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护理(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8-22 12:18:31

点击下载

作者:刘军英

出版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老年护理

老年护理试读:

《老年护理》编委会

全国中医药行业中等职业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

主 编

刘军英(山东省济宁卫生学校)

副主编(以姓氏笔画为序)

刘玲贞(江西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孙水英(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李 芳(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冷发敏(安阳职业技术学院)

盛晓燕(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编 委(以姓氏笔画为序)

邓现梅(山东省济宁卫生学校)

叶 欣(贵州护理职业技术学院)

李晓乾(渭南职业技术学院)

汪 晶(四川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张 恒(菏泽家政职业学院)

庞雪玲(哈尔滨市卫生学校)

胡 丹(江西中医药大学)

学术秘书(兼)

邓现梅(山东省济宁卫生学校)

编写说明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人口老龄化呈现人口规模大、速度快、高峰持续时间长等特点,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全方位和极其深刻的影响。如何满足数量庞大的老年群体多层次、多样化的健康养老服务需求,妥善解决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社会问题,事关国家发展全局和百姓福祉。尽快培养出专业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实用型老年护理人才已迫在眉睫。

本教材适用于初中毕业为起点的3年制中等医药卫生职业学校的护理专业,也可作为从事老年护理工作者的参考用书。

本教材的编写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岗位能力培养为重点”的职业教育理念;坚持“三基”(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五性”(思想性、科学性、先进性、启发性、实用性)的原则。编写过程中,参阅了国内外有关老年护理的专著和教材,走访了多家综合性医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养老机构,认真听取了中医学、中药学专家及中医药教育教学一线教师的反馈意见,并将中医治未病理念、中医药养生保健及传统的针灸、推拿等理疗对老年病的治疗等融入教材中。本教材具有以下特点:

1.编写内容依照《“十三五”卫生与健康规划》、全国中等卫生职业教育护理学专业的培养目标和要求,以现代整体护理理念为指导,以护理程序为框架,以老年生命周期健康管理为主线,以“健康老龄化”和“积极老龄化”为目标,以解决老年人常见健康问题及疾病为重点,突出了养老照护、心理健康护理、安全用药护理的特点。

本教材共包括九章内容:第一章介绍了老年护理学的基本理论,第二章至第三章介绍了老年人的健康评估及养老照护,第四章介绍了老年人的日常生活护理,第五章介绍了老年人的安全用药与护理,第六章至第八章介绍了老年人的心理卫生与精神护理、常见健康问题及疾病与护理,第九章介绍了老年人的临终关怀与护理

2.编写结构上,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学习重点、技能的培养和实用,拓展学生知识面,注意与全国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大纲的衔接。每章伊始设置“学习目标”,正文设有“案例及情景导入”“知识链接”。为帮助学生检测学习目标的达成,每章末设有与护考题型一致的“目标检测”,根据章节内容需要设有“实训指导”,以加深学生对技能性知识的理解、强化专业能力训练和综合职业能力培养。

本教材编委会的成员既有教学经验丰富的一线教师,又包括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兼职教师。具体编写分工如下:由刘军英担任主编,并与邓现梅共同执笔第一章、第五章,刘玲贞执笔第二章,叶欣执笔第三章,孙水英执笔第四章,冷发敏、盛晓燕、胡丹、李晓乾、张恒共同执笔第六章,冷发敏、汪晶、盛晓燕共同执笔第七章,李芳、胡丹、庞雪玲共同执笔第八章,李晓乾执笔第九章。

在此,由衷感谢各编委单位的领导和同事、临床一线的护理专家,以及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养老服务机构的一线护理工作者对本教材编写的大力支持。殷切希望各学校师生和广大读者在使用本教材过程中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以便再版时修订、提高。《老年护理》编委会2018年3月第一章绪论【学习目标】

1.掌握老化、老年人口系数、健康预期寿命、老年护理学的概念,以及老年人年龄与老龄化社会的划分标准,老年护理的目标和原则。

2.熟悉老年护理人员的素质要求。

3.了解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与趋势,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社会问题,“十三五”期间解决人口老龄化的主要任务,老年护理学的发展。

4.具有“老年人为本”的护理职业观,认真恪守“慎独精神”,以高度的责任心、爱心、细心、耐心对待老年人。

知识链接

2006年全国老龄委发布的《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提出:中国已于1999年进入老龄社会,是较早进入老龄社会的发展中国家之一。2017年国务院制定的《“十三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中又指出:“十三五”时期,我国人口老龄化仍将快速发展,并与经济发展新常态和社会转型相交织,与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发展相伴随,与家庭小型化、少子化相叠加。预计到2020年,全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增加到2.55亿人,占总人口比重提升到17.8%左右。高龄老年人将增加到2900万人左右,独居和空巢老人(空巢老人,一般是指子女离家后的独居老年人)将增加到1.18亿人左右,老年抚养系数提高到28%左右,全社会用于老年人养老、医疗、照护、福利等方面的支出将持续增长,应对人口老化的任务十分艰巨。人口老龄化是一个国家经济快速发展、社会进步和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必然结果。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构建养老、孝老、敬老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推进医养结合,加快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的明确要求,为老年护理学的研究和发展提供了机遇和挑战。加强老年护理专业人员队伍建设,培养能够适应社会需要的具有自然、人文、社会、科技等专业知识和技能的高素质的老年护理人员,努力满足老年人不断增长的健康需求,提高老年人健康生活质量成为护理领域的重要课题。第一节 老年人与人口老龄化一、老化的概念和特点(一)老化的概念

老化即衰老,是指机体自出生到成熟,随着年龄的增长,机体各器官和组织细胞在形态、功能上所发生的进行性、衰退性变化,引起机体内外环境适应能力逐渐减退的表现。老化是所有生物种类在生命延续过程中的一种生命现象。

老化可分为生理性老化和病理性老化。生理性老化是指成年以后,机体随着年龄增长出现的渐进性的退行性变化,属正常老化。病理性老化是指机体在生理老化的基础上,因某些生物、心理、社会及环境等因素所致的异常老化过程。两者很难严格区分,一般共同存在,互相影响,从而加速老化的进程。(二)老化的特点

1.普遍性 老化是所有生物普遍存在的生物学现象,是机体在退化时期功能下降和紊乱的综合表现。在同一个机体内,涉及每个组织、器官和系统。

2.内生性 老化是生物本身固有的特性,并不是环境导致的,但环境因素可以影响老化的进程,或加速老化,或延缓老化,但不能阻止老化。同一物种表现出来的老化征象基本相同。

3.累积性 随着年龄的增长,机体结构和功能的一些轻度或微小的衰退长期累积的结果即老化,这些变化是不可逆转的。

4.渐进性 老化是一个持续的、渐进的过程,是生物生长到成熟期后,随着生物年龄的增长,循序渐进地、连续不断地发生一系列变化的过程。老化并非是从老年开始的,多数器官的老化从青年就已经开始。

5.危害性 老化使机体功能下降甚至丧失,可导致适应力减退、免疫力低下、自理能力下降,容易患各种疾病,最终导致死亡。二、老年人的年龄划分标准(一)老年人的年龄划分

世界卫生组织(WHO)对老年人年龄的划分标准:发达国家65岁以上的人群称为老年人,发展中国家则将60岁以上的人群称为老年人。(二)老年期的划分标准

老年期是人生命的一个阶段,对老年期具体的划分我国和WHO划分有所不同,见表1-1。表1-1 WHO及我国老年期的划分比较

WHO的划分标准兼顾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不仅考虑到人类平均预期寿命不断延长的发展趋势,还是人类健康水平日益提高的必然结果。该标准将会逐步取代我国和发达国家现阶段划分老年人的通用标准。三、人口老龄化

人口老龄化,指老年人口相对增多,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不断上升的动态过程。出生率、死亡率的下降,平均预期寿命的延长是世界人口老龄化的直接原因。(一)人口老龄化的常用指标

1.老年人口系数(又称老年人口比例) 指在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总人口构成中,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是反映人口老龄化的主要指标。

计算公式为:老年人口系数(%)=(60或65岁以上人口数/总人口数)×100%

2.老年人口负担系数(又称老年抚养系数) 是指老年人口占劳动人口的百分比。反映劳动者负担老年人的轻重程度。

计算公式为:老年人口负担系数(%)=(60或65岁以上人口数/15~59岁或15~64岁人口数)×100%

3.长寿水平(又称高龄老年人比) 是指80岁以上人口数与60岁或65岁以上人口数之比。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医疗卫生保健的水平,特别是老年保健服务的水平。

计算公式为:长寿水平(%)=(80岁以上人口数/60岁或65岁以上人口数)×100%

该指标小于5%,属于较低水平;5%~9.9%,属于中等水平;大于或等于10%,属于较高水平;大于20%,属于高水平。目前发达国家的长寿水平均已达20%~25%。

4.平均期望寿命(简称平均寿命) 指通过回顾性死因统计和其他统计学方法,计算出同一时期出生的人群能生存的平均年数。平均期望寿命以死亡为终点,是衡量人类健康水平、死亡水平的综合指标。

5.健康期望寿命 指个人在良好状态下的平均生存年龄,也就是指老年人能够维持良好的日常生活活动功能的年限。健康期望寿命以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丧失为终点,是反映居民健康水平的重要指标。(二)老龄化社会划分标准

老年人口系数是评价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老龄化的重要指标。WHO针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不同人口年龄结构的状况,制定了不同的人口老龄化标准。老龄化社会的划分标准见表1-2。表1-2 老龄化社会的划分标准

发达国家65岁及以上人口达到或超过总人口的7%,发展中国家60岁及以上人口达到或超过总人口的10%,该国家或地区即为老龄化国家或地区,达到该标准的社会即为老龄化社会。(三)人口老龄化的现状与趋势

人口老龄化是全球最主要的社会问题之一,是当代许多社会问题的核心。

1.世界人口老龄化现状与趋势(1)全球老年人口数量庞大且老龄化速度加快 根据WHO2015年版《世界卫生统计》报告显示,2015年9月全世界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达到9.01亿,占世界人口的12.3%,到2030年,这一比例将达到16.5%。预计2050年将达到22%。同时也将第一次超过全世界儿童(0~14岁)的人口数。根据联合国专题项目的研究估算,到2050年每5人中将会有一个老年人,到了2150年,每3人中就会有1个60岁以上的老年人。(2)世界人口老龄化程度区域分布不均衡 在世界各主要地区中,欧洲的老年人比例一直保持最高,2009年为22%,2050年预计达到35%。相比之下,非洲60岁或以上人口比例2009年为5%,到2050年预计只有10%。亚洲、拉丁美洲及加勒比地区预计将是老年人比例增长最快的地区,2009年老年人比例为10%,2050年预计将增至24%。(3)发展中国家老龄化速度快 尽管发展中国家的老年人比例较低,但其老年人人数已超过发达国家。到2050年,预计全球80%的老年人将生活在发展中国家。2009年至2050年期间,这些国家的老年人口预计将从4.81亿增至16亿,而发达国家的老年人口预计将从2.62亿增至4.06亿。可见,近年发展中国家老龄化速度明显比发达国家快。(4)人口平均预期寿命不断延长 19世纪许多国家的平均寿命只有40岁左右,20世纪末达到60~70岁。WHO2015年版《世界卫生统计》报告证实,全球人口的平均寿命在2000~2015年间增加了5岁,达到71.4岁。(5)高龄老年人增长速度加快 高龄老年人(80岁以上)是老年人口中增长速度最快的一个群体。2006年80岁以上的老年人已经占到老年人总数的13%,预计到2050年,高龄老年人人口总数将会达到3.8亿,占到老年人总数的20%。(6)老年人口中女性比例高 据统计,女性的平均寿命普遍高于男性,如日本女性老年人的平均预期寿命比男性老年人高5.9岁,美国高6.9岁,法国高8.4岁,中国高3.8岁。这种性别差异致使很多国家老年人人口中女性超过男性。

2.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和趋势 中国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数最多、增长最快的国家。全国老龄委于2006年2月23日发布的《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指出:从2001~2100年,中国人口老龄化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2001~2020年)即快速老龄化阶段:中国平均每年新增596万老年人口,年均增长速度达到3.28%,老年人口数量将达到2.48亿,老年人口系数平均达到17.17%。

第二阶段(2021~2050年)即加速老龄化阶段:平均每年增加620万老年人,到2023年,老年人口数量增加2.7亿,到2050年,老年人口总量将超过4亿,老年人口系数达到30%。

第三阶段(2051~2100年)即稳定的重度老龄化阶段:到2051年,老年人口数量增至4.37亿,老年人口规模稳定在3亿~4亿之间。老年人口系数稳定在31%左右,80以上的高龄老年人比达到25%~30%,进入高度老龄化平台期。

我国的人口老龄化具有以下特点:(1)老年人口规模巨大 2016年,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超过2.3亿,占总人口比例的16.7%。预计到2020年,全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增加到2.55亿人左右,占总人口比例的17.8%左右。2050年,老年人口将达到4.8亿左右,我国将进入深度老龄化阶段。(2)老龄化发展迅速 目前我国人口老龄化的速度年均递增3%,高于总人口平均1.68%的增长速度。根据美国人口普查局的统计和预测,65岁以上老龄人口的比重从7%升到14%所经历的时间,法国为115年,瑞典85年,美国68年,英国45年,而我国大约只要27年。(3)地区发展不平衡 我国地域辽阔,人口老龄化发展具有明显的由东向西的区域梯次特点,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明显快于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以最早进入人口老年型行列的上海(1979年)和最迟进入人口老年型行列的宁夏(2012年)比较,时间跨度长达33年。(4)城乡倒置显著 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区域、城乡之间不平衡,尤其是农村养老问题突出。目前我国城镇化率达到56.1%,但农村老年人口占全国老年人口比例的56.4%,比城镇高12.8个百分点。(5)女性老年人数量高于男性 女性平均寿命高于男性。据国家统计局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在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中,女性所占比例为51.26%,男性为48.74%。(6)未富先老 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时,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发达国家人口老龄化伴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呈渐进的步伐。当它们的65岁以上老龄人口达到7%时,人均GDP一般在1万美元以上,而我国进入老龄化国家时,人均GDP仅为800美元,发达国家的人口是先富后老,我国是未富先老,人口老龄化对经济造成的压力很大。(四)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社会问题

1.社会养老负担加重 人口老龄化使老年人口负担系数增加,社会养老负担加重。据预测,我国老年抚养比将由目前的2.8∶1上升到2050年的4∶3。

2.社会保障费用增加 随着人口预期寿命的延长,离退休人数的增加,我国支付养老金的年限延长,社会保障费用急剧增长。预计到2030年,我国离退休人员将猛增到1.5亿多人,届时离退休人员将相当于在职人员的40%以上。同时,高龄、失能、独居和空巢老年人数量将进一步增加,全社会用于老年人养老、医疗、照护、福利等方面的支出将持续增长,应对人口老龄化的任务十分艰巨。

3.医疗、保健和护理服务的需求增加 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率高、失能率高。目前患有慢性病的老年人近1.5亿人,失能和部分失能老年人约4000万人,老年人对医疗保健、康复护理等服务的需求日益增加。我国目前尚未建立适合老年人健康需求的包括保健、预防、治疗、康复、护理、安宁疗护的综合性、连续性的服务体系。

4.老龄产业的需求增加 老龄产业不仅包含社会保障、养老服务、健康支持,还包含着老年消费市场、老年宜居环境、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老年人社会参与、老年人合法权益保护等。现有的养老服务体系和养老产业,已不能满足老年人群日益增长的需求。国家需加快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的建设,大力发展养老服务产业。

5.传统养老模式受到挑战 目前我国城市家庭人口代际结构模式呈“倒金字塔”型的4∶2∶1,空巢老年人增加,传统家庭养老已面临挑战,代与代之间的孝道、赡养、照料老年人的观念日益淡化,家庭对老年人提供最基本生活保障的传统不断被削弱,传统的养老方式和观念逐步向社会养老转变,而当前社会养老和社区服务都较薄弱。

6.农村老龄问题更加突出 目前,占全国老年人口大多数的乡村老年人是经济上最弱势群体之一,缺乏养老、医疗、照料服务等基本社会保障,存在“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保障状况亟待改善。(五)“十三五”期间解决人口老龄化的主要任务

2017年度中国社会保障十大事件结果于2017年12月31日公布,其中党的十九大位居首位,国务院制定《“十三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和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等13个部门制定《“十三五”健康老龄化规划》位列第二,表明了养老服务保障与健康老龄化对国家发展与民生保障的重要性在明显提升。《“十三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中针对我国老年人口数量最多、老龄化速度最快、应对人口老龄化任务最重的特点提出了8个方面主要任务。

1.健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完善养老保险制度,健全医疗保险制度,探索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健全老年社会福利和社会救助制度;发展公益慈善事业。

2.健全养老服务体系 夯实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基础,推动养老机构提质增效,加强农村养老服务。使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更加健全。

3.健全健康支持体系 推进医养结合,加强老年人健康促进和疾病预防,发展老年医疗与康复护理服务,加强老年体育健身。

4.繁荣老年消费市场 丰富养老服务业态;繁荣老年用品市场;增加老年用品供给,提升老年用品科技含量。

5.推进老年宜居环境建设 推动设施无障碍建设和改造,营造安全绿色便利生活环境,弘扬敬老、养老、助老的社会风尚。

6.丰富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 发展老年教育,繁荣老年文化,加强老年人精神关爱。

7.扩大老年人社会参与 培养积极老龄观,加强老年人力资源开发,发展老年志愿服务,引导基层老年社会组织规范发展。

8.保障老年人合法权益 完善老龄事业法规政策体系,健全老年人权益保障机制,加大普法宣传教育力度。第二节 老年护理学概述一、老年护理学的相关概念(一)老年学

老年学是研究人类老化及其所引起的一系列经济和社会等与老年有关问题的学科。它是在老年医学、老年心理学、老年生物学、老年社会学等边缘性学科产生和发展的基础上形成的一门综合性学科。(二)老年医学

老年医学是从医学的角度研究人类衰老机制、探索老化发展过程、实施保障老年人身心健康,以及研究老年人卫生保健和老年疾病防治的科学。它是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也是老年学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老年基础医学、老年临床医学、老年康复医学、老年预防保健医学、老年社会医学、老年流行病学等内容。(三)老年护理学

老年护理学是研究、诊断和处理老年人对自身存在和潜在健康问题反应的学科。它是老年学的一个分支,是护理学的一个专科,是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相互渗透的综合性应用学科。

老年护理学是在护理理论和生物学、心理学、社会学及健康政策等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1987年,美国护理人员协会提出用“老年护理学”概念代替“老年病护理”概念,意味着老年护理学的护理范畴更广泛,包括评估老年人的健康和功能状态、制订护理计划、提供有效护理和其他卫生保健服务,并评价照护效果。

老年护理学强调恢复、保持与促进健康,预防与控制由疾病引起的残疾,发挥老年人的日常生活能力,实现老年人机体的最佳功能,保持人生的尊严和舒适的生活,直至死亡。二、老年护理的范畴(一)老年护理的主要工作

老年护理的重点在于通过护理干预延缓老年期的衰老性变化,减少各种危险因素给老年人带来的消极影响,消除和减低自我照顾的限制,最大限度地维持和促进老年人的最佳功能状态。

老年护理的主要工作是评估老年人健康及功能状态,老年期的身心变化和危险因素;制订护理计划,为老年人提供个体化、优质的护理服务;指导老年人避免、减少或消除危险因素,减轻照顾者的压力,并引导照顾者共同参与护理计划的制订与实施;评价功能效果;主要照顾者的咨询与教育,研究其需求和压力。老年护理的服务对象扩展为老年人及其主要照顾者。(二)老年护理的目标

1.增强自我照护能力 面对老年人的虚弱和需求,医护人员往往寻求其他社会资源的协助,而很少考虑到老年人自身的资源。老年人许多时候都以被动的形式生活在依赖、无价值、丧失权利的感受中,自我照顾意识淡化,久而久之将会丧失生活自理能力。因此,要善于运用老年人自身资源,以健康教育为干预手段,采取多种措施,尽量维持老年人的自我照护能力,巩固和强化其自我护理能力,避免过分依赖他人护理,从而增强老年人生活的信心,保持老年人的自尊。

2.延缓恶化及衰退 通过三级预防策略,对老年人进行管理。广泛开展健康教育,提高老年人的自我保护意识,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和行为,增进健康。避免和减少健康危险因素的危害,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积极康复,对疾病进行干预,防止病情恶化,预防并发症的发生,防止伤残。

3.提高生活质量 护理的目标不仅仅是疾病的转归和寿命的延长,还应促进老年人在心理、生理和社会适应方面处于完美状态,提高生活质量,从而延长健康预期寿命,体现生命尊严和价值。

4.做好临终关怀 护理工作者应从生理、心理和社会全方位为临终老年人提供服务,对其进行综合评估分析、识别、预测,并满足其需求,以确保老年人能够舒适、平静地度过生命的最后时光。在老年人生命终末阶段有陪伴照料,给家属以安慰,并让他们感受到医护人员对患者的关心和帮助。(三)老年护理的原则

老年护理工作有其特殊的规律和专业的要求,为了实现护理目标,在护理实践中应遵循相关的护理原则。现代护理学基本理论(系统理论、需要理论、自护理论等)揭示了实现护理活动目标的合理途径和形式,提供了总的方向和方法论指导。这些理论可作为制定老年护理原则的依据。

1.满足需求 人的需要满足程度与健康成正比。因此,首先应以满足老年人的多种需求为基础。护理人员应当增强对老化过程的认识,将正常及病态老化过程及老年人独特的心理、社会特性与一般的护理知识相结合,及时发现老年人现存的、潜在的健康问题及各种需求,使护理活动能提供满足老年人的各种需求和照顾的内容,真正有助于其健康发展。

2.早期防护 衰老起于何时,尚无定论。一些老年疾病发病演变时间长,如高脂血症、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糖尿病、骨质疏松症等一般均起病于中青年时期。因此,一级预防应该尽早进行。老年护理的实施应从中青年时期开始入手,进入老年期应更加关注。要了解老年人常见病的病因、危险因素和保护因素,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防止老年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对于慢性病患者、残疾老年人,根据情况实施康复医疗和护理的开始时间越早越好。

3.整体护理 老年人在生理、心理、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与其他人群有不同之处,尤其是老年患者往往多种疾病共存,疾病之间彼此交错与影响。因此,护理人员必须树立整体护理的观念,研究多种因素对老年人健康的影响,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护理。一方面要求护理人员对患者全面负责,在护理工作中注重患者身心健康的统一,解决患者的整体健康问题;另一方面要求护理实践、护理管理、护理科研、护理教育等各个环节的整体配合,共同保证护理水平的整体提高。

4.个体化护理 衰老过程是全身性的、多方面的、复杂的,老化程度因人而异,影响衰老和健康的因素也错综复杂,特别是出现病理性改变后,老年个体的状况差别很大,加上患者性别、病情、家庭、经济等各方面情况不同。因此,既要遵循一般性护理原则,又要注意因人施护,执行个体化护理的原则,做到针对性和实效性护理。

5.社会护理 老年护理的对象不仅是老年患者,还应包括健康的老年人及老年人的家庭成员。因此老年护理必须兼顾到医院、家庭和社会人群,护理工作场所不仅仅是在病房,而且也应包括社区和全社会。从某种意义上讲,家庭和社会护理更具有重要性,因为不但老年人自身受益,还可大大减轻其家庭和社会负担。

6.连续照护 衰老加上老年疾病病程长,并发症及后遗症多,多数老年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下降,有的甚至出现严重的生理功能障碍,对护理工作有较大的依赖性,老年人需要连续性照护(如医院外的预防性照护、精神护理、家庭护理等)。因此,开展长期护理很有必要。三、老年护理人员的素质要求

老年人的生理、心理等具有特殊性,因而对从事老年护理工作的人员提出了严格的素质要求。(一)职业素质

1.具有高度的责任心、爱心、耐心和奉献精神 这是护理人员必须具备的最重要的职业素质。老年人群有较多的健康问题和需求,对护理人员的依赖性较大,其生理、心理变化复杂,增加了老年护理的难度。因此,要求护理人员要以高度的责任心关注老年人,不论其地位高低,都应一视同仁,以充分的爱心、耐心对待老年人,全身心地投入到老年护理工作中。

2.具有团队合作精神 老年护理工作的开展需要多学科的相互合作。因此,护理人员必须具有团队合作精神,积极与专业人员进行交流与合作,共同促进老年人的康复。

3.具有“慎独”精神 老年患者一般具有病程长、病情重而复杂的特点。护理老年患者应严格履行岗位职责,认真恪守“慎独”精神,在任何情况下都应一丝不苟,自觉对老年患者的健康负责。(二)业务素质

具有博专兼备的专业知识、精益求精的技术是对老年护理人员的业务素质要求。老年人常常身患多种疾病,存在多脏器功能受损。因此,全面掌握专业知识及相关学科知识,并将其融会贯通,全方面地考虑问题、处理问题。同时,还要精通专科领域的知识与技能,有重点地为老年人解决问题,满足老年人健康方面的需求。(三)能力素质

1.具有准确、敏锐的观察力,正确的判断力和较强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老年人的机体代偿功能相对较差,健康状况复杂多变,这就要求护理人员具有准确、敏锐的观察力,能够及时发现老年人的健康问题,以及各种细微变化;具有正确的判断力,能够对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做出正确判断;具有较强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预见性地采取有效措施,解决健康问题,提高护理质量。

2.具有良好的沟通交流能力。老年护理工作的开展需要老年人及其照顾者、其他专业人员的配合。因此,护理人员必须具有良好的沟通、交流能力,能够与老年人及其照顾者、其他专业人员之间进行有效的沟通与交流,以便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促进老年人的康复。第三节 老年护理的发展

老年护理理论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四个时期:①理论前期(1900~1955年):此期没有任何理论作为执行护理实践活动的基础。②理论基础初期(1955~1965年):随着护理学专业理论和科学研究的发展,老年护理的理论开始研究、建立、发展起来,出版了第一本老年护理教材。③推行老年人医疗保险福利制度后期(1965~1981年):此期老年护理的专业活动与社会活动相结合。④全面发展和完善的时期(1985年至今):形成了比较完善的老年护理学理论,并指导护理实践。一、国外老年护理的发展

世界各国老年护理的发展情况不尽相同,各有特点,这与人口老龄化程度、国家社会制度、经济水平、护理教育发展等有关。

美国是最早确立老年护理这一门学科的国家,美国老年护理的发展对世界各国老年护理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现以美国老年护理为例做以下介绍:

1.专业发展 1900年,老年护理作为一个独立的专业需要被确定下来。至20世纪60年代,美国已经形成了较为成熟的老年护理专业。1961年美国护理协会设立老年护理专科小组。1966年晋升为“老年病护理分会”,确立了老年护理专科委员会,老年护理真正成为护理学中一个独立的分支。1967年美国护理协会规定从事老年护理执业者必须具备学士以上学历,社区执业护理人员要具备硕士以上学历。1970年首次正式公布老年病护理执业标准。1975年开始颁发老年护理专科证书,同年《老年护理杂志》诞生,“老年病护理分会”更名为“老年护理分会”,服务范围也由老年患者扩大至老年人群。1976年美国护理学会提出发展老年护理学,关注老年人对现存的和潜在的健康问题的反应,从护理的角度和范畴执行业务活动。至此,老年护理显示出其完整的专业化发展历程。

2.教育方面 20世纪70年代,美国老年护理教育开始发展,尤其是开展了老年护理实践的高等教育和训练,培养高级执业护理人员(具备熟练的专业知识技能和研究生学历,经过认证,能够以整体的方式处理老年人的复杂的照顾问题)。高级执业护理人员包括老年病专业护理人员、老年病学临床护理专家。随后,在老年病护理专业训练中增加了老年精神病护理。目前,美国老年护理已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3.科研方面 美国早期有关老年护理的研究侧重描述老年人及其健康需求、老年护理人员的特征、教育和态度等。目前更多研究具有临床意义的课题,例如:在约束与跌倒、失禁、压疮、疼痛、谵妄与痴呆等研究领域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此外,老年护理场所的创新实践模式、家庭护理、长期护理照顾等问题也受到重视。近年来,由政府资助成立老年教育中心或老年护理研究院,以改进老年护理实践质量。美国护理协会每年为成千上万名护理人员颁发老年护理专科证书。二、我国老年护理的发展

中国老年护理由于长期以来被划入成人护理范围,加上“十年动乱”的影响老年护理的发展十分缓慢,直到1977年老年护理才获得新生。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政府对老年工作十分重视,成立了中国老龄问题委员会,建立了老年学和老年医学研究机构,促进了我国老年学的发展,老年护理也随之发展起来。中国老年护理体系的雏形是医院的老年人护理,如综合性医院设的老年病科,主要以系统划分病区,按专科管理患者。此外,还设立了老年病专科医院与老年病门诊,按病情分阶段管理划分病区,进行针对性的护理。同时还设立了老年护理医院,其主要工作包括医疗护理、生活护理、心理护理和终末关怀等。我国老年护理院、老年医院起步较晚。从1984年起,北京、上海、广州等相继成立了老年病医院,沿海城市的一些街道还成立了老年护理中心,管理区域内的高龄病残,对老年人提供上门医疗服务,建立家庭病床,对老年重患者建立档案,定期巡回医疗咨询,老年人可优先入院并获得治疗、护理和临终关怀服务。

20世纪90年代,我国老年护理教育发展迅速,有关老年护理的专著、教材、科普读物相继出版,有的护理院校已经开设老年护理专业,国际上的老年护理方面的学术交流逐步开展。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老年护理教育明显滞后。按照国际标准推测,我国共需要养老护理员1000万人,而目前养老服务队伍不足30万人,其中拿到职业资格证的只占10%左右。据调查,老年护理人员普遍存在着人数偏少、年龄偏大、职称偏低、专业知识和技能亟须提高及单位对老年专科护理人员重视不足等问题,且都是由普通护理人员转型而来,或由没有经过专门老年护理教育培训、没有护理人员资质的护工承担,很难达到老年专业护理宗旨和要求。老年护理的发展应重视老年护理教育和专业老年护理人员的培养,借鉴国外的先进老年护理经验,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老年护理理论与实践体系,不断推进我国老年护理事业的发展。三、老年护理学的发展趋势(一)老年护理观念的转变

老年护理学的发展会逐步引起人们观念的转变,加深对老年护理必要性、特殊性及专业性的认识。(二)角色功能多元化

老年护理人员除了自身的专业角色之外,有时还要承担健康保健人员、教师、训练者、研究者,甚至是社会活动者等角色,以最大限度地满足老年人的需要。服务对象也由过去的老年人群扩展为老年人及其主要照顾者,承担主要照顾者的咨询和教育,研究他们的压力和需要等。(三)学科间合作加强

老年护理作为一个专业领域,正在逐步向各专科领域渗透。老年护理学将是多门学科之间的结构重组。老年护理人员除了强调自己的专业之外,还要学会与其他学科的合作,为老年人提供更优质的护理服务。(四)研究内容转变

随着老年护理学的发展,研究内容由注重延长生命到注重提高生命质量,在传统养老观念的基础上逐步形成新的护理观念。老年护理学的发展趋势,见表1-3。表1-3 老年护理学的发展趋势

目标测试

一、选择题【A1型题】

1.发达国家对老年人的年龄划分标准为( )

A.≥55岁 B.≥60岁 C.≥65岁

D.≥70岁 E.≥75岁

2.我国何时开始进入老龄化社会( )

A.1980年底 B.1989年底 C.1990年底

D.1999年底 E.2000年底

3.老化的特征不包括( )

A.普遍性 B.累积性 C.规律性

D.危害性 E.渐进性

4.世界上平均预期寿命最长的国家是( )

A.日本 B.中国 C.美国

D.瑞士 E.芬兰

5.老化是生命过程中的( )

A.人年过半百花甲之年以至古稀之年的过程

B.以大多数人的年龄变化为标准的阶段

C.人从开始变老到死亡的过程

 D.组织器官退化和生理功能衰退的阶段

E.年龄变老

6.老年护理学作为一门学科最早出现于( )

A.英国 B.中国 C.美国

D.法国 E.日本

7.美国开始颁发老年护理专科证书的时间是( )

A.1955年 B.1965年 C.1975年

D.1980年 E.1985年

8.发达国家达到老龄化社会时,其中65岁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是( )

A.﹥6% B.﹥7% C.﹥8%

D.﹥9% E.﹥10%

9.下列哪项是反映人口老龄化的主要指标( )

A.老年人口系数 B.老年人口负担系数 C.长寿水平

D.平均预期寿命 E.性别比

10.WHO确定老龄化国家的标准是( )

A.发达国家60岁及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7%

B.发达国家65岁及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7%

C.发达国家65岁及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10%

D.发展中国家60岁及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7%

E.发展中国家65岁及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10%

11.老年护理的目标不包括( )

A.增强自我照顾能力 B.延缓恶化及衰退 C.提高生活质量

D.满足需求,整体护理 E.做好临终关怀

12.下列不属于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特点是( )

A.老年人口规模巨大 B.地区发展不平衡 C.城乡倒置显著

D.人口为“未富先老” E.男性老年人口数量多于女性

二、名词解释

1.老化

2.老年人口系数

3.平均预期寿命

4.健康预期寿命

5.老年护理学

三、简答题

1.简述老年护理的目标和原则。

2.简述我国“十三五”期间解决人口老龄化的主要任务。第二章老年人的健康评估【学习目标】

1.掌握老年人躯体健康状况评估的内容、常用评估工具。

2.熟悉老年人健康评估的原则和注意事项;老年人角色功能、环境、文化与家庭的评估。

3.了解老年人生活质量评估的内容。

4.学会使用老年人日常生活能力、心理健康评估的常用量表。

5.具有对老年人进行健康水平及需求进行全面评估的能力。具有以“老年人为本”的护理职业观,认真恪守“慎独精神”,以高度的责任心、爱心、细心、耐心对待老年人。

情景导入

张老太,女,71岁,老伴去世6年,和儿子一家共同生活。近来儿子发现张老太记忆力明显下降,忘记子女的名字、自己的年龄,外出后不能独立步行回家。张老太前几天不慎滑倒,导致左腿骨折,现已出院在家休养。

问题思考:

1.应从哪些方面评估张老太目前存在的问题?

2.可采用哪些量表对张老太进行评估?

健康评估是系统地、有计划地收集护理对象的健康资料,并对资料的价值进行判断的过程。老年人的健康评估过程同成年人,但是老年人由于生理功能的衰退、感官功能的缺损以及认知功能的改变,接受信息和沟通的能力均会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因此,在评估时应遵循以老年人为中心的原则,注意正确应用语言和非语言性沟通技巧,通过观察、询问,以及体格检查,获得全面、客观地评估资料,从而准确判断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及功能状态。第一节 概述

老年人健康评估的内容主要包括躯体健康状况、心理健康状况、社会功能这三方面功能的生活质量评估。对老年人进行综合健康功能评估(CFA),可以全面反映其健康状况,是实现老年人个体化优质护理的前提。一、老年人健康评估的原则

老年人由于机体老化和患各种慢性疾病比例较高等,在对其进行健康评估时,应遵循以下评估原则:(一)了解老年人的身心变化特点

在大多数老年人身上,常出现生理性改变和病理性改变并存现象,且相互影响,难以严格区分。护理人员要熟知生理和病理性改变的特点,全面、客观地收集老年人的健康资料,区分正常老化,发现现存与潜在的健康问题,并采取合适的干预措施。

老年人心理变化个体差异性大,身体老化和心理老化不同步。主要表现为:记忆能力变慢、下降;智力逐渐减退,学习新知识,接受新事物能力下降;思维能力衰退,对语言的理解速度减慢,表达词不达意;人格发生相应改变,出现保守、固执、刻板、易怀旧或发牢骚等。(二)正确解读辅助检查结果

老年人辅助检查结果异常有以下三种可能:①正常的老年期变化。②由疾病引起的异常变化。③服用某些药物引起的异常变化。目前关于老年人辅助检查结果标准值的资料较少,应结合病情变化,确认辅助检查值的异常是生理性老化还是病理性改变所致,采取适当的处理方式,避免延误诊断或处理不当造成严重后果。(三)重视老年人疾病的非典型性表现

老年人因感受性降低,加之常并发多种疾病,因而发病后往往没有典型的症状和体征,给疾病的诊治带来一定困难,易出现漏诊和误诊。例如,老年人患肺炎时常无症状,或仅表现出食欲差、全身无力、脱水,或突然意识障碍,而无呼吸系统症状;阑尾炎导致肠穿孔的老年人,临床表现可能没有明显的发热体征,或仅主诉轻微疼痛。因此,对老年人的评估要重视客观检查,尤其体温、脉搏、血压及意识的评估尤为重要。二、老年人健康评估的方法

对老年人进行健康评估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交谈 指通过与老年人、亲友、照顾者及相关的医务人员进行谈话沟通,了解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在交谈中,护理人员应运用有效的沟通技巧,与患者及相关人员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有效获取老年人的相关健康资料和信息。

2.观察 指运用感官获取老年人的健康资料和信息。护理人员可通过视、听、嗅、触等感官,观察老年人的各种身体症状、体征、精神状态、心理反应及其所处的环境,以便发现潜在的健康问题。在观察的过程中,必要时可采用辅助仪器,以增强观察效果。

3.体格检查 指运用视诊、触诊、叩诊、听诊等体格检查的方法,对老年人进行有目的的全面检查。

4.阅读 指通过查阅病历、各种医疗和护理记录、辅助检查结果等资料,获取老年人的健康信息。

5.量表测定法 指用标准化的量表或问卷,测量老年人的身心状况。量表或问卷的选择必须根据老年人的具体情况来确定,并且需要考虑量表或问卷的信度及效度。三、老年人健康评估的注意事项

老年人的健康评估过程同成年人,但在老年人健康评估的过程中,结合老年人身心变化的特点,护理人员应注意以下事项:(一)提供适宜环境

老年人因感觉功能降低,皮下脂肪减少、血液循环缓慢、代谢率及体温调节功能降低,易受凉感冒,所以体检时室温应以22~24℃为宜。老年人因视力和听力下降,评估时环境应安静无干扰,光线柔和,并注意保护老年人隐私。(二)避免过度疲乏

老年人因为感官的退化,反应较慢,行动迟缓,思维能力下降,加之老年人往往患有多种慢性疾病,很容易感到疲劳。护理人员应根据老年人的具体情况,分次进行健康评估,让其有充足的时间回忆过去发生的事件,这样既可以避免老年人疲劳,又能获得详尽的健康史。(三)选择合适的方法

对老年人进行躯体评估时,应根据评估的要求,选择合适的体位。在全面评估的基础上,重点检查易发生皮损的部位。对有移动障碍的老年人,可取合适的体位。检查口腔和耳部时,要取下义齿和助听器。有些老年人部分触觉功能减弱或消失,需要较强的刺激才能引出,特别是痛觉和温觉检查时,刺激强度应适当,注意不要造成损伤。(四)运用良好的沟通技巧

老年人因听觉、记忆、思维等功能减退,在沟通时可能会出现反应迟钝、表达不清等情况。护理人员应适当运用有效的沟通技巧、先自我介绍,并说明交谈目的和所需时间。与老年人交谈时语速要减慢、语音要清晰,注意适时停顿和重复;注意观察非语音信息,适时运用非语音沟通技巧,如适当的目光接触、温和的面部表情、优雅的姿态、恰当的手势、治疗性的触摸等;及时核实前后矛盾、含糊不清或存有疑问的内容。交谈过程中应显示出对其回答的问题感兴趣和关心,对其陈诉表示理解、认可和同情。为有记忆功能障碍、语言表达功能障碍及认知功能障碍的老年人收集资料时,询问要简洁得体,必要时可通过其家属或照护者获取资料。(五)获取客观的资料

对老年人进行健康评估时,应在细致全面收集资料的基础上,进行客观准确地判断分析,避免因为护理人员的主观判断引起偏差。如在进行功能状态评估时,护理人员应通过直接观察进行合理判断,避免受老年人自身评估的影响。第二节 老年人躯体健康评估

老年人躯体健康评估的内容主要包括:健康史的采集、身体状况的评估、自理能力和生活质量的评估、辅助检查四个方面,评估过程同其他年龄段人员。一、健康史的采集

老年人的健康史是指老年人过去和现在的健康状况,老年人对自身健康的认识,以及日常生活和社会活动能力等方面的资料。采集内容包括:一般资料、生理状况、精神心理状况、既往史、伴随症状、活动能力、社会交往、营养状况。(一)基本情况

包括老年人的姓名、性别、年龄、民族、婚姻状况、职业、籍贯、文化程度、宗教信仰、经济状况、医疗费用支付方式、家庭住址与联系方式、入院时间等。(二)健康状况

1.既往的健康状况 既往疾病、手术、外伤史,食物、药物等过敏史,药物使用情况,参与日常生活活动和社会活动的能力。

2.目前的健康状况 目前有无急慢性疾病;疾病发生的时间,主要症状有无加重,治疗情况及恢复程度;目前疾病的严重程度,对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社会活动的影响。二、身体状况的评估

一般情况下,老年人应每1~2年进行一次全面的健康体检,以便更好地动态掌握其身体状况,及时发现现存或潜在的健康问题。检查时,护理人员按要求协助老年人选择适宜的舒适体位,采用视诊、触诊、叩诊、听诊等方法,了解其身体健康状况。(一)全身状态

1.生命体征 老年人基础体温较成年人低,70岁以上的患者感染常无发热的表现。如果老年人午后体温比清晨高1℃以上,应视为发热。测脉搏的时间每次不应少于30秒,并应注意脉搏的不规则性。评估呼吸时应注意呼吸的方式、节律,以及有无呼吸困难。老年人正常呼吸频率为16~25次/分,在其他临床症状和体征出来之前,如老年人呼吸>25次/分,可能是下呼吸道感染、充血性心率衰竭,或其他病变的信号。高血压和直立性低血压在老年人中较为常见,一般建议老年人平卧10分钟后测血压,再直立1、3、5分钟后各测血压一次,如直立时任何一次收缩压比平卧时血压降低≥20mmHg或舒张压降低≥10mmHg,称为直立性低血压。

2.营养状况 评估老年人每日活动量、饮食状况,以及有无饮食限制,并测量身高、体重。正常人从50岁起身高逐渐缩短,男性平均缩短2.9cm,女性平均缩短4.9cm。由于肌肉和脂肪组织的减少,80~90岁的老年人体重明显减轻。

3.智力、意识状态 意识状态主要反映老年人对周围环境的认识和对自身所处状况的识别能力,有助于判断有无颅内病变及代谢性疾病。评估老年人的记忆力和定向力,有助于早期痴呆的诊断。

4.体位、步态 疾病常可使体位发生改变,如心、肺功能不全的老年患者,可出现强迫坐位。步态的类型对疾病诊断有一定帮助。如慌张步态见于帕金森综合征,醉酒步态见于小脑病变。(二)皮肤

应全面评估老年人皮肤的颜色、温度、湿度,皮肤的完整性与特殊感觉,有无癌前或癌病变。老年人的皮肤干燥、皱纹多、没有光泽、弹性下降,常伴有皮损。常见的皮损有老年色素斑、老年疣、老年性白斑等,40岁后常可见浅表的毛细血管扩张。卧床不起的老年人应重点检查受压部位,观察有无压疮的发生。(三)头面部与颈部

1.头面部(1)头发 随着年龄的增长,头发变成灰白,发丝变细,头发稀疏,并有脱发。(2)眼睛与视力 老年人眼窝内的脂肪组织减少,眼球凹陷,眼睑下垂,瞳孔直径缩小,反应变慢,泪腺分泌减少,易出现眼干不适感。角膜周围有类脂性浸润,随着年龄的增加角膜上出现白灰色云翳。老年人晶状体柔韧性变差,睫状肌肌力减弱,眼的调节能力逐渐下降,迅速调节远、近视力的功能下降,出现老视。老年人因瞳孔缩小、视网膜的再生能力减退,使其区分色彩、暗适应的能力有不同程度的衰退和障碍。由于发生玻璃体混浊、老年性白内障、眼底动脉硬化、易发生眼底出血等,常严重影响老年人的视功能。异常病变可有夜盲、白内障、角膜溃疡、斑点退化、眼压增高或青光眼。(3)耳与听力 老年人的听力随着年龄的增加逐渐减退,对高音量或噪音易产生焦虑,常有耳鸣,特别在安静的环境下尤其明显。外耳检查可发现老年人的耳郭增大,皮肤干燥,失去弹性,耳垢干燥。检查耳部时,应注意取下助听器,可通过询问、控制音量,用手表的嘀嗒声,以及耳语来检查听力。常见的听觉问题有传导性耳聋、感音性耳聋、老年聋等。(4)鼻腔与嗅觉 老年人鼻腔黏膜萎缩变薄、干燥,嗅神经随着年龄的增长数量减少、萎缩,嗅觉变迟钝,对气味的分辨力减退,对环境中有毒、有害物体气味的敏感度降低,故易发生气体中毒。(5)舌与味觉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舌部的味蕾萎缩,数量减少,功能退化,对食物的敏感性降低,常使老年人食而无味,影响食欲。(6)口腔 由于毛细血管血流减少,老年人唇周失去红色,口腔黏膜及牙龈显得苍白;唾液分泌减少,使口腔黏膜干燥;由于长期的损害、外伤、治疗性调整,老年人多有牙列缺失,常有义齿。牙齿颜色发黄、变黑及不透明。评估口腔时,应检查有无出血或肿胀的齿龈、松动和断裂的牙齿、经久不愈的黏膜白斑等。

2.颈部 颈部结构与成年人相似,无明显改变。注意老年人颈部强直的体征,不仅见于脑膜受刺激,而且更常见于痴呆、脑血管病、颈椎病、颈部肌肉损伤和帕金森综合征患者。(四)胸部

1.乳房 随年龄的增长,女性乳腺组织减少,乳房出现下垂、平坦。如发现肿块,要高度警惕癌症。男性如有乳房发育,常见原因是体内激素改变或是药物的副作用所致。

2.胸、肺部 视诊、听诊及叩诊过程同成年人。老年人尤其是患有慢性支气管炎者,常呈桶状胸改变。由于生理性无效腔增多,肺部叩诊常显示过清音。胸部检查发现与老化相关的体征有:胸腔前后径增大,胸廓横径缩小,胸腔扩张受限,呼吸音强度减轻。

3.心前区 老年人心音强度的变化比杂音的变化更有临床意义,如舒张期杂音多为异常的反应,而收缩期杂音则应注意鉴别。检查的重点是确定有无心脏杂音、心肌肥厚及心脏扩大等。老年人因驼背或脊柱侧弯引起心脏下移,可使心尖搏动出现在锁骨中线旁。(五)腹部

老年肥胖常常会掩盖一些腹部体征。消瘦者因腹壁变薄松弛,腹膜炎时也不易产生腹壁紧张,而肠梗阻时则很快出现腹部膨胀。由于肺扩张,膈肌下降致肋缘下可触及肝脏。随着年龄的增大,膀胱容量减少,很难触诊到充盈的膀胱。听诊可闻及肠鸣音减少。(六)泌尿生殖器

1.女性 老年女性由于雌激素缺乏使外阴发生变化:阴毛稀疏,呈灰色;阴唇皱褶增多,阴蒂变小;由于纤维化,阴道变窄,阴道壁干燥苍白,分泌物减少且偏碱性,易发生阴道炎、外阴瘙痒症。子宫颈变短,子宫及卵巢缩小。

2.男性 男性外阴改变与激素水平降低相关,表现为阴毛变稀及变灰,阴茎、睾丸变小;双阴囊变得无皱褶和晃动。随着年龄增大老年男性前列腺逐渐发生组织增生,增生的组织引起排尿阻力增大,导致后尿道梗阻,出现排尿困难。(七)脊柱与四肢

老年人肌张力下降,腰脊变平,导致颈部脊柱和头部前倾。椎间盘退行性改变,使脊柱后凸。由于关节炎及类似的损害,致使部分关节活动范围受限。评估四肢时,应检查各关节及其活动范围及动脉搏动情况,注意有无疼痛、肿胀、畸形及运动障碍等。如出现下肢皮肤溃疡、足冷痛、坏疽,以及脚趾循环不良等,常提示下肢动脉供血不足。(八)神经系统

老年人神经传导速度变慢,对刺激反应时间延长,精神活动能力下降,表现如记忆力减退、易疲劳、注意力不易集中、反应变慢、动作不协调、生理睡眠缩短等。三、自理能力和生活质量的评估

自理能力主要是指老年人处理日常生活的能力,其完好与否影响着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护理人员定期对老年人的自理能力和生活质量进行客观评估,是老年护理的良好开端,对维持和促进老年人独立生活能力、提高其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一)自理能力的评估

1.评估内容 老年人的自理能力受年龄、视力、躯体疾病、运动功能、情绪等因素的影响,评估时要结合其机体健康、心理健康及社会健康状态进行全面衡量和考虑。自理能力评估包括日常生活能力、功能性日常生活能力、高级日常生活能力三个层次。(1)日常生活能力(ADL) 是老年人最基本的自理能力,是老年人自我照顾、从事每天必需的日常生活的能力。如:衣(穿脱衣、鞋、帽,修饰打扮)、食(进餐)、行(行走、变换体位、上下楼)、个人卫生(洗漱、沐浴、如厕、控制大小便),这一层次功能受限,将影响老年人基本生活需要的满足。ADL不仅是评估老年人自理能力的指标,也是评估老年人是否需要补偿服务的指标。(2)功能性日常生活能力(IADL) 是老年人在家中或寓所内进行自我护理活动的能力,包括购物、家庭清洁和整理、使用电话、付账单、做饭、洗衣、旅游等,即为支持独立生活所需的诸多活动。IADL提示老年人是否能独立生活并具备良好的日常生活功能。(3)高级日常生活能力(IADL) 反映老年人的智能能动性和社会角色功能,包括主动参加社交、娱乐、职业活动等。随着老年期生理变化或疾病的困扰,这种能力可能会逐渐丧失。失去这一层次的功能,将失去维持社会活动的基础。例如,股骨、颈骨骨折会使一位经常参加各种社交和娱乐活动的老年人失去参与这些活动的能力,这将使这位老年人的整体健康受到明显影响。高级日常生活能力的缺失,要比日常生活能力和功能性日常生活能力的缺失出现得早,一旦出现,就预示着更严重的功能下降。因此一旦发现老年人有高级日常生活能力的下降,就需要进行进一步的自理能力评估,包括日常生活能力和功能性日常生活能力的评估。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