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变革管理:外力、沉浮和变革(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8-24 13:54:15

点击下载

作者:王亚锋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持续变革管理:外力、沉浮和变革

持续变革管理:外力、沉浮和变革试读:

前言

中国正处于转型中。

谁能看懂这个时代的变化,谁的企业就掌握了自己的未来。

很久以前有个节目叫《正大综艺》,里面有个环节叫作“是真是假”,要求嘉宾对命题的真假做出判断。

那么请对这个命题做出判断:“大萧条是真是假?”

许多企业领导者忧心忡忡:好像我们正处于危机之中,到处都是泡沫,经济随时会崩溃,环境达到了前所未有的严酷状态,大萧条似乎马上就要来临。

印证大萧条的有无数新闻和报道:出口下滑了,制造业不景气了,房地产有泡沫了,许多实体店铺倒闭了,企业不断裁员,连诺基亚、柯达这样的全球巨头也触礁,工厂库存积压了,工人工资开不出来了,温州老板跳楼自杀了,搞民间借贷的人也跑路了?

以前老板们聚在一起讨论的可能是最近公司拿下多少新客户,准备开发多少新市场,“形势一片大好”。

现在老板们聚在一起讨论的可能是关闭了哪些店铺,裁员了多少人,有哪些产品下架,仓库堆积了多少产品,利润率又下降了,“赚钱越来越不容易了”。

这些似乎都印证了“大萧条”正在来临。

但是,这就像我们坐在自己温暖的家中,看着电视中各式各样的新闻事故,各种火灾、爆炸、疾病、恐怖袭击的新闻报道好像让你感觉世界不太平,但是这种不太平却极少真正地影响你的生活。

无论新闻报道了什么,你仍然按照自己的步调生活,该吃饭吃饭,该上班上班,你不会担心恐怖分子真端着AK-47出现在你的面前。

当局者迷。

如果把企业比作航海中的轮船,那么在开展大海航行之前,企业首先要搞清楚自己所在的位置,看清历史的脉动,了解未来经济发展和风向,触摸现今经济环境的水温。

3种外力同时作用着企业,决定企业的生命和未来。

外力1:历史发展的力量

历史发展的力量促使中国企业的转型,只有跟上历史,才能在竞争中不被淘汰。看清历史发展的趋势,政府的主导同样起到关键作用。在过去的20年中,政府大力发展基础建设,而高效率的交通网络和设施,大大提升了中国工业、制造业等的竞争力,带动了从钢铁、水泥、化工,到房地产、家居建材产业等一整条产业链的兴旺发展。

有人把它形容为“神奇的一枚棋子”,这枚棋子带动了全局。而近七八年来,国家东部沿海地区在基础建设方面的投资在减少,而对西部和内陆地区的投资却在不断急速上升。

有的领域经济增速放缓了,有的领域却增长空前。当历史的“风向”改变,逆风而行的企业当然会感觉如同过冬。

外力2:行业规律的力量

成熟的行业越来越“集中化”,在行业发展、竞争力量和马太效应的同时作用下,利润率不断下降,资源和客户群向大企业靠拢和集中。

外力3:技术的力量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改变的是中国经济格局、权力结构和企业的发展方向。互联网技术的出现,同时揭示着传统行业的没落,以及新兴行业起航。阿里巴巴、京东等电商巨头冲击传统行业,互联网营销冲击的则是传统营销。

中小企业在历史发展、行业规律和技术力量的三重作用下,有的企业沉下去,销声匿迹;而有的企业乘风破浪,扬帆远航。在本书的第一部分【外力】中,我们主要讨论促使企业变革的历史趋势、行业规律和技术方向,帮助企业认清自己在大环境中的地位,了解洋流方向、风向和水温。

企业的沉浮源自于外力的作用,还源自于企业内部的运作。那些被淘汰的企业有着同样的特征:陈腐的经营模式、先天不足、不守规则、追逐“坏利润”、扩张太快、跟不上时代等。

如果不能摆脱组织的行为惯性,即便曾经辉煌的企业也会走向没落。在第二部分【沉浮】中,我们主要讨论的是失败企业的特征,以及企业需要摆脱哪些行为惯性,如何在挑战之中突围,获得持续性的竞争力。

今非昔比——过去的企业可以慢慢地做决策(而不是迅速决策),居高临下地做管理(而不是人性化管理),生产一些“不咸不淡”的产品(而不是卓越的产品),提供马马虎虎差强人意的服务(而不是出位的服务)。

过去的企业可以只关注企业内在,把企业当成一个封闭式的机器去经营。

但是今天不一样——今天每个人都“互联”在一起,企业再也不能固步自封。

如果今天的企业还这么做,那么就很难生存下去。现今的商业时代,科技更新换代,消费者需求日新月异,经济发展快得让人震惊。

每天都有无数个中小企业倒下,也有无数的新企业成立,欧美企业的平均寿命是40年,而我国中小企业的平均生命只有3.7年——这就是现状。

目前,只要有电脑、手机和移动互联网的地方,微营销就无处不在,而且迅速占据了每个人的生活,随之而来的就是商业社会的沟通成本越来越低,企业竞争的平台越来越大,现今的趋势是:全世界所有的公司都即将(或者已经)在同一片战场上“厮杀”求生。

如果不做变革,企业很难生存下去——而最后一部分【变革】将是企业脱胎换骨开展变革重获新生的重要环节。不破不立,只有先破才能后立。

企业变革有以下4个步骤。

第一步,准备。企业的变革是一场宏伟的战役,需要谋定而后动,只有做足充足的准备,才能保证变革的成功:包括认清阻力,获得支点和动力,掌握规律和原则。

第二步,激励。优化和完善激励考核制度,科学激励员工,是企业变革成功的有效后勤保障。

第三步,行动。施行结构、流程、管理、稽核、文化、团队和品质等全方位的变革,破坏性地打破企业现状,重注生命力。

第四步,转型。转型成适应互联网环境、具备互联网思维、掌握互联网行为准则的最有效方法,可以使企业变成全新的“互联式学习型企业”,这是企业下一个时代的航向。

企业面临巨大的挑战,但是正如杰克·韦尔奇所说:“最好的是企业主动变革,而不是让变革找上企业。”PART1外力——3种力量决定企业必须变革

中小企业,在行业规律、历史规律、技术力量的三重作用下,有企业的沉下去,销声匿迹;而有的企业,乘风破浪,扬帆远航。找到企业变革的历史趋势、行业规律和技术方向是变革管理的前提,企业只有认清了自己在大环境中的地位,了解洋流方向、风向和水温才能顺势而为,扬帆远航。企业的沉浮,源自于外力的作用,还源自于企业内部的运作。那些被淘汰的企业有着同样的特征:陈腐的经营模式、失天不足、不守规则、追逐“坏利润”、扩张太快、跟不上时代等等,如果不能摆脱组织的行为惯性,即便曾经辉煌过的企业也会走向没落。力量1 历史发展的力量:中国正处于经济转型中

中国从“工业化”转型成“服务化”

问题1:是什么促使中国从“工业化”转型到“服务化”?

问题2:“服务化转型”对企业究竟意味着什么?

中国正处于转型中。

谁能看懂这个时代的变化,谁的企业就掌握了自己的未来。

当局者迷。面对现今的经济形势,许多人只是盲人摸象。现实是中国正处于从“工业化经济”向“服务化经济”转型的大潮中。历史的浪潮不可违逆,有3个历史性的力量,促使中国从“工业化”向“服务化”转型。

1.世界范围内的经济趋势

从“工业化”转型到“服务化”,正是世界范围内的经济趋势。不只是中国,越是发达的国家,这一特征就越明显。近年来,中国中小企业的企业主们最大的发现就是“制造业不景气了”,产品不好卖了,出口也不景气了,但是制造业的“萧条”并不代表整体经济的萧条。制造业的不景气,正是表明了中国正在从“工业化”向“服务化”转型。

2.政府的主导

政府的主导同样起到关键作用,在过去的20年中,政府大力发展基础建设,而高效率的交通网络和设施,大大提升了中国工业、制造业等的竞争力,带动了从钢铁、水泥、化工,到房地产、家居建材产业等一整条产业链的兴旺发展。

有人把它形容为“神奇的一枚棋子”,这枚棋子带动了全局。而近七八年来,国家对东部沿海地区在基础建设方面的投资在减少,而对西部和内陆地区的投资却在不断急速上升。

有的领域经济增速放缓了,有的领域却增长空前。促进中国的“服务化”转型,发展更高、精、尖的行业,拉动内需,发展互联网,这背后都隐藏着政府的主导。当历史的“风向”改变,逆风而行的企业必然会感觉如同过冬。

3.人民币升值

人民币升值是不会变的总体趋势,这种趋势既来自于中国经济体系的内部动力,也同样来自于中国以外的经济体的外部压力。

人民币从2005年开始升值,漫长而稳定的升值持续了近10年,2014年人民币有短期贬值的现象,但是这种贬值现象更多是人为操控,并不符合现阶段的经济基本面。升值是个不会变的趋势,只是我们追求的是稳定升值。

至少在未来10年之内,这个缓慢升值的行情会继续下去。

人民币升值会带来什么?有利有弊,如表1-1所示。表1-1 人民币升值会带来什么

中国和美国的种种贸易摩擦,本质上就是中国相对美国有巨额的贸易顺差。

但是人民币升值就会打破这个局面:人民币升值致使我国的货币优势全无。人民币不升值,一件100元人民币的产品,出口到美国,价格是12美元;而人民币升值到今天,汇率是0.1618,100元人民币的商品卖到美国就是16.18美元。人民币的升值大大不利于我国的出口贸易。出口行业显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艰难无比,加工出口业(以低端加工出口业为主)的竞争力正在逐年下滑。

苦的是那些低端出口加工业的老板,君不见多少东莞、温州的老板一夜白头,产品卖不出去,能卖出去的却卖不上价,资金循环不起来,贷不到款,真正贷到款时又还不起。

此时此刻,扩大内需才是当务之急。

如何扩大内需?发展消费行业,发展服务业,刺激消费,让货币都流通起来。

有部电影叫做《金钱永不眠》,事实上就是如此。躺在银行里的只是数字,流动起来才具有货币价值。

中等收入人员的消费呈现前所未有的繁荣态势。

以出国旅游来说,2000年,我国出国人员还主要以因公出国为主,因公出国人次占了所有出国人次的40%。

到了2013年,因公出国的人次变成只占所有出国人次的5%,这就是经济消费繁荣的产物。

在2010年,我国出国游人次5200万人次,平均每26个中国人中就有1人出国一次。

到了2013年,我国出国游人次几乎翻了一番,达到了9800万人次,这是什么概念?几乎每13个中国人中就有1人出国一次。

如何让货币流动?发展服务业,让人们把闲置在手中富余的钱都调动起来。

目前这个趋势非常明显,以汽车消费来说,汽车一直是中等收入人员的主要消费品。在2000年的时候,我国年汽车销售量是200万辆;到了2010年,我国汽车销量是1800万量;到了2013年,我国汽车销售量达到了2200万辆。

体验式休闲服务业日渐繁荣,事实上,世界范围内都是如此:地区经济越发达,服务业越是驱动地区经济增长的核心。电影电视业和培训教育业更是一年比一年繁荣,这就是时代的趋势。“服务化”转型意味着体验和服务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重要。

过去人们选择去哪吃饭,有两种模式:其一是选择自己去过的饭店,熟客模式;其二是随机选择一家饭店,在进去吃饭之前并不了解这家饭店菜做得如何,服务怎样,环境是否宜人。但是互联网的出现改变了这一点。互联网的信息共享特质,使得越来越多的人会在选择饭店的时候上网搜搜人们的推荐和点评,如果有家饭店的菜品和服务被大多数网友打了差评,那么下一个人再看到这些评价的时候绝对不会选择前往。

同时,团购模式也促进了餐饮业的繁荣。

繁荣并不代表一荣俱荣,繁荣的背后更是优胜劣汰,在以前,如果一家饭店出了问题,如菜品里发现脏东西,服务员态度恶劣,顾客一般情况下不是忍气吞声,就是简单私了。互联网时代可不是如此,互联网会将一件小事放大,如果餐饮业继续用以前那些懵懵懂懂的经营方式,稍有不慎就会跌倒。即使过去受到了再多“水军”的赞誉,一件小事就有可能把饭店的口碑彻底毁掉。所以说,餐饮行业的未来也在于服务。提供优质而有特色的服务,提供优质而有特色的菜品,令自己的菜品有被评论和推荐的资格。

互联网使中国中小企业成为“微型跨国企业”

问题1:互联网是如何影响中国中小企业的生存环境的?

问题2:互联网给中国的中小企业带来了怎样的红利?

2014年7月24日,世界著名咨询公司麦肯锡公司发布了《中国的数字化转型》报告,该报告被争相转载研究。

里面的内容客观而现实地反映了中国经济转型的现状:

中国的互联网催生了全球规模最大、用户人数最多的网络零售市场,它已经深刻地融入了中国的商业生态系统,它集合释放的是中国中小企业的群体力量。

它带给中国中小企业的是数个重磅红利,如图1-1所示。图1-1 互联网为中小企业带来的5大红利

1.互联网使中国中小企业成为“微型跨国企业”

中国互联网上的商业平台,甚至提高了中国中小企业的整体出口能力,过去谈到“跨国企业”,大多数人的印象是“大型”“有实力”“有资本”,但是互联网的出现降低了这一门槛,使中小企业也能够成为跨国贸易企业,这一切都是互联网挥舞了魔法棒:中小企业通过阿里巴巴、速卖通等网络平台,打破了过去地域、文化、意识的限制,越来越多的客户透过互联网商业平台接触到海外客户。

2.互联网降低行业进入入门槛

互联网不仅使企业能够在网上寻找,还提供了一个新的平台,使客户的新“idea”能够实现低成本地快速扩张。

只要企业有点子,点子够好,互联网就会帮助企业在网上找到产业链上下游的合作者。

一言以蔽之:互联网的出现,降低了行业进入的门槛,促进了市场机制的形成,加快了企业成长,使得中国的中小企业正在成为“微型跨国企业”。“尽管许多中国的中小企业仍然对互联网(技术、思维和平台)抱有疑虑,但是数字化可以消除中小企业面对互联网时的一些劣势。”

3.互联网营销使以往昂贵的营销费用降低,营销效率提高

云计算的出现使企业不再为互联网系统支付昂贵的费用。互联网营销也可以使以往昂贵的营销费用大大降低,从大规模投放广告转变到互联网时代的精准营销,效果更好。

4.物流和支付的支持

过去企业除了要生产、销售,还需要自己运输,签无数个合同用于支付和收取资金,现在互联网直接提供物流和支付的支持。

5.互联网为中小企业带来了金融上的支持

以往中小企业最大的难题始终来源于资金。融资难,越小的企业就越难获得资金。但是,互联网改变了这一现状,为银行提供了新的工具,帮助银行评估给中小企业贷款的信贷风险,同时降低了交易成本。

2014年7月22日,阿里巴巴集团与7家银行(包括中行、招行、建行、平安、邮储、上海银行、兴业银行)深度合作,合作的内容包括为了中小企业以网商信用为基础的无抵押贷款计划,这个叫做“网商贷高级版”的贷款计划最高可以贷款1000万元。

中国中小企业具有不容忽视的力量,它对全国GDP的贡献达到了70%,同时也是我国就业资源和创新资源的重要来源。

麦肯锡的这份报告充分说明,拥抱互联网技术,对中国整体提高劳动生产力水平具有重大意义,对推动中国经济发展同样具有重要的作用。

这份报告还预测,从2013年开始到2025年,中国互联网将带来中国 GDP的提升:因为互联网,中国GDP的增长率将提升0.3~1.0的增长点,仅是互联网就会对中国的GDP贡献7%~22%。“企业拥抱互联网的程度越深,运营也会随之更加高效率。”

报告还称:“互联网正在从根本上重新结构了中国人的生活方式。”而企业拥抱互联网的程度越高,企业的运营也会随之更加高效。

结论:跟不上环境变化的企业将被淘汰

能否跟上环境的变化,从“工业化”转型到“服务化”是对所有传统企业的挑战。“服务化”需要无处不在,无论企业处于哪个行业,都要体现出“服务化”的转型。

历史的潮流不可违逆,从“工业化”转型到“服务化”是大势所趋,逆风而行的企业终将失败。

1.转变从今天开始

许多企业在2014年惊恐地发现,自己已经过时了:最新的名词听不懂,听得懂却无法理解,从微信圈转的商业案例,在自己看来都匪夷所思。

同时,那些以往沉寂在市场中的小企业,如今如雨后春笋般地冒了出来,正在抢占自己的市场,而许多曾经跟自己差不多规模的企业,却在不知不觉中成为行业中的佼佼者,把自己远远甩在了后面。

几年前,自己的同行在热火朝天地开网店、弄企业微博的时候,自己不屑一顾,等到发现必须要重视和投入的时候,却显得有点晚了。

有的企业家在问“为什么”?

这是一个变革的时代,这是一个瞬息万变的时代,这是一个企业跑起来才能追上时代发展速度的时代。所以,促进企业的转型,从今天开始还不晚。

2.未来的时代是直销的时代

未来的时代是直销的时代,事实表明,渠道正在逐渐消亡。未来的直销有人联网直销、互联网直销和社区连锁直销3种模式。这3种模式会抢占渠道的市场,逼迫那些跟不上时代的企业下架、让位。所以,企业必须好好地想想:你怎样创造出最具服务化特征的商品?你的商品又如何直接送达消费者的手中,并且让他们成为企业的忠实粉丝,为企业做免费的营销。

3.学会拥抱互联网思维

经济转型,企业也跟着转。怎么转?首先要学会拥抱互联网思维。什么是互联网思维?对于这个问题有若干个答案。海尔的张瑞敏认为互联网思维就是零距离,没有距离限制。小米的雷军认为互联网思维是专注、极致、口碑。360公司则认为互联网思维就是从用户体验出发、不收费的模式。很明显,这三个对互联网思维的看法各有不同,因为他们都是从自己的经验中得出的结论。很多专家学者也都对互联网思维进行定义,但更倾向于学术化,解释得比较复杂,让人难以理解,自然也就很难将其作为企业改革纲领。

对互联网思维的不同理解就导致了一个混乱的局面。一方面,大家都在谈论互联网思维;但另一方面,每个人对互联网思维的理解就不一样,表达的意思也就不一样。这就需要我们给互联网思维一个明确清晰的定义。那么究竟什么是互联网思维呢?互联网对我们的生活产生的影响不仅是对企业本身,它已经深入我们的生活,改变了我们周围的一切,改变了我们的生意和生活,所以互联网思维其实就是面对互联网时代的思维方式。

在这本书中,我们除了讲变革,就是讲在互联网时代如何思维。企业只有去主动拥抱互联网思维,才能不会在变动的环境中被淘汰。力量2 行业规律的力量:成熟行业越来越“集中化”

大浪淘沙:越来越多的企业成为过去时

问题1: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企业成为过去时?

问题2:你的企业是否也在成为过去时?

大浪淘沙,有越来越多的企业成为过去时,以家电冰箱产业为例,20世纪八九十年代,国产家电品牌可以说是百花齐放,如新飞、澳柯玛、美菱、小天鹅、荣事达、牡丹、白菊、莺歌、雪花、水仙、春兰、熊猫等。30年过去了,现在留下的,只是行业上的几个巨头,其他的都己经沉下水面,被人遗忘。

有一条2010年的新闻《民族家电品牌经30年市场化八成已消失》,其中谈到:

曾通过置换春兰集团房地产等优质资产而复牌的春兰股份,毫不掩饰其对房地产业务的“偏爱”。该公司上周宣布投资近4亿元进入房地产业,这个昔日全国知晓的品牌被认为跟家电行业已渐行渐远。与此同时,阔别市场多年的莺歌彩电将再度复出的消息,又匀起了消费者对老牌家电的怀念。记者调查发现,经历市场化30多年后,“春兰们”和“莺歌们”并不是少数,多年来大家熟知的民族家电品牌八成以上已消失或转行。

即使像春兰空调、熊猫冰箱,这些曾经家喻户晓的品牌,如今也逐渐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中。

沉舟侧伴千帆过,这是不可抵抗的行业规律。

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崛起,又在新世纪中陨落。

能够留下来的,都是做了无数变革,几次大换血,数次沉浮,却能坚持的企业。

对于中小企业,其寿命越来越短,不仅源于中小企业自身的素质不足,与中国中小企业在整个经济金融市场上的弱势地位也是分不开的。

企业的没落是一个复杂的生态问题。

1.企业在市场上处于散兵游勇状态,产品同质化突出,缺乏核心竞争力

从占据中国企业90%的中小企业的发展轨迹来看,中国的中小企业、民族企业大多数在市场上处于单打独斗的状态,散兵游勇,同时带着典型的机会投资特征,这些企业的成立往往因为发现了商机,而后成立了公司,借着商机在市场上冒头,但遗憾的是,它们远远没有形成有效的产业集群态势。

这些企业和欧、美、日、韩的中小企业有着本质的区别,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中小企业虽然发展规模未必很大,但是它们的关联非常紧密,处于一个有中心驱动的产业集群内。

为了保证各自的生存,不陷入恶性竞争,每家企业都有着不可替代的差异化产品或服务。

中国中小企业间的关系非常松散,产品的同质化现象非常突出。

2.中小企业的生存空间不断被挤占

中国的中小企业大致可以分为“区域市场主攻型”和“出口主攻型”。区域市场主攻型的企业主要依赖于区域经济,依赖地区性的保护,过去中小企业在一个区域,靠着信息不对称、物流不方便和地区保护,能够很容易在地方上立足。这种立足建立在中国市场制度不够成熟的基础上,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经济市场的发展越来越成熟,地域间的壁垒被打破,物流行业和电商行业的发达使距离不再是问题,那么靠区域发展的中小企业的生存空间也随着市场的成熟而变得越来越狭窄。

出口主攻型企业没落的理由则更简单,出口行业中中小企业始终处于产业链的下游,低附加值的工作本身缺乏竞争力,随着行业的发展,中小企业的市场空间逐渐被大型集团所压榨,一个富士康起来,无数个中小企业倒下了。

3.中小企业的坑风险能力低

中小企业往往得不到系统的金融服务,资金短缺成为中小企业倒闭的最大原因之一。没有完善的金融服务的支持,就意味着抗风险能力弱。

国企、大企业和中小企业有着明显的分界线:大企业和国企能够得到正规金融市场的帮助和扶持,而中小企业只能更多地转向民间借贷,缺乏制度上的保护。

而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中小企业(甚至大企业)目前面临的最大危机不是现在赚到更多的利润,而是如何在未来站稳脚跟,对未来的清晰把握决定了企业未来的生死。

有企业落下的同时,就有企业崛起。行业规律不可违抗,企业只有准确把握时代脉动,顺应行业规律,才能在风浪中找准航向。

在成熟的行业中,最终存活的龙头企业不会超过3个

问题1:是什么促使行业在不断地走向集中?

问题2:企业该如何在集中的行业中自处?

成熟的行业,资源、资金、人力资源、技术和用户都在走向集中。

在百度上搜索【行业走向集中】,你会得到253000个结果。

看看网页的标题,颇触目惊心:

投资银行业与经纪业:并购创造价值,行业走向集中汽车配件行业走向集中

2013年能源行业从分散走向集中是大趋势

白酒行业未来走向集中是大趋势

医药行业:由分散走向集中,把握行业整合契机

空调行业:由分散走向集中的整合

瘦肉精事件将加速屠宰肉制品行业走向集中

武汉房产中介步入洗牌,行业走向集中

纺织助剂行业将走向集中化

木门行业品牌走向集中还需加大改革

清洗保洁行业将走向集中和专业

钦白粉行业大趋势:并购重组走向集中

建陶行业未来将走向品牌集中

家装业将走向集中化,与建材整合正加速木地板行业前景良好竞争走向集中化?

投资行业和经纪业、汽车配件行业、白酒行业、能源行业、医药行业、空调行业、屠宰行业、房产中介行业、纺织助剂行业、清洗保洁行业、钦白粉行业、建陶行业、家装业、木地板行业?

还有什么行业不在走向集中?

成熟的行业走向集中,是不可违抗的市场规律。

1.“马太效应”促使强者越强

市场环境的变化、行业规律的作用、消费者对品牌认知度的提高、“大鱼吃小鱼”的市场规律,都促使了行业走向集中。

如果行业的变迁能够演化成动态的视频,我们一定能看到市面上的资源都在不停地流动:客户、资金都像鱼儿迁徙一般,逐渐向大企业靠拢,这些“鱼儿”,既有新生的资源,更多的是从小企业身上流失的资源。

资源就是生命力,生命力从大多数企业身上流失,转向那些更强大的企业,这就是“马太效应”。

马太效应指强者越强、弱者越弱的现象,在社会心理学、商业、教育、金融等众多领域都广泛发生。

马太效应的本质是“赢家通吃”,能够在市场竞争中获胜的企业,往往能获得最多、最丰盛的奖励。

我国的先贤早己阐述过这个智慧,《道德经》中说:“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

在行业市场中更是如此,利润少的企业利润只会越来越少,利润多的企业利润只会越来越多。

在你的行业中,也许你会不断听到中小企业破产、资金链断裂、倒闭的传闻,压力和危机始终在紧紧追随着企业领导者。但是一线企业却越做越大,一线龙头的盈利水平远远超过同行业的水平,他们所拥有的,正是通过压榨中小企业赖以生存的空间而获得的。

在成熟行业的细分市场中,最终存活的龙头企业不会超过3个。

企业要存活,首先要改变企业自身的素质,其次要找准位置。在一个细分的市场中,做到顶级、无可取代。哪怕企业做的是非常小的、像一根针那么普通的产品,如果企业能做到使所有消费者都只买自己的针,不买其他任何企业的针,那么该企业也将在市场上获得稳定的一席之地。

2.任何行业发展到最后,都是几足鼎立

资源在不断集中,“小鱼”要么直接死掉,要么就被“大鱼”兼并或吃掉。“大鱼”往往有着完整的金融体系和完备的流程,最好的人才、最好的技术、最多的资金、最多的客户、最多的消费者都会因为竞争作用和马太效应不断流向大企业,最终强者越强。

3.做强者,是企业唯一的选择

不做第一,就没法生存。这就是现状。

遗憾的是,许多中小企业都没意识到这一点。

在为企业咨询的过程中,极少有企业的目标是做到行业第一,即使他们声称如此,但“那也是未来的事情”。

未来我们要成为行业第一。没有企业家说:现在我就要成为行业第一。

因为要做到行业第一意味着很多、很多。

企业家,不是不知道自己与行业第一的企业的差距。

那意味着最大力度地重视服务和质量。

对于许多有些传统思维的企业家来说,服务是成本,质量也是成本。

那意味着要不计成本地付出。

企业害怕这样,付出太多而血本无归。

因此,企业要狠抓科研,大力创新,把创新根植到企业的血液之中。许多企业嘴上说创新,但是他们恰恰骨子里是害怕创新的,创新意味着推翻现状,意味着颠覆,意味着否定过去的自己。企业做不到,企业主也做不到。

竞争的过程也是企业不断优化自己的过程。能够活下来的企业,都会建立起远超过去水平的完善服务,生产远超过去水平的差异化产品。

行业规律促使有的企业倒下,有的企业崛起,行业规律也要求崛起的企业具备更高质量的繁荣,要求企业做到最好。

结论:百花争鸣成为过去,只有成为顶尖才能留下

在过去,如果你的企业在行业中处于中上游,你的企业就能生存得很好,如果行业特别景气,即使你的企业处于下游,也是有机会过得很滋润的。

但是,在这个信息爆炸、消费者占主导、一切透明的用户主权的时代,如果你提供的产品或服务不是最好的和最优秀的,你的企业就会丧失了在市场上生存的资格。过去,消费者购买东西,可能选择A产品,也可能选择B产品,还有C产品、D产品、E产品,什么样的产品,只要生产出来就有人买。但是现在,顾客被大量地吸引到最优秀的产品那里。

对于企业来说:最可怕的就是如此,根本没有人会关注你,也没有任何人会考虑你的产品。人们路过你的产品时,视而不见;听到你大声疾呼的广告宣传时,听而不闻。

只要企业立定决心成为最顶尖的企业,汇聚最好的资源,提供最好的产品和服务——你的企业才能生存。

最好的产品和服务在哪里?

在你企业的内部,在你的员工那里,在你的管理者那里,在你的研发和质管部门,在你的销售和客服那里。

最好的资源在哪里?

企业家记住,即使你的公司是最顶尖的,最好的资源也一定在你企业的外部。因为企业的顶尖是一时的,环境的变化是永恒的。

时无英雄,时势造英雄。

就是如此。

要接受时势,主动接纳、主动吸收、主动学习企业外部的优势资源,同时企业的内部的资源也要共享出去,要让它流通,让它被人利用,让它创造价值。

这样,它的价值才能被最大化地体现,企业的价值也在其中。力量3 技术的力量:互联网技术的崛起

互联网思维的胜利:传统行业没落,新兴行业起航

问题1:为什么互联网三巨头的平均年龄只有15岁,它们的总市值,却是成立30年的万科、海尔、联想总市值的3倍?

问题2:如何理解和看待互联网思维?

互联网技术的崛起,带来的是世界范围内的经济变革,同时改变了中国的经济格局: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所受到的冲击和改变尤甚。

放眼整个大环境,有的行业没落了,而有的行业才刚刚扬帆起航。

我们有幸见证历史,现在的中国,正在发生一场盛况空前的技术革命:互联网技术的革命,将带来互联化公司模式对传统行业模式的替换。

技术发展带来的是网络传播致使平面媒体衰落;是网络音乐、手机音乐致使唱片音乐衰落;是苹果、三星等智能手机带来的诺基亚、索尼等旧时代手机企业衰落......

同时,互联网技术也带动了新行业的崛起。游戏行业空前繁荣,正是互联网技术带来的奇迹:从2001年开始,游戏行业开始爆发,吸引了大量的玩家,每年的增长速度达到了惊人的30%;2010年时,中国网游业的出口总额是2亿美元;到了到2013年,这个数字已达到了10亿美元。3年翻5倍,它也是中国软实力的一种体现。

互联网技术的力量,就这样慢慢淘汰了那些传统行业的落后产品,更新换代。

互联网思维,是现今中国企业界最炙手可热的话题,是所有新闻中的重中之重。阿里巴巴董事长马云、腾讯集团马化腾、百度总裁李彦宏,三大互联网巨头都一致认为:今后所有的企业,都将成为互联网企业。小米的雷军更说:小米的奇迹不是营销的奇迹,而是互联网思维的胜利。

传统行业的代表也开始迈入互联网思维,巨头们争先恐后地推行互联网思维。海尔张瑞敏是传统行业中推行互联网思维、企业互联化的先驱。他在演讲中重点强调了互联网化的变革,他告诉所有的海尔人:传统的思维方式必须改变,要转变成互联网思维。

曾经公开说“不存在互联网思维、互联网思维是个别互联网企业给自己脸上贴金”的万达董事长王健林,也开始在讲话中说“要运用好互联网思维,如果不运用互联网思维,就会落伍被淘汰”,同时他要求万达高层要必须具备互联网思维。

连政府也注意到了互联网思维。2014年8月18日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上,习主席特别指出要“强化互联网思维”。

2014年9月19日,阿里巴巴挂牌上市,开盘每股售价高达92.97美元,阿里巴巴市值大约2 300亿美元,据计算,阿里巴巴的市值超过了全世界100多个国家的GDP,这家成立只有15年的企业,因为互联网技术,成为真正的富可敌国的超级大企。这是互联网思维的胜利,是最根本的,也是互联网技术的力量。

1984年被称为中国企业元年,那些笑傲江湖的企业,如联想、海尔、万科等都在这一年开始真正运行。

可以称为中国互联网企业元年的是在1999年,互联网三大巨头,腾讯、阿里巴巴、百度都在这一年成立。

2014年的今天,海尔、联想、万科三大传统行业巨头的平均年龄是30岁,正好是互联网三大巨头年龄的2倍。但是,腾讯(1500亿元)、阿里巴巴(2300亿元)和百度(800亿元)三家互联网公司市值超出4600亿美元,而万科市值约1065亿美元、联想市值约100亿美元、海尔市值约500亿美元,三家公司的市值加起来大约1600亿美元。

互联网三巨头企业的市值,是三个传统巨头市值的3倍,这还不能说明问题吗?

互联网三巨头的富可敌国,并不说明互联网巨头领导者李彦宏、马化腾、马云比王石、张瑞敏、柳传志的水平更高,他们只是乘势而行,互联网技术的崛起是无法违逆的历史性力量。

新时代来了,长江后推前浪,都是历史的必然趋势。

顺风而行,中小企业也可以乘势而起。

阿里巴巴、京东等冲击传统行业

问题1:互联网企业是如何影响传统行业的?

问题2:面对互联网的冲击,企业应该如何应对?

阿里巴巴、京东、小米、百度、腾讯等互联网公司,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冲击传统行业。受到冲击的传统行业有制造业、批发业、零售业、酒店业和旅游业、餐饮业、广告业、新闻业、教育行业、电视业、电影业、出版业、通信业、物流业、金融业、保险业、医疗业,最后还包括垄断行业。

在这里,我将重点阐述传统行业中的批发业、零售业、制造业、物流业等,而将广告业放在下一节营销中。

互联网的特殊之处在于,它并不制造新的东西,但是它会对现有行业的内容和潜力进行再挖掘。适合互联网思维的企业,能够接受正面冲击;而不具备互联网思维的企业,则会受到负面冲击。

一、互联网行业是如何影响传统行业的?

互联网打破了市场信息不对称的格局,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使一切趋近于透明化。

互联网的重要特质就是开放。传统行业往往不具备开放的特征,像封闭式的机器一样运作,不断地把产品运输出去,企业和消费者也没有互动。但是互联网不是这样,互联网强迫企业必须变得开放,不再封闭,没有边界。这种开放使得外部的资源、想法、诉求能够顺利进入企业,进行糅合,然后再出去。

互联网使所有的公司不再圈地自立,而是强行把所有公司带到在同一个平台上“厮杀”。在互联网时代,要求公司能提供最好的、体验性最佳的产品和服务,那么公司要满足这一点需求,就需要雇佣好的员工——要注意,好的员工不是“招聘来的”,而是“养的”。

1.制造业:从“生产者主导”变成“消费者主导”

被冲击内容:从“生产者主导”变成“消费者主导”,互联网化使制造商碾压传统制造商;大规模投放广告的营销策略不再适应这个时代。

应对:必须开始寻求企业的互联网化。

制造业受到互联网冲击,成功的制造业企业都在寻求互联网化。最典型的制造业和互联网的结合就是小米手机。在小米创造奇迹的过程中,最重要的角色不是雷军,而是雷军背后的千千万万个普通网民。

过去的制造业闭门造车,生产商决定制造哪种商品,决定用什么商品呈现在消费者眼前。但是现在,渐渐地,权力的天平倾斜到消费者那边,用户的意见越来越被重视,“定制产品”在取代“标准化产品”,“体验性强的产品”也在取代“同质化产品”。此外,用户参与决策去制造用户想要的产品。

2.零售业:信息垄断被打破,同质化产品被淘汰

被冲击内容:一是打破价格垄断,使信息变得透明;二是许多原本在实体店购买的消费者,转到网上电商购买。

应对:一是零售业需要发展线下线上结合、价格同步;二是企业需要前所未有地重视体验和服务,因为在互联网时代,同质化的产品被淘汰,重视消费者体验的产品和企业将胜出。

互联网对零售业最重要的冲击在于,使一切商品价格信息透明化,互联网使消费者大大降低了产品价格信息的获取成本。过去消费者买东西,想知道价格,需要货比三家。如果一件商品在某个地方的定价是约定俗成的高价,那么消费者只能买单,即使异地有更低的价格,消费者第一不知道,第二无法购买。互联网则打破了这种区域性的价格垄断。此外,消费者通过互联网获取到“最优商品”的信息,大量的用户评论使一件产品的信息变得透明,拥有一流体验的产品在互联网时代脱颖而出,而那些同质化的功能性的产品将被淘汰。

3.批发业:地域限制被打破,信任系统被建立

被冲击内容:打破批发业地域限制,建立信任系统。

应对:发展电商,建立企业网站。过去的批发业往往受地域的制约,如果南方的你想收购人参,需要长途跋涉到长白山去进货,进货的额外成本太高,信任也是极大的问题。有可能白跑一趟,也有可能货不对板。

互联网的出现,尤其是阿里巴巴B2B(个人对个人)的出现,使得商户们在线连接在一起。首先,打破了地域的限制,店主们要进货,不必亲自跑到当地去了。要检验货品质量,只需要让对方把商品的样品邮寄过来。阿里巴巴的信任问责制度也使得彼此更加放心。

未来,随着互联网的繁荣,B2C(商家对个人消费者)将取代B2B,很可能中间代理商、批发商、经销商会逐渐消失。

4.新闻业:互联网信息对纸媒进行冲击,话语权的转移

被冲击内容:一是互联网信息对纸媒的冲击;二是从信息垄断到信息透明;三是话语权的转移。

传统新闻业基本是被垄断的,这种垄断的本质是信息的垄断,也是对真相的垄断。对于新闻业来说,新闻从业主体和民众之间的地位是不平等的:新闻业选择给民众看什么,权力的“手杖”不在民众手中,话语权也不在民众手中。

随着互联网的出现,一切信息公开、透明、快速流通,新闻业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纸媒正在渐渐消失,被互联网上的媒体取代。

但是,新闻业受到冲击是互联网进程的必然产物。

互联网,迫使一切变得透明,今天一个新闻发生,即使没有一家媒体报道,也会有网民发到网上,产生千万次转发。过去的新闻是一个点对无数点,现在的新闻是无数点对无数点,新闻媒体充其量可以做其中的“重点”和“源头点”,但是具备话语权的再也不只是媒体本身。

未来的媒体,会像杂志那样向自媒体约稿。

越来越多的自媒体出现,标明话语权正在回归到普通民众的手中。《技术元素》中有一句话:“目光聚集的地方,金钱必将追随。”

二、互联网技术撬动物流和服务业

互联网电子商务,同样也是撬动许多行业的杠杆。下面介绍受互联网冲击,反而乘风破浪的行业。

1.物流行业:互联网带动了物流行业

物流行业正是搭乘了互联网的东风,才有如今的烈火烹油之态。物流行业正逐步重复着曾经的邮政业务。

但是互联网时代,也对物流行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服务要更完善,顺丰的崛起正源于此;行业要更规范,互联网建立一种平等公开的问责机制,同时也导致了物流行业的优胜劣汰,那些不合格的企业会被市场淘汰。

2.酒店业与旅游行业

传统酒店和旅游业常常面临着信任危机:由于信息不透明,常常会在酒店和旅游业出现利益纠纷和宰客现象。到了旅游区,常见的现象是许多人在路边揽客,那些没有提前订好旅店的游客就会被牵着走。

此外,那些宣传力度不够的旅店往往经营得不是那么好。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这些不够光明的做法在逐渐被淘汰。一方面因为网络问责的存在,越来越多的宰客现象被曝光和处罚。另一方面,因为互联网独特的宣传机制。旅游和酒店业开始了“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新纪元,如果你的服务够好,自会有人在互联网上帮你宣传。

从近几年的经济形势来看,不景气的是制造业(中低端的),旅游业和酒店业却高速增长。这也是中国从“工业化”转型到“服务化”的一个缩影。

过去人们有了闲钱,可能会给家里添点东西,三大件、五大件。现在人们手里有了闲钱,会更倾向于享受着把它花出去,会旅游、出去玩。

酒店业和旅游业会延续现在景气的态势,并逐渐和互联网结合,出现各种定制产品。此外,小酒店也开始向大酒店的服务精神看齐,这正是网络时代消费者最看中的。

整合式服务是酒店业和旅游业的服务的未来——越来越多的人们旅游选择自由行,自由行的缺陷在于对当地不够了解,许多小事(比如安排车辆、购买门票、确定在哪家饭店品尝当地美食)都需要自己动手。整合式服务则要求酒店代劳,帮助个性定制行程,帮助顾客做那些跑腿买东西的小事,使顾客的旅程变得更加轻松愉快。

互联网营销冲击传统营销

问题1:传统营销没落的最根本原因是什么?

问题2:在互联网时代,风口在哪?什么是风口?

技术的力量不仅体现在互联网冲击传统行业,还有互联网营销也在冲击传统营销。

越来越多的老板发现,传统的营销模式“不行了”,甚至有人说:传统营销的“势”不见了。传统营销方式非常简单:按照套路进行,招商、广告,只要产品做出来,广告打出去,总会有人购买。

但是现在不行了:即使企业还像以前那样去营销,带来的订单却远远不如隔壁那家没有多少员工的电商多。即使在企业内做再多的培训,也没办法唤起员工的精神头,这就是大势己去的表现。

1.企业营销的最大敌人——传统思维

影响企业未来的,影响营销之“势”的,不是老板、不是员工、不是渠道、不是受众,而是思维。

传统营销的思维,根深蒂固在企业家的脑海中。这种思维的僵化是很难改变的,也是影响企业发展新营销最大的绊脚石——何止绊脚石,简直就是拦路猛虎。

许多企业家意识到互联网营销的重要,但是他们仍然用传统的思维方式去做互联网营销:有的企业家更可怕,他们认为在网上做广告,花钱在网站、论坛贴广告,雇“水军”刷口碑、刷存在感,就是互联网营销——这种想法是非常错误的,也是非常可怕的。

过去的营销告诉我们,产品的销售主张非常重要,广告语更重要,比如“给老年人用的智能手机”是销售主张,“送礼就送脑白金”是成功的广告语。

但是现在,这一套行不通了。

如果你现在还用这种方式宣传你的产品,绝对讨不了好。就像现在最成功的苹果产品,你能说出他的销售主张和广告语吗?

小米手机的广告语是什么?

互联网营销不是不看重广告语,而是把广告语融入到产品的宣传中,植入到人们的脑海中,要让人们自己认可,而不是填鸭式灌输。

填鸭式灌输是带着脚铐跳舞、东施效颦——怎么可能跳得好呢?

小米手机创始人雷军是互联网时代成功营销的代表,雷军说过:只要站对了风口,猪都能飞上天。

但是传统的老板们却不明白风口在哪里,什么是风口?

而我的答案是:风口在互联网上。

众多的网民,就是能让企业一飞冲天的风口。

2.互联网营销:民主营销时代的到来

民主顾名思义,就是人民做主。而对于一家企业来说,人民是由两大群体构成的,一个是客户群体,一个是员工群体。过去一切事情都由企业来决定,而现在一切事情由用户来决定;过去企业内部决定权都在企业决策者手中,如今员工也能有决定权。主动权由原来企业决策者的手中转向用户和员工手中,企业的传统形象在互联网时代被彻底改变。

为什么如今要让用户来做决定呢?并不是企业去主动改变这一情况的,原因是如今用户拥有的影响力增大了。今天用户在网上购物平台购买东西都可以对商家做评价,这些评价对商家的影响非常巨大。今天用户可以通过微信、微博等方式让一家企业知名度迅速暴增,也可以让一家企业信誉瞬间贬值。海底捞通过微博、微信让越来越多的人知道它,其广告价值可达数亿元之多。而一家电器企业因为对客户的要求采取无视态度,负面消息通过用户的宣传迅速传播,其品牌价值受到的损失也达数亿元。这些事情在过去是想象不到的。过去,想要宣传自己企业优秀形象就必须花钱去做广告,而碰到负面新闻也可以花钱去做公关。在过去用户属于弱势群体时,企业通过钱可以解决企业形象的问题。但如今这个方法已经不适用了,因为现在口碑是最为重要的东西。

如今的时代是用户拥有决定权的时代,企业要做的事情是要将用户放在中心位置去考虑,对于用户提出的问题快速反应解决。但是,企业应该如何做到这些呢?在过去传统的企业当中,用户的感受和需求是通过一线员工将信息通过层层传递,最后才会到达金字塔顶端的决策层,这种结构会导致决策层对市场变化反应速度较慢,在过去用户较为弱势的时代这种方法还可以维持下去。但如今这个方法明显已经不合适了。企业决策层必须明白一件事情,就是必须将权力交给一线员工,让他们决策全力。企业管理理念要从对员工进行控制改变为将权力下放给员工。这个改变需要对企业的组织框架以及企业文化都进行改变。

很多传统企业管理者都将互联网看做是一个销售渠道,这个说法是非常片面的,互联网实际是一种全新的商业模式。

3.互联网营销激发出消费欲望

电商的出现让一部分人的消费愿望变得更加强烈,这些每天在公司中用电脑上网的人,如今也可以通过电商去购买衣服等自己需要的东西,通过操作电脑,自己需要的东西就会送货上门。这种新出现的销售模式带来新的消费需求,所以电商不断的增长是意料之中的事情。

低端、标准化程度比较高的产品在电商中增长得较快。这些商品的体验性不强,而商品属性明显。

如果一件东西,从网上买和从实体店买价格一样,而且网店还更方便,能送货到家,那我为什么不从网上买?

4.传统营销应对:从重购买转向重体验

以往的线下交易型消费模式,逐渐转向线下的高端消费和体验式消费。这是传统营销能够做出的正确应对。

比如说,电商能够替代粮油店、超市,但是永远代替不了现烤现切的烤鸭和西式大餐。用户可以在电脑上购买电影、电视剧、零食,但是永远不能代替和朋友在电影院看电影、吃爆米花带来的体验。

即使电商再火爆,有些奢侈品也鲜少进入电商领域。奢侈品牌Chanel绝不在互联网上销售商品,源自于坚持,也源自于奢侈品购买中的体验。

同样的还有汽车,汽车短时间内是不可能完全从线下转向线上的。

所以说,线下消费并没有灭亡,而是从一种形式转移到另外一种形式。这是传统营销受到冲击后,做出正确的举措和应对。这既是互联网营销对传统营销的冲击,更是我们所在的社会从工业化、商品化到服务化的转型。

5.企业能不能提供更多的美好体验,将是未来企业决胜的关键

近日来有一篇文章正在被疯狂转载,文章标题是《宜家为什么不怕天猫》,里面列举了宜家的经营数据:“宜家,全球338家门店,275亿欧元销售额,7.75亿人流量,11亿官网访问量。全球最大十家商场中有八家在华落户,宜家中国的销售额超过63亿元人民币,比上一财年增长17%。”

在传统家居业普遍不景气的今天,宜家仍能保有17%的财政增长率,和宜家本身的特色——体验为王是分不开的。

电商再牛,也夺不走宜家舒适的环境、放松的服务、精美的陈设、好吃便宜的食品和一块钱一份的冰激凌。

宜家的成功表明了体验对于互联网时代线下店铺的重要性,线下实体店并没有灭亡,只要找对方向,一切都大有可为。

舒适的购物体验、一站式的完善服务、好吃的食品和免费的会员咖啡,这些都使普通消费者对宜家恋恋不舍,即使网上购买家具再方便,也不能像宜家一样带来同样的愉悦感。

宜家模式值得中国企业学习和思考,尤其是那些感叹实体店不不好做,被淘宝、天猫等冲击的实体店,更需要跟宜家学习。

今后的问题再也不是哪儿的东西便宜我去哪儿买,而是在哪儿消费更合适、更舒服,我就去哪儿消费。

所以,放弃那些商品性强、体验性弱的产品,转而发展那些体验性强的产品和服务,把更多的精力放在给消费者带来优良的体验上,才是我们在这个经济体中正确的应对方法。

结论:中小企业要么转型,要么消失

有的企业走向消亡衰败,有的企业却生机勃发。

自然规律不可违逆。中小企业,要么转型,要么消失,这就是现今的趋势。

总结下来,中国传统企业受到互联网前所未有的冲击。那些利润好的企业会发愁,利润不好的企业就更发愁了。与其困坐愁城,不如主动出击,寻找转型的生路。

企业最大的危机,不是现在有没有钱赚,最重要的是,在可见的将来有没有钱赚。许多企业家寻求转型,却不知道怎么转型;想要把握未来,却不知道如何把握未来。

海尔集团张瑞敏曾说:“那些百年企业是如何做到‘基业长青’的?我认为,百年企业就是通过‘自杀’重生——你不能‘自杀’,就会被‘他杀’,被时代所‘杀’。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有一个诞生一百周年的庆典,但能够来参加这个庆典活动的只有美国的GE。所以,只能我们去适应时代,时代不可能适应我们。现在最有说服力的案例就是手机:一开始摩托罗拉是老大,很快诺基亚超越它,后来苹果又超越诺基亚。为什么?时代使然。摩托罗拉是模拟时代的代表,诺基亚则是数字时代的代表,摩托罗拉的被超越在本质上是被数字时代淘汰了,而诺基亚则被互联网时代淘汰了。总之,时代发展太快,谁也抗拒不了时代的发展,只能去顺应它。”

1.中小企业的担忧:不转型等死,转型怕转死

对于企业来说,“转型”这个词近两年已经很熟悉了,这个词确实关系企业今后的生存。但是,转型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困难重重,尤其对于一些大型企业来说,传统的渠道销售以及团队是支撑企业的重要支柱,想要转型谈何容易。诺基亚的管理模式、企业文化、团队管理方法曾经是世界各大企业竞相模仿的对象,但是最终为什么消失了?其实答案非常简单,因为造就它的时代消失了。

转型一般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被情势所迫而转型。当一家企业面对种种问题却无法解决的时候,就必须去转型,这种转型时间仓促,对于企业本身来说过程是痛苦的,但如果不转型就会面临死亡,所以必须转型。第二种是对未来有所预测而转型。这些企业领导者有较强的洞察能力,这种能力正是现在大部分企业家都缺少的,比如当年IBM将个人电脑业务卖给了联想,引起了不小的轰动,而后来个人电脑变得不值钱证明了IBM出售个人电脑业务是次非常成功的转型。但这种企业在全世界范围来说都是比较稀少的。

人们对于自己以往的成功和骄傲往往有着特殊的情节,这是人之常情,但企业是不能够怀旧的。李嘉诚曾经对自己的儿子说不要对一个行业或业务浸入太多的情感,因为当你产生感情的时候,就是失败的前兆。

对于传统企业领导者我有两个建议:第一条路是将自己的企业出售,就像IBM将个人电脑业务卖给联想一样,现在卖还来得及,可以获得一部分资金,再过几年情况就不一定了,然后将资金投资给新时代企业,成为他们的股东。第二条路就是自己带领企业转型,年龄不是问题,多少岁都可以进行学习,当然前提是企业要有产品支持。

2013年下半年,中国很多传统企业领导者都醒悟了,面对互联网时代着急起来,同时也迷茫了,因为这些领导者们只知道必须要转变,但没有可以借鉴的例子,过去的经验已经过时不再有用。一家企业获得成功离不开这家企业的领导者,一家企业走向失败同样也和企业领导者有密不可分的关系。2014年以后,领导者将经受互联网无情的考验,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会将老一辈的成功领导者无情淘汰,同时也会带来更新奇的商业模式,新一代的创业者将会崛起。

在传统企业中,规模越大,转型越困难,但同时因为有充足的资金,一旦决定改革,成功的概率会很大;而对于中小型企业,规模小也有优势,企业整体转型较为容易,找对适合自己的道路,就能够站稳脚跟。

如今互联网时代,没有哪个行业能够不受到它的影响,想要生存就要顺应潮流,就必须转型,不想转也要转,不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PART2沉浮——一堕千里,还是青云直上?

发展中国家企业的平均寿命是40年,而我国的中小企业平均寿命只有2.5年,这就是现状,每天有无数的中小企业死亡或者正在死亡,淹没在历史的河流中:有无数企业家的梦想破灭,有无数员工离开原本的企业投奔新的东家;但也有无数小企业从市场竞争中数度沉浮崛起,最终占据一席之地。

是一堕千里,还是青云直上?问题1 被淘汰的企业都有哪些特征?

经营模式陈腐使客户不满、使员工虚浮、使企业丧失机会

问题1:陈腐的经营模式将给企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问题2:企业应该如何改善现状?

经营模式陈腐几乎是致命的,它会使客户不满、使员工虚浮、使企业丧失机会。

最坏的情况是什么样的?

企业可能以为,最坏的情况不过是客户讨厌、厌恶企业,绝不是这样的。

最坏的情况是忽视,客户会彻底忽视这家企业,他们不会对这家企业的坏服务和行为津津乐道,但是他们会在做出任何购买抉择时直接绕过这家企业,彻底不把它列在考虑的范围之内。

这些企业的共有特征如下所述。

1.不重视客户利益致使容户不满

很多企业都认为不可能,认为自己从来没有对客户不重视。但我想说的是:可能平时你确实很重视自己的客户,但仅限于能够给你带来利益的客户,而对于会给你带来麻烦的客户你去重视了吗?

例如,如果你自己公司的利益和客户的利益之间发生了冲突,你优先去考虑的会是谁的利益呢?

好利来蛋糕如今已经家喻户晓,2008年曾是奥运会糕点的供应商。在好利来成立初期,曾经碰到过客户自己运送蛋糕将蛋糕损坏的情况,从好利来角度来说,自己完全可以让客户重新购买新的蛋糕,但好利来的创始人罗红却不这么想,他决定免费为客户修整被损坏的蛋糕。如今,好利来已经经历了17个年头,在全国有了800多家的连锁店。所以对于自己的每一个客户都要去重视,这些客户可能暂时会给你带来麻烦,但也会给你带来非常宝贵的东西,就是客户的口碑。

2.不重视员工利益致使员工虚浮

很多企业同样也不愿意去承认这个说法。员工的利益实际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对员工能力的培养,很多公司只是将员工当成自己赚钱的工具,从未考虑过怎样去帮助员工成长,甚至将员工的成长看做对自己的威胁;二是员工经济上的保障,有些企业因为公司效益不景气而从员工身上去克扣,一些公司还以员工能力不足等原因,拒绝员工正常的加薪要求,甚至连员工的基本工资都从不能准时发放,每月总要拖一段时间。这些员工都很清楚,他们只是在忍受,当一家企业不重视员工的利益,只是让员工忍受时,员工就会对其产生负面情绪,消极怠工、私下接单等会损坏企业利益的行为都将会出现。

3.墨守成规、害怕改变、疏于学习使企业丧失机会

很多中小型企业并不是因为改革而倒闭的,而是不懂得变通而倒闭的。很多人的观念是中小型企业因为规模小所以在变革的过程中反而有优势,因为“船小容易掉头”,经营形式容易变化,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强。但这些特点仅仅是那些在变革当中最终存活下来的企业特点。我所遇到的很多中小型企业,他们很多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不懂得变通。这些企业对于过去曾经走过的道路和经验过分依赖,不喜欢创新和改变,甚至对创新和改变有恐惧感。

陈天桥的盛大网络当年也经历过企业的转型期,当时陈天桥将自己仅有的30万美元全部投进《传奇》做代理,最后获得巨大的成功。对于这次赌博式的投资他自己曾经说过:“机会是一扇旋转门,并且是高速旋转的,如果你不能从中闯过去,只能被门夹在中间,最终被夹死。”

中小型企业的工作往往比较繁琐,会占用人员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公司老板也经常充当业务员,甚至灭火队员的角色,因此不去学习就有了“正当”的理由——自己太忙。这样就会导致自己知识更新速度完全跟不上外界变化的节奏。如果你的对手在不停地进行学习,那么长期下去,无论你开始是否有优势,但最终的结果只能是被对手所超越。所以,企业老板要懂得不停地学习,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也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一部分。

如何改善这一现状?

举措1.改变“一切为了利润”的现状

许多公司的薪酬制度只和利润挂钩,财务指标和财务报表衡量关心的也只是利益。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