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时间使用手册(时间是未来唯一的稀缺资源,教你如何实现个人时间价值的最优化,打开工作生活的新方式!)(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9-01 07:34:49

点击下载

作者:松冈真宏

出版社:江西人民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未来时间使用手册(时间是未来唯一的稀缺资源,教你如何实现个人时间价值的最优化,打开工作生活的新方式!)

未来时间使用手册(时间是未来唯一的稀缺资源,教你如何实现个人时间价值的最优化,打开工作生活的新方式!)试读:

时间资本主义时代即将到来

人们迈入 21 世纪已经过了十几个年头,世纪初出生的婴儿已经成了初中生,即将跨入本书介绍的“时间资本主义”潮流之中。

这十几年期间,无论是企业还是消费者,他们的行为模式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就企业行为而言,日本企业间的兼并和收购成为普遍现象。并购数量从 20 世纪 80 年代的每年 200~300 宗,到 90 年代中后期升至每年 1 000 宗以上,有些年份甚至超过了 2 000 宗。

企业的经营者选择收购其他公司都有着同一个理由,即比起自己从零做起,收购现成的企业来得更快,他们将此解释为“花钱买时间”。原来时间的价值对企业来说已经变得如此重要。

消费者也更珍惜时间了。过去,通勤电车里有人看报纸杂志,也有人望着窗外发呆。而今天,车厢内几乎所有人都在不停地用拇指或食指滑动着手机屏幕,有发邮件的,有浏览社交网站的,有玩游戏的,也有在搜索引擎上查找资料的。

在医院候诊室里,电车站内,路边餐馆中,到处都呈现出和电车车厢里一模一样的情景,仅仅是换了个不同的空间而已。消费者希望随时接收外部的信息,更积极地利用好时间,但人们也陷入了另一种危机:失去了看似没有意义的发呆时间。

本书的目的不是从负面批判这些企业或消费者的行为,也不是宣扬怀旧主义,呼吁人们重拾过去的企业行为准则或人情味儿。人类从原始的自然状态,借助各种工具和思想来修正和改变自己的行为模式,无论在物质上还是在精神上都逐渐富足起来。随着外界条件的变化而相应变化,这才是人类的进化之源。在这个意义上,21 世纪以来企业行为和消费者行为的变化,说不定也是人类新一步进化的萌芽,不应该对其进行负面批评。

但另一方面,我们需要弄懂企业行为和消费者行为出现这些变化的原因,并以此为基础去预测未来,这也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本能。

英国哲学家霍布斯(Thomas Hobbes)在其著作《论公民》和《利维坦》中提出了“所有人反对所有人的战争”的命题。霍布斯认为,“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在于人类拥有展望未来的理性”,为了保障自己未来的生存,人对食物和资源具有无限的欲望,因而出现了相互斗争的状态。

总而言之,人类总是无法割舍想要预测未来的理性。

本书从“时间价值”的角度出发,对目前出现的企业和消费者行为的变化进行分析,并尝试预测人类未来发展的图景。

我们在小学数学课或者中学几何课上做过很多图形题。大家可能都有过这样的经历:有些几何图形看起来非常复杂,很难找到头绪,但只要画对一条辅助线,难题就会豁然开朗迎刃而解。本书所画的“时间价值”这条辅助线,就能够为我们看清当前企业行为和消费者行为变化的本质提供有益的启示。

那么,为什么现在企业和消费者会受到“时间价值”这个既古老又新颖的思维方式的影响而改变行为模式呢?

这里我们需要考虑两点因素。

第一,我们所处的环境发生了改变。具体来说,就是随着智能手机等便携式信息通信终端的飞速发展、社交媒体和利用定位信息的各种服务软件的出现,让时间的长尾价值(在图表中像恐龙的尾巴一样不断延伸的细小价值)不断提升。

在智能手机问世之前,人们很难在等电车的几分钟、工作间隙上洗手间的几分钟、放洗澡水的十来分钟零碎时间从事生产工作。另外,没有社交媒体,我们也不可能在这短短的几分钟内与别人联系。当我们把一天 24 小时或者一生中的所有时间按照优先级别来排序时,这些几分钟到十来分钟的零碎时间几乎没有价值,是被我们抛弃的时间。

但便携式信息通信终端的发展,使我们得以从“计算机屏幕前”的固定空间解放出来。人们在一天之中可以自由移动,并把在此过程中产生的零碎时间通过随身携带的信息通信终端充分利用起来。在可以用轻巧便携的手机连接互联网以后,我们便不只拥有“大脑”,还变成了地球上唯一一个“能像体内植入了‘电脑’①一样行动”的物种。

作为一种全新的时间利用方法,我们利用自己的零碎时间,不仅可以在搜索引擎上获得各种信息,还可以通过邮件或者社交媒体,与同样也摆脱了“计算机屏幕前”的空间制约而自由移动的朋友们保持联系。

得益于网络技术的进步,我们从十几年前开始可以连接到互联网,也可以在网上发布信息。十年前,自己发布信息还很新鲜,“个人媒体化”“Web2.0 时代”等成为当时的热门话题。但过去人们一直是在“计算机屏幕前”的固定空间发布信息,虚拟现实也被限定在固定空间之内。

但是,如今正在发生的变化是,随身携带“电脑”的人从固定空间里解放出来,解放了的每个个体都能形成网络。而且,每个移动中的个体网络同时也是一个以秒为单位不断变化的史无前例的人类网络。此外,单个个体移动时所感受到的虚拟空间,不再是摆放着计算机的房间等固定空间,现在周围空间会随着个人的移动渐变为虚拟空间。

可以说这个环境变化真正拉开了社会改变的序幕,可以在几分钟甚至几秒钟进行的生产行为越来越多,零碎时间的价值大幅上升。因此,过去不值一提的零碎时间如今变得大有可为,企业和消费者对时间的认识都发生了急剧的转变。重新审视“时间价值”,使企业和消费者的行为模式都在一点点地发生着不可逆转的变化。

使时间价值受到重视的第二点因素,是我们自身的变化。具体来说,人口老龄化和城市化成为长期趋势,这是其主要原因。

日本人现在的平均年龄为 45 岁左右,20 年后将会变为近 50 岁。从明治时期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日本人的平均年龄一直在 30 岁以下。这样想来,过去的半个世纪里,人口老龄化的速度简直令人瞠目结舌。当然,医学的进步会使平均寿命在今后仍然继续延长,但高龄化就等同于全体国民平均的剩余生命年数在减少,从全体国民的角度来看,不得不说时间的稀缺性正在提高。

与此同时,人口也在源源不断地流向大城市。后文还会详细阐述,人口城市化现象是在高附加值服务业扩大的背景之下产生的。

大城市的人口流入,加快了城市里信息、商品或服务的交换和交易速度,也提高了在城市从事高附加值服务业的人们的生产率。这些人中,大多数人的目标是尽可能赚更多的钱,他们愿意为此延长劳动时间,劳动时间往往变得更长。这必然会减少购物和闲暇等私人时间。因此可以预测,如何提高工作效率等与“时间价值”相关的意识将会得到飞速提高。

上述便携信息通信终端的发展、人口老龄化和城市化等几个因素叠加在一起,日本的“时间价值”呈现出几何倍数式增长。因此企业和消费者也会或者有意识地,或者无意识地考虑“时间价值”,进而改变自己的行为模式。

可以说这个世界正在迈进“时间资本主义”的时代。

因此,本书将自始至终借助“时间价值”的辅助线,来分析当今发生的种种现象。在“时间价值”的聚光灯下,剖析决定企业和消费者行为方式的本质问题,这就是本书的目的。

本书由四部分组成。

第 1 部分是对“时间资本主义”这一新范式的概论。这一部分主要介绍人们越来越关注“时间价值”的原因,分析其导致企业行为和消费者行为发生了哪些本质变化,并讨论“碎片时间”重要性的日益提高,以及可能提高“时间价值”的领域。

第 2 部分详细阐述“碎片时间”的重要性提高会带来哪些服务,重点讨论了充分利用“碎片时间”的事例,即人们的移动等话题。另外,这部分还会探讨我们在实现了时间的高效利用之后,下一步所要追求的是什么。

第 3 部分把人们划分为四种类型,讨论每种类型的人分别会如何在“时间资本主义”大潮中生存下去。谈到“时间价值”,人们往往首先考虑提高时间利用效率,但我还探讨了如何舒适地度过时间,以及如何创造能够进行创造性思考的时间和环境。

最后,第 4 部分探讨的是,为了实现“时间价值”最大化,需要改变“空间”的利用方式,以及我们的居住空间和城市空间的存在方式可能会发生的变化。因为当人们开始带着“电脑”四处活动,其对周围空间的利用方式和思维方式也将发生巨大改变。此外,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发展,全社会共享的经验和观念将不断积累下去,怎样的企业行为和消费者行为才能与这样的社会相契合?我也对这个问题提出了一些自己的看法。

如上所述,本书从“时间价值”的角度出发,讨论在相当大的范围内发生的各种变化,以短篇汇编的形式加以展开。其中有涉及企业行为的内容,也有涉及消费者行为的内容,或者还有对未来一段时间的预测,因此可能会让读者有话题略为分散之感。

但是,“时间价值”重要性的提高为我们这个世界带来的冲击,正是如此深远而广泛。“时间资本主义”下,企业和消费者根据“时间价值”来决定其行为模式,这个新时代的到来意味着社会将会发生前所未有的巨大转变。

接下来,就让我们打开“时间资本主义”这个新时代的大门吧。① 此处“电脑”指人类借助便携式信息通讯终端设备及技术实现的新的思维方式,与人类生来具有的“大脑”形成对比,并非作为计算机俗称的电脑。——编者注第 1 部分时间资本主义的到来第 1 章 制约人类的最后一个因素——时间只需漂洗一次的洗衣液

我脑海里第一次产生“时间资本主义”的概念,是在有一次和公司的年轻咨询师聊天时。“现在市场上有一种只需漂洗一次的洗衣液,卖得特别好。”“是吗,为什么呢?”“应该是能够节省洗衣服的时间,所以特别受主妇们欢迎吧。”

但就算是能缩短洗衣时间,顶多也就是十来分钟而已。这居然也能成为这么大的优势,我感到很不可思议。况且洗衣液这种商品一直都是以“省水”和“浓缩”为卖点,没想到消费者最关注的却是“省时”。

这件小事无疑体现了人们的时间观念的变化。

早上的 10 分钟时间是多么宝贵,只要是家有孩子的人恐怕都有体会。尤其是对于那些要在早晨做完几乎所有家务,为自己上班做好准备,同时还得帮孩子收拾好东西、把他们送到幼儿园的上班族妈妈们来说,能够提前 10 分钟洗完衣服的洗衣液,哪怕价格贵一些也会很受欢迎。这一点我也能想象得出来。

然而,过去的主妇们会为了节省 10 分钟的漂洗时间而支付更高的价格吗?主妇们能从一整天的繁重家务中解放出来,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洗衣机的发明。要知道全家人的衣物如果手洗可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而现在只要把衣服都扔进洗衣机里,等着洗完拿出来晾干叠好就可以了。这么算的话,相当于把原本 3~4 小时的劳动时间减少到了 30 分钟。

这项发明节省了大量时间。1955 年前后,洗衣机的价格为 4 300 日元。当时国家公务员的入职工资是 9 200 日元,因此买洗衣机可以算得上是一笔大花销。但是考虑到主妇们手洗衣服花费的时间与精力,购买洗衣机仍不失为理智的选择。

再后来,不仅是洗衣机,其他家用电器也都越来越先进,做家务需要的时间越来越少。1976 年主妇们每星期花费 107 分钟做家务,而 2006 年只需 92 分钟便可完成①。不断缩短的家务时间当中,还有一些可以继续缩短的时间,也就是漂洗的 10 分钟。于是,主妇们愿意为了节省下这 10 分钟而支付相应的费用。

如今,短短的 10 分钟,对不是主妇的人来说也正在变得更为重要。因为随着 IT 的发展,短时间内能做到的事情越来越多。过去人们根本不会放在眼里的几分钟时间,或是重要会谈之间的几分钟,这种“碎片时间”的价值正在迅速上升。“碎片”一词本身含有在重要事情之间附带产生的低廉价值的意味,但未来将很有可能是“碎片时间”发挥重要作用的时代。

如果以时间为“辅助线”来观察现代社会,过去的理论框架未能完全涵盖的企业经济行为和个人消费行为就会逐渐清晰起来。今后什么事业才具有商机,我们如何利用时间才能走向幸福,这些问题也将迎刃而解。“有意义地利用时间”是几十年前就有的老生常谈。走进书店可以看到,如何有效运用时间的书已经自成一类。对于总是时间紧张的商务人士来说,如果坐出租车能够 10 分钟到达某地,那么有些人就不会花 30 分钟去乘坐电车。他们这是花钱买时间。对于这些人来说,“时间的价值提高了”“实现时间价值的最大化”等都是理所当然的。

不过,本书并不仅局限于探讨个人关于时间的理性选择,而是基于更宏观的社会变革视角来考察“时间价值”的变化。随着产业结构的变化和 IT 的进步,人们的时间观念以及时间的社会价值正在改变。这些改变将空间也包括在内,使我们的生活方式也开始逐渐改变。

纵观人类几千年的历史,十几年不过是弹指一挥间。然而最近十几年的 IT 进步和社会变革,使人类数千年来所熟悉的时间感觉发生了突破性的转变,带来了关于时间价值的全新概念。其结果是,人类的生存方式、社会及商业的运行方式,都产生了截然不同的价值标准。永远也无法造出的“时光机”

本书在把时间看作对人类来说的某种“制约因素”的前提下展开讨论。人类在时间制约之下的奋斗,是构建新的社会结构的动力,本书立足于这个观点的基础之上。

对人类来说,制约当然不仅仅是时间。人类生来渴求摆脱束缚、追求自由,通过各种努力克服制约因素,确保自己的自由。至今为止的人类史,也可以说是一部不断突破各种制约因素的奋斗史。图 1-1 时间成为制约人类的最后一个因素

回溯历史,人类首先克服的是自然条件。原始人类依靠打猎为生。打猎行为当中靠运气决定的成分较多,连续几日一无所获就意味着一家老小将被饿死。为了摆脱这种严苛的生存条件,人类掌握了农耕技术。农耕当然也会受气候等外在因素左右,但与打猎相比,其可掌控的程度要高得多。原本靠运气填饱肚子的狩猎民族就这样掌握了农耕技术,从而保障了稳定的食物来源。

同样,衣服和武器等工业产品,帮助人类进一步克服了自然状态。穿着衣服不仅能御寒防晒,还能避免因皮肤直接接触地面而感染病菌。另外,很多历史遗迹中发现了石器、铁器等武器或农耕器具,不难想象这些工具大大提高了狩猎和农耕的效率。更重要的是人类成功地掌握了生火的技能,火使人类从此能够在夜晚活动,也开始加工食物。加热能够产生杀菌效果,人类可以食用的动植物种类也增多了。

原始的人类通过掌握农耕技术、衣服、武器和火等各种工具,从像其他动物一样被包含在自然之中的状态脱离出来,成为唯一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克服自然状态的物种。人类摆脱自然状态以后,不断扩大其团体,逐渐在各个地域形成了社会、组织和国家等框架。设立这些框架的目的原本是为了帮助人们克服自然状态,但值得深思的是,这些社会、组织和国家等框架将其自身的存续作为目的,又转化成了新的社会性制约因素。

也就是说,在自然条件中幸存下来的人类,接下来又受到了社会性制约的束缚。考虑到人类当时的生产率和思想水平,可能这是集体社会生活所无法避免的情况。但就算是不可避免,这种社会性制约在中世纪时已经成为沉重的负担,向人类发起了挑战。

例如,身份的制约。我们在历史课上都学过,在中世纪的欧洲和日本,人一出生就属于某个阶级,无论本人是否努力或者有无天赋,出身决定了人的贵贱高低。而且在身份固化的社会,人们所能从事的职业也是出生时就已经决定,无法选择。后来随着各国经济活动的不断发展,身份和职业的不同自然导致经济差距扩大,市民心里的不满越积越多。

首先对身份和职业的社会性制约提出质疑、引导人们摆脱束缚的是欧洲的启蒙思想家们。约翰·洛克(John Locke)提出了自然权利,卢梭提出社会契约论,这些启蒙思想家们如繁星一般闪闪发光。他们纷纷著书立说,英法等国爆发市民革命,人类以此为契机从社会性制约因素中解放出来。在这个趋势之下,美国爆发独立战争,日本也通过明治维新废除了出身和职业选择的制约,社会性制约的影响越来越小。当然,目前仍有一部分国家或地区残留着身份等级制度,但也正变得不再那么绝对。

在职业固定的时代,收入也在一定程度上与之相关。因为当时市场贸易还不发达,没有能够自由地交换自己的劳动和产品的机制。不过,西欧以新教教义为精神支柱,日本以江户商人的勤勉性格为杠杆,资本主义和市场机制的积极作用渗透到近代社会之后,情况发生了变化。

通过工业革命,资本家获得了技术和财富,能够持续进行扩大再生产,劳动者也获得了身份和居住地的自由,开始追求劳动所能交换到的最好待遇。通过市场机制,工业产品能够卖给出价最高的购买者,扩大再生产的效率由此得到进一步提高。如今,人们能够根据自己的意愿来增加个人收入,比如选择增加劳动量,或者换个条件更好的工作。随着金融行业的发展,好坏暂且不论,人们不仅能够通过劳动赚取收入,还能够通过投资来增加资产。

空间移动也变得更为自由。在中世纪,人们不仅没有选择居住地的权利,连旅行都必须得到许可才能去。但市民革命以后,法律保障了人们自由移动的权利。另外,无论是技术上还是金钱上的制约都越来越少。过去,从日本去欧洲或者美国,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金钱,还要承担巨大的风险。而如今,交通工具的发展让我们能够用比过去更低廉的费用、更少的时间,安全地到达任何地方。出国签证门槛的降低,甚至免签政策等,更是进一步帮助人们摆脱了空间活动范围的制约。

过去,知识和信息的传播只被一部分掌权者所控制。这种情况在 15 世纪德国人古登堡发明活字印刷术后大为改观。比起只能依靠手抄本或木版印刷传播知识的时代,活字印刷术使知识和信息能够更快地传播到大众中间。其后,各种媒体开始普及,大众能够通过报纸、广播和电视随时获取资讯。然而对信息加速传播具有突破性意义的,还是 20 世纪后半叶以后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互联网的问世,在某种程度上使民众也能获取过去只被一部分政治家、官僚和经营者所独占的信息资源,信息不对等的情况得到大幅改善。

综上所述,人类史可以说是一部依靠大脑的聪明才智,发挥科学和思想的作用,为了突破种种制约而奋斗的辉煌历史。

我们摆脱了种种制约。

然而,还有一个无论如何都无法克服的制约因素,那就是“时间”。

一天只有 24 小时,这个制约因素平等地摆在所有人的面前。尽管一天 24 小时是人类自己规定的,但即使勉强改变这个规定,也无法摆脱人类寿命的制约。

随着医学技术的飞跃性发展,无论在发达国家,还是在发展中国家,平均寿命都在不断延长。但构成人体的细胞的寿命本身是有限的,从这一点来看,寿命也不可能永远无限地延长下去。日本等发达国家正逐步走向老龄化社会,在这些国家,人们的平均剩余寿命逐年变短,所以国民对“时间价值”的认识一定会进一步提高。

从这个意义上讲,时间有限这个客观事实,就充满威严地横亘在我们面前。

现代科技的发展使哆啦 A 梦的很多“秘密道具”具有了成为现实的可能性。比如 3D 打印技术,就是漫画中只需要放入材料就能造出任何物品的“制造机”。但是,可能我们永远也无法造出“时光机”和“任意门”。哆啦 A 梦的这两样道具,正是用来改变本书所讨论的“时间”和“空间”这两种制约因素的。我想,可能这两样东西才是人类更想得到的道具吧。时间制约因素与金本位制

谈到时间的制约,我忽然联想到金本位制。可能是因为现在的资本市场及商品市场开始呈现出与金本位制解体时相同的情况。

1816 年英国最早开始实行金本位制。该制度规定 1 盎司黄金可以铸造价值 3 英镑 17 先令 10.5 便士的金币,并发行了随时可以兑换金币的纸币。

纸币虽然随时能够兑换金币,但终究只是金币的替代品。也就是说,原则上黄金的储备量就是纸币的发行量。在国际金本位制时代,宏观经济中存在全球黄金储备量这个制约因素,无法通过增加货币发行量来克服经济萧条和通缩的状况。

后来,受经济大萧条影响,各国无法继续维持金本位制而纷纷退出,金本位制宣告终结。各国中央银行增发货币可以不再受黄金储备量的制约。这一时期,各国领导者和经济界人士一定感到各国经济可以摆脱黄金储备量的制约而自由操控,或者陶醉在仿佛已经获得宏观经济政策的胜利的错觉当中。

但是,由于实际上很难根据政治上的或者社会上的理由推行紧缩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导致市面上流通的纸币数量不断增加。20 世纪 90 年代以后,金融行业的发展使资本市场及商品市场不断扩大,货币的发行也随之加速。当市场上流通的货币数量过多导致其信用度降低,一直下降的黄金价格便开始回升,人们又重新认识到黄金的价值,尽管黄金本身并不产生任何价值。归根结底,我们可能依旧无法摆脱世界各国的黄金储备量这个制约因素。

虽然矿产开采技术逐年进步,但全球的黄金储备量却只能一点一点地增加。尽管金融业和资本市场不断发展,但我们却无法摆脱黄金储备量只能缓慢增长的制约因素。时间亦是如此。人类的寿命可以通过医学的发展和营养的改善得到延长。但这种延长就像黄金储备量一样,只能缓慢地小幅度增加,人类寿命有限这个大前提并不会改变。不如说越是想摆脱时间的制约,时间价值的重要性就越会得到重视。

时间制约是最根本的制约,这个问题就像“时间就是金钱”这句格言一样,伴随着人类的发展一直存在。

面对时间的制约,人类始终没有找到有效的克服方法,于是便摆脱社会性制约和信息制约作为替代。但社会性制约也好,信息制约也罢,实际上都是人类人为地创造出来的制约因素。即使克服了这些制约,也仍旧无法有效地摆脱伴随人类的诞生而产生的时间制约。

进入 21 世纪以后,我们拥有了信息通信终端等各种各样的设备,可能感到无所不能,但自从人类诞生就产生了的时间制约的问题终究还是没能解决。克服其他制约因素的过程当中,人们可能有意地忽略了本质上的时间制约这个重要问题。但在已经克服了种种障碍的如今,人们最稀缺的便是时间。正因为已经摆脱了其他的制约因素,时间价值问题才作为比以往更加严峻的难题出现在我们面前,不得不说这很讽刺。为什么“想要更多时间”

过去,一统天下的秦始皇曾经寻求长生不老药。古代美索不达米亚的《吉尔伽美什史诗》就已经出现“永恒的生命”“长生不老之草”等内容。印度诗歌集《梨俱吠陀》中也有“不死之水”的记载。通过某些方法实现长生不老的愿望出现在从古至今的各种各样的故事里。

过去追求长生不老的,几乎都是像秦始皇一样希望“此生永享荣华”的权贵们。而对于处在秦始皇严苛暴政下的劳动人民来说,虽然也害怕死亡,但他们这一辈子活得太艰辛,因此渴望长生不老的愿望大概也没有那么强烈。

摆脱了种种束缚的现代人,虽不能说人人都是秦始皇,但大概也能算是过上了贵族的生活。现在过得很幸福,所以才希望获得更多的时间来享受。人们害怕生命有限,拼命抵抗衰老,寄希望于医学的发展有朝一日能使细胞重返年轻。

另外,就算不追求长生不老,大概也有很多人会想“一天能多出几个小时就好了”。现代人从各种制约中解放出来后,就开始为时间的制约而苦恼。不,应该说时间成了唯一的制约,因此这种束缚带来的压力就格外明显。

我们无法控制时间,不能让痛苦的时间变短,也无法让快乐的日子变长。但我们可以提高单位时间所创造的价值,缩短无所事事的时间,用更多的时间来做有意义的事。既然不能改变时间本身,那么就要理解现代意义上的时间价值,改变自己的意识和行为。

日立中央研究所的矢野和男在《数据是看不见的手》一书中,利用智能手环收集一天之内的手腕活动数据,来分析人们的活动模式。根据分析结果,我们可以得知应该将自己一天有限的活动量分配给哪项活动,分配多少时间。这本书为我们提供了一些启发,通过科学地思考时间的利用方法,而不是依靠干劲儿或者毅力,可以避免过于劳累,科学地提高单位时间的满足感。工业经济时代,时间毫无个性

在以制造业为核心的时代,劳动者一天的时间被明确地分为私人时间和工作时间。如何有效利用“工作时间”这种资源,提高生产率,这是经营者最重要的课题。弗雷德里克·温斯洛·泰勒(Frederick Winslow Taylor)的科学管理理论就是其中的代表。泰勒提出,使劳动者的时间与工厂的作业流程保持一致,有助于科学和客观地管理工人,从而大幅提高工厂的劳动效率。通过采用泰勒这种带有些许乌托邦色彩的经营思想,资本家作为雇主可以降低人工费,工人则可以获得更多的薪水。

工厂的组装流水线依靠重复的、机械的标准化作业维持运转。这就是劳动者每天的工作。他们每天同一时间上班,从早上 9 点到晚上 6 点一直从事作业,然后大家都在同一时间下班。如果要区分工作时间和私人时间,我们可以画出一条鲜明的分界线。人们使用时间的方法全都一模一样,毫无个性。

工厂里有实际动手制造产品的人、运送产品的人、销售人员以及经营管理者等,尽管所做的工作各不相同,但对他们来说,工作的时间、在家与家人团聚的时间和用于业余爱好的时间等,时间的种类是固定不变的。

制造业得以成立的前提是,劳动者将工作时间和地点的自由交给公司,将劳动力转化为产品。公司把资质均等的劳动者集中到一起,在高效生产的工厂里制造产品。工厂的地点在哪里都可以。因此,企业逐渐将工厂迁到成本更加低廉的地区,从东京的郊区迁到地方,再到附近的亚洲国家。就好像把劳动力和工厂一起组成的大块头从一个地方搬到另一个地方。

日本在 20 世纪 50 年代后期到 60 年代的经济高速增长时期,以及在 80 年代被称为全球最具竞争力的工业国家的时期,都是以这种劳动方式为主。

然而,当第三产业取代第二产业成为主要产业之后,人们的时间开始具有各自的个性。比如在追求附加价值的服务业,生产率就无法用每小时生产的产品数量来衡量。人们也不再需要按照工厂的作业时间上班下班。当然,公司仍然还会规定上下班的时间,但上班以后做什么则每个人都不一样。

具体来说,就是不用去工厂这种固定的场所就能完成的工作越来越多了。有孩子的女性也有可能选择在家办公,可以一边工作一边照顾小孩。如此一来,我们便很难明确区分工作时间和非工作时间了。人们不再是必须一起行动的大块头,每个人都变成了在液体中做布朗运动的微小粒子。

接下来,IT 的发展进一步加剧了这个趋势。

在传统的制造业,员工从踏入工厂的那一刻起,他们的时间就被立即打上工作的印记,这些时间里必须集中精力生产出尽可能多的产品。但 20 世纪 80 年代以后,第三产业逐步取代第二产业成为日本经济的支柱,劳动者的工作环境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劳动者从堆满生产设备的工厂里解放出来,走进办公室的新环境,获得各自办公桌所代表的“个人”空间。这与普遍缺乏个人空间的工厂截然不同。

尽管后来信息通信技术飞速发展,但在最初的 20 世纪 80 年代到 90 年代初期,还不是所有劳动者都人手一台信息终端,办公室里也是几个人或者十来个人共享一台数据输入终端或者计算机。这意味着,在高附加值第三产业诞生初期,人们虽然拥有了各自办公桌带来的“个人”空间,但同时也有终端专用计算机等第二产业的“公用设备”存在。

90 年代中期以后,信息设备的价格更加低廉,人们使用这些设备从事高附加值工作成为第三产业的核心,单个劳动者作为备有计算机或者信息通信终端的“高附加值服务工厂”,实现了“个人”的独立。

高附加值型第三产业的发展,意味着白领劳动者通过计算机或信息通信终端,被重新定义为“个人”产品制造单位。他们制造产品的生产率,完全偏离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呈现出包含着偶然性的复杂形态。

从某种意义上讲,传统方式下,只要认真工作,就有可能以较高的准确率高效地生产出产品。也就是说,在符合因果关系的商业机制下,认真工作具有重要意义,这个时代最合理的做法就是认真工作。

然而,现在情况发生了变化。IT 时代改变了时间的刻度

回顾自己的经历,IT 在过去这二三十年的发展真让人如有隔世之感。我 1990 年大学毕业后就职于野村综合研究所,这大约是四分之一个世纪之前的事。提到野村综合研究所,人们的印象大概是能够在信息通信技术领域代表日本最先进水平,在运用 IT 的历史上也处于先驱地位的企业。

然而,当年我进入公司时,野村综合研究所也是每 8~10 张办公桌摆成一个办公岛,每个办公岛配备一台计算机。当时的计算机专门用来整理手写报告,用一种叫作“一太郎”的文本编辑软件,一般是助手使用。另外,当时微软公司的 Excel 软件尚未普及,制作报告时,要先用“一太郎”编辑文字,再用 Lotus1-2-3 制作极为简单的图表,用剪刀或美工刀从纸上裁剪下来,用复印机缩印成合适大小,最后再用胶水粘贴到一起。现在来看,真是很原始的做法。

有时为了收集信息去拜访相关企业,或者去图书馆查找资料,既没有手机也没有传呼机,出了门就无法取得联系。因此,各办公岛都有提示板,大家每天出门时要写上去哪里、几点回来,这就是仅有的时间管理。如果想从外出办事的地点直接回家,只要写上 NR(不返回公司,No Return)就可以,没有人考虑单位时间的生产率问题。回想起来,那真是既悠闲又安宁的时间。

田园牧歌般的生活在互联网飞速发展后便一去不返了。

1969 年作为美国大学内部网络诞生的互联网,最初出于学术需要逐步发展,90 年代用于商业之后,使用范围得以迅速扩大。日本于 1993 年批准互联网用于商业。可能很多人还记得,2003 年前后 Yahoo!BB②在各大车站前向市民免费发放调制解调器的情景。大约从那时起,普通家庭安装固定流量的宽带网络成为常态。目前,13~49 岁人口当中,有超过 90% 的人使用互联网,每天最少要上网一次的人超过六成。③

伴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人们开始使用电子邮件进行联系。电子邮件使我们的工作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07 年,iPhone 问世。智能手机在 2010 年只占 9.7%,两年后便迅速攀升至 49.5%。④

互联网的上述发展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工作方式。我在野村综合研究所刚参加工作的那段时光,用现在的眼光来看真是一段天堂般的日子。现在我在一家拥有约 150 名员工的咨询公司担任共同董事长,公司给包括我在内的所有员工都配备了信息通信终端设备,确保员工无论何时何地都能查看公司的邮件。

此外,每名咨询师还可以通过这个信息通信终端设备了解自己关心的最新业界动态及企业收购信息,随时掌握经济动向。通过日程管理软件,可以共享每个人的日程安排,公司能够充分利用这些功能。通过自己的工作方式的变化,我能够切身体会到人们的劳动生产率在这二三十年期间所取得的质的飞跃。

日本总务省曾经做过关于电视、广播、报纸、杂志以及互联网使用频率的调查,其结果显示,只有互联网的使用频率有更多地被调查者回答比 3 年前增加。其中,55% 的被调查者使用智能手机上网的频率高于 3 年以前,明显高于其他媒体。⑤

尽管如此,人们使用计算机上网的时间为平均每天 102.1 分钟,用手机上网的时间为 79.4 分钟,与电视的平均每天 212.3 分钟相比,还不到一半。不过如果算上边看电视边上网的重叠利用时间,我们用于互联网的时间确实正在增多。

人们通过手机能够随时随地上网和查看邮件,因此更加不受办公地点的制约。

智能手机的出现,彻底改变了人们的时间观念。

可利用时间的单位变得越来越短。所以连洗衣服节省出来的 10 分钟,都可以有意识地用来做其他事情。而且不会像过去的计算机一样将使用者限定在固定的空间里,这一点也很重要。

最明显的是通勤的时间。长时间乘坐电车时,过去也有很多人会读书或者看报纸。但是如果只坐一两站,这段时间发发呆或者看看车厢广告就过去了。以前这是不太值得利用的时间。

现在手机使这样的时间也具有了利用价值。如果有 5 分钟时间,就可以用手机做很多事。比如可以查看邮件,可以更新社交网站,可以用聊天软件发几个表情,可以在社交游戏里赢到一些得分,可以搜索目的地附近适合吃午饭的餐厅,可以预订机票,也可以预约假期旅游时要住的酒店。如果已经收藏了喜欢的衣服,还可以用这个时间买下来,动一动手指 1 秒钟就可以做到。

不过,这些改变是否给人们带来了幸福感,还有待验证。

本书并没有说工作方式的改变能够“增加有意义的时间”,其原因在于,信息通信技术的进步是否能使时间更有意义,取决于个人所采取的行为。

能够使过去随意浪费掉的时间,或者说不足挂齿的“碎片时间”更有价值的工具正在呈几何级数式增加,为现代社会的我们带来大量机会。从物理上和心理上适应这个现象,会让自己的生活变得更好。

但是,正如后文将会论述的,适应程度的不同,决定了有些人会生活得更好,也有些人会比过去更受到时间的制约。的确,我们会面临更多的工具和机会,但并非人人都能够因此而受益。如何充分运用工具和机会将会变得更为重要。“大块时间”与“碎片时间”

在 IT 并不发达的过去,特别是在智能手机等信息通信终端问世以前,人们并不太重视较短的时间。

那时一般的日程表或者记事本都以 1 小时或者 30 分钟为单位,人们在拥有“大块时间”的前提下规划时间。家用电器方面,洗衣机等产品也是因为能够节省 1 个小时或者几个小时,才让消费者会去掏钱购买。

另一方面,如果在两场重要会议之间偶尔出现了几分钟空闲,也就是“碎片时间”,我们也不可能主动做出生产率更高的行为,往往只能发呆出神,或者放空大脑。

现在,过去这种“大块时间”有价值、“碎片时间”无意义的模式已经被改变。智能手机的问世使偶然获得的几分钟、甚至几秒钟的“碎片时间”获得了生命,使它们开始作为有意义的时间大放光彩。

等电车或者工作间歇休息的几分钟或几秒钟时间里,用手机联系家人或朋友,预订下月的旅行,给客户发一封问候邮件等,可以做各种各样的事情。当然,大部分情况下“大块时间”还是要比“碎片时间”具有更多的价值,但 IT 的发展已经迅速地缩小了两者之间的差距。图 1-2 时间价值的长尾

图 1-2 中的大块时间是指人们从头到尾都在做同一件事的时间,比如 5 小时就是连续做同一件事的 5 小时,而不是 1 小时+1 小时+3 小时的合计 5 小时。时间的价值从左向右逐渐减少,1 分钟、5 分钟、10 分钟等“长尾部分”的时间则被忽略不计。一天中有很多这样的短暂时间,人们什么都不做,任凭它们就这样消失在过去的每一天里。反过来说就是,越大块的时间越有价值。在大块时间里,人们可以有很多选项,因此也更有意义。

如今,“大块时间”与“碎片时间”的价值差距迅速缩小,这不仅体现在我们的日常行为当中,也为经济活动和企业活动带来了巨大变化。

过去,最大限度发挥“大块时间”价值的制造业是日本的主要产业,大块时间被用来从事“工作”这种最重要的活动。生产无法在零碎的时间里进行。劳动者的时间也被明确分为用来劳动的“大块时间”和除此之外的“碎片时间”,只有劳动者将“大块时间”投入到生产当中,流水线才能运作起来。

然而产业结构发生了变化,高附加值服务业,特别是创造性产业(媒体、设计、软件及产品研发、工程、信息通信等)及金融业等的比例在近 10 年里大幅增加。随着高附加值服务业的扩大,以及生产率的提高,“大块时间”和“碎片时间”的价值差距急剧缩小。

总而言之,“碎片时间”如今也可以用来赚钱了。

不同于产量与时间成正比的工业生产,需要创意和设计的创造性生产与时间并不成正比。某种意义上,这些行业带有类似赌博的色彩,有时耗费了大量时间却得不到理想的结果,也有时可能只花很少的时间就获得了成功。当然,培养一个人拥有这些技巧和思考能力也需要耗费相应的时间。但在工作当中,“大块时间”已经变得未必能产生更大价值。

同时,“碎片时间”的价值不断提高。有了智能手机,即使是等电车的短短几分钟,也能给下属安排工作,或者做出重要决定,或者推敲新创意。我们还可以用“碎片时间”提高工作能力,比如想学习英语,不用特意空出整整 2 个小时的时间,利用手机应用软件和音频教材,5 分钟、10 分钟都可以用来学习。事实上,我也是一边写书,一边适时查看公司下属发来的邮件。

如今仍然需要“大块时间”来做的事情,大概只有睡觉了。勤奋的精英面临时间破产

IT 发展带来的另一个变化,是从事事务性工作的白领的价值降低了。可以说这种趋势现在已经出现了。

白领一般指从事脑力劳动而非体力劳动,在办公室里负责事务性工作的人。本书要讨论的主要指那些“在大企业从事事务性工作的人”,不包括销售、企划等从事一线业务的人。

在以工业制造为核心的社会,事务性工作具有重要价值。因此,工资也要高于蓝领工人,一般被认为是大学本科以上的人才们从事的工作。过去所有资料都是手写,必须面对面确认正误,工作量也十分繁重。

中层管理者的任务是在各个部门负责跟进业务完成进度,给会签文件签字盖章,组织会议共享信息等,辅助公司各部门顺利运转。社会高速发展时期,他们在公司里的地位会逐年自动升高。即使在本公司内部已经没有上升空间,最后也还有到子公司当领导的出路。

但后来 IT 使办公迅速走向自动化,资料可以依照网上的模板很容易地制作出来。信息共享也不再需要每次召开会议,用公司的群发邮件就能实现。下属的工作进度,也是通过云共享上传到进度管理表即可。这样一来,事务性工作的价值将会不断降低。即使不至于失业,但如果不能以某种形式创造附加价值,这些人的薪水就不会上涨。

但一直从事白领工作的人们,却常有一种骄傲,认为自己在社会中从事着高级工作,自负为社会的精英。

于是他们试图展现自身价值,提高工作能力,因此会充分利用“碎片时间”。他们不在通勤时间玩手机游戏,而是选择阅读经管类图书,准备参加资格考试,也有不少人想努力考取 MBA。这样,勤奋而认真的白领们把时间全都用来做这些“必做之事”。这样利用时间看上去好像很“有意义”。

但讽刺的是,越是整天埋头于这些“必做之事”,就越无法培养出创造性的独立思考能力。创业者等富有创造性思维的新时代精英,往往有意识地设定发呆空想的时间,提高自己的生产率。

如此一来,传统的白领精英们越努力,就越无法摆脱生产率低下的事务性工作,陷入恶性循环,走向“时间破产”。关于如何提高个人生产率的问题,会在第 3 部分详述。附加值时间与商品化时间

在产业结构已经改变的现代,商务人士更应该考虑的是“这些时间能产生附加价值吗”。这里的“附加价值”不同于经济学上定义的附加价值,是指只有这个人能够实现的独特价值。

那些谁都能做的工作,今后将会越来越多地被计算机取代。全球化使人们的工作被国外的廉价人才抢走。现在的趋势是,软件编程等工作都外包给印度、中国和越南等国的优秀人才。

现在,我们来思考一下,为什么硅谷的风投公司总是选择投资给位于硅谷的企业呢。

答案很简单,这些投资者看重的是,投资对象公司到自己办公室的距离。这个行业曾经有一个“20 分钟法则”:如果一家公司不处在投资者从办公室开车 20 分钟能够到达的范围之内,就不是合适的投资对象。这是因为风险投资人的一项重要工作是向创业者提供建议,与其进行沟通,而距离太远就无法频繁进行这项工作。现在互联网如此发达,人们可以使用 Skype 等软件进行视频通话。貌似投资对象即使位于外地,也同样能够提供建议。但是,事实并非如此。

以前电话刚问世时,曾有未来学家预测,电话让人们在家就能实现与其他人的交流,所以人们出门将会越来越少。然而事实却正好相反。我们来看人们都用电话做什么。当然人们也会聊天,但更多是为了提前与对方预约直接见面。所以,不如说电话的问世反而让人们出门更多了。

互联网和手机的普及也是如此。电话、邮件、社交软件等更便于与其他人联系见面,增加了人们见面的机会。如果工作提前结束,只要在脸谱或者推特上问一句“现在谁在银座附近”,就能与好友们来个临时聚会。最近还出现了“咖啡会议(Coffee Meeting)”等帮助人们在空闲时间找人一起喝茶的软件。

这并不仅仅是由于技术的发展给人们带来了便利。

现在再回到附加价值的问题。人们越是可以进行远程交流,就越想与对方直接见面。因为人们希望通过见面带来附加价值。

当电话联系以及网上沟通实现了时间的商品化,人们会为直接见面交流赋予更为重要的意义。人们会希望通过见面,使自己不同于别人。从经营管理的角度讲,就是获取尚未商品化的独家信息,使其成为独特创意的线索,或者进一步发展为与其他人的联系,从而实现差异化。即使是私人方面,也可以通过直接见面加深与对方的关系。见过面的人,会比只在网上交流过的“朋友”更为亲近。

如果只看文字信息的传达,对面交谈和远程交流并没有太大差别。但周围的气氛、声音的强弱、眼神、说话的语气以及与对方心灵上的距离感等非言语部分,却无法依靠远程交流实现共享。日本京都大学野生动物研究中心幸岛司郎教授的研究表明,只有人类才有眼白,其主要作用可能就是为了强调视线。人们能够通过眼白了解对方的心情和想法。黑眼球仅仅几毫米的转动,就能让人从中获取大量信息。目前还没有哪种虚拟现实的交流工具能传递出如此细微的变化。

而且即使真的有技术能够实现这一点,恐怕人们还是会选择直接见面。因为我们能够本能地感觉到,只有相遇才能产生真正的价值。技术让许多事情实现了商品化,但人类的目标却是不断追求更为真实的亲身体验。

① 総務省『平成 18 年社会生活基本調査』「国民の生活時間・生活活動に関する結果」“表 1 男女、ふだんの就業状態、曜日、行動の種類別総平均時間の推移(15 歳以上)”http://www.e-stat.go.jp/SG1/estat/List.do?bid=000001027249&cycode=0

② Yahoo!BB 是软银公司开发的一种业务名称,该业务为用户提供 ISP 服务及 ADSL 服务。——编者注

③ 総務省『平成 25 年版 情報通信白書』「インターネットの利用動向」 http://www.soumu.go.jp/johotsusintokei/whitepaper/ja/h25/pdf/n4300000.pdf

④ 同前。

⑤ 総務省『平成 24 年度 ICT 基盤·サービスの高度化に伴う利用者意識の変化等に関する調査研究』http://www.soumu.go.jp/johotsusintokei/linkdata/h24_06_houkoku.pdf第 2 章 时间价值经济学什么是时间资本主义

本书提出时间资本主义的概念,把稀缺价值不断提高的时间看作一种资本,来探索经济和社会的趋势,这是一个全新的尝试。

在时间资本主义的世界里,人们将从“时间价值”的观点出发来选择商品或服务。今后,我们做任何事情都无法脱离时间的概念。正因为如此,反过来说,人们就会更加追求能够帮助我们从心理上摆脱时间制约的商品或服务。

过去,我们也会充分考虑时间因素来决定各种行为。但归根结底,可能还是把价格作为最根本的决定性因素。今后,我们会把时间作为更为重要的因素来决定经济行为。

但是,时间有正反两个方面。例如,有时要为了缩短时间而付费,而有时又要为了获得时间而付费。人们希望缩短没有意义的时间,延长快乐的时间或者生产率高的时间。正因为时间有时会具有截然相反的特性,我们才很难判断其价值。

相比之下,金钱的性质要更简单,也更易于理解。金钱可以用来交换有价值的东西,也可以用作本金获得更多的金钱。

但时间对所有人都是只是平等地流逝。它有时产生价值,也有时不产生价值。而且,“时间资本”也无法储蓄起来。在现实中并不存在米切尔·恩德的童话《毛毛》中的“时间储蓄银行”。

假设 A 和 B 都有 1 000 日元,虽然他们购买的商品或服务可能不同,但是这些钱在社会中能够换取的价值并没有太大差别。但如果 A 和 B 都有 1 小时的时间,那么他们创造的价值却有可能截然不同。就算两人都把这 1 小时用来工作,但可能 A 的工资是每小时 10 000 日元,而 B 只有每小时 1 000 日元。同样 1 小时创造出来的金钱价值居然会相差 10 倍。仅仅是“1 小时的价值”,却存在无数种可能。

而且,“时间价值”还可以有两种解释,有时会带来困惑。当人们说“现今社会,时间价值越来越高了”时,是指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越来越少,因此表示时间本身的价值变得更高了。这里的“时间”指时间本身的概念,因此这句话说的是“时间的价值”越来越高。根据经济学的原理,越是稀缺,价值就越高。

但是,当人们说“如何才能提高你的时间价值”时,“时间价值”包含这些时间所能产生的价值的意思。这里的时间,不是越多越好,而是只有被用于有意义的事情才具有价值。

本书所讨论的“时间价值”,一般用于后一种意义。这些时间能够做什么,以及这些时间是愉悦的还是压抑的,本书将从这个角度来判断时间价值。价格是如何决定的

对于一项商品或服务,过去我们会以这项商品或服务的价格作为参照标准来决定是否购买。市场机制中,价格是信号,供给和需求都会根据价格进行调整,从中长期来看,任何人都无法摆脱这种机制。但是,我预测在今后的时代,“时间价值”将会成为决定价格以及供给和需求的一个新因素。讨论具体事例之前,我们先来重新梳理一下经济理论的历史脉络,看看应该如何判断“时间价值”。

商品定价的历史始于“劳动价值论”。劳动价值论认为,人类通过劳动创造价值,其劳动决定了商品的价值。1776 年出版了《国富论》的“经济学之父”亚当·斯密认为,一方面商品的价值由生产这种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所决定,即“耗费劳动价值论”;另一方面,商品的价值也与使用这个商品能够购买或支配的劳动量相等,即“购买劳动价值论”。

亚当·斯密的劳动价值论被支持自由贸易的古典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所继承。然后直到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时代,劳动决定商品价格的观点依旧没有改变。马克思从概念上对“劳动”与“劳动力”分别做了不同的定义,指出资本家只有通过劳动者才能获取剩余价值。

生产 X 千克小麦和 Y 米棉布需要投入相同劳动量,因此二者都能交换到 Z 克黄金,这些黄金所代表的商品价值就是“价格”。

那么,劳动力的价值又是如何决定的呢?

劳动力和其他商品一样,也是由生产劳动力所必需的费用总和决定的。为了维持第二天也能从事劳动的状态所必需的生活用品的价值总和,就是劳动力的价值。事实上,维持劳动状态所必需的生活费是多少,要取决于物价和房价。而根据劳动价值论,这些物价又由劳动力的价值决定。这样说就等于是在原地打转。“生产这件商品花费了这么多的劳动,因此要卖这么多钱”,这是卖方的逻辑。但是这种逻辑与劳动力的价值由市场对其的需求和供给决定的理论之间存在很大矛盾。

尽管如此,劳动价值论依然根深蒂固,很多人认为商品的价格是根据成本(原料费和人工费等)+利润来设定的。直到今天还经常会听到有人说:“成本这么低,却卖这么贵,这生产厂家太黑了。”这些人依据的是两个世纪以前的古典经济学理论。其实生产厂家并不拥有价格决定权,商品的价格是由供给和需求决定的。

市场供需决定价格的观点始于 19 世纪 70 年代的“边际革命”。“边际革命”指奥地利的门格尔、法国的瓦尔拉斯以及英国的杰文斯这三位不同国籍的经济学家几乎在同一时期创立的“边际效用理论”。图 2-1 是示意图。“效用”指人们购买或消费商品或服务时获得的满足感,它会随着继续购买或消费而逐渐减少。这就是“边际效用理论”。

生活中我们很容易有这种感觉,喝第一杯啤酒时感到非常痛快,而第二杯、第三杯带来的满足感与第一杯相比会越来越少(边际效用递减)。满足感的下降使商品的价值本身也逐渐降低。因为人们的购买欲望变少了。即使生产这种商品的单位劳动量是固定的,但由于边际效用减少了,从需求方来看的价值就会下降。需求方认为价值下降,而供给量固定不变,则价格也会下降。

边际革命之后,可以用图表或公式来表示供给和需求的变化,商品的价格也能够通过数学方法计算出来。商品的价格由能够使消费者承认其价值的满意度,以及供需的平衡决定。这是一直持续到现代的价格决定准则。但是,在今后的时间资本主义时代,还需要引进“时间价值”的新观点。图 2-1 边际效用递减图示时间资本主义经济学

在时间资本主义时代,供需决定价格的原则并未改变。但今后人们选择商品或服务时,还会考虑“时间价值”这个新的要素。价格不仅与商品或服务带来的满足感相符,同时越是能够提供附加价值,帮助人们摆脱时间制约的商品或服务,人们的需求越多,价格也就越高。

过去可能也有从时间价值的角度出发选择商品的人。对这些人来说,时间的价值将会更为宝贵,此外还会有更多的人开始注意到时间的价值。而且,与过去具有本质不同的是,过去人们考虑时间价值主要是以“大块时间”为标准来决定其需求,但今后“碎片时间”也将开始影响人们的需求。

今后,以下两种时间价值将会影响人们对商品的选择。1.使用该商品或服务能够缩短时间,节省出更多有意义

的时间= [节约(saving)时间价值]2.使用该商品或服务能够产生有意义的时间= [创造(creative)时间价值]

前文介绍的能缩短漂洗时间的洗衣液属于第 1 种情况,即减少家务耗时的商品。此外,提供个性化信息推送的新闻 APP 等缩短人们选择时间的服务也属于这一类。从行业来看,便利店行业提供的也属于第 1 种时间价值。

第 2 种情况在考虑交通时间时更容易理解。如果说出租车是为了缩短交通时间,属于第 1 种时间价值的话,第 2 种则是指能够帮助人们把乘坐电车或飞机的时间变得更有意义的商品。第 2 种时间价值与空间密切相关。例如,星巴克等咖啡馆所提供的不仅是咖啡,还有可以专心办公的空间,甚至也可以说是时间。即使作为一杯咖啡的价格略为昂贵,但人们为了能够享受一段舒适愉悦的时间,也会主动去星巴克消费。

也有的服务能够让人同时享受到 1 和 2 两种时间价值。比如被称赞为“去这里绝对不会错”的休闲会馆或旅店,既可以帮助人们缩短选择的时间,又能够让人们在那里度过的时间更加充实。

面对各种各样的商品或服务,人们将会根据其“具有多少时间价值”来做出选择,这就是时间资本主义的特征。时间的价格

过去的消费者是针对商品提供的价值付费。也就是商品与等于商品价格的金钱进行交换。在时间资本主义时代,除了商品本身的费用,消费者还需要为享受到的时间价值付费。

以上述第 1 种情况为例,时间价值的价格就是通过购买和使用某种商品,节省出更多时间用来工作或者休息,由此增加了工资收入或者精神满足感的价格。购买这种商品所能节省的时间,也需要支付相应的价格。

如果支付额外费用能够缩短办理手续的时间,或者免去排队之苦,那么就相当于购买了时间价值。其中一个代表性事例是电商网站亚马逊推出的亚马逊 Prime 会员服务,每年支付 3 900 日元的会费,就可以享受下单当日或最迟第二日送达的“加急配送”服务。

目前,第 2 种时间价值的价格大多包含在商品或服务本身的价格之内。不过,今后可能会出现更多有意识地将这种时间价值作为商品收取费用的情况。如果比其他服务更能使顾客享受到有意义的时间,则可以把这一点作为卖点,在价格中加上这部分附加价值的价格。即使这样,也仍然会有很多潜在的消费者愿意接受。

或许今后,会出现时间价值的价格高于商品或服务本身价格的情况。本书第 2 部分将介绍目前以时间价值为卖点的商品或服务,以及今后可能出现的发展方向。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