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职工安全教育手册(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8-31 11:22:54

点击下载

作者:安红昌

出版社:北京燕山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煤矿职工安全教育手册

煤矿职工安全教育手册试读:

前言

在时下,全国各级企业都以学习中央的安全生产与管理精神为契机,掀起了安全生产的学习与教育高潮,确保企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与持续稳定地发展。

安全生产不仅仅关系着一个企业内部员工的生命安全,它也关系到这个企业周边环境的安全,百姓的安全,以及全社会亿万群众的利益。保障并实现安全生产是党和政府对企业的要求,也是企业立足于市场、立足于世界的一个需要。企业应该按照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按照确定的政策措施去贯彻落实,所以说安全生产是每一个企业应尽的义务和基本的责任。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局长李毅中曾经指出:安全生产是当前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之一。以人为本要以人的生命为本,科学发展要坚持安全发展,和谐社会要更加关爱生命。

但是,我国安全生产的状况十分严竣,安全生产的体系并不完善,特别是煤矿和化工生产更是安全故事频发,社会影响极大。

在我国能源工业中,煤炭占我国一次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中的70%左右,预计到2050年还将占50%以上。因此,煤炭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仍将是我国的主要能源。当前,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对煤炭工业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必须加强安全生产,确保煤炭工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煤矿的安全生产问题,除了其它诸多安全因素外,最重要的还是要加强职工的安全教育。特别是我国的煤矿行业从业人员素质普遍偏低,而且从业人员大多数是临时工,大多没有经过专业的生产技能培训和安全生产培训,大多也没有接受较高层次的教育,因而素质普遍偏低,安全生产意识薄弱,自救能力和自救意识不强,往往在生产过程中没有严格执行安全生产的相关规定,在发生突发事件后又不知所措,不能有效地进行自救等。

因此,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除了合理的管理方法、制度建设与实施外,还必须加强培训,提高职工的技术水平,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要引导职工在各自的岗位上自主保安、互助保安。要针对煤矿多层次的用工制度,认真执行“强行培训、岗位训练,经常教育、广泛宣传”的方针,提高全体职工的技术素质、操作技能和安全意识,采取脱产培训、业余培训、现场培训等方式,不断进行安全知识教育和专业知识教育,从制度建设的层面根本提高安全生产和安全管理水平。

关于石化企业的安全生产问题,据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提供的资料表明,近年来尽管国家有关部门和企业在安全生产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目前全国化工行业安全生产形势依然十分严峻,大大小小的安全事故仍不断发生。

归结起来,造成安全生产事故的主要原因是人的因素。有资料表明:目前化工行业的安全生产事故中,人为因素造成的事故占总数的70%~80%。这其中有职工的素质问题,更有企业管理者的安全意识淡薄问题。特别是一些企业由于职工岗位变动大,没有及时对这些人员进行岗前安全知识的培训,埋下了安全隐患。同时,企业为降低劳动成本,大量使用农民工、季节工、临时工,这些人员的文化水平较低、自我保护意识较差,给化工安全生产带来极大的不利影响。因此,石化企业必须要重视职工的安全教育,把安全生产目标责任制落实到每一个车间、班组,落实到每一名职工。

鉴于上述原因,我们综合了国内众多专家教授的长期研究成果和经验总结,特别编辑了《煤矿职工安全教育手册》、《石化职工安全教育手册》等图书。这些书具有很强的系统性、指导性和实用性,非常贴近生产实际,是煤矿与石化企业用于职工安全教育的最佳读本。第一章 煤矿基础知识1.煤的结构与安全开采的关系

煤的形成阶段

煤是由古生植物体沉积在沼泽环境后,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再经过一系列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而生成的。具体说来,煤的形成可分为两个阶段:(1)泥炭化阶段。由于古生植物遗体在地表较低的湖泊、沼泽和海湾环境中沉积。因被水淹没、浸泡,大大地减少了与空气中氧气的接触,在厌氧细菌的分解活动下逐渐形成泥炭。

泥炭一般为黄褐色或黑褐色,无光泽,质地疏松。泥炭形成的厚度越大,则成煤后煤层的厚度越大。泥炭形成后,如果地壳上升,泥炭暴露在地表就会风化,就不能形成煤。只有在泥炭形成后,地壳下沉,在泥炭上部又沉积其他物质将泥炭覆盖,再经高温、高压后才能形成煤炭。(2)成煤阶段。在泥炭形成以后,若地壳继续发生沉降,泥炭层就会很快被其他沉积物所掩盖。这样,泥炭才能保存下来。随着地壳的进一步沉降,泥炭层下降到地下较深的地方,它上面覆盖的沉积物就会愈来愈厚。在压力和地温的共同作用下,原来疏松、多水的泥炭受到紧压、脱水、胶结、聚合,体积大大缩小,变成最初的煤——褐煤。褐煤形成后,如果地壳继续沉降,则在温度更高、压力更大的条件下,褐煤内的成分将进一步变化,最终形成各种不同种类的煤。这些不同种类的煤依次是:褐煤——长焰煤——不粘煤——弱粘煤——气煤——肥煤——焦煤——瘦煤——贫煤——无烟煤。

煤层的结构与安全开采的关系

在地下,煤的存在形态呈层状。煤层是煤矿的开采对象,煤的埋藏情况包括煤层的结构、厚度、倾角、稳定性及空间形态等。(1)结构。煤可分为两类,即简单结构煤层和复杂结构煤层,二者的主要区别是有无稳定的矸石夹层。简单结构煤层中没有呈层状出现的稳定的矸石层,但仍然可能夹有较少的矿物质或结核。简单结构煤层反映出当初形成时,沼泽中植物遗体的沉积基本上是连续性的。复杂结构煤层中常含有较稳定的夹石层,并且至少含有一层。复杂结构煤层反映出当时泥炭沉积曾为间歇性,即在泥炭沉积后又沉积了泥砂,再后来又沉积了泥炭,而沉积的泥砂则形成夹矸。煤层中夹矸的厚度不一,从几厘米到几十厘米。夹矸的层数多、厚度大,会影响采煤工作面采煤机割煤,也会影响煤的质量。(2)厚度。煤层厚度就是指煤层顶底板之间的垂直距离。对于复杂煤层,在计算煤层厚度时还要考虑夹矸的层数及总厚度。我国对不同的煤种规定的最小可采厚度是有所差异的。根据开采技术特点,煤层按厚度分为薄煤层、中厚煤层、厚煤层和特厚煤层。(3)倾角。煤层的倾角即煤层相对水平面的夹角。倾角对采煤方法和设备的选型有很大的影响。根据倾角大小将煤层分为以下四类:近水平煤层、缓倾斜煤层、倾斜煤层、急倾斜煤层。(4)稳定性。煤层的厚度,不是固定不变的,有时厚有时薄,甚至尖灭。根据厚度变化的情况可将煤层分为以下四类:稳定煤层(这种煤层在整个矿井开采范围内厚度均大于最小可采厚度,且厚度的变化有一定的规律性)、较稳定煤层(在矿井开采范围内绝大多数煤层基本可采,只有局部煤层不可采)、不稳定煤层(这样的煤层厚度变化很大,有薄有厚,甚至尖灭,经常出现不可采区域)、极不稳定煤层(煤层常呈鸡窝状,断断续续分布,在井田范围内仅局部可采)。(5)空间形态。煤层初形成时,一般不是水平的就是近水平的,而且在一定的范围内还是连续完整的。但在后来长期的地质历史中,地壳发生了各种运动,使煤层的空间形态发生了变化。煤的空间形态有三种,即单斜、褶皱和断裂。2.煤田的开采区域和矿井的设立

煤田是指在地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由含炭物质的沉积而形成的大面积含煤地带。煤田的面积非常大,可达几百平方米,储量达几百亿吨,所含的煤层也是非常多,可达几十层。因此,在开采煤田的过程中,一般都要将煤田划分为多个矿井开采,不可能将整个煤田用一个矿井来开采。

井田是指由一个矿井采的部分。它的范围大小不一,储煤量也有所不同。根据我国的国情和煤矿生产现状,目前井田的走向长度一般为大型矿井、中型矿井、小型矿井。

而对于一个井田来说,其范围仍比较大,在井田内为了开采煤炭还必须将井田再划分为若干较小的部分。因此,在井田范围内,按照一定的标高,将井田划分为若干个长条形部分,每一个长条形部分叫一个阶段。阶段的走向长度就是井田的走向长度。阶段的倾斜长度根据煤层的倾角和垂高不同,一般为500~1000米。

在井田划分时,对于近水平煤层,往往将井田划分为若干个盘区进行开采。划分时,在井田中沿煤层的主要延伸方向布置水平大巷;然后在大巷两侧划分若干个块段开采,每一个块段叫一个盘区。

立井开拓是借助一对垂直巷道由地面进入井下,并通过一系列巷道进入煤层的开拓方式。斜井开拓是指借助一对倾斜巷道由地面进入井下,再由一系列巷道进入煤层的开拓方式。利用水平巷道进入煤层的开拓方式叫做平硐开拓。综合开拓是指在某些条件下,采用单一的主副井井筒形式开拓井田在技术上有困难或经济上不合理时,而采用不同的井筒形式开拓井田。3.煤矿的主要生产系统和辅助生产系统

和其他企业一样,煤矿企业也有很多生产系统,而且每个生产系统在运行的可靠性方面比其他企业要求严格。只有确定各个生产系统正常运行,才能保证煤矿井下安全生产。

煤矿运输、提升系统

煤炭是煤矿的产品,煤炭从几百米深的井下要经过一系列的运输环节,才能到达地面;井下要开掘巷道,掘出的矸石同样要运到地面矸石山;井下各种支护材料、采掘设备只有经运输才能到达采掘工作面;人员的上下班等都是依靠矿井的运输、提升系统来完成。因此,运输、提升系统是煤矿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系统,它主要包括运煤系统、排矸系统、材料运输系统等。

通风系统

煤矿井下生产中最重要的系统就是矿井通风系统。通风系统合理、正常运行,才能保证井下有毒有害气体的稀释和排放,才能保证人员呼吸所需的新鲜空气,才能创造井下良好的气候条件;不然的话,就无法顺利进行生产。

供电系统

矿井的供电系统要求绝对安全可靠,为了保证安全供电,要求必须有双回路电源,以保证矿井生产的正常运行。在井下生产时,如果某一路电出故障,那么,必须保证另一路电立即供电。否则,就会发生重大事故。一般矿井供电系统是:双回路电网——矿井地面变电所——井筒——井下中央变电所——采区变电所——工作面用电点。除此之外,矿井还必须对一些特殊用电点实行专门供电,如矿井主通风机、井底水泵房、掘进工作面局部通风机、井下需专门供电的机电硐室等。

供排水系统

煤矿井下生产要洒水灭尘,液压设备需要水,井下防灭火需要水。因此,向井下供水是必不可少的措施。除此之外,还要注意,矿井水必须排到地面,否则会淹没采掘工作面。为此,矿井应建有供、排水系统。在供水管道系统中,有大巷洒水、喷雾、防尘水幕。煤的各个转载点都有洒水灭尘喷头,采掘工作面有洒水灭尘喷雾装置、机械设备供水系统等。为了排出矿井水,矿井一般都在井底车场处设有专门的水仓及主水泵房。主水仓一般都有2个,其中1个储水、1个清理。主水仓的上部是主水泵房,水泵房内装有至少3台水泵,通过多级水泵将水排到地面。

瓦斯监控系统

瓦斯监控系统在我国目前应用很广泛,我国高瓦斯矿井及煤与瓦斯突出矿井一般都安装了瓦斯监控系统。这种系统是在井下采掘工作面及需要监测瓦斯的地点安设多功能探头,24小时不间断监测井下瓦斯的浓度,并将监测的气体浓度通过井下处理设备转变为电信号,通过电缆传至地面主机房。在地面主机房还安设了信号处理器,将电信号转变为数字信号,并在计算机及大屏幕上显示出来。管理人员可以随时通过屏幕上的信息掌握井下各监控点的瓦斯浓度。当某处瓦斯超限,井上下会同时报警并自动采取相应的断电措施。

灌浆防灭火系统

灌浆防灭火系统对于煤层自燃发火严重的矿井来说是必须要安置的。这种系统是在地面建立制浆站,将黄土、砂子等制成泥浆,再由管道送入采煤工作面上顺槽。随着工作面回采,对采空区后方进行灌浆,用浆体将采空区遗煤包裹起来,使煤和氧气隔绝,这样就防止了煤的氧化自燃。

通信系统

电话通信系统可以保证煤矿生产的顺利进行。在井下各个采掘工作面、煤的装车点、变电所、主要机电硐室、火药库等地方都装有防爆电话机,通过电话联络,可以随时掌握井下掘进面的生产情况。当矿井发生灾变时,电话机又是指挥救灾的必要设施。目前,移动通信已应用于部分矿井中。4.井下的机电设备

机电设备是煤矿生产中非常重要的装备,它还是煤矿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煤矿井下设备很多,分采掘机械、电气设备、运输设备、通风设备等几大类。具体的有采煤机、掘进机、运输机、绞车、风机、水泵、电动机、开关、电缆等。在综合机械化采煤工作面还有一整套液压支架和大小不同的管路。各种机电设备会随着煤矿现代化建设的不断发展而逐渐增多。

机电设备由指定的司机操作。不是指定的司机,切不可开动、停止或拨弄,否则不但会损坏这些设备,妨碍正常工作,甚至可能会引发重大事故。机电硐室是个重要的地方,为了保证设备正常运转,非工作人员不能随便进去。

员工对自己所管理和操作的设备都应当会使用,会管理,会检查毛病,会排除故障,力争做到“三好”即用好、管好、维护好。任何机电设备发生了故障,只能由该设备的司机本人或专职维修人员进行检查和修理。如果需要在井下打开设备外壳进行检查和修理时,必须先切断电源,并悬挂“有人工作,不准送电”警示牌。任何人都不准在井下带电检修设备。若看到有人带电检修时,要坚决制止。

矿工应自觉爱护井下的电缆,不要损坏它;否则造成短路事故,就可能发生危险甚至导致瓦斯爆炸事故。电缆本是悬挂在巷道两帮上的,如果见到电缆掉落在地上,就要主动把它重新挂好。发现电缆上有破口或者露出了明线头,就要立即向机电人员报告,及时处理,以防后患。5.采煤的主要方法与工艺

采煤的主要方法

所谓采煤方法就是采煤系统和回采工艺的总称。不同的采煤方法所采用的采煤巷道布置系统及回采工艺不同。采煤方法指采煤工艺与回采巷道布置及其在时间、空间上的相互配合。它包括采煤系统和采煤工艺两部分内容。采煤系统即采区巷道布置方式、掘进和采煤顺序的合理安排以及由采区供电系统、通风系统、运输系统、排水系统等共同组成的完整系统。不同的采煤工艺与相应的采煤系统相配合,就构成了各种各样的采煤方法。

采煤方法的种类繁多,目前世界主要产煤国家使用的采煤方法总的划分为壁式和柱式两大类。这两种不同类型的采煤方法,在采煤系统及采煤工艺方面有很大的区别。

壁式采煤法的特点是:煤壁(即采煤工作面)较长,工作面两端至少各有一条巷道,用于进风、回风、运煤和运料;采出的煤炭平行于煤壁方向运出工作面。我国多采用这种采煤方法。

柱式采煤法的特点是:煤壁短,同时开采的工作面数目较多,采出的煤炭垂直工作面方向运出。

我国当前常用的采煤方法主要有:(1)倾斜分层采煤法。厚煤层沿倾斜面划分分层面的采煤方法。(2)倾斜长壁采煤法。长壁工作面沿倾斜推进的采煤方法。(3)走向长壁采煤法。长壁工作面沿走向推进的采煤方法。(4)长壁放顶煤采煤法。开采6米以上缓倾斜厚煤层时,先采出煤层底部长壁工作面的煤,随即开采上部顶部煤的采煤方法。(5)倒台阶采煤法。在急倾斜煤层的阶段或区段内,布置成下部超前的台阶形工作面,沿走向推进的采煤方法。(6)正台阶采煤法。在急倾斜煤层的阶段或者区段内,沿伪斜方向布置成上部超前的台阶形工作面,沿走向推进的采煤方法。(7)掩护支架采煤法。在急倾斜煤层中,沿走向布置采煤工作面,用掩护支架将采空区和工作空间隔开,向俯斜推进的采煤方法。(8)伪倾斜柔性掩护支架采煤法。在急倾斜煤层中,沿伪倾斜布置采煤工作面,用柔性掩护支架将采空区和工作空间隔开,沿走向推进的采煤方法。(9)水平分层采煤法。在急倾斜煤层中,沿水平面划分分层的采煤方法。(10)斜切分层采煤法。在急倾斜煤层中,沿与水平面25°~30°角的斜面划分分层的采煤方法。(11)仓储式采煤法。在急倾斜煤层中,将采落的煤暂时存于已采空间中,待仓房内的煤体采完后,再依次放出存煤的采煤方法。(12)房式采煤法。沿巷道每隔一定距离开采煤房,用煤房之间的煤柱子支撑顶板的采煤方法。(13)房柱式采煤法。沿巷道每隔一定距离先采煤房直至边界,再后退采出煤房之间煤柱的采煤方法。

采煤工作面回采工艺

采煤工作面回采工艺主要有破煤、装煤、运煤、支护及采空区处理五大内容。因工作面机械化程度不同,回采工艺也有所区别。(1)普通机械化采煤工作面回采工艺。普通机械化采煤工作面是指在工作面装备了单滚筒采煤机、可弯曲刮板输送机及单体液压支柱配合金属铰接顶梁支护的工作面。工作面破煤、装煤、运煤基本实现机械化,而支护和采空区处理还是人工进行的。由单滚筒采煤机完成破煤。采煤机在运行中,安装在摇臂上的滚筒不停地旋转,利用截齿将煤截割下来。为了方便工作面顶板管理,在单滚筒采煤机割煤时一般都采用倒“8”字形割煤法。在工作面上、下缺口处,需打眼放炮人工开缺口。普通机械化采煤工作面装煤依靠采煤机滚筒上的螺旋叶片和挡煤板配合,在滚筒割煤的同时将煤推入溜槽。如果还有少量遗煤,则需人工清理后才能推移输送机。运煤同样依靠铺设在工作面的刮板输送机、顺槽转载机和胶带输送机。普通机械化采煤工作面支护是利用DZ型单体液压支柱配合HDJA型铰接顶梁支护的。支柱和顶梁的配合方式有齐梁直线柱和错梁直线柱。采空区处理采用全部垮落法,即在工作达到最大控顶距后回收放顶线1~2排支柱,使顶板自然垮落。

综合来说,普通机械化采煤工作面回采工艺是采煤机从工作面中部开始开动,采煤机向上方运行割顶煤,随后挂悬臂梁;采煤机割顶煤到工作面上缺口处后,下降摇臂,翻转挡煤板,采煤机下行割底煤,随后推输送机打固定柱;当采煤机下行割底煤到工作面中部时,升起滚筒割顶煤到工作面下缺口处,随即挂悬臂梁;采煤机在工作面下缺口处后,再降低滚筒,翻转挡煤板,采煤机上行割工作面下半部分底煤到工作面中部;此时升起滚筒割顶煤进刀后停机;采煤机停机后,从工作面中部推输送机至工作面下缺口处,完成整体推移,随后支设工作面下半部分固定柱;当工作面达到最大放顶距后回柱放顶。(2)炮采工作面回采工艺。以钻爆法落煤、人工装煤、金属摩擦支柱或单体液压支柱配合金属铰接顶梁或 Ⅱ型梁支护的工作面称为炮采工作面。工作面破煤是按照规定的炮眼布置方式用煤电钻打眼,后装入煤矿许用的安全炸药及煤矿许用的电雷管起爆,从而把煤从煤壁上崩落下来。工作面放炮结束或在安全距离以外时,装煤人员就可以进入装煤点攉煤了。人工装煤前必须首先检查放炮后的顶板及支架,进行敲帮问顶、处理活石,控制顶板,然后才能开始攉煤。装煤中要随时注意煤帮、顶板,防止片帮、掉矸伤人。不能直接把大块煤矸装入刮板输送机,应人工破碎后再装入输送机。炮采工作面运煤实现了机械化,即依靠铺设在工作面的机道上的可弯曲刮板输送机将煤运入顺槽转载机后经胶带输送机运出工作面。如炮采工作面的基本支架是依靠单体支柱配合金属铰接顶梁或 Ⅱ型梁支护顶板的。工作面煤被采出后,必须对采空区后方的顶板进行处理;否则就不能保证工作面安全生产。采空区处理方法根据煤层开采条件可分为三种,即全部垮落法、充填法、缓慢下沉法。

总之,炮采工作面回采工艺过程是由放炮员首先在工作面打眼、装药、放炮;放炮结束后,攉煤工开始进入工作面挂梁控制顶板并攉煤入工作面输送机;装运煤工作完成后,开始整体推移输送机至煤壁处,随后打工作面固定柱;当工作面达到最大控顶距时,回收采空区一侧1~2排固定柱,使顶板自然垮落。(3)综采放顶煤工作面回采工艺。综采放顶煤技术的关键在于采用了放顶煤支架。这种支架后方有一个可以打开和关闭的放煤窗口。当工作面支架前移后,其上部顶煤会自然垮落,堆积在支架掩护梁下方。放顶煤时只需打开放煤窗口,顶煤会落入工作面后部刮板输送机溜槽中运出工作面。顶煤放完后,立即关闭放煤窗口,防止矸石窜入工作面。(4)综合机械化采煤工作面回采工艺。综合机械化采煤工作面是在工作面配备大功率的双滚筒采煤机、大功率的可弯曲刮板输送机、液压自移支架及转载机、可伸缩胶带输送机,实现工作面破煤、装煤、运煤、支护及采空区处理的全部机械化。

总的说来,综合机械化采煤工艺由于采用了大功率双滚筒采煤机,可在工作面实现一次采全高;采煤机首先由工作面下顺槽处完成斜切进刀割入煤壁后,开始向上割煤,同时滚筒上的螺旋叶片和挡煤板配合将煤装入工作溜槽中运出;在采煤机割煤的同时,滞后一段距离拉架并推输送机,支架后方的顶板在拉架中自然垮落。6.巷道的施工方法

巷道施工就是把岩石破碎下来,形成设计所要求的空间,并对掘出的空间进行支护的过程。巷道根据断面煤岩所占比例的不同可分为岩巷、煤巷和半煤岩巷。按巷道坡度的不同又可分为平巷、斜巷和立井三大类。在施工过程中,应根据各类巷道的不同特点进行施工。在施工过程中,主要包括破岩、装岩、运输、支护等主要工序,同时还有掘进通风、修筑排水沟、敷设管道、铺设轨道等辅助工序。巷道施工方法有分次成巷和一次成巷,一次成巷又分平行作业、单行作业和交替作业。7.以技术为基础的安全管理方法

煤矿井下的许多不安全因素都是由于煤矿开采方法引起的,这些开采方法,如果严格按照现代文明的要求,是不可行性,而这些开采方法是几十年来或者上百年所延续使用的,人们已经认可。正是因为这些技术方法,给现代煤矿开采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事故频出,甚至造成了有些事故的不可控制性。在科学发展的今天,在未来,人们一定能采用新的技术来减少或者消灭这些由于技术问题带来的不安全因素。

造成煤矿井下最大的不安全因素就是瓦斯事故,要根本解决瓦斯灾害就必须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对瓦斯进行采前处理。

瓦斯作为一种能源,本来就有开采价值,在煤层开采前,首先对瓦斯进行开采,既能增加经济效益,又减小了瓦斯灾害的影响。

在煤层开采的同时,可对瓦斯进行根本性的处理,或者引导性的处理。

所谓瓦斯的根本性处理就是:研究瓦斯的化学物理特性,对瓦斯的亲和物进行研究,可采用三种方法来处理。(1)改变空气的成分结构,也就是改变瓦斯爆炸的引发条件。(2)使瓦斯与特定的物质结合并产生爆炸惰性或者改变其物质结构使其从空中降落。(3)阻止瓦斯从煤体中的有效释放,减小瓦斯涌出浓度。

引导性处理就是研究通风设备,利用通风风流稀释,并使瓦斯均匀分布,用风流掺物法来控制瓦斯的流动与分布,并用具有调风功能的采煤机来减小瓦斯局部积聚的危险。也可采用新的技术进行火源的隔绝。

同时,还可以进行充填式开采方式。采用充填式开采后,消除了采空区,瓦斯的流动更易于控制,只要加强通风就能解决问题的大部分。比如采用局部封闭的开采方法,或者实现无人自动化开采技术,即使发生了事故也不会造成对人的伤害。

瓦斯爆炸的条件是空气构成、瓦斯浓度及火源,这就是说在瓦斯浓度与火源共同存在时,才有可能发生爆炸,可以用科学的手段对瓦斯浓度进行全面监测,比如将瓦斯浓度转化为可视化,在火源形成前对其进行科学处理。8.人为的失误与事故原因

按系统安全的观点,人是构成系统的一种元素,当人作为一种系统元素发挥功能时,会发生失误。人的失误是指人在规定的条件下,未能完成或未能及时完成规定的功能,从而使系统中的人、机或环境受到一定程度的损失。人的失误是人、机械、环境、技术和管理等诸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人的不安全行为是操作者在生产过程中发生的、直接导致事故的人的失误,是人失误的特例。

按照人的失误原因,人的失误可分为随机失误、系统失误、偶发失误三类。按人失误的性质可分为遗漏或遗忘、做错。按失误的主体,人的失误又可分为个人失误、组织失误两大类。组织失误归根到底也是一种人的失误。人是作为组织中的一员而存在的,任何个人造成的失误或对失误的防范都是在该组织综合管理下实现的,组织管理对个人的行为有着重要影响。对复杂系统而言,组织失误是对其安全性最大的潜在威胁。典型的组织失误包括管理制度缺陷、不充分的培训、管理者的错误决策等。

拉姆齐提出的一个人的失误导致事故的顺序模型,是采用顺序流程跟踪的方法,在可能发生危险的条件下个人所进行的努力。首先,是对出现的危险状况的觉察和识别,如果出现的危险状况没有被觉察和识别,则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必然增加。如果已被觉察和识别,下一步就是作出决策,根据个人的见解和具有的知识才能,判断是否避免危险的出现。个人对危险的出现不作避免的决策,往往是带有一定的冒险性的。如果个人作出要避免危险出现的决策,则下一步就取决于个人做这项工作的才能。实现这个顺序流程分析,可以减少或避免事故的出现。但不能保证完全避免事故。因为在任何时候人出现失误都可以导致事故的发生。

为预防人的失误,组织建立了许多措施,例如:标准、程序、安全设计等。由于失误或违规,措施失效,从而导致事故,这称为现行失效。而那些组织中已经存在的导致失误或违规的原因,导致防护措施不完善的不恰当管理决策,称为潜在失效。现行失效指出了事故的表面原因,潜在失效则指出了如何和为什么发生事故。拉姆齐借用医学观点,将组织比拟为机体,潜在失误恰如“病原”,没有潜在失效的组织是不存在的。系统越复杂,越不透明,各种潜在失效就越多。但是,正如病原没有机体其他条件的变化不会致病一样,潜在失效没有操作行为错误或技术失效作为触发器也不会直接引发事故。一个健康的组织并非能超脱于潜在失效,而是能不断致力于找出潜在失效并随时消除它,组织失误是诱发系统失效最根本的潜在原因。

人失误是引发事故的主要因素,是制约煤矿安全生产的一大隐患。由于任何人都会出现失误,所以,在掌握人的失误原因的基础上,就可以采取一定的措施来减少人的失误,控制人的失误发展成事故。从预防事故角度,可以从三个阶段采取措施防止人因的失误:(1)控制、减少可能引起人因失误的各种原因因素,防止出现人因失误。(2)在一旦发生人因失误的场合,使失误不至于引起事故,即,使失误无害化。(3)在人因失误引起了事故的情况下,限制事故的发展,减小事故损失。

由于人因失误的复杂性,对人因事故的防范与管理必须从技术和管理措施两方面着手,建立一个“纵深防御”系统。

纵深防御的含义是指多层重叠设置安全防护系统,从而构成多道防线,使得即使某一防线失效也能被其他防线弥补或纠正。一般地,技术措施比管理措施更有效,但技术手段必须与组织手段、文化手段相结合。从管理决策、组织、技术、事故分析、评审等过程和层面构建主动型人因失误的纵深防御系统。

建立、健全安全技术措施,是防止和消除人因的失误的必要手段。把人机工程学原理应用在所有新的设计和重要的人机界面的改造中,使煤矿的机械设备、工作环境适应人的生理、心理特征,才能使人员操作简便准确、失误少、工作效率高。

技术措施并不能防止和消除组织所有的人因的失误,不能抑制所有“病原体”,因此,技术措施需要通过管理途径来支持补充,利用企业的文化氛围促使作业者在任何时候都能严格遵守规程和规定,否则,高质量的安全技术措施及规程都可能是无效的。(1)倡导企业安全文化。企业安全文化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强调人的价值与生产价值的统一,安全价值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一致性。对煤矿而言,建设企业安全文化,就是用安全文化加强矿工心理素质的培养,加强矿工的安全意识,树立良好的企业风气,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积极为矿工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和睦的家庭环境,舒适的工作环境,和谐的行为环境。使得在这种安全文化氛围中的每一个矿工,其行为自觉地规范在这种安全价值取向和安全行为准则之中。(2)建立以人为中心的安全管理体制。在人—机—环境系统中,人是主体,是决定因素。因此,在各种管理活动中,应坚持人本原则,以人为中心,以人为本,以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为前提,把人的因素放在第一位,实现从重点管物向重点管人的转变。组织矿工参加各种安全管理活动,鼓励矿工提出安全建议,尽量满足矿工的各种安全需要。合理安排工作任务,防止发生精神和身体疲劳。实行标准化作业,改善工作环境。

安全教育与培训是防止职工产生失误的重要手段。安全教育与培训可以提高煤矿企业领导和广大职工搞好安全生产的责任感和自觉性。安全技术知识的普及和提高,可以使广大职工掌握煤矿伤害事故发生发展的客观规律,掌握安全检测技术和控制技术的科学知识,提高安全技术操作水平,保护好自身和他人的安全健康。9.煤矿的安全文化

企业安全文化的内涵

安全文化首先出现在核工业领域。1986年国际核安全咨询组在《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后评审会议总结报告》中总结了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在安全管理和人员安全素养方面的经验教训,并首次使用安全文化一词。而后,核安全文化作为一种现代安全管理理念被推广到一般工业企业的安全管理,出现了安全文化建设的高潮。

安全文化是企业文化整体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指企业职工的安全价值观和安全行为准则的总和,安全价值观是企业安全文化的核心,安全行为准则是人在企业安全文化活动中的具体表现。安全文化建设具有的内涵,既包容安全科学、安全教育、安全管理、安全法制等精神领域,同时也包含安全技术、安全工程等物质领域。因此,安全文化建设更具有系统性、全面性和可操作性。

安全文化是本质的、有效的事故预防机制,是安全管理科学的发展和提高,是对科学管理的补充与升华。企业的安全文化就是要实现人的价值和生产价值的统一。安全文化的目的就是建立“安全至高无上”的观念,从每一个人做起,形成群体的观念,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做到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不被他人所伤害。安全文化的实质就是使每个人的安全行为由不自觉渐变到自觉,由“强制执行”到“自觉遵守”,进而发展到“主动接受、自我监督”,实现由“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的质的变化。安全文化以“人”为本,以文化为载体,通过文化的渗透提高人的安全价值观和规范人的行为,用一种文化氛围去影响职工,改变落后的安全意识和不良的作业习惯,旨在形成安全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职业行为规范、舆论、习惯和传统等。一个企业的安全文化是个人和群体的价值观念、态度、认识、能力和行为方式的产物,这些因素决定了对安全卫生管理的承诺和安全卫生管理的方式和水平。建立了积极的安全文化的企业会体现出:基于相互信任的沟通,对安全的重要性的共识和对预防措施效能的确信。具有良好安全文化的企业的危险警觉性应始终保持比较高的水平,不应随事故的发生而动荡。

煤矿安全文化的建设

煤矿要实现安全生产,不仅仅要靠科技、装备和管理,重要的在于生产中最活跃的因素——“人”,在于人的安全价值观念和安全行为意识。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是预防事故的“人因工程”,以提高企业全员的安全素质为最主要任务,因而具有保障安全生产的基础性意义。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通过创造一种良好的安全人文氛围和协调的人、机、环境关系,对人的观念、意识、态度、行为等形成从无形到有形的影响,从而对人的不安全行为产生控制作用,以达到减少人因事故的效果。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是预防事故的一种“软”对策,具有长远的战略性意义。

加强安全培训,全面增强职工安全文化理念,提高安全文化素质是预防事故的关键。安全大检查、停产整顿、抓“三违”处罚等手段,在安全上虽然取得非常好的作用和效果,但并非上策,不能长久,一旦松懈,安全状况就会发生反弹。虽然遏制伤亡事故面临三大难题:安全管理机制、安全科技支持、全员安全文化素质,但全员安全文化素质是关键。从1990~2000年间发生的181起死亡事故来看,因个人违章造成的事故达90多起,占事故总数的50%以上。严格地讲在181起事故中,都有人的因素。“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是全体员工的事,没有高安全文化素质的职工,企业就不会有稳定的安全生产局面。(1)煤矿安全文化的建设应结合煤矿现有的工作基础和企业的实际情况。我国煤矿企业在长期的安全生产实践中,已经形成了一套有效的安全生产的思想模式、行为规范、传统和习惯等,并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如“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总体推进”和“安全、装备、管理、培训并重”的指导思想,始终开展的安全宣传教育活动,针对行业特点和企业实际情况制定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和标准等,这些都是煤矿安全文化建设的基础,但整体上说,煤矿还未形成系统性、全面性的积极的企业安全文化,还未把安全生产提高到安全文化的高度来认识。(2)安全文化建设的关键在于企业的领导层。一个企业的安全文化程度的高低取决于企业决策层对安全文化的重视程度。煤矿安全文化的建设需要煤矿领导的积极倡导,需要全矿职工积极参与。安全文化不是自然形成的,需要积极的引导,提高与普及相结合。安全文化建设需要自上而下循序渐进。“安全至高无上”的观念的形成、安全文化气氛的造就,都要通过每一个人去实现,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每一个人的积极性。(3)安全文化建设的基础是煤矿全体职工。职工既是安全工作的主体,也是安全文化的创造者和承担者,实现煤矿安全意识的自我飞跃,需要广泛地发动群众,依靠群众,全员的积极参与。可以通过多种多样的安全文化活动,如安全报告会、事故分析会、安全交流会、安全表彰会等会议的形式,也可以用安全演讲、安全图片展览等寓教于乐的方式,让广大职工真正参与,形成职工认同的企业安全价值观。充分调动职工的安全积极性、自豪感、责任感,使每一个职工感受到煤矿的安全离不开自身的努力,促使所有的员工都密切关注安全。积极开展安全教育和培训活动,普及安全知识,提高全员的安全素质。通过对职工进行安全思想教育,为职工生活和工作的环境创造一个浓厚的安全文化氛围,利用党、政、工、团的安全教育优势,充分利用各种宣传手段,如广播、电视、文艺、黑板报等,使职工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意识。(4)建立安全文化的核心是完善煤矿安全管理体系。不安全行为和不安全状态是事故发生最重要的原因,但它们不过是管理失误的表面现象。在实际工作中,如果只抓住了作为表面现象的直接原因而不追究其背后潜在的深层原因,就永远不能从根本上杜绝事故的发生。因此,预防事故必须从加强管理入手,充分利用管理的控制机能控制各种不安全因素,保证生产活动的顺利进行。

煤矿是一个社会技术开放系统,根据社会技术开放系统理论,要使煤矿安全、高效地生产,需要煤矿的技术系统和社会系统的联合优化,而不是使技术系统最优化,让社会系统适应它。煤矿的安全文化建设过程就是社会系统的优化过程,建立与煤矿的安全技术系统相适应的安全社会系统的过程。

煤矿企业安全文化的建设要持之以恒,逐步深化,它是一个长期的、渐进的过程。10.煤矿的危险管理

系统安全理论认为,系统中存在的危险源是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危险管理是通过辨识系统中的危险源、评估危险、分析危险,并在此基础上有效地控制危险,用最经济、最合理的办法来处置危险,以实现最大安全保障的活动。

危险源辨识、危险评价、危险控制构成危险管理的基本内容。危险源辨识是危险评价和控制的基础,它们相互关联和渗透。

危险源辨识

危险源是可能造成人员伤害、患病、财产损失、环境破坏或其组合之根源或状态。按其在事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危险源可划分为两类。

根据事故的能量意外释放理论,能量或危险物质的意外释放是伤亡事故发生的物理本质。因此,把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可能发生意外释放的能量或危险物质称作第一类危险源。

正常情况下,生产过程中能量或危险物质受到约束或限制,不会发生意外释放,即不会发生事故。但是,一旦这些约束或限制能量或危险物质的措施受到破坏或失效(故障),则将发生事故。

导致约束、限制能量或危险物质按照人的意图流动、转换和做功的措施失效或破坏的各种不安全因素称作第二类危险源。第二类危险源主要包括物的故障、人的失误和环境因素。

在我国的安全管理实践中,往往用“事故隐患”来描述物的不安全状态,用“三违(违章操作、违章指挥、违反劳动纪律)”来描述人的不安全行为。但这些只是一些表面现象,属于第二类危险源中的一部分,或控制方面出了问题的第一类危险源。根据现代安全管理的理念,把对“事故隐患”和“三违”的表面、局部的认识上升到对“危险源”的本质、整体的认识,从而实现对事故发生机理认识的重要飞跃。

第二类危险源往往是一些围绕第一类危险源随机发生的现象,它们出现的情况决定事故发生的可能性。第二类危险源出现得越频繁,发生事故的可能性越大。在事故发生发展过程中,第一类危险源在事故发生时释放出的能量是导致人员伤害或财物损坏的能量主体,决定事故后果的严重程度,第二类危险源的出现决定事故发生可能性的大小。两类危险源相互关联相互依存,第一类危险源的存在是第二类危险源出现的前提,第二类危险源的出现是第一类危险源导致事故的必要条件。

常用的危险辨识方法大致可分为两大类。(1)直观经验法。适用于有可供参考先例、有以往经验可以借鉴的危害辨识过程,不能应用在没有可供参考先例的新系统中。主要有对照、经验法和类比方法等。对照、经验法就是对照有关标准、法规、检查表或依靠分析人员的观察分析能力,借助于经验和判断能力直观地评价对象危害性的方法。对照、经验法是危险源辨识中常用的方法,其优点是简便、易行,其缺点是受辨识人员知识、经验和占有资料的限制,可能出现遗漏。为弥补个人判断的不足,常采取专家会议的方式来相互启发、交换意见、集思广益,使危险、危害因素的辨识更加细致、具体。

类比方法是利用相同或相似系统或作业条件的经验和职业安全卫生的统计资料来类推、分析评价对象的危险、危害因素。多用于危害因素和作业条件危险因素的辨识过程。(2)系统安全分析方法。即应用系统安全工程评价方法的部分方法进行危害辨识。系统安全分析方法常用于复杂系统、没有事故经验的新开发系统。常用的系统安全分析方法有安全检查表、事件树、事故树等。常和危险评价方法一起使用。

危险评价

危险评价也称为安全评价或风险评价,是对系统存在的危险性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得出系统发生危险的可能性及其后果严重程度的评价,通过评价寻求最低事故率、最少的损失和最优的安全投资效益。常用危险事件的发生频率和后果严重度来表示危险性大小。按评价结果类型可将危险评价方法分为定性评价、定量评价和综合评价。(1)定性评价。定性评价是指根据人的经验和判断能力对生产工艺、设备、环境、人员、管理等方面的状况进行定性的评价。安全检查表是一种常用的定性评价方法。定性评价方法的主要优点是简单、直观、容易掌握,并且可以清楚地表达出设备、设施或系统的当前状态。其缺点是评价结果不能量化,评价结果取决于评价人员的经验。对同一评价对象,不同的评价人员可能得出不同的评价结果。该方法的另一个缺点是需要确定大量的评价依据,因为必须根据已经设定的评价依据,评定人员才能对设备、设施或系统的当前状态给出定性评价结果。(2)定量评价。定量评价是用设备、设施或系统的事故发生概率和事故严重程度进行评价的方法。其中包括半定量评价,半定量评价是指用一种或几种可直接或间接反映物质和系统危险性的指数(指标)来评价系统的危险性大小,如物质特性指数、人员素质指标等。定量评价是在定性评价的基础上进行的。(3)综合评价。综合评价是在定性和定量评价方法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影响系统安全的所有因素,从系统的整体出发,对系统的人员、设备、环境、管理等进行的综合危险评价。例如,模糊综合评判法。危险评价的内容相当丰富,评价的目的和对象不同,具体的评价内容和指标也不相同。目前常用的评价方法有安全检查表、预先危险性分析、事故树、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故障类型和影响分析法等。

危险控制

根据危害辨识、危险评价的结果,结合煤矿企业的实际情况,确定哪些风险是不可接受的,哪些风险需要优先采取措施降低。依据危险性的大小,危险的分布一般呈三角形,即危险性越高,其数量越少。危险水平示意如下图所示。

根据危险程度,危险的控制原则见下表:危险的控制原则11.人的劳动强度与体力极限

国外的劳动强度分级

国外常用的克里斯坦森标准是以能耗量和氧耗量作为分级标准来划分不同劳动强度的。该标准所依据的为欧美人的平均值,即体重70千克、体表面积1.84平方米。所分等级为轻、中等、强、极强、过强共五级。对于我国,该标准显得过高。因此,有人建议将该标准按我国人体表面积减去5%~20%,作为标准。

除此之外,国际劳工局、日本劳动科学研究所也各有标准,其中,由于我国人体素质与日本比较接近,故有较大的参考价值。

我国的劳动强度分级

我国于1983年制定了按劳动强度指数划分的《体力劳动强度分级》国家标准(GB3869—83)。见下表:体力劳动强度分级

该标准是以劳动时间率和工作日平均能量代谢率为标准制定的,能比较全面地反映作业时人体负荷的大小。劳动强度指数的计算公式如下:I=3T+7M

式中 I——劳动强度指数;

   T——劳动时间率;

   M——8小时工作日能量代谢率;

   3——劳动时间率计算系数;

   7——能量代谢率计算系数。

下表中各级别的8小时工作日平均能耗值分别为:Ⅰ级——850千卡/人,相当于轻劳动;Ⅱ级——1328千卡/人,相当于中等强度劳动;Ⅲ级——1746千卡/人,相当于重强度劳动;Ⅳ级——2700千卡/人,相当于很重强度劳动。

劳动时间率为一个工作日内净劳动时间(即除休息和工作时间持续1分钟以上的暂停时间外的全部活动时间)与工作日总时间的比,以百分比表示,即工作日内净劳动时间/工作日总工时(%)。可通过抽样测定,取其平均值。

能量代谢率M的计算方法是:将某工种一个工作日内各种活动和休息加以归类,求出各项活动与休息时的能量代谢率,分别乘以相应的累计时间,最后得出一个工作日各种活动和休息时的合计能量消耗总值,再除以工作日总工时,即得出工作日平均能量代谢率。

单位时间内人体承受的体力活动工作量(体力工作负荷)必须处在一定的范围之内。负荷过小,不利于劳动者工作潜能的发挥和作业效率的提高,将造成人力的浪费,但负荷过大,超过了人的生理负荷能力和供能能力的限度,又会损害劳动者的健康,导致不安全事故的发生。

一般来说,人体的最佳工作负荷是指在正常情景中,人体工作8小时不产生过度疲劳的最大工作负荷值。最大工作负荷值通常是以能量消耗界限、心率界限以及最大摄氧量的百分数表示。

对于重强度劳动和极重(很重)强度劳动,只有增加工间休息时间即通过劳动时间率来调整工作日中的总能耗,使8小时的能耗量不超过最佳能耗界限。

对于在一个工作日中,劳动时间与休息时间各为多少以及两者如何合理配置,德国学者E.A.米勒研究后认为,一般人连续劳动480分钟而中间不休息的最大能量消耗界限为4千卡/分,这一能量消耗水率也被称为耐力水平。如果作业时的能耗超过这一界限,劳动者就必须使用体内的能量贮备。为了补充体内的能量贮备,就必须在作业过程中,插入必要的休息时间。米勒假定标准能量贮备为24千卡,要避免疲劳积累,则工作时间加上休息时间的平均能量消耗不能超过4千卡/分。由以上计算可知,在从事该项作业的过程中,每劳动8分钟后,应安排6分钟的工间休息时间,即休息时间为实际劳动时间的75%,换言之劳动时间率为57%。

目前有许多重体力作业,其能量消耗均已超过最大能耗界限,如铲煤作业,能量消耗为10千卡/分;拉钢锭工,能量消耗为8.7千卡/分。对于此类作业,必须根据作业时的能量代谢率,合理安排工间休息,以保证8小时的总能耗不超过最佳能耗界限。工间休息时间的长短、次数和时刻,应根据劳动强度、作业性质、紧张程度、作业环境等因素确定。一般情况下,工作日开始阶段的休息时间应比前半日的中间阶段多一些,以消除开始积累的轻度疲劳,保证后一段时间作业能力的发挥。工作日的后半日特别是结束阶段休息次数应多一些。第二章 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制度建设1.煤矿企业安全生产制度建设的重要性

班组安全规章制度是班组在生产、技术、经营等各项活动中共同遵守的安全规范和行为准则,把班组制定、执行和完善安全规章制度的过程叫做班组的安全制度建设。它是班组适应企业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需要,是加强班组安全建设的重要环节。建立健全合理的安全制度,是实现班组安全管理规范化、制度化的基础,也有助于实现班组科学管理,消除班组安全管理工作中的混乱现象,保证班组生产活动和安全管理工作顺利进行。

党和国家制定的一系列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律法规与生产是息息相关的,是班组安全制度建设的指南。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是科学规律的总结,也是从事故教训中得出的经验总结。制定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生产责任制,能使班组职工了解自己在安全生产方面的职责、权利;制定安全技术操作规程,能使职工明确自己如何去操作和怎样进行自我保护。加强班组安全建设,就要靠这些完善合理的规章制度。班组的安全制度一般包括:安全生产责任制、岗位责任制、安全操作规程、生产交接班制度、安全检查制度、设备和工具的维护保养制度、防护用品的发放和使用制度、安全教育制度、安全活动日制度、隐患整改制度、伤亡事故的报告和处理制度等。班组应结合自身的特点,建立健全以安全生产责任制为核心的各项安全制度,结合生产实际制定各项安全标准。同时,应建立岗位经济责任制,明确各岗位人员职责,充分体现责、权、利三结合的原则。2.建立健全煤矿安全生产制度的方法

安全规章制度原则上是由企业统一制定,班组是规章制度的执行单位。近年来,随着改革的深入,班组取得了制定企业规章制度实施细则的权力,这对于企业规章制度在班组的贯彻落实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同时也为班组的制度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班组作为企业中最基层的行政组织和生产单位,除了贯彻执行企业制定的规章制度外,还要根据班组自身的生产特点和需要,在企业领导和安全管理部门的指导下,建立必要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班组的安全规章制度虽然种类较多,不同类型的班组也各不相同,但必须符合企业安全管理的要求,符合安全生产、安全技术和经济活动的规律。制度确定后,班组要认真贯彻执行,并根据形势的变化和生产的发展,以及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颁布、标准的更新等情况,及时修改,充实新的内容,提出新的要求。要经常检查规章制度的落实情况,检查以自查、互查、巡回检查为主,要重点突出,有针对性,用规章制度、标准严格要求,以数据、记录进行评定,不敷衍应付,不走过场,注重质量,讲求实效。3.促进煤矿安全生产制度落实的措施

严格的考核能够促进班组安全制度的建设和落实。具体的考核内容为: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安全操作规程、安全教育制度和安全检查制度等的制定和落实情况。

其中,对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考核包括:明确班组长的班组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地位;认真执行安全生产“五同时”,把安全同生产任务捆在一起考核;分散作业、集体操作的班组的每个作业点必须指定安全负责人;危险作业、临时性作业等,必须有安全要求和可靠措施,明确安全责任人并认真执行;积极应用目标管理、安全检查表、安全性评价等科学管理方法。

对安全操作规程的考核包括:安全操作规程健全并认真执行;清楚危险点、重点控制部位、特种设备状况,有安全防范措施和应急救援措施,并熟练掌握。

对安全教育制度的考核包括:班组长安全培训合格并有证书;对新工人等进行班组教育,考核合格;对调换工种、复工人员进行安全教育;特种作业、特种设备人员做到持证上岗,并按时复训;经常组织职工学习安全制度、操作规程,做到会讲、会用。

全检查制度的考核包括:坚持日安全巡视检查制度,有安全值日记录;正确使用个人劳动防护用品;作业人员、指挥人员遵守劳动纪律,无违章操作、违章指挥;作业现场的设备、工具符合安全要求,工具、物料摆放整齐,地面清洁,通道畅通。有了完善的班组安全制度考核程序,也就更有效地夯实了企业安全制度建设的基础。4.企业法人代表安全生产责任制度

企业法人代表是企业的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应严格执行国家的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采取一切措施,严防安全事故的发生。企业法人代表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如下:(1)保证安全生产所需费用按时、足额到位,确保安全生产。(2)制定企业事故处理预案,并贯彻执行。(3)保证安全费用的及时提取,做到专款专用。(4)及时向职代会汇报安全生产情况,听取和采纳从业人员对安全管理的建议,并接受广大职工的监督。(5)审核安全措施计划及培训计划,并保证所需费用按时到位。(6)足额按时发放工资,稳定职工队伍,确保安全生产。5.矿长安全生产责任制度

在煤矿企业中,矿长的职责关系全矿职工的生命安危,为此,必须建立严格的矿长安全责任制度,以监督、促进担任这一职务者正确行使职权。煤矿矿长一般应执行如下责任制度:(1)对安全生产负总责,并保证安全生产投入的有效实施。(2)认真贯彻执行法律、法规中有关矿山安全生产的规定。(3)制定本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制度。(4)定期向职工代表大会或职工大会报告安全生产工作。(5)采取有效措施,改善职工劳动条件,保证安全生产所需要的材料、设备、仪器和劳动保护用品的及时供应。(6)及时采取措施,处理矿井存在的事故隐患。(7)及时、如实向劳动行政主关部门或管理矿山企业的主管部门报告矿山事故。6.生产、安全副矿长安全生产责任制度

生产副矿长和安全矿长是煤矿矿长的左臂右膀,也是安全生产的直接执行者和监督者,他们的安全责任制度如下:(1)全面负责矿井的安全生产工作,努力实现“双零”目标。(2)制定各种安全措施和实施办法,严格执行安全生产方针、法规。(3)按照有关规定,对职工进行安全教育和培训。(4)负责编制矿井灾害预防和处理计划,并组织职工认真学习。(5)及时采取措施,处理和排除矿井存在的事故隐患,确保安全生产。(6)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安全生产活动,促进安全生产。(7)负责工伤事故的调查和索赔事务。(8)认真传达学习和整改上级部门的有关文件和整改通知书。7.技术副矿长安全生产责任制度

技术副矿长肩负着全矿安全生产的技术指导和技术改造任务,提高全体煤矿工人的安全素质,切实实现安全生产是其义不容辞的责任。技术副矿长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如下:(1)协助安全、生产副矿长解决生产中的技术问题。(2)制订矿井技术革新计划,并监督执行。努力提高矿井技术装备和技术力量。(3)制订新技术、新工艺的技术培训计划,并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学习考核。(4)及时召开技术研讨会,完成各项技术攻关。(5)编制各种作业规程及技术措施,并组织有关人员进行学习考核。(6)有计划地进行矿井各工种技术比武,努力提高员工的操作能力和技术水平。8.井队长安全生产责任制度

井队长直接在矿井一线工作,其安全责任较其他领导者更直观、更重要,井队长应执行如下安全生产责任制度:(1)在生产安全经理的带领下进行工作,根据下达的计划任务认真组织井队生产,确保任务完成。(2)对全井队安全生产工作负总责,努力实现“双零”目标,千人负伤率控制在18%以下。(3)精心组织,加强管理,努力完成生产计划。(4)每月提交井下常用零星材料计划,确保正常生产。(5)深入现场一线解决生产中遇到的困难,带领全队员工完成任务。(6)努力提高回采率,控制材料消耗,降低生产成本。(7)认真执行矿上有关整改通知书及生产指令书。(8)定期组织职工认真学习煤矿安全规程,努力提高业务素质、安全意识和自救能力。(9)及时采取措施,处理和排除井下所有存在的事故隐患。9.安全生产科责任制度

安全生产科是煤矿安全生产的专职机构,其主要职责如下:(1)研究解决安全生产中的重大问题,年初召开安全会议,对全年的安全工作进行布置、安排,并制定考核办法。(2)按要求提取维检费用,并做到专款专用,不断改善安全生产条件,提高矿井抗灾能力。(3)每月召开成员会议,总结上月安全生产情况,对存在的问题及隐患提出整改措施,限期整改;并对下步工作进行安排布置。(4)每年开展一次劳动竞赛、安全月、查隐患保安全活动。通过活动增强员工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促进安全生产。(5)对各类安全事故进行调查。分析原因,总结经验,并提出处理意见和防范措施,教育全体员工。(6)年初组织有关人员制订矿井灾害预防计划,并组织员工认真学习,贯彻执行。(7)对全矿井安全工作负责。10.安全科长安全生产责任制度

安全科长是煤矿的专职安全干部,其安全责任可谓比天还大,安全科长必须严格执行如下责任制度:(1)协助安全副矿长负责矿井日常安全管理工作,努力实现“双零”目标。(2)制定和审核各种安全措施和实施办法,严格执法。(3)协助安全副矿长编制矿井灾害预防和处理计划,并监督执行。(4)负责处理三违人员,并参与事故调查处理工作。(5)制订年度安全培训计划,并监督执行(包括从业人员和特殊工种)。(6)负责矿井“一通三防”(通风、防水、防火、防瓦斯)工作,加强现场管理,确保安全生产。(7)负责管理危险源点管理,及时排除隐患。(8)组织召开安全生产会和安全专题会议,及时解决安全生产中出现的安全问题。(9)认真传达学习和整改上级部门的有关文件和整改通知书。11.专职安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度

专职安全员是矿井一线的安全生产执行者和督导者,必须具备高度的责任感和安全意识,专职安全员应做好如下工作:(1)积极参加文化、技术业务学习,加强体质锻炼,苦练基本功。(2)自觉遵守“矿山安全法”、“煤矿安全规程”和“煤矿救护规程”等安全救护法规和各项规章制度,制止任何人的违章作业,拒绝任何人的违章指挥。(3)爱护公共财产,厉行节约,爱护救护仪器装备,认真做好仪器装备,维护保养工作,使其长期保持完好的战斗准备(4)按规定参加战备值班工作,坚守岗位,随时做好出动准备。(5)服从命令,听从指挥,勇敢果断,积极参战,完成抢救和其他各项战斗任务。(6)做好矿井安全检查及教育工作,组织矿井安全定期检查,建立三级安全教育和定期安全培训制度。(7)负责矿井的通风管理和有害气体检测管理工作,深入现场检查、督促、保证“一通三防”措施的落实,并有权处理“三违”现象。(8)及时调查工伤事故,并提交处理意见。(9)及时填写各种报表,并报送有关部门备案。(10)对发现的隐患及时下达整改通知书,确保安全生产。12.“一通三防”安全管理制度

为了规范煤矿“一通三防”安全管理工作,防止煤矿“一通三防”安全生产事故,根据《煤矿安全生产基本条件规定》、《煤矿安全规程》等有关规定,制定本制度。

通风系统管理制度(1)各井必须建立完整、合理、稳定、可靠的通风系统,杜绝不符合规定的串联通风、扩散通风、老塘通风。每一生产水平和每一采区都必须布置回风巷,实行分区通风。准备采区,必须在采区构成通风系统后,方可开掘其他巷道;切眼在未形成全风压通风系统前不得进行扩帮和安装;改变全矿井通风系统时,必须编制通风设计及安全措施,报集团公司审批。改变一翼或采区的通风系统时,必须报矿总工程师批准。矿井需要风量应按下列要求分别计算,并选取其中的最大值:

①按井下同时工作的最多人数计算,每人每分钟供给风量不得少于4立方米。

②按采煤、掘进、硐室及其他地点实际需要风量的总和进行计算。各地点的实际需要风量,必须使该地点的风流中的瓦斯、二氧化碳、氢气和其他有害气体的浓度,风速以及温度,每人供风量符合规定。按实际需要风量计算时,应避免备用风量过大或过小。(2)各井的开拓布局、采区设计、作业规程的编制、生产计划的安排,必须有通风部门参加,保证合理布置矿井通风系统。(3)必须严格按实际供风量核定矿井产量,严格执行“以风定产”,严禁超通风能力生产。各井必须建立测风制度,每旬至少进行一次全面测风,测风结果按旬报矿(井)长、总工程师(井技术负责人),按月报送集团公司通风部门。对采掘工作面和其它用风地点,应根据实际需要随时测风,每次测风结果应记录并写在测风地点的记录牌上,同时应根据测风结果采取措施,进行风量调节。(4)各井串联通风不得超过3处,严禁二次串联通风。经批准的串联通风,进入被串联工作面的风流必须安装瓦斯自动检测仪及其断电装置,确保有害气体含量不超限。有瓦斯喷出和有煤与瓦斯突出危险的采煤工作面必须采用上行通风。(5)严格通风系统管理,合理供风,矿井有效风量率不低于85%,矿井总进风量比不得大于110%。落实巷道维修力量,回风巷道失修率不得高于7%,严重失修率不得高于3%;主要进回风道实际断面不能小于原设计断面的2/3。矿总工程师每季、安全副总(井技术负责人)、通风科区长每月至少组织一次全矿(井)主要通风巷道的检查,并有记录可查。(6)必须坚持“有掘必透”的原则,严禁在独头巷道内开掘其它巷道。(7)控制风流的风门、风桥、挡风墙、调节风窗、防火墙、密闭墙等通风设施必须由通风部门提出,编制必要的施工措施,并经总工程师批准同意后,方可施工,其施工质量必须符合“矿井通风质量标准”的统一规定,以保证通风系统的稳定性。所有风门必须安装闭锁装置、可视窗(硐室除外);主要风门必须纳入监控;主要通车风门必须实现自动化并安装声光报警装置。轨道斜巷、皮带输送机道内严禁设置风门;严禁电绞绳过风门。(8)采煤工作面必须在构成全负压通风系统后,方准回采。严禁非正规回采。采煤工作面进、回风隅角无全负压通风系统时严禁带炭回采。(9)初次放顶时,采煤工作面空间内风速不得低于0.5米/秒,进回风隅角必须及时拆除顶板锚杆螺母并剪网、悬挂风障,做到严密不漏风。采空区顶板未能及时冒落时,应强制放顶或悬挂风障。(10)各井每季度应至少检查一次反风设施,每年应进行一次矿井反风演习,矿井采区设计,应考虑区域性局部反风系统。(11)矿井改变主扇运行工况(角度或转速)前,应结合主扇性能曲线、自然风压、防灭火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研究,并编制专门的措施报矿总工程师批准。(12)各井必须每三年至少进行一次矿井通风阻力测定,转入新水平或改变一翼通风系统后,必须重新进行矿井通风阻力测定,及时增补矿井通风阻力测定资料;新安装的主扇投入使用前,必须进行一次主扇性能测定和试运转工作,以后每五年至少进行一次性能测定。(13)通风设施由通风部门统一砌筑后,按谁使用谁管理的原则分区域包保,落实责任。

瓦斯管理制度(14)矿井必须按集团公司有关规定配备瓦斯检查员和后备瓦斯检查员,实行末位淘汰制度。

①考核标准:

瓦斯员要严格遵守矿纪矿规和通风工区管理制度,凡违反者每次扣5分。

瓦斯员工作必须服从单位及班长的分配,凡不服从者,每次扣5分。

瓦斯员在现场严格执行“一炮三检”和“三人联锁放炮制”,否则每次扣10分。

瓦斯员必须严格执行现场交接班制度,凡不执行者每次扣10分。

瓦斯员现场必须及时准确填写瓦斯手册和记录牌,凡发现漏填或填错者,每次扣5分。

瓦斯员出现空班、漏检、假检、班中脱岗、班中睡觉等现象,每次扣20分。瓦斯员不按规定进行班中汇报,发现不了现场通防存在问题的,每次扣5分。

采煤工作面不挂风障者,不督促施工单位超前回料的,每次扣10分。

掘进工作面空风袋、风袋质量差,停风不撤人、恢复通风前不检查瓦斯的,每次扣5分。

对采掘工作面干打眼、不使用水炮泥、综合防尘措施不使用等现象不加以制止也不汇报的,每次扣5分。凡不监督采掘工作探头挪移,造成探头损坏或不到位的,每次扣5分。

对所辖范围内的通防设施不检查、发现损坏不及时汇报的,每次扣10分。

②考核方法:以每个瓦斯员的累计扣分为依据,扣分最多者即为最差瓦斯员,三井通风部门要做好打分和月度累计工作,季度考核一次,每年将对最差瓦斯员实行末位淘汰。(15)瓦斯员必须持证上岗,严禁空班、漏检、假检。瓦斯检查实行“五合一”管理制度,所有的采掘工作面每班必须配备一名瓦斯检查员进行瓦斯检查工作。检查内容:瓦斯、二氧化碳和温度。(16)瓦斯员在现场发现有害气体超限时,有权停止该地点和受威胁地区的一切工作,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理,并向矿调度室报告,现场作业人员必须服从瓦斯员的指挥。(17)井下所有采掘工作面和经矿总工程师(井技术负责人)确定的检查地点必须设有瓦斯检查记录牌板,牌板内容包括:地点名称、工作人数、检查时间、检查次数、瓦斯浓度、二氧化碳浓度、温度、检查人等。(18)每年进行一次矿井瓦斯等级和二氧化碳涌出量的鉴定工作,并将鉴定结果按时上报。采掘工作面瓦斯及二氧化碳浓度的检查次数:低瓦斯矿井每班至少检查2次,高瓦斯矿井每班至少检查3次,无人工作的工作面每班至少检查1次,其他可能涌出和可能积聚瓦斯和二氧化碳的硐室、巷道和瓦斯异常地点的瓦斯检查次数由矿总工程师(井技术负责人)确定。(19)瓦斯检查员每检查完一个点,必须及时将检查结果填写在随身携带的瓦斯检查记录本和现场的瓦斯牌板上,做到瓦斯记录本、牌板、台账“三对口”,并及时通知现场负责人。瓦斯检查员向通风值班室汇报每班不少于2次,发现问题随时汇报,并有记录可查。瓦斯检查员每班用光学瓦斯检定器对瓦斯断电仪探头校验至少三次,并有记录可查,二者显示值不一致时,以高显示值为准,两者读数误差大于0.2%时,必须在8小时内进行处理,在此期间,任何人不得停用瓦斯断电仪。(20)井下放炮作业,放炮员、班组长、瓦斯检查员都必须在现场执行“一炮三检”和“三人连锁放炮制”。“一炮三检”是指:装药前、放炮前、放炮后要认真检查放炮地点附近的瓦斯,瓦斯超过1%时,严禁装药放炮。“三人连锁放炮制”是指:放炮前放炮员将警戒牌交给班组长,由班组长派人设警戒,下达放炮命令,并检查顶板与支架情况,将自己携带的放炮命令牌交给瓦斯员,瓦斯员经检查瓦斯、煤尘合格后,将自己携带的放炮牌交给放炮员,放炮员发出放炮口哨后进行放炮,放炮后三牌各归原主。放炮现场必须填写“三人连锁放炮制”交接表。此表每班由炮管组发给放炮员,班后由放炮员交给炮管组保存、备查,若发现表内有不签字或漏项不填者,炮管组负责追查,并将追查情况提交矿安全办公会处理。放炮警戒牌、放炮命令牌、放炮牌分别由炮管组、调度室、通风工区在工前会上发给放炮员、班组长、瓦斯员。放炮员、班组长、瓦斯员必须按时到指定部门领取相应的牌子并在班后及时交回。(21)瓦斯检查员必须在采掘工作面电话附近进行交接班,交接双方同时向通风值班室汇报,通风值班室也可实行反调度交接双方,并有记录可查。(22)瓦斯检查日报及通风调度日报必须送矿长、矿总工程师审阅,井的必须送井长、井技术负责人审阅。对“一通三防”重大问题必须立即进行研究处理;矿(井)调度负责人将领导指示意见通知有关单位,并负责督促、协调问题的处理。(23)加强回采工作面回风隅角瓦斯管理,工作面回风隅角应超前进行回料,不得滞后于采空区切顶线,防止瓦斯积聚。回风隅角瓦斯浓度达到0.5%时,回风隅角必须悬挂便携式瓦斯报警仪,达到0.8%时,必须报告调度室,并立即进行处理。严禁利用矿井总风压通过风管或风筒引排上隅角瓦斯,严禁在工作面一侧(包括进风巷)采取增阻办法利用均压原理控制采空区瓦斯涌出;严禁采用在回采工作面上隅角安设压入式局部通风机的办法强制稀释瓦斯。(24)严格按规定排放瓦斯。排放瓦斯实行分级管理:停风区内瓦斯浓度超过1%或二氧化碳浓度超过1.5%时,最高瓦斯或二氧化碳浓度不超过3%时,必须制定安全措施,经矿值班领导口头同意,由通风工区值班领导口头传达安全措施并指定专人控制风流排放瓦斯;瓦斯或二氧化碳浓度超过3%时,由矿山救护队进行排放,若排放瓦斯风流直接引入回风系统而不流经其他采掘工作面或切断其安全出口的,排放瓦斯措施由矿总工程师批准;否则,排放瓦斯措施必须经矿总工程师审批报集团公司备案后执行。闭墙内巷道恢复通风必须制订探、放瓦斯措施,经矿总工程师批准,由矿山救护队负责实施,需排放瓦斯的,严格按排放瓦斯有关规定执行。(25)排放瓦斯必须由通风工区制定专门措施。措施内容包括:瓦斯积聚地点、瓦斯最高浓度和总量、全负压供风量、预计排放时间、影响范围、断电范围和撤人警戒地点、主要安全技术措施,并绘制排放区域的通风系统示意图。排放瓦斯必须执行“撤人、断电、限量”三原则,严禁一风吹。(26)排放瓦斯措施由矿安全副总工程师(井技术负责人)负责组织贯彻,责任落实到人,并签字备查,安全监察部门负责监督。(27)排放瓦斯结束,必须经瓦斯员验收合格后,由排放瓦斯负责人向调度室报告。

局部通风管理制度(28)巷道掘进必须按批准的设计施工,掘进工作面通风方式采用压入式。在作业规程中必须有完整的局部通风设计,经矿(井)总工程师批准。严禁无设计的巷道施工。(29)全负压供风的掘进巷道开工通知单必须在开工前三天、工作面穿岩子等临时设计的掘进巷道至提前24小时送达通风部门,通风部门根据矿井通风系统做好系统调整、风量分配工作,通风系统不合理,风量不足的不准开工。(30)局部通风机由施工单位负责运送,并按通风工区指定位置按标准安装吊挂,通风工区必须提前三天定好局部通风机位置,施工单位指定专人管理并负责搭火、更换与最后的回收工作。瓦斯检查员负责风筒完好和临时延接工作。掘进巷道必须采用压入式局部通风机通风,通风机和启动装置,必须安装在进风巷道中,距掘进巷道回风口不得小于10米;全风压供给该处的风量必须大于局部通风机的吸入风量,局部通风机安装地点到回风口间的巷道中的最低风速必须符合要求。(31)使用局扇通风的掘进工作面,实行局部通风机挂牌管理,牌板内容包括:使用地点、局部通风机功率、供风长度、出口风量、风筒直径、填写时间、填写人姓名。因检修、停电等原因需要停止局部通风机运转时,必须提前向通风部门申请,并制定相应的安全措施,报矿(井技术负责人)总工程师批准。停局扇前,现场区队长、班组长要协同瓦斯员、安全员将人员全部撤出,并切断电源、设置栅栏警标,恢复通风前必须先检查瓦斯。(32)矿井必须按规定的时间试验检漏装置,并由施工部门指定专人守候在局扇旁,确保在1分钟内恢复送电。否则按随意停电、停风论处。(33)每次局扇停电、停风,不论是否造成瓦斯积聚(每天检漏试验除外),瓦斯员必须向通风值班室和调度室汇报,通风部门都要登记备查。现场施工单位的区队长、班组长要向调度室汇报,并协助瓦斯员、安全员将人员全部撤出,切断电源、设置临时栅栏警标。恢复送电前,必须检查瓦斯,只有在瓦斯不超过,瓦斯员同意后方可恢复送电。对每一次无计划停电停风的局部通风机,安全监察部门都要组织追查分析,并对责任人提出处理意见。第三章 煤矿职工安全生产的权利与义务1.煤矿职工享有的安全生产权利

煤矿职工依法享有的安全生产权利有以下几个方面:(1)安全生产管理权。依照职工大会、职工代表大会规定,煤矿工人有权参与企业有关安全生产规划、管理制度、管理方法、安全技术措施和规章的制定。对不符合党和国家安全生产方针和法律、法规规定的规章、制度有权提出修改意见。(2)安全生产知情权。职工有权了解企业安全情况,作业场所安全状况;有权了解作业规程和安全技术措施制定执行情况;有权要求班前讲安全及安全生产注意事项;有权要求交接班交待作业地点安全情况;进入工作面之前,有权要求跟班干部或带班班长检查工作面,制定具体安全措施。(3)安全生产监督权。职工有权对企业贯彻、执行党和国家安全生产方针情况,有关安全生产法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执行情况,管理干部安全行为,作业现场安全情况,安全技术措施专项费用使用情况进行监督。(4)参与事故隐患整改权。职工发现事故隐患,有权要求有关部门组织整改,并积极提出整改措施、建议和参与整改。(5)不安全状况停止作业权。当作业现场发现重大事故隐患,可能危及工人生命安全并无法及时排除时,工人有权停止作业。(6)接受安全教育和培训权。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明确规定,企业必须对在岗职工进行定期的安全培训,煤矿职工特别是新工人、换岗工人有权接受企业提供的上岗前的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如果企业没有按规定对职工进行安全教育,企业将受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的处罚,煤矿职工有权向有关部门检举、控告。(7)紧急避险权。煤矿工人在现场作业过程中,发现将要发生透水、瓦斯爆炸、煤与瓦斯突出、冒顶、片帮坠落、倒塌、危险物品泄露、燃烧、爆炸等紧急情况并无法避免时,应最大限度地保护自己的生命安全。(8)抵制违章指挥权。煤矿工人有权拒绝违章指挥和强令冒险作业,企业不得因工人拒绝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而降低其工资、福利等待遇,不得解雇与其订立的劳动合同,不得对其进行打击报复。(9)投诉上告权。在进行安全生产监督检查时,一旦遭到打击报复和迫害,工人有权向上级或政府有关部门、工会组织投诉和控告;工人有权对忽视安全、玩忽职守造成事故的责任者进行检举;工人有权对隐瞒事故的单位和责任者提出控告。(10)反映举报权。工人有权向煤矿企业和煤炭管理部门、工会组织举报违反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制度的行为;有权检举违章指挥、违章操作者;有权反映作业现场的安全生产管理情况和不安全因素。(11)享受工伤保险和伤亡赔偿权。煤矿工人因生产安全事故受到损害时,除依法享有工伤社会保险外,依照有关民事法律还有获得赔偿的权利的,有权向本单位提出赔偿要求。职工和企业均不得自行制定标准,不得非法提高或降低标准。(12)劳动保护权。煤矿职工有获得符合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劳动防护用品的权利,有权向单位要求提供符合防治职业病要求的防护设施和个人使用的防护用品。针对不向职工提供符合规定要求的职业病防护设施和安全防护用品的企业,职工有权向有关部门检举、控告。2.煤矿职工应当履行的安全生产义务

煤矿职工应当履行的安全生产义务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遵守纪律,服从管理。在工作过程中煤矿职工必须遵守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服从管理,不得违章作业。(2)按要求使用劳动保护用品。煤矿工人入井作业时,必须按要求正确装备安全帽、矿灯、自救器、工作服等劳动防护用品,不得粗心大意。(3)接受培训,掌握安全生产技能。煤矿工人入矿作业需要具备系统的安全知识和熟练的安全生产技能。为了搞好安全生产,防止发生伤亡事故,煤矿职工有义务接受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掌握本职工作所需的安全生产知识,提高安全生产技能,增强事故预防和应急处理能力。(4)发现事故隐患及时报告。一旦煤矿职工发现事故隐患或者其他不安全因素,应当立即向现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或者本单位主要负责人报告;企业发生安全事故时,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报告本单位主要负责人。3.煤矿女职工依法享有的特殊劳动保护权利

女职工的身体结构和生理特点决定其应受到特殊劳动保护。一般来说,女职工的体力比男职工差,特别是女职工在“五期”(经期、孕期、产期、哺乳期、绝经期)有特殊的生理变化现象,所以女职工对工业生产过程中的有毒有害因素一般比男职工敏感性强。此外,高噪声环境、放射性物质、强烈振动等都能对女性生殖机能和身体产生有害影响。因此,要做好和加强女职工的特殊劳动保护工作,避免和减少女职工在劳动生产过程所受到的危害。《劳动法》对女职工的特殊劳动保护作出以下几项规定:(1)禁止安排女职工从事矿山井下、国家规定的第四级体力劳动强度的劳动和其他禁忌从事的劳动。(2)不得安排女职工在经期从事高处、低温、冷水作业和国家规定的第三级体力劳动强度的劳动。(3)不得安排女职工在怀孕期间从事国家规定的第三级体力劳动强度的劳动和孕期禁忌从事的活动。对怀孕7个月以上的女职工,不得安排其延长工作时间和夜班劳动。(4)女职工生育享受不少于90天的产假。(5)不得安排女职工在哺乳未满1周岁的婴儿期间从事国家规定的第三级体力劳动强度的劳动和哺乳期禁忌从事的其他劳动,不得安排其延长工作时间和夜班劳动。4.煤矿企业负责人应该承担的责任

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就是煤矿企业负责人。煤矿企业负责人应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全面负责。

在安全生产方面煤矿企业负责人的主要职责是:(1)保证本单位安全生产所需资金的投入。(2)建立健全本单位安全生产责任制,组织制定本单位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3)督促、检查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及时消除生产安全事故隐患。(4)组织制定并实施本单位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5)适时、如实报告生产安全事故等。

总而言之,煤矿企业负责人应当依法履行自己在安全生产方面的职责,做好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第四章 下井前后的安全事项1.入井安全知识

入井前需掌握的安全知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要开好班前会,认真听取区(队)领导和工程技术人员布置的任务以及各项安全措施和作业规程及操作规程。了解工作地点的安全生产情况,明确安全注意事项,保证作业安全。(2)要认真想一想,自己所要注意的安全事项、预防方法及采取的措施。(3)还应认真检查一遍,劳保用品是否带齐,工作中该使用的大、小工具是否带全,不要遗忘在井上,以免影响工作。锋利的工具,应套上防护套或装入工具箱内,以防伤人或伤己。(4)自觉遵守《入井检身制度》,听从指挥,排队入井,接受检身及人数清点。2.矿工下井前的准备工作

矿工下井前需作好以下准备工作:(1)煤矿企业必须对职工进行安全培训。未经安全培训的,不允许上岗作业。矿务局(公司)局长(经理)、矿长必须具备安全专业知识,具有领导安全生产和处理煤矿事故的能力,并经依法培训合格,取得安全任职资格证书。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按国家有关规定培训合格,取得操作资格证书。(2)新入矿的井下作业职工(包括合同工、农协工、轮换工等),必须接受安全教育和培训。培训时间不得少于72小时。考试合格后,必须在有经验的职工带领下,工作满4个月,经再次考核合格后,才可独立工作。

在培训期间,主要学习的内容有关安全法规、煤矿“三大规程”、煤矿安全技术知识及矿纪矿规等有关规章制度。了解矿井概况以及发生事故时的避灾路线,熟悉矿井安全生产的客观规律,提高抗灾能力及增强自我保护意识。(3)新入井的工人,要虚心请教老工人。因为老工人是煤矿安全生产的主力和骨干,他们有着丰富的安全生产经验和操作技术,是青年工人值得尊敬和学习的好老师。同时,还必须虚心接受安检人员的检查和意见,并遵照他们提出的有关安全生产方面的意见去改进工作,以确保安全。(4)职工在入井前,一定要睡足、吃饱、休息好。要精神饱满、神志清醒,保持体能强健和精力充沛。入井前绝对不允许喝酒,否则由于神志不清、精力不集中,在井下行走、乘车、工作时,就容易发生危险。严禁携带引火物品入井,如香烟、火柴、打火机等,因为在井下吸烟、点火等能引起矿井火灾和瓦斯、煤尘爆炸。(5)入井前要穿好工作服(严禁穿化纤衣服,以免产生静电)、胶靴,脖子上围条毛巾,按规定佩戴口罩、手套等防护用品。工作服和鞋袜要穿着整齐利索,尤其是袖口一定要扎好,以免被转动着的机器缠绕而发生意外事故。如果工作地点有淋水或使用湿式钻眼和洒水防尘,必要时还应穿好雨衣,防止淋湿着凉、患病。每个入井人员必须戴安全帽和矿灯,并且随身携带好自救器。3.个人防护品的正确使用

个人防护用品的种类

个人防护用品的种类很多,但主要可分为两大类,即一般个人防护用品和特种个人防护用品。特种个人防护用品按防护部位分为八类:头部保护类;眼、面部防护类;呼吸器官防护类;听觉器官防护类;防护服类;手足防护类;防坠落类;以及其他种类的个人防护用品。

正确使用个人防护用品

正确使用个人防护用品是非常必要的,这是保障从业人员人身安全健康的最后一道防线,也是保障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的基础。

为了预防事故和职业伤害生产经营单位发给每个人防护用品,以此保障职工的人身安全和健康。在以往发生的许多事故中,有的并不是由于生产经营单位没有发放个人防护用品,也不是因为个人防护用品不符合要求,而是从业人员没有按照使用规则佩戴或者使用个人防护用品。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可能是从业人员不知道正确的使用佩戴规则,也可能是知道但没有按照正确的要求去做。

安全生产法中规定,生产经营单位有责任监督和教育从业人员按照使用规则,正确使用和佩戴个人防护用品。生产经营单位要加强个人防护用品的教育和培训,监督教育从业人员按照个人防护用品的使用规则和防护要求正确佩戴、使用个人防护用品。

生产经营单位开展安全教育培训时,要有正确佩戴、使用个人防护用品的内容,说明不遵守个人防护用品使用规则而发生的事故严重性,及由此所需承担的后果,并制定规章制度,对不带、不使用的从业人员要给予一定的处分。使从业人员把正确佩戴和使用个人防护用品变成日常自觉的行动。4.选用个人防护用品的注意事项(1)从事特种作业的人员,应按其主要工种的劳动环境配备个人防护用品,如配备的个人防护用品在从事其他作业时不合适,应另配或借用其他个人防护用品。(2)纱布口罩不能用做防尘口罩。(3)帆布、纱布、绒布、皮、橡胶、塑料、乳胶等材质制成的手套统称为劳动防护手套,应根据在劳动环境中防割、烧、烫、冻、电击、静电、腐蚀、浸水等伤害的实际需要,配备不同防护性能的手套。(4)防毒护具使用的滤毒罐,应当根据毒物的种类正确选择,每次使用前应仔细检查是否有效,并按照国家标准规定定期更换。(5)对眼部可能受到铁屑等杂物飞溅伤害的工种,必须佩戴防冲击眼镜。(6)绝缘手套和绝缘鞋要定期更换,使用前要做绝缘性能的检查并且每半年作一次绝缘性能复测。(7)根据作业场所噪声的强度和频率,配备耳塞、耳罩和防护头盔类护听器。(8)在生产设备受损或者失效时,有毒有害气体可能泄漏的作业场所,除对作业人员配备常规的防护用品外,还应在现场醒目处放置必需的防毒护具以备逃生、抢救时应急使用;高处作业场所必须按规定架设安全网,作业人员可以根据不同的作业环境合理选用相应种类的安全带。5.使用个人防护用品的具体要求

个人防护用品的使用为暴露于特定的危害环境下的人员提供了一种控制手段,但是在决定使用它们作为控制手段前,需要经过一番考虑才行。

适合性

只有那些适合作业环境的个人劳动保护用品才有资格入选。所有要在施工现场使用的个人防护用品必须经过检查,这些设备必须符合国家标准。在施工现场,个人保护用品被认为是最后的防线,因此必须保证在控制危险和风险的方案上是合适的。

在首次发放使用个人防护用品时,必须确保其适宜性。在有些情况下使用设备时,使用者应经过培训知道如何检查设备是否适用,特别是使用呼吸设备时。

舒适性

有的个人防护用品可能会影响员工的健康。有些员工的身体状况可能使他难以接受某些设备。如果要求同时穿戴一种以上的个人防护用品时,则需要评估各个用品之间的兼容性。此外,个人防护用品还必须与所执行的任务相兼容。

制度性

制定个人防护用品发放规定。如果想要个人防护用品使用达到和保持高标准、高水平,各级管理人员在执行制度中的作用至关重要。

管理人员要鼓励甚至强制员工在作业现场按照规定使用个人防护用品。

同时,如果你想确保设备能持续提供其既定的保护目的,那么有一个有效的维护个人防护用品的系统同样重要,如工作服、安全帽口罩的清洗维修站等。

有效性

员工可能对特定用品的局限性不太了解,有时候就会选择了错误种类的防护用品,这样就会导致不正确的应用。当员工使用企业所提供的个人防护用品时,该员工就应该获得相应的信息、指令,使员工认识到:(1)该个人防护用品所要避免或消除的风险。(2)使用该个人防护用品的目的和使用方法。

个人保护用品根据其设计,在合适的时间地点使用时能够提供保护,不正确的佩戴就不会有保护作用。

员工应该采取行动,以保证个人防护用品处于有效的状态并得到及时的修补。6.认识安全标志的警示作用

我国安全色标准规定红、蓝、黄、绿四种颜色为安全色。红色表示禁止、停止;蓝色表示指令及必须遵守的规定;黄色表示警告、注意;绿色表示安全、提示。

安全标志是由安全色、几何图形和图形符号三部分构成的,用以表达特定安全信息的标记。安全标志是一种国际通用的信息且通俗易懂,适用于不同国籍、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程度的人。

安全标志本身并不能消除任何危险,但它能提醒人们注意不安全因素,防止事故的发生,起到保障安全的作用。7.安全帽的防护使用

在生产过程中,意外的坠落物伤及人体的事故时有发生。坠落物对人体的伤害主要是由加速度冲击力引起的。突发性强,不易躲闪,同时还具有作用时间短,冲击力大的特点,尤其是从上而下的坠落物,冲击过程只发生在一瞬间。这种事故多发生在建筑、矿山、冶金、采矿、石油勘探、隧道等行业场所。冲击事故一旦发生,受伤部位概率最大的首先是头部。头部是人体神经中枢所在,其头盖骨最薄处仅2毫米左右。头部一旦受外力冲击,就可能引起非常严重的伤害,如脑震荡、颅内出血、脑膜挫伤、颅骨损伤等,从而造成人体机能障碍,轻则致残,重则危及生命。所以,对作业场所内工作人员的头部必须加以保护,而安全帽就是头部防护的重要用品,因此,安全帽的防护使用是非常重要的。

人体各个部位对于瞬间冲击力的承受能力分别有多大呢?据国外有关研究资料显示,人体颈椎骨受到4900牛顿的力时就会折断,脑髓流出,危及生命。作用时间越短,冲击距离越长,冲击坠落物越重,则冲击力越大。冲击伤害事故发生时,冲击力一般远远大于4900牛顿,这就需要作业人员佩戴安全帽,对人体减轻坠落物对人体造成的伤害。

安全帽的防护作用主要表现在:当作业人员受到坠落物、硬质物体的冲击或挤压时,减少冲击力,消除或减轻其对人体头部的伤害。从理论上讲就是:在冲击过程中,即从坠落物接触头部开始的瞬间,到坠落物脱离开帽壳,安全帽的各个部件(帽壳、帽衬、插口、拴绳、缓冲垫等)首先将冲击力分解,然后通过各个部分的弹性变形、塑性变形合理地将大部分冲击力吸收,使最终作用在人体头部的冲击力小于4900牛顿,从而起到保护作用。安全帽的这一性能叫冲击吸收性能,而且,这一性能还是判定安全帽合格与否的重要指标之一。

安全帽产品的使用范围广,生产企业多,品种繁多,结构也各异。(1)按帽壳制造材料有塑料安全帽、玻璃钢安全帽、橡胶安全帽、竹编安全帽、铝合金安全帽和纸胶安全帽等。前四种材料的安全帽应用广泛,后两种则使用较少。依据帽壳的外部形状可以划分为单顶筋、双顶筋、多顶筋、“V”字顶筋、“米”字顶筋、无顶筋和钢盔式等多种形式。(2)按帽檐尺寸分类有大檐、中檐、小檐和卷檐安全帽,其帽檐尺寸分别为50~70毫米、30~50毫米以及0~3毫米。(3)按作业场所分类安全帽分为一般作业类和特殊作业类。一般作业类安全帽用于具有一般冲击伤害的作业场所,如矿山、建筑工地等;特殊作业类安全帽用于有特殊防护要求的作业场所,如低温、带电、有火源等场所。不同类别的安全帽,其技术性能要求也不一样,使用时应根据实际需求加以选择。(4)合格安全帽产品的标志。安全帽是工业生产中广泛使用的个人防护用品,其作用是保护作业人员头部,属国家特种防护用品工业生产许可证管理的产品。《安全帽》标准(GB2811—89)是强制执行的标准。生产安全帽产品的生产企业必须通过主管部门的体系认可,必须具备自检能力,其产品必须经过国家指定的检验机构检验合格,并且通过批量抽查、自检合格。安全帽具备以下4项永久性标记。

①企业名称、商标、型号。

②制造年、月。

③出厂合格证和安检证。

④生产许可证编号的标记。(5)安全帽的选择和使用。在进行安全帽选择时,一定要选择符合国家标准规定、标志齐全,经检验合格的安全帽。使用者在选购安全帽产品时还应检查其近期检验报告。近期检验报告由生产厂家提供。并且要根据不同的防护目的选择不同的品种,如带电作业场所的作业人员应选择电绝缘性能检验合格的安全帽,不然的话就失去了防护的作用。

使用安全帽时,首先要了解安全帽的防护性能、结构特点,并掌握正确的使用和保养方法;否则,就会使安全帽在受到冲击时起不到防护作用。据有关部门统计,坠落物伤人事故中15%是因为安全帽使用不当造成的。因此,戴上安全帽并不代表就有了安全伞,就可以避免头部不受伤害。因此,在使用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以下问题。

①在使用安全帽之前,一定要检查它是否有裂纹、碰伤痕迹、凹凸不平、磨损(包括对帽衬的检查),安全帽上如存在影响其性能的明显缺陷就应及时更换,以免影响防护作用。

②不要随意调节帽衬的尺寸。安全帽的内部尺寸如垂直间距、佩戴高度、水平间距,标准中是有严格规定的,这些尺寸直接影响安全帽的防护性能,使用者一定不能随意调节;否则,落物冲击一旦发生,安全帽会因佩戴不牢脱出或因受冲击触顶失去防护作用,导致伤害佩戴者受到伤害。

③使用时一定要将安全帽戴正、戴牢,不能晃动,要系紧下颊带,调节好后箍紧以防安全帽脱落。

④不能私自在安全帽上打孔,不要随意碰撞安全帽,更不能将安全帽当板凳坐,以免影响其强度。

⑤受过一次高强度冲击或做过试验的安全帽不能继续使用,应及时替换。

⑥安全帽不能放置在有酸、碱、高温、日晒、潮湿或化学试剂的场所,以免其老化或变质。

⑦应注意安全帽的有效期,塑料安全帽的有效期为2年半,植物枝条编织的安全帽有效期为2年,玻璃钢和胶质安全帽的有效期为3年半。超过有效期的安全帽应及时替换。8.矿灯的使用方法

矿灯是矿工的眼睛,也是入井人员必须佩戴的照明工具。

矿灯有各种类型,以携带方式来分有手提灯和头灯(或称帽灯)两种。头灯对井下工作的矿工来说携带最为方便。《煤矿安全规程》规定:“发出的矿灯,最低应能连续正常使用11小时。”入井人员从灯房领到矿灯后,应做如下检查:(1)电池盒体上是否有煤矿矿用产品安全标志“MA”字样和统一编号。(2)电池盒体有无破裂或透气盖处有无漏液现象。(3)灯线有无破损,灯线与电池和灯头连接是否牢固,灯线两端出、入口处密封是否良好,灯线长度应在1米以上。(4)灯头圈是否松动,灯头壳体有无破损,灯面玻璃有无破裂。(5)灯头上的开关是否完好可靠。(6)灯锁是否锁好,有无松动。(7)灯光是否明亮。

若检查发现存在上述问题时,应要求灯房人员进行修复或更换。

另外,还应注意如下问题:(1)经检查确无问题后,入井前要把矿灯佩戴好,不要提在手里,灯盒用腰带串好扎在腰间,灯头帽钩插在安全帽上。(2)入井人员要爱护矿灯,严禁在井下随意拆卸、敲打、撞击矿灯,以免产生电火花引起瓦斯或煤尘爆炸事故。(3)不得手提灯线甩动灯头,以免损坏灯线。(4)矿灯必须装有可靠的短路保护装置,高瓦斯矿井应装有短路保护器。(5)禁止用矿灯的电池代替放炮器放炮。(6)出井后必须立即将矿灯交回灯房,以便及时充电。如因工作需要连班时,必须换灯。(7)使用中如果发生故障,交灯时应主动向灯房人员说明。(8)使用固定矿灯的人员,不得随意和他人互换矿灯。(9)交回的矿灯应保持完好,无损伤。9.眼、面部防护用具的种类及使用

眼、面部防护用具根据其防护性能和防护部位分为防护眼镜和防护面罩。

防护眼镜

有防异物的安全护目镜和防光的护目镜两种。

安全护目镜用于防御有害物伤害眼睛,如防冲击护目镜和防化学药剂护目镜等。

遮光护目镜用于防御有害辐射线伤害眼睛,如焊接护目镜和炉窑护目镜、防激光护目镜和防微波护目镜等。

防护面罩

分为安全型和遮光型两种。

安全型防护面罩用于防御固态的或液态的有害物体伤害眼面,如钢化玻璃面罩、有机玻璃面罩、金属丝网面罩等。

遮光型防护面罩用于防御有害辐射线伤害眼面,如电焊面罩、炉窑面罩等。10.听觉类防护用品的种类和使用

听觉防护类护耳器包括耳塞、耳罩、耳帽,其作用主要是防止噪声危害。

听力保护用品的选择

听力保护的器具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置放于耳道内的耳塞,用于阻止声能进入;另一类是置于外耳的耳罩,限制声能通过外耳进入耳鼓及中耳和内耳。需要注意的是,这两种保护器具均不能阻止相当一部分的声能通过头部传导到听觉器官。

耳塞可以置放在耳道内,是用一种具有慢回弹性的泡沫制成,有丢弃式和重复使用式。在使用后要特别注意耳塞的清洁问题。另外,也要注意耳塞和使用者的耳道是否匹配。虽然耳塞有好几种不同的尺寸,但要由经过考核的人员来决定佩戴者应使用的尺寸。因为各人的耳道大小不一,所以要用不同尺寸的耳塞。

耳罩由可以盖住耳朵的套子和定位的带子组成。套子通常装有树脂塑胶泡沫材料,达到把耳朵密封起来的效果。套子里充填了吸声材料。耳罩的密封性取决于耳罩的设计、密封的方法及佩戴的松紧程度。

耳塞的使用

各种耳塞在使用时,要将耳塞帽体部分轻轻推向外耳道内,并尽可能地使耳塞体与耳腔相贴合。但不要用劲过猛过急或插得太深,以自我感觉适度为止。戴后感到隔声不良时,可将耳塞稍微缓慢转动,调整到效果最佳位置为止。如果经反复调整仍然效果不佳时,应考虑改用其他型号、规格的耳塞试用,以选择最佳者定型使用。佩戴泡沫塑料耳塞时,应将圆柱体搓成锥形体后再塞入耳道,让其自行回弹、充满耳道。

耳罩的使用

使用耳罩时,应先检查罩壳有无裂纹和漏气现象,佩戴时应注意罩壳的方向,顺着耳廓的形状戴好,放在头顶适当位置,尽量使耳罩软垫圈与周围皮肤相互密合。

耳塞或耳罩软垫用后需用肥皂、清水清洗干净,晾干后再收藏备用。橡胶制品应防热变形,同时撒上滑石粉贮存。11、呼吸防护用具的种类和使用

呼吸防护器根据结构和原理可分为自吸过滤式和送风隔离式两大类。(1)自吸过滤式是以佩戴者自身的呼吸为动力,将空气中有害物质予以过滤净化的防护器。使用在空气中有害物浓度不很高,且空气中的含氧量不低于18%的场所。它分为机械过滤和化学过滤两种,机械过滤主要是用于防止粒径小于5微米的呼吸性粉尘的吸入,通常称防尘口罩和防尘面具;化学过滤主要用于防止有毒气体、蒸汽、毒烟雾等的吸入,通常称为防毒面具。(2)隔离式呼吸器是将戴用者的呼吸器官与污染环境隔离,通过输入空气或氧气来维持人体正常呼吸的防护器。用在缺氧、尘毒污染严重、情况不明或有生命危险的工作场合。(3)呼吸防护用具的维护。呼吸防护用具的种类较多,为充分发挥各种呼吸防护用具的功能作用,除了正确选择使用外,对可重复性使用的呼吸防护用具正确地维护、保持原有功能作用也是很重要的。一般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①呼吸防护用具的检查与保养。应按照呼吸防护用具使用说明书中有关内容和要求,由受过培训的人员定期检查和维护呼吸防护用具。对携气式呼吸器,使用后应立即更换用完的或部分使用的气瓶或呼吸气体发生器并更换其他过滤部件。更换气瓶时不允许将空气瓶与氧气瓶互换。应按国家有关规定,在具有相应压力容器检测资格的机构定期检测空气瓶或氧气瓶。应使用专用润滑剂润滑高压空气或氧气设备。使用者不得自行重新装填过滤式呼吸防护用具的滤毒罐或滤毒盒内的吸附过滤材料,也不得采取任何方法自行延长已经失效的过滤元件的使用寿命②呼吸防护用具的清洗与消毒。个人专用的呼吸防护用具应定期清洗和消毒。非个人使用的每次用后都应清洗和消毒。不应清洗过滤元件,对可更换过滤元件的过滤式呼吸防护用具,清洗前应将过滤元件取下。清洗面罩时,应按使用说明书要求拆卸有关部件。使用软毛刷在温水中清洗,或在温水中加适量中性洗涤剂清洗,清水冲洗干净后在清洁场所风干。若需使用广谱清洗剂消毒,在选用消毒剂时,特别是需要预防特殊病菌传播的情形,应先咨询呼吸防护装备生产者和工业卫生专家。应特别注意消毒剂生产者的使用说明。

③呼吸防护用具的储存。呼吸防护用具应储存在清洁、干燥、无油污、无阳光直射和无腐蚀性气体的地方。若呼吸防护用具不经常使用,应将呼吸防护用具放入密封袋内储存。储存时应避免面罩变形,且防毒过滤元件不应敞口储存。所有紧急情况和救援使用的呼吸防护用具应保持待用状态,并置于管理、取用方便的地方,不得随意变更存放地点。

④佩戴呼吸护具的气密性检查。在每次使用呼吸防护用具时,使用密合性面罩的人员应首先进行佩戴气密性检查,以确定使用人员面部与面罩之间有良好的密合性;如若检查不合格,不允许进入有害环境。12.防护服的种类及选择

防护服主要是防止粉尘、热辐射、射线、微波和化学污染物损伤皮肤或经皮肤侵入人体。防护服应能有效地保护作业人员,并不给工作场所、操作对象造成不良影响。

防护服按照其防护性能及适用范围有以下几类。

防尘服

分为工业防尘服和无尘服。工业防尘服主要在粉尘污染的劳动场所中穿用,防止各类粉尘接触危害体肤;无尘服主要在无尘工艺作业中穿用,以保证产品质量。具有透气性、阻尘率高、尘附着率小的特点。

防毒服

用于酸、碱、矿植物油类、化学物质等作业人员的防护,分封闭型和透气型两类。前者用高浸透性材料制作,一般在污染危害较严重的场所中穿用;后者用透气性材料制作,一般在轻、中度污染场所中穿用。

封闭型防护服的整体为密闭结构,在腋下、袖口、裤口处设置排气阀门、清洁空气自头顶部送入,由排气阀排出、服内保持一定正压、造成穿用者自身舒服的小气候,既保证穿用人员的正常呼吸和散热,又能有效地防御毒、尘对人体的危害;胶布防毒衣用特制的防毒胶布缝制拼黏而成,可防强烈刺激性毒气和烧伤性、脂溶性液体化学物质对皮肤的伤害。

防酸碱工作服

防酸碱工作服的作用是使操作人员体部与酸、碱等腐蚀性液体及其所产生气雾隔离。防酸碱工作服通常采用耐酸碱橡胶布、聚氯乙烯膜、合成纤维织物、防酸绸、生毛呢、柞丝绸等制作。防酸服应有防酸渗透、耐酸和较高的拒酸性能。

其中橡胶耐酸碱防护服能防酸、碱液腐蚀,适用于接触酸碱液喷溅作业。塑料工作服能防轻度酸碱腐蚀、防水,防油、防低浓度毒物,不耐高低温、不耐溶剂。防酸绸工作服防酸液或酸性气体腐蚀,有较好的抗酸渗透性,有一定的防碱、防油能力。合成纤维工作服防低浓度酸、碱腐蚀。抗渗透性较差。纯生毛呢耐酸服能防低浓度酸性液体或气体腐蚀,对酸液有一定吸附和延缓渗透能力,有隔热御寒作用;柞蚕丝耐酸服能防低浓度酸腐蚀,不防碱。

防机械外伤工作服

在防护服中,使用最普遍的是防机械外伤服,主要是起屏蔽作用。国家标准要求在结构设计上尽可能避免有松散部位,并做到“三紧”,即领口紧、下摆紧、袖口或裤角紧,用以防止绞刮造成伤害。同时,要求服装的面料必须具有一定的耐磨强度、裂断强度和抗撕强度等主要机械性能。服装的缝合部位能承受一定的拉力,对其施加拉伸载荷作用时,缝合部位应无脱线、断线现象。

防寒服

用于低温作业,保护人体免受冻害。防寒服应具备良好保温性,导热系数小。一般用天然绵植物纤维、动物皮毛及化学纤维作充填层。

高温工作服

用于高温、高热辐射作业场所的个人防护。材料必须具备隔挡辐射热效率高、导热系数小、防熔融物飞溅、不易燃烧和离火自灭,以及外表反射率高的性能。

白帆布工作服用天然植物纤维织物如纯棉白帆布、麻白帆布制作,具有隔热、易于掸掉飞溅火星及熔融物、耐磨、扯断强度大、透气等特点;铝膜布工作服呈银白色,反射率高,隔热性能好,耐老化,防火,适于强辐射热条件使用,但透气性较差。

送风服为密封形结构,在设计中优先保证头部的送风量,使穿着人员吸到新鲜空气,清除多余的对流热和辐射热;致冷服有液体致冷服、干冰致冷服、冷冻背心、液冷头盔、半导体致冷器等,结构较复杂。

防静电工作服

用于产生静电聚积、易燃易爆操作场所。可以消除服装本身及人体带电。导电纤维布防静电服的作用是人与带电体接触时,能在导电纤维周围形成较强的电场,发生电晕放电,使静电中和。导电纤维越细,电晕放电电压越低,防静电效果越好。常用的导电纤维有铜丝、铝丝、不锈钢丝、渗碳纤维、有机导电纤维等。

此外还有防油工作服、防火服、防水服、带电作业服、防放射性服、防微波服等。

选用防护服时的注意事项(1)根据防护服各自特点和应用范围选用。使用者应针对作业场所或可能产生的危害因素选择质量可靠的防护服。如易燃易爆场所,应选用防静电服;带电作业应选用等电位均压服、绝缘服;接触有毒物作业应选用密闭型防毒服;高温作业应选用高温工作服等。(2)购置质量可靠的产品。应通过专营劳保商店购置有专业技术部门检验过的或符合现行标准的品种。(3)正确穿用及维护保养。防护服购进时应进行检查,对照产品的技术条件检查其质量;穿用前认真阅读产品说明,熟悉其性能及注意事项;穿用时按说明书介绍的方法穿着,必要时进行穿着训练;要重视防护服的使用条件,不可超限度穿用。(4)特殊作业防护使用后,应进行检查、清洗、晾干,存放在干燥通风清洁的库房。以橡胶为基料的防护服可用皂水等洗去污染后冲洗晾干,撒些滑石粉后存放。以塑料为基料的防护服,一般只在常温下清洗、晾干。特殊织物为基料的防护服,如等电位均压服、微波防护服、防静电服等应保持干燥;防止腐蚀性物质腐蚀,避免织物中的金属等导电纤维折断,这类服装应定期检查其电性指标。13.手足类防护用品的种类及使用

手足防护用品主要是防护手套和防护鞋。不同材质的手套和鞋适用于不同的工作场所,如防溶剂、耐油、耐漆、防污染、耐热、耐寒冷等场所。

选择防护手套时要考虑到舒适、灵活的要求和防高温或者低温的需要等。同时要考虑使用者可能遇到的危害因素。例如,有没有为此被卷到机器中去的危险等。

保护鞋有其特殊保护功能,普通的防砸鞋就是防止当材料下落时对脚的砸伤,特别是对脚趾的保护。有的鞋用来防止脚底下的锐利物品穿透鞋底而护脚掌的。它应防水、防滑,并穿着舒适。鞋的头部用钢内衬来保护脚趾,同时鞋的尺寸也要合适,鞋的绝缘性、防静电性也很重要。14.防护膏膜类防护用品的种类及使用

在生产作业环境中,常常存在各种化学的、物理的、生物的危害因素,对人体暴露的皮肤产生不断的刺激或影响,进而引起皮肤的病态反应,如皮炎、湿疹、皮肤角化、毛刺炎、化学烧伤等,这些皮肤的病态反应称为职业性皮肤病。有的工业毒物还可经皮肤吸收,积累到一定程度后引起中毒。对待特殊作业人员的外露皮肤应使用特殊的护肤膏、洗涤剂等护肤用品保护,它们与日用化妆膏霜、洗涤剂在功能、用途上有所区别。膏膜一般由药物、成膜剂、油脂活性剂乳化制成,用后用温水和肥皂冲洗,可用在使用有机化合物的场所,如各种溶剂、油漆和染料操作时。脸部和手部在戴防护用品感到妨碍操作的情况下,可用膏膜防止皮肤污染。(1)护肤膏用于防止皮肤免受化学、物理等因素的危害。如各种漆类、酸碱溶液、紫外线、微生物等的刺激作用。当外界环境有害因素强烈时,应采取专门的防护器具。护肤膏通常在整个劳动过程中使用,涂用时间长,上岗时涂抹,下班后清洗,可起一定的隔离作用,使皮肤得到保护。护肤膏分水溶性和脂溶性两类,前者防油溶性毒物,后者防水溶性毒物。

护肤膏的基本要求是不损害皮肤,不引起皮肤的过敏性;能充分地防止生产中各种物质对皮肤的危害;能保持在皮肤上且容易洗掉;与人体组织和加工的物质原料不起作用等。(2)保洁剂主要用于洗除皮肤表面的各种污染,特别是毒、尘接触作业人员,需要及时清理除去附着在皮肤和工作服上的毒物。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