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拖延症,提升执行力(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8-24 11:43:49

点击下载

作者:张弛

出版社:中国商业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告别拖延症,提升执行力

告别拖延症,提升执行力试读:

前言

拖延有“推迟、延后、延缓和延长”等意思,拖延的人在做事情的时候,往往会“明天再做” 或者“以后再做”,一件举手之劳的小事,也要花费很长时间才能完成,或者根本就完不成。

一个人能不能取得事业的成功,关键是看他能不能把自己的想法或计划变成行动,再把行动变成结果。其实,能做到这一点很难,这也是更多人之所以平庸一生的原因。贪图安逸是人的天性,拖延也就成了很多人难以消除的顽疾。

拖延虽然是个不起眼的小习惯,但对一个人的影响却是巨大的。特别对于患有“拖延症”的人来说,拖延所带来的恶果是难以想象的。在曾经的小学课本上有一篇“寒号鸟垒窝”的故事:

寒号鸟的邻居喜鹊好心劝寒号鸟趁着天气暖和赶紧垒窝,寒号鸟却总推辞道:“天气这么好,正好睡觉,我明天垒窝。”晚上寒风吹来,寒号鸟冻得直后悔:“哆罗罗,哆罗罗,寒风冻死我,明天就垒窝。”第二天,喜鹊又好心劝寒号鸟趁着天气暖和赶紧垒窝,寒号鸟又回答道:“天气这么好,正好睡觉,我明天垒窝。”最后,寒号鸟在一个寒冷的夜里被活活冻死了。

那些拖延成性的人是不是像极了寒号鸟?他们总是认为还有明天,还经得起折腾,可以无限拖延下去……“明天就垒窝”是寒号鸟的口头禅,正是这一而再、再而三的拖延最终导致寒号鸟冻死了。很多人就是因为习惯拖延,才白白地浪费时间,浪费机会,浪费生命。

拖延成性的人往往会贪图当下的安逸,殊不知,工作、理想、成功、事业乃至生命都会丧失于其中。所以,告别拖延症,提升执行力必须成为我们最基本的素养,马上行动更是我们成功的保证。因为没有谁可以不劳而获,只有赶走体内的惰性,才会通过行动获得自己想要的结果。

拖延症其实并非是严格意义上的疾病,但是它却是执行力的罪魁祸首。造成拖延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赶走拖延症必须对症下药,这样才能提升自己的执行力,成就自己的事业。

第一辑迟迟不执行,拖延的根源在哪

在工作中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因为拖延,要做的事情迟迟没有完成;因为拖延,工作计划迟迟没有动手。拖延成了不能按时完成工作的主要原因,拖延就像一个毒瘤,吞噬着人的执行力。那么,这种拖延的心理是如何形成的,又是如何毁了执行力的呢?

因为有明天,所以你今天拖延

《明日歌》中写道:“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世人若被明日累,春去秋来老将至,朝看水东流,暮看日西坠。百年明日能几何?请君听我明日歌。”古人告诉我们,时间难以挽留、今日的事情今日做,事情拖到了明日,那就是蹉跎了岁月,虚度光阴。当然,从这首诗我们不难看出,“因为有明天”,是拖延的根源之一。

这天,王亚键正在办公室里抱怨工作没完没了,他感觉工作犹如一只苍蝇,总是没完没了地围着自己转,自己都快给烦死了。他刚刚才结束了一项方案的设计,老板又布置了一项新任务。

面对新任务,王亚键不想马上开始工作,他想清闲几天,好好修整一下自己。“就算这个任务结束了,肯定也会有其他的新任务需要我做的,肯定不会有闲的时候。”王亚键心想着,“设计方案是需要灵感的,这样被赶着设计出来的方案肯定不完美,还是先放松放松,等玩够了,灵感就来了,反正时间还很多。”王亚键终于把自己劝说成功了。

设计方案其实真的需要靠灵感,灵感一出来只需将自己大脑里的东西整理好,再将整理好的东西写在纸上。但是王亚键明显疏忽了自己在做设计的时候需要冥思苦想的那个黑暗阶段了。找灵感也是需要锁定方向才能找到,漫无目的等灵感到来,真的是说得容易,灵感来得难啊!

时间越来越少了,王亚键觉得自己该开始行动了。但当他泡上一壶茶,支起躺椅,舒舒服服地躺在办公室老板椅上的时候,实在不想开始新的工作。“明天再开始吧。”王亚键这样说服自己。他感觉这样的方案设计五天的时间足够了,灵感来的时候,完成这件工作,根本就是小意思,一天的时间都用不了。

就这样又过了两天,王亚键觉得自己实在该启动这项工作了,但这天就在他开始行动不久的时候,刚好老板决定开会,让他参加,开完会之后,已经快要下班了,没办法,老板催得急,只有回家里继续做了。晚上,他拿起资料的时候,脑子里一团乱麻,便自我安慰道:“算了,今天太累了,明天再做吧。”于是,这一天又过去了。

第二天早上,王亚键刚到公司,老板的秘书就来找他,说老板要他的设计方案。他只得撒谎说方案还在修改中,明天早上给老板送去。秘书走后,王亚键的脑中再也没有“明天”了,因为他必须在明天之前把方案赶出来。可想而知,在这种情况下做出的方案怎能得到老板和客户的认可呢。

很多时候,我们和王亚键一样,把事情寄望于明天,从而成了“拖延界的真英雄”。用“明天”自我安慰,明天可能会有灵感,今天玩过去了,明天一定要努力,明天又说,明天要努力。殊不知,很多事情都有一定的期限,老板在交给你任务的时候,肯定是有完成期限的,现在拖延了好办,不过是一时轻松而已,等到了该交工作的时候,就只能拼命地加班才能保量不保质地完成。

所以,有位哲人曾经告诫我们:“毁灭人类的最好办法就是告诉他们还有明天,因为在告诉他们还有无数个明天之后,他们就不会在今天努力了。”有凡事“看明天”的习惯,就会有了拖延的习惯。

一旦情绪不好,做事就会拖拖拉拉

有人说,对工作不拖拉,主要靠人对拖延的抵御能力。但如果说个人抵御拖延的能力很强,是不是就意味着拖延的情况不会出现呢?其实不然。因为不良的情绪会成为拖延的诱因。拖延和人的情绪不好有很大的关系。人情绪不好时,在接受一件工作的时候,会不由自主地放缓执行,从而在工作上拖拖拉拉。

在会上,老板给出了一个工作计划,但朱晓灵不太赞成这个计划,可是又不好意思反对老板。更糟糕的是,老板还将这项工作交给了她。

朱晓灵表面上乐呵呵地接受了,但其实心里早就开始抱怨了:“既然让我做这项工作的执行者,为什么我不能按照自己的计划做呢?”她心里很不痛快。

由于心情不好,朱晓灵一直没有启动该项工作的兴致,把本来只要三天就可以完成的工作,拖到了一个礼拜还没有完成。老板觉得很奇怪,一直做事利索的朱晓灵,怎么做事也开始拖拖拉拉的了。

其实,朱晓灵的工作拖拉,并不是因为这项工作很难,而是因为朱晓灵对这项工作有了抵触情绪,所以迟迟完不成。

可见,不良情绪会让一个人工作拖拉。我们都会遇到这样的经历:准备马上投入到工作和学习当中,但是周围的环境却特别嘈杂,电话铃声、办公室内客户来访询问的声音,搅得自己心烦意乱。这时,内心就会逐渐产生暴躁和愤怒,对于原先打算做的工作也没有办法做好,只能一拖再拖。

刘能武打算和妻子明天带儿子去游乐园玩。

妻子下班回来,怒气冲冲地对他说:“明天不去游乐园玩了。”“怎么了,这是遇到什么事了?”刘能武很不解,是什么让一向很温和的妻子这么生气。

妻子道:“我原本已经完成了一个工作项目,才刚刚做好,还没有来得及保存,这时不知道谁动了一下电源开关,然后整个办公室的电脑都断电了。后来才发现,原来是老板的儿子在那里玩,一不小心给关了,这使公司大部分的人都要重新做一些工作。我的这个项目花了大概四个小时才做完,现在竟然什么都没有了!”妻子的表情变得十分气愤。“那你们老板有没有说需要你们加班完成?毕竟明天是周日,有空闲时间。”刘能武问妻子。“当然不需要了,毕竟不是我们的错,再说这些工作也不是很着急,晚些完成也行,我只是有点生气而已。算了,明天不去了,心情不好!”“明天咱们不去的话,儿子肯定会很伤心的。”刘能武开导着自己的妻子,“咱们要不和儿子商量商量后天再去,就说明天是周六,去游乐园的人很多?”“行,那就后天去吧,反正明天是不去了!”

就这样,带儿子去游乐园的计划,刘能武夫妇一直都没有实现。

我们在很多时候也和刘能武的妻子一样,坏的情绪会影响生活的正常秩序。我们可能在很久之前就已经安排好了要去做一些事情,如果没有太大变动的话这些事情,仍然会按照原计划执行。但是,要是近期发生了一些令自己产生负面情绪的事情,原本准备好的计划就往后拖了。

环境对于一个人的情绪很重要,尤其是工作环境。如果是在一个很轻松的环境里,就不会产生不好的情绪(比如焦虑、暴躁、愤怒和怨恨等),心情会很轻松、很平和甚至会很乐观,这个时候的工作效率就会相应提高,“拖延”就会很少发生。

拖延是因为有“拖延基因”吗

众所周知,拖延对人有很大的危害,而拖延又是很多人容易患的病症,人必须学会和拖延做斗争。因此,说人生很多时候就是一个战胜拖延症、戒掉拖延的过程一点都不过分。出现问题,要找到问题的根源,才能解决问题。同样的道理,解决拖延问题,就要找到拖延的根源——这是很多人一直在研究的问题。那么拖延症的根源在哪儿呢?

有人认为是基因的问题,认为基因导致拖延症遗传。这听起来似乎匪夷所思,但绝非空穴来风。美国一项最新的研究表明:“拖延症”很可能是由于遗传基因导致的。

美国科罗拉多大学波德分校对拖延症的根源做了相关的分析,了解到为什么有的人做事情比较拖延、比较懒散,而有的人却做事比较主动,想到什么就去做什么,这很大程度上是由基因决定的。波德分校的心理学家丹尼尔 "古斯塔夫森是这项研究的参与者之一,他表示: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一些拖延的症状,进行这项研究的主要目的,就是想要弄明白为什么有的人做起事来拖延的倾向比较严重,而有的人做事却是可以马上付诸行动。

在远古时代,人类尚未进化完全的时候,他们比较喜欢保持一种随时行动的状态。因为那个时候需要防备其他动物袭击,他们要时刻保持警觉。也有相关的研究表明,拖延症出现在近代,因为在这个时候,人类已经不需要去捕捉猎物,而是有了一些需要进行长期努力的目标,这样就被分散了一部分的注意力。他们逐渐就不需要太多的注意力也可以掌握生存法则,慢慢地就开始出现了懒散和拖延。

关于是否具有“拖延基因”的存在,众说纷纭,有的人认为这种基因是存在的,有的人却认为这种基因是不存在的,但是双方都没有办法拿出具体的数据或者研究结果来证明自己的观点。

在1983年之后,在神经科学领域的研究有了一系列突破性的进展,这让我们现在对于大脑的研究和运行有了更深一步的理解。在生物界的确是存在一些因素导致了行为的推迟,但是这些因素是不是“拖延基因”就不太确定了。

如果说你常常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做事情有执行障碍的情况,就可能和自己行为拖延有直接的关系了。从克服拖延症的角度出发,我们首先需要了解下面几个观点:

第一,人的大脑一直在不断地变化。有相关数据表明,人的大脑是按照一种预设性的方向来发展的,它会首先经历儿童期,然后慢慢地在18岁的时候达到一个顶峰,之后就开始走下坡路。但是,这是个很明显的错误,因为人的大脑是一个活生生的运作系统,它会不断地运行和变化以及修正。大脑的神经具有明显的可塑性。你今天做什么事情,有一个什么进程,以什么样的状态来进行今天的工作,这些都会影响大脑对明天工作的安排。之后,在自己的脑海中就会清晰地显示明天的事情应该怎么做。你做这件事的次数越多,大脑就对这个活动反应越多,它会把被要求的事情做得越来越好、越来越快。

大脑在不断地进行着运作,因为它在不断地激发新的而且灵活的行为,但是也有可能在飞速地强化着以前的旧活动。这就好比是我们参加滑雪活动,刚刚下完雪,去滑雪的时候有很多条路线的选择,尽管滑起来并没有那么快,但是随着自己滑行这条道路次数的增加,我们会感觉这条线路的痕迹越来越清晰、越滑越快。这就是我们的大脑“轨道”,一旦建立起来,就会很难消除。认识到这一点,我们会想到在面对自己某些旧习惯的时候,一定要保持清醒的觉察力。

当你开始拖延着一些事情不想立刻解决的时候,就要努力把自己从以前的轨道上拉出来,建立一条新的做事轨道。

第二,感受很重要,即使是一种无意识的行为。自己一看到某个任务的时候,下意识地就想着明天再做,但是却忽略了,逃避拖延不是自己的任务,这是由于自己对这件事不想承担而出现的感受。

其实我们完全可以利用这些感受,思考一下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感觉,“我为什么会紧张?我为什么会感到恐惧?”这是独一无二的,也只有我们自己的大脑才可以想清楚。这在神经学上的解释是,你可以从自己的意识了解到自己的感受,或者是从自己身体上的某个信号了解到自己的感受,因为情绪的来源是你的身体和五官。

第三,我们受到潜伏记忆的影响。如何解释潜伏记忆呢?很可能在之前的时间里,你遇到过这样的事情,它让你产生了一些想要躲避和拖延的想法。等到你再次遇到这件事的时候,大脑里就会有一种声音让你去逃避、去拖延。英国的心理分析学家温尼科特用一句话表达了这个观点:“我们所恐惧的正是那些早已经发生过的事情。如果未知,可能会去放手一搏,因为经历过所以才会下意识地逃避。”

还有的观点认为,早期连接的通路也很重要。有相关研究表明,和婴儿之间的互动对于他们的自我概念影响很大,这和他们长大以后会不会养成做事拖延的习惯有着密切的关系。

关于“拖延基因”是否存在,目前确实没有办法给出权威的回答,但是能够确定的是拖延的存在,的确是受生物因素影响的。

拖延:仅仅为了一时的快感

“有压力就有动力,有动力就一定会成功,我并不是在拖着不做事,我不过是把所有的事情都攒到一起,只有这样做的时候才会感觉到有很大的动力。”有的人会为自己的拖延找这样的理由。这样的说法似乎有些道理,但事实上,每次积攒了很多事情的人,在到了最后期限的时候总是会乱成一团,做事情毫无头绪不说,还把所有的事情弄得一团糟。

不过,例外也是有的,有一些人能力比一般人强,而出于对能力的自信,他们喜欢在最后一刻才开始工作,然后会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借此给人一种这样的感觉:“你看某某,人家不是说不会做,只不过人家是不乐意做,这么短的时间就完成工作,看看人家的能力有多强。”我们将这样的拖延称为“庞氏拖延”:

在《三国演义》中,庞统在张飞面前把积累了一年的工作用一天就完成了,不但让张飞目瞪口呆,还产生了一种“我很厉害”的感觉。

还有一种人比较喜欢化身为“成功人士”的感觉,没事的时候就喜欢自己找点事情做。该完成的工作不在规定的时间完成,非要给自己安排熬夜加班,然后说:“其实加班干活特别刺激,你想呀,通过加班在第二天的时候把东西交给上级,感觉特别有成就感,自己干活也不走神了,散漫劲儿也没有了,瞬时间感觉变身为成功人士了,生活特别的充实。”

对于这些人,特拉华大学的心理学家M.朱克曼给他们下了一个定义,叫做寻求刺激的人。他说这种人只是为了寻求一些刺激感,对外宣称有压力才会有动力,高压下做事的他们的确是获得了一定的刺激感,但是事实是他们并没有做好自己的工作。试想一下,在有限的时间内,把自己的工作快速完成,当然只能保证速度而保证不了质量。然而,用拖延的方法去享受这种劣质的快感到底合不合适呢?

王磊以前喜欢加班,而且每次等到老板催着要方案的时候才决定加班,他信誓旦旦地对老板保证道:“您放心,一定保质保量。”可是往往到了最后,速度是得到了保证,但完成的质量总是差强人意。他每次设计的方案,都只是表面上看了一遍,觉得没什么问题就上交了,可等到自己再回想起来的时候,就会发现一大堆问题,总是被退回来,进行第二次修订。

对于这种情况,王磊自己都不知道他想要的到底是什么。表面上说这是一种压力的释放,在享受一种紧张充斥的刺激感,但是事实上并不是这样的。这类人认为把自己的工作拖延到了最后,等到压力攒够了再去解决,是一种很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也是一个享受的过程。但是他们并不了解,自己所享受的并不是什么刺激感,而是一种焦虑,所谓的刺激感不过是焦虑过后的“大汗淋漓”,这是拖延工作产生的后果,并不是为了享受刺激感而拖延工作的原因。

德保罗大学著名的心理学教授、美国心理学会拖延症的主要研究者约瑟夫?费拉里有一本专门讲述拖延症的书,名为《万恶的拖延症》,在这本书中他曾谈到一个很典型的事例,足以说明拖延不会有“一时的快感”:

伦敦的某家主流报社经常要求记者们在周一的时候上报自己的选题,周二的时候就召集所有的编辑开会讨论,在记者们上报的所有的选题中选出一个比较符合大家心意的。在会议上,每一个编辑都像是疯了一样说出各种各样的理由来打击自己的竞争对手,以思路老套、题材不新颖等借口来否定对方的题目,他们感觉自己的题目是最有新意的,也是最符合大家意向的。

然后,选题会将一直拖到周五的时候才决定要用的题目。一般来说,周一如果交上50个题目的话,只会有10个胜出,而记者们为了赶上周日报纸的发行,只有在有限的时间内拼命赶稿子。结果是可想而知的,这些匆忙写完的稿件根本连修改的时间都没有,最终只好慌慌张张地登载出来,质量可想而知,根本达不到预期的效益。

这种为了寻求劣质刺激的人,把所有的工作都拖延到最后,究竟想要达到什么样的效果?是自己把握着最终决定权的自我满足,还是有人喜欢看所有的记者拼命赶稿件?很多拖延仅仅是为了享受劣质刺激,很多人也因此进入不到正常人的处事规则中,在拖延中不断地挣扎。约瑟夫用这个案例揭露了拖延的根源。

拖延会在生活中形成一个怪圈

心理学家发现,拖延具有特定的心理过程,拖延的人总是从一个美好的愿望开始。比如,人们在做一件事时,往往会产生这样的愿望:“今天(这次),我要早点(及时)开始。”做事之前,很多人会这样去想。但是,随着情况的发展,人们会逐渐取消自己的初衷,然后给自己找个借口:“看一次电影也无妨”“睡睡懒觉也没事”,反正“最后期限长着呢,还有充裕的时间去做”。拖延的怪圈就此开始。

时间在流逝,你还什么都没做,开始已经不是问题,因为渐渐地你就会觉得时间已经来不及了。这时,你会设想一系列可能毁掉你生活的可怕后果,此时你可能会产生下列各种想法:

我应该早一点做——自责;

我可以做别的事——转移;

我什么事都没做——消极;

我希望没人看到——掩盖。

当然不管一个如何去想,寻找自我安慰的借口不会变,认为自己还有机会完成工作,直到最后,时间只剩下一点点的时候,最后不可逃避的时候,才选择做还是不做。

不做,可能因为时间不够,或者你根本没有心情做,也可能因为你看不到完成事情的益处。做,你会开始盘算面临的困难,但是你在心理上不太介意这些,比如要做数学作业时,只要想做,会逐渐发现解数学题还是蛮有意思的。这时你唯一关心的是你也许还来得及把它完成。

至此,人们对计划的事情会有一个定论:要么因为拖延干脆不做,要么在拖到最后时刻匆匆地完成了。但无论怎么样,拖延都给自己带来了压力,这时人们都会对自己说:我下次绝对不会这样了。但是,这个誓言的有效性是短暂的,直到下次事件的出现……

我们往往都有过这样的经历:

在学生时代,每逢小长假的时候,老师会布置一些作业,但是,我们绝对不会在第一天就把老师布置的作业完成了。比如,国庆三天假,第一天,家长催促我们做作业,我们会说:“还有两天的时间呢,不急呀。”所以整天和朋友尽情地玩耍。到了第二天,家长又催促我们做作业,虽然能意识到作业一点都没有完成,意识到不完成作业会受到老师的惩罚,但是因为玩得尽兴,心里会想:“干脆今天玩个够,明天不玩了,安心做作业。”到了第三天,可能会完成部分作业,这时,你会想:“明天就上学了,该去好好玩玩,这点作业,晚上加个班就完成了。”于是,又将作业推至脑后玩耍去了。

到了晚上,想到作业没有做完,但是,人已经很困了,你会说:“明天早点起来完成吧。”

但是,到了第二天睡过了头,上学都要迟到了。这时,你对完成作业已经不抱任何希望了,只想如何找理由向老师撒谎,惴惴不安地去上学。

类似这样的拖延不仅体现在我们的学生时代,更在我们的工作中经常出现。心理学家发现,可以将拖延的心理过程比拟为乘坐在一辆过山车上,情绪随之起起落落,虽然当事人想要事情有所进展,但是最终却不可避免地拖延了下来。在拖延过程中,一连串的借口影响了做事的效率,它们呈现出诸多共性,我们称之为“拖延怪圈”。你或许在几个星期、几个月、几年甚至一辈子都挣扎在这个怪圈当中,或者,在几分钟之内就经历了一个怪圈。这个怪圈是这样的:

第一步:“这次我想早点开始。”

在一开始,拖延者往往充满做事的热情。一个人在接受一项新任务的时候,会觉得这次一定能够按时完成。当然他可能不会立即去做,但还是相信要做的事情总会自然而然地启动。只有当过去一段时间之后,他才会发现事情还依然在那里,慢慢地他将会为自己完不成工作而担心。

第二步:“我得马上开始。”

在这个阶段,早点开始的时间已经失去了,一开始好好干的愿望已经破灭了,他开始焦虑,心理压力也越来越大。他不再盼望自己会自发地开始上手做事,开始强迫自己马上得做点什么,但考虑离最后期限还远着呢,所以对自我的强迫是短暂的,没有一点效果。

第三步:“我不开始又怎样呢?”

随着时间慢慢地过去,他手上的事情还是没有完成。现在的他开始为自己完不成工作的后果而担忧。此时,他可能会感到自己几近瘫痪,同时,为了安慰自己,他开始在大脑中给自己找理由。

第四步:“我希望没人发现。”

等到时间过去手中的工作却没有一点进展,他为此而感到惭愧。他不想任何人知道自己的窘境,所以他通常会找各种理由为自己掩饰。假装让别人看起他很忙,即使他没有工作。所以当他的老板让他交工作的时候,他就会替自己找各种借口来掩饰自己的延误,同时内心却深感自责。

第五步:“不用着急还有时间。”

虽然感到负疚、惭愧或者欺骗了别人,但他还是觉得还有时间,抓紧时间应该来得及完成。虽然感觉到自己脚下的地面正在崩塌,但他还是盼望着“缓刑”的奇迹出现。

第六步:“我这个人有毛病。”

这时的他或许已经绝望了,本想着这次肯定能够按时完成工作,但是事与愿违,这时的他意识到负疚、惭愧和痛苦也无济于事。对是否能完成任务的担忧变成了一种令人生畏的恐惧:“我这个人有毛病!”这时他感觉自己缺少点什么东西……自我约束力、勇气、头脑或者运气。

最后:抉择:做还是不做?

最后,那个工作无论是顺利地完成了还是最终放弃了,对于拖延者来说都会如释重负和精疲力竭而近乎崩溃,因为这样的折磨他再也无法忍受。他发誓以后一定按时完成工作再也不会拖延,严格按照计划,把事情做得井井有条。他已经打定主意,意志也非常坚定一直到下一个任务再次出现……就这样,随着这个誓言出现,这个喜欢拖延的习惯就圆满地画上了句号。然而,尽管诚心诚意痛下决心,绝大多数的拖延者都重蹈覆辙,一次又一次挣扎在这个“生死”的边缘。

思考不周往往会耽误大事

在现实生活中,拖延者,往往被身边摆脱不掉的繁杂琐事困扰得一筹莫展,这些人不知道哪些事情重要,那些事情不重要,因此而耽误了很多事。当有人为事情发愁时,他会把一大堆琐事向他人倾诉,却不去想办法解决问题,拖延就此产生。然后,又继续卷入接踵而来的繁杂琐事中去。

拒绝拖延,提高执行力,我们提倡考虑周全再行动的处理方式,拒绝优柔寡断、对所有事都没有主见的消极的做事态度。

当你面对一些事情时,往往不会草率行事,尤其还没有认清事情的真实面目时,更是很谨慎。平时在处理事情时,有的人不对事情进行全面的思考,却对事情的表面现象认死理,或者采取一些自认为聪明的行动,以为可以完美地解决问题。这些人在做事过程中往往容易出差错,走弯路,把大把的时间浪费掉。但是在深思熟虑之后做事,你就不会因为发生意外而拖延。由于你事先对事情的各方面因素有所了解,那么在采取应对措施时也得心应手,不会因为对事情的无知,而使你的行动鲁莽、仓促。若没有事前周全的思考,处理事情时则无从下手,在情急之下,你肯定会做出仓促的决定,而这些决定对你的负面影响很大,它们影响了你对事情的正确判断,失误的几率就会大大增加。可如果你对事情有了全面的了解之后,纵使不能解决问题,至少不会莽然做出错误的行动,这样,失误就会减少。

所以,对于处理事情来说,思考事情的利害关系很重要,因为这能直接影响事情的结果。事情处理的好与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对事情的了解,以及权衡利害关系之后得出来的判断及行动。思考利害关系是对事情进行判断的重要环节,能让你以最短的时间实现目标。

若想对事情做出正确的判断,就必须思考它的利害关系。在现实生活中,往往由于考虑不周而导致处理事情的草率和仓促。这就要求我们要善于把握事物之间的联系,权衡其利害关系,巧妙地寻求新的机会,把繁杂的变简单,这样就能提高执行效率。

卡利斯是一家生产部门的主管,年轻而且有能力,一直以来,他总会把公司的事情处理得非常好,但这一次他却误了事。

卡利斯接到一个提供生产原料的大客户的电话,大客户告诉他,原料可以比原先的价格低两个点卖给他们,并要求卡利斯赶紧和自己签合同。在平时,由于原料紧俏,这个客户对原料的要价非常高,不到万不得已,他们很少从这个客户那里进货。听到这个消息,卡利斯欣然同意了,请对方到公司来洽谈一下这方面的业务。客户的到来让卡利斯兴奋不已,因为如果这个合同签下以后,卡利斯不但解决了公司的原料问题,更能得到丰厚的奖金。就这样,他代表公司与大客户进行谈判。

他们的谈判进展顺利并且草签了协议,当卡利斯欣然拿着协议向老总汇报情况时,老总拿着协议后仔细地看了一遍,然后对卡利斯说:“我对其他都很满意,只是这一条有些疑惑。”

卡利斯说:“哪一条?”

老总说:“以前我们跟他的付款方式,是先付一半定金,然后才可以给我们发货,可这一次,他卖给我们这么多货,可定金只要20%,你知道,这些货在市场上可是很抢手的,这不是有些奇怪吗,你认为呢?”

卡利斯则不以为然地说:“他跟我们已经合作很长时间了,应该没有问题。”

老总说:“做事情不要凭着主观判断,更没有应该与不应该。这样吧,你再看看他们为什么这样吧。”

卡利斯暂停了和客户的商谈,偷偷地对客户的公司进行了调查,卡利斯发现,客户因为经营不利,已经快要破产了,根本拿不出那么多的货。

问题不在于给钱拿不到货,更要命的是,经过这样一番周折,卡利斯因为迟迟拿不到订购的原料,让公司的新产品上市足足延迟了一个月。

事后,老总告诫他说:“今后做事,要考虑一下利害关系,然后再下决定,这样,就不会因为意外而耽误事了。”

其实在生活中常常会出现这种情况,因为对事物的直观判断而放弃原本的原则,这样做的后果,难以想象,像卡利斯那样,如果一旦签订了正式合同,那么公司就会遇到巨大的损失。因此,我们在做事情时要思考它的利害关系才可行动,这样才不会发生意外。

其实,克服拖延的坏习惯,行动并不是主要的,重要的是支配行动的思考,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人往往忽略了这一环节,而做出了冲动的行为,只能使自己陷入拖延的境地。思考周全再行动,是让我们拒绝拖延的一个前提条件,但它绝不是我们的最终目标,只是我们快速达到目标的重要的一步。事实上,在生活中我们会经常用上它,因为无论任何事情,只要能做到思考周全再行动,就能以最快的速度完成。

第二辑远离拖延症,不让拖延误人生

拖延究竟对一个人有什么样的危害呢?我们不得不承认这样一个事实:人生的很多不如意都是由拖延带来的,就医不及时加重了病情,在犹豫间失去了机会,在磨磨蹭蹭之后误了大事……可以这样说,每次拖延,都是对人生的一次毁坏。

“剩男剩女”也是拖出来的

说到拖延,很多人就会立刻想到现在社会上大量存在的剩男剩女们。有人对“剩客”按年龄段做过这样的分类:24~27岁,这样的人是初级“剩客”,主要是他们刚刚走上“剩客”的道路,还有勇气为继续寻找自己的另一半而奋斗,可称为“剩斗士”;28~31岁,这类人是中级“剩客”,称为“必剩客”;32~36岁为高级“剩客”,尊称为“斗战剩佛”;36岁以上的,则可封为“齐天大剩”。

杨佳的妈妈最近有点发愁,因为杨佳早过了出嫁年龄却还没有个对象,每次只要是一回家,街坊邻居都会问她闺女有没有对象。“你说,这人啊,如果长得丑还可以谅解。关键是杨佳这姑娘长得是白白净净的,挺漂亮,可就是没有个男朋友。”每次听到别人在背后议论,杨妈就无比难受。

可是,每当杨妈和杨佳谈起这事的时候,杨佳却总是推三阻四,不是说“没有合适的”就是说“等以后再说”,让杨妈头疼不已,“谁知道这以后究竟是什么时候啊!”杨妈嘟囔着说。

每次和老姐妹们打牌的时候,杨妈总是念叨着,让给自己家的姑娘介绍个对象,结果这事被杨佳知道了。“这相亲对象就一定很合适吗?就算是合适,那结婚是不是还要买房子啊?”杨佳连珠炮似的反问,让杨妈哑口无言。但冷静下来,杨妈一想还真是这么一回事,结婚是孩子自己的事,什么时候遇到合适的人还是她自己说了算。

就这样一拖就给拖到了杨佳31岁,到了现在周边的邻居也不会主动地给她说婚事。“年纪都这么大了,还没有嫁出去,肯定是哪里有毛病,否则早就结婚了。”又有一些人有了这样的想法。

像杨佳这样的事在我们身边可以说是屡见不鲜了。我们常说幸福是拖不来的,有些人不是没有找到幸福的机会,只是一拖再拖,幸福就这样悄悄溜走了。

吴大定为了结婚的事情经常和女朋友吵架,怎么回事呢?两个人的关系特别好,谈恋爱的时间长达8年之久,如今32岁的他们,总是为了结婚吵来吵去的。双方都见过家长了,而且对方父母的印象也都很好,家长们都同意让他们结婚了,然而吴大定自己却老是不同意。

原来女方自己有一套房子,吴大定没有。吴大定就决定等到自己买了房子之后再结婚,而且吴大定想只用自己的工资买房,这可真是遥遥无期了。两个人的年纪现在都奔四了,等买了房之后再结婚真的是不知道是何年何月了。

男方这样拖下去,女方很可能就会因为等不起而放弃和他在一起。男方的确是很有斗志的,但是结婚过日子幸福不幸福不是仅仅凭着斗志就可以了。幸福,不过就是有个温馨的小家,过着知足乐呵的生活。这样拖延自己的幸福,很可能到了最后就没有幸福。

还有一类“剩男剩女”,其实就是一些比较渴望自由的人。这样的人感觉自己拥有很多的资源,在自己一个人的时候是比较幸福的,所以他们就很排斥和其他的人共同享受一个空间。尽管总是被自己的亲人朋友念叨着“赶紧找个对象吧”,但是他们还是坚持着一个人。这些人很可能就是所谓的“钻石王老五”,也有可能是在自己的事业上很成功的人士,他们渴望自由的心或者对不受人约束的向往比找一个人一起过日子要强烈。

现在的社会,谈恋爱的年龄越来越小了,结婚的年龄却是越来越大了,其实这就是一种典型的拖延幸福的行为。

可能是在刚开始的时候遇人不淑,所以对这个世界上的爱情就不再期待,对于婚姻也会丧失很久以前的期望;也或者是自己一直处在相亲的道路上,对于自己现在见到的相亲对象十分不满意,总是想着,下一个相亲对象肯定比这个要好,所以也是一拖再拖,直到自己的年龄慢慢地变大;也有可能是自己的眼光很高,“高不成低不就”,自己的事业已经是步入了正常的轨道,什么样的人都入不了自己的眼,比较优秀的人估计是看不上自己,即便是自己看上了对方,稍微不好的,又感觉自己受委屈了,还是不喜欢。所以,“剩男剩女”是拖出来的,而拖到了最后,很可能是随便找一个人结束自己的单身生活。

拖拉是工作最大的敌人

在我们的工作中大多数的人都会有这样的习惯:本该在今天完成的工作拖延到明天完成,这个月该完成的报表拖到下个月,不管什么事情都喜欢留到明天来处理。那么,不能把当天的事情在当天处理完,将会有什么后果呢?

某家电公司的产品经理万平和同事赵阳接到任务:去欧洲为明年订单的有关事情进行谈判。他们先后在荷兰、法国等好几个国家进行洽谈。经过多次沟通,多次商议,终于得到了法国客人的认同。万平和赵阳非常高兴,“这周没有白忙啊”两个人这样感叹着。

今天是周末,万平准备将客户的资料和洽谈事项放在一边好好地休息一下,等到下周一的时候再将资料整理好发回总部,于是周末就好好地放松了一下。但是赵阳在当天晚上就熬夜将资料及时整理了出来,发回了总部。短短两天的时间万平给公司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损失。

原来,在万平那里有很多法国客户合作的条件,但是赵阳发给总部的信息只有一小部分,由于缺少完整的材料内容,从而耽误了与客户共同的重要时间,最终导致失信于客户。当万平正准备将资料发给总部的时候已经为时已晚了。法国客户认为该公司连最起码的诚信也没有,最后也就放弃了合作的机会。经过这件事情之后,万平做出了深刻的反省:要是能及时把材料发回去,之前辛苦的努力就不至于成为泡影。

他感慨道:是我的错,我对不起所有人。经过这次教训之后,万平在德国、丹麦的洽谈无论时间多么晚,他都会及时地完成当天的资料报告并发回总部。他认为:当天的事情一定要按时去完成,拖到最后吃亏的只能是自己。

是啊,如果万平能够当天就把材料整理好,而不是拖到下周一去做,那么就不会发生接下来的事情了。

人们所面对的事情、问题、麻烦不会因为不去解决而减少,也不会因为不去做而消失,反而会越积越多。拖延并不能让你心安理得地享受清闲,内心在那些没有完成的任务的困扰下会变得紧张焦躁,而且时间越长、越往后拖延心理压力越大。

到了不得不去处理事情、解决问题的时候,在紧张焦虑的状态中,思维和行为效率都极低,结果都很糟糕。在拖延中焦虑,在焦虑中又拖延,如此恶性循环,生活不顺利,工作低效率,最终定将一事无成。

所有的人都知道拖延的害处,但是在工作中却没有意识到自己拖延的习惯,总是会找一些借口来为自己做出解释。工作拖拉的人实际上很善于找到借口,并且每一次都可以找到借口来为自己开脱。有的时候,甚至因为已经形成拖延的习惯,竟然会在不知不觉之间,相信自己为自己找的借口,觉得事情真的就是这样。

拖延有时候表现为只说不做。这是一个隐蔽的“拖延”方式,它的危害性更大。因为在表面上,“只说不做”还是很热闹的,大家积极地讨论计划,研究事情实施的步骤。但是,这些计划常常停留在口头上,甚至可能永远停留在口头上,得不到真正的实施。这种情况比拖延时间更隐蔽,更有欺骗性。

我们好多人都是知之多于行之。从“知”的角度来说,我们并没有太大的障碍。但是,我们很少主动去运用这些丰富的知识,没有把知识当作一部分工具来使用。我们大多数人都只关注于把知道的东西划分到不同的专业领域去,而非竭尽全力去运用知识的力量来应付各种不同的问题。我们必须记住:计划再完美,如果不去实现,就一点价值也没有。“只说不做”表现的形式有很多种,例如:领导不断地讨论、开会,把这些作为管理人员的中心工作,用案头工作替代行动,用制定计划、会议研讨、准备书面材料等替代了行动,用企业信条代替了行动。实际上,希望得到的东西不会自动变成现实,必须通过行动才能变成现实。“说得多做得少”是拖延的另外一种形式。这样的行为往往更容易被人接受,因为大家通常认为至少已经做了,只是做的多少的问题,甚至很多人把说当成做。在一件事情还没有开始之前必须对这件事情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规划,但是,其中许多工作对我们想达到的结果并不能产生任何直接的影响,最好的起点往往就摆在我们眼前。

但是,怎么摆脱只说不做的困境呢?我们在做一件事情的时候,要拿出自己的实际行动,先做然后说,不要事情还没有做,就夸夸其谈。

犹豫会让很多人后悔不已

人们在遇到事情的时候往往会因为某事牵扯到方方面面,一时之间很难做出取舍,这个也想要,那个也想要,都不想放弃。犹豫来犹豫去,到最后错过了做出选择的最好时机。

俗话说:鱼和熊掌,二者不可兼得。要想有番成就,在机会来临的时候就必须要抓住,有舍有取果断做出选择,然后再积极地行动。

找工作的时候,摆在你跟前的是一家很好的公司,福利待遇好、发展的空间也比较大,这时或许你会犹豫,想着会不会还有比这家更好的公司呢?犹豫半天,最后这机会被别人抢去了。当你在和客户谈合作案的时候,或许客户提出的条件比较严苛,所以你犹豫不决,迟迟不肯签合同,到最后被别的公司捷足先登,拉走了订单。当你逛商场的时候,看到一件漂亮的衣服,大小也正合适,但是觉得价格太贵,犹豫不决,想再去别家看看,等再回到这家店的时候衣服却被别人买走了。当你面对升职加薪的机会时,因为担心别人比自己强,而迟迟不肯毛遂自荐,结果被别人抢占了先机。

这些机会明明就摆在你面前,而你明知道那是机会,但就是犹豫着迟迟不肯做出决定,到最后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机会被别人抢走。

周经理坐在办公桌旁忙了一天,眼看自己一个人实在完不成这么多的工作量,他来到了唐楠楠所在的部门问:“谁能帮我做一张进销存报表?”

唐楠楠毫不犹豫地对他说:“我来做吧!”

看到唐楠楠主动应承,在场的其他几个员工出于礼貌,也对周经理说:“我也来帮你吧。”

周经理说:“谢谢你们,但我只要一个帮手就够了。”

过了两个月之后,因为公司人事调动,唐楠楠幸运地被提拔为部门副主管。

现实就是如此,有能力往往是不够的,还需要在机会来临时把握好机会将能力充分地发挥出来,只有这样才能够得到老板的器重,而那些在机会面前犹犹豫豫的人,最终会被淘汰出局。

在机会面前,当我们没有足够的能力去胜任一件工作的时候,或许我们不会因为失去它而难过和后悔。但是如果我们有这个能力,明知道那是个展示自我的好时机却因自己的犹豫不决而错失了,这时我们将会非常的懊恼、痛心疾首。因此,当机会来临时,就要快速地抓住,舍弃那些不必要的想法,快速地采取行动。

所以,做事不拖延、不犹豫是成功人士必备最基本的素质。

作为苹果技术团队的主管,李开复认识到自己的团队存在着严重的问题,并且已经到了积重难返的地步。是继续为维护面子自我蒙蔽?还是观望整顿?经过一番思考,李开复果断地做出了决定——团队解散,并重新建立团队。

在他的带领下,新团队顺利地完成了研发任务,最后公司对他这种果敢的行为大加赞赏。

后来,李开复认识到自己的思想和意见不能在作为行业翘楚的微软尽情地自由表达时,他没有丝毫的犹豫,毅然跳槽到了谷歌,这使得他的影响力逐渐扩大。

处事不拖延不仅能使我们抓住机遇,做出成绩,还能够帮我们最大限度地避免损失。李开复解散团队的行为,结束了团队劳而无功却要公司支付成本的现状,为公司避免了进一步的损失。而他选择自己去留的果断行为,则使自己的职业生涯更加辉煌。

犹豫不决是事业的绊脚石,有了它我们遇到机会时就会举棋不定,从而错失良机;不拖延的果断行为,却能让我们牢牢地抓住机遇,创造出更辉煌的成绩。有的人认为果断往往会变成武断,但是事实并非如此,果断是用最短的时间,衡量做一件事的利弊。假如事情这样做是利大于弊,那么即使冒一些风险也是值得的。

古罗马有一位哲学家,风流倜傥,饱读经书,因此有很多女人都非常地迷恋他。有一天,有一个女子对他说:“请让我做你的妻子吧!若你错过我的话,你就再也不会找到比我更爱你的女人了!”

哲学家回答说:“让我考虑一下。”

几个月之后,哲学家终于下定决心要娶那个女子,来到她的家中,问女人的父亲:“你的女儿呢?请你告诉她,我考虑清楚了,我现在要娶她为妻!”

女人的父亲回答:“你来晚了6个月,我女儿现在都快做妈妈了!”

后来,哲学家忧患成疾。他在死之前说了这样一句话:“下一次,我绝不犹豫!”

人生的道路上,我们每时每刻都在做出选择,而许多机会都是转瞬即逝的。哪怕做出错误的选择也好过犹犹豫豫。如果犹豫不决,很可能会失去很多成功的机遇,机会一旦错过了,是不会再有的。放眼古今中外,能成大事者都是当机立断之人,他们是世界的主宰,当机会来临时他们就会快速地做出决定,并迅速加以执行。

成功的人能把握更多的机会,往往比别人敢于冒险,做事情比别人果断,比别人迅速。如果一个人总是犹豫不决、优柔寡断,一旦有了变故就很容易改变自己之前的决定,这样的人是成不了大事的,只能羡慕别人的成功,在后悔中度过一生!

一时的小麻烦,拖延成大麻烦

有的人办事喜欢拖拖拉拉的,到了最后根本就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了,因为事情都积攒到了一起。需要做些什么呢,自己没有头绪,脑子里一团乱麻,不知道从何处着手,毫无目的性和根据性,眼前一片迷茫。所以,你的人生一团糟,往往是你拖延的结果。

杨青是个上班族,平时自己不怎么做饭,家里就储存了很多零食,以备腹饥之需。这天是周六,她收拾橱柜的时候发现以前买的东西都放坏了,就想着收拾收拾拿出去扔了,结果事一多,就给忘了。第二天她又想起来,就想等到吃完晚饭下楼散步时带出去。可晚饭后她接着看没看完的电视剧,没有下楼,快睡觉的时候才想起来橱柜里坏的食物没有扔掉,但这时候她已经不想收拾了。就这样,直到下个周末才再次想起来去扔的时候,橱柜里已经一片狼藉了:橱柜里满是虫子。最后,杨青花了一天的时间打扫橱柜。

扔个垃圾而已,每次都想着,这次忘了,下次再说吧。但是总会下次又等下一次,直至垃圾成灾。做事情也是这样的道理,什么事情都不能拖延,事情拖得越久,麻烦往往会越大。

有人说:“拖延等于死亡。”很多人感觉这是在危言耸听,其实不然。

李特最近感到自己的胸口有点疼,但是他自己毫不在意。妻子建议他去医院检查一下,他拖着不去,还强词夺理:“最近没时间去什么医院,我本来就很懒啊。”

两个月之后李特身上的疼痛越来越厉害了,疼得实在是拖不下去了,于是才去了医院做检查。检查结果是胸腔积水,这个时候他才意识到自己这次真的是摊上大事了。

医生告诉他,如果早来医院,吃点消炎药、打几瓶点滴就可以了。现在病情严重了,需要进行手术治疗,如果再拖下去的话,可能就出人命了。

刚开始的时候不过是一个小毛病,拖一拖也没什么关系。但是等自己疼得没有办法忍受了,再去医院检查的时候,就会后悔没有早点来医院。也许这一次你的生命健康没有什么大碍,只能算你幸运。可拖延成习惯,以后每次还都能这么幸运吗?

大卫是美国某个火车站的火车后厢的刹车员,人特别机灵,对谁都是乐呵呵的,乘客和一起工作的同事都比较喜欢他。

一天晚上,一场突降的暴风雪使得火车晚点,这就意味着大卫需要加班了。和平时一样,他的嘴里开始不停地嘟囔:“这个鬼天气,还让不让人活了,真是的,烦死人了!”他一边小声嘀咕,一边想着如何能够逃开这次加班。

屋漏偏逢连阴雨,因为这一场突来的暴风雪,一辆快速列车不得不改变原来的路线,几分钟之后就已经拐到大卫所在的轨道上了。列车长接到通知之后就马上给大卫发出了指令,让他拿着红灯到后车厢去。做过多年的刹车员,大卫知道这件事情的严重性,可他想到的是,后车厢还有一名工程师和刹车员,也就没有太在意。他还笑着和列车长说:“老兄,不用这么着急,后面有人守着呢,我拿件外套就马上过去。”列车长很严肃地告诉他:“人命关天,一分钟都不能等。那列火车马上就要进站了!”

大卫看到列车长这么严肃的样子,于是也很严肃地说:“我知道了!”列车长听到答复之后,就匆匆忙忙地向发动机房跑去了。

大卫平时已经习惯了做事拖拖拉拉,以此来消磨无聊的加班时间,这一次也不例外。他想,后车厢还有人呢,安全着呢,没有列车长说得那么严重。他习惯性地喝了几口小酒,驱走身上的寒气,吹着口哨慢慢悠悠地向后车厢走去了。等到他快要靠近后车厢的时候,突然想起来这时候的后车厢是没有人的,因为在半个小时之前列车长已经把他们调到前面的车厢去处理事情了。

大卫慌了,快步跑过去,但是已经太晚了。那辆快速列车的车头在刹那间撞上了前面的火车,紧接着就是巨大的声响和乘客的呼喊声。

有的时候,习惯性的拖延会带来不可忽视的巨大后果。看似只不过是不起眼的、小小的拖延症而已,和那些严重的问题距离远着呢。但其实不然,每一个细微的环节都和生命有关系。

心理学上说:“习惯会变成无意识的大脑运作过程。”如果拖延的时间一长,那么大脑就会长时间地保持并记住这个状态,渐渐地会将拖延变成一种习惯。当在面对需要及时解决的问题时,也会拖延不做。这就像是在滚雪球,滚得时间越长,球就会越大,而麻烦也将会越大,直至你已无力解决,可惜悔之晚矣。

活在职场中,越拖延越颓废

初入职场的年轻人身上往往有一股逼人的朝气,他们不管干什么事都很有干劲,然而在一些职场老人看来,这些朝气不过是三分钟热度。“等你在职场混久了,你就不会这么有激情了。”职场“老人”这样告诫年轻人。而等到年轻人逐渐变成了职场“老人”,他们大多数人也发现,这些“老人”说的话真的很对。

的确,很多人早已从一个脚踏实地的大学生慢慢变得精明,而又从精明开始慢慢学会了拖延,逐渐向颓废过度。

很多人常常说“岁月是把杀猪刀”。有时候张大卫自己也会感慨几句。张大卫大学毕业后就投身广告业,现在的他作为公司设计这一块的负责人,对自己这十几年的变化感慨颇多。

想当年,刚毕业的张大卫找到了一份心仪的工作,自然是无比意气风发,他相信自己能够在公司里大展拳脚。进入公司,当看到自己亲手做的设计方案一一被领导采用的时候,张大卫内心充满了激动和骄傲。此后的一段时间里无论张大卫接到什么样的工作,他都会在第一时间内去完成,即便影响休息娱乐也在所不惜。然而现在,一切都不一样了,刚毕业时那股朝气早不见了,现在,即便是最紧迫的项目,他也是能往后拖就往后拖。

张大卫常想,自己刚到公司时的那股朝气都去哪儿了呢?一次同学聚会,张大卫对同学发了一通牢骚:“我现在的事业可以说是一帆风顺,但是总感觉不到以前咱们在学校时候的那种感觉。你说咱们上大学的时候,是多么的意气风发,圣诞节的时候,摆个地摊,卖个苹果,虽然卖的还没吃的多,但是那时候的感觉特别好。”“是啊,现在咱们的工作状态和刚参加工作的状态差别实在是太大了。”“刚开始的时候,总想着用自己的激情去改变整个世界,没想到工作几年,就被这个世界给改变了。”“现在我对待工作急的就做做,不着急的能拖就拖,反正在最后一定会找到解决办法的,慢慢地人都变得越来越颓废了。”同学们也纷纷发表同感。

其实,像张大卫这样的感触我们很多人都有。随着年龄的增长,无论是生活还是工作,我们都会逐渐失去了激情,没有了继续拼搏的动力。做事的时候拖拖拉拉,思考问题的时候懒懒散散,这样的状态长期持续下去,人就变得越来越颓废了。

面对这样的状况,有的时候我们会感觉很难过,看看自己的懒散,再看着刚刚进入公司年轻人的朝气,更是感觉自己已经跟不上时代了。因此不禁要问,以前那么阳光、那么有朝气的自己到哪儿去了呢?

是啊,人的朝气去哪里了呢?答案就是被拖延给磨光了。少年时、青年时,我们面对的是紧张的学业,是师长的督促,是同代人的竞争,在这种情况下,每个人争分夺秒,一刻钟当两刻钟来用。但是毕业之后走入社会,我们需要自己来掌控自己的人生,安排自己的工作,生活中没有明显的竞争,人的紧迫感也就慢慢消失了,拖延开始变成生活中的常态,于是朝气就这样一点一滴地丧失了。

紧迫感的丧失来自拖延,而拖延久了就染上了拖延症,一个得了拖延症的人对于生活的态度便成了能拖一刻是一刻,只求这一刻无事轻松,哪管下一刻十万火急。然而,下一刻终于还是会到来的,就在这不断的十万火急当中,人生开始一次次地失败,而因为失败,便更加懒散,对待生活更加拖延,拖延和懒散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而这个恶性循环的最终结果就是内心彻底崩溃,整个人陷入一种颓废的状态当中。

颓废是一种怎样的状态呢?就是对所有的事情都感觉浑浑噩噩,没有自己想要参与新生事物的兴趣,总是认为“有什么事也不用着急”,对于自己的工作,总是拖到最后一刻才慢悠悠地去做,没有丝毫自控的能力,当然也不会采取任何的措施来进行自控。

处在颓废中的上班族往往会被同事笑为患上了“更年期综合征”,而处于颓废中的人生,则是一个彻头彻尾没有意义的人生。在这样的人生当中,逃避困难、不肯面对挑战、被动地安于现状成了生活的主题,放弃、逃避成了生活的选择。这样的生活,难道是我们想要的吗?

谁也不希望自己的人生毫无意义,谁也不想让自己看起来就像是混吃等死的蛀虫,而只有摆脱掉拖延症,才能结束这一切。

要养成做事做到位的习惯

在这个社会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位置,每个人也都有自己的职责:医生的职责是救死扶伤,军人的职责是保卫祖国,工人的职责是生产合格的产品,教师的职责是培育人才……

社会上每个人的位置不同,职责也有所差异,但共同有一个最起码的做事准则,那就是做事做到位。做事做到位,就是要有严谨的做事态度,对要做的事情不能敷衍,认真去办,并把自己的事情力争做到最好。

能够做好自己的事情,是成功的第一要素,把事情做到位,是有效执行的第一要素。齐格勒说:“如果你能够尽到自己的本分,尽力完成自己应该做的事情,那么总有一天,你能够随心所欲地从事自己想要做的事情。”反之,如果你凡事得过且过,从不努力把自己的事情做好,那么就永远无法达到成功的顶峰!

对很多事情来说,执行上的一点点差距,往往会导致结果的巨大差异。事情没有做到位,甚至相当一部分人做到了99%,就差1%,但就是这点细微的区别使他们很难取得突破和成功。

闻名世界的“塑料大王”王永庆在年轻时曾经吃过很多苦。早在16岁时,他就用父亲借来的200元钱开了一家不大的米店,米店虽小,但他始终精心经营着。

当时,大米加工技术落后,混杂着很多的米糠、沙粒、小石头等,买卖双方早已是见怪不怪,但王永庆却没有习以为常,他选择了更进一步的服务方式——在每次卖米前都把米中的杂物拣干净。

王永庆卖米多是送货上门,但并非送到就算,他还会帮人家将米倒进米缸里。如果米缸里还有米,他会先将旧米倒出来,将米缸刷干净,然后再将新米倒进去,将旧米放在上层,这样,米就不至于因存放过久而变质。

王永庆的这些行为可以说都是举手之劳,但却为顾客带来了很多方便,不少顾客深受感动,铁了心专买他的米。就这样,他的生意越做越好,最终成为台湾工业界的“龙头老大”。

小小的卖米生意,王永庆却将其做得如此细致、如此到位,这也就难怪他会成就如今的霸业了。所以,我们也就不难想象,为什么像王永庆这样的成功者在世界上永远只是少数,正是因为那些富有和他同样理想的人,都是在做事不到位上把自己的成功机会给扼杀了。

我们生活中出现的很多问题,一开始的确只是一些细节、小事上做的不完全到位,但恰恰就是这些细节的不到位,常常会造成较大的影响。

比如,水温升到99℃,还不是开水,其价值有限;若再添一把火,在99℃的基础上再升高1℃,就会使水沸腾,并产生大量水蒸气来开动机器,从而获得巨大的经济效益。

100件事情,如果99件事情做好了,一件事情未做好,而这一件事情对自己来说可能就是百分之百的影响。

一个人看见一只幼蝶在茧中拼命挣扎了很久,觉得它太辛苦了,出于怜悯,就用剪刀小心翼翼地将茧剪掉了一点点,让它可以较为容易地爬出来。然而,这只幼蝶爬出不久就死掉了。这是因为,幼蝶在茧中挣扎是生命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为了让身体更加结实、翅膀更加有力。即使是一个小小的外力的作用,都会让它的发育和成长无法达到正常的标准,丧失生存和飞翔的能力。

遗憾的是,现实中像幼蝶这样的事情却时有发生,而且很多情况下都是源于做事者自身的不良心态:

做作业时马马虎虎,考试时粗心大意,面对错误敷衍塞责;只管上学、上班却不问贡献;只管接受安排、指令却不顾结果;得过且过、应付了事,将把事情做得“差不多”作为自己的最高准则;做事情能拖就拖,很少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任务……

这些统统都是做事不到位的具体表现。而这样做事的人,又怎么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