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看就停不下来的历史:唐宋元明清1400年(套装共15册)(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8-22 15:01:17

点击下载

作者:蔡东藩,(法)勒内·格鲁塞,刘霞 译,向敬之,金满楼等

出版社:天津人民出版社;百花洲文艺出版社;江苏人民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一看就停不下来的历史:唐宋元明清1400年(套装共15册)

一看就停不下来的历史:唐宋元明清1400年(套装共15册)试读:

版权信息唐史演义/蔡东藩著;刘子儒校订.—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19.9ISBN 978-7-201-15137-3Ι.①唐…Ⅱ.①蔡…②刘…Ⅲ.①章回小说-中国-现代Ⅳ.①I246.4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9)第176591号唐史演义TANG SHI YAN YI蔡东藩著 刘子儒校订出  版 天津人民出版社出 版 人 刘庆地  址 天津市和平区西康路35号康岳大厦邮政编码 300051邮购电话 (022)23332469网  址 http://www.tjrmcbs.com电子信箱 tjrmcbs@126.com责任编辑 郭晓雪特约编辑 丁兴装帧设计 张文艺责任校对 余艳艳制版印刷 天津旭非印刷有限公司经  销 新华书店开  本 710mm×1000mm 1/16印  张 33.5字  数 769千字版次印次 2019年9月第1版 2019年9月第1次印刷定  价 76.00元版权所有 翻印必究图书如出现印装质量问题,请致电联系调换(022-23332469)目录

版权信息

序言 被过分演义的一代

第一回 隋末天下大乱

第二回 李渊起兵晋阳

第三回 义军攻破长安

第四回 隋朝灭亡

第五回 秦王妙计平薛举

第六回 李密叛变被杀

第七回 刘武周败走

第八回 四面楚歌的洛阳城

第九回 东征北伐

第十回 征讨窦建德余党刘黑闼

第十一回 平定江南

第十二回 修和突厥

第十三回 玄武门之变

第十四回 英雄难过美人关

第十五回 贞观之治

第十六回 大唐雄师深入吐谷浑

第十七回 一代贤后病逝

第十八回 和亲西域

第十九回 无可救药的太子

第二十回 太宗亲征高丽

第二十一回 唐朝全盛时期

第二十二回 天竺、龟兹归降

第二十三回 一代圣主唐太宗辞世

第二十四回 武昭仪狠心杀女儿

第二十五回 高宗易后

第二十六回 百济灭亡

第二十七回 李勣灭高丽

第二十八回 高宗废立太子

第二十九回 裴行俭征虏

第三十回 徐敬业造反

第三十一回 武则天屠杀李唐宗室

第三十二回 中国第一个女皇帝

第三十三回 作死自己的和尚面首

第三十四回 契丹灭亡

第三十五回 狄仁杰病逝

第三十六回 神龙政变中宗复位

第三十七回 中宗的糗事

第三十八回 上官婉儿恃宠而骄

第三十九回 韦皇后谋害亲夫

第四十回 唐隆之变

第四十一回 太平公主叛乱被诛

第四十二回 玄宗初年

第四十三回 开元盛世

第四十四回 红颜再祸水

第四十五回 李林甫毒计害太子

第四十六回 梅妃的回忆

第四十七回 一代佳人杨玉环

第四十八回 不安好心的安禄山

第四十九回 你侬我侬长生殿

第五十回 安史之乱

第五十一回 杨贵妃命丧马嵬坡

第五十二回 唐肃宗灵武称帝

第五十三回 安禄山被刺身亡

第五十四回 肃宗收复两京

第五十五回 张巡、许远双忠死义

第五十六回 史思明降而复叛

第五十七回 唐玄宗凄凉的晚年

第五十八回 史思明父子兵败被杀

第五十九回 威震天下的郭子仪

第六十回 郭暧醉打金枝

第六十一回 软弱的代宗

第六十二回 德宗的财税改革

第六十三回 四镇连兵叛乱

第六十四回 千古忠臣颜真卿

第六十五回 奉天之难

第六十六回 贝州之战朱滔败走

第六十七回 李晟收复长安

第六十八回 有勇有谋的窦桂娘

第六十九回 大唐三朝元老李泌

第七十回 韩全义掩败为功

第七十一回 昙花一现的顺宗

第七十二回 藩镇叛乱迭起

第七十三回 宪宗平藩

第七十四回 大唐少有的贤公主

第七十五回 李愬活捉吴元济

第七十六回 李师道伏诛

第七十七回 游猎无度的穆宗

第七十八回 河朔三镇再次沦陷

第七十九回 郭太后怒叱奸臣

第八十回 灭烛之变敬宗被弑

第八十一回 接连不断的战火

第八十二回 朋党之争

第八十三回 甘露事变

第八十四回 动过手脚的遗旨

第八十五回 一代将才李德裕

第八十六回 武宗灭佛

第八十七回 宣宗之治

第八十八回 王式智平浙东

第八十九回 赫赫战功的高骈

第九十回 溺爱不明的懿宗

第九十一回 黄巢起义

第九十二回 黄巢称帝

第九十三回 黄巢败亡

第九十四回 僖宗被挟去凤翔

第九十五回 碌碌无为十五年

第九十六回 王师兵败

第九十七回 三镇再叛

第九十八回 刘太监废主

第九十九回 宦官扫尽悍将引来

第一百回 朱全忠弑主唐朝灭亡

序言 被过分演义的一代

先有石晋、刘昫和史官张昭远等几人,一起合力编纂了两百卷本的《唐史》,也就是我们后来的《旧唐书》,详细记录了大唐一朝二百九十年的史事。后人对这套书有些评价,说这部唐史记录不得章法,很多史实也没有依据。

于是,宋朝庆历年间,朝廷开始组织人力重新撰写唐史。《新唐书》共二百二十五卷,前后花费了十七年才成书。这套书的主编是欧阳修和宋祁。话说这欧阳修和宋祁,都是北宋有名的大儒,对比刘昫和张昭远这些人,他们俩的名气可就大多了。此外,重修唐史的团队又前后花了十几年,搜集资料参考文献。那些在五代时期还未曾为人所知的史料,到北宋时也大多被人考据流传开来了,这些都被作为参考,《新唐书》应该算是很详细严谨的了。而且对于编史来说,最开始撰写的那批确实比较难做到尽善尽美,后世重修的人有了基础依据更容易成功。虽然《新唐书》已经做得很好了,依然有人给差评。说用字选词太过生涩,不便阅读;对诏令文书的删节,也不太让人满意。哎,足可见著史确实太难了。

写史难,读史也难。泱泱《旧唐书》就有两百卷,《新唐书》更是到了二百二十五卷,有多少人能一一看完,阅览无遗?此外,后世还有诸多其他版本的唐史,比如孙甫的《唐史记》,赵瞻的《唐春秋》,陈彭年的《唐纪》,袁枢的《唐史纪事本末》等等。这些多的上百卷,少的数十卷不等,即使没日没夜地阅读考究,恐怕也不能尽皆了然。

我学识有限,想把这相关的所有唐史都看完,实在难以尽阅,再加上那一阵身患疾病,力不从心,就放弃了,转而去搜寻民间流传的相关小说、演义来读。像《隋唐演义》《说唐全传》《薛家将》《征东》《征西》《罗通扫北》等作品,以及《西游记》《长生殿》《镜花缘》《绿牡丹》等小说,每天潜心研读。当然心里也有一个标杆,这些作品里也有很多荒唐无稽的描述和编造的故事,这些内容不但不能增加世人的学识,反而会扰乱人心。

我资质一般,曾搜列宋、元、明、清等几朝的史事,编撰为系列通俗演义。这一系列作品陆续在国内出版发行,承蒙大家不嫌弃我的学识浅薄,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也算为当时通俗历史的普及做了点儿贡献。

这回我再次不自量力,着手编撰唐史通俗演义,成书一百回。这部作品以正史记载为基础框架,但求真实可信;辅以民间传闻修饰润色,但绝不虚构杜撰。

在这部作品里,我还力求能够破除一些关于唐史的缪传。比如徐懋功从未做过军师,李靖(李药师)也根本没有仙术;罗艺叛乱被杀,并没有子孙;秦琼扬名天下,却并没有荫蔽儿女;唐玄奘去西竺取经,也没有招惹什么妖魔。薛仁贵在天山立下丰功伟绩而扬名,并不是因为儿媳妇樊梨花。至于都说武则天淫乱,却从来没听说过她生过一男半女这事儿,以及杨贵妃被诛杀,后来又说她皈依佛门了等事,显然都是荒腔走板胡编乱造的。对于这些子虚乌有和以讹传讹的说话,我在书中都有辟谣。作为一个著史人,力求破除世俗迷信,还原、补充真实历史,是应有的操守。《唐史通俗演义》修成,这部作品成书仓促,难免有些细小错漏,各位读者看官,请见谅勿怪。我能力有限,希望诸位史学家批评指正。中华民国十一年夏蔡东藩自序于临江书舍第一回 隋末天下大乱

李渊,字叔德,唐朝开国皇帝,陇西成纪(今甘肃省天水市)人,是西凉武昭王李暠的七世孙。东晋时,李暠率军占据西凉一地,自称为王,传位于儿子李歆,后来被北凉灭掉。李歆生个儿子叫李重耳,李重耳生个儿子叫李熙,李熙生个儿子叫李天锡,李天锡又生个儿子叫李虎。李虎在西魏立了大功,被魏王赐姓大野,封为太尉。

因为辅佐北周伐魏有功,李虎和李弼等八人号称“八柱国”,死后被封为唐国公。北周灭亡后,隋朝建立。李虎的儿子李闼效力于隋朝,袭封唐国公。

李闼的妻子独孤氏,与隋文帝的独孤皇后是同胞姊妹,因此文帝与李闼,名为君臣,实为姻亲。李闼的儿子李渊,身体强健,器宇不凡,隋文帝觉得他是个有出息的孩子,对他十分喜爱。李闼过世后,隋文帝命李渊世袭爵位,继任谯、陇二州刺史。

隋炀帝继位后,封表兄李渊为太守,后又升为殿前少监卫尉少卿。隋炀帝率军出征辽东时,派李渊督运兵粮,接济大军。这时,隋朝故相杨素的儿子,楚国公杨玄感起兵叛乱,围攻东都洛阳。李渊飞书禀明隋炀帝,隋炀帝慌忙率军归来,任命李渊为弘化(甘肃省合水一带)留守,抵御杨玄感。后来,杨玄感兵败身亡,李渊就一直留守在弘化。李渊平时对身边人很宽和,深得人心。

此时,隋朝政治荒暴,已经让百姓怨言四起。最开始,隋朝将亡的谣言只是在坊间流传,后来竟传入宫廷,就连隋炀帝也经常听到这些谣言。

有些什么谣言呢?一则谣言说:“桃李子,有天下。”还有一则说:“杨氏将灭,李氏将兴。”

蒲山公李宽的儿子李密,就是李弼的曾孙。他因祖宗余荫入朝为官,被隋炀帝授官左亲侍。隋炀帝见李密额头棱角分明,眼睛白多黑少,就说他非常狡猾,随即就罢免了李密的官职。杨玄感叛变的时候,李密与他密谋,后来,杨玄感兵败,李密就逃入瓦岗山投奔翟让。李密一心想利用谣言,自己称帝,哪知真命天子是另外一个姓李的,不是他。

隋炀帝把李密赶走后,又怀疑郕公李浑不安分。他一边诬陷李浑谋反,杀了李浑并诛灭其亲属;一边大造龙舟,到处游山玩水。

后来,隋炀帝又听说李渊很得将士之心,于是又开始猜忌李渊,派使臣到弘化传召李渊。

因为李浑被诛灭亲族,李渊正在兔死狐悲,隋炀帝突然召他觐见,李渊就猜到对方不怀好意,自己的处境很危险。于是,李渊装作生病的样子,接见使臣,说自己病重,等病好了,就马上去觐见皇上,并拿出许多金银珠宝送给使臣。

使臣得了许多钱财,很乐意做个人情,于是满口答应着告辞了。回去后,使臣在隋炀帝面前回禀,说李渊病重,并为李渊说了很多好话。当时,隋炀帝正在恣意淫乐,也没有心思顾及李渊,于是,李渊这件事就被搁置了好几个月。

一天,隋炀帝在后宫遇见了在此当差的王氏,王氏是李渊外甥,这让隋炀帝重新记起李渊的事情。

隋炀帝突然问王氏,说:“你的舅舅为什么好几个月不来见朕?”王氏连忙答道:“恐怕是病还没痊愈,所以一直没来。”隋炀帝微笑着说:“干脆病死了,倒也好了。”说完这话,隋炀帝就走了。

王氏担心舅舅的安危,偷偷写信告知李渊。李渊看了密信后,惊魂不定,左思右想,也想不出好的办法来避祸,最后,李渊只好再次用钱财贿赂隋炀帝的宠臣,请他们从中斡旋。李渊还故意纵情酒色,收敛锋芒,躲开旁人的侦查和监视。

钱财果然可以通神,正在李渊忧心忡忡的时候,隋炀帝突然又下旨,加封李渊为山西河东慰抚大使,命他围捕盗贼。

李渊奉命来到龙门(今山西运城)。这时,贼寇母端儿在龙门一带起义,率数千部众逼近城下。李渊带领数十骑兵,射杀盗贼,连发连中,盗贼的前军纷纷倒地,后军被李渊吓得一哄而散。李渊乘胜搜剿,连续击破贼寇敬盘陀,柴保昌等人,收降了数万人,威声大震。

捷书快马传到行宫,隋炀帝非常高兴,于是准备北巡。不料,隋炀帝车驾刚出雁门关,就来了一大队突厥兵,头目叫作始毕可汗,意欲在路上袭击隋炀帝,劫夺车马。

隋炀帝听闻消息,连忙驰回雁门关,据关自守。始毕可汗竟然调集几十万番兵,把雁门关团团围住,夜以继日地疯狂攻打。隋炀帝非常恐慌,急忙传檄天下,召集天下臣民救援。

屯卫将军云定兴应诏,招兵买马,准备前去救援。这时,有一位将门之子,到云定兴军营报名入伍,这人就是抚慰大使李渊的二儿子——李世民。

李世民的母亲窦氏是一个女中豪杰。窦氏的父亲名叫窦毅,曾是北周的上柱国,北周武帝把妹妹襄阳长公主嫁给了窦毅。窦氏出生时,头发很长,垂过脖子,三岁时,她的头发就和身体一样长了。窦毅教她读《女诫》《列女传》等书,窦氏能过目不忘。隋高祖杨坚篡位时,窦氏非常愤慨,说:“恨我不是男儿身,不能救舅舅家。”窦毅连忙捂住女儿的嘴,命令她不要随便乱说话,暗地里却很是惊异。他对襄阳公主说:“这个女儿有奇相,而且智识不凡,要为她小心择婿。”

于是,到了窦氏出嫁的年纪,窦府命人在屏风上画了两只孔雀,对外宣称,向窦氏求婚的人,须用箭射中孔雀的眼睛,才能娶得窦氏。当时的王公贵族都争来竞技射箭,连门槛都被踏破了,但是都不能射中。只有李渊一人后来居上,连发两箭,一箭中孔雀左目,一箭中孔雀右目,于是,李渊成功地娶到了窦氏。

窦氏嫁给李渊后,生了四个儿子一个女儿,大儿子名叫李建成,二儿子就是李世民,三儿子名叫李玄霸,小儿子名叫李元吉,唯一的女儿嫁给了临汾人柴绍。

李世民出生时,李府门外有两条龙嬉戏跳跃,一直逗留了三天才离去。路人都觉得很惊奇,窦氏也认为是个吉兆,于是对李世民格外怜爱。

过了四年,有一个书生前来进见李渊,自称会看相算命。一见到李渊,这个书生就说:“大人将来富贵逼人,而且会有个人中之龙的儿子。”

于是,李渊把四个儿子叫了出来,这书生唯独指着李世民说:“这孩子龙凤呈姿,天日露表,将来必然大富大贵。这孩子不到二十岁就能济世安民,大人一定要好好重视他啊!”李渊听了这话非常高兴。

书生走后,李渊转念一想,担心他把这话泄露给他人,反而不好,当即派人去追书生。谁知,仆人四处找了好半天都没找到书生,李渊感到很惊讶,心想书生可能是神仙下凡。于是,他采用“济世安民”的意思,为二儿子取名“李世民”。

李世民只有十几岁的时候,就能理解古今兵法,并背得纯熟。而且他又有胆识和魄力,轻财仗义,交游广阔,真是天生英姿,不同凡响。隋炀帝被围雁门关时,他已经十六岁了。

云定兴见了李世民,问了他的履历,知道他是名门之子,又见他相貌不凡,于是对他十分器重。李世民向云定兴献计,说:“始毕可汗倾全国大军之力围攻天子,肯定是料定我军时间太仓促,不能及时前去救援,所以才敢如此嚣张。为今之计,我军应该大造声势,在数十里之内插满旌旗,即使到了晚上也鸣钲击鼓,做出人多声杂的样子。始毕可汗听到我军这么大的声势,肯定会觉得是援兵来了,一定会望风逃去。”云定兴点头说:“这是一条疑兵计,现在正用得着哩。”

随即,云定兴依计行事,命令军兵逐队行动。始毕可汗果然中计,很快解除围攻,撤兵离去。隋炀帝这才平安返回东都。

李世民在云定兴营中待了一年多,一直没有什么封赏,后来又听到消息,说隋炀帝又南巡江都,并杀死了好多谏官,不禁叹息,说道:“皇帝这么昏庸,我在这里有什么用啊?”于是,李世民向云定兴辞别,回到家乡。

那时,乘着隋炀帝南巡,中原各地的草莽英雄开始四处起兵。李渊被隋炀帝封为太原留守,李世民也跟着父亲前去上任。

当时,有个草寇名叫甄翟儿,自号历山飞,率领很多强盗来攻太原。李渊率军出击,深入贼阵,却被贼众围住。在这千钧一发之时,李世民提弓跃马,只领着几十个骑兵突围而入。贼兵一拥而上,前来拦阻,但都被李世民用箭射退,渐渐地贼兵阵势大乱,李渊乘机杀出,又召集步兵,和李世民夹击贼人,把贼众杀得尸横遍野,血流成河。甄翟儿仓皇逃跑,太原又恢复了安定。

转眼又过了一年,隋炀帝还留驻江都,整日沉湎于酒色之中。四面八方的草寇陆续揭竿起事,把浩荡中原撕扯得四分五裂。

从隋炀帝七年开始,到十三年止,各路草寇揭竿起义的差不多有数十起。而这数十起的草寇起义之事,在历史史册上均有所记录,可以查考,他们分别是:

刘武周起马邑。林士弘起豫章。刘元进起晋安。以上均自称帝。朱粲起南陽。自号楚帝。李子通起海陵。自号楚王。邵江海起岐州。自号新平王。薛举起金城。自号西秦霸王。郭子和起榆林。自号永乐王。窦建德起河间。自号长乐王。王须拔起恒定。自号漫天王。汪华起新安。杜伏威起淮南。以上均自号吴王。李密起巩。自号魏公。王德仁起邺。自号太公。左才相起齐郡。自号博山公。罗艺起幽州。左难当起泾。冯盎起高罗。以上均自号总管。师都起朔方。自号大丞相。孟海公起曹州。自号录事。周文举起淮阳。自号柳叶军。高开道起北平。张长凭起五原。周洮起上洛。杨士林起山南。徐圆朗起豫州。张善相起伊汝。王要汉起汴州。时德叡起尉氏。

李义满起平陵。綦公顺起青莱。淳于难起文登。徐师顺起任城。蒋弘度起东海。王薄起齐郡。蒋善合起郓州。田留安起章邱。张青持起济北。臧君相起海州。殷恭邃起舒州。周法明起永安。苗海潮起永嘉。梅知岩起宣城。邓文进起广州。杨世略起循潮。冉安昌起巴东。宁长真起郁林。李轨起河西。自号凉王。萧铣起巴陵。自号梁王。

此外,还有许多不出名的小丑东劫西掠,骚扰民间,记不胜记。而那一直驻留在江都的隋炀帝,还日坐迷楼,采集吴娃,沉醉在女色中,整日里花天酒地,醉死梦生。一群阿谀奉承的杨家奴又把各处的警报匿不上报,眼见杨氏基业危在旦夕了。

太原留守李渊看到时事艰难,经常愁眉苦脸,独自叹息,只有李世民信心满满,礼贤下士,结交了很多英雄豪杰,一起密谋,准备举事。晋阳令刘文静和宫监裴寂都和李世民有所往来。刘文静非常器重世民,因此两人交情深厚,然而裴寂对李世民不以为然。

一天,裴寂与刘文静一同来到城楼,远远地看到太原城外烽火连天,裴寂不禁长叹道:“我穷官一个,又遭逢乱世,要怎样才能生存下去啊!”刘文静反而微笑着说:“时事可知,只要我们两人同心协力,怕什么贫穷呢?”

裴寂连忙问刘文静:“刘大令(对县官的尊称)有什么高见?请多多指教!”刘文静说:“乱世出英雄,你觉得李公子世民怎么样?”裴寂摇头说:“他虽然有些才识,但终究只是个孩子,能成得什么大事?”刘文静说:“这个孩子虽然年纪尚小,却是个济世奇才,你不要小看呀!”裴寂仍然半信半疑。

过了一晚,江都使臣持诏前来,向李渊宣旨,道:“李密叛乱,刘文静跟李密联姻,应该连坐,着立即将刘文静革职入狱。”李渊不敢违慢,随即把刘文静拘入狱中。

李世民听说刘文静被抓到狱中,急忙前去探望。狱吏一看是李公子,就连忙让他进去。两人一见面,李世民不禁替刘文静叹惜。

刘文静说:“如今天下大乱,还有什么公正的赏罚呢?除非汉高祖,光武帝等人在世,拨乱反正,或许还能善恶分明,不冤死好人。”李世民生气地说:“你这话我不认同,难道当今世上就没有奇才异士了?只怕是你肉眼不识真人吧!我来这里探望大人,就是想和你共图大事。我不是那种看着亲友下狱,束手无策,只知哭泣的妇孺之辈。”

刘文静鼓掌称赞,说:“好!好!我没看走眼,公子果真是济世奇才,我一定会尽心尽力为你出谋划策。如今天下大乱,盗贼遍地都是,公子既然有雄才伟略,正好把他们收为己用,然后号令天下。就是进城避难的太原百姓,如果把他们收集起来,就可得十万人了。公子父亲手下也有数万人马,如果我们现在乘虚入关,传檄四方,我可以肯定,不出半年,公子就可以成就帝业了。”

李世民听了这话,沉默了半天,缓缓地说:“您说的确实是好计策,但就怕家父不同意啊,该怎么办呢?”刘文静说:“这也不难。”说到这里,刘文静就在李世民耳旁悄悄说了几句话,李世民明白了他的意思,便辞别了李文静。

李世民从狱中出来之后,马上设宴,邀请裴寂喝酒、吃饭。裴寂喝完酒之后,很喜欢赌博,于是,李世民拿出数万贯私房钱来,和裴寂赌博游戏,故意输钱给裴寂。裴寂很高兴,于是经常和李世民往来,渐渐地,俩人交情变得很深厚。

李世民见时机成熟,就把与刘文静密谋大举的事告诉了裴寂。裴寂犹豫着说:“你的父亲和我本是老友,如果我跟他明说,恐怕他会拒绝,看来只好暗度陈仓了。”李世民说:“全丈大人出力。”裴寂答道:“现在还不必明说,他日我自然会尽心效力。”李世民很高兴,连声向裴寂道谢,裴寂随即告辞离去了。

过了两天,裴寂在晋阳宫设宴,请李渊吃饭。原来,隋高祖最初将都城设在长安,又在长安城东修建了一座新城,称作“大兴”。后来,隋炀帝建都洛阳,称为东都。隋炀帝喜欢玩乐,四处游玩,到处设置行宫。这晋阳宫就是行宫之一,宫中设有外监,正副监官各一人。李渊留守太原,兼领晋阳宫监,为正监管,裴寂为副监官。

这次,裴寂在晋阳宫设宴招待李渊,李渊认为自己身为晋阳宫正宫监,去晋阳宫赴席也并无不妥。于是,在裴寂的殷勤招待下,两人入席坐定,喝着美酒吃着佳肴,追忆往昔,一切都很祥和。

李渊开怀畅饮,接连喝了很多酒,很快就有了五六分醉意。这时,忽然听到门帘一动,走进两个美人儿。这两美人都生得十分俏丽,如姊妹花一般。两美人婷婷嬝嬝,来到席前,参见李渊。李渊慌忙答礼,裴寂让两美人在李渊左右分坐,劝酒布菜。

俗话说,酒不醉人人自醉,色不迷人人自迷。此时,李渊被酒色冲昏了头脑,也不问明两个美人的来历,就左拥右抱,喝到酩酊大醉。两美人随即搀扶着他,前去就寝。虽然三人没有颠鸾倒凤,但李渊也偎玉倚香,搂着美人一起睡了。第二回 李渊起兵晋阳

酣睡了好长时间,李渊才朦朦胧胧地清醒过来,突然鼻中闻到一股异香,似兰非兰,似麝非麝,不由得很好奇。李渊揉开双眼,左右一看,猛然发现床上竟躺着两位美人,李渊很是吃惊,心想:“这是怎么回事?”

正在李渊胡乱猜想的时候,一位美人开口说话了:“唐公不要生气,这是裴副监的主意。”李渊又问她们姓什么,叫什么名字,老家是哪里的。两位美人,一个说自己姓尹,另一个说自己姓张,两人都说是宫女。

李渊大惊失色,赶紧披上衣服,一跃而起,说道:“你们原来是宫中的贵人啊!我怎敢跟你们同床共枕,我这是犯了死罪啊!”两位美人听李渊这样说,连忙劝慰李渊:“皇上失德,荒淫无道,而且自从南巡后,一直都不回来。现在各处都兵荒马乱,我们如果没有大人的保护,想必也会遭他人侮辱。所以,裴副监特地嘱咐臣妾等人,早日托身大人,才能保住性命啊!”李渊频频摇头,说:“这可怎么得了啊!”边说边慌慌张张地往外走。

刚出门没几步,就遇着裴寂,李渊将裴寂一把扯住,一连数声,呼喊裴寂的表字,说道:“玄真啊玄真!你这是要我命啊!”裴寂笑道:“唐公!你为什么这么胆小啊?收纳一两个宫人是件小事,就是那大隋的江山,只要你想要也是唾手可得。”

李渊听了这话,吓得半死,连忙说:“你我都是杨氏臣子,怎么能口出叛言,自己惹上灭门大祸啊?”裴寂又说:“识时务者为俊杰。如今,皇帝昏庸无能,百姓穷困,中原大地已经群雄逐鹿,就连晋阳城外,也快成为战场了。唐公手握重兵,令郎广交英雄,为什么不趁机起义,安抚百姓,讨伐暴君,趁此机会经营帝业呢?”李渊小声嘀咕,道:“我李家世代承蒙国恩,不敢叛变啊!”

裴寂还想劝李渊,突然,有一士卒前来禀报,说道:“突厥兵到马邑(今山西省朔州市)了,请留守大人快点回署发兵,抵抗外寇!”

李渊听了这话,连忙往回赶。这时,太原副留守王威,高君雅等人早就已经等着了,李渊连忙与他们两人商议对策。最后,李渊决定派高君雅率领一万兵马,前去马邑救援,高君雅领命而去。

李渊回想起晋阳宫的事,担心得好几天寝食不安。随即,李渊又接到马邑军报,说马邑太守王仁恭,出战不利,高君雅也战败了。李渊急得没办法,退到内室,独自呆坐着。

突然,一个少年进入内室,开口就对李渊说:“大人现在不想想计策应对,还要等到什么时候啊?”李渊听了这话,抬头一看,发现来人是二儿子李世民,于是问道:“你有什么计策?”

李世民趁机低声劝父亲,说道:“如今天下大乱,朝廷朝不保夕。大人如果再守小节,还这样迟迟不动,到时下有寇盗,上有严刑,很快就会大祸临头了。大人只有顺应民心,兴兵起义,才能转祸为福呢。”

李渊听了这话,非常生气,对李世民说:“你别胡说八道!小心我把你抓去报官,免得牵累我。”李世民说:“儿子观看天时人事,现在形势已经到了这个地步,所以才敢说这些话。如果大人想把儿子送去官府,儿子也不敢不死。”李渊叹息道:“你是我的儿子,我怎么忍心去告发你,置你于死地,但是你以后说话不要再这么轻率了!”话虽这样说,但此时李渊已经心动了。李世民听见父亲这样说,就从父亲房中快步退了出去。

过了几天,贼寇入侵的警报越来越紧急,李世民又进入内室劝父亲,说道:“现在盗贼日益猖獗,遍布天下,父亲受命讨伐贼寇,可是您想想,这些贼寇怎么可能全部灭掉呢?如果贼寇不能扫除,父亲您就难免获罪。况且,民间盛传李氏当兴,皇上现在对姓李的人非常忌惮,郕公李浑即使没有罪,但是皇帝还是把他杀死,并诛灭了他的族人。父亲如果真把盗贼都灭了,恐怕也会功高盖主,李家更加危在旦夕。儿子想了好久,还是觉得只有昨天的计议才可以免祸,请大人不要再犹豫了!”

这时,李渊镇定下来,说道:“我昨晚也细细想了一宿,你说的话也有道理。是福是祸由你来决定吧,我也做不了主了。但是,现在我们的家人还在河东,这件事还是要从长计议,不能太急,我们还要慢慢筹划。”

李世民说:“父亲既然这样说,我立刻派妥当人去接家人。”李渊点头应允。李世民从内室出来,连忙派人快马加鞭,前往河东去接家人。

正在悄悄安排的时候,江都又传来消息,吓得李渊魂不附体。原来,隋炀帝因为李渊不能抵御贼寇,特派使臣来到太原,要捉拿李渊问罪。李渊心急如焚,连忙招来副宫监裴寂和二儿子李世民,一起商议对策。

裴寂进言,说:“明公(旧时对有名位者的尊称),我前几天一直劝您,就是担心这个祸事,眼下情况紧急,不能再犹豫了。古人有言:‘先发制人,后发被人所制’。请明公三思!”裴寂说到这里,李世民接过话茬,说:“当今皇上昏庸无能,我们不能无谓地尽愚忠。偏将出师不利,就要加罪于主帅,这种国法太荒谬!既然主上不守法,臣下也不需要再去守法了。”

李渊叹了叹气,说:“如果我们弄巧成拙,没有成功,那该怎么办啊?”裴寂应声说道:“大可不必忧虑!晋阳兵强马壮,主公又蓄积巨万资财,起义之事还担心不成吗?如今代王杨侑留守关中,他是隋炀帝的孙子,年龄太小,关陇豪杰正想着选其他的明主跟随。如果主公现在发动起义,率领大军向西进发,招抚各路群豪,拿下关中如拾草芥一般容易,为何要甘心被人囚禁,白白送死呢?”

李渊还是迟疑不决,裴寂又逼近一层,说道:“前几天,我让两位宫人服侍大人,已经是死罪了。二公子担心事情暴露,因此时常戒备,如今朝廷又因为剿寇的事拿大人问罪,如果两罪并罚,我裴寂是死不足惜,但是大人是要被诛灭九族的啊!”这一席话终于说得李渊死心塌地,决定起义。

不久,有人来报钦使已到,李渊推说病重不能起床,让钦使到官署暂时住下,说等病好点就来接旨。钦使因为李渊手握兵权,不敢抗议,只好忍气吞声,在官署等待。

李渊和李世民等人暗地里部署,想杀掉钦使祭旗,然后马上率兵出发。这时,江都又传来赦免的圣旨,说是让李渊照旧供职,戴罪立功。李渊这才出来接了诏书,并且盛情款待了前后两位使臣,临行前又馈赠了使臣许多财物。这下李渊稍稍放心,把起义之事又拖了好几天。

裴寂和李世民总是催促李渊,李渊这才重新提起起义之事。李世民保举刘文静,说他足智多谋,可以请他作参赞谋士,于是,李渊秘密地召刘文静出狱。刘文静见了李渊,立即献上一计,让李渊假传圣旨,召令太原,西河,雁门,马邑等地的百姓,凡是年满二十的都要参军,东征高丽。这道假圣旨发下去,百姓怨声载道,都恨不得那隋朝皇帝快点死去,才能解心头之恨。

不久,贼寇刘武周占据了汾阳宫。李世民又来劝李渊,说道:“父亲身为留守,却让盗贼刘武周占据了离宫,恐怕我们还没起事,大祸就要临头了。”李渊说:“这我也知道,只是家人还没到,所以才不敢行动。”李世民道:“父亲不用担心,家人已经启程了,想必这几天就要到了。眼下事情迫在眉睫,父亲要赶紧部署才好啊!”李渊皱眉道:“我担心兵力不足,一时不能起事。”李世民听了这话,连忙走近一步,对李渊耳语几句,李渊连声说好。

计划已定,李渊立即召集将佐议事。王威等人得到命令,全都过来了。

李渊升起军帐,说道:“现在刘武周占据了汾阳宫,我军还没去讨伐他们,这是灭族之罪,如何是好?”王威等人一起说道:“我们一切听从留守大人的命令。”

李渊又说:“朝廷用兵,按例必须要禀报节度使,现在贼寇就在几百里之内,而江都在三千里之外,真是远水救不了近火,进退两难,所以我也不知如何是好。”王威等人齐声道:“大人位兼亲贤,应该与国家共存亡。如果禀报朝廷之后再用兵,恐怕会误了事机。目前最重要的事就是讨伐贼寇,所以一切举措,大人不妨自己决定。只要能把贼寇灭掉,那么皇上肯定不会怪罪大人的。”

李渊假装想了想,过了一会儿说:“既然大家都这么说,那我就只能自作主张了。但是,现在突厥还没退兵,刘武周又来侵袭,眼下我们兵力不足,应当立即招募新兵。”王威等人都说:“这确实是第一紧要之策。”李渊又道:“刘文静在这里当了多年的县令,很了解本地民情,我想这招兵买马的事非他不可。我想暂时把他放出来,负责这件事,你们觉得如何?”大家都非常赞同。于是,李渊让人把刘文静从监狱里放出来,命他招兵买马,并让王威等人暂时退下,等候下一步的命令。

王威等人退去后,李渊命池阳人刘弘基、洛阳人长孙顺德两人协助刘文静募兵。王威等人听到这个消息后,心中不免起了疑心。

原来,这刘弘基曾做过右勋侍,长孙顺德也做过右勋卫,他们二人本来是在隋炀帝左右,只是因为隋炀帝出征辽东,二人不愿意随行,于是逃亡到了晋阳,暂时在此居住。还有一个让人心生怀疑的原因是,李世民的妻子是已故骁卫将军长孙晟的女儿,而长孙顺德就是长孙晟的族弟。此次让刘弘基、长孙顺德二人协助募兵,显得形迹可疑。而且,此次陆续招募的新兵都归他们二人统领,并没有派给其他将领,这让王威更加怀疑,于是,王威就去问行军司铠武士彟是怎么回事。

武士彟是文水人,此人是李渊的心腹,曾经劝李渊兴兵起义。王威偏要去问他,士彟当然为李渊辩解了。王威又说:“其他的事也就罢了,只是这长孙顺德和刘弘基二人是朝廷的逃犯,为什么要他们统兵呢?我还想把他们依法处置了。”

武士彟说:“这两人都是唐公的门客,你如果把他们处置了,唐公肯定不同意的,你这不是自寻烦恼吗?”王威听了这话,感到很沮丧,也不敢有什么异议了。这时,高君雅回城求援,与王威相见,王威悄悄地跟高君雅说出自己的疑惑。高君雅也觉得事情可疑,于是他们打算找机会诛讨李渊。

这时,晋阳正遇上干旱,李渊打算到晋祠求雨,提前几天就下令斋戒。王威认为时机到了,于是和高君雅设计除掉李渊。但士兵大多被李渊统领,王威无法调遣,没办法,王威只好让晋阳乡长刘世龙,召集乡兵,埋伏在晋祠中,准备刺杀李渊。刘世龙假装同意,但却暗中告知了李渊。

李渊连忙召李世民商议。李世民说:“王、高两人死期就到了,儿子正要把这两人除掉,他们却自己前来寻死,真正凑巧。”于是,李世民和李渊秘密定下计策。

第二天一早,李渊来到议事堂,邀王威,高君雅二人一起议事。忽然,开阳府司马刘政会前来告密,李渊向王威使了个眼色,让他接密信审读。王威立即命刘政会把密信呈上来,但是刘政会抗议,说道:“我所告的人就是副留守王威,因此,只有唐公才可以取阅。”李渊假装很惊讶:“有这样的事?”

于是,李渊亲自取过密信。只见信上写着“副留守王威、高君雅暗地里引突厥来攻城”等话。李渊立即把信递给王威,很是不高兴。王威没等看完,就捋起袖子,大声骂道:“哪里来的叛徒,竟敢来诬陷我们二人?”李渊冷笑,说道:“叛徒不叛徒,问你们两人就知道了。”

王威和高君雅感到事情不妙,一起赶紧往外跑,刚一出门,就被军兵包围了。李世民指挥刘文静、刘弘基、长孙顺德三人,抓住王威、高君雅二人,将二人送入大牢。

过了两天,果然有数万突厥兵来攻打晋阳。李渊命裴寂等人分头埋伏,大开四面城门,让城内城外畅通无阻。突厥兵冲进外城,看到内城大开着城门,都感到很惊讶,面面相觑,不由得起了疑,喧闹了一段时间,突厥兵竟出城离去了。

于是,李渊将王威,高君雅二人绑到闹市,对军兵和百姓们说:“就是这二人把突厥兵招来的,你们觉得他们该杀吗?”百姓信以为真,都说该杀。于是,李渊一声令下,两颗血淋淋的人头就落了地。

没过多久,突厥兵又来攻城,李渊派部将王康达等人,率领一千多名骑兵出战,没想到被突厥兵杀得全军覆没,城中百姓都很恐惧。李世民想了一个计策,派将士晚上偷偷地出城,等到天一亮,让他们张旗鸣鼓,喊呐着奔城而来。突厥兵以为是援兵来了,连忙退走。有些城外居民被突厥兵掠夺,而城内却不损分毫。军兵百姓都满是欢喜,李氏父子也松了一口气。

更让李氏父子高兴的是,李氏家眷已经全都从河东到达晋阳。这时,窦夫人已经过世了,李渊的妾室万氏等人、儿子李建成、李元吉等人和女婿柴绍全都来了,一同入堂拜见。全家人都相聚了,大家都很高兴。只有三儿子李玄霸在老家病死了,还有李渊的小妾万氏的儿子李智云,在路上失散了,现在生死未卜,所以,欢聚中还是有点悲伤。

李渊问柴绍怎么一起来了?柴绍答道:“小婿本寄居长安,在东宫任千牛卫,侍卫太子。二舅哥写密信让小婿来这里,我就来了。路上刚好遇到岳父的家人,就一起过来了。”李渊不等他说完,连忙问道:“我女儿一起来了吗?”柴绍说没有来。李渊责备李世民,说:“你既然召你姐夫来,为什么不叫你姐姐一起来?”柴绍连忙替李世民辩解,说:“令爱说自己不方便同行,自有妙计可以避祸。”李渊又道:“只要她平安无事,我就安心了。只是我的儿子李智云,只有十几岁,这次失散了,现在都不知道他在哪里啊!”柴绍劝慰道:“吉人自有天相,岳父不用太担心。”

家人都来了,李世民随即劝李渊赶紧准备出兵,说道:“我们现在必须趁人不备,快点商议出兵的事,以免夜长梦多。”李渊听了这话,立即召集刘文静,裴寂等人一同商议出兵对策。

刘文静说:“出兵不难,就是担心突厥时来侵袭,对我们造成牵掣。为今之计,倒不如先跟突厥通好,然后举兵不迟。”李世民接着说:“暂时只能这样了。”于是,刘文静写信给突厥,大致说了“我眼下准备起兵,远迎主上,并且准备和贵国和亲通好,就像文帝时候那样。如果大汗肯发兵,助我南行,那请大汗不要侵犯我朝百姓,如果大汗愿意和亲,坐收财物,也唯可汗之命是从”之类的话。草稿写完,李渊亲自录写了,派刘文静为使臣赶赴突厥。

刘文静去突厥还没回来,李渊不便仓促发兵,只能整军以待。闲暇时,李渊屡屡想起了失散的儿子李智云,便多次派人到河东打听儿子的下落。后来,被派出去打听消息的人回来报告,说智云被官吏押送到了长安,被留守阴世师杀害了。李渊十分伤痛,裴寂等人都来劝解。李渊含泪说道:“玄霸自小就很聪慧,活了十六岁,谁知病死了,这也是命中注定,人力无可挽回的事。但是,智云非常善于骑射,书法也写得不错,还比玄霸小两岁,没想到被官军抓到,惨遭杀害。我的宏图大业还没实现,我的儿子就先死了,这真是人生一大痛事啊!”说完,李渊泪流不止,裴寂等人也连连叹息。

忽然,有人来报,称刘文静从突厥回来了,李渊当即召他见面,询问情况。刘文静说:“突厥主始毕可汗说一定要请唐公自己当皇帝,他才肯兵马相助。”裴寂一跃而起道:“突厥都同意唐公当皇帝,大事成了。”李渊听了这话,立即转悲为喜,但是嘴上还是再三推托,不敢称帝。

裴寂站起身,说:“机不可失,失不再来,必须好好抓住这个机会。”刘文静也说:“如今军兵虽然招齐了,但我们的战马还是不足。我们现在急需突厥的战马,若一直拖着不答复突厥,突厥一旦反悔,便失去了一个很好的援助了。”李渊还是推脱,又问:“大家还有什么其他的办法吗?”裴寂答道:“如果大人实在不想称帝,那就尊称当今皇上为太上皇,另立代王为皇帝,暂时安定一下隋室。另一边,我们传檄天下,改旗易帜。这样,表面上向突厥表明您有称帝的意思,免得引起突厥的怀疑。”李渊说道:“这也是掩耳盗铃,但事已至此,也顾不得那么多了。”于是,李渊又让刘文静前去告知突厥,并与突厥约定,共同攻打京师,事成后一同分享利益,土地归唐公,财物和美女归突厥。

始毕可汗非常高兴,立即先派使臣到晋阳,赠送给李渊一千匹马。李渊很欣慰,再写信给突厥时,竟然卑躬屈膝地以外臣自称。

李渊和突厥通好后,马上到处传布檄文,宣布起义的消息,自号义军。谁知,西河郡丞高德儒坚决不买账,于是,李渊派儿子李建成和李世民率兵攻打西河。

李世民不仅跟军兵同甘共苦,而且,李世民要求义军对沿途的百姓秋毫无犯,百姓的蔬菜和水果,不出钱买下绝对不吃,百姓对义军大加称颂。义军来到西河城下,高德儒闭门坚守。李世民带军猛攻,而且自己身先士卒,冒险登城。李建成紧跟他的后面,很快就把城池攻下了,并抓住了高德儒。高德儒被斩首示众,除他之外,义军没有杀任何其他人,并且让百姓各安旧业,远近的百姓都对义军交口称颂。随后,建成和世民两人带兵返回晋阳,这一来一去只花了九天。李渊非常高兴,说:“如果这么顺利,那么征服天下也不是件难事。”

李渊决定入关,于是再次招兵。李渊命人打开粮仓,赈济贫民,一时间,老弱病残领粮,壮丁入伍,很是壮观。裴寂等人为李渊上尊号,称为大将军,于是,李渊建公府,选官员,按照各人的才干分别封了官职。

其中,裴寂被任命为长史,刘文静任司马,唐俭、温大雅任记室,并且让温大雅和弟弟温大有两人共掌机密。武士彟任铠曹,刘政会、崔善和张道源任户曹,姜謩任司功参军,殷开山任府掾,长孙顺德、刘弘基、窦琮,和王长谐、姜宝谊、阳屯为左右统军,其他的人也按照各自的才干,授予了职务。

另外,世子李建成被封为陇西公,兼左领军大都督,李世民被封为敦煌公,兼右领军大都督,二人都被允许自建官署。柴绍被封为右领军府长史咨议,刘瞻被封为西河守。部署完毕后,人人各司其职。长史裴寂把晋阳宫内储藏的九百万斛粮草,全部移送大将军府,还把五百匹各色布帛,四十万副铠甲也一并移交过来,并把尹、张两美人以外的所有宫女全都送到军府内服役,从此,唐公李渊真正得到了尹、张两位美人。

这一年是隋炀帝大业十三年,初秋,秋风送暑,天气转凉。李渊亲自率三万军兵从太原出发,让小儿子李元吉留守晋阳宫。李建成和李世民等人一同跟随出征。义军誓师后,向各地传发檄文,只说要尊代王为帝,所以出兵。

义军走到半路,前队探兵突然来报,说隋将宋老生、将军屈突通,奉代王杨侑的命令,分兵抗拒义军。屈突通率军留驻河东,宋老生已经领兵到霍邑了。李渊道:“我们先向霍邑进兵,其他的事等到了再说!”于是,各军奉李渊命令,继续驱马前行。第三回 义军攻破长安

晋阳义军奉命前行,来到贾胡堡,距霍邑还有五十多里。这时,天空突然下起了滂沱大雨,不便行军,义军只好就在贾胡堡驻扎。偏偏大雨一连下了好几天,老是不停,大军只好坐等,无法前进。李渊担心军粮吃完了,派府佐沈叔安赶赴太原,让他再运一个月军粮救济义军,沈叔安领命前去。

李渊日夜盼天晴,天气却迟迟不见好转,心中非常焦虑烦躁。忽然,军校呈上一篇檄文,李渊急忙打开看,只见开头两句写着:“魏公李密,谨以大义布告天下。”李渊不由得失声说道:“李密也起义了?”再往后看,就是历数隋炀帝十宗罪状,后面写着“隋炀帝的罪多到罄竹难书,愿选有德的人来当这天下的君主,仗义讨贼,共安天下”之类的话。

再看文末所属日期,写着永平元年五月。李渊非常气恼,说道:“好大的胆量!”话还没说完,李世民正好进来,于是,李渊把檄文递给他看。李世民看完后,把檄文放在案上,对李渊说:“儿子听说李密攻取河洛,瓦岗寨盗贼翟让等人奉他为主,李密自称魏公,现在有数十万兵马,声势浩大。为今之计,不如暂时跟他联合,免得东边受到李密的牵制。”李渊点头同意,让温大雅写信给李密,约定与他结为同盟。信写好后,李渊就派人快马加鞭地送去给李密。

很快,李密的回信就到了,李渊立即阅览,上面写着:“我和兄长虽然派系不一样,但是都姓李。现在,我已经被天下英雄推选为盟主,希望兄长和我一起,共同夺取隋王室的天下。”李渊看到这里,不禁微笑说道:“真是太狂妄了!”信上还写着:“兄长如果不嫌弃,就和我各自率几千军兵到河内,当面结盟,一起征讨隋王室,那我真是感到很荣幸啊!”李渊看完后,召李世民前来商议。

李渊对李世民说:“李密很是狂妄自大,只靠写信的方式定约还不行。现在,我军征战关中,如果不跟他结盟,就会树敌。我们不如摆出谦卑的姿态,假装同意,让他志骄气盈,帮我们挡住河洛的隋兵,那么我们就可以专心西征。等把关中平定了,我们再借助天险,养精蓄锐,看他们鹬蚌相争,我们就坐收渔翁之利。你觉得呢?”

李世民很高兴,答道:“父亲的计策太好了,就按照你说的回信吧!”于是,李渊再让令温大雅回信,写道:

渊虽庸劣,幸承余绪,出为八使,入典六屯,颠而不扶,通贤所责。所以大会义兵,和亲北狄,共匡天下,志在尊隋,天生烝民,必有司牧,当今为牧,非子而谁?老夫年逾知命,愿不及此。欣戴大弟,攀鳞附翼。唯弟早膺图箓,以宁兆民,宗盟之长,属籍见容,复封于唐,斯荣足矣。殪商辛于牧野,所不忍言。执子婴于咸阳,未敢闻命。汾晋左右,尚须安辑,盟津之会,未暇卜期。谨此致覆!

温大雅把信写好后,李渊和李世民都看了一下,都说写得很好,让人快速给李密送去。李世民说:“这封信送去后,李密肯定会专心攻打隋军,那我们就没有东顾之忧了。”信使回来说,李密看了回信后很得意,拿着信左右炫耀。李渊听后更加放心了。

一天,探兵突然来报,说刘武周和突厥勾结,准备乘虚袭击晋阳。李渊忍不住长叹,说道:“看来是时机还没到啊,我们赶紧回去吧!”于是,李渊跟裴寂等人商议回晋阳的事,大家都很赞同。而且,裴寂也认为隋兵实力还比较强,不容易攻下,而且李密比较狡猾,难以预料,刘武周又唯利是图,所以还不如回去把本营守住,以后再图大事。李渊听了这话,立即决定第二天就还军。

当时,李世民正在外面巡逻,忽然听到还军的消息,立即返回询问事情的真假,谁知还是真事。世民连忙进入内室,对李渊说道:“大人为什么要撤军呀?”李渊把大概的原因跟他说了一下,还说:“粮食快吃完了,再继续前行也很难。”李世民劝阻,说道:“这时候到处都是谷物和大豆,怎么担心没有粮食呢?隋将宋老生性格浮躁,我们一战就可以把他擒住。李密顾恋洛口,根本无暇顾及远处。刘武周表面跟突厥勾结,其实他们内部都是互相猜忌的。况且,突厥的可汗刚跟我们通好,也不见得这么快就毁约。因此,这样的传闻,父亲不要轻信。父亲举兵起义为的就是拯救黎民百姓,因此我们应当先入咸阳,号令天下。现在遇到小小的敌人就想班师回去,这对我们大军的士气很不利啊!跟随我们的义军,一旦灰心丧气,大事就不可能成功了。”李渊摆头,说道:“如果晋阳失守,那我们不就无家可归了。我已经决定回去了!”说完,李渊命令大军赶紧整装返回。

李世民没有办法,只得出来见李建成,打算邀他一同劝阻父亲。李建成道:“我也不想马上回去,但父亲已经决定要返回,看来是不能阻止了。”李世民见李建成说话支支吾吾,猜到他无心去劝谏,于是又找裴寂等人商议,谁知他们也说要归去,惹得李世民很懊恼,连饭也吃不下。想来想去,还是决定再去向李渊进谏,谁知,世民刚踏入后营,就被李渊的亲兵拦住,说大将军已经就寝了。

李世民悲愤填胸,忍不住痛哭起来。李渊听到哭声,这才召李世民进来问明缘由。李世民哭着说道:“我们举兵起义,有进无退,前进就生,后退就死。现在您要退兵,我怎得不哭啊!”李渊又问退兵怎么就会死呢?李世民说道:“父亲想一想!行军打仗靠的就是军兵的锐气,一旦撤兵,锐气尽失,人心必定涣散。敌军如果趁机抄我们后路,我军肯定会土崩瓦解,哪里还有士气去战场砍杀?这样不就只能束手就擒了吗?”听了这话,李渊恍然大悟,可是又叹息道:“左军已经撤回了,怎么办呢?”李世民道:“左军虽然已经离去,料想也走得不远,儿子愿意前去把他们追回。”李渊笑了笑,道:“成败都由你决定了,你快去把他们追回吧。”李世民欣然退出,立即与李建成带领轻骑,连夜追回了左军。

过了两天,沈叔安把粮食运来了,老天也成人之美,渐渐雾散云消,展开了一道日光。李渊命令军士把铠甲晒晒,整理军械,绕行山脚,避开泥泞,来到霍邑城。宋老生一直固守城门,不肯出来迎战,李建成,李世民两人带着几十骑精兵来到城下,扬鞭指挥后军,假装要围城,并且让军士辱骂宋老生。

宋老生很生气,实在忍耐不住,率三万军兵开城出战。李渊率领几百骑精兵赶到,见宋老生出来对仗,命令殷开山催促后军赶快增援。大军很快赶到,李渊打算让军兵先吃点东西再迎战。李世民却说:“敌军已经出城,我们应该立即杀过去。先把他们消灭了再吃吧!”

于是,李渊和李建成在城东列阵,李世民在城南列阵,城内的隋兵从东门驰出。李渊和李建成率兵迎头拦杀,隋兵也不弱,一拥而上,反将李渊的大军逼退了几步。这时,柴绍冲到阵中,指挥军兵奋力抗击,义军这才勉强得以支撑。宋老生又率兵从南门出来,径直向城东冲去,夹击李渊的大军。这时,李世民正在南边观战,看到此情景,世民连忙和军头段志玄从高处冲下来,直击宋老生背后,宋老生只好回马与世民交锋。

李世民手握两把大刀,争先杀敌,左砍右劈,一连杀死了几十人,身上溅满了血,两把大刀都砍卷了,再换刀继续杀敌。段志玄等人紧随马后,拼命格杀,一当十,十当百,杀得隋军四处逃窜,人仰马翻。李世民让士兵大喊:“宋老生已经被擒住了!隋军快点投降吧!”此时,城东的隋军正和李渊的大军绞杀在一起,没有分出胜负。猛然听到主将宋老生被抓了,隋兵连忙退兵回城。

李渊趁势紧逼,可隋兵不一会儿就退到城中,还把城门紧闭,只剩下宋老生一支孤军进退无路,想要退回南门,被李世民截住,想要退回东门,又被李渊和李建成截住。两路义军向宋老生围拢而来,宋老生自知大势已去,下马想要投水寻死,这时,刘弘基驰马来到,大刀一挥,将老生砍成两段。宋老生的部下也都作了刀下之鬼,尸体绵延数里。李渊命令军兵赶紧吃饭,吃完饭继续攻城。

这时,天快黑了,大家一鼓作气,攻进城中,随即,李渊下令投降者免死,城中兵吏全部投降。李渊贴出安民榜文,引见以前的官吏,要去要留听从他们自己的意愿;已经投降的军兵,愿意回关中的,李渊命令一律授五品散官,当天就可以遣返回去。裴寂等人认为这样授官太过随意。李渊笑着说:“隋主很吝惜,不舍得封赏他人,所以失了人心,我怎么能像他一样呢?”

过了两天,李渊率军来到临汾,守城官吏投降,开门迎接义军,李渊对他们好生安抚,和对待霍邑的降军一样。然后,李渊率军进攻绛郡。绛郡郡守陈叔达是陈高宗的儿子,很有才学,一直闭门拒守。李渊一面攻城,一面招降。陈叔达先是跟李渊对抗,后来也归降了李渊。陈叔达迎李渊入城,李渊也对他以礼相待,将他招为幕宾。

然后,李渊出兵攻打龙门。这时,刘文静带着五百名突厥兵和两千匹马,来到军营。李渊对他慰劳有加,并说:“突厥兵少马多,正合我意,你可是不辱使命啊!”刘文静连忙称谢。

李渊正打算率军往河东攻打,去袭击屈突通。忽然,河东户曹任瓖求见,李渊立即召他进来。任瓖行过了礼,向李渊进言,说道:“关中豪杰都翘首瞻望义兵,我任瓖在冯翊(今陕西韩城一带)多年,这里的英雄豪杰我大多认识,如果唐公派我前去游说,他们肯定会望风投诚。而且,唐公可从梁山出发越过济河,攻打韩城,逼近郃阳。冯翊太守萧造是一个胆小的文官,肯定会归降您,就是关中盗贼孙华等人,也会远迎义师。这样,义军就可以长驱直入,占据永丰仓(京师附近重要粮仓),然后占据长安,关中就可以坐定了。”李渊听了这话,非常高兴,立即封任瓖为银青光禄大夫,让他写信招抚孙华等人,自己则督率大军转赴壶口。

黄河沿岸的百姓献上舟伐,李渊的大军准备渡河。这时,孙华过河来见李渊,李渊跟他握手交谈,让他就座,并当面封他为左光禄大夫武乡县公,兼任冯翊太守。孙华的门徒,李渊也依次封了官,并且对他们大加赏赐。孙华愿意做先锋,引军渡河。李渊派偏师先渡河,又封任瓖为招慰大使,让他去劝抚河西的郡县和城池归降。任瓖是个能言善辩的人,凭着三寸不烂之舌,很快拿下韩城和冯翊两座城池,冯翊太守萧造恭顺地呈上了归顺文书。将士们都推举李渊任太尉,让李渊增设官署,李渊听从了他们的建议。

随后,李渊召集众将商议下一步大军的去向。裴寂道:“屈突通手握重兵,坚守河东,我们如果舍他西去,进攻长安,万一长安没有攻下来,又不能回退到河东,到那时我们腹背受敌,那不是很危险吗?我们不妨先攻下河东,再去攻打长安。长安以河东为支撑,如果河东这边被攻下,那么长安就会闻风丧胆,有什么难破的呢?”

这话还没说完,李世民驳斥说道:“裴公说错了!兵贵神速,我今日乘胜西行,正是出人意料的上策。长安人士有智无谋,有勇无断,我军对长安唾手可得。如果我们围攻河东,长期滞留在河东城下,那么长安就可以趁机修缮城池,加固防御,养精蓄锐以逸待劳,而我们久攻河东不下,军心溃散,这是很危险的啊!况且,关中豪杰蜂拥而起,群龙无首,如果我们不及时加以招抚,就会有失众望,将来我们四面都是敌人,后悔莫及啊!”

李渊捻着胡子,说:“两种说法都有些道理,我看不如这样,我们兵分两路,偏军攻河东,正军向长安进攻。”

于是,李渊留下部分兵力围攻河东,自己率领大军渡河西进。路上,朝邑法曹靳孝谟,以蒲津、中錍二城来归降。华阴县令李孝常,以永丰仓来归降。

长安城周围的京畿地区的郡县,也有很多派人前来归降。李渊命令长子李建成和司马刘文静,率领王长谐等人,在永丰仓屯兵,驻守潼关,控制河东。慰抚使窦轨以下的官员都归李建成管辖。二儿子李世民率领刘弘基等人攻打渭北,慰抚使殷开山以下的官员,都归李世民管辖。两军分头各事,各挡一面。

李渊自己住在长春宫(隋王室行宫),隋冠氏县长于志宁、安养县尉颜师古以及李世民的大舅哥长孙无忌都来求见。李渊一一接待了他们,封于志宁为记室,颜师古为朝散大夫,长孙无忌为渭北行军典签。

这时,鄠县(今陕西省西安市下属县市)派人来见李渊,还呈上文书。李渊刚看了一眼,就把柴绍召入宫,笑着说道:“我的女儿真是智勇双全啊!”说着,就把文书递给柴绍看。柴绍看完文书也非常高兴。李渊接着说:“你可带领骑士前去迎接她了。”柴绍连忙把文书还给李渊,自己三步并作两地跑了出去。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原来,柴绍奔赴太原时,曾对妻子李氏说:“岳父举兵起义,招我过去,我如果和你一起去,路上诸多不便,但是如果把你一个人留在这里,我又担心你有危险。这要怎么做才好啊?”李氏从容说道:“夫君一个人快去吧!我一妇人,很好避祸。而且,我自有妙计脱身,请夫君不用挂念!”

所以,柴绍一个人去了太原。柴绍走后,李氏就躲进鄠县的深山。她把家财散尽,聚集了一批人马。这时,恰好李渊的堂弟李神通也躲进了鄠县山中,并和长安大侠史万宝等人,起兵响应李渊。李氏随即与李神通合兵,攻下了鄠县,又派家奴马三宝,联络关中盗贼何潘仁、李仲文、向善志等人,攻下了盩厔、武功、始平等县,聚集了七万多兵马。左亲卫段纶娶了李渊的妾生女儿,也在蓝田起兵,聚集了一万多人,和李氏结为援军。李氏等人听说李渊已经渡河,就由李氏写信报知李渊,信中说明了和李神通合兵,以及盗贼们归降等事情。

李渊喜出望外,连忙让柴绍前去迎接。柴绍很想念妻子,突然得到这样的好消息,不由得眉飞色舞,当下一跃而出,带着几百名骑兵前去欢迎佳偶了。

柴绍走后,李神通和段纶等人都派来使者,接迎李渊,就连那些投降的盗贼也都写信表达诚心。李渊封李神通为光禄大夫,段纶为金紫光禄大夫,又写信慰劳那些盗贼们,并且各封了官职,命令他们依旧待在原地,听从敦煌公李世民调遣。

李世民率大军向西进发,沿路的盗贼们全都来归附,数不胜数。义军来到泾阳时,扎营相连数里,大约有九万人马了。隰城(今山西省汾阳市)县尉房玄龄也来归附义军,和李世民一见如故,李世民封房玄龄为记室参军,让他做主要的谋士。两人正互谈军事,滔滔不绝,相见恨晚,这时,柴绍夫妻也带兵赶到,李世民高兴地出门迎接。只见姐姐李氏头戴雉尾,身披兽甲,腰上佩着七星宝剑,脚上穿着三寸战靴,一副将门女子,巾帼英雄的样子。李世民大大夸奖了姐姐一番。后面,柴绍的军兵有一万多人,一眼望去,也全都精神抖擞,没有羸弱之辈。李世民看到此景,不禁惊喜交加,满面春风,向姐姐行礼道:“姐姐辛苦了!”李氏笑着答道:“特来帮助兄弟!”李世民听了这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