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门用途英语教学研究:理论与实践(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8-25 02:40:18

点击下载

作者:单胜江

出版社:浙江大学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专门用途英语教学研究:理论与实践

专门用途英语教学研究:理论与实践试读:

版权信息COPYRIGHT INFORMATION书名:专门用途英语教学研究:理论与实践作者:单胜江排版:燕子出版社: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2-05ISBN:9787308099929本书由浙江大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授权北京当当科文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制作与发行。— ·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 —第1章专门用途英语的定义与分类

一、专门用途英语的定义

关于专门用途英语,不同学者专家都给出了不同的定义,其中以罗宾逊(Robinson),韩礼德(halliday)、麦金托什和斯特雷文斯(McIntoshStrevens),达德利·埃文斯和圣约翰(Dudley-EvansSt.John)以及哈钦生和沃特斯(hutchinsonWaters)几位专家的定义最具代表性。(一)halliday,McIntoshStrevens的定义

20世纪60年代,著名的语言学家韩礼德、麦金托什和斯特雷文斯在他们合著出版的《语言科学与语言教学》(The Linguistic Sciences and Language Teaching)一书中就专门用途英语这一当时新兴的概念做了如下的阐述说明:“English for civil servants;for policemen;for officials of the law:for dispensers and nurses;for specialists in agriculture;for engineers and fitters”(公务员英语、警察英语、法官英语、护士英语、药剂师和护士英语、农业专家英语、工程师和技术人员英语)。

由此我们不难看出,上述三位专家均认为专门用途英语教授的是英语在各个职业领域中的专业表达。尽管这三位语言学家列举出了专门用途英语使用的领域,但却不足以准确说明专门用途英语究竟是什么。

1977年,斯特雷文斯明确地给专门用途英语下了一个定义,“Broadly defined,ESp courses are those in which the aims and the content are determined,principally or wholly not by criteria of general education(as when English is a school subject in school)but for functional and practical English requirements of the learner。”(广义上来说,专门用途英语课程的目标和内容,不完全或者完全不取决于普通教育的标准(如英语被当成学校里的一门科目),而取决于学习者对英语在功能和实际应用上的需求。)

斯特雷文斯的定义是普遍被人们接受的一个专门用途英语定义版本。他认为,专门用途英语和一般用途英语(General English,简称EG)是截然不同的,甚至是对立的两个概念。专门用途英语教学的目标非常明确、内容十分确定,交际需要占据着主导地位;而一般用途英语教学则把英语当做一门普通课程,教授一些通用的语言知识,而不强调任何的特殊要求。

1988年,斯特雷文斯就专门用途英语提出了更加详细的定义,其中包含四个绝对特征和两个相对特征。

1.绝对特征

绝对特征包含以下四个方面:(1)满足学习者需求。(2)教学内容和特定学科、职业、实践活动有关。(3)实用语言中的语法(grammar)、词汇(lexis)、语篇(discourse)、语义(semantics)和语篇分析(analysis of the discourse)等方面是专门用途英语研究的重点。(4)与一般用途英语区分。

2.相对特征

相对特征包含以下两个方面:(1)可以只培养一种语言技能,例如只提高口语技能。(2)教学方法不受主流教学方法的限制,可以选取任何适合的教学方法。

从斯特雷文斯的定义中我们可以看到两个明显的问题。第一,绝对特征的第二条指出,专门用途英语与特定学科、职业、实践活动相关。这一点容易让专门用途英语教师产生一种错误的认识,即专门用途英语授课内容必须和学科内容有密切关联。然而,专门用途英语教学通常反映某项特定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实践活动,即在整体上围绕某项学科开展,但非指专门用途英语教学的具体内容都必须和该学科有关。例如,在学术用途英语(English for Academic purposes,简称EAp)阶段,学生常常需要学习文献阅读的技巧。即使学生的阅读材料不与本专业相关,学生同样可以通过这一课程掌握文献阅读的技巧。第二,绝对特征中的最后一条指出专门用途英语是与一般用途英语对立的两种教学概念。事实上,作为英语语言教学的分支,专门用途英语无论是在教学方法上还是在课程设计上都与一般用途英语有着紧密的联系,两者之间共同性大于差异性。尽管与一般用途英语相比,专门用途英语在教学内容上有些特殊,但是“教”与“学”的过程是相同的,教学理论和方法也都相差不多。例如在专门用途英语教学前期,提高学习者听、说、读、写能力的教学目的和一般用途英语教学阶段是相同的。两者都旨在提高学习者的英语水平,满足学习需求。(二)Dudley-EvansSt.John的定义

达德利·埃文斯和圣约翰(1998)在专门用途英语这一概念上指出,其定义应该符合最基本的一点,即专门用途英语教学所使用的教学方法应该与一般用途英语教学区别开来。尤其是在某一特定学科领域的教学中,专门用途英语教学方法应该显示出自己的独特之处。这一定义重点强调了专门用途英语教学的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体现在专门用途英语教师在与学生交流互动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问题上。在专门用途英语教学的普通阶段,专门用途英语教师的角色和一般用途英语教学阶段时相似;但是在专门用途英语教学的高级阶段,教师充当的角色像是一个语言顾问,为具有专业知识的学习者提供语言上的帮助。第二个方面体现在专门用途英语教学上的指向性。它应该反映出其服务专业教学的相关特点,如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等。

上述观点集中体现在达德利·埃文斯和圣约翰在专门用途英语定义上的界定。他们同样通过绝对特征和相对特征两个方面进行限定说明。

1.绝对特征

绝对特征包含以下三个方面:(1)满足学习者需求。(2)反映所服务的某一特定学科的教学方法和实践活动。(3)重点研究实践活动语言中的语法(grammar)、词汇(lexis)、语域(register)、技能(skills)、语篇(discourse)和体裁(genre)。

2.相对特征

相对特征包含以下四个方面:(1)与某一特定的专业学科有关。(2)具体教学过程中可能和一般用途英语教学方法有所区别。(3)课程开设对象没有严格限制。高等教育机构、在职人员甚至是中学生都可能成为专门用途英语的教课对象。(4)教课对象基本上是业已掌握语言基础知识的学习者,他们大多至少已经达到中级水平。但初学者也可以参与到专门用途英语课程中来。

由此可见,达德利·埃文斯和圣约翰对专门用途英语的定义与斯特雷文斯(1988)的定义有着很多的相似之处。不同点在于他们去除了“与一般用途英语形成对比”这一观念,同时增加了专门用途英语的相对特征,弥补了斯特雷文斯定义中的一些不足并且弥补其缺陷。另外,从达德利·埃文斯和圣约翰对专门用途英语的定义中我们可以看出,专门用途英语在本质上是一种教学方式,并不绝对地区别教授对象、限制授课内容。其教学目的在于满足学习者的特殊需求,教学内容通常是和某一特定学科相关的英语语言技能。正如达德利·埃文斯和圣约翰说的那样,专门用途英语是一种“思维态度”,这与哈钦生和沃特斯对专门用途英语定义的看法在本质上是一致的。(三)hutchinsonWaters的定义

关于专门用途英语这一概念的定义,哈钦生和沃特斯(1987)的观点如下:“ESp must be seen as an approach not as a product。ESp is not a particular kind of language or methodology,nor does it consist of a particular type of teaching material …ESp,then,is an approach to language teaching in which all decisions as to content and method are based on the learner’s reason for learning。”(专门用途英语应该被看做是一种途径,而不是一种产品。它不是一种特殊的语言或特殊的教学方法,它也不包括特殊的教学材料……它只是一种语言教学方式,在这种教学方式下,所有教学内容及方法都是基于学习者的学习目的开展的。)

哈钦生和沃特斯认为,想要确切地知道专门用途英语究竟是什么就必须首先弄清楚学习者为什么学外语。学习者学习外语的需求和动机是决定专门用途英语界限的关键问题。比如有的学习者是为了解决工作上与外国客人沟通交流的问题,有的则是为了学习外国同行先进的专业知识……无论是何种目的,当我们仔细分析并系统研究了这些需求和动机之后,什么是专门用途英语,什么不是专门用途英语就会一目了然。

上述关于专门用途英语定义的观点都各有其合理的一面以及不足之处。在此,我们认为哈钦生和沃特斯有关专门用途英语的定义较之其他人的定义更为准确合理。

第一,专门用途英语并不是一种特殊的语言种类,它是一种教学途径而不是一种产品。专门用途英语领域中的语言无论是在形式上还是在种类上,教学方法并没有与其他形式截然不同。虽然,由于语言、文化的复杂性,在某些语境中会有特殊情况出现,但是这只是必然存在于各个领域之间的语言差异,并不能够否定语言的根本共性。

第二,专门用途英语教学也并不是有别于常规语言教学的特殊存在,相反,专门用途英语教学恰恰正是英语语言教学的一个分支。它在许多教学的基本原则和教学方式上与英语语言教学是统一的,并没有专门的、只适用于专门用途英语教学的教学方法。例如,学习的有效性这一原则既适用于专门用途英语教学也适用于其他种类的英语教学,甚至适用于其他外语的教学。专门用途英语与其他英语教学最大的不同在于它是根据学习者需求的不同而变换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的。因此,对专门用途英语教学来说,“需求分析”是决定专门用途英语教学如何开展的关键,是否满足学习者的需求是专门用途英语教学成败的衡量标准。(四)Robinson的定义

关于专门用途英语的定义,罗宾逊与哈钦生和沃特斯有着相似的观点,即:根据学习者的需求界定专门用途英语,也就是“需求理论分析”。罗宾逊对专门用途英语的定义主要立足于两个方面:第一,专门用途英语教学具有以目标为导向的特点。第二,专门用途英语课程设置需要符合学习者的需求,通过分析学习者的需求掌握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和学习目标,从而针对此需求展开教学。除了这两个主要立足点以外,罗宾逊还阐述了专门用途英语教学的一些特征,例如专门用途英语学习者通常是来自相同的专业背景或者从事着共同职业的成年人,他们具有相似的英语水平、专业知识和语言学习的需求和动机。这就是罗宾逊所说的“同质班级”(homogeneous classes)。(五)专门用途英语特点总结

在研究了上述学者们对专门用途英语的定义之后,我们不难发现,虽然这些定义不尽相同,但是就专门用途英语的一些本质属性方面专家们则达成了一致。

1.专门用途英语是英语语言教学的一个分支学科

专门用途英语常常和某一特定学科或者职业有密切关系,是学习者由于专业或职业的需要而进行的提高英语技能的课程。课程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针对性。

2.专门用途英语是一种教学途径

在语言学领域中,教学途径、教学方法和教学技术是三个不同的概念。与后面两者不同,教学途径是指语言本质和如何进行语言学习的研究。专门用途英语根据特定学生的学习需求来确定教学任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技术。

3.专门用途英语是一种多元化的教学理念

现实中的专门用途英语教学常常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上多种多样。这一点是由两个主要因素决定的:第一,由于专门用途英语教学是和专业或职业相关的英语语言教学,这一点决定了专门用途英语教学除了需要涵盖语言知识以外还要涉及大量的专业知识。因而,在不同学习者的不同需求下,专门用途英语教学内容、形式趋于多元化。第二,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专门用途英语教学在教育政策、教学重点上存在很大差别,这一点导致专门用途英语教学在实施方案上也趋于多元化。

4.专门用途英语是一个特定的语言范围

有研究表明,在词汇上,专门用途英语有一半以上和常规英语是重叠的,并且很多所谓的科技词汇往往是由一些常规词汇通过构词法派生出来的;在语法上,专门用途英语也和常规英语保持一致。这决定了专门用途英语词汇如果离开了常规英语将不能存在的事实。因而专门用途英语不能被视作一个独立于英语之外的专门语言,而应该视作现代英语在不同领域的功能变体。

二、专门用途英语的分类

依据不同的标准,学术界对于专门用途英语的分类也不尽相同。其中以“两分法”和“三分法”最为著名。(一)Dudley-EvansSt.John两分法

以职业领域为标准出发,达德利·埃文斯和圣约翰将专门用途英语划分成两种类型:学术用途英语(English for Academic purposes,简称EAp)和职业用途英语(English for Occupational purposes,简称EOp)。

这里,达德利·埃文斯和圣约翰把专门用途英语分成以学术研究为主要目的的学术用途英语和以满足职业需求为目的的职业用途英语。学术用途英语被分成了各个学科和领域,而职业用途英语中的行业英语有了从业前后的区分。行业前英语侧重于培养学生在进入某一行业之前的面试技能,行业后英语则侧重针对这一行业的从业人员进行培训。

另外,我们发现按照达德利·埃文斯和圣约翰的分类方法,学术用途英语和职业用途英语很大程度上是相互联系的。以广告英语为例,它既可以用于广告学专业学生的学术研究,又可以适应广告设计人员的职业需要。关于两者之间的关系我们将在后文中重点介绍。(二)Robinson两分法

以学习者的学习经历为标准出发,罗宾逊将专门用途英语也分成了学术用途英语和职业用途英语两类。而罗宾逊在对这两者的进一步细分方面与达德利·埃文斯和圣约翰有所不同。

通过上面的分类图,我们发现罗宾逊基于专门用途英语教学的不同阶段进行划分。这种分类对于专门用途英语教学的课程设置极具指导意义。它可以使专门用途英语教学明确每个阶段的教学任务,避免专门用途英语教学混乱和教学盲目。比如,处于专门用途英语初级阶段的学习者只需打好基础,提高专门用途英语语言学习的技巧,而没有必要直接涉及专业知识。而处于专门用途英语高级阶段的学习者可以将在初级阶段时习得的语言技巧与专业知识结合起来提升专业英语水平。(三)Jordan两分法

以英语语言教学为出发点,1997年,乔丹(Jordan)提出一种新的两分法。

乔丹在专门用途英语的划分上与前面两者划分方法相统一。不同之处在于乔丹将更多的重点放在了专门用途英语教学在各个领域和各个阶段上。这种划分方式为以后专门用途英语教学的教学重点和课程设计都有重要影响。本书将依托乔丹的分类理论展开对专门用途英语教学理论和实践的研究。(四)hutchinsonWaters三分法

以学科类别为出发点,哈钦生和沃特斯将专门用途英语划分成三类:科学技术英语(English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简称EST)、商务贸易英语(English for Business and Economics,简称EBE)和社会科学英语(English for Social Science,简称ESS)。(五)David Carter三分法

除上述观点以外,大卫·卡特(David Carter)也把专门用途英语划分成三类,即:受限英语(English as a Restricted Language)、学术和职业英语(English for Academic and Occupational purposes),以及特定主题英语(English with Specific Topics)三类。

关于受限英语,麦凯和芒福德(MackayMountford)认为,一些特定行业的服务人员通常掌握较少的词汇,语法也十分有限,但是却能够在这一领域中准确传达意思,这就是一种受限制的语言。例如,客服人员往往有一套固定的、礼貌的接待话语,对于客户的问题也总是有相应的、比较固定的回答。这样的语言被认为是受限制的语言。这种受限制的语言常常只适用于某一个特定行业或职业,离开了这个环境,受限制的语言将无法进行正常有效的交流。

学术和职业英语在前面的分类中基本上是以两种用途的形式出现在各位专家的专门用途英语分类上。但是卡特认为,学术用途英语和职业用途英语之间没有绝对的界限。在一定时候两者之间是可以相互转化的。例如,一位英语专业的学生在上学期间研究英美文学是出于学术目的,但是当她成为教师教授英美文学的时候,这种研究就转化成了职业目的。正因为可转化性,卡特将学术用途英语和职业用途英语归为一类,认为一切都是为了就业这个目的。

特定主题英语是和未来的某项需求相关的。例如,面试者为了进入外企而进行面试英语方面的练习,或者专家学者为了参加一个国际性的学术交流会而进行相关的英语准备,等等。这种英语通常都会有一个主题,一切交流都围绕这个主题开展。(六)专门用途英语分类的共性

除了上述五种主要的分类观点以外,还有其他观点。但无论是哪一种分类,我们都会发现他们都将学术用途英语和职业用途英语列为必选项。

在学术用途英语中,科技、法律、医学领域的英语受到极大的关注。同时,其他领域,尤其是商业领域中的很多专业学科的学术英语也越来越被人们重视。这一点我们从近几年MBA的火爆程度中就可以感受到。

在职业用途英语中,英语在职业中的实用性也被放到了第一位。正是由于职业用途英语实用性的特点,专家学者们普遍认同将商务英语划入职业英语的范畴。达德利·埃文斯和圣约翰(1998)认为:“EBp is sometimes seen as separate from EOp as it involves a lot of General English as well as Specific purpose English,and also because it is such a large and important category。A business purpose is,however,an occupational purpose,so it is logical to see it as part of EOp。”(由于商务英语涉及很多专门用途英语,同时也包含大量的一般用途英语,而且商务英语自身也是一个很大很重要的范畴,因而有时会把它和职业用途英语分开来看。但是,商业目的就是一种职业目的,因此把商务英语当做职业用途英语的一部分也是符合逻辑的。)

综上所述,虽然关于专门用途英语的分类观点很多,但我们不能说哪一种分类好,哪一种分类不好。首先,这些分类是立足于不同的出发点开展的,每一种新视角都无疑对专门用途英语教学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其次这些分类对学术用途英语和职业用途英语基本都予以了肯定,认为这两者是专门用途英语教学不可缺少的部分。这个共识的达成也使专门用途英语教学研究向前迈了一大步。第2章专门用途英语的发展与现状

学术用途英语概述

学术用途英语,即EAp,是英文English for Academic purposes的缩写形式。和专门用途英语一样,它也是语言教学领域的一个分支学科,同时它还是一种特殊的语篇体裁,并且具有其自身的特点。

一、背景起源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随着世界各国之间的联系不断加深,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交流都有越来越扩大化的趋势。这一变化对各国从事跨国来往的人们的英语提出了挑战。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专门用途英语发展了起来。作为专门用途英语的一个重要分支,学术用途英语也随着前者的深入发展而成长起来。

1974年10月,EAp一词最初出现在英国文化教育委员会的一次会议上。这个新概念是由两位委员会成员凯斯·琼斯(Keith Jones)和比德·洛(peter Roe)提出的。

1975年,EAp的概念得到英国文化教育委员会的认可与使用。同年,伯明翰大学的SELMOUS-BAALL联合研究项目出版了“English for Academic purposes”的研究成果。4月出版的Occasional paper English for Academic Study在前言中讨论了学术用途英语与职业用途英语(EOp,即English for Occupational purposes的英文缩写)的区别,并指出两者是专门用途英语的主要分支。

1976年,英国文化教育委员会组织了一场针对英语语言教学(ELT,即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的英文缩写)成员的学术用途英语培训活动。

1977年,EAp这一概念的运用也得到了美国方面的认可。英国“学术英语讲师学会”(BALEAp:British Association of Lecturers in English Academic purposes)为海外留学生提供预科或者学期内两种学术用途英语课程。

由此可见,学术用途英语的发展并不是一国独有的现象,而是随着世界各国对于英语研究、教学和运用需求的增加而发展起来的必然产物。而学术用途英语教学也需要得到更多的重视和发展,以便满足日益增长的专业英语教学的需求。

二、发展历程

最初的学术用途英语教学出现于一些以英语为母语的发达国家中。由于这些国家全部采用英语教学,于是他们为外国留学生开设了这一课程,其主要目的是为了让外国留学生强化英语能力,以便能够跟上所学专业学科对于英语的要求。后来由于世界各国之间经贸往来、学术交流日益频繁,国际、国内的英语需求越来越大,越来越精深、专业,因而学术用途英语教学在一些非英语的国家也得到了足够的重视。这使得学术用途英语教学作为一个刻不容缓的项目在全球范围内开展起来。

随着学术用途英语教学的范围不断扩大,研究不断深入,各国专家学者对于学术用途英语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技术等各个方面都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和研究。一些学术用途英语教学上的症结所在被发现并得到了应有的重视。例如“学术文化”一词让学术用途英语教学认识到,仅仅掌握英语语言本身是不够的,还需要把英语的运用方式调整到和英语国家一致的程度。这对于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国家的学术用途英语教学来说无疑是个不得不跨越的门槛。例如,许多中国学生虽然掌握了相当的词汇、语法,但是却对英语写作格式不甚明了,要么是在论文写作中没有严格按照论文写作要求注明引用出处或参考文献;要么是在一些英语文章中缺少必要的格式内容,或是英文标点的使用错误。这些学术用途英语教学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和教学特点都集中反映在达德利·埃文斯和圣约翰关于学术用途英语研究的五个发展阶段上。

第一阶段是始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语域分析(register analysis)阶段。语域分析一词最早见于1964年韩礼德、麦金托什与斯特雷文斯合著的《语言科学与语言教学》(The Linguistic Sciences and Language Teaching)一书。这一阶段的学术用途英语教学偏重于语法、词汇的掌握和科技英语写作的技巧。第二个阶段是始于20世纪70年代的修辞、口语话语的研究的阶段。这一阶段偏重于研究英语的使用,如句子结构和对话特点等方面的研究。第三个阶段是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技能策略阶段。这一阶段的英语教学变得比较灵活起来。通过对学生学习技能和策略的培养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使得学生不仅能够很快地习得语言知识并且能够更加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第四个阶段是开始于20世纪末的需求分析阶段。这一阶段的英语教学不满足于停留在教授学生一成不变的专业知识和英语知识的层次,而是根据英语学习者的需求不断变换着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第五个阶段是最近十年来发展起来的,主要根据学习者希望从事的行业不同来重点教授与此相关的语言、语篇及专业知识。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学术用途英语的教学是从最初的关注语言本身,到后来的关注语言使用,再到现在的关注语言学习需求这一循序渐进的研究实践过程发展起来的。

随着科技的发展,IT技术的运用使得学术用途英语教学内容和方法变得多样。以中国为例,在互联网发展和普及的这些年,我们经历了传统的课本教学、黑板教学和电脑软件教学的过程。IT技术的运用使得学术用途英语教学内容更加生动有趣并且易于理解,授课和鼓励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也多种多样。这些新技术的运用都对学术用途英语的教学方式产生了促进作用,并且也将对学术用途英语教学的新方向起到促进作用。

三、定义与分类(一)定义

关于学术用途英语的定义有不同种说法。例如,学术用途英语是在正规的教育系统中从事研究所需要的交际能力;学术用途英语是出于研究目的而采取的任一英语教学活动。而袁巧琦(2007)对学术用途英语的定义是:“学习者进行理论学习和学术研究所需的英语语言和相关的语言技能。”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虽然说法不同,但是大体内容是一致的:第一,学术用途英语是英语语言教学领域的一个分支。第二,主要教授的是专业英语需要的语言知识、语言技能。这两个核心内容决定了学术用途英语教学的独特性、具体性和目的性,为学术用途英语教学能够把握正确的方向起到了指导作用。(二)分类

在对学术用途英语进行分类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学术用途英语与专门用途英语和职业用途英语之间的关系。通常,学术界将专门用途英语划分成学术用途英语和职业用途英语两个分支。但是根据专业和职业的不同,学术用途英语和职业用途英语通常又可以分出更细小更专业的分支,如物理英语、计算机英语、生物英语等属于学术用途英语的范畴,而签证员英语、医生英语、导游英语等则通常属于职业用途英语的范畴。

学术用途英语常常侧重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专业研究和在学术上取得更大的成果。职业用途英语则常常侧重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重点在于语言的运用上,一切教学都围绕着学生将来的就业来开展。

虽然我们将学术用途英语和职业用途英语分开来研究,但事实上,这两个分支的界限并不十分明显,它们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或者说它们是相互依托的关系。比如,对于英语专业的学生来说,大学期间学习的众多科目,如英美文学、修辞学、英语语法、英美文化等科目是专业性质比较强的学术研究性课程,属于学术用途英语的范畴。但是当一位英语专业的学生毕业成了老师,他在学校里所学的纯学术的英美文学、修辞学等课程就成了他授课的内容,即是他职业英语的组成部分。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学术用途英语与职业用途英语之间是紧密联系的,有时甚至是重叠的。

下面再来讨论学术用途英语的分类。根据语言学习内容及其精深程度的不同,学术用途英语还可以细分为一般学术用途英语(English for General Academic purposes,简称EGAp)和专门学术用途英语(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简称ESAp)两种类型。

一般学术用途英语通常教授的是通用英语。它受专业限制比较小,可适用于来自多个专业背景学生的英语水平,并和具体专业相结合,重点在于培养学习技能,使学生能够运用英语知识和技能解决具体问题。专门学术用途英语通常是某个特定专业的英语学习和使用,其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通常更加精深、困难。

四、学术用途英语与双语教育

自从学术用途英语出现以后,很多人都产生了这样一个误解,即:学术用途英语等同于双语教育。事实上,学术用途英语与双语教育虽然同样都有英语教学的成分,但是两者在教学内容上的侧重点不同决定了它们是两种根本不同的教学形式。

简单来说,学术用途英语的侧重点在于语言教学,只是教学的内容是和本专业相关的知识,通过对这些知识的英文阅读、英文写作、英文听力来达到提升英语水平的目的,因而在教学上,学术用途英语非常强调语言部分的联系,例如科技英语的语言特征、篇章特色等,最终使学生能够使用英语准确地表达自己本专业的相关知识。而双语教学的侧重点在于专业知识,英语仅仅起到一个媒介的作用。双语教学通常使用本国母语和英语两种语言进行教学。但无论使用哪种语言教学,其重点都在于传授学科的专业知识而非语言本身。这种教学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打好一定的英语基础,有利于学生尽快获得外国的同类学科的先进知识。所以说双语教学不是教学目的,而只是一种教学手段。

五、学术用途英语的教学特征

斯特雷文斯指出学术用途英语教学有以下几个基本特征:(1)课程设计必须满足学生特殊的学习需求;(2)教学内容必须紧密联系特定学科和职业;(3)语言在语法、词汇、语篇等等方面必须与特定领域场合相符。另外,他还指出两个可变特征:第一,学习者可能会被限制在只学习一种技能,例如学术阅读;第二,教学法可能与既有的教学法有所区别。

综上,笔者认为学术用途英语教学通常有以下两个特征:(1)学习者的需求决定了学术用途英语教学内容和教学重心;(2)学术用途英语教学的效果比一般用途英语更有效。除此之外,学术用途英语教学效果还受到教学方法、教学素材、学习者本人和课程设置等因素的影响。

学术用途英语的教学必须遵循以下三个原则:真实性、需求分析和以学生为中心。真实性原则(authenticity)是指,专门用途英语教材内容必须与专业相关,并且是真实语料,无论是练习设计还是教学活动都应该如实反映专门用途英语的社会背景。需求分析包含目标需求分析(target situation analysis)和学习需求分析两个方面。目标需求分析旨在分析学习者未来可能遇到的包括社会文化、工作环境以及环境对学习者的心理影响等交际情景;学习需求分析包括学习者所缺乏的技能和知识等。秦秀白指出:“以学生为中心是指在教学中关注学生的语言学习,即能使学生理解和产出规范语言的学习策略和教学方法。”这对教师的要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播者,还必须是教材设计者(course designers and material providers)、合作伙伴(collaborator)、研究者(researcher)和评估者(evaluator)。

六、学术用途英语的教学环境

学术用途英语的教学内容通常被语言教学环境所左右。所谓语言教学环境是指实施学术用途英语教学地方的语言状况是否与英语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当然,如果一个地方的学术用途英语语言教学环境非常依赖或者使用英语,那么这种教学环境将有利于学术用途英语教学的展开。所以,学术用途英语的开展与学生的母语文化背景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对于一些母语是非英语的学生来说,本国传统的语言及文化都或多或少对学术用途英语学习产生阻碍的作用。

现今的学术用途英语教学环境可分为三类:英语国家(English-speaking countries)、英语为第二语言的国家(English for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countries)和其他非英语国家(non-English speaking countries)。下面我们来分别探讨这些环境系统的学术用途英语开展状况及其利弊分析。(一)英语国家

学术用途英语教学在美国、英国、加拿大等英语国家的历史比较悠久。最初的学术用途英语在这些国家的开设是为留学生们准备的,主要目的是帮助留学生们提高英语水平以便跟上采用英语教授的专业课进度。通常学术用途英语主要作为必修的预科或学期内课程。前者通常在学年开始前4~12周进行,教授重点是common core的学术英语及技能。后者则与专业学习同步进行,它为学生提供了更多将专业与外语相互融合学习的机会,更加有利于学生及时融会贯通所学专业知识并提高英语水平。

由于这些国家的学术用途英语教学开展较早,因而他们关于学术用途英语教学的理论研究和实践都较为丰富,为世界其他地区和国家的学术用途英语教学的开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研究成果。尤其是英国学术英语讲师学会(BALEAp)对学术用途英语的发展发挥了领头羊的作用,它带动英国出版了许多研究留学生需求、如何应对这类需求的课程设计方面的著作,包括我国现在所进行的学术用途英语研究的许多理论和参考文献都来自英国。(二)英语为第二语言的国家

英语作为第二语言开展学术用途英语教学的国家大多是英国以前的殖民地,这些国家的英语普及程度和水平都比较高,主要有新加坡、印度、马来西亚等国。它们通常将英语作为高等教育中使用的语言,或者直接作为官方语言来使用。所以这些地区通常有比较完备的英语教育体系,学生的英语水平也普遍较高,学术用途英语教学在这些国家的开展相对阻力比较小。

但是由于各个国家的学术用途英语教学侧重点不同,并非所有国家的学术用途英语教学都合理而完善。例如有的国家侧重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但是对于一些英语水平较高的学生来说这些技能并不能更进一步提高他们的英文水平,这样的学术用途英语教学就显得单调、落后,失去了意义。(三)其他非英语国家

除了上述两种有利的语言环境以外,学术用途英语在英语使用频率较低的国家中的教学开展就相对比较困难。在中东的一部分国家中,英语通常作为医学、工程或者其他与科技相关科目的授课语言,但并未达到普遍采用英语教学的地步,它们的学术用途英语教学通常采用双语制方式进行。那么在授课过程中,英语使用的比例就是至关重要的问题。这一点直接决定着学术用途英语教学是否能够起到预期效果。

因而,学术用途英语在这些国家乃至一些像中国、日本一样将英语作为一门课程纳入学生课表的国家中处境十分尴尬。由于学术用途英语侧重于教授专业英语语言,但是学术用途英语教师们往往有着丰富的语言知识却缺乏系统的专业知识,这对专业英语的学习无疑是十分不利的。学术用途英语教学如何将语言技能和专业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是目前非英语国家所急需解决的问题。

科威特大学提摩太·贝尔(Timothy Bell)就学术用途英语教师是否需要掌握专业知识有这样的观点:

在一般学术用途英语阶段,由于学生来自不同的专业,因而学术用途英语老师不可能掌握全部学生的专业知识。但是当学术用途英语教学进入到了专门学术用途英语阶段时,可根据学生的专业进行分班调整,教授与学生专业科相关的学术用途英语课程。此时,学术用途英语教师就需要掌握这一相关学科的知识,以期能够达到传授专业知识和英语语言使用的双重目的。

七、中国的学术用途英语教学

中国的学术用途英语教学源起于20世纪80年代,也曾经引起了相当程度的科技英语热潮,很多学校都增设了各种类型的专业外语,还有相当一部分数量的高校以选修课、限选课,甚至必修课的形式为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开设专业英语阅读课程。这些都是我国的学术用途英语教学的早期探索。但由于我国至今尚没有系统深入的对于学术用途英语教学的研究,因而我国的学术用途英语教学研究成果较之国外还是远远落后的。(一)学术用途英语教学的必要性

1.国家政策

2001年教育部发布的《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指出:“按照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要求,为适应经济全球化和科技革命的挑战,本科教育要创造条件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公共课和专业课教学。”1999年修订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也要求大学英语教学在“学生完成基础阶段的学习任务,达到四级或六级后,都必须修读专业英语,已达到六级要求的且学有余力的学生,除修读专业英语外,还可以选修高级英语课程,以进一步提高英语应用能力”。教育部的政策要求英语教学能够引起更为广泛的关注,将我国的英语教育事业提上一个更高的层次,而不能仅限于大学中传统的、普通的英语教学。

2.社会需求

我国加入世贸组织(WTO)已经十年了,我国与外国在政治、文化、经济、科技等各个领域的交流已经十分广泛而深入,其中与英语发达国家之间的交流尤其重要。十年来社会各阶层对于英语的需求与日俱增,目前还在继续增长,甚至是北京王府井的一些小商贩在跟外国客人做生意的时候都能够使用熟练的英语跟客人进行商品的简单描述、讨价还价。由此可见,社会对英语能力的需求越来越侧重于其实用价值。由于各行各业领域不同,英语语言的实用价值必然要求英语的多元化、专业化。导游在接待外国游客的时候需要使用复杂点的导游英语为外国游客介绍名胜古迹、历史起源等相关信息;引用国外先进技术的工程项目需要使用专业的工程英语来翻译外国的技术资料并且与外国同行交流技术;外贸公司的业务开展需要专业的外贸英语来与客人沟通交流以便建立业务关系、执行订单,等等。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我们面对的竞争不再局限于国内竞争,而已经走上了国际竞争的道路,这就要求我们有强烈的危机感,能够掌握更加专业的外语知识,并且在这场竞争中取得胜利。

3.中国学生的英语现状

虽然英语作为一门科目已经被纳入了中小学生的课程表之内,但是中国的英语教育还远远没有达到较高的水平。这主要是由于过去很多年来英语教育大多是停留在书本上的应试教育,学生的英语技能侧重词汇、语法、普通阅读,而听、说能力和本专业领域相关英语的技能十分不足。焦述强和陈艳通过他们在教学上的亲身经历为例阐明了开设专业外语课程的必要性:“本人在给研究生讲授专业英语课程的过程中,多年来有两道保留的测试题,就是开学第一节课上,让学生念出表达式:ab+x2=5和2h++O2-=h2O。几乎没有一个学生能够正确、地道地表达清楚。这个例子其实能够反映出我国目前英语教学的一个尴尬处境:很多学生词汇量很大,托福和GRE词汇也不在话下,语法也很精通,但就是连简单的交流也做不到。问题的严重性还在于不仅不能表达,而且学生根本认识不到上述知识才是最重要和最有用的,才是最需要花工夫学习的。”

然而学术用途英语教学就可以解决这一问题。学术用途英语的教学对象为高等教育阶段非英语专业修完大学英语的三四年级的学生及研究生,这些学生往往具有相当的EGp基础,学术用途英语在这一基础上通过强化专业英语的听、说、读、写训练,就可以达到将英语作为工具进行专业研究和学术交流的目的。这使得大学公共英语得以与学术用途英语课程有机结合,弥补了大学英语的不足,并且有针对性地提高了学生的英语知识和专业知识。(二)存在的问题

1.研究甚少

由于英语教学在我国的发展成熟度还不够,因而目前我国学生对英语的掌握还停留在词汇、语法阶段,尚没有成熟的英语实用教学体系。而学术用途英语是一个十分专业的、深入的英语教学模式。这就造成成了学术用途英语与传统英语教学对接不上的问题。我国的英语教学还需要更进一步的深入发展,才能够为学术用途英语教学提供良好的基础。

另外,由于学术用途英语教学在我国的开展相比其他发达国家较晚,再加上学术用途英语教学的边缘性,我国外语界对于学术用途英语的关注较少,研究成果也十分不足。目前研究学术用途英语的研究理论大多借鉴外国的相关理论成果。关于我国的学术用途英语研究文章,综览各种外语类核心期刊,“除了零星的几篇关于学术用途英语的介绍性文章以外,就是一些微观的科技英语翻译研究。真正对学术用途英语教学宏观、系统的理论研究可说是屈指可数”。

理论研究的匮乏导致我国的学术用途英语发展进程缓慢且困难重重:教学目的不明确,常出现和双语教学发生混淆的情况;师资配备混乱,学术用途英语教师的专业素质和英语素质都急需提高;课程设计杂乱无章,由于没有明确的目标,课程设置重心往往不够明确,起不到提升英语语言技能的作用。

2.对学术用途英语认识的误区

近年来双语教学的兴起分散了我们对于学术用途英语教学的注意力。而且在双语教学的热潮中,不少人还将双语教学和学术用途英语教学混同起来。他们认为双语教学可以很好地完成传统英语教学向专业英语教学过渡的任务,因而双语教学与学术用途英语教学区分不大。甚至有教育界人士认为双语教学完全可以取代学术用途英语教学,没有必要再单独开展学术用途英语教学。例如,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在“加强实用性英语教学提高大学生英语综合能力”一文中指出,“如果中小学英语‘一条龙’计划推进顺利,国家重点建设大学应逐渐转向不设公共英语课,学生入学后直接接受双语教学的方式”;还有一些教育界人士认为各高校可在本科一二年级使用双语进行公共基础课教学,在三四年级使用双语进行专业课教学,最终实现双语教学取代专业英语教学。由此可见,除了研究成果上的缺陷以外,我国的学术用途英语教学还存在认识上的误区,如果不能够使这些误解得到更正,我国的学术用途英语教学将很难顺利开展起来。

3.学术用途英语教师的素质

正如我们前文中所提到的,学术用途英语教学实际是英语语言技能的教学。学术用途英语旨在提升特定专业学生在相关专业环境下会用到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的提升。这就要求学术用途英语教学内容是结合专业知识和英语语言知识来开展的,同时意味着从事学术用途英语教学的老师也需要具备这些知识。但由于我国是非英语国家,全国普遍的英语水平较低,学术用途英语教师的组成成为严重问题。具备专业知识的老师往往没有较高的英语水平,无法达到提升学生英语水平的目的;而具备相当英语水平的老师往往缺乏专业知识,有时甚至其专业知识低于他所教授的学生。我们常说“隔行如隔山”,同一个英语单词在不同的领域中其含义也是有天壤之别的。例如,alternative原意是“两者选其一的”,但是在音乐领域,alternative music指的是“另类音乐”;die的含义是指“死亡”,但是在机械用语中指的是“模具”。如果没有专业知识做背景就很难正确理解其中含义。因此,专业知识的匮乏常常导致学术用途英语教师无法正确解释教材中的内容和专业术语,也就无法达到传授专业知识的目的。而且目前我国的学术用途英语教师多由专业教师担任而不是由英语教师担任,这些专业课教师授课过程中往往只将参考文献、英文教材通读一遍或是翻译出来,并不能给予学生英语语言使用和掌握上的更多技巧,因而也达不到学术用途英语教学的初衷。

4.学术用途英语教学现状

首先,《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明确规定高中英语课程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而《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也提出大学英语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因此,大学英语基础教学作为高中英语教学的延伸阶段,本应该在高中英语教学的基础上有所提升,以便完成学生从基础英语向专业英语的过渡,为学术用途英语教学的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但是根据我国教育部就高中、大学英语教育制定的相关标准来看,这一目标并没有实现,因为《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与教育部基础司制定的《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提出了几乎相同的教学目标和能力标准。在《高中英语课程标准》的要求下,英语掌握程度被划分成六、七、八、九这四个级别。八级所要求的3300的词汇量是高中毕业生的平均水准,九级要求的4500是比较优秀的水平。而这一标准和《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稿)要求的词汇量基本相等。绝大多数学生经过四年大学英语的学习,词汇量也仅为4500单词,其他听说读写语言能力也只维持在高中英语八级和九级标准之间。不仅如此,新课标的课程安排几乎囊括了目前大学英语所有重要的课程,从必修的英语综合课程到英汉互译、应用文写作、报刊阅读、科技英语、英语文学欣赏等一系列的选修课程都和大学英语教学的课程设置如出一辙。这就意味着,学生在高中时代就已经基本完成了大学英语基础教学的相关任务。大学英语基础教学的处境因而变得十分尴尬,不仅不能够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更无法做到为学术用途英语教学铺路。基础英语教学和学术用途英语教学之间缺乏连贯性的问题将在一定程度上混淆、割裂两者之间的联系,因而,我国的学术用途英语教学存在着过渡上的困难。

其次,大学基础英语教学结束以后,学术用途英语教学应该走向更高阶段,提升学生在专业领域内英语的运用能力。虽然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国内各大高校都开设专业英语课程来帮助学生提升英语水平,并且将专业英语课程普遍开设于专业当中,但是由于这一阶段的英语教学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所以教学成果依然不明显。而有的学校因为对学术用途英语教学的认识不够,并且缺乏系统的研究,因而在教学方式和课程设置上都存在很多问题,仍然达不到预期效果。比如有的课程设置与大学基础英语课程除了名字以外其实质内容没什么两样。或者授课方式让学生感觉只是在单纯地翻译课本、学习新词汇,并没有起到实际的提升作用。由此可见,专业外语课程需要突破公共英语教学采用的传统英语教学模式,对教学内容进行根本改变,教学目标也要贴近需求。(三)学术用途英语教学启示

正如我们前面所讲到的,大学英语基础教学的实用性正在减弱。虽然短期内它并不会从大学教育中退出,但由于它已经严重不能满足学生对英语学习的更高要求,改革势在必行。学术用途英语将是这一改革的主角。这就要求我们,一方面应该加大对学术用途英语的关注度和研究力度,正确认识和把握学术用途英语教学的方向的方法,从而为学术用途英语教学的顺利展开做好准备。其次,改革大学英语教学方式,明确教学目标,使之真正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为学术用途英语教学打下牢固的基础。再次,壮大学术用途英语教学的师资力量。鉴于学术用途英语教学是将英语学习和专业知识统一在一起的教学方式,大学英语老师们应该在提升自身语言运用能力的同时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可以通过培训的方式或者英语老师和专业老师相互交流合作的方式达到专业知识的提升。只有这样才能够满足学术用途英语教学的要求,成功培养出兼备英语知识和专业知识的优秀人才。最后,学术用途英语教学应该根据学生的具体需求设置课程、开展教学活动,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提高英语水平。(四)学术用途英语的教学模式

随着我国对英语需求的日益增加,无论是以英语语言教学为主的学术用途英语教学还是以专业知识教学为主的双语教学无一例外都对英语的掌握有很高的要求。

双语教学和学术用途英语教学在教学内容、师资力量、培养目标等方面虽然有很大的区分,但是如果省略掉学术用途英语教学,那么对比大学英语教学和双语教学,不难发现两者之间存在差别。大学英语教育主要培养的是学生的基础语言能力,听、说、读、写样样都围绕着“通用”二字;但是以教授专业知识为目的的双语教学则处处透着“专业”二字,英语作为学习专业知识的工具仅仅起到桥梁的作用。可见,两者之间明显缺乏过渡,所以如果没有坚实的专业英语知识是无法完成现阶段我国对于专业+英语的复合型人才这一需求的。

但是学术用途英语教学却可以完成这个跨越的任务。因为学术用途英语教学分类中,较为基础的一般用途英语可以看做是针对大学英语各项技能的精炼,而较为专业的专门用途英语可以看做是对专业英语学习的先期准备。有了这样一个过渡,就更有利于为国家培养出大量复合型人才,以满足社会需要。

1.一般用途英语向一般学术用途英语的过渡

根据1999年《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中的指示,专门用途英语课程在大学一二年级为基础英语教学阶段,三四年级为应用提高阶段。在应用提高阶段,各高校可以根据学生的专业开设相关的专业英语课程。

前文中我们讲到,现行的高中英语教学几乎囊括了大学基础英语教学的所有方面,大学英语教学功能弱化。对此,章振邦教授(2003)提出:“需要对我国外语教学作战略性的调整。要点是把普通英语教学任务全部下放到中学阶段去完成,以便学生进入高校时便可专注于专业英语的学习。”“在中学阶段,只要英语师资合格,教学安排合理,教材、教法得当,学生努力奋进,一般可以在普通英语方面打下扎实的基础。有这样的英语基础的中学毕业生上了大学,应该可以直接过渡到专业英语的学习,而不必再学一般用途英语。”(严明,2000)

这一表述有其合理的一面,同时在存在着弊端。其合理性在于,目前我国国内的英语普及范围越来越广,学生的英语受教年龄越来越低,英语教学系统日益科学和完善,因此大学英语的教学功能弱化、根据学生的需求做出重大调整将成为必然。然而这一调整并不意味着我国的英语教学可以直接从高中一般通用英语教学提升到学术用途英语教学,因为,从一般用途英语的通用性向学术用途英语的专业性转变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而且我国各地区英语教学水平的差异和学生本身接受能力的差异也都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影响因素。这种“一刀切”的教育方式很容易产生重大问题。因此,作为以学术研究和学习为首要目标的高等学府,在一般用途英语教学之后首先让学生学会如何用已经掌握的英语技能实现普通学习向专业运用的实践性转变。这时候,学术用途英语教学中对语言掌握的要求相对较低的一般学术用途英语就是连接一般用途英语和学术用途英语教学的纽带。一般学术用途英语的作用在于让高中时期英语水平不太好的学生有一个过渡,打下坚实的基础以后再进行学术用途英语教学。所以,高校的英语课程建设可以采取保留一部分英语基础课程以帮助基础不太扎实的学生尽快跟上其他学生的水平,同时协助其他同学巩固英语基础。另外建议辅助开设一些一般学术用途英语的选修课,一方面帮助水平较高的学生继续深入学习,另一方面还可以让一般用途英语阶段学习的学生耳濡目染,加快一般用途英语课程的学习和理解,尽快进入到学术用途英语课程领域上去。

2.一般学术用途英语向专门学术用途英语的过渡

在完成了上述由一般用途英语向一般学术用途英语的转变之后,随着学习的深入就进入到了一般学术用途英语向专门学术用途英语的转变。前者在学习了学术阅读、专业词汇、学术写作、文献查询、学术文化和学术文章翻译等学术英语的常规课程之后,专门学术用途英语将带领学生进入各个特定领域进行专业英语的学习。在专门学术用途英语阶段里,专业英语的掌握为双语教学的顺利开展提供了保障。

综合上述两项过渡,最终实现从一般用途英语向学术用途英语和双语教学的转变。

3.学术用途英语与双语教学的接口

针对非英语专业的中英双语教学,2001年教育部对高等教育阶段提出了如下要求:“本科教育要创造条件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公共课和专业课教学……暂不具备用外语讲授条件的学校、专业可以对部分课程先实行外语教材、中文授课,分步到位。”

尽管如此,师资配备仍是推广学术用途英语教学和双语教学的极大障碍。如前面所讲到的,学术用途英语教学和双语教学对教师的英语水平要求十分高,尤其是对从事双语教学的老师而言,英语知识和专业知识必须同样优秀才能胜任。国际上实施双语教学的一个基本要求是拥有本族语教师或目标语相当于本族人水平的教师。然而目前国内高等学校内同时具备优秀的英语水平和专业水平的教师非常少,双语教学无法顺利开展。那么该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我们不妨从前文中一般用途英语向学术用途英语乃至双语教学的过渡中汲取一些经验,即师资配备也实行这样一个过渡。根据每一个时期授课重点和要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