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公版2017国家教师资格考试专用教材:体育与健康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9-01 03:52:16

点击下载

作者:中公教育教师资格考试研究院

出版社: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中公版2017国家教师资格考试专用教材:体育与健康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

中公版2017国家教师资格考试专用教材:体育与健康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试读:

前言

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是由国家建立考试标准,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统一组织的,实行“国标、省考”的标准参照性考试。自教育部2011年在浙江、湖北率先开展教师资格“国考”改革试点工作以来,大部分省、自治区、直辖市已加入全国统考。从考试大纲来看,改革后的教师资格考试,分幼儿园、小学、中学三个学段,考试包括笔试和面试两部分。笔试科目及面试内容如下表所示:

从历年考试真题来看,教师资格考试主要呈现以下特点:(1)考查范围广。教师资格考试不仅考查教育理念、教育法律、职业道德和拟任教学科的教育教学知识,还要求考生具备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写作能力、教学情境分析能力、教学设计能力,并具备一定的科学文化素养。(2)考试难度大。教师资格考试理解型题目较多,考查形式多样,考查角度多变,无形中增大了考试的难度。

为帮助广大考生准确把握教师资格考试,中公教育教师资格考试研发团队于2012年推出了适合考生备考的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备考用书。此后研发团队不断研究考试,紧扣考试大纲和真题特点,优化图书内容,提高课程质量。本套教材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特色一 针对性——紧扣考纲考情

教师资格考试主要考查教师资格申请人是否具备教师职业道德、基本素养、教育教学能力和教师专业发展潜质。各科考试大纲指明了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试卷结构。题型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其中,非选择题包括简答题、论述题、解答题、材料分析题、课例点评题、诊断题、辨析题、教学设计题、活动设计题等。

本书编者紧跟考纲考情,深入研究了近年来试点省份的真题,依据考试大纲和真题情况,确定了图书内容。本套图书对考试大纲进行了解读,分析了考试的命题原理和考查重点,总结命题规律。从考生角度出发,对考生的复习方法进行合理点拨,使考生准确把握考试脉搏,掌握解题技巧,助力考生赢取满意分数。特色二 实用性——直击核心考点

中公教育教师资格考试研发团队秉承两个标准,即“依据大纲内容”和“紧扣真题考点”,对教师资格考试真题考点进行系统统计,对考点出现的频率和难度进行了细致的分析,梳理考试考点、能力要求和题型类别,最终架构起以考试大纲为中轴线,合理串联重要考点的知识体系。

本书主体内容为双色设计,考试重点用波浪线进行标记,以帮助考生快速抓住核心内容。高频考点后添加了真题再现、知识拓展等内容。真题再现板块为考生呈现了历年有代表性的真题,帮助考生准确把握考情;知识拓展板块对主体内容进行了必要的补充,便于考生理解和巩固。章后的“能力提升训练”提供适量的模拟题,方便考生进行自我检测。特色三 有效性——微视频答疑解惑

本套图书为考生提供专业、全面、细致的售后服务,以帮助考生尽可能地提升应试能力和实战水平。本书真题均有高清晰微视频讲解,扫描试题旁的二维码,即可实现在线视频学习,在中公讲师的帮助下轻松掌握作答方法及相关理论知识。购买本套图书,还可以登录移动自习室,激活增值服务,在线体验知识拓展练习,模考专项练习和高清视频讲解。特色四 科学性——多途径训练备考

中公教育教师资格考试研发团队根据每个备考阶段的复习特点,推出了笔试教材系列、历年真题及标准预测试卷系列、高频考点速记系列、真题大全系列、全真模考题库系列、考前冲刺试卷系列和面试系列图书。通过理论讲解、真题解读、基础练习、专项特训、模拟练习、考前冲刺多种途径,满足每位考生各个备考阶段的需求。所有习题均由教师资格考试研发团队精心研制,题目难度和知识点设置均与考试真题契合,讲解详细清晰。相信各位考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定能稳步提高教育教学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顺利通过考试,早日圆梦三尺讲台,做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

体育与健康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应试攻略

一 考情分析

体育与健康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主要考查申请教师资格人员体育与健康学科的知识素养、教学技能等,题目的综合性和实践性较强,对考生综合能力要求较高。体育与健康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考试内容包括运用体育学科知识的能力、体育教学设计能力、体育教学实施能力和体育教学评价能力。从近年试点省份真题来看,考试题型基本稳定,分为单项选择题、简答题、案例分析题和教学设计题四种题型,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满分为150分。题型、题量、分值具体分布情况如下表:二 题型解读(一)单项选择题

单项选择题是教师资格考试的必考题型。在历年考试中,单项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科专业知识、课程论和教学法两个方面。单项选择题一般为35道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约占总分值的47%。

教师资格考试改革以来,单项选择题的整体考查难度变化不大,其考查情况及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学科知识

以下为近年单项选择题中学科知识模块的考查情况:(1)运动人体科学

从历年考试真题来看,与学科专业知识中运动人体科学相关的单项选择题的考查较为简单,但注重细节。

例1骨是运动系统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发生方式包括( )。(2016年上半年真题)视频解析A. 膜内成骨和膜外成骨B. 膜内成骨和软骨内成骨C. 膜内成骨和软骨外成骨D. 软骨外成骨和结缔组织成骨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运动解剖学。骨的发生有两种方式,分别是膜内成骨和软骨内成骨。膜内成骨是先由间充质分化成为胚性结缔组织膜,然后在此膜内成骨。人体颅骨中的一些扁骨属于膜内成骨,如顶骨和额骨等即以此种方式发生。而人体的长骨、短骨和一些不规则骨皆属于软骨内成骨。此种成骨是在透明软骨的基础上,逐渐骨化而成。故本题当选B项。

例2马拉松运动中,当机体摄氧量能够满足需氧量要求时,人体技能水平处于( )。(2016年下半年真题)视频解析A. 进入工作状态B. 真稳定状态C. 假稳定状态D. 疲劳状态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运动生理学。在进行中小强度的长时间运动时,进入工作状态结束后,机体的摄氧量能够满足需氧量,各项生理指标保持相对稳定,这种状态为真稳定状态。故本题当选B项。

例3进行心肺复苏时,胸外心脏按压的正确部位是( )。(2016年下半年真题)视频解析A. 胸骨中下1/3交界处B. 胸骨中段C. 剑突下区D. 胸骨上段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体育保健学。胸外心脏按压的操作方法为使病人仰卧硬床板或地上,急救者以一手掌根部置于患者胸骨中下1/3交界处,另一手交叉重叠于其掌背上,正确答案是A项。

例4维生素A在维持正常的视觉中起着重要作用,如缺乏容易引起( )。(2016年上半年真题)视频解析A. 黄斑变性B. 夜盲症C. 青光眼D. 白内障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运动营养学。缺乏维生素A,首先出现暗适应能力降低的症状,进一步发展形成夜盲症或干眼病;还可导致骨骼发育受阻、免疫和生殖功能下降。故本题当选B项。(2)体育人文社会学

从历年考试真题来看,体育人文社会学相关的单项选择题的考查较为简单。

例520世纪下半叶我国体育所实施的“举国体制”,主要目的是为了( )。(2016年上半年真题)视频解析A. 快速发展竞技体育B. 全面推动学校体育C. 大力发展社会体育D. 优先发展体育产业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体育概论。我国体育所实施的“举国体制”是从苏联学过来的。苏联由政府选拔和培养有天赋的运动员,这样做的最大的好处就在于可以集中力量,使优秀的教练员都有统一的观念和训练计划,以至快速发展竞技体育。故本题当选A项。

例6学生对体育学习和锻炼活动后所持有的认知评价、情感体验和行为意向的综合表现,被称之为( )。(2016年下半年真题)视频解析A. 成就动机B. 体育态度C. 认知训练D. 心境状态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体育心理学。学生对体育学习和锻炼活动后所持有的认知评价、情感体验和行为意向的综合表现被称为体育态度,其转变过程有服从、认同、内化等阶段。故本题当选B项。(3)运动项目

从历年考试真题来看,与运动项目相关的单项选择题每年均会考查,且数量较多。需要考生着重把握该知识点的内容。

例7足球运动中的“缩胸式接球”技术常用于接何种来球?( )(2016年下半年真题)视频解析A. 齐胸的平直球B. 胸部以上的高空球C. 落地的反弹球D. 胸部以上的平直球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足球运动。由于胸部停球部位较高,加之胸部面积大、肌肉较丰满等特点,易于掌握,故是停高球的一种好方法。胸部停球包括挺胸式、收胸式两种方法。挺胸式停球:面对来球站立(两脚左右或前后开立),两膝微屈,重心置于支撑面内,上体后仰,下颌微收,两臂自然张开,维持身体平衡。接触球瞬间,两脚蹬地,膝关节伸直,用胸部轻托球的下部使球微微弹起于胸前上方。对于较高的平直球可采用这种方法。收胸式停球:多用于停齐胸高的平直球。面对来球,两脚左右或前后开立,两臂自然张开,挺胸迎球,触球瞬间收胸、收腹、臀部后移将球停在体前。若需将球接在体侧时,则触球瞬间转体将球停在转体后相应的一侧。故本题当选A项。

2. 体育教学

从历年考试真题来看,对于《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验)》中的内容,考生要准确识记,还应能够理解其原理,将其正确运用到另外的三种题型中。

例8制定体育教学单元计划的重要依据是( )。(2016年上半年真题)视频解析A. 学生年龄与身心特征B. 气候特征C. 项目性质与学习原理D. 比赛要求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教学设计。单元计划的重要依据是运动项目的性质和学习原理。故本题当选C项。

例9《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验)》中提倡的评价方式是( )。(2016年上半年真题)视频解析A. 绝对性评价B. 内差异评价C. 标准化评价D. 相对性评价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教学评价。个体内差异评价法是以被评价对象自身某一时期的发展水平为标准,判断其发展状况的评价方法,是从被评价对象的实际出发,判断其发展状况的评价法。《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验)》特别强调对学生的个体内差异的评价。故本题当选B项。

由以上例题可知,单项选择题的内容考查灵活,考查角度多样,考生在复习单项选择题时,可分三步走:第一步,识记相关理论,尤其对运动人体科学、体育人文社会学及体育运动项目等常考知识,考生要做到熟记于心;第二步,区分识记,考生可先对具有共性的知识点、容易混淆的知识点进行整理,再进行比较记忆;第三步,结合历年真题、模拟题进行巩固练习。(二)简答题

在历年考试中简答题所占比重较大,分值30分,占总分的20%。和其他题型相比,简答题的难度较小,主要考查考生对课本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内容主要涉及学科知识与能力和教学评价两大模块。

例10简述肌纤维的类型及其生理特点。(2016年下半年真题)视频解析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运动生理学。肌纤维类型:根据肌纤维的收缩速度划分为快肌纤维和慢肌纤维(基本类型);根据肌肉的色泽划分为红肌和白肌两种纤维;根据肌纤维收缩速度及代谢特征可划分为快缩—糖酵解型、快缩—氧化—糖酵解型和慢缩—氧化型。

生理特点:收缩速度:快肌纤维收缩速度远快于慢肌纤维;收缩力量:快肌纤维收缩时产生的力量大于慢肌纤维;抗疲劳能力:慢肌纤维抗疲劳能力比快肌纤维强,故快肌纤维比慢肌纤维更容易疲劳。

例11简述《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验)》中关于学生学习评价的内容。(2016年下半年真题)视频解析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教学评价。在评价学生的学习时,应选择能反映学生学习情况的一些指标进行综合评价。(1)体能的评价:学生体能学习成绩评价的内容应有助于促进学生体能的全面发展,各校可参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自行安排,具体的考核项目学生可以有一定的选择权。(2)知识与技能的评价:学生体育与健康知识成绩评价的内容主要包括对体育与健康的认识,以及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方法的掌握与运用;专项运动技能掌握与运用情况的评价应根据各校和学生选择的具体运动项目进行,具体的评价内容可以包括规定动作的展示、在教学比赛中学生所学专项运动技能的运用、学生擅长技能的展示等。(3)学习态度的评价:学生学习态度评价的内容主要包括学生在体育与健康课上的出勤与表现、学生在课外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参与体育活动和健康教育活动的行为表现等。(4)情意表现与合作精神的评价:学生情意表现评价的内容主要包括学生的情绪调控能力、自信心和意志表现等;学生合作精神评价的内容主要包括学生的交往能力、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等。(5)健康行为的评价:学生健康行为评价的内容主要包括生活习惯(如是否吸烟和酗酒、饮食习惯等)、遵守作息制度的情况、个人卫生和公共卫生等。(三)案例分析题

在历年教师资格考试中,案例分析题所占比重很大,分值30分,占总分的20%。与单项选择题、简答题相比,案例分析题难度更高,对考生理解能力、运用能力的考查较强。

从历年真题来看,案例分析题通常考查两道,案例一般为教学实施中的具体情境或问题,每篇案例下面设置两个问题,或让考生回答对案例中发生的事情的看法,或指出案例中存在什么问题,或回答问题产生的原因及改进建议等。

例12案例:

高一(1)班篮球课,教学内容为“行进间单手低手投篮技术”。赵老师讲解示范后,学生开始分组练习。第三组学生李某练习时出现了“第一步迈得小,第二步迈得大”的现象,导致最后上篮时跳不起来,投篮效果不好。此时,赵老师正好在这组进行指导,发现了这种情况后,对学生李某说:“做动作时要‘第一步大,第二步小’最后上篮时才能跳起来。”学生李某按照赵老师的要求做了两遍,终于能够较好地完成了动作。

问题:(1)从运动人体科学角度分析李某投篮效果不好的原因。(6分)(2)针对李某练习时出现的问题,举例说明纠正的练习方法。(9分)(2016年下半年真题)视频解析

参考答案:(1)从运动人体科学角度分析,在体育教学中,技能的教学过程有自己的特点和规律,动作技能的形成通常分为3个阶段。该教师在教学中没有利用技能形成规律,未遵循由易到难的教学规律,造成了李某投篮效果不佳。

①泛化阶段:表现出做动作很吃力,紧张不协调,缺乏控制力,并伴随着一些多余动作;这一阶段的主要教学任务是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动作表象和完整的动作概念。

②分化阶段:初步建立动作定型,能够较完整地完成动作,逐步消除了动作牵强、肢体紧张和多余的错误动作;这一阶段教学的主要任务是积极引导学生加深理解动作结构的内在联系,注意改进动作细节。

③自动化阶段:随着对动作的练习和记忆,动作定型已经建立牢固,并能自动重现,而且在完成动作时可以暂时不需要有意识地控制,而是可以让整套动作流畅自如地展现出来,这时就进入了运动技能形成的自动化阶段。达到自动化阶段的动作精确、自然,并具有美感。(2)李某在练习中出现的问题,主要是由教师的教法不当导致,纠正其错误的练习方法如下:

①反复进行原地单手托举球练习,体会低手投篮动作,提高手控制球的能力。

②进行1~2次中慢速的行进运球投篮练习。主要体会跑动速度与举球高低的关系。以上两个环节主要是为了让学生在技能形成的初级阶段体会完整的动作环节。

③快速行进间运球低手投篮练习。主要体会速度对投篮举球高低和腕指上挑力量大小的影响,提高投篮命中率。该练习主要是为了让学生在体会完整动作的基础上强调单手低手投篮的技术重点。(四)教学设计题

从历年真题来看,教学设计题一般会给出一段材料,材料内容包括学生的情况、学习内容、课时、需要的场地器材,让考生根据这些信息设计一个教学过程,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等。

例13请根据下面场地器材的情况,设计主要教材的教学流程。学生:高一(3)班,30人。

教材内容:蹲踞式起跑。本单元共3次课,本次课为第一次课。

器材:起跑器6个,口哨1个,8道次100米跑道。

教学目标:学会正确使用起跑器和蹲踞式起跑技术。

要求:(1)确定本次课的重点和难点;(2)利用提供的器材,写出基本部分的主要的教学流程、学法和组织形式。(2016年下半年真题)视频解析

参考设计:

教学内容:蹲踞式起跑(1)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蹲踞式起跑臀超肩、肩超线与四点支撑的技术要领,起跑与加速跑的正确衔接。

教学难点:听哨音快速做出起跑反应,起跑技术与加速跑的衔接。(2)①课堂导入

苏炳添在2016年里约奥运会上,进入了半决赛,得到了与世界优秀百米选手同场展示的机会,在最初的30米起跑中,苏炳添甚至超过了博尔特,他依靠的是哪一项技术呢?

通过问题引入短跑起跑技术。

②蹲踞式起跑教学

a.讲解介绍蹲踞式起跑起跑器的安装方式:普通式与拉长式。

b.讲解蹲踞式起跑要领“各就位”——运动员轻快地走到起跑器前,两手撑地,后膝跪地,两手紧靠起跑线后沿,两臂伸直,身体重量落在两手、前脚和后膝关节之间。“预备”——逐渐抬起臀部,使身体重心向前上方移动,身体重量主要在两臂和前腿之间,臀部稍高于肩。提示口诀:臀超肩,肩超线。“鸣枪”——两臂屈肘有力地前后摆动,两腿迅速蹬离起跑器,使身体向前上方运动。

③各就位、预备练习

内容:根据个人习惯,依次完成调整起跑器、各就位、预备等动作。

组织:5人一组,分配一个起跑器。一人进行练习,其他人进行观察指导。

学法指导:在学生进行预备动作练习时,强调组内同学进行提示与帮助。一方面提示练习者缓慢地抬臀,另一方面,一名同学将手置于练习者臀部上方,提示练习者努力抬臀触碰其手。练习者自己按照口诀进行练习。

④步频练习

组织:起跑步频练习,5人一组使用一个起跑器,统一听哨声进行起跑练习,跑动距离30米。

要求:强调并要求注意在起跑后加速时,前几步步频高、步幅小,让每组学生体会加速过程。

⑤提高重心练习

组织:在起跑线前段10米处设置一条限制线,学生按照练习④的组织,进行起跑练习。

要求:要求学生在起跑保证提高步频、降低步幅的基础上,逐渐提高重心。避免撞到限制线,同时避免过早抬头。

⑥30米跑比赛

组织:分成6组,每3组为一大组进行比赛。另外3组站于起跑线两端,观察参与比赛者的起跑动作与节奏,进行技术评定。

要求:严格按照比赛规则进行,禁止抢跑。评出技术优秀组与成绩优秀组。

学法:未参加比赛者认真观察其他人员起跑,同时总结并评价他人起跑技术。通过观察与评价环节,更好地强化学生自身对于起跑正确动作的概念,形成正确的动作表象,能够对运动技术进行简单评价。

⑦课堂留念

组织:教师提供摄像机、录制示范生起跑的视频,示范生由小组推选,每组推选两人。

要求:根据技术表现进行推选。

学法:其他同学再次认真观察、总结视频录制示范生的技术,与自己动作进行对比,发现不足以更好地促进自身动作技术的改进,激励学生参与体育活动。三 图书使用备考指导(一)研究真题,把握考试脉搏

考试大纲是了解考点的依据,真题是掌握考情的关键。在仔细阅读本书之前,大家要对照

教师资格考试大纲

和近几年考试真题(真题可参照我们的配套试卷——《2017中公版国家教师资格考试专用教材·体育与健康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历年真题及标准预测试卷(高级中学)》,对教师资格考试基本内容、考试情况、命题特点进行大致的了解,为更好地使用本书做好铺垫。另外,大家也可参照“考情分析”与“题型解读”两部分内容进行考情预览。(二)学记结合,强化记忆效果

从教师资格历年真题来看,考试所涉及的知识点几乎遍及教材的各个章节,要牢记全部内容,显然有些力不从心。可以利用笔记将“厚”书读“薄”,提高学习效率。一是对教材的重点内容做摘要笔记,概括其要点;二是复习过程中在教材相应位置做好批注,加强记忆;三是对所学内容做好心得笔记,将学习过程中的思考、分析、体会等随手记下来,巩固对知识点的理解。(三)系统总结,梳理知识脉络

教师资格考试各个科目的模块分明,内容体系完备。在对教材基础知识有了基本的掌握之后,大家要在理解的基础上系统梳理每个模块知识的脉络,在笔记本上整理出清晰明了的框架结构,打开深层记忆回路,加强识记效果,以便在考试中看到相关题目时能快速在脑中搜索到相关知识点,得出合理的答案。(四)强化练习,及时查漏补缺

多做练习是检测大家复习效果的有效手段。在大量的知识记忆和系统的脉络梳理之后,大家要结合每章后的能力提升训练,进行适当的练习,以及时查看对所学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对记忆模糊的知识点重新记忆,对薄弱环节进一步巩固,查漏补缺,稳步提升。教师资格考试大纲体育与健康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一、考试目标

1. 体育学科的知识与能力

掌握体育学科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够在高中“体育与健康”教学中有效地运用;掌握体育学科的教学理论和方法;了解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性质和基本理念,能够合理运用《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验)》指导教学。

2. 体育教学的设计能力

能够合理制定和表述教学目标,对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进行合理的选择与设计,正确选定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有针对性地选择和运用多种教学资源;采用恰当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模式,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

3. 体育教学的实施能力

掌握高中“体育与健康”教学实施的组织形式及基本步骤,恰当地运用教学方法与手段;具备准确讲解、示范和纠正错误动作的能力,具备激发学生学习“体育与健康”的兴趣、有效地引导和组织学生学习活动的能力,具有处理体育课堂中安全和突发事故的能力。

4. 体育教学的评价能力

了解“体育与健康”教学评价的基本类型和具体方法,能够合理运用多种评价方式,通过教学评价改进教学,促进学生体质和运动技能的提高。二、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一)学科知识与能力

1. 了解中外体育发展的基本线索和总体趋势,熟悉运动人体科学、体育人文社会学、体育教育训练学及民族传统体育学等领域的相关知识和发展趋势,掌握学校体育发展的基本特征与规律。

2. 了解人体结构的基本组成、人体主要器官和系统的结构特点与功能。掌握骨骼肌的收缩原理、收缩形式和特征、肌纤维类型与运动的关系;熟悉氧运输系统的功能、能量代谢、人体运动的神经、体液调控等内容;掌握运动技能形成的过程及影响因素、运动过程中人体功能变化的规律;掌握身体素质的生理学基础和制定运动处方的基本方法。了解体育卫生、医务监督、按摩和医疗体育的基础知识,掌握常见运动损伤的种类、运动性疾病与运动损伤的预防、处理和康复等内容。了解食物的营养价值与合理膳食,熟悉各种营养素的来源、功能和需要量,理解营养、环境和生活方式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了解人体的物质组成、竞技体育中的违禁药物等内容;掌握运动过程中糖、脂肪和蛋白质的代谢特点。

3. 掌握体育的本质与功能、目的与手段,熟悉体育过程要素与结构、体育文化属性与含义及奥林匹克文化,了解中西方体育文化差异以及我国体育体制与体育发展趋势等内容。了解学校体育思想的形成与发展、学校体育目标的结构与功能;了解体育课程的性质与特点、编制与实施、资源开发与利用,掌握体育课程的学习、指导与评价;熟悉学校课余体育活动、训练与竞赛的特点、组织与实施等内容;掌握体育教学的目标、特点、原则、过程与方法等知识,掌握体育教学计划的制定、课堂教学的组织、管理与评价等内容,了解我国常见的体育教学模式;熟悉《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验)》。了解运动训练的目的、任务、内容及基本特点,熟悉竞技能力及其构成因素,掌握运动训练的基本原则、训练方法与手段,掌握力量、速度、耐力、柔韧和灵敏素质的训练方法和手段,熟悉运动训练计划的制定与组织实施等。

4. 了解运动项目(田径类、体操类、球类、健美操和武术等)的起源与发展,熟悉不同项目竞赛活动的组织与裁判法,掌握发展身体素质的基本方法。掌握不同运动技术(教材)的教学组织和教学方法。田径类主要掌握跑、跳、投等项目的主要技术结构、动作要点和练习方法;体操类主要掌握队列队形、徒手体操、轻器械体操、技巧、单杠、双杠、跳跃等项目的技术结构、动作要点、练习方法、保护与帮助方法;球类主要掌握篮球、排球、足球和乒乓球等项目的主要技术结构、动作要点、战术类型及练习方法;健美操主要掌握基本动作要领与分类体系、组合与成套动作创编方法和练习方法;武术主要掌握徒手(如青年拳)、太极拳及持器械(如初级剑)动作的基本技术、技法和练习方法。(二)教学设计

1. 能够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运动专长,分析学生的学习需求,引导学生选择适宜的运动项目。

2. 能够对高中“体育与健康”教材进行梳理和分析,确定教学目标及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合理地组织教学内容,合理设计教学策略。

3. 掌握教案设计的要求、方法和技巧,能恰当地表述教学目标,合理安排教学过程。

4. 能够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5. 能够合理选择、开发和利用多种《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资源。

6. 能够对教学设计方案进行评价。(三)教学实施

1. 能够按照教学设计的要求顺利开展课堂教学,完成预期的教学目标。

2. 恰当地运用教学策略,有效解决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3. 能够创设合理的体育教学情境,能在教学活动中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体育的感悟和体验。

4. 掌握指导学生运动技术、技能学习的方法,能依据专项特点和学生身体素质特征,恰当地运用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有效学习。

5. 有效掌控课堂教学环节,对教学活动进行归纳和总结,合理布置课后练习。

6. 能够合理开发与利用多种体育教学资源。

7. 有效实施课堂教学安全措施,妥善处理课堂教学突发事件。(四)教学评价

1. 能够对学生学习“体育与健康”课程的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全面考察学生在知识、能力、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状况;能够对运动技能和体质进行评价。

2. 理解教学评价的导向、诊断、反馈和激励等功能,了解诊断性、过程性和终结性评价的类型,掌握定性和定量评价方式与方法,并能够在“体育与健康”教学中综合运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 了解教学反思的基本方法和策略,能够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提出改进的思路和措施。三、试卷结构四、题型示例

1. 单项选择题

体育教学与训练过程的生理本质,就是通过有目的的身体练习使人体( )。A. 机能水平获得提高B. 运动技能获得提高C. 生理功能、生物化学和形态结构产生适应性增强D. 各器官功能的协调

2. 简答题

简述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

3. 案例分析题

某年,在××市区的一所名校的公开课上,一位体育教师上高二女生的田径课,教学内容是弯道跑。教师采用挂图演示的方式来讲解弯道跑中的技术原理和力学原理,共用了10分钟的时间,用3张图解进行演示,但学生在实际练习弯道跑时,并不能体会到向心力和离心力。

试分析该教师运用这种演示法的优点和缺点。

4. 教学设计题

阅读下列材料,请根据提供的条件,设计出15分钟运动技能教学环节的教学目标、教法及组织。

某高中一年级一班共有学生42人,学习内容为跳远的腾空步动作(新授)。现有田径场一个,内有标准沙坑一个、起跳板两块。第一部分学科知识与能力重点导读与备考方略

本部分内容包括三章,分别是运动人体科学、体育人文社会学和体育运动项目。运动人体科学主要由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体育保健学、运动营养学与生物化学构成;体育人文社会学主要由体育概论、学校体育学、体育心理学、运动训练学构成;体育运动项目主要由田径、篮球、足球、排球、羽毛球、乒乓球、体操、武术、健美操等项目构成。该部分内容在教师资格考试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考生在复习本部分内容时,要结合对考试大纲的分析,系统有重点地学习本部分的内容。考生可以通过对真题的回顾,以及对课后练习题的练习,检测并强化学习效果。在学习过程中,要联系实际动作技术要领,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教学相结合。第一章 运动人体科学从考试大纲看本章考点

1. 了解人体结构的基本组成、人体主要器官和系统的结构特点与功能。

2. 掌握骨骼肌的收缩原理、收缩形式和特征、肌纤维类型与运动的关系。

3. 熟悉氧运输系统的功能、能量代谢、人体运动的神经、体液调控等内容。

4. 掌握运动技能形成的过程及影响因素、运动过程中人体功能变化的规律。

5. 掌握身体素质的生理学基础和制定运动处方的基本方法。

6. 了解体育卫生、医务监督、按摩和医疗体育的基础知识。

7. 掌握常见运动损伤的种类、运动性疾病与运动损伤的预防、处理和康复等内容。

8. 了解食物的营养价值与合理膳食,熟悉各种营养素的来源、功能和需要量,理解营养、环境和生活方式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9. 了解人体的物质组成、竞技体育中的违禁药物等内容。

10. 掌握运动过程中糖、脂肪和蛋白质的代谢特点。考点聚焦

1. 本章知识点在历年考试中多以客观题的形式出现。

2. 本章中人体结构的基本组成以及各器官的结构功能和特点为常考内容。第一节 运动解剖学考点梳理

运动解剖学是在正常人体解剖学基础上研究体育运动对人体形态结构产生的影响和发展规律,是探索人体机械运动与体育动作关系的一门基础学科,具有较强的应用性。一、人体结构的基本构成(一)细胞与细胞间质

人体细胞可分为三部分: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

1. 细胞膜

细胞膜主要由蛋白质、脂类和糖类构成,有保护细胞、维持细胞内部的稳定性、控制细胞内外物质交换的作用。

2. 细胞质

细胞质是细胞新陈代谢的中心,主要由水、蛋白质、核糖核酸、酶、电解质等组成。细胞质中还悬浮有各种细胞器,其中主要的细胞器有线粒体、内质网、溶酶体、中心体等。

3. 细胞核

细胞核由核膜围住,其内有核仁和染色质。染色质含有核酸和蛋白质。核酸是控制生物遗传的物质。细胞核是细胞的核心结构。除成熟的红细胞外,所有的细胞都有细胞核。

4. 细胞间质

细胞间质是指由细胞所产生的并存在于细胞周围的物质,也叫细胞外基质,由纤维和基质组成。纤维包括弹性纤维、胶原纤维和网状纤维。基质包含复合性糖类、水分和一些代谢产物等。(二)人体四大基本组织

1. 上皮组织

上皮组织也叫作上皮,它覆盖在身体表面或体内管腔和囊(如肠、胃、血管、关节囊)的内表面上,由密集的上皮细胞和少量细胞间质构成。结构特点是细胞结合紧密,细胞间质少。通常具有保护、吸收、分泌、排泄和感受外界刺激的功能。

2. 结缔组织

结缔组织是由细胞和大量细胞间质构成,结缔组织的细胞间质包括基质、细丝状的纤维和不断循环更新的组织液,具有重要功能意义。其功能是保护、防御、支持、修复和贮存等。细胞均匀分布于细胞间质间,分布无极性。广义的结缔组织,包括液状的血液、松软的固有结缔组织和较坚固的软骨与骨;一般所说的结缔组织仅指固有结缔组织。

3. 肌肉组织

肌肉组织包括骨骼肌、心肌和平滑肌三大部分。它是由细长的纤维状肌细胞组成,故也称作肌纤维。骨骼肌一般通过肌腱附于骨骼上,但也有例外,如食管上部的肌层及面部表情肌并不附于骨骼上。心肌分布于心脏,构成心房、心室壁上的心肌层,也见于靠近心脏的大血管壁上。平滑肌分布于内脏和血管壁,如消化道。心肌具有收缩和舒张的功能,还具有自律性和传导性。

骨骼肌与心肌的肌纤维均有横纹,又称横纹肌。平滑肌纤维无横纹。肌肉组织具有收缩特性,是躯体和四肢运动,以及体内消化、呼吸、循环和排泄等生理过程的动力来源。骨骼肌具有收缩和舒张的功能。

4. 神经组织

神经组织也是人和高等动物的基本组织之一,是神经系统的主要构成成分。神经组织是由神经元(即神经细胞)和神经胶质组成。神经元是神经组织中的主要成分,具有接受刺激和传导兴奋的功能,也是神经活动的基本功能单位。神经胶质在神经组织中起着支持、保护和营养的作用。

神经细胞,包括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一般每个神经元都有一条长而分支少的轴突,几条短而呈树状分支的树突。神经元的突起也叫神经纤维。神经纤维末端的细小分支叫神经末梢,分布到所支配的组织。神经元受刺激后能产生兴奋,并能沿神经纤维传导兴奋。二、常用解剖学术语(一)人体标准解剖学姿势

人体的标准解剖学姿势是指身体直立,双眼平视,手臂下垂,掌心向前(拇指在外侧),两足并拢,脚尖向前。考题预测( )是人体的标准解剖学姿势之一。A. 两眼平视B. 前臂外侧C. 小腿外侧D. 手掌向后【答案】A。(二)解剖学方位术语

为了准确表达运动的人体各部分及各器官或结构的相互位置关系,以人体解剖学姿势为基准,定出下列解剖学方位术语。

1. 上与下

上与下是描述器官或结构距颅顶或足底的相对远近关系的术语。近颅顶者为上,近足底者称为下。

2. 前与后

前与后是指距身体腹侧面或背侧面距离相对远近的术语。靠近腹面称为前,靠近背面称为后。

3. 浅与深

浅与深是描述与皮肤表面相对距离关系的术语,距表层皮肤近者为浅,远离表层皮肤者为深。

4. 内侧与外侧

内侧与外侧是描述人体各部位或器官、结构与人体正中矢状面相对距离位置关系的术语,靠近人体正中矢状面者为内侧,远离人体正中矢状面者为外侧。

5. 近侧与远侧

近侧与远侧是描述四肢与躯干距离关系的术语,近侧是指距肢体与躯干的连接处较近者,远侧指距肢体与躯干的连接较远者。

6. 尺侧与桡侧

尺侧与桡侧是依据前臂的尺骨与桡骨排列的位置关系而规定的。尺侧是指前臂的内侧,桡侧是指前臂的外侧。

7. 腓侧与胫侧

腓侧与胫侧是依据小腿的胫骨与腓骨排列的位置关系而规定的。胫侧是指小腿的内侧,腓侧是指小腿的外侧。

8. 内与外

内与外是描述空腔器官相互位置关系的术语,接近内腔者为内,远离内腔者为外。

此外,还有左与右、垂直、水平和中央等与一般概念相同。(三)人体基本切面

1. 矢状面

矢状面是指沿身体前后径所作的切面。该切面将人体分成左、右两部分,与水平面及冠状面垂直,其中经过人体正中线的切面称为正中矢状面。

2. 冠状面

冠状面或称额状面,是指沿身体左右径所作的切面。该切面将人体分成前、后两部分,与水平面及矢状面垂直。

3. 水平面

水平面或称横切面,是指横切人体,与地面平行的切面。该切面将人体分为上、下两部分,与矢状面及冠状面互相垂直。(四)人体基本轴

运动解剖学规定人体有三个互相垂直的基本轴,人体关节运动时一般都绕这三个轴进行转动。

1. 垂直轴

垂直轴是呈上下方向,并与地平面相垂直的轴,如肱骨在肩关节要绕垂直轴做旋内或旋外运动。

2. 矢状轴

矢状轴是呈前后方向,并与垂直轴呈垂直交叉的轴,如肱骨在肩关节可绕矢状轴做外展或内收运动。

3. 冠状轴

冠状轴或称额状轴,是呈左右方向,并与前两轴相互垂直的轴,如肱骨在肩关节可绕冠状轴做屈或伸运动。人体的基本切面和基本轴考题预测

单杠骑撑前回环动作是围绕人体哪一个基本轴来完成?( )A. 垂直轴B. 矢状轴C. 冠状轴D. 长轴【答案】C。解析:呈左右方向,并与垂直轴、矢状轴相互垂直的轴,称为冠状轴。单杠骑撑前回环动作是围绕冠状轴来完成的。三、人体主要器官与系统(一)运动系统

1. 运动系统概述

运动系统由骨、骨连结和骨骼肌组成,运动系统具有运动、支持和保护的功能。全身各骨借骨连结相连,形成骨骼,构成人体的支架,赋予人体基本形态,支持体重,保护内脏。如颅保护脑,胸廓保护心、肺等器官。四肢骨则以运动为主。骨骼肌附着于骨,在神经系统支配下进行收缩和舒张,牵引骨骼产生运动。在运动中,骨起杠杆作用,关节为运动的枢纽,而骨骼肌则为运动的动力器官。

2. 骨骼(1)骨的数目与分类

成人的骨有206块,除6块听小骨属于感觉器外,骨可进行如下分类:

①按骨的部位可以分为颅骨、躯干骨和附肢骨(颅骨和躯干骨合称为中轴骨)

躯干骨包括24块椎骨、1块骶骨、1块尾骨、1块胸骨和12对肋骨。

知识拓展

脊柱的作用

脊柱是构成人体躯干的中轴和支柱,具有支持负重的功能。脊柱起到杠杆作用;脊柱生理弯曲可以增大脊柱的弹性,缓冲和分散自上而下承载的重力和自下而上对颅内中枢神经的冲击,间接保护大脑;脊柱能传递力,减轻震荡,维持重心平衡和达到稳定的目的;对保护骨髓、内脏器官具有重要作用。考题预测

稳定人体重心的主要结构是( )。A. 髋关节B. 脊柱C. 胸廓D. 盆骨【答案】B。

上肢骨包括上肢带骨和自由上肢骨两大部分。上肢带骨包括锁骨和肩胛骨。自由上肢骨包括臂部肱骨、前臂部并列的尺骨、桡骨及手的8块腕骨、5块掌骨和14块指骨。

下肢骨分为下肢带骨和自由下肢骨。下肢带骨即髋骨,自由下肢骨包括股骨、髌骨、胫骨、腓骨及7块跗骨、5块跖骨和14块趾骨。

②按骨的形态可分为长骨、短骨、扁骨、不规则骨

长骨大部分由致密结缔组织组成,呈长管状,主要分布于四肢,但是一些骨骼除外,如髌骨、腕骨、跗骨等。

短骨一般呈立方形,外面被以薄层骨密质,内部被以骨松质,主要分布在手腕和脚踝。短骨常有多个关节面。

扁骨主要分布在颅和肩胛处;呈板状,主要构成颅腔、胸腔和盆腔的壁,起保护作用,如颅盖骨和肋骨。

不规则骨形状不规则,如椎骨。有些不规则骨内有与外界相通的腔,称含气骨。不规则骨主要分布在躯干、颅部和髋骨。

此外,位于某些肌腱内的小骨称为籽骨,其体积一般较小,在运动中起减少摩擦和转变肌力牵引方向的作用,髌骨是人体内最大的籽骨。

知识拓展真题再现【2015年上半年真题】髌骨是人体最大的籽骨,该骨位于( )。视频解析A. 股骨髁间窝B. 股四头肌肌腱内C. 股骨上端D. 髌韧带内【答案】B。解析:髌骨位于膝关节前方,股骨的下端前面,是人体内最大的籽骨,包埋于股四头肌肌腱内,为三角形的扁平骨。(2)骨的结构

骨主要是由骨质、骨髓和骨膜三部分构成,活体的骨还包括血管和神经等。

①骨质

骨质即骨组织,是钙化了的细胞间质中的基质,它是骨的主要成分,分为骨松质和骨密质。骨密质由若干层紧密排列的骨板构成,质地致密,抗压、抗扭曲性能强,构成长骨骨干及骺和其他类型骨的外层。骨松质由许多针状、片状的骨小梁构成,结构较疏松,骨小梁的排列与骨所承受的压力和张力方向一致,组成压力曲线和张力曲线,使骨具有节省材料、轻便、坚固的特点。成熟骨组织中的主要细胞是骨细胞,骨细胞相当于人的成年期,由骨母细胞转化而来。当新骨基质钙化后,细胞被包埋在其中,此时细胞的合成活动停止,胞浆减少,成为骨细胞。骨细胞能产生新的基质,改变晶体液,使骨组织钙、磷沉积和释放处于稳定状态,以维持血钙平衡。骨细胞对骨吸收和骨形成都起重要作用,是维持成熟骨新陈代谢的主要细胞。考题预测

下列有关骨质的描述错误的是( )。A. 钙化的细胞质B. 骨细胞生活的空间C. 结构成板层状D. 由有机成分和无机成分构成【答案】A。解析:骨质是由骨母细胞分泌的类骨质钙化转化而来,骨细胞相当于人的成年期,骨母细胞分泌的一种叫类骨质的物质在骨母细胞周围会发生钙化,这时骨母细胞就会被包埋在其中,此时细胞的合成活动停止,胞浆减少,成为骨细胞。因此,骨质的形成是钙化了的细胞间质中的基质,而不是钙化的细胞质。

②骨髓

骨髓填充于骨髓腔和骨松质间隙内。成人的红骨髓分布在扁骨、不规则骨和长骨骨骺端的骨松质中。红骨髓具有造血功能。

③骨膜

骨膜由结缔组织构成,包裹除关节面以外的整个骨。骨膜可分为浅、深两层,浅层较厚,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深层疏松,有丰富的神经和血管分布,对骨的营养、新生、修复和感觉有重要的作用。(3)骨的功能

①保护功能

骨骼能保护内部器官,如颅骨保护脑;肋骨保护胸腔。

②支持功能

骨与骨的连接,构成人体的支架。一方面支持各种软组织,使人体具有一定的外形和轮廓;另一方面支持人体整体或局部的重量。

③造血功能

骨髓在长骨的骨髓腔和海绵骨的空隙,通过造血作用制造血球。

④贮存功能

骨骼可以贮存身体重要的矿物质,比如钙和磷等。

⑤运动功能

骨是运动的杠杆,在神经系统调节下,骨骼、骨骼肌、肌腱、韧带和关节一起联系并传递力量来完成身体运动。

大部分骨骼可以执行上述所有功能,但有些骨骼只能负责其中的几项。(4)骨的化学成分与物理特性

骨由有机物和无机物构成,分别赋予骨的韧性和硬度。骨中的有机物主要是骨胶原纤维和黏多糖蛋白,无机物主要是磷酸钙和碳酸钙等。成人骨中有机物约占28%,主要是骨胶原纤维束和黏多糖蛋白,构成骨的支架,赋予骨以弹性和韧性;无机物约占72%,主要是水和钙盐,使骨坚硬挺实;该比例赋予了骨最佳的物理特性。幼儿时期,骨的有机质和无机质各占一半,故弹性较大、柔软,易发生变形,在外力作用下不易骨折。老年人的骨无机质所占比例更大,此时,骨的脆性较大,易发生骨折。(5)骨的发生与生长

骨的发生方式有两种:膜内成骨和软骨内成骨。膜内成骨多见于一些扁骨,如顶骨、额骨和锁骨等。长骨、短骨和一些不规则骨多以软骨内成骨方式骨化。

骨的生长包括骨的增粗和骨的长长。骨的增粗是以骨内成骨方式为主,骨的长长是以软骨内成骨方式为主。在儿童少年时期,长骨骺与骨干之间存在骺软骨,骺软骨不断增生和骨化促使骨不断长长。真题再现【2016年上半年真题】骨是运动系统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发生方式包括( )。视频解析A. 膜内成骨和膜外成骨B. 膜内成骨和软骨内成骨C. 膜内成骨和软骨外成骨D. 软骨外成骨和结缔组织成骨【答案】B。解析:骨的发生有两种方式,分别是膜内成骨和软骨内成骨。膜内成骨是先由间充质分化成为胚性结缔组织膜,然后在此膜内成骨。人体颅骨中的一些扁骨属于膜内成骨,如顶骨和额骨等即以此种方式发生。而人体的长骨、短骨和一些不规则骨皆属于软骨内成骨。此种成骨是在透明软骨的基础上,逐渐骨化而成。考题预测

体育锻炼促进骨的生长与下列哪一项有关?( )A. 骨外膜B. 骨内膜C. 骺软骨D. 关节面软骨【答案】C。解析:骨的生长主要是骺软骨的不断增生和骨化。(6)体育运动对骨形态结构的影响

①骨密质增厚、骨径变粗;②骨面肌肉附着处突起明显;③骨小梁的排列根据张力和压力更加整齐有规律,骨小梁增粗;④使儿童、少年的骨长长、长粗、长重量;⑤使骨的血液循环加强,改善骨的营养,使骨的新陈代谢加强,骨中矿物质含量和骨密度亦随之增加。

适宜的体育运动在使骨的形态结构、骨量发生良好变化的同时,亦使骨变得更加粗壮、坚固,抗压、抗弯曲和抗扭转等力学性能得到改善。(7)儿童少年骨的特性及运动中的注意事项

①儿童少年骨的特性

儿童少年软骨成分较多,水分和有机物质(骨胶原纤维)较多。无机物(磷酸钙和碳酸钙)少,骨密质较差,骨有弹性而坚固不足,不易完全骨折而易发生弯曲和变形。

随着年龄的增长,骨的无机盐增多,水分减少,坚固性增强而韧性降低。直到20~25岁骨化完成后,骨不再生长,身高也不再增长,但骨的内部构造仍在变化。

②体育运动中的注意事项

第一,体育运动要根据儿童少年的年龄和性别特点,进行合理的组织和安排,以促进身体和智力的健康发育。

第二,儿童少年进行运动训练持续的时间不宜过长,超负荷训练,容易引起骨骼的过早骨化,故儿童少年运动量要适当,不应超过身体的负担能力。真题再现【2015年下半年真题】儿童少年时期,经常进行超负荷训练容易导致( )。视频解析A. 骨加快生长B. 骨密质增厚C. 骨过早骨化D. 骨小梁重新配布【答案】C。解析:依照儿童少年运动系统的特点,儿童不宜过早地从事过多、过重的力量练习,以避免过早骨化。

第三,不应过早地让儿童少年进行专项训练。如果进行早期专项训练则要通过合理的选材,在严格的医务监督下进行。不应过早或过急地要求儿童少年取得好成绩,也不应让儿童少年过多地参加正式比赛。

第四,在进行力量练习时,应注意:负荷不宜过重,并应尽可能减少憋气动作,避免胸内压过高而导致心肌过早增厚,从而影响心腔的发育。儿童少年屈肌的力量较伸肌的力量强,因而要加强伸肌的发展,以保持伸肌、屈肌间的平衡,以防止驼背的发生。

第五,儿童少年参加运动锻炼,应保证充足的休息和睡眠,并要有足够的营养和能量。

第六,儿童少年体育运动使用运动器械的大小、重量要符合其身体发育特点。

第七,儿童少年的训练要和卫生教育结合起来,不仅培养他们具有健康的体魄,同时培养良好的个人和公共卫生习惯。

第八,注意观察儿童少年锻炼后的身体反应,并询问儿童少年锻炼后的自我感受。以锻炼后精神状态良好、没有疲劳积累、没有不良感觉(头晕、恶心、食欲下降、睡眠不好等)为宜。考题预测

简述儿童少年骨的生长发育特点及其在体育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参考答案】

儿童少年骨的生长发育特点:儿童少年软骨成分较多,水分和有机物质(骨胶原纤维)较多。无机物(磷酸钙和碳酸钙)少,骨密质较差,骨有弹性而坚固不足,不易完全骨折而易发生弯曲和变形。

随着年龄的增长,骨的无机盐增多,水分减少,坚固性增强而韧性降低。直到20~25岁骨化完成后,骨不再生长,身高也不再增长,但骨的内部构造仍在变化。

体育教学中的注意事项:要注意培养正确的身体姿势。体育锻炼时,应避免跳跃着地动作过猛,避免做单一肢体长时间、负荷较大或左右腿负荷不匀的动作;在做一些静止性动作时要多休息,变化体位及着力点,防止造成脊柱弯曲,骨盆和肢体畸形。负重练习要慎重,过重负荷可能会使骨化过早完成,影响身高的发育。

3. 骨连结(1)骨连结的分类

骨与骨之间借助纤维结缔组织、软骨组织和骨组织相连结,称骨连结。按骨连结形式的不同可分为直接连结和间接连结两种。

①直接连结

直接连结是指骨与骨之间通过纤维结缔组织、软骨或骨组织直接相连,其连结之间无间隙,运动范围极小或完全不能活动。根据连结组织是否相同可分为纤维连结(椎骨棘突之间的棘间韧带)、软骨连结(肋骨与胸骨间的肋软骨连结)和骨性连结(颅骨缝的结缔组织骨化形成的骨性连结)三种。

②间接连结

间接连结是指骨与骨之间通过结缔组织囊相连,其间有腔隙,活动度大,是骨连结的最高分化形式。间接连结又称为关节或滑膜关节。(2)关节的结构

①主要结构

关节的主要结构包括关节面、关节囊和关节腔。

A. 关节面及关节面软骨

关节面及关节面软骨是参与组成关节的各相关骨的接触面。关节面分为关节头和关节窝,关节面上覆盖着关节面软骨。关节面软骨具有弹性,能承受压力和吸收震荡,减轻运动时的震荡和冲击。关节面软骨表面光滑,覆以少量滑液,可减少摩擦,有利于活动。关节面软骨内无血管、神经和淋巴管,其营养由滑液和关节囊滑膜层的血管供应。

B. 关节囊

关节囊是由纤维结缔组织构成的囊,包在关节的周围,封闭关节腔,可分为外层的纤维膜和内层的滑膜。滑膜能产生滑液,可增加润滑,是关节软骨、半月板等新陈代谢的重要媒介。

C. 关节腔

关节腔是关节囊滑膜层和关节面共同围成的密闭腔隙,腔内有少量滑液,呈负压,对维持关节的稳固具有一定作用。考题预测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关节基本结构的是( )。A. 关节面B. 关节囊C. 关节腔D. 关节盘【答案】D。解析:关节的基本结构包括关节面、关节囊和关节腔。

②辅助结构

A. 韧带

韧带是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分为囊内韧带和囊外韧带,可加强关节的稳固性,限制关节的运动。

B. 关节唇

关节唇是附于关节窝周围的纤维软骨环,它加深关节窝,增大关节面,增加了关节的稳固性。

C. 关节内软骨

关节内软骨是存在于关节腔内的纤维软骨,有关节盘、半月板两种,起缓冲和保护作用。

D. 滑膜襞和滑膜囊

滑膜襞是关节囊滑膜层向关节腔内凸起的部分,起巩固和缓冲作用。滑膜呈囊状膨出形成滑膜囊,起充填和减少摩擦的作用。(3)关节的运动

①屈伸

屈伸是指运动环节绕额状轴在矢状面内的运动。向前为屈,向后为伸(膝关节和踝关节相反)。

②外展内收

外展内收是指运动环节绕矢状轴在额状面内的运动。远离正中面为外展,靠近正中面为内收。

③水平屈伸

水平屈伸是指上肢在肩关节处或大腿在髋关节处外展90°,绕垂直轴在水平面内运动。向前运动为水平屈,向后运动为水平伸。

④回旋

运动环节绕其本身的垂直轴在水平面内的垂直旋转叫作回旋。向前向内的旋转为内旋(或旋前),向后向外的旋转叫外旋(或旋后)。

⑤环转

环转是运动环节绕额状轴、矢状轴、垂直轴和它们之间的中间轴做连续运动,环转运动实际上是屈、展、伸、收依次结合的连续动作。运动环节的近端在原位活动,运动环节的远端做圆周运动,运动环节描绘出圆锥形的轨迹。(4)关节的分类

①按关节运动轴的数目和关节面的形状可分为单轴关节、双轴关节和多轴关节

单轴关节:运动环节只能绕一个运动轴运动的关节。包括滑车关节和车轴(圆柱)关节。

双轴关节:有两个相互垂直的运动轴,构成关节可在两个相互垂直的平面内运动,也可做环转运动。包括椭圆关节和鞍状关节。

多轴关节:具有三个相互垂直的运动轴,可做各个方向的运动。包括球窝关节和平面关节。

②按构成关节骨的数目可分为单关节和复合关节

单关节:由两块骨组成的关节,即一个关节头和一个关节窝,如肩关节和髋关节。

复合关节:由两块以上的骨构成,被一个关节囊所包裹,其中每一块骨都能独立活动的,称为复关节,如肘关节和膝关节。

③按关节的运动形式可分为单动关节和联动关节

单动关节:指能单独进行活动的关节,如肩关节、踝关节。

联动关节: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结构独立的关节,在运动时需绕共同运动轴进行活动。如前臂桡尺近侧关节和桡尺远侧关节,它们共同完成前臂的旋内和旋外运动。人体主要关节分布图(5)关节的运动幅度及其影响因素

关节运动幅度是指一个动作从开始到结束,该关节处相邻的两环节间运动范围的极限角度。关节的灵活性和稳固性是关节的两个重要特征,两个之间又是相互矛盾的。一般来说,灵活性好则稳定性差,稳固性好则灵活性就差。各个关节的灵活性与稳固性主要受其本身结构的制约。主要的影响因素有下列几点:

①关节面积的弧度差

构成关节的两个关节面积弧度之差称为弧度差,弧度差越大,则关节的灵活性就越大,如肩关节。反之,灵活性就小,如髋关节。

②关节囊的厚薄和松紧度

关节囊薄而松弛,则关节灵活性就大。反之,灵活性就差。

③关节韧带的多少与强弱

④关节周围肌肉的伸展性和弹性

肌肉的伸展性和弹性越大,则关节越灵活,肌肉收缩力强,关节稳固。因此,发展肌肉的伸展性和收缩力,对提高关节的灵活性和稳固性有重要意义。

⑤关节周围的骨结构

关节周围的骨性突起,常阻碍运动环节的运动幅度,如桡骨茎突。突起越大,灵活性就越小。

⑥其他因素

如年龄、性别等因素,对关节的灵活性也有一定的影响。

上述各因素中,有一些因素如肌肉、韧带和关节囊等软组织,可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