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自发(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8-26 15:22:08

点击下载

作者:(美)阿尔伯特·哈伯德

出版社:新世界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自动自发

自动自发试读:

前言 自动自发,来自内心的原动力

没有什么力量比自动自发更强大,没有什么成长比主动追求更健康。如果你想登上成功之梯的最高阶,就要永远保持主动。即使你面对的是毫无挑战和毫无生趣的工作,如果你能够做到自动自发,最后终能获得回报。

那么,什么是自动自发?

自动自发是一种主动性,即没有人要求你、强迫你,你却能自动发现问题,自动思考问题,自动解决问题,自觉而且出色地做好自己的事情。

成功的人很早就明白,什么事情都要自己主动争取,并且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没有人能保证你成功,除了你自己;也没有人能阻挠你成功,除了你自己。

我们经常会发现,那些一夜成名的人,在功成名就之前早已默默无闻地努力了很长一段时间。成功是一种努力的累积,不论何种行业,要想攀上顶峰,通常都需要长期的努力和精心的规划。

许多公司的管理者都在不懈地努力着,想把自己的员工培养成能自动自发地工作的人。自动自发工作的员工,会勇于负责,有独立思考的能力。他们不会像机器一样,别人吩咐做什么他才做什么。他们往往会发挥创意,出色地完成任务。而缺乏自动自发精神的员工,则墨守成规、害怕犯错误,凡事只求忠诚于公司规则。他们会告诉自己,老板没有让我做的事,我又何必插手呢?又没有额外的奖励!两种不同的想法会导致不同的工作表现。

一家大型超市的老板曾跟我讲过他的两个员工查理和海克的事。他们的年龄一样大,刚参加工作时拿同样的薪水,可是海克很快就加薪升职了,而查理依然原地踏步。“其实,不能说我不公平,海克这小伙子实在招我喜欢。我觉得自己必须给他加薪升职,那是他应该得到的。”老板说,“比如,有一次,我派他们去菜市场上看看有什么卖的,因为超市的蔬菜库存已经不多了。查理回来告诉我说,只有一个农民在卖土豆。我问有多少,他不知道,就又跑到市场上问了回来。我问价格是多少,他又只好第三次跑到市场问出了价钱。”

而说到海克,那位老板笑笑,脸上带着欣慰的表情,好像要讲述的是他自己的儿子:“他很快从市场上回来,汇报说目前只有一个卖土豆的农民,一共有40口袋土豆,价格还比较合理。他还带回一个土豆,让我看看质量。你更不会想到的是,他从农民那儿了解到西红柿的销量很好,把那个农民也带来了,在他手上还有一个西红柿样品。后来我就放心地让海克担任了更重要的职位。而查理,我实在找不出什么理由给他加薪,哪怕是1美元……”

有时候幸运之神的降临,往往只是因为你多看了一眼、多想了一下、多走了一步。自动自发的人不仅能圆满地完成自己的任务,还会忠心耿耿地为老板考虑,给老板提供尽可能多的建议和信息,他们也因此会得到老板的提升和赏识。比别人多努力一些,就会拥有更多的机会。

一个人在做工作时有没有主动性,有没有追求完美的精神,对于工作来说具有本质性的区别。我认识许多聪明的人,他们的工作能力很强,可总是得不到老板的赏识。为什么呢?因为他们不想接受命令,他们自以为是地认为自己早就看穿了雇主们要压榨员工的不良用心。当老板安排这种人去办事的时候,他们总是干脆地回答:“我不想去,你能安排其他人吗?”对于这种人而言,即使他们的全部才能被埋没,在我看来也不值得同情。

自动自发,是一种积极、乐观、阳光、健康的工作状态。每个老板都喜欢勤奋主动、善解人意的员工,人们也乐意和这种人共事。那些以无比的热情投入自己的工作和事业的人,总能发掘出无穷的机会。相反,那些被动的人,只能永远等着别人给他安排任务,而且还要推脱搪塞,与此同时,他也推掉了属于自己的机会。

公司是老板的,事业是自己的。工作看似是替别人赚钱,实际是为自己打工。老板不在身边,你就是自己的老板,更要自动自发、尽职尽责地做好自己的工作。因为主动工作收获最大的就是你自己。自觉自愿,才能自动自发,尽职尽责,才能尽善尽美!

一个人的工作能力和工作态度决定着他的工作报酬和职务。那些工作主动性高、自动自发的员工,往往能博得领导的信任与青睐,也就拥有了大好的职业前途和更多自我实现的机会。为了自己的未来,从现在开始,做一个自动自发的员工吧!

第1章 对工作要勤奋

——只要努力苦干,就会有收获勤奋是一种永不止步的进取精神,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实干精神,是检验成功的试金石。可以肯定的是,升迁和奖励是不会落在那些慵懒怠惰的人身上的。

薪水算什么,要为自己而工作

“我只拿这点钱,凭什么去做那么多工作?”“工作么,又不是为自己干,我只要对得起这份薪水就行了。”诸如此类的想法,相信大多数人并不陌生,尤其是在当代年轻人中,这种想法表现得更为强烈。在他们眼中,工作只是一种简单的雇佣关系——“我为公司干活,公司付我一份报酬,等价交换而已。”做多做少、做好做坏,对自己意义并不大。

其实,这是一种极为短视的想法。工作是一粒多情的种子、一片肥沃的土壤,只要你播种,就会萌芽、就会收获。它不仅能使我们赚到养家糊口的薪水,还能锻炼我们的意志、拓展我们的才能、完善我们的人格等,并最终让我们赢得社会的尊重,实现自己的价值。事实上,透过工作,我们可以发现人生新的意义。

1901年,当安德鲁·卡内基创办的钢铁公司被美国钢铁公司收购的时候,美国钢铁公司必须履行的合约之一,就是给卡内基公司首席执行官查尔斯·施瓦布支付那个时代闻所未闻、最低100万美元的巨额年薪。这个要求令美国钢铁公司的约翰·皮尔庞特·摩根甚是为难。那时,记录在案的最高年薪也只是10万美元。于是,摩根会见了施瓦布,含糊其辞地征求对方的意见。“这个好办。”施瓦布说着便将合约撕得粉碎。事实上,在此之前,卡内基支付给施瓦布的年薪是130万美元。“我并不在意他们支付给我多少薪水。”后来,施瓦布在接受《福布斯》杂志采访时告诉记者,“我并不是在金钱的刺激下才干劲十足的。我相信,我所付出的一定能得到回报。因此,我没有1分钟的犹豫便撕掉了那份薪水合约。我之所以要工作,就是为了在工作中找到满足和乐趣。我知道,在发展中存在着满足,在创造中也存在着满足。不是因为热爱而工作的人,既不可能赚到更多的钱,也不可能找到更多的快乐。”

从宾夕法尼亚州的一个卑微的山村马夫,到美国最著名的企业家之一,查尔斯·施瓦布成功的秘诀就是——从不把薪水视为重要的因素,他只关心新职位是否更适合他的发展,能否给他带来更多的快乐和满足。他非常清楚,暂时的待遇多也罢,少也罢,与他将来注定要获得的财富相比,太微不足道了。只有快乐和满足感才会让他更加热爱自己的工作,同时,必然的结果以及快乐的副产品——更多的财富已经在不远处向他频频招手了。

在当今社会,许多年轻人与查尔斯·施瓦布截然相反,他们从踏入社会的第一天起,就把薪水作为衡量一切的标准,而看不到薪水以外的任何东西。工作时总是采取一种应付的态度,能少做就少做,能躲避就躲避,无任何责任心可言。他们只想对得起自己目前的薪水,“给我多少工资,就干多少活”,老板一转身就懈怠下来,而从未想过是否对得起自己将来的薪水,甚至是自己的前途。

斤斤计较一开始只是为了争取个人的小利益,但久而久之,当它变成一种习惯时,为利益而利益,为计较而计较,就会使人变得心胸狭隘、自私自利。你的锱铢必较不仅会给老板和公司造成损失,更会扼杀你的创造力和责任心。

也许你觉得自己已经在工作中投入了很多,却为没有得到回报而心有不甘。你会想,既然努力工作不能升职,还不如忙里偷闲,反正也不会被开除、扣工资。这样一来,你在以后的工作中就可能会拖延怠工,以免提前完成工作,而招致自己再承担其他事务。久而久之,你的进取心就会被磨灭。

如果一个人在工作时能全力以赴,不计较眼前的一点利益,不偷懒混日子,即使现在他的薪水十分微薄,未来也一定会有所收获。注重现实利益本身并没有错,问题在于现在的年轻人过分短视,而忽略了对个人能力的培养。他们在现实利益和未来价值之间没有找到一个平衡点。

如果一个人已经钻到了钱眼里,总是算计着自己到底能拿多少工资,总是将自己困在装着工资的红包里,他又怎能看到工资背后的成长机会呢?他又怎能意识到从工作中获得的技能和经验对自己的未来将会产生多么大的影响呢?

所以,不要为薪水而工作。因为薪水只是工作的一种最直接但也是最短暂的报偿方式,刚走出校园的年轻人更应该珍惜工作本身带给自己的报酬。比如,在工作中获得的经验、学到的知识、积累的人脉关系等,这些东西的价值比金钱要高出千万倍。勤奋努力的人,迟早会有出头之日。

不要做一个只为薪水而工作的职员。如果工作仅仅是为了糊口,那么你的生命价值将因此大打折扣。人生的追求不应该仅仅是满足生存需要,还应有更高层次的需求,有更高层次的动力驱使。千万别这样对自己说:“工作就是为了挣钱。”

许多人被短期利益蒙蔽了双眼,看不清未来发展的道路。在他们眼里,薪水就是他们的全部工作目的。如果你把眼光放远,不为薪水而工作,着眼于自己的成长,你就超越了芸芸众生,也就迈出了成功的第一步。

当我们开始斤斤计较,当我们丧失工作激情,当我们对工作产生怨恨的时候,我们需要暂时停下手中的工作,大声地告诉自己:“薪水算什么?我要为自己而工作。”

在工作中,不管做任何事,我们都应该将心态回归于零:把自己放空,抱着学习的态度,将每一次任务都视为一个新的开始、一段新的体验、一扇通往成功的机会之门。如果人人都能从内心深处承认并接受“我们在为老板工作的同时,也在为自己工作”这样一个朴素的理念,那么责任、忠诚、敬业都将不再是空洞的口号。“你在为薪水而工作吗?”工作着的所有人都应该问问自己。如果不在35岁之前弄清楚这个问题,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就极有可能与成功无缘。

轻视工作会让你一无所获

罗马一位演说家曾说:“所有手工劳动都是卑贱的职业。”从此,罗马的辉煌历史就成为了过眼云烟。如果一个民族只追求高薪与政府职位,就说明这个民族的独立精神已经枯竭,其未来将是非常危险的。

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每份工作都有它的价值。无论你贵为君主还是身为平民,无论你是男还是女,都不要看不起自己的工作。如果你认为自己的劳动是卑贱的,那么你永远也不会从自己的劳动中学到经验和技能,永远也不可能获得事业上的成功。

今天,还有许多人认为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是低人一等的。他们身在其中,却无法认识到其价值,只是迫于生活的压力而劳动。他们轻视自己所从事的工作,自然无法全身心地投入工作。他们在工作中敷衍塞责、得过且过,将大部分心思用在如何摆脱现在的工作环境上。这样的人在任何地方都不会有所成就。

某些工作也许看起来并不高雅,工作环境也很差,无法得到社会的承认。但是,请不要无视这样一个事实:有用才是伟大的真正尺度。在许多年轻人看来,公务员、银行职员或者大公司管理人员才称得上是绅士,他们甚至愿意花费漫长的时间去谋求一个公务员的职位。其实,花同样的时间他完全可以通过自身的努力,在现实工作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发现自己的价值。

工作本身并没有贵贱之分,但对于工作的态度却有高低之别。看一个人能否做好事情,只要看他对待工作的态度就可以了。而一个人的工作态度,又与他本人的性情、才能有着密切的关系。

如果一个人轻视自己的工作,认为自己的工作很卑微,没有前景,之所以每天要去工作只是为了糊口,那么他就会对工作缺乏热情,甚至消极怠工,从不去主动积极进取,工作自然也不会做好,这就注定了他只能成为公司的二流员工,平平庸庸地过一辈子。

反过来,一个不轻视自己工作的人,工作中任何一件琐碎和不起眼的小事都会成为他成长和锻炼的机会。同时,他还会接收到一种积极的心理暗示,帮助和促使他把工作中的每一件事都做得更好。这就意味着更多的升迁机会、更多的薪金、更多的权益,以及更大的发展空间。一个尊重自己所从事工作的人,根本无须为他的未来担心。

因此,一个人尊重自己的工作其实就是尊重自己。

当今社会,有许多人不尊重自己的工作,不把工作看成为创造一番事业的必由之路和发展人格的工具,而视其为衣食住行的供给者,认为工作是生活的代价,是无可奈何、不可避免的劳碌。这是多么错误的观念啊!正是这样的态度严重地限制了他们的人生价值,阻碍了他们事业的发展。

那些看不起自己工作的人,往往是一些被动适应生活的人。他们不愿意奋力崛起,努力改善自己的生存环境。对于他们来说,一份体面、稳定的工作才是他们真正的追求。他们不喜欢商业和服务业,不喜欢体力劳动,自认为应该活得更加轻松,工作时间更自由。他们总是固执地认为自己在某些方面更有优势,会有更广泛的前途,但事实并非如此。与轻松、体面的工作相比,商业和服务业需要付出更加艰辛的劳动,需要更实际的能力。因此,他们害怕了,退却了,找出各种借口来贬低和避免从事这类工作。

工作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基础,是陪伴我们安然行走在人生大道上的重要保障。因此,对我们来说,所有正当合法的工作都值得我们去尊敬,所有值得我们尊重的工作都有它不容轻视的价值。只要你诚实地劳动和创造,没有人能够贬低你的价值,关键在于你如何看待自己的工作。那些只知道要求高薪,却不知道自己所应承担的责任的人,无论对自己还是对老板,都是没有价值的。

让工作成为一种享受

在工作过程中,最好的执行者都是自动自发的人,他们确信自己有能力完成任务。这类人的个人价值和自尊是发自内心的,而不是来自他人。也就是说,他们不是凭着一时的冲动做事,也不是只为了赢得老板的称赞,而是自动自发地、不断地追求完美。

一位心理学家为了实地了解人们对于同一件事情在心理上所反应出来的个体差异,特意来到一所正在建设中的大教堂,对现场忙碌的敲石工人进行访问。

心理学家问他遇到的第一位工人:“请问你在做什么?”

那个工人没好气地回答:“在做什么?你没看到吗?我正在用这个重得要命的铁锤,来敲碎这些该死的石头。而这些石头又特别硬,害得我的手酸麻不已,这真不是人干的工作。”

心理学家又找到第二位工人:“请问你在做什么?”

第二位工人无奈地答道:“为了每天50美元的工资,我才会做这份工作。若不是为了一家人的温饱,谁愿意干这份敲石头的粗活?”

心理学家问第三位工人:“请问你在做什么?”

第三位工人眼光中闪烁着喜悦的神采:“我正在参与兴建这座雄伟华丽的大教堂。落成之后,这里可以容纳许多人来做礼拜。虽然敲石头的工作并不轻松,但当我想到将来会有无数的人来到这儿再次接受上帝的爱时,心中便会为这份工作献上感恩。”

同样的工作,同样的环境,却有如此截然不同的态度。

第一类工人是完全无可救药的人。可以设想,在不久的将来,他们将不会得到任何工作的眷顾,甚至可能是生活的弃儿。

第二类工人是没有责任感和荣誉感的人。对他们抱有任何指望肯定是徒劳的,他们抱着为薪水而工作的态度,为了工作而工作。他们肯定不是企业可依靠和老板可依赖的员工。

该用什么语言赞美第三类工人呢?在他们身上,看不到丝毫抱怨和不耐烦的痕迹,相反,他们是具有高度责任感和创造力的人,他们充分享受着工作的乐趣和荣誉。同时,因为他们的努力,工作也带给了他们足够的荣誉。他们就是我们想要的那种员工,他们是最优秀的员工。

我坚信,如果能以满腔热情去做最平凡的工作,谁都能成为最精巧的艺术家!“让工作变成快乐的享受!”这不是一句空话。

一家好的公司也应该通过各种方式让员工们明白,他们不应该因为完成了任务就想得到老板的称赞,而应该学会重要的一课——自我激励。

第三类工人完美地体现了工作的哲学——自动自发,自我激励,视工作为快乐。我相信,这样的工作哲学是每一个企业都乐于接受和推广的。持有这种工作哲学的员工,正是每一个企业所追求和寻找的员工。他所在的企业、他的工作也会带给他最大的回报。或许在过去的岁月里,不少人都怀有类似于第一类或第二类工人的消极看法,常常谩骂、批评、抱怨、四处发牢骚,对自己的工作没有丝毫激情,在生活的无奈和无尽的抱怨中平凡地生活着。但你过去对工作的态度不论多么恶劣,并不重要,毕竟那已经成为过去时了,重要的是,从现在起,你对待未来工作的态度会怎么样?

让我们像第三类工人那样,怀抱一颗感恩的心做最优秀的员工吧!优秀的员工就如同优秀的士兵一样,他们具有一些共同的特质:他们是具有责任感、团队精神的典范;他们积极主动,富有创造力;他们没有任何借口。所有企业都热烈呼唤这样的员工。

我相信,在每一个进入大公司工作的员工心中,都埋藏着一个当总裁的梦想。若非如此,他们就不可能成为优秀的员工。同样,在企业里也有许多这样的优秀员工。他们是企业宝贵的财富。

◎不忘初衷而虚心学习的员工

所谓初衷,就是企业的经营理念。只有始终不忘企业经营理念的员工,才可能谦虚,才可能与同事齐心协力。也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企业的使命。经常不忘初衷,又能谦虚学习的人,才是企业最需要的员工。

◎有责任感的员工

这就是说,不管处于何种职位、何种岗位,都能自觉地意识到自己所担负的责任。有了自觉的责任意识之后,才会产生积极、圆满的工作效果。没有责任意识或不能承担责任的员工,不可能成为优秀的员工。

◎自动自发、没有任何借口的员工

具有这种积极思想的人,在任何地方都能获得成功。那些消极被动地对待工作,在工作中寻找种种借口的员工,是不会受到企业欢迎的。

◎爱护企业,和企业成为一体的员工

除了睡觉,每个人有大半的时间在企业中度过,企业是自己的第二个家。优秀的员工都具有企业意识,能和企业甘苦与共。

◎不自私而能为团体着想的员工

应该明白,所有成绩的取得,都是团队共同努力的结果。只有把个人实力充分地与团队形成合力,才具有价值和意义。团队精神是西点军校教给我的最重要的一种精神,在企业里也同样崇尚这种精神。

◎随时随地都具备热忱的员工

人的热忱是成就一切的前提。事情的成功与否,往往是由做这件事情的决心和热忱的强弱所决定的。碰到问题,如果拥有非成功不可的决心和热忱,困难就会迎刃而解。

◎不墨守成规而经常创新的员工

我相信,每一个企业都欢迎这样的员工。因为创造力和创新能力是企业发展的永恒动力。

◎能作出正确价值判断的员工

价值判断包括多方面,大到对人类的看法、对人生的看法,小到对公司经营理念的看法、对日常工作的看法。

◎有自主经营能力的员工

如果一个员工只是依照上司交代的去做事以换取薪水,这是不行的。每一个人都必须以老板的心态去做事。如果一个人这样做了,在工作上就一定会有种种新发现,其自身也会逐渐成长起来。

◎能得体支使上司的员工

所谓支使上司,就是指提出自己对所负责工作的建议,促使上司同意,或者对上司的指令提出自己的看法,促使上司修正。如果一个企业里连一个支使上司做事的员工都没有,企业的发展就很成问题;如果有10个能真正支使上司的员工,那么企业就会有光明的发展前途;如果有100个员工能支使上司,那企业的发展会更加辉煌。

◎勇于担当企业经营重任的员工

这种气概就是自信、毅力和责任心的体现,这种气概会给企业带来不可估量的价值。

勤奋是成功的信使

“让我们勤奋工作!”这是古罗马皇帝临终前留下的遗言。当时,士兵们全部聚集在他的周围。

勤奋与功绩是罗马人的伟大箴言,也是他们征服世界的秘诀所在。那些凯旋的将军都要归乡务农。在当时,农业生产是受人尊敬的工作。罗马人之所以被称为优秀的农业家,其原因正在于此。正是因为罗马人推崇勤劳的品质,才使得整个国家逐渐变得强大起来。

然而,当财富日益丰富,奴隶数量日益增多,劳动对于罗马人变得不再必要时,整个国家就开始走向衰落了。因为生活懒散,罗马变得腐败滋生、犯罪横行,一个有着崇高精神的民族从此变得声名狼藉。

世界上到处是一些看起来就要成功的人——在很多人眼里,他们能够并且应该成为这样或那样非凡的人物——但是,他们并没有成为真正的英雄。为什么呢?

原因就在于他们没有付出与成功相应的代价。他们希望到达辉煌的巅峰,但却不希望越过那些艰难的梯级;他们渴望赢得胜利,但却不希望参加战斗;他们希望一切都一帆风顺,而不愿意遭遇任何阻力。

在一个公司里,并不是那些具有杰出才能的人容易得到提升,而是那些勤奋刻苦、具有良好职业技能的人拥有更多的晋升机会。公司管理者总是把勤奋刻苦作为对员工的最好教育。

在工作中,许多人都有很好的想法,但只有那些在艰苦探索的过程中付出辛勤工作的人,才有可能取得令人瞩目的成果。同样,公司的正常运转需要每一位员工付出努力,勤奋刻苦在这个时候显得尤其重要,而你的勤奋态度会为你的发展铺平道路。

勤奋敬业的精神是一个人走向成功的坚实基础,它更像一个助推器,把你推到上司面前。如果有一天你得到了升迁,你应该自豪地对自己说:“这都是我刻苦努力的结果。”

懒汉们常常抱怨:“我竟然没有能力让自己和家人衣食无忧”;勤奋者会说:“我也许没有什么特别的才能,但我会拼命干活以赚取面包。”

一个人的品性是其多年行为习惯沉淀的结果。行为重复多次就会变得不由自主,似乎不费吹灰之力就可以无意识地、反复做同样的事情,最后不这样做已经不可能了,于是形成了人的品性。因此,一个人的品性受其思维习惯与成长经历的影响。一个人在人生中可以做出不同的努力,做出善或恶的选择,并最终确定自己品性的好坏。

有一位可怜的失业者,他为人忠厚、渴望工作,却总是被拒绝在工作的大门之外。尽管他曾经努力地去尝试,结果依然是失败。如此看来,他有何善报呢?

回顾他以前的工作经历,我们发现,尽管他曾经做过许多事情,但总是觉得负担太重而选择逃避。他渴望过上一种安逸的生活。年轻的时候没有珍惜机会,现在他终于如愿以偿,梦想成真,可以无所事事地生活了,但是这个他原本渴望的“美好生活”却变成了一枚苦果。

贪图安逸会使人堕落,无所事事会令人退化,只有勤奋工作才是最高尚的,才能给人带来真正的幸福和乐趣。最后,这个人终于意识到了这一点,开始改掉自己好逸恶劳的恶习,努力去寻找一份自己力所能及的工作,境况也逐渐有了改善。

命运掌握在勤勤恳恳工作的人手上,所谓的成功,正是这些人的智慧和勤劳的结果。即使你的智力比别人稍微差一些,你的实干也会在日积月累中弥补这一弱势。

实干并且坚持下去是对勤奋刻苦的最好注解。要想成为一名好员工,你就要像石匠那样努力不懈——他们一次次地挥舞铁锤,试图把石头劈开。也许一百次的费力锤打都没有什么明显的结果,但终有一击会使石头裂开的。成功的那一刻,正是你前面不停刻苦努力的结果。

为了取得更好、更大的工作成就——加薪也好,提升也好,你必须不断地奋斗,而勤奋刻苦地训练专业技能尤其必要。如果你是有志于工作的人,应该每天在心中问自己几遍:“我勤奋吗?”

应该说,勤奋不是人类与生俱来的天性。相反,追求安逸倒是人类潜意识中共有的欲望。但无论任何人,只要胸怀理想,勤勤恳恳地做好眼前的事,遇到挫折不轻言放弃,陷入困境不气馁妥协,就一定能养成勤奋的习惯。

在西方,勤奋被称为“使成功降临到每个人身上的信使”。如果你永远保持勤奋的工作态度,你就会得到他人的称许和赞扬,就会赢得老板的器重,就会获得自己希望得到的东西。同时,你还会获取一份人生最可贵的资产——自信,对自己所拥有的才能赢得一个人或者一个组织的器重的自信。

懒惰是失败的根源

勤奋刻苦是一所高贵的学校,所有想有所成就的人都必须进入其中。在那里,你可以学到有用的知识、独立的精神和坚韧不拔的习惯。其实,勤劳本身就是财富。如果你是一个勤劳、肯干、刻苦的员工,就会像蜜蜂一样,采的花越多,酿的蜜也越多,享受到的甜美也越多。

与之相反,懒惰是成功的天敌,是失败的根源。懒惰会吞噬人的心灵,还会使其对勤奋之人充满嫉妒。懈怠会使人无聊,而无聊又会导致懒散。相反,工作可以引发兴趣,兴趣则会激发热忱和进取心。

许多员工都抱有这样一种想法:我的老板太苛刻了,根本不值得我如此勤奋地为他工作。然而,他们忽略了这样一个道理:工作时虚度光阴会伤害你的雇主,但伤害更深的是你自己。一些人花费很多精力来逃避工作,却不愿花相同的精力去努力完成工作。他们以为自己骗得过老板,其实,他们愚弄的只是自己。

老板或许并不了解每一个员工的表现或熟知每一份工作的细节,但一位优秀的管理者很清楚,努力最终带来的结果是什么。可以肯定的是,升迁和奖励是不会落在那些玩世不恭的员工身上的。那些思想贫乏的人、愚蠢的人和慵懒怠惰的人只注重事物的表象,无法看透事物的本质。他们只相信运气、机缘、天命之类的东西。看到人家发财了,他们就说:“那是幸运!”看到他人知识渊博、聪明机智,他们就说:“那是天分。”发现有人德高望重、影响广泛,他们就说:“那是机缘。”

他们不曾亲眼目睹那些人在实现理想过程中经受的考验与挫折;他们对黑暗与痛苦视而不见,光明与喜悦才是他们注意的焦点;他们不明白没有付出非凡的代价,没有不懈的努力,没有克服重重困难,是根本无法实现自己的梦想的。

任何人都要经过不懈努力才能有所收获。收获的成果取决于这个人努力的程度,没有机缘巧合这样的事实存在。

你可以问自己“我能不能够靠自己生存下去?”认真地问自己,不要给自己放宽条件。如果现在觉得你还做不到,那么你必须不懈努力,勤奋刻苦,用自己的实干达到这样的目标。一旦你觉得能靠自己活下去,那么你就是一个有价值的人,但办法只有一个,那就是勤奋。

我见过许多成功者,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勤奋。在这个世界上,投机取巧是走不出成功之路的,偷懒更是永远没有出头之日。

在一般人的眼里,汉夫雷·戴维肯定算不上命运的宠儿。由于出身贫寒,他接受教育和获得科学知识的机会都很有限。然而,他是一个有着真正勤奋刻苦精神的小伙子。当他在药店工作时,他甚至把旧的平底锅、烧水壶和各种各样的瓶子都用来做实验,锲而不舍地追求着科学和真理。后来,他以电化学创始人的身份担任了英国皇家学会会长一职。

年轻的约翰·沃纳梅克每天要徒步4公里到费城一家书店打工,每周的报酬是1美元25美分,但他勤奋刻苦的精神让人感动。后来,他又转到一家制衣店工作,每周多加了25美分的工资。从这样一个起点开始,他勤奋刻苦地工作,不断地向上攀登,最终成为了美国最大的商人之一。1889年,他被哈里森总统任命为邮政总局局长。

勤奋是检验成功的试金石。即使你从事的是最卑微的工作,即使你的天资一般,但只要你努力了,奋斗了,你的整个灵魂就会转化成一种真实的和谐,与懒惰有直接联系的一切消极行为,比如疑虑、欲念、忧伤、嫉妒、愤怒、畏惧等都将不复存在,一切都会平和而安宁。

懒惰的实质无非是拖延、逃避、怯懦、保守、缺少责任心。懒惰的人希望什么也不要做,什么改变也不要发生,一切照旧,安于现状最好。可以说,懒惰是一个人成功的绊脚石。我们要应对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就必须战胜自我,彻底甩掉“懒惰”这个包袱,变得积极起来。

投机取巧在职场上走不远

一些公司内部笼罩着一种紧张的气氛,员工抱怨老板太苛刻,整天像监工一样监督自己;老板则抱怨员工不能尽职尽责,一转身的工夫就投机取巧,没有监督就没有工作。

我承认有些老板对员工过于苛刻,他们时刻盯着员工的一举一动。但是,员工是否也应该自我检讨一番?任何人都无法否认,投机取巧是如此普遍地存在于公司和各种组织中,成为当今社会的痼疾。

投机取巧是一种普遍的社会心态,成功者的秘诀就在于他们能够超越这种心态。

有这样一个故事:

一个人看见一只幼蝶在茧中拼命挣扎了很久,觉得它太辛苦了,出于怜悯,就用剪刀小心翼翼地将茧剪掉了一些,让它轻易地爬了出来,然而不久这只幼蝶竟死掉了。幼蝶在茧中挣扎是生命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为了让身体更加结实、翅膀更加有力,而这种投机取巧的方法只会让其丧失生存和飞翔的能力。

同样,在工作中投机取巧也许能让你获得一时的便利,但却在心灵中埋下隐患,从长远来看,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

古罗马人有两座圣殿:一座是勤奋的圣殿;另一座是荣誉的圣殿。他们在安排座位时有一个秩序,就是必须经过前者,才能达到后者。勤奋是通往荣誉的必经之路,那些试图绕过勤奋,寻找荣誉的人,总是被排斥在荣誉的大门之外。

投机取巧会使人堕落,无所事事会令人退化,只有勤奋踏实地工作才是最高尚的,才能给人带来真正的幸福和乐趣。

有些人本来具有出众的才华,很有培养前途,但因为在做学生时没有养成精益求精的好习惯,后来也就无法谋取一个较好的职位。生活中的各种实例生动地证明了这样一个道理:无论事情大小,如果总是试图投机取巧,可能表面上看来会节约一些时间和精力,但结果往往是浪费更多的时间、精力和钱财。

一旦养成投机取巧的习惯,一个人的品格会大打折扣。从某种意义上说,在一个方向上一丝不苟,也比草率分心,在多个方向发展可取。因为做事一丝不苟能够迅速培养品格、获得智慧、加速进步与成长;尤其是它能带领人往好的方向前进,鼓舞人不断追求进步。

一位先哲说过:“如果有事情必须去做,便积极投入去做吧!”另一位明师则道:“不论你手边有何工作,都要尽心尽力地去做!”

事无大小,竭尽心力,力求完美,是成功者的标记。大凡有所作为之人,都是那些力求完美的人,他们为世界创立新标准、新理想,高举着人类进步的旗帜!

拖延,一秒钟都不可以

如果那些一天到晚想着如何拖延的人,能将这些精力及创意的一半用到正途上,他们就有可能取得巨大的成就。

生活中有许多重要的事情,不是没有想到,而是没有立刻去做,事过境迁渐渐地淡忘了。究其原因也许是忙,但更多的是懒惰。懒惰之人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拖沓。把前天该完成的事情拖延敷衍到后天,是一种很坏的工作习惯。好习惯好人生,命好不如习惯好。懒惰如同一种毒素,一旦注入我们的心灵,就会疯狂地滋长,毁掉我们的人生。

对于一位渴望成功的人来说,懒惰和拖延具有很大的破坏性,它使人丧失进取心,与自己的奋斗目标背道而驰。因此,任何情况下都不要自作聪明,以为工作会按照自己的意愿发展,而是要清醒地认识到,一厢情愿的拖延与等待,不仅会影响自己的前程,还会给他人造成巨大的损失。

拖延是对生命的挥霍。拖延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如果你将一天时间记录下来,就会惊讶地发现,拖延正在不知不觉地消耗着我们的生命。

相信大多数人都有这样的经历,清晨闹钟将你从睡梦中惊醒,你一边在脑海中盘算着自己所制订的计划,不断地对自己说“该起床了”,一边还惬意地享受着被窝的温暖,不断地给自己寻找借口——再等一会儿。于是,在忐忑不安之中,你又躺了5分钟,甚至10分钟……

据一位开餐馆的朋友介绍,餐厅服务员最恶劣的表现就是消极怠工、慢待客人。当客人们提出要些餐巾纸、换双筷子、添点茶水时,动作慢慢吞吞,甚至摆出一副极不耐烦的面孔。事情能拖则拖,服务环节能省则省,其结果自然无法让客人满意。只要发现这样的员工,朋友立马就会让他们卷铺盖走人。

拖延是一种恶习,习惯性的拖延者通常也是制造借口与托辞的专家。如果你存心拖延逃避,你就能找出成千上万个理由来辩解为什么事情无法完成,而对事情应该完成的理由却想得少之又少。把“事情太困难、太昂贵、太花时间”等种种理由合理化,要比相信“只要我们更努力、更聪明、信心更强,就能完成任何事”的念头容易得多。

这种拖沓的习惯体现在日常工作中有以下几个方面:

◎等待上级的指示

上级不安排工作,员工就坐等;上级不指示,员工就不执行;上级不询问,员工就不汇报;上级不检查,员工就拖着不办。多干事情多吃亏,多干事情多出问题,大多数懒惰之人都抱着这样的观点。大多数情况下,其工作往往是在多次检查和催办下才完成的。

◎等待对方的回复“我已与对方联系过,什么时候得到回复我无法决定。”“延误工作的责任应该由对方负责,我只能等。”“追究责任也不怕,我某月某日把这份文件送给对方,这里记录得很清楚,对方不回复我能怎么办?”这些话语是否听起来很熟悉?将责任推给对方,是懒惰之人惯用的伎俩。

◎等待生产现场的联系

不主动去为现场提供服务,不主动到一线了解实际情况,而是坐等他人来报告,等久了还不耐烦,对他人妄加指责。他们从不设身处地去为他人着想,从来不想如何及时处理问题,严重地影响了生产现场问题的及时解决。

那么,拖延的毒素为什么在员工中容易蔓延呢?原因在于人的惰性和人们想暂时解脱内心深处恐惧感的欲望。

首先,拖延是因为人的惰性在作怪

每当自己要付出劳动或者要做出抉择时,人们总会找出一些借口来安慰自己,让自己更轻松些,更舒服些。有些人能在瞬间果断地战胜惰性,积极主动地面对挑战;有些人却深陷于“激战”泥潭,被主动和惰性拉来拉去,不知所措,无法定夺……时间就这样一分一秒地浪费了。

其次,人们对失败总是心怀恐惧

拖一下就不必立刻面对失败了。在挑战面前,大多数人往往会自我安慰:我也许能够成功,但是现在还没有准备好。此外,拖延还能为失败留下台阶,拖到最后一刻,即使做不好,也会有这样或那样的借口,譬如“如此短的时间内能取得这样的成绩已经是十分不错了”。

拖延的习惯不仅影响工作效率,而且会造成个人精神上的重大负担。事情未能随到随做,随做随了,渐渐堆积在心上。既不去做,又不能忘,实在比早做多做更加疲劳。能拖就拖的人心情总是无法释然,该做未做的工作始终给他一种压迫感。拖延不仅不能省下时间和精力,反而白白浪费了宝贵时间。懒惰不仅无法让人放松,相反却使人心力交瘁、疲于奔命。

拖延是对惰性的纵容,一旦形成习惯,就会消磨人的意志,使你对自己越来越失去信心,怀疑自己的毅力,怀疑自己的目标,甚至会使自己的性格变得犹豫不决。拖延有时候也是由于考虑过多、犹豫不决造成的。

适当的谨慎是必要的,但过于谨慎则是优柔寡断,何况诸如早上起床这样的事是没必要作任何考虑的。我们需要想尽一切办法不去拖延,在知道自己要做一件事的同时,立即动手,绝不给自己留一秒钟的思考余地。

千万不能让自己拉开和惰性开仗的架势——对付惰性最好的办法就是根本不让惰性出现。往往在事情的开端,我们总是先有积极的想法,然后当头脑中冒出“我是不是可以……”这样的问题时,惰性就出现了,“战争”也就开始了。一旦开仗,结果就难说了。所以,要在积极的想法一出现时,就马上行动,让惰性没有乘虚而入的可能。

其实,大多数人或多或少都存在着拖延的习惯,想得好好的事,就是迟迟不能付诸实行。“等明天”“等合适的时候”“等条件具备才干”“等找到工作”“等结婚”“等小孩子长大”“等退休”……这样等下去,最后可想而知,结果是“等到下辈子吧”。

克服拖延的习惯,将其从自己的个性中根除。那种把你应该在上星期、去年甚至十几年前就该做的事情拖到明天去做的习惯,正在啃噬你的意志,除非你革除了这种坏习惯,否则你将难以取得任何成就。

拖延是行动的死敌,也是成功的死敌。拖延会使我们所有的美好理想变成真正的幻想,拖延会令我们丢失今天而永远生活在“明天”的空想等待之中,拖延的恶性循环会使我们养成懒惰的习性、犹豫矛盾的心态……并最终使我们成为永远只知抱怨叹息的落伍者、失败者、潦倒者。拖延是这样的可恶,然而却又如此的普遍,其原因究竟在哪里呢?

成功素质不足、自信不足、心态消极、目标不明确、计划不具体、策略方法不够多、知识不足、过于追求十全十美等等,这些都是导致我们做事拖延的原因。如果知道了自己拖延毛病的真正原因所在,那么你也就找到了解决拖延习惯的具体方法。

以下是几种克服拖延的实用小技巧,很有参考价值。

◎分类找原因技巧

是什么原因使你无法做某项工作——寡断?害羞?无聊?无知?散漫?恐惧?疲倦?无法忍受不愉快?缺乏必备的工具?一字一句具体指出拖延某事的原因,区分类别。如能正确地认清问题,则解决方法就会变得相当明确。若原因是信息不足,则可以开始寻找必需的资料。

◎大腊肠切片技巧

如果工作相当艰巨,则稍稍暂缓,拿出纸来做思考,记下完成工作的所需步骤,步骤的幅度愈小愈好,即使它们只需花费一到两分钟,也须分别记下。

这个艰巨的工作就像一条未被切割的大腊肠,庞大、皮厚、油腻,难以入口,但若切为薄片,则相当引人垂涎。将艰巨的工作分开看待,即是每个小小的即时工作单位,就像可以马上享用的腊肠片,而非整条腊肠。

◎引导式工作

如果你想拖延写信,先不要试着去强迫自己(因为已经试过,且没有效果),只要采取一个小步骤,当做完此步骤后,再决定是否要继续写信。

这一个小步骤可以是看看信的地址,或将纸转入打字机,或取下纸来,或写下想提出的要点。任何事皆可,只要是明显的身体行为。这是打破内心困顿的方式,其理论基于:事物静止时依旧是静止着,运动时依旧是运动着。

◎5分钟计划

有些工作难以分割成小块,如想清理积压如山的公文,大约需要一小时,实在很难将它简单分割成“即时工作”。这时,可试试5分钟计划,和自己做个约定,允诺花费5分钟做这项工作,时间一到,便可自由去做想做的事,或是继续5分钟。

不管工作多么令人厌烦,仍须常常去做5分钟。5分钟后,若不想接着继续干,则不要干,约定就是约定。在将工作撇开之前,记下另一个5分钟工作的时间。5分钟的时限,无论多讨厌的工作也变得不那么讨厌了,而且还会常常伴有一种可炫耀小成就的骄傲感。

此外,你还可以用记日记、利用录音机和自己对话、让信得过的亲朋好友固定时间督促检查你的工作等方法来克服自己的拖延毛病。

忙碌的人不肯拖延,他们觉得生活正如一句话所形容的那样:“骑着一辆脚踏车,不是保持平衡向前进,就是翻覆在地。”效率高的人往往有限时完成工作的观念,他们确定出做某件事所需的时间,并强迫自己在预期内完成。即使你的工作没有严格的时间限制,你也应该经常用这种方法训练自己。当你发现自己能在短时间内做更多的事情时,你一定会惊讶不已!

现在就动手做吧

“现在就动手做吧!”这句话是一个最惊人的自助启动器。任何时候,当你感到推拖的恶习正悄悄地向你靠近,或者此恶习已迅速缠上你,使你动弹不得时,你都需要用这句话提醒自己。

总有很多事情需要去做,如果你正受到怠惰的钳制,那么不妨从碰见的任何一件事着手。是什么事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突破了无所事事的恶习。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如果你想规避某项杂务,那么你就应该从这项杂务着手,立即进行。否则,事情还是会不断地困扰你,使你觉得繁琐无趣而不愿意动手。

当你养成了“现在就动手做”的工作习惯时,你就掌握了个人进取的精义。

你的工作能力和工作态度决定着你的工作报酬和职务。那些工作效率高、做事多,并且乐此不疲的人,往往会担任公司最重要的职务。当你下定决心永远以积极的心态做事时,你就朝自己的远大前程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如果将成功者的成功仅仅归功于深思熟虑的能力和高瞻远瞩的思想,那就失之片面了。他们真正的才能在于他们审时度势后付诸行动的速度,这才是他们最了不起的地方,这才是他们出类拔萃、居于实业界最高、最好职位的原因所在。什么事一旦决定马上就付诸实施是他们共同的本质,“现在就干,马上行动”是他们的口头禅。

所有行业的领导人都认为第一流的人才非常欠缺,就是说社会上仍有许多高级职位在等你。有一个主管曾说,资历很好的人实在很多,但都缺乏一个非常重要的成功因素,那就是执行能力。

每一项工作——不论是高级推销工作,还是科学、军事、政府机关工作——都要脚踏实地的人来执行。大多数公司的人事经理在聘用重要职位的人选时,都会先考虑如下一些问题,然后才决定是否聘用。这些问题是:“他愿不愿意做?”“他会不会坚持到底把事情做完?”“他能不能独当一面,自己设法解决困难?”“他是不是有始无终、光说不做的那一种人?”

对这些问题稍微斟酌一下,你会发现,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目的,那就是设法了解应聘者是否具有“说做就做”的一流执行力。

再完美的新构想也会有缺陷,即使是很普通的计划,如果切实执行并且继续发展,都比半途而废的好计划要好。因为前者会贯彻始终,而后者则前功尽弃。如果你一直在想而不去做的话,根本成就不了任何事。

当你研究“人”(包括成功人士、平庸之辈)时,你会发现他们分别属于两种类型。成功的人都很主动,我们叫他“积极主动的人”;而那些庸庸碌碌的普通人都很被动,我们叫他“被动的人”。

仔细研究这两种人的行为,我们可以找出一个普遍原理:积极主动的人都是不断做事的人。他真的去做,直到完成为止。被动的人都是不做事的人,他会找借口拖延,直到最后他证明这件事“不应该做”“没有能力去做”或“已经来不及了”为止。

积极主动的人与被动的人之间的差别,从小地方就能看出来。

积极主动的人(以下简称A先生)计划好一个假期,就真的会去度假;而被动的人(以下简称P先生)也计划好一个假期,却拖延到明年再打算。A先生认为应定期参加社会活动,结果他真的做了;P先生也认为该多参加社会活动,但他会找出各种办法来拖延。A先生认为应该写一封信给一个人来恭贺他的成就,他真的写好并立刻交寄;P先生却找了一个理由来拖延,结果一直没有写。

积极主动的人与被动的人之间的差异也会在大事上表现出来。

A先生想要自己创业,结果他说做就做;P先生也想创业,但他总是在最后关头发现“不该做”的“好”理由。A先生已经40岁了,他很想换一份新工作,结果他真的去做了;P先生也一样,但他一直犹豫不决,以至于什么事也没有做成。

积极主动的人与被动的人之间的差异也会在各种行为上表现出来。

A先生想做就做,因而获得自信、安全感、独立自主以及更多的收入;P先生想做不做,因而永远度日如年。结果是,主动的A先生会成就许多事情,而被动的P先生很想做事但不会真的去做,是地地道道的空想家。

我们正处于一个讲究效率的时代,在瞬息万变的现代社会中,存在着很多不确定因素,稍有迟疑,就可能使原来非常杰出的构思,在片刻之间变得一文不值。因此,今天想的好主意今天就得实行。

年轻的朋友们,我要告诫你们,要学会拒绝借口,不断完善自己的执行能力。拒绝借口是执行力的表现,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记住自己的责任,无论在什么样的工作岗位上,都要对自己的工作负责。

工作就是不找任何借口地去执行。

一支部队、一个团队,或者是一名战士或员工,要完成上级交付的任务就必须具有强有力的执行力。接受了任务就意味着作出了承诺,而兑现不了自己的承诺是不应该找任何借口的。这是一种很重要的思想,它体现了一个人对自己的职责和使命的态度。思想影响态度,态度影响行动,一个不找借口的员工,肯定是一个执行力很强的员工。

每一件事都值得去做

法国卢浮宫收藏着莫奈的一幅画,描绘的是女修道院厨房里的情景。画面上正在工作的不是普通的人,而是天使。一个正在架水壶烧水,一个正优雅地提起水桶,另外一个穿着厨衣,伸手去拿盘子——即使日常生活中最平凡的事,也值得天使们全神贯注地去做。

行为本身并不能说明自身的性质,而是取决于我们行动时的精神状态。工作是否单调乏味,往往取决于我们做它时的心境。每一件事都值得我们去做,而且应该用心去做。

人生目标贯穿于整个生命,你在工作中所持的态度,会使你与周围的人明显区别开来。日出日落、朝朝暮暮,它们或者使你的思想更开阔,或者使其更狭隘,或者使你的工作变得更加高尚,或者使其变得更加低俗。

每一件事情对人生都具有十分深刻的意义。你是砖石工或泥瓦匠吗,可曾在砖块和砂浆之中看出诗意?你是图书管理员吗,经过辛勤劳动,在整理书籍的间隙,是否感觉到自己已经取得了一些进步?你是学校的老师吗,是否对按部就班的教学工作感到厌倦?也许一见到自己的学生,你就会变得非常有耐心,所有的烦恼都抛到了九霄云外。

如果只从他人的眼光来看待我们的工作,或者仅用世俗的标准来衡量我们的工作,它或许是毫无生气、单调乏味的,没有任何吸引力和价值可言。但如果你抱着一种使命感和学习的态度,工作就会变得很有意义。

这就好比我们从外面观察一个大教堂的窗户。大教堂的窗户布满了灰尘,非常灰暗,光华已逝,只剩下单调和破败的感觉。但是,一旦我们跨过门槛,走进教堂,立刻就可以看见绚烂的色彩、清晰的线条,阳光穿过窗户在奔腾跳跃,形成了一幅美丽的图画。

由此,我们可以知道:人们看待问题的方法是有局限的,我们必须从内部观察才能看到事物真正的本质。有些工作只从表象上看也许索然无味,一旦深入其中,就可以马上认识到其意义所在。

因此,每一件事都值得我们去做,不要小看自己所做的每一件事,即便是最普通的事,我们也应该全力以赴、尽职尽责地去完成。无论幸运与否,每个人都必须从工作本身去理解工作,将它看作是人生的使命和荣耀。

有业绩才是硬道理

经常听到某些员工这样的抱怨:“我每天都辛勤工作,没有‘功劳’也有‘苦劳’,为什么对我的业绩评估结果还这么低?”

这种言论表明有些员工对自己的工作还存在模糊认识。一方面,何为员工的工作目标?是工作任务的本身还是工作任务的结果?另一方面,这也是一个工作价值观的问题,是否认为“苦劳”也是“功劳”,是员工所需追求的?

对于企业来说,员工真正应该关注的是工作任务的结果而不是工作本身,单纯的工作本身对企业并没有任何意义和效果,所以企业希望员工努力追求“功劳”,而不是所谓的“苦劳”。

追求“功劳”,而不是“苦劳”,就要求员工要以“做业务(Do Business)“的精神对待工作,而不是仅仅局限于“做事(Do Things)”。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工作观念。

所谓“做事”,就是以所做的工作内容为目标,比如,完成了一次客户沟通交流,写完了一个项目方案,进行了一次异地出差等等。其工作方式盲目注重形式与过程,只关心干了哪些事情,完成了多少工作量。

而“做业务”,则要求员工工作时要追求并实现业务效果,而不是业务事件本身。比如,对于客户沟通,是以了解客户需求为目标;对于一个项目方案,是以解决客户面临的业务问题为目标;对于异地出差,则是以打开当地市场,解决实际问题为目标等。

这两种观念虽然都体现着对结果的关注,但关注的层面不同。前者关心的是做事,做了多少事情,费了多少辛苦;而后者则在做事的层面上进了一步,关心的是达到什么目标,做事本身仅是一种行为手段。

此外,两者对工作责任的理解也不同,“做事”认为责任就是把事情干完,干得越多业绩越好,至于干的效果,则不需要考虑;“做业务”则是将工作的效果作为自己的责任来看待。前者不需要创新就可以做到;后者则迫使员工进行工作创新和技术创新,在目标的起点和终点间设计出各种可能的途径,并做出最佳的选择。

把工作当成业务来做,你才可能成为老板眼中真正优秀的员工。任何企业的存在与发展,都要以赢利为后盾,所谓“在商言商”,公司不是慈善机构,老板也不是具有菩萨心肠的慈善家,他的最主要目的还是获得利润,使生意越做越大。要达到这一目的,作为员工,不仅仅要勤于做事,更要善于做业务,做好业务。

如果你在工作的每一阶段,总能找出更有效率、更经济的办事方法,你就能提升自己在老板心目中的地位。你将会被提拔,会长远地被委以重任。因为出色的业绩已使你变成一位不可取代的重要人物。

相反,如果你只是勤奋,却总无业绩可言,那么永远也不会有什么起色。受利润的驱使,再有耐心的老板也绝难容忍一个长期没有业绩的员工。不要责怪老板薄情寡义,一个成功的企业背后,必然有一群能力卓越且业绩突出的员工,没有这些成功的员工,老板的辉煌事业就无法继续下去。所以,老板看重勤奋,更看重业绩,势在必然。

每一名员工都要把自己的工作当成一项业务来做,真正做出卓越的成绩来,而不能仅盲目地为做事而做事,不关心效果。追求“功劳”而不是“苦劳”,是每一个员工必须具备的基本理念。

机会来自于苦干

机会包含于每个人的人格之中,正如未来的橡树包含在橡树的果实里一样。

世界上有许多不幸的可怜虫,当机会来叩他们的门时,他们却视而不见、充耳不闻,因为他们正躺在床上睡大觉呢。

机会不会花费力气去寻找那些浪费时间、偷懒的人,而总是落在那些忙得无暇照料自己的有成就的人身上。就逻辑而言,机会应该去找那些时间充裕的人,但事实上,机会却总是为那些有梦想和实施计划的人显现。

我们总以为机会是活的、会动的,它会主动找到那些愿意迎接机会的人。事实上,刚好相反,机会是一种想法和观念,它只存在于那些认清机会的人的心中。因此,别去问老板为什么你没有获得晋升,而应该去问那个真正清楚的人——你自己。

如果不是你的工作,而你做了,这就是机会。有人曾经研究为什么当机会来临时我们无法确认,因为机会总爱乔装成“麻烦”的样子。当“麻烦”来了,一般人的第一反应就是逃开,同时也逃开了机会,当别人交给你某个难题,也许正在为你创造一个珍贵的机会。

谁的问题谁负责,这是普通员工的普遍想法,这样的员工充其量叫合格,而对于一个优秀的员工来说,他总是很乐意自找“麻烦”。公司的组织结构如何,谁该为此问题负责,谁应该具体完成这一任务,都不是最重要的,在他心中,唯一的想法就是如何将问题解决。

下一次当顾客、同事和你的老板要求你提供帮助,做一些分外的事情,而不是让他人来处理时,积极地伸出援助之手吧!努力从另外一个角度来思考,譬如换一个角色,自己就是这件事的责任人,你将如何更好地解决这些问题呢?

世界上有许多贫穷的孩子,他们虽然出身卑微,却能干出伟大的事业来。富尔顿发明了一个小小的推进机,结果成为了美国最著名的工程师;法拉第仅仅凭借药房里的几瓶药品,成为了英国有名的化学家;惠德尼靠着小店里的几件工具,竟然成了纺织机的发明者;贝尔用最简单的器械做出了对人类文明最有价值的贡献——电话。

美国历史上有许多感人肺腑、催人泪下的故事,主人公确定了伟大的人生目标,尽管在前进中遭遇了种种艰难险阻,但他们以坚韧的意志力最终克服了一切困难,获得了成功。

失败者的借口通常是:“我没有机会。”他们将失败理由归结为没有人垂青他们,好职位总是让他人捷足先登。而那些意志力坚强的人则决不会找这样的借口,他们不等待机会,也不向亲友们哀求,而是靠自己的苦干努力去创造机会。他们深知唯有自己才能拯救自己。

在取得了一次战役胜利后,有人问亚历山大是否等待下一次机会,再去进攻另一座城市。亚历山大听后竟大发雷霆:“机会?机会是靠我们自己创造出来的。”不断地创造机会,正是亚历山大之所以成为历史上最伟大帝王的原因,也唯有不断创造机会的人,才能建立轰轰烈烈的丰功伟绩。

做任何事情总是等待机会是极其危险的。一切努力和热望都可能因等待机会而付诸东流,而机会最终也不可得。

如果你看了林肯的传记,了解到了他幼年时代的境遇和后来的成就,会有何感想呢?他住在一所极其简陋的茅舍里,没有窗户,也没有地板,用今天的居住标准看,他简直就是生活在荒郊野外。他的住所距离学校非常远,生活必需品也很缺乏,更谈不上有报纸、书籍可以阅读了。然而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他每天坚持不懈地走二三十里路去上学。为了能借几本参考书,他不惜步行一二百里路。到了晚上,他靠着燃烧木柴发出的微弱火光来阅读……林肯只受过一年的学校教育,但他竟能努力奋斗,一跃成为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成为世界上最完美的模范人物。

伟大的成功永远属于那些富有奋斗精神的人,而不是那些一味等待机会的人。应该牢记,良好的机会完全取决于自己的创造。如果认为个人发展机会掌握在他人手中,那么他一定会失败。

如果在困境中,林肯说“我没有机会”,那这位生长在穷乡僻壤茅舍里的孩子,如何能入主白宫,成为美国总统?同时代有许多出生于良好家庭环境的孩子,他们有漂亮的学校,藏书丰富的图书馆,为什么成就反而不如一个茅舍里成长起来的苦孩子呢?不是有许多出生于贫民窟的孩子们成为议员,成为大银行家、大商人吗?那些大商店和大工厂,有许多不就是由那些“没有机会”的孩子靠着自己的努力而创立的吗?“没有机会”,只是失败者的推诿之辞。

在伟大人物的名言中,有一句给人的印象特别深刻。“许多人的生命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们承受了巨大的苦难。”杰出的才干往往是从苦难的烈焰中冶炼出来的,从苦难的坚石上磨砺来的。困难总会吓退一大批庸碌的竞争者。只有真正经历过艰苦工作的人才能得到命运的垂青。

苦难与挫折并不总是我们的仇人,在某种意义上,它们能带给我们恩惠。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有逆反的心理,这种逆反心理可以在人体内发展成为巨大的反抗力量。而苦难与挫折的出现,能激发我们的逆反心理,产生克服障碍、战胜困难的巨大力量。这就好像森林里的橡树,经过千百次风吹雨打,不但没有折毁,反而愈见挺拔。苦难正是暴风雨,它使我们遭受痛苦,同时也启发我们的才能,使我们得到锻炼。

在克里米亚战争中,一枚炮弹击中了一个城堡,炸毁了那座美丽的花园。可就在炮弹爆开的弹坑里,源源不断的泉水流了出来,后来这里成为了一个著名的喷泉景点。不幸和苦难,如同那颗炮弹一样将我们的心灵炸破,而那被炸开的缝隙里,也许就可以流出奋斗的泉水来。

失败往往有唤醒睡狮、激发人潜能的力量,引导人走上成功的道路。勇敢的人,总可以转逆为顺,如同河蚌能将砂粒包裹成珍珠一样。

塞万提斯在马德里黑暗潮湿的监狱里完成了举世闻名的《唐吉诃德》的写作。那时他穷困潦倒,甚至无力购买稿纸,只能把小块的皮革当作纸来用。有人劝一位西班牙富翁来资助他,可富翁说道:“上帝禁止我去救济他,因为他的贫穷会给世界带来富有。”

监狱往往能燃起高贵人心里潜伏的火焰。《鲁滨逊漂流记》《圣游记》《世界历史》都是在牢狱中完成的。

在华脱堡堡垒般的监狱里,马丁·路德把《圣经》译成了德文;在被放逐的20年中,他仍孜孜不倦地工作。约瑟也是在尝尽地坑和暗牢的痛苦之后终于成为了埃及的宰相。

犹太人有史以来就一再受到异族的压迫,可正是这个苦难的民族贡献了世界上最可贵的诗歌、最明智的箴言、最动听的音乐。似乎对于犹太人而言,正是压迫造就了他们的繁荣。直到现在犹太人仍然很富有,不少国家的经济命脉几乎都掌握在犹太人手中。

两耳失聪、穷困潦倒之时的贝多芬,创作了他人生最伟大的乐章;病魔缠身十五年的席勒在病中完成了他最好的著作;双目失明、贫困交加之时的密尔顿写出了最著名的文章。因此,为了得到更大的成就与幸福,班扬甚至说:“如果可能的话,我祈祷更多的苦难降临到我的头上。”

真正勇敢的人,环境愈是恶劣,反而愈加奋勇,不战栗、不退缩,意志坚定,昂首阔步;他敢于正视困难,嘲笑厄运;贫困不足以损他分毫,反而只会增强他的意志、力量和决心,使他成为杰出的人。对于勇者,不幸的命运无法阻挡他前进的步伐。

你的兴趣不是借口

有人说:“人生最大的价值,就是从事自己感兴趣的工作。”人们往往习惯从兴趣出发,选择自己的工作和职业,认为这样更容易做出成绩。不可否认,当我们在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时,我们总是会花200%的精力去创造;而当我们做着自己认为枯燥无味的事务时,我们便懒得理睬,最好能有办法应付过去。

不幸的是,通常我们找到一份工作,从事一项任务,70%是适合个人兴趣的就很不错了。因为我们做的大部分事情,不是针对我们一个人,而在很大程度上是满足社会需求的,真正100%满足我们要求的工作几乎是没有的。

如果我们为此而表现得闷闷不乐,那我们就会陷入长期的郁闷压抑之中无法自拔。而一个身在新时代、心在旧社会的人是无法快乐,也无法成功的。

老实说,真正对某件事有兴趣,而倾其一辈子的精力去追逐的人少之又少,这种人都是人中龙凤。而大多数人都如同你我一样,在特定的环境、特定的时间下从事着特定的一份工作。

接下来,我们又迫于一些特定的因素,比如经济(家无余粮)、时机(自己当时感兴趣的行业正处在低谷期)、行业前景(自己正在从事的工作较之自己感兴趣的那个行业而言,更有发展前途)等,而不得不去熟悉这份工作。慢慢地习惯成自然,发觉自己潜移默化地喜欢上了这份工作,自己对它还是充满热忱的。最后因为这份工作,而成就了自己一生的事业。

所以,千万不要只想着从事一份有趣的工作,因为那样的工作并不存在,它只是你心中假想的一个理想的模型而已。况且人的兴趣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很多兴趣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逐渐淡化,而许多新的兴趣又会随着时代的变迁而萌生。可以说,兴趣是一个不牢靠的东西,如果我们以此作为自己找寻工作的标杆,到头来很有可能会一无所有、一无所获。

克服“这不是我的兴趣”的直觉判断的一个有效的途径就是,学会喜欢自己的工作,并把注意力放在日常工作中能学到东西的方面上去。尽量少用“有趣”“好奇”之类的词语来描述自己想要的工作,而是“充实”“有成就感”“乐意”之类。

留心观察,你还会发现,“这不是我的兴趣”竟然还是一些弱者认输逃避的正当借口。

因为买房子的缘故,我认识了一个房产业务员。事情谈妥之后,只见他认认真真地向我请教起了转行的事情。

我有点不可思议,问他:“通过刚才的短暂接触,我觉得你在房产行业做得挺好的,为什么想转行?”“之前我对房屋买卖、租赁业务很感兴趣,做起工作来也充满激情。但现在不同了,我渐渐对这行失去了热忱。”他回答说。“你过去的业绩好吗?最近的业绩怎么样?”我看着他,再次问道。“曾经很好,但现在不行了。”话说到这里,他的神情有了些许落寞。

他的回答和我的猜测完全一致。“那你过去对卖房子有兴趣、有热忱吗?”“我刚入行那会儿,政府并不打压房地产发展,生意好做多了。但现在明显感觉大不如前,有时几个月下来一笔单子也签不成。”他的回答也合乎我的预测。“那你现在对什么工作有兴趣,而这份工作又可以当作毕生的事业来经营呢?”我继续问道。“我最近也一直在想这个问题,但还没有最终结果。”他如实回答。

根据我的经验,他其实并不是因为对房地产行业失去兴趣而想离开,只不过是随着市场起伏,随着业绩波动浮沉,他对自己、对这个行业没有了信心。说白了,“没有兴趣”只是他认输、逃避的挡箭牌。

在面临生涯挫折、低谷时,大多数人都不会用“认输、逃避”作为理由,因为这个理由太差劲了,表示自己吃不了苦、禁不起考验,于是乎,“兴趣不合”便成了他们逃避时最常用的代名词。

职场上的成功人士,无一例外是那些拥有积极心态的人,无论陷入什么境地总能坦然面对,并以积极的心态从中寻找乐趣和机会。所以,请管理好低潮时的自己,不要拿“这不是我的兴趣”作为自己认输、逃避的借口。

对于自己现在正在从事的工作,不管你是出于自身特质,真的“兴趣不合”,还是为了给自己的认输、逃避找一个台阶下,假的“兴趣不合”,你都没有理由对工作表现得消极,因为你之于工作而言,除了要满足个人兴趣之外,还有一个“责任感”的问题在里面——做不做好工作已经不单单是你一个人的事了,它将影响到其他成员,乃至整个团体的利益。当工作上升到集体的高度时,出于对他人的负责,你也没有权利消极怠工。

拒绝借口,完美执行

在美国西点军校,有一个广为传诵的悠久传统,学员遇到军官问话时,只能有四种回答:“报告长官,是”;“报告长官,不是”;“报告长官,不知道”;“报告长官,没有任何借口”。除此以外,不能多说一个字。“没有任何借口”是美国西点军校两百年来奉行的最重要的行为准则,是西点军校传授给每一位新生的第一理念。它强化的是每一位学员要想尽办法完成任何一项任务,而不是为没有完成的任务寻找借口,哪怕是看似合理的借口。秉承这一理念,无数西点毕业生在人生的各个领域取得了非凡的成就。

西点军校认为,一个人要成为一个好军人,就必须遵守纪律,有自尊心,对于他的部队和国家感到自豪,对于他的战友们和上级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义务感,对于自己表现出的能力有绝对的自信。“没有任何借口”在企业中同样值得大力推广,它对提高企业业绩无疑是一剂强心剂。对每个员工来说,如果贯彻这个理念,无疑会在工作中取得很大突破。更重要的是,员工还能够从中获得一种全新的工作理念,督促自己走向职业生涯的顶点。

一位长期在公司底层挣扎,时刻面临着失业危险的中年人来到我的办公室,他讲话时神情激昂,抱怨公司老板不愿意给他机会。“你为什么不自己去争取呢?”我问他。“我曾经也争取过,但是我不认为那是一种机会。”他依然义愤填膺。“能告诉我那是什么吗?”“前些日子,公司派我去海外营业部,但是我觉得像我这样的年纪,怎么能经受如此折腾呢?”“为什么你认为这是一种折腾,而不是一次机会呢?”“难道你看不出来吗?公司本部有那么多职位,却让我去如此遥远的地方。我有心脏病,这一点公司所有人都知道。”

我无法确认是否公司所有人都知道这位先生有心脏病,如果是的话,我希望他肝火不要那么旺,但我更倾向于认为他犯了一种严重的职业病——推诿病。

与之截然相反的是体育界翘楚罗杰·布莱克。他的杰出并不全部在于他非凡的令人瞩目的竞技成绩——他曾经获得奥林匹克运动会400米银牌和世界锦标赛400米接力赛金牌,而更让人心生触动的是,所有的成绩都是在他患有心脏病的情况下取得的。

除了家人、亲密的朋友和主治医生等仅有的几个人知道他的病情外,罗杰没有向外界公布任何消息。带着心脏病从事这种大运动量的竞技项目,不仅很难有出色的发挥,而且有可能危及生命安全。第一次获得银牌后,罗杰对自己依然不满意。如果他告诉人们自己真实的身体状况,即使在运动生涯中半途而废,他也会获得人们的理解。但是罗杰却说:“我不想小题大做。即使我失败了,也不想将疾病当成自己的借口。”作为世界级的运动员,罗杰的这种精神一直贯穿于其整个职业生涯中。

千万别找借口!成功者不善于也不需要编制任何借口,因为他们能为自己的行为和目标负责,也能享受自己努力的成果。在他们身上,体现出的是一种服从、诚实的态度,一种负责、敬业的精神。

借口总是在人们的耳旁窃窃私语,告诉自己因为某种原因而不能做某事,久而久之我们甚至会潜意识地认为这是“理智的声音”。

有一次,一位朋友对我说:“我不做这件事情是有原因的。”我回应他说:“是的,如果你想给自己找借口的话。”“不——这不是借口,而是理由。”他急切地辩解道。

习惯性的拖延者通常也是制造借口与托辞的专家。如果你存心拖延、逃避,你就能找出成千上万个理由来辩解为什么事情无法完成,而对为什么事情应该完成的理由却想得少之又少。事实上把事情“太困难、太无头绪、太花时间”种种理由合理化,的确要比相信“只要我们够努力、够勤奋就能完成任何事”的念头容易得多。

如果你发现自己经常为没做某些事而制造借口,或想出千百个理由为事情未能按计划实施而辩解,那么,我劝你最好还是自我反省一番。一个人在面临挑战时,总会为自己未能实现某种目标找出无数理由。正确的做法是,抛弃所有的借口,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拒绝借口”应该成为所有企业奉行的最重要的行为准则,它强调的是每一个员工应想尽一切办法去完成每一项任务,而不是为没有完成任务去寻找任何借口,哪怕看似合理的借口。其目的是让员工学会适应压力,培养他们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毅力,让他们懂得:工作中是没有任何借口的,失败是没有任何借口的,人生也是没有任何借口的。

实际上,能“戒”才能获得更大的自由。比如抽烟上瘾,烟瘾此时就是你的镣铐,不抽不行,你被烟瘾所控制,不得自由。只有戒掉烟,你才能砸烂束缚你的镣铐,实现真正的随心所欲、自由自在。同样,你只有“戒”掉借口,出色地完成任务,你才能在公司中获得你梦想中的职位。

别再做那些无谓的解释了,动手做事吧!

借口是可以克服的

很多人遇到困难不知道努力解决,而只是想到找借口推卸责任,这样的人很难成为优秀的员工。

休斯·查姆斯在担任国家收银机公司销售经理期间曾面临过一种最为尴尬的情况:该公司的财政发生了困难。这件事被在外头负责推销的销售人员知道了,他们为此失去了工作热忱,销量开始急剧下跌。到后来,情况更为严重,销售部门不得不召集全体销售员开一次大会,全美各地的销售员都被召去参加这次会议。查姆斯先生主持了这次会议。

首先,查姆斯请公司的几位销售精英站起来,要他们说明销量为何会下跌。这些被唤到名字的销售员一一站起来之后,分别向大家倾诉了一段令人震惊的悲惨故事:商业不景气,资金缺少,人们都希望等到总统大选揭晓后再买东西等等。

当第五个销售员开始列举使他无法完成销售配额的种种困难时,查姆斯先生突然跳到一张桌子上,高举双手,要求大家肃静。然后,他说道:“停止,我命令大会暂停10分钟,让我把我的皮鞋擦亮。”

随即,查姆斯命令坐在旁边的一名小工友把他的擦鞋工具箱拿来,并要求这名工友把他的皮鞋擦亮,而他就站在桌子上不动。

在场的所有销售员都惊呆了。有些人认为查姆斯先生发疯了,他们开始窃窃私语。在这时,那位小工友先擦亮他的第一只鞋子,接着又擦另一只鞋子,他不慌不忙地擦着,表现出了一流的擦鞋技巧。

皮鞋擦亮之后,查姆斯先生给了小工友1美元擦鞋费,然后抬起头对所有销售员说:“我希望你们每个人好好看看这个小工友。他拥有在我们整个工厂及办公室内擦鞋的特权。他的前任是个小男孩,年纪比他大得多。尽管公司每周补贴他5美元的薪水,而且工厂里有数千名员工,但他仍然无法从我们公司赚取足以维持他生活的基本费用。”“而我们眼前的这位小男孩以其熟练的擦鞋技术却可以赚到相当不错的收入,根本不需要公司再补贴任何薪水,每周他还可以存下一点钱来。在此,我想强调的一点是,这位小男孩和他的前任的工作环境完全相同——在同一家工厂内,面对着同样的工作对象。”查姆斯先生接着说道,“现在我问你们一个问题,那个前任小男孩拉不到更多的生意,是谁的错?是他的错,还是顾客的错?”

与会的所有推销员不约而同地大声说:“当然了,是那个前任小男孩的错。”“正是如此,”查姆斯回答说,“现在我要告诉你们,你们现在推销收银机和一年前的情况完全相同——同样的地区、同样的对象以及同样的商业条件。但是,你们的销售成绩却比不上一年前。这是谁的错?是你们的错,还是顾客的错?”

同样又传来了如雷般的回答:“当然是我们的错。”“我很高兴,你们能坦率承认自己的错。”查姆斯继续说,“我现在要告诉你们。你们的错误在于,你们听到了有关本公司财务发生困难的谣言,这影响了你们的工作热情,因此,你们不像以前那么努力了。只要你们回到自己的销售地区,并保证在以后30天内,每人卖出5台收银机,那么公司就不会再发生什么财务危机了。你们愿意这样做吗?”

所有人都说“愿意”,后来他们果然做到了。那些他们曾经列出的种种借口:商业不景气,资金缺少,人们都希望等到总统大选揭晓以后再买东西等等,仿佛根本不存在似的,统统消失了。

这个例子告诉我们:借口是可以克服的,只有勤奋努力地工作,你才能找到属于你的成就感。

第2章 对公司要敬业

——敬业才能立业,才能有事业敬业是晋升的阶梯,是责任的延伸,是一种智慧的生活哲学。工作上的投机取巧只会给老板带来一点点的经济损失,但毁掉的却是你的一生。

职业是上帝赋予的天职

德国是奔驰、宝马的故乡。面对奔驰、宝马,你一定会感受到德国工业品那种特殊的技术美感——从高贵的外观到性能良好的发动机,几乎每一个细节都无可挑剔,很好地体现出了德国人对完美产品的无限追求。德国货是如此的高品质,以至于在国际上成为了“精良”的代名词。

德国人素以近乎呆板的严谨、认真闻名,对于德国的工业产品而言,正是德国人独步天下的严谨与认真造就了德国货卓著的口碑。

不过,很少有人知道,是什么造就了德国人的严谨与认真。要是不知道这一点,我们就永远无法学到德国人打造精良产品的诀窍。

我想说的是,心诚,产品就好。德国货之所以精良,是因为德国人主要不是因为受金钱的刺激,而是用宗教的虔诚来看待自己的职业,来生产产品的。

我们知道,德国是著名的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发源地,路德给德国人带来一个新的概念,那就是“职业”。当时的职业一词是calling。call是呼唤、呼叫的意思。calling含有“召唤、神召”的意思,意即上帝在天上呼唤你、命令你该有何种行为。“calling”这个词包含的宗教意义是:职业即是天职。而尘世中的工作是我们修道的方式,是上帝安排的任务,是神圣的天职。每个人要入世修行,将自己在世间的工作和生活作好,就是在修行和敬拜,就是在尽一个人的本分。

也就是说,对于一个教徒来说,他做一样工作、生产一件产品,并不是为了工资、为了谋生而做,而是为了完成上帝安排的任务。我们可以想象,这与只是为了对得起所拿的那份工资相比,在工作态度的严谨与认真上会有多大的不同,制造出来的产品在品质上又会有多大的不同。

这一态度,可以说是造就伟大的德国民族最宝贵的精神资源之一。考察一下“天职”这个词在文明语言中的历史,我们会发现,无论是在以信仰天主教为主的诸民族的语言中,还是在古代民族的语言中,都没有任何表示与我们所知的“职业”(一种终生的任务)概念相似的词,而在所有信奉基督教新教的主要民族中,这个词却一直沿用至今。

同这个词的含义一样,这种观念也是全新的,并首先作用于路德所生活的德国。路德的职业概念中包含了对人们日常活动的肯定评价,这种肯定评价的某些暗示虽然早在中世纪甚至在古希腊晚期就已存在,但是,至少有一点无疑是新的:个人道德活动所能采取的最高形式,应是对其履行世俗事务的义务进行评价。正是这一点使他们日常的世俗活动具有了宗教意义,并在此基础上首次发展出了“职业”的思想。

事实上,路德的职业思想引出了所有新教教派的核心教义:上帝应许的唯一生存方式,不是要人们以苦修的禁欲主义超越世俗道德,而是要人完成自己在现实世界里所处地位赋予他的责任和义务。这就是他的天职。

路德在其作为改革家而活动的最初10年中发展了这一思想。起初,路德同中世纪流行的传统,例如以托马斯·阿奎那为代表的思想基本一致,认为世俗的活动是肉体的事情,尽管它体现了上帝的意志。世俗活动是信徒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物质条件,但是,世俗活动本身,如同吃饭、喝水一样,在道德上是中性的。

路德认为,修道士的生活不仅毫无价值,不能成为在上帝面前为自己辩护的理由,而且,修道士生活放弃现实世界的义务是自私的,是逃避世俗责任。与此相反,履行职业的劳动在他看来是博爱的外在表现。他以劳动分工迫使每个人为他人工作这一事实来证明这一点。

由于路德的改革,履行世俗义务是上帝应许的唯一生存方式的论述被保留了下来,并且越来越受到重视。路德进而提出,在各行各业里,人们都可以得救。既然短暂的人生只是朝圣的旅途,那么就没有必要注重职业的形式。

随着路德日益卷入世俗事务,他对世俗活动的评价也越来越高。不过,路德的职业观念依旧是传统主义的。他所谓的职业是指人不得不接受的,必须使自己适从的、神所注定的事。在以后的发展过程中,正统的路德派更多地强调:从事职业是上帝安排的一项任务,或者更确切地说,是上帝安排的唯一任务。

在天主教里,人们要得救,需要进教堂,并要苦修。在路德改革后的新教教义中德国人的工厂就是教堂,他自己就是牧师,他的职业就是侍奉上帝的旅途,这一切成为了“德国制造”的最坚固的精神基础。

总体来说,路德及其后来路德派的职业思想至少在三个层面上深刻地影响了德国人:

一是将世俗工作视为神圣,并以最神圣的态度去从事世俗的工作;

二是尊重自然形成的分工与合作,不过分注重职业的形式;

三是极其安心于本职工作,有良好的职业精神。

正是凭借全世界工作态度最好的工人、全世界最好的分工与合作精神,以及全世界最良好的职业精神,德国产品后来居上,成为了世界上精良产品的代名词。

记住,这是你的工作

记住,这是你的工作!不要忘记工作赋予你的荣誉,不要忘记你的责任,不要忘记你的使命。一个轻视工作的人,必将得到严厉的惩罚。

美国著名企业家杰克·法里斯曾讲过他少年时的一段经历。

在杰克·法里斯13岁时,他开始在他父母的加油站工作。那个加油站有三个加油泵、两条修车地沟和一间打蜡房。法里斯想学修车,但他父亲却让他在前台接待顾客。

当有汽车开进来时,法里斯必须在车子停稳前就站到司机门前,然后忙着去检查油量、蓄电池、传动带、胶皮管和水箱。法里斯注意到,如果他干得好的话,顾客大多还会再来。于是,法里斯总是多干一些,帮助顾客擦去车身、挡风玻璃和车灯上的污渍。

有段时间,每周都有一位老太太开着她的车来清洗和打蜡。这个车的车内地板凹陷极深,很难打扫。而且这位老太太极难打交道,当法里斯把她的车清洗完毕之后,她总是会仔仔细细地检查一遍,再让法里斯重新打扫,直到清除掉车中的每一缕棉绒和灰尘,她才满意。

终于有一次,法里斯实在忍受不了了,他不愿意再伺候她了。法里斯的父亲告诫他说:“孩子,记住,这是你的工作!不管顾客说什么或做什么,你都要记住做好你的工作,并以应有的礼貌去对待顾客。”

父亲的话让法里斯深受震动,法里斯说道:“正是在加油站的工作使我学到了严格的职业道德和应该如何对待顾客。这些东西在我以后的职业生涯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记住,这是你的工作!”我认为,应该把这句话告诉给每一个员工。哪怕遇到困难,我们也不能找任何借口。

对那些在工作中推三阻四,老是抱怨,寻找种种借口为自己开脱的人;对那些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顾客的要求,不想尽力超出客户预期提供服务的人;对那些没有激情,总是推卸责任,不知道自我批判的人;对那些不能优秀地完成上级交付的任务,不能按期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的人;对那些总是挑三拣四,对自己的公司、老板、工作不满意的人……最好的救治良药就是:端正他的坐姿,然后面对他,大声而坚定地告诉他:记住,这是你的工作!

记住,这是你的工作!既然你选择了这个职业,选择了这个岗位,你就必须接受它的全部,而不是仅仅只享受它给你带来的益处和快乐。就算是屈辱和责骂,那也是这个工作的一部分。如果说一个清洁工人不能忍受垃圾的气味,他能成为一个合格的清洁工吗?

记住,这是你的工作!美国一位教育专家曾经说过:“工作是我们用生命去做的事。”对于工作,我们又怎能去懈怠它、轻视它、践踏它呢?我们应该怀着感激和敬畏的心情,尽自己的最大努力,把它做到完美。

除非你不想干了,或者你已垂垂暮年,否则,你没有理由不认真对待自己的工作。当我们在工作中遇到困难时,当我们试图以种种借口来为自己开脱时,让这句话来唤醒你沉睡的意识吧:记住,这是你的工作!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