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贸纵观(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8-21 16:04:02

点击下载

作者:唐容

出版社:现代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商贸纵观

商贸纵观试读:

序言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

我国经过改革开放的历程,推进了民族振兴、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中国梦,推进了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文化是立国之根,实现中国梦也是我国文化实现伟大复兴的过程,并最终体现在文化的发展繁荣。习近平指出,博大精深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我们要认识中华文化的独特创造、价值理念、鲜明特色,增强文化自信和价值自信。

如今,我们正处在改革开放攻坚和经济发展的转型时期,面对世界各国形形色色的文化现象,面对各种眼花缭乱的现代传媒,我们要坚持文化自信,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传承和升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

浩浩历史长河,熊熊文明薪火,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滚滚黄河、滔滔长江,是最直接源头,这两大文化浪涛经过千百年冲刷洗礼和不断交流、融合以及沉淀,最终形成了求同存异、兼收并蓄的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也是世界上唯一绵延不绝而从没中断的古老文化,并始终充满了生机与活力。中华文化曾是东方文化摇篮,也是推动世界文明不断前行的动力之一。早在500年前,中华文化的四大发明催生了欧洲文艺复兴运动和地理大发现。中国四大发明先后传到西方,对于促进西方工业社会发展和形成,曾起到了重要作用。

中华文化的力量,已经深深熔铸到我们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中,是我们民族的基因。中华民族的精神,也已深深植根于绵延数千年的优秀文化传统之中,是我们的精神家园。

总之,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是中华各族人民五千年来创造、传承下来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其内容包罗万象,浩若星汉,具有很强文化纵深,蕴含丰富宝藏。我们要实现中华文化伟大复兴,首先要站在传统文化前沿,薪火相传,一脉相承,弘扬和发展五千年来优秀的、光明的、先进的、科学的、文明的和自豪的文化现象,融合古今中外一切文化精华,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民族文化,向世界和未来展示中华民族的文化力量、文化价值、文化形态与文化风采。

为此,在有关专家指导下,我们收集整理了大量古今资料和最新研究成果,特别编撰了本套大型书系。主要包括独具特色的语言文字、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名扬世界的科技工艺、异彩纷呈的文学艺术、充满智慧的中国哲学、完备而深刻的伦理道德、古风古韵的建筑遗存、深具内涵的自然名胜、悠久传承的历史文明,还有各具特色又相互交融的地域文化和民族文化等,充分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文化底蕴和强大民族凝聚力,具有极强系统性、广博性和规模性。

本套书系的特点是全景展现,纵横捭阖,内容采取讲故事的方式进行叙述,语言通俗,明白晓畅,图文并茂,形象直观,古风古韵,格调高雅,具有很强的可读性、欣赏性、知识性和延伸性,能够让广大读者全面触摸和感受中国文化的丰富内涵,增强中华儿女民族自尊心和文化自豪感,并能很好继承和弘扬中国文化,创造未来中国特色的先进民族文化。2014年4月18日

上古时期 豪商巨贾

春秋战国是我国历史上的上古时期。这一时期,社会生产力不断进步,社会分工更加详细。随着商业的发展,涌现出许多著名的大商人,成为该时期商业领域的领军人物。范蠡用大智慧开创了我国商业文化;子贡凭借“孔门十哲”金字招牌,成为名副其实的儒商;白圭的经商之道和贸易理论,无愧于经济谋略家的称号。以“奇货可居”著称的吕不韦,更是以风险投资成为古今中外第一人。这些豪商巨贾,开启了我国商业史先河,并产生了十分深远的影响。

先秦商业的起源与发展

先秦是指我国统一以前的历史,主要指春秋战国时期。在这一时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关系的变化,商业发展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进入了我国商业史上的第一次飞跃。此时,由于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逐渐被打破,各地出现许多商品市场和大商人。这一时期商品交换的频繁促进了货币制度的发展,我国金属货币在春秋中晚期使用广泛,各国自行铸钱,如要进行贵重商品交易,则使用黄金。此外,由于经济活跃,以放债营生的行业也渐渐盛行。著名的孟尝君就曾经营过高利贷活动。■先秦时期的钱币■先秦时期急于奔走的商人

春秋以前的商业交换活动,基本上还是些远距离的各地土特产和装饰品的交换,在整个社会经济生产和生活中还没有地位。

应当说,春秋以前的社会还是十足的自给自足的社会。商业交换活动显著发展起来,是在春秋战国时期开始的。周平王 (约前781年~前720年),姬姓,名宜臼,东周第一位王。在位期间,王权旁落,虚有其名,实权全在势力强大的诸侯手上。不过,即使周天子再不像西周时名实相符,却仍算是共主,得到有权势的大诸侯表面尊重。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建立东周,开始了我国历史上的春秋战国时期。也就是从这时起,我国历史上独立从事耕作或手工业的人开始大量出现,社会生产更趋向商业化。

周灭商后,商王朝人失去了贵族权,能活下来的,就外出做生意去了。做“生意”的原意是“求生”,即另谋生路去了。但商人贵族后代又不甘于种田织布那种下人的苦力活,于是就全做起买卖来了。

因为商王朝虽灭,但他们尚有较雄厚的资金。以后,凡是做生意做买卖的,统称为“商人”。因为当时全是商人后代在做买卖。■古代运输马车

从社会经济这个角度来看,春秋时期,由于社会有了一定程度的分工,出现了商贾这样的专门职业。东汉末年的经学大师郑玄说:“行曰商,处曰贾。”四民 是我国古代对平民职业的基本分工,指士、农、工、商,但其次序历代有所不同。其说始于管仲,《管子》道:“士农工商四民者,国之石,民也。”春秋时期齐国宰相管仲最先将订下“士农工商”的次序,一直沿用至今。

这也就是说,商,是指专门从事远程贩运。在外组织货源的人,这就是“行”。贾,就是居肆列货。直接面向消费者售卖,以求其利,这就是“处”。

春秋时期有许多土特产的运输者和买卖者。楚国的木材、皮革,就远输到晋国。《左传·襄公二十六年》中说,楚国使臣声子自晋还楚对楚贵族子木说:“杞梓皮革,自楚往也;虽楚有材,晋实用之。”

意思是说:杞、梓、皮革,本来是楚国特产,却在源源不断地被运到晋国。楚国固然人才众多,但实在是晋国人在使用他们。晋国的杞、梓、皮、革,是从楚国去的。杞、梓、皮、革是楚国的特产,经过运输交换变成商品。

当时的商贾已被列为四民之一。《左传·宣公十二年》称“商农工贾,不败其业”。尽管此时商人的社会地位还很低下,还是在官府直接控制下的商人,但是已经是一种专门的职业了。

春秋时期诸侯国林立,纷纷兴筑都城。这些都市位居津要,自然成为商品集散的最佳地段,初期的都市形态逐渐转变为以商业贸易为中心的繁荣城市。如赵国的邯郸,齐国的临淄,秦国的咸阳等,都是当时著名的商业城市。

城市内往往设有许多个市,作为商品交换的固定场所,市的四周有“市门”,设“市吏”管理。市内列肆成行,商品分类出售。

当时的商业活动,虽在城市里的市上进行,但是根据当时的管理制度,必须由政府来垄断市场,掌握物价。据《左传》载,郑国、卫国和宋国都有专门的官吏掌管,鲁国管理市场的官吏叫“贾正”。■孟尝君 (?~前279年),田文,因封于薛,又称薛公,号孟尝君。战国时齐国贵族,门下有食客数千。以养“士”著称的有魏国的信陵君、齐国的孟尝君、赵国的平原君、楚国的春申君,合称为“战国四公子”。

春秋时期虽然政府管理商业,但由于经济活跃,列国中出现了有钱有势的大商人。这些富商积累了大量财富,常常经营高利贷,以放债营生的行业由此渐盛。著名的孟尝君就曾经营高利贷活动。

孟尝君是齐国贵族,慕名而来者甚多,但他对食客热情款待与己无二,所以,食客往返归之如云,高峰期竟达3000余人。冯谖 战国时齐人,是国君孟尝君门下的食客之一,为战国时期一位高瞻远瞩、颇具深远眼光的战略家。冯谖虽然向孟尝君索取了不少的待遇,却着实为孟尝君效力不少。通过“薛国市义”、营造“三窟”等活动,冯谖为孟尝君立下了汗马功劳,使其政治事业久盛不衰。

为了接待食客,孟尝君开办了旅店,但食客的吃、住、行需要钱,所以,孟尝君的收入抵不住食客的浩繁开销。因此,孟尝君兼放一些高利贷来补充。

深谋远虑的食客冯谖对孟尝君经营高利贷有自己的看法,他在为孟尝君收高利贷利息时,对确无能力偿还利息的多户债主,建议孟尝君当众将“债券”焚烧。此举得到多数穷苦百姓的崇敬和欢迎。

另一方面,孟尝君也把旅店对外营业,从中得一部分盈利来填充巨大的开销。旅店内部分“食客部”和“对外部”两班人马管理。

在接待食客方面客舍分3等:上等为“代舍”,食有肉,行有车;中等为“幸舍”食有肉,不乘车;下等为“传舍”,食普通饭菜。

对外部的商业经营方面,饭菜也分3等:势大钱多的人供名贵饭菜;绅士富人供高等饭菜;普通百姓供价格便宜饭菜。另外,特别贫苦遭难之人给予特别舍施且分文不取。

孟尝君开设的大旅店,规模之大而管理有方且又礼仪待人,所以生意兴隆,闻名遐迩,有“孟尝君子店,千里客来投”之说。

到春秋末战国初,由于商业贸易的进一步发展,一些原来身居显位的卿相也开始经商。如曾经帮助越王勾践雪会稽之耻的范蠡,后来离越入齐,又从齐到当时属于交通中心的商业城市陶邑,从事商业,号称“陶朱公”。其后子孙继续经营,富至巨万。■先秦钱币布币■战国时期商人的交通工具

战国时期,市上的商品种类更加丰富,有吃的米粮,有用的有绸布、皮货、衣履、刀剑,还有各种牲口,及各式奢侈品如珠宝、玉器、象牙床、千里马、狐裘之类,无不具备,而且出现了为买卖双方评价说合的“牙人”。绸 在古代,丝绸就是蚕丝织造的纺织品。丝绸是我国古老文化的象征,我国古老的丝绸业为中华民族文化织绣了光辉篇章,对促进世界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我国丝绸以其卓越的品质、精美的花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闻名于世。目前已知的最早丝织物,是出土于距今约4700年良诸文化的遗址。

工商业发展后,便涌现出握有巨万资财的富商巨贾,大者富比国都,中者富比县郡,下者富比乡里,而且这样的人不在少数。

后来的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中,称这些新兴工商业者说:“千金之家比一都之君,巨万者乃与王者同乐。”

战国时期,由于商品交换关系的发展,乡村集市也开始形成,并出现了商人垄断乡村集市的现象。■文财神范蠡像

战国时期思想家孟轲形象地描写了站在乡村市集的高地上,操纵贸易、伺机牟利的“贱丈夫”。他在《孟子·滕文公上》中说:有贱大夫焉,必求垄断而登之,以左右望,而网市利。孟子 (前372年~前289年),姓孟名轲,字子舆、子车或子居。生于战国时期的邹,即今山东省邹县东南。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民主思想的先驱。他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对后世中国文化的影响全面而巨大,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合称为“孔孟”。孟子及其门人著有《孟子》一书。

意思是说:在旷野的集市上,有个商人站到高地上,即“垄断”上,东张西望,想把市利都弄到自己手里。

这些自由商人的出现,最初多是由一些小商贩发展起来的,他们的地位低贱,所以孟子说“有贱大夫焉”。后来人们把操纵和把持贸易的行为叫作“垄断”,就是从这里引申出来的。

孟子对于“垄断”的解释,正确反映了商业贸易史的发展进程,特别是春秋战国之际这个商业贸易史上的一个转变过程。

战国时期,一些卿大夫也有一面当官,一面从事商业活动的。魏惠王的大臣白圭,就是一个从事倒卖谷物活动的商人。

到了战国晚期,投机商人更为活跃,吕不韦就是一个突出的例证。他原是个大贾,后把商业上的投机方法运用到政治上,最终他出任秦之相国,封为文信侯,并取得了“仲父”的尊号,一度掌握秦国大权。

春秋战国时期之所以会出现商业的发展,是因为社会生产力的持续进步,让整个社会拥有了大量可供来流通的商品。同时,区域性诸侯国的产生,割断和阻碍了整个社会的自由联系,这就使许多商品的流通变得有利可图。

另外,各诸侯国为了满足对生活物品和战争的需求,以及为了增加国家财政收入,便用行政手段鼓励发展商业。这些因素,都大大刺激了当时商业的发展。阅读链接公元前597年,在晋、楚两国争霸中原的邲之战中,晋国大夫荀罃被楚国所俘。有一个财力雄厚的商人到楚国经商,想用金钱贿赂楚国的看守人员,把荀罃秘密营救出来。后来没有成为事实,因为楚国把荀罃释放了。荀罃回国后见到那个商人,非常感激他。而那个商人却认为是楚国释放的荀罃,所以自己不敢居功。这则史实告诉我们,商人能参与援救荀罃的活动,也一定在楚国的贵族中有广泛的联系。他们政治活动的基础来自他们的经济力量。

被尊为商圣的范蠡

范蠡是春秋末年楚国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实业家。范蠡大约出生于公元前536年,约于公元前448年无疾而终,享年高龄,几近百岁,被称为我国商人圣祖。范蠡三次经商成巨富,三散家财,乃我国儒商之鼻祖。他创立了商业运筹学、价格学以及循环论等关于经商的理论,在以后的2000多年里都产生了很大影响。范蠡的神奇之处在于:从政可为宰相,经商能为巨富。他用大智慧开创了我国商业文化。被后人尊称“商圣”,更被供奉为财神。■我国商人圣祖范蠡画像■先秦钱币

范蠡出身贫寒,父母早亡,由哥嫂扶养成人。他从小就天资聪慧,博闻强识,喜欢读书,学到了许多历史知识和治国安邦的理论。计然 姓辛氏,又作计倪、计研、计砚,字文子,号称渔父。春秋时蔡丘濮上人,博学无所不通,尤善计算。对治理国家的策略极有研究,善于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谈论治国方略。云游到范蠡家乡南阳时,范蠡惊其才,从之为师,计然授计谋于蠡。

当时著名的商业理论家计然到范蠡的家乡南阳云游,范蠡拜其为师,跟他学习经济知识和经商技巧。

范蠡和楚国名士文种是好友。当时列国纷争,相互争霸兼并,楚国政治不明,有才之士得不到重用。于是,两个人商议之后,来到越国。

范蠡和文种入越后,深得越王勾践重用,勾践任范蠡为大夫,又擢为上将军。

范蠡对勾践忠心耿耿,出谋划策,与文种同心协力为越国共谋良策,促进了越国强盛。最后灭掉劲敌吴国,勾践当了霸主。文种 (?~前472年),又作文仲,字会、少禽,一作子禽,楚国人,后定居越国。他是春秋末期著名的谋略家。越王勾践的谋臣,和范蠡一起为勾践最终打败吴王夫差立下赫赫功劳。

越国君臣设宴庆功,群臣欢歌笑语,十分高兴。此时,只有勾践一人面无喜色。范蠡看到后,暗自叹息,深思熟虑后,决定携带家眷悄悄出走。

范蠡临行前告诫文种:“勾践为了兴越灭吴,不惜卧薪尝胆。如今如愿以偿,却不想将功劳落到大臣名下,猜疑嫉妒之心已见端倪。看来与越王只能同患难,不能共享乐,大名之下,难以久居。如不及早急流勇退,日后恐无葬身之地。”■先秦钱币金块

文种并没有和范蠡一起出走。后来,勾践果然赐文种一剑,令其自杀。文种临死前后悔当初没有听范蠡的话。相 春秋末齐景公置左右相,相为官名始此。战国时或称相邦,或称丞相,为百官之长。后世历代,对相职的称谓多有变化,但权力很大这一点通古未变。文献所见相之名,为沿袭旧名。

范蠡乘舟到达齐国后,隐姓埋名,自称“鸱夷子皮”。在齐国,范蠡在海边选了一片土地,和儿子一起开荒种地,种植谷物,并引海水煮盐,日出而作,日落而归,没有几年光景,就治下家产数十万,成为当地巨富。县令 我国古代官名,起于战国。战国时三晋和秦已称县的行政长官为令。秦商鞅变法后,并诸小乡为县,设置令及职责。县令本来直隶于国君,在战国末年,郡县两级制形成后,县就属于郡了,县令就成为郡守的下属了。

后来,齐国国君听说了范蠡的事情,觉得此人是个奇才,就想任命他为相。可是范蠡却把相印交还了齐君,还把大部分资财散发给了乡邻好友,一家人又重新迁居他处。

这次,范蠡到了“陶”这个地方,就是现在的山东定陶。当时陶地客商云集,店铺鳞次栉比,商业往来频繁。他认为陶是天下的中心,是交易买卖、互通有无的商业要道。这正是经商的好地方,就先定居下来,自称“陶朱公”。

相传,范蠡有一次来到一个镇子的集市上经商。当时镇上很是热闹,有各种各样的店铺,人们熙熙攘攘,连大树底下也都摆满了杂货小摊,有皮毛肉类和各种山货。禹 与尧、舜齐名的贤圣帝王。他最卓著的功绩,就是历来被传颂的治理滔天洪水,又划定我国国土为九州。大禹为了治理洪水,长年在外与民众一起奋战,置个人利益于不顾,治水13年,耗尽心血与体力,终于完成了这一件名垂青史的大业。

镇子旁边有一个大湖,范蠡向人一打听才知道,原来这里就是昔日洪水横流时,大禹治水的熊耳山下古莘卢邑。

那时禹王带领民工在山的东北角处劈山开石,疏通河道,使洛水东流后水位下降,留下一片几十里的大湖,人们才在湖边镇上安居乐业。

范蠡了解到当地盛产山珍野味、肉类皮毛,粮食药材等土特产品,但是农民缺少食盐、葛麻布衣、日用杂品等。他觉得做生意的好机会来了。

于是,范蠡就在当地开了个杂货铺,做起了收购山货的生意。他收购的山货价格很高,一传十,十传百,供货人都往这里跑,还不满一个月,各种山货就堆满了几个大库房。

这些购回来的货物很快就卖完了,他把往返一个来回的利润一盘算,赚了很多钱。后来,当地的农民也都纷纷来批发些盐和日用杂品下乡去卖或换货,学着做生意,这个地方的人渐渐地也都富裕起来。

有一次,一家收山货的店铺起火,范蠡的店铺就在隔壁,结果殃及鱼池,范蠡的店铺也随之起火,接着,接二连三,一条街的店铺都烧着了。

镇上的人都忙乱救火,但范蠡却没有去救火,而是带上银两,网罗人力到附近的镇上去采购竹木砖瓦、芦苇椽桷等筑房材料。

火灾过后,百废待兴,大家都开始忙着建新房子,范蠡采买回来的大批竹木砖瓦这时正好派上了用场,人们纷纷来找范蠡买这些建房子的材料。■范蠡雕像猗顿 战国时魏国人。猗顿是其号,姓名已无可考。山西省临猗县人。他是我国战国初年著名的大手工业者和商人,为山西地区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范蠡原来被烧毁的店铺虽然损失惨重,但卖砖瓦木材所赚的钱数十倍于店铺所值之钱,同时也满足了百姓的需要。

范蠡经营了几年山货,又积累了几十万家财,他把绝大部分资财都送给他的好友和乡邻,又散发许多钱给穷苦人,人们都感谢不尽。

当地县令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商人,就把范蠡经商的镇子命名为“范蠡镇”。

范蠡年老的时候,由子孙持家,最后的家产越来越大。当时有一个叫猗顿的人听说陶朱公经商有法,就拜他为师,后来经商致富,也是家产达千万。时人每当说起富豪,就把他俩并称为“陶朱猗顿之富”。

范蠡经商受人称赞,他把财富分给穷人及较疏远的兄弟,不为金钱所累。富豪者,行善积德应该是第一要务。■范蠡雕像

范蠡有一次做生意到了商洛,据说这里是最早发明青铜器的地方。商洛当时生产的青铜器具很精美,远近闻名,当时上至豪门,下至百姓都以使用青铜器为荣耀。

范蠡打听到邻近的秦国需求量大,他想:物以稀为贵,如果把商洛的青铜器运到秦国,肯定能够赚取高利。范蠡于是就雇了很多牛车和人,到商洛地区收集青铜器,然后到秦国去卖。■范蠡塑像

在去秦国的时候,为了标明身份,就在牛车上和青铜器上都铸个“商”字,“商”的意思是游走买卖。

到了秦国国都咸阳,秦人看到牛头上写着“商”

字,青铜器上铸有“商”字,加上一件件器具光亮耀眼,精美绝伦,于是人们都叫着“商人来了,商人来了”,很快就把器具抢购一空。“商人”后来就成为买卖商品人的代称,“商人”的名称由此而来。

在经商过程中,范蠡总结出了许多有价值的经验。比如他对商品的价格上涨或下跌的趋势有着精辟的见解。商品 是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狭义的商品仅指符合定义的有形产品;广义的商品除了可以是有形的产品外,还可以是无形的服务。比如“保险产品”、“金融产品”等。商品的基本属性是价值和使用价值。

范蠡将商品分为“谷物类”和生活所需的“非谷物类”,他认为,“谷物类”商品与“非谷物类”商品的价格波动方向相反:当收成好谷物价低时,人们对其他商品的需求就会增多,使其他商品价格上涨;当谷物价高的时候,人们对其他商品需求减少,它的价格就会下降。

范蠡认为,凡是商品,必以将来迫切需要者为有利可图,所以夏天要预测皮毛商品,冬天要预测葛麻商品,手中还要经常掌握着实物的积蓄,因为商品价格的涨落不是无限度的,上涨到一定限度就会下跌,下跌到一定限度就会上涨。商品价高时,就要尽快把手头商品像粪土一样毫不吝惜地抛售出去;商品价格下落时,要把它看作珠玉一样,大量收购进来。这样才能获取更多的利润。范蠡还提出了一个“水则资车,旱则资舟”的“待乏”原则。就是说,在水灾之年做车的生意,在旱灾之年做船的生意。这初听似乎违背常理,其实是大有道理,因为当水灾时,大家都在做船的生意,利润必定不高。■范蠡画像而车的生意此时必定无人问津,如果趁此机会囤积一大批车,水灾一旦结束,车将成为特别需求的商品,价格必然上涨。这时,将水灾之年积下的车一下抛出,就能迅速获取巨利。

范蠡本一介布衣,一生三次迁徙,《太平广记·神仙传》有“在越为范蠡,在齐为鸱夷子,在吴为陶朱公”一说。阅读链接相传范蠡是十六两老秤的发明者。当时人们买卖东西都是用眼睛估计,很难做到公平交易。后来,范蠡偶然想到了井里汲水的方法:井边竖一木桩,一横木绑在木桩顶端;横木的一头吊木桶,另一头系石块,此上彼下,轻便省力。于是,他便仿照着做了一杆秤,并用南斗六星和北斗七星作标记,一颗星一两重,十三颗星是一斤。此外又加上福、禄、寿三星,十六两为一斤。范蠡告诫商人,缺一两折福,缺二两折禄,缺三两折寿。

儒商之鼻祖的子贡

子贡是卫国人,名字叫端木赐,子贡是他的字。子贡是孔子得意门生,是由孔子亲自教育出来的商人,属于首屈一指的大富豪,而且是有史以来名副其实的儒商。孔子称其为“瑚琏之器”,在孔门十哲中以言语闻名。子贡不仅在道德、学识、能力具有超群的才华,能够做到富而不骄,富而好礼,而且他是孔门七十二贤之一,孔门十哲之一。有孔门高徒的招牌,因而在商业竞争中,他的软实力和无形资产,是一般商人无法比拟的。■儒商子贡塑像■子贡石刻像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工商业开始兴起并逐步走上繁荣时期,此前那种宗族公社自给自足的封闭经济模式,民至老死不相往来的自然状态已土崩瓦解。具有丰富的学识,新颖的思想,出众的口才,谦虚的品格和不甘平庸的进取精神的子贡,紧紧抓住这一历史机遇,投身商海,大展身手。子贡出身于商人家庭,20多岁继承祖业开始经商。子贡虽然家累千金,但他不忘天下人。《吕氏春秋》、《说苑》、《孔子家语》等典籍都记述了子贡自己掏巨资,赎回一批鲁国奴隶的善举。可见,子贡是一个施于民而济于众的商人。

子贡投奔到孔子门下以前,就已经是一个非常成功的大商人了。子贡是孔子最亲近的学生之一。在众弟子中,孔子与子贡的关系超出一般。子贡钦佩和崇敬孔子,对孔子评价最高,是孔子及其学说的宣传者和捍卫者。孔子 (前551年~前479年),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人,就是现在的山东曲阜市南辛镇。春秋末期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政治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孔子在世时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万世师表。

孔子曾经招了3000多学生,规模很大,加之周游列国,人在旅途,费用很高。而子贡作为一位成功的大商人,又是孔子的得意门生,自然成了孔子教育事业的主要赞助者。可见子贡的重情重义。

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里面说得很明白:使孔子名布扬于天下者,子贡先后之。

意思是说:孔子之所以能够在当时名扬四海,和子贡的帮助有很大的关系。司马迁 (前145年或前135年~前86年),字子长,左冯翊夏阳人,就是现在的陕西韩城;一说是山西河津人。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史学家和文学家。他撰写的《史记》被公认为是中国史书的典范,因此被后世尊称为“史迁”、“太史公”。

子贡在经商发财以前,也是比较贫穷的。靠着经商,他脱贫致富了。子贡经历了穷和富两种人生体验,于是开始深入思考:一个人贫穷的时候应该采取什么样的人生态度呢?有钱了又应该采取什么样的人生态度呢?

子贡思考的结论是:“贫而不谄,富而无骄。”意思是说:贫穷的时候,没有自卑感,不低三下四地讨好别人;有钱的时候,没有自大感,不盛气凌人、趾高气扬、傲慢无礼。

子贡对于自己的想法非常得意,并且自信自己就是这样做的。于是,他就自己的想法向孔子请教。

孔子教导他,贫而不谄,富而无骄,当然已经很不错了,但是还比不上“贫而乐道,富而好礼”。就是说:贫穷,却仍然坚持不懈地追求真理;富有,却喜欢学习礼仪,有意识地提升自己的道德水平。■春秋战国钱币

孔子强调的是人的内在修养。人的内在修养,是要靠不断学习而得到提升的。而如果缺乏内在的修养做基础,就有可能只是装样子给别人看。

因为,它不是发自内心的一种自觉的行动,反而会成为非常痛苦的,甚至是虚假的东西。

听了老师的话,子贡豁然开朗,懂得了内在修养更加重要、更加根本,德行的修养是没有止境的,一个人对于修养,应该不断地追求进步。儒家 又称儒学思想,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是奉信以孔子为先师,以“儒”为共同认可符号,各种与此相关、或声称与此相关的思想道德准则,是中华文明最高礼法以及最广泛的道德遵从。

孔子的教导对子贡后来的人生发展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他把学和行有机地结合在了一起,因此在他的言行举止上,无不体现着儒家的思想,使精神上有了自己的安身立命之地,所以他不但有钱而且也有了心理上的幸福。

相传,孔子病危时,子贡未能赶回。他觉得对不起老师,别人守墓3年离去,他在墓旁再守3年,共守墓6年。

儒商的价值观所包括的是仁爱善良的道德观,强国富民的目的观,取财有道的价值观,以民为本的服务观,见义勇为的责任观,公正平等的权益观。一言以蔽之,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子贡作为我国历史上正宗的儒商,具有特殊的贸易技巧和儒商的高水平。■孔子师徒周游列国塑像■子贡所植树

子贡具有开阔的国际视野。他在进行贸易的过程中,把鲁国问题放到大背景之下来看。然后采用了商业竞争中经常使用的“借助外力”的策略,利用自己以外的力量,达到自己的目的。

子贡善于洞察时事。他追随孔子周游列国十几年,所到之处,都是与各国的王公贵族打交道。而且他做的是珠宝生意,他的客户,也多数是有钱有势的王公贵族。这使得子贡对于各国政治情况有非常清楚的了解。

正是在洞察时事的前提下,他的营销策略更有针对性,从而使贸易活动收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子贡做买卖需要见诸侯时,各国的君主都以平等的礼节来会见他,可见子贡的富有和声望达到了什么程度。诸侯 是古代中央政权所分封的各国国君的统称。周代分公、侯、伯、子、男五等,汉朝分王、侯二等。周制,诸侯名义上需服从王室的政令,向王室朝贡、述职、服役,以及出兵勤王等。汉时诸侯国由皇帝派相或长吏治理,王、侯仅食赋税。

子贡能抓住人的心理,诱之以利。为什么那么多的国君都愿意相信子贡的意见呢?就是因为子贡对于人的利己本性有非常深刻的认识。天下所有人,都为着自己的利益最大化而奔忙。

子贡作为成功的商人,要比一般人更能深刻地认识到人的这种利己本性。所以,他在进行贸易的时候,首先站在对方的立场上,从对方自身利益出发,激发起他们的利己之心,并且巧妙地利用了他们的利己之心,让他们觉得,按照子贡的意见办,就能够得到最大利益。■被后世奉之为财神的子贡塑像

子贡是孔子的高徒,这个身份本身就非常有号召力。在孔子周游列国的过程中,很多诸侯国的君主不愿意采用孔子的主张,也不打算重用孔子,但他们对于孔子的道德文章还是很尊重的。因而也格外重视子贡这个名门高徒。

子贡跟随孔子学习多年,拥有很高的素质和修养,举止斯文,彬彬有礼,能言善辩,谈吐不凡。他的意见所产生的说服力和可信度,自然不是一般人所能比的。因此,他的商业活动屡屡成功。

儒商子贡靠着他的良好修养,不仅在他的时代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尊重,而且也被后来历朝历代的商人奉为楷模。阅读链接子贡曾经自命不凡,最初并不把孔子的学问放在眼里。他对孔子的敬仰经历了一个过程。子贡跟着孔子学习不到一年的时候,自认为学问已经超过孔子。学到第二年的时候,虽然不再自以为超过孔子,但也觉着自己与孔子差不多。等到学到第三年的时候,子贡才真正认识到了自己比孔子差得远。越学习越感受到了孔子思想的博大精深,认为老师的水平是不可能达到的,就仿佛登天无路一样。子贡的变化,反映了一个有知识又爱好学习的商人的进步。

经济谋略家的白圭

白圭是战国初年魏国的大商人,因其擅长经商而名满天下,被誉为“中国第一商人”。他曾在魏国做官,后弃政从商。白圭善于静观时变,巧治生产。他的经商活动及其理论,影响了整个战国时代。白圭的经济谋略在于逆向操作,买仁卖义,乐观时变。《汉书》中说他是经营贸易发展生产的理论鼻祖,先秦时商业经营思想家,同时也是一位著名的经济谋略家和理财家。白圭因此被后世商人称作“治生祖”,或称“人间财神”,宋真宗封其为商圣。■“中国第一商人”白圭画像

战国初年,社会发生巨大变化,社会经济制度改革进一步深入,新兴的地主制先后在各国确立。生产力迅速提高,市场上的商品量急剧增加,人民的消费购买能力也迅速增长,商业的发展出现了一个飞跃。鬼谷子 姓名王诩,战国时期卫国人。他长于持身养性和纵横术、精通兵法、奇门八卦,著有《鬼谷子》兵书十四篇传世。民间称其为王禅老祖,是“诸子百家”之一,纵横家鼻祖,也是位卓有成就的教育家。经常进入云梦山采药修道。因隐居清溪鬼谷,所以称鬼谷子先生。

这个时期出现了大批的巨商大贾,而经济谋略家白圭,就是其中著名的一个。

白圭出生在东周时期的洛阳。他师从鬼谷子,学习致富之计。几年下来,白圭颇有心得,他认为,商场如战场,只有随机应变,巧用计谋,像师傅鬼谷子教授的那样,“将欲取之必先与之”,待机而起,方可立于不败之地。

古都洛阳作为政治、经济的中心,工商业的发展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西周,这里就设有“泉府”作为金融管理机构,“空首布”作为货币广泛流通,表明商业的发展相当繁荣。到了春秋战国时,尽管周室国力衰微,但洛邑的商业贸易繁荣,人员往来频繁。

洛阳人善为商贾,致力于商业和手工业,追逐利润是洛阳人的传统。《史记·货殖列传》中说,洛阳“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充分说明,不少外地商人不远千里来洛阳经商。■春秋战国时期运粮画像砖■洛邑城池修筑图

当时的商人大都喜欢经营珠宝生意,但是白圭却没有选择这一当时最赚钱的行业,而是另辟蹊径,开辟了农副产品贸易这一新行业。空首布 古代钱币的一种。它取相农铲,其首中空,故称。形似铲,故又称铲布。是春秋战国时期周、晋、郑、卫等国铸行的一种金属货币。也是我国最早的金属铸币之一。空首布是先秦四大钱系之一布币体系的分支。西周末始铸,春秋晚期以后盛行,公元前221年被秦始皇废止。

白圭才智出众,独具慧眼,当他看到当时的农业生产迅速发展,便敏感地意识到农副产品的经营将会成为利润丰厚的行业,他提出“欲长钱,取下谷”的经营策略。

白圭认为,“下谷”等生活必需品,虽然利润较低,但是消费弹性小,成交量大,以多取胜,一样可以获取大利。于是,他毅然选择了农产品、农村手工业原料和产品的大宗贸易为主要经营方向。

珠宝经营是以权贵富豪为对象,白圭选择的“下谷”等生活必需品的经营,面对的却是广大比较清贫的平民百姓。因此,白圭奉行了薄利多销的经营原则,不是提高商品的价格,而是通过加快商品流通、扩大销售的方法来获取更多的利润。岁星纪年法 岁星是太阳系九大行星中的木星,根据岁星在天体中运行的规律用来纪年的方法,叫“岁星纪年法”。古人以地球为观测点,以相对不动的恒星为背景来观测岁星在天空的视运动。岁星每年要行经一个特定的星域,共有12个星域,即12次。12年周而复始。

为掌握市场的行情及变化规律,白圭经常深入市场,了解情况,对城乡谷价了如指掌。

白圭有一套独到的经商术,他把自己的经营原则总结为8个字“人弃我取,人取我与”。

这种逆向操作的具体做法是:在收获季节或丰年,农民大量出售谷物时,适时购进谷物,再将丝绸、漆器等生活必需品卖给这时比较宽裕的农民;而在年景不好或是青黄不接时,适时出售粮食,同时购进滞销的手工业原料和产品。

白圭所说的“与”,是予人实惠。当某些商品积压滞销时,一些奸商坐待价格贬得更低再大量购进,而白圭却用比别家高的价格来收购;等市场粮食匮乏时,奸商们又囤积居奇,白圭却以比别家低廉的价格及时销售,满足人民的需求。■古人外出经商乘坐的牛车■战国钱币

当时的商业迅速发展,商人队伍非常庞大,因此也鱼龙混杂,主要分为两类,一类称为“诚贾”、“廉商”、“良商”,另一类称为“奸贾”、“贪贾”、“佞商”,而白圭正是战国时期良商的典型代表。五行 指金、木、水、火、土,是我国古代哲学、中医学和占卜方面所指的一种物质观。五行学说认为宇宙万物,都由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物质的运动和变化所构成。五行可以说是一种原始的普通系统论。“五行”一词,最早出现在《尚书》的《甘誓》与《洪范》一书中。

白圭的这种“买仁卖义”的经营方法,既保证了自己能够取得经营的主动权,获得丰厚的利润,又在客观上调节了商品的供求和价格,在一定程度上保护农民、个体手工业者以及一般消费者的利益。无怪乎白圭自诩为“仁术”。

农副产品的经营受农业收成的制约很大,因此,把握时机,尤其是掌握年景丰歉变化的规律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白圭根据古代的岁星纪年法和五行的思想,运用天文学、气象学的知识,总结出一套农业收成丰歉的规律,并遵循这个规律进行交易。丰年粮价低廉收购粮食,到歉年粮价上涨时出售,从丰年和歉年的价格差中可以获得成倍的利润。■秦代陶俑

白圭的这套预测理论,表现了他极高的知识水平和高瞻远瞩的眼光。他很擅长观察天气变化,注意提前储备粮食物资来救灾救荒,辅民安邦。

在丰收之年就趁粮价低时大量买进等灾荒发生时就以低于市场的价格低价卖出,帮助人民度过灾荒。这样在辅民为民的同时,财富也成倍地增加。

白圭是商业这个行业最早收授门徒的人,他通过严格的挑选,收了一些学生。姜子牙 (前1156年~前1017年),吕氏,名尚,一名望,字子牙,或单呼牙,也称吕尚。因是齐国始祖而称“太公望”,俗称姜太公。辅佐文王,与谋“翦商”。后辅佐周武王灭商。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谋略家。代表作品《六韬》。

白圭招生的标准是很高的,他认为一个优秀的商人,要具备以下条件:要通权变,能够权衡利弊,把握时机,出奇制胜;要勇敢果断,当机立断;要有仁爱之心,能够明白取予的道理,遵守“人弃我取,人取我与”的经营原则;还要有耐心,有毅力,能够固守等待,不轻举妄动。

在战国时期,虽然商人在古代“士、农、工、商”的行业划分中,位居最后一位,商人在我国历史上的地位一直都是比较低的,但是白圭却将当时社会的最高道德规范来作为商人的基本素质要求。孙子 (约前535年~?),即孙武,字长卿,春秋时期齐国乐安人。吴国将领。著名军事家、政治家。后人尊称其为孙子、孙武子、兵圣、百世兵家之师、东方兵学的鼻祖。著有《孙子兵法》13篇,为后世兵法家所推崇,被誉为“兵学圣典”。

可见白圭所要求的商人是一个具有很高的文化程度和高尚的道德品质的人,这和他以仁为本的经营理念是相合的。

白圭还强调商人要有丰富的知识,同时具备“智”、“勇”、“仁”、“强”等素质,要求既有姜子牙的谋略,又要有孙子用兵的韬略,否则经商是很难有大的成就。

白圭不讲究吃喝,控制嗜好,节省穿戴,与雇用的奴仆同甘共苦,但在追逐有利时机时,他就像猛兽猛禽捕捉食物那样迅捷。

因此他曾经极为自负地说,他治理生产,经营买卖,就像古代的姜子牙运用谋略治理国家,孙子以奇正之道用兵,商鞅顺应时机变法一样。白圭对企业运筹帷幄、稳操胜券的经营,证明他是完全有资格如此自负的。■战国前夕的集市画面■战国商人白圭塑像

白圭认为,如果一个人的智慧不够用来随机应变,勇气够不上果敢决断,仁德不能够正确取舍,强健不能够有所坚守,虽然他想学习我的经商致富之术,我终究不会教给他的。因而,天下人谈论经商致富之道都效法白圭。

白圭创造性地继承和应用了前人的智慧,从而形成了自己的一套商业理论和经营策略。

白圭自成体系的商业经营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一直到明清,最大的商帮徽商还保留了许多2000年前白圭的遗风。

著名的历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里就曾经高度评价白圭,并说“天下言治生祖白圭”,而白圭又被后世的商人奉为自己行业的祖师爷。他的经营思想,对以后的经营者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值得经营者用心地揣摩研究。阅读链接据说白圭曾经在魏惠王初期担任魏国的相。那时,魏国都城大梁靠近黄河,经常遭受洪水之灾。在治理黄河期间,白圭施展了他杰出的治水才能,解除了大梁的水患。白圭自称自己治水的本领比大禹还高超,他说:“千里之堤,毁于蚁穴。”意思是说:千里长的大堤,常常因为小小的蚂蚁窝而导致崩溃。于是,他治水的时候,派人沿着大堤检查,认真寻找蚁穴,堵塞了所有的蚂蚁窝。结果,黄河大堤固若金汤,国都大梁的水患也消除了。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