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规划人生(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8-31 10:50:06

点击下载

作者:读书堂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如何规划人生

如何规划人生试读:

内容提要

清华园的水清木秀的景色闻名遐迩;令莘莘学子向往之至,还以博大精深的学术,吸引了全国乃至全世界的优秀人才聚集求学,故清华的校园科学气氛浓厚,集中了工业各学科,形成了务实、重实践,轻理论的思想,这样的清华人好静,好学,为人踏实,廉虚慎谨,在本书中充分体现了清华人的这一特色。

序言

清华园的水清木秀的景色闻名遐迩;令莘莘学子向往之至,还以博大精深的学术,吸引了全国乃至全世界的优秀人才聚集求学,故清华的校园科学气氛浓厚,集中了工业各学科,形成了务实、重实践,轻理论的思想,这样的清华人好静,好学,为人踏实,廉虚慎谨,在本书中充分体现了清华人的这一特色。

本书是由6位清华学子总结前人的经验加上自己切身的体会所写的规划,本书共分为9个部分,分别从学习规划、为人处世规划、创新规划、创业规划、心理调整规划、出国留学考研规划、工作求职面试规划、管理规划、入世规划入手,讲述了许多清华人走向成功的事迹。

充分表现出清华人“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的“扫小屋而扫天下”的精神。

本书结构严谨,内容丰富全面,是至今为止最直接切入清华人心灵的读物,相信读者会从中得到启迪,扬起成功的风帆。

封面语:

最全而最直接切入清华人心灵的规划。

有我,有你,更有她,勿需等待,看了就会明白。

行胜于言,务实为先,清华人的人生规划为你导航。

第一章 代代永传的创新精神

刘惠·清华2000级信息管理系作者简介刘惠,女,喜欢接受挑战、受冒险,性格开朗、热情,是那种人见人爱的女孩。创新是清华的校训,是清华的精神,务实的清华人在脚踏实地的基础上敢于冲破传统的束缚,战胜自我,超越自我,永往直前地向前发展。我们清华人是务实的,也是善于战胜自我,超越自我的,我们勇作超人,能放下思想,接受新事物,主动去创新,时时刻刻都培养自己的创造力,发挥自己的潜能,成就自己的事业,这一切也是我们值得骄傲于其他高校的地方。于是,我这个走进清华园的宠幸儿决不会甘于落后,准备规划了我的创新,我的事业。

1.长江后浪推前浪

——勇作超人成伟业

创新就意味着要突破前人的束缚。旧的东西是一张网,把我们困在里面。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畏缩不前,就会被网所缚。只有突破了这张网,才得以见到另一种别样的天地。前人的成就是我们起步的基石,但有时候,前人的东西也会成为束缚我们思想的那张“网”。此时,只有勇于创新者突破了它,新的东西就会注入我们的生命。

在清华,创新是人所共识的。清华人中,先辈名流不知有多少,但后起文秀却不畏权威,敢于提出自己的思想和见解,这也许正是清华和紧生生不息的根本所在吧。

张荫麟,就是敢于创新并敢于向前人发出质疑的一个人。

1923年秋,北京清华学校刚开学不久的一个晚上,在当时就已有“北京学术巨擘”之称的梁任公(启超)先生的《中国文化史》的讲演班上。梁先生未曾开讲以前,先从怀里掏出一张纸头,向堂下的听讲者问道:“哪位是张荫麟君?”应声站起来的是一位刚满17周岁的文弱少年,他是今年刚进校的新生(相当于初中二年级程度),也就是本文所要向读者着重介绍的张荫麟。

张荫麟,自号素痴,广东东莞人,1905年生。1923年考入清华学校中等科插读三年级。1929年随留美预备部最后一级——1929级毕业,赴美后入斯坦福尼亚大学习西洋哲学和社会学。1933年夏获博士学位后回国,即应聘为清华哲学系教授,兼授哲学、历史两系课程。

张荫麟此时入校刚1~2个月,但以各种方式——写信或公开发表文章向梁大师问难却非止一次了。当年9月的《学衡》杂志第21期上,发表了他的《老子生后孔子百余年之说质疑》,就是针对梁任公《评胡适中国哲学史大纳》一书而发的。梁任公在书中考证说,“老聃与孔子并不是一个时期的人”,前者大约在后者出生后100年左右才出生,因而《老子》一书并不是老聃所作,甚而认为老聃的活动时间应在孟子之后。张荫麟认为“其言信否诚吾国哲学史上一问题”,因“不揣鄙陋,仅述管见……”稍后,他又写信给梁大师,就梁的《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系列讲演中的一个列表中的多处纰漏和疑点一一提出质疑。梁复书谓:该表采自日本人著作,而该日本人又采自欧人某书,并未著明出处。梁任公在信中承认,“其中讹舛盖不免也”。于是张荫麟又穷追不舍,经过核查,撰发了《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附表一“明清之际耶酥会教士在中国者及其著述”《校补》一文,他这一次次非凡的表现,备受梁大师的注意和赞赏。当任公先生最初读到张荫麟的文章时,还以为是哪位大学教授或专门学者之作。后来知道竟是一位今年刚刚入学的、连大学门还没进过的自己班上的学生时,不由叹曰:“此天才也!”他这次未曾讲课先把张荫麟叫起来,就是为了认识并当众褒扬这位天才学生,并顺便回答他的问题的。

早年的清华文学院,有四位被称为“才子”的人:张荫麟、夏鼎、钱钟书和吴晗。而无论是从资历上还是从当时的学术成就上看,张荫麟都应坐头把交椅。还在入清华前,他就具备了相当深厚的国学根基。入学当年,即写文章向梁任公先生问难(已见上节),后即“一发而不可收”。从这时起,到他毕业离校赴美为止,他先后又发表多篇“辩难”性的文章。

在美留学期间(1931年5月),当他读到刚出版之冯友兰《中国哲学史》上卷后,立刻写出长篇书评《论冯友兰〈中国哲学史〉上卷》寄国内连载发表。所指出的问题,后来冯友兰先生在同一刊物上为文答复说:“适之先生去年3月接到我的《哲学史讲义》后,即写了一封长信,讨论老子年代问题。我因杂事很多,未及写回信。仅于去年夏适之先生到北平时略辩了几句。现在素痴先生在美国看了我的《哲学史》讲义,不远万里,写了一个书评,对于我的书,有许多指教。二位认为我的书有批评之价值,我很感谢。但二位先生的意见,我觉得还有可讨论的……”冯先生的书出版后,曾请陈寅恪、金岳霖二先生审查,二位先生在审查报告中都是基本上有褒无贬。

而最能说明问题的是他竟然敢于直接向有“北方学术泰斗”之美称的陈寅恪先生“叫板”。1934年6月,他听友人说陈寅恪先生对他的《龚自珍〈汉朝儒生行〉本事考》中的个别论点有不同意见,便撰《与陈寅恪论〈汉朝儒生行〉书》公开辩白。可是陈大师毕竟高他一筹,只言片语便对他发生了很大的启发作用。所以他老实承认:

因先生之批评之启示,使愚确信此诗乃借岳钟琪事以讥杨芳而现状于杨者……本诗与杨芳之关系,愚以前全未设想及之。今当拜射先生之启示,并盼更有以教之。

长江后浪推前浪,我们不能拘泥于古人的学说范畴,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我们要努力去创新。只有创新才能有所发展。

2.放下思想,承接新鲜事物

清华是崇尚创新的,其实我们每个人也都应当崇尚创新,因为只有创新才能有所发展,有所突破,但是有些时候,许多新的思想、灵感都是来自外界的东西,他人的新思相、新观念,可能会影响到我们的工作和生活,这时,只有勇于接受他人的这些新东西(或许在当时还不能为众多人所理解、观念等)并融入到自己的思想当中来,同时御下你心灵上的负提或说是束缚,这样,创新之路就已经在你的脚下开始了。

张荫麟——清华园最先称颂鲁迅的教授。鲁迅登上文坛,在各阶层人民中的的映很不平衡。在清华园,特别是在教授层中,承认鲁迅较迟(鲁迅对清华园这块特殊的地方也不无偏见)与新文学龃龉的一派如吴宓者自不待言,即在新文学一派中,情况也较复杂。如闻一多、朱自清因有“新月派”或其他问题掺杂,平时对鲁迅实际上都采“敬而远之”的态度。他们的这种态度,直到1936年鲁迅逝世时仍无多大改变。在清华教授群中,只有张荫麟,较早而且是客观无成见地接受了鲁迅。1934年9月,当鲁迅《南腔北调集》出版时,他热情洋溢地撰发了《读〈南腔北调集〉》:

先颂周先生。他可以算得当今国内最富于人性的文人了。自然人有许多种。周先生不就铸造过“第三种人”的名词吗?但我所指的是那种见着光明峻美敢于尽情赞叹,见着丑恶黑暗敢于尽情诅咒的人:是那种堂堂赳赳,贫贱不能转移,威武不能屈服的人,像这样的人也许不少,但缺乏的是周先生笔下的技巧和力量……

张荫麟是学国学的,比较崇古,然而他又能较快的接受新思想,这样的人实在很少、我们都应学会接受新的东西,不要拘泥在旧思想的圈子里面,这样才能有所创新,有所进步。

人随着岁月的增长,不知不觉会在自己的身上添上一些多余的外衣。例如外表、面子、金钱、地位。这些外衣迫使你产生一种与之相应的心态。人家说名牌大学的毕业生,如果不能进一流的热门企业,不应聘显要的职位,就总觉得脸上无光。这样的外衣穿得越多,不知不觉就会使你变得谨小慎微,不敢越雷池半步了,甚至有時候连知识和经验都成了多余的外衣。这样的情况下,怎会有创新呢?

你如果被知识和经验这件外衣裹住了,就有可能钻进死胡同,甚至有可能使自己失去了美好前途。针对这个问题,清华金融管理系的张教授给同学们讲了一个维斯卡亚公司和詹姆斯的有趣故事,对我们很有启发。

维斯卡亚公司是美国本世纪80年代最为著名的机械制造业的最高水平。许多人毕业后到该公司求职遭拒绝,原因是很简单,该公司的高技术人员爆满,不再需要各种高技术人才。但是令人垂涎的待遇和足以自豪、炫耀的地位仍然向那些有志的求职者闪烁着诱人的光环。

詹姆斯是哈佛大学机械制造业的高材生,和许多人的命运一样,在该公司每年一次的用人测试会上被拒绝申请,其实这时的用人测试会已经是徒有虚名了。詹姆斯并没有死心,他发誓一定要进入维卡亚重型机械制造公司。于是他采取了一个特殊的策略——假装自己“一穷二白”一无所长。

他先找到公司人事部,提出为该公司无偿提供劳动力,请求公司分派给他任何工作,他都不计任何报酬来完成。公司起初觉得这简直不可思议,但考虑到不用任何花费,也用不着操心,于是便分派他去打扫车间里的废铁屑。一年来,詹姆斯勤勤恳恳地重复着这种简单但是劳累的工作。为了糊口,下班后他还要去酒吧打工,这样虽然得到老板及工人们的好感,但是仍然没有一个人提到录用他的问题。

1990年初,公司的许多订货纷纷被退回,理由均是产品质量有问题,为此公司将蒙受巨大的损失。公司董事会为了挽救颓势,紧急召开会议商议解决,当会议进行一大半却尚未见眉目时,詹姆斯闯入会议室,提出要直接见总经理。在会上,詹姆斯把对这一问题出现的原因作了令人信服的解释,并且就工程技术上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随后拿出了自己对产品的改造设计图。这个设计非常先进,恰到好处地保留了原来机械的优点,同时克服了已出现的弊病,总经理及董事会的董事见到这个编外清洁工如此精明在行,便询问他的背景以及现状。詹姆斯面对公司的最高决策者们,将自己的意图和盘托出,经董事会举手表决,詹姆斯当即被聘为公司负责生产技术问题的副总经理。

原来,詹姆斯在做清扫工时,利用清扫工到外走动的特点,细心察看了整个公司各部门的生产情况,并一一作了详细纪录,发现了所存在的技术性问题并想出解决的办法。为此,他花了近一年的时间搞设计,做了大量的统计数据,为最后一展雄姿奠定了基础。这个故事说明,只有真正了解你自己并放下包袱,展开你的思维,新的创意才会走进你的脑海。

3.主动创新,在竞争中方能立于不败之地

做事的时候,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有主动权,这样做起事来便会得心应手,我们才能很快适应变化。而这种主动权是来自于创新的,只有不断改变自己,改变自己的思维方式,改变自己因循守旧的习惯,不断从变化中寻找出新的东西,才能在这个瞬息万变的社会中获取成功的力量,而创新正是这种主动权的载体。

处于今日剧变的环境,成功者往往就是那些不愿守旧而敢于大胆创新的人。适应变化的惟一方法就是创新,只有不断创新,处处创新,才能与众不同,才能找开市场,站稳脚跟,在竞争中获胜并立于不败之地。

埃德漫兰德企业的发展是创新

清华的经济学家、金融管理系的王教授在向同学们讲述创新对企业的重要性时,讲了埃德温·兰德的故事。

美国著名的发明家埃德温·兰德以其研制瞬时显相机而震惊世界,同时他还是世界上最富有成果的著名企业家这一。他所获得的专利权达200多项。谁如果在他的“拍立得”公司创业时买过该公司100美元的股票,那么30年后,这100美元就会变成20万美元,由此不难想象出这家公司发展壮大之神速。然而,兰德却连一张大学文凭都没有。他是怎样经营企业的呢?

1926年,17岁的兰德是哈佛大学一年级学生。一天晚上,他走在繁华的百老汇大街,不时从他面前驶过的汽车车灯刺得他眼睛都眼不开。他突然灵机一动:有没有办法既让车灯照亮前面的路,又不刺激行人睛晴说干就干,第二天便去学校办了退学手续,专心研究他的以后被称作偏光车灯的创造发明。

1928年,兰德的第一块偏光片终于制成了。他匆匆赶去申请专利,不断已有4人申请此项专利。

他辛辛苦苦做出和第一项成果就这样白费了。3年后,经过改进的偏光片研制成功,专利局终于在1934年把偏光片的专利权给了兰德,这是他获得的第一项专利。

1937年,兰德正式成立了“拍立得”公司。有人把他介绍给华尔街的一些大老板,他们对兰德才能和工作效率十分赏识,向他提供了37.5万美元的信贷资金,希望他把偏光片应用到美国所有汽车的前灯上,以减少车祸,保证乘车人的安全。1939年,“拍立得”公司在纽约的世界博览会上推出的立体电影更是轰动一时。

有一次,兰德给他的女儿照相,小姑娘不耐烦地问:“爸爸,我什么时候才能看到照片?”这句话触动了兰德,经过多年时候高效率的研究,他终于发明了瞬时显像照片机,取名为“拍立得”相机。他能在60秒洗出照片,所以又称“60秒相机”。“拍立得”公司1937年刚成立时,销售额为14.2万美元,1941年一年就达到100万美元,1947年则达到150万美元,为10年前的10倍。“拍立得”相机投入市场后,使公司销售额从1948年的150万美元猛增至1958年的6750万美元,10年里增长了40倍。

兰德并不就此停步,60年代初期他又制造出一种价格便宜,能立即拍出彩色照片的新相机。兰德说:“一个企业,不仅要不断推出新产品,改善人们的生活,给人们带来方便,而且要考虑下一步该怎么办,这样,企业就不会停滞不前,将永远充满活力。”

当人们打听兰德有什么成功奥秘时,他只是笑笑说:“我相信人的创造力,它的潜力是无穷的,我们只要把它挖掘出来,就无事不成。”

4.时刻准备培养创造能力

万事开始做之前都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这样,做起事来才不会手忙脚乱,才会得心应手,做事如此,创业如此,如果把创新当作一件事或一种事业来看的话,在开始之前,当然,必要做好充分的准备。

任何一个成功的名人或者平常人都会知道事前准备的重要性,这就如同盖房子,只有基础打好了,材料备齐了,房子才会盖起来。

清华人认为:培养好创造力,对于创新来说是必要的。

清华大学毕业的学子,有很多人现任各企业、公司的主管,总经理,靠在清华所学的知识创造性地施展着才华。

清华大学的王教授认为,具有创造力的总经理主要表现在:(1)对什么都好奇

好奇心、疑问感决定了创造力的大小。

除了创造性的主管以外,很少有成年人对凡事仍保有强烈的好奇心。然而凡事能保持一种兴趣、期待以及敏感的态度,能促使其创造性的思想中储存下各式各样的情报,因而在参与创造性的活动时,便可一一派上用场。创造性的主管对于只知道事情如何进行并不感到满足,他要进一步知道为什么——亦即他要了解他所思所见的因果关系是什么?他们的好奇心并不只限于他们所学的范围,其兴趣的范畴包括了各个方面问题,并且很自然地对几乎令任何人困惑的问题产生出一种热情。(2)开放的观念和想法

思想上有创意为创造性总经理的另一特色,他能想出不寻常的答案,并可瞧出各种现象间彼此互相关联的蛛丝马迹。这些人对他们所碰到每一件出乎意料之外的、奇特的及新鲜的事都能予以相当了解。

这些经理通常很快就准备好接受一个奇异的或是想入非非的观念,并且在放弃它们之前总得好好的玩一番,于是新希望、新观念及冒险的想法便成为他们心智练习的无尽来源。(3)善于观察问题

有创造力的经理不仅会想出新鲜的点子来解决问题,他还会侦测问题,由于具有了解各方面需求的能力,使得一位经理得以注意到该公司之产品、生产过程及应用待方面的差距。

这样的总经理也能够察觉到不同情况的重要性及可能性。他们会敏锐的察觉到人们所需要及部属的潜力,这些总经理总是有兴趣来改进现有的产品及情况。(4)有自信和胆量

在创造性的工作中,勇于接受超越一般的思想方式,并且坚持能面对可能的挫折及责难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即使对一个已经被证实为有创造力的经理而言,这也是很难做到的,至于对一个手,要他完全将他人的批评置之度外就更难了。

自信,是一项仅能透出经验与经习而加以发展的重要因素。

虽然对创造性而言,恐惧犯错的心理是一种具有毁灭性的情绪,但总经理应该了解失败就像成功一样也会导致进步。

由于许多总经理的生涯是以成功为导向为前提,故恐惧失败的阴影便愈扩愈大,但是对于一个具有创造力、创新力,并且愿意提风险的企业家来说,失败是一定会发生的,失败应被视为一种情势,从而新观念及改良的观念才能得以产生。(5)动机强度与成功

然而有些总经理太过于急功近利,因而使得工作的效果锐减。其眼光将变得狭小,他仅寻求并引用能够很快速解决问题的方法,因而经常会忽略掉奇妙的或更佳的解答。他只是信手拈来第一个可以奏效的办法,而不考虑另一个可行的方案。

某些总经理只希望和上理极重大、极困难的问题,但若不幸失败,其信心会在不知不觉中受损,以至于即使在他们的能力范围之内的问题也不能处理得很好。

缺乏持续性及感觉的兴趣衰退常是需要暂时离开问题的信号。许多有创造力的总经理在一个问题未解决之前又转向另一个问题,因为他们认主国:同时处理几个问题时他们的功能最佳。

但在这些创意发展之过程中,由潜意主只的建议到解决办法的形成应避免外界的干扰,这需要很严格的自我训练。(6)懂得选择

同样的,在面临问题时,选择关键因素的能力表现上,具有创造力的总经理是不同于那些创造力较差的主管。他们能选取较为基本的因素,并将鸡蒜皮的琐事搁到一边。在解决问题时能显出最高创造力的主管,其本人并不需要具有脑筋十分灵活的条件。不论脑筋是否灵活,只要能掌握住问题的核心,能常都表现出最高水准的创造力。因为,在创造性的思考中所注重的是质而非量。

创造性的解答在于问题通常是简单、优雅,甚至相当显而易见的。然而就因为其显而易见的以致在找答案时常常被忽略。(7)创造性的记忆

潜意识为事实、观察、印象与其他记忆之仓库。一位具有创造力的总经理共思想中总是储存许多这些记忆,但有了这些记忆并不能说就有创造力。

记忆之所以会具有创造力是因为所记忆的片段具活跃的流动性,无创造性的记忆仅将资料印象存档了事。资料与资料间互不相关。但在具有创造性的记忆中,其资料间的界限是可以渗透的,各种相关的及不相关的资料总可以被交织组合及找出相互关系。(8)胜任多种角色

身为一位经理人员,如果要做好经理分内工作的话,必须扮演十多个角色。

一个好的经理必须是个策划人,一个好的策划人必须了解各个构成计划功能的要素,这些要素可以归纳六点:

①预计未来的工作量。

②审定工作,使共朝向某一特定的目标。

③决定必须完成的工作。

④决定如何完成工作。

⑤决定从何处着手。

⑥决定何时着手。

当然,他还得经常不断的督导计划的实施,使每件事能依计划进行,若有错误应立即改正。

拟定计划时应有远见,不可像过去一样只做两三年的计划,而是做出5~10年以上的长期计划,并决定出行动方案。同时,经理或监督人员还得利用现有的一切方法方法及技术,使自己的估计更切合实际。

王教授最后说:让一个完全做到以上六条,并不容易,但做为一个经理人必须注意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一个没有创新的力量的经理人不会是个好的经理人。因为他不会带领企业更好地向前发展,和在竞争中获胜。

总之,一个好的经理人必须要具备较强的创造力。如果你还不具备,那就努力培养吧。

5.开动大脑

——智慧之源是潜能之本

行动是思想来指挥的行成于思,正是这个道理。创新也是一样。清华人认为:新的东西的出现首先是思想的创新,也就是说,是你的大脑先融进了新的智慧,从而产生出了新的思维方式,并战胜、取代了旧的东西,所以,才会有新的事物诞生。无论是学术还是做事,都是如此。

一个人的梦想,应该是通过个人奋斗而取得成功。80年代涌现出一批年轻有为的新潮企业家,他们的成功吸引了年轻的一代。有的学生毕业若干年后自办企业,不再为他人作嫁。这些自办企业者不但比一般校友富有,而且比一般校友过得更快活。其中不乏是百万富翁者,而在别人的公司任职的校友中能成了百万富翁的人是可想而知的。

清华大学认为创业精神和创造性才能或许没法传授,但是探讨他人的创业经验,观察他人的发明创造过程,对未来的企业家无疑将是一种有益的借鉴。

清华的一位脑科专家认为:按人思维的习惯可以分为3种类型:左脑型,右脑型和全脑型。左脑负责逻辑思维,数学分析,掌握语言技巧。因此左脑型者擅长计划、组织,能按部就班地执行任务。右脑善于综合信息,利用直觉,进行全局性的整体思维。因此右脑型者想象力丰富。艺术家、音乐家多属此型。左脑灵的人右脑往往笨。右脑灵的人左脑往往欠发达。所以一个人同时可能既有“愚笨”又“聪明”。脑型的差异是一种自然现象,但是脑型并非不能改变,实践证明,左脑型得向右脑型者靠近要比右脑型者向右脑型者靠近容易。

研究表明,企业总经理多为全脑型;懂得脑型的区别,有助于企业发挥人才的潜力,将左脑型和右脑型两者结合成全脑型的工作集体,集思广益,取长补短,取得最佳工作效果。

创造性才能对一个企业的成功有极大作用。特别是高技术公司,如电脑公司、金融服务机构、生物技术公司、电影制造业,其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领导善不善于建立一个良好的环境,培养一种宽松的气氛,使那些有特殊才智的人能充分发挥才能。

清华大学经常管理系几年前作了一次调查,发现使用同样数量的资金,小公司比大公司的发明创造率高出三十多倍。原因何在?原来一般大公司尽管嘴上鼓励发明创造,但落实新主意上却大成问题。用大公司传统的那一套企业战略,很难衡量一项发明创造的潜力。主意越新,越难用传统的尺度衡量。大企业虽然资金雄厚,但是一项新项目的建议要经过层层批准,反复研究,说不定还要玩弄一下权术游戏,才能付诸实践。这种作茧自缚的官僚主义制度往往窒息人的主观能动性,扼杀新生事物。例如10年以前,休利特·帕卡德电脑公司的一个职员,发明了能接在家庭电视机上的微型电脑,公司不感兴趣。结果这个英雄无用武之地的职员自己创办了一家电脑公司——苹果电脑公司。1985年这家公司的营业额高达15亿美元。而现在其资产已远远超过了休利特·帕卡德公司,成为国际性的跨国大公司。

针对这一现象,一些大公司如美国运能公司、国际商业机器公司、斯堪的那维亚航空公司等,纷纷讨教专家,采取措施,积极鼓励企业内部的开拓创新。

研究在大公司内部如何促进发明创新,鼓励开拓精神的专家清华大学的李先生认为在大公司里工作的内部企业家,同所有的企业家一样,需要满足自己的成就欲,这比奖金、表扬或提升更加重要。金钱不是衡量成功的惟一标准,高薪不一定能留得住一个寻找机会发挥自己最大能力的人,别的公司说不定愿意出更高的薪金。

李先生建议大公司让内部企业家自己组织班子,把志同道合的人结合在一起,使创造发明取得商业上的成功。有成就的企业家应当有权用公司的名义,自由支配一家数量的资金运用于新的创造发明。

在这方面,国际商业机器公司IBM可谓先声夺人。1980年由电脑专家菲利普·艾斯特里奇为首的特别工作小组,组成了一个由总部提供2000万美元的风险资本而不受总部领导的独立性风险企业,这便是国际商用机器公司的个人型电脑都一个成功的内部风险企业。这个内部企业只用9个月的时间就研制出了一种使得整个行业大大改观的新型个人型电脑,很快便占领了10%的市场。究期成功的原因,乃是研究人员享受充分自由。

国际商业机器公司在企业内培养创新思想,鼓励开拓精神,设立了各种奖金,制订了技术人员发展计划。其中影响最大,威信最高的要数IBM研究员制度,它创设于1963年。

每年公司总裁任命2至7名在科研、发展新产品和产品制造上有持续杰出成就的技术人员为IBM研究员。一经任命,每个研究员除立即加薪以外,还享有各各特权。他们有5年的时间在自己的专业范围内,根据自己的兴趣与直觉,任意选择研究项目,自由制定工作计划。他们可以根据提高专业水平和交流经济的需要到任何地方旅行。他们可以完全摆脱日常工作,不受公司一般行政规定的约束。

公司为每个研究员配备了一个由部门副主管为首的科室人员与后勤人员组成的班子处理日常工作,使研究员能专心从事研究。这丝毫不影响他们的提升。只要研究的项目与公司的大方向相符合,每个研究员第一年有几十万美元可以供自由支配,进行实验和研究。只有当某一项目的资金需要达到几千万乃至几亿美元时,才需经总部批准。

20多年来,IBM研究员实现了一个又一个技术上的攻关,获得了一项又一项的专利。如果一个研究员的创新成果得不到本部门的支持,他可以跨部门寻求用武之地。不少别的公司都愿以重金聘请IBM研究员,但是真正为了钱而辞职的人绝无仅有:因为IBM研究员在公司里备受尊重,行动自由,研究项目的资金充分。由于国际商业机器公司是世界上首屈一指的电脑公司,研究人员取得的成果能在美国同行业,甚至在世界同行中产生更大更直接的影响。

由此可见,创造不是一个全靠自发的神秘过程。创造性才能的发挥受到各种人为的因素的影响。在这个意义上,创造是可以营求的。并且创造活动也并不是只有研究员才能做,每个人都可以却创造发明,一个企业应努力地去鼓励员工学会创造。这将给你的企业带来莫大的好处。

第二章 梦想成真

——清华人的创业规划刘惠·清华2000级信息管理系作者简介刘惠,女,喜欢接受挑战,爱冒险,性格开朗、热情,是那种人见人爱的女孩。创业是不容易的,它需要你有足够的勇气,独到的眼光,坚韧不拔的性格,战胜困难的信心……在清华,创业者层出不穷,硕果累累,他们正是凭着特殊的心境,凭着在清华练就的“钢筋铁骨”,创造出属于自己的那一片晴朗的天空。创业是艰难的,没有充分的准备规划,是难以达到目的。要梦想成真,先要发现自己的优点,作充分准备,提高自己的能力,然后抓住机遇,去发展自己,把所学的施展出来,必要时还得冒一定的风险。下而是我根据我校的一些成功人士的经验和我采访一些成功人士所得的结论给自己制订出的创业规划。

1.因人而异选择好你的事业

实现人生目标和理想最为重要的,当然是自己的能力。一个人的能力,好比一个国家的国情。无论是一个国家,还是一个个人,在制定发展目标的时候,必须从自己的实际能力出发,认清实现目标的基础,分析这样的基础目前是否已经具备,预测目标与基础有多大的距离,凭自己的能力能否消除这种距离。

为了说明这个道理,我们不妨先从国家的发展目标说起。众所周知,我国经历过长期的左倾冒进的时期,当时没有从自身的国情出发,在国民经济基础相当薄弱的时候,就提出“赶英超美”的口号,提出“跑步进入共产主义”的目标,结果,不仅目标没有如愿以偿,而且犯了左倾冒进的错误,事与愿违,阻碍了国民经济的正常发展。这一错误的根源,就是在思想方法上缺乏实事求是的精神,没有充分认清本国的国情。

一个国家是这样,小到一个个人也是这样。制定个人成功的目标,必须先认识自己的能力,看自己有没有能力达到这一成功的目标。

能力是一个外延十分宽广的概念。在现代社会,不外包括掌握知识的能力,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吃苦耐劳的能力等等;其中还包括自己的既有实力,包括拥有的知识水平,人际关系如何,身体素质、家庭环境、财力状况等。认识自己是非常困难的,甚至有人指出,人生最大的难题莫过于:知道你自己!许多人谈论某位企业家、某位世界冠军、某位著名电影明星时,总是赞不绝口,可是一联系到自己,便一声长叹:“我不是成才的料!”他们认为自己没有出息,不会有出人头地的机会,理由是:“生来比别人笨”,“没有高级文凭”,“没有好的运气”,“缺乏可依赖社会关系”,“没有资金”等等。而要获得成功就必须要正确认识自己,坚信“天生我材必有用”。

每个人都具有特殊才能。既然如此,每个人应该在各方面都能尽量灵活运用自己的这项特殊才能。事实上,偏偏有很多人以为自己所具有的这项才能,只是一些不登大雅之堂的“小玩意儿”,根本不曾妄想过利用这项“小玩意儿”来提高身价。正因为我们怠于思考自己所拥有的才能,所以也懒得活用上天赐予的最佳礼物。

下面是某广告公司总经理当年投入广告界的经过:

在20岁以前,这位总经理渴望成为一名技师。在学校时,他就很努力地充实自己有关这方面的知识。有一次,他想卖掉手边的一架唱机和唱片,于是选出了几位对这方面有兴趣的朋友,分别写信问他们,看谁愿意买。其中一位朋友看了信之后非常愿意购买。于是,立刻回信,在这封回函里,这位朋友不断地夸赞他文笔流畅,颇具说服力。因此便建议他,既然能写出这么有妩力的推销信函,为什么不投入广告界从事撰写广告的工作呢?

朋友的这封信,就像一粒小石头丢入水中,激起了阵阵涟筋一样,“投入广告界立志做个出色的广告人!”就此整日盘旋在他脑中。如果我们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当他立志要在广告界一展身手时,事实上,他便已经成功了。

毕业于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的小崔一直默默无闻地担任某单位的工程师。一年前,参加同学会时,有人让他谈一些有关最近盛行的海外旅游话题。由于这是他头一次在众人面前讲话,所以话中常有断续和紧张的情况出现。但是同学会结束后,其中有一位老同学跑来跟他说:“小崔,你所讲的内容非常有趣,希望今后有机会能再听你演讲。”在被这位老同学恭维之前,他从未想过尝试在公众面前讲话。于是他开始觉得自己并不是那么差劲,对自己的演讲才能又多了一份信心。现在,小崔已经成为原单位的部门经理了,专门负责公关,对外联系业务。

人生实在是奇妙,不管我们是怎么地认定自己,哪怕那种认定是不好的或有害的,最终我们的人生必然会跟着那种认定走。

客观地认识你自己这当然是困难的,然而作为一个想正正经经做一番事业的人,对自己先要有个正确的认识,难道不应当是一个起码的要求吗?比如说,你可能解不出那样多的数学难题,或记不住那样多的外文单词成语,但你在处理事务方面却有特殊的本领,能知人善任、排难解纷,有高超的组织能力;你在物理和化学方面也许差一些,但写小说、诗歌是能手;也许你分辨音律的能力不行,但有一双极其灵巧的手;也许你连一张桌子也画不像,但是有一副动人的歌喉;也许你不善于下棋,但是有过人的膂力。在认识到自己长处的这个前提下,如果你能扬长避短,认准目标,抓紧时间把一件工作或一门学问刻苦地认真地做下去,久而久之,自然会结出丰硕的成果。

即使是那些看起来很笨的人,也许在某些特定的方面有杰出的才能。中国古代有个叫阿留的人,各方面都很无能,但在绘画方面是个天才;陈景润当不好数学教师,却可以进攻世界难题;柯南道尔作为医生并不著名,写小说却名扬天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长,都有自己特定的天赋与素质,如果你选对了符合自己特长的努力目标,就能够成功,如果你没有选对符合自己特长的努力目标,就多少会自己埋没自己。

科学的门类不同,需要的素质与才能也不同。比如:做一个杰出的临床医生,必须具有很好的记忆力;研究理论物理学,抽象思维能力不可少;一个数学家没有必要一定具备实际操作、设计和做实验的能力,虽然这种能力对于一个化学研究者来说是必不可少的;而天文学主要是一门观察科学,需要很好的观察能力,浓厚的兴趣和长久细致进行观察的毅力。人的兴趣、才能、素质也是不同的。如果你不了解这一点,没有能把自己的所长利用起来,你所从事的行业需要的素质和才能正是你所缺乏的,那么,你将会自我埋没。反之,如果你有自知之明,善于设计自己,从事你最擅长的工作;你就会获得成功。

这方面的例子实在是太多了:

国学大师钱钟书,1929年报考清华大学,数学只得了15分,但他的国文和英文成绩均名列前茅,被清华大学外国语言文学系录取。此后他发挥自己的优势、潜心钻研,成了学贯中西的奇才。可见,发现自己是何等重要。

爱迪生少年在校学习时,老师认为他是一个愚笨的孩子,经常责怪他,而爱迪生的母亲却发现了自己儿子爱探究的天赋,用心培养他,后来他终于成了发明大王。

台湾作家三毛自幼对艺术的感受力极强,五年级上课时偷偷地读《红楼梦》,读到宝玉出走时,竟进入空灵忘我状态,连老师叫她都不知道。她自己很快意识到文学就是自己的追求目标,此后专心于写作,成了人们喜爱的女作家。

达尔文学数学、医学呆头呆脑,一摸到动植物却灵光焕发……

阿西莫夫是一个科普作家,同时也是一个自然科学家。一天上午,他坐在打字机前打字的时候,突然意识到:“我不能成为一个第一流的科学家,却能够成为一个第一流的科普作家。”于是,他几乎把全部精力放在科普创作上,终于成了当代世界最著名的科普作家。伦琴原来学的是工程科学,他在老师孔特的影响下,做了一些物理实验,逐渐体会到,这就是最适合自己干的行业,后来果然成了一个有成就的物理学家。

一些遗传学家经过研究认为:人的正常的、中等的智力由一对基因所决定。另外还有5对次要的修饰基因,它们决定着人的特殊天赋,起着降低智力或升高智力的作用。一般说来,人的这5对次要基因总有一两对是“好”的。也就是说,一般人总有可能在某些特定的方面具有良好的天赋与素质。

所以,每一个人都应该努力根据自己的特长来设计自己、量力而行。根据自己的环境、条件,才能、素质、兴趣等,确定进攻方向。不要埋怨环境与条件,应努力寻找有利条件;不能坐等机会,要自己创造条件;拿出成果来,获得了社会的承认,事情就会好办一些。从事科学研究的人不仅要善于观察世界,善于观察事物,也要善于观察自己,了解自己。

清华大学学生工作处的李老师专门负责毕业生的分配指导,他收集有关报刊资料,并结合自己的体会,总结了下面一些建议,供毕业生在选择工作时作参考;(1)阅读并研究下列关于选择一位职业指导人的建议。这些建议是由最权威人士提供,并由美国最著名的一位职业指导专家基森教授所拟定。

①如果有人告诉你,他有一套神奇的方法,可指示出你的“职业倾向”,你千万不要找他。这些人包括立交桥下的算命先生、星相家、“个性分析家”。笔迹分析家等。他们的法子一无是处。

②不要听信那些说他们可以通过给你作一番测验,然后就能指出你该选择哪一种职业的人。这种人根本就已经违背了职业指导人的基本原则。职业指导人必须考虑被指导人的健康、社会、经济等各种状况,同时,他还应该提供就业机会的具体资料。

③找一位拥有丰富的职业资料藏书的职业指导人员,并在指导期间充分利用这些资料和书籍。

④完全的就业指导服务通常要面谈两次以上。

⑤绝对不要接受函授就业辅导。(2)避免选择那些原已拥挤的职业和事业。据统计,世界上谋生的方法共有两万多种以上。想想看,2万多!但年轻人可知道这一点?除非他们雇一位占卜师的透视水晶球,否则他们是不知道的。结果呢?在一所学校内,2/3的男孩子选择了五种职业——2万种职业中的5项——而4/5的女孩子也是一样。难怪少数的事业和职业会人满为患,难怪白领阶层之间会产生不安全感、忧虑和“焦急性的精神病”。特别注意,如果你要进入法律、新闻、广播、电影等这些已经过分人满为患的圈子内,你必须要费一番大功夫。(3)避免选择那些维生机会只有1/10的行业。例如,兜售人寿保险。每年有数以千计的人——经常是失业者——事先未打听清楚,就开始贸然兜售人寿保险。据业内人士透露,90%首次兜售人寿保险的人弄得又伤心又沮丧,结果在一年内纷纷放弃。至于留下来的,10人当中的1人可以卖出10人销售总数的90%,另外9个人只能卖出10%的保险。换个方式来说,如果你兜售人寿保险,那你在一年内放弃而退出的机会比例为9:1;留下来的机会只有1/10。即使你留下来了,成功的机会也只有1%而已,否则你仅能勉强糊口。(4)在你决定投入某一项职业之前,先花几个礼拜的时间,对该项工作做个全盘性的认识。如何才能达到这个目的?你可以和那些已在这一行业中于过10年、20年或20年的人士面谈。这些会谈对你的将来可能有极深的影响。

你如何获得这些职业指导会谈呢?为了便于说明,姑且假设你打算做一名建筑师。在你作最后决定之前,你应该花几个礼拜的时间,去拜访你所在城市和附近城市的建筑师。你都可以打电话到他们的办公室。如果他希望订个见面时间,你可以写信给他们,内容大致如下:

能否麻烦您帮个小忙?我希望能接受您的指导,我现年18岁,正考虑学习做一名建筑师。在我作最后决定之前,很希望向您讨教。

如果您太忙,无法在办公室接见我,而愿意赐半个小时的时间在您家中接见我,那我将感激不尽。

以下就是我想向您请教的问题:

①如果您的生命再从头开始,您可愿意再做一名建筑师?

②在您仔细打量我之后,我想请问您,您是否认为我具有成为一名成功建筑师的条件?

③建筑师这一行业是否已人满为患?

④如果我学习四年的建筑学课程,要找工作是否困难?我应该首先接受哪一类的工作?

⑤如果我的能力属于中等,在头五年当中,我可以希望赚多少钱?

⑥当一名建筑师,有什么好处和坏处?

⑦如果我是您儿子,您愿意鼓励我当一名建筑师吗?

在心理上做好准备

总的来说,今后几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不容乐观,社会对毕业生的需求层次在逐渐提高,对素质要求越来越全面,而且数量上有所减少,结构性矛盾仍很突出,毕业生就业的买方市场正在形成。

从全国供需情况看,2000年虽然是国企改革3年脱困的最后一年,但生产经营尚未走出困境,下岗问题仍很突出,国有经济在原有经济结构、产业结构上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的余地已经不大,很难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据有关方面预测:我国2000年经济增长约在7%-8%之间,新增就业机会约为400-600万个,劳动力供给却维持在很高的水平,进入劳动年龄的劳动力将超过1000万人,新增下岗人员约500-600万人,加上1999年接转劳动力供给(下岗十失业)1290万人,就业形势十分严峻。此外,中央部委机构改革刚刚结束,省级机构改革和事业单位改革已提上日程,并将逐渐推开,机构的裁并和人员的精简将对毕业生的接收产生很大的影响。

从区域情况看,由于区域的差距越来越大,北京、上海、广东等沿海发达地区及一些中心城市对毕业生的需求有所增加,用人单位要人的积极性比较高,但其他地区毕业生就业需求仍处低迷状态,中西部及东北等省已连续几年出现毕业生供过于求的现象,本科以下的毕业生就业越来越难。

随着中央西部大开发政策的启动,“西部”给广大学子带来了机遇,同时也带来了相当的考验。

从需求层次看,不同学历层次的供需情况极不平衡,社会对研究生的需求继续增加,供需比可达回:4以上,本科基本持平,专科生供大于求,供需比不到30%。一方面高层次高学历的毕业生争夺大单位愈演愈烈,另一方面低层次、低学历的毕业生就业愈加困难,二者形成明显反差。

从学科专业看,随着高科技产业的迅速发展和国家对基础设施投资的加大,计算机、通讯、电子。医药、土建、机械、自动化、外语、师范等科类的毕业生社会需求很旺。而其它科类,如财经、政治。文史、农林、体育、管理、轻工食品等需求不足,本科不到50%,专科不到25%。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非常严峻。因此,每一位毕业生在就业前都必须做好思想准备,以利于走上工作岗位后能尽快适应新环境,打开新局面。(1)职业理想与择业现实差异的思想准备。

数年潜心探索,几载寒窗苦读,临近毕业的大学生,心中都描绘着今后生活的蓝图,构筑事业的大厦。对将来从事的职业各有不同的理想,都想找到一份称心如意的职业。但是,社会生活现实往往与我们的主观愿望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对此应有充分的思想准备。

正确的职业理想应当是一个在发展变化中不断完善、不断补充、随时调整的动态目标系统。官而当是集自我价值的实现和物质生活的满足于一体,与国家利益、社会利益兼顾的一个有机的体系。有了这样的思想准备,并能及时,主动地调整自己的理想职业目标,去适应社会生活的现实需要,才能找到自己合适的位置。遇到挫折时也不会便情绪一落千丈。(2)艰苦奋斗面向基层的思想准备。

多数毕业生的择业目标瞄准大城市、大单位、经济发达的地区。相当数量的毕业生不愿到急需人才的基层单位或条件相对艰苦、偏远的地方就业;还有的毕业生就业观念比较陈旧,认为只有到国有企事业、三资企业、党政机关才算就业,对其它单位往往不屑一顾,过多地考虑自己的志向,忽略了社会的需求,这样使得供需矛盾更加突出。应该充分认识到,最需要毕业生建功立业的岗位在基层,在第一线。因此,国家号召毕业生到基层去,到国家重点建设单位去,到生产、科研、教学第一线去。但由于基层工作往往较辛苦,工作条件、工作环境相对差一些,常常使求职择业的大学生望而却步。

其实,国家号召毕业生去建功立业的地方正是国家最需要人才的地方,也是人才大有用武之地的地方。也许这些地方很艰苦,条件简陋,但它是国家和人民的需要。做建设的创业者,总是要付出辛苦的,前人不栽树,后人难乘凉。其实,我们今天的大学生也正是前辈人栽树的乘凉者。

生活是一本厚厚的书,内容像海一样丰富。有人只能捞到海藻,要想到得珍珠,必须沉下去,基层是年轻人成长、成才的肥沃土壤。(3)超越所学专业的思想准备。“学以致用”是大学毕业生分配就业的一个基本原则,但在就业过程中往往会遇到“专业不对口”。第一,有些专业设置的分类过细,社会对这种细化专业的需求量是有限的,真正的对口有一定难度。第二,学生在校期间所学的主要是基础知识和初步专业知识,与实际应用还有一定距离。同时,任何知识都是要逐步更新、发展的,今天学到的新知识,明天随着科技的进步、社会的发展就有可有要“过时”。第三,由于边缘学科、交叉学科的广泛兴起,需要有更广博的知识面,仅凭所学专业知识是不够的。所以,大学毕业生应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努力拓宽自己的知识面,以适应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4)做好竟争的思想准备。

两人在树林里过夜。早上,突然从树林里跑出一头大黑熊来,两个人中的一人忙着穿球鞋。另一个人对他说:“你把球鞋穿上有什么用?我们反正跑不过熊啊?忙着穿球鞋的人说:我不是要跑得快过熊,我是要跑得快过你。”

我们将要面临的世界,是一个充满变化并且竞争非常激烈的世界。因此比跑得快不快,很可能成为决定成功和失败的关键。“快”、“好”、“能干”。“聪明”其实都是相对的形容词,做好竞争的准备,设法在同学中脱颖而出是非常重要的。

近年来,我国新增劳动力呈上升趋势,而就业机会相对减少。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估计,1999年新增就业压力为:下岗未就业600万人+登记失业620万人+企业新下岗33万人+城镇新增加新劳动力274万人+机构改革预计分流300万人+农转非300万人=2394万人,比1998年增加23.27%,绝对数增加450万人。劳动就业压力逐渐增大,这自然加重了毕业生就业的压力。与此同时,毕业生的数量年年增加,普通高校毕业生已经从1994年的60多万增加到现在的100多万,而近几年需求却没有回升趋势。因此,在就业过程中,竞争是不可避免的,必须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毕业生就业引人“双向选择”,必然是机遇与竞争并存。在相同的机遇面前,谁更具有竞争能力,谁就能占据主动,赢得机遇。(5)健康的心理准备。

在求职择业的过程中,你将会遇到许许多多未曾经历过的情景,末曾相识的人,末曾接触过的问题,这众多的“未知”会使你感到不安、惶恐和焦虑。如果没有心理准备或心理准备不足,则一定会被这些突如其来的陌生所窘迫,不能充分、从容地表现自己择业的愿望及敬业的实力,你可能会非常遗憾地失去渴望已久的机会。

在求职择业的大学生中,一直存在着许多心理障碍。比如胆怯、自卑、等、靠、要,只图随心满意,不顾自己的差距,碰运气,书生气,夜郎自大,期望值过高,挑肥拣瘦,缺乏自知,怕苦、怕累。怕奔波等等,所有这些障碍都严重地影响了毕业生的求职择业,必须及时地予以克服。做好健康的心理准备正是克服上述障碍行之有效的方法。(6)自尊、自信。

自尊、自信是自我意识的主要成分,是择业成功的又一重要因素。自尊就是尊重自己的人格,尊重自己的荣誉,不向他人卑躬屈膝,维护自身的尊严和自我的情感体验,能独立自主地待人处事,并值得信赖。自信是对自己的实力有充分的估计和坚定的信心。自信源于自尊,自尊心越强,自信心也越强。在谋职择业中,一个人只有自尊自信,才能获得他人的尊重和信任。一个人的品行和成就永远不会超越其自尊自信的限度。一个谋业者只有坚信自己有实力能胜任这项工作,才能表现出坚定的态度和从容不迫的风度,才能赢得信任和支持。在择业中有一种失败,不是来自于他们的能力,而是来自于他们的自尊和自信,以及对自身尊严和信心的表达方式。(7)承受与忍耐。

求职择业的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择业者有的投师无门,择业无路。有的自己不想去,却被竞相争要。有的人拖不决,有的步履维艰,即使顺利就业也要经过几道审批,等待儿个月才能最后被认定。这种不确定的状态是折磨人的。还有更令人悲哀的事情,那就是费尽周折找到的工作不被认可或错过了时机,一切还得从头开始。所以,要求择业者要有一定的承受能力和一定的忍耐力。常言道:镇定是力量的源泉,急躁是无能的表现。成功的第一步是临危不乱、遇难不退,用镇定去承受、去赢得时间,用忍耐去争取机会的来临。(8)挫折与成功的心理准备。

在求职择业中大学生初出茅庐,社会知识贫乏,社会经验不足,求职技巧生疏,遭受挫折是屡见不鲜的。

根据自身的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

那么具体该怎么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呢?在作员工调查的时候,最常听到的反应是:“我要求的只是一个不太枯燥而待遇适当的工作。”不过受过大学教育的学生,不论在学校或毕业后所要求的都不止这样。他们不是只想找一份工作,他们要的是事业,是一个能满足自己成就欲望的职业。选择职业是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选好了,可以成就事业的基础,选不好,将面临无数的坎坷。确定职业之前,应该考核职业是否符合自己的志趣和爱好,与所学专业是否对口或相近,其社会意义和发展前景如何,必要的工作环境和保障条件怎样。

首先必须认清目前的处境。梦醒时分,童话和幻想都已远去,现实需要生存的本领、竞争的技巧和取胜的捷径,要面对社会无情的选择或残酷的淘汰。这个时候,你在选别人,别人也在挑选你,没有退路,只有向前走。要认识到有成功者就有失败者,这很正常。万万不可争强好胜,钻进牛角尖出不来。遇到难题,不妨换一个视角思考,试试把自己的位置放低一点,说不定,很快就柳暗花明。

影响职业选择的因素除了一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职业理想等因素外,个人的自身条件,如兴趣爱好、气质、性格等心理特征;性别、年龄、身体状况;文化水平、知识技能等基本素质,也对每个人的职业选择产生程序不同的制约作用,并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每个人对各类社会职业进行不同的选择。(1)兴趣爱好。

兴趣,是一个人力求认识、掌握某种事物、并经常参与该种活动的心理倾向。人们对某种职业感兴趣,就会对该种职业活动表现出肯定的态度,就能在职业活动中调动整个心理活动的积极性,开拓进取,努力工作,有助于事业的成功。反之,如果对某种职业不感兴趣,硬要强迫他做自己不愿做的工作,这无疑是对意识、精力、才能的浪费,无益于工作的进步。

爱因斯坦走进科学的迷宫。成为一代科学巨匠,兴趣是决定性因素。门捷列夫迷恋神奇的化学世界,发现化学元素周期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对人的发展有一种神奇的力量。

所以,人们在选择职业时,往往首先想到喜欢哪种职业,对哪种职业感兴趣。兴趣是人所共有的,但又是千差万别的。有的人对文学创作感兴趣;有的人喜欢唱歌、跳舞;有的人对研究自然科学知识感兴趣;有的人则偏爱技能操作。不同的职业需要不同的兴趣特征。一个擅长技能操作的人,靠他灵巧的双手,在技能操作领域得心应手,但如果硬把他的兴趣转移到书本的理论知识上来,他就会感到无用武之地。这种兴趣上的差异,是构成人们选择职业的重要依据之一。

一个人的兴趣爱好是很多的,一般说来,兴趣爱好广泛的人,选择职业时的自由度就大一些,他们更能适应各种不同岗位的工作。广泛的兴趣可以促使人们注意和接触多方面的事物,为自己选择职业创造更多有利条件。(2)气质类型。

心理学认为,气质是人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的特点在行为方式上的表现。它主要表现在情绪体验的快慢、强弱深浅及动作的灵敏性等。它使人的全部活动都染上某种独特的动力色彩。具有某种气质特征的人,常常在不同内容的活动中,会表现出同样方式的心理活动动力特点。所以,气质是制约人们选择职业的重要因素之一。

心理学家把人的气质分为4种类型:多血质。胆汁质、粘液质、抑郁质。这4种气质类型在行为方式上各有其典型的表现。

多血质:活泼、好动、敏感、反应迅速、喜欢与人交往,注意力容易转移,兴趣和情趣容易变换,具有外向性。

胆汁质:精力旺盛,脾气急躁,情绪兴奋性高,容易冲动,反应迅速,心境变换剧烈,具有外向性。

粘液质:安静稳重,反应缓慢,沉默寡言,显得庄重、坚忍,情绪不易外露,注意稳定,但难于转移,具有内向性。

抑郁质:情绪体验深刻、孤僻、行动迟缓,而且不强烈,具有很高的感受性,善于观察他人不易察觉的细节,具有内向性。

气质无所谓好坏、善恶之分,每一种气质都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多血质和胆汁质的人比较适合一些要求做出迅速、灵活反应的工作;粘液质和抑郁质的人则难适应。相反,要求细致的工作,对于粘液质、抑郁质的人较为合适,多血质和胆汁质的人则难以在这方面取得高的效率,正如让林黛玉卖肉或张飞绣花同是强人所难。

不同的职业对人的气质都有特定的要求。驾驶员、飞行员、运动员等要求机智灵敏勇敢,抗干扰等气质特点;医务工作者要求反应灵敏,耐心、细致、热情等品质,而外交人员则要求思维敏捷、姿态游洒,能言善辩,感染性强等特点。

总之,了解自己的气质类型及特点,有利于发挥自己的长处,提高适应职业的能力。(3)个人的性格。

性格是指一个人在个体生活过程中所形成的,对现实稳固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了的行为方式方面的个性心理特征。譬如有的人对待工作总是赤胆忠心、一丝不苟、踏实认真;在待人处事中总是表现出高度的原则性,坚毅果断,有礼貌,乐于助人;在对待自己的态度上总是表现为谦虚、自信等。

性格的个别差异是很大的。有的人傲气、娇嗔,泼辣,有的人热情,活泼,外露;有的人深沉,内向,多思;有的人大胆自信有余而耐心细致不足;有的人耐心细致有余而大胆自信不足。

性格是由各种特征所组成的有机统一体。性格与气质不同,其社会评价有明显的好坏之分。性格对气质有深刻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性格能够掩盖和改造气质。性格还对能力的形成和发展起着制约作用。社会上几乎每一种工作都对性格品质有着特定的要求,要选择某一职业就必须具备这一职业所要求的性格特征。作为一名文艺工作者,除了要具备这一职业所要求的气质。能力外,其性格应具有活泼、开朗、情感丰富的特征;作为一名教师除了具有丰富的知识外,还应具备热爱学生,对工作热情负责,正直、谦逊、以身作则等良好品质;作为医生则要求有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富有同情心和责任感,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实践证明,没有良好的与职业要求相适应的性格品质,就不能很好地适应工作。(4)能力制约着人们对职业的选择。

能力直接影响活动的效率,是活动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它可分为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例如,观察力、记忆力、理解力、想象力、注意力等属于一般能力,它们适应于广泛的活动范围;而节奏感,色彩鉴别能力等属于特殊能力,它们只在特殊领域内发生作用。社会上的任何一种职业对劳动者的能力都有一定的要求,如果缺乏自己意向选择的职业所要求的特殊能力,就难以胜任工作。所以,青年人在选择职业时绝不能好高骛远或单从兴趣出发,要实事求是地检测一下自己的学识水平和职业能力,这样才能找到“有用武之地”的合适工作。对于会计、出纳、统计、药剂师等职业,工作者必须有较强的计算能力;对于图纸、工程、建筑及裁缝、电工、木工、无线电修理工等职业,工作者要具备空间判断能力;对于驾驶员、飞行员、牙科医生、外科医生、雕刻家、运动员、舞蹈家等职业工作者则要具备眼与手的协调能力。当代社会更需“手脑并用”的人才,脑力劳动者也需要操作能力。目前大中专学生实际的操作能力已成为适应职业的限制因素。

人们在选择职业的过程中,除了受到以上诸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外,个人的性别、年龄、身体状况是不可忽视的自身条件。虽然说“时代不同了”,但在选择职业时,不考虑男女在生理和心理上的差异,也就不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性别的职业,不利自己才能的发挥,也不利于社会的发展。

由于男女生理特点不同,男性体力普遍强于女性。一般来说,女性不适宜从事重体力劳动;女性的平衡性比男性强,所以诸如天车工,空中小姐,列车员等更适应于女性。由于男女心理特征不同的差异,在智力、性格、气质、能力等方面各有特点。男子的职业选择倾向于形象思维类职业。男子多数具有胆汁质气质的特点,多数女子则具有多血质气质的特点,多数男子的性格有明显的外倾向,而女子的性格具有明显的内倾向。这些差异是性别差异的共性,并不是绝对的,但可以成为男女选择不同职业的参考因素。此外,各种社会职业还对劳动者的年龄、身体状况有具体要求,舞蹈演员、宾馆服务员、空中小姐、导游小姐等除了专业所要求的气质能力外,在年龄、体态、长相等方面都有特殊要求;从事化学研究专业的人员嗅觉要相当灵敏;驾驶员、飞行员、船员、精密仪器专业人员则要求视力达到一定标准;教师要四肢健全,五官端正;运动员,军人等要求身体健康,体质强壮等等,这些因素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择业方向,是人们在选择职业时不能不考虑的因素。

下面是我采访的两位98届毕业生杨君和齐君。

杨君来自毛泽东的故乡韶山冲,本科是在北京理工大学计算机系上的,后来考研上了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齐君是安徽合肥人从本科到研究生,都是在清华度过的,学的是微电子专业,本可上直博,但他主动放弃了。

问:两位都是研究生毕业,我首先想请两位介绍一下你们的本科生涯。

杨君:考大学时,我报的第一志愿是清华大学,但没有考好,最后上了北理工。应该说我当时很懊丧,这种感觉一直到大二下学期才完全调整过来。所以说,大一、大二都没怎么好好学习,基本功打得也不扎实。等我醒悟过来后,我发奋直追。本科上不了清华,那就考研。所以我就上了清华的研,那时选择清华经管学院,主要是基于理工与管理结合从而拓宽知识架构的考虑,但当时根本就没想到会出来自个做。本科期间我一直很平庸,上研也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唯一做了一件自认为还可以的事就是帮光华资讯公司销了一套光盘,那也是回家拉的关系,光提成就是5000元,还奖了一台电脑,杂牌的,现在扔了。这事是在大三上学期寒假完成的,一下子大家都对我刮目相看了,也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我的经济问题。那时我只觉得自己运气很好。不过现在想想,假使说要探究现在为什么会自个做,那可能就是一个发韧的引子。之后,我的心也活了,又连续做了几件事,主要是促销拿提成,而且都着眼于高额大提成的,结果一个也没有成功,还倒搭进去一顿所谓的“业务招待费”,整1000元,当时我心疼了足有一星期。到大三临末,我开始死心塌地考研,其实我考研还有一个隐层目的,觉得本科毕业出来恐怕找不着好工作,但这种想法我一般是不跟人说的,我觉得那有点伤自尊。

齐君:我对自己一向很有信心。从小学到大学到上研,我一直是高才生,高中还得过全国物理竞赛一等奖。本科期间,我跟很多清华同学一样,专注于学习。我学的是微电子,但对计算机和网络特别感兴趣,也特别爱玩游戏。但那时除了学习还是学习,四年之中甚至连故宫也没去过。我觉得几乎是封闭式的。唯一参加的社会活动就是计协举办的计算机编程大赛,后来也加入了汽协,但没参加什么活动。上研是直保的。当时没上计算机专业,一是出于我计算机水平的自信,后来觉得太过于狂妄了;二是怕考试费心思。临毕业那阵我是这么想的,上了研就着手准备考托,然后出国深造。

问:看来两位本科时还未想到要自己创业,那么两位是在上研期间完成创业决心的确立的。还请两位详细介绍一下这段过程。

杨君:应该说,我个人认为国内的经济管理教学比较空洞,能学到的东西不多。而且,从整体上说,清华的气氛比较沉闷。在这种情况下,我又转向了计算机,对网络更发生了浓厚的兴趣,玩游戏则是从大一就开始延续的。下学期,深圳有个软件开发商在学校贴了个海报,重奖征集游戏创意。很奇怪当时清华学生对此并不热衷。我提交了两个创意案。那软件商挑中了一个,给了我2000元钱。过了几天,那人又来找了,说可以给我一万元,要我对那游戏创意的其中一部分进行编程,并且预付了3000元编程费。但说实在的,我的编程能力不高,我就在学校贴海报,也没人响应,过了几天,我宿舍同学给我介绍了一个编程高手。那人就是齐君。

齐君:当时我觉得有一种受雇佣的感觉,他给我创意要求,我给他编程,然后从他那儿拿编程费。然而稍一接触,我俩就觉得很投机。杨君思路很开阔,那游戏创意我觉得是精妙绝伦。因此我有了种事业感。仅花了三晚上,我就完成了那部分编程工作。但后来那软件开发商却说这个游戏不用了,说市场上刚推出了撞车的游戏创意。那余下的编程费自然也没给。但杨君仍要给我2000元,以作补偿。我当时说交你这个朋友不容易,何必让钱给挡道?这几千块钱留着,咱们今后再一块做点事情。当时说这话时还根本没想法,不想之后就实践了。

杨君:此后我就有意识地留意一些商机。不久就陆续接了一些活,主要还是编应用软件程序和游戏软件程序,也有一些销售性质的编程工作,主要由齐君完成,我主要负责联络洽谈,也设计一些创意。到了研二下半年,我俩有了一定的积累,大概有七万左右吧。接着就到了研三,每个人都需要切实考虑今后的走向了。此间,我俩一块上过好多次网。记得每次都要到麻省理工学院站点,很多时候也去硅谷逛逛。麻省有个“创业计划”,是讲学生创业项目如何获得风险资本并大放异彩的。我们都很兴奋。我们有创意,有头脑,找个好项目不成问题,到时如有风险资本介入,则必能一举成功。但国内的风险投资当时几乎是一片空白。也就是今年以来,媒体开始关注这个风险资本;主要是国家在政策上开始重视。特别是中关村电脑节和北大百年校庆,给中国风险资本的引人拉开了序幕。但是真要找风险资本又谈何容易?张朝阳做得不错,但也是在美国拿了博士,也只融了20万美元。当时我们有好几个认为很不错的项目包括应用软件方面的,我们试着找过几个风险投资商,包括也去IDG尝试过,但总感觉找不着门路。到了今年三月份了,我与齐君商量今后的去向。对我来说,要个好工作估计问题不大,而齐君可以念直博。那天我俩在一个小饭馆,从下午4点一直到晚上12点。我说不想给人家打工,齐君说不想念书了。于是我们拍了一下手,决定自个干。

问:这真是推波助澜,水到渠成,那么两位开始创业时,条件是否已经成熟呢?从正豪到泛亚,其过程又怎样呢?

齐君:自个干无非两个问题:一是资金,二是项目,关键还是项目。杨君说可以先做信息代理,先扯起一摊,譬如代理网址销售和主页制作。这方面精力可由杨君主要负责,我则可组织工作室,替人做游戏创意和编程,与此同时,继续提炼项目,寻找风险资本。

杨君:我俩确定之后,就开始分头进行工作,一周后,我取得了两家平台服务机构的网址代理权;齐君向他的一个哥们筹了三万块钱,并且开始注册信息公司。中国的公司注册程序极为烦琐。我们又舍不得掏钱让中介公司来办。工商、税务、验资、审核,整整25天,我们终于拿到了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等一系列开业证件。

齐君:要注册公司先必须有营业场所,我们找房子也颇费周折。最后选择了正豪办公大厦,房价是贵点,但考虑里面的环境和到时接待客户的需要,我们决定了下来,租一个建筑面积19平方米的写字间。我们把电脑搬来,置办了办公用品,拉了电话传真。又雇了两人,一人是培黎大学的,与杨君一起抓业务。一人是西安交大计算机系毕业来京打工的,既管理业务也管客户维护。我则把主要精力放在设计和编程上。

杨君:5月份颇为顺利,拉到了5个客户,利润上万了。齐君也帮人弄了几个方案,也来了不少流动资金。我俩极为鼓舞。我当时想只要6月份情况还行,就立即扩大规模,结果6月份毫无进帐。我有点急了,跟两个同事也发了火。但7月份同样糟糕,就到一笔,人不敷出,齐君那儿的设计费和编程费有很大一部分收不回来。当时情景真是非常沮丧。我相对来说较为急躁,因而很烦恼,那一阵也容易发火。那西安交大的受不了气,说要辞职。我二话没说就让他走了。还是齐君比较冷静。我俩坐下来耐心地讨论这些事情,总结出一点:搞网址代理不能作为主项,因为国内IT业本就举步维艰,网络虽被媒体炒得沸沸扬扬,但实际时机并不成熟。如无资本后盾,不可介入过深。所以我们决定放弃这个项目;把同事给辞了。为降低成本,我们搬出了正豪,退了3部电话,来到了泛亚。问:看来两位已经在规划和方针上做了调整,这是战略性问题,那么下一步发展是基于什么考虑呢?

齐君:尽管遇到了困难,但好不容易才将公司弄起来,而且是属于我们自己的,所以撤项目不撤公司,我们决定再行起步。因为根据形势,我们觉得借助风险资本,已有时机。所以8月份我俩主要把精力放在项目设计和完善上,这两个项目是在学校时就备好的。经过充分的市场观察,我们选择了其中之一。杨君还要把很大精力花在联系和洽谈上。这个工作我们至今还在进行。

杨君:情况不容乐观也毋需悲观。有三家美国风险资本机构对我们项目表示有意向,包括IDG。同时广州也有一位民营企业家愿意投资。但这些都尚属于意向阶段,很难说定。

齐君:要是嫁接不到风险资本,我想我们还是不会就此罢休。现在机会很多,只要有头脑,努力去做,总会有收获的。而且我们深信我们的项目肯定会受到青睐。也许你下次来,我们就在忙碌起这个项目了。现在情势稍为困窘,但这不过是厚积薄发而已。

问:我也非常相信千里马迟早会遇上伯乐的,最后我还想问一下两位,你们这样看似无牵挂的出来,你们的户口怎么办?家里同意吗?以及你们的个人生活方面也请两位做一下介绍。

杨君:我家是农村户口,家里当然不会同意我出来自己于。上了这么多年学,连个大城市户口都没落上,这在家里肯定说不过去,因此我没跟家里讲这回事,齐君也一样。户口这问题,本科时想得很重要,考研也有不少这方面的原因。这几年来思想认识不断变化,觉得户口这问题要成为选择的话,羁绊太多。话进一步讲,只要有了稳定的经济基础,户口也就是一个随手解决的问题,不足为虑。

至于个人生活,我在今年四月份就跟我女朋友掰了,原因有几个,都比较现实。她要出国,因此一直都希望我也能出国,这是最重要的。其二她宁愿我给人打工,她认为做个高工或高级白领是稳重的选择,怎么也比起担风险强。我们吵过几次,然后就不愉快地分手了。我后来想想,归根结底还是我们感情不深。齐君跟他那位如胶似漆,可是他的贤内助哇。

2.积极进行素质充电

一位清华教授对我说:“不是每个人都能创业,这正是因为他的不具备创业者的素质,这种素质才是创业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也不是一个人生下来就有或没有这种素质。这种素质是可以培养的。”如果你想创业的话,那么就在之方面培养自己吧!

以下是一位事业小有所成的清华人总结的发展创业力量的方法。(1)尝试与人合作:不要以为单靠自己的力量可以做到所有事情。具生意头脑的人都要学习与人合作之道,尽管未必用得着,也要懂得这方面的技巧。(2)学习坚韧精神:创业的过程中,也许遇到形形色色的挫折,稍遇困难就沮丧,是不会成功的。创业的甜果往往藏在背后,只有具备坚韧的毅力,你才能取得成绩。(3)广集生财之道:处处都有赚钱良机,关键在你能否发现而已。不要小看社会上的小事,它可能启发你生财妙法。(4)学习冒险:世上没有任何一种投资,是绝对稳妥和赚钱的,有了创业的意念,就要有冒险精神,不要老是介意蚀了一点余钱,就打算退出。(5)学习借钱投资:有人认为向别人借钱的生意,是伤体面的事情。时移势易,银行给予生意人提供了很大的方便,只要认定目标,就要对自己的眼光有信心,向银行或亲友提出金钱上的借贷要求,并非羞耻之事。(6)充分运用时间:除了平日必须要做的事情外,你还有许多空闲时间,都有可供利用的价值。(7)学习有始有终:凡事浅尝辄止,是不种坏习惯。由这一天开始,学习做每一件事,有始有终地完成,不得马虎了事。(8)培养创造力:设定要赚钱的目的,然后由近及远,考虑不同的赚钱方法。不要只想着可以赚大钱的方法,而忽略了其他不大有吸引力的赚钱项目。

这位清华的李某说:以上八条是他创业时的心得,他认为:对于一个创业者来说,哪条都是不可少的,创业是开辟人生的另一个局面,需要你全心全意去做。

是啊!创业,意味着开辟新的天地。因而拥有创业激情的创业者一定要有着冷静、理性的头脑,创业要从小处开始。就像一棵参天大树是从播下一粒小小的种子开始的,一定要细心地呵护,认真地管理,才能逐步茁壮成长。微软公司现在是世界上最大的公司之一,其市值一度超过了5000亿美元,超过了庞大的企业帝国通用电气,成为全球市值最大的公司。这么一个全球巨无霸在20年前还只是一个小小的公司,比尔·盖茨还只是一名从哈佛大学退学的大三学生。和当时的一些公司相比,微软真是太微小软弱了,根本不会有人把比尔·盖茨及他的小公司放在眼里。比尔·盖茨没有因为自己的公司小而放弃,相反,他以无比的热情投入公司中去,广泛搜集招揽有用的人才,经过了重重曲折、失败之后,微软逐步从一个小不点长成了企业界的巨人。而这一切都是在20年的时间里完成的。

因而,创业者首先要解决的一个问题是冷静下来,从小处开始,勤勤恳恳、认真地做好每一步。不要犯“眼高手低,盲目有大”的错误。一些创业者,尤其是在校的大学生,对个人的期望值都是很高的,认为要创业一定要创大业,搞得轰轰烈烈才带劲,其实,这一思想是创业者容易失败的最大隐患。初创业者一定要明白,做任何事情都要稳扎稳打,任何一项伟大的事业都是从小企业开始的。要甘心忍受创业前期默默无闻的状态,不要期望一成名、一飞冲天。认认真真地将每件事情做好。这样,在企业逐步发展壮大的同时,初创业者的能力也得到了锻炼和增强,在有利的时机到来的时候要牢固地紧抓不放,这样小企业也会在将来腾飞成为大的企业集团,创业者的能力也就有了一个质的飞跃,可以驾驭任何一个庞大的集团公司。甚至可以转而从政,管理一个省、甚至一个国家。例如美国的前商务部长多伯特·鲁宾曾在华尔街著名的投资银行高盛公司工作了近30年。然后成为美国商务部长,在全球政治、经济领域纵横驰骋、叱咤风云。

知识经常时代在中国展现了无限商机,现在极为需要的是一批既有知识又有胆识的创业者。创业者既不能为未来的不确定而心生恐惧,又不能对新知识一无所知。如何解决这个困难呢?前一段时期在中国各大高校热闹异常的创业大赛给创业者可以指引一条道路。创业者首先应该对自己的创业计划有一定的了解,对在创业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和困难事先做到心中有数。这样就可以放心大胆地开始创业。在创业的过程中逐步修改自己的创业商业计划,在遇到实际问题时,通过广泛读书、或者请教专家来解决问题并从中逐步总结经验。其实,在大学里或者在其他学校中,学生学的不是知识而是一套思维方法,知道如何去寻找资料、如何去分析、判断、总结。一个人很难在创业之初就全部掌握有关经济学、管理、会计、法律、金融等诸多知识。创业者一定不能因为目前缺乏这些知识而心生畏惧,裹足不前。而是要大胆往前闯,既要大胆,又要心细。仔细留心所遇到的所有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积累经验。

一位清华大学的教授指出:创业者在对创业有了一定了解之后,最重要的就是开始行动。请记住,书斋里是出不了真正的企业家的。真正的企业家是那些在公司的逐步成长过程中通过解决层层问题将知识转化为真正的能力的有胆有识者。书本上的知识是死的,创业者一定要明了这个道理,不要为所谓的学位所谓,要勇敢地开始创业。比如世界首富比尔·盖茨在哈佛大学期间,由于认识到眼前有一个千载难逢的创业良机,就毅然从哈佛这个为世人瞩目的著名学府退学,创办了自己的公司。20年来,他把公司从小逐步做大,在这个过程中,比尔·盖茨也学到了真正的本领,而这些本领是在书本里、课堂上永远也无法学到的。清华大学的王科、邱虹云在大学尚未毕业的时候就开始创业,也是遵循了这样的道理。中国现在最为缺乏的就是一大批有胆有识的企业家。广大的创业者们,开始行动起来吧。

3.全身心的投入是创业之需

业精于勤而荒于嬉,不管做什么事情,都需要我们全身心的投入。创业更是如此。一个创业者必须养成全神贯注做一件事的能力。缺少这种能力而只凭一时盲目的冲动,是无论如何不能成功的。

对此,视美乐公司的五科和与他一齐创业的其他几位清华学子深有体会。

1999年4月底,清华大学在校生杨锦方、慕岩、王科和邱虹云共同注册了视美乐公司。后来杨、慕两人由于准备出国退出视美乐,同时该校96级MBA学生徐中和另一位非清华学籍的在读生李益斌加入视美乐组成新的创业团队。7月29日,视美乐爆出新闻:四学子以多媒体超大屏幕投影电视这一高科技产品,引来了上海第一百货股份有限公司高达5250万元的风险投资。目前该公司已搬到清华科技园,正式投入中试运营阶段。

视美乐是我国第一家由在校大学生创立的高科技公司,首开大学生在校创业的先河。视美乐与“上海一百”的融资模式被有关人士称为我国首例完全按照硅谷风险投资方式运作的项目。王科等人也由此成为中国第一批成功注册公司的校园创业者。

现在只要一提到中国最早由在校学生创办的公司,就不得不提到这4个人的名字。创业的起因可以追溯到1997年,在当年的挑战杯发明大赛中,清华大学材料系三年级学生邱虹云发明的一种集光学、电子、机械等技术为一体的新产品引起了自动化系四年级学生王科的注意。王当即说服并鼓动邱虹云组成创业团队参加学校的创业大赛,并一举夺冠。他们决定将这项研究成果尽快转化为生产力推向市场。之后便与几位学生共同组建了视美乐公司。注册资本50万元,全是靠大家课余找工挣来的。随后更大的一个动作便是在清华兴业投资公司的撮合下,成功融入了“上海一百”5250万元的巨额风险金。

王科介绍说:

公司成立之初我们找办公地点,得到了一些人的帮助。作为回报,我们让人家占公司一定的股份。后来我们发现,尽管股份小,但人家作为股东,就有发言权了,而股东一多,公司将难于控制。所以我们就注意尽量把公司的投东控制得少一些。我们于是到学研大厦办公,同时为避免外界干扰,又另租了两套公寓,以便研发人员集中精力工作。我自己的工作时间一般都是从早上八九点钟到晚上十一二点钟,每天要处理很多的事情,同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而且总是不断地遇到挫败感,不断地有人怀疑甚至否定我们的产品,没有足够坚强的心理承受能力还真承受不了。

创业其实也就是一个开始接触社会、了解社会的过程。创业不是就业,我们都不可能找不到工作,就是因为摒弃了传统的就业观,立志于创业,我们大家才走到一起的。

将近两年的创业生涯,我觉得简直就是将来生活的一个浓缩。每天接触很多的事情,同很多公司打交道,同很多自己不愿意看到的人打交道。从市场到管理到技术到生产,方方面面都使我们学到很多鲜活的东西,所以心态也慢慢地平静下来了,对各种事情的态度也比较冷静、理智了,公司内部的运作也越来越步入正轨。虽然我们现在的条件还非常艰苦,也非常地累,甚至不知道明天会走到哪里。但是大家都很有信心。我觉得我们现在几乎没有失败的可能了,如果说我们真的失败了,那只能说是输给了自己!

我做出这样选择的原因很简单,即随着公司的筹建,我发现学习和创业无法兼顾便决定停学创业了。因为我的理想在这方面,我才去选择这条道路。在生活的道路上,我决不随波逐流。另外,我非常看重市场机会,因特网市场早已过了最初的萌芽期,现在正处于高速膨胀期,是进入因特网市场的最佳时机。过早进入会因为市场处于培育期,因而亏本时间可能过长;进入晚了,强手如林,则很难找到切入点。

敢想敢做是现阶段大学生的可贵品质,他们不怕困难,不惧挑战,为了理想义无反顾,也正是这种精神造就了我的新一代的创业者。

清华大学经管学院赵纯均认为,学校应该允许一部分真正立志创业的学生去试一下。清华大学党委副书记张再兴表示,清华已制定一个条例,允许学生休学去办公司,但将规定一定的期限,据悉大约是两年。这就等于说,学生们可以开公司了!

清华大学校长王大中在谈及如何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时指出:“关键是要通过教育创新和知识创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每个学生都有个性、爱好,在人才培养的观念上,必须重视学生个性的发展。为此,清华大学下了很大的决心,规定每周学时数不能超过24节。而且试行弹性学制,允许一些在一段时间内对某一科目特别有兴趣的学生保留学籍出去创业,包括本科生。”

清华大学校团委洪波老师这样解释校方的政策:清华向来以培养优秀的技术人员而闻名,但是一所优秀的大学就不仅仅只是培养技术人员,应该有优秀的政治家、企业家、社会活动家等等。休学创业就是希望给那些可能有希望成为优秀企业家的学生提供一个有利的环境,鼓励他们发展。

清华大学学生科技创新中心主任聂风华说,休学创业的启动有两个前提,一是自1991年开始的有关教学思想的大讨论,开阔了清华人的思路,教育观念大大转变。二是创业计划竞赛,又称“商业计划”,是缺乏资金的创业者就某一项目具有市场前景的新产品或服务概念提出的商业可行性报告,目的是争取风险投资家提供创业初期的投资。创业计划大赛的开憎爱分明,发掘和调动了同学们的创业性,营造了一种商业气氛,锻炼了同学们的交际与协作能力,使清华不仅仅是政治家、工程师的摇篮,而且也将成为创业者的摇篮。

在清华其实并没有教学生创业的课程,但清华人具有这种精神,他的敢想敢做,积极进取,这不正是一个创业者所应具备的吗?

当然,创业不能仅仅依靠盲目的热情和冲动,必须三思而后行,做好周全的准备。前面介绍过的中国第一位创业学子,视美乐公司总经理王科曾经这样说:

创业是一件好事。如果你的性格与心理承受能力都适合的话,你不妨去做。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方式,承受的风险越多,付出的努力越多,你获得的报酬也就越多。但是你必须要想明白了才做,要考虑好你的心理是否成熟,周围的环境是否也成熟,不要人云亦云,大家都说出国好,我也出国,大家都说创业好,我也兴冲冲去创业。你必须做自己的主人,为自己地选择出路。

如果是在一年前,我可能会三思而行,但现在我已踏上了一条不归路。你们不同,还在学校学习,那么不管是为了父母,还是为了自己的将来,一定要把学习搞好。学生有学生的责任,应该把自己应该做的事情做好。

其实,王科等学子的创业,用一个新的名词说,就是“学会做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报告指出:“学会做事”是对现代人的最基本的要求。“学会做事”与“学会求知”不可分割地联系在起。两者可以说是“知”与“行”的关系;如果说“学会求知”的目的在于认识世界(包括人自身的主观世界和社会的自然的客观世界),那么,“学会做事”则旨在改造世界。

很小的时候了,学习成了我生活中至关重要的事,为了高考付出了许多,但那时候的追求是相对单纯的,也没有什么干扰,家里人全在支持我。当怀着一种优越的心境,一贯遥遥领先的成绩使我在考场尽情发挥。此前,我放弃了保送北大物理系的机会,此时我已在全国物理竞赛中获一等奖。就在1992年,我以理科成绩河南省第三、南阳市第一顺利进入清华大学国际金融专业时,一直被荣誉的光环所笼罩,也无法去体验什么是失败。“我的过于自信让自己相信成功会永远围绕在我身边,曾经有位同学夸我;成功是你的影子。”

进入清华园,感受到清华学子的气息,我意识到一个新时代已出现在我的生命中,要抓住这一刻去让自己成长,成功。

在清华的每一天里,我都在不断地充实着自己,去学习、去交流、去实践;同时我又在表现着自信,我参加了校艺术团的话剧组,在演讲比赛、辩论中频频亮相,加入了校、院学生会工作。

但就是因为没处理好,才使我第一个大挫折出现。第一年清华课程特紧,我为此忙得够呛,不仅要搞活动,还要上课、学习、都瘦了不少。

第一年倒是很顺利地下来了,拿了一等奖学金,同时上了党校,获得了不少参与学校活动的奖项。满以为这样的生活就可以了。于是继续保持一贯作风。

第二年恰巧学校参加“可蒙杯”全国大学生辩论赛,我被选进了辩论队。结果整整一个学期都把心思放在了辩论上,几乎不去上课,到了期未匆匆应试,成绩一下子全下去了,竟然数学不及格,重修。当时我受了重大的打击。从小到大,别说不及格,连低于前三名的成绩我都很少碰到过,于是就成了我巨大的思想包袱。也就在这年,我当选为清华经管学院的学生会主要干部,学生工作在我生活中的比重渐渐上升,我整大与学生活动打交道,尝试了许多的创新活动。但跑图书馆的次数减少了,论文的质量也下降了,都是由于时间实在太有限,要想鱼与熊掌兼得实在是个大困难。

开始只觉得该警醒自己,就当是前所未有的教训,还没和现实挂钩,按照学校的规定,学生干部成绩较好者可以保送研究生,到了大三,我开始为自己争取保送,开头一切都很顺利,因为我是学生会干部,也受老师赏识,学分也因为后来的努力上升到了4.0。而保送的条件是学分绩在4.0以上即可。当一道道规定我都顺利过关,组织上准备确定保送生名单时,学校却临时下了一条新规定:为提高保送生质量,减少保送名额,如果在各门考试中有不及格者,不考虑保送。

这对我无疑是当头一棒,倒并不是太在乎名利,而是对我作出成绩的否认和我自己的失误相结合带来的双重打击。当时许多老师都在为我向领导说情,但规定下达后,不容宽恕与通融,我也不愿藉此去争个公平与否。

我一直很自信,即使有了这次的不幸,也没将希望全放在保送上,看着别人努力复习,以成绩考上研究生时,我觉得那种感觉更为充实。

我很快放下了无法保研的那颗不太服气的心,很快调整了心态。考研,我认真地对自己说。没有努力换不来的成果,还有一年时间。我开始准备考研,与几位立志考研的同学一起占通宵教室的座,每天披星戴月地回来,老使宿舍的同学感“动”。

当时我报考的是计算机专业,跨学科的幅度较大,挑战性很强,我的自信为我制定了一套镇密而又可行的考研计划,充分利用每分钟时间去听课,去上机编程,专业课的准备都放在了下年的最后冲刺上。这对于我是十分适应的。

可以说,我主观上考虑得很完善,前年的准备也很有效果,如果按计划进行,我一定能考上计算机系的研究生。

然而……八月中旬家里来了份急电,说父亲心脏病发作,处于危险状态。他一直有心脏病,心律也不齐,今年才53岁……我也没心思复习了,匆匆赶回南阳,看着病床上经抢救暂时脱险的父亲,我都无法想像以前他关爱我的形象。之后,他的病情日益恶化,我在南阳照看了他两个月,什么心思都没有了,考研的计划都别提了。父亲一直让我回北京准备考研,我终于打起了精神回到清华这块宁静的校园。

此后我更加加倍学习,力图赶上暑假落下的两个月时间,可是……那年年底,也就是我考研前三个星期,父亲……去世了。

我已没心思再等待成绩的公布,回家赔呼我的母亲。父亲生前是处级干部,家里还过得去,母亲也已病退,我也深知自己考研的希望成了泡影,但为了生活,我得找一份工作,这样就可以解决许多现实的问题,如经济上的。

毕业前夕有不少单位前来我班招聘,像清华紫光,摩托罗拉,四通,联想,可我虽知那儿待遇优厚,却提不起太大的兴趣。

我很后悔自己当初把这么多时间花在学习以外的事情上,当大四毕业时,我多么舍不得离开这块净土。父亲生前最信奉学无止境的道理,我搞学生活动他一直不同意,我的后悔是看着时光的流逝,毕业匆匆来临,以后来这儿读一本书的机会都将很少。因此我要争取再回来读书,让自己的知识在清华园中滋润、增长。

我终于选择了去保险公司,因为那儿的工作制度很具有挑战性,高风险,高收益,虽然属于中保的非编内人员,三个月试用期,基本工资400元/月,三个月内拉得的寿险费用本人可提成50%,有业绩再吸收为正式员工。

96年夏天,带着遗憾和忧郁,我离开了清华,加入中保北京分公司。走时我下了决心,一定要再回来进修。我的基本工资400元/月,仅够生存,而在96年8月至11月间,我共给公司吸收寿险170多万元,这样才奠定了我在保险业发展的决心。

那三个月也是充满了挫折。开始工作时,因对工作性质不太了解。有一种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因为我的自信始终未因屡受挫折而减轻。经过一段时间后,我逐步认识到该项工作的难度,反而变得胆怯起来,我才工作不到几个星期,不会培养主顾,没有市场;当我面对陌生人推销,技巧不够,总被拒绝,所以逐渐产生了低落的情绪,生活因工作而缺乏规律,看到一同进公司的其它几个新人同期内业绩都高于我自己,使我感到很没有面子,第一个月就陷入了情绪低潮,才拿了400元的生活最低标准费用,一个客户也没有发展到。我几乎要绝望放弃了。

但我很幸运在营销部,我们新人都有一个主管,主管也可以说是一定程度上的辅导老师。

针对我的情绪低落,当时我的主管经过仔细分析,单独找我长聊,就我的问题展开交谈,非常重视我。他对我前期地努力非常肯定,对我说:“咱们一起想办法,解决这个难题。”

我们达成了共识,我感到他在真心帮助我。我逐步壮胆,顺利进入了角色。我在接触客户说明时,他在旁观察,回公司后集体会诊,反复演练,增强了我的信心。第二个月的第一个星期,我就完成了第一张保单,那是一位退休老教授在我耐心交流下被感动而签定的。记得那位老教授这么对我说:孩子,我是研究金融的,对于保险是一清二楚,签这份合同不为别人,只是赏识你这份勇气和努力,好好干,你会成功的。第一次我的业绩在公司内展示时,我彻底感动了,因为这决非自信才能做到,其中综合了多少他人的信赖与关怀。这一张保单赋予了我努力的动力,我不再仅凭自信来开展业务,而是综合方方面面的因素,时常看书以使自己的知识面拓展。社会是个多极化的综合体,我再也不能像清华园中一样自由地舒展自己。在认准了方向之后,我开始理性的探触这个复杂的社会。

因为清华的教育是极其扎实的,我的保险知识相对充实,又因性格外向,在短期内就熟练掌握了推销技术。在主管悉心辅导之际,专业精神又令我端正了工作态度,从潜能中培养了推销精神。我的人际关系也很快积极地建立起来,“不是同事就是客户,不是客户就是同事”的观念对我开展工作极为有利。我认识到中国的人口众多,而我的同事毕竟有限,广大的民众将是我的客户,也就是说他们都会成为我的朋友,确信这一点,我将走向千家万户。

鲁迅曾经说过:“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我把握了每一次接触的机会进行说明;抓住每一次与客户真诚打开心灵之门的机会。

没想到我第二个月在这种努力与感悟中竟签了价值十万元的保单,已成为同时人公司的新人中业绩最高者。谁也无法将成绩与面前这个貌不惊人的小女孩相联系!

因为北京是个国际大都市,各种高档次的大企业都出现不暇,我们拥有一个潜力很大的市场,机会是非常的多。没想到我在第三个月竟然发展成功了燕山石化的企业团体险,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惊喜。

我有一个客户是在燕山石化公司任副经理,由于我们的服务到位,他非常满意,也很欣赏我。有空我常上他处请教业务经验。第三个月初,正好燕山石化要对全体员工购买寿险,那位副总经理就想到了我,当时我都难以想象燕山石化1万2千名员工都购买中保寿险是一个什么样的情形,但这样大的一个客户群就因为我的努力与机缘,在部门经理和主管的一起努力促成下,这笔可以说连长期在这里开展工作的员工都很少成功的大业务,我竟然努力3个半月之后做成了,并成为该年销售部的最大业务。

其实,市场不必多,重点是全力以赴。我对每一位客户都非常的重视。我的第一位顾客——老教授,逢年过节我常去探望他,竟然又因此认识了清华的另外几位老教授。

渐渐地的摸透了市场的规律,我在开拓业务方面慢慢开始得心应手。因欣赏我的能力,公司提拔我做了主管,主管不仅要继续保持展业的市场业务,还得辅导新人。辅导新人是一件很艰苦的事儿,从我人门始自己的主管对我的悉心教导就可见一斑。但想到当初我的主管对我的培训,我就会有更大的动力去培养辅导新人。我在任主管期间业务基本凭老客户的介绍进行。更主要的是我培养的几位新人都在试用期内完成了业务额,还做成了四通利方的一个部门的寿险。

半年工作后,我就买了辆桑塔纳2000,也在西三环上租了一个两居室,还将母亲从南阳接到北京小住一段时间。我升到主管后,待遇非常的好,提成更是优厚。从物质上而言,我已经成了非常令同龄人羡慕的高薪人士。

因我在保险营销部的业绩一直保持良好,后来我被委派海淀区销售经理,今年上半年又调任中保北京分公司销售部副经理,年薪二十万。我的事业可以说非常有前进的势头,领导对我也重视,但在工作时,在业余看书吸取知识之时,我总怀念自己大学时的美好时光,如果有既定目标,那就是再回去读书。

在国内,保险业是非常有前景的服务业,短短两年,我在保险方面的业务经验已经达到一定水平,但越干越有危机感,因为保险业的知识需要很大程度的研究,光凭本科时的金融保险课程是远不足以应付的,这其中还牵涉到精算方面的知识。如果没有过硬的知识功底,很难在保险行业有更深入的发展。因此我向上级提出了休假进修的申请。

又回到了清华,走人月色下的荷塘,充满了感慨。我有三个月的休假时间,目的是备战GMAT,希望去哈佛商学院攻读硕士研究生,同时也在考精算师。今年我才25岁,还有很长一段可以拼的时间,我如今的努力哪怕再度受挫,也不会造成沉重的打击。没有什么可以再令我畏惧。

要善于总结过去才会更好认识未来。我们然是尽心尽力,但仍然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善于对过去进行检讨,总结才能知道不足而发奋,才能在此后工作更加成熟,更加完善。最可怕的是犯同样的错误。昨天已经过去,但抓住了今天就等于抓住了成功的阶梯。

脚踏实地地工作,才能有所收获,当早晨醒来的时候,做好一天切实可行的计划,并认真地贯彻执行,就会有一天的收获。

抓住了今天就等于抓住了腾飞的翅膀。

未来是充满了美好和幸福的,展望未来带来了无限的生机,工作要想获得更大的成功,明天将是更重要的,计划好未来,为明天的工作作好准备,将使我们目标更加明确,前途更加美好宽广,抓住了明天就等于抓住了翱翔的天空。

机遇,可遇而不可求。但在它到来之前,我们却可以做好准备,这样,当它的衣袂飘过你的身边时,你一伸手便可以抓住它。抓住了机遇,就抓住了成功的手臂,只要你再继续努力,成功就不会太远了,然而,抓住机遇的及袖并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这需要你在生活、学习、工作中通过实践,通过努力才会了解到它的行踪,能否抓住机遇,要看你个人的努力程度。

选择时机,把握时机,是我们需要认真对待的问题。清华人非常喜欢的一句外国谚语说:“知道怎样静待时机,是人生成功的最大秘诀。”这就像行船一样,要趁着潮水涨高的那一刹那,非但没有阻力,并且能帮助你迅速成功。善于利用时机,容易取得成功,丧失时机,就会终生贵憾。审时度势,认识时务,把握机遇,是一条处世要诀。

即使是碰上好运气,让你遇到了意外情况,可是由于司空见惯,或者思想没有准备,头脑不敏感,或者粗心大意,或者虽然注意到特殊的现实,但不打算进行进一步研究等等,都会便机遇丧失。

人生的命运遭遇决定于客观条件,也决定于主观因素;有必然性,也有偶然性。客观条件是历史、社会、家庭提供的条件,主观因素是个人的素质和处世态度。主客观因素相结合,构成决定命运的必然性。这种必然性通过各种偶然性表现出来。正确认识必然性,善于把握偶然性,人们便可以主宰自己的命运。共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把握机遇,待时而动。

爱因斯坦曾说过:“机遇可偏有有准备的头脑。”这是主观条件。这里的“准备”主要有两方面的内容:一是知识的积累。没有广博而博深的知识,要发现和捕捉机遇是不可能的。二是思维方法的准备,只具备知识,而没有现代思维方式,就看不到机遇,只好任凭它默默地从你身边溜走。直传鲁班被茅草划破手指,从中得到启示,发明了锯;牛顿见到苹果落地触发了灵感,发现了万有引力……这些人平时都即有知识的积累,又具备灵活的思维方式。

我们必须为机遇的到来做准备,没有准备的人是无法抓住它的,努力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和各种能力,本身就是在为自己创造机遇。

从客观条件讲,机遇的产和和利用需要有良好的社会环境,如自由的科研氛围,平等的择业、工业机会,良好的家庭环境和教育程度等。例如,改革开放后,中国才涌现出了大批锐意进取、勇于开拓的改革家,而在“十年动乱”中,就没有这样的机遇。又如只有计算机高度发展和普及的现代社会,才使得大批优秀软件开发商,大有用琥之地。再如,东汉末年,群雄纷争,欲把天下者无不求贤若渴。诸葛亮正是顺应了这种时代的需要,才赢得了时代给他的大好机遇。这些都说明了客观条件对机遇的重要性。可见,机遇的产生是主、客观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它既有偶然性,也有必然性。

机遇只是成功的有利条件,能否成功,取决于人们的主观努力。始何努力?主要是选择行动的方向和目标,制定行动的计划和方法,以及根据情况变化采取应变的措施,等等。

选择行动的方向目标就是立志。立志要立大志,办有益于国家和人民的事情,把个人的行动目标和社会的需要结合起来,这是清华百年来的夙愿。《吕氏春秋》里贯穿一个观点,个人的荣辱、安危和国家的荣辱安危息息相关。当人臣的应该首先为国家建功立业。国家富强了,个人也就会像夏商周三代开国君主的辅佐之臣那样,获得荣耀的名声和稳定的地位。如果不顾国家安危去追求个人的荣誉和地位,结果反而会更加耻辱和危险。《吕氏春秋》“务大”的思想对我们颇有启发。今天,每个人的安危祸福也是和国有的安危祸福息息相关的。国家富强了,我们才能在世界上扬眉吐气,国家富裕了,我们才能普遍地过上幸福的生活。每个人都要努力为国家建功立业,从国家民族的根本利益出发,选择人生的道路,确定行动的目标,做一番利国利民的大事业。这也是清华育人的原则,个人的事业要有助于国家发展,民族的振兴。

确定了行动的目标和要干的事业,就要采取行动,争取成功。争取成功的第一步就是事先的周密筹划。“谋先事则昌,事先谋则亡。”(刘向《说苑·说丛》。意思是:先计划好了再开始行动,就能成功,事业就会兴旺发达;先干了以后开开始计划,就会招致失败。)做任何事情都要先有准备,有计划,不能他促上马,鲁莽行事。

知彼知己,百战不贻,在做谋件事之前,要先做仔细的分析再制定周蜜的计划。

计划要建立在对客观情况的深入了解和科学分析之上。打仗要了解敌情、我情,办企业要了解市场需要和同行的情况。在掌握客观情况的基础上才能制订出正确的行动方针和工作计划。

处处留心皆机会

古人云:不扫一屋,何以扫天下?纵观清华的历史,我们会发现,每一个做大事者都是人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来的。

胡适1917年发表在《新青年》上的《文学改良争议》一文,开文学革命之先河,为他赢得了一世盛名。其实,这篇当时轰动的文章竟源于一件微末小事。胡适当年就读于美国康奈尔大学,作为一名庚子赔款生,他每月都要从华盛顿的中国公使馆领取一笔生活津贴。负责邮寄津贴支票的公使馆秘书是一位性情严肃的中国基督徒,每次他都在信封内塞进一些简短的道德宣传单和激励人上进的箴言。例如“不满25岁不娶妻”、“多种树——种树有益”之类。有一次,胡适收到的宣传是劝说人支持用拉丁文字体做民众教育手段。在寄出一篇言辞激烈的反驳信后,胡适又认识到,这是一个有价值的问题,由此想到中国语文言与白话之分的现状。胡适由此写出这篇文章,他一和稿两投,一篇发表在他自己主编的《留美学生季报》上,副本寄回国内的《新青年》,谁知,先期发出的原稿竟无人理睬,而后来发表的副本竟一纸风行,全国哄传,从此胡适便文星高照,独占鳌头。

当然,生活中的机会有大有小,不一定每一个都能够促成人生改变。但带给我们一时的灵感或一个好的思路的“机会”却可以说是俯拾即是。

在清华大学的二校门礼堂之间的中心位置矗立着一个纪念石柱,上书:石柱是1920年级同学立的。石柱顶上有一日晷,令人想到“晷度承天运,四时列相承”(张华《杂诗》)。大家在那里照相,觉得这个石柱上的四个字所昭示的那种有条不紊的行健不息,很像是清华人和清华大学的象征。

有一位曾在清华、北大两校都提任过领导工作的同志曾对我说:大凡一件事重要的付诸实施的时候,清华人喜欢研究“怎么做”,而北大人喜欢问“为什么要做”。清会人总是争取把事情办得“以最小的代价获得最高的成果”。而北大人则进一步论证“可不可以不这样做”?如果把所有的可能性都已穷尽,而事情非做不可时,北大人已经筋疲力尽,全无兴趣了。

这种说法有些漫画性。但也多少反映出北大、清华的区别:北大人长于思想,而清华人喜欢行动,北大人是“思想家”,清华人是“行动家”。

如果承认了上述区别,清华就比较惨。因为按照传统的西方概念;只有从事理性思考才配称得上“知识分子”,知识分子是不屑于涉及政治、经济等行动的。这些,清华人就把自己排除在“知识分子”行列之外了。一所大学如果不能成为“思想库”不能培养出专事理性思考而不涉及行动的“思想家”,这样的大学也不能成其为大学了。当然,如果我们完全接受了西方的个标准,首先被开除出“知识分子”队列的就是我们的“至圣先师”孔夫子。因为孔子的学说注重伦理,尤其关注政治,显然也是个不及的格的“知识分子”。

在几千年的历史中,我们建立了自己的文化——令人骄傲的东方文化我们的一些东西只能用我们的文化来解释,解决,西方文化是无能为力的,凡事我们不必处处向两方看齐,而忽略了自己的优势,我们注重思想,更应注重行动。“事不行则不达”,唯有行动起来,才能步向成功。

4.抓住机遇的脉搏

创业,意味着开辟新的天地。因而拥有创业激情的创业者一定要有着冷静、理性的头脑,创业要从小处开始。就像一棵参天大树是从播下一粒小小的种子开始的,一定要细心的呵护,认真地管理,才能逐步茁壮成长。

一个创业者,也要善于抓住机遇。就像扬帆出海,只有趁风而行,才能更快到达目的地,抓住机遇,你的企业才会短时间内壮大。会让你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发现了机遇,抓住了机遇,并不等于成功。这一点须特别引起注意。比如,你发现了一个信息,此信息可帮你赚一笔钱,于是你就立即投资、购置设备、招聘人员,组织生产。可是,在运作当中,你重视不够,管理不善,照样赚不到钱,有可能连本钱也要搭进去。

发现机遇,抓住机遇,仅是事业成功的一半,而另一半则是看你能否抓好机遇,利用好机遇。这是一个整体,只是发现了,而没有抓住;只是抓住了,而没有抓好;只是得到了,而没有用好,仍然达不到抓住机遇的效果。这如同自然界物质转换一样,从一种物质形态变成另一种物质形态,必定要经过转化,要转化就需做功。如,知识是重要的,但知识不等于力量,只有当知识转化为智力或创造力以后才能真正成为力量。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但是一项科技成果或科学发明并不直接成为生产力,只有当它被开发成有价值的产品时,才能变成生产力。同样,机遇对人生发展是重要的,但机遇不等于成功,只有把机遇变成现实,创造出有价值的业绩时,才能算是把机遇变为成功。

所以,要想获得成功,不仅须发现机遇,抓住机遇,还须全力以赴,用好机遇。(1)珍惜机遇紧抓不放

机遇的得到,并非易事。在这不太多的机会中,有时不发现不了。我们所能发现的就更少了。既然发现了,我们就应珍惜它。不能在机遇到来之前,竭尽全力,绞尽脑汁,勇于拼搏,从不懈怠。一旦机遇到手,就沾沾自喜,以为万事大吉,放弃努力。如此,可能导致前功尽弃。在这方面失败的实例很多,其教训值得我们注意。(2)分析机遇找到最佳发展途径

抓住机遇后,还要分析和认识机遇所提供的有利条件,并与自身的发展需求有机结合起来,统筹谋划,制定出可行的实施计划和落实措施。

机遇提供给人们的外在有利条件是多方面的。有技术的,有环境的,有物质的,也有精神的;有些是短时起作用的,也有长期起作用的;有些可能直接产生作用,有些则要经过配套才能发挥作用等等。我们必须进行具体分析,把可利用条件的性质、程度、方式以及存在的不利因素和风险搞清楚,做到心中有数,以便趋利避害,恰当运用。

如果机遇能够符合自己的特点,那么,抓住机遇的人,就能够热爱它,利用它,创造出人间奇迹。

所以,在捕捉机遇阶段,人们的目光主要是盯向外部,而在抓住机遇后,眼睛就应转向内部,把注意力放在自己专业领域,将机遇提供的启迪、思路和有利条件,引申开来,结合自身特点找到最佳发展途径,利用机遇促进自身的发展。(3)努力拼搏用好机遇

机遇对于一个人而言,仅是提供一个机会。能否利用这个机会,创出一番事业,取决于你的努力程度。世界上没有一个成功者,是没有经过努力而得到的,这是一个客观现实。面对机遇的到来,如果不敢选择,不敢尝试,那不是一个勇者,一旦机会选定了,如果怕困难,不愿为之奋斗,那也不可能成为一个成功者。

所以,我们在抓住机遇后,是否努力奋斗,敢于拼搏,是事业成功的关键。

历史的巨轮进入了21世纪,现代汉语中的一个普通的词语被人们非常广泛而且频繁地使用着,这个词语就是“下岗”。一些人惊奇地发现自己的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首先发现这种变化的是大型国有企业的工人。似乎一夜之间,工人们发现自己的铁饭碗有些不牢靠了,原来的“工人老大哥”也没有了昔日的神采,就算自己“只想当个工人”,也不那么容易了。昨天自己可能还有工作,今天或许就变成了下岗工人,只拿一点儿失业救济金,很难靠政府再给安排工作了。与此同时,学生们发现自己也不再是不敢彼得罪的人了,下岗竟然离自己很近了。1997年底,北京市海淀区万泉医院关闭,120名医务人员转岗分流。习惯于靠单位吃饭的中国人,如今面临着严重的生存危机!

邓小平同志说:“科技是第一生产力。”那么,是不是科技人员就不用下岗了呢?事实证明,科技人员同样需要面对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据报道:截止到1998年4月底,因知识陈旧、技术老化,沈阳共有1405名科技人员下岗。其中,年龄在55岁以下的有1005人。沈阳市电缆厂的一位主管科技的副厂长说:“科技人员是财富,但不求创新,十几年没成果,企业不能白白养着,要充分发挥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实际作用。不适应企业发展的,同样下岗。”而且,还有更令人们震惊的事情。据新华社天津1998年4月5日消息,考核不合格的博士也下岗。据悉,前不久,天津大学的一名博土,因没有通过授课前的考核,被免去上讲台及其申报教授的资格。博士下岗这件事在天津大学的青年教师中产生了震动:实际授课水平不行也评教授的现象从此在天津大学画上了句号。你是博士又怎么样?如果你的能力不够,照样要被淘汰!天津大学在一线授课的40岁以下的青年教师有800多人,占授课教师的一半以上。这些教师虽然专业水平高、科研能力强,但教学经验少,加之有些人重科研轻视实际操作能力,影响了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学校规定,教师必须凭“课堂教学岗前培训合格证”、“课堂教学验收合格证”才能上讲台。要获得这“两证”,教师必须先修完教育心理学、高等教育学、教育测量法、教学评估管理学4门课,试讲必须通过学校专家评审组的验收。如今,有6%的教师,其中有硕士、博士和博士后,由于没有获得“两证”,被免去了上讲台的资格,同时也被免去了申报教授、副教授的资格。同时,学校课堂教学督导小组还对获得“两证”的教师进行抽样跟踪调查,并对一名教师出示了黄牌。

从工人下岗到博士下岗,这个世界真的是在发生着惊人的变化。由此可以看出,我们的社会正在由资格概念转为能力概念。

资格重不重要?当然很重要。司机要有驾驶证。会计要有会计证、教师也要持证上岗,这些都充分说明了资格的重要性。近几年的考研热、考博热。考证热,正是人们认识到资格的价值的具体体现。但是,我们必须认识到,光有资格是远远不够的,现代人应该超越资格本身,去追求综合能力。资格和技能是紧密联系的,资格是技能的证明。技能也是我们生存所必需的东西。社会对技能的需要不再是单一的,而是多种多样的。一辈子于一个岗位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整个世界都在朝着一种新的社会秩序发展,一个人如果想随社会发展的需要找到多种职业,就必须学习多种技能,原来只注重某一次或者某几次职业技能训练的做法已经不能再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需要。只有具备了综合能力的人,才能成为真正的强者。博士下岗已经很好地说明了这个问题。

看起来,在部分人眼中,“就业”已经成了一件不太容易的事情。但是,成功的清华学子绝不这么认为,他们的志向更高,目标更远,他们追求的不是“就业”,而是“创业”!

七八月份本是高校正常假期,大部分同学都回家度假或出外旅游,部分留校的同学也多是安安静静地复习备考(研、托、G),学校因此清静了许多。而自从1999年的暑假以来,清华大学似乎发生了一些变化,校园里别有一番热劲,不是高温天气热,也不是同学聚会热,而是被一群自称为“校园创业者”的大学生给“搅”得“热气腾天”。他们一会儿注册一个公司,一会儿又推出一个新产品,刚才还呆在宿舍里洗衣服整理内务当学生,现在已“晃”到办公室打电话发“E-mail”,做老板,而且还要接受各种媒体的采访。这些人整个儿就是忙,很难看到他们歇下来的时候。

与这些年轻的大学生老板交流,你会发觉你的思维一下子变得活跃起来了,各种想法也更新得很快。你会发现他们不再像五六十年代的大学生,也不再“两耳不闻窗外事”。

创业其实也就是一个开始接触社会、了解社会的过程。以前在学校里当学生时,想的是我只要努力学习,认真去做,就一定能把事情干得很好。但在社会上往往就不一样了,即使你把所有的因素都还是不能抱100%的希望。比如你问有的人,这件事情你能不能帮我做一下,人家一口答应了,但你只能抱20%的希望,指不定什么时候你再问,人家什么也没为你去做。在校生创业的高科技公司视美乐公司经理王科介绍说:

我们一开始吃了不少亏,比如我们去一个厂家做外壳,原来说的是200元钱,但人家最后却要你4000块钱,你不给,人家就威胁要通过新闻媒体把你的外壳结构公之于众。说到这里,也不能不提到新闻媒体。大量的媒体报道当然有它好的一面,但同时也带来了负面效应,容易让公司个别人员被盲目的“胜利”冲昏头脑,容易在社会上滋生流言蜚语,再有就是容易报道失实或泄露商业秘密。

这几个月来的创业生涯,我觉得简直就是将来生活的一个浓缩。每天接触很多的事情,同很多公司打交道,同很多自己不愿意看到的人打交道。从市场到管理到技术到生产,方方面面都使我们学到很多鲜活的东西,所以心态也慢慢地平静下来了,对各种事情的态度也比较冷静、理智了,公司内部的运作也越来越步入正轨。虽然我们现在的条件还非常艰苦,也非常地累,甚至不知道明天会走到哪里。但是大家都很有信心。我觉得我们现在几乎没有失败的可能了,如果说我们真的失败了,那只能说是输给了自己!“撞了南墙也不回头”是这个信息公司的现任总裁鲁军的说法,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