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爽的书(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9-02 06:22:19

点击下载

作者:郑爽

出版社:新星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郑爽的书

郑爽的书试读:

版权信息书名:郑爽的书作者:郑爽设计:李洪达排版:李洪达出版社:新星出版社出版时间:2017-08-01ISBN:9787513327640本书由新星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授权北京当当科文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制作与发行。— ·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 —引子从起点,到起点

上海下雨的时候,我很少想起在北京的日子。哪怕我从来不在一个地方,停留太久。

搬来不长时间,却像是已在这扎根了很久。黄浦江边的雨,尤其是三四月间,淅淅沥沥,清冷又孤寂。这样的天气我舒服又自在,它就像是脑海里的橡皮擦,提醒我此时此刻,想什么最重要。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不太敢走出去。就是光天化日之下,从正门走出去。我不再牵挂过去,也丢了渴望未来的心情。做演员久了,肉身就幻化成了影子,不论做什么,都像是演着另一个人的一生。那时候看张爱玲的《倾城之恋》,文中说“我们最怕的不是身处的环境怎样,遇见的人多么可耻,而是久而久之,我们已经无法将自己与他们界定开了”。那时不以为然,总觉得灵魂共鸣是一件再容易不过的事,越长大越发觉孤独好像是与生俱来的本能,拒绝不了,只能习惯。

你有过那种感觉吗?你很想得到的一个东西,努力追求的一个目标,开始趋于无限,一半是无限的可能,剩下是无限的不可能。在实现的过程中,某一刻像是mission completed,而下一刻立马变成了failed。起伏又跌宕,无论如何也放弃不了。追逐的过程更像是一种自我认同的论题,不断证明我可以。哪怕全世界都不看好,输也要输得认认真真。

所以我愿意追逐这种时空的厚重感,就算揭开盔甲后是汹涌而来的寒流,或者空无一人的寂静,我也不怕。“少年老成”在很多人看来像是反讽,我却能看见它格外克制的美。如果生活众里挑一选择了你,那么二十几岁的你理应做好风险预期。如果这世上真的讲究公平,那么全身每一处毛孔都不该保持缄默。

一个人的时候总想要对话,演员的本能反应总让我在自编自导的剧本中游刃有余,不断开始、发展、高潮,然后结尾。多么戏剧化啊!有时候我甚至遗忘了每段对话的细枝末节,只沉溺在背后错综复杂的情绪里,混乱又清晰地一次次颅内高潮。所以当我把社交媒体看作对话媒介时,世界突然喧嚣了起来。越来越多的人说我的碎碎念太放飞,越来越多的标签和定义,可我自始至终写的只是一部默剧,又怎么一一排练对手戏?接地气也好,发神经也好,我只是想擦掉那些模糊的界限,让你们看见“我”。好多人说郑爽作死,但“炒糊了”的郑爽可能更容易上口,毕竟没有人喜欢悲伤的味道。三言两语好像越来越不够了,我想这本书最大的好处是提供入口,它带着放大功能让你看到你想要看到的那一面,哪怕只有一点点,我也愿意缩短彼此的距离。没有什么比自我表达更真实的东西了吧?毕竟,我是一个特别怕给别人添麻烦的人。最该发声的时候,我停下了。那些懂我的人一次次挡在我前面,我感激但也执拗。爱我的人,以后由我来守护。

从去年的这时候起,我每天都要花很长时间琢磨,我要做点儿什么。不辜负你们,也不委屈自己,直到有了动笔写点什么的念头。很长时间我不断拉扯怀疑,总在盘算写作这件事值不值得。从小身边的人总会告诉我“不要想那些不切实际的,你做不到”。大部分人可能都是因为习惯被否定而常常内心焦灼不安。只能说中国式教育让我们慢慢变得安分守己,从不跨越雷池半步。安逸的象牙塔总难以让人对喜爱的东西永远饱含热情。大家总是语重心长地说“算了吧”,我不喜欢这个短语。束缚太多,压力太大,这一次,我不想停下。

写作真的不是件容易的事,思绪受阻的时候,松浦弥太郎是最好的倾诉对象,喜欢他很多年。他的文字铺满指尖的温度,从年少轻狂到自我发现,松浦教给我的从来不是停止思考,而是静下心来审视自己,你想过的究竟是哪一种人生?你想做的究竟是怎样一个人?提起未来,我们总是希冀中带着不安,害怕孤独和失去,会感到恐惧的并不只有你一个人,这种患得患失才是我们活着的证据。人生走一趟,总归要活得自我一些。对谁自私,都不能惩罚自己。做一个喜欢的自己,我们都只有一次机会而已。

这是松浦教会我的,我希望我也能做到。

没有其他任何时刻比现在,让我更想,写下所有给你们。

做一个处处圆满的人太难,生活需要一些格格不入。

放肆一点、有趣一点吧,就算不合时宜,也要活得足够性感。“世界四通八达,却很少抵达某个真实的人。”

那就从现在开始吧。

你好,我是郑爽。好, 新世界

人们总是喜欢新生的事物,那种肃穆的喜悦感格外令人感动。摒弃过去的不满境遇,迎接新的成员,步入另一个阶段,所以每一个人的出生,都应是被祝福的。那时在妈妈肚子里的我,应该是期待又兴奋吧?终于,我来了。

你们抱过一个刚出生的婴孩吗?粉扑扑的脸蛋,白里透红的身子,甚至皱成一团的拳头般大小的脸都让人舍不得触碰。当你和她握手的那一瞬间,好像一切都明朗了起来。我能想到我出生的那一刻,所有亲人对我的期待和爱。现在我常常想知道那个瞬间,睁开眼的那一刻,我是怎样的心情?

想来生命是一个很神圣的东西,混沌的万物,广阔的宇宙,我们是沧海一粟,却仍旧被赋予拥抱太阳的权利。一个小小细胞从被孕育,到慢慢懂事长大成人,生的意义始于憧憬,然后蕴藏思考和感受,所以我们常常被生命的美好所感动。路边的花花草草,和睦的一家三口,公园里奔跑的猫猫狗狗,甚至连一件衣服一双鞋,从被生产的那一刻开始,就被赋予了生命周期。

作为一个刚出生就有8斤重的巨婴,亲戚们常说我很有福气,而老爸总是故意反驳说,“这孩儿铁定能吃,得费老多粮食了”。我一点儿也不排斥,人生的起跑线上,我这是“稳”赢啊。

本来体重就超标的我,头格外大,每次去理发店我都被当作胖小子剃了头,这就是常年保持光头的我外号叫“大壳”的原因。说实在的,我挺喜欢这个称呼,看似坚硬,但里面包裹的是一个未知的世界。生活大概也是这样吧,一次次破壳而出茁壮成长。

我想大家都被问过一个没有唯一解的题目:“你最讨厌什么?”我每次都很不客气地回复道:“我最讨厌别人摸我头。”脑袋就是我的地盘,我可以肆无忌惮,而你不能漫不经心。那时候亲戚朋友们故意碰我脑袋,惹恼我看笑话,我就会使出海豚魔音大法嘶吼嚎叫,以委屈为能量,方圆几里都能给对方造成999点无差别声波伤害,所以小小的我却也成了邻里巷间的扛把子。“大壳”变成了我行走江湖的名号,爸妈买的玩偶也被我起好了昵称——“小脑壳”。于是就变成了爸妈教育我,我教育“小脑壳”了。时间久了,我也习惯了被大家这么称呼。跟其他小女孩不同,我身边的玩偶不是芭比娃娃,反而都是大头形象,比如大头熊宝宝、大头萌娃等。脑壳大其实好处也挺多,比如走路会更有底气,也不容易受人欺负,唯一的缺点大概是脑袋大容易供氧不足,毕竟面积、体积都比较大……

嗯……除此之外其实我挺乖的,不说话的时候特别淑女,只要备好了小零食,我就能自己堆一天的积木、晒一天太阳,因为我知道,好吃的比什么都重要。我爸总说我,“大壳不仅脑袋大,饭量也大,管不住嘴又迈不开腿,天生的吃货”。吃货的养成笔记是一个需要划重点的漫长过程,接下来请搬好小板凳,拿起笔记本。

我们活着,都是会留下证据或者痕迹的吧?世界上有这么多人,我们怀抱着不同的期待和疑问散落在世界上,在某一刻成为璀璨星河中或明或暗的点,不会一直亮,也不会永远暗,起起伏伏,才称得上人生百态。

我知道他们心中我的样子,还是小时候的样子。

我也知道他们爱我,在一言不发中,在默默守护中。

我也知道,我在我心中的样子,

不是一岁的蹒跚学步,

不是三岁的吃吃闹闹,

不是五岁的童言无忌,这四张是我的周岁照,看着它们就知道我为什么叫大壳了。

而是降临的那一刻,

我对时间一无所知,却满心期待未来的无限。

世界,我来了。这是姥姥给做的红棉袄,一看到照片就想笑。小时候头发少,稍微长长之后,妈妈就给梳了这种“朝天锥”。妈妈说我不高兴时,撸小辫就成了习惯动作。小时候的我,喜欢搞怪,跟爸妈在一起肆意快乐。这是七岁的时候,穿的爸爸的衣服,头戴妈妈的发饰,脑袋上绑了一个手绢,随性自在。食, 不过人间烟火

从小我就特别馋,那种馋是天生的味觉和嗅觉感知,就像你特别喜欢的某个东西,一旦遇到就毫无抵抗力。

某个名人说“唯美食与爱不可辜负”,听过了许多道理,也依然想吃好这一生。

关于吃的记忆很多,可能因为每一次不同的味道都让我觉得深刻,嗯……只有我愿意吃它们的内在美。听妈妈说,我一岁的时候一顿就要吃八九个饺子,夹到小碗里蘸着姥姥家的辣椒酱,小碗见底了还会张着嘴一直要,像嗷嗷待哺的鸟儿。妈妈总觉得我头大又能吃,活像大胖小子,所以每次都控制我的饮食。有一天中午,趁姥姥午睡,我偷摸地从床上爬下来,像只小白鼠似的踱步到了矮柜边偷罩子里的凉饺子吃,没想到狡猾又小心翼翼的我正巧被开门的妈妈抓了个正着,被逮到的一瞬间我一脸惊恐,但内心,更多的是失落,因为有一半肉馅儿被我掉在了地上。后来妈妈说,她看见我的时候,油都顺着我的嘴流下来了。现在再吃饺子的时候,偶尔会有那么个瞬间,吃着吃着笑出眼泪。

小时候我特别爱吃花生米,尤其是盐焗花生,总觉得花生油的味道让人特别满足。有一回妈妈外出买菜,我又手脚并用自己爬到灶台上拿,弄的满身都是盐和油。坐在灶台上吃花生米好像比平时还香了几分,后来被妈妈发现抱下来的时候,我一只手还紧紧握住手里的花生,另一只手不停地抓着盘子里的花生往兜里揣,让妈妈哭笑不得。

印象中最好玩的一次是某天早晨妈妈没给我剥鸡蛋壳,我扭头看见姐姐刚剃完的光头,顿时心生一计,趁她吃得酣畅淋漓之时,抄起鸡蛋往她脑袋上磕了两下。隔了五秒姐姐才反应过来,猛地打响了自卫反击战,张口就在我手上咬了个牙印——人生第一次被咬,又委屈又活该,却一点儿也不难过。

三年级时,每周三、周四下午都要到学校的军乐队排练吹长笛。最开始被分到萨克斯班,每天吹萨克斯腮帮鼓得跟小鱼似的。后来妈妈说女孩子还是学长笛更优雅,穿一身飘逸的裙子,轻轻甩起长发的感觉特别美,所以又转到长笛班。这是我参加的第一个小乐队,也开启了我的艺术人生之旅。一到课间休息,同学们纷纷跑去学校后门围栏处买刨冰吃,当时冰袋只卖2毛钱到5毛钱不等,可惜妈妈总说冰袋都是色素,鲜少给我零花钱。我只能眼巴巴地看着队友舔着五颜六色的刨冰,心里暗暗羡慕。终于在最后一次训练完的下午,同学请我吃了一根冰棍,第一次尝到色素的味道,我简直不能更兴奋了。果不其然,吃完后舌头又红又紫,像是中毒了一样。回家前生怕爸妈发现,狂喝了好几瓶水冲舌头,现在想起来都觉得好笑。后来没怎么再吃过,每次看班里同学,尤其是男生拿着冰棒往桌上一敲一掰,两人分一半吃得酣畅淋漓的感觉,我自己也觉得好爽啊!放学后做卫生常常会在过道里看到冰棒的包装袋,我和同学总是会猜是什么味道的,有趣极了。两毛钱的刨冰可能现在都不卖了吧,不过青葱的小学时代,想起的时候最温暖我的心。右边这个是被我砸了鸡蛋的表姐,后来我们都渐渐长大,我成了她的跟屁虫,她成了我的排头兵。

偷尝冰棒滋味后,我开启了吃货生涯。五六年级时的我能吃是出了名儿的,而且特别会吃。我是小学后门卖肉串的阿姨的老主顾,1毛钱一支的炸素串,5毛钱一支的炸牛排都是我的最爱。还有东北独家的麻辣串,冬天还专门备好一个暖壶,里面灌满热热的甜辣酱,蘸着炸好的豆腐皮,再撒上孜然、芝麻等调味品,所有形容词都无法诠释那种好吃的感觉。每次吃串我都要在脑海里画一幅自己当小吃店老板的场景图,这大概是我小学时的梦想吧,也不知道哪一天会实现。这个时候两岁多了,小辫也变长了,每天都觉得自己美美哒。让妈妈在脑门上点个红点,拿着我最爱的零食,生活这般美好。

后来进了补习班,对大多数小孩儿来说都意味着枷锁和牢笼,能排进“成长烦恼榜”上的前三名,但对我来说补课实在值得期待,因为它意味着我有足够的筹码吆五喝六儿地向爸妈求奖励。结束了一天的学习后,我会屁颠屁颠地跟着爸妈去吃烤串,当时从不担心有摄像机在哪儿等着,我可以放心地左手抓一串鱿鱼,右手握一瓶酸奶,再加一颗茶叶蛋,加起来五六块钱,却吃得特别满足。我想老板一定不会忘了我,毕竟熟客生意实在是太好做了。从补课的地方到这家炸串店,从炸串店再到家的路线我从来不忘,拍摄《旋风孝子》时还跟爸爸重温了吃串的时光。但现在的我不论吃多少,都再也还原不了那个味道,就好像日子越来越食之无味,而生活怎么过都弃之可惜。

爱吃的我也逐步向一名好厨师的方向进阶,大概是吃的多了就有了对美食的意念和领悟,学起做饭来也得心应手,格外顺畅。课余我常常跟着妈妈和姥姥学习家常菜的做法,时不时给他们露一手炫耀一下。工作忙了之后不能常常陪伴在家人身边,后来做节目的时候给爸爸做饭,那种久违的感觉还真有点儿让人热泪盈眶。给自己爱的人做饭,和他们一起坐下来细细品味,真的是一件很心安的事。

还记得“哈哈镜”刚问世的时候火遍了朋友圈,但每天都花钱买让我觉得实在太奢侈了,于是,我思来想去决定自力更生、丰衣足食。我花了3天时间逛遍了各大论坛贴吧,又花了好几百块买秘制鸭脖的教学视频,终于依照指示,花了一周时间买齐了所需的26种密料。最好笑的是,调味剂都是按重量算的,少于规定的斤数都不单卖,所以快递送到的时候直接堆了四大箱子中药调味剂,爸妈开门看到家里堆满了中药瞬间懵了。一番解释后,老爸赶忙去家禽市场挑了好几只鸭子,然后剁好、熬煮,四个小时后鸭汤出锅,接着又花了两个小时煮中药调味剂,到了半夜卤味配料终于完成。一切准备就绪,我心心念念的鸭脖终于可以腌制了……等成品出锅后已经是麻辣满屋飘,一进楼道就能闻到我家的鸭脖味儿,邻里街坊尝过的也都纷纷竖大拇指,直到一个月后鸭脖被消化完,味道才渐渐散去……闭上眼时我常常怀念,那个不顾形象、无所顾忌也胖得可爱的“大壳”。这个世界日夜更替,人们也总是喜新厌旧,有些好吃的,过了那个年纪,好像再也吃不出当时的味道了。“吃”这个动词读起来有点傻,但却是动词里最快乐的那一个。

不开心的时候就大吃一顿吧,吃完总会开心一点。

开心的时候更要好好犒劳自己,把快乐的时间留得更久一点。

所以,今晚吃什么好呢?所有开始都美妙无比

人们常说,万事开头难。其实倒不是目标有多么遥不可及,而是在迈出那一步前,翻来覆去的心理建设。我们常说的“没准备好”,大部分是对未知插曲的预期不到位。犹豫、忐忑,带着点儿希望又无比害怕失败,好像无法渡过的河对面,又好像无法攀越的山。

空想是一种罪过吗?可以不是,但它一定不够美妙。

专业的表演人士对模仿总是信手拈来,起码这种能力是成为一个优秀演员的前提。老师常说的解放天性,其实也是从身边最细微的人、事、物学起,观察、模仿,然后得到反馈。小时候的我很喜欢模拟不同身份,把自己代入不同情境。零食店的老板、洗衣店的阿姨、墙角打盹儿的老爷爷、匆匆上班的陌生人……他们都成为我少年时人物库里可供选择的对象。其实任何所谓的天赋一定都是经过长久打磨才能得以显现的,所以平时我总是学着不同身份的人跟身边的人对话,时间长了对于大部分人和事物的模仿就都游刃有余。小时候想的简单,总以为,模仿那些看起来快乐又简单的人,接下来的生活也可以像他们一样,不用愁、不用恼。

为了培养艺术细胞,妈妈送我去了少年宫的舞蹈班。刚进入舞蹈世界的我,看什么都很神奇,浑身涌满了表演和展示的渴望,看着她们颀长的身体,像天鹅般优雅的脖颈,每一处关节都时刻打着节奏,我被感动了,那是种说不清道不明的信念——我能像她们一样吗?

我还在学习舞蹈进阶的时候,小时候被我用鸡蛋敲过脑袋的姐姐已经成为少年宫数一数二的领舞,光彩夺目。为姐姐骄傲自豪的同时我也不甘落后,每天都咬牙拼着120分的劲儿努力练习,上完课总是留下跟老师探讨动作,纠正舞姿,偶尔还会提到姐姐。当时我有自己的小心思,希望老师看在姐姐的面子上多多关照我,想来老师早已识破我的“小伎俩”,只是藏在心里不说。其实在一起练舞的小伙伴里,我属于先天条件不好的,身体硬、拉筋难、柔韧度特别差。好在我有自知之明,尽管训练的过程在小孩子看来痛苦又难熬,但当别人练一个小时的时候,我一定会花多一倍的时间去努力,一刻比一刻兴奋,一刻比一刻用劲。我知道老师越来越喜欢我了,可我从不以此自倨,谦逊是练习最好的姿态。很久以后再回少年宫看老师,她说“小爽是一个聪明的让我心疼的孩子,没有人比你更想成功”。而现在的我,可能虚虚幻幻,或许清清醒醒,却依然倔强得要命。

很长时间的努力后,我终于可以和姐姐比肩作战了。沈阳市少年宫经常会有一些团体活动,我们团队会到全国各地参加少儿组的舞蹈比赛。以团队为单位参加各种活动,培养了我强烈的集体荣誉感,直到现在我都记得1997年香港回归,少年宫也有幸参与了庆典表演。全沈阳的市民一起涌到街上放礼花,锣鼓和烟火,明明暗暗,大家都热泪盈眶。尽管那时候的我还不太理解“一国两制”的意义,但是看到所有人为了同一件事站在一起,总是忍不住想哭,神奇又温暖。

踏上学艺的道路之后,多多少少取得了一些小成绩,但每一次都像是跌宕起伏的剧情片,中间会经历很多纠葛、犹豫,但最后都会鼓起勇气去尝试、挑战。13岁的时候参加了沈阳市文化节大赛,当时年龄多少有些尴尬,去青年组稍显稚嫩,去儿童组又有点儿说不过去,在爸妈的鼓动下还是报了青年组。其实当时刚从四川回来还在调整状态,对于登台露面我心里还是有点儿发怵,特别害怕排名三六九等这种形式,搞得人尽皆知。爸妈安慰我说:“就当去玩儿呗,图个乐乎,就算咱初试不过,也比不敢参加的人勇敢。”当时我属于特别听话的顺从阶段,报完名家里就涌生了比赛的气氛和情绪,开始准备舞蹈和钢琴表演。在没有专业老师的指导下,妈妈帮我编排好了动作,选好了音乐,甚至写好了比赛宣言。姥姥、大舅、爸爸三人一起当评委,让我模拟参赛场景。赛前租服装和化妆的时候,妈妈说花点儿钱找专业人士帮忙做造型,我自己觉得在外面花钱太浪费了,还是央求妈妈给我化妆,姥姥给我做好了比赛服装。临上台的时候,我按照妈妈教我的小绝招,不停地在手中画个“人”字吃掉,缓解焦虑和紧张。比赛中有一个环节要求泳装秀,当时的我个子小,其他参赛的姐姐们都穿着比基尼泳衣和高跟鞋,我就穿了体操服,换了双3cm的小皮鞋,站在最后边,依葫芦画瓢学走台步。比赛结束后妈妈笑着说:“从大屏幕上看到你学着前面姐姐的样子一走出来,还挺像那么回事儿。”评委点评的时候也打趣地说我特别聪明地加入了舞蹈动作,觉得很讨喜。这场几千人的比赛最后我成功入围八强,拿到了季军。

比赛后官方想在沈阳故宫前拍一个“沈阳格格”宣传片,于是带导演在8个决赛选手中挑4个女孩做主角。那天彩排我没化妆,选人的时候也一个人头也不抬地窝在最后面,没想到还是选上了。虽然当时觉得自己有点儿邋遢,也不够资格,但宣传片拍完后突然有一种很自豪的感觉:小小的我终于能为这一方水土贡献自己的力量了。

但骨子里我是一个习惯了往后退的人。爸妈给我起名“爽”,是希望我做人做事能爽快大气。有很长一段时间,我总觉得这个名字像甩不掉的包袱,无论如何我也无法达到。可能退路是我们留给自己的借口,又或许在软弱中学着强大是演员这条路上的一门必修课,给自己一点儿时间,慢慢来吧。这条路走过的每一个时间,我们都不可能完完全全准备好。

在惊慌失措中前行,可能有点糟,也不知会不会变好。

但只要开始了,一切都很美妙。七岁的时候和姐姐一起参加电视台的直播演出,活动后后台留影。和少年宫的同学一起参加辽宁春晚,有幸和宋丹丹阿姨合影。和姐姐去西安比赛。她是我的榜样,也是我形影不离的伙伴。一梦, 少年时

小时候看动物世界,发现大部分动物都过着群居生活,它们一起吃一起睡。再接着看动画片,连数码宝贝和机器猫都一直在主人身边陪伴,一起疯一起闹。什么都不懂的时候我们喜欢抱团生活,聚在一起写作业、练舞、玩游戏,再累也不觉得辛苦,心里都是满足。后来我们各奔东西,一个人在外打拼,偶尔关怀两句都显得分外贴心,在朝着各自目标慢慢抵达的时候,每每想起这些日子,都备感温暖。

在舞蹈班慢慢成长的我,不知是放不下小孩子的好奇心,还是爱上了集体带给我的别样感受,特别享受参加各种活动,但每次集体活动都会用二十多天排练,耽误正常学习时间。我想小时候大家都是一样的吧?喜欢跟学习好的、表现优秀的小朋友玩,而我这样一个自(死)强(要)不(面)息(子)的“大壳仔”,为了成为人见人爱的小朋友,每次比赛和表演期间我都会带上所有的书本和作业,用排练完休息的时间抓紧复习、预习,完成所有课业。直到现在,我拍戏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