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家印:地产、足球,恒大的世界(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8-21 18:39:26

点击下载

作者:吴玲

出版社:台海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许家印:地产、足球,恒大的世界

许家印:地产、足球,恒大的世界试读:

序 苦出身,大出息

到底有没有命运一说?怕是没人说得清楚。但是,如果真的有,那也并非天定。许家印就是最好的例子,苦出身,却有大出息。

许家印,1958年出生于河南周口农村,八个月大的时候,母亲不幸去世,对世界尚且一无所知的他,成了没娘的娃。家境虽贫寒,心却比天高,起点只是人生的开始,只要有改变的勇气,就真的可以逆袭,从低谷走向巅峰。

原本出身穷苦的许家印,如今,是坐拥百亿美元财富的超级富豪,位列《2015年福布斯中国富豪榜》第八位。他是恒大商业帝国的缔造者,不但在房地产行业占据一席之地,而且助力中国足球,使之有较大突破。

他对成功有着强烈的渴望,不甘于一生碌碌无为。1978年,他以周口市第三名考入武汉钢铁学院(现武汉科技大学),之所以选择钢铁学院,是考虑到钢厂设在城市,他便可以从农村走出去,见识更广阔的天地。4年之后,他如愿以偿,成为河南舞阳钢铁厂的一名工人。当时,他并不满意这个安排,但已成定局,容不得他有其他选择。

既来之,则安之。他振作精神,鼓舞自己奋进,两年后,他一跃成为车间副主任,到了第三年,他已经是车间主任。他有能力,又肯努力,怎能不受重视。在车间主任的岗位上,他兢兢业业,一干就是七年,他的全力以赴没能换来进一步提升。最终,他决定“下海”。

深圳,是他梦想腾飞的地方。先是在宜家贸易公司打工,从业务做起,平日不敢有半分松懈,他的勤奋再次得到良机,在征得老板同意后,前往广州开始从事房地产的生意。天道酬勤,在广州经手的第一个项目,便赚到了上亿的利润,与巨额利润相比,他每月仅有3000多元的工资,可以说,他的付出和所得是严重不成比例的。

他是顶天立地的男人,他需要养家糊口,况且他还有野心。基于长远打算,许家印离开老东家,投奔到恒大的怀抱,由此开启了神话般的地产生涯。在亚洲金融风暴面前,他用了3年时间,带领恒大杀出一条血路,成为同行业中的佼佼者。

如今的恒大,士气一如往常,业务范围之广,让人惊叹,涉及文化旅游、快消、健康及体育等多元业务,总资产超5000亿,员工超8万人。此外,许家印对中国足球事业的贡献可谓非同一般,在中国的足球史上,有他浓墨重彩的一笔。

恒大一直在奔跑,完全停不下来,也不会停下来。

第一章 “半个孤儿”的大学梦

1.苦涩的童年

1958年10月9日,许家印出生在河南省周口市太康县高贤镇聚台岗村一个普通家庭。他的父亲是位老红军,16岁的时候便成为一名红军战士,为八年抗战立下了汗马功劳,在枪林弹雨中成为一名共产党员。

负伤后,无奈告别了昔日的戎马生涯,复员归乡,在村里担任仓库保管员,负责保管公家的物品、记工分等事务。许家印的父亲为人耿直,对工作认真负责,注重细节,追求极致,这一点,对许家印的影响颇深。在那个年代,父亲算是见过大世面的人,在战场上也战功赫赫。1951年,中央政府颁给许家印父亲一枚毛主席像章,作为对他工作的认可。

原本平淡却幸福的生活,在许家印1岁的时候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许家印的母亲不幸患上了败血症,这在现在来说,都依旧是可怕的疾病,更何况当时的医疗条件十分有限,加上并不富裕的家境,母亲没能坚持多久,便撒手人寰,离开了丈夫和孩子。可以说,许家印自幼没能享受到母爱的滋润,而母爱的缺失对他的性格影响颇深,造就了他独立、坚强的性格。

许家印打心眼里渴望母爱,幸运的是,奶奶填补了缺失母爱的空白,倾尽心力爱护他,守护他,将他养大成人。

奶奶有一项绝活,那就是酿醋,闲来无事的时候,她都会酿上一缸醋,然后拿到集市上去卖。虽然收入微薄,但是可以稍微补贴下家用。奶奶辛苦卖醋并无法维持全家人的生计,家中的重要收入来源是父亲种的柳树,随着小家印的长大,一棵棵柳树拔地而起,时不时地可以砍下来拉到集市上卖钱,还有一些新种下的柳树苗,也可以卖钱。

一棵小柳树苗的价钱在几毛钱左右,每年可以贡献几块钱的收入,可不要小看这几块钱,在当时算是相当不错了。许家印在不上学的时候,不仅会陪着奶奶去卖醋,还会跟着父亲去卖树,大人们讨价还价的场景在他的脑海中挥之不去,看着自家的醋和柳树变成薄薄的钱币,许家印对做买卖有了最初步的认知。

许家印一出生,给这个连续多代单传的家庭带来了巨大的喜悦。对自己的孙子,奶奶自然是宠爱有加,更何况他的母亲早早便离开了人世,奶奶更是倾尽心力。比起溺爱,奶奶对许家印的爱多了份责任,她希望孙子能够像他父亲一样成为顶天立地的男子汉,所以在关怀备至的同时,对他多了一份严厉。但凡许家印不听话,奶奶就会狠狠地批评他,甚至有时候会动手打他。每逢奶奶动手的时候,许家印都会拿出自己的看家本领——大哭大闹,来对付奶奶,脾气倔起来甚至会坐在地上哭一天,饭也不吃水也不喝,任凭谁来劝也不管用。

日子一天天过去,虽然过得清苦,却也有滋有味。到了上小学的年纪,许家印便背着小书包蹦蹦哒哒地往学校走去。上学的第一天,充满了新奇,放学回家后,许家印将“我爱北京天安门”的课文念给奶奶听,奶奶乐得开了花,别提有多高兴了。就是这样一个简单的场景,却让许家印一直铭记在心,他永远忘不了奶奶慈善的笑容,每每回忆起来,都犹如昨日之事,记忆犹新。

在许家印的家门口,有一块大石头,每天到了他快放学的时候,奶奶就会走出家门口,坐在石头上等他回来。悠悠岁月中,奶奶就是这样一点点期盼着孙子茁壮长大,期盼他健康平安,期盼他有所作为。一向身体硬朗的奶奶,在96岁时安详地离开,算是真正的高寿了。奶奶对许家印的恩情,他这辈子都不会忘记,尤其是奶奶曾对他说了无数遍的做人的道理,他都谨记在心,不敢有丝毫懈怠。

许家印上小学的时候,豫东地区还处在极度贫穷的状态下,“十年九涝”,成为重度受灾地区,家家户户的日子极为难熬,甚至难以为生。在饭都吃不上的年代,人们迫不得已背井离乡,去异地他乡讨饭糊口,出现不少“乞丐村”。在如此艰难的岁月中,许家印的小学是何种场面就可想而知了,几间破草房,用泥巴台子当做课桌,一个台子能挤下七八个孩子,黑板则是用水泥做的,经过黑炭染黑而成。

简陋的茅草房,难以抵挡风雨的侵袭,晴天还好说,但凡赶上刮风下雨,孩子们的日子就更加艰苦。外面“哗啦啦”下着大雨,教室里也跟着“哗啦啦”,用泥巴堆砌而成的房子,遇到雨水,很快就和了泥。加上没有窗户,教室里一片阴暗,不下雨的时候都见不着光,下了雨就更加的昏暗。就是在如此简陋的条件下,许家印硬是坚持着完成了小学的学业,并且品学兼优,是块上学读书的好材料。

尽管一贫如洗,少年时的许家印却有一个非常的爱好,那就是喜好“科技”。当其他小伙伴追逐打闹的时候,许家印正在家安安稳稳地琢磨自己的小发明创造,找来块铁片当做开关,然后把破电线、铁丝一起连在废旧的手电筒电池上,一个可以照明的“家用电器”便诞生了。除了科技,许家印还热衷于绘画,这个爱好对于在泥巴房子学习成长的孩子来说,着实与众不同。

多年后,许家印长大成人,也慢慢踏上了创业之旅,当广东省举办“十大民心工程”,其中一大工程便是针对农村的危旧房加以改造。得知消息后,许家印毫不犹豫地捐资1000万,帮助那些住在破房烂屋中的人们。这个行动,与幼年时的坎坷遭遇有关。

在1999年,当许家印刚刚开始创业的时候,资金并不宽裕,许家印为村里捐了100万元,用于建造学校。最终,一座拥有三层教学楼的小学拔地而起,被村民们命名为“家印学校”。“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这正是许家印的真实写照。吃过的那些苦,走过的那些曲折,都成为许家印人生道路上的宝贵财富。即便是在创业最为艰辛的时刻,许家印都没有想过放弃,没有想要屈服,因为这点苦只是一般般而已,他可以做得更好,绝对不会认输。

2.跟着奶奶去卖醋

河南省太康县高贤乡聚台岗,就是许家印的家乡。正是在这片并不肥沃的土地上,他度过了一个与“无忧无虑”截然相反的童年。

在生下许家印的几个月后,虚弱的母亲患上了败血症。在落后的医疗条件和窘迫的家庭条件这双重打压下,母亲没能挺过来,不幸离世,与出生不久的儿子阴阳相隔。尚在襁褓中的许家印,自此开始了凄苦的生活。缺少了母亲的关怀,许家印小小年纪便懂得坚强,也愈发独立。

多年后,功成名就的许家印看着年轻的下属,时常会感慨万分:“你们这些从小跟着母亲长大的人,比我小时候可幸福多了!”他坦言,正是由于自幼丧母的经历,让他比旁人多了几分独立和坚强,悲惨的遭遇带给了他正能量,而非形成孤僻自闭的性格。

自幼,许家印跟着奶奶前前后后地忙活,帮着奶奶做醋、卖醋。成长有一个必经的过程,起初他还放不开手脚,与陌生人打交道还会脸红,后来可以到大街上扯着嗓子吆喝。

毫不夸张地说,奶奶是许家印商业上的启蒙老师,她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小许家印,为他创造了一个接触商业的环境,在润物无声的岁月中,许家印逐渐成长为小男子汉。

许家印年纪虽小,却格外懂事。放学后,当小伙伴们三五成群地四处疯跑时,他早就回到家,老老实实地帮奶奶干活。还在上小学的孩子大多是贪玩的,然而许家印却与众不同。别人打打闹闹的时候,他已经帮着奶奶把做好的醋拿到集市上贩卖了。利润微薄的小本买卖,支撑着这个家庭,一两分钱的醋见证着许家印的成长。

忙活一年下来,辛苦攒下的钱可以买回些许猪肉。贫穷的年代,食不果腹很常见,能够吃上一顿肉简直是最幸福的事。为了长时间的保存猪肉,奶奶会直接把肉放到冰天雪地里,或者腌成腊肉,等到了春节再拿出来吃。所以,过年是许家印最期待的事情,原因很简单,就是因为可以吃到香喷喷的炖肉。每每想起这段艰辛的岁月,许家印就会回想起浓郁的肉香,那时吃到的肉要比如今的山珍海味美味得多。

香喷喷的肉就是许家印的动力,帮奶奶卖醋的劲头儿更足了,在热闹的集市上,他高喊着“卖醋,卖醋,上好的酸醋”。年纪虽小,却相当有气势。声音洪亮,不卑不亢,早已不再是那个畏畏缩缩的小家伙了。忙碌了一天过后,他躺在床上反复思索,如何能够帮着奶奶多做醋,并且统统卖掉,如此岂不是可以经常吃到肉?

与一般人仅停留在动脑子的阶段不同,许家印除了想,他还要实践。一次,正当许家印考虑着如何才能改善生活的时候,偶然发现村头的河里有许多鱼,但是河水很深,单凭他自己肯定捞不到鱼。

思来想去,许家印有了一个好主意。第二天放学后,他鼓动大家一起去河里抓鱼。在他的一再号召下,几个男孩子也动了心,决定加入他的队伍。组织好人马,许家印开始思考如何抓鱼。很快,他灵光一闪,想到可以采用拦水的办法。农村为了方便灌溉,在河的下游修建了一道堤坝。当时不是灌溉的季节,所以堤坝的中间有一个开口,许家印想到将堤坝堵住,从而为捞鱼创造便利的条件。

到达目的地后,几个人便行动起来,各尽其能,搬来大大小小的石头,不多会儿便大功告成,将堤坝堵了个严严实实。准备工作完成后,许家印带领大家下河捞鱼。小伙伴们忙得不亦乐乎,最终战果累累,天色稍晚时,各自带着战利品欢天喜地回家去了。许家印沉浸在自己的喜悦中,心中是满满的成就感。

经商不仅要有头脑,更靠人的品格。

奶奶教会许家印诚实,这成为他走南闯北最不可磨灭的印记。在商海摸爬滚打多年,他自始至终未曾忘记过奶奶的教诲。

一天晚上,奶奶忙活半天,做好了第二天要卖的酸醋。岂料,第二天早上,满满一盆醋竟然变成了半盆,有半盆醋不翼而飞。奶奶断定是许家印在捣鬼,当即质问他为什么一盆醋会只剩下半盆。望着奶奶生气的模样,许家印小声答道:“不是我干的,早晨起来的时候,我看见几只黄鼠狼。”

听他这么说,奶奶反而更生气了,她认为是许家印知道自己做错了事却不敢承认,于是撒谎骗人,想要躲过惩罚。在奶奶眼中,做错事可以,但是撒谎却绝对不行。她怒气冲冲地举起了板子,不容分说便打向孙子的屁股,没有丝毫手软。

打也打了,骂也骂了,看着孩子红肿的屁股,奶奶也着实心疼。她赶忙找来药酒,小心翼翼地给孙子抹药。她语重心长地对他说:“家印啊,咱们穷人最讲诚信,用谎话来哄人可不对。”挨了打的许家印,屁股虽然很疼,但是一再反抗道:“真的不是我干的。”

挨了打还不认错,这让奶奶更加生气,随即又要拿板子教训他。这时,一阵“吱吱吱”的叫声响了起来,奶奶顺着声响走过去,竟然真的发现有几只黄鼠狼在喝醋!这下真相大白,许家印是无辜的,奶奶错怪了他。

知道是自己打错了人,奶奶心里也不是滋味。当晚,奶奶加班加点做了一缸醋,第二天和许家印一起来到集市上。不久,一大缸醋便卖完了,奶奶领着孙子去肉铺买了肉,回家给他炖了一大碗。屁股挨了打,嘴上吃了肉,通过这件事,许家印更加深刻地记住了做人要诚实,不论什么时候,不论发生什么事,这都是不容动摇的两个字。

追求利润是商人的最大动机,如何才能使利益最大化,如何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商战中拼出一条血路,不光要靠智慧和胆量,更离不开正确的处世之道。“无商不奸”这句俗话描绘出商人奸诈狡猾的模样,然而为商之人,想要获得真正的成功,靠的绝非是损人利己的伎俩。

3.吃进去的是窝头,挤出来的是斗志

是不是所有功成名就的富豪,都曾经有过穷困潦倒的生活体验?这个问题不好回答,但是出生于1958年的许家印,在幼年时期饱尝艰辛。

许家印曾如此描述童年生活:“我的小学在没有窗户的茅草房中读完。六年里,我都蹲在一个泥台子上听课并完成作业。高中住校时睡的是大通铺,每人墙上挂个竹筐,里面一年四季都是窝头。这是我全部的粮食,冬天可以吃一周,夏天只吃三天,就这样还是要长毛的。但没关系,洗洗还可以吃。”

窝头这种粗粮,现在被看作是健康食品,然而在贫困的年代,窝头吃在嘴里不是为了健康,而只能是为了果腹。夏天一到,窝头很容易发毛,然而更悲惨的是冬天。外面寒风凛冽,教室里也好不到哪里去,茅草房根本抵挡不住寒风侵袭,呼呼地刮着小风。冷怎么办?许家印的答案是忍着。哪怕两只手冻得通红,作业照常写。饿了怎么办?吃窝头。早就冻得硬梆梆的窝头,甚至带着冰碴,吃到嘴里真是透心凉。

身体冻得有些僵硬,头脑却依旧灵活。寒冬腊月,冰天雪地,要是没点取暖设备,那怎么受得了。为了取暖,许家印自制了一个小火炉,用柴草做引子,放上煤炭,不多会儿,小火炉就开始发挥作用。靠着它,许家印不仅暖和了身体,还可以把冰块似的窝头热了吃。

冬去春来,小火炉陪伴许家印熬过了一个又一个冰冷的冬天。时至今日,他早已忘了多少次因为发霉的窝头而吃坏了肚子,多少次因为挨冻而高烧不退。这些艰难的日子重要吗?当然,正是经历过苦难,才磨砺出坚韧。

年少时的许家印,是个聪明伶俐的孩子,有头脑且乐于钻研。傻玩傻疯是孩子们的通性,许家印却喜欢开动脑筋搞点发明创造。小学的时候,接触到了些许自然知识,这可激发了他的兴趣,开始对手电筒“情有独钟”。他不仅局限于想,更是琢磨着如何动手实践。“手电筒工程”进展到一半,许家印意识到必备的材料,如电池、电线和铁皮,他都没有。思索片刻,他忽然想到一个好主意,去垃圾场挑拣宝贝。次日放学后,他来到垃圾场,专心致志地翻来翻去,好不容易凑够了废旧电池、电线和铁皮,有了这些,手电筒的雏形出现在面前,不过没有灯泡也不行,于是他又跑了一趟垃圾场,千辛万苦也只找到几只破旧的手电筒,顾不上铁锈和脏泥,他拆了一个又一个,最终找到一个能用的灯泡。

至此,手电筒必需的材料都拿到手了,组装好之后,许家印的自制手电筒亮起了光。巨大的满足感和成就感占满了他的胸膛,这完全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完成的“事业”,对于一个小学生而言,值得骄傲。

许家印不仅有头脑,还非常有魄力。群龙不能无首,一群小毛孩也不能没有孩子王,许家印就担当起了统领小伙伴的角色。他带领大家像模像样地站队,练习稍息、立正,每个动作都一板一眼。

热衷于创新,并不畏挑战,这就是许家印骨子里的精神。生活在贫困之中,却挣脱了贫困的束缚,不甘于贫困,不屈服于命运。

对于许家印而言,贫困并不可怕,因为他拥有想要战胜贫困的斗志。日子一天天过去,岁月不仅锻造着他的体格,更锤炼着他的意志。正值20世纪70年代,“文革”仍未结束,商业活动还处于冰封时期,此刻的许家印却将目光锁定在做生意上。

在许家印的再三游说下,堂哥最终答应他的请求,带他去做点小生意。这时的许家印刚刚16岁,在那个特殊的年代里,开始摸索着向商业生涯靠近。但那时若是经商被抓,直接就会被扣上“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帽子,随之而来的便是没完没了的批斗打击。鉴于社会的整体风气,即便是食不果腹,人们依旧守着工分来勉强度日,做生意的寥寥无几。

国家当时而处在计划经济时代,对商业活动有着明确的限制。即便如此,有些人甘愿“顶风作案”从事商业活动。16岁的许家印,正是在这样的大环境下,竟然萌生了做生意的念头,实在不简单。

许家印和堂哥做的是贩卖苹果的买卖,天还没亮,二人就已经踏上了去集市的路。太阳还没出来,气温还很低,许家印推着满满一板车的苹果,顾不上已经冻僵了的手和脸,连忙赶路。单薄的衣服被风一吹就透了,可许家印却累得浑身是汗。毕竟还是孩子,堂哥看他如此辛苦,提议稍作休息,谁料传来滚滚雷声,一时间黑云密布,一场大雨是躲不过去了。

眼瞅着要下雨,二人赶紧找避雨的地方。倾盆大雨哗啦啦地落了下来,许家印看着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停的大雨,不禁有几分茫然,他最担心的就是这一大车的苹果到底能不能卖出去。他的手和脸被冻得生疼,脚被磨得起了泡,却没有丝毫后悔。

走了那么远的路,许家印早就饿得前胸贴后背了,于是他俩便开始吃苹果。不多一会儿,雨便停了下来,二人继续赶路。下过雨后,道路泥泞不堪,坑坑洼洼的全是泥,许家印却并不在意,他现在满脑子想的都是卖苹果。

辛苦了几个小时之后,终于来到了目的地。对于卖东西,许家印可不是新手,之前跟奶奶去卖醋,积攒了不少经验。摆好架势,许家印就扯开嗓门吆喝,招徕顾客。幸运的是,这个集市上倒卖苹果的商贩很少,他俩的苹果很快便被抢购一空。货物卖出去了,算了算收入,竟然净赚了十几块钱!在当时,这可是一笔巨款。攥着得来不易的钱,许家印兴奋极了,他赶忙买了酒和肉往家赶,要和家人一起庆祝。

赚了钱之后,许家印认真地考虑了一番,认为经商是非常可行的。自此,他开始琢磨新买卖。很快,他决定倒卖石灰。奶奶听了孙子的想法后,始终放不下心,当时正值特殊时期,做生意稍不留意被抓个正着,后果不堪设想。然而,奶奶也清楚,孙子已经不再是跟在自己身后的小孩了,他已然有了独立的意识,她应该尊重他的决定,让他出去闯一闯。

有了想法,许家印兴致勃勃地等着实施。他明白,只有行动跟得上,才能抓住赚钱的机会,否则一切都是空想。随后,他四处打听哪里可以购进石灰,然后借来板车,将石灰拉回来,准备在合适的日子大干一场。

这次许家印更专业了,他带足了干粮和水,独自一人推着板车前往目的地。他使出最大劲儿推着板车爬坡,然后又拽着板车下坡,一上一下,费了不少力气,一个不小心,板车撞到了大石头上,弄了个人仰车翻。

借来的板车撞坏了,借钱买回来的石灰也洒了,原本的满腔热血全被眼前的现实浇灭了,这下不仅赚不到钱,而且还要赔进去不少钱。望着眼前的一切,许家印呆呆地坐在路旁,手心被磨破了很疼,心却更疼!

第一次独自外出经商竟然是如此结果,许家印的心里实在不是滋味。然而,事已至此,也用不着悔恨了。这次经历让他深受启发,做生意也不是稳赚不赔,想要避免风险就要做好应对风险的准备。此时,他心中翻腾着更加火热的斗志。

4.不认命的鲤鱼越过了龙门

18岁那年,许家印的人生开始发生转变。

太康县城一行,是他第一次离开农村走进县城,第一次感受到“天外有天”,原来农村之外的世界如此繁华。

据许家印回忆,当年进城是一件非常辛苦的事情。由于交通远不如当今发达,想要进城,唯一的办法就是靠腿走,那种遇上顺路车的好事,十有八九遇不到。他和几个同学结伴而行,随身带着干粮和水,吭哧吭哧走了整整一天的时间,从天亮走到天黑。初来乍到的许家印,对县城里的一切都感到新鲜,这是他之前从未见过的世界。顾不上歇息,他们东逛西逛,饿了就啃几口凉窝头,困了就直接躺玉米地里眯一觉。

躺在玉米地里,许家印开始幻想今后的生活,他向往城里,向往去与农村不同的天地谋求发展。他对小伙伴们说,“看谁先混出名堂!”这次短暂的停留,将城市深深烙印在他的心中,他近乎疯狂地想要进城,这成为他最渴求实现的目标。

为了能够进城谋一份开拖拉机的工作,他开始勤学苦练,不敢有丝毫懈怠。当年高考失利后,许家印没有心灰意冷,恰恰相反,他迸发出更加坚定的力量,为的就是离开农村,到心驰神往的城市去!

不过,想法的确很好,现实却有点难为人。不要小瞧开拖拉机这份工作,在当时,这可是风光无限的活儿,更不是谁想干就能干的,惦记这份工作的人都排队等着呢。许家印也是其中的一员,不过他可没有傻等着,而是稍微动了一下脑筋,特意请村长和书记喝了顿酒。“吃人家嘴短,拿人家手短”,掌管着决定权的村长自然随了许家印的愿。

为了尽快上岗,许家印起早贪黑,跟着开拖拉机的老师傅学习驾驶技术。许家印勤学苦练,很快如愿以偿,成为一名拖拉机司机。那段岁月足以刻骨铭心,如今回想起来,仍历历在目。几个月下来,许家印对驾驶拖拉机已经门儿清,但他志不在此,他时刻都在想着进城闯荡一番。

关于如何在城里找份工作的问题,许家印思来想去,最终,他想到邻居的舅舅在城里公安局工作,他拿出纸笔虔诚地写了一封信,大意是想去城里找份开拖拉机的工作。薄薄的一页信纸,寄托着许家印的希望,然而终究没有得到对方的任何回信。

希望破灭后,失落的许家印不得不老老实实地待在农村,继续从事农活。不过,他始终未曾放弃自己这个说大不大、说小不小的梦想。只是一时之间找不到出路,所以只得待在原地耐心等待。

一心向往城市的许家印,掏过粪,也做过保安,此时的隐忍为的就是有朝一日能够大大方方地走进城里,寻求自己的舞台。在机会来临之前,他要做的就是积蓄力量,早晚会派上用场。

许家印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那就是远高于一般人的文化水平。村里决定重用这位高材生,于是安排他去协助队长工作。像掏大粪这样的活,人人避之不及,许家印毫不在意这种又脏又累的活,他一板一眼地卖着力气。先是把大粪掏出来,然后挑着担子运到地里,最后加以利用,成为田里的上等肥料。许家印用自己的行为,影响着周围的人,逐渐改变了大家的偏见,带动了村民的积极性。

此后,许家印当过“大队治保员”,相当于当时的民兵,具体工作类似当今的保安。与掏大粪相比,这是份清闲的工作,不过在他心里,想要进城的念头从未熄灭过。

1977年9月,教育部正式下达恢复高考的通知,彻底改变许家印命运的时刻到了。此次高考,大大扩宽了招生对象,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复员军人以及应届高中生等有同样的权利参加考试。这个消息让许家印欣喜若狂,他清楚这次机会对他而言意味着人生轨迹的转变,他必须牢牢地抓住这次机会。

许家印第一时间报了名,随后马不停蹄地进入复习阶段。时间紧,任务急,他没日没夜地做着准备。事实上,将这次高考视作命运转折的人不在少数,取消高考的那些年,许多人日夜期盼着恢复的一天,如今得以实现,人人都在拼命。据资料记载,当年报名的人数高达500多万,录取人数仅27万,想要脱颖而出,免不了一场厮杀。

可惜的是,满怀憧憬的许家印没能在这次高考中取得成功,他落榜了。又一次失败了,进城对他来说成了黄粱美梦,不管怎么努力却总是竹篮打水一场空。换做是别人,可能早就放弃了,就这样算了,勉强半天终归是要失败的。然而,许家印不是别人,骨子里的倔劲儿督促着他决不罢休,他要继续发奋!痛定思痛后,许家印决定来年再战!

1978年,恢复高考的第二年,报考人数上升至600万人以上,录取人数随之增加到40万人,人数有所变动,但竞争依旧激烈。

为了专心致志地复习功课,许家印打算回到学校。然而,有这样打算的人不只他一个,学校的地方毕竟有限,许多人连睡觉的地方都没有。许家印没有因此而有所动摇,他在学校附近找了一间住处,屋子十分残破,条件非常艰苦。就在这里,他开始了全新的备战。

那段日子十分艰苦,住着破烂不堪的房子,吃着难以下咽的饭菜,一筐红薯、一瓶盐、几滴麻油就是他一周的口粮,在这样的条件下,将近一米八的许家印,体重降到90斤,整个人快要瘦成竹竿了。

苦吗?许家印并不觉得。他的眼里、心里,都是学习,都是高考。只要他能越过高考这道龙门,他就可以奔向光明的未来,可以离开农村,可以走进城里,可以去实现梦寐以求的理想。

古人云:天道酬勤。在百里挑一的竞赛中,谁学得快,谁学得多,谁才有机会赢得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役。许家印绷着劲儿,夜以继日地努力,他不怕苦,怕的是没有抓住千载难逢的机会。

1978年,许家印以周口市前三名的成绩,如愿考取当时的武汉钢铁学院,这是武汉科技大学的前身。命运为这个有闯劲儿的年轻人打开了希望的大门,给了他宝贵的机会。自此,他终于可以摆脱开拖拉机、掏大粪、当保安的农村生活,一直惦记的进城梦终于如愿以偿!

这不是命运的眷顾,而是他凭靠一己之力扭转了命运,未来虽远,但路就在脚下。

5.好人缘是混出来的

一套黄军装,是许家印仅有的一身像样的衣服,进进出出全靠着它了。为了确保每天能够精精神神地出现在大家面前,他会每天晚上把衣服洗干净,第二天接着穿。万一碰上哪天衣服没干透,也只好硬着头皮套身上。

顺利考上大学后,他选择了冶金系的“金属材料及热处理”,毕业后最差的出路也可以去当钢铁工人。从许家印的种种决定上,不难看出他想要逃离农村的决心,大城市才是他的落脚之处。

大学四年中,他担任班里的卫生委员一职,勤勤恳恳,承揽了各种苦差事。即便如此,许家印却并不觉得苦和累,比起掏大粪的活儿,他现在所做的干净、清闲得多。

许家印自然懂得以身作则的道理,他的职责就是召集同学们打扫卫生,维护好卫生区的环境。当时,学校将校园分为多个卫生区,然后分派给各个班级进行打扫,不但每周有大扫除的任务,而且还会进行评比,给出成绩和名次。春、夏、秋季还好,冬天就难受了,外面寒风凛冽,冻手冻脚的天气里,谁也不情愿出来打扫卫生。这个时候,就要发挥卫生委员的“威力”了。

面对同学们的不情不愿,许家印没有着急,他只是默默地身先士卒,第一时间行动起来。让其他卫生委员颇为犯难的事,在许家印眼里,却不是问题。他不知疲倦,毫无怨言,总是第一个忙活起来,然后扯着嗓子在宿舍楼下招呼大家,“打扫卫生啦!大家都快点!”喊归喊,总有那么几个不自觉的人。每当这时,许家印总会耐心地一一做思想工作,四年下来,极大地提高了他的交流沟通能力。如今看来,他游说人的本事也多少归功于这四年的苦口婆心。

班干部就是为班级服务的人,自然少不了要牺牲掉个人的时间,粗略估算一下,许家印花费在这个职位上的时间几乎占到了全部个人时间的三分之二,他费尽心力地组织各种集体活动,鞍前马后,亲力亲为。有付出总有收获,一心想要多为集体做贡献的许家印,正是通过日常点滴的积累,才有了日后在公司管理上的炉火纯青。尤其是处理人际交往的关系上,许家印从中受益匪浅。

上大学之后,贫穷依旧伴随着许家印的生活。不过幸运的是,他能得到助学金,多少缓解了一些压力。然而,助学金并不能彻底消除贫穷。大学期间,热干面是许家印的最爱,直到现在,哪怕贵为首富,他依旧没有改变这份喜爱。不过当时,热干面一毛钱一碗,对于穷得叮当响的许家印而言,这就属于“奢侈品”。甚至,因为他吃了热干面,还挨过批评,老师对他说:“你是吃助学金的人,怎么能吃这么奢侈的东西呢?”

批评归批评,老师还是非常器重许家印的,因为他不仅有着出色的能力,还在同学中树立起一定的威望,这是所有老师都喜欢的得力助手。于是,老师将看管公共财物的任务交给了他。接下这个工作后,许家印从宿舍搬到了学生会办公室,看似享受,实则受罪。新住处不仅隔音效果差,而且保暖效果也不佳,唯一值得庆幸的就是室内有台黑白电视机,闲时可以看看电视,打发一下时间。

从宿舍搬出来的许家印,仍旧注重与同学们的联系,虽然少了往常的“卧谈会”,但是有时间,他都会与同学们保持互动,以此加深彼此的感情,培养信任。这种思路也是恒大的思路,即便是作为头号领导人,许家印却从不以强权压人,他是老板没错,但他更是与员工们站在同一条战线上的老板,所以大事小情上,他都愿意放低姿态,与员工真诚交心,以此获得了大家的绝对支持。

除了学习外,大学生活的乐趣还来源于每周六的“电视时间”。每逢周六,学校就会组织大家一起看电视,其他时间如有需要,只要提出申请,经过批准也可以组织这样的活动。当时,最有吸引力的节目就是有“铁榔头”郎平的中国女排比赛,那一幕幕激动人心的时刻,尤其是夺冠的那一刻,大家欢呼雀跃,兴奋地无以言表。

多年后,许家印回忆起这件事,仍旧能回想起当年的欢声笑语,不得不承认,在当时,“学习女排,振兴中华”是一件多么振奋人心的事情,让每一个人血脉喷张,不由得振奋起来!

6.“小皇帝”德才兼备

1982年,许家印完成了大学四年的学业,分配到河南舞阳钢铁厂,成为一名炼钢工人。舞阳钢厂位于舞钢市,虽说担着“市”的名号,实则却是比一般山沟大点的山沟。

许家印拼了命地考上大学,为的不就是想要摆脱贫穷落后的农村吗,结果好不容易熬出头来了,却又要回去,这让他一时不好接受,独自里也憋着委屈和失落。

为了更远的将来,此刻的许家印选择忍耐,他在等待一个成熟的时机。怀着略带落寞的心情,他收拾好铺盖,前往舞钢报到,从一名踌躇满志的大学生转变成一名普通的炼钢工人。但凡能成大事者,不论身处怎样的环境,都能够游刃有余地展现自己的才华,赢得一片掌声。许家印就是这样的人,丝毫没有被环境埋没,在平凡的岗位上发光发热。

1970年,舞钢正式建厂。作为国防军工项目,原本应该得到最大的支持,然而“文革”的干扰和破坏大大延缓了建厂的进程,直到1977年底,厂区才配备了基础生产设备,4年后才得以投入生产。许家印刚刚加入舞钢时,舞钢还处在起步阶段。作为冶金专业的毕业大学生,许家印得到了舞钢的极大重视,舞钢缺的就是高端技术人才,他在这里可以尽情地施展才华。刚下火车,前来接站的人是舞钢热处理车间的主任陆岳璋,他对许家印印象深刻,“他书带得挺多,都是专业书,别的东西就不多了”。许家印保持着一贯的勤勉和俭朴,也保持着出人头地的梦想。

如果说四年大学生活锻炼了他的各项技能,那么舞钢则是检验技能的战场,在这里,他将接受来自方方面面的挑战,同时,也赢得了各种机遇。到厂后,他接到任务,最主要的工作是尽快建立起车间的工艺技术规程,在最短的时间内全部投产。

许家印很快适应了新的环境和工作内容,他勤勤恳恳地协助车间主任陆岳璋工作,不敢有丝毫懈怠。他是一个有着完美主义情结的人,凡事都力求完美,对工作有着极高的责任感,在一些琐碎的细节上,他反复考量,希望达到最佳效果。白天,他钻到钢板缝里研究流程;晚上,则根据实际情况总结问题。不总结还看不出什么,一总结竟然有几百个问题,涉及生产流程的方方面面,一个差错就可能影响生产安全。既然发现了问题,许家印绝不会轻易放过,而且要做就做到最好,否则不如不做。

问题摆在眼前,许家印开始着手一一解决。在主任陆岳璋的授权下,许家印主持制订了两百多条生产管理条例。其中“150度考核法”堪称经典,解决了一个重大问题。“150度考核法”是专门衡量人是否睡觉的考察机制,详细来讲,当时舞钢工人是24小时三班倒,这就意味着机器在不停运转的同时,每个时刻都会有专人在岗。晚上值夜班的时候,犯困打瞌睡的情况非常普遍,这就存在极大的安全生产隐患。基于这种情况,许家印精心制订了“150度考核法”。许家印的这个考核方法规定,只要值班人员的身体打开幅度超过150度,即视为睡觉,就需要接受罚款。

这项规定引发厂内的热议,大家纷纷表示这个办法颇有创意。随着规定的推行,工人们一下子记住了“许家印”这个名字,大家对这个新毕业的大学生另眼相看,觉得他在管理上有点本事。在如此短的时间内,还是新人的许家印,赢得了全厂的认可。许家印这块金子,在舞钢开始发光。

短短一年时间,凭借高超的管理能力和卓越的技术能力,许家印从技术员直升为车间副主任,这可是极大的跨度,所用时间之短,不得不令人佩服。

他勇于开拓创新,大胆提出并创建了热处理和厚板方面的调度中心,实现了对车间24小时的全天候监控,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督促每月的合同准时完工。这在当时是一项先进的生产管理制度,时至今日仍是各企业纷纷效仿的管理办法。

然而,这只是许家印众多成就中的一个而已。舞钢曾获得冶金工业部颁发的二十三个奖项,其中六项属于许家印,而这个数字不足以概括他的付出和成绩,在其他项目上,他也都有突出表现,但一向谦逊低调的他愿意将奖项让出来,让更多同事享受荣誉和成功的喜悦。

许家印用了短短几年的时间,成为舞钢不可或缺的分子,甚至人送外号“小皇帝”,人人对他佩服得五体投地。大家对他满脑子的奇思妙想感到惊奇。陆岳璋认为,“这和许家印的交友本事是分不开的”。来舞钢不久,许家印曾到鞍钢做实习生,学习技术及管理,实习结束后,他将鞍钢的圈套热处理技术以及规章制度等一点不落地学了回来,全部被他一笔一划地记在笔记本上,足足攒了厚厚一摞。想学本事可不是件容易的事,但对许家印来说却不难,这是因为他与鞍钢的师傅们十分熟络,关系处得非常好,师傅们愿意教,许家印愿意学,自然收获就多。

许家印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为大家伙办了不少实事,解决了不少麻烦。在当时的条件下,由于车间没有洗澡的地方,所以洗澡成了难题。为了改善大家的生活条件,许家印冥思苦想,决定在车间专门做个“热处理大院”,囊括了休息室、会议室,甚至还配有专门洗澡的区域。更为人们津津乐道的是,建造热处理大院的材料全部是废旧钢材,让废物废料得到了再利用,很好地服务于大家的生活。出自舞钢的钢材都是厚钢板,热处理大院的建材自然也是厚钢板,厚度达到10厘米,甚至可以用于坦克的建造,有人戏称他们的洗澡房是“防弹澡堂”,机关枪绝对打不透。“小皇帝”许家印不是徒有虚名,在这三个字背后,是他超人的能力,这不仅仅体现在管理上,也体现在技术上,除此之外,他待人接物的处事方法,也为他加分不少。有真本事,却不骄傲自满,时刻保持着谦虚的姿态,不仅兢兢业业奋战在自己的岗位上,还能竭尽全力为大家服务,为大家排忧解难。

7.炼钢厂里十年磨一剑

在舞钢,许家印如鱼得水,淋漓尽致地挥洒着聪明才智,尤其在管理方面,他的表现格外突出。

舞钢有300多名职工,许家印算得上是最勤快的人之一。十年的职业生涯中,他像是打了鸡血一般,不知疲倦。没有休假,没有多余的休息,度过了忙碌的一天又一天。早晨7点准时出门,半个小时后来到车间,随后对生产工艺进行巡视,直到8点准时主持召开安全会。一上午的时间很快过去,下午有各种会议在等着他,还需要参加生产流程的监督工作。哪怕是阖家团聚的春节,他都依旧坚守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

他在工作上投入了全部的心血,也正是由于他百分之百的用心、用力,他也颇有收获。在长年累月的实践中,他总结出自己的管理理念,摸索出一套独特的管理模式,如今恒大依旧遵循着他在舞钢探究出来的管理模式。

许家印为舞钢制定的管理模式可以用“外紧内松”来形容,乍一听似乎有些摸不着头脑,实际上却很好理解。当时,舞钢的规章制度达300余条,光看数字会以为条条框框非常多,其实执行起来,却并没有给人以压迫感。对舞钢的工人来说,管理规范的内容的确很多,但是在这张无形的网之下,他们拥有充分的自主权,有足够的空间去施展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许家印被破格提升为车间副主任后,他更加有干劲儿,主动向上级申请,希望可以去热处理车间工作。热处理车间属于一线,这正是许家印向往的舞台,越是扎根基层,越是能够锻炼一个人的各项能力。许家印证明了自己,很快就把“副”字去掉了,成为车间主任,实现了从技术员到车间副主任,再到车间主任的变身。

走上车间主任的岗位后,他在这里苦苦奋斗了七年。他崇尚“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一向雷厉风行,十分讲究效率。一个拥有300多人的厂子,想要管理得井井有条,实非易事。但是,到了许家印这里,再难的事也不叫事。他非常重视制度的作用,奖罚分明,有理有据,让属下都很是服气。

人人都想向许家印讨教一二,大家急于想知道他的成功之道,每每遇到有人上门请教,他都会毫无保留地传授经验。久而久之,他把自己的心得对不同的人讲了一遍又一遍,着实消耗掉不少时间,为此他感到心疼。为了节约时间,他想到了一个好主意,那就是拍摄了一部名为《热处理在前进》的专题片,向世人呈现出热处理车间工人高效的生产状态。成片后,通过舞钢电视台反复播放,极大地宣传了舞钢,为舞钢的热处理车间树立起良好的形象。

如何让300多号人按部就班地进行作业呢?又如何保证操作规范及生产效率呢?许家印的答案是规范制度、从严要求、提高工人的福利待遇。与其他车间相比,由许家印管理的热处理车间无疑是舞钢的榜样,在各方面都有着卓越的成绩。这与他的努力息息相关,三点之中,除了提高工人福利待遇稍有困难外,其他都是小事一桩。

舞钢作为国有企业,员工的待遇不能随便变动,都是由上级领导统一制定的。想要提高工人们的福利待遇,许家印作为小小的车间主任,似乎有些自不量力。然而,就是这小小的车间主任,让一切成为可能。

管理规范、业绩突出,这就是热处理车间的金字招牌,其他车间不服不行。为了获取经验,其他车间的人总会到许家印这来串门,聊东聊西,无非就是学点经验回去,许家印都会坦诚相待,绝不会藏着掖着。来请教的人也很实在,学到东西后总会给些钱作为“学费”,面对这送上门的报酬,许家印从未占为己有,他将这笔钱全部用于给大家发福利。每逢过年过节,他都会给大家分发大米,犒劳一下辛苦的工人们。

这时候,热处理车间的工人们高兴了,问题也随之而来。同样是舞钢的工人,却只有许家印的车间发大米,其他车间一概没有,这样的对比让有些人看不过去。厂里领导叫来许家印,非常不悦地质问道:“你怎么老给员工发大米?”

面对领导的责问,许家印开始反思自己的行为。他的出发点是好的,对自己车间那些勤勤恳恳的工人而言,能够获得大米的奖励无疑是喜出望外,但总归来讲,这也只是小团体得到了实惠,其他兄弟车间只能眼巴巴看着,这让领导很没面子。对于这件事,许家印深刻认识到,矛盾有方方面面,唯有考虑周到,才能妥善处理各种矛盾。

在舞钢待了十年,许家印呕心沥血。从最初的技术员,到如今的车间主任,他用自己的行为推动着舞钢的发展。但是直到这一刻,许家印忽然感到自己的发展空间其实很小,他需要改变,需要重拾昔日的壮志。

十年间,他付出了,也收获了,可以说一切都值得。然而,离开农村去往城市曾经是他的梦想,如今在舞钢待了十年,也就是在山沟里待了十年,这么多年过去了,他的梦想仍旧没有实现,他的内心深处燃起了新的希望。

车间主任也好,明星车间也罢,他想要得到的远远不止这些。许家印是胸怀大志的人,他想站得更高,看得更远。想要收获更大的成就,首先就要改变现状,重新出发,重新启程。

如果许家印是安于现状的人,那么就不会有如今关于恒大的故事。他决心从体制中分离出来,走出国有企业,投身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大潮。如今,是时候离开这里,奔向更广阔的天地了。

与初来乍到时不同,34岁的许家印褪去了稚嫩,早已成家立业,早就不再是“一人吃饱全家不饿”的状态了。即便如此,他依然选择离开舞钢,换种生活。敢于抛开安稳的现状去继续闯荡,这源于一个男人不灭的梦想。

伴随许家印重新开始的,不仅有他的勇气和胆量,还有十多年来积攒下来的经验和本领。踏出舞钢,意味着他要彻底走出山沟,向真正的城市——深圳,进发!

正是有了这一步的迈出,许家印才获得了崭新的人生,才有了恒大,才有了说不完、道不尽的荡气回肠。

感谢舞钢这十年,感谢向前迈步的勇气。

第二章 闯荡新生活

1.让简历先瘦身

眼瞅着奔四十的许家印,毅然决然地离开待了十年之久的舞钢,来到深圳。深圳对他而言,机遇与挑战并存,他坚信这里有容纳他野心的地方。

在旁人看来,辞去车间主任的决定是不明智的,放着安稳的日子不过,偏偏出去冒险,这是近乎疯狂的举动。许家印揣着2万块钱踏上了下海经商的道路,这些钱是他的全部家当,要拼就动真格的,绝对不含糊。

人生地不熟的许家印,除了千辛万苦攒下的本钱,还有取之不尽的聪明才智。在深圳找到落脚的地方后,他开始琢磨着找工作。现实摆在眼前,可供30多岁的人选择的机会远不如年轻人多,34岁的许家印走在熙熙攘攘的人才市场,必须要承受来自年龄上的压力。遥想当年大学毕业,工作是直接分配的,也用不着他东跑西跑,就去了舞钢,不管好赖,这份工作得来的比较容易。不过现在,他必须和其他需要工作的人一起,在人才市场寻找机会。

在舞钢时,他是车间主任,好歹管着300多号人,大小也算是个官。而且,“许家印”三个字在舞钢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一提起他,大家都是崇拜的眼神。如今,他需要放下过去的辉煌,从零开始,再度出发。不是所有人都可以轻易做到放平心态的,许家印做到了,他克服了巨大的落差,全身心投入到找工作中去。

半个多月的求职之旅开始了。

来之前,许家印做了充分的准备,不论是心理上,还是身体上。他奔波于各地的招聘会,为的不过是找份工作。1992年的中国,去找工作,不仅需要一个大活人,还需要带份简历。这是许家印在招聘会上学到的新鲜玩意,简历,这可是他第一次听说这个词,一时间不知道怎么回事。仔细看过别人准备的东西后,他才恍然大悟,这可难不倒他。

火急火燎地赶回住处后,许家印开始构思人生的第一份简历。做人做事,他一向讲究一丝不苟,所以在写简历上,他可是下了十足的功夫。胸有成竹后,他开始动笔,洋洋洒洒,似乎有说不完道不尽的话。就这么奋笔疾书了一整天,第一份简历诞生了,足足有三十多页。在这几十页的打印稿中,他详细介绍了自己在舞钢的十年工作经历及积攒下的工作经验,算得上是对过往十年的大总结。

本以为准备好了敲门砖,一切进行地会更为顺畅,谁成想,当他拿着分量十足的简历再次来到人才市场时,结果依然没有改变。有了简历,依旧没能获得用人单位的青睐,当初的豪情壮志正逐渐被现实消磨。半个月的时间匆匆而过,一腔热血都快被熬干了,信心被苦闷和绝望取代,这个时候的日子可不好过。

选择从舞钢辞职来到深圳重新开始,许家印对自己是满怀信心的,他坚信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在偌大的深圳照样可以出人头地。然而现实却给他泼了一盆凉水,浇得他透心凉。没有一家企业打算聘用他,连个试用的机会都不给,更何谈重用。从人人追捧仰望,到人人不识才俊,许家印感受到了截然相反的两种境遇。

难道真的如他人所说,离开舞钢来到深圳是个错误吗?在无人赏识的这段日子里,许家印一直在苦苦思索这个问题,从信念坚定,慢慢变成了失落和茫然,他无法肯定地给自己一个答案。

烦闷许久后,许家印决定必须走出现在的困境,他联系了在深圳的挚友,约他出来谈谈心。见面后,他开门见山地讲述了自己最近的不顺。好朋友耐心听完后,对许家印说了这样一段话,“不是你才能不够,是你的简历实在是太厚了,招聘人员看的是简历,可不是小说,简历顾名思义就是一定要简单,能在最短的时间使人看明白,人家招聘也是讲究效率的,谁又有时间看你的长篇大论呢?”

好朋友的一席话瞬间打消了许家印心中的困惑和茫然。他准备的简历确实非常用心,内容也足够全面,然而试想一下,这么厚的一份简历摆在面前,谁会耐心的一页页翻看呢?搞清原因后,许家印三下五除二,在他的快速精简下,三十多页迅速变为两页,留下最关键的内容,随后拿着精简好的简历再次来到人才市场求职。

信心又回到了许家印的身上,他意气风发地穿梭于人群之中。这一次,不再是无人问津的结果,有目的有选择地投出十几份简历后,许多公司对他表示满意,也有几家公司表示愿意聘用他。得到回应的许家印喜出望外,然而面对多种多样的选择时,他依旧保持着固有的沉稳。经过再三权衡,他选择了一家连锁店——中达,双方很快便签订了劳动合同。至此为止,许家印找到了在深圳的落脚点,这将是他在此地大展拳脚的第一个舞台。

中达的发展前景非常好,足以为许家印提供一个广阔的舞台,这也是他最为看重的一个方面。他对自己在深圳的第一份工作抱有极高的期望,他用长远的眼光看待即将从事的岗位和涉足的领域,对他来说,未来才是最重要的。

许久之后,早已功成名就的许家印回忆初到深圳的岁月,都会谈起在中达的经历,他对曾经工作过的地方仍旧满怀感激之情。

2.业务员也疯狂

毋庸置疑,许家印是商界成功人士的杰出代表,与大部分富豪一样,他也做过跑断腿、磨破嘴的工作——业务员。

谁都知道,业务员的门槛很低,但又不是人人都可以在这个岗位上坚持下去。在中达,许家印接受了业务员这个角色,对此他怀有无与伦比的热情,准备大展拳脚。

1992年,在邓小平同志视察南方并发表重要谈话后,掀起了一股下海淘金的热潮。尤以深圳的氛围最为浓厚,在十几万的大军中,官员和国有企业职工所占份额最重,其中又以党政干部的比例最大,他们毅然决然地辞去安稳的工作,赶往沿海经济特区寻求机会。

地理位置得天独厚的深圳,理所当然地被划为经济特区,享有一系列优惠政策,这是内地城市望尘莫及的契机。正是这一重大举措,中国经济得以迅猛发展,造就了中国传奇。众多有胆识有魄力的人们,纷纷涌进深圳,开始尝试建立中国现代企业制度,成为新时代经济的奠基人。其中不乏有识之士,在优胜劣汰的角逐中,成为行业的领军人物。

车间主任干得好好的许家印,抛开已经取得的一切成绩,大胆投身于商海。来到深圳后,他的第一份工作是毫不起眼的业务员。对于这份工作,许家印很是满意,与其他年轻人不同,他最不怕的就是吃苦,而且他尤为看重的是发展前景和上升空间。确切地说,他要找的不仅仅是一份养家糊口的工作,更是一个施展才华的平台,他需要一块跳板,来实现更远大的目标。

向来严于律己的许家印,走上业务员的工作岗位后,依旧勤勉。他渴望用看得见的业绩来证明自己的实力,他明白想要有所作为,不下苦功夫是办不到的。他往往一出门就是一整天,四处奔波,苦也好,累也罢,一切努力都是为了拉到业务。难能可贵的是,除了具备吃苦精神,许家印还具备聪明的脑袋瓜。他从来不是一个只会埋头苦干、不懂随机应变的人,他的勤勉和智慧成就了他。

在舞钢十年的工作经历,让许家印收获颇丰。年纪轻轻就已经成为主管的他,十分善于人际交往,多年来交了不少朋友。有句话说得好,朋友就是财富,而且多个朋友多条路。在许家印因为没有一笔业务而愁眉苦脸的时候,他的朋友出现了,为他拉来了第一单生意。有了朋友的穿针引线,许家印不敢掉以轻心,他一丝不苟地经营着这笔业务。有朋友搭桥,再加上他的用心,这第一笔业务为公司创造了10万元的利润。

单看数字,10万块钱似乎不值一提。然而,1992年的深圳,10万就是一个天文数字,能赚这么多钱,是许多人想都不敢想的事情。以许家印本身为例,他在舞钢工作十年,其中做了七年车间主任,就是这样一个中层干部,勤勤恳恳干了十年后,也不过是攒下了2万块钱。

由此可以看出,许家印能够拿下10万元的业务,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事情。中达老板对这个年纪稍大的打工仔另眼相看,让他从普通的业务员成为办公室主任。许家印最清楚自己能够得到重用,靠得绝非运气。

业务员靠的除了三寸不烂之舌,还有就是情商要高,但凡与客户搞好关系,再谈业务就轻松方便很多。为了拉近距离联络感情,送礼是惯用的手法。

许家印慢慢意识到,送礼是出于一片好意,但是收礼的人却有些为难,花了钱却没能讨人家欢心,这完全违背了送礼的初衷。因许家印决定再也不去送红包了,这种费力不讨好的事情还是免了吧。

他坚信,“做业务就是实打实的做业务,容不得我们去搞‘贿赂’工程,真正的业务是干出来的,不是‘送’出来的,铁打的客户关系,是在平日里一点一滴里积累下来的,不是用钱买来的”。

作为车间主任,许家印有自己的一套原则。作为业务员,他同样有雷打不动的准则。能够从技术员升到车间主任,能够从业务员升到办公室主任,正是基于许家印做人的原则。许家印再一次完成了从低到高的逆袭,这是他在深圳的第一次蜕变。

3.在自己搭建的舞台上演出好戏

凭借傲人的业绩,许家印完成了从业务员到办公室主任的迁升,职位的转变意味着新的机遇和挑战。比起时常见首不见尾的业务员,办公室主任自然清闲许多,不仅不用风吹日晒四处奔波,而且收入也直线上升。

处在新的工作岗位上,他在适应周遭的同时,努力开拓着前进的道路。

之前是在寻求平台,如今,稍有能力的许家印琢磨着给自己搭建一处平台。在他看来,环境的利与弊是可以转换的,甚至可以改变。许家印有着格外明确的目标,到底为什么要来到深圳重新打拼,他比谁都清楚,所以他不遗余力地为自己争取机会。

时机成熟后,许家印主动将自己的想法向老板提出,希望得到老板的认可和支持。他的计划是与舞钢联手,在深圳注册一家新的贸易公司,作为新的前沿阵地,以此开拓更广阔的市场。老板对这位新晋办公室主任的才智与能力颇为赏识,平日工作的点点滴滴,足以证明许家印的实力。可以说,在没有遇到任何阻力的情况下,许家印的构想有了成为现实的可能。

得到老板的同意后,许家印积极着手实施,不久,一家名为“全达”的新公司诞生了,成为中达公司的新成员。新公司的负责人,则由许家印担当。老板对这件事充满了期待,也对许家印抱以极高的期望。

作为新公司的灵魂人物,许家印对一切充满着无限憧憬,他似乎天生对挑战情有独钟,对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事情跃跃欲试。是成功,还是失败?他不敢妄下结论。唯一能够肯定的是,他会全力以赴,在新的起点上加速奔跑。“全达”对许家印而言,是梦寐以求的舞台,他为此倾注了许多心血。踌躇满志的他,开始了艰辛的创业。厚着脸皮从朋友那借来了些钱,置办了办公桌椅及办公用品,新公司逐渐有了雏形。随后,开始招兵买马,组织团队。至此,全达正式投入运作。虽然建立公司的钱不是许家印出的,但是公司成立的七零八碎的事项都是他亲自操办的,看着一手扶持起来的公司,许家印有着无以言表的喜悦、激动。

公司成立了,要忙的事情更多了。许家印一人分饰两角,不仅是全达公司的老总,还得兼任中达办公室主任,两头都得照顾到。一天就24小时,许家印承担着两份工作,就意味着接下了两份责任。累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