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不会记笔记害了你(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8-29 15:50:21

点击下载

作者:咸鱼梦想

出版社:古吴轩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别让不会记笔记害了你

别让不会记笔记害了你试读:

前言

达·芬奇被誉为人类历史上绝无仅有的全才,现今保存下来的笔记手稿大约有6000页,爱因斯坦曾说,如果达·芬奇的科研成果在当时就发表的话,科技可以提前30—50年;我国李时珍踏遍祖国名山大川,记下了千万字的笔记,终成《本草纲目》,为人类医学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马克思阅读了1500多种书籍,留下了100多本读书笔记,完成了震惊世界的巨著——《资本论》……

人类历史发展到今天,留下的笔记故事不胜枚举。令人惊叹的故事背后,是他们勤于观察、坚持记笔记的精神。时代在发展,科技在进步,人类迈进万物互联时代,记笔记似乎正离我们远去。

现今,生活与工作节奏的不断加快,让人们感觉到学习和工作的压力越来越大,生活变得越来越累。“没有时间!”“我太累了!”已经成了人们的口头禅,就像我们抛弃了记笔记那样,生活也正在“抛弃”我们。正像哈尔滨工业大学校长周玉说的那样,从某种意义上而言,忘记记笔记,意味着一种习惯、一种修养、一种文化的渐行渐远。

就在我们忙忙碌碌过着每一天,对记笔记不屑一顾的时候,许多优秀的企业和团队,已经悄然将笔记运用到了企业管理、团队管理中。因为,笔记在提高工作效率、激发员工创意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笔记用它独有的方式让学习和工作变得更高效,让心沉淀下来,让生活从容起来。记笔记将成为这个时代的一种生活态度,这个时代也将赋予记笔记新的意义,不要让不会记笔记害了你!

本书立足提高学习、工作及生活效率,综合古今中外记笔记的经验与技巧,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全书图文并茂,从时间管理、生活笔记、学习笔记、工作笔记、数字笔记、旅行笔记等诸多方面入手,加入了名人趣事、真实案例、创意涂鸦、云端技巧等元素,用多变的笔记风格为读者呈现出笔记的魅力。无论你是初学者,还是记笔记的爱好者,都能从本书中获取有益的知识和技巧。

任何技巧与方法都以坚持和习惯为依托,不去执行,一切都是空谈。因此,与其他相关类图书不同的是,本书更注重习惯的养成。将西方的实用笔记记法、日本流行的手账记法,融入我国悠久的笔记传统中,形成更适合中国人记录习惯的先进理念和简洁实用的笔记技巧。通过轻松明快的语言,把笔记的技巧、方法与图文融为一体,结构精严缜密,笔触轻松有趣,别具一格。

如果你是一位上班族,面对一大堆要处理的文件、资料,每天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家,沉重的压力与责任让生活杂乱无章;又或者你是一位学子,正对着一大堆学习资料发愁,不知从哪里下手。如果你正处于其中一种状态,不妨在百忙之中抽出些许时间来阅读本书,开始试着重拾记笔记的习惯,相信你的生活状态很快就会得到改善。

世间没有起死回生的灵丹妙药,本书也不是万能的法宝。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坚持下去,并养成有计划的工作和生活习惯,才能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才能提高工作效率,才能让你的时间形成良性循环。由于笔者的水平和经验所限,本书难免有疏漏之处,也在这里敬请诸位读者给予批评指正。第一章笔记是智慧的积累,也是生活的态度在这个数据化时代,人们获取知识的途径更加多样,速度也更加快捷,记笔记的习惯也逐渐离我们远去。那么,记笔记在数据化时代,是否还有意义?纸和笔与数字笔记,哪个更适合这个时代?本章就带读者朋友探讨一下关于“记笔记”在这个时代存在的意义和必要性。拾遗补阙,记好笔记是一种智慧

笔记不只是一种工具,记笔记不仅能拾遗补阙,提高学习和工作的效率,还能锻炼自己的思维。记笔记容易,记好笔记却不容易,记好笔记可以体现一个人的修养,更能体现一个人的智慧。

鲁迅说:“用笔记本一方面把重要的记下来,另一方面,某些地方我不同意书里的讲法,可以写上一段自己的看法,表示自己的意思。”

记笔记是学习和工作中完成知识与经验积累的重要方式,必须做到从思想上真正重视起来,并养成良好的习惯。如果抱着记不记无所谓的想法,高兴就记一点,不高兴就不记,那么笔记就无法实现它自身的价值,也就不能用来提高学习和工作的效率了。

小张是一位普通农民。十几年前,由于家庭原因,他高中毕业后就回家务农。但是,小张对知识十分渴望,他经常利用闲暇时间读书、看报,并将精彩的内容记录下来,久而久之,就养成了做笔记的好习惯。

栽种樱桃树在当地刚刚兴起时,小张看到别人家栽种的果树,大多数都是梨树、苹果树、桃树等,他觉得,栽种樱桃树很可能是一条致富的好门路。但是,从来没有接触过樱桃树栽种的他,对樱桃树的习性和栽种技术一无所知。

这并没有打消小张的念头,他积极查阅资料,农闲时就泡在图书馆里,用了半年时间,他将涉及樱桃树栽种方面的书籍几乎都翻阅了一遍,并记录了本关于樱桃树栽种的笔记,内容包括樱桃树栽种的知识和应该注意的事项等。

小张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终于让栽种的樱桃树茁壮地成长起来。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有新的问题出现,小张依然坚持查阅资料,并将这些新问题和解决方法全部用记笔记的方式记录下来。

经过十几年的艰辛创业,樱桃树栽种已经为他创造了不菲的收益。十几年里,小张一直保持着读书、记笔记的习惯,还将自己的笔记分享给栽种樱桃树的村民,与他们分享自己的经验。

记笔记是一个好习惯,好习惯需要坚持才能养成。笔记本不需要很华丽,但一定要便于携带,因为你随时都可能需要记点什么。案例中,小张通过记笔记完成了知识的积累,实现了梦想,并改变了自己的命运。对于人生而言,记好笔记,本身就是一种智慧。巧记妙用

记笔记会让人的学习更加主动,也是让人全身心投入学习的良方。平时,可以将生活、学习以及工作中的重要信息记录下来,可以记在本子上、平板电脑里、笔记本电脑里,甚至智能手机中。利用闲暇时间,将这些信息整理合并,你会发现,在这个整理的过程中,你已经开始理解并消化这些信息以及所关联的知识了。

笔记能唤醒大脑记忆,增强知识回顾的效率,有助于加深记忆。所以,从现在开始,拿起笔也好,用智能产品也好,每天坚持记笔记吧。它可以是读书笔记,也可以是生活琐碎,只要每天坚持记录,你的人生必然会发生改变。举一反三《礼记·大学》:“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修身是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前提。“修”贯穿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在生活中不断完善自我,在实践中完成积累。学会记笔记,并持之以恒,何尝不是一种修行?让记笔记成为你生活中的一种习惯,在潜移默化中就会养成一种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培养坚韧不拔的性格,塑造为人处世的优秀能力,拾遗补阙,积累人生的智慧。延伸阅读坚持才能成功

Facebook的创始人马克·扎克伯格曾出席过一个会议,与一些年轻企业家分享创业历程。会议现场的所有人都在专注地聆听,只有两个人在边听边记笔记,而硅谷传奇人物——罗恩·康韦就是其中之一。

无论何时,学习都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笔记就是整个学习过程中完成知识和经验积累的绝佳工具。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无论是“时习之”还是“温故知新”,无论你是学生还是上班族,记好笔记都是提升自己能力的一项核心技能,只要坚持记笔记,就不会白做功。点滴积累,笔记让知识汇成海洋

记笔记是由微小到伟大的点滴积累之路,也是由量变到质变的蜕变过程,必须要有“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的精神。无论是读书还是工作,不学会记笔记,就像“熊瞎子掰玉米”,学多少扔多少。《荀子》有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积累知识是学习、工作、研究等必不可少的基本功,也是通往成功的阶梯,能不能做好笔记,就如同能否将自己通向成功的阶梯垒得牢实。古今中外,大凡成功人士,都非常重视知识积累,有着记笔记的良好习惯。

李时珍从小就阅读了大量医书,并且对经史百家、方志类书也都广泛涉猎。在太医院任职期间,他通过对国内外药材的仔细观察,将这些药材的形态、特性、产地都一一详细记录。李时珍在阅读古典医药书籍的过程中,发现其中存在许多谬误,这让他下定决心要重新编撰一部本草书籍。

于是,李时珍认真研读《内经》《伤寒论》《本草经》等医学书籍,边读边做记录,将书中哪些对、哪些错、哪些还有待验证等,都一一记录了下来,并将地理、历史、文学典籍中有关医学方面的知识,都进行了反复推敲,做成了详细的笔记。

有一次,李时珍投宿在一个驿站,看到几位赶车的马夫正围着一个小锅,喝着连根带叶煮在一起的野草汤,便上前询问。一位马夫告诉他:“我们赶车人,经年累月地在外跑,损伤筋骨是常有的事儿。把这药草煮成汤喝,就能舒筋活血。”李时珍立即将这种名叫“鼓子花”的药草记录下来,同时他也意识到,要想编撰一部新的本草典籍,还必须要实践,光凭读书是无法完成的。

为此,李时珍编写《本草纲目》的近三十多年时间里,他的足迹遍及名山大川,参阅了八百多部书籍,请教了上万人,累积记录下了几百万字的单方和笔记。李时珍将自己搜集的资料去伪存真,编辑整理,终于编纂完成了举世闻名的中药学巨著《本草纲目》。这本书目前已经被翻译成多种文字,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流传。

人们在日常生活、工作及学习过程中,要善于搜集各种资料,从点滴开始积累,将这些资料记成笔记。这些笔记可以是简单的摘录、会议记录,也可以是自己的见解或生活感悟等。

许多人对这些零散、微不足道的资料不屑一顾。但是,零散的知识点就像万里长城上的一块砖,只要这些“砖”积累到一定数量,一旦我们需要时,将它们组织起来,就能搭建出属于自己的“万里长城”,使之完成从量到质的蜕变。巧记妙用

从点滴进行积累,是一项长期的工作,无法突击完成。我们可以随身携带一些空白便笺,这样我们无论是听演讲、到书店看书,还是看电影时,都可以随时记下我们所需要的东西,非常便捷。

不要小看这些便笺,如果每天写8~10张,一年下来可就是几千张,用不了几年,我们就可以拥有上万张记满知识点的便笺了。如果每张便笺上有一百个字,那我们就拥有了上百万字的资料。所以说,心动不如行动,现在还没有养成记笔记习惯的人,赶快行动起来吧!举一反三

有人说,人生是打开了就再也无法合上的书,人生是永远无法回头的路。书,要一个字一个字地写;路,要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实际上,人生本身,就是一场积累与蜕变的过程。

笔记,更像是人生这本大书中的每个字,人生路上的每个脚印。也许当时看来,这些笔记并没有什么用处,但关键时候,它就有可能成为打碎鸡蛋壳的那只锤子。不同的是,一枚鸡蛋从内部被打破,是一次新生、一次蜕变;从外部被打破,只能注定成为食物。延伸阅读《南村辍耕录》

元朝末年的大文学家陶宗仪隐居在松江华亭时,每天清晨便到田地里干农活,并随身携带着笔砚以及书籍,干活累了就坐在树下休息读书,并将读书的感受和心得都记录在树叶上。

回到家中后,陶宗仪就将自己记的树叶笔记放到瓦盆里保存起来。十几年累积下来,陶宗仪拥有了十多盆树叶笔记,后来经过整理归类,成书三十卷,名曰《南村辍耕录》。这本书在学术研究领域,至今仍然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记忆优化,用笔记建立知识体系

记笔记的目的不是抄书,也不是一字不落地记录某项内容,而是为了积累知识,进而达到优化大脑记忆的效果。记忆力强是获得成功的重要因素,在工作中也更容易出成绩,但是,大脑还有一个弊端——遗忘。为了战胜“遗忘”这个记忆力的天敌,记笔记是十分必要的。《弟子规》中记载道:“心有疑,随札记;就人问,求确义。”也就是说,当心中有疑问时,要立即记下来,有机会就要找人请教,然后理解清楚。同理,无论是在工作还是在学习中,遇到不懂或者难懂的知识点时,如果不记录下来,也不及时向他人请教,久而久之,记忆便得不到优化,自身所掌握的知识也就变得经不起推敲。

东汉时期的经学家、天文学家贾逵年幼时父亲早逝,母亲既要操持家务,又要做些活计来维持一家的生活,根本没时间照料他。照料贾逵的任务,就落在姐姐的身上。那时,四岁的贾逵总是津津有味地听姐姐给他讲一个又一个故事。

有一天,姐姐带着贾逵玩耍时,听到对面学堂里的老先生正在讲课,讲的正是上次她没有给弟弟讲完的故事,于是姐姐就悄悄带着贾逵到学堂外听老先生讲故事。以后,每到老先生上课时,姐姐就抱着贾逵站在学堂的篱笆墙外听。

渐渐地,贾逵长大了,姐姐抱不动了,贾逵就自己搬张板凳,站在上面听,无论刮风下雨,从不间断。姐姐心疼他,几次要拉他回家,他却说什么也不肯,每次都坚持把课听完。就这样,贾逵十岁的时候,就已经学到了很多知识,加上平时刻苦阅读,看了许多名篇、名著。

贾逵知道自己并不比别的孩子聪明,脑袋里记的东西也不一定就比别人多。因此,除了勤奋外,他还注重记笔记。但由于家里太穷,买不起纸和笔,所以每当遇到好文章或自己不懂的文句时,他就借来笔墨,将这些内容记在门扇、屏风上,他还自己制作了竹简、木片,将笔记记在上面,找机会向他人请教。

贾逵一边读一边记,他的记忆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了不断的优化,最终形成了自己的知识体系。随着他读的书越来越多,笔记记得越来越多,他的学识也变得越来越渊博。许多人赞叹他是当世奇才,却忽略了坚持记笔记在他所取得的成就背后的重要作用。

无论是纸质笔记,还是数字笔记,笔记都不只是记忆的转录。记笔记时,应该思考创新记忆,只有具有创造力的记笔记方式,才能有效地优化你的记忆,帮助你形成独有的知识体系,而不是将笔记记成日记,更不能舍本逐末。巧记妙用

德国心理学家赫尔曼·艾宾浩斯在《关于记忆》一书中,阐述了著名的“遗忘曲线”。他说,人们学习到的新知识,开始时遗忘速度会很快,然后会缓慢下来,经过长时间记住的东西,则很难被遗忘。也就是说,遗忘速度是先快后慢,先多后少。

因此,学习后及时复习是非常必要的。在工作或学习中,将重点记录下来,然后进行笔记整理,这个过程等于重复记忆一次。在整理笔记时,还会自主思考,从而刺激大脑皮层兴奋,起到优化记忆的作用。另外,整理笔记比枯燥地背书更容易加深记忆,一味死记硬背,反而会令人产生乏味感,降低大脑的记忆效率,容易疲劳。举一反三

人的大脑每天都在不断地摄取新的记忆,同时也在不断地忘记一些东西。一些有特殊意义的事情,总是会被牢牢记住,那些不那么特殊的事情,也会很快被忘记。人脑不是电脑,不能像电脑那样,将有用的信息分类储存起来,也不能将没用的信息随意删除。

从外界获取新信息时,脑细胞会随之活跃,我们可以将我们需要记住的东西记在笔记本上,又或者输入到电脑中,给混乱的记忆腾出空间,这并不需要花费太多时间。同时,尽快将有用的信息整理出来,然后挑出我们所需要的信息,通过图形记忆、口诀记忆、理解记忆等方式,加深这些信息在我们大脑中的记忆,完成记忆的优化,使之成为自己知识体系中的一部分。延伸阅读任末读书

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用记笔记来优化记忆,早在东汉时期就已经成为学者习惯的做法。《拾遗记》中就记载了东汉教育家任末的故事:“任末年十四,负笈从师。不惧险阻。每言:人若不学,则何以成?或依林木之下,编茅为庵,削荆为笔,刻树汁为墨。夜则映星月而读,暗则缚麻蒿自照。观书有会意处,题其衣裳,以记其事。门徒悦其勤学,常以净衣易之。临终诫曰:‘夫人好学,虽死犹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 ”

任末年幼家穷,他就用削好的荆条为笔,用树汁为墨,每次读书之时,都将精彩的文字记到衣服上。一同求学的人十分喜欢他的勤学,用干净的衣服交换他的脏衣服,他的住处被人们称为“任氏经苑”。他最终也成为一代博学的教育家、经学家。辅助记忆,用笔记构建知识链接“这件事我曾经做过,但是具体怎么操作已经想不起来了!”在生活中,你是否经常遇到这样的问题呢?学习新的知识很重要,而将这些知识记录下来,并最终变成自己的东西则更为重要。

爱因斯坦曾说过:“我从来不记在辞典、手册上有的东西,我的大脑是用来思考书本上还没有的东西。”知识是无限的,人的记忆力却是有限的,一个人不可能将世界上所有的知识都装进自己的大脑,积累知识和经验,仅凭记忆是不行的。这个时候,最有效的方式莫过于记笔记。相信大家都很熟悉“百度”, “有事问度娘”也成为当下流行的语句。“百度”构建起了一个庞大的知识库,你只要掌握少量关键词,就能搜索到自己所需要的知识。

记笔记也是同样的道理,将平时点滴的知识和经验,记录在本子上,整理出关键词,就像索引一样,这样只要记住几个关键词就可以了。需要用到相关知识时,只要想起所需内容的关键词,翻开笔记本,就能找到相关知识。

这一切,会帮助你找到通过互联网无法找到的、只属于你自己的独特信息,更有助于释放大脑有限的记忆力,去做对自身更有意义的事情。

一次,爱因斯坦在美国演讲时,有人提问道:“你记得声音的速度是多少吗?你是怎样记下这些东西的?”爱因斯坦笑着回答道:“声音的速度是多少,我必须查资料才能回答你。我从来不记在辞典、手册上有的东西,我的大脑是用来思考书本上还没有的东西。”

记笔记就像存钱一样简单,将工作和学习中的知识,一点一滴地储存起来,不仅能够辅助记忆,还能让大脑轻松一些,去做更重要的事情。尽管这是一件非常简单的事情,但能够坚持做到的人却寥寥无几。有的时候,只是习惯性地将某个东西记录下来这件事,都可以给你带来极大帮助。开始记笔记,不仅是梦想的起点,还是你未来找回更多美好记忆的基础。巧记妙用

关于记笔记的有效技巧,会在后文中的“巧记妙用”板块为读者一一呈现。首先为大家介绍一种当下比较流行的笔记“黄金三分法”法则。

法则一:留出足够空余,行首对齐,用图、画等形式呈现“视觉效果”。

法则二:在笔记本顶部留出3~5厘米空白区域,用于书写标题。

法则三:依照“事实→解释→行动”方式来记笔记。

下面提供埃森哲公司及麦肯锡公司在工作中使用的“黄金三分法”笔记框架以供参考。埃森哲公司的“Point Sheet”笔记框架 麦肯锡公司的“空·雨·伞”笔记框架举一反三

只记笔记也是不行的,因为你记录下来的零散知识、经验等,彼此之间没有办法形成统一的知识体系。所以,还需要将这些内容链接起来才能产生效果,也只有将这些散碎的内容链接形成知识网,才能发挥出笔记应有的作用,进而将这些知识运用到工作、学习以及生活中去。

养成记笔记的习惯,回头再去翻阅笔记本,你会发现它就像打开你大脑“宝库”的钥匙,让你从中获取意想不到的经验。但这一切的前提是坚持记笔记,如果无法坚持,那一切也就无从谈起了。延伸阅读王充著《论衡》

王充是我国东汉唯物主义哲学家,著有中国历史上一部不朽的无神论著作《论衡》。王充博览群书,但从来不死记硬背,他认为死记硬背是庸俗读书人做学问的方式,失去了做学问的本质。王充为积累笔记,在住所的窗台上、书架上、壁橱里、床铺旁等地方,都放置了笔墨纸砚,一旦想到什么,就随手记录下来。经过多年积累,王充终于完成了巨著《论衡》一书。巧记妙用,不能为了记录而记录

步入社会,尤其是工作以后,记笔记将成为一项基本技能。这项技能,公司是不会教的,只能依靠自己去学习,而且还要花大力气学习。记笔记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不要为了记笔记而记笔记,要知道记笔记可是一门很深的学问。

威廉·贝弗里奇曾经说过:“新想法转瞬即逝,必须努力集中注意,牢记在心,方能捕获。一个普遍使用的好方法是养成随身携带纸笔的习惯,随时记下闪过脑际的有独到见解的念头。”比如你在开会时,灵感突然被触发,如果不马上记下来,也许很快就会忘掉,如果进一步思考,就会影响你听取会议内容。因此,遇到这种情况时,最好立即将灵感记到笔记本上。

在同一家公司上班的李轩和晓峰都有记笔记的习惯,两个人进入这家公司的时间都不到一个月,因为两个人在同一个部门工作,所以很快成了朋友。李轩字迹飘逸脱俗,经常嘲笑晓峰的字迹潦草,让晓峰工作之余多练练字。

每次公司开会,李轩都记得一手漂亮的会议笔记,反观晓峰的会议笔记,字迹潦草不说,还有许多怪异的符号。很快,两个人的笔记就成了公司的“亮点”。李轩的笔记成为公司会议笔记的标杆,而晓峰的笔记则成为反面典型,被公司同事笑称为“鬼画符”。

两个人工作一年后,所在部门经理升职,职位也就空了出来。由于工作成绩突出,李轩和晓峰成为部门经理的候选人。对于部门经理这个位置,李轩有着相当的自信,他认为与晓峰比,自己有很大的优势。

很快,任命通知书就下来了,部门经理人选是晓峰。看到这个结果后,李轩十分震惊,怎么也想不通,于是气呼呼地跑到已经升任公司副总的前部门经理面前讨说法。李轩说:“论工作能力,我不比晓峰差,而且每次公司会议笔记,他都记成了‘鬼画符’,凭什么他就成了部门经理?”

前部门经理笑着说:“问题就出在笔记上面!”

听前部门经理说完原因,李轩才恍然大悟。原来,每次公司会议后,晓峰都会将会议记录重新整理,汲取经验并发现和解决问题。但李轩则是事无巨细地记了下来,这就导致他无法把会议内容听完整,而且开完会后,李轩也从来不翻看笔记。

晓峰与李轩的能力看似不相上下,每天都做着相同的事情,实际上,晓峰已经及时地发现了公司出现的许多问题,并将这些问题以及解决方案都写入了笔记中。这还是前部门经理偶然间才发现的,原来晓峰已经悄然为公司填补了许多漏洞。

上述案例反映了许多人在记笔记时常犯的一个错误,那就是为了记笔记而记笔记。如果只是为了记笔记而记笔记,那么笔记的价值也就不存在了,反而会造成舍本逐末的结果,适得其反。

因此,要想学会记笔记就要真正下功夫研究,不断磨炼和提高自己记笔记的技巧。事实上,提高学习和工作效率的方法,就隐藏在你记笔记的过程之中。当然,记笔记的方法多种多样,没有固定的格式,只要找到能让自己感兴趣并且适合自己的方法,就能达到提高学习和工作效率的目的。巧记妙用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我们每天都有许多的事情要处理,而记好笔记则是将这些纷杂的事情处理得更加出色的好办法。首先,我们将每天要做的事情按照轻重缓急记录下来,然后集中精力处理眼前的事情或重要的事情,将其他事情暂时从大脑中驱赶出去,这样就能让自己的精力集中在处理一件事情上。等这件事情处理完,再翻开笔记本,按照次序处理下一件事情,这样就可以减轻大脑负担,将事情处理得更加轻松、高效。举一反三

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实际上,记笔记的过程不仅是“学而思”的过程,还是“解惑”的过程,也是对知识进行整理、提炼、思考、加工、创造的过程。如今已经步入大数据时代,人们获取知识的方式更加方便快捷,所以更加应该养成记笔记的习惯,让它成为一种文化、一种修养,让记笔记也流行起来。延伸阅读奇特的习惯

19世纪英国著名作查尔斯·狄更斯记笔记的方式十分奇特。他喜欢像侦探一样,出现在夜晚的伦敦街头,通过自己的观察、聆听,将所见所闻都记录下来。狄更斯这种记笔记的习惯,让他始终与英国当时的现实社会保持着紧密联系,使他创作出了《雾都孤儿》《双城记》等许多深刻反映当时英国复杂社会现实的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作品。万物互联,开启数字笔记新时代

万物互联的时代,你要学会用云端记笔记,云端让记笔记更加便捷、快速、高效,提高生活和工作的效率也正是记笔记的价值体现。

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中的标准配置,进入“后PC时代”,尤其是当云端出现后,人们已经可以离开PC工作。这个工作,不仅是指职业工作,还包括生活中处理各种事务、学习等。数字化让我们的生活变得高效,云端笔记也将成为人们学习、生活及工作中的“第二大脑”。

云端就像一个随时可以取用的书柜,储存在云端中的内容不必担心折叠、丢失、损坏,比储存在自己电脑的硬盘中更加安全可靠,而且只要有网络,就可以在笔记本电脑、台式电脑、智能手机等网络终端上同步使用,与传统的纸和笔相比,具有其独特的优势。

◎容量优势。传统笔记本容量是有限的,不断地记笔记,笔记本会越来越多,这会增加查找资料的难度,笔记整理难度以及索引制作难度都会不断增加。这些在数字笔记中,完全不构成问题,储存读取速度更快。

◎防止遗失。传统纸质笔记容易损耗、遗失,数字设备同样也会有损耗、坏掉的风险。云端储存完美解决了这个问题,将资料储存在云端,就算实体设备坏掉,资料也不会遗失。

◎复制剪贴。数字笔记具有复制、剪贴的功能,做过的笔记随时都可以重新调整,可以随意补充或删除,音乐、图片等内容都可以剪贴成各种资料,编辑储存起来,这也是纸质笔记所无法做到的。

◎效率检索。效率检索是数字化笔记最大的优势,想要查找什么内容,直接输入关键词就可以搜索到,不用像纸质笔记那样一页一页地翻找。

◎携带方便。纸质笔记携带方便,也不存在电力和网络的制约。云端同步和移动智能终端的发展,让数字笔记的缺点变成了优势,只要拥有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智能终端,就可以解决纸和笔的问题,同时还能通过移动网络,完成数据笔记到云端的上传。

互联网逐渐渗透到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生活、学习以及工作的数据化是大势所趋,人们接收到的信息量也越来越大,随时随地记录下的珍贵信息内容,将有可能影响甚至改变一个人的一生。

经常听到身边的人说,现在互联网上什么都有,根本不需要记笔记,需要什么资料上网查就行了。的确,互联网便捷了人们的信息查询,但同时也懒惰了人们的大脑,从互联网上查到的资料,都是别人的知识和经验。笔记则不同,笔记是你的经验或者说你亲身经历过的事情,记笔记的过程会刺激大脑思考,而不是被动接受他人的知识和经验。巧记妙用

数字化笔记所储存的信息量非常大,这也给后期整理分类带来许多麻烦,分类越琐碎,用到的概率反而会越低。这也是数字化笔记的一个突出问题,也就是许多信息被分类整理得很整齐,但从此以后,却再也不会被拿出来用了。

因此,我们可以利用Evernote等数字笔记软件(见上图),建立一个“搜集箱”,将记录下来的信息,先全部放入这个“搜集箱”中,不要忙于整理,每天看看这个“搜集箱”中都积累了些什么,临时用到的信息用完后立即删掉,有用的信息再进行分类,这样不但能节省很多时间,还能够避免信息浪费。举一反三

人类天生喜欢“分类”,喜欢将身边所有的东西都分类整理好,将房间整理得干干净净。但偶尔会遇到这样的麻烦:“我昨天将小剪刀放在哪里了?”然后,想破脑袋也记不起来。

遇到这种情况,暂时不整理就是最好的整理,一个错误的、缺乏行动力的整理分类,反而会让你日后更难找到这个资料,甚至彻底遗忘,就像那把找不到的“剪刀”,直至你能确定这个资料怎样使用,然后再将其分类,就如同将剪刀放入工具箱中,每当要用剪刀时,自然就会去工具箱中取一样。延伸阅读七录书斋

明朝末期著名文学家张溥自幼好学,读书时必定要抄写下来,抄完后再朗读一遍,然后立刻焚烧掉,接着再抄,这样七次才算结束。冬天,他的手冻皲裂了,就用热水浸泡后再写,后来他将自己的书房改名为“七录书斋”,其代表作有《七录斋集》《五人墓碑记》等。

张薄的故事告诉我们,动手记笔记比只读更加有效。无论是用毛笔的古代社会还是数字化的现代社会,记笔记都是提高效率、辅助大脑记忆的好工具。第二章找对方法,笔记的价值才能体现记笔记是学习与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一项技能,有利于拓展知识面,好的笔记可以提高学习和工作的效率。但是,记笔记也要讲究方法,只有掌握正确的方法才能记下有价值的笔记,笔记也才能成为你的良师益友。拥有良好开端,首先要找对方法

就记笔记而言,无论你采用哪种方法,只要找到适合自己的就好,不要盲目模仿他人,也不能不向他人学习。

笔记就像大脑的“外置硬盘”,用来储存大脑没有办法记住的信息,将对自己有用的信息保存下来。然而,许多人记笔记的方法并不正确,遇到新的知识点就完全没有重点地狂记,事后又不加整理,将整理与思考流程一拖再拖,甚至完全不去整理与思考,这就让记笔记成了无用功,这种记笔记的方法也是最无效的。

小王有记笔记的好习惯,也能将这种习惯坚持下来,从上学到工作,他已经累积了三十多本记满文字的笔记本。但是,小王所记的笔记对他并没有产生任何实质性的意义,只能当作连他自己都不愿意翻看的“日记”。

究其原因,还是因为他没有认识到记笔记的真正意义。小王每次记笔记,都事无巨细地罗列下来,无数次想要整理一下自己的笔记,但看到那些密密麻麻的字,他又放弃了。因此他所记的笔记,就成了一些没有任何用处的文字,“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在当今社会中,像小王这样记笔记的大有人在,记完笔记后,从不整理,也不回顾,这种笔记就属于无效笔记。为什么造成这样的结果呢?其根本原因在于,他们根本没有学会记笔记,更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记笔记方法。

下面就为大家介绍几种比较有趣的记笔记方法:

◎透明纸笔记法。书写速度或录入速度过慢的人,会将笔记直接记在教科书或参考书上。由于参考书留白位置有限,可以剪一张与参考书大小一致的透明纸,然后用胶水粘在教科书中,用以增加空间。同时,采用这种方法记笔记,还可以利用透明纸的性能,将参考书的重点知识画出来,从而达到最高利用率。

◎自问自答法。记笔记时,将笔记本从中间一分为二,左侧记录问题,右侧记录答案。采用这种一问一答的形式,在整理笔记时更加简洁明了,更容易诱发思考,减少冗杂笔记带来的枯燥感。

◎录音法。录音法的优势在于不会发生遗漏,尤其适合擅长听觉记忆的人,但缺点在于,整理过程用时较长。因此,擅长听觉记忆的人,可以在整理出重点后,再录制一份音频,制作出适合自己记忆的笔记。

◎详细记录法。大部分记笔记的方法都是记录重点内容,但对于短期记忆力较差的人,记重点的方法就不太适合。详细记录法则是尽可能详尽记录相关内容,对录入速度要求很高,且要尽可能做到不遗漏关键词。

◎康奈尔笔记法。康奈尔笔记法源于美国康奈尔大学,将笔记本单页从中间画一条直线,一分为二,右侧“笔记栏”记录上课时听到的字句,左侧“复习栏”用于温习功课时做重点摘要,整理好笔记的同时,也就完成了大纲制作,下面留白做总结。

无论采用的是上述做笔记的方法还是个人所习惯的做笔记方法,都应该在记完笔记后,立即对笔记进行修饰,将错字、速记符号、语意不清的地方进行修正补充,以免给日后整理、复习、提取知识点造成困难。同时,值得大家注意的是,无论哪种记笔记的方法,只有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才是最好的。巧记妙用

思维导图是英国东尼·博赞在1970年创建的图像式辅助思考工具,它的优点在于它的结构能够轻易地增加和补充内容,尤其符合大脑扩散性运作方式,有利于大脑对知识的吸收。

将笔记做成思维导图模式是一种全新而有效的记笔记技巧,制作思维导图笔记的过程,本身对内容理解程度也是一个考验,关于思维导图笔记,下节将为大家做详细介绍。举一反三

无论你喜欢手写笔记还是数字笔记,都不妨在衣服兜里装上一些小便签,每张小便签上面只写一件事。随便你写什么,可以是生活的琐碎小事,也可以是令你怦然心动的一句话,或者是突然想起的第二天必须要做的事……晚上休息时,将这些小便签看一看,已经完成的就丢弃掉,剩余的分类整理到笔记中。这会给生活带来一份便利、一份情趣,还能培养自己的良好习惯。延伸阅读“文化昆仑”钱钟书

钱钟书先生知识渊博、博古通今,他的博学与勤奋是分不开的。钱钟书做笔记的习惯是在牛津大学图书馆读书时养成的。他的外文笔记本就有178册,34000多页,中文笔记与外文笔记在数量上不相上下。钱钟书的读书笔记远超同辈学者,成为中国文学研究者的楷模,被誉为当代“文化昆仑”。思维导图,笔记与思考完美结合

思维导图是一种革命性的思维工具,图文并重,将各级主体通过隶属关系层级表现出来,将图像、颜色、关键词进行有机链接,形成记忆链,充分运用大脑机能,激发大脑的无限潜能。

思维导图又叫心智图,是东尼·博赞在1970年创建的表达放射性思维的图形思维工具,简单而有效。东尼·博赞说:“我画思维导图源于以前读书时,我做的笔记堆得像山一样高,但是考试时却感到绝望。我开始慢慢找每页笔记中的关键词,找出他们之间的联系,然后用线连起来,再用方框将关键词圈出来,这才发现,我所做的笔记有90%都是没用的。”

思维导图当然也可以运用在笔记上,与传统笔记相比,通过绘制思维导图来保存笔记,有着巨大的优势。首先,思维导图笔记没有冗长的文字内容,关键词全部来自于提炼加工;其次,思维导图笔记结构清晰,主体与层次逐级扩散,表达的内容层次更加直观;再次,思维导图笔记更容易让人把握核心内容,方便记忆。下面就以读书笔记为例,为大家介绍一下思维导图笔记的制作流程:

①阅读。要想制作思维导图读书笔记,首先要阅读。如果是前后章节逻辑性不强的书籍,可以阅读完一章后画出重点,再进行整理;如果是整体性较强的书籍,则需要读完整本书后再进行整理,然后制作思维导图笔记。

②框架构建。制作思维导图笔记框架,可以利用书籍目录,或者选择书中的重要部分,将书籍的主要框架体现在思维导图中。

③关键词录入。提出书中重要部分的关键词,然后录入到思维导图中,将自己画出的重点简单录入即可,不需要润色修正。

④整理与修正。不同读者读同一本书的目的不同,需求点也就不同,那么就要根据自身需求,对思维导图主题与支线进行调整,使之符合自己的需求。

⑤细化论证。将书中主体内容的关键词与相应论证部分放入分支,完成了整个框架的构建,这时要做的就是思维导图笔记的细化。这个细化内容主要是每个分支的逻辑性与语言,将书中原话转变成自己可以理解的话并尽量简化,同时将逻辑关系理清,用分支形式表现出来,这个时候的思维导图笔记层次就比较清晰了。

⑥杂项处理。将单独画出来的与框架内容无关的内容,仔细再读一遍;与整理出来的框架有关的内容,可以加入到相应支线中去;有些与全书无关的内容可以舍去,或单独留存在支线中。

从知识管理角度而言,思维导图笔记在知识保存、共享、使用以及创新等方面,作用都十分明显。制作思维导图笔记,可以用手绘,也可以用电脑软件制作,相比而言,手绘的效果更佳。

也许有人认为,绘制思维导图笔记太浪费时间。其实不然,当你在读一本书的时候,别说记住书中多数内容,读一遍很可能连目录都记不住,对书中知识的汲取是十分有限的。而在绘制思维导图笔记的过程中,你就已经将整本书的知识结构完全弄清了,而且大脑会随之思考,并产生创新意识,从这个角度来说,其效率非常高。巧记妙用

想要制作思维导图读书笔记,没开始阅读之前就着手制作是不行的,甚至只读1~2遍也无法做出自己想要的思维导图。最好的办法是,将书的目录与内容先看一遍,在读第二遍时开始画重点、做笔记,将书中的要点都找出来,然后再开始制作思维导图读书笔记。

思维导图框架制作出来后,就是整本书的知识树了,这个时候再根据自己所要的知识点,进行内容上的增补。切忌罗列全书内容,如果只是内容罗列,那么思维导图笔记也就失去了原有的意义。举一反三

东尼·博赞说:“中国的文化是我的老师之一,我一直研究中国历史,孔子、老子都是世界上功力非凡的思想家,通过汉语我们认识到,我们的错误在于发展了抽象的现代文字,却忽略了具象的象形文字。汉字给了我很大的启发,所以在我的思维导图中不但有字符、数字,还有图案……”

无论是思维导图笔记还是其他类型的笔记,其制作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协助大脑记忆,激发创新性思维,让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更加高效。思维导图无疑更适合人类大脑的思维模式,思维导图笔记将做笔记与思考的过程完美结合。因此,我们在做笔记时,不能流于形式,任何没有思考价值的笔记,对知识点的吸收都很浅薄。另外,要记住,只有反复阅读自己所记的笔记,才能加深记忆和理解。延伸阅读智力魔法师

作为人类大脑潜能研究专家,东尼·博赞因创建了“思维导图”而闻名世界,著有八十多部各类作品,在一百多个国家以三十多种语言出版,被誉为“智力魔法师”“世界大脑先生”。他是世界记忆力锦标赛创始人、世界快速阅读锦标赛创始人以及思维奥林匹克运动会创始人。东尼·博赞曾经在一天内通过卫星电视,同时给英国和美国十个不同地方的孩子上课,每个分会场一万人,共计十万多人,创造了一天内教授最多学生的世界纪录。创建速记符号,掌握记录技巧

听课、听演讲或者开会时,记笔记的时间都非常有限,许多知识点往往都是一闪而过,无论是手写还是用键盘输入,都没有足够的时间记录完整的句子,这就需要我们创建一套属于自己的速记符号体系。

大脑根据信息特点分为图像记忆和声音记忆。图像记忆是一种印象,声音记忆是一种理解。无论哪种信息记忆,只要不是被大脑定义为“特别有意义”,这种瞬时记忆就会一闪即逝,不会被大脑永久保存。因此,做听课类笔记就是要利用这种转瞬即逝的瞬时记忆,迅速提取关键词,通过图形、符号、关键词等,将所需的知识点记录下来。

与阅读笔记不同的是,此类笔记的难点在于我们无法事先了解会议或演讲等的内容的逻辑结构,只能先用“听到什么就记什么”的方式进行记录,事后再加以整理和修饰。这就要求我们培养自己快速抓取关键词和逻辑关系的能力,同时建立一套属于自己的速记符号体系。那么,速记符号都有哪些,应该怎样建立速记符号体系呢?

①抓住关键词。将整句话甚至整段话都记下来是听课类笔记的误区之一,专注于将某段话全部记录下来,会错过其他重要内容。因此,建立速记符号体系的第一步,就要先学会抓住和记录每句话、每一个段落中的关键词。

例如,公司安排你乘坐后天8:00从北京站出发的火车到上海出差,则可以记成(北京—上海/8:00/××日),并不妨碍理解。

②信息符号化。由于信息展开速度过快,为了跟上听课速度,这个时候就要利用关键词和符号相结合的方法做笔记,这样做是为了加快书写速度。信息符号化要注意写清楚,不占空间,自己要熟悉。只要自己能看懂,自创符号也可以。例如下面表格中的符号及其代表意义。

③制作符号表。制作符号表并熟记自己笔记中每个符号所代表的意义,是创建笔记符号体系的重中之重。符号笔记快捷方便,但如果记完笔记后,连自己都不认识,那就没有任何意义了。因此,想要建立属于自己的笔记符号体系,就必须制作符号表,详细说明每个符号代表的意义,并加以熟记。

④善用线条。线条是笔记中较常见的符号,它可以与箭头搭配形成指引标记,可以单独用来圈出重点、分割区域、表示从属关系、表示时间等。善用线条会让你的笔记内容更加清晰、有条理。

⑤布局与图解。记笔记之前,可以将笔记本划分出几个区域,自己一定要清楚每个区域中要记什么内容,并养成习惯。区域的划分、整合、排列会让内容的逻辑性更加清晰。图解指的是简单的视觉化图形,这考验着一个人的理解能力,如说到“大海”“飞机”“云朵”等词语,我们大脑中自然会产生相应的画面。

符号速记没有固定的编码,也没有专业规定,这个符号可以是富有想象力的自创符号,也可以是大家所熟悉的符号,只要方便本人记录和识别即可。开始学习符号速记时,不用担心自己记得太乱,慢慢训练,事后通过笔记整理,就能知道下次再记录时,需要在什么地方改进,重点是能让自己看明白。巧记妙用

由于速记笔记与阅读笔记不同,无法提前把握内容的逻辑性,这时,不妨制作一个小笔记本(如图所示)。

小笔记本的制作要求如下:

①大小适中。笔记本的大小最好与自己的手掌契合,这样便于携带和记录,也有利于提高书写速度。

②空间利用。笔记本页面尽量不要留下空白,做好规划,充分利用空间记录更多内容。

③合理布局。如上图所示,在每个段落结束的地方画一条斜线,可以强化所记录的信息内容,便于记录完毕后的整理与思考。

在记录过程中,中文、英文、字符皆可,格式与布局也不尽相同,只要适合自己、自己看得懂、方便记完笔记后进行整理就好。举一反三

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想要记住一段文字资料,经常背诵很多遍也记不住;但看一场电影,只要看一遍,时隔很久还能回忆起电影中的画面;我们亲身经历的事情,不需要特别记忆也会记很长时间。

实际上,每个人都具备过目不忘的能力,但一直被人们所忽视,这也是大脑对声音记忆和图像记忆的区别。当我们记一段文字时,无论你是否读出声,脑海中都会响起读这段文字的声音,属于声音记忆。大脑对图像记忆的效率远远高于声音记忆,这也是看电影时可以记住大量情节和画面,却无法记住太多台词的原因所在。

因此,在我们记笔记的时候,要尽量将抽象的文字资料用图片形式来表达,或者用图文结合的方式做笔记,这样更利于大脑的思考和记忆。延伸阅读人类奇才——达·芬奇

达·芬奇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一位学识渊博、多才多艺的画家、天文学家、发明家和建筑工程师,他通晓数学、生理、物理、天文学、地质学等多门学科,保存下来的手稿大约有6000页。爱因斯坦认为,如果达·芬奇的科研成果能够在当时发表的话,科技可以提前30~50年。达·芬奇笔记手稿

达·芬奇每天都在做笔记,去世后留下了大批没有整理的手稿,尤其是他用左手反写的笔记,需要借助镜子反射才能顺利阅读。达·芬奇对人体、自然法则、生理机能的理解都远超那个时代,甚至仍然影响着现今的科学研究。他所研究的内容包括了今天所见的飞机、坦克,甚至机器人。学会整理笔记,积累核心信息

整理笔记是学习和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记完笔记后的整理工作关系着所记笔记能否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无论是学生还是已经走上工作岗位的人,对记笔记都不陌生,但是真正能记好笔记、做好笔记整理的人却少之又少。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有两点:一是没有养成良好习惯;二是对记笔记这件事的重视程度不够,单纯为了记笔记而记笔记,只重过程不看结果。有些人随手记了随手扔,或者记笔记时就不用心,后期也就没有办法整理。

整理笔记也是一门学问,纸质笔记与数字笔记的整理方法也不尽相同,但总体思路是完全相同的,那就是完成信息的整合和管理,将记录下来的关键词、符号等补充成完整内容,形成相互关联且具有完整逻辑的内容。随着笔记越来越多,内容越来越杂,整理工作难度也会越来越大,因此必须学会一套行之有效的笔记整理与管理的方法。简单来说,整理笔记要把握以下几点原则:

①认真记笔记。笔记记得是否认真,决定了笔记能否被成功整理。如果笔记记得简洁明了、关键词清晰,那么后期的整理难度就会降低;如果记了什么自己都看不明白,整理也就无从下手。

②整理要迅速。记完笔记后,要抓紧时间对笔记进行整理,这也是笔记整理的重要前提。时间一长,大脑中的相关记忆就会缺失,不利于整理出完整的知识结构,一定要在大脑还保留残存记忆的时候,及时对笔记做出修补整理,保证笔记的完整性。

③修改要准确。修改是整理笔记的重要一环,对错字、符号以及其他不准确的地方进行修改补充,尤其要注重对核心内容的修改,保证笔记内容的准确性。

④逻辑要清晰。对笔记内容进行梳理,整理好前后逻辑关系,用序号标注清晰,然后列出提纲,做好目录,这样会让笔记更具条理性。

⑤取舍要果断。用颜色突出的笔对笔记内容重点进行标注、分类,比如哪些内容是需要分析的,哪些问题是需要查询解决的,哪些内容是需要摘抄的,哪些内容是着急要解决的,等等。同时,还要将无关紧要的内容或已经办完的内容删掉,让笔记更加简明、系统。

⑥学会编目录。笔记越记越多,为每一本整理好的笔记做一个目录,进行分类管理就显得非常必要。将笔记分好类,同类知识放在一起,标注序号,然后编写一个清晰的目录清单,等到需要用到笔记时,就可以按照目录进行查找,这就让笔记更加便捷好用。

其实,无论是记笔记还是整理笔记,都是一件非常愉悦的事情,它能将琐碎的事情变得条理化。数字笔记的整理原则与纸质笔记的整理原则完全相同,只是录入方式不同。数字笔记可以保存图像、链接等资料,在整理过程中需要将分类做得更加细化一些。

整理笔记的过程是一次知识积累的过程,更是一次梳理内心情绪的过程。上学时,我们习惯于按照不同科目准备相应的笔记本;走上工作岗位后,同样需要将工作笔记分门别类,整理出条理清晰的笔记,让工作更加高效。巧记妙用

智能终端的应用,让人们记笔记的形式更加丰富和多样化,拍照、视频等视觉元素的加入,也是纸质笔记难以做到的,带给人们更加深入的笔记体验。下面以Evernote为例,与大家分享一下照片笔记的整理小技巧。

①打开Evernote,新建一个相册笔记文件夹。

②选择拍照功能,就可以拍摄你想要拍的景物或文件。

③拍照之后,可以在照片下面编辑文字,这里可以标记所拍摄景物的地点和介绍,也可以是你拍摄的文章重点,等等。

④你还可以给你的照片笔记加上一个标签。标签应是你可以记住这个照片笔记的关键词、字或符号等,以便用到时能快速搜索。如下图所示,加上标签的笔记,搜索起来就方便了很多。

⑤Evernote还有一个智能贴纸功能,如下图所示。利用好智能贴纸,也会让日常笔记的整理变得更加轻松。举一反三“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记笔记与整理笔记可以说是既简单又不容易做到的事,也是点滴积累的过程。记笔记的过程可以锻炼我们的听力、录入能力以及专注度,整理笔记则能锻炼我们的记忆力、思考力以及逻辑分析能力等。

听讲座或演讲时,稍微注意力不集中,就有可能漏掉重点,尤其是数字化工具的应用,如音乐、多媒体视频、幻灯片等出现在讲座或演讲中,这就加大了记笔记以及事后整理笔记的难度。对此,我们要做到的就是,将记与整理有机结合起来,通过文字、声音、图片、视频等信息,发现并辨识它们所潜藏的线索,整理出真正具有价值的笔记内容。延伸阅读《白氏六帖》

我国古代许多文学家、诗人的著作,大都从记笔记开始。唐代诗人白居易就在自己的书房中摆满各种陶罐,将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感都记录下来,然后放进陶罐里,并在每个陶罐上都贴上了标签。

每隔一段时间,白居易就按照陶罐上的标签,将里面的笔记整理出来,写成文章。融典故、成语等为一体,共计三十卷的《白氏六帖》就是采用这种方式整理完成的。巧用数字笔记,工作流程无疏漏

工作中,总会有许多重复的流程,而且操作细节又很烦琐。这时,我们可以利用数字笔记软件中的待办事项功能,将烦琐的流程记录下来,以确保不遗漏任何环节。

那些认为自己足够聪明的人,往往是最笨的人。如果你认为自己可以记住任何细节,通常你一定会遗忘掉某个环节。要知道,人类大脑不仅拥有记忆功能,同时还具备遗忘功能。如果说学习时做笔记是为了记忆,那么工作中做笔记,就是为了遗忘。

面对工作中烦琐的任务细节,非常有必要将整个流程记录下来。数字笔记中的待办事项功能,可以帮助我们轻松完成这个工作。而且,相对于传统笔记本来说,数字笔记在修改方面更加便捷。

◎记录工作流程。将具体工作流程按照清单模式记录下来,每个具体步骤后面,可以加上相应链接,让工作执行计划与资料库链接在一起,如下图所示:

◎建立待办事项清单。工作流程确认无误后,就可以建立待办事项清单。制作过程非常简单,按住键盘快捷键Ctrl+A选定流程列表,用鼠标左键点击选中区域,弹出对话框后选择“待办事项”选项,进一步选择“插入复选框”即可。如下图所示:

◎边工作边完善。不要试图将工作流程做得很完美,要知道工作中一定会有临时任务插进来,因此我们可以边做边完善整个流程。突发事件可以随时插入到清单中,完成后在前面复选框中打钩,或用删除线画掉即可(如下图),这样我们就能很清晰地看到哪些事做完了,哪些事还没有做。

实际上,在工作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数字笔记的分类、标签、待办事项等功能,把所有资料都统筹到数字笔记软件中去,用数字笔记软件进行管理。这样,我们就能够知道自己下一步行动在哪里,什么时间做,应该怎样做。尤其是待办事项清单功能,可以让自己清楚地了解工作进度,再与笔记资料库连接工具搭配使用,工作流程就会得到优化。巧记妙用

数字笔记软件都支持关键词搜索,而关键词搜索其实也有很多技巧。例如,大家都知道搜索多个关键词时,中间需要用空格隔开。下面,就列举一些利用关键词搜索笔记的小窍门:

①用“any:”搜索。表示搜索时包含任何关键词之一即可。如“any:阅读技巧”,搜索结果中,包含“阅读技巧”四个关键字的笔记就会被检索出来。

②用“‘' ”搜索。表示搜索时要符合完整关键词排列次序。如“‘建筑材料’”,搜索结果中,只有符合“建筑材料”排列顺序的笔记才会出现。

③用“+”“-”搜索。表示“一定要”与“一定不要”。如“装修+技巧-材料”,搜索结果中,就会出现有关“装修技巧”但不包含“装修材料”的内容。

④用“created:”搜索。表示建立在某个时间点之后的笔记。如:“created:2016”,搜索结果中,就会出现2016年以后建立的笔记。

关键词搜索的技巧有很多,也可以按照前文中提到的记录时间、地点等方法来搜索笔记,只要适合自己、方便快捷就好。举一反三

随着笔记数量的增多,分类也会逐渐增加,笔记本开始变得臃肿起来,如果不及时整理,笔记的效率就会变得越来越低。此时,Evernote笔记软件中的自动分类功能,可以帮助我们解决这个问题。

Evernote笔记软件中的自动分类功能,可以帮我们筛选出最新的笔记和保存时间最长的笔记,也可以帮我们找出哪些是带图片的笔记,哪些是从来没用到过的笔记,然后将这些笔记自动进行分类。这样,我们就可以把没有整理过的笔记立即进行整理,把已经过时的工作计划立即删除。经常对数字笔记本进行整理,才会让其真正变成自己的知识库。延伸阅读狂飙歌

金一南将军是我国著名的学者与战略研究专家,他在写作《苦难辉煌》之前,就写下了三百多万字的笔记。在国防大学图书馆工作期间,金一南用了三年多时间,研读了三百多本书,整理出两百多万字的笔记,才有了四十五万字的《狂飙歌:前所未闻的较量》。第三章用笔记规划人生,让成功变成习惯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