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洋观潮记:驻美记者手札(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8-30 19:13:16

点击下载

作者:麦子

出版社: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大洋观潮记:驻美记者手札

大洋观潮记:驻美记者手札试读:

前言

我在大洋岸边,惯看潮起潮落,风云变幻。

在漫长的人生岁月中,我一半时间生活在中国,一半时间生活在美国,对于这两个国家还算比较了解。退休以后,又常常飞越大洋两岸,感受到两国社会制度、历史文化、风俗人情的差异,也目睹了各自的发展变化。这些异同和变化常常撞击着我的心头,叫我喜忧参半。基于记者职业本能的驱使,我自然地将其记录下来,发点议论,作些褒贬,日积月累,便成了这本小书。可以说,这是10年前出版的《镜头对准美国》的续篇。

我在美国30多年的记者生涯中,有机会搭上历史的末班车,采访了一些名人——可惜至今不少已经作古了。闲来无事,偶尔翻阅过去那本已经发黄变色的相簿,他们的音容笑貌、豪言壮语、高风亮节,又浮现在眼前,回响于耳际,催我奋进……我感到自己有责任把过去的所见所闻记录下来,作为送给朋友和子孙的一点薄礼,也给历史留下一点印记,否则湮没于荒草斜阳之中也有点可惜。

目前社会发展的节奏很快,人们每天都处于紧张的学习和工作当中,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金钱。说短话,写短文,去除繁文缛节,已势在必行。我愿意跟随这种新潮流、新文风起舞,故本书文章的取向也着眼于短小精悍。然则“短小”容易,“精悍”就难了。麦子2013年11月1日

丹心一片故国情(代序)

李翔 但维德

麦子原名麦启凌,广东台山人。1983年6月去美国,担任中新社驻美国高级记者长达20年之久。取笔名“麦子”,意在天地之间生生不息,且寓意自我牺牲与奉献。麦子驻美期间采访过江泽民、朱镕基、克林顿等中美政要以及张学良、邝友良、赵小兰、骆家辉、吴健雄、杨振宁、李政道、马思聪、王洛宾、宋希濂等知名人士,写下了400多万字的通讯报道,主编过《潮流》杂志,以及《美华商报》和《上海侨报》美国专版,出版过《美国华人社会大观》《美国华人群英录》《美国风情录》《美国名校巡礼》《马思聪最后二十年》《镜头对准美国》《穿越时空的名人感情印记》《“性”灾乐祸——美国社会性现象透视》以及长篇小说《悬崖上的爱情》等十余种著作,制作过《美国华人过春节》等纪录片。1994年荣获“全美最佳新闻报道一等奖”,由时任美国副总统戈尔在洛杉矶颁奖。

按照事先约定,麦子先生在家中热情地接受了我们的专访。采访中,我们深刻感受到他强烈的赤子之心和宽厚待人的胸怀。

麦子先生虽然身在美国,却时刻用行动维护着祖国的形象,维护着祖国统一的立场,与一切图谋分裂祖国的行为进行坚决的斗争。1999年,出逃美国的魏京生,以“民权斗士”身份在耶鲁大学演讲,公然叫嚷中国大陆和台湾是“两个中国”,其荒谬论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与中华民国都有自成一套的法制机制、军队及其实际管辖的土地。麦子先生针对“两个中国论”,向魏京生提出了两个问题,第一问:你是否中国人?魏京生称“是”。第二问:那么你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中国人,还是中华民国的中国人?这一问,顿使魏京生哑口无言。紧接着麦子先生向全场人士讲解了中国的战国七雄及魏蜀吴三国鼎立、南北朝分治等历史,指出不管军阀割据状况如何,中国始终还是一个中国的历史事实;并表示目前大陆和台湾虽然尚未统一,但始终是一个中国而不是两个中国。会场顿时响起了经久不息的掌声,魏京生不得不灰溜溜地从讲台上溜走了。事后国务院侨办赞扬麦子先生的行动为中国争了光。

出逃美国的所谓“人权斗士”吴弘达,多次乔装打扮,潜入国内医院偷拍我国医护人员进行内脏移植手术的照片,在国外编造并散布谣言,攻击我国劳改系统非法从劳改人员身上进行器官交易。麦子先生在美国与其他中国记者一道,利用各种宣传手段,对这种行为进行了坚决的反驳,甚至进行面对面的斗争,维护了祖国的尊严。

20世纪90年代,一个叫艾蓓的女人谎称自己是周恩来总理的私生女,在美国出版了《叫父亲太沉重》一书,一时之间畅销全美,影响极坏。麦子通过有关部门了解了艾蓓的真实背景以后,联合大陆在美新闻界的朋友,向艾蓓发出公开辩论的邀请,自此以后艾蓓销声匿迹。

2001年美国《时代》杂志评出20世纪政治风云人物,公然把中国民主共和的开拓者孙中山先生给“遗忘”了。麦子先生非常气愤,连夜与孙中山的孙女孙穗芳女士联系,并立刻写出《孙中山的历史地位不容抹杀》一文,正面肯定了孙中山的历史地位及其在民主革命中不可磨灭的历史功勋,有力地批评了纽约《时代》杂志的政治偏见,几乎所有海外报纸都刊登或转载了此文,产生了积极的国际影响。

20世纪80年代,麦子先生作为中国记者,专程到费城采访了刚刚获得平反并自况为“苏武牧羊十九年”的一代音乐宗师马思聪先生,与马思聪的女儿马瑞雪编撰了《马思聪最后二十年》,遵从马思聪生前遗愿,将其流亡美国时随身携带的仅有物品——250年前意大利小提琴工匠斯特拉迪瓦里手制的名琴,流亡美国20年所创作的7 000页音乐手稿和一批名人字画、奖牌、书信、日记、照片,捐给国家,建立了马思聪音乐艺术纪念馆。麦子先生为此六度自费飞越太平洋,和有关部门进行商谈,克服了重重阻力,终于于2002年5月17日,在广州市艺术博物院建成了“马思聪音乐艺术纪念馆”,实现了马思聪的遗愿。当时的广州市委副书记朱小丹称赞麦子先生“为广州人民做了一件大好事”。

麦子先生在美30年,亲身体验了中美两国的误解,深刻意识到增强美国华人凝聚力的重要性。他针对美国各种媒体对中国报道中的误会、偏见和歪曲,撰写了一系列文章进行正面宣传和批驳,努力改变美国人民对中国的印象,告诉美国人民一个真实的中国;同时也告诉国人,美国既不是天堂,也不是地狱,而是天堂与地狱之间的战场。

199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麦子先生和纽约地区的华裔人士一起,聚集在纽约市政府门前,举行了隆重而别开生面的升旗仪式。随着五星红旗徐徐升起,大家的爱国情怀油然而生,不少人热泪盈眶,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自此以后,升旗仪式在旧金山、洛杉矶、芝加哥、波士顿和休斯敦等其他华人聚居的地方开展起来,它凝聚了在美华人的力量,并成了一种热爱祖国、怀念祖国的象征。

麦子先生为了“把岗位让给年轻人,也留点时间给自己”,主动退下来。但他退而不闲,退而不休,为了缩小中美两国人民的认知差距和文化差距,促进中美两国人民的友好交往,他注册成立了美中文化交流协会,自任会长,经常在各地发表演讲。如在广东电视台做过两次直播——《中美意识形态的差异》和《马思聪在美国》一书,还在中山大学、暨南大学、华联大学、西安外事学院,以及广州新闻界、广东军区老干部活动中心、广东企业文化协会、美国领事馆等发表演讲。此外,麦子先生将在美国的所见所闻编辑成《镜头对准美国》,在这本书中,麦子以记者特有的机遇和敏锐的目光,洞察了美国社会的各类人物和各个社会层面,写出了许多鲜为人知的人和事。文章涉猎广泛,析题透彻,文笔简洁,感情真挚,融真实性、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体,是“连通中美人民心灵的一叶小舟”。

麦子先生的种种爱国行动,受到过国务院侨办和中新社领导的赞许,也受到广州市领导和众人的好评,《人民日报》《羊城晚报》《广州日报》及南方电视台、广东电视台先后采访和报道了麦子所做的这些工作,麦子先生说:“以前的工作做就做了,今后将自己的有生之年继续用于中美交流则是我的心愿。”(麦子先生现为美中文化交流协会会长,广东省国际文化交流中心海外理事,广州市海外交流协会名誉理事)作者与王洛宾(左)、李肇星(右)作者与靳羽西(中)及熊斐文(左)作者部分著作马思聪(中)获得平反后与作者留影(1985)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左)、作者及中国驻联合国代表秦华荪(右)作者与著名影星王丹凤(左)作者与著名画家范曾(左)作者与著名建筑师贝聿铭作者与陈香梅(左)作者与赵小兰(中)及其父赵锡成(右)(1995)作者(右)与抗日名将宋希濂(中)合影,左一为梅振才先生(1987)1990年作者与林希翎(左)合影于纽约,中间为梅振才先生作者在美国主编的《潮流》杂志麦子获全美最佳新闻报道一等奖(1994)

第一辑 天涯萍踪——写于旧金山

一 联合国礼赞

坐落在纽约东河之畔的联合国总部,是人类和平的希望和象征,每一个来到纽约的人都会到此一游。我在纽约生活了三十余年,期间到这里来过不知多少次,有时到这里开会采访,有时陪国内朋友参观。虽不敢说屡看不厌,但每来一趟都有一番感触。

在联合国总部大厦跟前,我们首先看到的是192个会员国五颜六色的国旗,这些国旗在阳光的辉映下迎风招展,别有一番风采。国旗的颜色和图案,体现了不同国家、民族的政治理念、文化传统和宗教信仰。日月星辰,高山大川,花草树木,猛兽飞禽,都成为国旗上的图腾。这里的国旗并非每天都升降,只有当联合国开会的时候,才举行升旗仪式。令人奇怪的是,升降旗不是联合国总部大厦自动的,而是用人手拉扯!这在当今世界委实罕见。我们每次来到这里,首先总是在翻腾的旗海中寻找五星红旗。每当看到这面璀璨的旗帜,心头总是涌起一股热浪,因为我们伟大的祖国已经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这时我总是情不自禁地唱起“五星红旗迎风飘扬……”

走进联合国总部的入口广场,一座枪杆弯曲打结的手枪雕塑映入眼帘,这是卢森堡赠送的礼物,表达了人们对和平的渴望和对暴力的厌恶,也呼吁着国际的裁军行动。广场的左侧,是一座“铸剑为犁”的青铜雕塑,雕塑中的勇士赤裸着上身,一手抡起铁锤,一手拿着他要改铸为犁的宝剑,象征着人类要求终止战争。广场临近东河边上,是一座花园,正是人间四月天,各种由世界各地移栽而来的鲜花,姹紫嫣红,争妍斗丽。这里有1 500枝得过奖的玫瑰花,有140枝日本樱花,还有无数女贞、杜鹃、紫藤、沼生栎、皂荚、山楂、悬铃木、常春藤、黄水仙和枫香树……

走进联合国大厅,我们首先看到的是一个镀金圆球。圆球由一根不锈钢丝从75英尺高的天花板上悬吊下来,它可以自由地朝任何方向摆动。圆球下方的电磁铁抵消了空气摩擦力,使它可以持续均匀地摆动。由于地球的自转,球体在一天中摆动的方向不断变化,但它需要36小时45分才能完成一个周期。

大厅的另一侧是日本赠送的和平钟,它是用60个国家的儿童收集起来的硬币铸成的。和平钟每年敲响三次:一次是春分,表示春天的来临;一次是联合国大会年会开幕那一天;还有一次为每年9月21日的国际和平日。

跟随着导游我们步上二楼,走廊上那座巨大的象牙雕刻,是中国政府赠送的。牙雕以1974年成昆铁路建成通车为题材,98个雕塑大师用8支大象牙花了两年多时间完成,技艺精湛,令人叹为观止。中国政府赠送的另一件礼物是一个大铜鼎,现置于联合国花园中。江泽民主席亲自为铜鼎揭幕那天,我也有幸参加了揭幕仪式。

在二楼,我们还惊奇地发现,无论是走廊的天花板,还是安理会会议厅的天花板,管道都是暴露着的,就像未完工一样。这是瑞典建筑师斯文别出心裁的构想。他认为,任何有用的东西都不应该遮盖起来,“未完工”的天花板正好象征着联合国的工作永远没有止境。

自从1945年10月24日在旧金山通过联合国宪章以后,联合国已经为人类做了许多工作,不论是慈善救灾、议和休战、派出维和部队或观察团,它都是在为世界和平和人类进步而工作。从联合国的国徽国旗,到联合国总部内的一切摆设,其实都突显了两个字——和平。我常常想,如果全世界都遵守联合国宪章,像诺亚夫妇一样,放飞和平鸽,手持橄榄枝,一切将恢复生机,一切将归于和平。(2012年7月31日)

二 世界金融的心脏华尔街

华尔街

华尔街被称为“美国第一街”,它是美国和世界经济走势的晴雨表,也是世界金融的心脏。有人说,只要华尔街一打喷嚏,世界就会跟着感冒,因为世界上50%的投资来自华尔街。

华尔街是英文Wall Street的音译,意思是“墙街”。17世纪,荷兰探险家用价值60荷盾(约合24美元)的铁锅、布匹、毯子等杂物换取了曼哈顿岛。后来,这里成了新阿姆斯特丹总督的驻地。为了防范印第安人及其他势力的入侵,荷兰人在这里筑起了一道“墙”,于是,Wall Street便由此得名。现在,墙虽然拆除了,因街道狭窄,高楼矗立,华尔街仍然给人一道墙的感觉。然而,在这两道高墙之间工作的10多万金融人士,却承受着非常沉重的工作压力,心情也极度紧张,因为他们的老板异常讲究工作效率,要求员工一分钟有一分钟的业绩。这条仅仅500米长的华尔街,集中了美国十家最大银行之中的六家,掌握着美国资金的40%,集中了美国3 000多家大公司,这里的证券交易所的成交股值约占全美国的84%,每天银行的国际货币交易额高达2 000亿美元。此外,整个资本主义世界1/3的黄金也储存在这里的地下室。

街上有一个铜牌,上面写着“纽约的里程碑”几个英文字。华尔街11号是纽约证交所大楼,建筑古朴庄重,气势非凡。这里每天牵动着亿万人心脏跳动的速度,令人欢乐,也令人迷乱和疯狂。交易大厅不算宽敞,给人的印象是脏和乱,满地碎纸,一片嘈杂。大厅里的22个交易台,经营着来自世界各地的大约3 200家上市公司的股票。1998年9月1日,这里的成交额高达12.2亿美元,创下了历史的高峰;但是1929年10月24日那个“悲惨的星期四”,全部证券贬值一半,数百万人破产,引发了世界大萧条;1987年的“黑色星期一”,不知多少人破产,甚至吞枪、跳楼。

有人说得好,如果你爱一个人,就让他到华尔街,因为那里遍地是财富;如果你恨一个人,也让他到华尔街,因为那里处处有陷阱和危机。在过去10年间,这里有259种股票上涨了10倍,仅1999年,就有38家公司盈利超过10倍。华尔街的的确确是名副其实的冒险家的乐园。走在华尔街,真令人感慨万千,看着林立的银行,摸摸自己的口袋,才觉得自己穷得太可怜了!

在华尔街,金钱不但令人着迷,令人失去理智,而且常常造就富有传奇色彩的亿万富翁,造就一些金融怪杰、鬼才。证交所总裁威廉·约翰逊,被人称为华尔街老板。他是华尔街股市风云瞬息万变的操纵人,他睿智、沉着、有远见,有些时候,华尔街股票的跌宕起伏得随他的脸色和眼色而变化。华尔街历史上最年轻的股票神童理查德今年才6岁,可已经是千万富翁,并且在华尔街叱咤风云。他5岁开始出名,在电脑上炒股百战不殆。一天,证交所要他主持股市开市仪式,并要他发表演讲,他穿一身小西装和一对稍有些大的黑皮鞋,站在讲台上实在太矮了,父亲索性把他抱起来,要他站在桌子上演讲。他站在桌子上半天讲不出话,突然转向父亲说要上厕所小便,弄得众人哈哈大笑。他父亲连忙解释,也许我儿子太紧张了,不过,他毕竟还只是一个6岁孩子呀。在这里,我还要特别提出的另一个华尔街奇人是匈牙利裔移民索罗斯,他被马来西亚总理称为“反常人”,被英国人指为“搞垮英格兰银行的家伙”,一般人则称他是“倒局者”。他是以买空卖空的办法成为亿万富翁的,他可以在“黑色星期三”赚进20亿美元,也可以在科技股中损失50亿美元。他口袋里的钱几乎只是过眼云烟,聚散无常,他是举世瞩目的怪杰,人们恨他,但也敬畏他。

在华尔街长达两个多世纪的历史长河中,还有两件事值得特别提出来,一件是1792年5月17日,24个股票经纪人聚集在现今华尔街68号的一棵悬铃树下,拟订了一份协议书,筹组了美国历史上第一个股票交易市场;另一件是1882年,来自罗得岛的两位企业家查理斯·道和爱德华·琼斯,开始建立一整套分析市场供求关系和价格指数的情报系统,并每小时公布一次,以保证其连续性、时效性和准确性,这便是沿用至今的道琼斯指数。如今,纽约证交所里的道琼斯30种工业股票平均指数被称为美国经济的“晴雨表”,其上升或下降成了全美乃至全世界关注的焦点之一。1999年的某一天,当我与北京作家出版社的朋友到华尔街去参观的时候,带领我们参观的向导说:股票交易所乃至整个华尔街市场实在太狭窄、太拥挤了,我们很想另觅地方,建一条比现在大上几倍乃至十几倍的股票和金融交易市场。钱当然不成问题,但遭到了不少人的反对,因为他们习惯了在这个环境下的交易,一旦迁了址,也就生怕财神爷跑掉了。说美国人迷信也实在是迷信,离华尔街不远,人们用十几吨黄铜铸就了一头强劲的大牛,目的是冀盼牛市的来临。可惜天不遂人愿,大熊也常常来到他们的身边。

三 魅力长存的百老汇

百老汇是世界戏剧魅力长存的象征,是世界表演艺术家及艺术爱好者向往的地方,也是大都会纽约娱乐的总汇。

百老汇是英文Broadway的译音,原意是“宽阔”。其实,百老汇说宽阔也并不宽阔,最宽阔的街段只有45米。不过,其长度倒是世界有名的——全长25公里,几乎贯穿了整个曼哈顿。你想走完这条街吗?至少要花5个小时!因此,与其说百老汇是阔街,不如说是长街更恰当。时报广场、麦迪逊广场、42街,又成了百老汇的中心地带,这里戏院和电影院林立,旅店、餐馆、夜总会比比皆是,好几层楼高的电视广告牌堪称百老汇一景,这里也是世界游客的必到之地。

百老汇以歌剧闻名于世,这里荟萃了世界一流的歌唱家和戏剧表演艺术家,不少歌剧往往一演就是一二十年,并且历久不衰,这不得不说是百老汇戏剧的一大奇迹。例如《呀,加尔各答》,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上演,一直演到80年代末期;《国王与我》《猫》《42街》等歌剧,也先后上演了不下20年,并且几乎场场满座,其中的光头国王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西贡小姐》(Miss SaiGong),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一直演到20世纪末期。这出描写越战期间美国大兵与越南少女爱情故事的歌剧,气势恢宏、场面热烈,其中离情别绪,感人至深,舞台上甚至还动用了直升机和机关枪,场面惊心动魄。而且舞台场景不断变换,升降旋转,变化多端,的确值得一看。《蓝屋》(The Blue Room)也是百老汇戏剧中颇有特色的一出戏,剧中只有男女两个演员,每人担任5个不同角色,演出5个不同的男女调情场面。其中女主角是好莱坞大牌明星妮可·基德曼,加上剧中还有短暂的裸体场面,致使不少观众为了一睹明星风采慕名而来。据说顶峰期间14个星期的门票全卖光,黄牛票则炒到1 400美元一张。百老汇的大腿秀

在百老汇的戏剧殿堂中,华人艺术家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在《西贡小姐》中饰演医生的王洛勇,先后演出了1 000多场,从唱腔到表演都十分出色,受到了同行们的肯定;大都会歌剧院歌唱家田浩江,先后在50多部歌剧中担任不同的角色,多次获得国际声乐大奖;编剧家兼导演黄哲伦以其编导的《蝴蝶夫人》一举夺得1988年第42届东尼奖,轰动百老汇;此外,李名觉也以独特的舞台设计夺得第37届东尼奖。

百老汇之所以声名远播,除了戏剧之外,还在于它是纽约市民迎接英雄凯旋和举行各种盛大游行庆祝的地方。例如“二战”胜利后欢迎麦克阿瑟将军胜利归来,欢迎首位太空人约翰·格林返回地球,欢迎海湾战争的英雄们等等。这时,人们从百老汇两旁的高楼上撒下数以吨计的纸屑和彩带以及成千上万的气球,场面壮观,叫人难忘。纽约市各族裔人士每年一次的移民大游行,体现了各族裔的文化风情,场面多彩多姿,观看者更是人山人海。在这里还值得一提的是,每年新年前夜,时报广场一带还自发地聚集着上百万的男女老少,观看象征纽约市的“大苹果”徐徐降落,大苹果降落是由纽约市长及当年最有影响力的一位纽约市民共同启动电钮的。中国体操运动员桑兰,就曾经与朱利安尼市长一起启动1999年元旦大苹果的降落。随着大苹果的降落,数百万人异口同声地数着同样的数字:九、八、七、六、五……当数到“一”的时候,正好大苹果落到地面,也正是新一年到来的时刻,这时电灯突然渐渐熄灭,人们欢呼、拥抱,百老汇顿时成了沸腾的海洋。那种动人的激情,那种热烈的场面,实在令人难以忘怀。

当然,在辉煌的百老汇大道上,人们也可以看到其龌龊阴暗的一面,也就在这里,色情电影院、脱衣舞厅、性工具商店随处可见。此外,还有妓女、醉汉、贩毒及吸毒者踯躅于街头,构成了另一幅图景。

这就是百老汇,世界闻名的百老汇,人们憧憬的百老汇。

四 不夜城拉斯维加斯

拉斯维加斯的纽约大酒店

拉斯维加斯是一座不夜城,更是世界上最大的赌城和娱乐之都。许多人说,到美国若不到拉斯维加斯,恐怕是一大遗憾。

拉斯维加斯又是一座沙漠之城,雨水稀少,气候炎热,可以说是一个不毛之地。可是,人们却在这里建造了天堂般的乐园,这不得不令人惊讶和感慨!

这座不夜城位于内华达州南部与加州接壤之处,距洛杉矶269英里,离亚利桑那州的凤凰城286英里,距大峡谷280英里,人口不到30万。一个世纪以前,这里一直是印第安人居住的地方,生活贫穷,经济落后,直到1931年,两件大事促成了该地的繁荣兴旺:一件是内华达州立法令赌博合法化;另一件是胡佛水坝在此不远处动工,建筑工人到拉斯维加斯赌博,促进了赌业的繁荣和赌城的诞生。

这里的赌场和旅店数目之多、规模之大、建筑之豪华,可以说在世界上是无与伦比的了,同时它还是世界著名建筑的缩影。1997年才建成的“纽约大酒店”把摩天大楼、自由女神像搬到沙漠来,这里还有古罗马的恺撒王宫、古埃及的金字塔、南美洲的金银岛、大米高梅,以及1998年10月才建成的百乐宫等等,赌场几乎变成了一个世界建筑博览会。

百利拉斯维加斯赌场面积5万平方英尺,比宫殿更豪华,更有气魄。若拿澳门的葡京赌场与之相比,前者会黯然失色。每年有3 000多万游客和好赌者从世界各地涌向拉斯维加斯,并且心甘情愿把25亿绿花花的美钞抛掷在这里,但这好比把水倒入沙漠一样,既不开花,也不结果,甚至连泡沫也看不见。

赌,固然像磁石般吸引着好赌者,但是,拉斯维加斯的夜色也着实迷人,那里的各种“秀”(show,即表演)常常使游客陶醉着迷。每当夜幕降临,拉斯维加斯大道上一片五彩缤纷的灯光火海,令人眼花缭乱的霓虹灯光和巨型招牌以及新颖奇特的大厦装饰和广告灯箱,把整个城市装扮得多彩多姿;如果从直升机上向下俯瞰,拉斯维加斯犹如沙漠中的一颗明珠一样熠熠生辉,令人叹为观止。

拉斯维加斯的许多酒店,经常聘请美国各地和世界上知名的艺术团体前来表演。有盛装的,有无上装的,有老少咸宜的,也有只限成人观看的,此外,还有免费的和收费的,总之五花八门,林林总总,令人大饱眼福。例如金银岛大酒店的传统节目“海盗船大战”,就叫游客惊心动魄,百看不厌:两艘仿照18世纪设计的海盗船,在全副武装的海盗的操纵下进行殊死搏斗。先从口角开始,到动武、炮轰、焚烧、沉船,其中到处是火光、剑影、炮声、杀声,精彩绝伦。而MiRage酒店的“火山爆发”,犹如身临其境,令人紧张到窒息:一座有山石流水和林木装饰的十分逼真的大山,在瀑布飞流的地方,突然轰隆一声裂开,喷出高达数十丈的火山熔岩,有如千军万马般向四周喷发,霎时间天摇地动,山河变色,到处是熊熊烈火,实在惊心动魄。

拉斯维加斯又是美国结婚和离婚之都。据不完全统计,每年有逾8万对配偶在此登记成婚。例如,伊丽莎白·泰勒和李察·波顿、艾迪·费希和黛比·雷诺斯等影视明星就是在拉斯维加斯登记结婚的,因为这里办理结婚的手续非常简单,只要你到教会去交27美元办个手续便算结婚了。有些希望得到“一夜情”的人,星期六到这里来度假,堂堂正正地登记结婚,做两天正式夫妻,度过两个幸福的夜晚,星期一便劳燕分飞、各奔东西了。据说,拉斯维加斯每年光发结婚牌照便可以收入300多万美元。最热门的结婚日子是情人节和圣诞节,会有超过万对新人结婚,真是蔚为大观。人类最美好的感情和婚姻,在这里似乎被异化为商品和游戏了。

拉斯维加斯对于美国退休老人亦有魔幻般的吸引力。这里生活费用低廉,不征收所得税,房价合理,又有娱乐环境和干爽暖和的气候,因此,美国每年有一万多名老人移居到这里。

食住便宜舒适,是拉斯维加斯吸引四方游客的一点,包括牛扒和龙虾在内的晚餐套餐,也只需9.99美元,自助午餐5.95美元。这里的酒店可以说是全美国价钱最便宜的,15美元一个双人房,总统套房也只要1 500美元;星期日和星期一价钱更便宜,五星级房间只要30美元,有时还免费送晚餐,因为老板的心计不在于在食住方面赚钱,而在于在赌场上赚钱,这就是“吃小亏占大便宜”经营哲学的成功运用。

如果有机会,拉斯维加斯可以一游,但在那里,最好是“眼看手勿动”。如果确实要动,要碰碰自己的运气,也最好划出一条底线,钱不要太多,两三百美元,娱乐一下即可。若输光了,最好忍痛收手,如果输了又不甘心想赢回来,就有可能越陷越深,以致不能自拔。如果赢了,最好及时收手;否则,便极有可能把赢的钱也吐出来。不要忘了,去赌城,只是为了娱乐一下,想发财,千万不要去拉斯维加斯!

五 在尼亚加拉瀑布击水冲浪

被称为世界七大奇观之一的尼亚加拉瀑布位于纽约西北边陲,与加拿大的多伦多毗邻。从纽约乘旅行巴士到瀑布区,足足要花8个小时。

汽车以每小时98公里的速度向西北方向疾驰,时而飞越平川,时而跨过山丘,一路上尽是莽莽苍苍的树木,放眼望去,宛如一碧万顷的绿色汪洋,来往的汽车就如汪洋中一叶叶颠簸的小舟。

直到傍晚时分,汽车渐渐抵达尼亚加拉瀑布区。远远望去,瀑布的飞沫涌现在天际,如烟似云;五彩缤纷的长虹,横架在烟雾之间,景色十分壮观。汽车越驶近瀑布区,瀑布的声音也越响,如万马奔腾,似千雷共击,惊天动地,摄人心魄。这时我不禁想起了宋代大词人苏东坡的名句:“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尼亚加拉瀑布

兴致正浓,抵达目的地之后,我们顾不上歇息便乘船观赏瀑布。水量丰富的尼亚加拉河位于美加边境,她发源于伊里安湖,向北流入安大略湖,全长56公里,由于上下游之间水位相差100多米而从美加交界处的马蹄形悬崖上飞流而下,形成了举世闻名的尼亚加拉瀑布。大瀑布上端被断崖自然分开,归属加拿大的一侧是半圆形,被称为马蹄瀑布,高176英尺,宽200英尺,占总流量的90%,显得宽大浩瀚,而在美国的一侧被称为美国瀑布,高184英尺,宽1 060英尺。美国瀑布的旁边还有一条狭窄的瀑布,人们称之为“新娘面纱”,她轻盈妩媚,令人百看不厌。从观光塔乘电梯下来,一直降到一艘名为“雾中女神”的游船上。乘船逆流而上,两岸的崖壁呈现出各种奇异的色彩。接着游船渐渐驶入三大瀑布的中间,大有雷霆万钧之势,这里有世界上最狂野、最恐怖、最危险的漩涡,船在怒浪和急流中颠簸,瀑布扬起的阵阵狂风连同浪花溅在游人脸上和身上,令人感到从未有过的痛快。这时,我自然又吟起了高尔基《海燕》中的著名诗句:“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说来也真奇怪,在这险峻的浪涛中,确实也飞翔着无数的海鸥……

当我们从激流中回到岸上的时候,夜幕已渐渐降临。隔岸的多伦多,万家灯火通明,霓虹灯变换着各种各样的颜色,红的,绿的,黄的……动和静、明和暗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幅神奇多姿的景观。

为了更尽情地欣赏尼亚加拉的夜景,我们又登上了直升机,直升机每次只载4人,飞行4分钟,收费20美元。恰好我坐在司机旁边,因此,上下左右一览无余,可惜我患有高空恐惧症,常常在美景面前,紧闭双目,紧咬牙关。在空中俯瞰,瀑布变成了新娘的面纱,河流变成了细长的银河,森林却变成了黑色的海洋。海鸥在波涛上做着温馨的梦,整个世界似乎又笼罩着一层神秘的色彩,这色彩又是那样深邃莫测。

啊,尼亚加拉,我欣赏你壮丽的景色,更赞美你昼夜不停、万古不息的进取精神,高山巨石无法阻挡你一往无前的精神。人类的历史,就如同这永无止息的飞瀑,自由,民主,平等,和平,浩浩荡荡,任何人想阻止它、扭转它,都是徒劳的。(1990年6月10日)

六 夏威夷风情

前些年,我到美国华人聚居的几个城市做了一次旅行,其中夏威夷给我留下了特别深刻难忘的印象。

那时节,纽约还是冰封雪飘,可夏威夷却是风光明丽,春意盎然。刚刚步出机场,一群妙龄少女便争先恐后把早已准备好了的花环套在我们的脖子上。原来套花环是夏威夷人迎接客人的一种礼节,因为我们提前到达,主人接不上飞机,这些卖花姑娘便成了理所当然的迎宾者。由于天气温和,四季如春,夏威夷到处鲜花盛开,草木争荣。做花环的,摆花摊的,随处可见,总之,夏威夷给人的第一个印象是花的世界。

我们从机场乘车前往韦卡卡海滩(WKK),一路上灯光柔和,许多地方还点起了富有传统色彩的火把。韦卡卡海滩,这个建筑在太平洋之畔的新兴旅游区,到处是园林别墅,到处是出售旅游纪念品的商店。那里的纪念品,不但品种繁多,工艺也十分精致,令人叹为观止。有些摊位还当众制作各种手工艺品,如款式新颖的玻璃艺术、泥塑艺术等等。至于照相馆招徕顾客的新招,简直使你惊讶。你可以跟美国的总统一起照相,也可以跟某位明星照相,甚至还可以跟某位绝代佳丽照裸体相。当然,这些“总统”“明星”“佳丽”只是些蜡像、画像而已。据说,一位游客由于照了一张这样的照片回去给他的妻子看,结果闹出了离婚案。

夏威夷游客的穿着可以说是全世界最开放的了。男人们可以光着上身,穿着短裤衩,大摇大摆,姑娘们可以穿着“三点式”,披着毛巾招摇过市。只要你从海滩上走过来,这一切镜头也就不觉得怎么新鲜了。还在洛杉矶的时候,一位朋友便告诉我们,你们到夏威夷去,要加倍小心,因为那里妓女特别多,也特别富有魅力。出于好奇心的驱使,我倒想见识见识。在我的心目中,一谈到妓女自然便想起纽约42街那些穿着三点式在大街上招客的“流莺”的情景,心里便不免产生一种异样感觉。可是,我们在夏威夷街头,根本就看不到这些情景。

一天傍晚,我和旅伴熊先生到街上散步,我站在广告架上翻看着一本旅游画册。突然,背后传来一阵清脆的声音:“先生,你一个人在这里不孤寂吗?我可以陪你玩吗?”

我回头一看,是一位亭亭玉立的女郎。她穿着一身白色的长裙,显得苗条、文静,并且颇有礼貌,与裸胸露臂的夏威夷游客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她是那样友善,没有半点轻浮和邪意。我们谢绝了她之后,她还说了声谢谢,然后怏怏地走开。

跳草裙舞可以说是夏威夷颇具特色的一种舞蹈。在公园里,你随时可以看到头上戴着花环,穿着五颜六色的草裙的姑娘,在众人的围观中,袒露着大肚子,摇摆着草裙,扭动着屁股。据说这种舞蹈已有几百年的历史了,但对于异乡游客,它一直具有特殊的吸引力。到夏威夷旅游,如果不看草裙舞恐怕是一大憾事。

在夏威夷的日子里,我们还凭吊了珍珠港古战场,瞻仰了美国阵亡将士坟场。珍珠港海水碧蓝,平静无波,海鸥自由飞翔,一派升平景象,几艘当年的军舰已静静地沉卧于海底,阵亡者在巨大的石碑上留下了芳名,不知人们是否已经把他们忘却了。日本军国主义这一背信弃义的突然袭击,杀害了多少年轻的生命,破坏了多少美满的家庭!可恨的是,40年过去了,日本好战分子,仍在重弹“战争无罪,杀人有理”的老调,实在令人发指!瞻仰阵亡将士纪念碑的时候,正是“亡兵节”的第二天,一排排工整的墓碑上放着一束束鲜花,形成了壮观的花的海洋,这花与茵绿的草场互相烘托,给人无限感慨。呵,战争,这个人类互相残杀的怪物,为什么在人类社会上一天也没有停息过呢?

有一次,我们跟导游温先生谈起美国的治安来。他说,听说纽约的治安很乱,经常有凶杀、抢劫和强奸事件出现,尤其是在地下火车站。看来,他对纽约似乎有点谈虎色变的味道。他告诉我们,夏威夷治安很好,几乎到了夜不闭户的地步。我说,同一种社会制度,同一个总统,美国的治安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差别?他说,因为夏威夷是一个海岛,四面临海,一旦犯了罪,可谓插翼难飞。

我们留恋夏威夷,因为那里风凉、水清、花香。但更值得人们留恋的是那里的人。夏威夷的人,尤其是那里的华人很有故乡情,不像纽约那样散发着金钱气味。

本来,我们联系接洽的是夏威夷华人进步会的林小姐,林小姐和我们素不相识,从未谋面。后来,由于林小姐临时到中国讲学,她又委托余尊威教授来接待我们。余教授是个“竹升”,不太会讲中国话,也不太会写中国字,他用硬纸板写上我们的名字,正要到机场去接我们,谁料我们提早到来,害得他等了个空。余教授非常热爱中国,热爱家乡,他不远万里把大批书籍送给家乡。他工作很忙,但仍带我们到学校参观,给我们讲述夏威夷的风土人情。后来我们匆匆走了,来不及与他告别,心里一直感到不安。尤其使我们不能忘怀的是夏威夷总商会的温惠庭先生。离开纽约前一位朋友只告诉了我们温先生的电话,说他是一位非常热情好客的人,凡是中国人去到那里,不管国内国外,他都义不容辞,全力相助。说实在的,到了夏威夷,我们连温先生的姓名也忘却了,只留下电话,我们只是抱着试试看的心理,打电话联系,谁料温先生接到电话后即驾车来到旅馆,又是带我们参观,又是请我们吃饭,出钱出力,使我们十分感动。后来,才知道在温先生陪我们参观访问的日子里,他的太太正病重住院。我们回纽约后,曾给他去过一封信,表示感谢,也不知他收到否。反正,这些人是只讲友情不讲回报的,在异国他乡这是多么难能可贵的品质啊!

离开夏威夷转眼已快半年了,但它给我留下的印象从未曾因岁月的逝去而淡薄。我希望有一天,旧地重游,那时,定将另有一种情趣。

七 大西洋抒情

大西洋一碧万顷,浩浩荡荡,横无际涯。

不知多少次,我驱车来到大西洋之滨,敞开胸怀,站在高高的岩石上,任巨浪在我脚下翻腾。我极目远方,希望在地平线上寻找我遥远的祖国。这时候,我常常会情不自禁地唱起一支古老的歌:“我们的祖国多么辽阔广大,她有无数田野和森林……”这时思乡爱国之情便油然而生。

我慨叹航海家哥伦布,他是以怎样坚强的意志和无畏的胆略,扬起风帆征服了惊涛骇浪,横过了大西洋而发现美洲新大陆的;我也佩服我们的祖先,是如何驾一叶小舟,越过太平洋,来到那遥远而陌生的异国他乡的。多少年来,我一直在寻找这个真实而动人的故事,但是岁月太久远了,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不过,有这么一个传说,却让我找到了慰藉:有来自广东台山的几位渔民,他们以打鱼为生,没有方向,没有目的。他们风餐露宿,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沿着海岸远行,后来渡过了白令海峡,终于来到了北美洲,并在这块美丽富饶的土地上传宗接代。这传说是否真实,我无从考证。不过,台山人早在300年前就来到了美国,这倒是一个事实。

我爱大西洋,除了她的神秘、深邃以及其雄伟的气魄以外,还有许许多多令人陶醉、令人依恋的地方:我喜爱在大西洋击浪畅游,虽然这里的水又咸又涩,但是那排山倒海的浪涛实在让人感到刺激,叫人陶醉。当你仰卧在海面上的时候,波浪一忽儿把你抛上了天空,一忽儿又把你埋进了深渊,这一“抛”一“埋”,不但锻炼了你的体格,也磨炼了你的意志。当然胆小的人是不能到大西洋去迎风击浪的。

大西洋的沙滩是细软洁白的,你可以躺在沙滩上晒太阳,吹海风,也可以在沙滩上拾贝壳,它们有的五颜六色,有的光泽四射,有的奇形怪状,真叫人爱不释手。当你心血来潮的时候,在沙滩上撒上几块面包或者几把干粮,便有成群结队的海鸥、白鸽飞到你跟前。如果你把食物抓在高高举起的手中,它们还会飞临你的头顶,在那里嗷嗷大叫,向你讨乞食物,那情景实在令人兴奋难忘。退潮以后,你还可以在沙滩上拾青口(黑蚬)、挖象鼻蚌。你如果在沙滩上找到一些小孔——这就是象鼻蚌赖以呼吸的窗口——直挖下去5英寸左右,你便可以把象鼻蚌给逮住了。不过,你在挖沙的时候,动作务必要快,稍有怠慢,它们便跑掉了。

到大西洋去捞螃蟹或钓鱼也是人生一乐。早晨,最好是当潮水未退的时候,你背上几张小网,网里放上一两块鸡骨头,然后把网下沉到水里,十几分钟以后再把网提起来,便可以把贪食的螃蟹给逮住了。一次,我与朋友去捞螃蟹,不到一个上午便捞了一大桶。在大西洋钓鱼,更是一大乐事。当然,如果你自己去垂钓,因为不识风向,不知水性,不会观察鱼群,也不懂得什么鱼喜欢什么鱼饵,因此常常是徒劳无功的。但是,如果你花上三四十美元,参加有组织的钓鱼队,你就有可能获得大丰收。因为专业钓鱼公司可以用雷达探测鱼群,并且懂得不同的鱼用什么钓饵,即使你是钓鱼生手,也可能满载而归。我第一次出海钓鱼就钓到30磅蓝鱼,可把我乐坏了。大西洋的海产是丰富的,大西洋给人的恩赐也是慷慨的,这也是我痴迷大西洋的重要原因之一。

从海边沙滩走上来,便是富丽堂皇的大西洋城。不过这个城市不是以经商为主,而是以赌博为主。它是美国东部地区最大、最豪华的赌城,继内华达州的拉斯维加斯大赌场之后,大西洋城名列世界第二。大西洋城汇集了世界各民族一流的建筑艺术,因而也成了吸引四方游客的旅游胜地。

不少华人总是希望到大西洋城去看看热闹,看看风光,碰碰运气,结果把自己辛勤劳动、节衣缩食积攒下来的一点钱都慷慨地抛入了大西洋。曾经有人统计过,在涌向大西洋城的赌客中,华人约占15%。去年感恩节,从纽约华埠去大西洋城的华人就有两万之众,平时每天也有5 000人以上,他们每年投向大西洋的钱有6 000万至1亿美元。赌博不但酿成了不少家庭悲剧,也使很多人走上了犯罪的道路。纽约某银行的一位华人主管,由于赌博而挪用了750万美元公款,结果锒铛入狱。一些餐馆和车衣厂的老板,也因赌博输了钱,发不出工人的工薪而宣告关门停业。一位女青年就是因为赌输了钱沦为娼妓后,才醒悟到是大西洋城害了她。所以有人说,赌博是社会的隐患,是社会的腐蚀剂,这是不无道理的。

同是大西洋,自然的大西洋是如此慷慨博大,给予人类莫大的恩赐;人工的大西洋却是如此贪婪,坑害了无数善良的人们。为何会这样,这是每一个人都应该深思的!

大西洋呀,我爱你,也恨你。(1992年5月7日)

八 樱花时节访西点

西点军校

正是樱花盛开时节,我和友人从纽约驱车80公里,重访素有“美国将军摇篮”之称的西点军校。

汽车驰骋在纽约上州的高速公路上,眼前花木毓秀,峰回路转,一时疑是“山穷水尽”,一时又“柳暗花明”。在忽明忽暗、忽喜忽忧中行进了一个多小时,便来到了哈德逊河西岸。正当气势磅礴的哈德逊河穿越峡谷奔入纽约湾时,因受到伸向河中的巨大三角形岩石坡的阻挡,突然掉头东流,形成一个“S”形急弯,西点军校就坐落在这块几近50平方公里的岩石高坡上。这里居高临下,可以控制水陆两路的进攻,加上在岩石坡地上修建的14个大小据点,互相支援,互相牵制,宛若一个庞然堡垒,颇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怪不得美国开国总统华盛顿把西点形容为“打开美国的一把钥匙”。

西点军校创校于1802年,与美国建国时间只相差26年。在建校2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她培养了一代又一代名将和杰出的军事人才,共有3位总统和3 700多位将军,可以说是“业绩辉煌,战功显赫”。翻开美国的战争史,凡是有美国参与的战争,就一定有西点军校毕业生的身影。美国内战的60次重大战役,由西点军校毕业生指挥的就有55次;北方军总司令格兰特及南方军总司令李将军以及南北双方约400名将领均为西点军校毕业生。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远征军总司令潘兴是西点军校毕业生,参战的38个军中,有34个是由西点军校毕业生指挥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从北非的沙漠,西西里的群山,欧洲的平原,到太平洋的荒岛,处处可见西点军校学生在战场上叱咤风云的英姿,涌现了像麦克阿瑟(太平洋地区美军最高司令)、艾森豪威尔(战时任欧洲美军兼盟军总司令)、巴顿(第三集团军司令)、布莱德雷(第一集团军司令)、阿诺德(陆军航空兵司令)、史迪威(中印缅战区总司令)这样一批英勇善战、足智多谋的指挥官,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立下显赫的战功。

西点军校之所以人才辈出,首先应归功于该校闻名于世的校训:责任、荣誉、国家。作为一个军人,还有什么比责任、荣誉和国家更重要呢?同时也要归功于军校严明的训条:准时、守纪、严格、正直、刚毅。在四年的学习和训练中,西点军校对学员从难、从严要求,如果学员违反军纪军容,校方通常惩罚他们身穿军装,肩扛步枪,在校园的一个院子里绕圈操正步,少则几个小时,多则十几个小时。西点军校有一道4.2米高的“毕业墙”,学生毕业考试中有一道难题,就是60个人为一组,必须在15分钟内,全部爬上这道高墙,否则便不能毕业,因为学校要求每个学生都是一个出色的运动员。

西点军校也认真学习研究中国的军事思想,据说西点军校要求所有学员都必须掌握和熟知《孙子兵法》。军校对于雷锋精神也颇为重视,原驻美使馆一等秘书田志芳两次到西点参观,亲眼看见了雷锋的照片挂在西点的墙上。

在西点军校展览馆,我看到了她辉煌的历史,然而在辉煌的历史中,一种淡淡的悲哀突然向我袭来。不是吗,同是西点毕业的学生,为什么却常常“同室操戈”,互相残杀?美国南北战争就是这样,这场伤亡人数达一百万(为独立战争伤亡人数的四倍)的战争,双方的统帅及重要将领都是西点毕业生,南军的统帅李将军,北方的首领林肯,在学校时,他们情同手足,可是在战场上却是你死我活,不共戴天。林肯夫人的父母家在南方,在这场战争中,她的三个弟弟和妹夫在战场上阵亡!这种例子在我国的黄埔军校也是一样。毛泽东、周恩来、瞿秋白、张国焘、叶剑英、聂荣臻、陈毅、林彪、徐向前、陈赓、左权、刘志丹、陶铸、罗瑞卿以及蒋介石、李宗仁、白崇禧、陈诚、顾祝同、何应钦等,都曾经是黄埔军校的教官或学生,可是在内战期间却成了势不两立的仇敌。宋希濓曾亲口告诉我,1934年,瞿秋白被国民党逮捕以后,宋希濓受蒋介石之命,处决了自己的老师瞿秋白。他当时心情是矛盾的,但是军令如山,他不得不违心受命。行刑前两人谈了些什么,外人不得而知,但宋希濓是让瞿秋白吃了一顿丰盛的“最后的晚餐”,死后还用上好的棺木装殓,这其中又饱含着多少难以言表的复杂感情呢!

记不得哪位哲人讲过:“战争是人类互相残杀的怪物。”无论是“正义战争”,还是“非正义战争”,都是残酷的。我希望有一天,人类能放弃一切战争,用和平、博爱去化解相互的仇恨,用和谈代替战争和仇杀。也许这是我的梦想,但我坚信梦想一定会成为现实。不知道朋友们是否注意到联合国总部大厅那杆枪?它的枪杆是卷起来的。这就意味着人类渴望和平。刀枪入库、马放南山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因为人类的历史是由野蛮向文明进展的。到那一天,西点军校也必将成为和平和友谊的象征,并且也将是一个更具深意、更有吸引力的旅游景点了。(2012年4月23日)

九 赛珍珠永远的遗憾

——赛珍珠故居访问记

赛珍珠是一个闪烁着光辉的名字,赛珍珠其人则是善良、正义和富有同情心的化身。可是由于世俗的偏见,赛珍珠这个名字被人们忘却了,甚至被扭曲了,这不得不说是一种悲哀。

2013年6月26日,在赛珍珠冥诞121周年的日子,耗时8年、耗资280万美元重新修建的赛珍珠故居纪念馆重新开放。为了寻找赛珍珠的足迹,缅怀这位热爱中国、同情中国农民疾苦,并为之付出毕生精力的美国友人,我与朋友驾车来到坐落在宾州东北部丹壁赛珍珠的故居——绿丘农庄(Green Hills Farm)。农庄隔着德拉瓦河与毗邻纽约的新泽西遥遥相望。故居是一栋低矮的青石屋顶房子,周围有数十亩农田和水塘,屋前绿茵草地上矗立着一座赛珍珠拥抱着孩子的青铜雕像。踏着由一块块刻着捐款人名字的石砖铺就的小路,我们来到农舍。客厅里有壁炉,墙壁上挂着一幅绘有当年安徽宿县农村小景的水彩画,画里的田野上吹刮着萧瑟的风沙,给人以苍凉的感觉。小楼上是赛珍珠的卧室,床铺被褥和家具颇具东方特色。隔壁的书房里安放着一个巨大的长方形玻璃柜,里面陈列着赛珍珠以安徽宿县为题材所写的长篇小说《大地》,以及1938年这本书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奖状,还有她从事慈善事业所获得的奖状、奖章和奖杯,墙上还挂着她当年获奖的照片。管理员告诉我们,书房里的大书桌是从南京运来的,桌上放着一架当年用以写作的陈旧简陋的打字机。离农庄不到半里路程就是赛珍珠的墓地,墓碑上刻着主人生前手写的“赛珍珠”三个红色中文篆书。墓碑上没有英文,也没有生卒年月,由此可以窥见赛珍珠简朴低调的行事风格和对中国的一往情深。

赛珍珠出生在弗吉尼亚一个传教士家庭,当她还只是四个月的婴儿时,父母亲就把她带到中国来了。她在中国成长、读书,并且加入中国国籍,她在中国生活了整整四十年,把中国称为自己的“第二故乡”。她从小热爱赛珍珠墓地中国,热爱中华文化,是一个典型的“中国通”。在艰难的岁月中,她曾经与她的农学家丈夫巴克一道,骑着自行车跑遍安徽宿县的贫苦农村,敲开了一户户农家大门,了解他们的疾苦,免费送给他们种子,并教他们如何种植;她曾经在金陵大学教书,但由于坚决抵制在课堂上喋喋不休地宣扬宗教思想而一度被解雇;她一生孜孜不倦地写了八十多本书,其中绝大部分都是以中国的人和事为题材,倾注了对中国贫苦农民的同情之心。在美国,许多人都是通过她的作品了解中国和中国人民的,即使经历了抗美援朝和援越抗美两场战争,美国人民对中国人民的感情还是正面的,这无疑与赛珍珠的刻画描写是分不开的。她花了五年时间把《水浒传》和老舍的《四世同堂》翻译为英文,这在美国尚属首次;在诺贝尔文学奖颁奖典礼上,她发表了获奖感言,热情赞扬“中国古典小说与世界任何国家的小说一样,有着不可抗拒的魅力……”1934年赛珍珠回到美国以后,积极致力于人权和妇女运动,致力于东西方文化交流;中国抗战爆发后,远在美国的赛珍珠更是竭力为中国人民的反侵略战争奔走呐喊;1949年赛珍珠成立了收养机构,在长达半个世纪的岁月中,收养了7名世界各国的孤儿和残障儿童;1964年她又成立了“赛珍珠基金会”,更加广泛地开展各种慈善事业;赛珍珠还与徐志摩、林语堂、老舍、胡适、梅兰芳等当年在美国的中国文化人士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赛珍珠批评蒋介石的独裁统治,国民政府拒绝出席赛珍珠的诺贝尔文学奖颁奖典礼;在美国对中国实行经济制裁的五十年代,赛珍珠的写作理念与美国的国情相悖,因而被美国联邦调查局列入黑名单进行调查。1972年当美国总统尼克松突然宣布访华以后,赛珍珠喜出望外,她希望回到自己曾经生活过四十年的故乡,因为这是她多年的梦想,她要回到宿县去,回到镇江去,回到南京去……她罗列着想要去访问的老朋友,包括孩提时代的朋友,她还计划到北京去访问周恩来总理,为此她给周总理写了一封信表达了这一愿望,她还要为美国国家广播公司制作的一部有关中国的纪录片担任讲解员……一切的一切是如此美好,如此顺理成章,她在幸福中等待再等待,可是等待的结果是她前往中国的签证申请被“四人帮”无情地拒绝了!这犹如晴天霹雳!她怎么也想不到自己毕生为之奉献的第二故乡,却不准她归去,这是多么无奈、多么无情的事情呀!第二年,当她刚刚踏入八十一岁的时候,在疾病和绝望中,她带着未竟的愿望永远离开了人间,给世人留下了不尽的遗憾和惋惜。

十 “泰坦尼克号”遇难100年纪念之旅

2012年4月14日是“泰坦尼克号”邮轮沉没100周年纪念日。为了纪念这一历史性的海难事件,纽约市旅游局组织了一次有意义的旅游纪念活动。

4月10日,一艘名为“阿扎马拉之旅”的纪念邮轮,乘载着440名来自不同地方、不同阶层的旅客,由纽约曼哈顿码头起航,前往距海难最近的港口——加拿大东海岸的哈利法克港口参加各项纪念活动。这个港口当年曾经派出多艘船只参加搜救工作,并将150名遇难者的遗体安葬在这个港口的公共墓地里。在参加旅游纪念活动的旅客中,有当年遇难者的后人,有政府官员,也有市民、教师、学生和记者。

2012年4月14日晚上,港口的大西洋博物馆举行了纪念仪式。人们首先起立默哀,港口4座教堂同时敲响了钟声,模仿当年的求救火焰一串串射向天空,气氛显得肃穆悲哀。市长在讲话中简单回顾了邮轮当年遇难的情景,高度赞扬了遇难者在死神面前的沉着、坚定和“把希望让给别人”的自我牺牲精神,赞扬他们坚贞不渝的爱情,也赞扬了来自四面八方的抢救人员的英勇无畏精神。港口的纪念仪式完毕以后,纪念邮轮满载着旅游者和他们无限的哀思驶向当年遇难的北大西洋海面上,因为在这海面正下方2.5英里的海底,“泰坦尼克号”邮轮的遗骸和一千多名遇难者的骸骨,已经长眠了整整一个世纪!在这些死难者当中,有美国的百万富翁约翰·雅各·阿斯特四世,有梅西百货公司的创始人夫妇,有管道大王本杰明,还有船长和泰坦尼克号的总设计师。

天上没有星星,也没有月亮。灰蒙蒙的海面无边无际,风平浪静,老天爷似乎特别营造了这样一派安谧宁静的气氛。船舷上到处点着蜡烛,甲板上摆着鲜花,有人还穿戴着与当年相同的服饰。经过两个多小时的航行,我们的纪念邮船终于到达目的地。晚上11时40分,纪念活动正式开始,邮轮的汽笛发出了长长的鸣叫,接着,旁边的另一艘轮船也鸣笛悼念,这时,一组七个人的乐队突然出现在甲板上,演奏起颂歌,人们纷纷把鲜花拋向海面,然后静静地站在甲板上默哀悼念,不少人还流下了热泪,气氛凝重悲凉。这一场面完全是模仿“泰坦尼克号”沉没前的场面,当时的七人乐队为了安慰人们的情绪,在大难临头的时候奏起了音乐,他们来不及逃生,最后全部殉难。其中一把琴是玛丽送给她的未婚夫华莱士作为订婚礼物的,后来被打捞上来,2013年在伦敦拍卖会上拍出90万英镑的天价。

在船上过了一夜,第二天上午,我们又回到哈利法克斯港口,参加在纪念公园举行的“泰坦尼克号”纪念碑的揭幕仪式。纪念碑上镌刻着一千多名遇难者的姓名,纪念公园到处用蓝色、银灰色和绿色装点着,象征着海水和冰山,使人们自然地想起当年遇难的情景。“泰坦尼克号”是英国最豪华的邮轮,号称“永不沉没”,这次处女航从英国南安普顿起航,终点是纽约,谁料邮轮刚刚经过法国的瑟堡和爱尔兰的昆士敦,只航行了5天便撞上冰山,于1912年4月15日凌晨沉没,船上的2 208名船员和旅客,只有705人获救生还,而最终找到的尸体也只有333具。这次海难事件震撼了全世界,成为人们心中永远的伤痛。后来船上的生还者海伦为美国一家杂志社写了自己与新婚丈夫在“泰坦尼克号”遇难时的爱情故事,这个动人的故事成为好莱坞导演卡梅隆创作著名电影《泰坦尼克号》的素材。这部震撼着亿万人心灵的电影,创造了18亿美元的票房,电影主人公Jack和Rose的爱情故事,更是一百多年来缠绵悱恻的爱情典范。

十一 罗浮宫参观侧记

2003年初夏,欧洲大陆的气候十分宜人,到处繁花似锦。在参观完罗马大教堂和哥特式米兰大教堂以及斜塔等名胜古迹以后,我们乘火车来到巴黎,先后参观了巴黎铁塔和巴黎圣母院,然后又马不停蹄地来到享誉世界的巴黎罗浮宫——这是我梦想的艺术殿堂。

罗浮宫位于巴黎市中心塞纳河北岸,占地45公顷,其中建筑面积达4.8公顷,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大,也最著名的艺术宝库之一。罗浮宫始建于1204年,初为菲利普二世皇宫的城堡,曾经居住过50位国王和王后,后来经过9位君主历时300余年的不断扩建,形成一座U字形的宏伟辉煌的宫殿建筑群。其中亨利四世花费13年时间建造的300米的壮观画廊最具代表性。

罗浮宫博物馆于1793年8月10日开幕,里面珍藏着40多万件艺术珍品,其中作为镇宫之宝的三件宝物是断臂维纳斯、《蒙娜丽莎》和胜利女神。断臂维纳斯高204厘米,她那美丽的体态,令人神魂颠倒,浮想联翩。据介绍,这尊大理石雕像是公元前100年著名雕塑家帕克拉西戴尔的杰作,公元1820年在爱琴海的米罗岛被发现,塑像神情平静高贵,体态优雅迷人。《蒙娜丽莎》1503年由达·芬奇创作,她那千古奇韵和妩媚的微笑,令万千人为之倾倒!1863年在萨姆特拉斯岛一座神庙废墟上发掘的胜利女神石像,高3.28米,是公元前3世纪的艺术作品,胜利女神像虽然已失去了头和手,但人们仍然看得见她昂首挺胸,向世人宣告一场战争胜利的风采。此外,还有那顶镶着137克拉大钻石和镶满了红蓝宝石的王冠,也令人们叹为观止。

每年前来罗浮宫参观的人上千万,原来的进出口大门显得狭窄拥挤,经常排队入场,有时甚至从一个展厅到另一个展厅参观,也要绕行好几百米,因此,时任法国总统的密特朗就把改建罗浮宫出入口的任务交给法国文化部长去实施。文化部长访问了全世界十多个著名博物馆馆长,其中大部分馆长推荐美国华裔建筑大师贝聿铭承担改造的设计任务。文化部长对贝聿铭提出了一点要求,就是丝毫也不能破坏罗浮宫的形象。

贝聿铭接受了任务之后,日复一日,一直过了五个月仍然毫无动静。密特朗以为这项工程一定流产了。不料到了第六个月,贝聿铭却拿出一份亮丽的设计图案:金字塔!总统看了以后十分满意,他问贝聿铭这几个月到哪里去了,是另有设计任务还是出国旅行了?贝聿铭说:“我哪里也没有去,就住在罗浮宫对面的大旅馆,每天观察、记录进出人流和周围环境,并进行了具体的设计,总统先生,这个方案我已经三易其稿了。”密特朗听后紧握着贝聿铭的手说:“我现在才真正明白天才来自勤奋的道理,祝你成功,贝先生!”

于是人们现在所见到的屹立在罗浮宫广场上的巨大、晶莹剔透的水晶金字塔,就是罗浮宫别具一格的新的进出口,这成了罗浮宫又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这一奇特的构思实在叫人惊叹不已。

在罗浮宫改建工程竣工的庆功宴会上,一位大富豪对贝聿铭说:“贝先生,我想建造一幢特殊的房子,可惜找不到人设计,你能否帮帮忙呢?”贝聿铭问:“房子怎么个特殊法?”富豪说:“其实也很简单,只有一个要求,那就是四面朝南。”贝聿铭说:“我现在就可以替你设计,就怕你不敢去住。”富豪拍着胸膛说:“敢!”贝聿铭说:“房子就建在北极顶端!”话未落音,四座面面相觑,接着就是一阵热烈的掌声。

十二 寻找青年时代的梦

——俄罗斯漫游散记

当我还年轻的时候,苏联是梦中的天堂,苏联的文化艺术、思想感情乃至生活方式都渗透到我们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在那个年代,我们所唱的歌、所读的书、所看的电影,至今仍记忆犹新,时刻激励着我们。歌曲《莫斯科郊外的晚上》《红河谷》《喀秋莎》《共青团员之歌》《列宁山》《山楂树》等,以及电影、小说《卓娅和舒拉的故事》《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静静的顿河》《安娜·卡列尼娜》《列宁在1918》,还有普希金的诗……都影响着几代人,叫我们永世难忘。于是,莫斯科、圣彼得堡也就成了我多年来梦寐以求的旅游胜地,但是由于各种原因,这些愿望直到退休以后才得以实现。

那是一个金色的秋天,我和友人踏上了寻梦之旅,为了能够按照自己原先的计划自由行动,我们没有参加旅行团,怀揣着地图和有关资料,便背起行囊出发了。在莫斯科,我们首先参观了被誉为世界奇观的克里姆林宫,那宏伟的宫殿和教堂把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风格和俄国东正教精神糅合在一起,令人叹为观止。第二天,我们来到了莫斯科中心一条叫阿尔巴特的步行街,这是一条历史悠久的文化街,是莫斯科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她古风犹存,保存着许多古色古香的建筑,是艺人和画家荟萃的天普希金纪念雕像堂,普希金、托尔斯泰、契诃夫、果戈尔都曾经在这里居住过,其中阿尔巴特街53号是俄罗斯文学之父普希金的故居和纪念馆。记得青年时代,在中山大学美丽的康乐园,我曾经躺在绿茵草地上,吟诵过普希金的诗句: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忧郁的日子里需要镇静,……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将会过去,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回忆。

沉醉在字里行间,理想和感情一齐飞翔,那是多么写意,多么幸福呀。

据纪念馆主人介绍,自1831年,普希金与“俄国第一美人”娜塔丽娅结婚后,就住在这里,3个月以后,才搬往圣彼得堡莫伊卡河畔莫伊街12号,直到去世。大门口的铜牌上用俄文写着:“普希金1831年2月初至5月中在此居住”。由于居住时间不长,纪念馆的陈列也比较简单,都是一些家具、照片之类。

几天以后,我们来到圣彼得堡。圣彼得堡是一座水城,也是一座承载着复兴之梦的古城,沙皇曾定都在此两百余年。她由40多个岛屿组成,70多条河流迂回其间,粼粼碧水与典雅的建筑交相辉映,令人神往。

在走马观花地参观了克里姆林宫、夏宫、冬宫和莫斯科大学所在的列宁山以后,我们乘火车再度寻访了普希金在圣彼得堡的故居。圣彼得堡又称算彼得格勒,是沙皇长期建都的地方,到处是宏伟壮丽的典雅建筑。圣彼得堡的普希金故居是一幢两层的米黄色小楼,院中一块绿草地,旁边摆着几条白色长凳,周围种着绿篱,几棵灌木郁郁葱葱,庭院中央矗立着普希金的全身雕像。故居对面,矗立着诗人与妻子携手的青铜雕像。客厅不大,正中墙上悬挂着普希金的画像,卧室里摆放着一张窄小的单人床,书房里摆着普希金的手稿、书籍和照片,由于年代久远,书籍和照片都成了暗红色,这种颜色透示着历史的悲凉和沧桑。1837年1月27日,普希金因妻子与法国中尉丹特土的绯闻而与其决斗,不幸因伤势过重逝世,终年37岁,留下4个孩子,最大的5岁,最小的才8个月。普希金出殡时,十里长街,万人空巷,在扶柩者当中,有他的文友屠格涅夫。

纵观普希金短暂的一生,我们不难发现他心中只有一个“情”字,为情而写,为情而死!不过,俄罗斯历史学家捷尔斯基花了20年时间,查阅了沙皇时期留下来的大量秘密档案资料,认定决斗是沙皇尼古拉一世杀人的阴谋,因为普希金写了大量诗歌和小说,揭露了沙皇的专制统治。《卓娅和舒拉的故事》是对我们这一代影响至深的一本书。卓娅是我们心中的英雄和偶像,在卫国战争中她投笔从戎,参加了游击队,被德军所俘,在敌人面前英勇无畏,大义凛然,最终被处以绞刑,牺牲时年仅18岁,可谓“春未残时花已凋”,给世人留下了无限惋惜。

从莫斯科沿着明斯克公路西行约80公里,便可以见到矗立在路旁的一座巨大雕像纪念碑,纪念碑的基座上用镏金写着一行大字:苏联人民的女英雄卓娅永垂不朽!从这里再往南行约3公里,便是卓娅牺牲的地点佩特里谢沃村,这里建着卓娅纪念馆,纪念馆门口矗立着卓娅的另一尊雕像:她双手被反绑着,胸前挂“纵火犯”的木牌,赤着双脚站在绞刑架下叠着的两只木箱上,双唇紧抿,目光充满着仇恨……卓娅死后被安葬在莫斯科新圣女公墓。墓碑是用深灰色大理石雕刻而成的,墓碑周围鲜花怒放,墓碑的台阶上也摆放着人们敬送的鲜花,70多年过去了,人们还在怀念她——花季少女卓娅!在这位仰慕已久的女英雄墓前,我们献上一束鲜花,默默地低下头。这时,在我的耳边又回响着这位18岁女英雄临死前的声音:“你们现在绞死我,可我不是一个人,我们是两万万人,你们不能把我们全绞死。有人会替我报仇,最后的胜利是我们的!”卓娅纪念碑在新圣女公墓,我们还凭吊了另一位苏联英雄奥斯特洛夫斯基。

我们这一代人,恐怕没有几个没读过《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本震撼心灵的巨著。书中主人翁保尔·柯察金是以作者奥斯特洛夫斯基为原型的,这是作者的自传体小说。奥斯特洛夫斯基是苏联卫国战争时期的英雄,他全身瘫痪,双目失明,却以惊人的毅力在病榻上完成了这本发行几百万册的不朽著作。奥斯特洛夫斯基32岁去世。墓上有英雄的半身浮雕像,以及伴随着英雄半生戎马生涯的军帽和马刀。雕像座上刻着作者的一段著名格言:“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属于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时,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这样,他临死的时候,就可以骄傲地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已献给人类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奋斗终生。”奥斯特洛夫斯基之墓

十三 寻找桃花江上美人窝

音乐的力量是无穷的,一曲《桃花江是美人窝》唱响了近一个世纪,也唱美了桃花江和那里的女孩子。2004年春节,中央电视台播出“一百年的歌声”,开篇就是这首歌的旋律。

20世纪60年代,我大学毕业以后,曾在桃花江所在的益阳市工作过,曾领略过桃花江的山青、竹翠、花艳、人美。我初到益阳的时候,就有人告诉过我,这里有三大特产:美女、皮蛋和水竹席。桃花江之所以盛产美女,据说与那里的水土含有大量氡有关,这种氡能使皮肤变得白皙细嫩,色如桃花。

2004年,我旧地重游,又回到了阔别30多年的桃花江。

由于水土和气候的原因,桃花江出产美女这是事实,要不然,电影制片厂为什么常常来到这里挑选女演员呢?为什么选美比赛也常常来此举行?为什么旅游学校、空姐也来这里招人?有人曾经统计过,近10多年来桃花江有8万美女被挑走,其中雷佳、莫小凤、吴军都出自桃花江。为了发展经济,桃花江人也曾挖空心思打美女牌,如发展度假村,以美女来吸引游客。桃花江盛产修竹,遮云盖日的竹林到处可见,有人就灵机一动,在竹林里搭起了竹楼,让美女们在竹楼里招待客人,一边喝擂茶(擂茶是由花生、芝麻、绿豆、姜片擂烂做成的,那里的女孩美,据说与擂茶也有关系),一边听歌弹琴,倒也另有一番风情。

桃花江的美女之所以闻名遐迩,这还得归功于黎锦晖先生,就好比凤凰城的出名应归功于沈从文的《边城》,张家界的出名应归功于吴冠中的散文《养在深闺人未识》一样。20世纪30年代,黎锦晖从一个古老的传说中获得了灵感。这个传说是这样的:桃花江上有一个子良岩,岩上有一口桃花井,一天,桃花仙子来到桃花井对影梳妆,脱落桃花头饰于井中,自此以后井中便常常泛起桃花,桃花溢于江中,江上也尽漂桃花,江岸上尽长桃花……于是黎锦晖灵感一动,便创作了流行歌曲《桃花江是美人窝》。这首歌旋律流畅优美,民风民调,有声有色,艳美淳朴,因此广为流传,尤其是其中的歌词“桃花江是美人窝,桃花千万朵,比不上美人多”,更受年轻人追捧,也使黎锦晖赢得了“中国流行音乐之父”的美誉。1956年,黎锦晖到北京参加全国第一届音乐会,毛泽东主席对湘潭老乡黎锦晖说:“锦晖兄呀(黎锦晖比毛主席大两岁),你的《桃花江是美人窝》影响好大啊,连红军都唱你的歌,不过我们的陈老总把歌词改了,他把‘桃花千万朵,比不上美人多’,改为‘比不上红军多’。”黎锦晖说:“改得好,红军就是值得尊敬的美人呀。”

不过,话又得说回来,《桃花江是美人窝》这首歌自诞生之日起就一直受到批判,甚至禁唱,尤其是“文革”中,《毛毛雨》和此歌更是被批得昏天黑地,被视为靡靡之音,被视为资产阶级大毒草,黎锦晖自然也逃不过这场亘古未有的灾难,他在“文革”中被折磨死了!我们到桃花江去寻找美人窝,可千万别忘记黎锦晖先生——也许他已投胎成为美人窝中的一位美女了,要不然,桃花江的美女为何这样会唱歌呢?

十四 春城探胜

这是一个酷热的季节,我们从广州乘飞机去昆明,出发的时候,是35℃,到了南宁,气温骤然上升到38℃。从南宁又经过四十五分钟的飞行到达了海拔约1890公尺的昆明。走下飞机,突然有春寒料峭之感。人们大都是衬衣外面加外套,至于老弱病残,则往往穿上毛衣乃至棉衣!

昆明不但气候温和,而且花木繁多,素有“春城”的雅称。明代诗人杨慎称赞她“天气常如二三月,花枝不断四时春”。

来昆明之前,我们早就听说过“云南十八怪”,不过只有身临其境的时候,才有了感性认识:“姑娘穿衣像老太”,果然如此。少数民族的姑娘总爱穿上又宽又长的土布衣,要不是她们头上极不相称的大红花,你一定以为是老太婆。“男人背仔像条柴”——男人背小孩在广东也是屡见不鲜,但将小孩子用布带笔直地缠在背上却从未见过。一位朋友告诉我,这样背孩子有许多好处:第一,孩子躺在大人背上,大人坐下来,孩子正好站在凳子上,大人轻松,孩子也舒服。第二,不会造成孩子两腿的畸形生长。“六月暑天盖棉胎”——在旅店,我们垫的是棉胎,盖的也是棉胎,倒使我们这些惯于垫草席、吹风扇的人有点望而生畏。不过,当你睡在床上的时候,也觉得温凉适宜,柔软舒畅。此外,“香菌摆满街”“鸡蛋串着卖”……都是我们见所未见的怪事。

当然,昆明之所以有特殊的吸引力,主要并非那里的气候和风俗习惯,而是那里的名胜古迹和旖旎风光。当我孩提时,就常听老人讲过洱海苍山的神话和五百里滇池的传说。后来长大了,看了电影《五朵金花》和《在西双版纳的密林中》,对它更神思飞越。前年三四月间,又读了诗人徐迟所写的报告文学《生命之树常绿》,更感到昆明之行非去不可。到昆明的第二天,正是雨过天晴,宛若广东的艳阳三月。我们乘车到了昆明东北七公里的鸣凤山,开始了我们对昆明的探胜活动。

鸣凤山上苍松翠柏,古木参天,三度“天门”,金碧辉煌。驰名中外的“金殿”,乃明朝万历年间的巨型铜铸。整座“宫殿”均为铜铸,重量六十余吨,阳台、栏杆、地坪以大理石镶砌而成,建筑精致端庄,富丽堂皇,反映了17世纪我国冶金铸铜技术之高超。殿旁有茶花和紫薇。我们到访时,正值紫薇花开,如彩云,似红霞。至于那棵古老的茶花,相传为明代所植,春节前后开放,千花万蕾,令人陶醉。当然,说到古老的花木,最好还是到昆明北部的黑龙潭去观赏。那里有唐代老僧道安和尚所植唐梅,此树主根虽然垂老,但支根蜿蜒横陈,生命力旺盛,历经1 300余年仍为人们呈献着香雪海光。宋代所植的两棵宋柏,崔巍挺立,千年雄姿依旧。元代所种的孔雀杉,郁郁葱葱。明代山茶,清代玉兰,芳香沁人。昆明的树木寿命格外长,恐怕与那里的气候、雨量是分不开的。

在昆明,尤负盛名的是滇池之滨的大观楼及楼上180字的长联。大观楼气势磅礴,翼然长空,凭栏远眺,湖面波光粼粼,风帆点点,百里滇池尽收眼底,远山近水一览无余。楼前悬挂着清代诗人孙髯翁的长联: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帻喜茫茫空阔无边看东骧神骏西翥灵仪北走蜿蜒南翔缟素高人韵士何妨选胜登临趁蟹屿螺洲梳裹就风鬟雾鬓更苹天苇地点缀些翠羽丹霞莫孤负四围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把酒凌虚叹滚滚英雄谁在想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伟烈丰功费尽移山心力尽珠帘画栋卷不及暮雨朝云便断碣残碑都付与苍烟落照只赢得几杵疏钟半江渔火两行秋雁一枕清霜。

据说,作者是清朝康熙年间一个贫寒诗人。他一生没做过官,晚年贫穷潦倒,是一个始终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下层进步知识分子。长联上联写景,把滇池之美描绘得淋漓尽致。诗人登上大观楼感到苍茫无际的滇池四周美不胜收,仿佛万顷烟波奔涌而来,不禁胸襟为之开阔,心意为之明朗。于是披衣敞巾,饱赏那浩瀚的滇池风物。下联,作者因江山之美而联想到数十年之往事,对历代统治阶级采取了杳如烟云的态度,当然也流露了作者的虚无思想和悲观情绪。

从滇池向西远望,峰峦起伏,雄伟壮观,好像一个青丝垂海的睡美人,那是有名的西山。山上丛林密布,琳宫梵宇掩映其中。尤其是在凌空穿云的峭壁悬崖上人工雕凿的龙门,濯滇池之烟波,指西山之白云,气象万千,朝夕各殊。它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历29年之艰辛开凿而成的石雕工程。其中由慈云洞至龙门的傍山石隧道,曲折盘旋,鬼斧神工,使人惊叹。据传这是清代道士吴来清和当地石工历72年所凿成的。至今,昆明尚流传着一个民间故事。很久以前,有一对恋爱青年来到这里,他们决心把毕生精力用在凿龙门工程上。一年年过去了,龙门快成功了,最后在雕凿魁星手中笔尖时不慎凿断,一时悔恨交集,纵身龙门,跳崖身亡。现在魁星手中的笔只好用木笔取代。

此外,筇竹寺中的五百罗汉和被誉为天下第一汤的安宁温泉,以及奇石峥嵘、风光明媚的圆通山都吸引了无数文人墨客。至于离昆明一百多公里的石林,峰回路转,重岩叠嶂,简直是神话中的境界。

从昆明,我们窥探到祖国山川之雄伟壮丽,文化之灿烂辉煌,人民之勤劳勇敢。

十五 巴山蜀水览胜

夏天,我回到了阔别多年的故国。纽约的繁忙喧闹以及充满功利主义的现实早已令人厌倦,于是我选择了巴山蜀水之旅,寄情于自然山水之中。人间仙境九寨沟

从四川成都到九寨沟460公里,汽车沿着岷江之畔的盘山公路奔驰,景色壮观,然而也险象迭出:九曲十八弯的盘山公路,车速虽然减至最慢,但稍有不慎,撞车、翻车就会发生。山脚下是滚滚的岷江,俯瞰窗外,令人不寒而栗。巨石有时也会从山上掉下来。古人说: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现在总算亲身经历了。

九寨沟位于川西北高原上,交通不便,人烟稀少。9个山寨的藏民在此深山野岭繁衍子孙,过着与世无争的生活。这里旖旎的自然风光,对他们来说似乎是“青山绿水枉自多”。

这里的人勤劳、纯朴、憨厚。老一辈的人依然过着传统、简朴而又带着神秘色彩的生活。山寨藏民住处,到处树着象征各种神的幡旗,设置着代表希望的回轮。

妇女们穿着又长又宽的衣裙,留着从头顶直拖到地的辫子,人们仍保留着一年两次的洗澡习惯。可是,年轻人与以前就很不一样了,他们能歌善舞,穿着打扮也颇为时兴。

这里的景色原始而华美,奇丽而现实。透彻凝碧的水、千姿百态的瀑布、明净蜿蜒的溪流、莽莽苍苍的森林,还有繁花、野草、奇峰和多种野生动物,可以说是异彩纷呈,交相辉映。多少画家、摄影家和旅行者来到这里,都流连忘返,逸兴遄飞。

在九寨沟令人眼花缭乱的景色中,我最喜爱的是五彩池和珍珠滩。

五彩池,秀美多彩,纯洁透明。水深7公尺,池底遍布砾石棱角,岩面纹理分明。池水蔚蓝宝绿,波纹轻织,微泛五彩。池水和山色相接,如碧玉镶金。据导游介绍,五彩池位于海拔3 040米的高原上,寒冬冰冻三尺,而池水依然清波荡漾,堪称天下第一奇观。

珍珠滩,宽120米,长200米,水珠飞奔,像珍珠满滩,坡面稍有起伏,灌木疏落,水流溅越恰似“大珠小珠落玉盘”。阿坝风情

如果说九寨沟是人间仙境,那么阿坝藏族自治州则是一幅守旧、古朴、半农半牧式的田园画。

汽车时而在山岭上爬行,时而在莽原上飞奔。艳丽的雪莲把荒漠的山野点缀得别具情趣。羊群、牦牛与骏马又给静止的画面添上了动的景观,显得格外多彩多姿。

由于紫外线强烈,阿坝人的脸膛都是红扑扑的,加上以红色为主的穿着,一个阿坝人就像一团火。

这里的人很有礼貌,也很友善,他们见到我们的旅行车,无论是在田间劳动的妇女或上学途中的学生,甚至骑在马背上的年轻人,都向我们频频招手。有些老太婆还捋着念珠,喃喃地为我们祝福。

阿坝的青年彪悍而勇敢。几乎每个青年人都有一把腰刀,这是他们生活中的万能工具,不但可用于宰羊、剥皮、切肉,也可做防御武器。在马背上,他们是威风凛凛的英雄,甚至爬汽车、攀悬崖也是阿坝青年人的本色。一次,我们的汽车在斜坡上放慢了速度,竟有两个青年人神不知鬼不觉地爬到车顶上去。在阿坝的旅程中,我第一次尝到了酥油茶,喝了青稞酒,还与藏民一起围着篝火烤羊肉、唱歌跳舞,留下了毕生难忘的时光。不过,最令人感到刺激的还不是这些,而是在草原上骑马。正是初夏季节,一望无垠的草原盛开着无数小黄花,宛若一片金在阿坝骑马色世界,实在太美了。我们旅行团的成员,虽说来自五湖四海,兴趣不一,但喜爱骑马这一点是相同的。第一次坐在马背上总有点胆怯,还要主人牵着缰绳在马前走,但很快便能独立策马扬鞭了。旅伴郭小姐是最爱骑马的一位,她胆子真大,独自骑马驰骋在草原上,一下子连背影也望不见了,害得旅伴们为她提心吊胆。一次,她骑上一匹凶悍的枣红马,那马几次竖起前蹄,狂嘶乱奔,可是她牢牢地拽着缰绳,紧紧地贴在马背上,终于把烈马制服了。待她气喘吁吁地回来时,大伙都为她欢呼,可是她的手掌上已磨起了几个大水泡。从三峡到洞庭

畅游三峡是我多年来梦寐以求的愿望。“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这些写意的诗句,早已令我神思飞逸。从重庆沿江而下,经过三天两夜的航程便可以抵达洞庭湖畔的岳阳楼。

虽说我们坐的是舒服的二等舱位,但是生怕两岸的景色从船舷溜走,因此无论白天黑夜,大多数时间,我们都在船头甲板上观赏风景。

那滔滔的江水,那习习的江风,两岸的崇山峻岭,无数的名胜古迹都令人心旷神怡;每到夜幕降临,点点渔火,阵阵轻歌,又是另一种风情,使人不得不为故国河山的壮丽、可爱感到骄傲。

我独自痴痴地站在船舷上,思绪万千。多年异邦羁旅,往昔的苦恨艰难,一并涌上了心头,我又一次吟咏着杜甫的诗句:“风急天高猿啸哀,渚青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哎!又一条黄河!”正当我在沉思的时候,有人感叹一声,回头一看,一位长者站在我旁边。从交谈中,我得知他是从台湾来的学者。“过去听人说过,上峡之水清,中峡之水浑,下峡之水浊,可是如今却变了!”“这大概是与长江汛期有关吧?”“但愿如此。不过,不少青山剃光了头,加上采石、挖土,生态被破坏了,这是令人忧虑的。”

经过三天两夜的航程,我们从城陵矶登岸,再转搭汽车,20分钟后到达岳阳楼。

岳阳楼坐落在洞庭湖之滨,伴随着历史的兴亡盛衰,她也经历了无数的浩劫。修复过的岳阳楼仍保持着她的传统风貌,尤其是楼中仍刻着历代墨客诗赋,使游客叹为观止。

登上岳阳楼,举目远眺,八百里洞庭尽收眼底。“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范仲淹笔下的岳阳景观,一览无遗。我敞开胸怀,尽情地沉醉在“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境界中,千古兴亡多少事,“先天下之忧而忧”的爱国情怀又一次充斥着海外游子的心!

第二辑 感悟美国——写于佛山

一 认识一个真实的美国

自由女神像

乔磊先生在新浪博客上发表了一篇题为“美国人现在变得有多穷”的文章,引来了不少网友的热议。赞成者有之,反对者也有之,其中还掺杂着不少偏见和情绪。我在美国工作和生活了30多年,对美国也有很多的认知和感悟。

毫不讳言,“9·11”以后,美国经济的确遇到不少困难,主要原因:一是反恐战线过长,加上罔顾他国的文化传统、国情民情和宗教信仰,强行推销自己的政治理念,既消耗庞大,又到处树敌,尤其是伊拉克战争和阿富汗战争,几乎把美国拖入泥沼。如今的“重返亚洲”,其实也是这种扩张理念的延续,也必将陷入与伊战相同的命运。二是美囯总统和国会议员,为了争取选票,一味讨好人民,致使福利过分宽松、优裕,尤其是养老、医疗以及非法移民政策,致使国家负担过重,导致“债务上限”危机和政府停摆,给美国的经济和信誉造成严重的损失。三是由于政党政治存在着很大的弊端,致使“驴象党争”十分严重,民主、共和两党经常斗法,互不相让。比如在债务问题上,共和党要限制债务上限,降低财政赤字,反对卯粮寅吃;民主党则侧重于眼前利益,把财政赤字转嫁给子孙后代。由于党争严重,甚至常常干扰和牵制着总统的施政决策。四是制造业,尤其是轻工业过度依赖进口,因而导致失业人数增加。即使这样,美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美国GDP总值相当于中国的2倍,美国人均GDP等于中国的8倍,美国人民仍然享受着丰厚的生活待遇,并不像乔磊先生所说的“美国人现在变得有多穷”。

首先我们要知道,在美国什么叫“贫困”?一个四口之家年收入在22 314美元以下者为贫困,在这样的家庭中,不但孩子读书(从小学到高中)不要钱,全家看病、吃药、住院的大部分费用也可以得到政府补助,还可以领取每月数百美元不等的粮食券。在美国,“一无所有或一贫如洗的家庭”还不到3%。至于孩子没书读,或者有病不能进医院的几乎没有。据美联储2011年的统计,在美国的家庭中,无论收入高低,也无论贫富如何,94%的家庭拥有24万美元上下的金融资产,这些资产包括股票、人寿保险和退休基金,至于富裕家庭,这种金融资产更达到90万美元。

目前美国的实际情况是,联邦政府规定的最低工资为7.25美元/小时,华盛顿州为9.05美元/小时,小学教师年薪为5.23万美元,医生年薪为20万美元左右,两夫妇每年收入7万美元以上的家庭占美国总家庭的一半以上,2012年加州人均GDP为5万美元,美国人的平均生活指数是中国人的17倍!诚然,近几年来美国的失业率一直徘徊在8%上下,亦即十个人之中起码有一个人失业。但是中国的失业率究竟有多高呢?我们不知道。美国的失业者可以领到原工资的一半,为期半年,半年后仍找不到工作,又可以再领半年失业金,更何况还有些人一边领失业金,一边又去工作(当然这是不合法的)。

至于有人说,美国是老人的坟墓,这种观点也是片面的,甚至可以说是错误的。美国的老人就收入来说大抵可以分三类:一是有退休金的,二是有养老金的(在其一生中凡纳税十年者均可领取养老金),三是领救济金的。前两者都生活得很不错,在此我只谈谈领取救济金老人的生活情况。

年龄在65岁以上的合法移民,或者因残疾而丧失劳动力的任何年龄段的合法移民均可以领到救济金。救济金每月约750美元,大部分人还可以再领到200美元的“粮食券”(专门用以购买食品的一种票证),对于普通美国人来说,这200美元足够买柴米油盐和饭菜了。如果老人没房屋住(儿女的房屋不算),还可以申请老人公寓,老人住的公寓如果要自己掏腰包,每月约1 500美元至3 000美元不等,但老人只需支付自己收入的1/3或更低,这类“低收入老人”通常还可以领到“白卡”,持有这种白卡,一般看病吃药都可以免费(或只缴交极少一部分)。老人如果有较重疾病或者因年老不能自理(尽管家中儿孙满堂),还可以申请家庭护理,替他洗衣、洗澡、煮饭、扫地、看病……此外,冬天有能源补助,夏天有高温补助,老人还可领到免费手机(每月只限打250分钟),老人的家庭电话每月只付10美元,老人乘公交车只付半费(这一点比不上广州,广州完全免费乘公交车)。如果老人要游泳,尽管室内温水,每年也只需20美元。不少华人退休后来到美国,除了在中国领取退休金之外,又在美国领到救济金和其他福利,生活过得十分富足。

美国老人最缺乏的不是物质和金钱,而是亲情。通常儿女都不跟父母居住,一般是生日或圣诞节、新年才回来看看老人,因此老人有时也难免感到寂寞孤单。

由于美国老人的福利好,世界各国的老人凡有条件的,不少人都希望到美国来安度晚年,因而也就在美国终其一生。就这一意义上来说,美国是老人的坟墓倒也有几分道理。

虽说美国不是天堂,但也并非地狱,否则,人们为什么像潮水一样涌向美国,并且大有“所向披靡”之势呢?移民的、留学的、旅游的、投资的、存款的、生子的全来了……我真不理解为什么有些人对美国总是那么排斥,那么反感,对于美国出现的一些问题总是那么幸灾乐祸,我奉劝这些朋友读读历史,看看现实,不要瞪着眼睛乱加鞭挞。中美两国是世界上两个举足轻重的大国,要携手互助,共克时艰,只有这样才能给世界和平和经济发展带来好处,才能造福于中美两国人民,任何偏见、短视或仇视都是没有出路的。(2011年9月14日)

二 美国的选举制度

在美国,总统和国会参众两院议员,州长、州议员,市长、市议员,以及某些法官和重要行政官员都是由选民选出的。

要参选美国总统,必须是年满35岁的美国公民,并且要在美国出生,在美国住满14年以上;参选国会众议员要年满25岁,成为美国公民7年以上;参选国会参议员需年满30岁,成为美国公民9年以上。参议员由各州选民直接选举产生,每州选出2名,共100名,任期6年,每两年改选三分之一;众议员由各选区按1:30 000的比例选出。从议员到总统的选举,都是分别由民主、共和两党首先选出各自的候选人,再由两党候选人角逐定夺。

美国的总统每4年选举一次,连选可得连任一次。总统如果在任内去世,或因弹劾等原因下台,则由副总统继任。在美国选举总统,需经政党初选、政党提名和全民投票三个程序。但是最后竞选胜负,不是由全国选民直接选举然后按票数总数多少来决定产生,而是按“选举人团票”多少来决定。在一个州内,获得过半数选票的候选人,将获得该州的全部“选举人团票”,在全国范围内,获得过半数“选举人团票”,即当选总统。各州的“选举人团票”与该州国会议员人数相等,比如佛罗里达州有2位联邦参议员和23位联邦众议员,通过选民投票如果拿下这个州,就可以获得25张“选举人团票”了。

由于以“选举人团票”决定胜负,就常常出现这样的一种怪现象:可能得票多者落选,得票少者当选。这种“选举人团票”制,不但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而且常常置多数人的意愿于不顾。比如,2000年的选举,戈尔在全国的总票数就比小布什多出了90万张,但在佛罗里达州,小布什赢得了关键性的25张“选举人团票”,于是便当了总统。显然,这是不合理的,但这是美国200多年沿用下来的律法,虽然不合理,但合法。像这样的弊病,在总统选举中还有不少。

在选举中要击败对手赢得总统宝座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如竞选纲领,这个纲领必须承诺当选后给选民什么好处,否则选民就不投你一票;因为要大打宣传广告,组织竞选团队,因此就必须有雄厚的财力,当然钱大多是由利益集团和政治集团捐助的,因而当选后就必须优先考虑他们的利益。学历、经历、品格也很重要,竞选时,对手会常常揭你的老底,甚至连祖宗十八代的伤疤也不放过,如果你身上不是一清二白,要想竞选成功,肯定没戏。此外,口才、风度、仪表也攸关重要,女人的票就常常投给了帅哥,肯尼迪、里根、克林顿诸公也就必然占尽先机。

凡18岁以上的美国公民均有选举权。凡在美国出生的孩子,长大以后也就有了当选总统的希望了——很多人到美国去生子,不知是否也有这种未雨绸缪的打算?

三 美国总统绯闻多

不少美国总统无论在政坛上或者在战场上,都是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但在情场上又常常为人们所诟病。

美国开国元勋乔治·华盛顿性好猎色,有人说他在情场上和战场一样“能征善战”。由于他喜欢在女人堆里鬼混,因而与妻子玛莎相敬而不相爱。在《1789年的成功秘诀》一书中,作者马文·基特曼把华盛顿描绘成拥有多名情人的人,其中以“A”和“B”为姓名首写字母的女人名单就有十六七人,包括将军的妻子、政府女官员等。格林将军在给朋友的一封信中说,华盛顿与他的妻子在一个昏暗的地下室中单独跳了三个多小时舞。

华盛顿渴望能得到女性的簇拥和爱戴。在总统任期内,与他保持十分密切关系的女人,包括英国驻美大使罗伯特·里斯顿的妻子亨利埃塔·里斯顿、独立战争前费城市长基缪尔·帕维的妻子伊丽莎白。

华盛顿辞职后还乡独居,死于肺炎。他的邻居说,他是晚上冒雨去看情妇受了风寒才感染肺炎的。

第三任总统杰斐逊是《独立宣言》的撰稿人,被史家公认为多才多艺的总统,但也是一位风流成性之士。他有五个情妇,与第一个情妇维持了十一年之久。他和女黑奴莎莉·海敏思有将近四十年的爱情关系,并生了七个私生子女。后来这些私生子女还发展到争夺遗产的地步。

小说家安东尼的母亲弗朗西斯夫人在她1832年出版的畅销书《美国人的民主生活方式》中,奏起了攻击杰斐逊荒淫无度性生活的旋律。她在书中说,杰斐逊是“无数奴隶后裔”的共同父亲,她还说杰斐逊以恶劣的手段强奸了莎莉的妹妹哈丽特,并使她沦为娼妓。

1772年1月1日,杰斐逊和22岁的寡妇马西娅·斯克尔顿结婚。她体态丰盈,风姿绰约,受过良好的教育,并且有着非凡的艺术天分。10年后,马西娅去世,杰斐逊便与“非洲美女”莎莉堕入情网。

与此同时,杰斐逊与著名艺术家玛丽娅一见钟情。玛丽娅聪明、睿智、多才善辩,并且具有无可挑剔的美貌。玛丽娅虽然是有夫之妇,但由于年龄悬殊,她从未真正爱过自己的丈夫。1787年8月,玛丽娅只身从英国前来与杰斐逊幽会,但当她发现杰斐逊与克里斯夫人十分要好,而自己陷入三角恋爱之中时,便很快离开了他。她在信中说:“我不愿意纠缠在说也说不清的三角恋爱中。”

后来,杰斐逊在遗嘱中明确规定:在他死后,给予“非洲美人”莎莉的亲人摆脱奴隶身份,获得自由权。

第二十任总统加菲尔德早在学生时代就与女同学玛丽·休拜欧产生了感情,并且有了性事。不过,婚后不久,法院便以女方“未能尽到妻子应尽之职”而判决离婚。

当加菲尔德还在海勒姆学院读书时,便与院长的女儿卢克丽露十分要好,但当他毕业后,又同时与两个女人发生恋情,并且,其中一位是有夫之妇。然而,经过几许周折,他还是与卢克丽露结为夫妇,但夫妻感情一直不好。不久,加菲尔德到了纽约,又投入旧情人丽贝卡·塞莱克的怀抱。与此同时,还与18岁的《纽约时报》记者露西亚发生了暧昧关系。

但是,眼花缭乱的男女问题,没有妨碍加菲尔德于1880年当选为总统。不过,总统宝座刚坐了4个月,1881年7月2日,加菲尔德就在华盛顿火车站遭到枪击,并于同年9月19日去世,年仅49岁。去世后相当长一段时期,有关加菲尔德与许多知名与不知名的女人们的风流韵事仍不绝于耳。

第二十一任总统为切斯特·亚瑟。1859年,当亚瑟还是一名律师时,便与年轻貌美的艾伦结了婚。1880年1月,艾伦在一场重感冒中去世了。

同一年,亚瑟当了副总统,不久,加菲尔德总统遭枪击身亡,他便当了总统。在白宫,亚瑟摆放了妻子的巨幅画像,画像前放满了他每天都要更换一次的鲜花。

白宫没有第一夫人,亚瑟便请求自己的小妹玛丽·麦克罗伊夫人每年花费几个月时间来代行白宫女主人之职。他不允许自己,更不允许别人有劝他续弦的念头。作为总统,亚瑟可以说是男人的模范。1886年11月18日,亚瑟因严重肾炎不治去世。去世前,他十分乐观,似乎在看到死亡的同时,下决心要把剩下不多的日子过得更充实、更快乐。在人们的记忆中,亚瑟是一位让人尊重的、英俊的、举止文雅的绅士。

第二十二任总统格罗弗·克利夫兰是唯一一位在白宫举行初次婚礼的美国总统,而且是经历了一次有关“性”的争议而再度入主白宫的。

1886年6月2日,克利夫兰总统与弗朗西斯小姐在白宫举行了庄重的婚礼。新娘只有21岁,身材修长,端庄妩媚,而新郎则49岁,体重260磅,脖子短而粗,身材更无法形容,他们婚后养育了五个子女。

不过,据揭发,在此以前,克利夫兰已与水牛城的寡妇玛丽亚生了一个私生子,他自己也坦率承认,但美国选民在投票时还是选择了他。竞选期间,其政敌曾编造了一段嘲讽他有私生子的笑话:“妈妈,我的爸爸在哪儿?”克利夫兰当选后,其幕僚则以另一则笑话反唇相讥:“哈哈哈,到白宫去了。”

1895年,克利夫兰再度当选总统,他四处打听玛丽亚的消息,这时,玛丽亚已经再婚。她在写给总统的一封信中向总统索取巨额金钱,并威胁说,如遭拒绝就将两人之丑闻公之于世,结果她也一无所获。

第二十八任总统威尔逊也是一位绯闻缠身的总统。威尔逊在认识自己的妻子爱伦之前,就曾深深爱上自己的堂妹哈特莱,当威尔逊向堂妹求婚时,遭到她的拒绝。

1907年,威尔逊与派克夫人相识。她是一位温文尔雅、雍容华贵的寡妇,两人初会,便有一种“本能的感觉”。自此以后,两人频频幽会。后来,威尔逊也承认,1909年至1910年的那个不堪回首的冬季,是他脱离生活主航道的岁月,是荒唐、可耻的岁月。

爱伦患肾炎过世后派克夫人来到白宫,她以为总统可以娶她为妻。威尔逊虽然在经济上尽力援助她,但他选中的是更为年轻漂亮,也更富有的伊迪丝·高尔特夫人。伊迪丝当时只有43岁,威尔逊已经五十多岁,他向她求婚时,她又惊又喜,一下子从床上滚下来。1915年12月,威尔逊与伊迪丝匆匆完成婚礼。他下令不准派克夫人进入白宫,并给她15 000美元,要她别说两人的风流艳史。当时有人出价30万美元,要求买断威尔逊给派克夫人的情信,却遭到拒绝。1933年,派克夫人出版了《派克夫人的故事》一书,其中也有部分有关威尔逊的章节。

第二十九任总统沃伦·甘梅利尔·哈定36岁时,与31岁的弗洛伦斯结了婚,但不久,哈定便与朋友之妻菲莉斯堕入爱河。最令弗洛伦斯不能容忍的是,哈定在与菲莉斯打得火热的时候,又和另一位少女南妮纠缠在一起。他对南妮说:“我最亲爱的南妮,我爱你胜过世界上的一切。”1918年,哈定夫人的肾病再度恶化,不得不离开华盛顿到米德疗养院治疗。妻子一走,哈定就更加肆无忌惮地与南妮往来。第二年1月,南妮怀了孕,这当然给哈定带来许多麻烦。10月22日,南妮产下一名女婴,她给孩子取名伊丽莎白。可是,那时哈定正忙于竞选,他不愿见到南妮,他说:“再见对你和我都没有好处,我们都好自为之吧。”这句话令南妮十分伤心。

哈定当选总统以后,把南妮接到白宫,并经常与她在衣橱里亲热。南妮每次进白宫,哈定都给她一笔钱。哈定担心南妮嫁给别人,不断发誓一定会娶她,但最终还是未能兑现,他只好提供南妮旅居法国的一切费用。哈定死后,南妮回到纽约,嫁给了一名挪威海军上尉,不久又被抛弃。三年后,南妮写了一部轰动一时的畅销书——《总统之女》,在这本长达四百多页的书中,她讲述了与哈定总统之间近20年的恋情。

富兰克林·罗斯福(俗称小罗斯福)连续当了四任总统,堪称20世纪美国最伟大的总统,他是一位雄才大略的政治家,可在他主政的11年中,白宫以空前绝后的性骚乱而著称于世。

早在青年时代,罗斯福身边就簇拥着无数女性。本来,他要与弗朗西丝小姐结婚了,但由于宗教信仰的不同,受到母亲的反对,婚约失效。不久,罗斯福便与埃莉诺小姐正式结为夫妇。但由于罗斯福与埃莉诺的公关秘书露西长期私通,致使夫妻感情一波三折。

露西是一位二十出头,并且非常有魅力的姑娘,她出身于马里兰州一个名门望族之家。在别人眼里,罗斯福与露西应该是天生的一对,她妩媚动人,美貌绝伦;他英俊潇洒,风流倜傥。1919年,埃莉诺更换了一位新秘书——格丽特,不久格丽特又成了罗斯福的新情人。但是,妻子知道丈夫沉迷女色、放荡不羁的行为之后,竟默许了格丽特与丈夫的关系。不过,当罗斯福入主白宫以后,一位名叫希科克的女人又把白宫闹得沸沸扬扬。

1941年,当罗斯福的妻子埃莉诺去世后,露西又到白宫与罗斯福一起,直到罗斯福因病逝世时,她一直守候在他身旁。

第三十四任总统艾森豪威尔是在严肃、冷漠和宗教色彩很浓的家庭中长大的。在男女私情方面,他似乎无懈可击,但是,在他担任欧洲盟军统帅时,与他的座车驾驶、英国女兵凯·萨姆斯也发生过深深的恋情。

1972年,凯·萨姆斯出版了《往事追记:我与艾森豪威尔恋情史》一书,该书全面披露了两人在战争岁月中的浪漫经历。休斯将军在1943年也曾说过,是凯帮助艾森豪威尔赢得了战争。

第三十五任总统肯尼迪可以说是绯闻最多的美国总统之一。

作家哈古特在《总统的性》一书中,把肯尼迪的女人们分门别类为影星、交际花、应召女郎、脱衣舞娘、空中小姐、选美小姐、白宫幕僚与秘书、竞选助理、有夫之妇、朋友之妻等,洋洋大观,可以组成一个连。三十多年来,有关肯尼迪越轨行为的报道,多如天上繁星,其中最著名的是与影星玛丽莲·梦露的关系。

在哈佛大学读书期间,肯尼迪用了很多时间追恋女子,他说,“我想,能经常地不受限制地和任何想要的女人亲热,这是在正确方向上迈出的一步”。后来,肯尼迪又转到斯坦福大学就读,第一个成为他的情人的是苏珊。他追求的对象也不乏出身豪门的大家闺秀——弗朗西丝是北卡罗来纳州富有家庭的漂亮女孩,而夏洛特·麦克唐纳是纽约的一个股票经纪人。

肯尼迪在海军情报局只干了90多天,他的风流韵事已闹得满城风雨。后来到了海军前线,他喜欢与女孩子调情,因而被战友们封以“性之箭”的绰号。

1946年,肯尼迪参加国会议员竞选时,便和议员中的一个女孩子在办公室桌子上亲热。1952年,在马萨诸塞州参议员竞选中,肯尼迪就和情人在衣帽壁橱里亲热,客人们不得不耐心地等参议员亲热完后方去取各自的衣服。1953年,肯尼迪与杰奎琳结婚,成为当年的一件政治大事,但有人说,“这简直是让一个拳击手弹钢琴”。

第三十六任总统约翰逊的桃色新闻极多,他有两位情妇和一名私生子。约翰逊身边有八位女秘书,只有三位是清白的。曾历经四位总统的白宫军事办公室主任古利说,一个周末,约翰逊从德州老家带回三名连打字都不会的女秘书,但她们的外貌可与花花公子女郎比美。有一次,妻子打开总统办公室的门,赫然撞见约翰逊正与一位女秘书在沙发上翻云覆雨。约翰逊甚至连坐飞机时也常常与漂亮女秘书关在总统客舱里。他在女儿、秘书、妻子面前全裸也是经常的事。约翰逊与《华盛顿星报》女记者的恋情,几乎成了公开的秘密。他的夫人常常被人问及丈夫的风流事,可是她却聪明地说:“总统爱人民,而女人却占人口的一半,所以总统爱女人也是理所当然的事。”

尼克松早在当副总统期间便和一名香港女性有暧昧关系,而这女子却被联邦调查局认为可能是某国间谍而被调查。

里根总统和南茜结婚前曾和多名女子有精彩的恋爱史,连貌似忠厚的老布什总统在大选时也传出和女秘书的连串绯闻。

第四十三任总统克林顿更是一位风流成性、绯闻不断、性官司缠身的总统。与他有染的女人不计其数,在传媒上被公布姓名的也有一打以上。有人甚至戏谑地说:克林顿如果去当三级片男主角,准可以获得奥斯卡金像奖。也有人说,他从心理上到生理上恐怕都有毛病,非去看心理医生不可。由于风流成性,克林顿总统的性丑闻也终于曝光,并在全美国乃至全世界引起轩然大波,并最终导致国会的弹劾调查和弹劾审判。

曾经是阿肯色州政府雇员的琼斯1996年控告克林顿任州长期间曾在一个旅馆中对她进行性骚扰,就此要求赔偿200万美元的精神损失。此案克林顿虽矢口否认,同时也死无对证,但法官仍然决定开庭审判。一位举世敬仰的美国总统,竟要站在被告席上,此情此景又是多么难堪。后来,纽约一位地产富商愿出一百万美元为克林顿解围,此案才告一段落。

正当琼斯案延续经年,弄得克林顿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的时候,1998年初,又杀出一个白宫女实习生莫妮卡·莱温斯基。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莱温斯基生于加州一个富裕的医生家庭,1995年大学毕业,获心理学硕士,毕业后被安排在白宫办公厅当实习生,专门接听人们打给白宫的电话。可是不久,两人便在白宫鬼混起来了……

也有人认为总统有婚外情,刑事案上无从起诉,因为这是总统的私人事情,不必过问,更用不着拿到公开场合讨论。甚至也有人责怪媒体对这宗丑闻报道过多,他们认为克林顿的私生活与人民生活没有太大的关系,他们批评美国传媒在这一事件中的表现是“美国新闻史上最遗憾的一页”,应该让总统专心治理国家大事才对。

四 纽约大都会扫描

纽约是世界最著名的大都会,也是全美国乃至全世界政治(联合国总部所在地)、金融、文化、艺术和交通的中心。这里居住着世界上最富裕、最高尚的人,也居住着世界上最贫穷、最龌龊的人。有人说爱一个人,把他送到纽约去;恨一个人,也把他送到纽约去,这不无道理。也有人说,不到纽约就等于白去美国。下面仅将笔者所见到的一些怪现象罗列于后,以便让没有去过纽约的人有一个更加感性的认识。汉字刺青与汉字印衫日益风行

纽约街头,不少美国人,尤其是青年人,在T恤、衣帽和各种休闲服装上,印着各种汉字,还有不少人在手臂、背脊、胸膛上刺刻着各种汉字和图案:如“神”“爱”“忍”“寿”“功夫”以及龙、蛇、玫瑰、骷髅等。

这股印字风潮最初来自前卫浪漫的苏豪服装店,不过,印字的批发商和刺青的工匠由于中文水平低,所印的汉字也常常令人感到莫名其妙、啼笑皆非。例如,荣获美国职业篮球总冠军的纽约尼克斯队明星球员坎比,右臂上刺着“勉族”两个汉字,便叫人摸不着头脑。一位白人小姐在胳膊上刺上“妓女”二字,好事者问其意,她耸了耸肩膀,表情茫然。一位青年女子胸前印着“爱我”,一位好事者竟上前吻她,她说别人性骚扰,告到法庭上,结果败诉了。

至于汉字刺青印衫为什么能在纽约流行起来,人们的答案莫衷一是,有人说这些老外喜欢古老神秘的方块汉字,也有人说,随着中国功夫的传入以及《卧虎藏龙》等电影深入千家万户,特别是孔子学院越办越多,美国人也渐渐爱上了中华文化。当然,更多是赶时髦和图新鲜。无论何种原因,这对于在海外弘扬中华文化是不无意义的。一美元买一栋楼房

在寸土寸金的纽约,有过一美元买一幢房子的怪事。事情是这样的:纽约市政府接管了八万栋破旧公寓,这些房子有的是因火烧或破烂失修而被业主遗弃,有的是因房东不缴税或还不起贷款利息而被银行没收。这些房子大都在治安欠佳的哈林区或其他黑人聚居区,并且需要大面积整修。比如说,水管要重新安装,电线要更换,地板要新铺,窗户要新装,厨房、厕所和浴室也要大量改造,计算机一动,数十万、上百万乃至数百万美元的维修费就跃然于眼前,显然,谁要是出得起这笔维修费,房子就归谁,这是合情合理的。况且,纽约住房十分紧张。近十年来,纽约人口增长与住房增长的比例是8:1。纽约市长为住房问题而深感头痛,因此,把这些失修的破旧房子加以改造利用,的确是一着好棋。

至于说为什么需要售价一美元而不白送,那是因为美国的法律规定,任何事物,只能出售而不能白送,一块钱,只是象征性地出售,没有什么实际意义,但是市政府只能这样做。不过,也不是每个人都可以买到这些楼宇,一要调查买主是否真有实力去维修这些物业,二要限定在一定时间内把破烂房子装修好。此外,还规定购买者必须有一些建筑管理经验,购买后物业至少在五年内不得出售。此外,购买此房者必须是当地居民。

另外,在美国花三百万美元还可以买到一个小镇。购买后,可以用自己的名字命名,也可以自己当镇长。

这个坐落在美国西南部的小镇叫奥蒂斯,面积只有77公顷,是通往海滩的必经之地。不过,这里没有交通灯,没有银行,也没有一家杂货店,而只有一个加油站、一家热狗店、两幢房屋和一个有25个马廊却没有马匹的空马棚。这个小镇的女业主名叫莱玛塔,1910年她祖父以800美元从锡勒兹印第安人的后裔手里买来了这个小镇。

有人估计,美国的房地产天天在涨价,要是谁买了这个小镇,五十年或一百年以后,可能成为亿万富翁。当然,要是外国人买了这个小镇,自然也可以进行投资移民了。盗车与防盗

美国是世界上汽车最多的国家,也是汽车被盗最多的国家,全国每年被盗的汽车达一百多万辆,平均每分钟有两辆汽车被盗。其中纽约又最为猖狂,每年约有13万辆汽车落入盗贼手中。华人聚居众多的纽约皇后区,有一天竟有138辆汽车不翼而飞。

汽车被盗以后,通常被解体,把零件卖到汽车修理厂,也有的把车辆编号磨去,重新铸上新号码,再向政府登记出售,还有的则被运到第三世界国家出售。据估计,偷车案使汽车保险公司每年损失80亿美元。

一位中国留学生节衣缩食买了一辆汽车,作为课余时间和假日替餐馆送外卖的工具,希望借此赚取学费。结果汽车停在大厦门口,把中餐送到二楼,前后不到五分钟,汽车已无影无踪了。他气急败坏地说:“简直是抢!”

一位朋友开车到幼儿园接孩子,在一家杂货店门口停下来,进去买了一张报纸,由于一时忘了关马达,结果车子和孩子都不见了。

由于汽车失窃严重,车主除了在方向盘上增加一把锁,或者设置防盗警铃之外,汽车制造厂还设计了各种各样的防盗措施,比如,安装电源自动切断器,使歹徒无法启动引擎;安装电子地图,运用卫星在电子地图上标明失窃汽车所在的方位,以便追查;汽车自动向警方发出求救信号;安装劫车反应装置,汽车被盗时,自动鸣响警报;汽车被盗时,车内自动放出烟幕;使用遥控器,车主开动遥控器,汽车发出信息与车主取得联系。

当然,还有许多其他防盗措施,但都不是十全十美的,汽车防盗装备照装,但汽车照盗,车主,尤其是新车车主仍然提心吊胆,而汽车保险费涨了又涨,这是“汽车王国”的悲哀。公厕与公用电话

在纽约,如厕难是举世闻名的。因为没有公共厕所,而饭店里的厕所又只限进食顾客使用,因此,“三急”时便洋相百出,有些公共道德观念淡薄的人便“随机应变”,在街头巷角或地铁僻静之处“方便”起来。

不久前,纽约街头设置了一批从法国引进的简易厕所,这些厕所虽然不大,倒也干净,并且设备齐全,里面有自来水冲厕,有肥皂、镜子、厕纸,还有冷气和暖气,只要放进2.5美元,便可以使用了。

据说,厕所的使用率还挺高,梅西百货公司附近的一座,平均一天就有150多人用厕,其他厕所的平均使用率比欧洲的同类厕所要高。

不过,对于这些新事物,有些人好奇,也有人怀疑。大多数人甚至不敢使用,有人怕进去后门打不开,有人怕进去后门无缘无故打开(因为为了防止有人待在里面不出来,公厕的门每十五分钟自动打开一次)。

对于这些新厕所,愤世嫉俗者马上警告:这种密闭厕所很快将会变成罪恶的温床。《新闻日报》专栏作家哈米尔就曾断言,公共厕所将会出现七大罪恶:吸毒、抢劫、卖淫、行乞、勒索、游荡和破坏公物。

至于纽约的公共电话亭,数目之多、使用之方便,也是众所周知的。只要你投入一个25美分的硬币,便可以在市内与亲友通话五分钟,但是,打往本市以外的长途电话却相当昂贵,比在家中打相同的电话高出十多倍。

纽约的公共电话有些是电话公司设置的,也有一些是私人设置的。比如,你想在某地设置一台公共电话机,你可以以自己的名字登记,就像在自己家里安装一台电话一样,以后电话公司每月向你收费,你则掌握电话亭的钥匙,自己打开电话机将硬币取出来。这也是一门生意,如果你安装了十台八台电话机,而打电话的人又很多,你一年的收入也相当可观。因为在电话亭里打一次电话要25美分,但实际上电话公司向你收取的还不到10美分,如果你有10台电话机,每天每部有50人打电话,那么,你一天的收入便有125美元!

话虽这样说,但近年来,纽约的公共电话亭也被破坏得十分严重。有些顾客投下硬币后,电话未接通,硬币又出不来,一气之下把听筒打烂;有些人为了偷取电话机里面的钱,不惜将整部机偷走,尤其是在布朗士等黑人区,一台公共电话机,就等于一个装有钱的钱包放置在公共地方一样,令那些心怀不轨的人垂涎三尺,他们为了将里面的钱拿到手,是会不择手段的。

由于手机的普及,公共电话已走向式微,但对于外地的游客来说,还是很有用的。商品退换漏洞多

一般的美国公司和商号,尤其是大公司,为了招徕顾客,实行了“商品出售,随时退换”的营销策略。

不过,大多数公司则规定,售出的商品只准在一定期限内退换,并且不能有损坏,更不能将已使用过的商品拿来退换。即使有上述规定,不少顾客还是想出多种多样的办法,将已完成了“特定使命”的商品拿去退货换钱,使商家感到头痛又无奈。

买一套婚纱,少则几百美元,多则几千美元,但是婚纱常常只在婚礼上使用,婚礼过后便束之高阁,致使购买者感到这是极大的浪费,但是不买又不行,因为婚姻是人生的大事,并且人一生常常也只有一次。于是,在这种矛盾心理的驱使下,有些人还是买一套回来,使用过后,便立即拿去退货。

一位顾客花了40美元,买了一棵盆栽棕树,回来在客厅摆放了一年多,眼看树叶已经开始变黄、落叶子,便心生一计,到超市买了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