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你一双慧眼——纪太年教你识破艺术市场骗局(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8-29 20:02:12

点击下载

作者:纪太年

出版社:东南大学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借你一双慧眼——纪太年教你识破艺术市场骗局

借你一双慧眼——纪太年教你识破艺术市场骗局试读:

版权信息书名:借你一双慧眼——纪太年教你识破艺术市场骗局作者:纪太年排版:KingStar出版社:东南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6-02-01ISBN:9787564163396本书由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授权北京当当科文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制作与发行。— ·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 —序言白雪中的灰尘

自己在学校里待得久了,不免多读了几篇学术论文,渐渐地就习惯了凡事都要列出一二三的思维方式,竟然忘了还可以用更加活泼的语言来描述同样的事情。纪太年先生并不是这样,他的文章总是深入浅出、生动有趣、可读性极强,让人不能释卷。这部著作《借你一双慧眼》正是如此。这得益于他南京大学中文系的科班出身,文学功底自不必说;加上他多年沉浸在艺术市场之中,是收藏家、画家,也是艺术推广人,深知其中每个隐秘的细节,信手拈来都是极有价值的素材。

艺术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就是阳春白雪,是精神的高点,历来研究艺术、推崇艺术的学者大有之,追随艺术、收藏艺术的爱好者也大有之。纪太年先生却是另辟蹊径,将白雪中的几处灰尘放大了给我们看。这灰尘原本是细小而隐晦的,作者将它们逐一挑选出来,列在了聚光灯下,让其无处遁形。诈骗故事的主角,可能是艺术家、艺术品拍卖公司或者专业骗子,诈骗的过程往往纷繁复杂,所有这些在本书中都被剖析得清楚明白、条理分明,有的甚至让人看了不免惊心。细细读来,总觉得作者是一位高明的教练,既通理论又懂具体的操作,处处指出我们在艺术市场中可能会遇到的陷阱。陆霄虹2015年7月28日于金陵自序几句题内话

近20年,我主要时间和精力都泡在艺术圈里。写评论、搞策展、开讲座、设专栏、研究市场、推广画家,每日忙乎乎的,大家称我为业内行家,但行家也有发蒙的时候。2002年,我去中央电视台做嘉宾,介绍圈内行骗的种种恶行,谁知不少专家介绍的新方法,我闻所未闻,特别汗颜,于是决定深入调查研究一番,便有了这本《借你一双慧眼——纪太年教你识破艺术市场骗局》。

书中所有事件皆是改革开放之后所发生的,古代的种种骗术没有涉及,同时又是真人真事,非虚构。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对具体人名、地名进行了技术处理,相信大家能理解。素材的出处:一是画家上当受骗经历;二是我所见所闻;三是坊间传播;四是当事人讲述。随着艺术品市场的快速发展,这30多年间,出现过许许多多、形形色色的艺术诈骗方式方法,我所知道的仅仅为九牛一毛,好在有些骗术大同小异,万变不离其宗,只要善良的人们睁大眼睛,骗术便不能得逞。

本书介绍了很多具体的行骗做法,披露不同手段的特征,其目的是为了提高大家的防范意识,降低上当受骗的概率,减少不必要的损失。有些过程听起来像故事一样充满传奇,充满诱惑,让人触目惊心。对不少身受其害者,我也表示深深同情。艺术品诈骗是一个古老行业,许多手法套路也在与时俱进,真所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最好的防范方法,就是不要有贪婪之心,坚信没有免费的午餐,天上掉不下来馅饼。

本书是我艺术市场研究系列作品中的一部,如果感兴趣的朋友能够在阅后,再读《用左眼看艺术家》《哪些字画最赚钱》《画坛登龙术》《艺术市场30个为什么》等畅销书,收获会更大,也会了解30多年间艺术品市场的大致走向。

在本书撰写过程中,梁圣嵩、何言宏、郑文钊等不少朋友提供了帮助,有的还提供部分内容。《壹收藏》杂志从2015年1月1日起,开始连载,得到不少读者朋友的喜欢,也让我增添不少信心。感谢南艺陆霄虹教授百忙之中写来序言,吕芳女士创作部分精美插图。也感谢肖立刚、王美玲等忘年交朋友在资料整理、打印、传播方面所做的贡献。特别要感谢责任编辑许进女士,光是书名及小标题就费心多多,千言万语只能汇成一个词:谢谢!纪太年2015年8月20日夜于诗画堂助纣为虐,专家变“砖家”电视鉴宝

近些年,随着收藏的兴起,不管喜欢或者不喜欢的人都加入进来。如果家中没有几件收藏品,仿佛跟时代脱节,显示不出自己的档次和品位。在这样的大环境中,电视台也不甘落后,从中央台到地方台,都推出不少鉴宝类节目,上演一个个造富神话,讲述许许多多捡漏故事,把听众胃口吊得高高,跃跃欲试。

林彬平时喜欢玩字画,对电视收藏类节目格外青睐。对某卫视的一档《家有珍藏》节目情有独钟,几乎每期必看,增长了不少知识。偶然在一期节目中,看到有观众当场展示一幅大书法家林散之的作品,嘉宾席上的专家们一致看好,赞赏有加,估价约40万元。林彬会心一笑,直觉告诉他,那幅作品是自己临摹的。林彬早年曾跟随林散之学过两天书法,加之玩这么多年字画,对林散之的用笔可以说是相当了解。自己写出的字也颇有林散之的味道,周围人也觉得很像。为了怕误导大家,林彬每次临摹林散之作品,都在左下角落一个小墨点,表明是自己的涂鸦临摹之作。

过了一段时间,《家有珍藏》栏目又出现一幅林散之作品,专家们依然高声喝彩,也是几十万的估价。林彬又发现还是自己的临摹品,让他感到奇怪的是,不知这些临摹品是如何流出去的?又怎么上了电视栏目?他认为无论如何不能让赝品横行霸道,祸害收藏投资者,必须告诉观众事实真相,以正视听,这是做人的起码良知,否则也对不起九泉之下的林老当年对自己的栽培。他决定到电视台当场说个明白。

电视台编导听了林彬的话,非常惊讶,也有几分质疑。专家们根本不相信,大家一致看真的东西怎么能是赝品?分明是信口开河,胡扯乱侃,应该不予理睬。林彬觉得自己的解释未受到重视,便现场拿出杀手锏,要求写一幅林散之作品。在众目睽睽之下,林彬握笔蘸墨,从容不迫地用林散之体书写一幅毛主席诗词《清平乐·会昌》: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如果不是亲眼所见林彬当场书写,专家们无论如何不会相信这是一幅赝品,全都惊讶不已。林彬进一步解释说,某市有许多伪造林散之的高手,水平很高,能做到天衣无缝,自己的水平比他们差远了,根本不值得一提。各位专家如果有兴趣,他下次可以带几幅真正高仿过去,让大家见识见识。

面对林彬讲述的事实,怎么处理,众人颇费思量。如果告诉观众事实真相,那无疑是打了所有专家耳光,他们几十年竖立起来的社会形象,瞬间轰然倒塌。如果没有了专家,《家有珍藏》节目怎么办?还要不要办下去?先前听了专家鉴定意见而出巨资购买的观众怎么办?要不要退货?委托方是否同意?所有人均觉得压力很大。经过磋商研究之后,大家采取息事宁人的做法,将真相包裹起来,不让观众知道,同时给了林彬一笔可观的封口费。从此之后,《家有珍藏》栏目里再也没有出现过林散之作品。但是,没有林散之,会不会有“王散之”“张散之”赝品出现?谁也不能保证,因为大家都被蒙在鼓里,当水被搅浑的时候,有人喜欢摸鱼。假话全不说,真话不全说

著名教育家季羡林先生介绍自己的处事原则时讲:假话全不说,真话不全说。真是经典名言,完全符合中国国情。这两句话放到艺术鉴定行业来看,更具有现实意义,给部分鉴定家很好地上了一课。

在收藏界,通常有三种人容易拥有珍品:一为政府要员;二是商界巨贾,腰缠万贯;三是艺坛名流,相互唱和。

杜兵是某大学教授,长期研究艺术品,在业内很有影响,常常被官员私下请去鉴定作品真伪。某一天,某官员把他请进豪宅,喝茶聊天之后,拿出一件西周青铜器,浑朴敦厚,还携带着大量铭文。杜教授仔细审看后得出结论,此物为河南造现代仿品,三百元而已。该官员长又拿出一幅吴昌硕的大幅花鸟,用笔遒劲,一幅难得的精品。他同时出示一本画册介绍说,这幅画曾经在民国初年参加过展览,还被国民党高官熊式辉拥有,“文革”前夕由某大学的教授收藏,后来造反派抄家,辗转流离,应该是一件流传有绪的藏品。杜兵听完介绍,审看得特别仔细。从印章到纸张,到装裱,都是民国初年的风格样式,这是没有问题的。但仔细研究绘画风格,吴昌硕笔墨特色,开始觉得稍逊火候,功力明显不如吴昌硕。但题款的书法功力深厚,非一般人所为,好像字与画不是同一人所作。杜兵明确告诉该官员,这幅画绝不是吴昌硕所为,只有两种可能,一种是同时代人所仿,另一种是吴昌硕门人所代笔,后一种可能性比较大一些。该官员听后敬佩不已,专家到底是专家,目光如炬,真伪立辨。感激之余,送上一个厚厚红包,以表达深深谢意。

数天之后,杜兵从学校回家的路上,忽然被一伙歹人围攻。他们拳打脚踢,杜教授被打得遍体鳞伤,右腿当场断裂,要不是有路人经过,拨打110报警,真不知道会是怎样一个结果。杜教授醒来之后,回忆整个过程,发现并不认识对方,自己平时为人低调,谨小慎微,认真做学问,并没有得罪什么人,为什么这伙人对自己痛下杀手,他百思不得其解。

出院之后,有学生来看望老师,揭开了这个谜底:杜兵帮某官员鉴定之后,该官员一个电话,让人把青铜器和吴昌硕的画统统拿走,原先答应的事自然便泡汤了。眼看到手的鸭子飞了,投标方怀恨在心。当知道是杜兵在帮助掌眼,非常愤怒,私下里找人将杜教授暴打一顿,以发泄自己的不满。

杜教授痛定思痛,觉得自己因为讲了真话,断人财路,才为对方所记恨,招致大祸。假如自己说假话,则肯定不会如此,他情不自禁间想起季羡林的那句名言:假话全不说,真话不全说。投资顾问的三招

收藏热的兴起,创造了许多财富神话,许多人跃跃欲试,也想参与其中,做做发财梦。无奈收藏是一个特殊行当,水很深,又会让人心有余悸。为了让自己少交学费,少吃亏,许多人总是想方设法找行家担任自己的投资顾问,特别是对于一些古代或近现代名家作品,确实需要行家把关,专家掌眼。

周军是一个财力相当雄厚的人,明白自己对艺术市场一窍不通,花重金请了一个顾问,帮自己进行艺术品投资。顾问介绍说,现在艺术品市场非常混乱,各种作伪手段层出不穷,许多专家会被打眼,为了确保万一,建议采取以下三种方式购买艺术品:第一,买拍卖图录的封面作品。所有拍卖公司,都对拍卖图录的封面非常重视,肯定会选重量级的无争议的作品登在封面上,以突出重点,吸引买家眼球。第二,买出版物中作品,一般出版物都是比较正规的,特别是1991年之前的出版物,基本没有赝品,往往是艺术家的代表作,不仅流传有绪,而且张张精彩。相对而言,出版物价格可能会高一些,但高一些又有什么关系呢?只要是真的。第三,举最后一牌。到一些大的拍卖公司,盯住高价位的东西,当拍卖师报出起拍价时,如果只有两三人竞价,几个回合就结束了,一定要放弃。如果某一件作品几十人竞拍,几十个回合,当拍卖师报出最后一口价,将要落槌时,你就趁机加上一口,这样这幅作品必真无疑。按照这三种方式进行艺术品投资,不论赚到的钱多寡,首先购进的作品真假没有问题,这样便极大减少了投资风险。

多年之后,周军和投资顾问不再合作。先前购买的不少字画,经相关专家鉴定,相当多为赝品,有的明显是开门死,作伪手段比较拙劣。周军向专家介绍了先前投资顾问的购买字画三招,众人也觉得言之有理,只是方法是死的,人是活的。如同各种规章制度、法律法规,总是存在着这样那样的瑕疵,给作伪者以可趁之机。有人细细分析了这三招存在的弊端:

首先购买封面作品。大家都认为封面作品不会有假,可信度比较高,作假的人偏偏反其道而行之,恰恰将伪作印在封面上,和拍卖公司联手做局,以诱骗一部分进入藏界不久的购买者。拍卖图录成本充其量只有十几万块钱,而封面作品通常过百万、数百万乃至于千万、数千万,如此高的利润空间让人不惜铤而走险。其次是购买出版物,有人便将新近的出版物用高锰酸钾药剂进行做旧,看起来像几十年前的印刷品。另一种是找出当年的出版物改头换面,将新印刷的赝品混入其间,半真半假,俗称“雨夹雪”。笔者曾见过“雨夹雪”的《江苏画刊》《连环画报》,还有20世纪30年代出版的《良友》画报,均为半真半假。最后一招,举起拍场最后一牌,方法则更简单,只需要安排几十个人,坐在拍场的不同角落,不时举牌,造成此起彼落、大家都在哄抢拍品的假象即可。专家“砖家”

如今是商品社会,市场经济的观念已经侵蚀到学术界,许多鉴定专家面对金钱的诱惑纷纷中枪倒地,成了“砖家”。媒体披露,有几个农民胡拼八凑的金缕玉衣居然被专家认定为西汉文物,到银行骗贷1.5个亿。江苏邳州几个农民随意组装的玉凳,也被权威专家鉴定为西汉文物。一幅学生习作《女人体》被鉴定为徐悲鸿原作,卖出728万元高价,让众人目瞪口呆。大家对专家的学术水准、鉴定眼光、道德操守纷纷提出质疑。

谭力是个“官二代”,衣食无忧,平时喜欢玩玩文物古董。无奈自己学问有限,许多时候都请专家帮助自己长眼,以求避免上当,少交学费。去年在香港的拍卖会上,有一幅八大山人作品,以1200万元高价成交。谭力清楚地记得此幅作品是当年某人送给自己父亲的。当初自己做生意亏了,手头有些拮据,便从家中盗出此画,特地拿给鉴定专家瞧瞧,一方面是看一下作品的真伪,另一方面想知道价值几何。

当作品打开时,专家向他娓娓讲述:“朱耷,明末清初画家,中国画一代宗师。字雪个,号八大山人、个山、驴屋等。汉族,江西南昌人,明宁王朱权后裔。明亡后削发为僧,后改信道教,住南昌青云谱道院。擅书画,花鸟以水墨写意为宗,形象夸张奇特,笔墨凝练沉毅,风格雄奇隽永;山水师法董其昌,笔致简洁,有静穆之趣,得疏旷之韵。擅书法,能诗文。存世作品有《水木清华图》《荷花小鸟图》《六君子图》等。你这幅作品,缺乏八大山人的意趣,只是表面像而已。从纸张上看,应该是清中期仿本,有一些年代。作伪者水平应该不错,又是清中期东西,应该值个十来万。如果你要是急需用钱,有一家拍卖行下个月举槌,你不妨送过去一试。”

拍卖预展期间,谭力送拍的八大山人作品挂在不起眼的地方,标牌注明为“八大山人款”,估价6万~8万元。拍卖会来人稀稀拉拉的并不多,场面也颇为冷清。拍到八大山人作品,仅有两三个人举牌,最后以9万2000元落槌。一幅赝品能卖9万2000元也算是不错,所以谭力并没有把这件事情放在心上。

如今在香港又见到这幅作品,和周围人聊起这幅画曾经是自己所有,一幅赝品而已,不知为什么拍到1200万元高价,难道是真品不成?有行家问谭力:“你凭什么确定是赝品?”谭力脱口而出:“这幅作品原先就在我手中,请鉴定权威某某某看过,他说是清中期仿品,并且让我拿到拍卖会上去,结果也只拍了9万多块钱。如此低的价格怎么能是八大山人真品?”

香港行家冲着谭力微微一笑,意味深长地说:“老兄你上当了,这幅作品必真无疑,大开门的东西,你没看到很多人都在抢购吗?难道大家的眼光都有问题?你说的那位鉴定家在业内名声很臭,经常指鹿为马,把真的说成假的,把假的说成真的。你说的那家拍卖公司也有他的股份,故意把真品说成是清中期仿作,目的就是让自己从中渔利。你算是交个学费吧,只是这学费成本太高,宰的人鲜血淋漓,心痛不已。”真假莫辨,拍场变魔术拍卖公司的保真

如今艺术市场里,不少藏品真假莫辨。许多收藏者或玩家心惊肉跳,唯恐自己一不小心中枪,成为伪作牺牲品。如何保真成为圈内外共同关注的话题。《拍卖法》明确规定:对于拍卖的艺术品不保真。一些拍卖公司以此作为尚方宝剑,大搞假拍拍假,让人心有顾忌。有的拍卖公司反其道而行之,高举保真大旗,郑重做出承诺:本公司所有拍品均为真品,如证明拍品为赝品,不仅一个月内可以退货,而且以双倍价格退还佣金。有玩家见拍卖公司做出这样的承诺,纷纷跟进,结果中枪者不少。

孙兴先生是一位新玩家,相信了江南某拍卖公司的承诺,购买一幅署名范曾的人物画。事后,有鉴定专家判为赝品。孙兴便要求退货,拍卖公司的业务主管回答说:“这个鉴定家徒有虚名,经常指鹿为马,他的鉴定不足为凭,不能证明这幅画为赝品,最好能找画家本人鉴定一下。”

孙兴到北京托了很多人,来到范曾家里。范曾判断为赝品,并且在画的绫边署上自己名字。孙兴又来到该拍卖公司,副经理接待他,先是对范曾签名的真伪表示怀疑。孙兴当场出示了范曾先生的视频,以为拍卖公司再也不会有什么异议,谁知副经理又说:“现在的画家都唯利是图、没有操守,经常指鹿为马,明明是他早年画的作品,或者是应酬品,他们坚决否认,怕传出去丢脸,更怕影响其江湖声誉,所以我们一般不直接采纳画家鉴定意见。”孙兴又问:“什么人的鉴定结果,你们才认可?”副经理回答:“要找王半尺,他的鉴定非常有权威性。你把他的鉴定证书带过来,我们不仅退货,归还本金,而且会根据先前承诺,双倍返还佣金。”

按照拍卖公司提供的电话地址,孙兴拜会了王半尺。王半尺看画需要收费,每幅五千元,孙兴只好奉上。提出开具鉴定证书,王半尺又讲收费两万,孙兴只好又奉上。收下鉴定费,王半尺才让孙兴打开卷轴,装模做样地看了一会,说了一大堆专业术语,把周围人听得云里雾里。孙兴比较着急,赶紧问:“此画是不是范曾所绘?”王半尺坐到红木太师椅上,喝了一口茶,不紧不慢地说道:“此画是范曾早年作品,和现在用笔不同。范曾早年的用笔变化多,飘忽不定,所以这幅画不能确定其真伪。”事后有人向孙兴透露,王半尺是拍卖公司的托,他们共同演双簧。

孙兴一怒之下,将拍卖公司告上法庭,法院请业内相关专家集体会诊,得出的结论为赝品,但依据《拍卖法》,拍卖公司不承担责任。孙兴拿着法院鉴定为赝品的判决,再一次来到拍卖公司,希望退货。拍卖公司回答他说:“我们的承诺期是一个月,现在已远远超过了规定。拍卖款项也已付给委托卖家,所以爱莫能助。”

孙兴掰指头算算,购买画作的费用,去北京找范曾的费用,找王半尺的费用,打官司的费用,累加起来,损失可谓惨重。数月期间,多次跑拍卖公司,身心交瘁,苦不堪言。从此发誓:再也不进拍卖公司,更不会相信什么承诺。产业链

近期,中央电视台经济类节目中,报道了我国书画市场的一些问题,业内部分专家曝出惊人造假内幕。节目介绍说:近两三年内国际顶尖拍卖公司,拍出的张大千、齐白石等重量级画家拍品中,85%到95%是赝品。这些假货,动辄就是几百万元,乃至于几千万元。中小型拍卖公司以及民间的艺术市场交易更加活跃,交易量更大,赝品的量远远超过一些大型拍卖公司。

这么多赝品哪里来的呢?除了一些个体和机构做假画之外,有些利益集团早已形成了地下做假产业链,专业从事做假,且分工明确。通常做法有:先在美术院校毕业生里,找出那些悟性比较高的、文学修养出类拔萃的、笔性不错的优秀学生,集中在一起学习,长期临摹近现代的各门各派。经过五六年之后,会发现某一些学生对某一名家比较敏感,风格极为接近,造假集团会让这个学生专门临摹某名家作品,并且会找出大量原作,让学生长期研究,与作品达到神似,尽量接近艺术家的创作思想、创作理念。经过十几年之后,学生的临摹水平如火纯青,对着摹本可以做到以假乱真,即使没有摹本,一些非常规的题材也可以臆造出来。例如,齐白石从来没有画过飞机,造假人可以用齐白石的一套笔墨手法凭空绘一幅以飞机为题材的作品。当一切完成之后,利益集团便开始有步骤的系统造假,例如:造傅抱石的赝品,他们会找出傅抱石不同时期所用的皮纸,有人专门绘制山水,有人专门绘制花鸟、人物,还有人负责题字,题字当中又分篆书和行书。时间上也有分类,有人专门仿造20世纪40年代金刚坡时期时作品,也有人仿造50年代建国初期的作品。题材上也进一步分工,有人专仿毛泽东诗意图,有人专仿古人高士,总之分工明确,各负其责,其目的就是让仿品达到专业水平,瞒天过海。

为了使造出的赝品更具真实性,往往找一些评论家撰写吹捧文章,让赝品披上学术外衣,再违规花钱买一个书号,变成出版物,增加可信度。通过关系专门为各大拍卖公司提供赝品,私下里兜售的则更多。笔者曾经见过不少企业家收藏这一类产业链上作品,粗粗一看没什么问题。有不少纯理论的鉴定家还在边款上落下真迹的题款,更加助纣为虐,具有蒙蔽性。

1999年,曾轰动一时的傅抱石金刚坡时期假画案,据说便是利益集团产业链上的系列产品。其中有不少丈二巨制。金刚坡时期傅抱石居住条件异常艰苦,只能画一些小幅作品,不可能出现大幅作品,更不要说大批量的巨制。造假集团不了解这段事实,恰恰露出了马脚。

一个艺术家,如果名气很大,往往艺术市场会火爆,也会引起形形色色的造假人的关注。一部艺术发展史,也是作品造假史,如影随形。尽管人们对赝品深恶痛绝,相关职能部门也做过调查,推出相关的法律法规,但并不能遏制住造假。其中主要原因,还是利益驱使。笔者不知道有多少人造傅抱石假画,相信谁也统计不出来。浙江有的造假人,得来的钞票已经盖起了私家园林。江苏的部分造假人已移居北京,买下某繁华地段一栋大楼的两个楼层,“妻妾成群”,过起了骄奢淫逸的生活。打假,打假

1997年1月11日,喻继高像往日一样,画完画随手拿起当日的《服务导报》浏览起来,忽然发现一家拍卖公司登出的一幅拍品上署着自己的名字。喻继高仔细审看这幅《双鹤迎春图》,发现明显是伪作,于是通过律师向省版权局投诉。经省版权局与拍卖公司交涉,撤出了4幅将要被拍卖的伪作。

虽然伪作被撤出,自己避免了名誉上的损失,但另外还有一些画家的伪作挂在那儿,喻继高觉得应当关心这件事。于是,在他的倡议下,1997年1月18日,即拍卖公司举行预展的最后一天下午两时左右,他与画家贺成、盖茂森、高马得、卢星堂、方骏、江宏伟、朱道平、徐宁、徐乐乐、喻慧、魏镇等十多位画家来到预展会场。

徐乐乐指着5张工笔人物画直摇头:“用笔用色都不对。”贺成对着“自己”的5张画仔细鉴别:“除294号《仕女》一时不能确定外,其余4张全是假的。”徐宁当场拿出自己的《春牧图》照片让观众与拍卖品相比较,伪作显然线条生涩,画面呆滞无生气,差距甚远。盖茂森更是愤慨,他指着一幅模仿北京刘大为却署上他的姓名的伪作说:“这不仅侵犯了我的名誉权,而且也让我侵犯了别人的名誉权。”通过现场鉴别,发现在预展的304件作品中有40余幅署上这些画家名字的作品是假冒之作。其他未到现场的画家的作品,尚不能确切统计伪作的数字,估计也在80%以上,整个预展会场变成打假现场。

事情发生的当天晚间,江苏电视台在黄金时段《大写真》栏目里,以“书画市场也需要打假”为题,现场采访了喻继高等人,并对这一新闻事件作了评述。第二日,发行量逾100万份的《扬子晚报》,以“十多位画家当场打假——'97迎新春书画精品拍卖会处境尴尬”为题发表了长篇报道。此后,《新华日报》《南京日报》《服务导报》《金陵晚报》等媒体在数天之内,连续进行新闻追踪,累计发文20余篇,及时反映了事态的发展进程。

1月21日下午,省美术家协会举办迎新春联欢会,喻继高在发言中指出,对于造假这种恶劣行为,自己曾多次要求有关部门制止,但这种恶性局面不仅没有得到抑制,侵权行为反而愈演愈烈。这次拍卖预展中出现伪作成灾、愚弄群众的事件,正是这种状况发展的严重后果。

喻继高的发言得到与会书画家的积极响应,数十位书画家联合向省委、省政府呈递《关于“打击书画市场假冒伪劣”的紧急呼吁》。这份呼吁书指出,当今书画市场赝品泛滥成灾,尤以本省和南京地区为甚。究其原因,江苏系文人荟萃之地,名人名画比较集中,一般画家对自己的作品十分珍惜,轻易不进入市场。而一些不法之徒却见利忘义,胆大妄为,制造伪作,并大量抛售于书画市场,其手法之拙劣,情节之严重,已到了猖狂的地步。

在书画家们发出呼吁书的同一天,拍卖公司也发出了《致画家和省版权局的一封公开信》,公开承认自己的错误,并欢迎书画家们到现场讲授自己画作的鉴定方法。至此,这场书画家集体现场证伪的“假画风波”才渐渐平息。良性循环

魏前进在基层岗位上打拼多年,业绩突出,上级领导喜欢他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将其提拔到交通厅副厅长的职位上,分管业务。人们都说交通厅厅长是个高风险职业,很容易犯错误被拉下水,但魏前进在这个岗位上干了好些年,业绩突出,没发现他有腐败之事。

魏前进和许多领导干部一样,也喜欢收藏,和很多业内行家成了朋友,特别是鉴定方面的专家,有好几位是无话不谈的哥们儿,交情很深。专家经常给魏前进单独讲述鉴定藏品的秘籍技巧,据说魏前进悟性很高,上手很快。

魏前进每次出差,公务之余,有一项爱好,就是必逛当地文玩市场。在一些不起眼的地摊上,魏前进目光如炬,能够从大量赝品中间,发现自己所要寻找的目标。其中不少是声名显赫的大画家作品。他曾以极低的价格淘到黄宾虹、邓石如、潘天寿等人原作,让周围人很是敬佩。

每过一段时间,魏前进便把自己淘来的作品进行归纳整理,选出一部分,送到拍卖会上拍。尽管这些作品的真伪争议性比较大,但每次都能够拍卖成交,而且价格不菲。一些藏家很惊讶,觉得买画之人除了智商有问题,便是钱太多、任性。后来打听到拍品的委托方是交通厅副厅长魏前进,而购买方不少是工程项目承包商之后,大家恍然大悟,知道了其中的玄机。其中有部分好事者,为了让工程老板多出血,跟着起哄,把拍品价格顶得高高的,弄得拍场上掌声不断,非常热烈。魏前进知道之后,自然兴奋异常,只是那些多花了不少冤枉钱的买家,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尽管作品每次顺利成交,且价格略贵,但魏前进从未从拍卖行里拿过钱。他怕引起非议,更怕买方借此向自己行贿,引起不必要的麻烦。他通常的做法是:在预展之前,找几个鉴定家朋友悄悄来到拍卖公司库房,审看一些大名头作品,大家共同把关。假如某大名家作品流传有序,真假无异议,魏前进就让人到拍场买下,甚至私下洽购。如作品真伪有争议,则放弃。十余年期间,魏前进用自己淘宝赚来的钱再重新购买喜欢的藏品,形成了良性循环。他手中的收藏品如同滚雪球一般,越来越多。

对于拍卖公司而言,只要是魏前进提供的拍品,根本无需鉴定真伪,肯定会有人买单;公司征集来的拍品魏前进作为买家,又大量购进,公司赚取可观的佣金:何乐而不为?

魏前进在交通厅副厅长位置上干了很多年,从未行贿受贿。他经常私下里跟大家交流心得体会:“共产党员就要廉洁奉公,绝不能让贪婪之心腐蚀自己心灵,要做弘扬正能量的表率。当然,共产党员也不是清教徒,也有七情六欲,也要养家糊口。你可以用自己的智慧,自己的业务能力,合理合法赚钱。我们公务员,收入非常有限,根本买不起一些重要藏品,如果用别人贿赂的钱去购买,违纪违法,进去只是迟早问题。如果你有很高的鉴定眼光,不时捡捡漏,赚点钱还是没有问题的。你们看,电视上鉴宝栏目经常有捡漏的故事发生,那就是现实生活的再现。大家如果喜欢收藏,首先要把眼睛练好,形成良性循环,机会就跟着来了。”两件小事

玩画人中间通常会形成两个圈子,一个是真画圈子,一个是假画圈子。真画圈子往往看不上假画圈子,认为他们牛皮哄哄,谎话连篇,无中生有。假画圈子也讥讽玩真画的人是没有文化的土豪,傻瓜。

2005年中秋节前一天下午,我在画家喻继高先生家中,见到一个假画圈里的女混混。她带来一幅四尺斗方喻继高工笔画赝品,一进门就习惯性撒谎,信誓旦旦地对喻继高说:“这幅画本来没打算让您看,因为几天前我已让纪太年老师看过,他认为必真无疑。我不太放心,今天冒昧打搅一下,拿过来请您看一看,由作者本人亲自把把关。”喻继高问:“你认识纪太年老师吗?”她不假思索地脱口而出:“何止是认识!我们是多少年老朋友了,相当熟悉,经常在一起喝茶聊天打掼蛋。”喻继高指了指坐在一边的我,又说:“这位先生你认识吗?”女混混瞟了我一眼,摇摇头道:“这位先生我不认识,不知在哪里发财?”喻继高忍不住噗嗤笑了:“他就是纪太年老师,你们不是早就熟悉,多少年的老朋友吗?不是经常在一起喝茶聊天打掼蛋吗?”眼见谎言被揭穿,女混混并不觉得尴尬,眼珠一转,谎话又来了:“我确实好多次见过纪太年老师,去年参加新加坡的一次艺术活动,还听到纪老师精彩发言……”我赶紧声明:“去年我没去新加坡。”“我可能记错了,也许是前几年的新加坡。”“我从来没去过新加坡。”“大概是泰国吧?”我无言,因为泰国我也没去过。

2013年冬季,我到南京艺术学院后街买颜料,途经一家画廊,便浏览起来。老板见有客户上门,立刻满脸堆笑地迎上来:“先生对这幅画感兴趣?”我敷衍道:“这画可能不可靠。”店主立刻提高声音信誓旦旦地声明:“这画绝对没问题,纪太年老师已经来看过了。他跟画家很熟悉,肯定不会打眼。”我听后一愣,不动声色地问他:“纪老师和你们熟啊?”“熟啊,相当熟悉!”“纪老师是哪一天到你们画廊来的?”我觉得好笑,进一步调侃说,“据我所知,他不常到你们这里来。”“纪老师这个人要脸面,不好意思到我们这些小地方来。”画商进一步靠近我,装作神秘兮兮的样子,“实不相瞒,就是前天下午,我还送给他几支毛笔,另外我又约了几个人,晚间和纪老师聚了聚。大家喝的是高档酒,太差的酒纪老师不喝。纪老师酒量还是可以的,我们五个人喝了三瓶,纪老师也没比我们少喝。”我回头望了画商一眼,发现他一本正经地向我介绍,便忍不住想跟他开起玩笑:“我前天在马鞍山,根本就不在南京,如何和你在一起喝酒啊?”对方顿时意识到我就是纪太年,嘿嘿干笑了两声:“我们主要想借借你的大名,提高一点小店的影响力,没想到今天遇到真人了,给我们题个字吧。”我赶紧溜之大吉,担心自己留下墨宝,会成为他又一个谎言的佐证。天价拍品

自1993年艺术品首场拍卖开始,全国各地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大量拍卖行,其中,不少从事艺术品拍卖。拍卖公司在为艺术品收藏、流通提供方便的同时,也暴露出许多问题,媒体时有披露。孙大妈夫妇是东北人,在整理父亲遗物时,发现一捆画,细细翻看,里面居然有一幅唐伯虎的。邻居看过之后,有人认为是假的,有人认为是真的,有人提供一个信息,香港某拍卖行正在征集拍品,并负责鉴定真伪,建议孙大妈试一试。

电话沟通之后,拍卖公司愿意提供鉴定帮助,不过要收费。假如鉴定为真迹,委托他们拍卖,则不收鉴定费。几天之后,拍卖公司的人从香港到达东北,经仪器鉴定之后确定唐伯虎的画作为真品,估价在五千万以上。孙大妈夫妇知道结果之后,心里非常高兴,便委托拍卖公司在香港进行拍卖。拍卖公司的人欣然接受,并进一步解释道:“为了让这幅作品寻到大买家,我们要进行广泛的宣传、巡展,刊登在著名杂志上,出版拍卖图录,租赁拍卖场地,等等,前期的开销不菲,所以我们通常按拍品估价的百分之一收取前期费用。您这幅唐伯虎作品估价五千万,应该收取五十万前期费用,考虑到数额巨大,我们可以打个折。”经双方讨价还价之后,交了前期费用十五万元。孙大妈提出亲自赴港观看预展过程,并希望能够从头到尾观看拍卖过程,拍卖公司婉言谢绝,并解释说:拍卖场地有限,来人太多,根本无法接待;同时根据相关规定,赴港需要交十五万元的保证金,也不方便。我们是政府注册的正规拍卖公司,每一个流程都会及时告知你,预展拍卖时都有现场视频,请放心。

接下来几个月时间里,孙大妈陆续接到了寄来的拍卖图录、刊登拍品的艺术类杂志,查阅到了相关网站上刊登的拍卖信息,看到了预展的预告信息,只等待着开拍那一天。

为了让委托方更直观地感受到拍场氛围,拍卖公司现场搞了视频连线,让大家能观看直播过程。孙大妈的唐伯虎作品以三千八百万元起拍,拍卖师环顾全场,连问三遍,无人应答,只能宣布流标,整个视频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自然前期支付的十五万元有去无回。

孙大妈夫妇至今还不知道他们的唐伯虎作品为什么流标,业内人士解释说:“现在的拍卖公司多如牛毛。有的拍卖公司专门收取前期费用,往往将赝品鉴定为真品,估出天价,以便收取高额的前期费用。假如一场拍卖三千幅,每幅收取前期费用两万元,合计是六千万元,印一千册的拍卖图录,花费为三十万,建一个网站则万元即可,印一本杂志,几十万元轻松搞定,最大的开销便是人员工资,满打满算一千万左右,加之场地租用费等等,统计下来也不超过两千万,那么做完一场拍卖,拍卖公司净赚四千万。这还不包括像孙大妈这种一次收费十五万的人。所以圈子里会发现一个奇怪现象,有的拍卖公司表面做得很风光,其实拍卖成交率很低,甚至零成交,有限的成交部分,也是他们自己的托帮助举牌拍回去。从税务部门查看,这些挂羊头卖狗肉的拍卖公司,从来没交过税。

像孙大妈夫妇这种上当受骗的人不在少数,后面还有无数个孙大妈这样的人将被宰。这一类拍卖公司以香港、澳门最为多见,北京、上海、广州也有不少,这几年呈蔓延之势,并逐渐向一些二线城市延伸,如合肥、银川、济南等地已经陆续发现了不少。提醒大家保持高度警惕,以防上当受骗。真假徐悲鸿

陈跃进掌握实权,经手的工程大项目很多。合作方通过不同渠道有所表示,数年下来他积累了数额庞大的受贿资金,这些年一直在苦思冥想,如何能把手中的钱洗白。

一次午宴后,陈跃进散步时,经过某画廊,发现正在出售的徐悲鸿《立马图》作品,售价两百六十万元,李可染《牧牛图》售价一百四十万元。他灵机一动,立刻决定买下这两幅作品,并且和售货员商定几天之后再来取走,并要求售货员一口咬定两幅作品均为高档水印复制品,售价仅为一百八十元。

过了数日,也是一次午宴后,在一群人簇拥下,陈厅长又来到某画廊。他装作不经意的样子,发现了徐悲鸿的《立马图》和李可染的《牧牛图》,上前看了看价格,带着满脸的疑惑问:“徐悲鸿和李可染都是大画家,怎么只卖一百八十块钱?你们有没有搞错?”售货员立刻解释道:“先生,这不是徐悲鸿、李可染的真品,是高档的水印木刻,也就是复制品,所以只值一百八十元。”陈厅长又向前看了看画,问营业员:“这画假在何处?我怎么一点也看不出来?这造假的水平也太高了,我不太相信。”售货员仍然坚持是复制品。

陈跃进又招呼大家一起来观看,大部分人认为这两幅作品是赝品,也有个别人想拍他的马屁,坚持可能是真品,也许是画廊的员工搞错了。陈跃进见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似乎说真说假都有道理,于是掏出一百八十元当场买下这两幅作品,并让售货员在发票上注明是徐悲鸿和李可染的复制品。

此后一段时间,陈跃进邀请了单位很多同事来家中观赏这两幅作品,每次都疑惑地解释说:“这明明就是徐悲鸿和李可染的作品,怎么可能是假的呢?怎么只值一百八十元呢?”手下有人建议,不妨请鉴定专家来看一下,鉴定真伪,也了却厅长一桩心思。陈跃进开始不同意,认为玩玩而已,自己又不是艺术圈里人,不必丢人现眼,无奈架不住众人劝说,去联系省里最好的鉴定家。鉴定家有几十年从业经验,看过的作品无数,一打开他便认定两幅作品为徐悲鸿、李可染真品无疑。这下子大家都很困惑,陈跃进花一百八十元买的两幅作品,怎么可能是徐悲鸿、李可染真品呢?鉴定家见自己的权威受到别人质疑,立刻愤怒地说:“大家如果不相信我讲的话,可以把作品拿到北京、香港等地的大拍卖行进行拍卖,价值应该在四百万元左右。”

陈跃进在众人将信将疑中,委托鉴定家把作品带到北京送拍,一下子卖出了四百二十万元的高价。鉴定家逢人就夸奖道:“陈跃进眼光真厉害,花一百八十块钱买了徐悲鸿、李可染两位大名家的真品,真是捡了大漏,令人敬佩。”

单位的同事,包括上级领导,纷纷向陈跃进表示祝贺。陈跃进每次都讪讪地笑笑说:“碰巧了,碰巧了,真是瞎猫撞上死耗子。”在众目睽睽之下,经过几个来回,陈跃进便把受贿来的四百多万元洗白了。职业托儿

两年前,笔者参加一场在南方举办的艺术品拍卖会,发现一个奇怪现象:在钱松喦、陆俨少等名家纷纷流标的同时,几个名不见经传的画家作品纷纷拍出百万以上价格,让我大为惊讶。难道收藏者口味变淡了?主要青睐当代年轻画家?笔者实在有些困惑。

坐在我身边频频举牌的是一位女性,年纪四十多岁。她一边打着毛衣,一边漫不经心地举着号牌,特别悠闲,给人感觉真的是视金钱如粪土。拍卖间歇,笔者主动与其搭讪,她介绍自己是被雇请来的,专门替人举牌,每场收费一百五十元,是一个地地道道的职业托儿。笔者大为惊讶,只听说过星托儿、婚托儿等,从未听说过还有拍托儿。

和圈内朋友聊起此事,知情人透露,此行业早就有了,但先前比较隐蔽。有职业公司专门操办此事,主要给当代职业画家做托儿。每一笔交易收取的费用通常是成交价的百分之三,如果业务量大,佣金的数额可以商量。假如拍品成交价在千万以上,佣金收取便为百分之零点五。小托儿只是在一场拍卖会上拍一两幅作品,如果是大托儿会在有影响的春秋两季拍卖会上四面开花。例如:北京、香港、上海等地大型拍卖会上都有同一画家的作品上拍,都能成交,且价格不菲。从相关媒体报道中,大家感觉到此人作品在市场上很红火,投资人、藏家对其青睐有加。

职业公司的通常做法为:每一场拍卖会上,只要有自己需要举牌的画家,都会安排七八个职业托儿。他们看起来有不同的年龄、性别、身高、职业,分布在拍场不同角落里。每当拍到某艺术家作品时,场上拍牌此起彼伏,价格扶摇直上,造成哄抢的假象。倘若中间有其他人想购买,通常是买不着的,因为是预先和拍卖公司商量好的,除非你出的价格比他们更高。

为什么拍场上会出现职业机构和职业托儿呢?主要原因是有需求。艺术品通常有四种价格,分别是画家家里价、拍卖价、画廊价、流通价。人们平时所理解的艺术品价格是指第四种的流通价,即被绝大部分从业者所认可的价格。但这个价格被隐藏得很深,看不见、查不到,除非业内专业人士。

大家通常能查阅到的数据,基本上是拍卖价,而拍卖价许多是人为做出来的,有很大水分,让骗子们大行其道。职业托儿主要工作就是做成虚假价格,通过媒体发布出去,以引诱别人上当受骗。有部分画家故意将虚假的拍卖成交记录印在画集上、报刊上、大屏上、网站上,误导别人。个别艺术家付佣金给职业机构做出虚假的成交记录,是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一丘之貉,狼狈为奸。

现在荧屏上有很多电视购物,介绍的艺术家中间,有人艺术水准非常平庸,作品粗鄙不堪。在推介过程中,往往重点强调其作品曾在某拍卖会上拍出多少万元的高价,不少是通过花钱请职业托儿举出来的。有了可以查阅到的拍卖价格作为护身符,平庸作品自然也可以卖出不菲的价格,如同现在通过高科技手段把东施整容成了西施。字画按揭贷款

十几年前,笔者作为一名新闻记者,应邀参加一场艺术品拍卖会,发现有一组陆俨少山水四条屏,作品质量平平,但是购买之人相当踊跃。拍场上的号牌此起彼伏,仿佛一道亮丽风景。经过数十回合之后,价格被迅速拉高,比实际的流通价要高出六七倍。一些业内人士纷纷摇头,表示看不懂。从新加坡赶来的客户陈先生,原先志在必得,中途也败下阵来。

几天之后,我和一位藏家聊起此事,对方神秘地告诉我,此四条屏是被他一位朋友所买走。这位朋友并非是爱好字画的收藏家,而是把字画作为敛财的工具,其目的是用高价购买的作品,到银行进行按揭贷款。我听的一头雾水,对方也不太愿意多作解释。通过十几年和金融界、收藏界等相关人士接触,我大致了解了相关流程:

预先和拍卖公司谈好某名家价格,包括支付佣金的数额,然后在拍卖会上,以高价买下该作品,通常都会比实际市场行情高出数倍。接着通过关系,找到银行信贷部,以购来的字画作为抵押按揭贷款,最后用抵押来的钱再购买天价艺术品,再进行抵押贷款,如此几次循环,贷款人手中便有了数量可观的现金。他利用艺术市场以时间换价格的原理,考虑到市场价格高点和低点之间的差异,买进卖出。艺术品市场高潮时,贷款者会将自己低潮时买来的拍品全部抛出,不仅能将银行的贷款全部还清,还能至少赚到几倍以上的钞票。就在艺术品市场起起落落、涨涨停停的十几年中间,玩得游刃有余,赚得盆满钵满,不少人因此成了市场里的富翁。

这种做法的先决条件是,虽然市场起起落落,但总体来说是大幅度上扬,呈螺旋式上升。每一次熊市过后,紧跟着是大牛市。贷款者在拍场上选购抵押的作品往往都是大名头、价格比较高的,例如傅抱石、李可染、齐白石等。这些艺术家名气大,认可度高,容易拿到贷款。而低潮期在市场上选购投资的画作往往是涨幅最大的作品,只有低投入、高收入才能达到最好的预期效果。

所以拍场上经常有一些名家作品被拍出天价,而且争相购买的人很多。这些购买者中间,有一些是预先安排好的托儿,目的就是把价格抬上去,造成一种哄抢假象,也是提供给贷款部门的一种佐证。同时也有极少数名不见经传的艺术家也纷纷拍出了高价,这明显是庄家在布局做市场,引导更多的收藏投资者进入。购买该画家作品的人群越多,价格上扬越快。通常经过一到两个市场周期之后,画家的作品会得到大幅度提升,那么先前购买者手中的作品水涨船高,自然上扬了许多,实现了最初投资赚钱的目的。而这一切中间都需要金融的参与,抵押贷款就在其中充当了一个媒介运转的作用。画家鉴定过的作品

新世纪之初,南方某拍卖公司征集到著名画家喻继高先生工笔花鸟四条屏,很精彩。拍卖公司特别高兴,决定让作品在秋拍中亮相,并且将其作为拍卖图录的封面,期待着能够吸引大买家,卖出比较理想的价格。

在拍卖前期展示过程中,有藏家对拍品的真伪提出质疑,不少有意向的买家,也在犹豫不决,希望拍卖公司能出面找画家本人鉴定一下,大家也买个放心。经与画家联系,拍卖公司来到了南京的华东饭店。随同他们一起来的还有几个买家,大家也想知道拍品真伪的鉴定结果。

到了晚间,天完全黑了,饭店的标准客房里,灯光比较昏暗。喻继高先生应邀前来,他自己讲,画了大半天的画,又接待省里的领导,很累,很疲惫,想早点看完回家休息。于是在众人注视下,四条屏被依次打开,一一看完之后,喻继高先生鉴定为真迹,拍卖公司立刻递过来鉴定证书,当场让画家签名,以证明画作为其原创。

那天,碰巧笔者也在场,凭着自己多年对喻先生作品的研究和了解,总觉得有点不太对劲,仿佛什么地方出了差错,细节上差一点火候。离开宾馆之后,笔者便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喻先生,觉得作品好像不可靠,建议他明天上午光线好的时候再重新审看一次。并且当天晚间通知了拍卖公司负责人,声明为了慎重,对卖家负责,希望明天上午再重新审查真伪。对方满口应允。

第二天上午约十点,拍卖公司来了两个人,先前有意向购买的客户并没有跟着来。进了画室之后,打开四条屏,喻先生马上发现此为赝品,并且特别严肃地提出要求,希望不要拍卖,以保证艺术品购买者的利益,拍卖公司也表示同意。

二十天之后,拍卖会如期举行,喻先生的花鸟四条屏依然被隆重推出。在拍卖公司向客户介绍的相关资料之中注明此作品经作者本人鉴定为真迹,并展示画家鉴定作品时的照片以及亲笔签署的鉴定证书。一些持怀疑态度的玩家彻底打消了顾虑,亲眼看到喻先生鉴定的几个买家更是跃跃欲试、志在必得。拍卖现场经过十余位买家此起彼伏的轮番角逐,最终以一百七十多万元的价格落槌。喻先生得知拍卖结果之后,非常气愤,曾打电话想讨个公道。拍卖公司搪塞回答说,是藏家坚决想买,他们也无可奈何。

事后有业内人士向喻先生透露说,拍卖公司之前就知道此作品为赝品,请画家鉴定只是想给买家吃定心丸,但是画家也不是轻易好骗的,所以他们通常会选画家精力、体力疲惫的时候展示作品,或者是阴雨天、晚间光线不好时展示作品,目的就是想调虎离山、蒙混过关,这种做法在拍卖公司中屡见不鲜,只是不少画家和鉴定家被蒙在鼓里不知道。

吃一堑长一智,喻继高先生知道这家拍卖公司的卑鄙行径之后再也不与之往来,当然也不会提供拍品给对方。疏于防范,故友设骗局保姆的同乡

吴教授曾经留法,早年跟随徐悲鸿先生学过画,和民国时期许多名画家有交往,收藏颇丰。新世纪之后,吴教授人生也进入了风烛残年。老婆过世早,子女们在国外定居生活,无法照顾他,生活上有很多困难。有人建议找保姆,吴教授总是不放心。后来在老家找了一位不识字的亲戚,知根知底,四十多岁,而且很能干,洗衣、做饭、买菜、整理家务、收发信件,日常生活处理得有条不紊。吴教授非常满意,自己有时外出讲学,都把家中所有事情的打理交给保姆。

吴教授到湖州讲学期间,有人请他鉴定一幅徐悲鸿作品。他发现和自己家中悬挂的徐悲鸿作品几乎一模一样,觉得万分惊诧。讲学一结束,吴教授便匆匆赶回家里,细细查看悬挂在客厅里的徐悲鸿作品,发现被掉了包。再细细观察傅抱石、陆俨少、吴作人、吕斯百等人作品,统统“狸猫换太子”。吴教授吓出一身冷汗,连夜报案。

公安局来人,询问了相关细节,发现画框都还在,只是画芯被调了包,应该是熟人所为。谁人能轻易进到吴教授家中呢?除了本人,只有保姆有钥匙,保姆有最大嫌疑。询问时,保姆号啕大哭,满脸委屈,声称自己绝没有干偷窃之事,根本不知道墙上挂的画如此值钱,更不知道把画销往何处。这把大家弄得一头雾水。

在和办案人员进一步交流过程中,保姆提供了一条线索,有一个同乡和她交往比较频繁,也曾经到吴教授家中来过。办案人员根据保姆提供的电话号码,很快找到了这位同乡,他对自己的犯罪事实供认不讳,并且交代了整个犯罪经过:

这位同乡早已盯上了吴教授,一直苦于没机会下手。保姆到来之后,他扮作同乡,假装与其不期而遇,主动搭讪起来。因为是同乡,彼此有共同话题。随着交往进一步深入,他帮助保姆买菜、提米袋、修下水道、修抽水马桶等等,相当殷勤,赢得了保姆好感。有时教授外出,保姆便邀请同乡来家中坐坐。在此期间,他复制了吴教授家钥匙,利用一次同乡聚会的机会,将保姆骗出家门,将预先仿制好的假画装进框里,将几幅大画家原作掉包,几乎做得天衣无缝,神不知鬼不觉,连吴教授本人也没发现破绽。

办案人员问:“既然画已拿到手,为什么没有立刻离开,还待在这个城市里,和保姆接触?”同乡回答:“吴教授家有一个储藏室,里面好东西很多,很值钱。钥匙只有吴教授本人随身携带,还没有找到机会复制钥匙,一直在等待着。”办案人员又问:“既然你有这么庞大的构想,为什么把徐悲鸿的作品这么着急卖出来了,不怕引人注意吗?”同乡苦笑:“我也不想出手,只是钞票太紧张了。前段时间和大家在一起赌博,输了不少,无奈之下,只好卖徐悲鸿的画。我也知道徐悲鸿是大画家,卖他的作品肯定引人注目,风险会很大。人都有侥幸心理,哪想到偏偏就被发现,栽了大跟头。”陈大羽的画作

张教授工作于江南某大学,为人正直厚道,是大家公认的老实人。他的太太王医生专业是小儿科,为人和善低调。他们是周围人很羡慕的模范夫妻。近期,众人听到一个不幸消息:夫妻俩正在闹离婚,闹得不可开交,似乎是水火不相容。王医生甚至已搬回娘家居住,声明坚决离婚,绝不愿意再和张教授这样的骗子生活在一起。

一对模范夫妻即将分离,也引起双方单位领导的高度重视。相关人士进行调查走访,方了解到事情的大概经过:二十多年前,夫妻俩到南京文物商店参观,碰巧赶上那里正在举办一场笔会。来的画家中间不少是名家,还有几个大腕。夫妇俩被艺术家的挥毫泼墨所深深吸引,花了整整半天时间。他们特别欣赏著名画家陈大羽先生所创作的《迎春图》。一张两尺多的宣纸上,陈大羽先生用他的生花妙笔画出一只大公鸡,挺胸引吭高歌,气宇轩昂。公鸡的尾巴高高翘起,张扬着雄健与霸气。利爪铿锵有力,仿佛铁扒一般,紧紧抓住裸露的岩石。一丛盛开的迎春花点缀其中,将鸡的雄强豪迈映衬得淋漓尽致。真正做到了动与静、虚与实、浓与淡、前与后、显与藏的有机结合。夫妻俩越看越喜欢,被深深吸引住了。经过询问主办方,得知笔会作品可以出售。尽管价格不菲,要耗去夫妻俩一个月的工资,两人咬咬牙,毅然决定购买。

拿回作品之后,又找了裱画师装裱成镜片,装进镜框,悬挂于客厅最显眼的位置。工作之余欣赏一番,自有无限乐趣,好像工作一天后的疲惫也被一扫而光。家中偶尔有亲朋好友来访,夫妇俩还会和众人一起观赏陈大羽作品,共同讨论欣赏一番,可以说,这幅陈大羽的作品伴随他们度过了二十多年的岁月。如今,儿子大学毕业,待业一年多尚未找到工作,经一位亲戚介绍,终于有一家银行愿意接受。介绍人暗示说,要向行长有所表示,这是行业潜规则。如何表示?拿什么表示?王医生想到了家中的陈大羽作品,尽管自己舍不得,但为了儿子前程,只能忍痛割爱,将画从墙上取下送给行长。

谁知几天之后,送出去的画原封不动又被退了回来。介绍人讲,这是一幅赝品。“这怎么能是赝品呢?是当年我们亲自看着画家画的,在我家客厅挂了二十多年,从来没有移动过,怎么可能是假的?”王医生百思不得其解。晚间,张教授吞吞吐吐向她说了一件事,让王医生的心冷到了冰点。张教授说,七八年前,他弟弟家发生车祸,需要赔偿别人家一大笔钱,来向哥哥嫂子借钱。自己是工薪阶层,平时并没有过多积蓄,无能为力。看着弟弟一把鼻涕一把眼泪的悲伤神情,张教授动了恻隐之心,想到了陈大羽的这幅作品。他找人临摹了一张,把假的装到镜框里,隐瞒妻子。真画悄悄找人出售,卖了十几万,帮助弟弟解决实际困难。当然王医生一直被蒙在鼓里,猛然听到这样一件事情,儿子的工作眼看泡汤,自然气愤异常,愤怒至极,坚决要求离婚。

医院领导了解情况之后,经研究,给王医生的儿子安排在医院工作,解决了他们家的后顾之忧,又经过数日调停,张教授又找亲戚朋友帮忙劝说,妻子方才原谅了他。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