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创新思维 分享经济时代创新之道(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8-23 10:12:19

点击下载

作者:徐斌,张帆,胡晖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协同创新思维 分享经济时代创新之道

协同创新思维 分享经济时代创新之道试读:

前言

创客时代来临

2015年,“创客”从一个让中国人陌生的名词变成了年度关键词之一,而未来这个词无疑还将对整个社会产生举足轻重的影响和改变。创客运动的蓬勃兴起是适应社会化创新趋势的结果,2014年堪称“创客元年”,数以万计的创业者投身互联网创客运动。创客充分展示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活力。这种活力和创造,将会成为中国经济未来增长的不熄引擎。

目前,我国的创业主体逐渐由过去的小众转为目前的大众,越来越多的“草根”群体(比如大学毕业生、海归留学生)开始投身创业大潮;另外,一大批科技人员、企业高管也开始走向自己的创业之路。创新创业已经形成了一种新的价值导向、生活方式和时代气息。而信息技术,特别是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与生产技术等的进一步融合,重构了传统的制造、服务和创新模式,形成了新的技术经济范式,又为创客创新、创业提供了土壤。如今,我们已进入全面创业创新的时代。

协同创新应运而生

我们可以通过几组数据进一步说明我国目前的创新情况。近几年来,我国创新资源投入持续增加,企业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创新环境日益改善,科技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不断提高。《国家创新指数报告2014》显示,在世界40个主要国家中,中国国家创新指数得分与创新型国家的差距进一步缩小。报告还显示,中国主要创新指标已达到世界领先水平,2010年,中国在国家创新指数排名中居于第21位,到2014年已经上升到第19位,在40个国家中处于第二梯队。国家“十二五”规划中提出,到2015年,中国在国家创新指数世界排名中要晋升到第18位,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比例要从2010年的3.27%晋升到2015年的5%,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要由1.7件上升至4.9件。那么,怎样才能实现这些创新目标呢?

不得不说,协同创新是一把利器,协同创新已经成为创新型国家和地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全新组织模式。随着技术创新复杂性的逐渐增强,企业和个人的创新速度愈发加快,并呈现出全球化趋势,当代创新模式已突破传统的线性和链式模式,呈现出非线性、多角色、网络化、开放性的特征,并逐步演变为以多元主体协同互动为基础的协同创新模式。协同创新使各个创新主体要素之间实现了创新互惠、知识共享、资源优化配置、行动最优同步,高水平的系统匹配。

纵观发达国家创新发展的实践,其中最重要的一条成功经验就是打破领域、区域和国别的界限,实现地区性及全球性的协同创新,构建起庞大的创新网络,实现了创新要素最大限度的整合。因此,我国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都应该找到适合自身需求的协同创新的路径和模式。

协同创新3M模型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创新管理团队总结多年的创新研究成果和实战辅导体验,创建了3M协同创新模型,为希望突破陈旧思维、摆脱传统束缚的人们提供了思路、方向和方法,并将其灵活运用在日常生活中、企业转型中、管理引导中以及产品创新中。

3M协同创新模型改变了只注重表象而忽视内在动因的传统的创新套路,带来了从思想到行为,再到结果的360度改变。

3M协同创新模型改变了传统的个人主义观念,强调多方面协同创新,搭建创新平台,形成创新生态系统,将具有局限性的一维视野变成可以无限扩展的多维立体视野。

3M协同创新模型挖掘企业实现创新的成功经验,汇总整理,得出协同创新的方式方法,并精练到模型当中。

3M协同创新模型将创新的要领和方法归纳为三个阶段,用概括性的词语和可视化的图形表示,让理论知识一目了然,便于读者记忆与应用。

本书共分为六章。第一章主要介绍了协同创新的理论来源,以及这一新范式出现的必然性、价值和使用原则,阐述了3M协同创新模型的内在逻辑,以及它能给我们带来的益处。

第二至第四章将3M协同创新模型进行拆解,详细介绍,并通过大量的案例呈现,让读者深刻感知传统固化方式导致的落后与失败,能够清晰熟练地运用3M模型中的方法和技巧,进而将协同与创新融会贯通,实现创造性运行,顺应创客时代。其中,第二章主要引导读者树立协同创新思维,指导大家运用“六顶思考帽”将对立思维转化为平行思维,运用二者兼得法实现定势思维向双赢思维的转变。第三章主要带领读者建立协同创新的商业模式。商业模式需要随着社会及科技的发展而更新换代,新的商业模式不是企业主导模式,而是企业与用户协同共赢的模式;新的商业模式不是局限性的点状模式,而是新平台模式,并逐渐升级为生态系统,展开全方位的协同创新。第四章启发读者将协同创新成果化,将创新真正落于实处。

思想决定行为,行为决定结果。本书的第五章强调了首先确立创造意识的重要性及培养创造意识的方法,向读者推荐了能够提升创新效率的实用辅助工具,并引导读者对创新模式择优使用。书中最后一章采用一图一案例、一例一拆解的形式,借助成功案例,生动详细地阐述了各企业是如何运用3M协同创新模型实现创造性突破、达成创造性业绩的。

此外,本书各章结尾处还给出了相应的训练题目供读者练习,为读者提高思维能力提供了必要的帮助。

感谢与我们同行

饮水思源,掩卷思量,本书的编写离不开大家的支持与协助,在此向所有为本书做出贡献的人们致以深深的感谢。感谢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劳动经济学院对本书的资助支持,感谢劳动经济学院杨和清教授、冯喜良院长、王明会书记的指导,以及童玉芬、范围副院长的大力支持。感谢曾亮老师、鲁华章老师、于翠霞老师、晏耀华老师、张彤老师等管理创新界的前辈们给予的反馈与启迪,感谢仝延刚、张善新、吕洪盛、宫晴、晨曦等企业家们为本书提供案例支持,感谢丁雪峰博士对本书的全面审核,感谢苏社军、岳玲军,王正春、乌兰托娅、张士成、魏婕、郑玉立、洪双、孟和、李冰、李菁一为本书提供文献资料,感谢赵颜斌、孙颖、鲁媛源、西楠、李昶、石丹阳、吕梁和李丛雪为本书内容提供修改建议,感谢刘宇、郭琳、房春杰、王蕊、白京红、王硕协助进行资料分析,感谢马冬雪、辛愿、尚晓烨参与章节结构的设计,感谢王德晓、邵丹、李秀英、杨乔瑛、杜羽、李多对书中文字进行修正。正因为有你们的支持和帮助,才有了本书的诞生。

最后,还要感谢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发行此书,感谢王飞龙、贾璐帆两位编辑为编校、整理此书所付出的辛劳。

希望广大读者通过阅读本书,与我们共同迈入全新的创客时代,实现360度协同创新。第一章协同创新应运而生第一节创新的力量

大胆的想法就像向前走步的棋子,它们可能会被击败,但它们也可能赢得比赛。——歌德

阿里巴巴作为中国电子商务界的一个神话,从1998年创业之初就开始书写传奇,它在短短几年时间里积累了1000余万名企业会员。现今,阿里巴巴延展平台,从“中国制造——中国销售”变身为“全球制造——全球销售”,已经成为与Amazon、Yahoo、Google、eBay比肩的全球五大互联网公司之一。这归因于阿里巴巴对中国国情和市场状况的把握与透析,对全球互联网及电子商务的深刻理解,以及其自身不断强化的创新能力。

阿里巴巴创立之初,正是互联网电子商务的热潮期,阿里巴巴并没有像其他互联网企业一样砸钱建立完善的电子交易平台,而是从中小企业最需要的订单信息入手,做电子公告版。这个看似平常的一次创新,却使阿里巴巴更加专注于中小企业最需要的服务。

阿里巴巴的第二个创新行动是推出“诚信通计划”,让参与网上交易者公开自己的诚信档案以及对他人的交易进行评价。原本担心这一计划可能会将大部分客户挡在门外,没想到却在一部分诚信客户的带动下,吸引了更多希望诚信交易的中小企业。

在这之后,阿里巴巴继续不断创新——开展淘宝网C2C业务;创新网上支付模式,以担保机制建立“支付宝”付款业务;突破传统模式的阿里软件亮相,买软件成了买服务,价格更优,服务效率更高。

2013年6月17日,余额宝正式上线。用户将资金转入余额宝内,即可购买基金公司的货币基金,并且从开户、购买均在支付宝内一站式进行。余额宝的产品及购买模式被视为当年互联网金融领域的一大创新。

2011年,阿里巴巴开发数据魔方平台,商家可以借此获取行业宏观情况、品牌销售状况和消费行为分析情况。2012年,阿里巴巴的“聚石塔”正式发布,“数据分享平台”战略全面展开。

阿里巴巴的另一大创新之举是整合物流资源。2011年,“物流宝”正式推出,将买家、卖家和物流公司连接起来,分享彼此的状态信息;2013年,阿里电商平台有将近13亿包裹从发出到配送的时间都是在48小时内完成;2014年,菜鸟网络成立,它整合物流公司资源,建立开放的存储设施网络,从而降低了物流成本。

在众多创新产品的推动下,阿里巴巴注册用户数和收费用户数的增长率都有极大提升,可见,不断创新盈利模式可以给企业带来丰厚的投资回报,维护企业的持续竞争力。

以前人们一提起创新,总认为它是某项创造发明。20世纪50年代以前,创新一直都被认为是聪明人才有的天赋。直到20世纪60年代后,人们才逐渐认识到创新是每个人都可以实现的行为。一个人只要会选择不同的行走路线,他就拥有创新的潜能。

正如杜威所说:“当一个三岁的儿童发现他能用积木做点儿事情,或者一个六岁的儿童发现把五分钱和五分钱加起来会有什么结果时,即使世界上人人知道这件事情,这些孩子也应该被称为发明家。”所以说,不仅文学家、科学家能够进行创新,平常人也一样有着这方面的能力。

一、创新思维

1.什么是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是指开发(开拓)一个新的思想、观点、知识,并产生以前没有的产品、技术、方法、制度、流程、形式等新成果的过程。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在总结创新思维的规律,探索其中的奥秘,寻找科学的创新思维训练方法。

2.创新思维的本质特征

创新思维的六大特征如图1所示。图1 创新思维的特征

第一,创新思维具有强烈的自我超越性。创新思维的一个很突出的特点是,创新者敢于自我否定,勤于自我否定,具有极为强烈的自我超越性。自我超越是创新思维无穷生命力的源泉,从而不断向前推进现代科技革命。

第二,创新思维充分展露了自身软性的特质。创新思维本质上是软性的,然而千百年来,它却一直表现为硬梆梆的存在,比如蒸汽机、电动机、自动生产线。直到今天,创新思维才开始表现为知识、信息、软件等软硬方面的组合。创新思维展露出软性的本质,将使思维的无限潜力发挥出来,人类社会的软性财富和无形资产也将随之剧增。今天,全世界国民生产总值的近70%是由知识或信息产业发展促成的,发达国家——如美国的总资产中,已有60%是无形资产,这标志着人类社会财富的特性正在发生改变。

第三,创新思维覆盖的时空越来越小,创新的生命期短得惊人。在现代科技的核心领域——计算机产业中,技术更新多则一年半载,少则一两个月。在人类历史的舞台上,一个创新思维产生的成果能延续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第四,创新思维正在加速产业化。长期以来,创新思维只伴着勤于思索者孤单的形影前进,创新思维的成果往往要在科学家的圣殿里停留很长时间才能走向社会。而今天,通过创新思维生产的知识和信息,不仅促成了大规模的产业,而且形成了打破国界的互相竞争的产业群落。

第五,思维工具在创新思维中发挥了前所未有的作用。过去的思维工具都无法与知识经济时代的思维工具的作用相提并论。自1942年第一台计算机问世以来,计算机对社会生产率的影响有目共睹。1998年在美国问世的万亿次并行高性能计算机,其峰值达3.9万亿次/秒。总计33卷的《大不列颠百科全书》用“信息高速公路”传输只需4.7秒。今天的计算机不仅可以将隐性的思维力量显示出来,而且可以将其放大或提高亿万倍。

第六,创新思维价值的大小,视其对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功能而定。创新思维对生产力的进步发挥了前所未有的作用。

纵观世界500强企业,我们发现它们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在竞争中成长壮大”,并且都有一套立足长远的稳健经营战略。除此之外,最为重要的一点是这些企业十分注重从技术、业务、服务、管理等方面不断创新。

一个成功的企业一定要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世界500强企业之所以出类拔萃,正是创新实践的结果。法国航空公司是服务创新的实践者。如在中国境内的航线上,法航对机舱服务进行了革新,飞机上有中文翻译、中文电影、报纸及风味食品,还有中国籍员工提供热情的服务,在飞机到港和离港时给旅客以帮助。所有这些努力,使旅客更加喜爱搭乘法航。著名的咨询公司普华永道对七个国家的399家企业的一项财务指标的分析发现,业绩高增长的企业往往具有较强的创新性。

今天,知识创新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率已由20世纪初的5%~20%,上升到80%~90%。创新已成为一个国家富强的源泉,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最主要推动力。

二、创新能力

1.创新能力的含义

创新能力又称创造力,是指产生新思想,发现和创造新事物的能力,是成功地完成某种创造性活动所必需的心理品质。例如,创造新概念、新理论,更新技术,发明新设备、新方法,创作新作品,都是具有创造力的表现。创新能力是一系列连续复杂的高水平的心理活动,它要求人的全部体力和智力的高度紧张,以及创造性思维在最高水平上进行。真正的创新活动总是给社会带来有价值的成果,人类的发展离不开创新。

2.创新能力的来源

创新思维大师爱德华•德•波诺认为,创新能力意味着产生某种过去并不存在的东西。创新能力的结果有其独特、稀有的一面,这种特殊能力有较为广泛的来源,包括无知、经验、动机、完善性、机会、意外、错误、疯狂和风格等。(1)“无知”有助于创新“无知者无畏”很可能是敢于冒险的创新者的一大特点。在瑞典,一群中学生去参观泊斯托特殊化学品公司,当被问到如何激励工人们周末也到车间轮班工作时,并不清楚公司运营管理的孩子们建议雇用一批专门在周末工作的员工,而不是组织现有工人。后来这个想法被付诸实践,申请周末职位的人数远远超过了这家公司需要的数量。正是由于对公司运营情况的无知,孩子们的建议突破了公司管理层认为工会不会许可、没有人愿意在周末工作的思维定势。

那么,如何运用这种“无知”来产生创造力呢?爱德华•德•波诺提出了一个办法,即只读完刚好足够让人找到对新事物产生感觉的资料,然后停下来自己思考,当产生了一些想法时,再深入阅读,并随时停下来回想自己的想法,进而发展新的想法,这样,每个人都会有发展创造力的机会。(2)在经验基础上的创新

与“无知”的创造相反,源自经验的创造力风险更低、更可靠,因为它建立在过去成功的基础之上,重复着昔日的胜利,但并没有真正新颖的东西,只能够根据经验对可能产生的效果进行预测。(3)动机所产生的创新

愿意花时间和精力来思考更好的做事方法的人,更容易产生创新性的成果。这类人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乐于尝试新事物,并不断寻求新的想法。随着投入时间和精力的增多,他们会产生更多新鲜的、创造性的想法。简单地说,许多新事物本质上就是创新的动机,大多数人的创造力就来源于此。(4)完善性的创新

完善性的创新类似于摄影师的创作,摄影师拿着相机到处取景,直到某个特殊的景色或物体引起了他的注意,通过选择角度、布局、打光等,摄影师将拍摄对象转换为照片。这里被拍摄的物体并不是摄影师创造的,但经过艺术修饰的照片是摄影师创造力的产物。与此类似,运用完善性手法进行创新的人并不自己产生新的想法,许多依靠新想法取得创新的人,实际上是从别人那里借用了想法的原始模型,通过创新改造,从而实现了这个想法。(5)错误、机会和偶然诱发的创新

错误、机会和偶然常常会激发新的想法和领悟。

哥伦布开始只准备向西航行到印度群岛,正是因为他使用了源于托勒密对地球圆周错误的测量方法,才使得船队能够携带足够的给养品到达目的地,否则他永远也不会启航。

医学上的许多进步都是错误产生的结果。第一种抗生素的发现是因为亚历山大•弗莱明注意到,皮氏培养皿中的污物消灭了细菌,这样才有了青霉素的问世。类似的事件还有很多,它们看似都是错误的,却也因此实现创新。另外,一些疯狂、偶然的事件也是创新的来源之一,其原因与错误所产生的创新类似。(6)风格

风格也是创新的一个明显来源,坚持某种风格可以产生一系列的新产物,但严格来说,这些有相同风格的产品,除去风格带来的创新意义以外,并没有更多的创新。

以上所述是一些从传统的束缚中被释放出来所产生的创新,虽然产生有益的结果,但它们只是最初的阶段,还远远不够。例如,在企业文化创新中,当管理层了解、支持并亲自参与时,新的企业文化才容易被员工所接受,它所体现的仅仅是一定意义上的从约束中释放,更多的则是对新价值快速地了解与重视。

三、创新的应用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位得道的仙人练成了“点化术”,不论什么东西摆在眼前,他只要用食指轻轻一点,那个东西就会变得更贵重。他想要什么,就能变出来什么。仙人遇到一个乞丐,心生怜悯,便用手指为乞丐点出了食物、衣服和其他生活用品。最后,仙人关切地问:“你还想要什么,尽管说,我都会满足你的!”那个乞丐想了想,怯生生地说:“我想要您的食指。”

故事中的乞丐总是受到人们的指责,认为他太贪心,其实,那个乞丐却是位极其聪明的人。在他看来,与其得到这些吃的用的,不如自己能够掌握点化的本领。对于任何人或企业来说,如果能请到他人为自己出谋划策,当然是很好的事情,但如果自己能够具备创新能力,自己给自己出主意,岂不是更好?

创新能力有两种主要的应用。一种是日常的创新。此种创新成为常规思维的一部分,因此可以用于任何需要的场合,不需做出任何正式或刻意的努力就可以产生。例如,那些天生具有创造性或受到激励、具有创造性思维的人会不知不觉地运用创造性思维。

另一种是特定的创新。此种创新通常基于明确的需要,在这种情况下,个体要做出刻意的努力,运用系统的方法来产生新想法,比如企业管理创新、营销创新、制度创新等。

通过创新思维的应用而改变世界的例子不胜枚举。例如,我国东汉时期的蔡伦发明的造纸术,这种轻便而廉价的纸淘汰了沉重的竹简,在多数场合下代替了昂贵的丝帛,使得普通百姓也能够接受文字和文化教育,这项创新对中华文明的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意义。

我们已经看到了创新思维所带来的价值,但如何才能合理地运用创新思维呢?事实证明,如果摆脱束缚,你会具有创造性;如果相信直觉,你会具有创造性;如果学会使用右脑,你会具有创造性;如果有了创造热情,你会具有创造性;如果改善精神状态,你也会具有创造性。除此以外,通过运用缜密的工具,则更有助于人们高效、系统地产生创造性思维。

四、我国创新水平的现状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2014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对全球143个主要经济体进行创新指数排名,通过81项指标评估全球143个经济体的创新能力和可衡量创新成果。报告显示,瑞士、英国、瑞典、芬兰、荷兰分别位居“最具创新力经济体”的前5位,其中瑞士更是连续4年高居榜首。美国、新加坡、丹麦、卢森堡以及中国香港则排在第6位至第10位。在中等收入经济体中,中国、巴西、印度是创新领域的领头羊,其中中国相比2013年提升了6个名次,位居第29名。美国康奈尔大学专家苏米特拉•杜塔说,该指数显示,中等收入经济体在创新能力方面正在缩小与高收入经济体之间的差距,中国在创新领域的综合表现明显超出高收入经济体的平均水平。

但同时我们也必须看到,中国在创新领域的排名与世界发达国家还相差甚远。为了缩小差距,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趋势,中国必须继续加强创新体制的建设,大力发展创新,培养创新型人才,实施创新管理,建立起创新生态系统。第二节创新新视野:协同创新

我们需要管理者做的不是为车轮提供零件,而是保证所有的轮子都能协同运转。——KPCB合伙人兰迪·科米萨尔(Randy Komisar)

以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为标志的新科技革命浪潮,使得企业的生存与发展、经营目标与方式等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创新已成为当今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创新能力成为国家竞争力的核心要素。随着创新复杂性的增强、更新速度的加快和全球化的发展,创新模式已突破传统的线性和链式模式,呈现出非线性、多角度、网络化、开放式的特征,并逐渐演变为以多元主体协同互动为基础的协同创新模式。

一、协同(Synergy)

企业就像一部车子,想要跑得好、跑得快,需要司机具备卓越的驾驶技术、良好的硬件配置,还需要有充足的燃料。而这些条件的最佳契合正是企业顺利前进的必要条件。(一)“协同”的概念与意义

战略管理的鼻祖安索夫(Ansoff)在《公司战略》一书中首次提出“协同”的概念。他指出,协同是指把各个相对独立的部分用某种机制或者约束使其形成一个临时的总体,在此基础上进行资源共享和协调运作,从而达到组织的目标。安索夫还指出,在企业管理中,协同不仅能够给企业带来价值增长,而且可以为企业创造新的价值。综上所述,协同的概念从其外部特征来看主要包括互动、合作、整合等一系列的过程,是互动、合作、整合的一个最终结果。

德国理论物理学家哈肯(Haken)于20世纪70年代创立了协同学,系统地提出了协同理论,指出协同是复杂开放系统中各子系统相互作用而产生的整体效应。这种效应使系统从无序到有序、从混沌到稳定,并最终形成新的结构。(二)协同管理的基本思想

协同管理理念主要体现为三大基本思想,即“信息交互思想”“业务关联思想”和“灵活随需思想”。图2 协同管理理念(1)信息交互思想。企业中的各种信息都是存在联系的,协同管理将各种分散的、不规则存在的信息整合成一张“信息网”,每个信息节点之间依靠某种或某几种业务逻辑关系进行关联,企业可以完全突破信息孤岛的困扰,轻松自如地穿梭在这张信息网中并获取自己需要的信息。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对真实的、全局信息的了解,而协同管理无疑提供了这样的可能性。(2)业务关联思想。现代化企业就像一台不停运转着的精密机器,企业中的各个业务环节就像是机器上的各个部件,任何一个部件出了问题,都会对整台机器的运转造成影响。协同管理则可以对各个业务环节进行充分的整合并统一管理,任何一个业务环节的运作都可以轻松“启动”其他关联业务的运作,并及时更新相关信息,从而实现业务与业务之间的平滑链接。(3)灵活随需思想。企业的各种资源,包括人、财、物、信息和流程组成了企业运作的基本要素。协同管理将这些资源整合在统一的系统中,并通过交互信息和业务关联的协同环境将它们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然而,要进一步实现对这些资源的协调和优化,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这些资源能够随着企业的某个目标或者某项事务而被灵活地组织起来并相互协作,为这个目标或者事务各司其能并发挥最大的价值。换言之,即各种资源能够随企业的需要而及时地响应,并突破各种障碍实现一致性协作。在协同管理系统中,人与人之间的屏障被打破,并可被随时调动起来组成跨部门、跨企业、跨地域的虚拟组织。

二、协同创新的新范式

当前,企业的管理发生着三大变革,它们都在呼唤大协同时代的到来。具体表现为:相对集中的管理模式向跨组织管理转变,要求协同创新应运而生;相对固定的管理模式向弹性管理转变,要求协同创新应运而生;互联网带来的冲击,使得协同创新应运而生。

1.协同创新的概念

传统的创新系统是单个组织进行孤立的创新,它局限于各种边界约束条件,无法集成合力、相互促进,只能单打独斗,造成创新效率低下的结果。而协同创新是指创新资源和要素实现有效地集合,通过突破创新主体间的壁垒,使人才、资本、信息和技术等要素得到充分整合,从而实现思路碰撞、能力汇总、资源共享和联合创造的过程。这样可以减少资源分割带来的浪费和重复,有利于营造创新的环境和氛围,提高创新效率,促进创新成果的转化,增加创新的成功率。

协同创新的核心是创新,即突破旧的思维模式,产生某种新颖、独特、有价值的新事物、新思想的活动。协同创新的途径是协同,即在目标实施过程中,各主体之间的协调与配合,包括资源、技术、配合、信息方面的协作。

2.协同与创新的联系

创新系统是协调某一个范围内各类组织、制度和社会环境间相互协作、互动和反馈关系的整体机制,它能把特定范围内的多种参与主体整合成一个协同一致的整体,并使整体创新能力大于个人创新能力之和。要把握创新的内部机制和规律,必须从协同的角度建立创新协同机制,也就是要在企业创新过程中形成协同的机制和管理模式。

协同创新已是当今社会创新活动的新趋势,苹果、惠普、英特尔等一大批世界著名企业,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他们所组成的协同创新生态系统。GE中国研发中心总裁陈向力介绍,在GE针对全球25个国家及地区的3000多名高管开展的创新趋势调查中,将近90%的企业认为协同创新是今后发展的必然趋势,而且已有三分之二的企业在这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成果。

3.协同创新的发展路径图3 协同创新的发展路径

协同创新经历了协同和创新理论的融合后,在微观组织层面逐渐兴起,并逐渐延伸到组织外,形成组织与个体之间、组织与组织之间的整个生态系统内的宏观协同局面。

与以往的协同创新理论不同的是,以前的协同创新是小规模的,而现在是基于大数据和云计算的互联网下的协同创新时代。第一波门户类互联网主要以聚集信息为主,到了Web 2.0时代基本上就分散化了,呈现出越来越“去中心化”的特征。当网络上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变得越来越频繁的时候,当信息可以在瞬间被转载数千数万次,一言既出,众所周知时,用户对企业的要求、市场竞争对企业的要求就与过去有所不同了。此时,协同能力就成为当下创新型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在互联网时代下,企业需要打破原来的竞争思维,建立协同共赢的思维方式,更新商业模式,与用户一起协同创新,营造协同创新的文化氛围,让内部员工之间打破部门局限,摆脱层级约束,编制合作网,将产品或服务独特化、个性化,从而吸引用户,打造企业独特的核心竞争优势。

4.协同创新的价值

第一,规模效应。一个个相对独立的个体,其创新的力量较为微弱,通过协同创新,聚少成多,变弱为强,从而产生规模效应。

第二,共享效用。原来企业内的某项资源或信息,由特定的部门进行管理和使用,不能发挥出该资源或信息的最大效应,通过协同可以集中共享相关资源或信息,促进创造性观点的产生,有助于提升创意成果化、市场化的效率。同时,各企业间往往存在争夺资源、利益等问题,而协同创新也有助于实现外部个体间的有机配合,这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生态系统运行的有效性。

第三,延伸效应。企业在某个方面做出特色,建立了良好品牌,可以以此为基础扩展到相关领域,延续由此带来的良好效应,逐渐形成线状、网状、多网状联合的格局。

5.协同创新的原则(1)为共同的使命而在一起

现在几乎人人都在使用微信,它已成为人们日常聊天的重要工具。其创始人张小龙曾说过:“有一个目标或者愿景挺重要,所以我一直不提倡用KPI来驱动业绩。KPI当然是一个很好的定量指标,但是内在驱动一定是来自精神层面的东西。比如,我们想做一个伟大的产品来取悦自己,这样的念头会传达到团队中的每一个人,让他们认为工作并不只是为了工资,而是在做一些让他们有成就感的事情。这样的驱动我觉得会比责任或者说要求来得要好,并且它会传染的,会让整个团队都感受到。”

只有团队成员有共同的目标,将其当做一种使命,才会形成主动协同创新的意识。(2)企业管理是一个开放、共享的生态圈

大工业化时代的管理模式使社会、人和企业出现脱节,各方只谋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而不顾及其他几方,造成很多负外部效应。其实,企业是社会的重要部分,企业和社会之间、各个利益相关者之间、组织内各价值创造体之间形成彼此独立、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和互动交流的有机生命体。它们彼此之间深度联系、互联互通;既竞争又合作,谁也离不开谁;任何一方要挑起争端,对自身都是一种伤害。在开放的有机生态圈中,没有了绝对的赢家,也难以通吃和利益独享。

企业若想实现良好的协同创新,首先,企业必须开放合作,构建多方共赢的资源配置平台。其次,要把企业打造为成就员工的平台。企业通常有两个生态圈,一个是与合作社区之间所形成的生态圈,包括用户组成的社区、上下供应链企业组成的社区等;另一个是内部生态圈,员工与员工之间、各个团队之间既是独立的自主经营体,同时又能协作共赢。再次,在网状价值时代需要有跨界思维,不断打破利益分配的格局,高效率地整合各种价值创造,敢于创新,主动跨界。最后,构建共创共享机制。我们原来称其为“利益分享制”,华为最近有个名词叫“获取分享制”,还有一些叫“自主经营体”,其实都是强调组织内部之间、与外部合作伙伴之间、与生态环境之间要构建一个相互依存、多方共赢的有机生态圈。

有人曾问过阿里集团:未来是企业还是社会?回答是都不是。阿里集团战略部总参谋长曾鸣给出的回答是“社区”。2013年以来,阿里巴巴进行了两次声势浩大的组织架构调整。第一次是2012年7月23日,阿里集团宣布组织架构调整,调整后的阿里集团分为淘宝、一淘、天猫、聚划算、阿里国际业务、阿里小企业业务和阿里云共七大事业群。第二次是2013年1月,阿里集团宣布对电商业务进行组织架构调整,将原有的七个事业群打散为25个业务单元(BU)。阿里的这些改革就是为了让集团变得社区化。一是内部企业管理要按照社区化的方式运营,形成“One Company”内部生态链的协同战略,按照规划,阿里集团的协同逻辑是资源型BU公有,业务型BU自主发展,同时享有资源型BU的资源;二是外部生态链的建设,将数据基础层向阿里集团外部生态链开放,让B2B供应商、B2B采购商、淘宝店家、阿里妈妈联盟、淘宝代运营服务提供商、物流合作伙伴等成为阿里社区的成员。社区化改革是阿里集团未来两至三年内最重要的事情之一。

阿里参谋长曾鸣曾表示,任何一种企业管理制度都无法与社区化类比,无论是阿里的内部生态链建设还是Facebook蜂群状组织结构,都是企业社区化的积极探索。社区化的企业,其与员工、外部用户、上下游企业甚至竞争企业间都能建立起一种互利共赢的合作局面,而不再单纯地追求个人利益。(3)善用协同创新的工具

高度协同、通力创新的新型模式已替代旧模式蓬勃发展。现在,任何行业、任何职位的人都需要具备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要善于运用协同创新的工具来辅助增强协同创新效果,具体见图4。图4 协同创新工具一览图

三、不容错过的成功应用

1.3W咖啡馆

2014年年初,电动汽车生产商特斯拉(Tesla)在北京举办了首场户外落地展,在赚足眼球的同时,也令位于中关村的3W咖啡馆名声大震。3W咖啡是国内最早最成功的众筹创业咖啡馆,云集了各类创投大佬和草根创业人,有成熟的创投服务体系,随时随地的行业交流和思想碰撞,使得这家融合了多方力量,带着创投和科技色彩的咖啡馆引领了一个全新的商业生态圈。

创业咖啡馆的模式源于美国硅谷,除了普通的售卖咖啡之外,其主要目的还是通过整合资源,为创业者和投资人搭建信息对称、项目对接、资本对接的创新创业孵化服务平台,将公共会客厅、行业协会和创业孵化器三者融为一体。3W咖啡馆除了给其他企业提供实现协同创新的平台外,自己更是善于利用各方优势和力量进行发展的典范。

3W咖啡馆CEO周愿指出:“传统咖啡馆运营只有和互联网思维发生碰撞,从人才、运营到决策,都不断地冲击和融合,才能真正拓展商业的想象空间。”

近期,3W咖啡馆又开始尝试与微信协作,通过微信外卖来扩大自己的经营圈,围绕附近IT公司及白领的早餐和午茶需求,或者产品会议等会务需求,根据微信订单提供咖啡和甜点。通过微信,未来将有更多的隐形需求和应用场景将被激发,进而刺激咖啡馆本身业务线的增长。目前,北京地区每天基于微信的订单大约有200单。微信应用的介入,看似小小的改变,却将咖啡馆的经营范围拓展到1公里之内,涵盖周边两三万白领人群,每天带入的订单量变化非常明显。

对于熟悉互联网圈的极客而言,3W咖啡馆不仅仅是一个喝咖啡的场所,更是向互联网业界的大佬、IT精英、成功创业者学习与交流的平台。3W咖啡馆成立三年以来,组织了超过500名IT圈内中层管理者和专家的俱乐部,吸引了200多名创投人投资入股,并开设了沙龙交流开放平台、3W专家级投资公开课、线上视频分享、读书会等诸多创业服务活动,联合微软、腾讯、创业家黑马营、百度、华为举办全行业范围内的传播活动,形成立体化的品牌体系。

如今,3W创业服务体系日渐成熟,除了咖啡馆,3W孵化器平台、创业活动项目、3W品牌媒体公关公司,以及旗下互联网领域垂直招聘网站拉勾网等业务也在快速发展和扩张。除了将咖啡馆与孵化器、创业沙龙协同起来,3W咖啡馆越来越像一个让大众体验科技改变生活的体验馆。3W咖啡馆与脸萌创始人郭列合作,在一次周末交流会上,3W在会场外摆出了BrainLink意念力头箍、微信打印机等高科技体验产品,吸引了众多IT爱好者围观。除此之外,无线充电桌、可调节智能灯泡、体感平衡车等智能硬件产品也在3W咖啡馆中出现。3W也曾变身为Tesla的车展厅,负责线上和线下的宣传工作,产生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这样的线下展示尽管是咖啡馆的增值业务,但这些业务却能够打开咖啡馆经营的想象空间,也为用户带来更多的创意灵感。传统的电商缺乏线下产品体验,而咖啡馆这样的场所却可以成为各种新奇产品的体验馆,打造线上线下一体化的商业闭环。这又是一种双赢的协同。

2.海尔的海立方

一家企业除了有好的服务,还必须有好的产品。海尔通过海立方这个平台,集思广益,收集社会上每一个人的好想法、好创意,并将它们运用到产品的设计上。

海立方结合众筹和预售的方式,整合项目发起者、供应商、分销商及用户,为各群体提供沟通交流、资源互动的平台和机会,完全改变了原有传统的产品研发方式,利用资源支持,打造一个开放的产品创新平台。用户可以与创新团队进行互动,一起设计改变生活的创新产品。有创意的人也可以在这个开放的平台上发起项目,消费者对项目进行点评,若喜欢这个项目可以为此预付一定的费用,这笔费用将被用作项目的研发,同时作为预付款,待产品上线后可以获得相应的优惠;创意人还可以凭借自己的创意拿到海尔的购买款。海尔可以购买到好的创意,生产出更好的产品,创造更多的利润,由此形成海尔出资、大家出创意的双赢局面。

通过这种平台形成的协同创新,海尔只需要花很少的钱,就可以收获很多很好的创意,设计师团队可以不断地将大家的好创意现实化、完善化,最后变成成品。有人预测海立方会成为海尔公司的一个数据庞大且完善的民间智库,也是不少创业人士成功的摇篮,更是不少好产品创意的发源地。第三节协同创新集百家之言

创新能力是我们改变自己和改造世界的巨大力量来源,人类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决定着社会发展的形态。当人们意识到这一能力对人类进化和文明发展进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时,寻找有效的构建创新思维、提升创新能力的方法就成为人们矢志不渝的追求目标。多位创新界大师从不同的角度对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创新工具进行了研究与设计,引导人们突破传统的思维方式,灵活创新并转化为成果。

一、爱德华•德•波诺的水平思维

引导我们进入未来思维的列车已经驶出站台,一些勇敢的人在这辆车上,爱德华•德•波诺博士当然是其中之一。——伊瓦•吉埃佛(诺贝尔奖获得者、物理学家)

爱德华•德•波诺(Edward de Bono)是历史上第一个把创造性思维研究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的人,是思维训练领域的国际权威,被誉为20世纪改变人类思维方式的缔造者,被誉为“创新思维之父”。欧洲创新协会将他列为历史上对人类贡献最大的250人之一。他发明的水平思考法、六顶思考帽和六双行动鞋被称为爱德华•德•波诺创新思维三部曲,在全世界得到广泛推广和运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他研究出的创新思维经典系列,向我们展示了变革时代所必须的思维方式,堪称思维的革命。

爱德华•德•波诺于1960年提出了“水平思维”,并指出该思维是从一种观察事物的方式向另一种方式的转变。人们的传统思维往往是纵向思维模式,按照由低到高、由浅入深、由始至终的思维顺序进行思考,直至获得解决问题的答案。它强调的是一步步地解析、演绎、推理和理论。而水平思维,又叫“横向思维”,是指突破问题的结构,探求观察事物的所有的不同方法,从多个领域中得到启示而产生新设想的思维方式。水平思维的精髓在于从各种可能性中前进,它是发散的,是可以跳跃的,它将我们从以对错二分法为基础的辩论中转换到对问题的探索。

爱德华•德•波诺对如何形成横向思维提出了七条箴言。第一,形成寻求多种解决问题方法的习惯;第二,打破定势,对各种假设提出质疑和挑战;第三,不要急于对头脑中涌现出的新想法进行是非判断;第四,使问题在头脑中形成一幅具象的图画;第五,要把问题分成独立的几个部分;第六,要扩大接触面,寻求随机信息刺激,以获得有益的联想和启发;第七,要多参加那种能启发新观念的集会。

在水平思维的基础上,德•波诺还开发出了CoRT思维训练体系、六顶思考帽和六双行动鞋等思维工具。CoRT(Cognitive of Research Trust)思维训练共分为六个组成部分,每个组成部分包括十节课,涵盖了拓展、组织、交互、创造、信息、情感和行动等内容。CoRT思维训练的方法是把思维的各个侧面具体化为一些清晰的思维工具,并运用这些工具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以实现思维技能的迁移。

六顶思考帽在本书后文中会有详细讲解,在这里暂不赘述。六双行动鞋也是一种水平思考的方法,由“帽子”做出计划后,根据情况以六种不同的行动方式来解决问题。六双行动鞋通过将行动分解为六种不同的方式,用六种不同的颜色、形状,在不同场合所穿的适宜的鞋子作为形象代言人,对每一种情形下所应采取的行动给予专门的指导。具体如图5所示。图5 六双行动鞋

二、托尼•博赞的发散性思维

让人类重新认识大脑,如同斯蒂芬•霍金让人类重新认识了宇宙。——《泰晤士报》

著名的心理学家、教育学家托尼•博赞是大脑和记忆方面的专家,被称为“世界记忆之父”和“记忆大师”。

博赞在《思维导图》一书中提出了发散性思维概念,指出发散性思维是指来自或连接到一个中心点的联想过程。博赞提到大脑的思考方式是分散而连接的。进入人类大脑的每一条信息都可以作为一个中心球体表现出来,从这个中心球体可以发散出几百、几千甚至几百万只钩子,每一个钩子代表一个联想,每个联想又有无限多的连接和联系。因此,人们通过一个事物应该可以联想到多个事物。具有发散性思维的人更易具有创新性。

博赞指出,如果人们的记忆方式和大脑存储信息的方法一样,就能够更高效地记住信息。图6显示了无知的大脑、线性思维大脑和发散性思维大脑各自的“思维屏幕”。可见,发散性思维根据驱动它的智力机械原理的本质,其大小和维度会无限地增长下去。它自动地自我加强反馈环,允许大脑存在巨大的智力自由,会反映每个人的大脑里的能力,那是一座巨大的能量站。图6 不同思维方式大脑的思维屏幕

托尼•博赞认为,发散性思维是一种自然和几乎自动的思维方式,人类所有的思维都是以这种方式发挥作用的。在我们思维进化的过程中,我们曾用到过发散的某道单独的光束,而不是全部的多维度的能量中心。

而思维导图就是其外部表现,它强调大脑的发散性生物及概念结构,它正是大脑的工作方式。思维导图以主题为中心,通过树状结构有组织、分层次、发散式地将知识间的关联展现出来,遵循一套简单自然、易被大脑接受的信息规则来呈现思维过程。思维导图是一种非常有用的图形技术,是打开大脑潜力的万能钥匙,它通过清晰的思维方式提升人们的学习创新能力,改善人们的行为表现。使用与不使用思维导图的差别就像摆放整齐和不整齐的仓库之间的差别,或者一座有索引系统的图书馆和一座无索引系统的图书馆之间的差别。

思维导图也可以用色彩、图画、代码和多维度来记忆修饰,增强效果,使其更有趣味,更有特性,同时这些辅助工具也会激发创造性、提高记忆力,特别是有利于调用信息。思维导图带来的创造性解决方法可以为个人服务,也可以用来解决家庭问题、教育问题,以及制定商业策划、职业发展规划等多种用途。“思维导图”的问世引起了思维领域的广泛关注。本书中也将多次用思维导图的原理及方式来表达观点,后文将详细讲解如何绘制思维导图。

三、赫曼:全脑优势

全脑优势的起源可追溯到1970年,那时还担任GE管理发展中心主任的赫曼(Ned Herrmann)博士,对自己又热爱艺术又热爱科学的兴趣感到好奇,于是开始投入到对大脑思维偏好的研究当中,并于1970年年末发展出全脑技术。

赫曼的“全脑优势”概念建立于一系列生理学、医学研究的基础上。它的发明有两个科学依据。第一个重要的科学依据是左右脑理论发明人斯佩里(Roger Wolcott Sperry)的研究,他发现大脑分为左脑和右脑两个部分,左脑是逻辑、分析、次序和理性思考的运作所在;右脑是直觉、视觉、综合、情绪、表达等能力发挥所在。第二个重要的科学依据是麦克连教授的三分脑模型的研究。所谓三分脑模型,其中一部分是麦克连教授发现大脑有一个新皮质,即我们大脑的上半部,这是认知的系统;第二部分是边缘系统,即大脑的下半部,这是感知的系统,是情绪、性情和记忆运作的主要所在,指挥感情和人际行为。上脑是认知,下脑是感知;左边是主记忆,右边是主情绪。还有第三个部分的脑干、小脑与延脑的部分。在此基础上,赫曼于1976年又将左右脑分成大脑(上半部)和边缘系统(下半部),组成一个四分脑模型,即全球至今仍在使用的四大象限圆形——全脑模式(4 Quadrant Model),如图7所示。图7 全脑模型

赫曼以大量的实验资料为依据,证实大脑优势是按照“全脑模型”的神经心理原则组织起来的,即位于大脑左侧上部分皮层区的“A象限—理智本体”(Rational Self)、大脑左侧边缘系统的“B象限—组织本体”(Organized Self)、大脑右侧边缘系统的“C象限—感觉本体”(Feeling Self)和大脑右侧上部分皮层区的“D象限—实验本体”(Experimental Self)。A脑(A象限)即左上脑,是结果导向的脑,A脑的人偏重逻辑分析,做事有底线,很少做退让,且他们在做决策的时候是非常果断的。B脑(B象限)是一个控制脑、注重形式的脑,B脑的人非常自信,有条理,务实,做事绝不会模棱两可,且非常喜欢主导事情。C脑(C象限)是一个感觉脑,这类人喜欢与他人分享,重视团队,将人视为最重要的资产。D脑是一个全局脑,能全观未来,有开阔的事业,D脑的人直觉力强,锐意进取,敢于冒险。

赫曼还由此开发出“赫曼大脑优势量表”,简称HBDI(Herrmann Brain Dominance Instrument)。该量表的完整版共292道题,用来测评一个人是哪种思维偏好,而这种偏好往往和特定的职业类别有一定的关系。

这个模型通过分析人类的思维形态,得出大脑运行机制的模拟模型,从而协助个人、组织实现全脑思考,发展和提升潜能,实现高绩效,构建高质量的工作和生活。全脑优势有五个关键的应用领域。第一,全脑思维可以从多角度去看待事物,有助于产生新颖、独到的观点和看法,有助于标新立异,促进创新成果的产生。第二,对个人人际关系的应用,我们可以通过HBDI量表来了解自己的思维偏好,并根据他人的生活表现了解他们的思维偏好,投其所好,找到共同交流的方式,提升人际关系。第三,全脑优势可以创造职业幸福。根据HBDI量表的报告结果可以找到与自己的思维偏好相匹配的职业。第四,全脑思维可协助人们组建优质团队,减少后续建设团队所花费的成本。第五,全脑优势有助于解决冲突和矛盾,冲突的产生往往是由于思维方式的不同造成的,而根据全脑优势找到符合彼此思维偏好的方式去沟通,将促进不同人员之间、不同团队或部门之间的协同合作。第四节协同创新3M模型

一、3M协同创新模型

1.思维(Mind)

Mind是指人们的思维认知。人们的行为会受到思维认知的影响。影响人们产生协同创新行为的思维主要有对立思维和定势思维,从源头就认为事物生来对立,很难融合;认为事物难以兼得,此事古难全。而正是这些限制性的思维约束了人们突破旧观念、大胆创新的步伐。因此,我们首先需要转变思维,逐渐培养起平行思维和双赢思维,从不同角度考虑和认识问题,这样就不会狭隘性地产生冲突,同时总会想到有没有能使二者兼得的方法,从而更和谐有效地实现协同创新。

2.模式(Model)

Model指模式,包括一个人的处事模式,以及企业的运作模式。本书中我们以企业为例,探究在互联网时代企业应该采用何种商业模式来面对市场竞争。以往的很多企业多采用企业主导模式,脱离了用户需求,导致产品或服务不能刺激到用户的痛点,销量不好,企业竞争力降低。因此,企业应该建立用户模式,深入了解并引领用户需求,企业与用户一起协同创新,设计出满足消费者需求的新产品或服务,拓宽市场占有率。此外,以往的企业多采用点状模式,拘泥于自己企业本身,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在新移动互联时代,应采用平台模式,搭建生态系统,通过企业与企业之间、企业与社区之间、线上与线下之间的协作,形成新的更具盈利性的运作模式、产品或服务,增加企业的影响范围和销售渠道、销售方式,使企业在众力之下获得广阔的发展空间。

3.行动(Method)

Method指行动的方法。从A点走向B点的方法有很多,只有找到最合适的方法并付之行动才能在短时间内到达。企业要实现协同创新同样也是这样,选择比努力更重要,只有选择了恰当的、效率高的行动方法,企业才能实现真正的创新。因此,企业要实现管理者与员工之间、员工与员工之间、部门与部门之间的团队合作,协力突破原来的固化成果方案,运用协同创新的工具和方法,采用协同创新的流程和步骤,形成创意成果,吸引消费者的眼球,为企业带来更多的价值增值。

3M协同创新模型如图8所示。图8 3M协同创新模型

二、3M协同创新模型的内在逻辑

1.3M协同创新模型是一个从思维到行为的转变模型

思维决定模式,模式决定行为,行为决定结果,因此,我们要从源头进行调整,去除偏见性思维,树立协同创新的思维,然后用新的思维方式建立新的模式,找到正确的战略发展方向和逻辑框架,在商业模式的指引下,运用协同创新的工具、方法和步骤展开行动,从而产生创造性的良好结果。

2.3M协同创新模型是一个从外部协同到内部协同的创新模型

协同创新要从外到内相辅相成。企业不是孤立的点状个体,向外延伸,可以与其他企业、社区、社群及广大用户相联合,构成协同网;向内聚合,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管理者与管理者之间、管理者与员工之间、员工与员工之间,每人出一个创新的点子,汇聚起来就是几十、几百、几千个新方案,每个人出一份力量,汇聚起来就能把这些创新的方案转变为真实的成果。

3.3M协同创新模型实现了360度全方位协同创新

从思维到行为,从外部到内部,3M协同创新模型将实现360度全方位协同创新。各方力量齐心协力将天马行空的想法进行调整改变,填补完善,最后变成切实可行、切实可用的事物。在移动互联时代,单枪匹马很难具有持久的竞争力,由点带面地协同起来,才能最快、最好地创造出最吸引人的新鲜事物,引领市场风向。

同时,3M协同创新的应用也将贯穿整个企业的运营流程中,从心态协同创新到战略协同创新,再到技术创新、实物创新、管理创新,最后到对外提升竞争力到营销协同创新,一条龙式的应用更增加了3M协同创新360度的全面性。

三、3M协同创新带来的收益

1.帮助你改变旧的思维认知。

2.引领你树立协同创新的意识。

3.让你具备变则通、不变则罔的危机感。

4.告诉你适应移动互联时代的新模式。

5.协助你将团队的力量发挥到最大化。

6.传授你协同创新的技巧与方法。

7.传递你提升协同创新效果的常用工具。

8.帮助你搭建更广阔的平台。

9.启迪你将协同创新应用到生活和工作的点点滴滴。

协同创新训练场:

1.请列出杯子的30种用途。

2.请列出导致交通堵塞的10种原因。第二章树立协同创新思维第一节思维改变命运

一、思维的含义

思维是人接受信息、储存信息、加工信息以及输出信息的活动过程,而且是概括地反映客观现实的过程,这是思维本质的信息论观点。

从更广泛的意义来讲,思维是大脑对知识、信息进行加工处理的活动。广义的大脑包括人脑、动物脑以及电脑,但目前人们对是否将机器、动物的思想活动称作思维尚有争议,因此本书采用狭义的思维定义,即思维是人脑对知识、信息进行加工处理的活动。思维的实质是用语言行动表现出来、具有意识的人脑对客观现实的本质属性、内部规律的直接和间接的反映,它对客观的联系、关系进行多层加工,揭露事物内在特征,是人类认识事物的高级形式。

二、多角度研究思维

1.从脑科学角度研究思维

英国心理学家托尼• 博赞(Buzan T.)曾用一句话道出了大脑的潜力:“你的大脑是一个沉睡的巨人。”科学研究显示,人的大脑包含100亿到150亿神经细胞,具有进行10的800次方联系的巨大潜力。斯坦福大学的罗伯特• 奥恩斯坦(Robert Ornstein)在《奇妙的大脑》(The Amazing Brain)一书中指出,神经细胞作不同连接的数目可能比宇宙中的原子数还要多。而大脑是人类进行思维等高级神经活动的器官,也是人类创新的物质基础。创新就是人脑通过对当前的、过去的、自己的、他人的、感性的、理性的等各种信息进行分析、筛选和整合,生成一个适合个体特点又符合要求的新信息,再把这一新信息释放出来,在整合和释放的过程中不断修正、完善,最终转化为创新成果的过程。脑的创新与脑的思维、语言、学习、记忆、意识、注意力等高级认知功能密切相关,脑的创新过程就是对脑的这些高级认知功能进行开发和利用的过程。(1)三脑原理(脑的结构)

我们的大脑主要分为三层。第一层称为本能脑,由延髓、脑桥和中脑组成,它们形成于1亿年前,主要负责人类生存的最根本需要,确保人类安全。意识对它们的运作不能直接地介入。延髓的主要作用是控制呼吸和血压,对心脏跳动也有影响。脑桥负责视觉脑(第三层)与情绪脑(第二层)之间的联系。中脑则与人类视觉和听觉能力的基本模式相关。

第二层是情绪脑,由丘脑、下丘脑、边缘系统和小脑组成,它们形成于5000万年前,主要功能是使我们有意识和感觉。它能让我们感到被尊重,让我们去爱和接纳别人,也会让我们产生嫉妒和愤恨等情绪。这层脑的工作大部分仍是由潜意识控制,但部分工作的结果也可以用意识接触到。丘脑是将所有感官接受到的信息传导至大脑皮质的中转站。下丘脑是把内脏活动与其他生理活动联系起来的高级中枢。边缘系统内部互相连接,与神经系统各部分有广泛的联系,它控制我们的情绪感觉,参与人类的行为、学习和记忆等活动。小脑由左右两个半球构成,负责维持身体平衡、动作协调等工作。近年来一些学者的研究也发现,小脑可能在较高水平上参与语言认知功能活动(Noppeney and Price,2002)。

第三层是大脑皮层,也称为视觉脑,形成于250万~300万年前。大脑的皮质结构是人类运动、感觉、思维、记忆和情感的高级中枢,也是中枢神经最发达的部分。大脑皮层是神经元的集中区域,整个皮层密密麻麻地分布着大约140亿个神经元,大脑皮层可以说是人类言行举止、聪明才智的发源地。根据空间位置,大脑皮层被分为额叶(抽象思维的控制、推理能力)、顶叶(视觉信息整合和逻辑思维)、颞叶(长期记忆)和枕叶(视觉处理)四部分,它们与创新思维、创造力密切相关。(2)脑神经系统

①神经元

神经元又称神经细胞,是构成大脑、小脑、脑干等的物质基础,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脑内众多神经元是形成意识、思维、语言、记忆以及情感等脑功能活动的基础。神经元负责信息的感知、传导和分析,这个过程正是思维的过程,即人脑创新的过程。

②神经网络和神经回路

由多个神经元以链状或网状等特殊方式连接构成的神经结构大致分为两类:神经网络和神经回路,它们是脑内信息处理的基本单位。生理学研究显示,思维和意识的产生和维持要靠多个神经网络和神经回路的参与和协作。(3)脑与创新思维

生理学认为,思维是一种高级的生理现象,是脑内一种生化反应的过程,是产生第二信号系统的源泉。所谓第二信号系统,是以语言作为刺激的反应系统,与第一信号系统——以电、声、光等为感官直接接受的信号作为刺激的反应系统相区别。思维是整个脑的功能,特别是大脑皮层的功能。大脑皮层额叶负责编制行为的程序,调节和控制人们的行为和心理过程,同时还要将行为的结果与最初的目的进行对照,以保证活动的顺利完成。大脑半球左侧颞叶和顶枕叶与思维也有密切的关系,近年来的研究还发现大脑右半球在推理中起着重要作用。研究显示,思维是由多系统特异的皮层区和皮层下区神经群激活所致,不同的思维类型可激活不同的区域和核团,同时,不同的思维模式也有许多被共同激活的皮质区。

2.其他视角下的创新思维(1)心理学中的思维。心理学是把人的思维当作心理活动的自然过程来研究的,重点揭示思维的发生、发展及思维在人的各个不同的生理发展阶段上的活动特征和规律。与逻辑学不同的是,心理学不仅关注抽象思维特征,而且注重对想象的研究。随着心理学的发展,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