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生气的女人(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8-23 11:13:16

点击下载

作者:静柏心然

出版社:中国财富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不生气的女人

不生气的女人试读:

版权信息书名:不生气的女人作者:静柏心然排版:昷一出版社:中国财富出版社出版时间:2016-11-01ISBN:9787504763129本书由中国财富出版社授权北京当当科文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制作与发行。— ·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 —前言人,需要过一种有觉悟的生活

不知你是否留意过自己的情绪。只要外界出现了一丁点儿的风吹草动,自己的内心就会随之不安,或者忧心忡忡,或者怒火满腔。情绪成为了左右我们生命状态的不可抗拒的力量,而其实,真正左右我们生命状态的源头却是我们自己的心念。

正所谓,内心平静,人生才安定。可问题是,在很多时候,我们总是沦为自己的负面情绪的奴隶,控制不住自己的火气,也无法面对自己的烦恼。或许只有当我们被自己的嗔恨心折磨得痛苦不堪时才能明白,其实自己真正需要的并不是金钱、地位、珠宝等有形的物质财富或者无形的欲望享乐,而是真正能够化解内心烦恼、熄灭心头怒火的心灵处方。

如果你同大多数人一样,想过一种有觉悟的、心平气和的生活,那么就读一读《般若心经》 吧。它虽然只有二百余字,却涵盖了至高真理。它向我们揭示了生命中最美好的姿态:心平气和、不急不躁、从容淡然地面对生活,不论生活带给我们的是什么,也不论生活中充满了多少艰难,我们都能活在自在与喜悦之中。《般若心经》 (以下简称《心经》) 讲的是人要如何认识生命、如何认识自己、如何在变幻无常的世间自在自为地生活,让我们明白宇宙真理、洞悉自心能量。它教给我们如何观照自心,观照心上的每一个念头。随着心念的转变,我们的生命境遇也会有所改善。所以说,幸福美好的人生并不是由外力赐予的,而是我们在晓悟了心灵的力量和宇宙人生的真相之后,扭转了自己之前错误的观念,从烦恼和痛苦中脱离出来,这才实现了现实人生的转变和突破。

人,在吃饭穿衣、享受生活之外,还应当过一种有觉悟的生活。当我们愤怒时,要明白愤怒的源头在哪里;当我们被烦恼缠绕时,要能及时观照烦恼的起因是什么。如果我们对自己的心念、情绪和想法完全没有察觉,那么就会成为烦恼习气的奴仆,终其一生都在痛苦中打转而不得出离。

在这个世界上,万事万物都在成住坏灭中轮转不休,人在生老病死中循环不已,既没有永恒存在的快乐,也没有永远不变的痛苦。但至少,如果我们通过修持《心经》,哪怕只是诵读其中的一字一句,便都能使身心获得无上的安乐。

在现代社会,人人皆以“快速” 为生活准则,但我们还是需要让自己的生命节奏适时地慢下来、停下来。因为只有当心安静下来时,我们才能意识到生命的本质和真相就是无常,并且因此而更加珍惜当下的生活,而不是被生命中的变化困扰,被心头的烦恼捆绑。做一个心平气和、不生气、不烦恼、不暴躁的幸福女人,理应从读《心经》、感悟《心经》开始。启示篇第一课 做个心平气和的女人

生气,是用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生气,是将自己的生命放置在烦恼之中。读《心经》 便可长智慧,有智慧的女人,便不会在烦恼的旋涡中一再打转,更不会在愤怒、嗔恨等负面情绪中消耗掉一生。了解心,才能真正地平定下来《心经》 全称《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略称《般若心经》 也可简称《心经》,它是佛教经典中字数最少但影响却十分深远的一部经典。《心经》 正文只有260个字,它是集《大般若经》 的精华而成的。尽管它字数很少,但针对的问题却与我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相关。

我们每一个人时刻都被烦恼催迫,尤其是女人,因为性情细腻、心思敏感,所以生活中的一点儿波澜都会激起内心的动荡。女人想得多,易烦恼,爱生气,虽然在饱受痛苦之后生起换一种安静平定的活法的愿望,但如果没有正确的见地和心念,这个心愿也很难实现。

因为正念的生起,其基础是了解心。真正地了解心,了解到心念对生活、对整个生命状态的影响,我们才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和心念,然后,才有可能在遇到事情时真正地做到心平气和。

心性原本清净光明,所谓的“心平气和” 便是心灵的平定安静、不起波澜的状态。正是因为人的心灵状态各有不同,所以生活境遇才会千差万别。想要不生气,就需要有对治贪嗔痴的智慧,而《心经》 便蕴含着教给女人远离贪嗔痴三毒、熄灭愤怒、清凉身心的生活智慧。

生活中的烦恼和愤怒,皆是因自己的贪执而生。《心经》 为我们揭示出,世间的存在、现象无非是因缘生灭,不停变动的,一切的事物乃至我们的心念、情绪都具有空性。不读《心经》 便不能明白这种人生智慧,于是“遇事不生气、心平气和过一生”,便成了永远无法实现的心愿。《心经》 是一条路,是一条认识自心、了脱烦恼、平息愤怒的修行之路。在这条路上,我们只需要让自己静下来,如同一棵树,把根牢牢地扎进般若智慧的土壤中,让心灵的枝丫不断向着阳光伸展,如是,便是在修行,而修行的目的也无非是让自己、让他人都生活在真正的喜悦和幸福之中。不生气,不是嘴上安慰自己的那样简单,而是要以般若智慧观照人生、观察出现在生命中的人事物,做到以智慧化解愤怒,这才是真正的对治,否则只能称为压制。对治愤怒,能够使心灵得到安适解脱,使我们平心静气地生活;而压制,则会给身心带来更多的痛苦。

心无所缚,便不生烦恼、不生愤怒。了解了心,才能真正做到心平气和地面对生活。《心经》 言简意赅,文辞优美,富于韵律感,当我们内心苦恼丛生、愤怒难消时,不论是念诵还是抄写,都能起到稳住心神、平稳心气的作用。《心经》 就如同一个巨大的能量场,能够让女人随时随地把那躁动不安的心平静下来。其实,最幸福的女人不一定是那些才貌皆备、生活富裕的女人。能够随时地安稳心灵,不被愤怒绑架,不被烦恼缠裹,这种女人才最幸福、最智慧、最高贵。要知道,我们的身心所承受的痛苦和气恼,都是自己制造出来的,只是,我们缺少消除它们的方法,而《心经》正是这个浮躁喧闹的尘世中,女人真正的心灵依靠。【静心禅语】

不被情绪左右的女人,

其心必然纯净高贵。

不被愤怒绑架的女人,

其人必定良善谦和。请放下你的执念《心经》 开篇第一句便是“观自在菩萨”。对于这个称呼,我们并不陌生,观自在菩萨便是我们非常熟悉的观世音菩萨。那佛殿内,观自在菩萨面带笑容,安详地端坐着。只要望见她那充满慈悲的笑容,我们便心生欢喜,内心的一切恐惧焦虑都能瞬时放下了。

这说明什么?说明观世音菩萨具有一种能够让人欢喜安宁、让人平静愉悦的力量。但我们不要忘了,其实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拥有这样的力量。但是,在这之前,我们需要做足心灵修炼的功课,比如,先放下自己心头的执念。

何为执念?它是一种人生态度。如果只是对执念做出一个名词解释,可能我们还是会有些糊里糊涂的感觉。我们先闭上眼睛,想想自己最心爱的那个人,或者一直中意却又没有足够闲钱购买的那件物品,这些都很美好,可一旦我们把心缠缚在这些喜欢却又得不到的人事物上,就会非常痛苦。其实,作为一种做事情时持有的态度,执念不应该成为一个贬义词。因为它意味着专注、付出、用心和奉献。但如果作为一种人生态度,执念就不是应该值得赞扬的品质了,因为它意味着付出的同时也意味着钻牛角尖。尤其是女性,往往会被感情或者某种情绪困住,就是因为女性心头的这个执念。

执念的存在,是为了照顾自己的感受、情绪和身心需要。难怪有人说,“执念太重,就是因为自我意识太重”。仔细一想,这话说得没错!可如果,我们把关注目光从自我转移到他人身上,那么会出现什么后果呢?

原来自己总是为得不到、已失去的人事物而感伤、痛苦,当我们关注一下身边有趣的人事物时,我们心头原先对自己的关注便减少了,随之而来的则是身心上的坦然和舒适。这就好比,之前我们是捆绑着自己的心灵生活,可是在执念减少之后,身心突然就放松下来。这又好比,之前我们是背着石头走路,可是在某一天,我们放下了压在身心上的石头,然后再去走路,就会发觉轻松许多。

人生路很长,心头的执念却只会随着我们欲求的膨胀而不断增长。要想做一个让人欢喜安宁的女性,便应该学会减少执念。当我们因为得不到、已失去的人事物而生起烦恼时,那么就去看看他人的痛苦。每一个人其实都是有着同理心的,当我们从对自我的执着和关注中跳脱出来时,便会发现,这个世界很大,生活很美好,真的不必要为某些人事物而烦恼。更何况,这些烦恼都是我们自己制造出来的。既然源头在自己,又何必恐惧焦虑呢?

做个心平气和的女人,就应该先从减少执念、放下执念开始。【静心禅语】

执念不断,身心便永远烦乱。

执念不断,生命便无处清凉。

过分执着,难免产生怨怼。

敞开心灵,得见自在无限。烦恼,是从不断计较开始的“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这里的“行”,便是修行。这是每一个女人都应当关注的事情。修行不是要我们剃光了头发,换上破衣烂衫并且远离人群、舍弃家庭。修行也不是每天除了打坐就参禅,逮到谁都聊上一大通“茶禅一道”的话。

作为女性,我们关注穿衣打扮、工作学习那是自然的,我们渴望得到美好的爱情、幸福的婚姻也在情理之中。而在这些日常生活中,其实就融合着“修行” 二字。为什么呢?因为日常生活里总会产生许许多多的烦恼,而这些大小不一、纷飞杂乱的烦恼,就是促成我们修行的原因。

烦恼不是别人给的,而是从自己开始不断计较时就已经生起了。那么,计较又是从哪里来的呢?就是从我们每天的生活中来。看到别的姑娘买了新衣服,或者得到了自己一直想要而不得的东西,我们的心理便失衡了。我们想的,不是这个姑娘过得幸福,我也很高兴,而是凭什么她比我过得好,凭什么她比我优秀。一计较,烦恼就生起了。而往往是那种对自己的烦恼缺少觉察的女性,便越是容易陷入到更深重的烦恼中。

我们需要不断地修行。因为生活只要不断地继续,生命不断地前行,那么我们必然就会生出更多的计较,陷落一重又一重的烦恼之中。而修行的结果,则是不断地增长般若智慧。而“波罗蜜多” 则是“到达彼岸” 的意思。这种智慧,不是说带着我们从生过渡到死,而是让我们在由生到死的生命过程中活得清醒而明白。要想过上这种心平气和、清醒智慧的生活,就要按照六种修行方法来磨炼自己,让自己的生命状态不断地得到成长。

这六种修行方法,即六波罗蜜: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这六种修行方法看起来似乎有些玄奥,要想贯穿生命,那就更是让人有些犯怵了。实际上,任何一种修行都是在培养一种正向的习惯。在心理学上有一种说法,要培养起一种习惯,每天坚持做下去,只要坚持21天就行。既然这些修行方法对我们的生命是如此有助益,那么我们就从小开始做起,一点一点地积聚能量,一天一天地培养起优秀的品质。

不要在开始时就想着“我做不到,这些事情太困难了”,而应该每天一早就暗示自己:今天的我,将比昨天的我更智慧;未来的我,会比过去的我更优秀!【静心禅语】

在人生的旅程中,注定有太多的不如意,

但这些不如意,却教会女人,

要学着智慧地去生活。

不要计较那么多,才能活出真实的自我。女人要学会与情绪和解

前面我们说到,要从烦恼痛苦的境地,跨度到清净喜乐的境地,是需要一定的修为以及一种大智慧来帮助的。这种修为,这种智慧,能够让我们身心自在,在生活中圆融无碍。但这种修为和智慧,却不是空口说说或者看些开启智慧的书就可以得到的。这需要我们去践行,比如上面提到的那六种帮助我们不断成长、不断进步的方法,就需要我们日积月累地去践行。

先来说说布施。布施的范围很广泛,带着爱心去给需要帮助的人捐钱捐物,这是布施;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践行成果帮助他人答疑解惑,这也是布施;当看到有人心怀恐惧、整日忧思,能够满怀耐心地帮助他人开解,帮助别人消除恐怖焦虑等痛苦的心境,这也是布施。但是,这布施的受益者可不仅仅是他人,同时更是我们自己。

曾有一个情绪暴躁的姑娘,她经常因为一点儿小事就发脾气,她最大的痛苦不是身材胖,不是相貌不好,而是无法控制自己的脾气,学不会与自己的负面情绪和解。

记得有一天,我和这个姑娘坐地铁去约见另一个合作伙伴。那正值地铁高峰时刻,我们在那闷罐子一般的车厢里根本转不得身,而在姑娘对面,站着一个手拿纯净水瓶的中学生。眼看就要到达目的地了,但这中学生拧开水瓶盖子正要喝水,结果一不小心就把水洒到了姑娘的裙子上。

浅蓝色的裙子被打湿了一大片。姑娘正要发脾气,但看到那个学生很害怕的神色,姑娘居然先安慰起对方来。

从地铁站口出来,我还夸她:“难得你今天没有发脾气。”

姑娘挺不好意思的,说:“看到那个学生一副很害怕的样子,就觉得略微有些心疼,毕竟人家也不是故意的,没必要大动肝火。”

我听后点头称是,并为朋友控制住了自己的情绪而高兴。

也许是尝到了自我克制的甜头,这个姑娘在以后的日子里如果再遇到不痛快的事情,就用在地铁车厢里的那次经验来克制自己。后来她发觉,如果主动地帮助别人,便是在学习换位思考,这样一来,很自然地就会与负面情绪握手言和。

其实,在地铁车厢里安慰他人的事例,也是布施的一种。布施,是把我们具有的正向能量都传递给对方,比如带着我们情感和祝福的财物,或者是积极肯定的话语。这是一种非常主动的控制负面情绪、提升身心能量的行为。任何一种帮助他人的举动,虽然在他人看来未必能够理解,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些行动最终都会帮助我们得到成长,帮助我们学会与负面情绪和解,帮助我们变得更加心平气和。这正如玛格丽特·撒切尔所说的那样:“所有成长的秘诀在于自我克制,如果你学会了驾驭自己,你就有了一位最好的老师。”

只是,在最初帮助别人时,不要刻意地想着帮助他人就会得到什么好处。不要把布施这种事情看得那么功利,不然好事也会成为心头的挂碍。【静心禅语】

慈悲和善者没有敌人,

智慧豁达者没有烦恼,

但清净的心灵总需要经受磨炼,

超凡的智慧也必须在实践中获得。没有什么,能给生命造成障碍

与布施同为脱离烦恼、使身心平和清净的方法还有: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

这几个名词恰到好处地描绘出一个心平气和的女人的日常姿态:心怀善意,消除过多的内心欲望,努力地实践善行,不论生活中出现怎样的境遇都不会动摇自己那平和善良的心,对待一切能够让自己获得成长的道理和学问,都能够虔心吸取并不懈进取,不仅如此,还要善用静坐、冥想等内在修持,让自己的心志明澈坚定有如大地一般庄严安忍,如此,遇到生活中的大事小情,才不至于慌乱发狂,才能有定力,也才能通达智慧,从愚痴和烦恼中脱离出来。

一个美好优雅的女子,当是如此!而且,如果我们真的按照这些标准来要求自己,不断践行,那么,我们生命中出现的任何人事物便都不会给我们的自身成长造成障碍。

由于工作的关系,我平时经常要举办一些诸如读书分享会之类的活动。参加这些活动的,又都以女性居多。诸位女性朋友们聚在一起,最常说起的便是自己情感上的问题、生活中的迷茫。

但不论是情感上的困扰,还是生活中遇到的其他问题,所有问题的原因,都来自内心。可是,在很多时候,我们都因为缺少对内心的自省,或者缺乏面对问题的勇气而导致问题越来越严重、烦恼越来越多。在《唐顿庄园》 里,有句台词就说明了大多数女人身上都会存在的这个弱点:“我们都有伤疤,外在的或内在的,无论什么原因伤在哪个部位,都不会让你和任何人有什么不同。除非你不敢面对,藏起伤口,让那伤在暗地里发脓溃烂,那会让你成为一个病人,而且无论如何假装,都永远正常不了。”

如果我们只是逃避,或者把问题推给他人,或者把解决烦恼的希望全部寄托在他人的疗愈上,那么我们心头的烦恼和生活中的问题,便会如同被刻意藏起来的伤口那般,继续溃烂,永远都不可能彻底地愈合。是我们自己,放弃了让伤口愈合的可能。《心经》 的智慧告诉我们:有了烦恼不要怕,有了问题也不要逃,任何一个能够在不利境遇中保持平和心境的女人,必然都经历过被烦恼缠缚的时期。只是,不要被这些烦恼永远地缠缚下去便好,而《心经》 正是教给女人如何心平气和地面对人生,如何不生气不烦恼、快快乐乐地过好人生的智慧指南。【静心禅语】

当我们开始探寻心灵的奥秘,

便没有什么能够成为生命的障碍。

当我们失去面对烦恼的勇气,

再多的名师也无法疗愈我们的痛苦。第二课 幸福本身,就是一种感觉

所谓幸福,不是拥有多少财富,而是一颗简淡平静的心灵。有了这样的心,不论是刮风还是下雨,哪怕电闪雷鸣,或者云翳沉沉,我们都能安稳自在地生活。因为心灵的力量最强大,而智慧的女人最幸福。没有谁,可以随随便便地幸福“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这里的“五蕴” 来自梵语,指的是色、受、想、行、识,这五种元素构成了我们的身体、情感和意识。“色” 是指有形态的物质存在,比如目前正在看这本书的你,比如在这本书成形之前熬夜打字的我,比如女孩子们最爱的唇膏,或者挎包。这些可见可触碰的有形态的物质存在,都是“色”。

所谓“受” 就比较好理解了,指的是感觉、感受。对什么的感受呢?当然是对一切有形态的物质存在的感受了。而“想、行、识” 都是由受而牵引起来的人们自身的内心活动以及对事物的认识。可以这样理解,“色” 是客观世界,而后面的“受、想、行、识” 都是可以归于主观世界范畴的。

可能许多人都听过这么一句话:“作为生命个体,人是由五蕴和合而成的。” 这样听起来,似乎道理深奥,但在这里我们试举一例,便容易理解了。

作为女性,我们最在意的莫过于自己的容貌。这个容貌便是有形态的存在,便是“色”。每当我们早晨对着镜子化妆时,我们看到镜子中的自己越发显得光彩照人,便感觉到特别快乐,此时便是因为看到了有形存在而产生了感受。出门之后,我们觉得天气还有些冷,便只得返回去穿一件厚大衣,当我们穿暖和了,内心会觉得:“暖暖的,很舒服!”这就是“想”。我们沿着小街走去,要去见自己的心上人,如果遇到熟人夸赞:“哎呀,你今天气色真好!” 我们就会特别高兴,同时也对这个熟人产生更强烈的好感;但如果熟人对我们的衣着打扮表示出不以为然或者批评的态度,那么我们就会在内心对他产生疏离感,甚至会特别怨恨,这便是“行”。当“色、受、想” 结合在一起,便产生了“识”,即对事物的认识。比如,我们被别人赞赏,我们就会对这个人产生:“他眼光真不差啊” 等认识。由此,幸福或者不幸福,这两种感受便会因为五蕴的作用而产生。

因此,没有谁能够随随便便地幸福。为什么呢?因为我们幸福与否的感受,是和外部境遇相关的。从上面举的例子中,我们便不难看出,被人夸赞时、打扮得漂亮时、穿暖了衣服时,我们都会觉得幸福;否则,便会感到苦闷烦恼。

你看,幸福是有条件的,很容易被条件所限制。这便不是大自在的心境了。真正自在的心境,真正幸福的感受,不受环境所困,也不会因为境遇不合自己的心意而有丝毫减损。只是,这样的幸福,这样的自在,真的不是任何一个人就能获取的。有首歌叫《真心英雄》,歌里唱道:“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 但是,比成功更难的是幸福。没有谁,能够随便幸福,因为很少有人能够意识到,幸福也可以不受外境的限制,不被现实所拘束。【静心禅语】

内心的状态对了,幸福便不请自来。

不再对外境执着,才能真正地自在。

幸福不由谁来赐予,智慧也不是从天而降。

快乐与否皆是从心内而生,智慧女人当如是观。用好心灵的力量“照见五蕴皆空。” 照见的意思不是看见,而是当我们进入平和安定的心理状态时,能够观察到世间的事物以及窥透平日里那些看似盘根错节的问题。这就不难理解,为何在一些关于心灵成长和心理剖析的文章里,许多专业人士都在说:“先让自己的心足够平静安定,然后才能观察到事物的真相,理清纠结在一起的难题。”

当我们真正平定安静下来,就会发现,之前的焦灼烦恼和痛苦,真的没有什么要紧!于是,我们就会从心到身都放松下来,就如同被什么力量给松绑了一样。而《心经》 里所说的身心状态,却比这种状态还要高妙百倍千倍:在智慧的观照下,一切物体存在,一切内心活动,都不过是分分钟钟不停变化着的,烦什么呢?恼什么呢?去和那些分分钟钟都在变化的事物和思想作对吗?这有意义吗?让我们欢喜的人,可以变得面目全非;让我们高兴的事情,也会变化成另一个样子。还有什么可纠结的呢?好的可以变成坏的,但好的也可以变成更好的。

即便外境无法被我们所操控,但心灵的力量却是真真正正属于自己所有的。然而,我们并没有真正地把这心灵力量利用起来。

在趁早读书会有个叫潇雅的姑娘,她就是个非常善于自我觉醒的新女性。在感情出现危机时,她并没有像很多女性那样将自己长时间地封闭在抑郁和伤感中。她通过静坐、冥想等平定内心的方法来安定自己的身心。心一静下来,心灵的力量便聚集在一处,而不是像平时那样,随着妄念的起伏而散乱不休。当心安静下来,体能就不会被消耗,心理就不会因为妄念的起伏而失衡。心安静了,它就如同一面镜子那样,将事情还原出来。不带着浮动的情绪去看待问题,那是因为平定的内心不再生起妄念,自然不会引发过激的情绪。就这样,与情感上的问题面对面,让那些裂痕和矛盾一一呈现在眼前。潇雅说,在这时候,内心反而不那么痛苦了。那些貌似很强大的烦恼痛苦,反而不存在了。“五蕴皆空” 比这个境界更高级,但潇雅的这个做法,确实是心安定后观照到问题、烦恼、痛苦等,并最终自己帮助自己从中解脱出来的典型事例。

其实,女性往往是因为缺少直面生活中痛苦的勇气,才始终采取回避态度。然而,当我们一旦抱定“不论如何,一定不能再逃避了” 这样的心态,那么问题就不再显得那么可怕了。

就是因为潇雅明白心灵具有的力量,能够在生活出现麻烦时采取主动静心的方式来面对问题,所以她能够在比较冷静平定的状态下对问题采取种种措施。不论那段感情结局如何,潇雅都不是一个输家,因为她看到了自身存在的问题,也能找到问题的根源,所以她一直处于成长状态中。

新女性不仅意味着经济独立、有思想见解,更意味着,要懂得利用平和身心的方法,让自己的生活变得更好,让自己活得更有智慧,唤醒并善用心灵的力量,让自己始终走在身心成长的道路上。【静心禅语】

让自己平静下来,

唤醒心灵的力量,

从此专注在美好的事物上。

从此深深地洞照,

生命中的一切难题。所谓幸福,并不是向外攀缘“度一切苦厄。” 这一句的意思是从生到死的所有痛苦、烦恼、不随心都能够得到超脱。

如果我们认真回忆一番,那真的可以想到人生中那形形色色的苦,生、老、病、死之苦就更不要提了。在这些人生大事之外,那些点点滴滴的小事中也是苦涩一片。自己心爱之人,却不得不分离;自己不喜欢的人,却又不得不相见;自己中意的,偏又得不到;而身心上时刻都生出强烈坚固的欲望、苦闷、烦恼,这更是使人无法得到片刻安宁平定。此处所举的例子,便分别对应着爱别离苦、怨憎会苦、求不得苦和五蕴盛苦。

然而,这一切的苦,并不是别人带给我们的。

不幸,那可能是因为天灾人祸的降临,使人束手无策;但幸福,必然不是向外攀缘的结果。所有的苦,皆是我们太过攀缘才形成的。

有个好久没见的朋友,她在邮件里大吐苦水,就因为被亲戚逼婚。“我现在痛苦极了,感觉整个世界都在与自己作对!就连亲戚都不能理解我,总是问东问西的,我觉得她就是对我抱有成见!我觉得自己非常不幸福!”

看看这位姑娘,心情一定是糟透了。但是,姑娘啊,你说“全世界都与自己作对” 那也只是你认为的;你说“亲戚对你有成见”,那还是你自己认为的。即便真的如你所说,整个世界都和你作对,亲戚对你抱有成见,但生活是你自己的,心情更是你自己的,你为什么要向外攀缘来寻求内心的平和幸福呢?与其祈求整个世界都宠着你、照顾你,倒不如先来照顾好自己的心。心境对了,外境便不会带来烦恼。懂得了幸福是靠着自心来创造、体验、感受,那么外境再怎么严酷,也不会消磨掉我们对生活的热情、对人生的爱。

波德莱尔有句诗写得好:“每个人都应该经常沉醉,沉醉于葡萄酒,沉醉于诗歌,沉醉于美德,无论沉醉于什么,只要沉醉就好。”

我们缺少的就是这种沉醉于自心感受的能力。所以,作为女性,我们应当多去发现生活中美好的一面,但是最重要的,是我们自心具备创造美、创造幸福并沉醉于其中感受它们的能力。【静心禅语】

苦厄从攀缘和执着中来,

幸福却要靠着自心创造。

与其妄想被世界宠爱,

倒不如,先学会照顾好自己的心。做一个自我解脱的智慧女人

印度著名诗人泰戈尔曾说过:“愿你啊,活得漂亮。有一个夜晚我烧毁了所有的记忆,从此我的梦想就透明了;有一个早晨我扔掉了所有的昨天,从此我的脚步就轻盈了。”

诗人以优美流畅的文字描述了这样的一个心理过程:在某天,他突然就想明白了,过去的记忆对于现在的生活而言不仅毫无益处,还会使心灵困重;曾经的昨天,不论是失败,还是成功,是痛苦,抑或喜悦,都与现在的自己无关了,因此,他便从旧日的记忆中走了出来,从无数的昨天走了出来。而今的他,脚步轻盈,但身体的状态乃是内心的显现,这说明他的内心无比自在、轻松安乐。

可以说,这是一个自我解脱的智慧活法,也是女性朋友们应该了悟到的一种生活态度。《心经》 要告诉我们的就是这样的道理:女人啊,你得学会自我解脱,别指望着全世界都能听从自己的指挥,也别把幸福舒畅、平静安乐的感受寄托于别人身上。

当我们所有的心思都集中在利害得失上,当我们做一切事情的出发点都是为了自己的利益,并且经常为了自己而斤斤计较,那么这样的生活确实没什么质量可言。尤其是我们长久地沉浸在昨天的伤痛和过去的烦恼中,那更是一种愚蠢的做法。只要内心安详,幸福便自会来到;只要内心平静,即便面对暴风疾雨,也能心平气和、不气不恼地去解决。

因此,当我们面对生活中的不快时,千万不要用谩骂、争吵等粗暴的行为去解决,也不要把诸如痛苦、愤怒、抑郁等恶性情绪压抑下去,可以尝试着坐禅。日本京都大学心理学教授佐藤幸治博士曾说:“我们应该庆幸,能够生而为人,也该珍惜我们得到的人身。因为,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够从坐禅的练习中,体悟到三种益处:坚韧健康的身体、清醒敏捷的头脑和平定净化的心灵。”

现代女性压力确实大,因为社会和文化传统赋予我们的角色很多样。但越是压力大,我们越是应该让自己慢下来、停下来、静下来。不烦不恼、心平气和的活法有很多,但只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就好。比如静坐,简单地坐下,暂时地和现实生活保持一段距离,渐渐地放下心中波动变化的纷杂念头。不必太久,但可以循序渐进地把时间延长。

懂得自我解脱的智慧女人,远比腰缠万贯却烦恼不安的女人更能感受到生命的美好。钱是可以赚的,但心态却需要时间调整,心也要渐渐地修整,只有我们自己意识到并切实地去做了,才能看到静心的成效。【静心禅语】

自我解脱之后,生命才能轻盈。

身心修整之后,才可整装待发。

生命之路,道阻且长,

唯有智慧的女人,才是最大的赢家。痛苦是一种错觉

如果我们对自己的生活、境遇和身心状态保持着一定的觉察,那么就会发现《心经》 中所说的“度一切苦厄” 其实并不是什么夸张的说法。说得再简单易懂些:痛苦是一种错觉。

在我们的生活中,总会出现不尽如人意的人事物。为了能够减少或者消除痛苦的感受,我们就希望能够让这些不符合自己意愿的人事物做出改变。可我们并没有足够的能力,任何一个人都不可能具备这种能力。所以,希望外境发生改变的想法便成为了一种徒劳。于是,痛苦的感觉就更加深了。克里希那穆提在《关系的真谛》 中说:“你改变不了一座山的轮廓,改变不了一只鸟的飞翔轨迹,改变不了河水流淌的速度,所以只是观察它,发现它的美就够了。” 既然有些人事物是注定无法改变的,那么我们就先接受它,然后试着去发现其中的美,发现其中具有的对我们的生命起到的某种作用,这就可以了。

在很多时候,我们所谓的痛苦,只是因为我们太任性、太自我、太执着于自己的思想、情感和感受了。

茉莉是一位经营花店生意的女老板。她因为人漂亮又勤快,而且特别有眼光,所以生意一直很不错。但最近茉莉却眉笼愁云,原来她最近遇到了很多问题:最近来花店光顾的客人太过稀少,她时常担心生意问题;爱人经常加班到很晚,她心里不痛快,但又不知道怎么表达,只能压抑着自己的不满;偶然一天,她发现自己面色憔悴,显得毫无生气,整个人都苍老了许多。

就因为这些,茉莉眼眶乌黑,显然是连续几晚都没有休息好了。但痛苦的感受生起,第一要紧的绝对不是抱怨外境,而是把关注点从外部拉回到内心。

在很多时候,我们都是被自己的感觉所欺骗、所蒙蔽。茉莉犯下的也是这样的错误,而且这样的错误,是我们一直都在犯的。

那便是,我们太把自己的感觉当一回事了。一旦我们执着于某种感觉的时候,便会不断地给这种感觉寻找证明。但感觉是多么飘忽易变的东西啊!甚至只要别人的几句话,感觉这东西就荡然无存了。

让茉莉从痛苦中走出来的,是她的三位贵人。

第一位贵人是婚庆公司的策划,她来茉莉的花店订购了许多捧花,在交纳订金时,她说:“美女,你店里生意真好,我们小区附近的花店都快开不下去了。” 茉莉一高兴,便给这个姑娘打了八折。

第二位贵人是茉莉的好友。茉莉在没有客人光顾时掏出手机玩微信。好友留言说,昨天还看到茉莉的爱人神色疲惫却面带微笑地从公司出来。好友过去打招呼才知道,茉莉爱人连续几天的辛苦总算没白费,项目终于拿下了。“他说,他要送你个惊喜,你们真幸福啊,你也真幸运,找到了这样一个上进又疼人的伴侣!” 好友最后的这句话彻底驱散了茉莉心头的疑云。

第三位贵人则是茉莉的大学同学。老同学为了布置婚礼现场,特意来到茉莉的花店,说要茉莉帮忙提供一些建议。“老同学,你还这么年轻靓丽啊!” 茉莉一听旧日同窗的话,虽知道是恭维,但也非常欢喜。当她仔细看老同学的那张脸时,茉莉发现,同为女人,那位同学确实没自己气色好。茉莉的痛苦瞬间就蒸发了。

茉莉的故事告诉我们,感觉这东西不“靠谱”,而建立在感觉上的痛苦,那更是一种假象。【静心禅语】

当我们无法选择环境时,

请别忘记我们可以选择自己的感受。

当我们感觉被痛苦吞噬时,

请一定记得,痛苦的感受,

是那么弱不禁风,它只是个假象。第三课 生命中没有什么可遗憾的

真正了解生命、热爱生活的人,她的生命中便没有什么可遗憾的。她可能不记得昨天发生了什么,但她却知道此时此刻此地,她真正需要的、想做的是什么。不被过去拖累的女人,才不会有遗憾,才是幸福的。以一颗善意的心面对世界“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舍利子是释迦牟尼的十大弟子之一,又名尊者舍利弗,据说此人非常有智慧,在释迦牟尼的众多弟子中具有极高的威望。

此处,是观自在菩萨在对舍利弗说法。“色不异空”,是说我们这双肉眼所看到的事物和现象(色),都是没有实体的。因为,这些事物和现象,都是变动不息的。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和条件,造成了事物暂时的存在,同时也造成事物不停地变化。世上绝对没有不发生变化的实体存在,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便是“空”。“空不异色” 是说,在这个世界上存在的一切物质现象,尽管时刻变化,没有一种实体,但由于人们的肉眼只能看到这种现象,所以便把现象存在视为一种假定不变的状态。注意,这只是一种假定不变的存在。“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这两句的意思是,我们肉眼所看到的现象和存在,既不能说是“有”,但也不能说是“无”,当我们把心专注于其中,它便是存在的,便会对我们的生命带来影响。但如果我们的心,并没有黏着在其中,那么任它如何变化,便都不会给我们的情绪、生活带来丝毫影响。

比如说,假如我们带着一颗善意的心去看待人际交往中的矛盾,那么便不会存在那么多的是非怨恨。假如,我们带着善意之心来生活,那么生活中又怎么会有数不清的烦恼呢?其实所谓烦恼,所谓怨恨和是非,那不过是我们自己生出的感受、做出的评断而已。

举个例子来说,我有一位努力上进的女友。我和她在一起生活时,每天晚上她都要忙着翻译书稿,以这种兼职方式来赚取外快。每次,她都全神贯注地忙碌着,把心放在书稿上。直到把这天的工作完成后,她才说:“哎呀,我的腰很酸,我的脖子很疼。” 可见,这腰酸背痛的毛病是早就存在的了,只是,她的心并没有放在这里。当我们沉浸在某种状态中时,就真的能够忽略掉很多不那么美好的生命体验。

杨绛先生说过:“一个人不想攀高就不怕下跌,也不用倾轧排挤,可以保其天真,成其自然,潜心一志完成自己能做的事。” 女人就应该带着善意,专注在自己生命中那些感受美好的事物上。当我们的内心开满了玫瑰,就不会在意旁人是否会在我们的生活中种下杂草;当我们心有善意且又专注,就会将自己变为一枚磁石,将一切美好的人事物都吸引至身边。唯有善意,才能使女人的灵魂永远散发着芬芳;唯有专注而不黏着,才能让心灵自在无挂碍,时刻都活在不执着的人生境界中。【静心禅语】

带着善意看世界,处处是花香。

有着怎样的心,便体验到怎样的世界。心无系缚,身无所累“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这一句说的是人的心理活动和感受感觉。不独是物质存在是变动不居、具有空性的,就连我们的一切感受觉知以及对事物的认识,也是如此。

写到此处,我倒很想把生活里的一个故事分享给大家。

记得和友人小聚时我们闲聊,当我说,一个人眼中的世界,不外乎是她内心状态的映现。我这个朋友便笑我,她说我这种想法太幼稚。“完全的心无所缚,便是彻底的麻木不仁,更是过分的置身事外,这就是对人生的不负责。” 我的朋友这样反驳我。

然而,果真如她所说的这样吗?

我想起了曾经的自己。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都沉溺在对恋人的近乎狂热的爱恋中。想来被爱情冲昏头的人们,都能体会到这种感觉吧。最初,我认为自己的爱很伟大,这种爱,让我无时无刻地不惦记着那个人。即便每隔三五天我们便能会面,可我依然经常在电话、短信里对他倾诉自己的情感。但渐渐地,我发觉他对我的态度变了。随着他的态度转变,我心中那曾有的甜蜜幸福便都荡然无存。那段时间,我经常反问自己:“这样的生活,真的很幸福吗?”

于是我开始怨恨他,认为他这人太无情无义。但渐渐地我觉察到,所有的问题源头其实都在自己。如果在最初,我没有把恋人当作自己生命的全部,那么便不会整日担心会失去他,也就不会如此这般地黏着于他。渐渐地我也明白,生活原本就是一片广阔的天地,而爱情,只是生活中的一个部分。而诸如工作、学习等,也是如此的。

不论是什么,只要我们把心系缚在其中,那么身心便不得自在安乐。这种感受实在太痛苦了。但这种痛苦却怨不得别人。痛苦是因为我们没有看到事物现象的本来面目。尽管像林徽因所说:“我们总是会被突如其来的缘分砸伤,把这些当作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主题。有些缘分只是南柯一梦,瞬间的消逝便成了萍踪过往。有些缘分却落地生根,扎进了你的生命中,从此纠缠不清。”

但其实我想说,缘分从来就不会对谁“纠缠不休”,所谓的纠缠,无非就是人心头的那么些执念和缠缚。一旦我们懂得,爱要有度且心灵不要过分地黏着系缚,那么我们便会发现,缘分带来的只会是两朵生命浪花激荡起的壮丽。

正因为心无系缚,我们才不会被负累困重感所绑架。【静心禅语】

用心地生活,

去创造幸福,奉献自己,体验快乐,

而不是把所有的身心都捆绑在,

那些变动不居且随时破灭的外境上。什么都想要的人,什么都得不到

你身边有那种什么都想要的女人吗?

什么都想要的人,不论容貌身材有何差异,收入职业有何不同,但总归是有一个共同点的,那便是贪。比如买衣服,或许我们真的不缺那成堆的花里胡哨的衣服,但看到了自己中意的,便会把它买回来。然而买回来并不常穿,甚至买回很久之后,标签挂牌都还在衣服上。

有些东西,是可以用钱来购买的。有些快乐,是可以通过消费、占有来获得的。但买回过多的东西却并没有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改善,通过不断占有带来的快乐也持续得十分短暂。于是我们便掉进了一个无限的死循环:越是什么都想要,便越是觉得身心劳顿,即便在尽情地消费、放纵、占有之后,也依然不会真的幸福,以致什么都得不到。

而我们看看那些心思简单,愿意过一种简单生活的女性朋友,她们想要的东西没那么多,但只要是自己拥有的,就必然会珍惜。有时候细细地想去,人这一生需要的东西实在也不必太多。我们什么都想要,实际上是要满足内心的空虚感,而且一直以来我们都被一个根深蒂固的理念所绑架:占有的越多,生活才越幸福,内心才越具有安全感。

然而,物质并不是永远都存在的。

什么都想要的人,有时候心头那“想要” 的念头无非是将别人灌输的理念牢固地焊接在了自己的生命之中。在我们身边,总有人说“必须有了大笔存款,你才能活得好”,或者“必须找到一个能赚钱的伴侣,才能过得幸福”。这些观点,虽不能说完全错误,但必然也是有着局限性的。

如果说,为了安全感,为了享受生活而什么都想要的女性是因为过于贪心,那么因为受他人价值观摆布而试图占有一切的女性便是多少有些迷茫了。生活就是自己的,心中的贪念可以对治,但如果将自己的生活听任于他人观念的摆布,那就很难救治了。一个活得智慧且率性的女人,就该像村上春树说的那样:“不管全世界所有人怎么说,我都认为自己的感受才是正确的。无论别人怎么看,我绝不打乱自己的节奏。喜欢的事自然可以坚持,不喜欢的怎么也长久不了。”

什么都想要,便注定什么都得不到,因为心中的贪欲是被我们的放纵给喂养大的。同样,生活的方向和节奏,我们应该自己把控,不必被他人的观念束缚了手脚,更不要为迎合他人而放纵了贪念。【静心禅语】

给心灵留些空间,

不要用过多的欲望。

挤占了心灵原本的恬静,

别妄想什么都占有。

无尽的贪欲岂能有尽头?只要你懂了,生命中就没有遗憾“舍利子,是诸法空相。”

舍利子是释迦牟尼的一位高徒,因为颇有智慧而备受推崇。在这里,向舍利子讲授“空相” 智慧的,依然是观自在菩萨。

正是因为五蕴等一切事物的存在,都是因缘和合而生,是由无数无量的条件、因素形成的,所以,这些事物存在,都是时刻变化着的。既然不可能固定不变,那么又何必希望它们永久存在呢?

更何况,不单是这些事物在变化,我们的心念的变化频率更迅疾。因此,就不要对事物产生那么顽固而强烈的执着之心了吧,这样,烦恼也能减轻,直到消失。不那么执着,也就自然能够让身心处于平和的状态了。只有懂得了这个道理,我们的生命中才不会留有遗憾。

想想看,因为我们对事物的执着而产生许多的消极情绪,又因为这些消极情绪,我们带着满心的负能量去面对他人。在这些时候,我们往往会因为情绪的作用而说出一些伤害人的话,做出一些令他人伤心的事。等到日后我们再回想起自己的所作所为,便生出满心的愧悔。可那时,已经时过境迁了,甚至有些被我们伤害过的人,我们都不可能再见到他们了。这种遗憾和悔恨,就像我们人生中的一道巨大伤口,只要被回忆触及,便会痛彻全身。

我的一位朋友就是这样。她从小就一直误认为自己的奶奶不喜欢她,而是更偏疼她的弟弟。在此后的二十多年岁月里,她总是对奶奶很冷淡。直到奶奶去世前,她才和她的妈妈说起自己隐藏了许久的疑问:“为什么奶奶不疼我,不就是我小时候特别顽皮不听话吗?但弟弟也很难管教啊,可为什么奶奶就特别偏爱他呢?”

其实,这位老奶奶是一名教师。也许是职业原因吧,她对谁都是一副严肃的面孔。但我朋友之所以会认为奶奶脸上的所有严肃都是专门针对她的,是因为她先形成了“奶奶不疼我” 的这样一个偏见。在此后的岁月里,每当她和奶奶产生矛盾,都会让她的这个想法更加根深蒂固。不论是老人严肃的表情,还是真的对她很严苛。

现在,我的这个朋友说起她那已过世的奶奶时还是有些懊悔,她一直都抱着偏见来对待奶奶直到奶奶去世,这成为她一生的遗憾。因此,有些道理,懂得越早,我们的遗憾便也越少。世上从没有什么后悔药,而落在生命里的遗憾,就真的会成为一道显眼的伤疤。【静心禅语】

与其担心人生会留有遗憾,

不如从当下做起,

带着智慧去面对生活。“一切皆空” 并非什么都没有,

而是不要对一切都心怀执着。不生气,不自欺“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心经》 中所说的“不生不灭”,是从缘起角度来说的,包括五蕴在内的一切诸法(所有的事物、现象等)。它们因为不断变迁的缘故,所以当体为空,虽然呈现出一个具体的存在,可这存在也是有时间和空间等因素限制的。因此,就没有所谓独立的“生”,独立的“灭”;没有被不善的因缘所染,而出现的污垢,也没有被善的因缘熏习,而变垢为净;同时,也不是迷妄时为减而觉悟时为增。

这段经文不是太容易理解。那么我们先来回想一下,平时我们总是执着于表相,这些表面现象给我们带来的烦恼实在也够多。比如,我们经常想着多挣些钱就好了,女孩子总是爱美的,况且青春这么宝贵,理应让自己过得好一些。但当我们花钱比较多了,另一半就不高兴了,就会说:“钱真是个坑人的东西!” 有时我也很自责,总是买回许多好看却不实用的东西。但是,不论我们对金钱持怎样的态度,钱是没有道德属性的,是不好不坏的,也没有染污与清净的区别。

再比如,我们经常为了某人某事生气,“以后再也不要看到你了”,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气话;或者为了这些人事物而自欺,明知道做的某些事情不是很恰当,却还要安慰自己这都是对了对方好。

当我们产生这些心念的时候,对方是否也同我们一样被愤怒的火焰烧掉了内心的平和,或者因为我们的干预而真的能把日子过得好起来呢?这就未必了吧。只是我们的心黏着在自己的想法上,黏着在自己的情绪上,而外境和他人却还是如常。

所以说,智慧的女人不要生气也不要自欺。外境和他人如何变化、何时变化,其实并不由我们来掌控,但是,选择把什么装进心里,这却是我们的自由。没有绝对欢喜或痛苦的人生,但是与欢喜相伴,还是和痛苦相随,这个却是要看每个人如何选择了。【静心禅语】

外境的好坏,无非是由人来定义。

痛苦或幸福,不过是一心的选择。

内心装满了宽容善良,

又怎么会把小小的不顺视为痛苦。

人生是苦还是乐,

只看自己选择的是什么。第四课 从自己的思维中跳脱出来

真正的贫穷,是一种心态,是一种思维模式。物质上的匮乏,尚且可以通过努力工作来弥补,但如果内心封闭、思维狭隘,那便会一直落入贫穷的深渊。所以,一切物质上的匮乏,都是因为内心不够丰盛,封闭又狭窄。所谓气恼,只是自己想得太多“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

当我们明白,所谓的物质存在,不过是一种空性的存在,而各种感受、意识和经验,既然是与物质存在相联系的,是由物质存在而引发出来的,那么这感受、意识、觉知、经验等,便也不是实在的了,它们也具有空性。

日本著名作家、大僧正濑户内寂听说:“相比于外物的有无,心的有无才更为重要。” 这句话正是对这句经文的最佳注解。

在生活中,我们总是会生起很多气恼。旁人问我们时,我们说是因为某人某事才烦恼至此。可是,难道内心的平和安宁真的是被外境打扰了吗?《心经》 告诉我们:所谓的气恼,都不过是因为自己想得太多。

愤怒是一种情绪,但这种情绪看似是针对他人而起,实则是我们对自己的评断和想法。有这样一位太太,平时非常贤惠持家,但最近,她却总是闷闷不乐。原来,前不久她家宴请宾客,因为太过忙碌以致出了些小错,本也不是什么大事,甚至都不能算是出错,但这位太太在事后却很不开心,她认为她的爱人因为这事有些恼火,她又想到最近这几天,爱人总是不爱说话,而在以前,他们有说有笑的,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一天也说不上几句话。就因为这个,这位太太竟然气恼得坐卧不宁。直到好友向她的爱人说起此事,她的爱人才惊诧地问:“我并没有因为什么事情而和她生气啊,我也没有故意冷落她,最近公司事情特别多,我几乎忙得要住在办公室里了。我根本没有和她赌气,一切都是她自己想多了。”

当这位太太弄明白事情之后,脸色才稍有缓和。可是,她一想到这么多天以来,自己都在焦虑和恼火中过活,自己的爱人居然一点儿都体察不到,于是她的火气竟然比之前更大了些。

能为自己的心情负责的,只能是我们自己。如果我们身处琐碎生活和麻烦风波之中能够看到这些外境不过是暂时生起又很快落下的一幕戏,那么,我们还会对某人某事大动肝火吗?会对着电影里的事情产生过激的情绪吗?现实生活和一幕戏又有什么区别呢?不过都是一种空性的暂时现象而已。【静心禅语】

如果总是执着于自己的情绪,

那么便无法从这苦恼中跳脱出来。

如果不能放下自己的偏执,

伤痛便会持续一生。换个角度看问题,就会有不同的感受“无眼耳鼻舌身意。” 眼、耳、鼻、舌、身、意是六根,是六种感觉事物、认识事物的能力。六根与相应的外境接触,便会产生与其相对应的六识。比如,眼根接触到所见的事物,便会对自己所见到的事物产生一定的认识,“这个女人很美丽,很有教养,是自己所喜欢的” “这条裙子颜色鲜艳,款式新颖,是自己一直想买的”。诸如此类,便是眼根接触到物质存在后所产生的感受和认识。其他五根的作用过程也是如此。

正因为六根是我们接触世界、产生认识和感觉的门户,所以,这六根也是产生贪、嗔、痴、慢、疑和不正见这六种根本烦恼的原因。我们看待问题,会因为自己的角度、立场不同,产生不同的感受。在很多时候,我们的烦恼和欲望并不是因为外境如何,而是我们看待外境的角度如何。

女人较男人更为敏感,因为太过敏感,在某些时刻会想着要如何进行自我保护。而女性的自我保护意识强一些是一件好事,这总好过轻易相信他人而酿成悲剧。但是,我们不能因为这个世界充满了危险,就放弃对人生的爱,更不能因此而过于紧张焦虑,不然就会成为动辄便怒气横生的妄想狂。

现实生活中未知的、不可预见的危险和伤害确实很多,但我们不要生出“这世界到处都有坏人横行,所以我要时刻小心” 诸如此类的念头。如果我们总是抱有这样的念头,那么便会在现实生活中创造出许多“假想敌”。我们用自己的那套方式来“对付” 他人,时刻处于戒备状态;总是揣摩着他人的心思,好像他人要对自己图谋不轨;对人对事总是充满了怀疑,既没有朋友,更不曾享受过与人情感交流时的幸福。

我们带着这种倾向来看待世界,其实是在有意识地寻找敌人。一旦与他人发生了矛盾或争执,我们便会用这些来坐实自己的臆想:“看,这个世界多可怕,这么多人都要与我为敌。” 这种活法是很难受的,时刻让人备受折磨。倒不如换一个角度看问题、看世界,自然会有不同的感受。

要转变自己看待问题的角度,这确实不太容易。因为某些习惯一旦养成,就会成为我们生命里的一部分,要割去它,不仅会不适应,而且会觉得难受。但这些负面的倾向却是我们必须要割舍、要转变的。【静心禅语】

不要说是现实让我们悲喜,

如果内心足够开阔,

又怎会被生活中的风浪侵袭。

不要说是他人使我们烦恼,

假如内心恒常有善意,

又如何会把他人都视作自己的死敌。善宽以怀,善感以恩“无色声香味触法。”

当六根不沾染六尘,那么,我们的心念也就清净了,在这种心平气和的状态下,身心安然舒适,智慧生起而烦恼息下。

其实,外境从来就没有好坏对错之分,有区别的是我们的心。在很多时候,我们都是做了自我感觉的奴隶。同时,我们在有意或无意中,总是把自己内心笼罩的恐惧、焦虑、不安等烦恼投射到了外境和他人身上,而并不是外境和他人真的给自己带来了什么伤害。

一位利用业余时间开办吉他初级课程的教师,就有过这样的经历。一位学员是个年轻女性,平时不太喜欢说话,但兴趣比较广泛。她参加这个吉他初级课程班已经有一段时间了,虽然她学习的速度比较慢,但学的时候却很认真。但这个女生却一直认为,是吉他教师没有好好教她,才导致她的学习速度比其他同期学员都慢一拍。于是,这位女生对吉他教师的态度从最初的不满最终发展成为敌对。某一天,怨念深重的女生开始了滔滔不绝地抱怨和辱骂,最后在其他学员的劝说下才离去。

后来,当其他几位平时和女生关系尚可的学员问起原因时,这个女生便说,她觉得吉他教师就是看不起她,她不漂亮,也没什么钱,在音乐方面也没有天分。于是,她就基于对自己的这些认知,而把因自卑而导致的不良情绪投射到吉他教师身上。

当然,这种情形在我们每一个人的日常生活中都会出现,可能我们就是那个带着偏执观念去对待他人的人,也可能,我们曾经被心怀偏执的人如此对待过。

但是,这都已经过去了,不论那时候你的内心状态如何,都不需再做追悔。从现在开始,带着宽容和感恩去做人做事,未来的生活才会温暖光明。《心经》 里所说的“无色声香味触法” 说的是一种不被外境影响的平定喜乐的境界。但在达到这种境界之前,我们要怀着善意、感恩在世间行走。不要被自己的偏执所左右,也不要沉溺在自己的妄念里。【静心禅语】

心怀善意地在生活的荆棘中穿行,

不必在意外境如何,

内心的平定,

便是最大的福气。唯有智慧,才是最可靠的资粮“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

没有眼根的束缚,也就不会对外界动心动念。能够做到“遇境无心”,不论经历着怎样的境遇,都不生出黏滞之心念,这便是一种智慧的生命体验。

想想平日里,我们总是被六根牵绊着,每天想的是要看到好看的、漂亮的事物,要听到顺遂自己心意的话,最好每天遇到的人和事,都是我们自己喜欢的才好。我们放任着自己的妄想和欲念,总是想把更多的东西收入自己囊中。每当到了网络购物狂欢的时节,我们便彻夜地守在电脑前,希望花更少的钱,买到更多的东西。然而,这些东西真的是我们生活必需的吗?很明显,不是!因为如果是我们特别急需的物品,我们就不会在意是否打折而是马上就去购买了。

当我们把自己眼睛扫到的“好东西” 统统装入购物车时,心下还因省下不少钱而喜滋滋的呢。但是,当这些物品真的涌进我们的生活时,我们就会发现,居住空间怎么越来越狭小,自己的心境怎么越来越拥堵。不是说购物不对,而是,我们实在没必要被自己的欲望牵着走。眼睛看到的东西很好,于是买来许多无用之物,关键是,我们的心情并不能真的因为这些物品的存在而变好。在购物狂欢过去后,留下的却是银行卡上越来越少的金额以及面对堆积如山的无用物品的焦虑。

但是,如果我们并没有放纵着因为眼根所接触到外境而生起的种种欲念,意识到放纵着自己的欲念是无意义的,这个由物质存在而构成的世界也不过如此,那么,我们就不会一边痛骂自己是“剁手党”,一边又对着促销商品“买买买” 了。

当然,适当的消费是应该的。可放纵欲望去消费,无疑只能让我们越买越焦虑,而且还越来越不懂得珍惜,变得贪执而且薄情。如果一个女人,她的心变成了这个样子,那么即便在脸上涂抹再多的化妆品,也依然难以焕发出神采,因为她已经远离了智慧。所以,做个有智慧的女人多重要,只有心生智慧才能给自己找到一种不烦恼的活法。【静心禅语】

唯有智慧,是世人最好的资粮。

金钱留不住,人生如白驹过隙。

不要放纵欲念,不要被欲望牵着鼻子走。

当欲望减少一半,人生便也轻松许多。整天为自己,到哪里都会痛苦“无无明,亦无无明尽。”

所谓“无明” 便是业障,便是烦恼,“无明” 就是不明白道理,是愚痴的孪生姐妹,是产生执着和贪嗔痴的根源。

如果一个人的内心昏昧,充满了迷惑,不明白事理,那么就会生活在无尽的烦恼中,会被自己各种各样虚妄的念头牵绊着。而女人生来心思敏感,想的事情多,也比较倾向于情绪化,所以就会生出许许多多、相续不断的烦恼。

在我身边,有一位整天都为自己考虑的朋友。按理说,为自己的人生多做考虑、多做打算,也没什么不对。但千万不要超出限度,不然不论走到哪里都会与痛苦相随。

记得有一次大家相邀去郊游,途中一位男生拿出自己提前准备的苹果分给大家,“都是自家果园种出来的果子,给大家尝个新鲜。” 说好了一人一个,但这个只考虑自己而不顾及他人的姑娘在咬了一口苹果后便一直嚷嚷着:“一个吃不够啊,再多给我一个吧。” 没办法,男生便只得让出了自己的那个。而她自己带的食物,却并没有拿出来和大家分享。这样的事情,大家每次一起出去玩儿,都会发生在她身上。

又如,她要去约会,就找我来借衣服。“你那么多衣服,怎么还要借呢?” 说实话,我是有些不情愿的。但这姑娘就把我们两人的交情挂在嘴边,最后我倒觉得,如果不借给她衣服,反而是我太小气了,可诸如借衣服去约会这种事情,我们几个小姐妹都已经领教了许多次。

渐渐地,便有几位朋友减少了与她的来往。最初她并不在意,过了一段时间便特别烦恼:她想做的是被千万人宠爱的公主,没想到最后能说得上话的人,都不剩几个了。为此,她感到很难过,也非常苦恼。她逢人就说以前的那些朋友是如何冷落她,却很少想过,自己的言行是否有什么不妥之处。当有人真诚而中肯地对她提出建议时,她却说:“如果我不为自己多考虑一些,我就会特别痛苦。”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