洋洋洒洒,就是离题万里。这样的作品绝不可能成为精品。

二、条理顺畅,结构科学。

新闻作品包括一些大型节目,怎么开头,节目怎么展开,先讲什么,后讲什么,重点放在哪里,高潮放在哪里,都得通盘考虑。省电台获2003年度省新闻奖一等奖的广播专题《悠然说南山》就是一个结构方面的经典之作。它分7个小标题层层递进地叙述钟南山在抗非典战斗中的感人事迹,塑造了钟南山抗非英雄的形象。且看这7个小标题。①杰出。讲钟南山所在那个医院在全国有最高治愈率,最低病死率。②受命。讲钟南山怎样冒着危险,临危受命。③勇敢。讲钟南山在非典病因不明,传染性极强的情况下把自己医院作为收治非典病人的重点医院。④直言。讲钟南山坚持真理,坚持科学,敢于在上级领导和众多专家面前坚持自己的不同见解,而且最后证明钟南山的观点是正确的。⑤诚实。讲钟南山不苟同那些与事实不符的见解。⑥仁厚。讲钟南山关爱病人。⑦悠然。讲钟南山面对恶疾、面对荣誉都是那么从容和泰然,展示了一个正直科学家的崇高的精神风貌。作品采用倒叙手法,先讲钟南山在抗非典中的杰出成绩,然后再讲他如何临危受命和其在抗非典中的表现,最后用标题中的两个字“悠然”作结(套用陶渊明“悠然见南山”的诗句),使人觉得意味深长,又做到首尾呼应。其结构何其严谨!

三、删除冗余,突出亮点。

精品节目不允许有些许冗余成分。现在有些广播电视节目,或者开头很长,时间过去1分多钟了,还听不到看不到引人关注的内容。例如有一个讲李嘉诚资助的让癌症病人减轻痛苦的晚会节目,开头20多分钟全是程式化的领导介绍、领导讲话,听众不转台才怪呢!还有些在节目中间过分堆砌材料,显得十分臃肿;还有些节目明明事情讲完了,非要狗尾续貂,讲一番大道理,听了让人厌烦。突出亮点,就是要在节目中有节奏地安排能够引人关注、能够令人兴奋的环节和材料,这类亮点越多,节目就越有吸引力,就越成功。

四、形式多样,多姿多彩。

特别是广播电视社教节目或一些综艺节目,是可以多环节、多体裁、多形式的,可以有新闻现场,有专家访谈,有受众多形式参与,还可以介入故事、小品、童话、电影剪辑等。如广州电视台的《广州市教育基金百万行》,是为筹集教育基金举办的大型活动。为了把这次活动的报道搞好,广州电视台在策划时作出独特而巧妙的安排,除了开出几辆转播车做群众游行的沿途报道之外,还租用直升机让主持人在空中报道地面的游行实况,还派出主持人在船上报道珠江河水上游行情况……整个报道角度多样,气势磅礴,令人印象深刻,具有很强的舆论冲击力。

第四节包装策划

包装策划就是研究选择节目的各种包装形式,包括主持风格、节目基调、广播电视优势元素的运用等。包装策划要做到新颖、独特、生动,有利于表现主题。

第五节突出创意

突出创意就是要运用创新思维,挖掘出特别的题材,选择特别的角度,运用特别的形式,做到人无我有,出人意料。例如省电台在20世纪80年代制作的一个作品《您好!南极人》,利用中秋节的时机,创造性地利用海岸电台和长途电话(当时还没有手机)联通直播室、南极和北京,让受众通过热线电话访问在南极考察的科学家,让南极科学家与北京的亲人互致问候,整个节目跨越首都和极地,既充满人情亲情,又有南极的风光趣闻……其突出的创意显然胜人一筹。

第七章创新叙事及传播手法

第一节纪实手法

电视纪实就是运用长镜头和同期声录音的手法对新闻现场进行追踪拍摄,它能真实生动地再现事物的原生态。它不仅有较高的新闻价值,而且有一定的鉴赏审美价值。

众所周知,电视不仅具有导向功能、信息功能、服务功能和娱乐功能,而且具有审美功能。特别是通过纪实手法拍摄的电视新闻或电视专题片,它体现出来的审美价值是多方面的。

(一)真实美。生活中真实的事物总是生动的,真实生动的事物都极具审美价值。在电视片中,无论是警匪枪战的现场,还是《生存大挑战》中双方的角力,也不论是穿针引线的百岁老婆婆特写的面孔,还是医院中刚刚降生啼哭中的婴儿……都具有震撼心灵的美。

(二)现场美。一些新闻现场,不仅充满动态,甚至有尖锐的冲突和错综的矛盾,还有各种不同个性特点的人物(或动物)和他们富有个性与情绪的话语,还有现场或紧张或轻松,或激烈或舒缓,或喜悦或愤怒,或哀伤或快乐……都给人以美感。如中山电视台的《广东警方迅速破获“东星轮”千万元劫案》,在纪实性的现场镜头中,人们可以看到记者拿着话筒,跟随公安人员连夜赶赴案犯躲藏地点,看到穷凶极恶的歹徒束手就擒;看到一叠叠崭新的港币现钞被搜出;看到案犯子弹已经上膛的手枪……现场的这些紧张激烈的气氛,现场人物的一举一动,现场的货币及枪弹都使人经历着电视剧中的情节,其审美鉴赏价值是不言而喻的。

(三)人性美。在电视纪实作品中,人物是少不了的元素。而人的个性、特点、情感、言行,甚至一些缺陷、弱点,都能使观众看到一个真实、生动,有个性、有情感、有弱点的活生生的人。而这些都会成为观众的审美对象而具有审美价值。例如广东省电视台的《生存大挑战》中,有的人为了保全自己淘汰别人而耍一些小手腕;有的人为了本队的胜出不怕艰险;有的人被淘汰出局伤心落泪;有的人为了战胜对手尽显聪明才智……而这一切都不是虚构的演绎的,而是真真切切的原生态,它使人性在各种冲突中自然表露出来,因而有很强的审美价值。

(四)自然美。自然美就是大自然带给人们的美感,无论是天高云淡还是电闪雷鸣、恶云翻滚;或者是群山万壑、潺潺流水;或者是浊浪排空的黄河、波涛汹涌的大海;或者是万马奔腾的草原、野兽出没的森林……对人类来说都是美的。在《生存大挑战》中,人们不仅可以看到长征路上险峻的高山、奔腾的乌江,还可以看到茫茫的草原、美丽的花草。在《国家地理杂志》众多的纪录片中,我们可以看到非洲草原的辽阔;可以看到万牛争渡的壮美;可以看到鳄鱼猎食的凶暴;可以看到海鸥飞翔的优雅……这些都是大自然赐给我们的一幅幅画卷,给予人们无尽的美的享受。

(五)生活美。审美与人类自身的活动是息息相关的,因此人类自身的生活也成了审美对象。在纪实性的作品中,那些除夕团圆吃年夜饭的镜头;内蒙古草原策马叼羊的镜头;水果丰收的镜头;农村集市叫卖讨价的镜头等,无不给人以审美享受。

(六)情节美。这是指纪实镜头下所表现出来的故事情节及细节。如《生存大挑战》中双方竞赛的悬念、故事的展开、最后的结局;一些突发性事件中警方与歹徒的对峙,警方与歹徒的斗智斗勇到最后制伏歹徒;在打假的现场,违法人员与执法人员的冲突;在街头不法分子像魔术师一样调换假币坑害群众;一些歹徒在公路上飞车抢劫等等,就像文艺作品中的故事情节一样给人以审美体验。

采用电视纪实手法要注意如下几点:

(一)精心选择纪实性题材。不是任何新闻事实都可以采用纪实手法,例如一般公路开通、体育馆落成之类的简短消息就不必用纪实手法。只有那些具有情节性、时间跨度较长的事件,才有纪实手法施展的空间。

(二)要深入生活,耐心追踪。有些新闻人物或新闻事件隐藏在社会的深处,有的时间跨度很长,长者有几个月几年甚至十几年,因此记者要追踪事件的前因后果,就要有先见之明,做好长期追踪拍摄的打算。

(三)要防止摆布和人为策划新闻。因纪实性作品讲究画面和情节的生动,因此有的记者就进行导演和摆布,甚至对情节进行策划,这将严重损害作品的自然和真实。

(四)节目要防止自然主义的实录,防止镜头拖沓,节目冗长。现在有个误区,认为纪实的长镜头就可以长时间追踪拍摄,不管主题是否需要,不管有没有信息量,就自然主义地全部实录下来,结果造成作品冗长,水分很多,令人生厌。

上面讲的是电视纪实,广播能不能纪实,近年来已有一些尝试。例如辽宁电台有一个保护丹顶鹤的作品,讲辽宁有一户人家,拾到几个被遗弃的丹顶鹤蛋,这家人用自家的母鸡孵出了小丹顶鹤并倍加呵护,使小丹顶鹤日见长大并且和这家人建立了很深的感情。最后他们把丹顶鹤放归大自然,当丹顶鹤飞走时,还飞到这家人家的上空转了两圈,并鸣叫数声,似乎在向抚养它们成长的人家说再见。整个节目从拾到鸟蛋开始,到丹顶鹤放飞,中间经历过许多感人的故事,这一切都用录音机记录下来。这应该是广播纪实手法的尝试吧。还有个广播作品,是深圳电台《老蒙小秦的一天》,讲香港回归后CEPA实施前夕深港两地经济、文化、生活方式日益走向融合的新趋势。作品选择了两个人物,一个是到深圳当小学校长的香港居民老蒙,让他讲在内地工作和来往深港两地的感受;另一个是深圳居民、从事美容业的女子小秦,让她讲过关去香港购物的各种经历和感受。作品采用广播纪实的手法,由记者对这两个人物来往深港两地进行全程访问录音,把他们两个人出入关口,在轻轨、巴士乘车和商店购物中的访问都录下同期声。其特点是真实、自然、生动地表现了主题。

第二节散文化手法

我们所说的散文化手法,是指在广播电视专题节目中引入文艺创作中写散文的手法。它又不同于电视散文,因为电视散文属于文学范畴,它允许虚构情节,虚拟现场情景,而广播电视专题节目运用散文化手法,其时间、地点、人物、情节、情感、现场、音响等因素都必须绝对真实。下面以惠州电视台拍摄的《共同的家园》为例,谈谈散文化手法的特点和优势。

1散文化手法的主要特点。

(一)多用第一人称。和文学散文一样,广播电视专题的散文化手法也多采用第一人称,以“我”为角色进入现场,作为新闻事件的目击者甚至是参与者去叙述事件的发展全过程,并抒发“我”的情感,发表“我”的议论。《共同的家园》就是记者以第一人称去见证惠州沿海村落是怎样保护红树林和白鹭的。

(二)叙事、抒情、议论相结合。这一点也和文学散文差不多。如《共同的家园》一方面叙述记者采访惠东盐洲镇红树林和白鹭由繁茂到破坏再到恢复的过程,同时抒发记者对自然生态遭到破坏的感叹和自然与人类伴生的由衷祝福,并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义和前景发表议论,对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给予谴责。

(三)情景交融,融情于景。情景交融就是写景抒情,寄情于景。这是诗歌散文所采用的传统手法。《共同的家园》就有多处写景。请看以下两段:“每当傍晚,觅食的白鹭归巢了,它们在夕阳中盘旋着,使这片红树林充满生机,一到晚上,白鹭就栖息在树梢上,与这里的渔村相伴而眠”、“每天清晨,白鹭就陆续来到滩涂、水田觅食,和这里的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归,一起共享大自然这份祥和而生生不息”。这两段描述和精美的电视画面相结合,描绘了一幅海阔天空,水田漠漠,林海相依,白鹭轻飞,人鹭同在的美丽图景,寄寓着作者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赞美和企盼的情怀,做到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和景水乳交融。

(四)重视写人物,展示人物的个性特征和精神风貌。《共同的家园》突出写了白沙村(一个小渔村)一位叫连坤的男孩子以及他周围的一群小朋友,写他们从小爱鸟和保护白鹭的故事,写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反映他们的淳朴和童真。这些人物既表现了主题,又增加了作品的生活气息,也增加了作品的生动性。

(五)多用故事、情节、细节来表现主题。故事、情节、细节是文学散文常用的表现手法,广播电视专题的散文化手法也适用此法。在《共同的家园》中,关于村民设大网捕鸟的情节,关于孩子们喂养受伤小鸟和放飞小鸟的情节等,都生动真实地反映了村里爱鸟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村民与为了赚钱而破坏生态的落后势力之间的斗争。这些情节和细节成了节目中的亮点,大大增强了节目的可视性。

(六)多用特写镜头,强化细节描写。电视特写镜头有利于表现人物或事件的细节,有利于表达人物的个性和情感,从而增强作品的感染力和冲击力。在《共同的家园》中,当孩子们将受伤的小鸟带回家中喂养时,笼中的鹭鸟与翠鸟打斗的特写镜头相当生动和传神,还有鹭鸟在树梢上歇息,旁边马路上穿行着拖拉机的近景镜头也有很深的寓意。它表现了鸟类和人类和平共处,即使是现代化的农村,鹭鸟也依然有良好的生存环境。这样的镜头,不仅有很强的表现力,寓意深刻,而且很美,很有诗情画意,散文味芳香袭人。

(七)多用纪实手法,表现事物发展的原生态。前面讲过,电视纪实就是运用长镜头追踪拍摄加同期声录音,其特点就是能生动、真实地再现现场的气氛、情境和情绪。电视散文化手法运用电视纪实镜头更能增加作品的文学含量,也能使作品更加生动传神。如《共同的家园》关于村里召开村民代表大会专门讨论保护红树林和白鹭,关于村长夜里带“我们”一起出海巡查红树林,看有没有人乘夜偷捕鹭鸟等现场,都运用了电视纪实手法,从而把受众带到事发现场,共同“经历”和感受此情此景,使节目更具魅力。(八)结构挥洒自如,体现出形散神不散的特征。散文化手法在写作上比较自由,有点像意识流,想到哪就写到哪,似乎有点散。但实际上在动笔前也要有精心的构思,使写出来的东西主题集中,浑然一体,结构潇洒流畅。

2采用散文化手法的几个优势。

(一)文学含量高,有较强的欣赏审美价值。

(二)有情感冲击力,做到以情感人。

(三)贴近性好,有亲和力。

(四)有故事有情节,可视性好。

第三节现场直击

从“新闻立台”的角度分析,很多行家都认为,电视新闻的最高表现境界,就是现场直击。通常所说的现场直击,实际上就是现场报道。何谓现场报道?现场报道是指电视记者在新闻事件现场,面向摄影机(观众),以采访者、目击者、参与者的身份所作的电视新闻报道。现场报道一般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现场直播报道,即利用现代化传输设备使记者、新闻事件现场与观众接收的“三位一体”的同步播出;一种是现场报道,就是记者将拍摄的新闻事件经过编辑后播出。在这一章节中,主要研究电视新闻直播报道。

电视新闻直播报道借助现代化的电子技术,使传播作用发挥无与伦比的优势。这方面我们常说的现场直击得到充分的体现。

1现场直播报道的三个特性。

(一)时效性强。现场直播的最高境界是消除新闻报道与新闻发生之间的时间差,使新闻事件在发生、发展的同时,分秒不差地原汁原味地报道给千千万万的受众,能使观众以最快捷的方式获得自己所关注的信息,能有效地满足他们先睹为快的心理欲求。所以备受观众喜爱。例如全球关注的伊拉克战争,观众通过中央电视台的现场报道在第一时间看到战争的爆发:巴格达夜空被防空炮火映红的画面、美英飞机空袭接连不断的爆炸声……这一切,让观众先睹为快。又如,“神舟6号”发射、返航的成功直播,让亿万观众真切地产生“此时此地”、“同景同情”之感受。过去,看电视新闻,获知天下大事,往往是观众的第一需求;现在,增强电视新闻的时效性,渴望看到电视现场直击,则是观众愈来愈强烈的呼声。

(二)现场感强。现场直播报道的特点是记者在新闻事件现场直接“出镜头”,把新闻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环境、声音、细节、结果等通过荧屏展示给观众。所以,它具有很强的现场气息。它能以其“同步”性把观众带到第一现场,让观众在第一时间亲历“正在发生的事”,产生一种无可比拟的、不可抗拒的魅力和吸引力。如“9?11”事件,香港凤凰卫视用高科技的摄影手段直击了美国纽约世贸大厦被两架飞机撞击和世贸大厦倒塌的情景,那震耳欲聋的声音、滚滚的浓烟、逃窜的人群、一片混乱的街头……让人终生难忘。

(三)真实可信性。真实是新闻报道的生命。现场新闻直播报道最基本、最主要的作用,就是通过电子技术,以画面和同期声为手段,去表现新闻现场新闻事件的发生、发展的过程。从而增加报道的真实感。

1998年11月,海湾形势紧张,对峙双方剑拔弩张,中央电视台及时组织11人的报道组到伊拉克首都巴格达进行跟踪报道。报道组通过电子设备,与在北京的中央电视台新闻演播室实时联结,对战事进行现场报道。主持人水均益站在巴格达记者中心的楼房上,面对摄像机对事件的进展进行解说,他背后就是多国部队发射导弹的轰隆隆的爆炸声,熊熊燃烧的烈火映红了巴格达的半个天空。这种扣人心弦、真实可信的现场效果,使这条新闻被评为1998年度中国新闻奖一等奖。

2现场直播报道的三个基本要素。

现场直播报道的三个基本要素,是指现场、直播和报道,三者缺一不可。“现场”指新闻事件的发生地,具体表现为空间;“直播”指的是用电子技术直接播出新闻事件,具体表现为时间;“报道”是对新闻事件的表述,具体表现为形态。

(一)“现场”是现场直播报道的基础条件。现场直播的最大魅力在于它能够最大限度地保留现场信息,原汁原味地展现新闻事件的发生、发展过程。“现场”包括画面符号和声音符号两部分。“现场”是客观存在的事实,是属于第一性的,没有“现场”就无法“报道”,更不存在“直播”了。

(二)“直播”是现场直播报道的关键环节,直播它贯穿于整个报道活动的始终。它是一根红线,把新闻现场——演播室——观众联结在一起。这一根红线的关键环节在于演播室,演播室相当于整个现场直播节目的大脑,它起到对整个节目的解释、控制和引导作用。如果说现场画面、现场声音和现场采访报道相当于“血肉”的话,那么演播室的主持报道就相当于“灵魂”。无论来自现场的信号还是演播室的报道,无论是新闻事件的声画还是预先录好的资料,都由演播室的指令进行调用和更新。“直播”让观众“同步”了解事件的发生和进程,成为历史的“见证人”,“直播”是电视新闻直播报道总把关。

(三)“报道”是现场直播报道的核心条件。“报道”是人的能动性在新闻事件直播报道中的具体表现,传播者对传播内容的选择、梳理、分析和评论,让观众“大饱眼福”。“报道”是属于第二性的,它不仅体现传播者对事件的观察、调查、理解的表达能力,更加体现出传播者的立场、观点和水平。

3现场直播报道操作的三个基本要求。

在电视新闻的现场直播报道中,传播者的报道是优是劣、是成功是失败,其影响是无法收回的。因此,电视新闻现场直播报道,无论对新闻事件还是对传播者,或者对报道的工作方法,都有一定的要求。

(一)新闻事件特质必须鲜明。电视新闻现场报道是兴师动众,整体性很强,技术要求高,操作难度较大的新闻报道形式。同时人们又非常渴望看到电视新闻直播报道。所以直播电视新闻,确实要求特质要鲜明的新闻事件,即对政治性、重要性、显著性等题材重大的新闻进行直播报道。不是任何题材的新闻都可以搞现场直播,一般经验性、批评性和一些非事件性报道就不适宜搞现场直播。否则,不仅劳民伤财,同时将会降低电视台的影响力,到头来会失去观众。

(二)准备工作要充分。由于现场直播报道的新闻事件大都是突发性的,从策划到现场拍摄时间非常仓促,因为是直播,受技术方面的制约,因此,现场直播报道这一复杂而又繁琐的工作给电视策划者提出了非常艰巨的考题,这就要求策划者必须及早做出周密设计。首先快速反应,头脑冷静,迅速做出报道策划,明确报道内容,作好报道准备;其次明确分工,落实责任,确定拍摄机位和传输方式;再次,组织人力检查设备器材,并带足备份设备和应急材料。与此同时,要做好直播的应急预案,要考虑到新闻现场有可能发生的不可预见的事情,如新闻事件突然出现有悖于舆论导向、涉及国家秘密等情况,需要中断信号时,要考虑插播其他节目或从另外一个角度报道,避免让观众看“彩条”。

(三)要抓住核心信息。因为现场直播报道的新闻多是动态性的,所以在直播报道中要处理好事件、主持人(记者)和新闻背景三者之间的关系。在直播中,现场事件既是基础又是核心,主持人在现场对事件进行说明、点评、采访等活动,导播根据事件的发展插播资料片、专题片等形式进行背景报道,都要依托现场事件这根主线,抓住新闻事件的核心信息。

怎样才能抓住核心信息?首先,主持人(记者)要出现在真正的新闻现场。现场可分为动态现场、静态现场,动态现场是新闻事件正在发生、发展的现场,比如伊拉克战争报道时,水均益站在记者大楼上直播报道战火弥漫的现场就是动态的,这个现场给观众带来的冲击力最大。

其次,主持人(记者)要提供现场没有的信息。现场事件的发生、发展都是有开始、过程、结果的,主持人(记者)要在新闻事件发生的各个阶段将一些不能完全通过画面感知的事物向观众作介绍,比如新闻事件所处的地理位置、现场人员的基本情况等,都要通过主持人作交代。

再次,在事件发生过程中,主持人(记者)应做一些点评。通过对事态发展做些适当的点评,让观众从感性到理性加强对事件的认识。甚至可以邀请专业人士做现场点评,以增强权威性。

第四,巧用背景资料。任何事件的发生都有高潮有平缓,有起有伏。在事件发展到每一个高潮,每一个段落之间,要适当插播一些背景资料,补充现场信息弥补画面的缺憾,使现场报道更加全面,更有深度。这种背景可以通过主持人(记者)讲解、专家介绍,也可以插播专题片。比如在2005年5月22日早上,中央电视台进行了《测量珠峰》的直播报道,在5个小时的现场直播中专家在北京直播室进行点评就达8次之多,播放影视资料就有6次,对前几次登珠峰的情况进行回顾,对珠峰的生态及测量结果都作了全面的分析等等。

4现场直播报道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主持人(记者)反应要灵敏。新闻现场是瞬息万变的,有些情况是主持人(记者)预料不到的,因此主持人(记者)要有机敏的头脑,对突如其来的变化要迅速作出准确的分析,在极短的时间内抓住其核心信息报道给观众。

(二)策划者要随机应变。策划者要根据新闻现场的发展态势和已经变化了的形势,对直击报道的内容、包装、形式和组织工作进行必要的调整。

(三)主持人(记者)形象要良好。在现场直播报道中,主持人的服装、言行举止是至关重要的。例如,在抗洪救灾的现场中,主持人如果西装革履出现在现场,那就和现场的气氛完全不融洽;在地震、矿难的现场直播中,如果主持人面带笑容、言谈轻松也显然和现场气氛格格不入的。因此,主持人要以举止文明礼貌和良好的道德形象影响观众。

(四)做好应急预案。新闻现场有时是千变万化的,不可预测性是非常强的,在直播报道前电视台一定要作应急预案,以应对现场意想不到的变化。2005年7月26日和8月9日,美国家电视台分别对美国“发现号”的发射和降落都作了直播报道。事前,这些电视台会同美国联邦政府对现场直播报道作好万无一失的应急预案,特别是针对火箭发射后的120分钟有可能发生的意外和飞船降落可能解体的情况,作出了周密的方案。

现场直播的突发事件可能会出现以下情况:现场信号中断;现场出现突发事件;主持人发生意外等等,对这些突发事件,电视台都要考虑到,并作好应急预案,只有充分的准备,才能做到百战百胜。

第四节隐性采访

所谓隐性采访,又称秘密采访或暗访。隐性采访是指相对于公开采访而言,新闻记者隐瞒记者身份或采访目的而进行的采访。广播电视隐性采访,是记者运用摄录等方式而获取新闻事实的行为。这种采访方法,是新闻记者掌握真实情况的一种特殊手段。近年来,在广播电视媒体的新闻报道中,越来越多采用隐性采访形式。

1隐性采访有如下几个特点。(一)记者的主观行为具有目的性。(二)采访是在被采访人完全不知情的情况下进行的,具有隐藏性。(三)只能在特殊的情况下进行,多用于揭露性报道和批评性报道,具有针对性。(四)记者在采访时,如果暴露身份,会受到威胁和人身攻击,具有危险性。

2隐性采访的主要作用。

隐性采访作为一种特殊的采访方式,具有独特的意义和作用。就广播电视而言,其作用就是最大限度地让受众接近事实。带给观众的是报道视觉冲击力的真实感。其作用主要表现为五点。

(一)可以突破采访环境的封闭性和事实的隐蔽性。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采访环境和新闻源在一般情况下都是隐蔽的,记者和公众很难接近或很难看到其真相。如贪官贪赃枉法;不法商贩制造、贩卖伪劣商品;歹徒盗窃诈骗;不法之徒炒卖车票;考试作弊;贩毒、卖淫嫖娼;工厂偷排污水等等,这些活动都非常隐蔽,即使是这种现象有所暴露,往往会受到拒绝采访,甚至用暴力拒绝采访。对于这些问题,只有采用隐性采访的方法,才能把这些见不得人的勾当公诸天下,并受到舆论的谴责。例如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拍摄的《咸宁工商生财有道》,就是记者突破采访环境障碍的成功范例。事发湖北省咸宁市,该市工商局违反国家规定,在公路上乱设卡、乱收费、乱罚款。许多司机被罚得苦不堪言,纷纷到工商局门口抗议。中央电视台记者隐藏在抗议人群中,把工商局一位女局长冲着抗议人群高喊“我就是要收费”、“我要找人把你们都抓起来”的事实拍摄下来,新闻播出后引起社会的强烈反响,产生了强烈的舆论效果。

(二)隐性采访是显性采访的补充形式。隐性采访与公开采访是相辅相成的,是公开采访的一种补充。从采访和记录的手段来看,记者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是采用显性采访形式,只有在显性采访无法得到真实信息和材料的情况下,才采取隐性采访形式。如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播出的《咸宁工商生财有道》,其中那位女工商局长的大叫大喊的镜头,只能用隐蔽采访的形式才能捕捉得到。

(三)能提高新闻事件的深刻内涵。隐性采访是在他人没有戒备的情况下进行的,突破了采访环境的封闭性和事实本身的隐蔽性,所得到的内容比较接近事实,素材特别典型、生动,具有极强的表现力,能一针见血地抓住问题的实质,因而表现主题、揭露问题特别深刻。广东电视台《“炒票”现象透视》就是最好的例证。由于我国铁路客运发展滞后,再加上春节前后农民工返乡和回校的学生,火车票极其紧张。使得炒卖火车票的不法之徒极为猖狂,炒票现象屡禁不止,屡打不绝。广东电视台的记者装扮成普通旅客,在广州火车站广场进行隐性采访和隐蔽录音,从炒票者口中获知炒票者是什么人物及其内幕。记者通过暗访调查,把广州火车站炒票现象屡禁不止的根源揭露得非常深刻。

(四)暗访资料真实、生动,使新闻做得更有想象力。比起显性采访,隐性采访更容易捕捉到新闻事实的细节,细节不但可以赋予报道的真实感,还会使新闻事件更生动、更具体、更形象。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播出的《触目惊心假发票》,记者伪装身份与在上海火车站广场的发票贩子接触,隐蔽的摄像机和录音机就真实地记录下了记者与票贩子讨价还价的对话和镜头,这些真切的音像让观众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真切、生动地把票贩子的违法犯罪行为揭露得那么深刻、到位。

(五)隐性采访最有利于把握事实真相。真实是新闻的生命,记者采访的首要任务,就是充分挖掘和确切把握新闻事实的真相,从而牢牢地奠定所发布新闻的基石。由于新闻事业日趋发达,社会上各行各业、各色人等对于新闻记者的了解多起来。因此一些有这个那个问题的人常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有的掩盖新闻事实;有的提供新闻事实不全面等等。新闻记者面对复杂的社会现实不能不有所警惕,不能不研究自己的采访对象。隐性采访是一种很好的对策,不仅可以对付坏人,也可以对付官僚主义、形式主义、沽名钓誉者、欺上瞒下者、贪污腐化者。隐性采访按照生活的原形观摩生活,使种种不正之风原形毕露,使种种邪门歪道无法得逞,确保了新闻的真实性。

3隐性采访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不越位。记者在隐性采访时,总是以另外一种身份出现,这是一种临时“身份”,但不管采用哪种“身份”,都要切记记者不能“越位”。即不能假冒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政府机关工作人员、公检法工作人员、工商税务工作人员、军人,如果假冒是要负法律责任的。记者的隐性采访,要在法律范围内进行,要在道德范畴内使用。

(二)不侵权。隐性采访是把“双刃剑”,搞得好就能体现“喉舌”作用;反之,会适得其反。特别是很容易引起法律上的侵权纠纷,常发生的侵权有侵犯公民隐私权、肖像权、名誉权。因此,记者在采访的过程中,首先要了解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才可以使用隐性采访。

(三)不闯禁区。隐性采访的禁区有法律的、政策的,也有道德的。对法律禁区要做到:第一,保守国家秘密;第二,尊重公民隐私权;第三,读懂未成年人保护法。

第五节直播室谈话节目

近年来,我国电视媒体在吸收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一个新的节目形式正在被广泛采用,这就是直播室谈话节目。

1直播室谈话节目的分类。

综观中外直播室谈话节目,大体可分为四类。

(一)直播室访谈。主要由主持人和嘉宾共同坐在直播室做节目,由主持人围绕节目主题向嘉宾提出受众普遍关注的问题,然后由嘉宾回答或评论,其间也有主持人与嘉宾的交流、讨论。这类节目如美国CBS的《面对全国》。该节目以新闻人物为主体,以“提问+回答”为模式。节目由一位嘉宾主持人(由电视网新闻记者、其他新闻媒体记者、专栏作家或政客担任)和三位参与讨论的记者组成,四人围坐在一张咖啡桌旁,一起谈论国内外新近发生的新闻事件。美国NBS的《会见新闻界》也是一个关于时政舆论的访谈节目,该节目以开记者招待会的形式邀请政界、军界首脑人物或社会知名人士就国际国内问题发表谈话。在我国内地和香港,也有许多电视台都办有这类节目。如香港凤凰卫视的《时事开讲》,由主持人和若干嘉宾围绕当前发生的国内外大事展开讨论,如以色列实施单边行动计划,强制犹太定居点移民撤出加沙,中俄军事演习,俄罗斯核潜艇被困海底等,不仅评述新闻事件本身,还分析其背景、发生的原因及发展趋势等。中央电视台的《面对面》也是一个人物访谈节目,由主持人在直播室访问各界名人和政要,提出所谓用“人”来解读新闻,节目没有场景,没有道具,也没有现场观众,栏目只是一对一、面对面的访谈。

二、直播室清谈。这类节目也由主持人与特约嘉宾构成一个谈话“场”,大家围绕一个大致的议题海阔天空地侃,题材一般没有那么重大严肃,谈话形式比较轻松自如,所邀嘉宾相对比较固定。如香港凤凰卫视的《铿锵三人行》就属这类节目。在近期的节目中,从广东兴宁的矿难,讲到广州、深圳的油荒,又讲到内地人的消费观,其中不乏褒贬赞叹,往往对事物背后的因由作一番议论。

三、直播室辩论。这类节目一般都由一位主持人主持,有两组观点对立的嘉宾就某个热点问题展开辩论,主持人不参加辩论,只负责对辩论的方向进行引导,并在辩论结束时作小结。这类节目有香港凤凰卫视的《时事辩论会》、广州电视台的《正方反方》,美国CNN的《交火》等。例如《交火》就是由两位政治立场截然相反的主持人或嘉宾在镜头前,针对国家社会生活具有影响力和冲击力的政治、社会等领域的新闻事件展开激烈的、近乎白热化的辩论。

四、直播室连线。这类节目是以直播室为中心,并通过现代化的传输手段,把全国各地或世界各地的报道点与直播室连接起来,主持人将围绕某一热点新闻,随时采访各报道点的记者。如中央电视台在2003年播出《伊拉克战争直播报道》时,有一个环节就是连线直播。在这次直播中,依次连线了中央电视台驻约旦安曼报道组记者水均益,驻英国记者王晓琨,驻美国记者王宇航,驻联合国记者刘正铸,驻澳大利亚记者李楠,驻法国记者李宾等,如此建构了一个全球信息网,使直播室成为集纳和传播信息的中枢,把观众的视线带到了世界各地,让受众更全面深入地了解战争的进程和世界各方的反应。

2直播室谈话节目的优势。

直播室谈话节目之所以广受欢迎,其模式在我国日见普及,是由于它本身所具有的独特优势。归纳起来有如下几点:

(一)追踪热点。从节目选材上来看,直播室谈话节目所选题材都是国内外的重大而成为舆论焦点的题材,如国内的人民币升值,欧美对我国纺织品出口设限,连战、宋楚瑜访问大陆以及矿难、自然灾难等;国际的有伊拉克战争、印度洋海啸、国际油价攀升、“9?11”事件、亚洲金融风暴、中俄军事演习等,这些都是举国关注或举世关注的新闻事件。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后,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人的观念、心态、眼光越来越开放,想了解天下大事的人越来越多,欲望越来越迫切,这就为直播室谈话节目造就了广阔的受众市场。

(二)视野开阔。直播室谈话节目,其话题宽广,既有国内的,又有国外的;既有政治的、经济的题材,也有文化的、生活的题材;涉及国际大事,也不局限一个地方,有关信息及反应来自世界各地(如直播室连线,其报道触角遍及全球)。如此开阔的视野,适应新世纪受众信息多元化的需求。

(三)透视深刻。由于直播室谈话节目的主持人素质多属一流,所邀嘉宾都是专家、学者、高官、名流,他们知识渊博,理论精深,见解深刻、权威,如中央电视台《伊拉克战争直播报道》的直播室访谈所请的都是国防部的专家、军事学院的教授以及军事研究机关的泰斗人物。因此他们的言谈以及对事态的分析都有相当的透视力,能鞭辟入里,令人信服。

(四)现场精彩。直播室谈话节目的“现场”就是直播室的“谈话场”或“辩论场”,在这个“场”中的谈话和辩论是相当精彩的,这里不乏幽默风趣,如香港凤凰卫视的《铿锵三人行》节目中,窦文涛等几位秀口,常会有一些神来之语,令人忍俊不禁或发出会心的笑;这里也不乏尖锐的冲突,如香港凤凰卫视的《时事辩论会》、美国CNN的《交火》、广州电视台的《正方反方》等,其参与节目的嘉宾都非等闲之辈,都是些伶牙俐齿之人,他们的辩论经常针锋相对,语出惊人,其中既有尖锐的冲突,也有幽默搞笑之语,听起来余味无穷,既引人思考,又令人快乐。这样的节目自然能吸引观众。

(五)体现互动。这里有主持人与嘉宾的互动,有主持人与连线记者的互动,还有主持人通过直播室热线电话与受众的互动,这种互动引入了人际传播的特性,增加了节目的亲和力和生动性。

3要办好直播室谈话节目,应把握好以下几点。

(一)选好题材。

(二)搞好策划。

(三)物色好嘉宾。

(四)挑选和培养好主持人。

第六节跨时空连线直播

这里所说的跨时空是相对而言的。过去传统的广播电视节目制作传播的过程是:采访——把采访的文字及音像资料送回编辑部——编辑处理合成制作成节目——经领导审批后播出。就是说从采访到播出存在着空间距离和时间距离。现在所说的跨时空,就是记者从采访到播出是零距离、零时差,即记者通过现代化传输手段将自己的口述新闻或镜头、同期声传回直播室直接播出。而电台之间合作播出节目,也是同步播出,同样是零距离、零时差。这就是所谓的跨时空连线直播。近年来,跨时空连线直播的形式被广泛采用,并且受到受众的广泛欢迎。

1目前这一形式主要有以下两类。

(一)多台连线直播。如省电台1996年播出的《跨越九七倒计时》,该节目与北京新闻台、深圳电台合作,还有香港新城电台的主持人加盟,实现三台四地联播。又如省电台2003年播出的《连线酒泉》,由省电台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广播电视台合作,实现两台两地连线直播。省电台2004年播出的《珠江奔腾》也是多台连线直播节目,合作的台有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广西人民广播电台卫星广播、广东人民广播电台卫星广播。记得省电台有一年的中秋节与新加坡电台连线播出中秋节特别节目《羊城狮城传友情》。以上这些都属于多台连线直播节目。(二)多点连线直播。就是有多个采访点通过现代化传输线路与直播室连接,实现记者口述新闻镜头,新闻通过直播室同步播出。如省电台的《您好!南极人》就是中秋节通过海岸电台和长途电话把北京、南极、广州联结起来,让在北京的亲属与南极科考队员通电话互致节日问候,让主持人和听众采访、询问南极科学考察的队员,了解南极风光与科考队员的生活。又如1995年省电台播出的节目《和平与发展》,节目在两个小时的时间里,接通中国北京和香港、新加坡、日本东京、德国波恩、俄罗斯莫斯科以及美国明尼苏达州等地的特约记者的电话,让广东人民了解世界各国庆祝战胜法西斯50周年的盛况。

有时多台连线直播与多点连线直播是结合起来的。

2跨时空连线直播节目具有许多优势,主要有如下四点。

(一)节目大气,气势磅礴。跨时空连线直播室节目一般都是时间跨度较长的大型节目,多是经过重点策划和精心构思,因而大都显得比较大气,气势磅礴。所谓大气,就是作品信息丰富、知识含量高、思想深刻、语言精练、构思精巧、视野开阔等等。如省电台的《连线酒泉》是一个大型节目,由省电台直播室与酒泉连线,一个是南方,一个是北国,地域跨度相当大;节目嘉宾是我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航天专家,他曾参与指挥我国多次洲际导弹和运载火箭的发射,对他的访问自然具有很强的知识性、权威性。省电台的节目《您好!南极人》地域跨度是中国和南极,两地相隔几万里,所访问的人物是南极科考的科学家。如此制作的节目自然气势磅礴,内涵丰富。

(二)视野开阔、信息丰富。由于节目多采用多点连线、多台同播,节目之信息源来自全球各地、四面八方,并且融合了各方面的不同观点和不同见解,因此节目视野特别宽广。

(三)知识含量高。由学者、行家参与节目,往往是智慧与信息融为一体,除令人获得有关新闻信息之外,还知道许多新的知识,如军事知识、宇宙知识、地质知识、航天知识等等。

(四)互动性强。节目中既有主持人与嘉宾的互动,又有主持人通过热线电话与受众的互动,有时还有嘉宾与受众的互动。如此制作的节目自然比较生动活泼,参与感强。

第八章创优的其他环节

第一节提炼主题

所谓新闻主题,是指新闻事实所提出的主要问题及其表明的中心思想。它是贯穿一篇新闻的主导思想、主脑和灵魂,是决定新闻的思想意义和指导作用的根本因素。广播电视新闻主题与一般文章主题的概念基本相同,但广播电视新闻作品比一般文章要复杂。比如,一则报道经济活动的简讯,你就很难看出它有什么主题,认为它只不过是在传播某种信息。其实不然,这一则简讯仍有它的主题,这个主题即信息。一次成功的新闻采访,一篇质量高、价值大、思想指导性强的新闻作品,无一不同新闻主题的选择、提炼得好而息息相关,正如古人所说:“文章成败在立意。”当然,电视新闻作品成败也在立意。

主题的源泉来自于生活,来自于生活的本质,主题是从生活中概括升华出来的思想和观点。新闻主题是从实地采访到材料选择、提炼出来,反过来又统率采访、写作及所有材料。因此,新闻主题又可称之为采访写作的“统兵之帅”。所以在采写新闻实践中,确定一个好的主题就成为新闻作品成败的关键环节。

1在新闻采写中,如何确定一个好的新闻主题?

(一)新闻主题必须具有倾向性。

要提炼好新闻主题,首先要选择好新闻主题,现实生活既丰富多彩,又纷纭复杂,为记者的新闻报道提供了丰富的题材与主题,但不是所有题材、主题都可以报道的,这就要求有所选择。记者在选择主题时,是有强烈倾向性的,对同一类新闻事件,由于记者的政治立场不同,选择主题时也会不同。无数事实说明新闻工作者对每一条新闻都在思考:“报道什么?选用什么事实?怎样进行报道?什么时候报道?”都经过思想,都带主张倾向。选择主题时所主张的倾向性应符合政治上重要,为受众所注意,涉及最迫切问题这三个基本原则。

第八章>>

所谓政治上重要,即指有方向性或对全局有影响的、有一定政治思想和思想高度的主题。具体而言,根据它与全国或当前形势紧密相连,对实际工作和社会生活有普遍指导作用或教育意义,是现实生活中的主要矛盾,是时代的精神主流。例如,第23届奥运会上,许海峰一枪定音,为我国夺得首枚奥运会金牌,实现了奥运金牌零的突破,这一题材及主题对振兴中华和实际工作、社会生活所产生的作用,都是十分巨大的。

所谓受众注意,即指解决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问题。例如,抵制乱收费、反腐败等主题,皆属此列。

所谓涉及最迫切问题,即指人们议论纷纷、希望有明确的回答,有较强的时间性、指导性等。例如前几年报道的《北京酱油为啥脱销》《今年国债如何兑付》等,虽属小事一件,但与千家万户的生活密切相关。

(二)新闻主题必须真实、鲜明。“用正确的舆论引导人”是新闻报道的首要原则。这就要求我们记者、编辑在采写新闻报道时一定要树立正确的政治观念,把握好整篇新闻报道的主方向,确定真实、鲜明的新闻主题。“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所谓真实,主要指新闻的主题要真实地、恰如其分地反映客观实际。也就是说要具有真实性,要经得起实践的检验,而不是主观臆断,更不允许指鹿为马,歪曲事实本来的面目。

在新闻工作实践中,坚持新闻主题的真实性往往与倾向性发生冲突,如何认识和处理两者的关系呢?根据以往的经验和教训,在正确处理倾向性和真实性的过程中,要坚持主题的鲜明性,所谓鲜明,是要求新闻主题要用鲜明的政治立场和政治观点来反映社会发展必然趋向。在新闻实践中必须坚持两条:一条是坚持客观、公正的报道原则。客观、公正就是要求新闻主题要实事求是,不能“主题先行”以客观需要而篡改、歪曲事实。当然,客观、公正并不意味着抛开倾向,因为新闻是客观的、真实的、公正的、全面的,又必须是有立场的。另一条是必须坚持用事实说话,即用观点、看法,将倾向寓于所报道的事实之中。事实说话是倾向性与真实性相统一的原则。

(三)新闻主题必须深刻。

我们知道,从新闻报道的内容和对象上看,可分为经济新闻、科技新闻、社会新闻、体育新闻等等,但新闻主要以报道人物和事件为主。既然如此,新闻的主张就必须要描写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而不能满足于一般地概括事物的表层意义。所谓深刻,是指新闻主题所反映的事实要有一定的深度。“深度”新闻报道不仅是反映发生了什么事,而且要写出这件事为什么要发生,它既写新闻事实的内容、发展经过,又要提示事物的含义和实质,最后还得报道其结果或预测未来。新闻的立意要站在为人民大众的高度上。新闻的主题是经过高度地概括和集中而提炼出来的。因此,它应当能体现出事物更深一层、更高一层的意义和本质,它不能只浮于事物表象而就事论事。可以这样说,一篇新闻作品,其主题深刻与否,直接决定着该作品的生命力。

广州电视台的专题片《粤海情融天山雪——一个新疆流浪儿童的故事》,通过广州各界热心帮助新疆7岁流浪儿童阿不都尼亚孜回到亲人身边的故事,真实、生动地反映了广州人民友爱真诚的精神风貌,充分体现了祖国大家庭中各民族团结无私互助的传统美德。整个节目主题深刻,情节感人,并因此在第五届中国新闻奖评选中以全票通过获得了最高奖。像这样的新闻,其主题思想是极其深刻的,像这样的作品才能够感动人、教育人、鼓舞人。我们从中可以看到,作者在深入采访挖掘素材、组织题材、提炼主题方面花了不少心血。

(四)新闻主题必须新颖。

新闻的主题必须新颖,这主要是指新闻的主题不仅要反映当前的社会脉搏,而且要力求有时代的气息。新颖的题材是为写作新闻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和一定条件。但是,如果记者、编辑保守,思想观念陈旧,或者不积极思考问题、挖掘素材、研究富有时代气息的人和事的话,那么,就不可能提炼出新颖的、富有时代气息的主题来。恰恰相反,有些司空见惯的新闻题材,只要我们的记者、编辑潜心地深入进去,发现它的本质,研究它的时代特征,就完全可以提炼出富有时代气息的主题。例如《由罚到奖,中国农村计生新创举》的主题就很新,它反映我国计生政策从以罚为主到引进利益引导机制的大转变,也反映了我国计生理念的大转变。这个主题就体现了新。

(五)新闻主题必须精练、集中。

所谓新闻主题精练,是指新闻主题反映的必须具有整篇新闻中的精华。所谓新闻主题的集中,是指要将主题聚集到一个焦点上,突出事物的本质和矛盾的症结,切不可面面俱到,贪多求全,四面出击,更不能节外生枝,二意并出。也就是说,一篇新闻报道只能有一个主题,否则就会造成叙事的混乱。《人民日报》老记者纪希晨对此有一很贴切的比方:“主线要单一,材料要丰富,这就像一条完整的链子上有许多环节一样,只有环环相扣,才能成为链子。”在新闻采写中,记者、编辑应当善于根据事物的本质,并将其挖掘、提炼出来,将那些不必要的、次要的材料筛选掉,然后再选择一些合适的角度来展示新闻主题。

然而,长期以来,在对新闻主题的认识上,存在着多主题并存论,或称为“第一主题,第二主题”,或称为“明主题,暗主题”。例如,2001年被惠州市推荐参评省优秀作品的博罗县广电局的电视专题节目《三峡移民当上老板》。本来作品题材非常好、非常新颖,但在叙述时明显有两个主题,第一主题是当地政府对三峡移民的关心爱护;第二主题是主人公刘迎春自力更生办厂。作品变成了两个中心。最后这篇作品被“枪毙”。

一篇新闻一个主题,是新闻报道的原则。这是因为,主题即中心,有了中心,文章就集中、深刻,反之多主题即多中心,中心多了,文章谈何集中、深刻?一军之中只能有一个帅,帅多了等于无帅。同样道理,新闻主题不能搞“集体领导”,只能强调“民主集中”。清末作家刘熙载所著《艺概》一书中讲作为有七戒,其中第一戒即“旨戒杂”,也即主题不要芜杂,要集中。

新闻的主题是整篇新闻作品的灵魂和统帅,是新闻作品的总纲,是决定整个新闻作品采写成败的关键。如果能把握好上述几个要求,也许能使我们在采访和写稿时寻觅到一条正确的捷径。

2提炼主题的常见方法有以下几种。

(一)追根究源法。

事物的本质不是一下子就能看得清楚的,往往要经过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分析。新闻主题的确定往往经历这样的过程,在采访中,一些记者悟出一条经验:许多富有“真金”的新闻并不是存在于表面,而是深藏其里,你只有具备洞察力和新闻的敏感性,才会将其挖掘出来。《焦点访谈》和《东方时空?焦点时刻》中,《在“三陪”现象的背后》《触目惊心假发票》等一系列节目,记者站在人民的立场上,经过详尽、深刻的分析,旗帜鲜明地抨击了社会的丑恶现象。

(二)天女散花法。

天女散花法,主要是将主题思想分成若干个小观点、小层次,或并列,或逐层深入,或既并列又逐步深入,以确立统一主题。这种方法最适合系列报道。这种形式常以若干条报道的形式出现,适合题材较大、内涵较为丰富的主题,特点是叙述起来较为明白,逻辑上也较为严谨。比如获得广东省2004年好新闻奖二等奖的博罗台的《县长进京找市场》就是通过“荔枝丰产、难卖”、“县长进京推介荔枝”、“博罗‘罗浮山’牌荔枝外销达1万吨”三个系列报道,体现了博罗县委、县政府“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务实作风。

(三)对比联系法。

有许多事情孤立地看难以发现其特殊之处,只有上下左右、今昔的联系对比,才能发现其独特意义和可贵价值。《回眸十五年》是中山台较成功的系列报道,被评为1994年广东省好新闻二等奖。这组系列报道,成功之处在于用新闻背景材料巧妙地联系起来,形成鲜明的对比,全面系统地反映了中山市方方面面的变化。如《从居斗室到住上新村》,特别是在《石岐城区三轮车的变迁》中生动地把三轮车——三脚鸡——的士——中巴等联系起来,使这条新闻的主题含义深远、弦外有音了。

(四)见微知著法。

在现实生活中,从事广播电视新闻报道的记者要经常碰到重大题材、重大典型、重大事件是很少的。大量的是平凡的人、平凡的事,这就要求我们善于见微知著,以小见大,从平凡之中发现不平凡,提炼出不同凡响的报道主题。电视系列报道《回眸十五年》,成功之处在不但巧用背景材料,更主要的是具有“以小见大”的特点。新闻《人大代表陈妙珍建言全国9亿农民减负》是一条以“小”见“大”的好新闻。“广东省从今天起取消农业特产税,全国税费改革也已全面铺开”,这个新闻由头从表面看来也并不怎么重大,但它接着引出的是“全国农民减负”的重大主题。这条新闻的亮点,是一位人大代表的建言,引起高层领导的高度重视,中央决定取消农业特产税开始,到最后取消农业税,结束中国历代农民种粮要交“皇粮”的历史。不仅极大地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更重要的是使党与群众的鱼水关系更为密切,所以这条新闻深层次的意义非常之大。这篇报道亦启示我们,欲见微知著,必须审时度势,对当前形势、方针政策有较深的了解与掌握,这样方能登高望远,提炼出较为深刻的报道主题。

3提炼主题应注意的问题。

(一)切忌“主题先行”。主题先行,即按照某种需要而不作任何采访,带着主观臆造的“主题”去找例子,来服务主题。也就是平时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