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能够再造(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8-24 20:25:31

点击下载

作者:王颖

出版社:解放军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聪明能够再造

聪明能够再造试读:

内容提要

读完这部书,你若没有变得聪明一些,你的思维方法没有进步,你可以大喝一声请别胡说八道了!“而如果对你确有助益,那就请你说一声“谢谢!”

作者有信心得到后一种奖赏!

绪 论

人的绝大部分行为都是由意识或思想来支配的,这恐怕是人与其他动物的主要区别之一。许多的动物可能有意识,但不会有思想。而人呢,不仅有简单的思想,还会有更复杂的思想,构成深层次的思考,构成思想体系。这是人类在进化过程中获得的一种本领,一种特权。

思想支配我们说话,支配我们办事,支配我们生活,支配我们科学研究、创造发明,……自然,也支配我们交友、恋爱、教育子女、与敌人斗智斗勇和处理人际关系中的各种麻烦、矛盾。

我们生活中和事业上的一切成功,无疑应归功于有了正确的思想、思想方法;一切生活中和事业上的失败,也起码大部分要归罪于我们思想上的失误。尽管你有时不敢承认自己的失误,但如果能平心静气地自责一下,你就会同意这一判断的。

由此可见,思想的正确,思想方法的得当,是生活顺遂、事业成功的先决条件。

同样的一桩工作,同样的一项科技发展,为什么别人成功了,而你失败了,你到底比别人差在哪里?同样的处理一个矛盾,一种复杂的人际关系,人家为什么处理得皆大欢喜,而你却反而发生了不应有的悲剧,你连累了家人,也痛苦了自己,你的思想又在哪里出了毛病?

你不想认输,又有些气不过人家,你想超越上去,成为一个胜利者。于是你拼命读书,拼命做事,可是,总觉得在哪里有些不对劲儿,不是事倍功半,就是全然失败。而当你想一切重新来过的时候,时间已不再,你已经垂垂老矣。你后悔、感慨,一切都已经没有用了,因为生命的过程是一个单行道,而不是一个“可逆反应”。

再者,作为一个社会,作为一个界,每天还发生着无数的社会活动和社会悲剧。除了非人类能够抗拒的地震、台风、海啸、火山爆发以外,还有相当多的人为的悲剧。例如打劫银行、毒品走私、邪教的集体自杀、拐卖妇女儿童、强奸和绑票等等,这些悲剧的产生,都与肇事者见利忘义、凶狠残暴有关。

当我们不断看到这些电视新闻的时候,我们这些有正常思维能力的人常常会替那些罪犯思想:这是何苦来者!明知被捉的可能性是极大,很可能数天以后就被逮捕,几个月以后就会掉脑袋,为什么还要顶风而上。难道他们不知道“天网恢恢,疏而不漏”的道理吗?有那么多无辜者丧身在他们的暴力之下,他们难道不知道自己的罪孽深重吗?

他们中有些人也许到临上刑场时才知道后悔,发出了“早知今日,何必当初”的感叹,然而却为时已晚。那么,为什么不在这以前就考虑到事后可能的结果、法律的森严、自己和妻儿老小的幸福呢?

当然,一个人在社会上的行动,不能完全自我作主。他既可能有先天的因素,例如遗传基因的原因;也可能有后天的因素,例如家庭教养和社会环境的原因;还有黑社会的控制和压力等等。但仔细推敲起来,仍然有许多个人的因素在其中起着作用:或是出于自己的愚昧无知,或是听信了错误思想的误导。开始的一个不慎抉择,使其一步步走向了罪恶的深渊,中间或有所悔恨,却是难于走出泥淖来了。

这样的例子,多得不胜枚举。

我们试举这样一个例子来作一下说明。

1993年8月末,在闽西将乐县余坊乡隆兴村,发生了一起血肉横飞的爆炸惨案。

三十出头的余坊乡企业办主任张誉尧,与“余坊第一枝花”肖香萍勾搭成奸,过了3年不清不白的暗姘生活。肖香萍为了自己的归宿数次找张誉尧商量,张总是口口声声要离婚,信誓旦旦非肖不娶。后又顾念自己两个年幼的儿子为挡箭牌,拖而不办。其实他只是想玩弄和占有肖香萍,不愿自失身份为一个村姑而失却前途。

肖香萍识破了张的用心,想到自己芳华即逝仍苦守着“地下情人”的名份,愈想愈气。既然张口口声声说要顾念两个儿子,干脆一不做二不休,搬掉这两块绊脚石,看他还有什么理由不离婚?

于是,她把足够的农药装入两个可口可乐瓶中,让张的孩子带到学校去喝。在上学的路上他们边走边喝,到学校就中毒倒地不省人事,经送医院抢救无效,双双死去。

这案子极好侦破,肖香萍因此被判处了死刑,二十一二岁的她丧失了年轻的生命。

村子里的人告张誉尧“作风不正”,经组织调查属实而被开除党籍,免去乡企办主任的职务。

张的爱人苦盼多年即将到手的“农转非”名额因此告吹。“肖家不让我们好过,我们说啥也得报仇,死了也算了。”张誉尧满脑子都是这个想法。他说给他夫人胡秀兰听,胡秀兰不但不规劝,反而说道:“你如果想死,你死我就陪你死。”

于是,接着就演出了另一幕悲剧:

1993年8月29日晨6时许,张誉尧先找到余坊乡水电站外线工陈金泉家,要陈帮忙将肖香萍的哥哥肖书胜叫来,因为他想与肖书胜讲清楚,让肖书胜不要去告他了。

这天8时许,陈金泉在水电站门口碰到肖书胜,即将肖书胜叫到家里,又托人捎去口信通知张。张誉尧立即骑着摩托车先回家中,叫上胡秀兰,并到房间里拿了自己早已准备齐全的公文包和胡秀兰的提包,……

当张誉尧乘肖书胜不备,正持刀捅向肖的肚子时,胡秀兰马上从包里拿出杀猪刀冲上前去,与张誉尧一起猛砍肖书胜。这时,陈金泉的妻子张誉娘进房发现此情况赶忙劝架,肖书胜趁机逃至里屋将门反锁并到窗口大呼“救命”。张、胡也不追杀,跑下楼骑上摩托掉头朝肖书胜家里冲去。两人持刀先后闯入肖家厨房,见肖母张秀金正操持家务,便毫不犹豫朝她头、胸等处猛砍数十刀,肖母当场死亡。紧接着二人又到大厅朝肖妻孙忠妹挥刀砍去,将其杀死。肖的胞妹见状大叫,张又扑上前去砍她。并把肖书胜3岁的女儿和胞妹的女儿都杀死了。

环顾四周巳无活口,张与胡喘了口气,走上肖家的二楼,想引爆随身携带的炸药包自杀。一声巨响,张当场炸死,胡却没有死去,被当场抓获。

一幕惊心动魄的惨剧,以5人的性命为代价降下了帷幕。如果加上前面肖香萍及两个儿子,一共是8个人。

因愚昧残忍而走上毁灭之路的胡秀兰也最终走上了刑场。

对于这样一个案例(惨案)来说,给我们提供的思索余地实在是太多太多的了。

我们把第一个问答题提给张誉尧:

当你获得了这点权力以后,能够自重、自省、自警、自励,不贪图享乐腐化,不去勾引肖香萍,结果会如何?

结果是明确而无疑义的:悲剧将不会发生!

我们把第二个问答题提给肖香萍:当你发现张誉尧欺骗了你以后,你可以诉诸于法律,用法来解决你的冤苦;如果怕张扬出去有损于自己的名誉,就此隐忍下来,坚决离开他,再去寻求自己的幸福,又当如何?

结论也很明白,虽然乡间对她的贞操会有些议论,但仍有希望获得个人的幸福,不至于走上刑场。

我们把第三个问题再提给肖香萍:

你如果冷静地考虑一下,是不是会意识到:杀了张的两个儿子,不一定会达到与张结合的目的,他说不定反而会仇恨于你。而且,公安局一定会来侦破这个案子,法律一定不会放过你。即使你抱着牺牲自己的决心,以自己青春的生命去残害两个无辜的孩子,自己也将陪了一条性命,是否值得?是否残忍?

我们相信任何人都能够正确地回答。

我们把第四个问题再提给张誉尧:

儿子被害,固然痛苦,但你仔细想一想,这一切都是你自己造成的,如果你认真反省一下自已的错误,不再采取报复手段。尽管你丢了官职、党籍,但总没有肖香萍的损失大。就此忍气吞声,重新做人,还会有下半辈子的人生,岂不是好,为什么还要搭上你老婆的生命?

第五个问题也是提给他的:

你砍了肖书胜,也算是解了气,就此罢手如何?对方未死,你与夫人虽有牢狱之灾,但罪不及死,何苦要在罪恶之路上无休止地走下去,直至彻底毁灭?

第六个问题是提给胡秀兰的:

得知丈夫有行凶的想法,可能要搭了你丈夫的性命的时候,你能够规劝一下,说明利害,并且拉住他不让走上犯罪的道路,又将如何?为什么不但不加劝阻,反而自己也参加了进去,使悲剧更加扩大和发展,这是否是明智的行为?

……

当然,我们还可以提出更多的问题。不过,就是如此,也已经足够了。

在这场悲剧发生与发展的每一个阶段上,如果我们的主人公更聪明一些,或者说更理智一些,就能在每一个阶段中停止下来,不发生悲剧,或使悲剧化解得更小一些。

自然,我们用得上一句话:旁观者清,当局者迷。张誉尧与胡秀兰可能是气迷了心窍,也可能是文化素养不足所至。但人们还是不仅要问:为什么这对夫妻和肖香萍都是那么“死心眼”,一步死棋走到底,不知道回头?如果他们能权衡一下利弊得失,再定出自己的行为准则岂不是更好?

这里面的确有一个思想想得对与不对的问题。

鉴于此,我们觉得有必要来论及人们的思维和思想方法问题:在一个具体事件发生以后,如何来分析对与错,利与弊,什么想法可取,什么想法不可取?怎样使自己变得更加聪明一些,更理智一些,怎样把一件事一个矛盾考虑解决得更周至一些、完满一些。

就像歪牙齿扭骨骼需要矫正,有一个“矫正术”一样,我们人的思想也常常需要一个“矫正术”。

读者不妨将这本书看作是一本“思想矫正术”方面的书。第一章点性思维与线性思维

一、点性思维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碰到这样一种类型的人,碰到这样一种思维方式。那就是“认死理’’、“钻牛角尖”。他们非要在一件小事情上争个面红耳赤,分出个我对你错来,不达结果,决不罢休。争论,最后导致大伤和气;若是发生了矛盾,最后竟发展到你死我活,白刀子进,红刀子出的结果。对于这种人这种思维形态,人们还有许多的形容和说法一棵树上吊死”、‘‘一条道走到黑”、“撞到南墙不回头”、“九头牛也拉不回来”等等。

我们把这样一种思维方式称之为“点性思维”。

具有这种“点性思维”的人,在遇到问题、困难、矛盾、挫折、甚至在大街上遇到一个素不相识的人碰了他一下以后,他就开始“认死理”了,用自认为对自己最有利的方法处理问题,用自以为是的道理同别人争吵。既不管客观上是否可行,他的道理是否讲得通,别人是否能够接受;也不管如果失败了怎么办,闹出人命来了怎么办,是不是可以让别人一步,或用别一种方法处理。只是如唐吉诃德那样,一个劲地冲上去、冲上去,那怕碰得头破血流、粉身碎骨都在所不惜。他们也偶尔能够胜利,因为对方见了他这种劲头怕了、让步了;而这种胜利又进一步坚定了他坚持这种思维方式的信

心,从而下一次处事待人更加固执,更加不可理谕。

然而,现实中的问题、矛盾、困难是各各不同的,也千变万化的,很难能用一种方法去处理,而如果矛盾的对立面还有一个强大的组织、还有帮手,甚至还有法律作为依据,他就是“强行突破”,也不见得奏效。于是他就愈加感情用事,愈加恼火,愈加不休不止,最后甚至丢掉了性命。

这就像我们看到的西班牙的斗牛,只要进了斗牛场,就必须分出个你死我活来,不然不许走出斗牛场来一样。

当然,完全用这种方式来思考问题和处理问题的人很少很少,但经常用这种方式来处理问题的人却是屡见不鲜。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不断遇到这样的人和事,使我们旁观者大摇其头而徒呼无奈。

儿子不争气,不好好学习,做母亲的相信棍棒底下出孝子,非要用棍棒将儿子教育过来。于是捆绑吊打、罚跪饿饭。直到把儿子打死,做母亲的甚至上了法庭还坚持这是爱儿子,打他是恨铁不成钢。

丈夫有了外遇,要同妻子离婚。做妻子的十分生气,坚持不离,守着一个冰冷的家庭,坚决耗下去,耗到70岁、80岁,非把丈夫耗死不可,最后自己也成了一具枯躯;如果她是因生气而先于丈夫去世,那只好抱憾终身了。

某一项待遇未得到落实,其实对他的生活已无影响,或者这本身是他本人不够条件规定,也非要一次次地上访、告状,甚至不止不休,最后闹得家破人亡、自己也活活地气死。

在工厂企业中被“优化”、淘汰下来了,不能正确对待,总以为是厂长给他穿了“小鞋”,带着刀子去找领导谈话。事先已想好了,如果领导不答应条件,就给他一刀子。当然,他也作了必死的准备。

……

如此种种,都是“点性思维”者的典型表现。“点性思维”为什么总是将思维凝止于一点而化解不开呢?

原因应当说是很多的。

先天的原因是遗传基因方面的原因,这些人性格内向、思想狭隘,并形成了一种封闭式的思维方式,从起点到终点,在封闭圈里绕行一周而没有进步、升华。他们常常是放大了来看个人的利益,一厢情愿地按照自己的思路去考虑问题和解决问题,看待事物又都是孤立的、片面的、静止的。这也就是说,他们先天就有一种看问题爱进入“死胡同”的本性。

后天的原因则是文化素养或者说是知识贫乏引起的。

试想,如果一个人的活动天地只是一个家庭或是一个小小的村落,没有见过其他的任何世面,又加上没有文化,他头脑里的“知识库”的知识少得可怜。在他遇到一桩疑难问题时,既没有自己过去是如何处理问题的经验,更没有历史与国内外的类似知识作参照,他不但是个文盲,还是个法’盲,他只有一种情绪,一种办法,不会比较、不能联想,估计不了这件事由于处理不好会引起什么严重的结果,以及处理过程中会有什么正负效应,那他当然只能使用自己最狭溢的办法甚至是一种本能来处理问题了。人的头脑恰如电脑,里面知识量储存和可以调动的多少,决定了他可能会采取单一还是多种办法,并决定会不会将各种办法加以比较,“择优录用”。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人的知识应当是越多越好,文化层次应当是越高越好。

但是,自然界和社会上事物的复杂性常常不是靠自己以往的经验和书本知识能够解决的,不但复杂的事情与问题每一桩每一件各有自己不同的“解”,而且事物与问题又在变异之中,随时需要因时而异、因地而异。僵死的知识不仅不能帮助我们,有时反而成为人们的负担。这就可以解释为何一个女大学硕士生反而被一个盲流小姑娘骗去拐卖了的事实;解释为何撰写股票书籍的教授在真正“抄股”时反不如没有什么文化的“抄股”老手的原因。

古人云:读万卷书不如走万里路。就是要求我们不但有足够的文化素养,还得将死的知识变成活的知识,变为处理事物的经验,变为处理问题的能力,走万里路中所学到的东西是任何书本知识所不能替代的。

在这里,我们还得引进这样一个思维概念:我们把人在思考中的状态分成两种类型,一种是“情绪性思考”;另一种是“理智性思考”。这两种思考在前面讲到的先天后天因素相同的情况下会产生截然不同的结果。

人是有感情的高级动物,常常被情绪所左右,而一旦卷入到一个事件的矛盾旋涡之中,情绪的激越是极难避免的。焦虑、无奈、愤怒、恐惧、兴高采烈都应当说是人之常情。我们把情绪激越时思考问题归类为“情绪性思考”。

另一个状态是冷静状态,那是在情绪激越之前或之后,我们开始冷静下来了,开始不带情绪地去考虑问题,这种状态我们称之为“理智性思考”。“情绪性思考”是对我们危害极大的一种思考。不知是那位哲人说过:热恋中的情人是最愚蠢的。这就是说,如果一个人处于热恋状态中,他甚至分辨不清对方是虚情假意还是在欺骗他,他的一切全会被“爱”所蒙蔽,并受对方所左右,干出不应有的傻事来。

同样,人在极怒状态、极悲状态、极喜状态、极度紧张和恐怖状态,都不能正常地思考问题。这是因为,这时的人血脉贲张、头脑发热、全身颤抖,全部的情绪和思想都专注于一点,很少有人在这时还去想其他一些问题,进行正确地分析和比较。我们还不了解从生物学的角度上讲人体这时发生了哪些变化,只是从大量的实践中得知:人愈是在这时愈是失去了理智,愈是感情用事,愈是简单到了只剩下一个念头、一种思考、一点防卫本能、一种情绪的程度。这时如果要他不干某一样事情,不受情绪所左右,就只好打上他两记耳光,或者将他捆绑起来,浇一盆冷水,才能制止他去做傻事。

我们可以这样设想,一个极其简单的事情,只有干与不干两种处理,只有成与败两种可能,那么他一味蛮干了,成功率就只有一半;而对于一种复杂的情况来说,受情绪所左右的简单化处理的成功率就只有1/10或1%,甚至更少。

所以,“情绪性思考”不利于正确地处理问题是极为显而易见的。

但我们仍然不能一言以敝之:任何时候都要放弃“情绪性思考”。

因为,当一件事决定了要做而难于做成的时候,人们总要去煽动热情、点燃情绪的火焰,借情绪的力量去加以完成的。因此,一场大战到来以前要战场鼓动,要忆苦思甜,要破釜沉舟尤为重要。只有把全体将士的热情点燃起来了,万众—心,才能赢得战争的胜利。

而且我们是不是还可以说,一定的热情能助于思考,助于成功,只有情绪爆发到一定的程度以后,才会影响和妨碍思考。

总言之,一个集团、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也需要有一种情绪去燃烧意志,一个战将或一个领袖,如果他是个好的战将或领袖的话,他就是个善于点燃群众热情的人。但我们不得不承认,一个集团或一个民族的情绪被点燃以后,这个民族同样就被情绪所蒙蔽,同样就不会善于思考问题了。例如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这个国家被希特勒的好战情绪所煽动,整个国家和民族就失去了理智;我国在文化大革命中许多人失去了正确思维的能力也是一例。

所以,我们无疑可以得出这样的一个结论:失去理智、失去冷静的情绪性思考,是一种愚蠢性思考!

另一种思考是“理智性思考”。

这不必多作解释,“理智性思考”是在人的思想比较冷静状态下、不受情绪所左右时的思考。当然,“理智性思考”还不同于冷静思考,它除了有冷静这样一个特点以外,还应当有其他一些特点,也即是他能够通过比较抉择从诸种办法中找到一种最佳办法,同时思考时又能考虑到一桩事情的前因后果和利弊得失,和对方能够接受的程度。“理智性思考”排除了主观情绪因素的干扰,就能够使思考更加客观。同时,还要调动自己毕生的生活经验和工作经验,调动头脑里储装的知识库存。这就是我们在前面讲到的:要加强文化素养和生活经验的积累,以便此时可以应用。然而,以上这样一些要求还不能称之为“理智性思考”,或者说是理智性思考的全部。理智性思考还应当有更重要的一点,即面对当前的崭新现实问题,如何将自己过去的知识和经验活用,就如我们通常说的“将马列主义理论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

正如世界上不存在着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一样,世界上也不存在完全相同的两个事例,人的一辈子也不可能前后碰到完全相同可以用一模一样办法处理的两桩事例。用老经验处理新问题总是觉得差了点什么,而只有将老经验仅仅作为一种参考,加上对新问题的具体研究和分析,采用一种看似从前的办法、其实是已经改造了办法加以处理才能够圆满解决。这就是说,“理智性思考”还应当包含一个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和活用老经验处理新问题的过程。这种重新“设计”处理问题办法的能力才是“理智性思考”的核心。

一般而言,点性思维与“情绪性思考”是一对孪生的兄弟,尽管点性思维的人或这种思维方式并不全是在情绪激动时进行,但反言之,只要是情绪的激越状态,就肯定是进行一种点性式的思维,这是没有错的。

所以,我们的结论十分明确,点性思维是一种僵化了的思维,在绝大部分场合下,会使人们的行为走入误区、走向失败而“情绪性思维”也十分容易让人变蠢。如果,一旦点性思维的人又处于情绪的激越、紧张状态,情况就会变得更为严重、更为可怕。

除了说明点性思维的人是由于文化素养等不足以外,我们还需要从根本上去追寻一下原因,也即是人的行为的动因。

人们要干一件事情,究其原因并不复杂。一个人想要报复别人,无非是对方损害了他的名誉、自尊、利益或损伤了他的亲人、他自己的身体等等。

一个人要去抢劫、贩毒、偷盗,无非是为钱为利,金钱与利益的数量愈大,为非作歹的驱动力就愈大。马克思说过这样一个意思:当利润超过300%的时候,一个资本家哪怕脖子已经套进了绞刑架,他还是想要再干的。

而一个家庭中,夫妻之间、母子之间,或其他亲人之间,

则如果不是出于爱,就是出于恨。

除了主动去伤害别人以获取私利以外,凡属正当利益和人身受到伤害而要讨还公道的,本没有什么错。但经我们研究表明,凡属点性思维的人,在看待自己利益受损程度时,总是放大了来看的。这不但因为他没有比较,只有“我”这样一个核心和外延,唯此唯大;而且他用点性思维的方式“钻牛角尖”不断想下去,就会愈想愈严重。这正像契诃夫《一个小公务员之死》小说中的小公务员,不断地钉着一点想,也不断地强化其严重的程度。所以,这种思维方式在对待动因的起点上就是失真了的。

正由于这种人将个人私利和私利的被损害看得过于严重,同时又凝固于一点而不能化解,因此他在作第二步设想,即如何挽回自己的损失和获得私利问题上就显得更执着和固执。如果他要选择报复或杀人以消恨,谋财以害命,他就铁了心要干下去,对于可能会产生什么结果都不会加以慎重的考虑,这就变成了一厢情愿的思考。但事变中往往并不都是一厢情愿就能顺利进行到底的。结果常常是两种类型事与愿遂”与“事与愿违”,若是碰到“事与愿违”他就只能获得惨败的悲剧性效果。

世界上被人们歌颂得最多也公认最伟大的是母爱,母亲管教孩子,无一例外是一个理由,“爱之深,打之切”、“望子成龙”、“恨铁不成钢”,但为什么往往产生出许多悲剧呢?这只能怪那些父母只会点性思维,只能怪点性思维是这些悲剧的罪魁了。根据台湾儿童福利基金会的统计,近5年被举发的虐待儿童事件,以70%的年增长率攀爬。1993年就发生1000多件,平均每天发生4起。而按照心理医生的研究推估,每发生一起被虐案件,后面就意味着还有100件未被举报。更值得深省的是,九成以上的施虐者,是课本上形容的“会去保护孩子的母亲”。

曾经有一个父亲,听到自己的小女儿看电视时不经意地骂了声“王八蛋”,就盛怒将女儿打伤,并将她推下楼,造成颅内出血,住院30个月才复原。施暴的父亲告诉前来营救的社工,他打女儿是要把她“训练成淑女”。

曾有一个小男孩不会大小便,愤怒的母亲以为他蓄意捣乱,用绳子绑住他的生殖器,以示教育。

这样的例子很多很多。

他们爱孩子,本意也是为了教育孩子,但最后的结果恰恰与他们的意愿完全相反,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原因就是他们虽有想教育好孩子的动机,却的确“切”了些,没有顾及可能发生的效果。他们没有放弃固有的思维定势天下没有不是的父母”、“打他就是爱他,为的是他好”、“我们当初就是这样长大的”等等,他们不惜激化矛盾,认为只要管教,就是对孩子负责,就是爱孩子,至于他们这样虐待孩子,会产生什么反效果,他们是从不会事先考虑的。

点性思维的最大危害正是在这里。它不顾事物和矛盾的复杂性,不顾每个事件和矛盾的特殊性,更不管事件进行过程中的多变性,处理问题的灵活性以及结果的或然性,只用“不变应万变”,当然不可能有好的结果。

因此我们可以说,点性思维的最大缺点是“死”,用点性思维来处理问题,只会将一盘活棋走成死棋。

二、线性思维

与点性思维相类又略比点性思维进了一步的是“线性思维”。

以点发展而成为一条线,虽然没有向两旁拓开,却开始有了前后的伸展。

我们用此来作比喻,就是说明这样一种思维方式:对于一个问题和矛盾,思考者已经不死板守在一点上考虑了,他能向后考虑一“后退一步处理是否可以”;他也能向前考虑——“如果做下去,可能会产生什么样的结果,是不是值得?”经过这样一番思索,他就不会一眛想做下去而不计后果了,起码会在值不值得做的问题上审慎处置了。如果是一个复仇者想要复仇,他就不至于一味蛮干,考虑到敌手的强大,他的想法就变成了“惹不起还躲不起”、“君子报仇10年不晚”等等,他就可能不至于马上闯祸,而忍气吞声地避过一劫;而如果他下决心要干,也会仔细地计算该怎么干对自己更为有利,把副作用和可能的危害减少到一定的程度。

我们可以打这样一个比喻:点性思维是一只没有过河的卒子,它只会前进,不会退却,很容易被吃掉,所以它危险最大,生存机会最少;线性思维则像过了河的卒子,有了后退一步和左移右移的本领,生存的机会也更大了。

不过,线性思维仍然存在着狭窄、闭锁、死板的局限性,缺乏更高层次更宽泛角度上的思考,也没有比较和联想,因此,它还是属于一种僵化式的思维。

面对日益复杂的生活和社会现象,人们如果仍局限在点性和线性思维的定势里,必定会到处碰壁,经常碰到不愉快的结果,这是毫无疑义的,生活在现代社会里的人应当寻求一种新的思维方式。

但是,我们绝不能一言以敝之,点性思维与线性思维毫无可取之处,只是应当看应用在什么地方。例如就其动机而言,有为一己的私利和为集体利益、国家利益之分。如果是为了国家的利益,在原则问题上,有时还是死板一点为好。坚决不挪用和贪污公款;在被捕和敌人的屠刀面前宁死不屈;为了坚持真理而不怕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如此等等,都是值得我们赞赏和学习的。因此,史可法、文天祥、夏完淳才能成其为民族英雄,成为我们学习的榜样,哥白尼才会被后人所传颂。倘若黄继光面对碉堡的枪眼、江姐面对敌人的威胁、徐洪刚面对歹徒的匕首都“活泛”一点,他们就可能成为怕死鬼或叛徒,在我们史诗的册页里就不会再有他们的名字。

文天祥云: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于谦云:千锤百击出深山,烈火焚烧只等闲,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裴多菲云: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

其实说的是一个意思:生命固然重要,但为了更崇高的目的,可以连生命都不顾惜。

这些英雄们固然是“死心眼”,但不能完全算作是点性思维。即使也叫作“点性思维”,也只能说是在更高层次上的点性思维。他们是考虑了个人生命和名节、自由、清白之间孰轻孰重以后所作出的明智抉择。这种抉择是最后向点性思维的回归。但无论如何,都说明在某一些方面,点性思维也是不应完全放弃的。

再从人的工作职业来分析,一些财会人员、国家执法人员,多一点点性思维是很有必要的;而科研人员、广告和服装设计人员、推销人员等等’则还是少一点点性和线性思维为好。

当然,我们在说到这样一些情况时,已经并不局限于单讲思想方法问题,而是把思想方法和人的道德品质综合起来论述了。光有“死心眼”的点性思维或线性思维,还成不了一个英雄。第二章辐射性与网络性思维“点性思维”与“线性思维”毕竟不能算是好的思维,也不能算是当今大多数人为主的思维方式。

比这好的思维方式有许多种,顺序类推,由点而及线及面,就应当将它叫做“面性思维”了。面性的思维有两种,我们取其名为“辐射性思维”与“网络性思维”。

一、辐射性思维

这种思维呈现这样一种状态,当我们遇到一个问题或—种矛盾,或者在科研过程中选择了一个科研题目,就把它作为一个中心,我们的思路就从这个中心出发,向四面八方散射开去,其形状就像是自行车轮一样,一根根辐条射向四方,包围了这个中心点,没有一个地方空缺或遗漏。

说得具体一点,要解决一个问题和矛盾,“点性思维”和“线性思维”只想到一种方法,并且将全部的努力都集中到一条路子上,如果失败了,他就没辙了。而“辐射性思维”不是这样,它同时想了数条甚至十数条赂子,把可能可以采取的办法全部都想到了,然后再有第二阶段,将这些方法加以比较,权衡利弊,找出最切实可行最有效的办法加以运用,使问题和矛盾得以解决。这就是“辐射性思维”的思维方法。

最近,看到一则报道,讲的是青岛一个饭店女老板贾继琴,将饭店21岁的打工妹郑成凤虐待致死,自己被叛死刑的消息。

长期以来,贾继琴就百般虐待郑成凤,看不顺眼就随手抄起炒勺、铁勺之类劈头盖脸砸过去。贾继琴还给郑规定“三不准”,即打她时不准躲闪、不准哭、不准喊叫出声,否则打得更狠。这次是贾嫌郑干活动作慢,就将一勺开水浇到她的头上。郑被烫伤以后不能干活,贾逼着郑切菜,郑已无能力切菜,贾就又用开水泼到她头上。当第二天发现郑昏迷不醒时,才被送到医院,可是为时已晚。

郑成凤应当说是典型的“点性思维”的人,女店主作了“三不准”,她就老老实实地听从,不敢越雷池一步,最后宁可被老板烫死,也死得极其顺从,没有半点反抗的意识。

如果她是一个具有一定文化素养又具有“辐射性思维”的人,纵然因生活所迫,不太情愿放弃有一个到城市里来挣钱的机会,也不会面对老板的虐待,在头脑里不生出几个另外的想法来。例如:

一,能否与老板据理力争,讲一讲道理。如果老板根本不买账,就干脆辞职另谋他就。

二,干脆以牙还牙,以眼还眼,你不让我躲闪、哭、叫,我就偏叫喊得响一点,甚至以力抗力。大不了回老家不挣钱,也比在这里受虐待强。

三,如果青岛有男朋友,或者有亲朋之类保护人,可以去向他们诉苦,求得他们的帮助,甚至让他们出头露面,来与贾继琴“理论”。

四,倘若老板不仅虐待她一人,店内还有同样受害者,能否联合起来,一起与老板抗争?

五,向工商行政部门告发老板的不人道行为。

六,如果她不是个法盲,还可以向法院去告状,要求得到正当的保护和赔偿。

……

如此等等,方法可说有的是。然后,比较诸种方法哪一种可行,就加以实施,以求得最佳结果。这样一个思维过程,我们称之为“辐射性思维”。

每个人在生活中都不可避免地会碰到大量的矛盾和问题,遇到各种各样的麻烦。如失恋、离婚、欠债、受虐、工资职称不如意后与领导的矛盾、邻里间的不和、遭到意外的伤害和名誉损失、无端受到了冤枉和误解……。对此,死钻“牛角尖”,只用“点性思维”是会吃大亏的。必须有“辑射性思维”的本领,从具体事件想开去,寻找能够想到的多种办法,再比较利害得失,加以选择,找出一、两种自认为最好的方法来,加以采用,以利于问题的解决,而不至于闹得身败名裂,甚至丢掉了性命。

我们平时讲“三思而后行”,其实就是要人们面对难题多加思考,然后比较、抉择。千万木要让第一个跳到你头脑里的念头把你控制住,一味蛮干,一意孤行,也不要不经思考鉴别就采取激烈的行为。“辐射性思维”其实包含了两个阶段,是两种思考的结合,也即是广度思考和深度思考。

先是广度思考,把自己的思维辐射开来,面对一个问题,多设想几种办法,能想到多少是多少,越多越好。换一个角度看,也可以叫“包围性思考”即多个念头都射向我们要解决的问题。

在广度思考的基础上,再进入下一个阶段^~一深度思考,即第二个层次的思考,看一看这些办法里哪些办法可行性好、实行起来利多弊少,既可化解矛盾,又不致于使自己受损,无副作用也无后遗症。然后下定决心,运用它一个方法或两个方法来解决问题。

这好像是一个领导班子在研究问题,先是发扬民主,集思广议,然后是集中统一,定出决策性意见,加以实行。只不过这一切现在都放到一个人的头脑里去进行罢了。

我们以上还局限于某一个人解决生活中的矛盾,需要采用这种方法。如果你是进行科学研究、技术改造、新材料的试制和运用,那么,这种“辐射性思考”对你来说就尤其重要。

在这一方面,美国的科学家爱迪生是一个有着这种思考习惯的典型。

爱迪生还在他当报务员的时候,就首创了二重记报机和二重发报机。1869年,他和朋友开办了一家公司,专门从事试验研究和发明。印刷机、自动电报机、多重发报机、打字机都在他手下诞生了。爱迪生又在纽约西南面的门罗公园建造了实验室,发明了手摇留声机。这个会讲话的机器一旦产生,便不仅轰动了全美国,还轰动了全世界。

1906年,他发明了钨丝电灯泡。继后,他还发明了电车、幻灯、电影、发电机、电话机、蓄电池等等。他一生获得过1093项发明专利权,恐怕是科学家里发明最丰的一位科学家。要全部列出他的创造发明是十分困难的,但我们仅从以上所列已经可以看出,他的一切发明都与电有关。

因为他是从报务员当起而进入社会的,他熟悉电,研究电,懂得它的重要和对未来生活的意义,所以就在这一方面加以钻研,一项又一项。当我们对他的成就加以归纳时,发现他正是从“电”这样一个核心为基点,进行了充分的辐射性思考的结果:

把电运用于通讯传递的有电报、电话。

把电运用于视听娱乐的有幻灯、留声机、电影。

把电运用于写作与书报方面的有打字机和印刷机。

把电用于公共交通方面的有电车。

把电运用于动力方面的有蓄电池、发电机。

把电用于照明、有利于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的有电灯、钨丝。

把电用于医学的有荧光镜。

……

当然,许多新发明的使用也是多向性的。例如电灯,任何方面都可以使用;再如蓄电池和发电机,有了它以后,农业、矿业、化工、水利、交通、建筑等,全部都改变了面貌,全部都获益匪浅,这当然是又一个话题的话了。但就从爱迪生的这许多发明来看,他已经形成了对电的运用的包围圈,或者说是完成了对电的多方面运用的“辐射性思维”。

恐怕,在爱迪生当时那发达的头脑里,希奇古怪的想法还很多很多,可能限于那时的技术条件,许多想法无法实现罢了。

但就是从他的一系列发明来看,已经足于看出他那'辐射性思维体系是多么严密。

时至今日,在我们现实生活的世界里,对电的包围性思考几乎是更加全面更加周至了。

例如,电唱机、游戏机、激光唱机、收录机、电子玩具、电扇、电除尘器、各式电灯、电饭褒、bp机、电熨斗、电子缝纫机、电吹风机、电钟、电子手表、电动剃须刀、电热器、电铃、电冰箱、电视机、电热器、电传机、电脑、电子编织机、空调、电子望远镜、电子摄影机、电钻、电铲、电锯、电焊、电采煤机、电犁、电梯、电车、电子测听器、电子显微镜、电影放影机、电报机、电子制版机、电子医用器械、航天航海卫星上的各种电器等等,我们已经很难统计或说全到底有多少种新的发明创造,弄不清楚到底是几千种还是数万种,而且新的技术发明还在源源不断地产生之中,那怕再过几十年上百年也不会穷尽。

当然,这种对电的包围性思考和研究已不是一个人的力量在完成和实现,而是靠了几十年数代人的努力方得以实现了的。从中我们就已可以看出:一,如果要对一个事物作包围性思考或叫作辐射性思考,它的思考余地、它的外围世界将是多么的大,多么的广阔无垠;二,后继者对于此种思考常常是填空式的补缺式的,尽管创造发明者是无意识状态。因为前面已经有了的东西只能是进行完善、改进,要想获得创造发明的荣誉和专利,就只能另辟新途。而这种另辟新途还是围绕着这个辐射性的体系在进行。或是将已有产品更新换代,或是将存在的空缺部分加以补足。

如果一位科学家事先就有了“辐射性思考”的思想准备,他获得的必会比一投入就钻进了某一项研究而数年拔不出脚来的人多得多。

自然,“辐射性思维”不仅对于科学家重要,对于一些推销新产品的公司和商人,都是至关重要的。那些形形色色的新技术开发公司的老总们常常挂在口边上的有一句话:“人无我有,人有我精”。这意思如果拿到我们这书里来解释,就是强调要进行“辐射性思维”。

因为,当一家公司试制出了一个新产品——药物帽子以后;第二家公司就不会再生产药物帽。一是对方已有,且已打出了影响,如果再走别人的路,势必比不过人家;二是怕有剽窃别人成果之嫌(至于我国目前出现的一些荒唐现象,专门制造假冒伪劣产品或专门剽窃别人成果的恶劣现象,当不在我们讨论之列)。但第一家公司生产药物性产品的做法给了第二家公司一个新的启示,第二家公司想:能不能生产药物枕头呢?而当第二家公司药枕面世以后,第三家第四家公司的思路更加活跃起来了,药物肚巾,药物鞋垫,药物坐垫,药物衬衣等等相继出现在市场上,“人无我有”就是这个意思。“人有我精”则是别人有了第一代的产品,我就加以改进,搞出第二代产品,比人家的更好。所以看起其实质,其实是围绕着药物产品为人治病、保护人体强健的思路在进行着“辐射性思维”,直至完成了一个包围以后方才罢手。我们试想一些产品的面世,其实都走着这样一条路子。

不仅仅是新产品的面世是走了这样一条路子,新学科的产生也是沿着这条路子进行的。先有了物理、化学,然后产生了物理化学;先有了诗歌、散文,继后又出现了散文诗……,看来,这“填补空白”和“钻空子”的行为发生于各个领域各种行当之中。我想,如果用我们这一思维理论来解释,这种现象就没有什么稀奇了。

社会已经发展到了今天,并非如爱迪生处于电学发展的初始状态,一切都从第一做起,然后到达辐射性的包围,最后完成。数千年数百年的人类发展和科技发展已经使我们的许多事情做了一半或做了大部。当然,由于前人对某一件事物和某一项新技术、新材料的运用有时代的局限和几代人思考的断续的局限,所以虽然事实上是进行着“辐射性思维%却又是不完整的有疏漏的。我们这些后来者就只得来补充这个不完整和疏漏了。其实我们在某些方面的工作全在于“把某一个地方某一根漏缺的辐条给它装上”。而我们所做的一切,就是用几代人来完成一次“辐射性思维”。如此而已!

一个科学家要在今天有所发明,不能不寻找“空隙”;一个公司要生产“人无我有”的产品,不能不寻找“空隙”;一个作家要在作家的潮流中找到自己的位置,也不能不寻找“空隙”;一个推销员要在全国各地推销商品,也不能不寻找市场的“空隙”;……寻找“空隙”就是“辐射性思考”的一种变型。可见,当今天信息变得如此重要,生活节奏变得如此快捷,市场商品来得如此丰富多采的时候,“辐射性思维”和抢“空隙(空位)”思想就变得愈来愈重要了。

在过去的时代,一个重大的发明和一项新技术产生以后,往往需要几十年或更长的时间才能完成这种“辐射性思考”,然后才又产生第二项成就。现在则大不相同了。例如,1942年出现了第一个原子反应堆,1946年就产生了电子计算机;1947年出现了晶体管,1957年人造卫星就上了天;1959年出现集成电路,1960年激光问世,1973年就出现了遗传基因的剪接和重组;……就拿电子计算机和芯片制造技术来说,更令人目不暇接,现在几乎是以一年为周期地更新和变异着。

这种时代现象逼迫着我们,必需抢先进行“辐射性思维”,你的工作和劳动才会有成效,若是迟了一步,走在了别人的后面,就可能遭遇到“全盘皆输”的厄运。

因此,一个科学工作者、总经理、企业领导人,为了极早将新技术运用到生产上去,为了产品能够很快推销出去,为了能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他不仅要有“辐射性思维”的习惯,还要有在某一项新技术新发现出现以后,要有迅速反应并及时作“辖射性思考”的能力。这应当是今天信息爆炸时代和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者的基本素质。

在德国,有一家最大的钟表厂,叫容汉斯钟表有限公司。他的经理是个47岁的中年人,叫沃尔夫冈?弗里茨,他就是应用了这种方法比较以后作出了自己的抉择,从而将自己的手表打向世界市场的。

在他当总经理时,世界上各类手表巳经是林林总总,不可胜计了。他将国外的手表作了排列比较,认为德国的手表既不能同日本的廉价产品竞争,又难于同瑞士的传统手表匹敌,必须走别人没有走过的路,必须造出别人没有的样式。他于是将研制的重点放到容汉斯公司擅长的科技产品 无线电手表、太阳能手表方面。

无线电手表内藏有天线,可以通过设在法兰克福附近的发射台,在方圆1500?2000公里范围内接收不伦瑞克联邦工程物理研究所原子钟的报时。这台原子钟在500年内误差最多只有一秒,是世界上走时最精确的表。

当然,在研制无线电手表时,容汉斯的技术人员也遇到了很大的困难。为了接收原子钟报时,天线的长度至少要有40厘米。这根本不是一只手表能够装得下的。有人认为要到下个世纪才能研制成功。但弗里茨却将研究部人员由5名增加到21名,又增加了研究经费。9个月后,他得到了所需要的天线,这是30个叠在一起的金属片,又薄又细,又有弹性,像女人的头发,很容易装入手表内。

技术上的成功得到了回报。从弗里茨1987年进入容汉斯公司到1993年底,该公司营业额翻了三番,达到近四亿马克,5年来一直保持两位数的增长速度。如果他只是模仿日本和瑞士的手表,如果他不经过“辐射性思考”找出“空隙”并从空隙中突破,那么,德国的手表业只能在原地踏步或者倒退至破产。

二、网络性思维

在“辐射性思维”中,如果我们将围绕中心能射出多少条线看作能思考到多少种办法的话,我们也可以将每条线射出的长度看作是在某一个方面能够延伸到什么程度。

具体地说,在电的运用上,有了电灯这一项以后,并不是就终止了的。造电灯的技术在发展,产品在改进。于是从最早的电灯出发,开始有了一代代的改进型电灯,例如节能灯、定时灯、声控灯、红外线灯等等。

再拿综合一些的产品来说,有了米格-15飞机以后,逐渐开发出米格-17、米格-19,一直到现在的米格-29、米格-31等等。即从第一代产品出发,继而产生第二代、第三代、第四代产品。如此延续下去,没有穷尽。

这就产生了一个新的问题或叫做新的认识。

因为任何产品的改进都是诞生于新技术新产品基础之上的。

而这些新产品一旦出现,既可以用在这方面,也可以用在另一方面。这就是说,这每一个新产品都可以成为一个中心,都可以从它出发,进行“辐射性思维”,都可以进行辐射性运用。

举一个例子来说,一架军用飞机,当它淘汰了手扣扳机的机枪,改装了按电钮就能发射的机枪,就变成了新一代产品。再装上红外线夜视仪,就变成第三代产品,如果再有了干扰雷达的设备、或变成“隐形机,”就可以叫作第四代产品。倘若安装了电脑,则就成了第五代产品。如此等等,可以不断改进下去。但红外线夜视仪或者电脑这些新产品诞—22—生以后,不止是用在飞机这一个方向上,它还可以装在其他武器上,也可以装在卫星上、测量船上和医用仪器上等等。'这样,当我们把飞机这种空中飞行器作为一个中心,进行散射,制造出一系列产品时,我们同时也可以把红外线仪器、电脑都作为另一个中心,加以散射,组成另两个辐射体系。而它们之间,又在某一个地方发生了交叉。我们假设红外仪飞机是第三代产品;电脑飞机是第五代产品,那么,红外线夜视仪交叉在军用飞机的第三节处,电脑则交叉在第五节处。 .

当飞机这种新事物产生以后,最初就只有一个概念一种产品,但随着飞机生产和技术的改进,就自成了一个辐射体系。飞机的花样就多起来了。什么农业飞机、民航机、军用飞机、探矿飞机、气象飞机、航天飞机等。而军用飞机这一行当里,又有运输机、轰炸机、侦察机、强击机、歼击机、预警机、空中加油机、舰载机等等。

而电脑产生以后,关于它的运用,又已经形成了辐射体系。例如:我们通常可以将电脑分成这样十种类型,或叫十大系统,即工业电脑系统;农业电脑系统;军用电脑系统;教育电脑系统;管理电脑系统;安全电脑系统;商用电脑了系统;交通电脑系统(医疗电脑'系统;“三金”电脑软件系统。最后一种系统是指娱乐电脑系统。从今天我们的生活来看,电脑巳同电的运用一样,包围了我们的生活,它辐射到了一切方面。

两种辐射体系在某一点上交叉了,如果算上徉外线那一个体系,就有三个辐射体系发生交叉。当然还不止这样一些,因为某一个产品只要发生一种新的改进型,实际上就是一神新材料新技术加于其中所至,就必定发生着一种新的交叉。我们很难如实地绘制出这一个图象来,这是一个各种线条交错在一起的乱球。

但如果我们只讲述一个体系,那么,这时已不再是如自行车那样的辐条结构了,它变成了一个蜘蛛网式的结构。我们把这种结构叫作网络结构,用它来表述我们的思维方式,就称它为“网络性思维”。

应当说网络性思维”又比“辐射性思维”进了一步。

这是因为,“辐射性思维”还只局限于一个中心、一个系统中在考虑问题,“网络性思维’’则多了两方面的特点:一,它开始走向更加广阔的思维领域,开始在两至三个中心体系里思考问题了。由于它从开放走向更高层次的开放,不仅视野大了,还因为事物的相互关联而产生了某些新的要素;二,它也把原来一个中心里的几条思路线(几种新产品、新方案等等)在外界中心、体系的辐射下联结了起来,使人们感到原来互不关联的从一个中心发出的放射线也可能在一项新技术和新思想的照耀下产生某种飞跃和勾连。

我们还是觉得用例子更容易说明问题:

当爱迪生以“电”为中心,发明了打字机和印刷机、幻饤和摄影机的时候,他绝对不曾想到,这几样东西之间还能再构成某种联系。但当电脑产生并发展起来以后,我们看今天先进的印刷术就完全明白了。我们已经可以用电脑排版、做动画片,可以照相制版,印刷机也可以用电脑来控制。如此等等,又把本不相关的产品结成了新的一体。似乎让我们看到了这样一种新气象,所有的新发明都是联系得那样紧密,本不相关的东西原来都可以纳入一个体系之内的。

尤其是今天这样一个世界,今天这样一个时代,不仅新事物层出不穷,新事物产生的周期越来越短,而且它们在现实状态里本身就是紧密相联的。如果我们的思想不适应现实,不作“网络性思考”,那就不可能认识现实世界,更谈不上改造这个世界了。

让我们就从新材料和新材料技术这样一个方面来认识一下我们面前的世界。

(一)信息材料

1.半导体材料,即晶体材料尤其随着单晶硅的出现,如今可以在一个手指头大的硅片上制作出十万、百万,甚至几千万个晶体管组成的电路,这就是所谓大规模集成电路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2.信息记录材料如录音磁带、录像带、激光唱视盘等。古代一根竹简上只能刻二三十个字,现代如x—fe2o3/fe304/ci02等磁录材料,可以在几平方厘米的面积上把几千本书甚至几万本书的内容记录贮存起来。

3.光导纤维高纯度石英玻璃制成的光导纤维,一根头发丝粗细就可以传输几十万路电话或几千路电视。铺设1万公里的光导纤维和铺设1万公里的常规电缆相比,可节约1.2万吨铜、3.8万吨铅。

4.传感器敏感材料这是一些物理性质对电、光、声、热、磁、气氛的变化反应很敏感的材料。其中有热敏、光敏、声敏、电敏、气敏、湿敏等多种材料。例如温度计中的水银就是对温度敏感的温敏材料。

(二)新能源材料

这类材料包括太阳能材料;高温结构陶瓷;超导材料;非晶态材料和高密度储能材料等。

(三)特殊条件下使用的材料

有高性能复合材料;高性能工业塑料,高效率高分子分离膜;新型合金;生物医用材料等。

由于新材料的出现是无穷无尽的,是随着科技的进步日新月异的,我们自然也无法穷尽我们的叙述。

就拿新型合金中的一种形状记忆合金来说罢,这种材料已由美国一位科学家在1963年研制成功。它是一种镍钛合金,这种合金具有形状记忆力。只要赋予它所要求的原始形状,然后不管你将它折腾成另外的什么样子,只要加热到一定温度,它就会恢复到本来的面目。要是用这种合金制造汽车外壳,不管它被撞成什么模样,只要用热水一浇,车体就能恢复如初。

除这种记忆合金以外,还有铜锌合金、铜金合金等等,它的特点是辐射性的,可以用到自动控制、医学、生命科学和军事上去。再如生物材料,它可以形成各种人工器官,植入病人体内,代替病人坏死的器官……。

如此等等,用不着再多举例子,就已经使我们眼花缭乱了。可以设想:任何一种新型材料,都可以运用到某个辐射体系的许多方面去,构成网络性体系,而这些新材料本身又是一个辐射体系。

汽车在发展着,凭借的是一代代新材料和新技术,于是有了一代又一代的新产品改进型;如果记忆性合金材料发展到实用阶段,它既可以做汽车外壳,当然也可以做飞机外壳、热水瓶外壳、碰碰车和儿童玩具外壳等等。两种体系假设是在第五代汽车这一点上相交,那么对于汽车这根延长线来说,肯定还会的许多的交点;而对于记忆合金来说也肯定还会有很多交点。当科学技术发展到今天这个时代,能够称得上新产品、新技术、新材料、新发现的东西何止千种万种?并且还不止于此,因为老的产品、老的技术还会在新技—26—术和新产品的光照下起死回生,再现辉煌。例如,针灸技术,应当算是中国最古老的技术,有了电和电仪器之后,就产生了电针灸技术。如此一来,几百数千个辐射性体系相互交叉,又相互激发,就构成了今天信息爆炸、技术爆炸、新产品爆炸的五彩缤纷的世界。

这又使我们意识到,任何“辐射性思维”与“网络性思维”,或者说任何辐射性体系和网络性体系,只是一个片面,要描述当今这个完整的宏观世界和总体现实,都是不全面完整的。就思维来说也是如此。

看来,面对“辐射性思维”和“网络性思维”似乎还有升华的必要。

如果我们就在几百个交互体系里进行球式思维如何?

我想那样会更符合现实的真实和思维的真实,也更容易使思维更加活跃。

我们可以把这种新思维称之为“球状思维”。

我们可以模仿立体几何,画三条座标,即xyZ三根座标线。x轴线代表新材料新技术;y轴线代表的是试制出来的新产品(各代产品);而z轴则表示新产品在各种领域里(新领域里)的用途。

那么,我们在x轴上就可以列出上百种上千种巳经获得的新材料新技术,这些材料和技术面对不同的用途和领域,就可以生产出无数种新型产品。如果三条轴上任选一个点,三个点就可以在空间相交成一个点,我们就能得到无数个点,这些点构成的是一个硕大无比的实心球。这个球正是我们人类无限创造力的证明。

所以,在一次学术讨论会上,当一位日本学者手举一只别针,问在座的人:“别针可以有几种做法几种形状?”时,一位中国学者回答只有两个字无限。”

这当然是从理论上说的,在现实中还有着可行和不可行的问题。例如我们可以用铁、铜、金、银去做别针,却不能用锡、汞去做别针,有许多材料不能做某些产品而只能做另外的产品,这是任何人都知道的基本常识。

这样,我们可以将球上的点分为两类,用实点表示可行性点;用虚点表示不可行点,表述也就完整了。

我们当然还记得那个30年一贯制的年代。我国的汽车、热水瓶、皮鞋等等,很多的产品保持了20年30年一种样式,根本不知道还要更新换代,而这个时候,美国、日本却不断出现了更代的产品,中国因此在这些年里迅速落后了下来,除了因为政治和历史的原因以外,我们不会“辐射性思维”与“网络性思维”,不会“球状思维”也是一个原因。俗话说就是思想不够解放。

因此当今天我们面对许多新信息、新产品、新材料之时,我们还得有新思想,得有新的思维方式。如果前者是硬件,那么后者是软件。而笔者以为,软件比硬件更加重要。第三章八卦式思维

如果我们把“网络性思维”用图像表示出来,我们发现它很像中国古老的八卦图。如果你有这种感觉,我以为是对了。

中国古代的八卦图,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表示的是一种思维方式。

我们可以称它为“八卦式思维”;或者叫“八分法思维”。

在一块十分水平的土地上,我们将一大堆球或一盆水毫无倾向地垂直倒在地上,球与水就会自己流淌。万一有一个地方多了一些,就会发生碰撞,向没有的地方流去。最后的结果是均勻地散布的四面八方。如果我们到影院去看电影,而电影院里又不对号入座,那么,后来的人都不会去占别人坐着的座位,而去坐到别人的大腿上,他们总是去找空位子坐,直到最后把全部座位坐满为止。这是一种基本常识,若也可以称之为一种理论的话,我们可以叫它“占空位理论”。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