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分析理论精解和案例剖析(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8-23 08:28:30

点击下载

作者:李向科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技术分析理论精解和案例剖析

技术分析理论精解和案例剖析试读:

前言

笔者的拙著《证券投资技术分析》作为教材已经有十几年了,至今已经出版了四版。这几年不断接到读者的来信,要求更多地谈谈技术分析技术在实战中的实际使用问题。由于《证券投资技术分析》是一本教材,书中的内容就要求面面俱到,而在实际应用方面就不可能做得很好。笔者已经指出,那本书中内容相当于武术中的各种套路,与具体的实战还有差异。我们只知道,实战中最后击倒对手的一招,一定是众多套路中的某一种。然而,事先并不知道究竟会使用到哪一招。对于证券投资来说也一样,我们可以肯定,在行情不同时期的关键性位置,众多技术分析技术中的一种或多种,都可以提供有益的信号,但是,实战中最困难的事情就是选择运用哪些技术分析方法,这就是理论和实战的差异。

在《证券投资技术分析》中,尽管笔者对于实战的部分有所涉及,也列举了很多的实际案例,但这些案例都是“事后验证”,是孤立地对某种技术分析方法进行说明。对于实战来说,这种介绍技术分析技术的做法存在明显的缺陷。例如,在实战中,用单点黄金分割线预测价格的底部,就至少会遇到两个问题:第一,实际价格的反弹位置(值得买入的位置)与黄金分割线所预测的价格,一般都存在差异。在实战中,应该在哪个具体位置采取买入行动呢?第二,从价格历史的实际波动情况看,可以认为,在下降过程中价格一般会在某一条黄金分割线附近达到底部。然而,黄金分割线不只是一条,我们事先并不能确定,究竟是哪一条最终起作用。这样,实战中如果死等某一条黄金分割线,则可能犯两种错误——错过机会和过早买入。对技术分析的批评之一是,技术分析只能作为事后验证,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在本书中,笔者努力想达到的目的是做一些关于实战的事情。具体地说,需要从实战的角度看待技术分析方法。对此,在具体的叙述中,笔者将尽量对技术分析方法在实战中运用的各个细节进行说明。读者在阅读正文之前,需要了解下面几点:

第一,本书由三大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关于对技术分析理念的一些认识,第二部分是具体的实际方法和案例的介绍和分析,第三部分是关于美国期货市场中的一些案例分析。读者往往不愿意阅读关于理念方面的内容,而愿意直接进入关于如何操作的介绍,这样做其实是有害的。这是因为每种方法都是建立在一定的理念之上,如果对相关的理念没有深度的理解,将不利于真正理解实际的方法。因此,阅读本书,需要耐心阅读每个部分,虽然有些内容显得有些枯燥。

第二,本书所介绍的是笔者自己的一些实际使用技术分析方法的体会,不是必然导致投资成功的“秘籍”。对此读者需要有清楚的认识。投资者普遍存在的误区是想掌握一种战无不胜的所谓投资秘籍,而陷入这种误区是有害的。在武术中,即使真的有秘籍存在,也只有少数人能够按照秘籍的方式练成真功,而且还必须经过较长时间的艰苦训练。因此,对多数人来说,“秘籍”是根本不存在的。此外,与武术不同,证券投资的实战本身就是复杂的,不仅仅是“刻苦训练和学习”的问题。即使完全按照“合理的”模式进行训练,也不能保证获得成功。这是因为影响投资成功的因素还有天赋和运气,对于天赋和运气在本书中将有专门的阐述。

第三,投资者必须做大量的记录工作。技术分析最根本的做法是,从历史的实际表现中发现规律并应用到未来,因此,记录是必须要做的工作。至于记录的具体内容,不同的人则可以有不同的选择。笔者认为可以分为两种人:一种人是自己进行分析学习,总结规律;另一种人是利用别人总结的规律,即“听”别人的。这两种人所记录的侧重点应该有所不同。

多数读者所理解的,应该是第一种人。此时,所记录的关键性内容应该是技术图表和曲线所发出的各种交易信号,以及这些信号所对应的实际结果。之后,根据各种信号的成功率,还需要对原来的信号进行调整,目的是提高成功率。需要说明的是,必须要做大量枯燥的事情,就像武术需要每天重复练习枯燥乏味的基本功一样。

有些“想省事”的投资者,自己不进行具体的分析总结,而总是“听专家的”,这就是第二种人。笔者虽然并不认为“听专家的”有什么不好,但仍然需要做记录工作。所记录的重点内容应该是“专家”的相关说法。具体地说,某某人,在什么时间,根据什么理由,给出了什么结论,说了什么话,以后的实际结果是什么等等,都应该记录下来。目的是避免被重复忽悠。这是因为,根据大量的记录结果,可以初步判断哪些人是“真”专家,哪些人是假专家。投资者容易犯的错误是“病急乱投医”,行动的时候,把“专家意见”当成心理医生来安抚自己。必须指出的是,市场中真正的专家应该是那些经常“说得对”的人,而不仅仅是经常出现在各种媒体上说话的人,也不一定是具有什么“高级”头衔的人,更不是说话尽是模棱两可、不得要领的人。笔者发现,很多投资者在被忽悠之后,往往不知道是怎么被忽悠的,进而被重复忽悠。

当然,每个人都需要向别人学习,从别人身上吸取有益的东西,只是重点有所不同。以自己的分析为主,则属于第一种人;以“专家意见”为主,则属于第二种人。然而,这两种人,都需要自己做大量的记录工作。对于记录,最好用笔记的形式,不能模模糊糊。此外,为了得到较为可信的结论,“样本或案例”的数量应该是大量的。

第四,采取买卖行动一定需要有理由,但理由本身是否合理并不重要。这句话的前半截显然是正确的,下面只想谈谈后半截。这里所说的“理由”,不是学术意义上的,而是实战意义上的。理由本身的内容是次要的,只要能说服自己,并带来满意的结果就是可以接受的理由,这是技术分析的特点之一。在本书关于章鱼预测足球的章节中,对此将有详细的阐述。

第五,本书中分析的实际案例大多数是投资者向我询问的,绝大部分来自沪深股票市场。对于每个案例,笔者都将选定一个时间区间,对整个波动过程进行分析,指出在哪些位置,技术分析方法有可能发出信号。通过每个案例的学习,可以加深对于技术分析方法的认识。此外,还有美国原油期货和天然气的案例,那是我应一个朋友的要求,具体跟踪了较长时间的案例。从这几个实际案例中,笔者发现,技术分析可能更适合期货市场。

第六,本书介绍的方式只是众多方式中的一种。本书中只介绍了少数几种技术分析方法的使用。比如,支撑压力线(包括黄金分割线)、MACD、简化的波浪理论(即本书中的三台阶论)、K线组合形态等。至于其他的方法,不作重点介绍。有些只是在实际案例中提到,有些则根本没有涉及。之所以仅仅选择少数几个技术分析方法进行说明,原因有三:一是篇幅所限;二是没有必要涉及每种技术分析方法;三是对有些方法笔者本人尚未有值得向读者推荐的体会。“没有必要”是指,如果有三种(最多五种)方法共同分析就足够了,笔者所做的选择当然不是唯一的,只是提供一个思路和做法,读者可以按照这样的思路,根据自己的偏好,自行选择技术分析方法的“搭配”。

第七,本书中介绍的买卖信号系统属于谨慎的,不属于冒险的。具体地说,没有考虑“超”短线的交易信号,多数属于一个月以上的投资,至少在一周以上。此外,对于买入信号,一般有两种做法——追涨和买跌。在本书中介绍的信号基本上是买跌,即在下降到某个支撑位置并出现停顿之后才考虑买入。至于准确捕捉热点、频繁换仓的做法,必然会导致追涨或杀跌,那是极少数有特殊天赋的投资者才能使用的方式,多数投资者是不适合的。

第八,亲自验证是必要的。对于想使用某种方法进行实际指导的读者,还需要明确“亲自验证”的重要性。即使某个方法在别人身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也不能保证这个方法一定会在你自己的身上产生同样的效果,这是因为投资者个体之间可能存在差异。只有某种方法在不同的多种环境下读者亲自重复使用过,并觉得满意,才能认为自己差不多掌握了某个方法。对某种方法长时间不得要领,是不奇怪的,此时应该放弃这种方法,选择其他方法。

第九,技术分析的核心作用是发出交易的信号,而不是预测价格的走势。关于这一点,在第一章中有较为详细的说明。市场中参与投资的人都愿意做一些预测的工作,例如“猜指数”比赛等,这种预测工作当然是应该做的,但不是技术分析的核心工作。在本书介绍的技术分析方法中,支撑压力具有预测的特征,而技术指标和K线组合更具有交易信号的特征。

由于本书的重点是实战和技术分析方法应用时的细节,对技术分析的基础性知识介绍得很少,读者在阅读之前,最好首先具有技术分析的初步知识;否则,对一些术语的理解可能不到位。此外,书中在关于技术分析的相关理念中,提到了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这是数学中的术语,学过数学的人都应该知道这一点。另外,尽管在各章中可能都有说明,但这里还是要强调,书中使用的所有技术图形都是经过除权处理的,其价格与实际价格可能有所不同。

最后,笔者还是想再次强调“记录工作”和“亲自验证”的重要性。投资者必须要做大量的,而且可能是很枯燥的工作,听取别人的建议和讲座,不是听评书和相声。如果从讲座中没有学到对你有益的东西,即使演讲人的口才再好,多么让人爱听,对你来说也是无用的。相反地,即使讲座中的内容很枯燥,多么令人乏味,只要有一句话对你有用,就是有价值的。

本书从开始有想法,到现在阶段性完成,经过了3年,书中的每个字都是笔者亲手写的,没有“复制的”内容。其实,也没有地方去找这些被复制的内容。在这期间,得到了很多人的帮助!夏语、周婧、李元玮、杜娟、杨阳、朱圣霏、杨勇等对相关资料的收集提供了帮助,周开颜、周德亮、杨小庄、蔡宗林、周克等对部分案例的分析提供了很好的建议,梁福春、陈春莲、王忠贤、李向红、王军丽等对部分文字进行了校对,出版社的编辑同志,对本书的完成有很积极的作用,在此,向他们表示感谢。李向科2012年6月于北京第一部分正确认识技术分析

第一章 技术分析能够做什么

第二章 章鱼保罗与球王贝利——关于技术分析的科学性

第三章 天赋、技术和运气——关于影响投资成功的因素

第四章 成为少数人——投资成功的必要条件

第五章 小马过河和盲人摸象——判断技术分析成功的标准

第六章 时间和空间——关于历史会重复的内容

第七章 买入容易卖出难——建仓和平仓信号的不对称性

第八章 关于技术分析买卖信号的概率

第九章 关于技术分析的交易信号系统第一章 技术分析能够做什么本章导读:● 对技术分析的作用有不同的观点● 技术分析的核心作用是发出交易的信号,而不是预测● 技术分析的短线结论更准确● 技术分析发出信号的条件基本上只是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 技术分析适合于小资金投资● 技术分析更适合期货市场● 技术分析能够利用市场的不理性获得更多利益

从本质上讲,任何一种分析方法,无论其效果如何,都属于一种工具,一种帮助达到目的的工具。对于工具的作用进行评价,是工具使用者必须要做的事情,也是下意识的举动。然而,同一种工具在不同人的手里,会有不同的效果。这里不打算对其原因进行探讨,因为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在证券和期货投资中,有多种分析方法,技术分析只是其中之一,但它们的身份都是工具,是帮助获得成功的工具。

不同的工具有自己的特点和侧重,可以在某个方面为投资者提供帮助,对技术分析而言,也是如此。下面将针对技术分析的特点进行说明,希望投资者能够正确认识技术分析的特点和作用,不要赋予技术分析“过重的”任务。一、对技术分析的作用有不同的观点

技术分析对于实战的作用有多大,这是证券市场中一直在争论的问题,否定和肯定技术分析的都有。一个偶然的机会,笔者在一本书上看到一句对技术分析持否定意见的话,原话的大意是:如果从技术图表中能看出什么有用的东西,那一定是眼睛出了问题。对此,笔者有不同的看法,我们可以告诉说这话的人:

你看不出来,不等于别人也看不出来。

对于一种分析工具的认识,不能因为自己不会使用,或者使用的效果不理想,就认为工具没有用。那些否定技术分析的人,他们大多数没有弄清楚什么是技术分析,或者说还不清楚技术分析应该怎么用。如果某种方法没有帮助自己在市场中获利,也只能说明,对于你自己来说,这个方法是无用的,并不能说对于别人也是无用的。一把手术刀在医生手里能治病,但在普通人手里则可能只是简单的切割工具。技术分析绝不是简单记住几个固定的“模式”就可以盈利的,其中存在一些奥妙。就如同西方人不容易接受中国传统“中医”的理论和做法一样,不能因为西方人的眼睛“看不出来”,就否定“中医”的价值,中国人几千年来不是都这样治病吗?

对于任何一种分析方法来说,只要这个方法使自己在证券市场获得了收益,就应该认为这个方法是好方法,并应该继续使用,因为投资者的目的不是使用这些方法,而是需要这些方法为自己带来收益。

笔者认为,从投资实践来看,不能说技术分析没有用,而是作用的大小问题。对技术分析的作用大小进行具体衡量又是困难的,这是因为,作用的大小必然涉及量化问题,而量化又涉及很多的标准,每个标准都是令人头疼的问题。因此,笔者认为,这个问题必然会永远地争论下去,既解决不了,也没有必要解决,进行这样的争论是没有意义的,不可能分出谁是谁非。二、技术分析的核心作用是发出交易的信号,而不是预测

多数人对于这句话,可能有些不解,这是因为,大多数人对于技术分析的认识,还都限于预测。比如,上证指数今后可以上升到3000点,股票A能从现在的7元涨到30元,股票B能够翻一番,等等。

其实,股票A能否从7元涨到30元,并不是技术分析能够给出答案的。关于价格的位置,在技术分析中,属于计算支撑压力的位置。在实际的做法中,一般会给出多个(而不是一个)可能的支撑压力的位置,而技术分析事先并不能确切地指出,哪个位置是最后实际的价格停顿的位置。最多能够指出,那个位置成为实际支撑压力位置的概率或可能性。

实际上,对于大盘指数波动位置的预测可能相对准确一些,对于个股的稍微长期一点的预测,所依赖的基本上应该是基本分析和运气。

因此,对于“股票A能否涨到30元”这样的问题,技术分析是不能回答的,或者说回答的能力有限。那么,技术分析又能发挥什么作用呢?

技术分析的核心作用是发出买卖行动的信号。从理论上讲,在任何时候,技术分析都有可能根据技术图表中的信息,给出相应的投资建议,即,当前应该怎么做,是买入还是卖出,还是等待。不过,在不同的时候,给出的投资建议的“底气”有差异,这就是所谓的技术分析结论的概率问题。

尽管技术分析不能预测今后的价格将达到多少,但投资建议也可能经常与预测有关系。比如,“如果股票A涨到30元,就应该卖出,因为这是卖出强压力区域”。需要提醒的是,这句话并不是说,股票A今后一定能涨到30元,可以一直持有,直到30元。事实上,也许价格在中途25元就到了顶部。三、技术分析的短线结论更准确

在一年以上的时间区间内,如果一只股票的涨幅超过大盘指数50%,其原因主要应该用基本面的因素来解释。技术分析的“强项”是解释短时间内投资者行为的变化,从中得到多空双方力量对比的结论。

虽然技术分析既可以得到短线的结论,也可以得到关于长线的结论,但短线的结论更准确可信,长线的结论胜算不大。比如,如果技术分析的信号是“卖出”,那么,如果之后价格下降了15%,并维持了三周,就应该认为这个卖出信号是正确的。即使在下降15%之后,价格反向上升,又出现新高,也应该认为技术分析之前发出的卖出信号是正确性,这是因为技术分析的结论是短线的。在时间较长的区间,市场中可能发生一些“事件”,影响价格的走向。这些“事件”的内容可能是多方面的,或许是新资金的进入,或许是新的关于股票的利好信息,而这些是技术分析无法预期的。

为了弥补短线的不足,技术分析在给出结论的时候,一般给出多种可能,其中也包括长线的结论。然而,长线的结论更多的是参考作用,一般不作为信号使用。四、技术分析发出信号的条件基本上只是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

技术分析的核心是发出买卖行动的信号,而要发出信号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从理论上说,可以列举很多的条件,因此这些条件是多方面的。然而,在技术分析的信号系统中,只有必要条件,没有充分条件。

也就是说,不要指望“死等”一个充分条件,就可以获得成功,证券投资不可能有这么“省事”的事情。

在后面介绍的各种方法中,所讨论的基本上都是必要条件。尽管不能保证都获得成功,但是,每多满足一条“必要条件”,投资的胜算就多一分,获利的概率就提高一些。五、技术分析适合于小资金投资

小资金和大资金的区别就是资金量的大小。一般来说,对于大资金来说,更多的是进行战略性的长期投资。将大资金投入到一只股票上,绝不是打算做短线的“差价”,而是要控制公司,或者享受公司成长带来的“红利”。

技术分析的信号系统,分为战略的和战术的,分别针对的是长线的和短线的投资行动。对于战术的信号,技术分析信号维持的时间可能就只有几天;对于战略的信号来说,技术分析信号维持的时间稍微长一些,但比起大资金所需要的长线还是短得多。

技术分析的信号,所依据的是市场行为。市场中随时可能出现一些新情况,因此,技术分析的信号可能随时发生变化。如果资金量比较小,就很容易适应这种变化,进退容易。俗话说,“船小好掉头”,就是这个意思。显然,大资金没有这种可能。

总之,随着资金量的增加,技术分析的作用会逐步降低。当然,如果把资金进行分散,分别投资到多个品种,那么技术分析仍然能够发挥作用。

至于小资金的界定,没有统一的标准。其基本特征是,资金在某只股票上的进入和退出,基本不影响这只股票的行情,不会引起“关注”。因此,大资金和小资金的界定还涉及股票的市值大小。笔者认为,资金量在1千万元以下的,肯定是小资金,10亿元以上的,肯定是大资金。六、技术分析更适合期货市场

十几年前,笔者在接触国外的技术分析的书籍时,更多看到的是技术分析在期货市场、外汇市场和期权市场的应用。现在看来,这不是偶然的,因为,技术分析更适合期货市场。确切地说,技术分析更适合以投机者为主的、投机成分较高的零和游戏。

一般来说,市场参与者分为三种:投机者、投资者、套利者和套期保值者。套利者和套期保值者的情况特殊,这里不讨论。投资者的目标是公司的分红或控制公司,因此,只要分红足够多,或者对自己未来的公司运作有信心,就可以买入,即使价格正在疯狂上升或下降,也会买入。

投机者的目标则不同,只要有过去的实际成功的“战例”作为支持,就可以行动。即使股票是亏损严重的、负债累累的垃圾股,只要价格下降到一定程度,也可以买入。

技术分析依赖的是市场行为,是过去的市场中的实际行为,因此,更多的是为投机者服务。期货市场中,投机者居多,应该更适合技术分析发挥作用。同样,在外汇市场、期权市场和利率市场等市场中,投机者都是主体。其实,只要是零和游戏,投机者就占大多数,技术分析的作用就能体现。不过,中国内地目前还只有一点期货市场的雏形——指数期货和融资融券,技术分析多数还应用在股票上。七、技术分析能够利用市场的不理性获得更多利益

技术分析的优势之一是,技术图形考虑了市场中投资者的心理因素。这是其他分析方法无法比拟的。心理因素主要体现在情绪的疯狂上,在恐慌的时候,无论公司好坏都要卖出。而基本分析做不到这一点。市场中往往有一些过分的举动,导致价格上升到很高或下降到很低,达到一个所谓“不合理”的位置。这里所说的“不合理”,是从其他方面考虑的。对于技术分析而言,没有什么不合理,技术图形中出现的都是合理的,都是技术图形的一种表现。在实际中,技术分析能够更好地利用这些疯狂行为,获得更大的好处,即所谓的“吃足”。下面的例子将说明这一点。

图1-1是中国铝业(601600)的日线图,时间区间是从新股上市的2007年5月到2008年10月。图形告诉我们,股票上市后价格一路上升,并达到60元。之后,一路下降,回到6元。在这个过程中,价格上升到60元肯定是“不理性的”或者说是“疯狂的”。至于从60元下降到6元,是否属于不理性则不容易判断。如果从价格下降的幅度看,这样的下降幅度比较“离谱”,应该是不理性的,但从“回归到发行价”这一点看,又似乎是合理的。图1-1 中国铝业日线图

关于“价格上升到60元是不合理的”,可以这样来考虑:中国铝业的新股发行价格是6元,上市第一天的价格就已经超过发行价的3倍。众所周知,发行价是发行商通过向机构投资者询价之后,综合得到的,而机构投资者一般被认为是“理性”的,因此,可以认为,中国铝业6元的发行价,是理性判断的结果。尽管上市后价格上升了3倍多,但还勉强可以用溢价和补涨(上证指数之前上升了很多)来解释。然而,之后价格继续上升到60元,无论如何都属于“失去理性”了。当然,也许还可以认为,当初机构投资者给出的6元的价格过低了,但从之后价格回归到6元的结果看,6元的定价似乎又应该是合理的。

在实战中,对于这样的“疯狂上升”,投资者自然希望在较高的位置卖出,把盈利“吃足”,而不愿意中途被“吓出去”。对此,基本分析肯定是无能为力的。大约在30元之前,肯定就会发出“估值过高”的信号,之后随着价格的上升,肯定会给出一系列的“严重高估”的判断。虽然从学术的观点以及事后的实际结果看,这些判断都是正确的,但投资者不会“领这个情”,因为,卖得实在是过早。

对此,技术分析则大有可为。由于这个案例仅仅是想说明技术分析的相对优势,因此现在不打算详细介绍每种技术分析在这个案例中的使用细节。下面仅从技术指标MACD和双重顶来分析这个案例,至于其他的技术分析方法,在阅读了本书的其他相关内容后,读者可以自己尝试进行分析。

根据MACD的信号,在图1-1中,A点和B点才可能是卖出信号的位置,其余的位置都没有卖出的信号。此时的价格大约在50元之上,对于A点的卖出信号,属于技术指标的极端值方面的技术;对于B点的卖出信号,属于技术指标的顶背离方面的技术。当然,B点比A点的卖出信号更加强烈。

在图1-1中,A点和B点附近,构成了一个典型的双顶。根据双重顶的相关结论,C点是卖出信号。所根据的是突破颈线(neck line)之后反扑(pull back)“逃命”。本案例中的颈线位置大约是46元。实际中,由于反扑没有达到颈线,因此,实际卖出的位置不是很高。在C点,当MACD掉头向下的时候,卖出信号更明确,价格大约是41元。

虽然价格最高价达到60元,但只有3个交易日的收盘价超过56元,因此,如果能够在55元以上卖出,就已经属于“绝顶好”了。这样,对于A点和B点所提供的卖出位置,也应该属于“顶级”。至于C点的卖出,属于“补救”措施,仅仅应用于“残留”的头寸。这是因为,如果按照技术分析的信号进行交易,在A点或B点,就已经卖出了,在C点的时候应该处于空仓状态。

最后,对于这个案例,还有一点需要补充说明:从基本分析的观点看,如果之前对发行价为6元的估值是正确的,那么,从60元下降到6元就是可以理解的。然而,按照技术分析方法则无法事先就知道,价格最后能够下降到6元。因此,在价格下降中途的某些位置,技术分析完全有可能发出买入信号,从而出现买入过早的错误。对此,笔者的看法是,虽然不能“保证”实际的买入信号发生在6元的底部,但可以尽可能地靠近6元的底部。关于这一点,涉及建仓(买入)和平仓(卖出)的不对称性,读者参看相关的部分。第二章 章鱼保罗与球王贝利——关于技术分析的科学性本章导读:● 章鱼正确预测了足球比赛的结果● 赌球的人应该认为章鱼比球王贝利的预测能力强● 技术分析和基本分析对章鱼和球王贝利的选择● 技术分析的科学性受到质疑● 技术分析的解释更多的是自圆其说● 没有必要过多考虑技术分析方法的原理● 经济学中一些现象的因果关系“天生”就是不确定的● 亲自验证是必不可少的● 投资者作出的投资决策都必须要有自己“能搞清楚的理由”

章鱼和足球听起来与技术分析毫不相干,但是在这里将把它们与技术分析联系起来,进而对技术分析的思路和科学性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一、章鱼正确预测了足球比赛的结果

在2010年南非足球世界杯比赛期间,德国有一条章鱼(名字好像叫保罗),对7场比赛的结果进行了预测,其结果是7场全部预测正确。在之前的欧洲杯中,这条章鱼同样有上佳的表现,预测结果是6∶1,7场比赛中,6场正确,1场错误。与章鱼形成鲜明对照的,是球王贝利的“乌鸦嘴”,贝利的预测好像就没有正确过,基本都是错误的。二、赌球的人应该认为章鱼比球王贝利的预测能力强

设想一下,如果读者你正在参与赌球活动,在足球比赛之前需要下注,你自然需要听听“专家们”的意见。你是应该相信章鱼的意见呢?还是相信球王贝利的说法呢?

如果你是“讲道理”的人,你肯定是听贝利的。这是因为,不管贝利过去做得如何,他毕竟是足球圈里的人。而一条章鱼连足球是什么都搞不清楚,怎么能听它的呢?有高度智慧的人类,怎么能相信章鱼这样的低等动物呢?

然而,如果你要对自己的赌注负责的话,你就应该听章鱼的,而不应该听球王贝利的。尽管这个结论听起来是那么的荒唐。这是因为你现在的实际问题是需要在比赛之前下注,你所需要的实际结果是赢钱,因此不是赔钱,而没有必要考虑这样做是否显得很荒唐。

换句话说,你应该认为章鱼比球王贝利的预测能力强。这个结论是从客观的实际结果和自己的客观要求出发得到的。你现在是在赌场上,而不是在学术的研讨会上。谁说得对,谁能带给你胜利,谁能带给你收益,你就应该听谁的,哪怕它是一条章鱼。这也是另一种形式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三、技术分析和基本分析对章鱼和球王贝利的选择

如果在章鱼和球王贝利之间必须选择一个的话,基本分析和技术分析的选择结果就有区别。

如果你是基本分析的拥护者,你显然应该相信球王贝利的结论。理由很简单,相比章鱼来说,他是专家。尽管他过去出现了错误的预测,但无论如何也肯定比章鱼值得信赖。世界上任何一个有头脑的人都应该这样做,听章鱼的实在是不靠谱。需要说明,在实际中,投资者一般不会选择球王贝利这样的“专家”,而应该选择过去曾经“说对过的”专家。

如果你是技术分析的拥护者,就应该选择章鱼,相信章鱼的结论。其理由与前面的赌球是一样的,你首要考虑的是投资盈利的问题,任何能带来盈利的东西都值得信赖。

需要说明,这里所讨论的是在章鱼和球王贝利之间进行选择,技术分析人士应该选择章鱼,并不是说章鱼真的有预测未来的能力。如果是在学术研讨会上,肯定还是应该按照常规的“科学方式”进行分析。四、技术分析的科学性受到质疑

正是因为如此,技术分析的“科学性”就必然受到怀疑。技术分析能够肯定的是,过去的历史证明,这个现象或规律是存在的。未来这个现象或规律将重复再现,那只是技术分析的一个假设。至于未来是否真的重复出现,还需要实际来验证。不过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技术分析就是按照这个思路来思考问题的。它所追求的更多的是结果,而不是原因和过程。

为了更好地理解技术分析注重结果的特点,还可以作一个不是很恰当的比喻:技术分析有点儿像传统的中医,而基本分析有点儿像现代西医。西医的理论和解释给人的感觉更像是真东西,容易让人相信和接受。中医的理论和解释则有点玄,比如五行和经络等理论,对于非专业人员来说,比较难理解和接受。然而,不管中医的这些理论是否正确合理,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中,中医按照它自己的理论和做法,肯定成功地医治了无数的病人,这就使得我们必须把中医当回事。五、技术分析的解释更多的是自圆其说

笔者在实际的教学中,经常被问及“为什么”。这些问题都涉及技术分析方法的理论基础和原理。诸如,为什么黄金分割中选的数字是0.618,而不是其他数字?为什么出现了喇叭形后下降的概率就大了?波浪理论中8浪5-3结构的原理是什么?为什么不是其他的数字?……提出这些问题是必然的,因为我们不仅需要找出价格重复出现的波动模式,还应该找出出现这些模式的原因。这是人们的一种“本能”,也是众多的“科研人员”努力想解决的问题。这是现代科学的“路子”,符合科学判断的一般规则。

面对上面的诸多问题,笔者最初的回答是“不知道”,而且还补充说明,没有必要知道。这样的回答显然不能令人满意,90%的提问者都会觉得失望。所以,笔者随后改变了回答的方式,尽量对每种技术分析方法给出一些“像模像样”的解释。

给出解释之后,对于记忆相关的结论有正面作用,记住结论变得更容易,因为知道了“所以然”。然而,对技术分析方法原理的解释,更多的属于自圆其说,没有办法验证其真伪,或者很难验证。这一点,与中医中的经络很相似。下面以技术分析中较为基本的价量配合为例,对此进行说明。

价量配合是维持上升趋势的基本要求。价格上升了,如果成交量没有相应的放大,则这样的上升可能就有问题,维持的时间可能就会很短。对这个现象的一种解释是,成交量放大了,说明换手充分,低价格的筹码减少,持股成本上升,上升过程中的卖出压力可能就减小,进而,上升的维持时间可能就会长一些。

这种解释听起来当然很有道理,但至少面临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如何验证这个说法;第二个问题是如何解释无量空涨的现象。

对于第一个问题,如果按照自然科学的思路进行验证,将遇到很多麻烦,甚至做不下去。首先需要进行“一堆”量化过程,这就让人头疼。比如,上升多少才算是上升,成交量达到多少才能算是配合,维持多长时间才能算是“长时间”。然后需要解决的就是筹码如何流动问题,如何界定大成交量之后新的持股成本。尽管现在有一些软件用一些方法对此进行了计算,但这仅仅是对真实情况的“估计”,本质是一种近似。由于没有真实的结果进行对比,这种近似的效果无从得知。

对于第二个问题,属于对一个结论举出的“反例”,是对上面解释的致命否定。虽然可以用“庄家控盘”之后的特殊行为来解释,但对上述解释毕竟是负面的。六、没有必要过多考虑技术分析方法的原理

在实际中,应该如何对待技术分析的原理呢?笔者的观点依然是没有必要过多地关注技术分析的原理和能够使用的理由,理由有二。

第一,盈利是第一位的,为什么会盈利是第二位的。一个好的方法,如果没有出现错误,就应该一直使用下去,直到出现不满足,才进行调整。

第二,在经济学中有很多现象,“天生”就说不清楚因果关系。

对于第一点,是实际工作的必要,盈利是当前最需要考虑的问题,为什么盈利是事后讨论的。对于第二点,则告诉我们,即使努力去寻找原因,也未必能获得满意的结果。关于这一点,下面还有更详细的说明。七、经济学中一些现象的因果关系“天生”就是不确定的

寻找原因是近现代自然科学的“基本要求”,找到原因后才能更好地应用到未来。然而,这是自然科学的路子,不能照搬到经济学来,不能像对待自然科学那样对待经济学中的结论和做法。股票市场的现象也属于经济学的现象,因而,也应该遵循这一结论。

经济学中体现自然科学思路的典型做法是“引进”了很多数学的方法,建立了很多数学模型,其目的当然是为了使所得到的关于经济现象的结论更有说服力,更像是那么回事。如果从学术研究的观点看,这样做当然无可厚非,得到的结论听听也就罢了。然而,如果要把这些结论应用到实际中,要具体地指导实际工作,还需要高度谨慎。

这里不打算就这个问题进行专门的说明,只想列举两点让读者对这个问题有更深的印象。第一点,数学模型的数量化方法需要很多的假设条件,这些假设条件严重地限制了其结论的实用性;第二点,对于同一个经济现象,永远存在观点不同的两派或者多派。下面将一一说明。

关于数学模型的假设条件,这是被公认的“瑕疵”,一些假设条件可以说是荒唐透顶。比如,CAPM中假设,市场中的投资者有同样的认知,区别仅仅体现在对风险的偏好上。再比如,确定股票价格的DDM中假设,公司未来的分红是可预知的。这些假设条件明显是“坐在办公室里异想天开”的产物,是为了完成某个结论而故意加上的。在这些与现实状况明显不符的假设条件之下,得到的结论显然是不可信赖的,用它们指导实际工作是靠不住的。

关于存在不同的观点,这是经济学中的“常态”。对于同一个现象,尽管“全世界的教授们”努力地工作,力图找到原因,但结果却不理想。总会存在多种不同的结论和解释,有些观点甚至是截然相反的。比如,2000年之后,人民币一直面临美国人提出的升值要求,美国人认为人民币的低汇率,导致了美国经济的一些不利的后果,这显然是一些研究人员“经过研究之后的结论”。然而,中国政府为了回应这个问题,同样也“搬出”一些著名经济学家的“经过研究之后的结论”,认为人民币的汇率与美国经济的那些不利后果关系不大。谁说的符合实际?我们应该相信谁呢?

这个例子说明,经济学中一些现象的因果关系,“天生”就说不清楚。因此,笔者认为,谁的也别信,就相信自己看到的和总结的结果。

基本分析强调价值投资,偏离内在价值才具有投资价值——这个思想当然是无可挑剔的。然而,如何计算内在价值呢?能算得明白吗?实际中能对内在价值给出一个较窄的区间就已经不错了。一个小小的“流言”就可以极大地改变股票的价格,也就是改变内在价值的范围。这说明内在价值的位置是多么的脆弱。

因此,在不大可能较为准确地搞清楚因果关系和内在价值的现实下,还不如不花力气去分析原因,让那些“愿意研究的人”去研究。如果有一天,我们发现他们的结论与现实比较贴近了,比较有实际指导意义了,才使用他们的结论。读者应该注意到,如果这样做了,其实就采用了符合技术分析的思路。八、亲自验证是必不可少的

正是因为技术分析的结论不能像自然科学那样具有严格的科学性和逻辑性,其仰仗的是“过去历史上的战绩”,因此,在使用中,应该抓住“实用性”这条主线。既然技术分析在“科学性”方面有缺陷,在“实用性”方面就应该抓紧了。技术分析的结论一定要经过自己亲自验证才能使用。

前面已经指出,技术分析的结论都是从过去的历史中总结的,因此,得到这些结论需要做大量的总结工作。然而,无论是谁得到的结论,都是在特定条件和特定环境下,根据自己的特定“偏好”得到的,而这些结论是否适合自己所处的特定状况就不一定了。因此,需要使用者本人对这些结论亲自验证。如果发现可行,效果好,就可以使用;如果效果不理想,就需要对原来的结论进行适当的调整。

正是因为有调整的可能,对于技术分析的具体做法,就不能过分苛求。既然都是根据历史总结的,那么,总结的方式和得到的结论就应该是多样的。不能完全按照“经典的”技术分析理论所限制的方法去做。九、投资者做出的投资决策都必须要有自己“能搞清楚的理由”

投资者每做出一个投资决策,其实都有一个理由。尽管有时自己也说不清楚具体是什么决定了要这么做,但这个理由或原因是客观存在的。许多投资者所犯的普遍错误在于,不进行认真的总结,其所依据的“理由”在不断地变化,连自己也搞不清楚具体是什么。其后果当然就是投资决策的混乱,投资错误的重复。

其实,不仅是技术分析的决策,对所有的决策,都应该有一个清楚的理由。这个理由具体是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能搞清楚”,能够在今后不断地重复使用。即使所使用的理由很荒唐,也是允许的,就如同在赌球的时候,可以依赖章鱼一样。

关于技术分析是否科学的问题,到此告一段落。笔者的基本观点是:没有必要在乎其科学性。“英雄不论出处”,只要能带来好的结果,就是好办法。无论是谁,只要说得正确,就应该照办,即使说这话的是一条章鱼。无论是谁,都可以发现一些新的技术分析的结果,不管他们的方法是多么奇怪,首先都应该予以尊重的态度。第三章 天赋、技术和运气——关于影响投资成功的因素本章导读:● 影响投资成功的三个因素——天赋、技术和运气● 市场中少数人获得成功的原因● 大多数投资者的投资目标应该是跑赢大盘

从中外的证券市场和期货市场的实际看,依靠在市场中投资而盈利发财的投资者永远是少数人。关于少数人所占的比例,虽然有不同版本的说法,但笔者听到的最大的数字也不超过30%。就笔者自己的“感觉”,可能连20%都不足。对于少数人所占比例的具体数字,肯定是无法真正得到的。一方面,随着行情的变动,这个数字也在不断地变化。另一方面,如何界定盈利发财,确定少数人的“样本”,本身就是一个极其困难的问题。因此,对于投资者中盈利发财的比例,只能是一种感觉。好在目前“公认”的感觉是“少数人”。

毫无疑问,每个进入市场的投资者,都希望自己成为成功者,或者说是盈利发财的少数人。那么,究竟哪些因素会对投资者成为成功者产生影响呢?每个投资者在决定进入市场的时候,应该都想知道这个答案。这是因为,在知道了答案之后,就可以按照答案所“指引”的道路往前走,并最终达到目的。

笔者当然也想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但没有人告诉我,只能自己去找,或者说自己琢磨。通过对众多投资者的观察和自己的实践,笔者自认为悟出了一些东西。

在现实中,获得投资成功的途径大约分为两个。第一个途径是依靠信息不对称,也就是常说的内幕信息;第二个途径是个人的因素。前者犯错误的机会较少,没有个人因素,主要是人脉关系,其次是胆量和运气的问题,从主观和客观上讲,都只有极少数人可以涉足,因此,这不是今后分析的重点。后者是凭借个人自身的行为,是多数人可以涉足的,是下面分析的重点。一、影响投资成功的三个因素——天赋、技术和运气

开门见山地说,天赋、技术和运气,就是影响成功的三个因素。天赋是指投资者个人天生固有的某种禀性和性格,技术是投资者掌握的分析和判断的方法,运气是指偶然的事情所带来的有利和不利的结果。

虽然三个因素都对投资结果有影响,笔者认为影响的程度还是有差别,但差别不大。不妨认为,天赋、技术和运气,分别占30%、40%和30%的比例,简称343。这几个数字当然可以根据每个人的体会进行调整,但调整幅度不应该很大。比如,可以把运气的比例减少到20%,把天赋的比例提高到40%。

另外,对于股票市场和期货市场,天赋、技术和运气中三个因素所占的比例还应该有所不同。在股票市场中,技术所占的比例高一些。比如343或352。在期货市场中,天赋和运气所占的比例更高一些。比如433。

股票市场的风险小,由于采用足额交易,基本上不会出现把资金赔光的情况。因此,允许犯错误,只要技术上能保证进行大概率投资,就一定有翻身的机会,最后只是挣钱多少的问题。因此,技术所占的比例肯定应该高一些。

期货市场则不同,采用保证金交易。即使依靠技术选择了大概率投资,但只要小概率事件发生,就可能被强行平仓,把资金赔光。这样,就没有了翻身的机会,因为即使今后有众多的更好的未来,也没有机会享用了。二、关于投资的天赋

在日常的用语中,有“某某人天生就是干什么的材料”的说法。比如,马拉多纳天生就是踢足球的料,这其实就是说马拉多纳具有踢足球的天赋。

同一个师傅,在同一时间,同一个课堂,使用同样的“秘籍”,教了若干个百里挑一选拔出来的学生,但这些学生学习的效果可能就不同。这就是天赋之间的差别。

对于证券投资来说,投资者是否具有投资的天赋,就是说投资者是否是“干投资的这块料”。投资天赋是指个人的性格或禀性是否适合进行证券投资,包括对市场的感觉、心理承受能力以及对市场现象的反应能力和临场处置的决断能力。(一)天赋主要是一种感觉和领悟

天赋是与生俱来的对特定对象的一种正确的感觉和认知。这种感觉没有特定的指向,体现在各个方面,但所做出的决策总能带来有利的结果。

从技术分析中的观点看,具有投资的天赋,就是在“多项选择的游戏”中,总是能够选择出成功概率较高的选项。或者说,天赋是一种得到“大概率”的感觉。技术分析中的概率,实际上是模糊的,是一个范围,不可能像数学那样通过计算公式计算出来。因此,必须依赖主观上的一些判断,而主观判断的“主体”就是自我的感觉,是根据多年经验的自我感知。

在麻将游戏中,经常有这样的现象,当某个“老麻将”摸到某张麻将牌后,感觉它成为炮牌的可能性大,不敢打出。如果细问有这样感觉的原因,一般也说不出个所以然。这就是感觉,是由于长期在麻将游戏中“混”,而产生的一种对“炮牌”的特殊感觉。

在投资中也是这样,在众多的、各方面指标都不错而不相上下的股票中,有些人总能选中上涨幅度较大的一个。这也是感觉,是对市场的感觉。

根据感觉做出的判断,一般都说不出原因,即使说出原因,也很勉强,而且别人也学不会,不能复制其感觉。这是因为,能够说出原因的判断,就不属于天赋,而属于后面将要讨论的另一个因素——技术。(二)投资天赋包括对证券投资的喜爱和兴趣

对一般人来说,听到枪炮声和面对流血死亡的反应是害怕和发慌,而一名出色将军的反应则是兴奋。对他来说,子弹横飞、硝烟弥漫的战场是他们最适合的环境,没有仗打的日子反而是难受的。证券市场如同战场,价格大起大落如同战场上的爆炸声四起。见到大起大落的行情,如果是害怕而不是兴奋,就不是具有天赋的投资者。

投资天赋还包括对所从事的投资对象的喜爱和兴趣,愿意抛弃其他欲望而专心于所喜爱的投资对象。正是因为有这种兴趣,才能有对投资对象进行琢磨的欲望和动力,才能更多地、更容易地获得感觉和领悟。(三)投资天赋包含对风险的心理承受能力

在实际投资中,承受损失的心理素质也是很重要的。例如,面对有点风险的投资,是否敢于把全部资金都押上,这就涉及心理承受能力。再比如,投资过程不可能永远正确,总有面临不利状态的时候,对于心理素质不好的投资者,在这个时候,可能就会崩溃而挺不过去。有时,“成功存在于再坚持一刻的努力之中”,毛泽东这句话是值得牢记的。

对于损失的心理承受能力,当过兵、打过仗的投资者,具有一定的优势。尤其是面临过死亡威胁而最终脱险的投资者,更可能具有这样的能力。

关于对损失的心理承受能力,不是这里讨论的重点。主要原因是这个能力与另一个因素——技术——有关,这就是所谓的艺高人胆大。如果之前经常成功,胆子自然就大,就更容易具有承受能力。反之,如果之前失败的时候多,就不容易具有这个能力。(四)具有投资天赋的一定是少数人

天赋的特点之一是少数人才拥有,这是显然的,如果多数人拥有了,就不能称其为天赋了。每个进入市场的人,都希望自己是成功者,但无情的现实告诉我们,能够如愿的只能是其中的少数。

足球的历史已经有一百多年,参加这项运动的职业球员有无数,而其中成为球星的运动员只是其中的少数,能称得上球王的明星更是只有贝利和马拉多纳两个人。

股票市场和期货市场也有百年以上的历史,其中的参与者更是无数,而我们知道名字的“投资明星”则只有少数几个,即使包括那些“不愿出名”而不知道其名字的,也肯定是极少数人。

对于“少数”的量化,也就是所谓的比例,笔者提供一个参考数字,即,具有投资天赋的投资者小于5%。当然,对于这个比例,涉及对“取得成功”的界定。就像足球中,如果按照球王的标准,则足球球星只有贝利和马拉多纳两个人。根据不同的标准可能得到不同的结果。(五)具有投资天赋的人不一定很聪明,更不是专家教授

什么样的人更可能具有投资的天赋呢?对这个问题当然有不同的答案,下面是两个容易想到的答案。

最容易想到的答案是最聪明的人,然而,这个答案是错误的。虽然我们可以把多数的投资成功者称为聪明人,但智商高并不等于有天赋。具有投资天赋的人,只是在投资这个领域具有特殊的才能,而他们中的一些人在其他方面则有可能被认为是“低能的”。

另一个容易想到的答案是投资方面的专家教授,这个答案仍然是错误的。恰恰相反,投资方面的专家教授,更可能不具有投资的天赋,或者说,专家教授的头衔对于成为具有投资天赋的人所产生的作用是负面的,而不是正面的。这个结论听起来好像不大容易理解,但根据笔者的观察总结,这的确是事实。究其原因,至少有下面三个。

第一,专家教授的优势更多地体现在技术上,而不是天赋上。之所以能成为专家,所依据的是对市场所作的研究和分析。专家们的研究,在全面性和深度性方面肯定具有优势,其结果更值得信赖。然而,这些研究结果不属于天赋,而属于技术的范畴。

第二,学术论文的研究过于理想化,脱离实际。在大学中,要成为教授,必须在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为了所谓的学术严谨,或者说,为了所写的论文能够发表,在撰写论文的时候,需要对所研究的客观实际进行一些假设,甚至是大量的假设。“假设”是好听的说法,难听的说法就是对客观现实的“歪曲”。这样做的后果就是研究脱离实际,研究的结果不能在实际中发挥作用。别的论文暂且不说,就说最高等级的得了诺贝尔奖的几个定价公式吧,市场中证券的价格,哪一个是按照定价公式所“规定”的道路运行的?如果按照定价公式的结果指导投资,其结果将是灾难性的。

依靠在刊物上发表论文而成为专家教授的人,对投资来说,更像是军事上的“纸上谈兵”。他们更可能成为好的学者,而不是成功的实战者。

第三,专家教授不相信自己是错误的,有错不认输。天赋还包括临场处置、随机应变的能力,这一点正是专家教授的“弱点”。由于在众多的竞争者中脱颖而出,专家教授们对自己有一种特别的信赖,他们更相信自己,不相信别人,也不相信市场。

股票市场和期货市场的情况是复杂的,引起价格上升下降的原因也是复杂的,价格不可能按照学术论文所研究的结果运行。如果市场的波动没有符合专家教授的预期,他们会认为是市场错了,而不是自己错了,价格会很快转向回来。这样做的后果是,一旦出现错误,不知道认输,会一直持有错误的头寸而深深地套牢。

需要说明的是,笔者不是对专家教授有偏见。比起普通的投资者,专家教授在技术方面的优势还是有的。因此,专家教授的言论还是要看、要听,但目的是为了学习,提高技术。技术是另一个影响成功的因素。另外,有些专家教授的头衔可能是凭借市场中的实战结果而获得的,对这样的专家教授,则需要另眼看待。三、关于投资的技术

投资的技术是指在投资过程中使用的进行投资决策的分析方法。投资技术包括的种类是多样的,本书中更多讨论的是技术分析中的技术。然而,不管是何种方法,只要对于投资行为有帮助,就可以称为投资技术。

投资技术是从古至今的研究人员分析总结的结晶,是在市场的实战中得到的经验和教训,是分析研究市场现象、总结归纳,并最终应用的能力。

投资技术可以是涉及具体细节的,具有直接可操作性的方法,也可以是一些具有哲理的格言。不管是哪一种,对于之后的实际投资都有直接的指导作用。(一)投资技术是一种工具

对于投资技术,包括技术分析的方法和其他有关投资的分析方法,说到底,其本质是一种工具,是帮助做出投资决策的工具。

就如同刀是一种进行作战的工具(兵器)一样,每个人都可能用刀杀死对手。然而,同一把刀,在武术高手的手中和在普通人的手中,其效果显然是不同的。

投资者利用各种工具进行投资的决策,其效果的好坏,不能仅仅依靠“工具”,更重要的是依靠使用工具的“人”。如果没有取得理想的结果,不能责怪工具“不灵”,而应该检讨自己使用这些工具的方式是否合理。这就涉及上面所讨论的另一个因素——天赋。(二)投资技术可以通过学习不断地提高

投资技术是自己和前人总结出来的,因此,尽管可能还会犯一些错误,但至少容易避免重复犯同一个错误。比如,在2007年11月以45元买入中国石油而“立刻永远套牢”的投资者,就会很好地进行总结教训,今后再犯同一错误的可能性就会降低。

使用每种技术分析的方法(或别的投资分析方法),都可以或多或少降低某个特定方面的错误。如果使用的方法多,被降低的错误就多。因此,不断地学习,可以降低更多的错误,进而随时间的延续和技术的积累,提高自己的投资技术能力。(三)投资技术之间不存在优劣之分

在以往的教学中,笔者经常被问的一个问题是,哪种方法最好、最灵?这是人的最“朴素”的想法,他们希望找到一种获得投资成功的“武功秘籍”,只要掌握了这些技术,就能达到目的,在投资中这是一种不好的倾向。显然,这样的“武功秘籍”是不存在的。试想一下,如果你手里真的有这种包打天下的技术,你会告诉别人吗?你更可能的做法是,不声不响地在市场中挣钱。你期待的那个教你武功秘籍的人难道不是也会像你这样做吗?

投资技术的本质就是工具,不存在优劣之分,只有是否适合自己之分。刀枪剑戟十八般兵器,每个人有自己的偏好,只要使起来顺手,能帮你作战,就是好兵器。同样,各种投资技术的实际效果,都需要使用者的配合。四、关于投资的运气

在证券投资中,运气指的是通过极大的努力仍然不能控制和了解的未知的因素。这些因素涉及的方面很广泛,无法用语言说清楚。在投资过程中,这些因素可能出现对自己有利的表现,也可能出现不利的表现。

对于运气,有好运气和坏运气之分。从数学的角度看,好运气和坏运气都是指发生了小概率的事件。如果发生了对自己有利的小概率事件,就是好运气。如果发生的是不利于自己的小概率事件,就是坏运气。如果发生的是大概率事件,是发生经常面对的事情,就不能说运气好或坏,只能是运气一般。(一)运气的因素确实影响投资的结果

使用运气的说法,虽然带有一点“迷信”的色彩,不符合科学的研究思想,但在投资中运气是现实存在的。对于未知的因素影响,投资者只能被动等待和接受。例如,在面临多只股票选择的时候,作了充分对比,选择了买入上涨概率最大的股票,但实际结果偏偏是大概率事件没有发生,而小概率事件发生了。对此,没有别的办法,只能进一步努力,尽可能地减少未知因素。(二)运气对投资者来说是公平的

在计量经济学的回归模型中,未知的(或未被考虑的)影响因素被归入误差项之中。对误差项的要求之一就是,其数学期望等于0。这个要求不是偶然的,而是必然的。

数学期望等于0,表明运气是公平的,没有偏见,对每个投资者来说是公平的。因此,凭借运气投资,只能成功一时,不能成功一世。仅仅依靠运气获得的财富,如果不马上停止投资,可能很快就会赔回去,这就是所谓的风水轮流转。(三)运气还包括是否占有“天时”

天时是大环境是否有利于投资。例如,行情大涨的时候,连傻子都能挣钱,而由于种种原因,投资者手中没有资金,只能干瞪眼。而随后手里有钱了,行情却一直下降,在不能卖空的情况下,也只能干瞪眼,拥有再好的天赋和技术也没用。再比如,买了一只股票,但因为种种原因而被捕入狱,不能参与买卖,然而,此时正值大牛市并持续了很长时间,出狱的时候正好是最高点,马上卖出了结。如果没有被捕,中途早就卖出了,根本等不到后面的更高的、高得多的高点。

总之,运气的因素是投资者无法控制的,不在今后讨论的内容之列。投资者了解运气因素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调整自己的心理,正确地对待每一次成功和失败。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