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毒症(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8-30 13:40:55

点击下载

作者:王宇哲

出版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尿毒症

尿毒症试读:

一般知识

健康需知识医理是真知

何为急性肾功能衰竭

任何原因引起的急性肾损害,使肾单位丧失调节功能,不能维持体液电解质平衡和排泄代谢废物,导致高血压、代谢性酸中毒及急性尿毒症者,统称为急性肾功能衰竭。临床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急性肾功能衰竭是指急性肾小管坏死;广义的急性肾功能衰竭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一个临床综合征。进行性血肌酐和尿素氮升高,肌酐清除率(数小时至数周内)下降低达正常值的50%以下,如急性肾衰发生在原慢性肾功能不全基础上,肌酐清除率较原水平又下降15%,是诊断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可靠依据。

急性肾小管坏死有哪些临床表现

引起急性肾小管坏死的病因很多,主要分为肾缺血及肾中毒两大类。

急性肾小管坏死的临床过程一般分为少尿期、多尿期及恢复期三个阶段。

(1)少尿期:一般为7~14天 (短者2天,长者达1个月)。常见以下改变:①小便异常。如少尿 (尿量<400毫升/日)或无尿 (尿量<50~100毫升/日),尿色深而混浊,尿蛋白(+)至(++),可有数量不等的红细胞、白细胞、肾小管上皮细胞和颗粒管型。严重挤压伤或大量肌肉损伤者,可有肌红蛋白尿及肌红蛋白管型。尿比重<1.015。②氮质血症。一般急性肾小管坏死患者血肌酐和尿素氮的升高分别为每日 44.2~88.4μmol/L和3.57~7.14mmol/L;而在高分解代谢的病人,其血肌酐和尿素氮的增长更快,分别高达每日176.8μmol/L 和10.7mmol/L。随着肾脏清除氮质废物的功能障碍,氮质血症日益加重。③代谢性酸中毒。因酸性代谢产物排出障碍,及肾小管分泌H+和产氨功能的丧失,致体内酸性代谢产物蓄积而血中碳酸氢根离子浓度下降,产生代谢性酸中毒,多在少尿数日后出现。患者表现为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疲倦,嗜睡,深而大的呼吸,甚至昏迷。④水钠潴留。表现为全身浮肿,血压升高,可出现肺水肿、脑水肿及心力衰竭。肺水肿者表现为端坐呼吸、咯血沫痰、两肺满布湿啰音。脑水肿者表现为头痛、嗜睡、视矇、共济失调、凝视、表情淡漠和精神失常等,重者惊厥或昏迷死亡。⑤高钾血症。一般血钾每日递增约0.3mmol/L,高分解代谢者,其血钾升高更快、更重。当血钾≥6mmol/L时,可阻止神经肌肉的除极过程而导致冲动传导障碍。临床主要表现为四肢乏力、感觉异常、肌腱反射消失、心律失常、心率减慢、传导阻滞,甚至心跳骤停。多次检查心电图和测血清钾,对于早期诊断高钾血症有重要价值。高钾血症时,心电图可见心动过缓,T波高尖,P波降低,P-R间期延长或QRS波增宽。⑥高磷和低钙血症。广泛组织创伤、横纹肌溶解等高分解代谢病人,血磷可高达1.9~2.6mmol/L。因高磷血症,骨骼对甲状旁腺素的钙动员作用减弱而常见低钙血症,而游离钙不低,故很少出现低钙症状,但在纠正酸中毒前如不补充钙剂,则可导致低钙性抽搐发作。⑦尿毒症症状。如恶心、呕吐、腹泻,或胃肠出血而致呕血及黑便之胃肠道症状;钠、水负荷过重所致高血压和心力衰竭之心血管并发症;嗜睡、神志混乱、焦虑不安、扑翼样震颤、强直性肌痉挛和癫痫样发作的神经精神表现;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红细胞比容为20% ~30%。早期血白细胞计数增高,中性粒细胞分类增加及核左移,可有血小板减少,如急性肾衰1周后仍有白细胞升高,多属感染所致。感染的好发部位为呼吸道、泌尿道和手术伤口,致病菌为革兰氏阳性菌或革兰氏阴性菌。(2)多尿期:即当病人每日尿量增至400毫升以上时,为少尿期结束,而超过1000毫升/日时称为多尿期。一般在多尿期的第5~7天达多尿高峰,每日可达3000毫升以上。在多尿期早期,肾单位尚未完全恢复,故不能充分排出血中氮质废物、钾和磷,病人仍未脱离危险期。在尿量达到高峰时,应当警惕水和电解质的紊乱,密切观察和监护。(3)恢复期:多尿期过后,肾功能多显著改善,尿量逐渐恢复正常,血肌酐、尿素氮亦接近正常水平,但肾小管功能尚有轻度障碍,常需数月后方能恢复。个别患者可遗留永久性肾功能损害,而呈慢性肾功能不全或衰竭表现。

急性肾功能衰竭的防治原则是什么

①当遇到可能发生急性肾衰的情况时应紧急处理。②积极预防及合理治疗各种感染。③合理使用甘露醇和速尿。④一旦发生急性肾衰,应分期分别处理。如少尿期应严格控制水、钠摄入量,供给高热量、低蛋白饮食;感染者选无肾毒性而又高效的抗菌药物,必须根据病人肾功能受损程度及药物在体内排出速度来决定药物的用量及用药的间隔时间;注意防治胃肠道出血及心力衰竭;对尿毒症、酸中毒可采用透析疗法。多尿期应注意失水和低钾血症的防治。恢复期要注意患者的营养及锻炼。⑤应结合中医辨证论治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

如何预防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发生

急性肾功能衰竭的预防主要是积极防治原发病,避免和祛除诱发因素是预防之根本。因此,要注意以下三点:①调养五脏:平素起居、饮食有节,讲究卫生,避免外邪侵袭,尤其在传染病流行的季节和地区更应加强预防措施;不过食辛辣厚味,以免滋生湿热;调畅情志,保持精神愉快,使气血畅达而避免产生气滞血瘀;加强体育锻炼,提高机体防御能力。②防止中毒:有关资料表明,20%~50%的急性肾功能衰竭是由药物引起的,还有部分因接触有害物质所致。因此,应尽量避免使用和接触对肾脏有毒害的药物或毒物。若属意外服用或接触应及时发现和及早治疗。③防治及时:一旦有诱发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原发病发生,应及早治疗,注意扩充血容量,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失衡,恢复循环功能,恢复肾灌流量及肾小球滤过率,排除肾小管内梗阻物,防治感染,防止弥漫性血管内凝血、肾缺血引起的肾实质的损害。同时尽早应用活血化瘀药物,对预防本病的发生有积极作用。

什么是慢性肾功能衰竭

慢性肾功能衰竭是指原发性或继发性肾脏疾患缓慢持续进展造成严重肾功能损害,引起一系列代谢紊乱和临床症状的一组综合征。

慢性肾功能衰竭与肾功能不全、氮质血症、尿毒症是一回事吗

目前对肾功能损害的描述,术语繁多。对这些专有名词的定义,各家的概念也不完全一样。有人把肾功能不全和肾功能衰竭等同,又有人把肾功能衰竭、氮质血症、尿毒症等同。实际上,氮质血症是生物化学名词,不论何种原因引起的,如肾性,或胃肠道出血、高烧等肾外因素,只要血中尿素氮或肌酐超出正常范围,均可称为氮质血症。有人把慢性肾功能不全概括为慢性肾脏疾病的全部过程,即从肾功能开始受损到完全衰竭,也就是包括肾脏尚有代偿能力到完全丧失机能的各个阶段。尿毒症一词最早是用来描述肾功能衰竭的综合症候群,当时认为是由于 “尿潴留在血中”而引起的中毒,以后逐渐认识到是肾脏疾病终末期的表现,其发生机理不是 “尿潴留在血中”。

现在根据肾功能受损的程度将慢性肾功能衰竭分为四期。①肾功能不全代偿期(血肌酐133~177μmol/L,肌酐清除率50~ 80ml/min);②肾功能不全失代偿期 (血肌酐186~442μmol/L,肌酐清除率20~50ml/ min);③肾功能衰竭期(血肌酐 451~ 707μmol/L,肌酐清除率 10~20ml/min);④尿毒症期 (血肌酐>707μmol/L,肌酐清除率<10ml/min)。

引起慢性肾功能衰竭的病因有哪些

慢性肾功能衰竭的病因很多,大致可分为以下三类。

(1)肾脏病变:疾病主要侵犯肾脏,且以肾脏为主要表现,如各种慢性肾小球肾炎、慢性间质性肾炎 (包括慢性肾盂肾炎)、肾结石、肾结核、遗传性肾炎、多囊肾、髓质囊性病、肾动脉狭窄、肾小管性酸中毒等。

(2)下尿路梗阻:如前列腺肥大、前列腺肿瘤、尿道狭窄、神经源性膀胱等,主要表现为膀胱功能失调,容易继发感染而引起肾功能衰竭。

(3)全身性疾病与中毒:常因肾脏受侵后导致肾功能衰竭。如高血压肾动脉硬化症、恶性高血压、心力衰竭、糖尿病、痛风、高血钾或低血钾症、原发性与继发性淀粉样变性、结节性多动脉炎、系统性红斑狼疮、过敏性紫癜、骨髓瘤、巨球蛋白血症、肝硬化、镇痛药及重金属 (铅、镉等)中毒等。

在西方国家,引起慢性肾功能衰竭的病因中,最常见的为糖尿病肾病,约占30%;其次为高血压所致的小动脉性肾硬化症,约占25%;而慢性肾炎为第三位。我国慢性肾炎为引起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最常见原因,糖尿病肾病和高血压小动脉性肾硬化症的发病率正在逐步上升。

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肾功能可以好转吗

慢性肾功能衰竭是各种慢性肾脏疾病最终的共同结局。当肾功能受损到一定程度后,不论其原来基础病的情况如何,均按慢性肾功能衰竭自然的发展规律逐渐地恶化,对慢性受损的肾功能目前尚无特异有效的办法使之向好的方向转化。但是,在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漫长的疾病过程中,有一些因素可导致患者肾功能恶化进程加速,如能及时发现并消除这些引起肾功能恶化的因素(即可逆因素),肾功能有可能恢复到病情加重前的水平,也有的患者恢复不到原来水平。常见的可逆因素有:①尿路梗阻;②尿路或全身感染:③严重高血压;④脱水 (如腹泻引起的血容量不足);⑤活动性狼疮性肾炎;⑥药物性肾损害;⑦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 (如高钙血症、低钾血症等);⑧充血性心力衰竭;⑨结节性多动脉炎。

哪些原因可使慢性肾功能衰竭恶化

慢性肾功能衰竭病人经常存在着使病情恶化和加剧的因素,消除加剧因素,可使病情缓解或趋于稳定。常见的加剧因素即前面所述的可逆因素。另外,蛋白质摄入过量也可导致慢性肾功能衰竭恶化。故此类患者应尽量避免以上加剧因素。

慢性肾衰患者有哪些临床表现

肾脏对维持整个机体内环境的稳定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当肾功能受损时,人体的各个系统都将受到影响,并出现相应的症状。

慢性肾衰早期可以没有症状,也可以感到无力、易疲乏,精神不好。以后出现食欲减退、恶心等消化道症状,严重者可频繁呕吐。再以后逐渐面色苍黄,头晕心悸,乏力更加明显,皮肤瘙痒。晚期患者可出现心血管、呼吸、血液、消化、神经、内分泌等各个系统的症状,可有尿量变化 (尿量减少或夜尿增多)、浮肿、电解质紊乱和代谢性酸中毒。

慢性肾衰时为何易发生代谢性酸中毒,有何表现

慢性肾功能衰竭时,肾脏对酸碱平衡的调节机能障碍,容易发生酸碱平衡失调,特别是代谢性酸中毒。慢性肾衰时酸中毒发生机制有以下三个方面:①产生NH4+的能力减弱;②可滴定酸排泄障碍;③大量HCO3-的丧失。

轻度代谢性酸中毒常无明显临床症状。中、重度酸中毒时往往有深大而较快的呼吸,气息中可带有尿味,病人自觉软弱无力、嗜睡、头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口渴尿少,严重时精神恍惚、神志模糊、知觉迟钝,有时躁动不安,有时呈木僵状态,最终昏迷,体征有皮肤黏膜干燥、面色苍白而浮肿。

尿毒症性皮肤瘙痒怎么办

皮肤瘙痒可用炉甘石洗剂或止痒酒精外擦,有报道用紫外线照射亦有效。抗过敏药物疗效不确切,透析治疗部分病人可缓解,静脉注射利多卡因可减轻瘙痒。口服药用炭可去除多种毒性物质,数周后症状可减轻,用量为6克/日。对于各种治疗措施都难以缓解的瘙痒病人,如血清甲状旁腺激素过高(1000ng/L)应考虑甲状旁腺大部切除。进行血液净化治疗的患者,血液滤过或血液透析滤过较单纯血液透析能更好地缓解皮肤瘙痒。如仍不缓解者,肾移植可望获得满意疗效。

慢性肾衰的治疗分几个阶段

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治疗大体分三个阶段:①原发病的防治;②内科保守治疗;③最后的肾脏替代治疗——透析和/或肾移植。前两个阶段的治疗为透析前治疗。第一阶段的治疗要尽量地维护肾功能和健康,第二阶段的治疗要尽可能地保护残存肾功能,推迟肾功能衰竭的到来,缓解症状并改善病人的一般状态。晚期肾功能衰竭患者须进行透析治疗,其中一部分患者可等待时机进行肾脏移植,过正常人或接近正常人的生活,全部或部分恢复工作能力。

慢性肾衰的内科治疗要遵循哪些原则

慢性肾功能衰竭的内科治疗应遵循以下原则:①加强饮食管理 (即实行低蛋白饮食);②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尽可能地稳定病人内环境;③避免和消除各种对肾功能有害的因素;④纠正各种可逆性加剧因素,处理各种并发症及临床症状和体征;⑤增加毒素排泄,减轻氮质潴留,维护残存肾功能,延缓肾功能衰竭的进展速度。

慢性肾衰非透析治疗的目的和原理是什么

大体来说,非透析治疗的目的包括两个方面:①缓解慢性肾功能衰竭的症状:无论是尿毒症病人,还是某些早、中期慢性肾衰病人,都可因代谢紊乱出现某些症状,甚至涉及多个系统。非透析疗法的主要目的之一即在于缓解慢性肾衰症状,减轻或消除病人痛苦。②延缓慢性肾功能衰竭病程的进展:慢性肾衰病程进展的原因不仅涉及肾脏基础病的发展,而且涉及若干与肾脏基础病无关的共同机制。上世纪80年代以来,对这些共同机制的认识逐步深入,因而为慢性肾功能衰竭非透析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

慢性肾功能衰竭非透析治疗原理一般包括以下几方面:①减少尿毒症毒素的蓄积,并利用肾外途径增加尿毒症毒素的排出,如饮食疗法、吸附疗法。②避免或消除慢性肾功能衰竭急剧恶化的危险因子。③控制慢性肾功能衰竭渐进性发展的各种因素。④针对各系统症状和并发症予以治疗。

血液透析的原理是什么

血液透析是借助于血液透析设备,部分地替代人的肾脏工作,排除人体内的毒素和多余的水分,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缓解症状,挽救和延长生命。

血液透析时,将病人血液从动脉端引出体外,流经透析器 (人工肾、半透膜装置),再沿管路由静脉返回病人体内。透析器中有无数根空心纤维半透膜形成的毛细管,血液和透析液分别在膜内和膜外流动,根据半透膜的原理,借助膜两侧的溶质梯度、渗透梯度和水压梯度,通过弥散、对流和超滤来清除血中毒素和过多的水分,同时补充机体需要的物质,纠正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

血液透析的适应证有哪些

血液透析是治疗急、慢性肾功能衰竭和某些急性药物、毒物中毒的有效方法,其适应证有以下几方面。

(1)急性肾功能衰竭:①无尿或少尿2天(48小时)以上,伴有高血压、水中毒、肺水肿、脑水肿之一者;②尿素氮≥21.42mmol/L (60mg/dl);③血肌酐≥530.4μmol/L(6mg/dl);④高钾血症,K+≥6.5mmol/L;⑤高分解代谢者 (血尿素氮每日增高>30mg,血肌酐 每日增高>1.2mg/dl);⑥保守治疗无效的严重水钠潴留及所致的心功能不全。

(2)慢性肾功能衰竭:①血肌酐≥707μmol/L(8mg/dl);②尿素氮≥28.56mmol/L (80mg/dl);③肌酐清除率≤10ml/min。但还需综合考虑患者的原发病 (如糖尿病肾病的透析应在肌酐清除率≤15ml/min时)和临床症状如贫血严重程度、心功能状态,以及尿量和血钾水平等来确定。

(3)急性药物或毒物中毒:毒物能够通过透析膜而被析出,且毒物剂量不大、与毒物作用速度不太快的可进行透析,应争取在服毒后8~16小时以内进行。

(4)其他:①难治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和急性肺水肿的急救;②肝胆疾病,如肝功能衰竭、肝硬化顽固性腹水、完全性梗阻性黄疸患者的术前准备;③水电解质紊乱,如各种原因所致稀释性低钠血症与高钾血症;④精神分裂症;⑤牛皮癣。

哪些药物或毒物能通过透析膜

能通过透析膜的药物和毒物主要有:①安眠镇静类药:巴比妥类、眠尔通、安眠酮、水合氯醛、冬眠灵等;②镇痛退热类药:乙酰水杨酸、非那西汀、扑热息痛等;③三环类抗忧郁药:阿嘧替林、多虑平等;④心血管药物:奎尼丁、普鲁卡因酰胺、硝普钠、甲基多巴、二氮嗪、苯妥英钠等;⑤抗癌药:环磷酰胺、5-氟尿嘧啶等;⑥毒物:有机磷、四氯化碳、三氯乙烯、砷、汞等;⑦肾毒性和耳毒性抗菌药物:链霉素、卡那霉素、新霉素、万古霉素、妥布霉素、丁胺卡那、庆大霉素等。

血液透析的禁忌证有哪些

血液透析治疗没有绝对禁忌证,但并非所有的尿毒症患者都适合做血透。血透的相对禁忌证为:①恶性肿瘤晚期;②严重休克;③严重心肌病变不能耐受血液透析;④精神病及不合作者;⑤颅内出血或有其他脏器活动性出血;⑥重度贫血,血红蛋白低于50g/ L;⑦大手术后3天之内。

在选择透析方式时,要考虑年龄、原发疾病、并发症、血管条件和预期治疗效果等因素。

血液透析的急性并发症有哪些

在血液透析过程中或结束时发生的与透析治疗本身有关的并发症称为急性并发症。包括:失衡综合征、首次使用综合征、症状性低血压、高血压、心跳骤停、心律失常、急性左心衰、热原反应、出血、急性溶血及空气栓塞等。

血液透析有哪些慢性并发症

血液透析的慢性并发症有感染、贫血、神经系统并发症、透析性骨营养不良、心力衰竭、关节淀粉样病变、皮肤瘙痒等。

腹膜透析的禁忌证有哪些

绝对禁忌证:①广泛性肠粘连及肠梗阻;②腹壁广泛感染或严重烧伤无法插管者。

相对禁忌证:①腹部手术3天内,如伤口未愈合,腹透时切口漏液;②腹膜内有局限性炎症病灶,腹透可使炎症扩散;③晚期妊娠或腹腔内巨大肿瘤,由于腹腔容积减小,腹透效果不理想;④腹腔内血管性疾病,如多发性血管炎、严重动脉硬化、硬皮病等,均会降低透析效能;⑤严重呼吸功能不全,入液量过大,会加重呼吸功能不全,如做腹透入液量宜少。

腹膜透析与血液透析各有什么优缺点

腹膜透析无需建立血管通路,血管条件差,建立动、静脉内瘘有困难的患者可选择腹膜透析。透析24小时持续进行,血流动力学稳定,对心血管系统影响小,很少发生低血压及失衡,不会加重贫血,患者自觉良好;中分子毒素的清除和残余肾功能的保护要优于血透,而且操作技术简单,可由经过培训的家属在家中进行操作。缺点是清除小分子毒素的功效较血透低;由于蛋白丢失,可发生低蛋白血症及营养不良,易造成高脂血症;易发生腹膜炎,长期腹透易造成腹膜硬化;除水量无法严格选择控制。腹膜粘连、腹膜肿瘤病人不能进行腹膜透析。

血液透析设备先进,透析中血流量、透析液流量、除水量可严格控制;急性右心衰、肺水肿、高度水肿病人可迅速缓解症状,水肿的消退较腹透快;极少丢失蛋白,很少由透析本身引起低蛋白血症和营养不良;每周透析2~3次,患者可回归社会参加一定的工作及活动。缺点是要借助昂贵的设备,不能在家中透析;透析中由于血流动力学改变,易发生心血管系统并发症,如低血压、心绞痛、心律失常等;对大、中分子毒素清除效果欠佳。

目前临床上常用的腹膜透析方法有哪些,适应证分别是什么

目前临床上常用的透析方法有间歇性腹膜透析 (IPD)、持续性不卧床腹膜透析 (CAPD)、持续性循环腹膜透析 (CCPD)三种。

IPD适用于急性肾衰或慢性肾衰的初始透析,数天后可改为CAPD。

CAPD应用最为广泛,是当今慢性肾衰病人首选的腹膜透析方法。

CCPD在夜间进行,适用于:①有一定工作能力,白天需要工作的患者;②需他人帮助的腹透病人 (如儿童、盲人、老人)。

腹膜透析的并发症主要有哪些,发生原因是什么

常见并发症及原因有:操作技术失误造成的损伤和出血,消毒不严造成的感染,透析液成分调节不当造成的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失调,以及引流困难、腹膜透析液外漏、腹痛、蛋白质丢失、肺部并发症等,其中腹膜炎是最主要的并发症。长期腹透者还可出现腹膜失超滤和丢失综合征。

透析管流通障碍的原因是什么,如何处理

透析管流通障碍的常见原因及处理有以下几个方面:

(1)透析管位置不当:正常情况下透析管末端应置于膀胱直肠窝或子宫直肠窝。若位置过浅,则造成引流障碍,可重新将透析管插入正确的位置。

(2)透析管阻塞:腹膜炎引起的透析管内纤维蛋白凝块阻塞透析管或血块堵塞透析管,可试用含有肝素的透析液反复抽吸冲洗。由于大网膜包围透析管而发生的阻塞,可试用较粗的铜线制成长40厘米的探针,徐徐插入透析管内进行疏通。

(3)透析管移位:一般需重插透析管。

(4)腹膜粘连:需更换位置,重新插植透析管。

(5)功能性引流障碍:可能与肠道功能障碍有关,需腹部按摩,鼓励病人多行走,给予轻泻剂或生理盐水灌肠刺激肠蠕动。

长期腹膜透析是否可行

腹膜透析问世只有30多年的历史,但发展迅速,5年生存率已与血透相当。目前,腹膜透析存活率最长者已达10年,但人数仍然不多。腹膜透析作为长期肾替代治疗可行吗?目前仍未有明确答案。在长期维持性透析中,腹膜结构与功能的变化,包括有效透析面积、腹膜的通透性、透析效率及是否伴有严重的并发症等因素决定了腹膜透析能否长期进行。因此,腹膜透析的将来或许需寄希望于对下列有关问题做进一步的研究:①腹膜的长期清除率和超滤能力;②取代葡萄糖的渗透性物质;③腹膜炎 (连接透析管技术、透析管、病人的免疫防御功能等);④病人的营养和代谢(营养不良和骨病)。

总的来说,用腹膜透析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病人在继续增加,在许多国家腹膜透析已成为治疗尿毒症的第一线治疗方法。

哪些患者适合肾移植

一般来讲,肾移植是慢性肾功能不全最理想的治疗方法,故凡是慢性肾功能不全发展至终末期,均可用肾移植治疗。但为了提高肾移植存活率,临床上选择患者较为严格,一般从病情、原发病种类、年龄等方面考虑。肌酐清除率<5ml/min是肾移植的基本依据。从原发病来讲,最常见的适合做肾移植的原发病是原发性肾小球肾炎,其次是慢性肾盂肾炎、间质性肾炎和囊性肾病。年龄虽然不是选择的主要指标,但以15~55岁为好,若身体状况佳,年龄可适当放宽。

哪些患者不能做肾移植

有下列疾病的患者不宜做肾移植:精神分裂症、转移性肿瘤、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硬化、慢性阻塞性肺病、支气管扩张、活动性消化性溃疡病、有过播散性结核病、顽固性心衰、凝血机制缺陷病、结节性多动脉炎、球孢子菌病、获得性免疫缺陷病、Fabry's病、原发性草酸盐尿症。

哪些因素可影响移植肾的存活

影响移植肾存活的因素有很多,外科技术已不是主要问题,起决定性作用的两种因素是组织相容性和免疫抑制性。组织相容包括血型相容和HLA配型匹配。器官移植的供、受者血型不一定要相同,但必须相容,否则不可避免地发生超急性排异反应。HLA抗原为人类白细胞抗原,它只有个体特异性,没有器官和组织的特异性,也被称为组织相容性抗原。HLA匹配程度可影响移植肾的存活率。供、受者HLA完全匹配者,移植肾5年存活率比HLA不完全匹配者高30%。免疫抑制剂的应用对于移植肾的存活亦有重要意义,即使供、受者HLA系统一致,也需要免疫抑制,因为有一些未经鉴定的非HLA、非ABO抗原,对于同种异体的排异反应有较弱但具重要意义的影响。因此,如何选择合适的供肾及如何抑制排异反应是移植肾成活的关键。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