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你想过的生活(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8-28 05:13:35

点击下载

作者:(美)本·泰勒-沙哈尔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过你想过的生活

过你想过的生活试读:

版权信息

书名:过你想过的生活

作者:(美)本·泰勒-沙哈尔

排版:JINAN ENPUTDATA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6-01-01

ISBN:9787508655888

本书由中信联合云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授权北京当当科文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制作与发行。

— ·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 —序

一个人阐释人生观的最佳方式不是语言,而是他做出的选择。天长日久,我们刻画着命运,也刻画着我们自己,终其一生,直至死亡。

——埃莉诺·罗斯福,美国前第一夫人

十余年来,我一直教授积极心理学课程,并撰写积极心理学书籍。在此期间,这门“幸福的科学”深深地影响了许多大学生、高危人群、企业高管以及政府官员。一路走来,我自始至终坚持一个目标,那就是将社会科学中高深的研究转化为易理解、可操作的方法,帮助个人、组织和社会更好地发展。

我最初之所以对积极心理学感兴趣,是因为我想过上更幸福、更令人满足的生活。对我而言,幸福的一个关键组成部分是实现工作与生活的平衡,经过多年的练习,我似乎已经找到维持这种平衡的方法。而就在这时,金融危机爆发了。

银行相继宣告破产,一度兴盛的企业变得难以为继,各项目资金短缺,人们失去自己的房子和工作。对那些未受到严酷冲击、相对幸运的人来说,他们中的许多人也慢慢丧失了对这个世界的信心,这个世界似乎不再稳定和安全。与过去相比,我的客户更需要积极心理学,培养他们的抗挫力,保持前进的动力,以支持个人和团队渡过难关,在任何可能的情况下发现潜在的机会。

我发现我很难对这些深陷危机的人说“不”,于是我之前尚能维持的生活和工作的平衡就这样被打破了。我在巴黎为某家高科技公司做咨询,在香港为医生群体举办工作坊,在纽约为高中生讲课,在以色列特拉维夫参加一个有关市场变化的头脑风暴会议。基本上,当时哪里受到了金融危机的影响,哪里就是我和积极心理学的战场,甚至我回到家后也经常熬至深夜,进行各种跨时区的电话会议。

经过一年多无休止的忙碌之后,我终于筋疲力尽了。一天晚上,我猛然意识到我已经被耗尽。那天我在准备一个为期三天的课程,课上有一个环节,要求我尽力调动学员,去发现现实与乐观之间、承认眼前困苦与展望美好未来之间微妙的平衡。通常,此类挑战会让我兴奋,但这一次,我居然一点儿精神都提不起来。我完全无法想象,未来几天该怎么度过。

我尝试进行一次积极的自我激励,可是这次毫无作用,以前奏效的方法和技巧,这次都不管用了。我没有了精力,没有了动力。当时看起来,如果我继续这个项目的话,似乎只有强迫自己挺过去。我之前也这么干过,并且还可以再干一次。我只能这么干了,我真的别无选择。

因为有了这个“破罐子破摔”的念头,我上床睡觉时感觉更糟了。一想到未来几天的窘况,我的心情就很差,而且我对于自己无法想出一个有效激励的方法也感到无比沮丧。我无法解决问题,而是向问题俯首称臣了。接着,就在我昏昏欲睡时,一个念头在脑海中闪现:“不,这不是真的!我并非只能痛苦地熬过接下来的几天,我有其他选择!”

在那一刻,我意识到,未来三天如何度过很大程度上由我自己决定。我可以选择苦熬几日,也可以选择另一条路,即从热情的参与者那里获得力量,沉浸在自己深信的课程内容中,唤醒我内心的使命感——“通过教育使这个世界变得更美好”。这些都可以赋予我力量!选择痛苦承受还是热情享受是显而易见的。

一旦我做出选择,我便改变了关注点。改变了关注点后,我的感受就改变了。就在几分钟之前,我还一筹莫展,而现在已经为未来几天感到兴奋不已。我的热情被激发了,接下来的几天,我给出了迄今为止最充满热情的表现。

一旦我意识到自己的选项是什么,我就会在几秒内做出决定。但是,我发现关键点在于,意识到自己有选择可能比选择本身要难得多。换句话说,做出一个可能的选择,而且是一个明显的选择,只有在觉知到自己“真的可以选择”时,才会成为一种可能。事实上,我们通常会认为决策是最难的部分,其实意识到自己可以做出哪些选择才是更难的部分。

实际上,我们生命的每时每刻都存在一些隐而未见的选择。

或许,这种醒悟并不该让我如此惊讶。毕竟,相关心理学研究已经表明,40%的幸福感来自于我们的选择,即我们所选择的想做什么和做什么会直接影响我们的感受。

比如说,在失去了晋升的机会或是创业失败的情况下,我可以把这些经历看作永远无法翻身的致命一击,也可以把它们看作一种提醒——一个学习和成长的机会。如果我一味地从负面看待此事,我的自我感觉会很差,并且对未来持悲观态度。但如果我把挫折看作一种提醒,我可以从中吸取经验教训,还能提升对未来的期望。意识到“我有一种选择”不仅可以提高日后的成功率,还可以在当下使自我感觉好起来。

在罗伯特·弗罗斯特著名的诗作《未选择的路》中,他描述,当自己站在岔路口,被迫在两条路中二选一时,他选择了那条更少人走过的路,它是一个对漫长的人生来讲“令一切与众不同”的选择。

弗罗斯特面对两难选择时——选择一条对长远的未来更重要的道路是如此困难,它让每个读者都产生了共鸣。我们都曾身处这样的困境:是否要下定决心走进婚姻,大学该选择什么专业,要不要接受另一个城市的工作职位……在这些困难的时刻,我们期望做出正确的决定,还要尽力不在这个极其重要的决策面前崩溃。实际上,有时不做选择本身或许就是一种意义深远的选择。

生命中那些所谓的“重大决策”,也就是人们定义的那些少之又少、影响一生的决定,并不应该掩盖一个事实,那就是在人的一生中其实事事处处都面临选择。在人生中的每个时刻,我们做出的每个微小的选择,日积月累对人生产生的影响,其实一点儿也不亚于那些重大决策。我可以选择挺直腰板,或是弯腰驼背;可以选择友善待人,或是消极冷漠;可以选择为自己拥有健康、亲情、友情而感恩,或是把一切当作理所当然;可以选择“我可以做出选择”,或是对潜在的选择视而不见。对个人来说,这些选择看似没那么重要,但它们如一块块砖石,铺成了我们自己的人生之路。

更重要的是,这些选择产生的连锁效应(比如一系列小事件和当下的感受)创造了一种生命状态,这种生命状态往往更深远地影响我们的人生,超越了做决定的那一刻我们可以预见的影响。比如说,如果我一大早就感到苦闷和焦虑,便可以通过深呼吸、微笑,或是把人生目标带入我在做的任何事情中,以此改善我的情绪。以上任何一个选择都可以创造一个积极的连锁效应,让我在愉悦的心理状态下度过这一天,并且在工作和家庭中触发其他积极的体验。同样,当我第一次与一个朋友坐下来进餐时,如果我选择用心并真诚去倾听朋友的心声,就可以提高整个交流的质量,还会增进双方的友谊。

通常,由于我们意识不到自己正处在岔路口——事实上存在更多选择,因此我们往往无法享受最佳选择带来的好处。亨利·福特曾经说:“无论你认为自己行还是不行,你都是对的。”同样,这句话也适用于我们的选择:无论你认为自己有选择还是没有选择,你都是对的。换句话说,当你认定自己没有其他选择时,这就将成为你的现实。在我授课的前一晚,当我感到疲惫不堪、无精打采时,我能看到的唯一出路就是挣扎着挺过接下来的几天。我原本有其他选择,但我完全被自己当时有限的洞察力制约了。

当我们察觉不到自己每时每刻都有选择权时,就相当于放弃了能够改善生活的控制权。比如,我们会想当然地认为,自己的感受只能如此、无法改变了;我们会对别人的行为做出自动的反应,完全考虑不到或许我们还有其他选择;我们会一次又一次用同样的方式应对同样的情形和问题,就好像其他方式都不存在似的。我们会假设自己的想法、行为以及感受是不可避免的,继而否定了其他选择的可能性。

在《深夜加油站遇见苏格拉底》一书中,丹·米尔曼讲了一个他从老师那里听到的故事:

午餐的哨声吹响后,所有工人坐在一起用餐。每天,山姆打开饭盒后都抱怨:“该死!又是花生酱和果酱的三明治。我讨厌死花生酱和果酱了!”他日复一日对着他的午饭发牢骚。直到有一天,一个同事终于忍不住问他:“山姆,如果你这么讨厌花生酱和果酱,为什么不让你老婆做别的呢?”“我老婆?”山姆回答,“我还没结婚呢,这些三明治都是我自己做的。”

我们经常无意识地做同样的事,就像每天都在为自己用一成不变的材料做着不合口味的三明治。生活给我们的原料是一些我们无法控制的外部条件,比如身体特征、原生家庭、全球经济的波动,或是由他人选择而我们没有发言权的一些决定。然而,即使限制和约束如此之多,我们选择哪种原材料、如何使用它们,其实绝大部分仍取决于我们自己。

无论我们身处何种环境,我们都可以有意识地努力发掘外在环境或自身的潜力。当我们抛开惯有的视角时,往往会惊喜地发现,原来有那么多美味的原材料可以选择,我们完全可以做一个自己喜欢的三明治。对于选择原材料的自由,与应对各种环境一样,我们能够成为现实生活的创造者和决策者。

所以,你想为自己创造什么样的现实呢?你自己做的三明治好不好吃?实际上,这都取决于你自己,你有更多的选择!“你的生活你做主”,开始选择吧!“是什么”与“不是什么”

工作坊前夜那个灵光一闪的时刻,让我意识到,我能够在生活的各个方面更积极地创造一种我想要的生活。静下心来,从容地发现之前曾被自己忽略的可能性,就像为一个充满机会的世界打开了一扇大门。一个小小的观念的调整却为我的人生带来了巨大的影响,而这正是我决定写这本书的原因。

本书介绍了三种类型的选择:第一种选择是我们每时每刻都要做的微小选择,比如微笑或深呼吸;第二种选择是我们在某件事发生时做出的选择,比如对失败的反应,或者是否要赞美一位成功完成项目的同事;第三种选择是生命中的重大选择,比如我们追求的职业道路,或者是否该从事某个公益项目。这本书主要关注前两种类型的选择,第三种类型的选择也会提及,并贯穿全书。

这不是一本关于道德决策的书,也不是帮你进行困难决策的书。这本书涉及的大部分选择,即我们生活中面对的大部分选择,我将其称为“不是选择的选择”。换句话说,这些选择中有哪些是正确的决定通常显而易见。比如,大多数时候我们都清楚该如何选择:什么坐姿是正确的?怎么走路更为得体?面对失败或成功如何反应更有益?哪种与孩子和伴侣的沟通方式是适宜的?然而我们却常常拒绝已知的正确选择。苏格拉底说过:“知道才能做到。”不幸的是,他说得并不对。

这本书并不是关于“知道”什么是正确的选择,而是关于如何“做到”正确的选择。自始至终,我有两个目标:第一,帮助你成为一个有觉知力的人,意识到在每日、每时、每分、每秒,你的生命中都存在选择,让你有机会做正确的选择;第二,鼓励你在做出最佳选择后采取行动,也就是“知道”并“做到”。

这本书是由一系列选择组成的,大部分是那些“不是选择的选择”。每个选择后面都有一段引言,来简要说明这个选择,同时用一个故事描述这个选择。这些故事包括个人的奇闻逸事、假想的故事、心理实验的介绍、历史人物的记述,或者是电影或文学著作中虚构人物的经历。这些故事的意义在于激活你的思路,让这些选择变得更易懂、更接近现实生活。之后,由你自己决定是否将一些例子举一反三,应用于生活的其他方面。比如,如果某些例子是和工作有关的,你或许可以思考一下,看看这个特殊的选择方式是否可以应用到家庭中;如果一个例子是关于你和爱人之间的亲密关系的,你也可以看看,在和上司或孩子相处的过程中是否有相似的情景。

你可以轻松阅读本书,也可以把它当作一本练习册,即针对每个选择反思和行动。为了帮助记忆,如果你写下自己所关注的选择,并摆在醒目的位置——电冰箱上、办公桌上、口袋里或是设置成手机或电脑的屏保,将对你有很大帮助。我个人觉得,最有效的提醒方式是在手腕上系一条简单的小带子,它能帮助我固化一个选择行为,使它成为我的第二天性。在接下来的一周至一个月的时间里,我每天都会戴着这个类似腕带的东西(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称,养成一个新习惯需要21天)。我现在所戴的腕带每天都会提醒我,要以幽默和轻松的心态面对周遭的一切,而之前一段充满压力的时期,我所戴的腕带则在提醒我,要更有耐心地对待我的孩子们。

在读本书时,你可以尝试不同的选择。在某次思考或实验之后,如果一个特定的选择无法与你产生共鸣,你可以先跳到下一个,或是重复之前的练习。过一段时间,你再回到那些跳过的选择,看看是否对你有所触动。

你也可以选择几个主题,与读书俱乐部成员、你的家人和朋友一起讨论。在工作场合,针对各种选择进行的有益讨论可以增强团队的凝聚力,还可以化解并削弱扼杀创新性的固化思维。将选择如何改变了自己生活的故事与他人分享,往往可以成为激励他人行动的巨大力量。

我在这本书里提供的选择,有一些来自我个人、朋友以及客户的经历,有一些则是基于心理学家、哲学家以及全球商界和学界领袖的相关研究。

你会发现,书中有些选择会出现一些重叠。这是我特意安排的,基于两个原因:第一,当我们从不同的角度应对同样的问题时,可能更有助于改变自己的习惯;第二,如果我们想确保改变的持久性,那么不断重复就至关重要了。

感谢你“选择”这本书。

选择就是创造。

决定去选择,就是决定去创造。

通过我的选择,我创造了我的生活。

在我生命中的每一刻都可以选择。

每分每秒组合成为我的生命,每个选择组合成为我的人生。

我想过什么样的生活?

什么样的选择会创造这样的生活?1你可以选择

要知道,拥有选择自己人生道路的权利是一种神圣的特权。使用它。活在无限的可能里。

——奥普拉

最近我注意到,似乎大部分关于如何应对现代生活压力的话题都在建议,我们应该停止焦虑,不要太拼命,应该顺其自然,过好当下的生活就好了。有时这些建议不错,既然很多事情的控制权并不在我们手中,那么担忧、焦虑也是徒劳的。同时,过度关注未来,只会使我们无法享受当下的美好。然而,此类建议却存在严重的缺陷:“过好当下的生活”有可能使我们忽略自己最神圣的特权,也就是选择的能力。“过好当下的生活”看似能把我们从压力和挣扎中解救出来,实际上它有一个不良后果,那就是会阻止我们主动把握自己的人生,活出美好。

当“过好当下的生活”之类的劝诫成为我们不去选择的许可证时,他人的选择就成了我们生活的主导:一如既往地生活,被动地过日子,而不是主动地创造我们真正想要的生活。实际上,若要拥有幸福的生活,我们必须主动选择走那条有选择的路——这是一切选择的基础。我们首先需要相信,生活中的可能性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然后努力探寻,找到最适合自己的人生道路。

每个人都有感到困惑的时候。我们或许很不情愿为一个不懂得尊重他人的老板工作,但由于我们需要那份工资,而且找工作也不容易,导致我们别无他法。我们的亲密伴侣或许已经让我们感到冷漠、陌生、缺乏爱,但由于我们害怕孤独,所以一直走不出来。

当然,还有许多让我们感到困惑的因素。我们或许认为自己的生活还不错,无论是个人还是事业,但同时又感到似乎还缺少了什么重要的东西。我们或许会发现许多值得感恩的事情,但同时又感到这种领悟还不够,因为我们的内心并没有感到兴奋或受到激励。最终,无论是身处负面环境还是鸿运当头,我们都会感到困惑,并且无法从中挣脱出来。

但是,在感到困惑的时候,我们更要走那条有选择的路,更要努力地找寻改变生活的新方法——我们只能从内心找到打开心灵牢狱之门的钥匙。这样的环境也会让我们发现,或许客观限制会影响我们的生活,但我们的思维模式也有无法推卸的责任:选择的可能性总是有的,所以我们一定可以找到正确的方法,或多或少地改善自己的生活。对选择的探寻,也就是对改变的探寻。

认识选择的力量。坐下来,好好回想、分析、思考一切可能性。对自己提一些尖锐的问题:我要做什么才能过上自己想过的生活?我要去哪里?我要如何才能到达目的地?把你的选择写下来,然后和你信任的人讨论。对“我别无选择”这种答案说“不”。

选择并不容易。选择除了需要努力,还需要勇气。选择需要慎重和策略,而不只是顺应潮流;选择是去探索未知的领域,而不是满足于曾走过的路径;选择是愿意去奋斗和尝试失败,而不是沉迷于安全和熟悉的舒适区。新的选择并不一定可以消除你的困惑,或是其他问题,但主动挖掘新选择的心态可以提升你找到方法的机会,并且帮助你发挥更大的潜力,让你变得更成功、更幸福。

你的选择是什么?你只想“过好当下的生活”,被动地屈服于困境,还是会选择主动创造你想要的生活?这是一个你随时都在面临的选择,而这个选择也决定了你能否受益于本书,以及书外无限的可能性,帮助你打造你想要的生活。2留心美妙之时

那些活在世界的美好和神秘之中的人,从不会对生命感到寂寞或是厌倦。

——蕾切尔·卡逊

我们的世界观有很大一部分取决于自己的选择。我们每天是否真的投入了时间仔细地观察周围的一切?我们是否看到了世界的美好、乐趣、魅力以及神秘?在上班途中,我们是呆呆地看着窗外,还是会欣赏天空的颜色和云朵的形状?我们会不会因为路边小狗萌萌的样子而开怀大笑?而看到一位老人步履蹒跚时,内心会产生一些同情、敬佩甚至是难过?

我们的心很容易被自己的想法所占据,我们也很容易因日常事务繁忙而忽略身边的一切。当然,偶尔做做白日梦并没有什么坏处,但我们若能更多地留心自己正在做的一切,就可以生活得更健康、更幸福。

关注是一种选择,也是一件可以练习的事情:当我们胡思乱想时——无论是在吃饭、做家务、写报告还是开车,我们都可以学会渐渐转移自己的关注点,让它不断捕捉这个世界无所不在的奇妙。

在加强关注力这件事上,我能够想到的最佳建议就是阅读(并且反复阅读)海伦·凯勒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凯勒在19个月大的时候因病失去了视觉和听觉,她在散文中写到,如果有三天让她重拾这些感觉,自己将会做些什么。在文章里,她叙述了一段和朋友的对话,这位朋友刚从森林里散步归来。凯勒问朋友都看见了什么,朋友的回答是:“没什么特别的。”凯勒感到很费解,她不明白,一个人怎么可能走遍整个森林却没看见任何特别的东西。

作为一个失去光明的人,我可以给那些能看得见的人一个提示,给那些能够充分使用视力的人一个劝告:去用你的眼睛,就好像明天你就要失明一样。这种方法同样适用于其他感官。去聆听声音的乐章、鸟儿的歌唱、激昂的管弦乐曲,就好像明天你就要失聪一样。去触摸你想触摸的每一样东西,就好像明天你不再拥有触觉一样。去闻闻花儿的清香,仔细品尝食物的滋味,就好像明天你再也闻不到气味、尝不出味道一样。最大限度利用每一种感官,用自然赋予人类的感官来接触世界,你能借此领略到这个世界的快乐与美好。在所有的感官中,我确信拥有光明绝对是最令人愉悦的。

有时我们唯一需要做的就是关注自己的感觉,享受世界的美妙。海伦·凯勒提醒我们,要意识到自己是多么幸运,可以直接体会身边和心里最宝贵的财富——一切美好的景象、声音、味道以及感觉。3退后一步

任何人都会发怒。发怒非常容易。然而,向正确的人、以正确的度、在正确的地方、有正确的理由,以及用正确的方式发怒,很不容易。

——亚里士多德

一个人在激动时很容易犯罪。我们都听过正常人突然变得很暴力:他可能在情急时失控,并且做出让自己后悔不已的事情。值得庆幸的是,大部分人都会控制自己的情绪,而且也不会真的杀光所有想要杀的人。然而,很多人却难免在激动时犯一些小错误。我们会因为孩子赖床、上课迟到而训斥他们,我们会气急败坏地发邮件给无礼的客户,甚至会诅咒那些超车的人。当你感到情绪激动时,你可以退一步,或是开始数数(1~10、1~100都可以)。别忘了,我们一直都有选择权:你可以选择被自己的情绪掌控,也可以选择退一步(暂停一下),控制自己的情绪。

心理学家乔治·勒文施泰因曾经做过一个有关热态和冷态的研究。热态指的是一种情绪上的高强度状态,我们在这种状态下会很想做些什么,或是抑制自己某些可能的行为;冷态指的则是一种情绪的稳定状态,我们在这种状态下的决策几乎完全依靠理性思维。根据两种不同的状态,我们的思维和行为也会截然不同。例如,丹尼尔·吉尔伯特在研究中发现,饥饿的人在购买食物时比吃饱的人买得更多,这是由于饥饿的人处于热态,以致他们高估自己的食量。

饿着肚子购物相对来说是无害的,可是我们在热态下的反应可能带来极为严重的后果,比如路怒就是一种典型的热态下的危险行为。同时,无论生命遭受威胁的风险有多大,青少年仍会在冲动的情况下进行不安全的性行为。事实上,每个人都有自己后悔的行为或是言语。

通过辨别热态的存在,可以极大地帮助我们更理性地应对各种情况。辨别的过程能够将我们从过度沉浸于问题本身、凭直觉做出反应的状态拉出来,退一步静观其变,这种察觉可以让我们在性冲动和愤怒时采取更谨慎的措施。4有意识地思与行

思虑过度必然导致适得其反,它只会加剧我们的痛苦,以及盲目地勇往直前,尝试解决无法解决的问题。

——马克·威廉姆斯

我们经常会在遇到问题时陷入思虑过度,然后不断地在脑海里预演各种可能的情况。我们似乎相信,反复思索可以帮助我们缓解不舒服或不幸福的感受,事实上,在头脑中重复预演可能的情况,通常只会导致事情变得更糟。心理学家马克·威廉姆斯认为:“思虑过度其实是问题的一部分,而不是解决方案。”以简明的思维(无论是写日记还是表述自己的想法)应对心理和情绪的挑战才是正确的途径,而果断地行动(通过做些具体的事来改善自己的情绪)比起让混乱和负面的思维侵害我们的情绪,会产生天壤之别的效果。

想象一个工作中的困境:你正在为某个项目的期限以及你和老板紧张的关系而担忧。你的脑海里不断重演着你们最近的几次谈话,以及他是如何责怪你的误期,并且拒绝聆听项目延迟的原因——这些原因实际上和他近期实施的新政策有直接关系。你确信老板认为你很差劲,并且不具备完成任务的能力。当然,这不是真的,但如果尝试和他沟通的话,又会使老板认为你是个喜欢狡辩的人。更糟的是,导致上一个项目延迟的问题尚未解决,下一个项目的限期又逼近了。你无法停止思考自己的困境,而这样的思维只会产生更多的担忧和无助感:“如果这次再延迟,老板会怎么看我呢?他如果炒我鱿鱼该怎么办?在这种经济环境中,我该如何找新工作呢?没了工作的话,我该怎么养家呢?”

与其关注处境里那些无助的因素,你不如选择做一件能够提升自己的积极情绪和工作能力的事情。

首先,写下自己关于这个困境的想法和感受。这样可以改善你的感受,而且从中获得的启发也可以帮助你在面对挑战时制订能够及时完成工作的方案。当你的老板因为你的进步而认可你的能力和忠诚时,你就更容易找他谈有关新政策的问题了。在摆脱了这个困境之后,你还可以寻找更多的方法改善你和老板之间的关系。5传达自信

好的姿态可以反映出好的心境。

——植芝盛平

当你肩膀下沉、脚步沉重、低着头走进一个房间时,所传达的信息是你是一个缺乏自信、精力不足的人;当你以正常的姿态、抬头挺胸、大步走进去时,传达给众人的信息就截然不同了,他们会认为你拥有积极的精神状态。更重要的是,我们的姿态所传达的信息不只是给他人的,更是给自己的。当我们自信满满地走在路上时,我们就会变得更自信;端正的坐姿也具有增强动力和保持活力的效果;当我们同他人有力地握手时,也能使自己变得更自信。

当我们的姿态充满了信心和正能量时,就能够增强内在的自信并激励自己。由此可见,我们的行为可以改变我们的态度。

20世纪30年代,玛瓦·柯林斯出生在亚拉巴马州。作为一个在美国南方种族隔离州长大的非裔女孩,她经历了种族歧视和各种不平等的待遇。然而她成了一名非常成功且受人敬重的老师,并且帮助上千名高危学生走上了成功之路。她是怎么做到的?她是如何成功帮助了那么多被标示为“无法教育”的学生?答案是,她给了学生他们最需要的东西——坚信自己可以成功的信念。而她之所以能够给予别人这种力量,则是因为她对自己充满信心。

柯林斯说过:“以前,成功的黑人确实很少见。”她将自己的成就归功于父母:尽管经济状况欠佳,还存在种族歧视问题,但他们在玛瓦成长的过程中一直培养她的自尊心。在充满了对自我价值观具有毁灭性影响的种族歧视和不平等的文化中,柯林斯的父母一直告诉她要坚强、捍卫自己。

捍卫自己是柯林斯的父母一直坚持的理念。柯林斯从很小开始就被教导,有尊严的姿态对于自尊是很重要的,并且这个姿态会告诉所有人,他是一个有价值的人。柯林斯回忆说,母亲经常会告诫她和妹妹:“把头抬起来!”柯林斯如今已经70多岁了,但她走路时抬头挺胸的姿态仍然在告诉所有人,她是一个充满自信和自尊的人。她的姿态、她的声音以及她的眼神都为她赢得了尊重,当然,还有她无私奉献的精神和行动。

从现在开始,调整你的坐姿吧。通过你的姿态传达你的自信,让全世界都知道你是一个充满力量和自信的人。6做出改变

绝不要怀疑少数有思想、坚定不移的人,以及他们改变世界的能力。实际上,为人类带来改变的正是这些人。

——玛格丽特·米德

我们在面对现代社会诸多的严重问题时,很容易感到无能为力。例如,教育标准下滑、越来越多的企业丑闻、经济危机,还有战争、环境污染以及恐怖分子。仅凭一己之力,如何实现改变?像我这样有一身缺点且缺乏自信的人,又如何实现有意义的改变?作为个人来说,尽管世上很多问题确实超出了我们的能力范围,但我们改变世界的能力比我们想象的大得多。我可以实现许多改变,我可以选择为某个目标付出心血并付诸行动。

在电影《把爱传出去》中,老师交给学生们一个任务:找到一个方法,促成世界的积极改变。一个叫特雷弗的学生准备帮助三个人(三个随机的善行),然后要求这三个人再去帮助三个人,以此类推。如果每个被帮助的人都以这个方法传递下去的话,那么21轮后,全世界的人就都接受了他人的帮助。在电影中,特雷弗的行为带来了一连串积极的连锁反应,而这种连锁反应也意义深远地触动了许多人。

我们在面对重大挑战时之所以感到无助,是因为我们会先入为主地认定自己的力量微不足道。如果我们能够找到带动他人的方法——哪怕只有几个人,我们就可以实现更大的改变。要知道,现代社会的社交网络扩展得非常快,我们所做的每件事都可以迅速地跨越时间和空间影响这个世界。

促成这个世界的积极改变吧!把你所得的祝福传递出去,并且鼓励他人一起参与。7立即行动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老子

拖延、敷衍、故意放慢流程、将今天可以和需要完成的事无意识地延期,这些都是普遍现象。比如,超过70%的大学生发现自己有拖延的毛病。我们可以找到拖延的诱因,但我们不能忽视拖延的代价。研究指出,通常来说,喜欢拖延的人压力更大,其免疫系统更弱,睡眠质量较差,毫无疑问,他们的幸福感也相对更低。

值得庆幸的是,针对拖延症的研究找到了可以帮助人们克服拖延的方法,其中一个最主要的方法叫作“5分钟起飞法”,它的内容很简单,就是无论你是否愿意,都要“开始”着手做那些被自己拖延的事情。喜欢拖延的人往往相信自己只有在很想做一件事时(心态要正确,还要有激情),才能开始行动。事实并非如此,通常来说,完成任务的前提只需有个开端,即开始行动之后往往就能启动更多的行动。

在研究拖延问题时,我把5分钟起飞法以及我如何使用它在早晨开启写作工作的经验告诉了我的太太塔米。她对于我需要应用这种“技巧”开始工作感到很吃惊:“我看到你每次在电脑前一坐就是好几个小时,而且始终是完全投入的状态。”

她说得没错,但万事开头难。开始工作时,我经常会感到很挣扎,而且前5分钟的确很艰难,我会很难集中精力、无法专注,并且缺乏动力。可是,一旦我行动起来,往后的过程就流畅多了。

当我处理那些不是特别有意义或并不快乐的事情时,例如改作业或是申报所得税,若要克服自己拖延的倾向往往比较困难。我有时甚至需要重复5分钟起飞法两三次,才能把自己推动到即刻行动的状态。

举个例子,如果你很难养成运动的习惯,那么你要做的选择是,穿上球鞋,开始跑步。我们的行动往往有着自我坚固的效果。如果你有需要完成的项目,千万不要等待那个所谓的“好时机”。下定决心,现在就行动起来!

这个方法在更大的事情上也能帮到你:致力于你的愿景、你的梦想,停止拖延;为自己现在想要的生活找到开始行动的方法。8宽恕

真正的宽恕不是事发后的行为,而是你面对未来人生的心态。

——戴维·里奇

我们都知道人无完人,但我们依然会因为各种不完美伤害自己和他人。我不相信我们可以(或是应该)原谅所有的事情,但我知道我们有许多仇恨(对自己和他人的)是可以放下的。在梵文里,“宽恕”和“解开”是一个意思。当我们宽恕他人时,我们其实是解开了情绪上的结,并且清扫了情绪系统中的垃圾。当我们宽恕时,我们就是在让自己的情绪自由流动,并且感受其中的愤怒、失望、恐惧、痛苦、同情以及喜悦。记仇就好像是把心结弄得越来越紧,放下仇恨则好像是放开自己的手,打开心结。

两个和尚在准备渡河时看到了一个美丽的年轻女子,她也要渡河,却害怕被激流冲走。这时大师兄问道:“这位女施主,让贫僧背你过去如何?”她欣然答应了。渡河后,她谢过大师兄就走了。

女子走远后,小师弟严厉地责备了大师兄:“你真是不知羞耻,我们是不可以碰女人的身体的。”两个小时后,在他们快回到寺院时,小师弟又说:“我要把这件事告诉方丈,因为你犯了一个大戒。”这时,大师兄迷惑地问:“我犯了什么大戒呢?”“你背一个年轻貌美的女子过河。”“哦,那件事啊。你说得对,我是背了她。但过了河以后我就把她放下了啊,而你为什么到现在还放不下呢?”

现在就放下你无须背负的重担,选择宽恕,平静、幸福地生活。9找到自己的使命

这才是生命中真正的喜悦——投身于自己认为伟大的目标。

——萧伯纳

在我们醒着的时候,差不多有一半的时间是在公司度过的,但许多人在每年上千个小时的工作中很少能发现其中的意义和价值。如果我们找不到工作的意义,那么我们有两个选择(除了让自己变得不幸福之外):找一份有意义的工作,或是在现有的工作中找到意义。

并非所有人都拥有完美的工作——一个能够体现自己的价值、人际关系融洽、环境舒适的工作。但就算我们的工作不是那么理想,我们还是有许多选择。无论你是首席执行官还是销售人员,投资银行家还是物业人员,我们或多或少都会有一些选择(即便不是完全的控制权),让我们可以选择关注工作中的某些元素,继而决定我们在工作中的感受。比如说,我们可以提醒自己,自己的工作其实具有改善他人生活的力量;我们可以关注那些使自己感到兴奋的部分,以及我们与同事和客户之间有意义的交流;我们可以感激自己在工作中的个人成长和专业性成长。如果现有的职位无法让我们找到个人价值,我们至少可以告诉自己,这份薪资确实为自己和家人提供了经济保障,并且为自己在工作外参与有意义的活动奠定了经济基础。

有一天,一个人走到工地旁边,问工人他们在干什么。第一个工人说他在砌砖,第二个工人说他在建一堵墙,第三个工人说他在盖一座神圣的教堂。

心理学家艾米·瑞斯尼斯基和简·达顿的研究指出,我们的思维模式(我们的关注点)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自己在工作中的体验。瑞斯尼斯基和达顿在研究中跟进了一些医院的保洁人员,他们发现其中一组认为工作就是打工——仅仅为了挣点儿工资,并且觉得工作很无聊,没有意义;另一组却将工作看作一种使命,并且在工作中充满了投入感和敬意。他们后来还发现,两组保洁人员的做事风格也不一样:第二组保洁人员与护士、医生以及探望者之间的交流更多,也会确保自己和他人交流时带给对方快乐。总的来说,他们看到的是工作中更深刻的意义:他们不只是在打扫卫生,更是为病人的健康以及医院顺畅的运作做出自己的贡献。

事实上,两组人的工作内容是一样的。那些在工作中关注自己是否实现了积极的改变,以及是否为病人的康复做出了贡献的人,确实比其他保洁人员更幸福。此外,他们甚至比一些医生幸福,因为那些医生和第一组保洁人员一样,也未能发现工作的意义。

研究学者在理发师、工程师以及餐厅员工身上也发现了类似的模式。无论是有意识的还是无意识的,那些选择将工作看作打工的人与将工作看作使命的人相比,都过得不太幸福,对生活的满意度也较低。研究的结论是:“在最严格和最乏味的工作中,员工一样可以发挥自己的影响力。”

今天,许多企业都要求员工写述职报告,要求他们强调自己工作中的技术层面。然而,这样做强化了将工作看作打工的概念。与其如此,为什么不让员工强调那些使他们感到有意义的事呢?换句话说,与其让员工写一份述职报告,不如让他们写一份“使命感报告”。10从苦难中学习

别与苦难中的智慧擦肩而过。

——安妮·哈比森

尽管我不希望经历苦难,苦难却经常主动找上门。每当它出现在门口时,我都知道自己是有选择的。我可以把它看作一种绝对的负面经历——一个我应该尽快忘却且再也不要想起的经历,或者我可以主动识别并学习每次苦难中的闪光点。我可以从苦难中学会谦虚(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同理心(学会将心比心,体会他人的痛苦)、耐心(学会接受事与愿违的现实),以及抗挫力(在克服困难后,从自己复原的能力中获得自信)。每当负面事件出现时,我可以将其视作帮助自己成长和提升的工具。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然而我可以选择最优化每件事。

2000年,卡塔利娜·埃斯科瓦尔不幸在一次意外中失去了她挚爱的儿子,在这种毁灭性的伤痛之下,她选择将自己的生命投入拯救其他儿童的工作中。后来她去了哥伦比亚卡塔赫纳市,当地的婴幼儿死亡率高达5%(在一般发达国家,这个比率大约是0.5%)。卡塔利娜在那里建立了胡安·费利佩·戈麦斯·埃斯科瓦尔基金会——一个为高危儿童提供营养食品、为年轻妈妈提供健康服务的机构。因为她的努力,数以千计的儿童得到了救助,并且未来将有更多的儿童得到他们的帮助。

卡塔利娜现在是世界著名的儿童健康护卫者。她走遍全球进行演讲,呼吁大家建立类似的机构,帮助改善儿童的生活。她所建立的机构结合了社会服务和高效的商业运作,成为哥伦比亚以及各贫困城市学习的典范。

这是否说明卡塔利娜认为,孩子的离开是为了让她履行更伟大的使命?我并不同意这个想法,我确定,如果可以的话,她会用尽一切可能的方法换回自己的孩子。然而,她在经历了人间悲剧后,发现了自己内心巨大的力量,一股能够让她重新振作、将积极改变带给自己和他人的力量。

你正在面对困难吗?从中发现值得学习之处吧。回想过去,从以往的苦难中学习,通过苦难让自己成长。11爱心冥想

对人类来说,感激之心就好像供给植物养分的阳光。

——弗兰克·艾弗森

因为一些原因,有些人(包括熟人及陌生人)会让我们感到很不舒服,可能是因为他们的行为模式或是说话方式,也可能是因为他们的外表或是走路的姿态。尽管我们不需要强迫自己改变对这些人的看法(离他们远一点儿,或是减少和他们相处的时间),但是当我们总是盲目地屈服于自己的不良反应时,我们也失去了许多良机。

反思自己不喜欢他人的原因,可以帮助我们更全面地认识自己,因为我们所厌恶的那些品质往往也正是我们最不喜欢自己的地方。学着欣赏自己讨厌的人,可以帮助我们发现内在的价值,增强自己的同情心,打造更融洽的人际关系。

在东方,有关爱的冥想练习已经有数千年的历史。近期,西方科学家也证实了这种练习的显著好处。这种冥想的机制很简单,它能够直接针对自我和他人的善行、慷慨、仁慈及积极情绪。

我们可以先从简单的“感受爱”开始,然后逐渐把爱的力量传递给那些我们不是很喜欢的人。比如说,你可以从自己的孩子开始,体验你对他的爱,体验了这种情绪之后,你可以将思维转向一个并不熟悉的人,然后将你的积极情绪也应用在他的身上。通过这种练习,你可以扩展自己爱的能力,甚至包括对那些你讨厌的人。

我曾在一次为期两天的工作坊里做过这个练习,我还记得第一天并不是特别顺利,当时有一些学员表示非常怀疑积极心理学,而我在那天的流程中也变得越来越不耐烦。于是,我在第二天起床后马上做了爱的冥想:我先将爱的感觉放在家人身上,然后将其扩展到工作坊里的所有学员。在冥想的过程中,我真的感受到了自己对学员的爱。所以我后来去工作坊时,由内而外洋溢着积极情绪。结果,第二天非常顺利,我也从中学到许多,特别是从那些充满了质疑的学员身上。我无法得知这是不是冥想的功劳——我当时并没有对照组可以比较,但就算我的个人干预计划没能提升授课水平,对我个人的经历来说,它已经显现了极大的效果。

你有特别讨厌的人吗?是因为他的某个特点或是行为吗?今天就试试爱的冥想,体验对那个人的积极情绪吧。12面对自己的弱点

弱点是羞愧和恐惧问题的核心,是我们争取自我价值的前提,但它同时也是喜悦、创新性、归属感以及爱的来源。

——布琳·布朗

表达自己——公开地分享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同时也意味着面临被他人拒绝和伤害的风险。但若只是戴着面具做人(无论那张面具多么美丽)都等于是在自我拒绝,并且会导致不幸福和不满。尽管在做真实的自己时,他人或许会不喜欢我,但是如果我经常戴着面具做人,只会导致我越来越厌恶自己。

戴着面具做人通常是自尊心不足的表现。长期扮演另一个人,不但不能解决问题,反而会弱化自尊心。此外,就算他人都喜欢你扮演的角色,他们真正喜欢的其实并不是你,而是那个虚拟的人物。当你选择做真实的自己时——表达自己而不是演一出好戏,你就再也不必为自己是谁而感到抱歉了。唯有如此,你真正的内在美才能被充分释放出来。

布琳·布朗教授研究过许多具有强烈自尊的人。她想知道,这些人和那些自我认知相对较低的人的差异。她发现,其中一个最明显的差异是勇气——做一个不完美、有弱点的人的勇气。

与其总是担心自己的爱是否有回报,不如主动爱别人;与其选择不去应聘一个自己真正想要但不太可能得到的职位,不如勇往直前;与其担心自己在别人心目中的形象,不如做真实的自己。“不再勉强扮演那个自己认为应该成为的人,才能成为真实的自己。”与其隐藏自己的弱点和不完美,不如大方地分享这些品质。

悦纳自己的弱点、放下完美的假面具并不容易,弱点会让你付出代价,甚至是很大的代价!然而,相比压抑自己的真实,这个代价就变得微不足道了。当我们不允许自己有弱点时,我们同时也是在抑制自己获得喜悦、幸福以及追求人生的真实意义的可能性。

你可以活得更真实一些吗?不要怕,做一个有弱点但真实的人吧!13力求双赢

世界的资源足够养活所有人。富足心态体现的是共享声望、奖励、利益,以及决策权的意愿。富足心态打开的是可能性、选择性,以及创新性的大门。

——史蒂芬·柯维

在大部分的矛盾纠纷里(无论是小到家人之间的口角,还是严重到政治冲突),我们都能找到双赢的方法。当你的目标是打败对手时,你就会把大部分精力用在破坏上,而不是创造最大的价值。此外,以打败对手的心态面对纠纷,通常会导致对方出现相同的心态,而结果很可能是两败俱伤。

当你表达善意和帮助的意愿时,你其实是在呼吁对方做相同的事。而当你们将双方的资源和能力结合起来,同时为个人和团体创造利益时,你们反而会提升双方的成功率。打败对手的快乐是短暂的,但双赢所带来的喜悦不仅可以维持很长时间,而且通常还会成为更多积极体验的基础。

在斯坦福大学的一次研究中,李·罗斯和史蒂文·塞缪尔斯让学生推举他们公认的最乐于合作和最具竞争性的同学。然后让那些当选者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参与一个叫“窘境”的游戏,其中每个人都可以选择合作(双赢)的态度与竞争的态度。研究人员通过其中一个随机的机会,告知其中一半的学生该游戏的名称是“快乐的社区”,而另一半则被告知游戏的名称是“血战华尔街”。

大部分参加“快乐的社区”的人都选择了合作,而大部分参加“血战华尔街”的人则选择了不合作。同时,无论参赛者是被大家评选为乐于合作还是具有竞争性,这对他们在这个游戏里的行为的影响都是微不足道的,真正造成影响的其实是研究人员设计的环境。

我们其实也可以设计改变自己行为模式的环境及生活。如果我们可以以双赢的心态面对生活(就好像参与了“快乐的社区”),我们就更容易与他人合作,并且促成双赢的局面。当拥有双赢的思维模式时,我们不但会大大提升人际关系,还能更好地享受生活。

你在和别人交流时,无论话题是有关合作还是竞争,别忘了思考如何才能得到双赢的结果。14享受人生

生命中的黄金时刻总是稍纵即逝;只有在天使离去后,我们才会发现他们的踪迹。

——乔治·艾略特

现代人的生活原则是越多越好,然而重视数量多于质量是有代价的。一件事能够带给我们快乐的潜力再大,如果我们总是走马观花,就无法从中获得真正的快乐。就算是世间的顶尖美食,如果狼吞虎咽地享用,它们和一般食物也就没有任何区别。美酒鉴赏家绝不会一口气喝下整杯红酒,为了能够品味美酒的丰富,他一定会慢慢地去闻、去尝。而如果你想成为一个生活的鉴赏家,品味生活的丰盛,就需要时不时地放慢自己的脚步。

埃里克·布龙-山格拉德是一名盲人设计师,他会帮助自己的客户打造一个不只是看起来舒服,住起来也非常舒适的家。他的故事可以帮助我们品味生活,更多地体验内心和外界的一切。

埃里克在30多岁时失明。在那之前,他是一名成功为类似迪奥、爱马仕以及香奈儿这样的著名品牌进行创新设计的企业家。由于一场大病,埃里克失明了。他不得不停止一切工作,并且重新思考自己的人生。他当时正在设计自己在洛杉矶的家,但他没有把剩下的设计工作交给他人,他决定自己去完成。那次经历后,他开始了自己的设计事业,并且做得很好。

当埃里克和潜在客户见面时,他能从他们的言语里听出更深层次的信息;平静的内心赋予他洞察和理解人们需求的能力。同样,每当走进一间新房子时,他也会放慢脚步,感受每个房间,倾听内心和外界的声音,并且在心里画着设计蓝图——一张可以让冰冷的建筑物变成温馨家园的蓝图。

失明让埃里克发自内心地看到世界的丰富以及生命的美好,放慢脚步去感受人生。

不要总是忙碌奔波,你可以慢下来,细细品味生活的美好吗?15尊重你的身体

在西方社会,营养问题几乎是所有疾病的主要诱因之一。

——戴维·塞尔日王-施赖伯

尽管世界上有很多人都有营养不良的问题,但在一些国家(特别是西方国家)存在营养过剩的问题。对这些国家的人来说,食物不但是触手可及和廉价的,而且连味道都是被过度加工过的。结果就是,他们的饮食选择几乎都被非健康食物占领了。基于食量超标和饮食不健康这两个因素,出现了肥胖症、糖尿病、癌症和心脏病等慢性疾病患病人数不断增加的情况。为了拥有更健康、更美好的生活,我们需要留意此类饮食习惯的问题。

蓝区是指世界上百岁老人最多的地区,在这些地区生活的长寿者的各项健康指标都正常。美国老龄化研究所的罗伯特·凯恩博士、来自《国家地理》的丹·比特纳和他的团队旨在“发现全球在健康和长寿方面最好的实践案例,并将其应用在我们的生活中”,对蓝区进行了研究。

比特纳发现蓝区民众都有健康的饮食习惯。就营养的角度来说,蓝区人经常吃的食物是天然食品而非加工食品,大量的水果、蔬菜以及坚果,等等。

长寿的关键不只关乎食品的质量,还有数量的问题。在日本冲绳,当地人在饭前都会告诉自己:“吃到八分饱就好。”这个日复一日的习惯使得他们几乎都没有暴饮暴食的问题。比特纳指出,西方国家的人一般都是吃饱了才会停,而冲绳人则是吃到八分饱就会停。

通常来说,蓝区民众的饮食习惯可以用“适度”这个词形容。他们既不会让自己饿肚子,也不会剥夺自己偶尔吃点儿垃圾食物的权利。同时,他们绝不会像很多人那样暴食暴饮。我们的身体的确有处理食物中不良成分的能力,但由于大部分食物都含有或多或少的不良成分,所以如果我们持续暴饮暴食的话,即便身体再好,也会得落个“好汉不敌人多”的下场。

我个人已经适应冲绳人适度饮食的习惯。这个适应过程花了我几个月的时间,期间我会戴一个腕带,提醒自己“八分饱”的规则,以及健康的食物和烹饪方法。

开始关心自己的身体吧。享受食物,享受丰富,不过一定要适度,这样你才可以无忧无虑地长期拥有健康。16创造好运

当真理来敲门时,你却说:“走开,别烦我,我在等真理。”于是真理离开了……

——罗伯特·M·波西格

机会经常来敲门——一个巧合、一个偶然、一份意外的礼物、一个惊喜,我们却视而不见。我们好像什么也没发生过一样,继续自己的生活。的确,如果我们选择相信什么也没出现过的话,那么机会对我们来说就是一个从未存在过、以后也不会存在的东西。然而,紧紧地抓住机会,将它们的益处最大化,其实是一种对自己负责的态度。无论我们是否相信天意,是否相信看似偶然的经历与命运有所谓的直接关联,关注机会确实能够带给我们许多益处,也就是心理学家荣格所说的“同步性”。

生活中有一些因素是我们无法控制的,然而我们仍有能力改变命运。赫特福德大学的理查德·怀斯曼教授曾经针对那些所谓“幸运的人”进行研究,其中包括自认为幸运的人和被认为幸运的人。他在研究中发现,在所谓幸运和不幸的人当中,其实存在个性差异——行为与思维模式。

那些被认为幸运的人大都拥有许多为自己创造好运的方法,包括充分利用各种机会。在幸运的人看来,大部分人眼中的偶然其实是重要的机会。幸运的人不会等候运气的到来,他们会通过改变自己创造好运,例如他们阅读的报纸、参与的活动,以及他们的社交圈。这些改变会增加他们发掘重要机会的可能性。

幸运的人的另一个特点是,他们总是关注积极的方面。比如,如果他们被打劫了,他们会因自己没有受伤而感恩;在他们工作表现不佳时,他们会吸取失败的经验,并发现成长的可能性。通过这种解读方式,他们可以将他人眼中的负面事件(被打劫、业绩不佳等)转变为积极的事件(没有受伤、进一步学习的机会等)。而这种对过往事件的诠释也会影响他们的未来。信念通常会成为自我实现的预言,那些相信自己幸运的人往往真的更幸运。

通过改变自己的思维模式,乐观积极地创造自己的好运吧。17改变你的思维模式

思维模式不是永久性的。在过去20年里,心理学伟大的发现之一就是人们可以选择自己的思维模式。

——马丁·塞利格曼

我们的脑海里充满了持续流动的想法,其中也包含了大量有害的负面信息,由于这些负面信息存在的时间太久了,导致我们误以为它们就是现实。比如,许多人认为自己不配做一个幸福、成功的人;有人坚信自己是一个不会读书、学不会技能的人。但通常来说,这些负面信息都是没有任何事实基础、非理性的。我们经常会在未加思考的前提下相信并接受它们的真实性。

与其让这些信息在你的心里反复回响,不如唤醒你的理性思维,将它们各个击破。你应该清楚地分辨并掌握你内心的信息,而不是被它们主宰。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杰弗里·施瓦茨教授和他的团队发现了一种可以帮助人们消除内心负面信息的方法。这个方法能够让人们意识到,他们肤浅地、无意识地接受并内化的大量信息实际上都是他人强加给自己的(包括长辈和媒体等)。而当他们认清了那些信息的本质后,即这些信息是被自己内化的他人的看法,而非真实的自我认知,源自这些负面信息的伤害和压力就再也无法束缚他们了。

施瓦茨提到过萨拉的案例,萨拉内化的信息是:自己必须做到完美,才能被他人接受和喜爱。尽管这样的信息明显是扭曲和错误的,但对萨拉来说,这就是她的现实情况。这个信息也导致萨拉强迫自己关注她的朋友和同事的每句话、每个动作。然而,由于她的标准无人可及,导致她把自己看作一个失败者,并且时常感到抑郁且没有价值感。

后来,她的身心健康也受到了影响:她丧失了所有和朋友交流、运动以及正常生活的动力。

只有萨拉意识到这种自我认知是错误的,是“欺骗性的大脑信息”,她才能够重新开始真正的生活。当然,这种改变也不是一夜之间就能完成的:在改变那些根深蒂固的思维模式的过程中,她必须付出大量的努力。萨拉看清了负面信息的本质后,它们对她的掌控也就消失了。

我们会因认知不够而无法抵抗那些负面信息,但现在我们可以做到了!

你会选择向这些具有压制性的负面信息低头,在它们的铁蹄下度过余生,还是选择认清它们,做真实的自己?18由衷赞美他人

一个由衷的赞美可以让我快乐两个月。

——马克·吐温

赞美不仅是那些让人感到快乐的话语,如果我们欣赏不到他人身上的优点,它们就会贬值,继而使我们身边的美好变少。每当我认可并赞美我的爱人、孩子、员工或是我自己时,我实际上是在激励那些被我赞美的人,并且加强了我和他们之间的联结。就如同将富余的财产存进储蓄账户以备不时之需,经常给予他人积极的反馈也能增进你们之间的亲密关系,提升同甘共苦的能力。无论在家里还是在公司,不需要任何花费的微笑和鼓励都能够帮助我们变得更幸福。

卡萝尔·麦克劳德和大卫·梅辛在《你把水桶加满了吗?》一书中比喻性地描述了一个世界,其中所有人都随身携带一个隐形的水桶,水桶的作用在于装载每个人的积极思维和感觉:装满的水桶表示我们感觉良好,空了的水桶则表示我们不幸福。

当我们让他人感觉良好时——赞美他们、善待他们或者只是一个简单的微笑,我们其实是在帮助他们装满自己的水桶;当我们让他人感到不舒服时——贬低他们、嘲笑他们或者通过某种途径伤害他们,我们就是在抽干他们水桶里的积极情绪。一个感激的举动或是一句体贴的话语的最大好处在于,当我们帮助他人装满他们的水桶时,同时也在装满自己的水桶。给予就是收获。

尽管这个寓言是写给孩子的,但它对所有人来说都一样重要。无论你是什么身份——律师、教师、银行家、药剂师、朋友、伴侣或是为人父母,你都可以成为一个“倒水的人”,并且让自己和身边的人生活得更加美好。19做一个价值发现者

在所有环境中发现积极之处是一种乐趣。别忘了,95%的情绪取决于你对环境的诠释。

——博恩·崔西

梭罗说过:“就算是天堂,吹毛求疵者也能挑出毛病。”由于吹毛求疵者总是在寻找周围事物的各种问题和缺点,再加上“努力一定会有收获”这个定律,导致天堂在他们眼中也变得不完美了。而价值发现者是能够在绝望中找到一线希望、在腐朽中看见神奇的人,他们总是能够看到生活中美好的一面,并且不会怪罪励志类图书的作者使用了过多的陈词滥调。事实上,在大部分情况下,我们确实能够发现生活中的美好。我们对生活态度的选择(无论是价值发现者还是吹毛求疵者)会极大地影响自己的身心健康、人生经历,甚至身边人的经历。

让我和大家分享几个人的故事。

我患有注意力集中障碍症,我的思维经常会到处游走,所以我很难持续关注任何一件事。同时,我的障碍症也会让学习和工作变得十分困难。

从11岁开始,我的梦想一直是成为职业壁球选手。而当我20岁正准备开始职业壁球生涯的时候,我却受了伤。受伤之后,我的情绪崩溃了,我的梦想也粉碎了。

我在剑桥大学读博的时候被学校开除了,而且我是那年唯一(校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