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必修的逆商课(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8-31 18:39:01

点击下载

作者:刘洁

出版社:中国纺织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人生必修的逆商课

人生必修的逆商课试读:

前言

每个人都渴望成功,那么,决定人生是否成功的最重要因素到底是什么呢?

为什么有的人不管前进的道路上如何困难重重,仍能成功,而有的人则无能为力,眼睁睁地看着逆境毁灭自己的梦想呢?

为什么在智力、资本和机遇相同的条件下,有的人能克服逆境、步步高升,而有的人却一败涂地呢?

为什么有的人能坚持到底,战胜深不可测的逆境,有的人却中途停止甚至放弃了呢?

为什么有些组织和企业在竞争和逆境中繁荣昌盛,而有些却轰然崩溃呢?

为什么有的失败者能再度崛起、重塑人生,而有的却坠入忧惧与沮丧的深渊呢?

为什么许多非常有天赋、智商很高的人,远远没有发挥自己潜能时就停滞不前了呢?

归根到底,这是由一个人或一个组织的逆境商所决定的。也就是说,人生能否取得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逆境商的高低。每个人都会失败,任何人也都可能成功,是逆境商决定您能否走出逆境,走向成功。

逆境商就是逆商,简而言之,它是指人们在面对逆境或失败时的反应能力,是一种不败于任何逆境的生活态度和思考方式。

20世纪90年代中期,美国著名学者、白宫知名商业顾问保罗·斯托兹教授在其风靡世界的著作《逆境智商:将障碍化为机会》中首次提出逆商这一概念,认为它是克服不顺境遇时人们的应对智力及应对能力。

斯托兹认为,逆境不会产生不可逾越的障碍,每一个困难都是一次挑战,每次挑战都是一次机遇,战胜困难就抓住了机遇。变为高逆商者是人生历程中最受欢迎的一部分,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应对困难的技术日渐提高,力量不断壮大,不断提升自我,取得突破。尽管以后他们会面对常人似乎不可战胜的逆境,却仍能不停止前进的脚步。

逆商能帮助我们化未曾预料到的变动和挫折为获得更大成功的机遇,打破无助和无望的自动反应循环,减少自责的时间,这样就能加快从失败中重新站起来的速度,提高自身处于困难时期的生产力和创造力。

而日常工作和生活中,逆商的高低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我们是否能够成功。逆商告诉我们如何忍受逆境,如何战胜它;逆商预测谁将战胜逆境,谁将失败;逆商还能预测谁将超常发挥出潜能,谁将草草而终。

在当今这个瞬息万变、逆境环生的多元化时代,失败、逆境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在面对逆境的挑战时,大多数人在没有尝试达到极限、完全发挥能力的情况下就放弃了,甚至有些人会被如雪崩般的一系列变化打倒。人们随时随地会陷入逆境,因此,学会应对失败、走出逆境是时代变迁带来的迫切需要,是人们赢得成功的首要条件。克服逆境,关键就是要提高逆商。

本书以保罗·斯托兹教授的逆商理论为基础,总结了逆商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详细阐述了当人们遇到各种变动、失败和挫折时,容易犯哪些错误。您将学会如何辨别遇难而退者、中途而止者和勇于攀登者,并更加准确地认识自己。本书还提供了应付逆境的方法和提升逆商的技巧,教您学会运用逆商这一有效工具增强处理问题的能力,在急剧变动的社会环境中提升创造力和竞争力。第一章发现逆商

逆商在瞬息万变、险象环生的逆境时代显得格外重要。没有永恒的失败,只有暂时的不成功,应付逆境的能力更能体现一个人的生命价值,使你以不变的心态应对万变的逆境,从而让自己立于不败之地。生活在逆境时代

我们生活在逆境时代,世界正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如果你仔细地观察,会发现失望的情绪在不断噬取一些公司、机构、家庭、学校和孩子的斗志,而很多人就此埋没在失败中。

2006年,美国有关部门曾对200多位中老年人围绕“您觉得现在的生活比年轻时更轻松吗”这一主题进行了一项调查。结果令许多人感到惊讶:他们居然对年轻时经济萧条的艰难生活不觉辛苦,反而觉得如今的生活比以前更艰难。

其中一位受调查者说:“要是在今天,我才不会想去工作。竞争、信息、疾病、环境……步调变化得越来越快,我经常得挤出时间同家人、朋友相聚,人们恨不得一天有48个小时。”

还有一位受调查者说:“唉,现在艰难得多!要是在今天,我真不会去做母亲,现在养孩子太难了,为了养活他,双亲都必须工作,在过去哪有这样的事!”

随后的30个月,几百位公务人员、公司老板以及成千上万的各阶层人士都接受了调查,约有90%的被调查者认为:生活很艰难,而且越来越难。

要面对日渐积累的逆境是很残酷的现实。工作热情的消退,经济危机的加剧,环境的恶化……你一定领略到了这种天长日久积累的、慢慢变化的力量,也就是逆境的力量。所有这些,没有一样是一夜变成的,而是逐渐变化的结果,只是我们平时不觉得而已。

很多人认为,到了一定年纪,平均每天会摊上多达20件的倒霉事。看看自己,看看周围的人们,你一定会有同样的感觉。

也许,早上8点以前,当你打开报纸,却发现报纸上登的都是这些新闻:有些金融巨鳄正对收购或兼并公司表现出兴趣,或者,现在的孩子平均一星期有47个小时要接触不良信息。这让你马上想到了自己的公司及儿女。

也许,不管你如何动足脑筋设计出行的交通线路,却总会发现到哪里都遭遇堵车、道路整修,或者停车场已经塞得满满当当,而一向误点的航班依旧让你没脾气,一场约会就这样错过了。

也许,你来到办公室后,却发现有很多电子邮件和电话留言正等着你,很多棘手的文件和其他杂务需要处理。

也许,你晚上回到家,草草地吃完晚饭后,坐下来翻翻报纸,却听见儿子在咳嗽,病情看样子在加重,或者他很健康,却在一旁不安分地大叫大嚷,吵得你无法安心……

应该清楚地认识到,我们生活在逆境时代,世界正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如果你仔细观察,会发现失望的情绪在不断噬取一些公司、机构、家庭、学校、孩子的斗志,而很多人就此被埋没在逆境中。

每个人都知道,在寒冷的冬天,自然界中的许多生物都会死去,它们或者是因为自身无法抵御寒冷,或者是因为赖以生存的食物消失了。寒冷与动植物存活之间存在一个反比关系,正如逆境与成功者之间的关系一样。环境越恶劣,迎接挑战的人就越少,也就是说遇到的问题越大、越困难,那么,能解决它、愿意解决它的人就越少。

在逆境面前,很多人选择了放弃。他们不仅放弃了可以经由努力获得的成功,而且放弃了对未来的希望。放弃和丧失希望,将会给这个人带来更大的逆境,因为现在的逆境会变得越来越糟糕,这样恶性循环,以至越来越少的人愿意去跨越看起来越来越厚重的逆境墙。逆境有三个层次

逆境在生活中是实实在在、不可避免的,先从个人开始,然后不断积累,影响到你的工作环境,最后达到全社会的范围。

社会逆境

我们生活的世界正在经历着一场巨大的变化。灾难、对未来的不确定感、犯罪、经济安全、金融危机等日益让人担心,史无前例的环境破坏、家庭破裂、社会道德的危机、恐怖袭击、对法律和教育体制丧失信心等所有变化,统称为社会逆境。

犯罪是许多人关注的首要问题。据美国《亚特兰大月报》统计,在20世纪末和21世纪初,暴力犯罪成为许多美国人十分关注的问题,有四分之一的美国人将成为更多暴力犯罪的受害者。作为对此情况的反应,克林顿总统在任时通过了一项犯罪议案,在全国增派10万名警察,但实际情况是,需要新增500万名警察,才能达到1960年美国的警察与罪犯比例。

更值得注意的是青少年犯罪。学校不再是孩子们的安全避难所,每天,美国有20%的高中生带有武器,枪支更是泛滥成灾。据《今日美国》报道,42%的高中生暴力行为增加,25%的高中生经常担心自己的安全。这个问题对于10~20岁之间的女性青少年更为严重,她们中30%的人受到性攻击。

家庭既是社会逆境不断上升的原因,又是它的症结所在。今天,世界上越来越多的新婚夫妇将以离婚或分居而告终,双亲加孩子的传统家庭模式在所有家庭中所占的比重正急速下降,而单亲家庭的比例在急速上升。

孩子的道德培养问题也很严峻。2/3的美国青年不再相信“十戒律”,没有任何对错观念,76%的美国人认为社会道德在日趋衰落。

许多人向教育制度寻找答案。然而,到底是谁在教育孩子们呢?学龄前儿童平均每天看4个小时电视,十几岁的少年平均每个星期花1.8小时阅读书刊,5.6小时做作业,21小时看电视。孩子们平均每天花5分钟与父亲相处,花20分钟与妈妈相处。由于政府对电视节目的检查力度不够,大多数孩子到上完小学时至少观看了10万次暴力行为。

对许多人来说,教育并没带来希望。大约有35%的大学毕业生从事的工作并不需要大学学历,这比5年前上升了15%。

所有这些,都让人们感受到自己正处于越来越严峻的社会逆境中。

工作逆境

社会发展越快,生活就越发让人无奈。许多曾经为了希望而打拼的人们脸上不再有微笑,眼睛里流露出的也不再是自信和坚定。当你无法完成曾经可以轻松做完的工作,身体与精神上就会承受无法抑制的疲劳与焦躁,开始彻夜失眠,记忆力衰退,有时甚至有轻生的念头,这都让你无法正常应对工作或者生活中的更多挑战。不管你相不相信,工作逆境正一步步侵蚀你完美生活的构想。

在办公室中忙碌工作的秘书,她们的任务就是影印、回答电话和替总经理跑腿,或者像啄木鸟似的在打字机和终端机前敲打着,她们并不需要提重物或沉思一些重大决策,而且她们的工作环境有空调设备,且地上铺设着柔软的地毯,办公室内甚至还放着优美轻快的音乐,十分舒适。

也许你会认为她们从事着舒心的工作,但若观察一下健康统计数字,看看哪些员工随着薪水增加把胃溃疡和心脏病的问题也一起带回了家,你将会发现,这些秘书和行政职员在其中高居首位。

我们通常认为,那些最危险或最有压力的工作,是必须与有毒化学药物为伍的工作,要消耗体力的工作,或者是困难重重的高层管理决策工作。毋庸置疑,这些工作有它们的压力和危机,但是,也有许多细微的因素,可以将那些最微不足道的工作转变成激烈痛苦的经验,带给成千上万的人。

例如,你的工作若强迫你必须配合电子或机械设备的速度的话,你可能就会感到压力了,同样的情形也发生在那些反复且枯燥的工作上。如果你的工作非常有意义,责任很大,但回馈很少,你也会感到有压力。如果老板每分钟都盯着你,如果你的工作整天都坐着或站着,如果你需晚上工作——所有这些情况都可能造成较大的压力。

美国的史密斯博士说,压力工作的一般特征是,工作时间长、薪水低以及工作速度由机器或主管决定,本人根本无控制力可言。

工作压力着实是一个最复杂、最棘手的重要压力,因为它牵扯了许多不同类的压力,如环境的、生理的、人际的,再加上一般的决策压力、限期和限额压力。

在这个用秒来衡量时间的时代,大多数人总在茫然地重复着“忙”的口吻,却不知道自己到底在忙些什么。很多人总是或多或少有着这样的感受:压力越来越沉重,自己却无法摆脱,都市中写字楼里的白领群体尤其成为压力追逐的对象。

你是不是也在每天工作8小时,干一件自己讨厌的事情,然后睡8小时,再利用剩余的8小时来恢复,试图忘记一天积累起来的压力和挫折感呢?

而当经济危机降临的时候,对许多上班族而言,则意味着更大的、更不确定的工作逆境。

个人逆境

在逆境体现层面中,自上而下,从社会逆境到工作逆境,最底层的就是个人逆境。任何思维和变动都是先开始于个人的,也只有在这个层面上,个人才能起作用。面对日积月累的逆境,这是一个很残酷的现实。

个人所面临的逆境可能会表现为:体重增加、头发变白甚至开始脱落、朋友关系冷淡、父母亲衰老、邻里关系不好、家庭矛盾频发和经济纠纷等,这些缓慢但在逐渐增加的逆境,当积累到一定程度显现出来时,就会吓人一大跳!

逆境会在日常生活中日积月累,一个可以证明这个观点的事实是:6岁的小孩平均每天笑300次,而成年人则只有17次,这就是逆境天长日久的累积效应。对很多人而言,生活似乎已经没有什么可让人高兴的了。

有一个人,一生落魄,孤独而又自卑地生活在自己构建的王国里,得不到别人的承认。

28岁的时候,他爱上了自己的表姐,一个刚刚守寡的孕妇。为了表达对她的爱意,他把自己的手掌伸进熊熊的炉火中,以致于严重受伤,差点残废。

可这位表姐不理解他这种独特的爱情表达方式,拒绝了他。为此,他差点走上绝路。

他喜欢作画,而且是名天才画家。但是,没有一个人能读懂他的画并认可他作品的价值。他的画只能在兄弟就职的小画廊里寄售,几年都没有售出过一幅,那位管理小画廊的兄弟差点还因此被老板炒了鱿鱼。

他一生中大概只售出过一幅画,题目叫做《红色的葡萄园》,售价是4英镑,还是他的兄弟和朋友为了帮助他而买下的。

他最大的希望是能找一家咖啡馆展出自己的作品,可是至死也没有一家咖啡馆愿意展出他的画作。

在绝望中,他朝自己腹部开了一枪,却不足以致命。他对赶来的医生说:“看来,这次我又没有干好。”

这个人就是伟大的画家凡·高,他死在绝望和旷世孤独中,安葬仪式也极其简单。

就是这样一位天才画家,他的一生从来都没有真正挣脱逆境的羁绊,但同样也是逆境,成就了他的伟大。

个人逆境对人的一生影响极大,生命不可能不经历各种各样的逆境,逆境是我们生活中实实在在、不可避免的一部分。正因为这样,如何对待和突破逆境,是所有人都必须面临和关注的问题。智商、情商和逆商

什么东西也不能代替毅力。才能不能,有才能而不成功的人随处可见;天才不能,没有成就的天才比比皆是;教育也不能,这世上到处都是受过教育而无所事事的人。缺乏逆境中的生存能力,即使你是天才,即使你具备再高的情商,也一样不会成功。——卡尔文·吉利

他们为什么成功

美国总统尼克松成名前的许多日子都是在逆境中度过的。

小时候,尼克松常常为家里的店铺干活。他早晨4点起床,赶着马车来回走两个小时的路程,买回新鲜的蔬菜水果,并把它们洗净、分类,然后再去上学。即使是假期,他也要到游泳馆当看门员、到鸡鸭店拔鸡鸭毛。幼时的尼克松就在这样的磨练中一天天地成长。

1934年大学毕业后,尼克松进入了条件比较艰苦的杜克大学深造。在一间小木屋里,四人合睡两张铁架床,冬天只能靠烧废纸取暖。为了省钱,他早上只吃一块糖。为挣钱,他在学校里找了些事做,以改善自己的生活状况。

毕业后紧接而来的就是找工作,成绩名列前茅的他此时并未得到命运之神的眷顾。在纽约,他四处碰壁,只好回到老家惠蒂尔当律师。为了获得州律师资格,他花了六个星期准备,学习那些他从未学过却要考试的知识。几经波折,他终于通过,命运之神也终于向他敞开了大门。

当然,尼克松以后的日子也不是一帆风顺的,反而充满了更多挫折。

1960年,尼克松在总统竞选中遭到了令他遗憾终生的惨败。竞选双方的票数是有史以来最接近的一次,如果能在伊利诺、密苏里、特拉华和夏威夷几个州再获得一些选票,那么美国历史就会改写。

两年后,尼克松人生中出现了另一次更惨重的失败——竞选加州州长失败。尼克松责骂了新闻界,同时,也遭到以美国广播公司为首的新闻界的报复,这几乎结束了尼克松的政治生命和前途。

历经了这些失败后,尼克松并未因此而气馁,他挂牌开张当律师,加强对金融界和企业界的了解、几次亲赴越南了解局势、撰文发表对国内外政策的看法。

就这样,8年后,尼克松又走上了总统竞选台。这一次,经过充分准备的他终于获得了成功,充满信心地登上了总统的宝座。

尼克松之所以成功,就在于他即使处在绝境中仍然始终坚持不轻易放弃的品质,依然会穿过重重乌云,看到阳光,看见希望,依靠努力奋斗最终走向成功。

反观那些沦落贫民窟、命运悲惨的人们,他们在年龄、宗教信仰、教育背景上存在许多差异,但是,也有个共同特点:他们每个人都被生活击倒了、每个人都至少遭到过一次打击、每个人都渴望告诉别人是什么摧毁了他们、他们人生的“滑铁卢”是如何发生的……他们的人生经历是“我太太背弃了我”、“我失去了一切,走投无路”、“我做了一些坏事,遭到社会的唾弃,于是沦落至此”。

除了落魄者,众多平庸者也同样有理由来解释他们的平庸,他们带着仿佛难以医治的伤痕,对打击记忆犹新。现在他们变得特别谨慎,蹒跚而行,生怕再冒险。他们对自己不满,充满挫折感,似乎下半辈子只能忍受平庸,因为他们已经认命了。

贫民窟的人和平庸者以不同的方式向挫折或逆境投降,而像尼克松一样的成功者们同样拥有不同背景,他们来自贫穷之家、富有之家、破碎之家、拾棉花之家,也有的来自贫民区,但现在却已经是公司主管、首席牧师、政府官员和各行各业的顶尖人物。这些成功人物与贫民窟的人和平庸者一样,经历过至少一次打击,他们遇到过的困境甚至比普通人还要糟糕。

在年龄、智力、背景、国籍等方面,贫民窟居民、平庸者与成功者没有什么不同,因为每个人大体上的情况都差不多。但是,其中有一点却是截然不同的,那就是他们对待逆境的态度。

预测成功的综合因子

毋庸置疑,有些人生来就比其他人有优势,他们或是拥有超常的智力,或是怀有特别的技能,或是具有强健的体魄,或是生在富裕的家庭。可是,尽管拥有这些优势,仍然有许多有天分的人不能发挥自己的潜能,成为毫不出众的平庸者,这令许多人迷惑不解。

其实,这些人缺少了取得成功的一项重要因素——逆商。无数事实证明,高智商只是取得成功的一个有利条件,但绝不是决定性因素,高智商并不一定能成功。

过去传统的观点一直认为,智商受遗传因素影响,后天得到提高发展。人们可以通过测量智商来量度一个人的能力,进而把它当做是一个预测成功的确定性因素。然而,世界上却到处都是这样的例子:高智商的人并没能发挥潜能,一些人们认为才华横溢的人对社会所作的贡献,比那些智力平凡者要少得多。

在一项被称作“没有爆炸的原子弹”的调查中,就有这样一个极端的例子。

一名叫泰德·卡因斯基的人,各种迹象都表明他智商很高。少年时。他就异常聪明,尽管年龄很小,他还是提前念完了中学。16岁时,他进入哈佛大学,20岁毕业,尔后,在密执安大学获得数学硕士和博士学位。

接着,他到世界上第一流的加州伯克利大学数学系任教,教学可以说是卡因斯基对社会所做的最有意义的贡献。然而,两年后,他便结束了教书生涯。

成长过程中,卡因斯基的智力不断发展,然而他却从未培养自己的社会技能和情感商数。他不同任何人交往,整天与孤独为伴。

卡因斯基的一名大学室友帕里克这样形容他:“他具有一种特殊的才能来避免同任何人交往,他能飞速经过人群,然后砰的一声将门关上。”

因此,在大学里,同学们送他一个绰号——“哈佛隐士”。

尽管卡因斯基在数学方面显示出了极大的能力,但是他在社会方面却是“无能儿”。他不但没有对社会作出积极的贡献,还利用他的智慧杀死了3人,伤了22人。

显然,智商远非可预测成功的因素。

丹尼尔·戈尔曼,美国著名的情商专家,他在其畅销书《情感智力》中很有见地地解释了为什么有些智商很高的人失败了,而许多智力平凡的人成功了。

戈尔曼引入了一个在科学基础上发展壮大的智力概念,他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表明,人们除了智商之外,还有情商,也就是情感商数,这是一个假设量度。戈尔曼认为,一个人的情商反映他以下几个方面的能力:重视他人、延迟满足、抑制冲动、保持清醒头脑、坚持不懈和有效地同他人交往等。

戈尔曼通过几个例子有力地说明,在人的一生中,情商比智商重要得多。然而,同智商比起来,人们并没充分重视情商,从而没能充分发挥其潜能,而实际上人们都有这种能力。由于缺乏一个有效的量度和一个确实的方法去认识情商,日前它对我们来说还有点神秘,难以捉摸。

但戈尔曼也忽视了一个方面,有些人智商高,也具备很不错的情商,然而却仍然未能发挥其潜能,达到成功。其实,智商和情商都在起作用,但却不能决定一个人的成功。问题是,为什么在智力差不多,情商也差不多的情况下,有些人能坚持到底,而有些人却停滞不前,甚至有些人放弃了呢?

逆商则能很好地回答这个问题。具有高逆商的人,自然能够在任何情况下都秉承自己的信念,坚持到成功为止;而低逆商的人则没有这种坚持到底的勇气与毅力。

既然逆商在一个人的成功中如此重要,那么,它究竟是怎样形成的呢?逆商的形成

逆商对于一个人能否在逆境中充满希望、挺过难关,是一个决定性的变量。战胜逆境是由逆商决定的,所以切不可忽视逆商对成功所起的巨大作用。

关于狗的电击实验

西里格曼是美国一位心理学家,他曾做过一个著名的实验。

他先将一个铁笼子一分为二,保持各自的稳定,中间留出不大的空隙。然后,他把几只狗放进笼子的一边,一旦笼子底部通电,有些狗受到电击的刺痛,会很快跳到笼子的另一边去,躲避电击。而在另一边通电时,这些狗又会很迅速地跳回来,逃到没有通电的一边。然而,另外几只被放入笼子中的狗受到电击时,却不做任何跳跃和挣扎,它们只会浑身发抖,低声哀鸣。

为什么有些狗会表现出任人宰割的惨相呢?原来,西里格曼曾把这些狗拴在一根铁柱上,不时用电来刺激它们。狗最初受到电击后,立刻会跳跃、挣扎,但是无论它们怎样跳跃和挣扎,都摆脱不了电击的折磨。经过12天、数十次的电击和无效的跳跃、挣扎后,这些狗都放弃了努力,开始自暴自弃。这时,再把这些狗放进铁笼中,它们已习惯了挫败,对这种轻轻一跃就能摆脱的电击刺痛,竟然逆来顺受了。

西里格曼把这种动物遇到挫折就表现出退缩、绝望和放弃的现象,称为“习得的无助”,这是一种最终损毁它们行动动机的现象。

受到西里格曼的启示,俄勒冈大学的一名研究生唐纳得·西洛托做了一项关于人的“习得的无助”的实验。

他把受试者分为两组,将一组人关在一间屋子里,然后播放噪音。接着,他给这些人一个任务:学会停止噪音。这些人尝试了仪表盘上几乎所有按钮的所有组合,但就是关不掉噪音。其实根本没有方法可以让噪音停下来。

而实验中的第二组人则可以通过按钮的正确组合来停掉噪音。

第二次实验中,西洛托将所有人带入另一间打开嗓音开关的屋子里,让这些人将手一个接一个地放在梭子盒里。如果他们将手放在盒子的某一边,噪音就会继续,如果他们将手放到另一边,噪音就会停止。

第一次实验中那组其实根本无法停止噪音的人,即使在时间、地点、条件改变了的情况下也仍旧坐在那里,就同西格里曼实验中事先被电击过的狗的反应一样,他们根本不去尝试结束痛苦。而能控制噪音的那组人则通过在盒子里移动他们的手关掉了噪音。

许多科学家在相似的实验中都得出了相似的结果。

纽约州立大学阿尔巴尼分校的霍华德·特南和桑德拉·艾勒用49个学生做了一次研究。这项研究结果表明,给予无法解决的难题能使人变得无助,同被给予可解决的难题的实验参照组相比,变得无助的那组人后来的表现非常差。“习得的无助”使人丧失了对于不利事件的既得控制力。

维克特·弗兰克尔,一名纳粹集中营的幸存者,本世纪杰出的心理学家之一,他的经历可以称得上是一个鲜明的“习得的无助”的例子。

维克特·弗兰克尔是一位受过精神分析大师弗洛伊德理论影响的决定论者。弗洛伊德认为,人的性格在幼年时期就已经定型,而且会影响人的一生,日后改变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弗兰克尔身为犹太裔心理学家,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被关进纳粹集中营,遭遇极其悲惨,他的父母、妻子和兄弟均死于纳粹的魔掌,只剩下一个妹妹,他本人更是受到严刑拷打,朝不保夕。

有一天,他赤身独处囚室,忽然之间顿悟,产生了一种全新的心灵的自由感,日后被命名为“人类终极的自由”。当时他只知道这种自由是纳粹永远也无法剥夺的。从客观环境上来看,他完全受制于人,但自我意识却是独立的,超脱于肉体束缚之外的,他可以自行决定外界的刺激对自身的影响程度。换句话说,对于外界的刺激,他发现自己还有选择如何反应的自由与能力。

弗兰克尔就这样在脑海里设想各式各样的情景。譬如,获释后将如何站在讲台上,把在这一段痛苦折磨中学得的宝贵教训传授给学生。

凭着想象与记忆,他不断锻炼自己的意志,直到心灵的自由终于超越了纳粹的禁锢。他的这种超越也感染了其他囚犯,甚至狱卒。弗兰克尔协助狱友在苦难中找到活着的意义,寻回自尊。在最恶劣的环境中,弗兰克尔运用这种难得的自我意识天赋,发掘了人性中最为可贵的一面,那就是人有“选择的自由”。

人类特有的天赋,除了自我意识,还有想象力,能超出现实之外;有认知,能明辨是非和善恶;更有独立意志,能够不受外力影响,自行其是。

弗兰克尔的例子表明,个人行动取决于人本身,而不是外在环境,人有能力、也有责任为自己创造有利的外部环境。也就是说,前文提到的习得的无助并不是不可以改变的。无数例子证明,甚至在绝境里,只要努力,就能克服这种习得的无助感,最终战胜似乎不可克服的困难。

美国体育运动史上伟大的长跑选手——格连·康宁罕,在8岁那年曾意外遭遇一场爆炸事故,致使双腿严重受伤,而且腿上没有一块完整的肌肤,医生曾断言他此生再也无法行走。

面对黯然神伤的父母,康宁罕没有哭泣,而是大声宣誓:“我一定要站起来!”

康宁罕在床上躺了两个月之后,便尝试着下床了。为了不让父母看见伤心,康宁罕总是背着父母,拄着父亲为他做的两根小拐杖在房间里挪动。钻心的疼痛把他一次次击倒,但即使跌得遍体鳞伤他也毫不在乎,他坚信自己一定可以重新站起来,重新走路奔跑。

几个月后,康宁罕的两条伤腿慢慢可以屈伸了。他在心底默默为自己欢呼:“我站起来了!我站起来了!”

于是,康宁罕又想起了离家两英里的一个湖泊,他喜欢那里的蓝天碧水,喜欢那里嬉戏奔跑的小伙伴们。康宁罕就心里向往着湖泊,更加顽强地锻炼着自己,他要自己走着去看那片美景。

两年后,他凭借自己的坚韧和毅力,走到了湖边!此后,康宁罕又开始练习跑步,他把农场上的牛马作为追逐对象,数年如一日,寒暑都不放弃。后来,他的双腿就这样奇迹般地强壮了起来。

再后来,令人惊叹的是,康宁罕通过不断挑战,成为了美国历史上有名的长跑运动员。

由此可见,并不是所有的人都会受到习得的无助的影响,虽然助长无助感的机会无处不在,但仍然有很多人学会了“免疫”。

其实,就在西里格曼的关于狗的电击实验中,他发现,尽管大多数曾被电击过的狗习惯性地不去尝试,但有些狗却不同,它们通过某种方法获得了“免疫力”。西里格曼探究过到底是什么造成了这种不同的反应,他发现有些狗在早些时候就学会坚信它们的行动可以起到作用,结果,这些狗在其他狗放弃后,仍坚持尝试了很长时间,实际上,它们从未停止过努力。

为什么实验中有的狗不会停止努力,为什么现实中有的人不会受到习得的无助的影响?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与逆境有关的个人素质在预测一个人能否成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这也为“逆商”这一概念和理论的诞生提供了实践上的有力支持。

逆商的内容

通过几年时间的研究和酝酿,1997年,美国著名培训咨询专家保罗·斯托茨提出了逆境商数这一概念,简称逆境商或逆商或挫折商,英文简称是AQ(Adversity Quotient)。

之前,人们已熟悉了智商(IQ)和情商(EQ)这两个概念,它们成了衡量一个人素质的重要工具。保罗·斯托茨在此基础上提出逆商的概念:“为什么在智力、资本和机遇相同的条件下,有的人能步步高升,而有的人却一败涂地呢?归根到底在于他们迎接挑战、克服困难的能力,即逆商的不同。”

所谓AQ(逆商),简单来说就是当个人或组织面对逆境时,以其独特的方式对逆境产生的不同反应,高AQ(逆商)的人在面对逆境时从不退缩,他们会把逆境当做自己向前冲的“垫脚石”,即使在极端困难的时期,他们仍会干劲十足,直到收获成功。而低AQ(逆商)的人在面对逆境时,则认为前方道路上障碍太多而且又看不到尽头,进而丧失前进的信心与动力,从而使自己滑落下来。

逆商研究主要来自三个方面的科学:认识心理学、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生理学。逆商具有任何实践概念的两个基本成分:科学理论和实际应用。这里出现的概念,都是经过世界各地许多组织的成千上万人的实际应用总结而来的。

毫无疑问,逆商的研究成果是人类成功学的重大突破。人们日常工作、日常生活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逆商。逆商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含义:

·逆商告诉人们如何在逆境中生存,并如何战胜它而取得成功。

·逆商可以预测在逆境中人们所持的态度。

·逆商预测人们在逆境中能否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

首先,逆商是关于理解和增强成功概率的各方面要素的概念构架,是大量杰出科研的结果,它将为人们提供一个全新的知识领域,这些知识都是成功所必需的。

其次,逆商是一个量度,标示人们面对逆境时的反应如何。生命中的这些潜意识形态从未被检测过,现在破天荒第一次,我们将能测量、理解并改变它们。

逆商还是一套有科学依据的工具,帮助人们提高面对逆境的反应能力,其结果是提高个人和职业的整体效用。一个人越是面对困难的环境,就越有超越困难的能力,这个人就是高AQ(逆商)的人。

可口可乐公司总裁古滋·维塔是古巴人,40年前他随全家人离开古巴来到美国,当时他身上只带了40美元,加上100张可口可乐的股票。

而40年后的这个人,竟然能够领导可口可乐公司,让这家公司股票的价值在他退休的时候增长了30倍!

维塔讲过一句话是这样的:“一个人即使走到绝境,只要有坚定的信念,抱着必胜的决心,仍然还有成功的可能。”

许多成功者的人生都证明,逆商在瞬息万变、险象环生的逆境时代显得格外重要。没有永恒的失败,只有暂时的不成功。应付逆境的能力更能体现一个人的生命价值,使你以不变的心境对应万变的逆境,从而立于不败之地。因此,逆商概念的提出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依据保罗·斯托茨的逆商理论,人们处于逆境的耐挫抗争心态和坚韧前行的力度,恰似登山攀高、逆水行船,乃人生征途、命运之旅中正常摩擦系数的主观体验。

2000年,斯托茨出版了《工作中的逆商》一书,从此以后,AQ成了职场培训中的重要概念。

专家认为,AQ不只是衡量一个人超越工作挫折的能力,它还是衡量一个人超越任何挫折的能力。同样的打击,AQ高的人产生的挫折感低,甚至是零;而AQ低的人就会产生强烈的挫折感,甚至会因为一件小事而产生天塌下来的感觉。

研究也证实了这一点。美国SBC电信公司的销售数据表明,高AQ员工比低AQ员工的销售额高出141%。其他研究也发现,高AQ员工的生产能力、创造力和沟通能力,也显著高于低AQ员工。并且,在医疗实践中高AQ的病人在手术后恢复得也远比低AQ的病人快。衡量逆商的指标

按照斯托茨的理论,可以从四个方面考察一个人的逆商:控制力、归因、延伸和忍耐。

控制力

所谓控制力,即你能在多大程度上控制逆境的局势。

斯托茨认为,我们的控制能力来自我们的控制感。控制感是指人们对周围环境的信念控制能力。面对逆境或挫折时,具有高逆商和低逆商的人,在这个要素上的反映有很大的不同。

那些具有较高逆商的人,在生活和工作中能感觉到更多的控制力。于是他们就敢于采取行动,这些行动反过来又使他们获得更多的控制力。

逆境控制力低的人在面对逆境时可能会这么想:

·这件事情对我来说太难了,这是我力不能及的;

·对这样的情况我无能为力;

·何必太认真呢?能过去就算了;

·我不能这样做;

·我做什么也不会有作用,又何必白费力气呢;

·这种任务根本就无法完成。

而逆境控制力高的人可能会这么想:

·这件事情的确很难办,但我做过比这更难办的事情;

·一定有办法的,我才不相信我对它无能为力呢;

·我总会想出办法的;

·我宁愿冒一次险,也要把这件事办成;

·我一定要找到一条出路。

由此可见,即便面临重大挫折,具有高逆境控制力的人仍然相信自己能控制局势。当别人都以为大势已去的时候,高逆境控制力的人总能透过种种消极因素,看到积极的、自己可以做主的机会,而决不轻言放弃。但控制力低的人在掌握着很多资源的时候,仍然很容易觉得“大势已去”。

华特是密歇根州立大学的教授,当学生们和他打招呼的时候,他会高抬起头,不做任何回应、高傲地与之擦肩而过,知道了他这个习惯后,绝大多数学生都不再主动和他打招呼。

然而,一名叫莉塔的女生就不这样。一开始,她打招呼后,教授一样会抬着头、高傲地与她擦肩而过。但莉塔并不放弃,个子矮小的她会转过身来,小跑几步,堵在这位教授的前面再高喊一声:“华特教授,您好!”

这样打过几次招呼后,以后只要一看到莉塔,华特教授就会主动打招呼“哦,莉塔,你好!”

这是一种控制感的较量。一般学生认为,是教授在控制局面。所以,当教授不理他们时,这种小小的挫折感击倒了绝大多数学生。但莉塔却不同,她相信自己和教授一样可以控制局面,她认为,教授“古怪”行为的背后,一定有一个可以理解的特殊原因。她暂时不知道这个原因是什么,但她深信,没有人真的天生就是这么古怪、不讲情理的,只要自己坚持,她就可以控制这个局面,而事实也证明她是正确的。“我这辈子都没有遇到过什么挫折。”45岁的迈克说。“我这辈子已经彻底垮了。”35岁的凯莉说。

看上去,他们两个的情况一个天上一个地下。迈克是匹兹堡一名小有名气的建材商,年收入数百万元。凯莉欠债近百万元,几个债主一直在找她,而她躲在一个朋友家里不敢出门。

但是,他们曾经有过类似的经历。

10年前,迈克是银行的一名普通职员,但他不满足于银行的工作,筹资做起了建材生意。但不久,由于对市场不熟悉,他的生意赔了,还因此欠下了近500万元的债务。这如“闷棍”敲醒了他,他开始总结教训,重新审视市场格局,调整经营思路。经过6年的奋斗,他终于还清了500万元的债务和利息。

5年前,凯莉是密尔沃基的一名小企业主,拥有豪宅、名车和一家小型加工厂,但因为轻信于人,在一笔生意上亏了200多万元,将豪宅、名车和加工厂全部变现后,她仍有近100万元的债务。无奈之下,她过起了东躲西藏的生活。

亏了500万元,但是迈克并没有将这样的事情看做是“挫折”,究其原因,在于他内心深处的控制感,当时35岁的他深信自己还能将命运的主动权控制在自己手中,所以亏了500万元并没有让他陷入恐慌。

斯托茨认为,这种控制感主要来自潜意识,与个人经验关系不是特别大。譬如,迈克在亏掉500万元之前,并没有商场上叱咤风云的经验,他凭着内心深处的信念,相信自己可以控制局势;而凯莉虽然比迈克拥有更多经商的经验,但这些经验并没有帮助她产生足够的控制感。

在纳粹集中营里也可以观察到另一种极端的例子。上面提到过的维克特·弗兰克尔,在极端恶劣的条件下,却有比总在折磨他的看守有更大的控制感,因为他能够控制自己的反应。

其实,即使在最不幸的情况下,你仍然会有少量的控制力,你总能在逆境中控制自己如何反应,那就是生命深处希望的种子。

归因

挫折发生了,就要分析挫折发生的原因,这就是归因。

谁或什么是逆境的起源?我在多大程度上拥有逆境的结果?表面上,它们是同一个问题,但经深入探讨你会发现它们有很大的区别。

低逆商的人倾向于消极归因,过分自责,在许多情况下,他们把自己看作逆境的唯一的起源,进而会对自己进行责备,为自己的行为懊悔不已。

在面对逆境时,自责的低逆商者经常会这么想:

·这件事做成这样全是我的错;

·我太笨了;

·我要是早知道这样就好了;

·我已经晕头转向,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我把一切都搞糟了;

·我真是太失败了。

自我责备有两个重要功能:首先它帮助你学习,通过自责,你能重新考虑和调整行为,这样可以使你有所提高;第二,责备导致懊悔,懊悔使你探索自己灵魂,并使你认识到自己是如何伤害他人的。

我们有时希望时光能够倒流,让我们能有机会改正错误。当你得罪了某人时,对他表现一下你的懊悔当然是很有必要的。为保持不断的进步,我们需要创建一个反馈机制,这时适当自责是必需的。

但作为—个不断进步的人,你需要具备一项基本能力:评价你做的是对还是错,以及你如何做才能提高自己的能力。过分自责可以摧毁你的反馈机制,破坏你从错误中得到学习的能力。

适当的批评、责备和懊悔诚然能给你带来好处,但任何一项过多时都会降低你的士气。一旦责备具有破坏性,它便会降低你的能量、希望、自我价值和“免疫系统”。适当的责备促使人采取行动,过度的责备则使人变得迟钝与懒散。

如果你觉察到自己总是处于很低的控制、很深的懊悔及过度的自责中,那么就会变得很脆弱。如果你的家庭生活和工作总不顺心,而你无力改变并且认为大部分错误在于自身,那么你可能会感到灰心丧气、压抑,这最终会导致你失去很多东西。

适当地责备一下自己的确是一件好事,但记住,责备不同于责任感,只有适当的自责才是有用和有效的,过度自责是有破坏性的。至关重要的是,你希望在多大程度上拥有由逆境带来的结果。

有时,逆商低的人也往往将挫折归因于他人、环境等外部因素,而认为自己没有一点责任,他们会这么想:

·事情变成这样,都是凯瑟琳造成的;

·汤姆对我真是太无礼了;

·拉瑞吵得我实在是睡不着觉;

·天哪,我的电脑又坏了;

·如果不是堵车,我就不会迟到了;

·暴风雨摧毁了我的家园。

相反,高逆商的人并不只是去责备别人,他们首先会主动承担责任,无论什么情况下,都倾向于认为自己应该为挫折负责。同时,他们会积极进行归因,即相信自己一定能改善局面。他们可能会这么想:

·大家都很痛苦;

·这是在浪费时间;

·现在每个人的情况都不是很好;

·没有人能预知它的发生;

·我父母病了,我不得不整晚照顾他们;

·所有队员都未按预期行事;

·这件工作是由好几个人一起完成的;

·当所有可能性都考虑后,我会找到更好的方式;

·下次遇到这种情况时,我就知道该怎么办了。

也就是说,高逆商者比低逆商者更能从错误中学到新的东西,他们更倾向于拥有逆境的结果。这种责任感促使他们采取行动,使他们比低逆商者更加强有力地对逆境作出积极的反应。

高逆商的人往往倾向于从未来的角度考虑自己,他们能认识到哪些责任是真正属于他们的。不妨回想一下,你最后一次遇到逆境是什么时间,其中你的失误占多大比重,不可能全部错误都是自己犯的吧?

斯托茨概括说,高逆商的人会有这样的积极负责感:我认为我应该为改善这一局面负责。

挫折本身必然有外部原因和内部原因,但进行外部归因和消极自我归因经常于事无补,因为我们最能左右的是我们自己,最能改变的也是自己。

进行积极自我归因的人,虽然可能会给自己施加过多压力,但这种压力会帮助他寻找自己的弱点,然后进行改善。而外部归因和消极自我归因的人,在挫折发生后会对自己说一句“这不是我的错”、“我太失败了”,然后就放弃了对自我改善的努力。

达比曾经立志要成为一名优秀的销售员,但三年多来,还没有哪一家公司雇用他做销售员超过一年。多数时候,他刚到试用期就被公司解聘。现在,他几乎彻底对自己失去了信心。

达比之所以陷入现在这种局面,和他的归因方式密切相关。

第一次被公司解雇,就给他造成了巨大的心理打击。虽然他内心深处知道,自己作为一名销售员还有所欠缺,但他不敢去做这种自我归因,他的解决方式是“逃跑”:既然被这家公司解雇了,他就去另一个公司应聘销售员。

被另一家公司解聘后,就再去第三家公司应聘销售员,他一直没有放弃自己的“优秀销售员之梦”,但是,他却从来没有认真地对这些屡屡发生的挫折做一次积极的自我归因。

每一次挫折都是一次机遇,因为它暴露了自己的缺点和弱点。进行积极的自我归因的人会借此来完善自己,这样一来,挫折就成了人生的一种财富。

延伸

所谓延伸,即你会不会自动将一个挫折的恶果延伸到其他方面。

逆商高的人,很少泛化,他们将挫折事件的恶果控制在特定的范围内,不让其蔓延。他们认为,逆境的起因是临时的、短暂的,这就唤醒了乐观精神,尽快采取行动。他们以一种健康、自然的心态看待逆境和挫折,在黑夜中看到光明,而不论黑夜有多长。

对逆境和它的起因的认知,最终会提高逆境中求取生存和接受巨大挑战的能力。

贝比斯是美国著名的棒球运动员,他出生在船上工作的底层劳动者聚居的地方,环境十分糟糕。

在这里长大的贝比斯,是名让大家感到棘手的不良少年。他看到邻居从市场买菜回来,会突然从旁边跳出来,把人家的蔬菜打落,然后跑掉。

由于他非常喜欢搞恶作剧,后来被送到了感化院。感化院的老师并不认为贝比斯的这种恶劣品性会持续很久,他们相信贝比斯只要经过适当的教育是会变成好孩子的。

感化院的老师为了教育他,就让他打棒球。棒球需要共同作业,不许擅自活动,必须尊重别人的立场,是最需要团队精神的一种运动。

老师想利用这种运动来锻炼他的人格,从而将这个孩子的恶习控制在一定范围内。那个感化院规模很大,所以很快就组成了一个棒球队,常常跟许多学校举行比赛。在比赛中,贝比斯被某个裁判认为非常有棒球天分,这就为他成为世界一流的全垒打之王奠定了基础。

贝比斯的命运因此改变。

具有高逆境延伸力的人,会觉得逆境可能会持续一段时间,但肯定会结束,他会接受一切不幸和挑战,尤其是当遭受重大挫折时,他们的挑战能力就越大。

1985年,美国波音公司和欧洲空中客车公司在日本争夺与全日空公司的一笔大生意。由于双方飞机的先进性和可靠性相差不多,报价也不相上下,全日空一时拿不定主意。

在这个关键时刻,波音公司连遭打击:短短两个月内,世界上就相继发生了3起波音飞机的空难事件:6月23日,印度航空公司一架波音747飞机在爱尔兰西南海域坠毁,机上320人丧生;8月17日,日本航空公司一架波音747客机在日本中部山区坠毁,520名旅客丧生,打破了世界空难死亡人数的纪录;5天后,英国空中旅游航空公司的一架波音747客机,在曼彻斯特国际机场起飞时起火爆炸,54人死亡,83人受伤。

这一系列空难事件,使得波音公司蒙受了巨大打击,它的产品质量受到了人们的普遍怀疑。更重要的是,这些空难事件,尤其是发生在日本的那一起,对于波音公司与空中客车公司的竞争来说,不啻是当头一击!

从表面上看,波音在这场商战中无疑是输定了,但波音公司的董事长威尔逊却不这么认为。他认为这种逆境持续时间不会很长,一定会以最快的速度结束。于是他在高层施压的状况下,依然雷厉风行地号召公司上下行动起来,并采取紧急应变措施,渡过难关。

威尔逊拿出了如下几个措施:

第一,扩大优惠条件,答应为全日空公司提供财务方面的便利、零配件供应、飞机的保养和机组人员培训等服务。

第二,针对空中客车的问题采取对策。空中客车计划帮助日本人制造A—320型飞机,波音提出愿和日本人合作,制造更先进的766型飞机。

第三,打外围战,博取日本企业界的好感。波音定下了与日本三菱、川崎和富士3家著名公司合作制造767客机机身的计划。

空难发生后,波音不但加大了给对方的优惠,而且还主动提供了价值5亿美元的订单。此后,波音公司还付出了许许多多的努力,终于战胜了对手,与全日空签订合同,成交额高达10亿美元。

而那些低逆境延伸力的人,可能将逆境及其起因归因于一些永久的因素,这往往意味着无望与无助。长此以往,会变得没有信心,自暴自弃,很少再去努力改变那些被视为永久性的不利因素。

伽莉丝是一家公司的业务主管,她的家庭很美满,有爱她的丈夫和一个10岁的儿子。

有一天,伽莉丝正在开会,她的助手进来告诉她,她儿子的学校打来紧急电话。伽莉丝去接了电话,她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校长说,她的儿子大卫和他的几个朋友刚刚在偷东西的时候被抓住了!

这简直不能让人相信,但却是事实,当那几个孩子走出商店时被抓住,衣兜里装满了糖果。

伽莉丝放下电话,关上了门,想象着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事实——大卫是个贼!她想象大卫将来会越来越堕落,同时联想到大卫将来的工作和人际关系,想大卫可能还有更恶劣的行为,马上变得灰心丧气。

伽莉丝的低逆境延伸力让她低估了自己对儿子的控制力,认识不到父母的爱能渗入儿子的灵魂,使儿子改邪归正。相反,她会像对待罪犯一样对待儿子,使大卫陷入恶性循环,并可能最终真的变成罪犯。

延伸的习惯在学生中更是常常可见,很多学生会因为一两次考试失败而怀疑自己的学习能力。之所以如此,就是因为他们将一两次考试失败的挫折感无限延伸了。

斯托茨认为,这种泛化习惯是低逆商的根本源头。低逆商的人不仅无法超越挫折,还会让挫折变得像瘟疫一样,延伸到生活的其他方面,最终搞得一塌糊涂。而高逆商者不仅能超越挫折,还会将挫折感严格控制在特定的事件上,不让它对自己的其他方面产生任何影响。

忍耐

20世纪初,英国探险家欧内斯特·沙克尔顿召集了一群人首航北极,他们靠狗拉雪橇和滑雪穿越整个北极。在途中,他们所乘的船“忍耐”号由于陷在浮冰里,永远地留在了北极的冰层下面。

因此,沙克尔顿和全体探险队员被迫硬着头皮在北极冬季的浮冰上止步。他们知道,前面等待他们的就是死亡。

AQ研究人员指出,一群人对逆境可以忍耐多久的理解,影响着他们可以忍耐的时间限度。沙克尔顿对待已发生逆境的不屈不挠的乐观主义精神和能力,并不去理睬所有负面“迹象”,把他和队员们从难以忍受的困境中解救了出来。

他拒绝向现实低头,于是制订了一个计划,乘坐一艘救生船,在冬季的北极海水里航行了700千米,以穿越这片地球上最大的海洋。船身不久就结满了厚厚的冰,并开始慢慢往下沉;队员们的皮肤被海水中的盐分割裂出一道道口子,火辣辣地疼;由于缺水,大家的喉咙都肿胀得无法咽下食物,衣服一直被泡在水里,所以人人看上去都衣衫褴褛……17个月的逃生之旅,把他们推向了精神错乱的边缘,但沙克尔顿始终坚定地向大家传递着这样一个信念:我们一定会从困境中走出去的!

沙克尔顿应对那段看上去似乎不可逆转的逆境的能力,使他得以尽可能地缩短处于逆境的时间,而他的队员也得以亲口将这一传奇告诉别人,讲述他们是如何脱离死神魔爪的。

今天的人们只会把他们当成英雄来崇拜,把他们的经历当成一桩惊险故事来聆听,可是,在当年九死一生的环境下,沙克尔顿周围所有人的眼中除了绝望外,再也看不到任何东西,但沙克尔顿却看出当前的噩梦总会过去,他们一定可以平安脱险。

沙克尔顿的经历证明了人在逆境控制中具有超凡的力量,这一能力被评估和形容成“一个人对逆境的可忍受力”,即“忍耐”。

低逆商的人更倾向于认为逆境会永久持续下去,而那些高逆商的人在看待已发生的最可怕环境时,拥有一种几乎可以称得上是神奇的能力。显然,在逆境中,这些高逆商者的倾向是最有利的。

忍耐在于对未来是不是抱有希望和信心。忍耐具有自己独特的结果,它包括好和坏两方面。在道豪斯大学对加拿大新斯科舍省女性进行的一项研究中显示,女性比男性更难摆脱痛苦,所以她们更容易感到痛苦。但当这些女性和男性共同集中意念于如“我能战胜痛苦”这种新想法时,对痛苦的忍受能力明显增强,看到痛苦的结束使她们更加坚强。

类似的故事可在一些集中营幸存者的历史记录中发现。不论当时的境遇有多凄凉,他们都相信以后可能会改善,或者“这些都将过去”,在噩梦发生时和发生之后,这种信念对他们渡过难关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

那些将逆境看作不可逆转的人,经常基于类似的这种事情在过去曾持续过多久而做出判断。实际上,主要的原因之一是,低逆商者之所以预见逆境会永远存在,是因为他们的预见能力还停留在过去,而那些高逆商者从历史中吸取教训,并认识到现在不应该受到过去的折磨,只有在这种观念之下,逆境的“寿命”才不会长久。总是拘泥于过去,或者对未来忧心忡忡的人,将不可能采取积极而迅速的行动。

我们并不需要到北极的冰面上面对死神的召唤时,才认识到逆商忍耐力这一元素的重要性。从某些方面讲,日常生活给予我们的逆境才是对我们能力的最大考验。

斯托茨在阐述逆商这一概念时多次指出,具有高逆商的人会“把逆境以及逆境造成的原因看成是暂时的,这种态度将使你的精力更加旺盛,更善于保持乐观的精神,加强采取行动的可能”。

斯托茨还着重强调,忍耐力是衡量逆商(AQ)最重要的尺度,这无疑表明了他对忍耐能力的重视。

不过,斯托茨所说的忍耐并不是盲目地去忍受。有些人之所以将忍受当做自己的人生哲学,只是因为惧怕得罪别人,这种忍耐力并不是斯托茨所提倡的。斯托茨所指的忍耐力是富有智慧的忍耐,是一种基于洞察力之上的忍耐。高逆商者之所以有较高的耐力,是因为即便面临着再大的困难,他们也总是能看到积极因素,深信自己能渡过难关,掌控局势,目前的忍耐只是“黎明前的黑暗”。也就是说,他们的耐力是建立在希望和乐观主义之上的。

爱迪生为发明新型蓄电池经历了17000次失败,这种惊人的耐力与他对电池的理解是密切相关的。因此,他是一个不折不扣的高逆商者。相反,低逆商的人即便在非常有利的时候,也会看到消极的方面,并由此产生过多的担忧,最终产生“怎么做都没有用”的想法,于是很容易放弃。

一名公司经营者在生意空前增长的时期失去了三名关键的员工,他的迅速反应就是:“看起来有三个月艰苦的工作在等着我了。忍耐吧,到那时,我已经拥有了一个新的团队,准备努力投入吧。”

他的决心显而易见,而他的忍耐力和乐观精神也感染了大家。他的能力限制了逆境可持续的时间,确保他保持轻快而有决断的心情。但如果他表现出这样的反应:“好,这是末日的开始。”或者是:“我们将永远不能从这次损失中复苏。”那么随后,他的言辞很可能成为自我命运的预言。逆商不足导致的误区

没有足够的逆商(AQ),你可能会在前进的道路上选择一条危险的岔路。——保罗·斯托茨

随着逆境的增加,通向成功的道路会越来越严峻。但成功的道路上,会被山崩似的一系列变化的巨石所阻塞,会被恐惧的洪流所冲刷,会被激烈竞争的炽热所炙烤,会被曾经失败的意识所侵蚀,但是一定要坚持,不能放弃。因为放弃就是在降低你的逆商,就是把你往岔路上引,这样会让你步入误区,走入歧途,带来意想不到的恶果。

如果把成功比喻为一座山峰,那么对许多逆商不足的人来说,山峰似乎是永远不可征服的。他们面对逐渐增强的逆境,往往会选择停止继续向前,随遇而安地选择一条困难较小的路来前进,而且他们生活在一个错误的假设下,即他们的那块“小宿营地”会永久稳定。

其实则不然。这些随遇而安者在他们停下来不继续向成功努力时,其实是在冒着身体、情感将会萎缩的危险。他们为了保护辛苦劳动换来的舒适和稳定的假象,将会牺牲自己的梦想、成就和自我实现的可能。

宿营地,自有其迷人的力量。安营扎寨,等待风暴过去,或仅仅逃避前进中永不间断的挑战,这种诱惑是强有力的。然而,这种随遇而安的后果也是非常严重的,它会让你失去奋斗的快乐,消耗你的精力,磨灭你的意志。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越来越多的人相信,自己的能力远不如科技的力量,渐渐让人产生了一种盲目和无助感。

今天,几乎毫无例外,人们都认为环境的改善是技术进步的结果。通过科学技术,人们学会了利用风力发电、利用太阳能、核废料处理,明白了电子、汽车和脱盐植物的好处。

也许有人会说:“我们不相信自己,我们更相信电脑。”“你只需告诉计算机你要干什么,它就能想出办法去完成。”计算机可以开车、打电话、调节气候系统、处理数据库、控制通讯线路、驾驶飞机、负责国家安全……所有这些想法并非科幻小说的刺激情节,我们已经将对生活许多方面的控制权拱手让给了由聪明的硅片组成的机器。对许多人来讲,解决问题的力量已不在我们自身,而在技术上了。其结果将是显著的无助感和行动决心的减少。

这可能是个比较极端的例子,但过度相信科技的力量确实让人对自己缺失信心,也让人因缺少逆商而走进误区。

另一个需要改变的误区是在逆境面前感到无助和无望。许多人认为,他们做什么都不能改变这一切。无助感会产生一种让人进入麻醉状态的无望感,这就是绝望循环。

杰出的未来学家朱尔·巴克和宾夕法尼亚大学的马汀·西里格曼博士的著名研究,将无助和无望的关系描绘成一个反馈圈,无助产生希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