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健康安全:图解版(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8-28 12:51:38

点击下载

作者:徐健,陶思奇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职业健康安全:图解版

职业健康安全:图解版试读:

前言

伴随国内外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许多中小企业的产品利润空间越来越小。原材料价格成倍上涨、劳动力成本快速上升、企业融资困难、产品积压严重,这些因素都严重影响了中小企业的发展,使不少中小企业在经营中举步维艰。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些因素将会促使企业进行产业升级、科学管理、提升生产力、节约成本、减少浪费、提高效率。那么,如何才能使企业在目前这种竞争激烈的环境中更好地生存、发展与壮大呢?我们认为丰田精益管理就是一种非常有效的解决办法。

丰田精益管理是由丰田汽车集团缔造的一种生产方式(Toyota Production System,TPS),它可以说是世界制造史上的一大奇迹。以丰田生产方式和经营管理方法为标志的日本制造业,对“生产方式”“组织能力”“管理方法”进行了创新,改变了21世纪全球制造业的存在形式和秩序。就我国企业的实际情况来讲,实现高品质、低成本生产的最大困扰,从根本上说并不是设备、资金、材料、技术、人才等经营资源本身,而是缺少能够使这些经营资源最有效地发挥作用的“生产方式”“组织能力”“管理方法”。

丰田精益管理实质上是一种独特的企业管理理论和方法,它以识别管理中的浪费并持续地减少浪费为核心思想,通过一系列方法和工具来定义管理中的问题。企业能通过精益管理来测量浪费,分析浪费产生的时间、区域、过程和原因,进而获得系统减少浪费的方法,并能通过使改进措施标准化来实现管理效率的提高。丰田精益管理注重用最少的投入获取最大的效益,即“在需要的时候,按需要的质与量,生产所需的产品”。丰田精益管理最显著的特点是强调客户对时间和价值的要求,以科学合理的制造体系来组织为客户带来增值的生产活动,缩短生产周期,从而显著提高企业适应市场瞬息万变的能力。

然而,有许多中小企业却不敢实施丰田精益管理,担心丰田精益管理要求投入大量的资源而企业承受不起;担心自行推广、实施丰田精益管理有难度以致企业无从下手;担心请外部专家进行辅导成本高,却达不到理想的目的;担心企业自身人员素质达不到丰田精益管理活动推广的要求;担心丰田精益管理推进速度慢,影响企业日常运转等。其实,丰田精益管理对企业在硬件方面的投入要求并不多,最主要的是时间的投入以及坚持正确的方式、方法。

我们的咨询老师在辅导企业推行丰田精益管理活动的过程中,发现有些中小企业虽然也轰轰烈烈地推广过该类活动,然而效果并不理想。究其原因,原来许多企业只是照搬优秀企业的一些样板,而没有真正地理解丰田精益管理活动的意义及推广的步骤、技巧、实施要领等。

基于此,我们对自己在实际辅导企业推行丰田精益管理活动过程中积累的经验进行归纳、总结,组织众多工作在企业一线的实战专家策划、编写了这套“丰田精益管理系列”图书,以帮助中小企业走出困境,更好地适应复杂多变的市场要求。该系列图书包括10本,具体为:★《丰田精益管理:现场管理与改善(图解版)》★《丰田精益管理:物料与仓储管理(图解版)》★《丰田精益管理:采购与供应商管理(图解版)》★《丰田精益管理:员工关系管理(图解版)》★《丰田精益管理:成本控制与管理(图解版)》★《丰田精益管理:TPM推进体系建设(图解版)》★《丰田精益管理:生产事故防范(图解版)》★《丰田精益管理:人力资源风险控制与管理(图解版)》★《丰田精益管理:职业健康安全(图解版)》★《丰田精益管理:企业文化建设(图解版)》“丰田精益管理系列”图书的特点是内容深入浅出、文字浅显易懂,作者将深奥的理论用平实的语言讲出来,让初次接触丰田精益管理的企业管理人员也能看得懂、看得明白。同时,本系列图书利用图解的方式,能使读者阅读更轻松、理解更透彻、应用更方便。另外,本系列图书特别突出了企业在管理实践过程中的实际操作要领,读者可以结合自身情况分析和学习,并直接应用于工作中,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本书由徐健、陶思奇主编,安建伟、宁小军、陈超、车转、陈宇娇、成晓霞、程思敏、郭鹏丽、蒋昆波、李建伟、李相田、马晓娟、王丹、王雅兰、王振彪、武晓婷、徐亚楠、赵娜、赵仁涛、谭双可、冯永华、李景安、吴少佳、赵静洁、唐晓航、陈海川、马会玲、卢硕果、庞翠玉、闻世渺、唐琼参与了本书的资料收集和编写工作,滕宝红对全书相关内容进行了认真细致的审核。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得到了广东省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会、深圳市时代华商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山西管理职业学院等咨询机构、职业学院及相关企业的支持与配合。在此,作者向他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导读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目标与精益管理

安全是人的基本要求,是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前提,是维护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保障。

职业健康安全是指防止劳动者在工作岗位上发生健康危害和职业性伤害,保护劳动者在工作中的健康与安全。职业健康是指工作中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或引发职业相关疾病的有毒有害物质的防范,包括对物理、化学、生物及人机工效等方面危害的防范。职业安全包括工作过程中防止机械伤害、触电伤亡、急性中毒、车辆伤害、坠落、坍塌、爆炸、火灾等危及人身安全的事故发生。

企业要有效地进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必须按照精益管理的思想来进行管理,使职业健康安全管理落到实处,使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实现制度化、表格化。

一、职业危害不加控制的后果

职业危害是指劳动者在工作中,由于接触生产性粉尘、有害化学物质、物理因素、放射性物质而对身体健康造成的伤害。

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无一例外地发生过不同程度的工伤事故和职业病。

如果不加以控制,职业危害会产生以下严重后果。(1)损害劳动者的基本权利,如安全权利、健康权利、生命权利等。(2)是劳动者及其家庭的灾难,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不利因素。(3)给国民经济造成巨大的损失,每年职业病损失近百亿元,造成巨大的浪费。

二、职业健康管理的目标

职业健康管理目标通常以职业病发病率、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率、尘毒作业点合格率、噪声作业点合格率和健康监护率等预期达到的目标值来表示。

职业健康管理目标的内容包括确定企业职业健康管理目标方针和总体目标。

1.企业职业健康管理目标方针

企业职业健康管理目标方针应根据上级的要求和企业的主客观条件,经过科学分析、充分论证后加以确定,使用的文字应既简明扼要又激励人心。

2.企业职业健康管理总体目标

总体目标是目标方针的具体化。它具体规定了企业实现目标方针在各主要方面应达到的要求和水平。总体目标由若干项目组成,每一个目标项目都应达到规定标准,而且这个标准必须数值化,即一定要有定量的目标值。一般来说,目标项目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量化目标。量化目标是指用准确的数字描述规划企业的目标。如某企业的工作目标为:职业病发病率确保为0,职业病危因素检测率为100%,健康监护率为100%。(2)非量化目标。非量化目标通常指那些不能以数字来描述但又是不可或缺的一些目标,如某企业在制定目标时就规定企业职业健康管理的基础管理工作要做到以下几点。

①健全职业卫生管理制度。

②制订年度工作计划。

③建立职业卫生工作记录。

④建立职业卫生档案。

⑤建立员工健康监护档案等。

3.达成管理目标的基本原则

在实施职业健康管理时,企业必须加强对职业危害的预防与控制。预防与控制工作应遵循图1所示的基本原则。图1 职业危害预防与控制的基本原则

三、什么是精益管理

精益管理是在日本丰田公司精益生产的基础上,总结提炼并升华的一种高效管理方法。

精益管理就是用精益求精的思想对企业实施管理,以求实现企业行为效益的最大化。精益管理与传统管理的侧重点不同,它是将具体的量化标准渗透到企业管理的各个环节中,精简冗余的消耗、机构设置和产业流程,对企业人力、物力、财力资源进行最大化的利用,以最小的成本投入实现最大化的企业效益,为客户提供高附加值的产品或服务。

精益管理中的“精”体现在追求“精简环节”“精简消耗”“精益求精”,在管理过程中,做到不偏不倚,恰到好处。“益”主要体现在经营活动都要有益有效,用最少的资源消耗,产出最大的效益。

精益管理是循序渐进的过程。切不可把基础管理、精细管理、精益管理割裂开来。精细管理是在基础管理的基础上,做到精细化、具体化。精益管理是对基础管理、规范管理、标准化管理、精细管理的融合、丰富与提升,精益管理更加重视管理效果,更加重视管理效益。企业要在推进规范管理、标准化管理、精细管理的过程中实现精益管理。

四、职业健康安全精益化管理对策措施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的内容包括安全生产法制管理、行政管理、监督检查、工艺技术管理、设备设施管理、作业环境和条件管理等。基本对象是企业的员工,涉及企业中的人员、设备设施、物料、环境、财务、信息等各个方面。

为了保证职业健康安全目标的实现,企业须坚持精益化管理的思想,在制定目标时制定相应的对策措施,并将其作为职业健康安全目标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精益化的对策措施主要包括图2所示的几个方面。图2 职业健康安全精益化管理的对策措施

第1章 职业健康安全基础工作

关键指引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是指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有害员工身体健康的各种因素所采取的卫生保健工作和一系列治理措施。要对职业健康安全进行有效的控制,首先要建立管理责任制、开展职业健康培训、做好职业危害告知工作,使职业健康安全责任精益到每一个人,做到人人都知道、人人都参与。

第1节 建立职业健康安全管理责任制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责任制就是对各级管理人员、各个部门、各类人员所规定的职责范围内对其职业健康安全应负的责任制度。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责任制是根据安全生产法规建立的各级人员在工作过程中对职业健康安全层层负责的制度,它是一项基本的制度,也是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的核心,是我国现行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的主要内容。它反映了生产过程的自然规律,是长期生产实践经验和事故教训的总结,是企业贯彻执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方针的基本保证。

1.1 明确组织机构和职责的主要内容

任何一个组织为实现其方针、目标要求所设立的组织机构应包含合理分工、加强协作、明确定位、赋予权限等内容。

1.合理分工

企业为某种需要而建立的管理体系,其中包含着有若干相互关联的管理要素,这些管理要素都要借助于一定的职能部门、合理的分工,才能有效实施;才能使这些管理要素构成一个能自我约束、自我调节、自我完善的运行机制;才能形成一个完整的管理体系。因此,依据管理要素的基本要求,合理分工是明确组织机构和职责的第一个基本内容。

2.加强协作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中的管理要素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辅相成的。任何管理要素都包含预防、控制及监督等多种功能。管理要素的实施需要由多个相关部门互相配合,既有实施部门,又有监督部门;既有管理要素的主管部门,又有配合实施的相关部门。总之,在合理分工的基础上,还要加强协作。这是明确组织机构和职责的第二个基本内容。

3.明确定位

按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的要求,确定了主管部门和相关部门,分别赋予其不同的管理功能,进一步就要明确定位,将岗位职责落实到人,相关人员尽职尽责,做到人人讲安全、事事要安全、处处保安全。这是明确组织机构和职责的第三个基本内容。

4.赋予权限

依据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的要求,合理分工,加强协作,在确定岗位职责之后,按管理工作的需要,还要针对不同部门、不同岗位的分工,赋予其相应的职责和权限,以便监督检查、考核员工业绩,从而调动全体员工的敬业精神。这是明确组织机构和职责的第四个基本内容。

1.2 明确组织机构和职责的基本要求

1.调整和明确组织原有管理机构和职责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是企业管理体系的一部分。企业在建立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过程中,原有管理机构可作为实施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组织保证,按照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标准要求,调整组织各职能部门的管理功能,使其相互协调,切实做到合理分工、加强协作、明确定位。企业在进行机构调整的时候,应以书面的形式予以公告,最后在企业的公告栏中贴出有关成立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机构的通知,见范本1-01。【范本1-01】关于成立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机构的通知关于成立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机构的通知为了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防治职业病,保护我公司员工的健康及相关权益,改善生产作业环境,搞好职业卫生工作,促进我公司的经济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的相关规定,经公司办公会议研究,决定成立职业卫生工作领导小组,办事机构设在品质部。现将有关决定通知如下。一、职业卫生工作领导小组成员组长:1名(总经理或企业分管职业卫生的副总经理)副组长:2名(企业分管安全生产、职业卫生部门负责人)组员:由品质、安技、卫生、工会等职能部门和有关车间主任组成职业卫生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全公司的职业卫生工作(注:副组长为企业职业卫生管理负责人)。二、各车间职业卫生管理机构负责人:车间主任组员:各班(组)长三、本单位职业卫生管理机构品质部为本单位职业卫生管理机构,在其内设专(兼)职的职业卫生专业人员,负责本单位的职业病防治工作。(1)建立本单位的职业卫生管理台账及有关档案,并妥善保存。(2)依法组织对劳动者进行上岗前、在岗期间、离岗时、应急的职业健康检查,发现劳动者的身体情况不适宜从事本岗位工作时,应及时调离原岗位,并妥善安置。(3)依法组织对劳动者进行职业卫生教育与培训。(4)向劳动者提供符合职业病防治要求的职业卫生防护设施和个人防护用品,积极改善劳动条件。(5)依法开展本单位职业病患者的诊疗工作。(6)定期、不定期组织对全公司和各部门职业病防治工作的开展情况进行检查,对查出的问题及时处理,或上报领导小组处理,落实部门按期解决。四、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管理品质部负责本单位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管理,在其内设专(兼)职管理人员,负责日常监测。(1)组织开展对本单位各作业场所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日常监测工作。(2)建立本单位的职业病危害监测档案,并妥善保存。(3)定期委托有资质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对作业场所进行职业病危害检测与评价。(4)及时向卫生行政部门报告检测与评价结果,并向劳动者公布。××有限公司____年____月____日

2.设置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运行的管理部门

为有效实施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企业应结合组织的类型、规模和特点,设置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运行的管理部门,其主要职责是负责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运行、协调及监督管理,不断发现管理体系运行中的问题,并及时调整、改进。

3.明确组织各个岗位人员的职责

为有效开展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工作,组织内各个岗位人员的作用、职责和权限都应被明确界定。

组织的最高管理者应承担组织在职业健康安全方面的最终责任。组织还要在最高管理层任命一名成员承担确保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正确实施和运行的特定职责。

范本1-02为一份某企业的职业病防治责任制。【范本1-02】××有限公司职业病防治责任制××有限公司职业病防治责任制一、总则1.为贯彻执行国家有关职业病防治的法律、法规、政策和标准,加强对职业病防治工作的管理,提高职业病防治的水平,切实保障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的健康与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的相关规定,特制定本制度。2.本制度是从组织上、制度上落实“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原则,使各级领导、各职能部门、各生产部门和员工明确职业病防治的责任,做到层层有责、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做好职业病防治,促进生产可持续发展。3.本制度规定从厂部领导到各部门有关职业病防治的职责范围,凡本企业发生职业病危害事故,均以本制度追究责任。4.为保证本制度得到有效执行,今后凡有行政体制变动,均以本制度规定的职责范围,对照落实相应的职能部门和责任人。二、各部门和人员的职责(一)总经理的职责1.认真贯彻国家有关职业病防治的法律、法规、政策和标准,落实各级职业病防治责任制,确保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的健康与安全。2.设置与企业规模相适应的职业卫生管理机构,建立三级职业卫生管理网络,配备专业或兼职的职业卫生专业人员,负责本单位的职业病防治工作。3.每年向员工代表大会报告企业职业病防治工作规划和落实情况,主动听取员工对本企业职业卫生工作的意见,并责成有关部门及时解决员工提出的合理建议和正当要求。4.每季度召开一次职业卫生领导小组会议,听取工作汇报,亲自研究和制订年度职业病防治计划与方案,落实职业病防治所需经费,督促落实各项防范措施。5.根据“三同时”的原则,企业新、改、扩建或技术改造、技术引进项目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应经卫生行政部门审核同意后方可开工建设,切实做到职业病防护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6.亲自参加企业内发生职业病危害事故的调查和分析,对有关责任人予以严肃处理。7.对本企业的职业病防治工作负全面领导责任。(二)企业分管职业卫生的副总经理、职业卫生工作领导小组职责在总经理的领导下,根据国家有关职业病防治的法律、法规、政策和标准的规定,在企业内部具体组织实施各项职业病防治工作,具体职责如下。1.组织制订(修改)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职业安全卫生操作规程,并督促执行。2.根据企业机构设置,明确各部门、人员职责。3.制订企业年度职业病防治计划与方案,并组织实施,保证经费的落实和使用。4.直接领导本企业职业病防治工作,建立企业职业卫生管理台账和档案。5.组织对全公司管理人员、员工进行职业卫生法规、职业知识培训与宣传教育。对在职业病防治工作中有贡献的人员或部门进行表扬、奖励,对违章者、不履行职责者进行批评教育和处罚。6.经常检查全公司和各部门职业病防治工作的开展情况,对查出的问题及时制订整改措施,落实部门按期解决。7.经常听取各部门、车间、安技人员、员工关于职业卫生情况的汇报,及时采取措施。8.对企业内发生的职业病危害事故采取应急措施,及时报告,并协助有关部门调查和处理,对有关责任人予以严肃处理。9.对本企业的职业病防治工作负直接责任。(三)企业技术部门的职责1.编制企业生产工艺、技术改进方案,规划安全技术、劳动保护、职业病防治措施等,改善员工劳动条件,促进文明生产。2.编制生产过程的技术文件、技术规程,制作和提供生产过程中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来源、产生部位等技术资料。3.对生产设施、防护设施进行维护保养、检修,确保安全运行。4.对本企业的职业病防治工作负技术责任。(四)专(兼)职职业卫生专业人员职责1.协助领导小组推动企业开展职业卫生工作,贯彻执行国家法规和标准。汇总和审查各项技术措施、计划,并且督促有关部门切实按期执行。2.组织对员工进行职业卫生培训教育,总结推广职业卫生管理的先进经验。3.组织员工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并建立健康检查档案。4.组织开展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日常监测,并登记、上报、建档。5.组织和协助有关部门制定制度、职业安全卫生操作规程,对这些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6.定期组织现场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不安全情况,有权责令改正,或立即报告领导小组研究处理。7.参加事故调查处理工作,并编写《职业病危害事故报告》。8.负责建立企业职业卫生管理台账和档案,负责登录、存档、申报等工作。(五)车间主任职责在分管副总经理的领导下,执行职业病防治工作,具体职责如下。1.把企业职业卫生管理制度的措施贯彻到每个具体环节。2.组织对本车间员工进行职业卫生培训、教育,发放个人防护用品。3.督促员工严格按操作规程生产,确保员工正确使用个人防护用品。禁止违章、冒险作业。4.定期组织本车间范围的检查,对车间的设备、防护设施中存在的问题,及时上报领导小组,并采取措施。5.发生职业病危害事故时,要迅速上报,并及时组织抢救。6.对本车间的职业病防治工作负全部责任。

4.落实和完善开展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的组织结构关系

落实和完善开展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的组织结构关系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1)明确各职能部门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功能及所涉及的管理要素。(2)明确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中各管理要素的主管部门及相关部门。(3)明确各职能部门在实施相关管理要素中的主要职责和权限。(4)在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管理要素职责分配中应包含监督机制。除在管理要素实施过程中,加强自检、自查之外,还应健全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运行中的监督机制。

第2节 开展职业健康安全宣传与教育

职业健康安全宣传与教育是职业健康监管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是贯彻落实职业病防治工作“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方针的具体体现。

2.1 职业健康安全宣传

企业要经常性地采取多种形式宣传职业健康安全。(1)企业利用公示栏、黑板报(墙报)、厂报、公示栏、会议、培训、张贴标语等形式定期开展职业健康安全宣传。(2)部门、车间要利用班前会、班后会、安全报阅读、现场岗位职业病危害讲解以及职业病危害标志牌标识、公告栏等进行职业健康安全宣传。

2.2 职业健康安全教育培训

企业应对员工进行职业健康安全教育培训,这是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

1.培训目的

企业开展职业健康安全教育培训主要达到以下目的。(1)让员工了解自己周围的环境,包括生活和生产环境、可能接触的各种职业危害因素及其对自己的影响、个人的行为和生活方式对环境的作用。(2)了解上述环境因素及个人因素对健康的不良作用、影响性质和影响程度及其控制办法。(3)了解并参与改善作业环境及作业方式,控制影响的因素,自觉实施自我保护。

2.培训对象及方式(1)企业主要负责人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人员的教育培训。企业主要负责人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人员应当参加安监部门指定的培训,并持证上岗。根据证件有效时间,到期进行复训。(2)企业新员工职业健康安全教育培训。凡企业新员工、新分配来的大中专学生、实习人员、离岗六个月以上的员工,由人事部门通知职业健康安全管理部门,并由职业健康安全管理部门组织进行企业、车间、班组三级职业健康安全教育,经考试合格后,方准上岗工作,成绩归档备查。

3.培训内容

不同级别、不同层次的教育培训的内容有所区别,具体如表1-1所示。表1-1 职业健康安全教育培训的内容(续表)

4.调换新岗位和采用新工艺人员的职业健康安全教育培训要求

对调换新岗位和采用新工艺人员的职业健康安全教育培训要求如下。(1)凡调换新岗位的人员和采用新设备、新工艺的人员,要重新进行职业健康安全教育培训,经考试合格后,方准上岗作业。(2)单位职业健康安全管理部门负责组织进行职业健康安全教育培训,内容按“入厂新工人安全教育培训”要求执行。(3)采用新设备、新工艺的岗位人员,必须由专业技术人员进行专门的职业健康安全教育及技术培训,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作业。(4)必须在培训中告知岗位工人,新设备、新工艺、新材料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以及防范措施。

5.一般员工职业健康安全教育培训的要求

对一般员工的职业健康安全教育培训的要求如下。(1)企业每年对基层管理人员、班组长、专职安全人员进行一次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知识的教育培训,并考试存档。要求必须有签到表、教案、考试卷纸及考分花名册。(2)为了不断提高员工职业健康安全意识和职业病危害防治意识,增强职业健康安全责任感。企业每年必须对在职员工进行不少于20小时的职业健康安全教育培训,要有计划、签到表、培训教案、考试卷纸及考分花名表。(3)一般“三违”人员由车间进行职业健康安全教育培训,时间不少于一天。严重“三违”人员由企业职业健康安全管理部门进行教育培训,时间不少于一周,并将“三违”人员教育培训情况存档。(4)培训方式:定期教育与不定期教育相结合,采用课堂教学、观看录像、现场教育、参加上级组织的培训、邀请专家讲课等形式。

6.员工职业健康安全教育培训档案资料

企业应建立员工职业健康安全教育培训档案资料,并写明岗位或工种名称、接触危害因素名称、本岗位工龄等内容。(1)三级职业安全卫生教育卡。(2)员工的职业安全卫生试卷。(3)相关培训证书的复印件。(4)其他有关资料。

范本1-03~范本1-05为一些企业的员工培训教育资料。【范本1-03】员工三级职业健康安全教育培训卡员工三级职业健康安全教育培训卡(续表)【范本1-04】公司(厂)内工作调动职业健康安全培训登记表厂(公司)内工作调动职业健康安全培训登记表【范本1-05】入厂、复工、变换岗位、加(调)班员工职业健康安全教育记录入厂、复工、变换岗位、加(调)班员工职业健康安全教育记录注:本记录以周为单位,每天填写,入厂为新进员工,复工为工伤假期满上岗人员及病、事假(请假一个月以上)期满上岗,变换岗位为改变原岗位员工,加(调)班人员为因缺员临时到该岗位员工,以上人员上岗操作必须经过区域职业健康安全教育,具体由区域组长负责。

2.3 加强应急培训

企业应制订应急培训计划,采用各种教学手段和方式,如自学、讲课、办培训班等,加强对各有关人员抢险救援的培训,以提高其事故应急处理能力。

1.应急培训的主要内容

应急培训的主要内容包括法规、条例和标准、安全知识、各级应急预案、抢险维修方案、本岗位专业知识、应急救护技能、风险识别与控制、基本知识、案例分析等。

根据培训人员的层次不同,培训教育要有不同的侧重点。(1)安全法规。法规教育是应急培训的核心之一,也是安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教育使应急人员在思想上牢固树立法制观念,明确“有法必依、照章办事”的原则。(2)安全卫生知识。主要包括:火灾、爆炸基本理论及其简要预防措施;识别重大危险源及其危害的基本特征;重大危险源及其临界值的概念;化学毒物进入人体的途径及控制其扩散的方法;中毒、窒息的判断及救护等。(3)安全技术与抢修技术。在实际操作中,将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到抢修工作中,进行安全操作、事故控制抢修、抢险工具的操作、应用;消防器材的使用等。(4)应急救援预案的主要内容。使全体员工了解应急预案的基本内容和程序,明确自己在应急救援过程中的职责和任务,这是保证应急救援预案能快速启动、顺利实施的关键。

2.企业应急培训的对象

企业应急培训的对象及内容如表1-2所示。表1-2 企业应急培训的对象及内容

3.应急培训的要求

企业需要对所有员工进行应急预案相应知识的培训,应急预案中应规定每年每人应培训的时间和方式,定期进行培训考核。考核应由上级主管部门和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负责。学习和考核的情况应有记录,并作为企业管理考核的内容之一。

第3节 职业危害因素告知

为了有效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防止员工发生职业病,切实保护本企业员工健康及其相关权益,根据《职业病防治法》《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和《高毒物品作业岗位职业病危害告知规范》的有关规定,企业应做好职业危害因素告知的工作。

3.1 劳动合同告知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与新老员工签订合同(含聘用合同)时,应如实告知工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及其后果、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和待遇等,并在劳动合同中写明。

企业如果没有与在岗员工签订《职业病危害劳动告知合同》的,应按国家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与员工补签。

员工在已订立劳动合同期间,因工作岗位或者工作内容变更,从事与所订立劳动合同中未告知的存在职业病危害的作业时,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职业卫生管理等部门应向员工如实告知现所从事的工作岗位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并签订《职业病危害因素告知补充合同》。

范本1-06为一份某企业的劳动合同职业病危害因素告知书。【范本1-06】劳动合同职业病危害因素告知书劳动合同职业病危害因素告知书__________:您所在的__________车间__________岗位,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__________。如防护不当,该职业病危害因素可能对您的__________造成损害。在本岗位,用人单位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对职业病危害因素采取了职业病防护措施,并对您发放个人防护用品__________。一旦发生职业病,本单位将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为您提供相应待遇。当您的工作岗位发生变更时,请重新与本单位签定《劳动合同职业病危害因素告知书》。请您履行以下义务。自觉遵守用人单位制定的本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和制度;正确使用职业病防护设备和个人职业病防护用品;积极参加职业卫生知识培训;定期参加职业病健康体检;发现职业病危害隐患事故应当及时报告用人单位;树立自我保护意识,积极配合用人单位,避免职业病的发生。欢迎您随时提出行之有效的预防职业病的建议。特此告知。用人单位盖章: 本人签字:日期: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日期:_____年_____月_____日附:职业危害告知书说明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的规定,为履行法定告知义务,并为员工职业健康与人身安全提供必要的指引,切实保障公司及员工的合法权益,特编制了本职业危害告知书。对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的要求,本职业危害告知书实际包含了职业危害和安全生产状况两个部分—即可能引起职业病和引发工伤的两类情形,但为了称呼上的方便,在本告知书中统一称为“职业危害”。本职业危害告知书中的内容应当在与员工订立劳动合同前,告知员工,而作为有意与本公司订立劳动合同关系的应聘者,也应当认真阅读本职业危害告知书中的内容,并在告知书的员工签字部位签名确认,表示您已经获悉了本公司职业危害方面的情形。有必要提醒应聘者的是,只是简单地获得了职业危害方面的信息并不能有效地防止您在今后的工作中可能受到的伤害。另,如您从事的岗位为特种作业或特种设备操作,请务必提供真实有效的特种作业操作证件,并自行按期参加年审,如参加资格审验需公司协助时请及时与公司安全办联系,如因个人原因导致证件失效,公司有权将您调离特种作业岗位。当您的工作岗位发生变更时,请重新与公司签订《劳动合同职业病危害因素告知书》。一旦发生职业病,本公司将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为您提供相应待遇。最后祝愿各位在今后的工作中平平安安,安康幸福!

3.2 公告栏告知

1.公告栏告知的要求

在企业门口、作业场所的醒目位置设置公告栏,职业卫生管理机构负责公告有关职业病防治的规章制度、操作规程、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措施、求助和救援电话号码。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结果应公布于作业场所,书面告知应该发到每位员工。公告内容应准确、完整、字迹清晰,并做到及时更新。各有关部门及时提供需要公布的内容,如图1-1所示。图1-1 某企业的防治粉尘公告栏

2.公告栏的内容

公告栏中有关职业危害防治的内容如下。(1)规章制度。(2)操作规程。(3)劳动合同中相关职业危害防护措施和待遇。(4)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检测评价结果。(5)职业危害事故应急救援措施。(6)职业卫生相关违规、违章事件、事故及奖罚措施。

3.公告栏的管理

公告栏要由专人负责,定期更换。

3.3 岗位培训告知

企业应该组织员工进行岗前、岗中职业健康安全教育培训,告知潜在的职业病危害,宣传有关职业健康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规,学习本单位的规章制度、操作规程、职业病防治知识,开展生产安全事故和职业病危害事故的应急救援演练等。

3.4 现场警示告知

企业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机构应当在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作业岗位的醒目位置,设置警示标识、警示线、警示信号、自动报警、通信报警装置、警示语句和中文警示说明。警示说明应当载明产生职业病危害的种类、后果、预防和应急处置措施等内容。警示标识分为禁止标识、警告标识、指令标识、提示标识和警示线。

存在或产生高毒物品的作业岗位,应当按照《高毒物品作业岗位职业病危害告知规范》(GBZ/T203)的规定,在醒目位置设置高毒物品告知卡,告知卡应当载明高毒物品的名称、理化特性、健康危害、防护措施及应急处理等内容与警示标识。

有毒、有害及放射性的原材料或产品的包装必须设置醒目的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

3.5 体检结果告知

如实告知员工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发现疑似职业病危害的应及时告知本人。员工离开本企业时,如需索取本人职业卫生监护档案复印件,单位应如实、无偿提供,并在所提供的复印件上签章。

3.6 职业危害因素告知的控制

职业危害因素告知的控制要点如下。(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机构定期或不定期对各项职业病危害警示与告知事项的实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保持警示标识牌整洁、清晰,至少每半年检查一次,如发现有破损、变形、褪色等时应及时修整或更换。(2)各车间部门根据《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GBZ158)的要求,对本车间的职业病危害进行辨识,并结合实际情况将所需的警示标识报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机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机构根据各车间部门申报情况,审查核实后,采购合格规范的警示标识等,确保警示与告知制度的落实。(3)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机构对接触职业病危害的员工进行上岗前和在岗时的定期培训与考核,使每位员工掌握职业病危害因素的预防和控制技能。(4)因未如实告知从业人员职业危害因素的,从业人员有权拒绝作业。企业不得以从业人员拒绝作业而解除或终止与从业人员订立的劳动合同。(5)所有警示与告知的资料或照片必须归档保存。学习笔记通过学习本章内容,想必您已经有了不少学习心得,请仔细记录下来,以便巩固学习成果。如果您在学习中遇到了一些难点,也请如实写下来,以备今后重复学习,彻底解决这些学习难点。同时本章给出了大量图表范例,与具体的理论内容互为参照和补充,方便您边学边用,请读者如实填写您的运用计划,以使工作与学习相结合。我的学习心得: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的学习难点: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的运用计划: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2章 职业危害因素辨识、评价与控制

关键指引

职业危害有生产过程职业危害、劳动过程职业危害和生产环境职业危害三大类。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职业危害可分为以下四种:生产性粉尘、生产性毒物、物理因素、生物性有害因素。企业要对作业场所的职业危害因素进行防护,首先实施精益化管理,辨识企业中有哪些危害因素,并掌握防护的基本措施。

第1节 生产性粉尘

1.1 什么是生产性粉尘

生产性粉尘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能长时间漂浮在空气中的固体微粒,如矽尘、煤尘、石棉尘、电焊烟尘等。空气动力学直径(AED)小于15μm(微米)的尘粒可进入呼吸道,称为可吸入性粉尘;AED在5μm(微米)以下的尘粒可到达呼吸道深部和肺泡区,称为呼吸性粉尘。

1.2 生产性粉尘的来源与职业接触

生产性粉尘的来源非常广泛,几乎所有的工农业生产过程均可产生粉尘。其主要来源与职业接触如表2-1所示。表2-1 生产性粉尘的主要来源与职业接触(续表)

1.3 生产性粉尘所致健康损害

生产性粉尘根据其理化特性和作用特点的不同,对机体的损害也不同,可引起不同疾病,如表2-2所示。表2-2 生产性粉尘所致健康损害

1.4 粉尘的防护措施

粉尘引起的职业病危害主要是尘肺。尘肺类职业病的起因是劳动者长期工作在生产性粉尘浓度较大的场所,吸入的粉尘在体内(肺部)沉淀所致。尘肺类职业病包括:矽肺、煤工尘肺、石墨尘肺、炭墨尘肺、石棉肺、滑石尘肺、水泥尘肺、云母尘肺、陶工尘肺、铝尘肺、电焊工尘肺、铸工尘肺。尘肺病是危害健康最为严重的职业病,发病率较高,病人痛苦。尘肺病无特异的临床表现,多与合并症有关,如咳嗽、咳痰、胸痛、呼吸困难、咯血等。

防尘措施是防止生产性粉尘危害所采取的技术措施、组织措施和医疗预防措施。企业的综合防尘和降尘措施可以概括为“革、水、风、密、护、管、教、查”八字方针,对控制粉尘危害具有指导意义,具体如表2-3所示。表2-3 防尘措施八字方针

第2节 生产性毒物

2.1 什么是生产性毒物

以较小剂量引起机体功能性或器质性损害,甚至危及生命的化学物质称为毒物。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存在于工作环境中的毒物称为生产性毒物。在生产条件下,化学品经口中毒较少见,往往是由于忽视了个人卫生(用受污染的手取吃食物或吸烟)或发生意外事故时,毒物直接吸入或沾染人体而引起的。尤其是在工业上用作清洗、去污、稀释、提取、黏合等用途的脂肪族、脂环族和芳香族有机溶剂多具挥发性、脂溶性和水溶性,因而此类化合物进入人体途径以吸入为主,也能经皮肤进入。职业人群在生产劳动过程中过量接触生产性毒物可引起中毒。

2.2 生产性毒物的类别

生产性毒物的种类很多,按其化学成分可分为无机毒物、有机毒物等;按物理状态可分为固态、液态、气态毒物;按毒理作用可分为刺激性、腐蚀性、窒息性、神经性、溶血性和致畸、致癌、致突变性毒物等。生产性毒物的分类如表2-4所示。表2-4 生产性毒物的分类

2.3 生产性毒物的来源与职业接触

生产性毒物来自原料、辅助原料、中间产品、成品、副产品、夹杂物或废弃物,有时也可来自热分解产物及反应产物。例如,聚氯乙烯塑料加热到160~170℃时可分解产生氯化氢。毒物可以固态、液态、气态或气溶胶形式存在于生产环境中。

在生产过程中主要有如下操作或生产环节有机会接触到毒物。(1)原料的开采和提炼。(2)加料和出料。(3)材料的加工、搬运、储藏。(4)成品的处理、包装、生产环节中接触毒物,如化学管道的渗漏,物料输送管道发生堵塞。(5)废料的回收和处理。(6)化学反应控制不当或加料失误而引起冒锅或冲料。(7)化学物的采样分析。(8)设备的保养、检修等。

2.4 生产性毒物所致健康损害

由于毒物种类繁多,毒物本身毒性、作用特点以及接触剂量等各不相同,因而所引起的健康损害也不尽相同。有的累及全身各个系统,出现多脏器损害;有的同一毒物可累及不同的靶器官(目标器官);还有的不同毒物也可损害同一靶器官。具体情况如表2-5所示。表2-5 不同毒物所致的健康损害

2.5 化学类毒物职业危害的防护

技术控制措施在预防化学毒物中毒中常起到关键作用,如工艺改革、工业通风,当技术控制也难以实现或效果不理想亦或是在紧急检修、抢救情况下,应当考虑采用工人个体的各种防护用具。

1.工艺改革

采用革新技术、改革生产工艺,以无毒或低毒的物质代替有毒或剧毒的物质,从源头上控制化学毒物。

2.工业通风

工业通风的任务旨在利用专门的技术手段,合理的组织气流,控制或完全消除作业过程中产生的粉尘、有害气体、高温和余湿,向车间内送入新鲜的或经专门处理的清洁空气。按照通风系统的功能,工作动力可分为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按照通风作业范围,工作通风分为全面通风、局部通风和混合通风。

3.全面通风

全面通风是指在车间内全面进行通风换气,用新鲜空气稀释车间内的污染物。全面通风适用于有害物扩散不能控制在车间内某一定的范围,或污染源不固定的场合。送风口应接近工人操作点,设在有害气体或蒸气浓度较低的区域,而排气口应设置在有害气体或蒸气的发生源或其浓度较高的区域。这样布置有利于充分发挥全面通风的作用,降低工作操作区域有害气体或蒸气的浓度。

4.局部通风

局部通风是指在车间工作区域内某局部范围建立良好空气环境,或在有害物扩散前将其从产生源抽出、排除,局部通风可以是局部送风或局部排风,局部通风所需的投资比全面通风小。为防止有害气体、蒸气和粉尘在车间内散布,主要采用局部排风系统将有毒物质从发生源直接排出室外,局部排风系统由局部排风罩(排风柜)、通风管道、通风机、过滤或吸附有害物质的净化设备等组成。局部排风罩是局部排风系统中的关键装置,为了获得良好的效果,应考虑以下要求。(1)有害物质发生源应尽可能密闭,排风罩应尽可能靠近有害物质发生源。(2)排风罩的吸气方向应尽可能与有害物质溢出的方向一致。(3)排风罩的布置应使污染空气不致流经工人的呼吸带。(4)排风装置应设在不受室外进入气流的干扰处。(5)排风罩罩口要有一定的控制风速,在距离排风罩罩口最远的有害物质散发点(即控制点)上造成适当的空气流动,从而把有害物质吸入罩内。控制点的空气流动速度称为控制风速(也称为吸入速度),该速度应大于有害物质向外逸散的速度和防止横向气流干扰的速度,才能有效地将有害物质抽吸至排风罩内。控制风速的大小应与化学物毒性大小和逸散速率大小有关,一般气体或蒸气毒物控制风速不小于0.7~1.0m/s,粉尘状化学物控制风速为1.0~1.5m/s。(6)对有腐蚀性的酸碱性气体,排风罩应耐腐蚀。(7)排风罩的设置不应妨碍工人的操作并保证有足够的罩度。

5.混合通风

混合通风即全面通风和局部通风结合使用。

6.个人防护(1)劳动者在工作中应做到以下“五注意”。

①注意职业病危害作业岗位的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

②严格遵守生产操作规程。

③注意职业健康安全防护设施是否正常运行。

④坚持佩戴个人防护用品。

⑤工间就餐时脱去工作服、工作帽、工作鞋。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澡、勤换衣服,保持皮肤清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2)在生产作业过程中,与化学毒物有关的个人防护用品主要包括防护服、呼吸防护器和皮肤防护用品等。具体如表2-6所示。表2-6 与化学毒物有关的个人防护用品

第3节 物理因素

在生产和工作环境中的物理性有害因素中,除了激光是由人工产生以外,其他因素在自然界均存在。根据物理因素的特点,绝大多数物理性有害因素在脱离接触后不会在人体内残留。对物理性有害因素所致损伤或疾病的治疗,主要是针对损害的组织器官和病变特点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针对物理性有害因素采取的预防措施不是消除这些因素,也不是尽量降低,而是设法将其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3.1 高温作业

根据GB/T 4200-2008《高温作业分级》的规定,高温作业是指在生产劳动的过程中,其工作地点平均WBGT指数等于或大于25℃的作业。WBGT指数也称为湿球黑球温度,是综合评价人体接触作业环境热负荷的一个基本参量,单位为℃。

1.高温作业分级

按照工作地点WBGT指数和接触高温作业的时间,可将高温作业分为四级,级别越高表示热强度越大,如表2-7所示。表2-7 高温作业分级

2.高温作业允许持续接触热时间限值

在已经确定为高温作业的工作地点,为便于用人单位管理和实际操作,提高劳动生产率,企业采用工作地点温度规定高温作业允许持续接触热时间限值。

在不同工作地点温度、不同劳动强度条件下允许持续接触热时间不宜超过表2-8所列数值。表2-8 高温作业允许持续接触热时间限值注:轻劳动为Ⅰ级,中等劳动为Ⅱ级,重劳动为Ⅲ级和Ⅳ级。

凡高温作业地点,空气相对湿度平均等于或大于80%的工种,应在以上标准的基础上提高一级。

3.高温作业的分类及职业接触

高温作业按气象条件的特点可分为高温强热辐射作业、高温高湿作业和夏季露天作业三种类型,如表2-9所示。表2-9 高温作业的类别与职业接触

4.高温作业对人的机体的影响(1)对人体生理机能的影响。高温作业时,人体可出现体温调节、水量代谢、循环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等方面的适应性变化。主要表现在体温调节障碍;由于体内蓄热、体温升高、大量水分丧失,可引起水盐代谢平衡紊乱,导致体内酸碱平衡和渗透压失调;心率、脉搏加快;皮肤血管扩张及血管紧张度增加;加重心脏负担、血压下降。但重体力劳动时,血压也可能上升、消化道缺血、胃分泌物减少、胃液酸度降低、淀粉酶活性下降,造成消化不良或者其他胃肠疾病增加;高温条件下若水量供应不足可使尿液浓缩,增加肾脏负担,有时可导致肾功能不全等。神经系统可出现中枢神经系统抑制,注意力、肌肉的活动能力、动作的准确性和协调性及反应速度的降低。(2)热适应。热适应是指人在热环境中工作一段时间后对热负荷产生可适应或耐受的现象。此时人们从事同等强度的劳动,汗量增加,汗液中的无机盐含量减少,皮温和中心体温先后降低、心率明显下降。此外,机体热适应后合成一组新的蛋白质即热应激蛋白,可保护机体免受高温的致死性损伤。(3)中暑。中暑是高温环境下由于热平衡或水盐代谢紊乱而引起的一种以中枢神经系统或以血管系统障碍为主要表现的急性热致疾病。中暑按发病机制可分为三种类型:热射病(含日射病)、热痉挛、热衰竭。

5.高温作业的防护措施

高温作业的防护措施如表2-10所示。表2-10 高温作业的防护措施

3.2 噪声

噪声是指人感到厌烦或不需要的声音的总称。生产性噪声是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声音,其频率和强度没有规律,听起来使人感到厌烦。经常接触噪声会影响人们的情绪和健康,噪声是一种广泛存在于生产劳动过程中的生产性有害因素。

1.噪声的来源

常见的噪声因素如图2-1所示。图2-1 常见的噪声因素

2.噪声所致健康损害

噪声所致健康损害如表2-11所示。表2-11 噪声所致健康损害

3.噪声危害的防护措施

噪声危害的防护措施如表2-12所示。表2-12 噪声危害防护措施

3.3 非电离辐射

非电离辐射是指能量比较低,并不能使物质原子或分子产生电离的辐射,如紫外线、红外线、激光、微波等。

1.非电离辐射的职业接触

非电离辐射的职业接触如表2-13所示。表2-13 非电离辐射的职业接触(续表)

2.非电离辐射所致健康损害(1)射频辐射。高频和微波的波谱相近,所以对人体的影响也相似,但微波的量子能量水平比高频高,其健康损害要比高频电磁场严重。

高频和微波对人体的影响作用:类神经症和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心血管系统主要是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以副交感神经反应占优势者居多。微波除上述影响作用外,还可引起眼睛和血液系统改变。长期接触大量强度微波的工人,可发现眼晶状体浑浊、视网膜改变、外周血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下降。

手持无绳电话对局部脑组织功能和形态的不良影响也应引起高度重视。(2)紫外、红外辐射和激光。紫外、红外辐射和激光主要是对皮肤和眼睛的损伤作用。如红外线可引起职业性白内障,紫外线可引起电光性眼炎。

3.非电离辐射危害的防护(1)电磁场源危害的预防。电磁场源危害的预防最重要的是对电磁场辐射源进行屏蔽,其次是加大操作距离,缩短工作时间及加强个人防护。

①场源屏蔽。利用可能的方法,将电磁能量限制在规定的空间内,阻止其传播扩散。首先要寻找、屏蔽辐射源,如用高频感应加热介质时,电磁场的辐射源为振荡电容器组、高频变压器、感应线圈、馈线和工作电极等。又如,高频淬火的主要辐射源是高频变压器,熔炼的辐射源是感应炉,粘合塑料源是工作电极。通常振荡电路系统均在机壳内,只要接地良好,不打开机壳,发射出的场强一般很小。

屏蔽材料要选用铜、铝等金属材料,利用金属的吸收和反射作用,使操作地点的电磁场强度减低。屏蔽罩应有良好的接地措施,以免成为二次辐射源。

微波辐射多为机器内的磁控管、调速管、导波管等因屏蔽不好或连接不严密而泄漏所致。因此微波设备应有良好的屏蔽装置。

②远距离操作。在屏蔽辐射源有困难时,可采用自动或半自动的远距离操作,在场源周围设有明显标志,禁止人员靠近。根据微波发射有方向性的特点,工作地点应置于辐射强度最小的部位,避免在辐射流的正前方工作。

③个人防护。在难以采取其他措施时,短时间作业可穿戴专用的防护衣帽和眼镜。(2)红外线危害的预防。预防红外线伤害主要可采取穿戴防护服和防护帽等措施。作业时应戴绿色玻璃防护镜,镜片中需含有氧化亚铁或其他过滤红外线的有效成分。严禁裸眼看强光。(3)紫外线危害的预防。预防紫外线的危害应采用自动或半自动焊接,增大与辐射源的距离。电焊工及其助手必须配戴专用的防护面罩或眼镜及适宜的防护手套,不得将皮肤直接暴露在外。电焊工操作时应使用移动屏幕围住作业区,以免其他工种的人员受到紫外线照射。电焊时产生的有害气体和烟尘,应采用局部排风措施加以排除。(4)激光危害的预防。预防激光危害最主要的方法是安全教育,严禁裸眼观看激光束,遵守操作规程;确定操作区及危险带并设置醒目的警告牌,禁止无关人员随意进入;要配戴合适的防护眼镜、防护手套;定期检查身体,特别是眼睛。

操作室围护结构要用吸光材料制成,色调宜暗。室内不得安放能反射、折射光束的设备、用具。激光束的防光罩要用耐火材料制成,其开启应与光束放大系统的截断器相连。

3.4 电离辐射

电离辐射是一切能引起物质电离的辐射总称,其种类很多,包括高速带电粒子α粒子、β粒子、质子,不带电粒子中子以及X射线、γ射线。

1.电离辐射涉及的领域

电离辐射存在于自然界,人工辐射已遍及各个领域,专门从事生产、使用及研究电离辐射工作的人员,称为放射工作人员。与放射有关的职业有:核工业系统的和原料勘探、开采、冶炼与精加工,核燃料及反应堆的生产、使用及研究;农业的照射培育新品种,蔬菜水果保险,粮食贮存;医药的X射线透视、照相诊断、放射性核素对人体脏器测定,对肿瘤的照射治疗等;工业部门的各种加速器、射线发生器、电子显微镜、电子速焊机、彩电显像管、高压电子管等的制造。

2.电离辐射危害

电离辐射产生的电离作用可使机体组织产生电离而引起严重伤害。人体接受的放射剂量超过一定值(称为剂量阈值)时就会对人体造成损害,初期症状为乏力、牙龈出血、脱发、性欲降低、皮肤红斑、白细胞数降低等。如不加强个人防护继续接触,就会出现电离辐射引起的职业病。包括:全身性放射性疾病,如急慢性放射病;局部放射性疾病,如急、慢性放射性皮炎及放射性白内障;放射所致远期损伤,如放射所致白血病。列为国家法定职业病的有急性外照射放射病、亚急性外照射放射病、慢性外照射放射病、外照射皮肤疾病、内照射放射病、放射性肿瘤、放射性骨损伤、放射性甲状腺疾病、放射性性腺疾病、放射复合伤和其他放射性损伤共11种。

3.电离辐射的防护

电离辐射的防护要遵循三大原则,如图2-2所示。图2-2 电离辐射防护的三大原则

第4节 生物性有害因素

生物性有害因素是指存在于生产环境中危害职业人群健康的致病微生物、寄生虫和动植物、昆虫等及其所产生的生物活性物质,如附着于皮毛上的炭疽杆菌、甘蔗渣上的真菌,医务工作者可能接触到的生物传染性病原物等。

4.1 有哪些生物性有害因素

1.致病微生物

从事畜牧业、兽医、屠宰、牲畜检疫、毛纺及皮革等职业人群较容易接触或感染炭疽、布氏杆菌。在疫区从事林业、勘探、采药的职业人群,以及进入林区的部队人员有机会接触或感染森林脑炎病毒;医护人员接触患者可引起细菌、病毒性感染,导致炭疽、布氏杆菌、森林脑炎等职业性传染病。

2.寄生虫

农民、井下矿工、下水道清理工以及海边娱乐场所的工作人员较容易感染钩虫病。粮食和饲料加工、贮存等职业人员较容易接触尘虫菌。在疫区从事林业、勘探等职业人群较容易受到蜱虫的叮咬从而引起钩虫病,接触尘虫菌致过敏性皮炎、过敏性哮喘和过敏性鼻炎等变态反应性疾病,或受蜱虫的叮咬感染森林脑炎等疾病。

3.动植物有害因素

肉、奶、蜂制品、食品等以农副产品为中心的多种作业,种植业、园艺园林、木材加工、农林科技人员等,都有机会接触到动植物有害因素。树毛虫、桑毛虫及某些蛾类幼虫体表上的毒毛刺入皮肤时可释放有毒物质引起皮炎;水仙花、郁金香等可致变异性、过敏性皮炎;芸香、佛手果可致光敏性皮炎;某些树林、花草、蔬菜等可致过敏性呼吸道炎症或支气管哮喘,有的甚至有致癌性。

4.2 生物性有害因素职业危害的控制

1.炭疽病和布氏杆菌的预防措施

传染病的预防,主要在于消灭传染源、控制传染途径、增强个体抵抗力三个环节。职业性炭疽病和布鲁氏杆菌病都是接触传染,预防措施类似,如表2-14所示。表2-14 炭疽病和布氏杆菌的预防措施(续表)

2.森林脑炎的预防措施

森林脑炎的预防措施如下。(1)灭鼠、防鼠、灭蜱、防蜱,保持驻地整齐健康,铲除杂草。(2)外出作业穿专门防护服(如紧裤脚、紧袖口、紧领口的连身衣)及高筒靴、防虫帽,衣帽可用药物(如邻苯二甲酸二甲酯)浸泡涂擦,接种灭活疫苗。

3.其他生物职业危害的预防措施

其他生物职业危害的预防措施如图2-3所示。图2-3 其他生物职业危害的预防措施

第5节 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

职业病危害因素辨识是指通过工程分析、类比调查、工作场所环境检测、职业流行病学调查以及实验研究等方法,把工作场所中职业病危害因素甄别出来的过程。

5.1 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的目的和意义

职业病危害因素辨识的目的在于辨识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来源、存在形式、存在浓度(强度)、危害程度等,为职业病危害监测与评价、劳动者健康监护以及研究应采取的职业卫生防护控制措施等提供重要依据。具体表现如下。(1)确定危害因素的种类、来源、形式或性质、分布、浓度或强度、作用条件、危害程度。(2)分析影响劳动者健康的方式、途径、程度,确定健康监护指标,为职业病诊断提供证据。(3)确定职业病危害监测指标。(4)明确职业病危害控制的目标,指导实施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

5.2 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原则

1.全面识别原则

一般来讲,某种工作场所所包含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是比较单纯的。对于一个建设项目来说,特别是工艺复杂的建设项目,其整个生产过程中所包含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是错综复杂的。

企业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时,要求工作人员既要具备娴熟的专业基础知识,包括职业卫生、卫生工程、卫生检验等知识,还要拥有丰富的现场工作经验和工业技术常识。在识别过程中,首先应遵守全面识别的原则,从建设项目工程内容、工艺流程、物料流程、维修检修等多方面入手,逐一识别,分类列出,然后对因素的危害程度做出进一步的识别。不仅要识别正常生产、操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还应分析开车、停车、检修及事故等情况下可能产生的偶发性职业病危害因素。

2.主次分明原则

全面识别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目的是为了避免遗漏。筛选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则是为了去粗取精,抓住重点。在工作中,对可能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危害程度以及可能产生的后果等进行综合分析,为筛选重点,抓住起主导作用的危害因素奠定基础。

此外,由于每一种危害因素因其自身的理化特性、毒性、生产环境中存在的浓度(强度)及接触机会等的不同,对作业人员的危害程度也相差甚远,因此,在识别过程中应做到主次分明。

3.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原则

在对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全面定性识别后,通常还需对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定量识别。通过现场采样分析,进一步判断其是否超过国家职业卫生标准规定的职业接触限值,以此作为评价工作场所或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的客观指标。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