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道德:知识与责任(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9-01 23:33:20

点击下载

作者:《绿色未来丛书》编委会

出版社: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公共道德:知识与责任

公共道德:知识与责任试读:

前言

所谓公德,就是公共道德。说得具体一些,就是在公共场合下人人都必须遵守的规则、规程、秩序或习惯,即约定俗成的东西。所谓公德意识,就是要有在公共场所里履行和遵守这些约定俗成的思想、观念和自觉性。公德意识的有无或强弱,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具体体现,它代表一个人的修养水平和文明程度。对一个民族或国家来说,公民的公德意识如何,直接与该民族或国家的经济、政治、文化发达程度息息相关,因此,公德意识是民族和国家的形象。社会公德是社会生活中最简单、最起码、最普通的行为准则,是维持社会公共生活正常、有序、健康进行的最基本条件,是全体公民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也是作为公民应有的品德操守。它的表现形式是人们对善与恶、荣与辱、美与丑等现象的认识、判断能力。在迈向现代化的进程中,社会公德比以往任何一个历史时代都更为重要。社会公德具有维护和保障社会生活正常进行的功能,对于培养人的高尚品质,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树立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创造安定团结的社会环境,促进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用“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二十个字,对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和要求作了明确规范。我们所介绍的公德意识是围绕着文明礼貌,遵纪守法和环境保护这三大篇进行的,助人为乐和爱护公物也包含在这三大篇中。

文明礼貌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是人们在日常人际交往中应当共同遵守的道德准则。在人们的互相交往中,和悦的语气、亲切的称呼、诚挚的态度等等,是相互尊重、友好的表现。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因此,讲文明礼貌能促进人们的团结友爱,是沟通人与人之间情感的道德桥梁。

法律是对公民行为的必要约束及规范,是对道德的补充。自觉遵守法律法规、纪律,是社会公德最基本的要求。公共生活中人们要能顺利地进行社会活动,就必须要有规矩可循,就必须遵循一定的行为规范。每个社会成员既要遵守国家颁布的有关法律、法规,也要遵守特定公共场所的有关规定。人们只有依照法律、法规及纪律的有关规定行事,才不妨碍他人的正常活动,也才能保障自己所要从事的某项活动;才不会社会和他人造成损失和伤害,保持社会公共生活相对稳定和谐,并保证社会的健康发展。遵纪守法反映了人们的共同要求,体现了人们共同的利益。

环境问题,是当前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近年来,黄河的长时间断流,沙尘暴的频频发生等一系列环境问题所带来的危害,使人们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环境和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能不能有效地保护环境,关系到每个公民的生活质量和切身利益,关系到人们的安居乐业,关系到我们的子孙后代能否持续发展。保护环境,就是保护我们自己。保护环境不仅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也是社会公德的一项基本要求。

公德意识不是空泛的口号,因为它根源于社会,显现于社会,尤其更体现在一些小事上。小不忍则乱大谋。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仿佛露珠,它能折射出道德的光芒。公德意识实际上也要求我们在日常的一些小事中做个有心人。如果有了这种意识,那么我们在社会公共场所将不会再看到随地吐痰、踩踏草坪、攀折花卉、乱扔废弃物等不文明现象;如果有了这种意识,人人能够自律、自觉,那么我们将会看到社会的净化和美化。时代要求我们每个人不断增强公德意识和规则意识,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树立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编者

文明礼仪篇

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非常讲究礼仪。古代就有大礼三百小礼三千,因此,我们国家被称为文明古国和“礼仪之邦”。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就说过:“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意思是:一个人只有质朴的品格而不注重礼节,就会显得粗野;只注重礼节而缺乏质朴的品格,就会显得虚浮。只有礼节和质朴的品格相结合,才是一个有教养的人。孔子还说:“不学礼,无以立。”意思是:学生就应该衣冠整齐,走有走的样子,坐有坐的姿势,待人接物彬彬有礼。

文明礼貌,代表着一个国家、一个社会的道德水准和文明程度,反映着一个人的觉悟和素质,体现在每个人的一言一行中。上下级之间、长辈与晚辈之间、师生之间、同学之间、朋友之间、同志之间都有一个文明礼貌问题。尊老爱幼、互相关心是礼貌,敬礼、握手、问候,既是礼貌,也是文明的体现。许多行业规范服务用语,大力倡导“您好”“谢谢”“再见”等文明用语,使人倍感亲切和温暖。

一、家庭生活

家庭就是以血缘关系,包括收养关系为基础、婚姻关系为纽带、以人口生产为特征的,共同生活、共同消费的社会基本组织单位。家庭是社会生活的细胞,家庭成员间的社会关系、道德关系、法律关系、经济关系、血缘关系、思想关系及社会责任,千丝万缕地将成员联系成为一个极其紧密的群体。有无家庭文明,直接关系到全社会的安定和文明。因此,在家庭生活中讲究文明对社会的安定和文明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家庭生活中讲文明礼貌,首先要尊重孝敬长辈,其次还要关爱兄弟姐妹,除此之外,还要在生活上勤俭节约,做合格的宠物饲养人,懂得家宴礼仪。

(一)尊敬长辈,孝敬父母

冯玉祥将军不仅是个著名的爱国将领,还是个远近闻名的孝子。旧社会当兵是个苦差事,当兵的经常发不上军饷,逢五排十还要打靶。每到打靶的日子,父亲念其年幼身弱,总是想方设法给儿子凑几个小钱,让他买个烧饼充饥。可懂事的小玉祥知道家里日子艰难,父亲又伤了腿,正需补补身子。但如果不要这钱,父亲会生气。于是他就把父亲给的钱一个不花,攒了起来,过些天再把自己平时省下的一点饷钱凑在一起,到肉店买了两斤猪肉,请假回家给父亲烧了锅焖猪肉。父亲见后顿时生疑,便质问这肉的来历。冯玉祥深知父亲的严厉,只好如实道来。听后老父亲一把拉过懂事的孩子,一句话也说不出,眼泪扑簌簌地掉了下来。

父母长辈给了我们生命,养育了我们,父母长辈给予我们的爱是无私的,我们生长的点点滴滴都凝结着父母的心血,孝敬父母,尊敬长辈,是做人的本分,是天经地义的。因此,任何一个有道德、有良知的人,在处理自己与长辈之间的相互关系时,都应当将孝敬长辈作为立足之点。

青少年与长辈相处,要谦恭有礼,长幼有别。对待长辈,必须尊重有加,处处以礼相待。不论在任何情况下,都绝对不允许自己的一言一行失敬于长辈。不要随意同长辈打打闹闹,乱开玩笑。至于成心取笑长辈,有意令其难堪,则更不应当。与长辈打交道时,一定要讲礼貌,守规矩,时时刻刻按照礼仪规范行事。应当特别注意的是:不管是当面,还是背后,在提及长辈之时,务必要使用尊称。不论长辈是否允许,都不应当直呼其名。另外,随意使用诸如“老头儿”“老太婆”“老爷子”之类的谑称去称呼长辈,都是有失尊重的。

尊敬长辈还要懂得倾听长辈的心声,不要顶撞长辈。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离不开长辈的培养。当长辈对我们进行教导时,我们应认真接受,洗耳恭听。因为无论从哪一方面来看,长辈对晚辈的管教,都是其爱心的具体表现,因此我们要懂得倾听长辈的心声,对于正确的意见认真接受,尽量采纳,对与我们不同的意见,我们要等长辈说完后和颜悦色地提出来,而不应当当场顶撞长辈,无理狡辩,或是弃之不顾。即使是在表面上显得不耐烦,亦是非常失礼的。

尊敬长辈更要对长辈抱有感恩之心,关心长辈。对于长辈的“滴水之恩”,我们自当“涌泉相报”。父母不仅要养育我们,而且要照顾家庭,可想而知,他们的负担是很重的,因此我们要减轻父母的负担,不要事事让父母操心,处处让父母出力。我们应尽量的承担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如每天收拾整理自己的房间,自己动手整理学习生活用品等等,不能凡事都找父母帮忙解决,更不要所有事情都靠父母替我们料理。

如果我们是与祖父母或外祖父母一起生活,我们应懂得照顾老人,要知道他们非常需要晚辈的帮助和照料,因此我们要多与他们交流,让他们尽享天伦之乐。如果没有与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生活在一起,我们一定要经常抽空前去探访他们,争取为其排解孤寂之感。没有时间去的话,也要多打电话,多问候老人。

尊敬长辈还要记住对父母长辈有特殊意义的节日,如父母长辈的生日,父母的结婚纪念日,父亲节,母亲节等,并适时以合适的方式表达对父母的祝贺和问候,可以是一句话、一首歌、一件小礼物,这些都可以给父母带来欢乐,都是关心父母的表现。经典语录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孝经》解读:孝是天经地义的。孟子曰:“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孟子·离娄上》解读:孟子说:“(在舜的眼中看来)儿子与父母亲的关系相处得不好,不可以做人;儿子不能事事顺从父母亲的心意,便不成其为儿子。”

(二)关爱兄弟姐妹

有三兄弟,平日里关系十分密切,父母去世后,三兄弟关于分财产的事也没有争议,所有财产分成三份,每人得一份。但院子里一颗生长了多年的银杏树,三兄弟不知如何分才能公平。最后,实在没主意,兄弟三人只好决定把树从上到下分成三截,每人取一段。到了分树的那天,三兄弟却发现,昨天还好好的树,今天却全部枯萎了,枝条也像被烧过一样,干裂粗糙。三兄弟看到这种情况,若有所悟,树尚且不愿把同根生长的根、茎、树干和树梢分割开来,更何况是血脉相连的兄弟呢。自此以后,三兄弟再也不提分家的事,和和气气的生活,生活当然是越来越好。

这虽是一则故事,却给了我们一定的启示,作为兄弟姐妹,只有同心同力,团结友爱,才能过上更好的日子,家庭生活才更和睦。

我们的生活需要亲情、友情的滋润。然而,很多同学却越来越无法享受兄弟姐妹这种同胞的手足之情,甚至开始怀疑这种亲情是否存在。古人云:“人不可无群。”在我们的大家庭中,对兄弟姐妹更要以礼相待,尊重关爱。因此,我们在和兄弟姐妹相处时首先要尊重对方,其次要对兄弟姐妹怀有一颗真诚的心,再者也要懂得谦让,要对兄弟姐妹宽容,不要斤斤计较。

哥哥姐姐要以身作则,做弟弟妹妹的榜样;弟弟妹妹则要尊重哥哥姐姐,不以小自恃,认为自己一切都可以优先。

哥哥姐姐在弟弟妹妹遇困难时,要耐心诚恳地帮助他们;弟弟妹妹则要把哥哥姐姐当作自己的知心人,遇到问题要主动寻求他们的帮助。

弟弟妹妹犯了错,哥哥姐姐应当“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不要呵斥他们,更不要伤害他们的自尊;弟弟妹妹则不能自恃年小,受宠,向父母告哥哥姐姐的《我的兄弟姐妹》剧照状。

在兄弟姐妹的相处中,不要耍小聪明,说话不真,待人不诚,说话做事不要弯弯绕;不要吝啬小气,兄弟姐妹的东西随便用,自己的东西他们却不可以用;不要唯我独尊;自以为是,盛气凌人,喜欢指手画脚,把自己的意见强加于兄弟姐妹身上,完全不顾他们的感受。经典语录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曹植解读:“萁”是指豆茎,晒干后用来作为柴火烧,萁燃烧而煮熟的正是与自己同根而生的豆子,比喻兄弟逼迫太紧,自相残害,实有违天理,为常情所不容。“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二语,意为兄弟本为手足,不应互相猜忌与怨恨。这首诗千百年来已成为人们劝诫避免兄弟阋墙、自相残杀的普遍用语。

(三)处好邻里关系

刘家和宋家是邻居,刘家嫌宋家的花盆妨碍他们走路,就和宋家发生了争吵;宋家不甘示弱,仍把花盆放在那里。谁知两天后宋家心爱的花被拔,宋家为此大为恼火,打伤了刘家的人。两家从此结下了仇,相互提防,上班心里也不踏实。一天,刘家的两个人在家休息,宋家的人生怕家里出事,一走神结果出了工伤事故。

邻里关系是每个人都会碰到的一种普遍关系,好的邻里关系等于为自己添了左膀右臂,在困难的时候,可以得到邻里的帮助,在日常生活中可以使思想得到沟通。反之,不好的邻里关系会招出许多麻烦。“远亲不如近邻”,这句话差不多人人都会说,但真正把“近邻”处得比“远亲”还亲,并不是件容易事。邻里之间为一棵树、一堵墙、一条路以及树叶遮阳、空调滴水等“鸡毛蒜皮”的小事红脸乃至诉讼公堂的事,也时有发生。邻里关系淡了、远了,以致对门邻居“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小偷撬门还以为是主人回家等等。因此,我们要处理好邻里关系,要加强团结,互相帮助。邻里之间需要共同努楼上扔下的垃圾,让楼下的邻居不堪其扰力,做到相互尊重、体谅和关心。

尊重,这是处好邻里关系最起码的准则。早晚相见,要热情打招呼;唠起家常,要推心置腹。特别要注意的是,不能在邻居间扯“长舌”,说闲话,以免引起无原则的纠纷,影响邻里团结。

邻里间还要做到互相体谅。人们的兴趣爱好不一样,生活习惯也不尽相同。邻居中起来早的可能会惊动起来晚的,睡得晚的又可能会影响睡得早的。但是,只要能处处为别人考虑,体谅别人的困难,就会少给别人添麻烦,也不会因别人给自己带来的一点干扰而不满。如我们在使用音响等设备时,要掌握好音量,以免影响邻居休息。俗话说:“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体谅所得到的回报,必然也是体谅。斤斤计较的后果,必然是让人看不起,邻里关系紧张。

邻里之间在相互尊重、体谅的基础上,还应努力做到相互关心。邻里是生活中接触最多的人,相处时间较长,少则几年,多则十几年,甚至几十年,应该建立起深厚的友谊和感情。邻居家有了困难,应当积极无私地予以帮助;邻居家有了病人,应当尽力热情地给予关照。我们应当尊敬邻居家的长者。如发生矛盾,应讲清道理,以理服人,又要讲究方式方法。平时应严以律己,宽以待人。

邻里之间居住地的公共部位要共同爱护,保持整洁,不要乱抛垃圾杂物;住在楼上的居民,不可随意向楼下倾倒污水、杂物;平时浇花、晒衣服时注意不要让水滴到楼下晒的被子上,不要随意拍打棉胎或衣物,以免弄得灰尘飞扬;要固定好放在阳台上的花盆等物品,以免被大风刮落,发生意外事故。经典语录家庭和为贵,邻里睦是金。出入为友,邻里相亲,守望相护,难处相扶。

(四)生活勤俭节约

周恩来总理勤俭节约的故事,妇孺皆知,成为美谈。他一贯倡导勤俭建国、艰苦奋斗,要求“一切招待必须是国货,必须节约朴素,切忌铺张华丽、有失革命精神和艰苦奋斗的作风”。朱光亚同志曾回忆过这样一则故事:1961年12月4日召集专门委员会对当时第二机械工业部的一个规划进行审议,会议从上午开到中午还没结束,周总理留大家吃午饭。餐桌上是一大盆肉丸熬白菜、豆腐,四周摆几小碟咸菜和烧饼。周总理同大家同桌就餐,吃同样的饭菜。

这个故事至今听来仍让人觉得很有教育意义。在周总理身上,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1962年夏,周总理到辽宁省视察工作,刚一住下,就从口袋里掏出一张纸,交给负责接待的同志,说:“上面写的东西都不能做。”原来,这张单子开着20多种禁吃的菜名,鸡鸭鱼肉之类都包括在内。

正是这一桩桩、一件件小事,铸就了他们伟大的人格魅力,使之成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化身!

勤俭节约是中国人的一种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小到一个人、一个家庭,大到一个国家、整个人类,要想生存,要想发展,都离不开“勤俭节约”这四个字。可以说修身、齐家、治国都离不开勤俭节约,诸葛亮把“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作为“修身”之道;朱子将“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当作“齐家”的训言;毛泽东以“厉行节约,勤俭建国”为“治国”的经验。从小培养勤俭节约的习惯

然而,随着我国国力的增强和生活的改善,有些人把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丢了。当前社会上超越现实、盲目攀比的畸形消费;斗富摆阔、一掷千金的奢靡消费;过度包装、极度美化的蓄意浪费;“长明灯”“长流水”的随意浪费等现象比比皆是、不胜枚举。有的同学会产生这样的疑问:“现在我们的生活这样好了,还需要勤俭节约吗?”答案是:“当然需要。”勤俭节约是一种美德,也是一种精神,它不以物质是否丰富为前提。生活贫困要勤俭节约,生活富裕也要勤俭节约。

我们要节约每一粒米,做到每顿不浪费,饭菜不随意倒掉,树立勤俭节约的美德。适时适量供应零食,尽量少吃零食。

我们要节约每一滴水,提倡一水多用,避免大开水龙头,用水后要拧紧水龙头,避免水龙头滴水现象。

我们要节约每一张纸,不随便丢弃,能做草稿纸的要留着做草稿纸,养成双面用纸的好习惯,不浪费任何一张纸。尽量少用餐巾纸,多用手绢和抹布。

我们要节约每一度电,提高节电意识,随手关灯,人走灯灭,人离扇停。外出时关闭室内的各种用电设备,彻底杜绝长明灯现象。

我们要节约每一分钱,减少一次性物品的使用,合理利用废物。避免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减少一次性物品(如纸杯、筷子、塑料袋等)的使用。

我们要提倡节俭,把握好吃穿用度。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提倡合理、适度消费。经典语录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李绅《悯农》解读:农夫在中午的炎炎烈日下锄禾,滴滴汗珠掉在生长禾苗的土中。又有谁知道盘中的饭食,每一粒都是这样辛苦得来。俭节则昌,淫佚则亡。——《墨子·辞过》解读:节俭就会昌盛,淫佚享乐就会败亡。

(五)做合格的宠物饲养人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将闲暇时间用于饲养各类宠物。宠物不仅能给人的生活增添许多乐趣,更成为部分人感情的寄托。但是,随着宠物特别是宠物犬的增多,因宠物犬伤人而引发的人身损害赔偿纠纷案也日益增多,不论是受害人还是宠物主人都因此而平添了许多的烦恼。

根据北京市卫生局的统计,2007年上半年,因被犬、猫等动物咬伤或抓伤的已达92698人次,同比上升33.7%。同时,已出现2例因被犬咬伤后未及时诊疗而引发狂犬病死亡的病例。宠物伤人的主要原因是,宠物数量逐年增加,部分养犬人遛犬时有不束犬链等违规行为,增加了犬伤人的可能性。

这告诉我们宠物对人造成的伤害已提升到法律的层面上,作为宠物的饲养人应对宠物造成的人身伤害负责任。除此之外,我们在饲养宠物的同时也会不知不觉的给周围的人造成困扰。例如,宠物的叫声使邻居无法休息,宠物的粪便污染了小区的环境等等。因此青少年在饲养宠物时一定要做一个合格的宠物饲养人。宠物嬉戏

宠物主人应加强对宠物的教育和良好习惯的培养,不可对宠物太过溺爱而放任不管。

宠物主人应在宠物的脖子上戴上项圈,上面注明家里的电话号码和地址,以便宠物不慎走失了,它可以很快被人送回。

宠物到了一定的时候,宠物主人就要把它带到医院进行节育避孕的手术。因为现在的流浪宠物越来越多,这样做可以有效地减少它们的数量。

晚上的时候,要让宠物保持安静,以免打扰周围的人休息。

宠物主人在遛狗的时候一定要用狗绳把它拴住,以免小狗到处乱跑,甚至攻击他人。

避免小狗在公共场所大小便,对宠物在道路和其他公共场所产生的粪便,应当即时清除。

宠物主人要按时给狗注射狂犬疫苗。经典语录埋在这片土地下的遗体,生前美丽却不虚荣,强壮却不傲慢,勇敢却不凶残,具备人类一切的美德,却毫无人性的缺点。这段话若铭刻在任何一个人的骨灰上,必为毫无意义的谀词;然而对波兹旺恩,一只狗,却是最公正的谢辞。——拜伦为其爱犬所写的墓志铭对一只狗好,也许只花你一部分的时间,而它,却将一辈子回报于你。如果你愿意,狗,它知道怎样感动你的心。——嘉贝丽·文生

(六)懂得家宴礼仪

嘉嘉有一次去看望一个亲戚,这个亲戚见到晚辈来访非常高兴,席间,不住地用她的筷子给嘉嘉夹菜,一筷子接一筷子,手一套嘴一套,弄得嘉嘉应接不暇。而且嘉嘉发现,她在用餐时又特爱用嘴嘬筷子头儿,几乎每吃一口都嘬一下,看得嘉嘉一个劲儿地反胃,顿时食欲皆无,还说不出来道不出来。

故事中嘉嘉的亲戚虽然对待来访的客人有极高的热情,但是却缺少一些礼仪。家里请客,准备的重点要放在一个“情”字上。周到的礼节,热情的招待,比饭菜的质量更能取得客人的好感。相对于正式宴会而言,家宴最重要的是要制造亲切、友好、自然的气氛,使赴宴的宾主双方轻松、自然、随意,彼此增进交流,加深了解,促进信任。举杯畅饮

请客时间应当选择在大家休息的日子,在一日三餐中,我国一般以午餐为正餐,西方国家请客常在晚上。随着我国经济生活的变化,以晚餐请客的也日益增多。选择时间,应同主要客人当面商定或电话商定,其他客人可以当面、电话、书面约会或邀请。隆重的家宴可用请柬邀请,以示郑重。

客人到来,全家人都要出来表示欢迎,并殷勤接待,然后按照事先的安排,全家人分头行事,倒茶的、递烟的、叙谈的、下厨房的,显得热情融洽,使客人感到无限温暖。客人进门,主人应先备好茶或饮料招呼。

在用餐前入座时,我们应主动为长辈或客人拖出坐椅,请他们首先坐下。拖拉坐椅时尽量不发出声响,要做到轻而缓。等客人与长辈落座后,自己再从椅子边轻轻入座。

整个用餐的过程中,应注意自己的姿态,双手自然平放在桌面边缘,脚要自然落地,身体和餐桌保持适宜的距离。用餐时注意吃相,尽量从靠近或面对自己的盘中夹菜。夹菜,加汤要用勺或碟碗接着,以免把菜和汤洒到桌子上。

用餐过程中的每一道菜,应该请客人或长辈先动碗筷,不能抢在他们的前面。离客人或长辈较远的菜肴要送到他们面前,或用公筷主动给他们夹菜。

用餐完毕后,要轻轻放下碗筷,用餐巾或餐纸把嘴擦干净。如果要先离开餐桌,应该与客人或长辈打个招呼,然后轻轻离开座位。客人或长辈离开餐桌时,主动为他们拖拉坐椅。经典语录对饮食,勿拣择;食可止,勿过则。——弟子规解读:对事物不要过于挑剔,不暴饮暴食,不过量。

二、校园生活

学校是一个既严肃又活泼,既庄严又亲切,既紧张又文明的地方。这就要求有合适的礼仪规范,这不仅是教师为人师表的体现,也是学生良好教养的要求。所以,学校礼仪,既是衡量一个学校文明素质的标尺,也是展现一个国家国民素质的社会窗口。

(一)尊敬老师

我国自古以来就流传着许多尊师的动人故事。大家一定知道“程门立雪”这个成语:宋代有位名声显赫的大学问家,名叫程颐,同代人杨时对他十分仰慕,早有拜他为师之意。时值隆冬大雪,程颐正在房中睡觉,因此杨时只好在门外恭敬等候。等到程颐醒来,门外积雪已一尺多深,杨时也成为一个雪人。程颐为杨时至诚至真的精神所感动,终于收其为弟。伟大的毛泽东同志也是尊师典范。他在徐特立先生60岁生日时写信祝贺说:“您20年前是我的老师,现在仍然是我的老师,将来一定还是我的老师。”

尊师是我国的传统美德。教师呕心沥血,无私地传道、授业,用毕生精力接送一批又一批学生,为学生健康成长默默奉献着,被称为“全人类灵魂工程师”。元代关汉卿曾说过,“一日之师,终身为父”。谭嗣同说过,“为学莫重于尊师”。我们作为深受老师教诲的学生,理所当然应当热爱和尊敬自己的老师。尊敬老师,应发自内心,见之行动,其中一个重点就是对老师要讲礼节。尊敬师长,还应在礼仪上自觉地维护教师威信。亲手为老师制作节日礼物

尊敬老师首先表现在与老师相遇时要有礼节:

早上见到老师应主动问候:“老师早”;日常见面应说:“老师好!”离校时应和老师说:“老师再见!”一般说,和老师打招呼时要停步、立正,眼睛看着老师,待老师还礼后再离开。与老师在门口相遇,应请老师先进或先出,并主动为老师开门、关门。

遇见老师要礼让,在校内行走,特别是进出教室、上下楼梯或在其他人多地方遇到老师,应主动停下并侧身,给老师让道,千万不要和老师抢道,更不应碰撞老师。

无论是遇到教你的老师,还是不教你的老师,你都要微笑着说“老师好”,遇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老师,要说“老师们好”,眼睛要看着对方,声音要洪亮。

陪伴家长遇到老师时,一如既往地向老师问好。

其次表现在对老师的称呼要礼貌:

当面称老师,可称“老师”或在“老师”前加上姓,使用代词要用“您”。和同学及其他人谈话提及老师,可称:“x老师”,若需和其他同姓的老师相区别,可在“老师”前加上这位老师的姓名。直呼老师姓名被视为不尊重老师的行为,给老师起绰号或其他带侮辱性的称号更是错误的:在给老师的书信、贺卡、请柬等信函中,称呼也要恰当、祈祝语更要讲究。

尊敬老师还要尊重老师的劳动,老师的辛苦劳动体现在教学上,学生虚心学习,认真上好每一堂课,取得良好的学习成绩,这是对老师最大的尊重,没有什么比这更能使老师得到安慰和喜悦的了。老师的希望都寄托在学生身上,“小树成材,桃李满天下”,是教师辛苦劳动的最大偿付。

尊敬老师也体现在和老师交谈时有礼貌,学生和老师交谈,应主动请老师坐,若老师不坐,学生应和老师一起站着交谈;和老师交谈时,无论是站着还是坐着,都应该姿势端正,不可抖腿跷脚,应集中精神,双目凝视老师,不可东张西望。有不同看法时,可及时向老师请教、探讨。要虚心接受教师批评,不可当场顶撞老师。

尊敬老师就要虚心接受老师的教导,学生无论在思想上学习上遇到什么问题,都可以争取老师的指导。请求老师指导时态度要诚恳、谦虚,应选择在老师方便的时候,如果需要的时间较长,可以和老师预约时间。对待老师的教导,要虚心听取、认真思考。能接受的应立即应允,表示“明白了”;自己的意见和老师的意见有分歧,可以以诚恳的态度提出来和老师讨论。在接受老师批评时,老师说的与事实有出入,可以心平气和地作出解释,不要抢着申辩或顶撞;在陈述自己意见时不要因激动而用不适当的手势;有些误会若不便解释,要向老师提出“请您再核实一下”的请求,并向老师提供可靠的调查对象。

尊敬老师还体现在进入办公室要守规矩,进办公室要喊“报告”,听到“请进”后方可进入,不能直闯进去,即使门开着,也应该敲门,喊报告,老师请你进你再进;向老师提问要用“请问”,老师答后或者帮忙后要说声“谢谢”;如果想离开办公室,可以询问老师“我可以走了吗”,得到允许后,向老师说“再见”,再转身离开,把门轻轻关上。不随便翻阅老师办公室的东西,不私自打开老师电脑。老师的办公室里如果还有别的老师在办公,不管是否认识,向老师们说“老师们好”。经典语录君子隆师而亲友。——《荀子·修身》疾学在于尊师。——《吕氏春秋·劝学》

(二)关心同学

王同学的脚后跟不小心被自行车割开了个大口子,走起路来有点跛,一向自卑的他,这时更害怕到学校会被老师、同学嘲笑。可到学校后,老师和同学都十分关心他。早操时,他不能下楼做操,呆在教室又太闷,就到走廊散步,其他班的老师都走过来问他有没有舒服点。不光是老师,同学们也很关心他。下课了,好多同学来到王同学的座位旁,给他讲笑话,哄他笑,逗他乐。放学后,还有两个同学陪他一起回家。同学的关心和爱护使得王同学觉得自己生活的校园环境是世界上最好的环境。同学之间要共同努力

事实上,同学之间的关心不仅仅体现在同学之间的互帮互助,也体现在一句友好的问候中,一个简单的动作中。关心和被关心是我们人类的基本需要。我们接受关心,生活在关心所营造的一种氛围之中。

同学之间的深厚友谊是生活中的一种团结友爱的力量。校园里的同学关系是和谐、友好的,甚至是亲密的。同学之间的关系是亲情之外的一个重要的感情方面。同学之间,一起生活、学习、玩耍,一起成长、进步、成熟,这是多么难得的缘分和深厚的感情。希望得到人的关心是基本需要,你愈关心别人,你在她生活中的必要性将因之而得到增加,自然而然他也会转而关心你,一旦彼此之间互相关心,同学关系也就自然密切了。

我们应该像关心自己的亲人一样去关心同学、爱护同学。同学生病了,我们要主动的照顾同学、帮助同学;同学进步了、得到表扬了,我们应该为同学们高兴;同学成绩落后了,多去关心同学的哪门课程不好,对同学说些鼓励的话,慢慢地和同学去沟通,帮助同学提高;同学做错事了,不应嘲笑、冷笑、歧视,而应该给予热情的帮助,帮助同学改正。

我们对同学的相貌、体态、衣着不能评头论足,也不能给同学起带侮辱性的绰号,绝对不能嘲笑同学的生理缺陷。在这些事关自尊的问题上一定要细心加尊重,同学忌讳的话题不要去谈,不要随便议论同学的不是。

我们还要关心同学的生活困难,关注同学的痛苦,理解同学,听同学倾诉,做一个好的聆听者,同时尊敬同学,因为维持友好关系需要互相敬重,互相了解,互为依靠。最主要的是,在关系最好的时候仍然保持尊敬,这也是最难的,因为你以为关系很好了该放开了,没有芥蒂了,但是就是你认为的一些小事,虽然当时可能没事,同学也不好对你发火,但是确可能埋下不和谐的种子,这是非常可怕的。经典语录不要靠馈赠去获得朋友。你须贡献你诚挚的爱,学会怎样用正当的方法来赢得一个人的心。——苏拉格底真正的朋友,在你获得成功的时候,为你高兴,而不捧场。在你遇到不幸或悲伤的时候,会给你及时的支持和鼓励。在你有缺点可能犯错误的时候,会给你正确的批评和帮助。——高尔基

(三)热爱集体

每年秋天,大雁都要飞到南方去过冬,它们往往排成V字形,在天空中飞行。科学家经过研究证实,如果排成队列飞行,整个雁群飞行的路程比单只大雁飞行的距离长,当一只大雁拍击翅膀时,就会为后面的大雁制造上升气流。当领头的大雁疲惫时,就会轮换到V字形队伍的尾部,让另一只大雁当领头雁。大雁无论何时掉了队,马上就会感觉到独自飞行的阻力,很快会回到队伍中来。呈V字形的雁队

当一只大雁由于生病或受伤而掉队时,有两只大雁会随它一起飞落到地上,帮助和保护它,它们守着受伤或生病的大雁,直到这只雁出现好转或死去。然后它们会加入新的雁群或者组织自己的队伍去追赶前面的雁群。大雁尚且如此离不开集体,更何况我们人类呢?

我们每一个人都要生活在集体之中,无论是学习、工作、生活、娱乐,每个人都离不开与他人的接触与合作。个人与集体,就像鱼儿离不开水,鸟儿离不开林一样。是集体哺育了我们,是集体给了我们智慧和力量。因此我们要热爱集体,爱护集体的公共财物。

集体是一个有秩序的团体,我们每个人都要遵守集体的秩序,这样集体中的每个人才能和睦相处。热爱集体,就要加强集体观念。所谓集体观念,就是将自己置身于集体之中,把自己看成是集体中的一员,和集体同呼吸共命运。同时要维持集体的荣誉,树立集体兴,我荣;集体衰,我耻的荣辱观。

热爱集体要从一点一滴做起。在学校,不在课桌上、墙壁上乱刻、乱画,不随便摔桌子、砸椅子、扔黑板擦、不踢教室门,不用石子打路灯、不破坏花草树木,等等。见到别人有破坏集体所有物的行为,要耐心劝阻。

热爱集体还包括参加集体活动不要迟到,集体乘校车时不拥挤、不抢座、讲谦让、不大声喧哗,再者不擅自离开集体,遇到问题或困难时及时找老师帮助。

热爱集体还包括在集体的活动中,如报告会、演讲会、纪念会等,不在活动现场随意走动、说笑,不打闹起哄。经典语录滴水只有放进大海里才永远不会干涸,一个人只有当他把自己和集体事业融合在一起的时候才能最有力量。——雷锋只有在集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也就是说,只有在集体中才可能有个人自由。——马克思、恩格斯

(四)仪容仪表

某家招聘单位根据收到的求职材料约见两位女大学生作为预选对象,见面时,这两位女同学的衣着着装风格截然相反。一位浓妆艳抹,穿着时髦。另一位却穿得整洁、大方。应聘结果是打扮入时的女大学生落败了,落选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她的着装给人的第一印象不好。

服饰仪容即是一个人审美水平的集中体现,也是文化素养的具体反映。

中国以“礼仪之邦”而屹立于世界文明之林,古人对读书人的仪容仪表要求极为苛刻,儒家甚至主张“修身齐家”是治国平天下的根本。周恩来少年时代就很注意自己的仪容、仪表、风度,在南开学校读书时曾在宿舍大立镜旁边糊了面纸做的“镜子”,写着“面必净,发必理,衣必整,钮必结;头容正,肩容平,胸容宽,背容直;气象勿傲勿暴勿怠,颜色宜和宜静宜庄。”

一个人的仪容表现的是自己的个性,但同时也要被社会所认可;也就是说仪容仪表既是给你自己看,同时也是给别人看的。只有被双方都认可那才是真正的美丽。而好多同学只是让自己认可,没有考虑到其他人的感受,甚至有的同学连自己那一关都过不了,只不过是跟随别人。别人怎样他也怎样。一个人的仪容必须符合他的年龄、身份、职业以及特定的场合,这才是真正美的仪容。

男生不留长发,不染发,并做到前不扫眉、旁不遮耳、后不盖颈。

女生应该做到不涂脂抹粉、不画眼影、不抹口红、不披头散发、不梳怪头型、不染发烫发。不准佩戴耳环、耳钉、项链、戒指等首饰。

仪表美主要体现在服饰和体姿两个方面,它不仅影响一个人的精神面貌,也反映了一个人的审美情趣。在校园中是一名学生,穿着要符合身份符合要求;穿着整齐,舒服自然,是对学生的基本要求。

校服是学校的统一标志,在校学生提倡穿着校服。穿着校服会给人一种热爱校园热爱院系的优越感,同时也代表了一个学校的精神风貌。

一般来说学生穿着以休闲装、运动装为宜,但不同场合不同时间应灵活对待,合理穿着。休闲装、运动装适合大学生的大部分活动学习生活,穿这样的衣服进办公室,去上课,去游玩都没问题。除特别规定必须穿特定的服装的场合外,休闲运动装是不会引起争议的。但在一些重要的会议、郑重的场合还是提倡穿正装。

在一些特定的场合,如实验室、宿舍等,必须按有关规定进行着装。实验室中一定要穿着简单,穿特定试验服装;宿舍中可以随意一点,但也要视宿舍环境进行着装。经典语录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弟子规》解读:帽子一定要戴端正,衣服纽扣要扣好,袜子和鞋子都要穿整齐,鞋带要系紧。童子不衣裘裳。——《礼记·曲礼上》解读:衣着是内心世界的展现,君子的服饰不求华美,但求整洁,因此有教养的青少年都不穿华贵的衣服。

(五)课堂礼仪

课堂上,同学们正在鸦雀无声地抄写笔记,突然,一位同学喊道:“老师,你写错字了!”这一喊弄得大家哄堂大笑,也使老师很尴尬,教室里的宁静秩序被打破,同学们七嘴八舌,再也没有心思上课了。原来是老师笔误,把“帮助”写成“帮帮”了。但就因为这位同学的“直言”,这堂课就一直乱到了下课……可见,课堂礼仪对于维持良好的课堂秩序至关重要。

课堂礼仪包括上课礼仪、听讲礼仪、回答礼仪、提问礼仪、下课礼仪。

上课礼仪:

学生应提前进入教室,在课前做好充分准备,恭候老师到来,欢迎老师授课,这是一种起码的礼貌,是对老师的尊重。老师走进教室时班长要立即喊“起立”。全班同学迅速肃立,表示敬礼,向老师问好,老师还礼后,再坐下。起立、坐下时,动作要快,但要轻,不要让桌椅发出很大的声音。

学生如遇到特殊情况,不得已而在老师开始上课后才进入教室,应特别注意举止的文明和礼仪的周到。在教室门口应先停下脚步,首先喊“报告”。如果教室门关着,那就应先轻轻叩门;要在得到老师的允许之后,才能进入教室。要向老师说明迟到的原因,说话态度要诚实。应在得到老师谅解和允许后,方可入座。在走向自己的座位时,速度要快,脚步要轻,动作幅度要小。走到座位前,在放书包和拿课本时,尽量不要发出太大的响声,更不能有任何滑稽可笑的举止。在坐下之后,应立即将注意力集中起来,端坐静听老师讲课。课堂礼仪要牢记

听讲礼仪:

课堂上,要认真听老师讲解,注意力集中,独立思考,重要的内容应做好笔记。读、写、坐姿应规范统一、科学,有利于身心健康,忌东倒西歪。

严守课堂纪律,不私下说话,不做小动作,以饱满的精神状态上好每一节课。这主要包括不吃东西、不喝水、不嚼口香糖、不听随身听、不扇扇子、不玩东西。不随意下座位、不交头接耳、不打哈欠、不睡觉。不看课外书籍,不做其他学科的作业,显示对老师劳动的尊重,不影响他人听讲,不影响教师讲课情绪。学生上课,衣着要整洁:不穿拖鞋、背心,不敞胸露怀,不穿大衣,不帽子、口罩、围巾、手套。

课堂上被批评或受了委屈,不当场顶撞,更不要强词夺理,要冷静、谅解。若老师错怪了自己,也要等到课后再解决。

回答礼仪:

课堂上,当老师提问时,应该先举手,待老师点到你的名字时才可站起来回答,切不可坐在座位上,就七嘴八舌地发言,在老师未点到自己的名字时,也不要抢先答话。发言时,要立正,态度要落落大方,不要搔首弄姿或者故意做出滑稽的举止引人发笑。声音要清晰响亮,并且应当使用普通话。有时,对老师的提问自己回答不出来,但又偏偏被点到名,这时,自己应该站起来,以抱歉的语调向老师实事求是地表明:这个问题自己回答不出来。

在别人回答教师的提问时,不应随便插话。如别人回答错了,或者回答不出时,切不可在旁边讥笑。当老师发问:“有哪个同学能回答这个问题”时,自己可以再举手,在得到教师允许后,站起来回答问题。

提问礼仪:

老师不是全才,讲课中不准确、不严谨乃至错误均不可避免,学生提出质疑是应该的,对教师讲述的内容有异议时,最好下课后单独找教师交换意见,共同探讨,尽量不要在无关紧要的细节上纠缠,教师精力不济时应主动停止交谈,教师若还有上课任务,应留意给教师一点方便的时间。若在课堂上或公共场合非提不可时也要注意方式,不打断老师,必须先举手经允许后再发言,态度要诚恳谦恭,不可无礼冲撞,不可扰乱课堂秩序。

下课礼仪:

听到下课铃响时,若老师还未宣布下课,学生应当安心听讲,不要忙着收拾书本,或把桌子弄得乒乓作响,这是对老师的不尊重。下课时,全体同学仍需起立,与老师互道:“再见”。待老师离开教室后,学生方可离开。经典语录请业则起,请益则起。——《礼记·曲礼上》解读:向老师请教问题时,要起立以示尊敬;如果没有听懂,希望老师进一步讲述,也要起立。侍坐于先生,先生问焉,终则对。——《礼记·曲礼上》解读:与师长在一起,师长发问,要等他把话说完再回答。

(六)其他场所的礼仪

在学校里,我们需要时时处处遵循礼仪,这就意味着我们不只是需要在课堂上遵守课堂礼仪,在课堂以外的其他校园场所,如校园内的道路上、餐厅、图书馆、宿舍等处也需要一定的礼仪,因为这些场所都是我们校园生活的重要场合。

道路礼仪:

同学们去教室,去操场,午餐,都离不开行路。在上下楼梯时,或在楼道内行走,应自觉靠右行走。如果遇到低年级小同学,主动让他们先走。人多拥挤的地方,也要礼让三分。

餐厅礼仪:

在餐厅就餐时自觉按照次序排队,不拥挤插队。不浪费粮食,随意倒饭菜。

图书馆礼仪:

在图书馆、阅览室应衣着整洁,不要穿拖鞋背心;不吃东西,不嚼口香糖;办理借还书手续及进馆要按次序;就座时,移动椅子不要发出声音;不用任何东西占座,不把自己的包放在旁边暂时没有人坐的座位上;走路时要轻,阅读时不要出声,不要和熟人交谈,更不能大声喧哗、吃零食、扔废纸;不要在阅览室睡觉;不说话或通电话,不与旁人窃窃私语;不按手机键短信发个不停。

爱惜图书馆的图书,查阅卡片和图书时要轻拿、轻翻、轻放。不能私自剪裁图书资料。不在书上注记或折页;对开架书刊应逐册取阅,不要同时占有多份,阅后立即放回原处,看完的书籍按照要求放在图书馆规定的位置。

宿舍礼仪:北京大学图书馆

宿舍是学生共同的家,也是反映学生精神文明和礼仪修养的一个窗口,一定要格外重视。要保持宿舍内外整洁,经常打扫寝室,包括地面、桌椅、橱柜和门窗等。被褥要折叠得整齐美观,并统一放在一定位置上,蚊帐钩挂好,床上用品要保持干净、整洁。衣服、水杯、饭盒、热水瓶等,要统一整齐地放在规定的地方。换下的脏衣服、脏鞋袜等必须及时洗干净,以免时间长了影响宿舍里的空气质量。自己重要的书、衣服、用品等,不要乱丢乱放,要放在自己的橱柜内。宿舍内外不应该乱写乱画,乱倒水,要保持干净。

应在有同学相邀,或在得到别的宿舍其他同学允许时,才可以去串门。进门后,应主动向其他同学打招呼,并且只能坐在邀你的同学的铺位上,不能随处乱坐。不能乱用别人物品,不能乱翻动别人的东西。讲话声要轻,时间要短,不能坐得太久,以免影响其他同学的正常作息。到异性同学的宿舍去,除注意上述要求外,还要注意,进门前要打招呼,在得到该室同学允许后方可进去。要选择好时间,不要选择在多数同学要处理生活问题的时候,更不要熄灯后过去。谈吐要文雅,逗留时间要更短暂。不要随便留人住宿,更不要留不明底细的人住宿,以免出问题。

不可以私翻私看别人的日记。不可以私拆、私藏别人的信。不可以打探同学的隐私。在集体生活中,每位同学都要尊重别人的隐私权、人格,凡是别人不愿谈的事,不要去打听。当同学有亲友来访,谈一些私事时,其他同学要适当回避。决不要在一旁暗听,更不要插嘴、询问。经典语录尊敬他人就是尊敬自己,与人方便就是与己方便。食堂饭菜香,买饭多谦让。

三、社会生活

人生活在社会这个大环境里,离不开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来往和交流,离不开与社会的和谐相处。学会社会生活中的一些礼仪也是我们必不可少的功课。

(一)文明用餐

在与自己的同事一道外出参加宴会时,财政局干事小姜因为举止有失检点,从而招致了大家的非议。小姜当时在宴会上为了吃得畅快,在开始用餐之后便一而再、再而三地减轻自己身上的“负担”。他先是松开自己的领带,接下来又解开领扣、松开腰带、卷起袖管,到了最后,竟然又悄悄地脱去自己的鞋子。尤其令人感到不快的是,小姜在吃东西时,总爱有意无意地咂巴其滋味,吃得訇然作响,并且其响声“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一浪高过一浪”。小姜在宴会上的此番作为,不仅令他身边的人瞠目结舌,而且也叫他的同事们无地自容。大家就此纷纷指责小姜:丢了自己的人,丢了单位的人,也丢了大家的人。

一日三餐是我们的生活习惯,每个人的生活都离不开吃饭,吃饭是大家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营造一个文明、有序、温馨的就餐环境,不仅关系着每一个人的生活,而且直接体现了我们形象。因此,我们应培养文明就餐的习惯。

入座要有礼仪:

首先在入座时先请客人入座上席,再请长者入座在客人旁,依次入座,最后自己坐在离门最近处的座位上。席上如有女士,应等女士座定后,方可入座。如女士座位在隔邻,应招呼女士。在饭店用餐,应由服务生领台入座。

入座时,要从椅子左边进入,坐下以后要坐端正身子,不要低头,使餐桌与身体的距离保持在10~20厘米。脚不要随意乱伸,手肘不得靠桌缘,或将手放在邻座椅背上。

入座后不要动筷子,更不要弄出什么响声来,也不要起身走动,如果有什么事情,要向主人打个招呼。

用餐要有礼貌:

用餐时须有礼貌,从容安静,不能急躁。吃饭时不要出声音,如果出现打喷嚏,肠鸣等不由自主的声响时,不要对着他人,应用手或手绢等掩鼻,并对旁人说一声“真不好意思”,“对不起”“请原谅”之类的话,以示歉意。

喝汤时也不要出声响,喝汤用汤匙一小口一小口地喝。不宜把碗端到嘴边喝,汤太热时凉了以后再喝,不要一边吹一边喝。

用餐时要小口进食,不要大口的塞,食物未咽下,不能再塞入口。好的吃相是食物就口,不可将口就食物。食物带汁,不能匆忙送入口,避免汤汁滴在桌布上。吃到鱼头、鱼刺、骨头等物时,不要往外面吐,也不要往地上扔,要慢慢用手拿到自己的碟子里,或放在紧靠自己餐桌边或放在事先准备好的纸上。

如吃到不洁或异味,不可吞入,也不要随地乱吐,应将入口食物,轻巧地用拇指和食指取出,放入盘中。切忌用手指掏牙,应用牙签,并以手或手帕遮掩。

遇有意外如不慎将酒、水、汤计溅到他人衣服,表示歉意即可,不必恐慌赔罪,反使对方难为情。如欲取用摆在同桌其他客人面前之调味品,应请邻座客人帮忙传递,不可伸手横越,长驱取物。

布菜取汤要用公筷公勺:

自用餐具不可伸入公用餐盘夹取菜肴。如果要给客人或长辈布菜,最好用公筷,也可以把离客人或长辈远的菜肴送到他们跟前。

取菜舀汤,应使用公筷公匙。自己手上持刀叉,或他人在咀嚼食物时,均应避免跟人说话。

如果宴请外国人最好只劝菜不布菜,因为他们可能不习惯这种方式。

食毕和离席要有礼仪:

食毕,餐具务必摆放整齐,不可凌乱放置。餐巾折好,放在桌上。

离席时,应帮助隔座长者或女上拖拉坐椅。同时必须向主人表示感谢。或者邀请主人以后到自己家做客,以示回敬。须等男、女主人离席后,其他宾客方可离席。

在餐厅要尊重服务员:

我们要尊重服务员的劳动,对服务员应谦和有礼,当服务员忙不过来时,应耐心等待,不可敲击桌碗或喊叫。对于服务员工作上的失误,要善意提出,不可冷言冷语,加以讽刺。

在餐厅要保持安静:

有些人认为自己花了钱就可以随便在餐厅吵闹。实际不然,餐厅是公共环境,我们要多想想自己的行为是否影响了别人,因为别人也有享受餐厅的环境,安静进餐的自由。所有影响到别人的行为,都是不礼貌的。如果遇到一些喜庆的场合,如婚宴,大家需要这样的热闹气氛,那么不妨选择包间,大家关上门来喝酒、说笑。

还有些人自以为负有维护餐厅安静的责任,自己呵斥喧哗吵闹的食客,这也是不对的。当遇到喧哗吵闹的客人,我们应请餐厅出面制止喧闹客人,而不应自己去制止,因为这样很容易引发纠纷,打扰了吃饭的兴致。经典语录倒下的是剩饭,流走的是血汗。即使饥肠辘辘,也要风度依然。

(二)文明交通

初冬的北京,已经寒风刺骨。在东城区宽街西行的公共汽车站,没有明文规定,没有护栏通道,等车的人们自觉地排成“一”字长队。两名督导员一边协助老人和小孩上下车,一边维护乘车秩序。“现在做督导轻松多了,大家都自觉排队了。”其中一位督导员说。不用督导员的提醒,来坐车的人自然地顺着地上画的白线排起长队。“老师说坐车要遵守秩序排队。”一个戴着小黄帽的小学生安静地站在队里。“其实有没有督导,我们也应该排队,”一位年逾古稀的老奶奶说,“这样不只秩序好了,而且等车的心情也好了。”是啊,如果人人都遵守交通规则,文明交通,就能够创造良好的乘车环境。

骑自行车:

要严格遵守交通规则。不闯红灯,骑车时不撑雨伞,不互相追逐或曲折竞驶,不骑车带人。遇到老弱病残者动作迟缓,要给予谅解,主动礼让。

乘火车、轮船:

在候车室、候船室里,要保持安静,不要大声喊叫。上车、登船时要依次排队,不要乱挤乱撞。在车厢、轮船里,不要随地吐痰,不要乱丢纸屑果皮,也不要让小孩随地大小便。文明排队,有序乘车

乘公共汽车:

应在站台上有秩序地等候。公交车进站停稳后,应让车上的乘客先下,然后依次上车,不要争抢。上车后要主动投币或刷卡买票,遇到老弱病残和怀抱婴儿的人应主动让座,以保证他们的乘车安全。当别人给你让座时,应主动向对方致谢。上车后不要抢占座位,更不要把物品放到座位上替别人占座。也不要把包放在座位上,而人站在一旁。不应该在车厢内打闹、喧哗。接电话时也要轻声。不要在车上吃东西喝饮料,以免食物溅开弄脏其他乘客。不能在车厢里乱扔果皮、纸屑。更不要携带宠物或危险违禁物品乘坐公共汽车。不下车时不要挤在车门口。车辆行驶时,无论站立还是坐在座位上都应该举止大方,不能将头和手伸出窗外,也要坐好或站稳,抓住扶手,防止紧急刹车时摔倒。在车挤的情况下应懂得互相礼让。遇到下雨天,乘车前应预先准备好一个塑料袋,在上车前要将湿漉漉的雨衣脱掉,雨伞收好,放进塑料袋里,以免弄湿别人的衣裳。

乘坐出租车也应该考虑到起码的交通规则:拦车时,尽量在出租车站或在道路右侧安全地带使用规范的租车手势向同向行驶、有空车待租标志的出租车示意停车,不要使用带有污蔑性质的动作和逆向拦车。在机场、火车站等场所,等候出租车时应该到指定区域排队,由于出租车也是按顺序前行,应选择等在前面的车辆,不干扰出租车本身的等候顺序。在没有出租车等候站的地方,不要后到却抢先上车,应该自觉遵守先来先上的规则。遇上雨雪天气难打车时,不要争抢出租车,不妨和几个同路者并车,与人方便,自己也方便。对出租车司机要谦和有礼。如果对司机选择的路线有意见,或不满意司机的服务,如司机在开车时接听手机等等,要善意提出,注意用文明语言,切勿和司机发生争吵。

此外,为了让司机集中精力开车,应该避免和司机长时间攀谈,时刻注意切勿干扰司机安全驾驶。在遇到交通管制或其他特殊原因需要绕行或等待等情况时,要平心静气地与司机配合,千万不能要求司机走禁行路、闯红灯、违章行驶等。下车时,对司机的服务表示感谢,并说声“再见”,这样会让司机感到很温暖愉快。经典语录先下后上、文明乘车。排队候车、有序乘车。

(三)文明旅游

常州一名游客参加台湾旅游时,在岛内北海岸知名的野柳地质公园的岩壁上刻下“中国常州赵某某”,消息不胫而走之后,在国内引起轩然大波,社会各界对“赵某某”的谴责不断。赵某某本人公开向社会道歉。有些人为这些行为辩解,认为台湾媒体大题小做,“扬了家丑”,也有些人为在国外的中国游客不文明行为“出气”,找出外国人在中国的不文明行为,然而不管怎么说,赵某某的行为都是一种不文明的旅游行为,因此,我们要以此为教训,杜绝在旅游景点乱刻乱画的不文明的旅游行为,做一个文明的游客。美丽的景致需要我们共同维护

游客不文明旅游行为是指在旅游过程中存在的丑陋现象,这些不文明行为不但会造成旅游目的地的环境危害,还会给其他游客造成视觉、听觉污染,影响他人的旅游心情。营造文明、和谐的旅游环境,关系到每位游客的切身利益。做文明游客是我们大家的义务,因此我们要遵守中国国内的旅游文明公约。

维护环境卫生:不随地吐痰和口香糖,不乱扔废弃物,不在禁烟场所吸烟。

遵守公共秩序:不喧哗吵闹,排队遵守秩序,不并行挡道,不在公众场所高声交谈。

保护生态环境:不踩踏绿地,不摘折花木和果实,不追捉、投打、乱喂动物。

保护文物古迹:不在文物古迹上涂刻,不攀爬触摸文物,拍照摄像遵守规定。

爱惜公共设施:不污损客房用品,不损坏公用设施,不贪占小便宜,节约用水用电,用餐不浪费。

尊重别人权利:不强行和外宾合影,不对着别人打喷嚏,不长期占用公共设施,尊重服务人员的劳动,尊重各民族宗教习俗。

讲究以礼待人:衣着整洁得体,不在公共场所袒胸赤膊;礼让老幼病残,礼让女士;不讲粗话。

提倡健康娱乐:抵制封建迷信活动,拒绝黄、赌、毒。

除此之外我们还要掌握中国公民出境旅游文明行为指南:

中国公民,出境旅游,注重礼仪,保持尊严。

讲究卫生,爱护环境;衣着得体,请勿喧哗。

尊老爱幼,助人为乐;女士优先,礼貌谦让。

出行办事,遵守时间;排队有序,不越黄线。

文明住宿,不损用品;安静用餐,请勿浪费。

健康娱乐,有益身心;赌博色情,坚决拒绝。

参观游览,遵守规定;习俗禁忌,切勿冒犯。

遇有疑难,咨询领馆;文明出行,一路平安。

具体说来,我们要在旅游中做一个文明的游客,就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不随处抛丢垃圾、废弃物;不随地吐痰、擤鼻涕、吐口香糖,污染公共环境,上厕所要冲水,要讲卫生;打喷嚏不掩口鼻,污染公共空间,危害他人健康。

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不要争抢拥挤,乘电梯、购物、买票、参观、就餐时不要争抢拥挤、插队加塞,要主动给老弱病残孕让位。

在车船、飞机等公共交通工具和餐厅、宾馆、景点等公共场所不要高声接打电话、呼朋唤友,更不要喧哗吵闹。

吃自助餐时吃多少拿多少,离开宾馆饭店时不要取走非赠品,更不要贪占小便宜。

在教堂、寺庙等宗教场所不要嬉戏、玩笑,要尊重当地居民风俗。

不要在景观文物、服务设施上乱刻乱划;不要踩踏禁行绿地、攀爬摘折花木

大庭广众之下不要脱去鞋袜、赤膊袒胸;卧室以外衣冠要整齐,穿着合时宜

文明用语,不要脏字连篇,举止粗鲁专横;遇到纠纷或不顺心的事要心平气和的处理。

不要在不允许喂食的旅游区喂食动物;更不要投打动物,以免危害动物安全。经典语录摒弃个人行为陋习维护中华礼仪形象游览风光美景陶冶道德情操

(四)做好“上帝”

王某信奉顾客就是上帝,上帝说什么就是什么,因为我们花钱了。有一次,王某到商店买东西,对碰到的服务员是一副趾高气扬的态度,因为找不到要买的东西,刚来的服务员又不太清楚,就对王某说“对不起”,结果王某就大吵大闹,说服务员的态度不好,很不尊重自己。最后惊动了商店负责人才解决了纠纷。

王刚的大吵大闹不仅影响了其他顾客的购物心情,扰乱了商店的正常秩序,而且在他人面前丢失了自己的形象,可谓是损人不利己。其实王某只要耐心点,礼貌地请刚来的服务员先问清楚要买东西的存放地,然后再告诉自己,或者向其他的服务员咨询,都可以避免这场争吵。

在众多的消费者中,总有那么少数的“上帝”显得不甚自爱、自重。进了商场,随地吐痰者有之;乱丢烟头、果皮、纸屑者有之;不爱惜公物者有之;买东西时横挑鼻子竖挑眼,故意叫服务员拿这送那,白白浪费营业员的精力、时间者有之;更有甚者,个别人稍有不如意就摆出“上帝”的架势,言语粗俗,出口伤人,动手打人,严重扰乱商场经营秩序。良好的购物环境,也需要“上帝”的努力

相比农贸市场,超市给了消费者自由舒适的选购空间。在超市购物,人们往往会调整购物计划,改变主意把已放在购物篮里的东西拿出。这本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顾客可以将商品归到原位,或结账时留在收银处,也可以请导购员帮忙处理。但也有些顾客却习惯将商品随意放,不愿费举手之劳将物品放归原处,营业员每天要花大量时间将货物一次次归类,而随意丢弃的一些冷冻商品或熟食,经常会污染其他商品造成物损。

购物是我们经常要做的事情,因而学会一定的购物礼仪是必要的。它不仅能使人受到其他人的尊敬和欢迎,还可以培养人的文明礼貌。因此,做好商家的“上帝”,做一个文明顾客是很重要的。因此我们进入购物地点,要用目光注视售货员,用微笑或者点头的方式问好,售货员就能对我们产生初步的信任感,同时我们还会感觉到自己受到了尊重。遇到麻烦请店员帮助的时候,不要占用他们太多的时间,尤其是在我们不想买东西的时候。在排队或者结账的时候,应该耐心等待。如果要买衣服,最好在试衣服之前把手洗干净,不要用脏兮兮的手触摸衣服,也不要把衣服随便丢到搁物架上。在试穿完后,应该把衣服重新挂到衣架上。如果弄坏了东西,应该告诉店员。

我们在进入公共的购物场所时,要注意维持这些公共场所的秩序,不要依仗自己的“上帝”身份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更不要故意言语粗俗,出口伤人,动手打人,严重扰乱商场经营秩序。同时,我们也要保持公共购物场所的环境,不随地吐痰,不随地乱扔垃圾。在超市购物,取舍购物篮里的东西时应当具备最起码的归类意识,尤其是处理易变质的商品。大型超市一般配备电梯,上下便捷,我们遇到此类问题,将物品归放到原位,做一个文明顾客,做好商家的“上帝”。

作为经营者,固然应该做到优质服务、顾客至上、文明经商。但我们作为顾客,也理应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发扬社会公德,尊重经营者的劳动,做文明顾客,使自己的消费行为符合法律、道德规范。只有买卖双方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真诚相待,共同努力,才能营造一个健康向上的经营环境。因此我们要做一个文明顾客,做好商家的“上帝”,这不仅是社会的需要,也是我们自身素质的体现。经典语录微笑是我们的语言,文明是我们的信念。礼貌和文明是我们共处的金钥匙。

(五)尊重别人

有一次,朱师傅为周总理刮脸,总理突然咳嗽一声,朱师傅没提防,给总理的脸上刮了个小口,朱师傅忙道歉说:“对不起,总理”。总理却亲切地说:“怎么能怪你呢?我咳嗽没和你打招呼,幸亏你刀子躲得快”。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只有在感情上有一颗尊重别人、爱护别人的心,才能使上级和下级、老师和同学、同学和同学等人与人之间平等相待,彼此尊重。

尊重别人是做人的一种美德,人人都应具有尊重他人的良好品德。当前社会上有一些人,不懂得尊重别人。在公共场所旁若无人,高谈阔论,甚至大声喊叫,妨碍他人;不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拿别人的缺陷开玩笑,不尊重别人的人格等。这样的人其实也不懂得自尊,他不尊重别人,肯定也得不到别人的尊重,要想得到别人的尊重,自己首先必须尊重别人。人与人之间,只有互相尊重,才能关系和谐、融洽,团结一致,社会才能真正进步。

互相尊重,就是人与人之间彼此尊敬和看重对方。尊重别人等于尊重自己;也只有尊重别人,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假如人的心灵是一座海湾,那么尊重就是连接两岸的桥梁;假如人的心灵是一个黑暗的空间,那么尊重就是一颗璀璨的明星。人与人之间的交往离不开尊重,可以这样说,尊重他人是一种美德,而被人尊重则是一种幸福。试想,一个不懂得尊重为何物的人,一开口就是损人尊严毁人人格;别人会如何对待他?所以说,尊重别人是人与人之间沟通的最好方法。

尊重别人并不等于纯粹的尊敬他,在尊重的两边有两个临界值,左边是“随便”,右边是“尊敬”。随便是好似没有距离却使人可能最为抵触的距离;尊敬则可能是一下子划分出了鲜明的界限让人拘谨的距离。

尊重别人首先应该尊重他的人格。每个人都有自尊心和荣誉感,当他的人格得不到别人的尊重时,往往是很伤心、很痛苦的,有些人不大注意这一点,常常用自己的长处去讥笑别人的短处,跟别人说话不分大小、拌嘴专门揭短,开玩笑开过头,侮辱人甚至捉弄生理有缺陷的人,这些都是不尊重别人人格的表现,是很不应该的。只有在心理上有尊重别人的想法,才可能做出尊重别人的行动。所以,我们必须牢记:“每个人在人格上都是平等的。”不因自己家境好成绩好就自倨、自傲,就轻视他人。

尊重他人,还应该懂得谅解他人。人们相处,总会有这样那样的矛盾发生,比如在人多拥挤的场合,他人不慎踩了自己的脚,撞掉自己手中的东西,这种情况,如果得理不饶人,这其实也是一种不尊重他人的表现。我们应当理解,他人不是故意冒犯自己,而是由于不慎,这是日常生活当中无可避免的,因而应当谅解他人。对待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应该宽宏大量,以团结为重,而不能斤斤计较、睚眦必报。

尊重别人不仅是指态度上,而且要从礼仪上尊重别人。青少年如果蓬头垢面,不仅有损自己的形象,也是对老师的不尊重。站着和别人交谈时,不要用脚连连打地;与老师、长辈交谈时,跷“二郎腿”是一种不尊重别人的表现。

尊重别人要注意场合。别人办喜事,就别说不吉利的话;人家办丧事,就不要兴高采烈。还比如:别人考试没考好,就不要大谈特谈自己考得如何如何好。

尊重他人要学会“见什么人说什么话”,也就是要了解对方的年龄、身份、语言习惯等。假如对方是位年长者,在称呼上要礼貌,在语气上要委婉,在语速上要舒缓,在话题上要“投其所好”。

尊重别人还包括打招呼时不要“喂喂……”不停,或者叫绰号,因为对方肯定“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交谈时不谈对方不愿讲的话题,不揭对方的伤疤等。

尊重别人还要做到不要因为别人看似尊重实则是糖衣炮弹将你击晕。对别人的尊重保持清醒也是对别人的尊重。

守时也是一种尊重。和别人约好聚会,就应当准时赴约;老师安排活动更应当准时参加。

在学校里,应该尊重大同学,爱护小同学,尊重女同学,不取笑同学,不给同学起外号、不背后议论同学。同学间每天第一次见面要相互问好、离校时互相道别,说声“再见”。这是真诚、礼貌的表示,也是尊重别人的一种必要形式。

同学互相尊重还必须注意从“我”做起。每个同学都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如果每个人老强调别人应该尊重自己,唯我独尊,那是不现实的。只有每个人都从我做起,强调我首先要尊重别人,才能创造人人互相尊重的风气。经典语录我们平等的相爱,因为我们互相了解,互相尊重。——列夫·托尔斯泰施于人,但不要使对方有受施的感觉。帮助人,但给予对方最高的尊重。这是助人的艺术,也是仁爱的情操。———刘墉

(六)诚实守信

孔子早在2000多年前就教育他的弟子要诚实。在学习中,知道的就说知道,不知道的就说不知道。他认为这才是对待学习的正确态度。曾子也是个非常诚实守信的人。有一次,曾子的妻子要去赶集,孩子哭闹着也要去。妻子哄孩子说:“你不要去了,我回来杀猪给你吃。”她赶集回来后,看见曾子真要杀猪,连忙上前阻止。曾子说:“你欺骗了孩子,孩子就会不信任你。”说着,就把猪杀了。曾子不欺骗孩子,也培养了孩子讲信用的品德。秦末有个叫季布的人,一向说话算数,信誉非常高,许多人都同他建立起了浓厚的友情。当时甚至流传着这样的谚语:“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后来,他得罪了汉高祖刘邦,被悬赏捉拿。结果他的旧日的朋友不仅不被重金所惑,而且冒着灭九族的危险来保护他,使他免遭祸殃。

一个人诚实有信,自然得道多助,能获得大家的尊重和友谊。反过来,如果贪图一时的安逸或小便宜,而失信于人,表面上是得到了“实惠”,但为了这点实惠,他毁了自己的声誉,而声誉相比于物质是重要得多的。

然而,当今社会上一些领域和个人身上体现出的不讲诚信、见利忘义的行为和现象,以及某些腐朽没落的生活方式给青少年学生带来的影响和由此产生的一些问题是不容忽视的。例如有些学生由于诚信意识太差,考试作弊,弄虚作假,欺骗他人,讲假话像讲真话那样自然。还有个别分子甚至做出违法的事情,沦落为犯罪分子。

诚实守信是为人之本,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诚实是指忠诚老实,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守信是指说话、办事讲信用,答应了别人的事,能认真履行诺言,说到做到,守信是诚实的一种表现。

人生活在社会中,总要与他人和社会发生交往。处理这种交往必须遵从一定的规则,如有章遵循,有诺必践等。因此我们要做到诚实守信就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例如在答应别人的要求之前认真想一想,看看自己是否有能力、是否愿意满足对方的要求。如果认为自己的条件还不具备,就不要轻易答应对方。

凡是自己已经答应做的事情,就要努力去做。青少年有时因为考虑问题不周全,可能会遇到困难,那也不要轻易放弃,可寻求成年人或同伴的帮助,把事情做好。即使你承诺的是一件很小的事情,也要认真去做,不能认为小事情忽略了没关系。因为一个人的诚信程度是体现在方方面面的。如果已经答应了的事情确实难以完成,也不要找种种借口加以逃脱。而应该向对方说明缘由,用诚挚的态度向对方表示歉意,在今后尽量避免类似的情况出现。

对于青年少年学生来说,诚实守信更多地体现在考试中遵守考场纪律,不作弊,不弄虚作假。经典语录立身存笃信,景行胜将金。——《全唐诗补逸》卷二(王梵志诗)。解读:为人处世要老实忠厚讲信用,品行高尚胜过有金银财富。

(七)乐于助人

乐于助人简单地说,就是很乐意帮助别人。从古至今,助人为乐的故事可以说不胜枚举:著名书法家王羲之的书法天下闻名,但是他轻易不肯给人写字。有一天,王羲之在路上遇见了一位贫苦的老婆婆,提着一篮竹扇在集市旁叫卖,却没有什么人去买。他看到后心里很感同情,于是就帮老婆婆在每把扇子上都题上字。人们知道后纷纷围拢来抢着购买,一篮子竹扇很快被抢购一空。等着买米下锅的老婆婆非常高兴,十分感谢乐于助人的大书法家。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思想道德观念的更新,助人为乐的精神应该有新的表现内容与表现形式应该有所不同。这种精神不是傻,而是一种崇高的思想境界。作为一名在新世纪新时代下成长的青少年,我们更应时刻牢记助人为快乐之本,是一种美德,是人格升华的标志。我们应该从日常生活做起,从我们身边做起,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坚持不懈,助人为乐。雪天里的温暖

当一个人身处困境时,大家乐于相助,把别人的困难当作自己的困难,给予热情和真诚的帮助与关怀,这就是助人为乐。在现实社会中,每个人都在一定的人际交往中生活,每个社会成员都不能孤立地生存,而在生活中人人都会遇到一些困难、矛盾和问题,都需要别人的关心、爱护,更需要别人的支持、帮助。如果在社会生活中,每个人都能主动关心、帮助他人,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使助人为乐在社会上蔚然成风,那么,你就能随时随地得到他人的帮助,感受到社会的温暖。从这个意义上讲,“助人”也就是“助己”。

因此,人人都应该发扬助人为乐的精神,积极主动地爱护他人,帮助他人。具体来说应做到:

一是“我为人人”。每个人都应该从乘车让座、帮助残疾人过马路等小事做起,养成关心他人的习惯。

二是“遇难相帮”。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当他人发生不幸、出现困难时,热情帮助,为其分忧解难。

三是“见危相救”。比如,在遇到歹徒行凶时,遇到有人恃强凌弱时,遇到意外险情等危急情况时,每个公民都应该挺身而出、舍己救人、弘扬正气。近年来,我市先后涌现了秦炳奎、张东京、左宝忠、盛晓虹等一批见义勇为的模范人物,他们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四是热心公益。社会公益反映了社会主义的新型人际关系,与每位公民息息相关。每个公民都要关注和支持社会公益,多献一点爱心,多添一份真情,在社会生活中做一个热心人,如赈灾救荒、捐资助学、义务献血、为社会福利事业捐款捐物等等,做到有钱出钱,有力出力。经典语录路见不平,拔刀相助。——马致远《陈情高卧》应当在朋友正是困难的时候给予帮助,不可在事情已经无望之后再说闲话。——伊索

(八)有责任心

一位大公司的老板曾经讲过这样的故事:有个人来他公司应聘,经过交谈,他觉得那个人其实并不适合他们公司的工作。因此,他很客气地和那个人道别。那个人从椅子上站起来的时候,手指不小心被椅子上跳出来的钉子划了一下。那人顺手拿起老板桌子上的镇纸,把跳出来的钉子砸了进去,然后和老板道别。就在这一刻,老板突然改变了主意,留下了这个人。事后,这位老板说:“我知道在业务上他也许未必适合本公司,但他的责任心的确令我欣赏。我相信把公司交给这样的人我会很放心。”

虽然这是应聘中经常讲的老掉牙了的小故事,但由此可见,责任心确实是一种很重要的素质,正是这种素质赢来了这位小伙子的一份好职位。

中华民族是勇于承担责任的民族,勇于承担责任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诸葛任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范仲淹挥写“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文天祥高歌“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林则徐铭志“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挺身而出,尽忠职守,利居众后,责在人先,是志士仁人薪火相传的思想标杆,是华夏子孙生生不息的精神动力。承担一份责任,造福无数民众

有些人片面地认为只有担负起国家兴亡的责任才是真正的责任,其他的小事上没有所谓的责任。其实不然,一个人的责任心也可以在日常生活的小事上体现出来。

对于青少年来说,做一个有责任心的人也是很重要的。

答应别人的事,要努力做到。

自己犯了错误,要敢于承认错误。例如无意中损害了班级的公物要尽快修理或主动赔偿。

在家多帮父母承担家务。在学校,最后一个离开教室要把灯关掉,门锁好,窗户关好;在校主动打扫校区卫生等等。经典语录每一个人都应该有这样的信心:人所能负的责任,我必能负;人所不能负的责任,我亦能负。如此,你才能磨炼自己,求得更高的知识而进入更高的境界。——林肯责任感常常会纠正人的狭隘性。当我们徘徊于迷途的时候,它会成为可靠的向导。——普列姆昌德

(九)懂得感恩和包容

感恩节期间,有位先生垂头丧气毫无生气来到教堂,坐在牧师面前,他对牧师诉苦:“都说感恩节要对上帝献上自己的感谢之心,如今我一无所有,失业已经大半年了,工作找了10多次,也没人用我,我没什么可感谢的了!”牧师问他:“你真的一无所有吗?上帝是仁慈的,神依然爱你,你没觉得?好,这样吧,我给你一张纸,一支笔,你把我问你答的记录下来,好么?”牧师问他:“你有太太么?”他回答:“我有太太,她不因我的困苦而离开我,她还爱着我。相比之下,我的愧疚也更深了。”牧师问他:“你有孩子么?”他回答:“我有孩子,有5位可爱的孩子,虽然我不能让他们吃最好的,受最好的教育,但孩子们很争气。”牧师问他:“你胃口好么?”他回答:“呵,我的胃口好极了,由于没什么钱,我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我的胃口,常常只吃7成饱。”牧师问他:“你睡眠好么?”他回答:“睡眠?呵呵,我的睡眠棒极了,一碰到枕头就睡熟了。”牧师问他:“你有朋友么?”他回答:“我有朋友,因为我失业了,他们不时地给予我帮助!而我无法回报他们。”牧师问他:“你的视力如何?”他回答:“我的视力好极了,我能够清晰看见很远地方的物体。”于是他的纸上就记录下这么6条:我有好太太;我有5位好孩子;我有好胃口;我有好睡眠;我有好朋友;我有好视力。牧师听他读了一遍以上的6条,说:“祝贺你!感谢我们的上帝,他是何等地保佑你,赐福给你!你回去吧,记住要感恩!”他回到家,默想刚才的对话,照照那久违的镜子:“呀,我是多么的凌乱,又是多么的消沉!头发硬得像板刷,衣服也有些脏……”

是的,我们要懂得感恩,感恩并不仅仅是对别人给予自己的重大恩惠的回报,感恩也体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的小事中。

对父母抱有感恩之心。父母是我们生命的赐予者,父母给予我们一个温馨的家,同时父母也养育了我们,因此父母之恩是我们最应该感激的。对父母的感恩体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遵从父母的教诲,即使父母有时是错误的,我们也要心平气和的和父母讲,不要和父母顶嘴,惹父母生气;

在家帮父母多干点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如帮父母做饭、刷碗、打扫家庭卫生等等;

自己的事情自己动手做,不要事事劳烦父母,如自己的房间自己收拾,自己的学习用品自己整理;

……

这些不仅是孝敬父母的表现,也是对父母抱有感恩之心的表现。

对老师抱有感恩之心。老师是我们精神的启蒙者,老师教育我们,关心我们,在我们身上付出的关心不亚于父母,因此老师的教育之恩也是我们应该永远铭记在心的。对老师的感恩,体现在我们的一言一行中:

课堂上,一道坚定的目光,一个轻轻的点头,证明了你全身心地投入,你在专心地听课;

下课后,在走廊里看到了老师,一抹淡淡的微笑,一声礼貌的“老师好”;

放学了,向老师招招手,说上一句“老师再见”;

在试场上,认真应试,仔细答题,牢守纪律;

在教室里,把教室打扫得干干净净,给班级一个整洁的环境;

在寝室里,把寝室布置得窗明几净,给室友一个舒适的环境;

在校园的小径上,看到地上有纸屑果壳,能够毫不犹豫地将他们拾起来;

当我们坐公交车时,看到有老人孕妇上车了,能够毅然地将自己的座位让给他们;当我们出行游玩时,捡到了游人掉落的财物,能够不假思索地将他们归还给失主……这都是对老师辛勤教育我们的感恩之心的表现。

对身边的朋友抱有感恩之心,因为是他们在我们寂寞时陪伴我们,在我们有困难时向我们身处援助之手等等。

对那些曾帮助我们的人抱有感恩之心。因为是他们在我们最无助时给予我们帮助。

对那些曾伤害过我们的人抱有感恩和包容之心。也许正是他们的一次嘲笑给了我们前进的动力,使我们一步步走向成功;也许正是他们的一次嘲笑使我们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从而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等等。经典语录感恩即是灵魂上的健康。——尼采感恩是精神上的一种宝藏。——洛克

(十)学会拜访礼仪

某学生大学毕业后,到英国剑桥大学继续从事学习和研究。他的导师非常欣赏他的学识和勤奋,师生关系一直很融洽。一天,导师邀请他到自己家里做客,并且把他引入自己的书房。这位留学生一进书房,就开始独自环顾书架,并且没有经过老师的同意就从书架上拿起书来翻看。从那以后,导师再也没有邀请他到自己的家里去,也没有与他一起出席过任何国际会议和社交活动。

由于登门拜访不注意细节,这个留学生失去了许多学习机会,那么拜访时有哪些礼仪要求呢?

做客有不同的情况,或初次登门拜访,或应好友之邀赴约,或有事求于他人,因而礼节也略有不同。但无论何种情况,身为客人要为主任着想,尽量避免给主人带来不便,以不影响主人的正常生活为基本原则。

拜访应事先预约:

到别人家做客,如果是自己主动前往就要事先设法联系,提前预约,尽量不做不速之客。要知道,除非是主人非常想见的人,否则不速之客是不受欢迎的。预约可通过电话、书信或口头方式,说明拜访原因与时间。预约应以客随主便为原则,主人提出的方案应优先考虑。

拜访应如期而至:

作为客人要守时、守约,应准时或稍提前一会儿到达,以示尊重。过早抵达,主人尚未准备好,觉得尴尬;迟迟不到,会让主人久等而显失礼。有特殊情况不能准时赴约,应想办法通知对方。如果不能及时通知对方,也要事后主动向对方说明情况并表示歉意,无声无息的取消预约是极不礼貌的。

拜访应服装整洁:

一般的拜访,服装应整洁,大方,不必过于讲究。蓬头垢面、衣冠不整的形象不仅使别人产生不愉快的感觉,并且也是对主人的不敬。即使是拜访好友或邻居也不能穿背心、拖鞋或睡衣等,否则会引起主人或其他来宾的难堪。青少年随父母拜访亲友时,应特别注意仪容仪表的整洁、朴素、大方,这不仅体现出对主人的尊重,也反映出我们的生活态度。

入门时寒暄应尽量简短:

进门前应轻轻叩门,或者轻按门铃,即使门开着也要敲一下门,经主任允许后再进入。大门打开后,当然应问候对方,但在此处的寒暄应尽量简短,也不要在大门口反复鞠躬,说明访问的理由,以及询问对方的近况。因为,如果让大门一直开着,受访者也会感到困扰。再者,访问时你手上通常会拿着简单的礼物,在这种状态下长时间地交谈,自己也会觉得极不自然。

鞋子不要随意乱扔:

进入大门时,有些人将鞋子脱下来后,就随意胡乱扔在旁;如果是在自己家里这样做还情有可原,要是进别人家却做出这番举动,容易受到别人的质疑,怀疑你是否具备基本礼仪。因此,进入大门时,应将鞋子脱掉,然后,以斜对着大门,避免背对着主人的状态,将鞋放好。此时,脱掉的衣物也要朝着反方向放好,而鞋子则应放在角落里。

拜访时坐姿要文雅: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